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57190B - 电源系统和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源系统和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57190B
CN102457190B CN201110345307.1A CN201110345307A CN102457190B CN 102457190 B CN102457190 B CN 102457190B CN 201110345307 A CN201110345307 A CN 201110345307A CN 102457190 B CN102457190 B CN 1024571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output
power
power supply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453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57190A (zh
Inventor
犬饲胜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57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71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571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71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93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by switching to a less power-consuming processor, e.g. sub-CPU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04Power supply control, e.g. power-saving mode, automatic power turn-of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80Details relating to power supplies, circuits boards, electric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84Power saving in prin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6Means for starting or stopping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H02M3/3352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with galvanic isolation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of both the power stage and the feedback loop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06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an adequate voltage to the control circuit of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32Control circuits allowing low power mode operation, e.g. in standby mod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32Control circuits allowing low power mode operation, e.g. in standby mode
    • H02M1/0035Control circuits allowing low power mode operation, e.g. in standby mode using burst mode contr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源系统和图像形成设备。该电源系统包括:开关电源;以及控制装置,其中该开关电源包括:变压器;半导体开关元件;开关控制单元;以及整流/平滑电路,该开关控制单元被提供有来自主电源的电力,开始控制半导体开关元件的开关,并且使变压器的初级侧振荡以在变压器的次级侧上感应电压,在开关电源平滑在次级侧上感应的电压并且输出平滑后的电压的输出模式中,控制装置将控制脉冲信号输出到开关控制单元以停止变压器的振荡,从而使开关电源的模式变为输出停止模式。

Description

电源系统和图像形成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0年11月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0-249081,通过参考将其内容整体并入这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系统以及包括电源系统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以下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有下述结构的开关电源装置,在所述结构中IC检测输入端口IN的电平并且对与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相连的FET执行开关控制。具体地说,当输入端口IN处于高电平时,IC停止FET的开关控制。另一方面,当输入端口IN处于低电平时,IC开始FET的开关控制以振荡变压器。
[相关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JP-A-7-87734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开关电源装置中,IC的输入端口IN与一对电阻器之间的中间连接点相连。因此,当通电时,IC的输入端口IN处于高电平。为了在启动期间开始开关控制(开始变压器的振荡),必须将输入端口IN的电平设置为低电平。因此,当通电时,电路(延迟电路)将输入端口IN的电平设置为低电平。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在待机模式中,停止变压器的振荡以降低电力消耗。然而,在待机模式中向控制变压器的IC的整个内部电路供电,这造成了不必要的电力消耗。
鉴于上述问题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降低开关电源的电力消耗并且移除启动所需的延迟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源系统,该电源系统包括:开关电源,其转换从主电源施加的输入电压并且输出转换后的电压;以及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被提供有来自开关电源的电力。该开关电源包括:变压器;半导体开关元件,该半导体开关元件与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相连;开关控制单元,其控制半导体开关元件的开关;以及整流/平滑电路,该整流/平滑电路位于变压器的次级侧上。开关控制单元被提供有来自主电源的电力,开始控制半导体开关元件的开关,并且振荡变压器的初级侧以在变压器的次级侧上感应电压。在开关电源平滑在次级侧上感应的电压并且输出平滑后的电压的输出模式中,控制装置将控制脉冲信号输出到开关控制单元以停止变压器的振荡,从而使开关电源的模式变为输出停止模式。
在电源系统中,因为在输出停止模式中停止变压器的振荡,因此能够降低电力消耗。另外,开关控制单元被提供有来自主电源的电力并且开始对半导体开关元件执行开关控制(通/断控制)。因此,当开关控制单元启动时,变压器开始振荡。换句话说,开关控制单元不使用输入端口的电平变为诸如低电平或高电平的预定电平的变化作为开关控制的启动条件。因此,不需要提供用于在通电时使输入端口的电平变为预定电平的电路(延迟电路)。结果,能够简化电路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电源系统中,控制装置可以包括第一电存储单元,该第一电存储单元通过开关电源的输出充电并且在输出停止模式中用作控制装置的电源。在输出停止模式中,控制装置可以将控制脉冲信号输出到开关控制单元以再次启动变压器的振荡,从而使开关电源从输出停止模式变为输出模式。
在该电源系统中,控制装置能够执行使模式从输出停止模式变为输出模式的操作。另外,基于是否输入控制脉冲信号来控制开关电源的模式。输出控制脉冲信号的消耗的电力小于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信号的消耗的电力。因此,在输出停止模式中次级侧的电力消耗很小并且能够长时间地保持充电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电源系统中,控制装置可以包括光电电池,该光电电池将光能转换成电力并且在输出停止模式中用作控制装置的电源。在输出停止模式中,控制装置可以将控制脉冲信号输出到开关控制单元以再次启动变压器的振荡,从而使开关电源从输出停止模式变为输出模式。
在该电源系统中,光电电池用作电源。因此,即使当完全消耗了产生的电时,光电电池也接收光,再次产生电力,并且将电力提供给控制装置。因此,控制装置没有完全停止。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二或第三方面的电源系统中,开关控制单元可以包括:驱动电路,其将通/断信号输出到半导体开关元件以振荡变压器;启动电路,该启动电路被提供有来自主电源的电力并启动;第一电力电路,其随着启动电路的启动而启动并且在输出模式中将电力提供给驱动电路;振荡停止电路,其当在输出模式中输入控制脉冲信号时中断第一电力电路以停止变压器的振荡;再次启动电路,其当在输出停止模式中输入控制脉冲信号时再次启动启动电路;以及第二电力电路,其在输出停止模式中将电力提供给再次启动电路。
在该电源系统中,在输出停止模式中停止开关控制单元的第一电力电路。因此,在输出停止模式中,第一电力电路或驱动电路不消耗电力。结果,能够降低开关控制单元的电力消耗。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根据第四方面的电源系统中,开关控制单元可以包括从控制装置输出的控制脉冲信号被输入到的输入端口,并且振荡停止电路和再次启动电路可以公共地连接到输入端口。
