CN102556510B - 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和保存输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和保存输送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56510B CN102556510B CN201110415551.0A CN201110415551A CN102556510B CN 102556510 B CN102556510 B CN 102556510B CN 201110415551 A CN201110415551 A CN 201110415551A CN 102556510 B CN102556510 B CN 10255651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resettlement section
- preservation
- liquid
- membranaceous tiss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1/00—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arts thereof
- A01N1/02—Preservation of living parts
- A01N1/0236—Mechanical aspects
- A01N1/0263—Non-refrigerated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orting or storing living parts whilst preserving, e.g. cool boxes, blood bags or "straws" for cryopreserva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1/00—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arts thereof
- A01N1/02—Preservation of living parts
- A01N1/0236—Mechanical aspects
- A01N1/0263—Non-refrigerated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orting or storing living parts whilst preserving, e.g. cool boxes, blood bags or "straws" for cryopreservation
- A01N1/0273—Transport contain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1/00—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uses
- C12M21/08—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uses for producing artificial tissue or for ex-vivo cultivation of tissu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nt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不损坏膜状组织的原始形状地保持品质、生物学的活性,并且能够简便地保存及输送该膜状组织的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和保存输送方法。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10)包括用于收容膜状组织(11)的收容部(12)、填满在收容部(12)内的保存液(20)和用于收容收容部(12)的外侧容器(14)。在填满于收容部(12)内的保存液(20)中,以浮游状态收容膜状组织(11)。在外侧容器(14)内的收容部(12)的外侧也放入保存液(2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来自生物体的细胞构成的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和保存输送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心肌梗塞等的治疗中,广泛公知一种培养患者自身的细胞而将组织化了的片状的细胞培养物移植给患者的治疗方法。该种细胞培养物通常被叫做“细胞片”。为了向患者移植所培养的细胞片,需要将细胞片收容在装有生理盐水等保存液的规定容器内而保存起来,并且输送给医疗机构等。
那么为了输送细胞片,可以利用下述专利文献1所述那样的容器组合体。该容器组合体包括能收容试剂的容器和配置在该容器内、能在内部收容生物体试样的试样保持体,该试样保持体具有流体开口部,能够使试剂经由该流体开口部在试样保持体的内外之间移动。
但是,细胞片的膜厚非常薄,因此是脆弱的,在使用了该容器组合体的情况下,细胞片仅浮游在保存液中,因此经由保存液传递输送中的振动,可能会使细胞片因该振动断裂而破损。即,当保存液因容器受到的振动而晃动时,保存液会发生波动等的流动,在细胞片上作用有剪切力、拉伸力。因此,需要想办法使振动不会传递到细胞片。
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保存输送容器,该保存输送容器利用具有通液性的支承体从两侧夹持膜组织而保持膜组织,将膜组织与规定的保存液一起维持湿润状态而收容在容器中。但是,在使用了该保存输送容器保存和输送细胞片的情况下,由于是支承体与细胞片直接接触而从两侧夹持细胞片的构造,因此让人担心会在利用支承体保持细胞片时损坏细胞片。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21358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359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于由来自生物体的细胞构成的膜状组织,能够不损坏其原始形状地保持品质、生物学的活性,并且能够简便地保存和输送该膜状组织的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和保存输送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其用于保存或输送由来自生物体的细胞构成的膜状组织,其特征在于,该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包括:收容部,其具有能够在维持了上述膜状组织的原始形状的大小的状态下收容该膜状组织的大小;保存液,其以在上述收容部内不会形成气体层的程度填满在上述收容部内,上述膜状组织以浮游状态收容在填满于上述收容部内的上述保存液中。
根据上述那样的本发明的结构,由于使保存液填满收容部内,使膜状组织浮游在该保存液中,因此,即使在保存输送容器的输送过程中发生振动而使收容部振动,收容部内侧的保存液也不会波动或流动。由此,振动不会传递到膜状组织,能够防止膜状组织破损。
在上述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中,优选为还具有用于收容上述收容部的外侧容器,上述收容部具有比上述膜状组织的平面形状大且向下方敞口的下侧开口部,通过使上述收容部的下端与上述外侧容器的底部相抵接来封闭上述下侧开口部。
