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96276A - 移动体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移动体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96276A
CN102396276A CN2010800063640A CN201080006364A CN102396276A CN 102396276 A CN102396276 A CN 102396276A CN 2010800063640 A CN2010800063640 A CN 2010800063640A CN 201080006364 A CN201080006364 A CN 201080006364A CN 102396276 A CN102396276 A CN 1023962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district
signal
portable terminal
cs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63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96276B (zh
Inventor
前田美保
望月满
三枝大我
岩根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40814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72691A/zh
Priority to CN201510408207.7A priority patent/CN105072692A/zh
Priority to CN201510408123.3A priority patent/CN104918332A/zh
Priority to CN201410149822.6A priority patent/CN1039062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96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62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962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62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1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neighbour cel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08User group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5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private Base Stations, e.g. femto Base Stations, home Node 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在宏小区区域(1301)内,当设置加入者能利用的CSG(ClosedSubscriberGroupcell)小区(1303)时,在该区域(1304)内,存在基于宏小区(1302)与CSG小区(1303)之间的干扰而不能通信的问题。本发明的移动体通信系统构成为,设置在CSG小区区域(1304)中并使用无线帧发送下行同步信号的CSG小区(1303),对构成无线帧的多个子帧中的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分配控制信号,设置在宏小区区域(1301)中并使用无线帧发送下行同步信号的宏小区(1302),对构成无线帧的多个子帧中的与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错开规定数量的子帧量的第三子帧和第四子帧分配控制信号,彼此同步进行发送。

Description

移动体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站与多个移动终端实施无线通信的移动体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称为第3代的通信方式中,W-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从2001年起在日本开始商用业务。另外,通过向下行链路(专用数据信道、专用控制信道)追加分组传输用信道(HS-DSCH: High Speed-Downlink Shared Channel),开始了实现使用下行链路的数据发送的进一步高速化的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 Down Link Packet Access)业务。进而,为了进一步使上行方向的数据发送高速化,也开始了HSUPA(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 Up Link Packet Access)方式的业务。W-CDMA是由作为移动体通信系统的标准化团体的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规定的通信方式,并且有汇总了3GPP标准的版本8(Release 8 Version)的说明书。
另外,3GPP中,作为与W-CDMA不同的通信方式,关于无线区间,正在研究称为‘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的新通信方式,关于包含核心网络(也简称为网络)的系统整体结构,正在研究称为‘系统架构演进’(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 )的新通信方式。在LTE中,访问方式、无线的信道结构、协议与当前的W-CDMA(HSDPA/HSUPA)完全不同。例如,在访问方式中,W-CDMA使用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与此相对,LTE在下行方向使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在上行方向使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复用:Single Care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另外,频带宽度在W-CDMA中为5MHz,与此相对,在LTE中可在1.4/3/5/10/15/20MHz中按每个基站进行选择。另外,在LTE中不像W-CDMA那样包含线路交换,仅为分组通信方式。
LTE由于使用与W-CDMA的核心网络(GPRS)不同的新核心网络来构成通信系统,所以定义为与W-CDMA网不同的独立的无线访问网。因此,为了与W-CDMA的通信系统相区别,在LTE通信系统中,与移动终端UE(User Equipment)进行通信的基站(Base station)被称为eNB(E-UTRAN NodeB),与多个基站进行控制数据或用户数据交换的基站控制装置(Radio Network Controller)被称为EPC(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也称为接入网关aGW:Access Gateway)。在该LTE的通信系统中,提供单播(Unicast)业务与E-MBMS业务(Evolved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演进的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所谓E-MBMS业务是广播型多媒体业务,有时也简称为MBMS。对多个移动终端发送新闻或天气预报、或移动广播等大容量广播内容。也将其称为:点对多点(Point to Multipoint)业务。