在该电源系统中,振荡停止电路和再次启动电路共享输入端口。因此,与分别提供输入端口的结构相比,能够降低开关控制单元的端口数目。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根据第五方面的电源系统中,开关控制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禁止电路,该禁止电路在振荡停止电路停止变压器的振荡时禁止再次启动电路再次启动启动电路。
当振荡停止电路和再次启动电路共享输入端口时,控制脉冲信号同时输入到这两个电路。因此,担心的是,会出现以下操作错误:再次启动电路错误地将为了使模式从输出模式变为输出停止模式(也就是说,为了停止振荡)而输出的控制脉冲信号识别为用于再次启动的信号并且当模式变为输出停止模式时再次启动启动电路。从这一点来看,在该电源系统中,当振荡停止电路停止变压器的振荡时(当模式变为输出停止模式时),禁止电路75禁止再次启动电路再次启动启动电路。因此,能够防止操作错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根据第五方面的电源系统中,控制装置可以输出具有不同脉冲宽度的控制脉冲信号并且控制脉冲信号可以包括用于改变到输出停止模式的控制脉冲信号以及用于改变到输出模式的控制脉冲信号。在该电源系统中,能够基于脉冲宽度来确定控制脉冲信号是用于改变到输出停止模式的信号还是用于改变到输出模式的信号。因此,与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相似地,即使当通过公共输入端口将控制脉冲信号同时输入到振荡停止电路和再次启动电路时,也能够防止诸如在模式变为输出停止模式时再次启动电路再次启动启动电路的错误的操作错误。
根据该发明的第八方面,在根据第七方面的电源系统中,在再次启动电路的输入级中可以提供移除用于改变到输出停止模式的控制脉冲信号的滤波电路。在该电源系统中,通过滤波电路移除用于改变到输出停止模式的控制脉冲信号并且不将其输入到再次启动电路。因此,能够防止由于使用公共输入端口而导致的操作错误。换句话说,因为移除了导致操作错误的信号,因此与检测脉冲宽度并且确定信号的输出意图的结构相比,能够可靠地防止操作错误。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在根据第五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的电源系统中,控制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存储单元,其存储表示开关电源的模式设置是输出模式还是输出停止模式的信息;检测单元,其检测开关电源的状态是输出模式还是输出停止模式;以及检查单元,其检查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模式设置的内容以及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当模式设置的内容与检测结果不一致时,可以将控制脉冲信号重新输出到开关电源从而开关电源变为设置模式。
在该电源系统中,即使当由于噪声的影响导致开关控制单元错误地改变开关电源的模式时,也能够立刻恢复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在根据第九方面的电源系统中,检测单元可以检测来自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在该电源系统中,能够可靠地检测开关电源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在根据第四至第十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的电源系统中,开关控制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电存储单元,该第二电存储单元在输出模式中通过在位于变压器的初级侧上的辅助线圈中感应的电压或第一电力电路作为电源进行充电,并且用作第二电力电路的电压源或第二电力电路。在该电源系统中,作为电源的主电源在输出停止模式中不消耗电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执行打印处理的打印单元以及根据第一至第十一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的电源系统。该电源系统的开关电源在输出模式中将电力提供给打印单元,并且在输出停止模式中停止从电源系统的开关电源向打印单元的电力的提供。
根据本发明,能够降低开关电源的电力消耗并且移除启动所需的延迟电路。
附图说明
参考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示出的方面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电源系统的电源装置的电路图;
图3是示出控制IC的框图;
图4是示出禁止电路的电路图;
图5是示出电源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电路图;
图6是示出开关电源的输出波形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的电路图;
图8是示出模式恢复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开关电源的输出波形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控制脉冲信号的波形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控制IC的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控制IC的框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电源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电路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控制IC的框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电源系统的电源装置的电路图;
图16是示出控制IC的框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禁止电路的电路图;
图18是示出真值表的示意图;
图19是示出修改的示意图(示出控制IC的框图);
图20是示出修改的示意图(示出电源系统的电源装置的电路图);
图21是示出修改的示意图(示出电源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电路图);以及
图22是示出修改的示意图(示出控制IC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将参考图1至5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进行描述。
1.打印机的描述
图1是示出打印机1(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的电气结构的框图。打印机1包括打印单元2、通信单元3a、图像存储器3b、以及电源系统S。电源系统S包括电源装置10和控制装置80。电源装置10是打印机1的电源并且将电力提供给打印单元2、通信单元3a、图像存储器3b、以及控制装置80。
打印单元2包括:例如光导鼓2a;充电装置2b,其执行对光导鼓2a的表面进行充电的充电处理;曝光装置2c,其执行在光导鼓2a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处理;显影装置2d,其执行使显影剂附着到形成于光导鼓2a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以形成显影图像的显影处理;转印装置2e,其执行将显影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处理;以及固定装置2f,其执行固定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显影图像的固定处理。
打印单元2执行执行充电处理、曝光处理、显影处理、转印处理、以及固定处理的打印处理以将打印数据打印在记录介质上。通信单元3a与诸如PC的信息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并且具有接收来自信息终端设备的打印指令或打印数据的功能。图像存储器3b临时存储从信息终端设备接收到的打印数据。
在打印机1中,当通信单元3a接收到来自信息终端设备的打印指令时,控制装置80指示打印单元2执行包括充电处理、曝光处理、显影处理、转印处理、以及固定处理的打印处理以将打印数据打印在记录介质上。打印单元2的操作电压是24V并且通信单元3a、图像存储器3b、以及控制装置80的操作电压是3.3V。
2.电源系统的电路的描述
首先,参考图2对电源系统S中的电源装置10的结构进行描述。
电源装置10包括开关电源20、DC-DC转换器35、以及DC-DC转换器45。开关电源20包括整流/平滑电路21、变压器23、FET(场效应晶体管)25、整流/平滑电路27、电压检测电路29、对FET25执行开关控制的控制IC50。FET是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开关元件″的示例并且控制IC是根据本发明的″开关控制单元″的示例。
整流/平滑电路21是所谓的电容器输入类型并且包括对AC电源15(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主电源″)的AC电压(220V)进行整流的桥式二极管D1以及平滑整流后的电压的电容器C1。变压器23位于整流/平滑电路21的输出侧上并且通过输入线Lin将通过对AC电压进行整流和平滑获得的输入电压Vin(约322V的DC电压)施加到变压器23的初级线圈N1。
FET25是N沟道MOSFET并且具有与初级线圈N1相连的漏极D以及与地相连的源极S。当将通/断信号(PWM信号)从控制IC50提供给FET25的栅极G时,FET25导通或截止。以这种方式,使变压器23的初级侧振荡并且在变压器23的次级线圈N2中感应电压。
电压产生电路31位于变压器23的初级侧上。电压产生电路31利用二极管D2和电容器C2对位于变压器23的初级侧上的辅助线圈N3中感应的电压进行整流和平滑。电压产生电路31用作控制IC50的电源(约20V)。
整流/平滑电路27位于变压器23的次级侧上并且包括二极管D3和电容器C3。整流/平滑电路27对在变压器23的次级线圈N2中感应的电压进行整流和平滑。以这种方式,开关电源20通过输出线Lo1输出24V的DC电压。
如图2中所示,输出线Lo1在分支点J分成三条线并且DC-DC转换器35和45与分支线相连。DC-DC转换器35将开关电源20的输出电压Vo 1降低到5V并且将该电压输出到输出线Lo2。DC-DC转换器45将开关电源20的输出电压Vo1降低到3.3V并且将该电压输出到输出线Lo3。因而,电源装置10输出三个电压:24V、5V以及3.3V。
电压检测电路29位于整流/平滑电路27与输出线的分支点J之间。电压检测电路29检测开关电源20的输出电压Vo 1的电平(DC 24V)并且包括一对检测电阻器R1和R2、分路调节器Re、以及与分路调节器Re串连的发光二极管LED1。