根据上述结构,在取出膜状组织时,无需将膜状组织和保存液转移到其他容器中,能够迅速地进行作业,并且能够在本质上避免伴随转移作业产生的膜状组织的破损的可能性。
在上述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中,优选为,在上述外侧容器内的上述收容部的外侧收容有与上述保存液相同或不同的液体。
这样,通过使收容部的周围存在有液体,能够防止空气经由下侧开口部流入到收容部内。
在上述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中,优选为还具有稳定化构件,该稳定化构件浮在上述外侧容器内的位于上述收容部外侧的上述液体的液面上。
通过配置该种稳定化构件,能够使收容部和液体稳定化,即使在受到激烈的振动的情况下,也能防止收容部的下端暴露在空气中,能够防止空气流入到收容部内。
在上述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中,优选为,在上述外侧容器内的上述收容部的外侧收容有凝胶状体。
通过使收容部的周围存在有凝胶状体,能够防止气体自下侧开口部流入到收容部内,并且通过利用凝胶状体保持收容部,能够防止收容部移动。
在上述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中,优选为,上述外侧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其具有向上方敞口的上侧开口部;盖构件,其构成为能够封闭上述容器主体的上述上侧开口部,上述保存输送容器还具有用于使上述容器主体与上述盖构件结合起来的结合机构,在上述收容部的上部设有夹设部,在上述容器主体被上述盖构件封闭了的状态下,该夹设部被夹持在上述收容部与上述盖构件之间。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收容部按压于容器主体,能够稳定地固定收容部。由此,收容部在外侧容器内不会移动,并且能够防止收容部的下端自容器主体的底部浮起,能够较佳地保持收容部内被保存液填满了的状态。
在上述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中,优选为,在利用上述盖构件封闭了上述容器主体的状态下,上述夹设部的上端与上述盖构件线性接触或面接触。
由此,即使不在收容部的外周面上设置使收容部的位置稳定化的其他构件,也能稳定地保持收容部。
在上述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中,优选为,上述结合机构由至少一个夹具构成,该夹具与上述容器主体的下表面和上述盖构件的上表面相抵接而弹性地夹压上述容器主体和上述盖构件。
由此,即使在外侧容器由比较容易挠曲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也能通过自外侧容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夹持,利用盖构件牢固地将收容部按压于容器主体,能够更加稳定地固定收容部。
在上述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中,优选为,在上述收容部的壁上形成有连通该收容部的内外之间的通孔,利用封闭构件封闭上述通孔。
根据该种结构,能够将收容部内的空气经过通孔排出,因此能够利用保存液容易地填满收容部内。
在上述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中,优选为,在上述容器主体的底部设有限位部,该限位部用于进行上述收容部相对于上述容器主体的水平方向的定位。
由此,能够防止收容部相对于容器主体横向移动,能够稳定地保持膜状组织。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由来自生物体的细胞构成的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准备具有能够在维持了上述膜状组织的原始形状的大小的状态下收容该膜状组织的大小的收容部,在保存液中以浮游状态收容上述膜状组织,该保存液以不会在上述收容部内形成气体层的程度填满于上述收容部内。
在上述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方法中,优选为,使上述膜状组织浮游在被放入到外侧容器的容器主体内的上述保存液中,使具有向下方敞口的下侧开口部的上述收容部定位为:其下端位于上述保存液内且成为自上述容器主体的底部离开的状态,通过使用管状构件将上述收容部内的气体经上述收容部的下端与上述容器主体之间排出,而使上述保存液填满上述收容部内,通过将上述收容部载置在上述容器主体的底部上,而使上述膜状组织浮游于上述收容部内的上述保存液中,利用盖构件封闭上述容器主体,将收容有上述膜状组织的上述收容部密封在上述外侧容器内。
在上述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方法中,优选为,使上述膜状组织浮游于被放入到外侧容器的容器主体内的上述保存液中,将具有向下方敞口的下侧开口部和形成在壁上的通孔的上述收容部载置在上述容器主体的底部上,从而使上述保存液填满上述收容部内,并且使上述膜状组织浮游于上述收容部内的上述保存液中,利用盖构件封闭上述容器主体,将收容有上述膜状组织的上述收容部密封在上述外侧容器内。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和保存输送方法,能够不损坏膜状组织的原始形状地保持品质、生物学的活性,并且能够简便地保存及输送膜状组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保存输送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说明图1所示的保存输送容器的组装方法的第1状态的图,图3B是说明图1所示的保存输送容器的组装方法的第2状态的图,图3C是说明图1所示的保存输送容器的组装方法的第3状态的图,图3D是说明图1所示的保存输送容器的组装方法的第4状态的图。
图4A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的剖视图,图4B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的剖视图,图4C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的剖视图。
图6A是说明图5所示的保存输送容器的组装方法的第1状态的图,图6B是说明图5所示的保存输送容器的组装方法的第2状态的图,图6C是说明图5所示的保存输送容器的组装方法的第3状态的图,图6D是说明图5所示的保存输送容器的组装方法的第4状态的图。
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的分解剖视图。
图8A是说明图7所示的保存输送容器的组装方法的第1状态的图,图8B是说明图7所示的保存输送容器的组装方法的第2状态的图,图8C是说明图7所示的保存输送容器的组装方法的第3状态的图,图8D是说明图7所示的保存输送容器的组装方法的第4状态的图。
图9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的分解剖视图。
图10A是说明图9所示的保存输送容器的组装方法的第1状态的图,图10B是说明图9所示的保存输送容器的组装方法的第2状态的图,图10C是说明图9所示的保存输送容器的组装方法的第3状态的图,图10D是说明图9所示的保存输送容器的组装方法的第4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较佳的实施方式,参照添加的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和保存输送方法。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10(以下简称为“保存输送容器10”)的剖视图,图2是该保存输送容器10的分解立体图。该保存输送容器10是用于保存或输送由来自生物体的细胞构成的膜状组织11的器件,包括用于收容膜状组织11的收容部12、由容器主体16和盖构件18构成的用于收容收容部12的外侧容器14、放入在收容部12和外侧容器14中的保存液20和将外侧容器14的容器主体16和盖构件18结合起来的结合机构22。