3GPP中的涉及LTE系统中整体架构(Architecture)的当前决定事项记载于非专利文献1中。用图1来说明整体架构(非专利文献1 的第4章)。图1是表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图1中,如果对移动终端101的控制协议(例如,RRC(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和用户平面(例如,PDCP: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RLC: Radio Link Control、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PHY: Physical layer)在基站102终止,则E-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由1个或多个基站102构成。基站102调度(Scheduling)及发送从MME103(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通知的寻呼信号(Paging Signaling、也称为寻呼消息(paging messages))。基站102通过X2接口彼此连接。另外,基站102通过S1接口连接于EPC(Evolved Packet Core)上,更确切地说,通过S1_MME接口连接于MME103(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上,通过S1_U接口连接于S-GW104(Serving Gateway)上。MME103向多个或单个基站102分配寻呼信号。另外,MME103执行待机状态(Idle State)的移动控制(Mobility control)。MME103在移动终端待机状态及激活状态(Active State)时,执行跟踪区域(Tracking Area)列表的管理。S-GW104与一个或多个基站102发送接收用户数据。S-GW104当基站间移交时,变为本地的移动锚点(Mobility Anchor Point)。进而,还存在P-GW(PDN Gateway),执行每个用户的分组滤波或UE-ID地址的分配等。
3GPP中涉及LTE系统中帧结构的当前决定事项记载于非专利文献1(第5章)中。用图2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帧的结构的说明图。图2中,1个无线帧(Radio frame)为10ms。将无线帧分割成10个相等大小的子帧(Sub-frame)。将子帧分割成2个相等大小的时隙(slot)。每个帧中第1个(#0)与第6个(#5)子帧中包含下行同步信号(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同步信号中有第一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与第二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以子帧单位来进行MBSFN(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用与MBSFN以外的信道的多路复用。后面,将MBSFN发送用子帧称为MBSFN子帧(MBSFN sub-frame)。非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MBSFN子帧分配时的信令例。图3是表示MBSFN帧的结构的说明图。图3中,向每个MBSFN帧(MBSFN frame)分配MBSFN子帧。调度MBSFN帧群(MBSFN frame Cluster)。分配MBSFN帧群的重复周期(Repetition Period)。
3GPP中涉及LTE系统中信道结构的当前决定事项记载于非专利文献1中。设想在CSG小区(Closed Subscriber Group cell:封闭用户组小区)中也使用与non-CSG小区相同的信道结构。用(非专利文献1 的第5章)图4来说明物理信道(Physical channel)。图4是说明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物理信道的说明图。图4中,物理广播信道401(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是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进行发送的下行信道。BCH传输块(transport block)被映射到40ms间隔中的4个子帧上。不存在40ms定时的清楚的信令。物理控制信道格式指示信道402(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CFICH)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进行发送。PCFICH将用于PDCCHs的OFDM符号的数量从基站102通知给移动终端101。PCFICH按每个子帧进行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403(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是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进行发送的下行信道。PDCCH通知资源分配(allocation)、涉及DL-SCH(作为图5所示传输信道之一的下行共享信道)的HARQ信息、PCH(作为图5所示传输信道之一的寻呼信道)。PDCCH运送上行调度准许(Uplink Scheduling Grant)。PDCCH运送作为对上行发送的响应信号的ACK/Nack。PDCCH也称为L1/L2控制信号。物理下行共享信道404(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是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进行发送的下行信道。PDSCH映射作为传输信道的DL-SCH(下行共享信道)或作为传输信道的PCH。物理组播信道405(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PMCH)是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进行发送的下行信道。PMCH映射作为传输信道的MCH(组播信道)。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406(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是从移动终端101向基站102进行发送的上行信道。PUCCH运送作为对下行发送的响应信号(response)的ACK/Nack。PUCCH运送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报告。所谓CQI是表示接收到的数据品质或通信路径品质的品质信息。另外,PUCCH运送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物理上行共享信道407(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是从移动终端101向基站102进行发送的上行信道。PUSCH映射UL-SCH(作为图5所示传输信道之一的上行共享信道)。物理HARQ指示信道408(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el:PHICH)是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进行发送的下行信道。PHICH运送作为对上行发送的响应信号的ACK/Nack。物理随机访问信道409(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是从移动终端101向基站102进行发送的上行信道。PRACH运送随机访问导言(random access preamble)。