检测电阻器R1和R2位于输出线Lo 1与地线Lg之间并且检测通过以电阻比分压输出电压Vo1获得的分压Vg。分路调节器Re提供与分压Vg与分路调节器Re的参考电压之间的电平差相对应的电流。以这种方式,电流流到发光二极管LED1并且发光二极管LED1输出具有与参考电压与分压Vg之间的电平差相对应的光量的光信号。
与控制IC50的反馈端口FB相连的发光二极管LED1和光电晶体管PT1形成光电耦合器。因此,通过光电晶体管PT1使发光二极管LED1的光信号还原成电信号。以这种方式,将表示分路调节器Re的参考电压与分压Vg之间的电平差的信号(在下文中称为反馈信号)输入(反馈)到控制IC50的反馈端口FB。
如图2中所示,控制IC50包括五个端口:即与电压产生电路31相连的电源端口VCC、通过齐纳二极管D4与输入线Lin相连的高压输入端口VH、反馈信号(输出电压检测信号)被输入到的反馈端口FB、输出通/断信号(PWM信号)的输出端口OUT、以及从控制装置80输出的控制脉冲信号Sr被输入到的控制输入端口(根据本发明的″输入端口″的示例)EN。
接下来,参考图3对控制IC50的电路块进行描述。控制IC50包括与高压输入端口VH相连的启动电路51、第一电力电路53、软启动电路55、VCC检测电路56、与输出端口OUT相连的驱动电路57、振荡具有预定频率的三角波的振荡电路59、与反馈端口FB相连的比较电路63、再次启动电路65、振荡停止电路67、第二电力电路69、以及禁止电路75。再次启动电路65和振荡停止电路67公共地连接到控制输入端口EN(这两个电路65和67的输入线与控制输入端口EN相连)。因此,这两个电路65和67能够接收输入到控制输入端口EN的信号(具体地说,将在下面描述的控制脉冲信号Sr)。
启动电路51降低施加到高压输入端口VH的输入电压并且将该电压提供给第一电力电路53。第一电力电路53将电力提供给除再次启动电路65和第二电力电路69之外的电路55,56,57,59,63和67。第一电力电路53被提供有来自启动电路51的电力直至在启动之后电源端口VCC的电压增加到预定电平,产生5V的电源电压,并且将电力提供给每个电路。在电源端口VCC的电压到达预定电平之后,第一电力电路53被提供有来自电压产生电路31的电力,产生5V的电源电压,并且将电力提供给电路55,56,57,59,63和67。
软启动电路55逐步地增加通过驱动电路57施加到FET25的栅极G的通/断信号(PWM信号)的占空比并且在启动期间缓慢地增加开关电源20的输出。
比较电路63执行对反馈信号的电平与参考电压的电平进行比较的操作并且根据比较结果将反馈信号输出到驱动电路57。
驱动电路57将通/断信号(PWM信号)输出到FET25的栅极G以对FET25执行开关控制。基于输入到反馈端口FB的反馈信号来确定PWM信号的PWM值。
在变压器23振荡期间(在将在下面描述的输出模式中),在将控制脉冲信号Sr输入到控制输入端口EN的条件下,振荡停止电路67中断第一电力电路53。术语″中断″是指切断从电压产生电路31到第一电力电路53的电力的提供以使第一电力电路53停止。当第一电力电路53被中断时,切断到电路56,57,59,63和67的电力提供并且停止驱动电路57的输出(输出端口OUT的阻抗为高)。因此,变压器23的振荡停止。
在第一电力电路53中断时(在将在下面描述的输出停止模式中),在将控制脉冲信号Sr输入到控制输入端口EN的条件下,再次启动电路65将再次启动信号输出到启动电路51以再次启动启动电路51。第二电力电路69用作再次启动电路65的电源。第二电力电路69和启动电路51与高压输入端口VH相连。第二电力电路69降低从高压输入端口VH输入的电压以产生5V的电源电压并且通过电力线L2将电力提供给再次启动电路65。
在第一电力电路53输出高电平操作信号Sp时,禁止电路75禁止再次启动电路65再次启动启动电路51并且禁止电路75包括图4中所示的三个晶体管76,77和78。晶体管76是PNP晶体管。晶体管76位于电力线L2上并且具有与第二电力电路69相连的发射极E以及与再次启动电路65相连的集电极C。晶体管77是NPN晶体管并且具有与晶体管76的基极相连的集电极C以及与地相连的发射极E。晶体管77具有通过偏压电阻器R8与电力线L2相连的基极B。
晶体管78是NPN晶体管并且具有与晶体管77的基极相连的集电极C以及与地相连的发射极E。从第一电力电路53输出的高电平操作信号Sp被输入到晶体管78的基极B。
当高电平操作信号Sp输入到晶体管78的基极B时,晶体管78导通,晶体管77截止,并且晶体管76截止。因此,电力线L2开路。另一方面,当没有输入操作信号Sp时,晶体管的通断状态反转并且晶体管76导通。因此,电力线L2闭合。
在变压器23的振荡期间(在将在下面描述的输出模式中),第一电力电路53将操作信号Sp输出到禁止电路75。因此,在变压器23的振荡期间,电力线L2断电并且没有电力被提供给再次启动电路65。结果,再次启动电路65处于断电状态。因此,能够在变压器23的振荡期间禁止再次启动电路65再次启动启动电路51。
当变压器23的振荡停止时(在将要描述的输出停止模式中),没有输出操作信号Sp并且电力线L2通电。因此,再次启动电路65再次启动启动电路51。
接下来,参考图5对控制装置80进行描述。控制装置80包括控制打印机1的打印单元2的主块B1以及模式控制块B2。
主块B 1的电源端口P1与DC-DC转换器45的输出线Lo3相连并且电力通过DC-DC转换器45从开关电源20提供到电源端口P1。如下所述,主块B1仅在输出模式中被提供有电力并且通电。如下所述,当开关电源20变为输出停止模式时,切断到主块B1的电力提供并且主块B1断电。
模式控制块B2的电源端口P2与DC-DC转换器35相连并且电力通过DC-DC转换器35和83从开关电源20提供到电源端口P2。具体地说,电容器(用于存储的电双层电容器)C4通过二极管D4与DC-DC转换器35的输出线Lo2相连。二极管D4防止从电容器C4到DC-DC转换器35的反向电流。电容器C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电存储单元″的示例。
中继线L1从电容器C4与二极管D4之间的连接点引出。DC-DC转换器83位于中继线L1上,将DC-DC转换器35的输出电压降低到3.3V,并且将该电压施加到模式控制块B2的电源端口P2。因此,在输出模式中模式控制块B2被提供有来自开关电源20并且通过DC-DC转换器35和83的电力。
在输出停止模式中,电容器C4用作模式控制块B2的电源并且充电电流通过输出线Lo2从DC-DC转换器35提供到电容器C4。
控制端口P3位于模式控制块B2中并且与晶体管85的基极B相连。晶体管85具有与地相连的发射极E以及与发光二极管LED2的阴极相连的集电极C。
发光二极管LED2具有与中继线L1相连的阳极。发光二极管LED2和与控制IC50的控制输入端口EN相连的光电晶体管PT2形成光电耦合器。因此,当控制脉冲信号Sr从模式控制块B2的控制端口P3输出到晶体管85的基极时,控制脉冲信号Sr通过光电耦合器光学地传送到控制IC50的控制输入端口EN。
模式控制块B2具有将控制脉冲信号Sr输出到控制IC50以在输出模式与输出停止模式之间切换开关电源20的操作模式的功能。输出模式使变压器23的初级侧振荡以使开关电源20变为输出状态。输出停止模式停止变压器23的振荡以停止开关电源20的输出。控制脉冲信号Sr没有分成用于使操作模式变为输出模式的信号波形以及用于使操作模式变为输出停止模式的信号波形,而是设置成当操作模式变为输出模式时以及当操作模式变为输出停止模式时输出具有相同脉冲宽度的控制脉冲信号Sr。
模式控制块B2包括计时器90。计时器90测量从模式的切换以来的时间。测量经过的时间的原因如下。在输出停止模式中,模式控制块B2被提供有来自电容器C4的电力并进行操作。因此,当长时间地保持输出停止模式时,电容器C4的充电电压降低并且很难将DC-DC转换器83的输出电压保持在3.3V。因此,必须利用计时器90测量时间,在DC-DC转换器83的输出电压没有保持在3.3V之前使开关电源20的操作模式变为输出模式,并且对电容器C4进行再充电。
图5中所示的检测电路87检测电容器C4的充电电压Vch1。检测电路87包括检测电容器C4的充电电压Vch1的检测电阻器R3和R4、对检测电阻器R3和R4检测到的电压值与参考值进行比较并且输出比较结果的比较器CP、以及参考电压的分压电阻器R5和R6。
当充电电压Vch1大于参考电压时,比较器CP将高电平检测信号输出到模式控制块B2的端口P5。当充电电压Vch1小于参考电压时,比较器CP将低电平检测信号输出到端口P5。
即使当从比较器CP输出低电平检测信号时,模式控制块B2也使开关电源20的操作模式变为输出模式以对电容器C4进行再充电。
图5中所示的开关S2是用户用于指示模式控制块B2改变模式的模式开关。
3.电源系统S的操作的描述
3-1.当AC电源接通时的操作
当电源开关S1接通时,通过对AC电源15的AC电压进行整流和平滑获得的输入电压Vin被施加到开关电源20的输入线Lin。此后,因为通过高压输入端口VH从AC电源15提供电力,因此控制IC50中的启动电路51和第二电力电路69启动。通过上述实现了″开关控制单元(控制IC50)被提供有来自主电源(AC电源15)的电力并且然后启动″的根据本发明的结构。
在启动电路51启动之后,其降低输入电压Vin并且将该电压输出到第一电力电路53。第一电力电路53从启动电路51所输出的电压产生5V的电源电压并且将电力提供给除再次启动电路65之外的电路55、56、57、59、63和67。
当第一电力电路53开始将电力提供给电路55、56、57、59、63和67时,首先,软启动电路55进行操作。软启动电路55通过驱动电路57将通/断信号(PWM信号)送到FET25的栅极G。此后,FET25重复地导通和截止。结果,开关电源20中的变压器23的初级侧开始振荡并且在变压器23的次级侧上感应电压(振荡的开始)。
软启动电路55逐步地增加PWM值。结果,FET25的导通时间逐步增加并且开关电源20的输出缓慢地增加。当开关电源20的输出增加时,电压产生电路31的输出电压Vcc也增加。
VCC检测电路56监测电压产生电路31的输出电压Vcc。当输出电压Vcc大于参考值时,VCC检测电路56指示第一电力电路53以使电力提供源从启动电路51变为电压产生电路31。此后,电压产生电路31的输出电压Vcc大于参考电平。此后,第一电力电路53被提供有来自电压产生电路31的电力并且启动电路51停止。
当电压产生电路31的输出电压Vcc大于参考电平时,VCC检测电路56停止软启动电路55。在软启动电路55停止之后,操作变为反馈控制并且驱动电路57基于输入到反馈端口FB的反馈信号来执行PWM输出操作。以这种方式,开关电源20调整该输出从而电压检测电路29检测到的输出电压Vo1变成24V的目标电压(输出模式)。
在输出模式中,电源装置10将电力提供给打印机1的每个组件。也就是说,开关电源20通过输出线Lo1将电力提供给打印单元2(电源电压:24V)。另外,开关电源20通过DC-DC转换器35和45将电力提供给通信单元3a、图像存储器3b以及控制装置80的主块B1(电源电压:3.3V)。开关电源20通过DC-DC转换器35和83将电力提供给控制装置80的模式控制块B2(电源电压:3.3V)。因此,打印机1处于可打印状态,即处于能够接收来自诸如PC的信息终端设备的打印指令并且执行与打印指令相对应的打印处理的状态。
在输出模式中,充电电流通过开关电源20的输出线Lo1以及二极管D4提供给电容器C4。因此,对电容器C4进行充电。
3-2.从输出模式到输出停止模式的改变
在下面的情况(a)和(b)中,为了使模式变为输出停止模式,控制装置80的模式控制块B2将控制脉冲信号Sr输出到晶体管85。
(a)模式开关S2在输出模式中操作的情况。
(b)打印机1处于待机状态预定时间段的情况。
输出的控制脉冲信号Sr通过光电耦合器光学地传送到控制IC50的控制输入端口EN。