作为保存及输送对象的膜状组织11是以下述目的而被使用的:针对心脏、角膜、视网膜、血管、神经、表皮、真皮、软骨、牙齿等内脏器官、组织的一部分或整体,或多个内脏器官的疾患、疾病、缺损进行再生、治疗、促进治愈;或者,调查药品对内脏器官、组织的刺激性、过敏性、毒性、药物的效果、向组织的反应等,膜状组织11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厚度的来自生物体的结构物,例如可以采用皮肤组织、黏膜上皮组织、角膜上皮组织、培养皮肤、培养真皮、培养表皮、培养上皮组织、培养角膜组织、软骨组织、视网膜组织、神经丝、人造血管、成肌细胞组织、上述的由来自上述生物体组织的细胞制成的片状细胞培养物等,优选采用由成肌细胞构成的片状细胞培养物。膜状组织11可以仅由细胞、细胞分泌物构成,还可以包含支承体等不是来自生物体的物质。
收容部12是具有能够在维持了膜状组织11的原始形状的大小的状态下收容该膜状组织11的大小的容器,其被收容在外侧容器14内而作为内侧容器发挥功能。该种收容部12是具有向下方敞口的下侧开口部24(参照图2)的筒状体,在图示的例子中形成为圆筒体。图示的例子中的收容部12包括上部壁26和自该上部壁26的外周缘部向下方延伸的筒状壁部27。在将该种收容部12载置在外侧容器14的底部28上时,下侧开口部24被封闭,在收容部12内形成密闭空间。
该收容部12中,以不会在收容部12内形成气体层的程度填满有膜状组织11用的保存液20。即,收容部12内为大致整体由保存液20填满、且上方未形成空气层的状态。“以不会在收容部12内形成气体层的程度填满有保存液20”的意思是,容许在收容部12内的上部存在少许气泡。即使这样的在收容部12内的上部存在少许气泡,也几乎不会发生收容部12受到振动时的收容部12内的保存液20的波动、流动。作为保存液20,可以采用液体培养基、生理盐水、等张液、缓冲液、汉克斯平衡盐溶液(Hanks′balanced salt solution)等。
在收容部12的上部设有夹设部30,在容器主体16被盖构件18封闭了的状态下,该夹设部30夹持在收容部12与盖构件18之间。图示的例子中的夹设部30是圆筒形,但也可以是非圆形的筒形,或者可以是将圆形或非圆形的筒形沿周向分开成多个的那样的突片。或者也可以是利用壁封闭夹设部30的上部而使夹设部30与盖构件18的下表面面接触的结构。
图示的例子中的夹设部30一体地形成在收容部12的上部。夹设部30的外径无需像图示的例子那样与收容部12的外径相同,可以比收容部12的外径小,反之也可以比收容部12的外径大。
外侧容器14包括容器主体16和盖构件18,外侧容器14比收容部12大。详细而言,外侧容器14为如下程度的大小,即,在将收容部12收容在外侧容器14内的状态下,在收容部12的外周与外侧容器14的内周之间形成空间(例如环状空间)的程度。另外,优选外侧容器14为如下程度的大小,即,在自外侧容器14卸下收容部12而使用适当的器具(移植器件等)将浮游在保存液20中的膜状组织11取出时,能够确保足够的作业空间的程度。例如,在外侧容器14为圆形壳体的情况下,优选外侧容器14的内径为30mm~300mm左右,更优选为80mm~150mm左右。
容器主体16是包括底部28和自底部28的外周缘部向上方延伸的侧壁部29的高度较低的有底筒状体(在图示的例子中是有底圆筒状),容器主体16的上部作为上方敞口的上侧开口部(参照图2)32而开口。盖构件18构成为能够封闭容器主体16的上侧开口部32,盖构件18包括顶部34和自该顶部34的外周缘部向下方延伸的侧壁部36。该侧壁部36的内径与容器主体16的侧壁部的外径大致相同,或者比容器主体16的侧壁部的外径稍大。在顶部34的外周部下表面设置有环状的密封构件37。当利用盖构件18封闭容器主体16时,盖构件18与容器主体16之间被密封构件37密封,外侧容器14被液密地密封。另外,即使代替在盖构件18的顶部34的下表面设置密封构件37而在容器主体16的侧壁部29的上表面设置密封构件37,也能获得与上述相同的密封效果。密封构件37由防止液体漏出的材料、例如硅、丁二烯橡胶形成。
作为上述的收容部12、容器主体16和盖构件18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除了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环状聚烯烃、聚苯乙烯、聚(4-甲基-1-戊烯)、聚碳酸酯、丙烯酸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酰胺(例如尼龙6、尼龙6·6、尼龙6·10、尼龙12)那样的各种树脂以外,还可以采用玻璃、陶瓷、金属、合金等。另外,优选收容部12、容器主体16和盖构件18的构成材料实际上是透明的,以确保内部的视觉识别性。进一步优选构成材料具有细胞非粘接性的表面,以防止细胞的粘接。
在利用结合机构22结合盖构件18和容器主体16,容器主体16被盖构件18封闭的状态下,收容部12被夹持在容器主体16与盖构件18之间,在外侧容器14内的移动受到限制。由此,能够在外侧容器14内稳定地固定收容部12。
在外侧容器14内且在收容部12的外侧收容有保存液20。收容部12的外侧的保存液20的液面的高度可以比收容部12内的保存液20的高度低。通过这样设置,能够利用大气压产生将收容部12按压于容器主体16的底部28的力,因此能够利用容器主体16稳定地固定收容部12。另外,也可以代替收容部12的外侧的保存液20而收容与保存液20不同的液体。
图示的例子中的结合机构22由两个夹具38构成,该夹具38与容器主体16的下表面和盖构件18的上表面抵接,弹性地夹压容器主体16和盖构件18。各夹具38由彼此相对地延伸的一对臂部40a、40b和连结一对臂部40a、40b的基端部彼此的连结部40c构成。各夹具38能够通过使一对臂部40a、40b向外侧方向弹性变形而扩开,在自然状态(未被施加任何外力的状态)下,一对臂部40a、40b间的间隔比利用盖构件18封闭了容器主体16的状态下的外侧容器14的厚度(高度)小。该种夹具38由具有弹性的各种金属、合金、树脂等构成。
在图1中,相对于外侧容器14在彼此相反侧的位置上安装两个夹具38,但所安装的夹具38的数量可以在能够利用适当的保持力保持盖构件18和容器主体16而使它们结合的范围内适当地设定,因而也可以是1个或3个以上。
本实施方式的保存输送容器10基本上如上述那样地构成,下面说明该保存输送容器10的作用和效果。
在组装上述保存输送容器10时,首先,如图3A所示,在容器主体16内放入保存液20,使膜状组织11浮游在该保存液20中。接着,如图3B所示地配置收容部12,即,利用收容部12覆盖膜状组织11和膜状组织11的周围的保存液20,并且使收容部12的下端的整周位于保存液20中,且使收容部12的下端的整周成为自容器主体16的底部28离开的状态。然后,在该状态下,例如使用具有弯曲的管嘴(管状构件)44的抽吸器具(在图示的例子中是注射器46)排出收容部12内的气体(空气)。
即,将弯曲的管嘴44自收容部12的下端与容器主体16的底部28之间插入到收容部12内,之后通过拉注射器46的推压件48来抽吸收容部12内的气体。此时,在抽吸的最终阶段,虽然在收容部12内残留有气泡,但通过使收容部12倾斜而使气泡移动到角部,然后使管嘴44的前端部位于该角部而进行抽吸,能够自收容部12内将气泡基本完全消除。当收容部12由透明的构件构成时,能够一边用肉眼确认气泡的存在和位置一边进行上述操作,因此能够迅速且可靠地去除气泡。