下行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作为移动体通信系统已知的符号被插入到每个时隙的最初、第3个、最后的OFDM符号中。作为移动终端的物理层测定,有参考符号的接收功率(Reference symbol received power:RSRP)。
用(非专利文献1的第5章)图5来说明传输信道(Transport channel)。图5是说明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传输信道的说明图。图5A中示出了下行传输信道与下行物理信道间的映射。图5B中示出了上行传输信道与上行物理信道间的映射。关于下行传输信道,广播信道(Broadcast channel:BCH)广播给其基站(小区)整体。将BCH映射到物理广播信道(PBCH)。在下行共享信道(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SCH)中适用基于HARQ(Hybrid ARQ)的重传控制。可广播到基站(小区)整体。支持动态或准静态(Semi-static)资源分配。准静态资源分配也称为持续调度(Persistent Scheduling)。为了降低移动终端的功耗,支持移动终端的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将DL-SCH映射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寻呼信道(Paging channel:PCH)为了实现移动终端的低功耗,支持移动终端的DRX。请求广播到基站(小区)整体。向能利用于动态业务中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这样的物理资源、或其它控制信道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这样的物理资源进行映射。组播信道(Multicast channel:MCH)使用于向基站(小区)整体的广播中。支持多小区发送中的MBMS业务(MTCH与MCCH)的SFN合成。支持准静态资源分配。将MCH映射到PMCH。
在上行共享信道(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中适用基于HARQ(Hybrid ARQ)的重传控制。支持动态或准静态(Semi-static)的资源分配。将UL-SCH映射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图5B所示的随机访问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限于控制信息。存在冲突的危险。将RACH映射到物理随机访问信道(PRACH)。关于HARQ进行说明。
所谓HARQ是通过自动重传(Automatic Repeat reQuest)与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的组合来使传输路径的通信品质提高的技术。有即便对于通信品质变化的传输路径也可通过重传使纠错有效作用的优点。尤其是,还可通过在重传时进行初传的接收结果与重传的接收结果的合成来得到进一步的品质提高。说明重传方法的一例。在接收侧不能正确地对接收数据进行解码的情况下(发生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错误的情况下(CRC=NG)),从接收侧向发送侧发送‘Nack’。接收到‘Nack’的发送侧重传数据。在接收侧能正确地对接收数据进行解码的情况下(不发生CRC错误的情况下(CRC=OK)),从接收侧向发送侧发送‘Ack’。接收到‘Ack’的发送侧发送下一数据。作为HARQ方式的一例,有‘跟踪合并’(Chase Combining)。所谓跟踪合并是在初传与重传中发送相同数据系列,通过在重传中进行初传的数据系列与重传的数据系列的合成来使增益提高的方式。其基于即便初传数据中有错误,也包含部分正确的数据,通过合成正确部分的初传数据与重传数据,可高精度发送数据的思路。另外,作为HARQ方式的其它例,有IR(Incremental Redundancy)。所谓IR是使冗余度增加的方法,通过重传中发送校验位,与初传组合,使冗余度增加,通过纠错功能使品质提高。
使用(非专利文献1的第 6章)图6来说明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图6是说明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逻辑信道的说明图。图6A中示出下行逻辑信道与下行传输信道间的映射。图6B中示出了上行逻辑信道与上行传输信道间的映射。广播控制信道(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BCCH)是用于广播系统控制信息的下行信道。将作为逻辑信道的BCCH向作为传输信道的广播信道(BCH)、或下行共享信道(DL-SCH)进行映射。寻呼控制信道(Paging control channel:PCCH)是用于发送寻呼信号的下行信道。PCCH用于网络不知道移动终端的小区位置的情况。将作为逻辑信道的PCCH向作为传输信道的寻呼信道(PCH)进行映射。公共控制信号(Common control channel:CCCH)是用于移动终端与基站间的发送控制信息的信道。CCCH用于移动终端与网络之间不具有RRC连接(connection)的情况。在下行方向中,将CCCH向作为传输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DL-SCH)进行映射。在上行方向中,将CCCH向作为传输信道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进行映射。
组播控制信道(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MCCH)是点对多点发送用的下行信道。是用于从网络向移动终端发送1个或几个MTCH用MBMS控制信息的信道。MCCH是仅用于MBMS接收中的移动终端的信道。将MCCH向作为传输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DL-SCH)或组播信道(MCH)进行映射。专用控制信道(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DCCH)是发送移动终端与网络间的专用控制信息的信道。在上行中将DCCH向上行共享信道(UL-SCH)进行映射,在下行中将DCCH映射到下行共享信道(DL-SCH)。专用业务信道(Dedicate Traffic channel:DTCH)是向用户信息发送用的专用移动终端的1对1通信的信道。DTCH在上行、下行中均存在。在上行中将DTCH向上行共享信道(UL-SCH)进行映射,在下行中将DTCH向下行共享信道(DL-SCH)进行映射。组播业务信道(Multicast Traffic channel:MTCH)是用于从网络向移动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下行信道。MTCH是仅用于MBMS接收中的移动终端的信道。将MTCH向下行共享信道(DL-SCH)或组播信道(MCH)进行映射。