在输出模式中,电力线L2处于断电(开路)状态并且再次启动电路65停止。因此,再次启动电路65不能够接收输入到控制EN的控制脉冲信号Sr,而是只有振荡停止电路67能够接收控制脉冲信号Sr。当振荡停止电路67接收到控制脉冲信号Sr时,其中断第一电力电路53。以这种方式,停止从是电力提供源的第一电力电路53到电路56、57、59、63和67的电力的提供。
此后,驱动电路57停止并且输出端口OUT的阻抗为高。结果,变压器23的初级侧的振荡停止。因此,开关电源20变为开关电源20的输出停止的输出停止模式(参见图6)。
因为在输出停止模式中开关电源20处于输出停止状态,因此停止将电力提供到打印单元2、通信单元3a、图像存储器3b、以及控制装置80的主块B 1。控制装置80的模式控制块B2处于通电状态,因为它被提供有来自电容器C4的电力。
位于模式控制块B2中的计时器90测量从模式改变时经过的时间。在输出停止模式中,因为从第一电力电路53没有输出操作信号Sp,因此电力线L2处于通电(闭合)状态。因此,再次启动电路65被提供有来自第二电力电路69的电力并且处于通电状态。
3-3.输出停止模式到输出模式的改变
在情况(c)至(e)下,为了使模式变为输出模式,控制装置80的模式控制块B2再次向晶体管85输出控制脉冲信号Sr。
(c)计时器90测量的经过时间达到设置的时间的情况。
(d)低电平检测信号从比较器CP输出到端口P5的情况。
(e)输出停止模式中开关SW2操作的情况。
控制脉冲信号Sr通过光电耦合器光学地传送到控制IC50的控制输入端口EN。
在输出停止模式中,切断到振荡停止电路67的电力的提供,但是再次启动电路65被提供有来自第二电力电路69的电力并且然后操作。因此,只有再次启动电路65能够接收输入到控制输入端口EN的控制脉冲信号Sr。当接收到控制脉冲信号Sr时,再次启动电路65再次启动启动电路51。
以这种方式,在AC电源接通的同时,第一电力电路53从启动电路51施加的电压产生5V的电源电压并且将电力提供给被提供有来自第一电力电路53的电力的电路55、56、57、59、63和67。此后,软启动电路55操作以缓慢地增加开关电源20的输出并且开关电源20再次变为输出模式(参见图6)。
4.效果的描述
如上所述,在电源系统S中,在输出停止模式中,变压器23的初级侧的振荡停止。因此,能够降低电力消耗。另外,因为能够移除作为根据相关技术的电路的必不可少的组件的延迟电路,因此能够简化设备的结构。能够移除延迟电路的原因是控制IC50不使用控制输入端口EN的电平变为诸如低电平或高电平的预定电平的变化作为开关控制的启动条件。
通过控制脉冲信号Sr控制开关电源20的模式。控制脉冲信号Sr消耗比电平信号小的电力来输出信号。以这种方式,在输出停止模式中,模式控制块B2的电力消耗很小并且能够长时间地保持电容器C4的充电状态。
在输出停止模式中,控制IC50中断第一电力电路53以停止将电力提供给被提供有来自第一电力电路53的电力的电路55、56、57、59、63和67。因此,控制IC50消耗很少的电力并且能够降低电力消耗。
当振荡停止电路67和再次启动电路65与公共控制输入端口EN相连时,控制脉冲信号Sr同时输入到两个电路67和65。因此,担心会出现以下操作错误:再次启动电路65错误地将为了使模式从输出模式变为输出停止模式(即,为了停止振荡)而输出的控制脉冲信号Sr识别为用于再次启动的信号并且当模式变为输出停止模式时再次启动启动电路。
从这一点来看,在该实施例中,当振荡停止电路67停止变压器23的振荡时(当模式变为输出停止模式时),禁止电路75禁止再次启动电路65再次启动启动电路51。因此,能够防止操作错误。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参考图7至9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描述。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源系统S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源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进一步包括模式恢复功能。模式恢复功能是指当控制IC50错误地将输入到控制输入端口EN的浪涌识别为控制脉冲信号Sr的输入并且改变模式时使模式返回到原来设置的模式的功能。
在第二实施例中,为了增加模式恢复功能,在控制装置80的模式控制块B2中提供存储模式设置的内容的存储器(″存储单元″的示例)100并且在模式控制块B2中提供检查端口P6(图7)。检查端口P6通过电阻器R7与3.3V的输出的输出线Lo3相连并且能够检测电压是否施加到输出线Lo3。检查端口P6和电阻器R7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检测单元”。
接下来,参考图8对控制装置80的模式控制块B2执行的模式恢复处理的流程进行描述。当电源开关S1接通时,模式恢复处理开始。首先,在步骤S 10中,模式控制块B2执行将模式设置的内容写入到存储器100的处理。在该实施例中,写入″输出模式″作为模式设置的内容。这是因为当通电时开关电源20确定变为输出模式。
当将模式设置的内容写到存储器100时,该处理继续步骤S20并且重置计时器90。此后,计时器90开始测量时间。
在步骤S30中,确定是否存在使模式变为输出停止模式的指令。例如,当模式开关S2在输出模式中操作时或者当打印机1保持待机状态预定时间段时,模式变为输出停止模式。因此,当模式开关S2不操作并且在预定时间段内保持待机状态时,确定结果是″否″并且该处理转到步骤S40。
此后,在步骤S40中,确定第一预定时间t1是否已过去。具体地说,当计时器90测量的时间大于第一预定时间t1时,确定结果是″是″。另一方面,当测量时间小于第一预定时间时,确定结果是″否″。确定第一预定时间t1是否已过去的原因是使开关电源20的输出增加到预定电平Va需要第一预定时间t1,如图9中所示。
当计时器90测量的时间大于第一预定时间t1时,步骤S40中的确定结果是″是″并且该处理转到步骤S50。在步骤S50中,模式控制块B2确定存储在存储器100中的模式设置的内容是否与开关电源20的状态一致。具体地说,首先,为了检测开关电源20的状态,模式控制块B2访问检查端口P6并且读取检查端口P6的电压电平。
在这种情况下,当检查端口P6的电平是″3.3V(高电平)″时,开关电源20处于″输出模式″。因此,模式控制块B2基于检查端口P6的电平是″3.3V″(高电平)确定模式设置的内容与开关电源20的状态一致(确定结果:是)。
当步骤S50中的确定结果是″是″时,处理返回到步骤S20并且重复步骤S20至S40。当计时器90测量的时间大于第一预定时间t1时,该处理再次转到步骤S50并且确定存储在存储器100中的模式设置的内容是否与开关电源20的状态一致。
当执行步骤S50中的确定处理并且检查端口P6的电平是″0V(低电平)″时,开关电源20处于″输出停止模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模式控制块B2确定模式设置的内容与开关电源20的状态不一致(确定结果:否)。
当步骤S50中的确定结果是″否″时,该处理转到步骤S60并且模式控制块B2输出控制脉冲信号Sr(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再次输出″)。当输出控制脉冲信号Sr时,控制IC50改变开关电源20的模式。此后,开关电源20的模式从″输出停止模式″变为″输出模式″。以这种方式,开关电源20返回到写入到存储器的模式设置。此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20并且重复执行步骤S20至S40。
接下来,对在步骤S30中的确定结果是″是″(模式开关S2操作)的情况进行描述。当步骤S30中的确定结果是″是″时,处理转到步骤S70。
在步骤S70中,模式控制块B2将模式设置的内容写入到存储器100。在该实施例中,写入″输出停止模式″作为模式设置的内容。
当将模式设置写入到存储器100时,处理转到步骤S80并且模式控制块B2输出控制脉冲信号Sr。此后,控制IC50使开关电源20的模式从″输出模式″变为″输出停止模式″。
此后,在步骤S90中,重置计时器90并且计时器90开始时间的测量。此后,处理转到步骤S100。在步骤S100中,模式控制块B2确定是否存在改变到输出模式的指令。当计时器90测量的经过时间等于设置的时间时,当比较器CP输出低电平检测信号时,以及当模式开关S2进行操作时,模式变为输出模式。当满足这些条件时,确定结果是″否″并且处理转到步骤S110。
在步骤S120中,确定第二预定时间t2是否已过去。具体地说,当计时器90测量的时间大于第二预定时间t2时,确定结果是″是″。当测量时间小于第二预定时间时,确定结果是″否″。确定第二预定时间t2是否已过去的原因是使开关电源20的输出增加到预定电平Vb需要第二预定时间t2,如图9中所示。
当计时器90测量的时间大于第二预定时间t2时,步骤S 110中的确定结果是″是″并且处理转到步骤S120。在步骤S120中,模式控制块B2确定存储在存储器100中的模式设置的内容是否与开关电源20的状态一致。具体地说,首先,为了检测开关电源20的状态,模式控制块B2访问检查端口P6并且读取检查端口P6的电压电平。
在这种情况下,当检查端口P6的电平是″0V(低电平)″时,开关电源20处于″输出停止模式″。因此,模式控制块B2基于检查端口P6的电平是″0V″(低电平)确定模式设置的内容与开关电源20的状态一致(确定结果:是)。
当步骤S120中的确定结果是″是″时,处理返回到步骤S90并且重复步骤S90至S110。当计时器90测量的时间大于第二预定时间t2时,处理再次转到步骤S120并且确定存储在存储器100中的模式设置的内容是否与开关电源20的状态一致。
当执行步骤S120中的确定处理并且检查端口P6的电平是″3.3V(高)″时,开关电源20处于″输出模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模式控制块B2确定模式设置的内容与开关电源20的状态不一致(确定结果:否)。
当步骤S120中的确定结果是″否″时,处理转到步骤S130并且模式控制块B2输出控制脉冲信号Sr。当输出控制脉冲信号Sr(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再次输出″)时,控制IC50改变开关电源20的模式。此后,开关电源20的模式从″输出模式″变为″输出停止模式″。以这种方式,开关电源20返回到写入到存储器的模式设置。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处理的电源系统S具有模式恢复功能。因此,例如,当控制IC50错误地将输入到控制输入端口EN的浪涌识别为控制脉冲信号Sr的输入并且改变模式时,能够使操作模式返回到原来的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检查单元″的处理功能是通过由控制装置80的模式控制块B2执行的步骤S50和S120中的确定处理来实现的。另外,以下是通过模式控制块B2执行的步骤S60和S130中的处理来实现的:“当模式设置的内容与检测结果不一致时,将控制脉冲信号再次输出到开关电源从而开关电源变为设置模式”。
<第三实施例>
参考图5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进行描述。在第二实施例中,检测输出线Lo3的电压以便检测开关电源20的状态(模式是输出模式还是输出停止模式)。具体地说,电阻器R7用于检测输出线Lo3的电压。