在自收容部12内去除气体,利用保存液20填满了收容部12内时,如图3C所示,将收容部12载置在容器主体16的底部28上。此时,在收容部12的外侧的保存液20的液面高度比收容部12内的保存液20的高度高的情况下,减少收容部12的外侧的保存液20的量,使收容部12的外侧的保存液20的液面高度低于收容部12内的保存液20的高度。
然后,利用盖构件18封闭容器主体16(参照图3D),利用上述的夹具38将容器主体16与盖构件18结合起来。于是,收容部12借助夹设部30被夹持在盖构件18与容器主体16之间,因此能够在外侧容器14内稳定地固定收容部12。利用以上的操作,完成图1所示的状态的保存输送容器10的组装。另外,组装保存输送容器10的上述作业工序在无尘室(clean room)(无菌环境下)内进行。
采用上述那样地构成的保存输送容器10,利用保存液20填满收容部12,使膜状组织11浮游在该保存液20中,因此,即使在保存输送容器10的输送过程中发生振动而使收容部12振动,收容部12的内侧的保存液20也不会波动或流动。因而,振动不会传递到膜状组织11,能够防止膜状组织11破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部12具有下侧开口部24,通过使收容部12的下端与外侧容器14的底部28相抵接而封闭下侧开口部24,因此,在进行取出膜状组织11的操作时,仅相对于容器主体16提起收容部12,就能使收容在收容部12内的膜状组织11向容器主体16侧移动。因此,无需将膜状组织11和保存液20转移到其他容器中,能够迅速地进行作业,并且能够在本质上避免伴随转移作业产生的膜状组织11的破损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收容部12的外侧收容有保存液20,因此能够防止空气自收容部12的下侧开口部24流入到收容部12内。即,在收容部12的外侧不存在保存液20的情况下,收容部12内的保存液20可能自收容部12与容器主体16的底部28之间漏出而使空气流入到收容部12内,但通过使收容部12的周围存在有保存液20,能够阻止上述那样的空气的流入。
另外,也可以在将收容部12内的空气排出而将收容部12载置在容器主体16的底部28上后,去除收容部12的外侧的保存液20,取而代之放入凝胶状体。通过使收容部12的周围存在凝胶状体,能够防止气体自下侧开口部24流入到收容部12内,并且能够利用凝胶状体保持收容部12,从而能够阻止收容部12移动,能够更加稳定地固定收容部1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收容部12的上部设有夹设部30,在利用盖构件18封闭容器主体16而利用夹具38固定时,盖构件18借助夹设部30将收容部12按压于容器主体16,因此能够在外侧容器14内稳定地固定收容部12。由此,收容部12在外侧容器14内不会移动,并且能够防止收容部12的下端自容器主体16的底部28浮起,能够较佳地保持收容部12内被保存液20填满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利用盖构件18封闭了容器主体16的状态下,夹设部30的上端与盖构件18线性(圆周)接触而非点接触,因此即使不在收容部12的外周面设置使收容部12稳定化的其他构件,也能稳定地保持收容部1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结合机构22由夹具38构成,因此,即使在外侧容器14由树脂材料等比较容易挠曲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也能通过自外侧容器1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夹持外侧容器14,利用盖构件18将收容部12牢固地按压于容器主体16,能够更加稳定地固定收容部12。另外,在结合机构22是夹具38的情况下,夹具38的臂部40a、40b的前端部(与外侧容器14接触的部位)可以夹压外侧容器14的与收容部12和夹设部30接触的部位。
在自图1的状态的保存输送容器10中取出膜状组织11时,首先,卸下夹具38而解除盖构件18与容器主体16的固定状态,然后自容器主体16卸下盖构件18。之后,相对于容器主体16提起收容部12,从而收容部12内的膜状组织11与保存液20一起向容器主体16侧转移。另外,在相对于容器主体16提起收容部12之前,若在收容部12的外侧补充保存液20而使收容部12的外侧的液面高度高于收容部12内的保存液20的液面高度,则可以利用浮力使收容部12容易提起。
也可以代替上述那样的转移方法,采用如下这种方法。即,也可以在将收容部12提起至收容部12的下端未自容器主体16内的保存液20完全露出的程度的状态下,将图3B所示的注射器46的弯曲的管嘴44自收容部12的下端与容器主体16的底部28之间插入到收容部12内,使空气进入到收容部12内,从而自收容部12排出保存液20。在采用这种方法时,在自容器主体16卸下收容部12时,不用使保存液20较大地流动,因此能够消除膜状组织11因保存液20的流动而破损的可能性。
在上述的保存输送容器10中,在外侧容器14内的位于收容部12外侧的保存液20的上部存在空气,因此担心在保存输送容器10受到振动时,该保存液20的液面产生波动等的动作,根据该动作的激烈程度的不同,有时使收容部12的下端暂时暴露于空气中。因此,也可以像图4A所示的第1变形例的保存输送容器50那样配置稳定化构件52,该稳定化构件52浮在外侧容器14内的位于收容部12外侧的保存液20的液面上。该种稳定化构件52可以由形成为收容部12与外侧容器14之间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环状)的泡沫聚苯乙烯或膜构成。稳定化构件52可以形成为收容部12与外侧容器14之间的去掉收容部12的空间的形状(例如具有厚度的环状)。
通过配置该种稳定化构件52,能够使收容部12和保存液20稳定化,即使在受到激烈的振动的情况下,也能防止收容部12的下端暴露于空气中,能够防止空气流入到收容部12内。
也可以代替设置上述的夹设部30而像图4B所示的第2变形例的保存输送容器60那样,在收容部12与盖构件18之间配置弹性构件62。弹性构件62在图示的例子中是形成为螺旋弹簧的形态的压缩弹簧,但也可以是海绵体、橡胶制的弹簧。另外,弹性构件62可以固定在收容部12的上部或盖构件18的下表面上,或者可以是与收容部12和盖构件18分别独立(能够分开)的构件。
也可以代替设置上述的形成为夹具38的形态的结合机构22而像图4C所示的第3变形例的保存输送容器70那样,设置自容器主体16的侧壁部29的上端向外侧(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72,并且在盖构件18的侧壁部36的下端的内周设置能与上述凸缘部72卡合的爪部74。在自容器主体16卸下盖构件18时,使爪部74向外侧扩开(弹性变形),解除爪部74与凸缘部72的卡合。当在盖构件18的侧壁部36的外侧设置向外方突出的突起部76时,通过将手指搭在突起部76上并向上方拉拽,能够使爪部74容易地向外侧位移,使盖构件18的卸下作业容易化。
这样,在第3变形例的保存输送容器70中,通过采用由凸缘部72和爪部74构成的结合机构78,能够减少零件件数,并且能够更加简易地使盖构件18与容器主体16结合。
接下来,参照图5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80(以下称作“保存输送容器80”)。该保存输送容器80是用于保存或输送膜状组织11的器件,包括用于收容膜状组织11的收容部82、由容器主体84和盖构件86构成的用于收容收容部82的外侧容器88、放入在收容部82和外侧容器88中的保存液20和将外侧容器88的容器主体84与盖构件86结合起来的结合机构90。以下,以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保存输送容器80的结构。