所谓GCI是全球小区识别符(Global Cell Identity)。在LTE及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中导入CSG小区(Closed Subscriber Group cell:封闭用户组小区)。下面说明CSG(非专利文献4 的第3.1章)。所谓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封闭用户组)是经营者将可利用的加入者进行特定的小区(特定加入者用小区)。许可被特定的加入者访问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的一个以上的E-UTRAN小区。将许可被特定的加入者访问的1个以上的E-UTRAN小区称为“CSG小区(CSG cell(s))”。其中,PLMN中存在访问限制。所谓CSG小区是广播固有的CSG识别符(CSG identity:CSG ID,CSG-ID)的PLMN的一部分。事先利用注册、许可的加入者组的成员使用作为访问许可信息的CSG-ID来访问CSG小区。由CSG小区或小区来广播CSG-ID。移动体通信系统中存在多个CSG-ID。而且,为了容易访问CSG关联的成员,由终端(UE)来使用CSG-ID。将由CSG小区或小区广播的信息代替CSG-ID变为跟踪区域代码(Tracking Area Code TAC)在3GPP会议中进行了探讨。移动终端的位置跟踪以由1个以上的小区构成的区域为单位来进行。位置跟踪用于即便在待机状态也能跟踪移动终端的位置,并呼叫(移动终端被呼叫)。将该移动终端的位置跟踪用区域称为跟踪区域。所谓CSG白名单(CSG White List)是记录有加入者所属CSG小区的全部CSG ID的、存储在USIM中的列表。移动终端内的白名单由上位层提供。由此,CSG小区的基站向移动终端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
下面说明‘合适小区’(Suitable cell)(非专利文献4 的第4.3章)。所谓‘合适小区’(Suitable cell)是UE为了接受正常(normal)业务而驻扎(Camp ON)的小区。这种小区为:(1)小区是选择的PLMN或注册的PLMN、或‘Equivalent PLMN列表’的PLMN的一部分;(2)根据由NAS(non-access stratum)提供的最新信息,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1)该小区不是被禁止的(barred)小区。(2)该小区不是“漫游用的被禁止LAs”列表的一部分,而是至少一个跟踪区域(Tracking Area:TA)的一部分。此时,该小区必需满足上述(1),(3)该小区满足小区选择评价基准,(4)该小区对于由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SI)特定作为CSG小区的小区而言,CSG-ID是UE的‘CSG白名单’(CSG WhiteList)的一部分(包含于UE的CSG WhiteList中)。
下面,说明‘可接受小区’(Acceptable cell)(非专利文献4 的第4.3章)。其是UE为了接受有限的业务(紧急通报)而驻扎的小区。设这种小区满足以下全部要件。即,下面示出E-UTRAN网络开始紧急通报用的最小设置要件。(1)该小区不是被禁止的(barred)小区。(2)该小区满足小区选择评价基准。
在3GPP中,探讨了称为Home-NodeB(Home-NB、HNB)、Home-eNodeB(Home-eNB、HeNB)的基站。HNB/HeNB是UTRAN/E-UTRAN中例如家庭、法人、商业用的面向访问业务的基站。非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向HeNB及HNB访问的3个不同模式。它们是开放访问模式(Open access mode)、闭合访问模式(Closed access mode)、以及混合访问模式(Hybrid access mode)。各个模式具有以下特征。在开放访问模式中,HeNB或HNB作为通常的经营者的正常小区被操作。在闭合访问模式中,HeNB或HNB作为CSG小区被操作。这是只有CSG成员能访问的CSG小区。在混合访问模式中,是非CSG成员也同时许可访问的CSG小区。混合访问模式的小区换言之是支持开放访问模式与闭合访问模式双方的小区。
在3GPP中,探讨了HNB或HeNB的运用方法(非专利文献8)。在非专利文献8中记载有从A到E的5个运用方法。A将HNB/HeNB作为CSG、专用信道(Dedicated Channel)、固定输出(Fixed Power)进行运用。B将HNB/HeNB作为CSG、专用信道(Dedicated Channel)、适应输出(Adaptive Power)进行运用。C将HNB/HeNB作为CSG、共同信道(Co-Channel)、适应输出(Adaptive Power)进行运用。D将HNB/HeNB作为CSG、部分共同信道(Partial Co-Channel)进行运用。E将HNB/HeNB作为开放访问模式、专用信道或共同信道进行运用。所谓专用信道的运用是HNB/HeNB使用与宏小区(NB或eNB)不同的专用频率的运用方法。所谓共同信道的运用是HNB/HeNB使用与宏小区(NB或NB)相同的频率的运用方法。所谓部分共同信道的运用是HNB/HeNB使用的频率构成宏小区(NB或NB)使用的频率的一部分的运用方法。
非专利文献1:3GPP  TS36.300  V8.6.0
非专利文献2:3GPP  R1-072963
非专利文献3:TR R3.020 V0.6.0
非专利文献4:3GPP  TS36.304  V8.3.0
非专利文献5:3GPP  R2-082899
非专利文献6:3GPP  S1-083461
非专利文献7:3GPP  R2-086246
非专利文献8:3GPP  TR25.820  V8.2.0
非专利文献9:3GPP  TS36.413  V8.4.0  8章、9章
非专利文献10:3GPP  TS36.423  V8.4.0  8章、9章
非专利文献11:3GPP  TS36.331  V8.4.0  5.2章、5.5章、6.3.1章
非专利文献12:3GPP  TR36.814  V1.5.0  5章
非专利文献13:3GPP  R1-094415
非专利文献14:3GPP  R1-094659。
对HeNB及HNB,要求对应于各种业务。例如,是如下业务,即经营者使移动终端注册于某已决定的HeNB及HNB,仅许可注册的移动终端访问HeNB及HNB小区,从而使该移动终端能使用的无线资源增大,能高速地进行通信。相应地,经营者将费用也设定得比通常高。为了实现这种业务,导入仅注册的(加入的、成为成员的)移动终端能够访问的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 cell)小区。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 cell)小区被要求大量设置到商业街或公寓、学校、公司等。例如,被要求如下使用方法,即在商业街按每个店铺、在公寓按每个房间、在学校按每个教室、在公司按每个部门设置CSG小区,并仅使注册于各CSG小区的用户能使用该CSG小区。HeNB/HNB不仅用于补充宏小区的覆盖范围外的通信,还被要求对应于上述那样的各种业务。因此,有时也将HeNB/HNB设置在宏小区的覆盖范围内。在将HeNB/HNB设置在宏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情况下,HeNB/HNB与宏小区间产生干扰。在HeNB/HNB覆盖范围内与HeNB/HNB通信的移动终端(UE)就会变为,来自宏小区的电波成为干扰,妨碍与HeNB/HNB的通信,当干扰功率变大,则不能通信。相反,在宏小区覆盖范围内与宏小区通信的移动终端,在移动到设置在宏小区覆盖范围内的HeNB/HNB的覆盖范围内的情况下,来自HeNB/HNB的电波成为干扰,妨碍与宏小区的通信,当干扰功率变大,则不能通信。