在第三实施例中,执行与主块B1的通信以检测开关电源20的状态(模式是输出模式还是输出停止模式)。也就是说,当开关电源20处于输出模式时,主块B1被提供有来自DC-DC转换器45的电力并进行操作。因此,开关电源20能够通过总线与模式控制块B2进行通信。
另一方面,当开关电源20处于输出停止模式时,切断到主块B1的电力供应并且主块B1停止。结果,通信不可用。因此,模式控制块B2能够检测与主块B1的通信状态以检测开关电源20的状态(模式是输出模式还是输出停止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移除用于检测输出线Lo3或者检查端口P6的电压的电阻器R7。
<第四实施例>
接下来,参考图10和11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进行描述。在第一实施例中,当开关电源20的模式从输出模式变为输出停止模式以及从输出停止模式变为输出模式时,模式控制块B2将具有相同脉冲宽度的控制脉冲信号Sr传送到控制IC50。
在第四实施例中,当开关电源20的模式从输出模式变为输出停止模式以及从输出停止模式变为输出模式时,控制脉冲信号Sr的脉冲宽度变化(参见图10)。
另外,检测脉冲宽度的脉冲宽度检测单元65A和67A分别位于再次启动电路65和振荡停止电路67中并且基于脉冲宽度的值来检查振荡停止信号是否是再次启动信号。例如,如图10中所示,具有小脉冲宽度的控制脉冲信号Sr1被识别为振荡停止信号并且具有大脉冲宽度的控制脉冲信号Sr2被识别为再次启动信号。
以这种方式,电路65和67中的每一个能够识别输入的控制脉冲信号Sr是输出用于停止振荡的信号还是输出用于再次启动的信号并且能够防止由于使用公共控制输入端口EN导致的操作错误。具体地说,当模式从输出模式变为输出停止模式时,能够防止再次启动电路65错误地将输出用于停止振荡的控制脉冲信号Sr1识别为再次启动信号并且再次启动开关电源20。
在第四实施例中,基于控制脉冲信号Sr的脉冲宽度的值来检查控制脉冲信号是振荡停止信号还是再次启动信号。因此,移除了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禁止电路75并且再次启动电路65恒定地提供有来自第二电力电路69的电力(参见图11)。术语″恒定地提供有电力″是指在输出模式和输出停止模式中都被提供有电力。
<第五实施例>
接下来,参考图10和12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进行描述。
在第一实施例中,当开关电源20的模式从输出模式变为输出停止模式以及从输出停止模式变为输出模式时,模式控制块B2将具有相同脉冲宽度的控制脉冲信号Sr传送到控制IC50。
在第五实施例中,当开关电源20的模式从输出模式变为输出停止模式以及从输出停止模式变为输出模式时,控制脉冲信号Sr的脉冲宽度变化。具体地说,如图10中所示,具有小脉冲宽度的控制脉冲信号Sr1用作振荡停止信号并且具有大脉冲宽度的控制脉冲信号Sr2用作再次启动信号。
如图12中所示,滤波电路68位于再次启动电路65的输入级中。滤波电路68例如是包括电阻器和电容器的积分电路。滤波电路68仅允许将具有大脉冲宽度的控制脉冲信号输入到再次启动电路65并且移除(滤波)具有小脉冲宽度的脉冲控制信号。
根据该结构,仅将输出用于再次启动的控制脉冲信号Sr2输入到再次启动电路65。因此,能够防止由于使用公共控制输入端口EN导致的操作错误。具体地说,能够防止当模式从输出模式变为输出停止模式时再次启动电路65错误地将输出用于停止振荡的控制脉冲信号Sr1识别为再次启动信号并且再次启动开关电源20。另外,在该结构中,与第四处理相类似,能够移除禁止电路75。也就是说,因为移除了引起操作错误的信号,因此与其中检测脉冲宽度并且确定信号是否是适当的结构相比,第五实施例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操作错误。
<第六实施例>
接下来,参考图13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进行描述。
在第一实施例中,当模式控制块B2处于输出停止模式时,电容器(电双层电容器)C4被设置为电源。当用作电源的电容器C4放电时,控制装置80的模式控制块B2被关闭(停止),除非电源开关S1再次接通。
第六实施例具有其中当模式控制块B2处于输出停止模式时光电电池(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光电电池″)120用作电源的结构。在光电电池120用作电源的结构中,即使完全消耗了产生的电,光电电池120也接收光,再次产生电力,并且将电力提供给模式控制块B2。因此,控制装置80的模式控制块B2没有被关闭。
<第七实施例>
接下来,参考图14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进行描述。
在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了第二电力电路69以将电力提供给再次启动电路65。在第七实施例中,提供了电容器(电双层电容器)C5以便将电力提供给再次启动电路65。具体地说,电容器C5位于控制IC50之外,通过正向二极管D5接收来自第一电力电路53的充电电流,并且在输出模式中充电。电容器C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电存储单元″的示例。
当在输出模式中再次启动电路65被提供有来自第一电力电路53的电力时,如图14所示,模式从输出模式变为输出停止模式,并且第一电力电路53中断,再次启动电路65被提供有来自电容器C5的电力。在该结构中,在输出停止模式中,在控制IC50中不存在通过输入线Lin的电力消耗(没有AC电源的电力消耗);只有再次启动电路65和电容器电压检测电路71被提供有来自电容器C5的电力并进行操作。因此,能够降低电力消耗。
另外,根据第七实施例的控制IC50包括电容器电压检测电路71。电容器电压检测电路71检测电容器C5的充电电压Vch2。当充电电压Vch2降低(小于门限值)时,电容器电压检测电路71指示再次启动电路65再次启动启动电路51。此后,开关电源20从输出停止模式变为输出模式。结果,能够对其电压降低的电容器C5进行再充电。在该结构中,因为提供了电容器C5,因此能够移除第二电力电路69。
<第八实施例>
接下来,参考图15和16对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进行描述。在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了第二电力电路69用于将电力提供给再次启动电路65。第二电力电路69与高压输入端口VH相连并且被提供有来自输入线Lin的电力。
在第八实施例中,再次启动电路65被提供有来自电源端口VCC,即电压产生电路32的电力。具体地说,用作再次启动电路65的电源的第二电力电路73通过电力线L3与电源端口VCC相连。第二电力电路73接收来自电压产生电路32的电压并且在5V的电源电压将电力提供给再次启动电路65。电压产生电路32甚至能够在输出停止模式中提供电力,因为在输出模式中对电容器C2和C6进行充电。也就是说,在输出停止模式中,第二电力电路73使电容器C2和C6的电压降低到5V并且将该电压输出到再次启动电路65。
在该结构中,在输出停止模式中,在控制IC50中,不存在通过输入线Lin的电力消耗(没有AC电源的电力消耗),因为只有再次启动电路65和VCC检测电路56被提供有来自第二电力电路73的电力并进行操作。因此,能够降低电力消耗。
VCC检测电路56检测电源端口VCC的电压(电容器C2和C6的电压)。当电压降低(小于门限值)时,VCC检测电路56再次启动启动电路51。此后,开关电源20从输出停止模式变为输出模式。结果,对电容器C2和C6进行再充电。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压产生电路31中,以包括电容器C2和二极管D2的一级形成平滑电路。然而,以电容器C2和二极管D2以及电容器C6和二极管D6的两级形成根据第八实施例的电压产生电路32。该结构用于加速控制IC50的启动(用于降低从控制IC50流到电压产生电路32的电容器的充电电流的量)并且将电容器C6的电容设置为小于电容器C2的电容。电压产生电路32的电容器C2和C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电存储单元″的示例并且电容器C2和C6是第二电压电路73的电压源(电力提供源)。
<第九实施例>
接下来,参考图17和18对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进行描述。在第一实施例中,在输出模式中,禁止电路75使电力线L2开路并且停止再次启动电路65以禁止将再次启动信号从再次启动电路65输出到启动电路51。第九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禁止电路150包括逻辑电路。
具体地说,如图17中所示,禁止电路150包括AND电路151。AND电路151包括两个输入和一个输出。也就是说,AND电路151包括第一电力电路53的输出电压被输入到的A侧输入端子、再次启动电路65的输出被输入到的B侧输入端子、以及与启动电路51相连的输出端子C。AND电路151的输出被输入到启动电路51。AND电路151的A侧输入是负逻辑输入并且通过电阻器R10与地相连。
如上所述,因为AND电路151的A侧输入是负逻辑输入,因此当第一电力电路53的输出电压是高电平时(换句话说,在第一电力电路53产生5V电压的输出模式中),AND电路151的输出处于低电平而与再次启动电路65的输出无关。因此,在输出模式中,禁止将再次启动信号从再次启动电路65输出到启动电路51。
另一方面,当第一电力电路53的输出电压处于低电平时(换句话说,在第一电力电路53没有产生5V电压的输出停止模式中),AND电路151的输出对应于再次启动电路65的输出。也就是说,当再次启动电路65的输出处于高电平时,AND电路151输出高电平信号。当再次启动电路65的输出处于低电平时,AND电路151输出低电平信号。因此,在输出模式中,能够将再次启动电路65的输出,即再次启动信号传送到启动电路51。
在上面的描述中,在第一电力电路53的输出与再次启动电路65的输出之间执行逻辑运算。然而,可以在第一电力电路53的输出与再次启动电路65的输入之间执行逻辑运算。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执行与图17中所示的禁止电路150相同的电路操作。也就是说,执行以下操作:在输出模式中禁止将来自再次启动电路65的信号输出到启动电路51并且在输出停止模式中允许将来自再次启动电路65的信号输入到启动电路51。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描述和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例如,以下实施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
(1)在第一至第九实施例中,电源系统5用在打印机中。然而,电源系统5可应用于任何电气设备并且电源系统5的使用用途不限于打印机。例如,电源系统5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诸如电视机或视频播放器的家用电器。另外,在第一至第八实施例中,给出了电子照相打印机作为示例,但是本发明可应用于喷墨式打印机。
(2)在第一至第九实施例中,给出了FET(场效应晶体管)作为半导体开关元件的示例,但是可使用双极晶体管。