收容部82在下述结构上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收容部12不同,即,在收容部82的上部壁92形成有通孔94,该通孔94由封闭构件96封闭。封闭构件96在图示的例子中是例如由橡胶材料构成的截头圆锥状的塞体。也可以代替图示的例子中的通孔94和封闭构件96的结构而在通孔94的上部设置向上方突出的圆筒状的突起,并且将向下方敞口且上部封闭了的形成为圆筒状的帽的形态的封闭构件96安装在该突起上而封闭该突起。
在收容部82内填满有保存液20而不存在空气、气泡,膜状组织11以浮游状态收容在该保存液20中。
外侧容器88的容器主体84在下述结构上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容器主体16不同,即,在容器主体84的底部98设有限位部100,并且在侧壁部102形成有外螺纹部104。限位部100具有与收容部82的下端卡合而进行收容部82相对于容器主体84的水平方向的定位的功能。图示的例子中的限位部100是具有比收容部82的下端的外径稍大的内径的圆形槽。限位部100的结构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圆环状的槽,还可以是在周向的多个位置上向上方突出的突起。外螺纹部104形成在侧壁部102的上部外周部。
外侧容器88的盖构件86在下述结构上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盖构件18不同,即,在盖构件86的侧壁部106的内周设有能与外螺纹部104螺纹连接的内螺纹部108。在使盖构件86的内螺纹部108与容器主体84的外螺纹部104螺纹连接时,盖构件86和容器主体84牢固地结合,并且利用被夹持在盖构件86与容器主体84之间的密封构件37封闭外侧容器88。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形成于容器主体84上的外螺纹部104和形成于盖构件86上的内螺纹部108构成结合机构90。
在组装上述保存输送容器80时,首先,如图6A所示,将保存液20放入容器主体84,使膜状组织11浮游在该保存液20中。
然后,如图6B所示,以利用收容部82覆盖膜状组织11和膜状组织11周围的保存液20的方式,将收容部82载置在容器主体84的底部98上。另外,在图6A的阶段,当将收容部82载置在容器主体84的底部98上时,以将液量调整为使保存液20的液面高于收容部82的上部壁92的方式,放入保存液20。
在使收容部82在容器主体84内的保存液20中持续下降的过程中,由于在收容部82的上部壁92上设有通孔94,因此能自该通孔94排出收容部82内的空气,收容部82内被保存液20填满。由于能够这样地将收容部82内的空气经过通孔94排出,因此能够容易且迅速地使保存液20填满收容部82内。根据需要,可以使用具有管状构件的抽吸器具排出收容部82内的空气。
然后,如图6C所示,利用封闭构件96封闭通孔94,并且,以使容器主体84内的位于收容部82外侧的保存液20的液面高度低于收容部82内的保存液20的液面高度的方式,调整容器主体84内的位于收容部82外侧的保存液20的液量,从而调低液面。依据需要去掉放入在夹设部30内的保存液20。
然后,如图6D所示,通过使盖构件86与容器主体84螺纹连接,使容器主体84与盖构件86结合。本实施方式中的结合机构90利用螺纹连接构造结合容器主体84和盖构件86,因此与上述的利用夹具38固定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零件件数,并且能够简便且迅速地结合容器主体84和盖构件86。
当容器主体84与盖构件86结合时,收容部82借助夹设部30被夹持在盖构件86与容器主体84之间,因此能够在外侧容器88内稳定地固定收容部82。另外,利用限位部100能够防止收容部82相对于容器主体84横向移动,能够稳定地保持膜状组织11。
利用以上操作,完成图5所示的状态的保存输送容器80的组装。另外,组装保存输送容器80的上述作业工序在无尘室(无菌环境下)内进行。
在自图5的状态的保存输送容器80中取出膜状组织11时,使盖构件86和容器主体84相对旋转而解除螺纹连接,从而自容器主体84卸下盖构件86。然后,自通孔94上卸下封闭构件96,然后相对于容器主体84提起收容部82。于是,随着收容部82的上升,空气自通孔94流入到收容部82内,因此收容在收容部82内的膜状组织11和保存液20残留在容器主体84内。在这样地形成为使膜状组织11浮游在容器主体84内的保存液20中的状态时,使用适当的器具(移植器件等)自保存液20中取出膜状组织11,用于向患者移植等的治疗。
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共通的各构成部分当然能够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该共通的各构成部分所带来的作用和效果相同或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在图5所示的保存输送容器80中,也可以还具有图4A所示的稳定化构件52。在保存输送容器80中,一部分可以调换成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例如可以将保存输送容器80中的夹设部30调换成图4B所示的弹性构件62。另外,也可以将保存输送容器80中的结合机构90调换成由夹具38构成的结合机构22(参照图1)或由爪部74和凸缘部72构成的结合机构78(参照图4C)。
在图5所示的保存输送容器80中,也可以代替上述的收容部82和夹设部30而像图7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保存输送容器110那样,设置由上下敞口的筒状体构成的收容部112和构成为封闭该收容部112的上部的夹设部114。即,收容部112和夹设部114分别独立(作为独立的零件)地构成。夹设部114的底部116是代替图5所示的收容部82的上部壁92的部分,底部116形成有通孔118,封闭构件96安装在该通孔118上而封闭该该通孔118。在夹设部114的下表面设有向下方突出的定位用的突起部120。
在组装上述那样地构成的保存输送容器110时,首先,与图6A同样地,将保存液20放入到容器主体84内,使膜状组织11浮游在该保存液20中。然后,如图8A所示,以将膜状组织11包围起来的方式,将收容部112载置在容器主体84的底部98上。另外,在图6A的阶段,在将收容部112载置在容器主体84的底部98上时,将液量调整为使保存液20的液面高于收容部112的上端地放入保存液20。
然后,如图8B所示,将夹设部114载置在收容部112上。在使夹设部114在保存液20中下降的过程中,由于夹设部114的底部116设有通孔118,因此保存液20经过该通孔118而流入到夹设部114内。
然后,利用封闭构件96封闭通孔118,并且,以使容器主体84内的位于收容部112外侧的保存液20的液面高度低于收容部112内的保存液20的液面高度的方式,调整容器主体84内的位于收容部112外侧的保存液20的液量,从而调低液面。依据需要去掉放入到夹设部114内的保存液20。
然后,如图8D所示,使盖构件86与容器主体84螺纹连接,从而使容器主体84与盖构件86结合。在容器主体84与盖构件86结合时,收容部112借助夹设部114被夹持在盖构件86与容器主体84之间,因此能够在外侧容器88内稳定地固定收容部112。利用以上操作,完成保存输送容器110的组装。
在图5所示的保存输送容器80中,也可以代替上述收容部82和夹设部30而像图9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保存输送容器130那样,分开设置收容部132和夹设部134,并且使夹设部134与盖构件86的顶部87的下表面一体化。在收容部132的上表面设有向上方突出的定位用的突起部136。
在组装上述那样地构成的保存输送容器130时,首先,如图10A所示,将保存液20放入到容器主体84中,使膜状组织11浮游在该保存液20中。然后,如图10B所示,将膜状组织11包围起来地将收容部132载置在容器主体84的底部98上。另外,在图10A的阶段,在将收容部132载置在容器主体84的底部98上时,以将液量调整为使保存液20的液面高于收容部132的上部壁92的方式,放入保存液20。