通常,在某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内来自其它小区的干扰功率变大的情况下,为了不切断通信,移动终端能够向该其它小区或其它合适小区移交(HO)或进行小区再选择(Re-selection)。但是,在移动终端向这些小区不能移交或再选择的情况下,来自该其它小区的干扰功率增大,产生通信会切断的问题。例如,在3GPP中,如上所述,探讨了HNB/HeNB是闭合访问模式的CSG小区的情况。当在宏小区的覆盖范围内设置了该CSG小区时,则在CSG覆盖范围内,如上所述,在宏小区与CSG小区之间产生干扰。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在该CSG小区未进行用户注册的移动终端,基于来自该CSG小区的干扰而不能与宏小区通信的问题。
图13中示出在宏小区的覆盖范围内设置了CSG小区的状况和该状况下移动终端中的接收信号干扰波比(SIR)的原理图。如图13(a)所示,在宏小区1302的覆盖范围1301内设置CSG小区1303,宏小区覆盖范围1301内与宏小区1302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1305移动到宏小区覆盖范围1301内设置的CSG小区1303的覆盖范围1304内的情况下,来自CSG小区1303的电波变为干扰,妨碍与宏小区1302的通信。图13(b)中示出设置HeNB(对应于CSG小区1303)前的移动终端中的SIR,图13(c)中示出设置HeNB1303时的移动终端的SIR。横轴是距宏小区的基站(eNB)的距离,纵轴是SIR。设移动终端在该CSG未进行用户注册。如图13(b)所示,在未设置HeNB的情况下,随着移动终端离开eNB,SIR缓慢减少。在SIR比阈值a大的情况下能通信,在小的情况下不能通信。如图13(c)所示,在eNB(对应于宏小区1302)的覆盖范围内设置了HeNB1303的情况下,在HeNB1303附近,由虚线所示的来自HeNB1303的电波变强。对于与eNB1302通信的移动终端,来自该HeNB1303的电波变为干扰,来自eNB1302的SIR在HeNB附近会极端恶化。因此,在HeNB附近产生移动终端的SIR比阈值a小的情况。移动终端尝试向HeNB1303的移交或小区的再选择,但因为该HeNB1303是闭合访问模式的CSG小区,所以不能移交,进而切断通信。
图14示出在多个(这里为二个)宏小区1401、1407的覆盖范围1402、1406内设置CSG小区1404的状况和该状况下的移动终端中的接收信号干扰波比(SIR)的原理图。如图14(a)所示,在二个宏小区1401、1407的覆盖范围1402、1406内设置CSG小区1404,在宏小区覆盖范围1402、1406内与宏小区1401、1407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1403,移动到宏小区覆盖范围1405内设置的CSG小区1404的覆盖范围内的情况下,来自CSG小区1404的电波成为干扰,妨碍与宏小区1401、1407的通信。图14(b)示出设置HeNB前的移动终端中的SIR,图14(c)中示出设置HeNB时的移动终端中的SIR。设移动终端在该CSG未进行用户注册。如图14(b)所示,在未设置HeNB的情况下,随着移动终端离开eNB#1,SIR缓慢减少。中途,来自eNB#2的电波变强,在基于来自eNB#1的电波的SIR低于阈值a之前,移动终端向eNB#2移交或小区再选择。另一方面,如图14(c)所示,在二个小区1401、1407(图14(c) eNB#1、eNB#2)的覆盖范围内设置HeNB1404的情况下,由于在HeNB附近由虚线所示的来自HeNB的电波变强,所以对于与eNB#1或eNB#2通信的移动终端,来自该HeNB的电波变为干扰,来自eNB#1或eNB#2的SIR在HeNB附近会极端恶化。因此,在HeNB附近产生移动终端的SIR比阈值a小的情况。
与eNB#1通信的移动终端在HeNB附近移动终端的SIR比阈值a小的情况下,尝试向eNB#2移交或小区的再选择,但因为eNB#2的SIR也低于阈值a,所以不能进行移交或小区的再选择。另外,移动终端尝试向HeNB1404移交或小区再选择,但因为该HeNB是闭合访问模式的CSG小区,所以不能访问,进而不能进行移交或小区再选择。因此,会切断通信。
在以上的例子中,描述了在宏小区(eNB)中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不能移交到CSG小区的情况下所产生的问题,但在CSG小区中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不能移交到宏小区(eNB)的情况也一样,也会产生切断通信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在非专利文献8中记载有以适当输出来运用作为CSG小区的HNB/HeNB的方法。但是,仅根据干扰程度来调整CSG小区的输出功率,仅增大或减小CSG小区的覆盖范围。因此,均会存在CSG小区与宏小区间的干扰变大的区域。依然会产生移动到这样的区域的移动终端变成不能通信的问题。
发明内容
涉及本发明的移动体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作为下行访问方式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作为上行访问方式使用单载波频分复用SC-FDMA(Single Care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来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第一基站,设置在仅对特定的所述移动终端或加入者开放的第一小区中,并对移动终端,使用包含规定个数的子帧的无线帧,发送包含下行同步信号的控制信号;以及第二基站,设置在不特定的移动终端或利用者能利用的第二小区中,并对移动终端,使用包含与第一基站发送的无线帧有相同个数的子帧的无线帧,发送包含下行同步信号的控制信号,第一基站对构成无线帧的多个子帧中的、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分配控制信号,第二基站对构成无线帧的多个子帧中的、与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错开规定数量的子帧量的第三子帧和第四子帧分配控制信号,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同步进行控制信号的发送。
涉及本发明的移动体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作为下行访问方式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作为上行访问方式使用单载波频分复用SC-FDMA(Single Care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来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基站,设置在对特定的移动终端或加入者许可利用的通信小区即特定加入者用小区以及不特定的移动终端或利用者能利用的通信小区即不特定利用者用小区中;以及基站控制装置,经多个基站,管理移动终端所处的期望的跟踪区域,并且对移动终端执行传呼处理,移动终端从基站接收分配给通信小区的每一个的信息即作为用于标识通信小区的信息的小区标识信息PCI,执行进行通信的小区的选择,移动终端接收从基站发送来的下行同步信号中包含的小区标识信息,并且判断该接收小区标识信息与从执行对移动终端执行无线资源分配的调度处理的业务小区通知的、表示具有与业务小区相同标识信息的基站的通知小区标识信息是否一致,在不一致的情况下,从小区选择的候补中去除对应于接收小区标识信息的基站。
发明效果