(3)在第一至第九实施例中,再次启动电路65和振荡停止电路67使用公共控制输入端口EN。然而,如图19中所示,可为两个电路独立地提供信号输入端口。也就是说,可以提供控制输入端口EN以与再次启动电路65对应并且可以提供控制输入端口DISE以与振荡停止电路67对应。
当单独提供端口时,必须单独提供用于振荡停止和再次启动的光电耦合器和驱动晶体管,如图20和21中所示。简单地说,与控制IC50的控制输入端口EN相连的一组光电晶体管PT2与发光二极管LED2形成了光电耦合器,并且与控制IC50的控制输入端口DISE相连的一组光电晶体管PT3与发光二极管LED3形成了光电耦合器。可以提供晶体管85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LED2并且可以提供晶体管86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LED3。根据该结构,从端口P3输出的控制脉冲信号输入到控制IC50的控制输入端口EN并且从端口P7输出的控制脉冲信号输入到控制IC50的控制输入端口DISE。
(4)在第一到第九实施例中,控制装置80配置成包括两个功能块,即主块B 1和模式控制块B2。然而,控制装置80可以至少包括模式控制块B2。例如,可以与控制装置80分离地提供主块B1。
(5)在第一实施例中,禁止电路75位于电力线L2上。禁止电路75可以位于任何位置,只要它在输出模式中禁止将来自再次启动电路65的信号输出到启动电路51。例如,如图22中所示,禁止电路75可以位于再次启动电路65的输出侧上以在输出模式中使再次启动电路65的输出线L4开路。另外,禁止电路75可以位于再次启动电路65的输入侧上以在输出模式中使再次启动电路65的输入线L5开路。
(6)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禁止电路75和根据第九实施例的禁止电路150中的每一个禁止在输出模式中使来自再次启动电路65的信号输出到启动电路51。禁止电路75和150可避免再次启动电路65的再次启动操作与振荡停止电路67的振荡停止操作之间的竞争。禁止电路75和150可以至少当振荡停止电路67停止变压器23的振荡时禁止再次启动电路65再次启动启动电路51。
为了实现电路操作,可以将振荡停止电路67的输出输入到第一电力电路53以及禁止电路75中的晶体管78的基极B并且在振荡停止电路67输出信号的输出操作期间可以使电力线L2开路以停止再次启动电路65。以这种方式,在振荡停止电路67的输出操作期间禁止将来自再次启动电路65的信号输出到启动电路51。
振荡停止电路67的输出可以输入到第一电力电路53以及AND电路151的A侧输入端子。在这种情况下,在振荡停止电路67的输出操作期间,AND电路151的输出处于低电平而与再次启动电路65的输出无关。因此,在振荡停止电路67的输出操作期间禁止将来自再次启动电路65的信号输出到启动电路51。
(7)在第四和第五实施例中,如下确定控制脉冲信号Sr的脉冲宽度。降低用于使模式从输出模式变为输出停止模式的脉冲宽度并且增加用于使模式从输出停止模式变为输出模式的脉冲宽度。可将脉冲宽度分成用于变为输出停止模式的脉冲宽度和用于变为输出模式的脉冲宽度。与第四和第五实施例相反,可以增加用于变为输出停止模式的脉冲宽度并且可以增加用于变为输出模式的脉冲宽度。当以这种方式来设置脉冲宽度时,必须使用滤波电路68来移除具有大脉冲宽度的控制脉冲信号。

Claims (12)

1.一种电源系统,包括:
开关电源,所述开关电源转换从主电源施加的输入电压并且输出转换后的电压;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被提供有来自所述开关电源的电力,
其中所述开关电源包括:
变压器;
半导体开关元件,所述半导体开关元件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连接;
开关控制单元,所述开关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半导体开关元件的开关;以及
整流/平滑电路,所述整流/平滑电路位于所述变压器的次级侧上,
所述开关控制单元被提供有来自所述主电源的电力,开始控制所述半导体开关元件的开关,并且使所述变压器的初级侧振荡以在所述变压器的所述次级侧上感应电压,并且
在所述开关电源平滑在所述次级侧上感应的电压并且输出平滑后的电压的输出模式中,所述控制装置将控制脉冲信号输出到所述开关控制单元以停止所述变压器的振荡,从而使所述开关电源的模式变为输出停止模式,并且
在所述输出停止模式中,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控制脉冲信号输出到所述开关控制单元以再次启动所述变压器的振荡,从而使所述开关电源从所述输出停止模式变为所述输出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系统,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电存储单元,所述第一电存储单元由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出充电并且在所述输出停止模式中用作所述控制装置的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系统,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光电电池,所述光电电池将光能转换成电力并且在所述输出停止模式中用作所述控制装置的电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系统,
其中所述开关控制单元包括:
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将通/断信号输出到所述半导体开关元件以使所述变压器振荡;
启动电路,所述启动电路被提供有来自所述主电源的电力并启动;
第一电力电路,所述第一电力电路随所述启动电路的启动而启动并且在所述输出模式中将电力提供到所述驱动电路;
振荡停止电路,当在所述输出模式中输入所述控制脉冲信号时,所述振荡停止电路中断所述第一电力电路以停止所述变压器的振荡;
再次启动电路,当在所述输出停止模式中输入所述控制脉冲信号时,所述再次启动电路再次启动所述启动电路;以及
第二电力电路,所述第二电力电路在所述输出停止模式中将电力提供到所述再次启动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系统,
其中所述开关控制单元包括输入端口,从所述控制装置输出的所述控制脉冲信号被输入到所述输入端口,并且
所述振荡停止电路和所述再次启动电路公共地连接到所述输入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系统,
其中所述开关控制单元进一步包括禁止电路,当所述振荡停止电路停止所述变压器的振荡时,所述禁止电路禁止所述再次启动电路再次启动所述启动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系统,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输出具有不同脉冲宽度的所述控制脉冲信号,用于改变到所述输出停止模式的所述控制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不同于用于改变到所述输出模式的所述控制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系统,
其中在所述再次启动电路的输入级中提供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移除用于改变到所述输出停止模式的所述控制脉冲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系统,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进一步包括:
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存储表示所述开关电源的模式设置是所述输出模式还是所述输出停止模式的信息;
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开关电源的状态是所述输出模式还是所述输出停止模式;以及
检查单元,所述检查单元检查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模式设置的内容以及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并且
当所述模式设置的内容与所述检测结果不一致时,将所述控制脉冲信号再次输出到所述开关电源使得所述开关电源变为设置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系统,
其中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来自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系统,
其中所述开关控制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二电存储单元,所述第二电存储单元在所述输出模式中由位于所述变压器的所述初级侧上的辅助线圈中感应的电压或所述第一电力电路作为电源进行充电,并且用作所述第二电力电路的电压源或所述第二电力电路。
12.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打印单元,所述打印单元执行打印处理;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系统,
其中所述电源系统的所述开关电源在所述输出模式中将电力提供给所述打印单元,并且
在所述输出停止模式中停止从所述电源系统的所述开关电源向所述打印单元提供电力。
CN201110345307.1A 2010-11-05 2011-11-04 电源系统和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24571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9081A JP5316902B2 (ja) 2010-11-05 2010-11-05 電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49081 2010-11-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57190A CN102457190A (zh) 2012-05-16
CN102457190B true CN102457190B (zh) 2014-09-10

Family

ID=45065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45307.1A Active CN102457190B (zh) 2010-11-05 2011-11-04 电源系统和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030845B2 (zh)
EP (1) EP2451067B1 (zh)
JP (1) JP5316902B2 (zh)