在使收容部132在容器主体84内的保存液20中下降的过程中,由于收容部132的上部壁92设有通孔94,因此,能自该通孔94排出收容部132内的空气,收容部132内被保存液20填满。由于能够这样地将收容部132内的空气经过通孔94排出,因此能够容易且迅速地使保存液20填满收容部132内。
然后,如图10C所示,利用封闭构件96封闭通孔94,并且,以使容器主体84内的位于收容部132外侧的保存液20的液面高度低于收容部132内的保存液20的液面高度的方式,调整容器主体84内的位于收容部132外侧的保存液20的液量,从而调低液面。
然后,如图10D所示,使盖构件86与容器主体84螺纹连接,从而使容器主体84与盖构件86结合。于是,由于夹设部134与盖构件86一体地形成,因此利用夹设部134将收容部132按压于容器主体84的底部98,能够在外侧容器88内稳定地固定收容部132。利用以上操作,完成保存输送容器130的组装。
在上述说明中,使用较佳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
Claims (13)
1.一种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其用于保存或输送由来自生物体的细胞构成的膜状组织,其特征在于,
该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包括:
收容部,其具有能够在维持了上述膜状组织的原始形状的大小的状态下收容上述膜状组织的大小;
保存液,其以在上述收容部内不会形成气体层的程度填满在上述收容部内的密闭空间,
上述膜状组织以浮游状态收容在填满于上述收容部内的上述保存液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其特征在于,
该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还具有用于收容上述收容部的外侧容器;
上述收容部具有比上述膜状组织的平面形状大且向下方敞口的下侧开口部;
通过使上述收容部的下端与上述外侧容器的底部相抵接来封闭上述下侧开口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侧容器内的上述收容部的外侧收容有与上述保存液相同或不同的液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其特征在于,
该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还具有稳定化构件,该稳定化构件浮在上述外侧容器内的位于上述收容部外侧的上述液体的液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侧容器内的上述收容部的外侧收容有凝胶状体。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侧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其具有向上方敞口的上侧开口部;盖构件,其构成为能够封闭上述容器主体的上述上侧开口部,
上述保存输送容器还具有使上述容器主体与上述盖构件结合起来的结合机构;
在上述收容部的上部设有夹设部,在上述容器主体被上述盖构件封闭了的状态下,该夹设部被夹持在上述收容部与上述盖构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利用上述盖构件封闭了上述容器主体的状态下,上述夹设部的上端与上述盖构件线性接触或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结合机构由至少一个夹具构成,该夹具与上述容器主体的下表面和上述盖构件的上表面相抵接而带弹性地压夹上述容器主体和上述盖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收容部的壁上形成有连通该收容部的内外之间的通孔;
利用封闭构件封闭上述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侧容器的容器主体的底部设有限位部,该限位部用于对上述收容部相对于上述外侧容器的容器主体进行水平方向的定位。
11.一种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方法,该膜状组织由来自生物体的细胞构成,该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方法的特征在于,
准备具有能够在维持了上述膜状组织的原始形状的大小的状态下收容上述膜状组织的大小的收容部,
在保存液中以浮游状态收容上述膜状组织,该保存液以不会在上述收容部内形成气体层的程度填满于上述收容部内的密闭空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膜状组织浮游在被放入到外侧容器的容器主体内的上述保存液中;
将具有向下方敞口的下侧开口部的上述收容部定位为:其下端位于上述保存液内且成为自上述容器主体的底部离开的状态;
通过使用管状构件将上述收容部内的气体通过上述收容部的下端与上述容器主体之间而排出,而使上述保存液填满上述收容部内;
通过将上述收容部载置在上述容器主体的底部上,而使上述膜状组织浮游于上述收容部内的上述保存液中;
利用盖构件封闭上述容器主体,将收容有上述膜状组织的上述收容部密封在上述外侧容器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膜状组织浮游于被放入到外侧容器的容器主体内的上述保存液中;
将具有向下方敞口的下侧开口部和形成在壁上的通孔的上述收容部载置在上述容器主体的底部上,从而使上述保存液填满上述收容部内,并且使上述膜状组织浮游于上述收容部内的上述保存液中;
利用盖构件封闭上述容器主体,将收容有上述膜状组织的上述收容部密封在上述外侧容器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86258 | 2010-12-22 | ||
JP2010286258A JP5775295B2 (ja) | 2010-12-22 | 2010-12-22 | 膜状組織の保存輸送容器及び保存輸送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56510A CN102556510A (zh) | 2012-07-11 |
CN102556510B true CN102556510B (zh) | 2014-07-30 |
Family
ID=45491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41555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56510B (zh) | 2010-12-22 | 2011-12-09 | 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和保存输送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03074B2 (zh) |
EP (1) | EP2468845B1 (zh) |
JP (1) | JP5775295B2 (zh) |
CN (1) | CN10255651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060770B2 (en) | 2003-05-20 | 2015-06-23 |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 Robotically-driven surgical instrument with E-beam driver |