由于涉及本发明的移动体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作为下行访问方式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作为上行访问方式使用单载波频分复用SC-FDMA(Single Care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来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第一基站,设置在仅对特定的所述移动终端或加入者开放的第一小区中,并对移动终端,使用包含规定个数的子帧的无线帧,发送包含下行同步信号的控制信号;以及第二基站,设置在不特定的移动终端或利用者能利用的第二小区中,并对移动终端,使用包含与第一基站发送的无线帧有相同个数的子帧的无线帧,发送包含下行同步信号的控制信号,第一基站对构成无线帧的多个子帧中的、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分配控制信号,第二基站对构成无线帧的多个子帧中的、与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错开规定数量的子帧量的第三子帧和第四子帧分配控制信号,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同步进行控制信号的发送,所以,除具有降低不能调度的信号的小区间干扰、能接收该信号的效果外,还具有在小区伞下的移动终端中该小区的接收SIR不恶化的效果。
由于涉及本发明的移动体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作为下行访问方式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作为上行访问方式使用单载波频分复用SC-FDMA(Single Care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来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基站,设置在对特定的移动终端或加入者许可利用的通信小区即特定加入者用小区以及不特定的移动终端或利用者能利用的通信小区即不特定利用者用小区中;以及基站控制装置,经多个基站,管理移动终端所处的期望的跟踪区域,并且对移动终端执行传呼处理,移动终端从基站接收分配给通信小区的每一个的信息即作为用于标识通信小区的信息的小区标识信息PCI,执行进行通信的小区的选择,移动终端接收从基站发送来的下行同步信号中包含的小区标识信息,并且判断该接收小区标识信息与从执行对移动终端执行无线资源分配的调度处理的业务小区通知的、表示具有与业务小区相同标识信息的基站的通知小区标识信息是否一致,在不一致的情况下,从小区选择的候补中去除对应于接收小区标识信息的基站,所以,成为在移交动作的初始阶段能判断是否为具有与业务小区相同CSG-ID的小区,能不发生控制延迟地实现向具有相同CSG-ID的小区的移交。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是表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帧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MBSFN(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帧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4是说明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物理信道的说明图;
图5是说明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传输信道的说明图;
图6是说明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逻辑信道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当前3GPP中探讨的移动体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8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移动终端311的结构的框图;
图9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基站312的结构的框图;
图10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MME的结构的框图;
图11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HeNBGW的结构的框图;
图12是表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移动终端(UE)进行的小区搜索的示意的流程图;
图13是在宏小区的覆盖范围内设置CSG小区的状况和该状况中移动终端的接收信号干扰波比(SIR)的原理图;
图14是在多个(这里为二个)宏小区的覆盖范围内设置CSG小区的状况和该状况中移动终端的接收信号干扰波比(SIR)的原理图;
图15是说明LTE中的帧结构与不能调度的信号的图;
图16是说明二个小区(小区#1、小区#2)的帧结构的图;
图17是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在不能调度的信号被映射的物理资源中设置n子帧偏移的情况的图;
图18是在宏小区的覆盖范围内设置作为CSG小区动作的HeNB的状况中移动终端的接收信号干扰波比(SIR)的原理图;
图19是说明由3GPP决定的L1/L2控制信号被映射的物理资源的图;
图20是说明向每个子帧内的第10个符号~第12个符号映射的情况的图;
图21是说明设置了本变形例所示的n符号偏移时的二个小区之间的帧结构例的图;
图22是说明本变形例所示的帧结构例的图;
图23是说明本变形例中的子帧内的符号的映射的例子的图;
图24是说明本变形例中公开的、在系统内全部小区中使用了一个帧结构时的二个小区之间的发送定时的图;
图25是说明本变形例中的一个子帧内的符号的映射方法的图;
图26是说明本变形例中所示的、使用了上述子帧内的符号映射方法时的二个小区之间的发送定时的图;
图27是直到决定实施方式3中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偏移量为止的时序图;
图28是直到决定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中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偏移量为止的时序图;
图29是直到决定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中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偏移量为止的时序图;
图30是直到决定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3中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偏移量为止的时序图;
图31是直到决定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4中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偏移量为止的时序图;
图32是直到决定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5中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偏移量为止的时序图;
图33是直到决定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6中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偏移量为止的时序图;
图34是本实施方式4的课题的原理图;
图35是下行干扰量降低结果的原理图;