CN (1) CN1024571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16902B2 (ja) 2010-11-05 2013-10-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52513B2 (ja) 2011-07-29 2015-07-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35588A (ja) 2011-12-27 2013-07-08 Brother Ind Ltd 電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40768B2 (ja) 2012-12-28 2016-12-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電源供給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86858B2 (ja) 2013-05-01 2017-08-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画像形成装置
JP6172564B2 (ja) * 2013-05-28 2017-08-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小容量電源、電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85763B2 (ja) * 2013-06-14 2017-08-23 ローム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5171289A (ja) * 2014-03-10 2015-09-2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電源制御装置
JP6124146B2 (ja) 2014-03-31 2017-05-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64894B2 (ja) 2014-04-01 2018-08-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68535B2 (ja) * 2014-05-07 2018-08-01 ローム株式会社 Dc/dcコンバータおよびその制御回路、制御方法、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JP6344045B2 (ja) * 2014-05-14 2018-06-20 岩崎電気株式会社 Led点灯回路及びled照明装置
KR102321012B1 (ko) * 2015-03-30 2021-11-02 매그나칩 반도체 유한회사 소비전력 저감형 전력변환장치
JP6354663B2 (ja) * 2015-05-29 2018-07-1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スリープモード制御システム
US10345360B2 (en) * 2015-06-04 2019-07-09 Fujitsu Limited Capacitor life diagnosis device, capacitor life diagnosis method, and program
US9899925B2 (en) * 2015-12-15 2018-02-20 Google Llc Two stage structure for power delivery adapter
JP6700772B2 (ja) * 2015-12-18 2020-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838003B1 (en) * 2016-07-14 2017-12-0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orrecting high voltage source follower level shift
JP6772730B2 (ja) 2016-09-30 2020-10-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53016A (ja) 2017-03-14 2018-09-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8336815A (zh) * 2018-04-27 2018-07-27 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供电装置和车用控制器备用电源
EP3751717A4 (en) * 2018-03-21 2021-03-10 Jing-Jin Electric Technologies Co., Ltd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STANDBY POWER SUPPLY FOR A VEHICLE CONTROLLER
US11218071B2 (en) * 2018-04-30 2022-01-0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solating electrical components
US11437842B2 (en) * 2019-03-22 2022-09-0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ower supply control device, switching power supply,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1329543B2 (en) * 2019-03-28 2022-05-1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ice having switching power source operable in burst switching control mode
US11290018B2 (en) * 2020-03-24 2022-03-29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Power converter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58758A (en) 1976-07-02 1977-11-15 Bell Telephone Laboratories, Incorporated Cooperative primary and secondary current limiting to selectively limit aggregate and individual current outputs of a multi output converter
US4755922A (en) 1987-03-26 1988-07-05 Xerox Corporation DC to DC converter for ethernet transceiver
US5416689A (en) 1992-12-17 1995-05-16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Current mode switching power supply overload protection circuit with false fault condition screening
US5914538A (en) 1993-04-27 1999-06-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therefor
JP3200258B2 (ja) * 1993-09-16 2001-08-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JP2873900B2 (ja) * 1993-06-03 1999-03-24 株式会社ピーエフユー 電源装置
US5424933A (en) 1994-01-03 1995-06-13 Avionic Instruments, Inc. Resonant forward converter circuit with control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switching transistor on and off times
US5834857A (en) * 1994-04-15 1998-11-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ower supply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H07298612A (ja) 1994-04-21 1995-11-10 Canon Inc 電源装置
JPH08248910A (ja) 1995-03-10 1996-09-27 Casio Comput Co Ltd El駆動回路
TW328992B (en) 1997-03-17 1998-04-01 Acer Peripherals Inc Improved low power consumption electric power supply
JP3196157B2 (ja) 1997-04-30 2001-08-06 伸 中川 省電力電気機器またはその電源装置
DE69826172T2 (de) 1997-04-30 2005-02-03 Fidelix Y.K., Kiyose Stromversorgungsgerät
JP2000116027A (ja) 1998-03-10 2000-04-21 Fiderikkusu:Kk 電源装置
JP3490922B2 (ja) 1999-03-12 2004-01-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回路
JP2001275345A (ja) 2000-03-27 2001-10-05 Sony Corp 電源装置
JP2002125368A (ja) 2000-10-16 2002-04-26 Canon Inc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3391774B2 (ja) 2000-10-20 2003-03-31 Smk株式会社 間欠動作型スイッチング電源回路
US6728117B2 (en) 2001-10-23 2004-04-2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requency modulated self-oscillating switching power supply
JP3739702B2 (ja) 2001-12-26 2006-01-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KR20040008069A (ko) * 2002-07-15 2004-0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대기소비전력 저감용 전원공급장치