WO2013094370A1 (ja) * | 2011-12-21 | 2013-06-27 | テルモ株式会社 | 膜状組織の保存輸送容器及び保存輸送方法 |
CN104703572B (zh) * | 2012-03-01 | 2017-07-04 | 安尼奥楚公司 | 用于获得干细胞的组织回收、存储以及外植体培养装置 |
WO2014041593A1 (ja) * | 2012-09-11 | 2014-03-20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生体試料用包装容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生体試料の輸送方法 |
JP5898025B2 (ja) * | 2012-09-26 | 2016-04-06 | テルモ株式会社 | 膜状組織の保存輸送容器 |
JP6035106B2 (ja) * | 2012-10-12 | 2016-11-30 | テルモ株式会社 | 膜状組織の保持部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保存輸送容器 |
JP6000087B2 (ja) * | 2012-11-21 | 2016-09-28 | テルモ株式会社 | 移植片の保存輸送容器 |
CN103348822B (zh) * | 2013-07-09 | 2015-10-14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 野外红萍品种采集方法及其采集盒 |
WO2015087877A1 (ja) * | 2013-12-11 | 2015-06-18 | テルモ株式会社 | シート状細胞培養物保存容器 |
JP6836235B2 (ja) * | 2015-08-11 | 2021-02-24 |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 細胞搬送用容器 |
JP7175892B2 (ja) * | 2017-07-20 | 2022-11-21 | テルモ株式会社 | 摺動機構を具備する脆弱物保持デバイス |
SG11201913105UA (en) | 2017-07-20 | 2020-02-27 | Terumo Corp | Fragile object preserving device having seal mechanism |
JP6983562B2 (ja) * | 2017-07-20 | 2021-12-17 | テルモ株式会社 | 液体保持空間を具備する脆弱物保持デバイス |
WO2019017466A1 (ja) * | 2017-07-20 | 2019-01-24 | テルモ株式会社 | 連通機構を具備する脆弱物保持デバイス |
JP7181200B2 (ja) * | 2017-07-20 | 2022-11-30 | テルモ株式会社 | 脆弱物保持デバイス |
WO2019082261A1 (ja) * | 2017-10-24 | 2019-05-02 | 株式会社サンプラテック | 細胞収容容器 |
CN107878895B (zh) * | 2017-12-11 | 2023-12-19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一种生物浸制标本的储存容器装置 |
WO2019124339A1 (ja) | 2017-12-18 | 2019-06-27 | テルモ株式会社 | 保護機構を具備する脆弱物保持デバイス |
WO2019124303A1 (ja) * | 2017-12-18 | 2019-06-27 | テルモ株式会社 | 注入機構を具備する脆弱物保持デバイス |
CN112334570B (zh) * | 2018-07-10 | 2024-02-09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用于移送移植片的装置 |
JP7319976B2 (ja) * | 2018-07-10 | 2023-08-02 | テルモ株式会社 | 検体回収機構を具備する移植片収容デバイス |
FR3083978B1 (fr) * | 2018-07-17 | 2023-12-08 | Univ Jean Monnet Saint Etienne | Dispositif de maintien d’un tissu corneen pour son traitement photonique |
SG11202105134VA (en) * | 2018-12-18 | 2021-07-29 | Terumo Corp | Gripping tool |
KR102028953B1 (ko) * | 2019-02-01 | 2019-10-07 | 비아로지스 주식회사 | 생체 원료 제조 장치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
JP2022532567A (ja) * | 2019-05-10 | 2022-07-15 | エピボーン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移植片の移送ならびに移植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または使用 |
CN112061600A (zh) * | 2020-08-25 | 2020-12-11 | 中晶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人软骨组织运输装置及使用方法 |
CN111919837B (zh) * | 2020-09-02 | 2021-11-26 | 贵州医科大学 | 一种便于存取的生物样本冷冻保存装置 |
JPWO2022176867A1 (zh) | 2021-02-16 | 2022-08-25 | ||
WO2024053636A1 (ja) * | 2022-09-06 | 2024-03-14 | 住友ファーマ株式会社 | 組織用保存容器及び組織移植用キット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302698A (en) * | 1941-05-12 | 1942-11-24 | Albert M Kessel | Multiple tissue carrier |
US4308351A (en) * | 1980-04-18 | 1981-12-29 | Joseph Leighton | System for growing tissue cultures |
US4897358A (en) * | 1985-12-02 | 1990-01-30 | Carrasco Jose I | Tissue storage system |
JP2002335950A (ja) * | 2001-05-17 | 2002-11-26 | Menicon Co Ltd | 膜組織のための保存/輸送容器並びに保存/輸送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17751B (de) | 1956-01-19 | 1957-10-17 | Dr Herbert Bucherer | Geraet zur Zuechtung von Mikroorganismen |
FR2681874B1 (fr) | 1991-10-01 | 1995-06-16 | Biogir | Materiel pret a l'emploi permettant la realisation d'etudes de toxicite sur des cellules en culture. |