图36是说明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1的课题的移动终端的流程图;
图37是CSG小区(HeNB/HNB)判断时的将CSG小区(HeNB/HNB)设定成开放访问模式对应的时序图;
图38是核心网判断时的将CSG小区(HeNB/HNB)设定成开放访问模式对应的时序图;
图39表示在宏小区的覆盖范围内设置作为CSG小区动作的HeNB的状况中移动终端的接收信号干扰波比(SIR)的原理图;
图40是说明实施方式7的课题的移动终端的流程图;
图41是实施方式7中执行向具有相同CSG-ID的小区移交时的移动终端的流程图;
图42是LTE-A系统的频带的结构的原理图;
图43是扩展载波的原理图;
图44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的解决策略的原理图;
图45是实施方式1中设置不能调度的信号的复制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46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设置不能调度的信号的复制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01  移动终端;
102  基站;
103  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
104  S-GW(Serving Gateway:业务网关) 。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7是表示当前3GPP中探讨了的LTE方式的移动体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框图。在当前3GPP中,探讨了包含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小区(e-UTRAN的Home-eNodeB(Home-eNB,HeNB),UTRAN的Home-NB(HNB))与non-CSG小区(e-UTRAN的eNodeB(eNB)、UTRAN的NodeB(NB)、GERAN的BSS)的系统的整体结构,对于e-UTRAN,提议图7(a)或(b)的结构(非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3)。说明图7(a)。移动终端(UE)71与基站72进行发送接收。基站72分类为eNB(non-CSG小区)72-1与Home-eNB(CSG小区)72-2。eNB72-1与MME73通过接口S1连接,在eNB与MME之间进行控制信息通信。对一个eNB连接多个MME。Home-eNB72-2与MME73通过接口S1连接,在Home-eNB与MME之间进行控制信息通信。对一个MME连接多个Home-eNB。
下面,说明图7(b)。移动终端(UE)71与基站72进行发送接收。基站72分类为eNB(non-CSG小区)72-1与Home-eNB(CSG小区)72-2。与图7(a)相同,eNB72-1与MME73通过接口S1连接,在eNB与MME之间进行控制信息通信。对一个eNB连接多个MME。另一方面,Home-eNB72-2经HeNBGW(Home-eNB GateWay)74与MME73连接。Home-eNB与HeGW通过接口S1连接,HeNBGW74与MME73经接口S1_flex连接。一个或多个Home-eNB72-2与一个HeNBGW74连接,通过S1进行信息通信。HeNBGW74与一个或多个MME73连接,通过S1_flex进行信息通信。
使用图7(b)的结构,通过将一个HeNBGW74与属于相同CSG-ID的Home-eNB连接,例如在将注册信息等相同信息从MME73发送到属于相同CSG-ID的多个Home-eNB72-2的情况下,通过暂时发送到HeNBGW74,并从HeNBGW74发送到多个Home-eNB72-2,与分别直接发送到多个Home-eNB72-2相比,提高信令效率。另一方面,在各Home-eNB72-2分别与MME73进行专用信息通信的情况下,虽然经由HeNBGW74,但在此不加工信息地仅使信息通过(透过),从而Home-eNB72-2与MME73也可宛如直接连接般地通信。
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图7的终端71)的结构的框图。说明图8所示的移动终端的发送处理。首先,将来自协议处理部801的控制数据、来自应用程序部802的用户数据保存到发送数据缓冲器部803。将保存于发送数据缓冲器部803的数据传递到编码器部804,实施纠错等编码处理。也可以存在不实施编码处理而从发送数据缓冲器部803直接输出到调制部805的数据。由编码器部804编码处理后的数据由调制部805进行调制处理。在将调制后的数据变换为基带信号后,输出到频率变换部806,变换为无线发送频率。之后,从天线807向基站312发送发送信号。另外,移动终端311的接收处理按如下方式执行。来自基站312的无线信号由天线807接收。接收信号由频率变换部806从无线接收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由解调部808进行解调处理。将解调后的数据传递到解码器部809,进行纠错等解码处理。将解码后的数据中控制数据传递到协议处理部801,将用户数据传递到应用程序部802。移动终端的一系列处理由控制部810控制。由此,虽然控制部810在图中省略,但与各部(801~809)连接。
图9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基站(图7的基站72)的结构的框图。说明图9所示的基站的发送处理。EPC通信部901执行基站72与EPC(MME73、HeNBGW74等)间的数据的发送接收。其它基站通信部902执行与其它基站间的数据的发送接收。EPC通信部901、其它基站通信部902分别与协议处理部903进行信息的收发。将来自协议处理部903的控制数据或来自EPC通信部901与其它基站通信部902的用户数据及控制数据保存到发送数据缓冲器部904。将保存于发送数据缓冲器部904的数据传递到编码器部905,实施纠错等编码处理。也可以存在不实施编码处理而从发送数据缓冲器部904直接输出到调制部906的数据。编码处理后的数据由调制部906进行调制处理。在将调制后的数据变换为基带信号后,输出到频率变换部907,变换为无线发送频率。之后,从天线908向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71发送发送信号。另外,基站72的接收处理按如下方式执行。来自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311的无线信号由天线908接收。接收信号由频率变换部907从无线接收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由解调部909进行解调处理。将解调后的数据传递到解码器部910,进行纠错等解码处理。将解码后的数据中控制数据传递到协议处理部903或EPC通信部901、其它基站通信部902,将用户数据传递到EPC通信部901、其它基站通信部902。基站72的一系列处理由控制部911控制。由此,虽然控制部911在图中省略,但与各部(901~910)连接。
图10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的结构的框图。PDN GW通信部1001执行MME73与PDNGW间的数据的发送接收。基站通信部1002执行MME73与基站72间经S1接口的数据的发送接收。在从PDN GW接收到的数据是用户数据的情况下,将用户数据从PDN GW通信部1001经由用户平面处理部1003传递到基站通信部1002,发送到一个或多个基站72。在从基站72接收到的数据是用户数据的情况下,将用户数据从基站通信部1002经由用户平面处理部1003传递到PDN GW通信部1001,发送到PDN GW。