US6952355B2 (en) 2002-07-22 2005-10-04 Ops Power Llc Two-stage converter using low permeability magnetics
KR101066996B1 (ko) 2002-10-29 2011-09-22 페어차일드코리아반도체 주식회사 펄스 폭 변조 신호 발생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스위칭모드 파워 서플라이
JP2004194387A (ja) 2002-12-09 2004-07-08 Sharp Corp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WO2005006527A1 (ja) 2003-07-15 2005-01-20 Sanken Electric Co., Ltd. 電源装置及び電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3948448B2 (ja) 2003-10-09 2007-07-2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4321277B2 (ja) 2004-01-27 2009-08-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JP3741134B2 (ja) 2004-03-30 2006-02-01 サンケン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
JP4059223B2 (ja) * 2004-03-31 2008-03-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73652B2 (ja) 2004-05-24 2007-09-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US7355867B2 (en) 2004-08-17 2008-04-08 Elster Electricity, Llc Power supply for an electric meter having a high-voltage regulator that limits the voltage applied to certain components below the normal operating input voltage
JP4687958B2 (ja) 2005-03-30 2011-05-25 サンケン電気株式会社 Dc−dcコンバータ
WO2007003967A2 (en) * 2005-07-06 2007-01-11 Cambridge Semiconductor Limited Switch mode power supply control systems
KR101274214B1 (ko) 2006-11-30 2013-06-14 페어차일드코리아반도체 주식회사 스위치 모드 파워 서플라이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101365753B1 (ko) 2007-04-23 2014-02-21 페어차일드코리아반도체 주식회사 컨버터 및 그 구동방법
JP5167705B2 (ja) 2007-07-02 2013-03-21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5076993B2 (ja) 2008-03-19 2012-11-21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4523655B2 (ja) * 2008-05-16 2010-08-11 株式会社ナナオ 電子機器
JP5212016B2 (ja) 2008-10-28 2013-06-19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制御回路
CN102369654B (zh) 2009-03-13 2014-04-02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开关电源装置、集成电路和开关电源装置的动作状态设定方法
CN101577481B (zh) 2009-03-27 2012-06-27 Bcd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的零电流启动电路及方法
KR101365100B1 (ko) 2009-10-28 2014-02-20 아이와트 인크. 동적 스위칭을 이용한 저전력 소모 시동 회로
US8416584B2 (en) 2009-10-30 2013-04-09 Intersil Americas Inc. Power supply with low power consumption hiccup standby operation
JP5170117B2 (ja) 2010-01-18 2013-03-2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スイッチング制御回路及び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2012034496A (ja) 2010-07-30 2012-02-16 Canon Inc 高電圧発生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04745B2 (ja) 2010-07-30 2013-10-02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絶縁型電源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JP5623175B2 (ja) 2010-07-30 2014-1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高電圧発生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高電圧発生装置の電圧制御方法
JP5316902B2 (ja) 2010-11-05 2013-10-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95874B2 (ja) 2010-11-05 2013-05-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48526B2 (ja) 2011-03-31 2015-07-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
JP5968152B2 (ja) 2011-09-07 2016-08-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73293B2 (ja) 2011-10-31 2016-03-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35588A (ja) 2011-12-27 2013-07-08 Brother Ind Ltd 電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80202B2 (ja) 2012-03-27 2016-03-08 株式会社ソシオネクスト Dc−dcコンバータ用制御回路、dc−dcコンバータ、及びdc−dcコンバータの制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9-278822A 2009.11.26
JP特开平6-351238A 1994.12.22
JP特开平7-87734A 1995.03.3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05378A (ja) 2012-05-31
US9030845B2 (en) 2015-05-12
JP5316902B2 (ja) 2013-10-16
EP2451067B1 (en) 2020-02-26
EP2451067A3 (en) 2017-01-11
US20150234451A1 (en) 2015-08-20
US20120113685A1 (en) 2012-05-10
US9658681B2 (en) 2017-05-23
CN102457190A (zh) 2012-05-16
EP2451067A2 (en) 2012-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57190B (zh) 电源系统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3124143B (zh) 电源系统﹑图像形成设备和低容量ac处理电路
JP5974952B2 (ja) 電源システム、同電源システム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2545615B (zh) 电源系统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3312179B (zh) 电源设备及图像形成装置
US9214835B2 (en) Power supply system,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of the power supply system
JP6040768B2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電源供給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16903B2 (ja) 電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904468A (zh) 电源系统、具有该电源系统的图像形成设备、以及低容量电源电路
JP2013135588A (ja) 電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20219B2 (ja) 電源システム
JP6028653B2 (ja) 電源システム、同電源システム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10171002B2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565507B2 (ja) 電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12709A (ja) 電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609646B2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S5944811B2 (ja) 電子カウンタの電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