JPH05184349A (ja) * | 1992-01-16 | 1993-07-27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曇り止め培養容器 |
JP3285680B2 (ja) * | 1993-10-08 | 2002-05-27 | カゴメ株式会社 | 植物培養容器 |
EP0816488A1 (fr) | 1996-06-25 | 1998-01-07 | Societe Des Produits Nestle S.A. | Procédé de conditionnement de tissus de végétaux cultivés in-vitro |
US6939516B2 (en) * | 2000-09-29 | 2005-09-06 |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 Multi-well plate cover and assembly adapted for mechanical manipulation |
JP4213588B2 (ja) | 2001-10-12 | 2009-01-21 | ベクトン・ディキンソン・アンド・カンパニー | 生体試料を輸送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GB0505379D0 (en) * | 2005-03-16 | 2005-04-20 | Robio Systems Ltd | Cellular entity matur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s |
JP4896494B2 (ja) * | 2005-10-31 | 2012-03-14 | 株式会社 ジャパン・ティッシュ・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 培養組織のための包装体及び培養組織包装体 |
US20070175897A1 (en) | 2006-01-24 | 2007-08-02 | Labcyte Inc. | Multimember closures whose members change relative position |
JP4878195B2 (ja) * | 2006-03-30 | 2012-02-15 | 株式会社 ジャパン・ティッシュ・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 培養組織の包装容器 |
US20070287159A1 (en) * | 2006-06-12 | 2007-12-13 | Stephen Liye Chen | Miniature lid for saving antibody |
CN102015997B (zh) | 2008-05-05 | 2016-08-10 | 威尔森沃尔夫制造公司 | 细胞容器 |
-
2010
- 2010-12-22 JP JP2010286258A patent/JP5775295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12-09 CN CN201110415551.0A patent/CN10255651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12-09 US US13/315,858 patent/US870307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12-21 EP EP11194874.1A patent/EP2468845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302698A (en) * | 1941-05-12 | 1942-11-24 | Albert M Kessel | Multiple tissue carrier |
US4308351A (en) * | 1980-04-18 | 1981-12-29 | Joseph Leighton | System for growing tissue cultures |
US4897358A (en) * | 1985-12-02 | 1990-01-30 | Carrasco Jose I | Tissue storage system |
JP2002335950A (ja) * | 2001-05-17 | 2002-11-26 | Menicon Co Ltd | 膜組織のための保存/輸送容器並びに保存/輸送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20160714A1 (en) | 2012-06-28 |
EP2468845B1 (en) | 2017-02-22 |
JP5775295B2 (ja) | 2015-09-09 |
JP2012130311A (ja) | 2012-07-12 |
US8703074B2 (en) | 2014-04-22 |
EP2468845A1 (en) | 2012-06-27 |
CN102556510A (zh) | 2012-07-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56510B (zh) | 膜状组织的保存输送容器和保存输送方法 | |
US9521840B2 (en) | Film-shaped tissue storage transport container and storage transport method | |
JP3955094B2 (ja) | 人工生体器官の貯蔵および運搬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 |
US9624462B2 (en) | Cell separation container | |
US9441193B2 (en) | Cell culture apparatus, cell culture system and cell culture method | |
JP6711825B2 (ja) | 培養容器輸送用セットおよび細胞・生体組織輸送ユニット | |
JP6816894B2 (ja) | 培養容器輸送用セットおよび細胞・生体組織輸送ユニット | |
EP0800571A2 (en) | Biological analysis device having improved contamination prevention | |
CN109415677A (zh) | 细胞/生物体组织输送用容器 | |
JP7064247B2 (ja) | 細胞収容容器 | |
US20240182828A1 (en) | Tissue-processing container for automated processing of tissue, methods of use thereof, and systems comprising the same | |
JP2006314276A (ja) | 細胞培養容器 | |
JP6000087B2 (ja) | 移植片の保存輸送容器 | |
JP6035106B2 (ja) | 膜状組織の保持部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保存輸送容器 | |
JP5989483B2 (ja) | 膜状組織の保存輸送容器および保存輸送方法 | |
CN220907514U (zh) | 多层细胞培养单元 | |
JP2020096535A (ja) | 培養容器保持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30 Termination date: 20201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