在从PDN GW接收到的数据是控制数据的情况下,将控制数据从PDN GW通信部1001传递到控制平面控制部1005。在从基站72接收到的数据是控制数据的情况下,将控制数据从基站通信部1002传递到控制平面控制部1005。HeNBGW通信部1004在存在HeNBGW74的情况下设置,根据信息种类,执行MME73与HeNBGW74间经接口(IF)的数据的发送接收。将从HeNBGW通信部1004接收到的控制数据,从HeNBGW通信部1004传递到控制平面控制部1005。将控制平面控制部1005的处理结果经由PDN GW通信部1001发送到PDN GW。另外,将控制平面控制部1005处理的结果经由基站通信部1002通过S1接口发送到1个或多个基站72,另外,经由HeNBGW通信部1004发送到1个或多个HeNBGW74。
控制平面控制部1005中包含NAS安全部1005-1、SAE承载控制部1005-2、待机状态(Idle State)移动管理部1005-3等,执行对控制平面的全部处理。NAS安全部1005-1执行NAS(Non-Access Stratum)消息的加密等。SAE承载控制部1005-2执行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的承载的管理等。待机状态移动管理部1005-3执行待机(LTE-IDLE状态,也简称为待机(Idle))状态的移动管理、待机状态时的寻呼信号的生成及控制、伞下的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71的跟踪区域(TA)的追加、删除、更新、检索、跟踪区域列表(TA List)管理等。MME通过向属于注册(Registered)UE的跟踪区域(跟踪区域:tracking Area:TA)的小区发送寻呼消息,着手于寻呼协议。连接于MME的Home-eNB72-2的CSG管理或CSG-ID的管理、以及白名单管理也可由待机状态移动管理部1005-3执行。在CSG-ID的管理中,管理(追加、删除、更新、检索)对应于CSG-ID的移动终端与CSG小区的关系。例如,可以是用户访问注册于某个CSG-ID的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与属于该CSG-ID的CSG小区的关系。在白名单管理中,管理(追加、删除、更新、检索)移动终端与CSG-ID的关系。例如,白名单中也可存储某个移动终端进行了用户注册的一个或多个CSG-ID。涉及这些CSG的管理也可由MME73中的其它部分执行,但通过由待机状态移动管理部1005-3执行,可有效执行在当前3GPP会议中探讨了的、使用跟踪区域代码(Tracking Area Code)来代替CSG-ID的方法。MME313的一系列处理由控制部1006控制。由此,虽然控制部1006在图中省略,但与各部(1001~1005)连接。
图1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HeNBGW的结构的框图。EPC通信部1101在HeNBGW74与MME73之间执行基于S1_flex接口的数据的发送接收。基站通信部1102在HeNBGW74与Home-eNB72-2之间执行基于S1接口的数据的发送接收。位置处理部1103执行将经由EPC通信部1101传递的、来自MME73的数据中注册信息等发送到多个Home-eNB的处理。将由位置处理部1103处理的数据传递到基站通信部1102,经S1接口发送到1个或多个Home-eNB72-2。不必由位置处理部1103处理而仅通过(透过)的数据从EPC通信部1101传递到基站通信部1102,经S1接口发送到1个或多个Home-eNB72-2。HeNBGW74的一系列处理由控制部1104控制。从而,控制部1104虽然省略图示,但与各部(1101~1103)连接。
下面示出移动体通信系统中一般的小区搜索方法的一例。图12是表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移动终端(UE)进行的从小区搜索至待机动作的示意的流程图。当移动终端开始小区搜索时,则在步骤ST1201中,使用从外围基站发送的第一同步信号(P-SS)、第二同步信号(S-SS),取得时隙定时、帧定时的同步。配合P-SS和S-SS,向同步信号(SS)分配与分配给每个小区的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一对一对应的同步代码。PCI的数量如当前504那样被研究,在使用该504那样的PCI取得同步的同时,检测(特定)取得了同步的小区的PCI。接着,对取得了同步的小区,在步骤ST1202中,检测出从基站发送给每个小区的参照信号RS(Reference Signal),并测定接收功率。参照信号RS中使用与PCI一对一地对应的代码,通过由该代码取得相关,可与其它小区分离。通过从ST1201特定的PCI中导出该小区的RS用的代码,可检测出RS,进而测定RS接收功率。接着,在ST1203中,到ST1202为止检测到的一个以上的小区中,选择RS的接收品质最好的小区(例如RS的接收功率最高的小区、即最佳小区)。之后,在ST1204中,接收最佳小区的PBCH,得到作为广播信息的BCCH。在PBCH上的BCCH中,载入包含小区结构信息的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作为MIB的信息,例如有DL(下行链路)系统频带宽度、发送天线数量、SFN(System Frame Number)等。
接着,在1205中,根据MIB的小区结构信息,接收该小区的DL-SCH,得到广播信息BCCH中的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1。SIB1中包含涉及对该小区的访问的信息、或涉及小区选择的信息、其它SIB(SIBk;k≥2的整数)的调度信息。另外,SIB1中包含TAC(Tracking Area Code)。之后,在ST1206中,移动终端比较ST1205接收到的TAC与移动终端已保有的TAC。比较的结果,若相同,则该小区进入待机动作。在比较后不同的情况下,为了进行TAU(Tracking Area Update),移动终端通过该小区向核心网络(Core network,EPC)(包含MME等)请求TA的变更。核心网络根据TAU请求信号以及从移动终端发送来的该移动终端的识别序号(UE-ID等),进行TA的更新。核心网络在TA的更新后,向移动终端发送TAU收到信号。移动终端用该小区的TAC改写(更新)移动终端保有的TAC(或TAC列表)。之后,移动终端在该小区进入待机动作。
LTE或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中探讨了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小区的导入。如上所述,仅允许访问注册于CSG小区的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CSG小区与注册的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构成一个CSG。向这样构成的CSG附加称为CSG-ID的固有标识序号。另外,一个CSG中也可有多个CSG小区。若移动终端均注册于一个CSG小区,则能访问该CSG小区所属CSG的其它CSG小区。另外,LTE中的Home-eNB或UMTS中的Home-NB用作CSG小区。注册于CSG小区的移动终端具有白名单。具体地,将白名单存储在SIM/USIM中。在白名单中搭载移动终端注册的CSG小区的CSG信息。作为CSG信息,具体考虑CSG-ID、TAI(Tracking Area Identity)、TAC等。若将CSG-ID与TAC对应,则任一方均可。另外,若将CSG-ID或TAC与GCI(Global Cell Identity)对应,则也可是GCI。如上所述,不具有白名单的(在本发明中,还包含白名单为空(empty)的情况)移动终端不能访问CSG小区,仅能访问non-CSG小区。另一方面,具有白名单的移动终端既能访问已注册的CSG-ID的CSG小区,也能访问non-CSG小区。
在3GPP中,探讨了将全部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分割成CSG小区用与non-CSG小区用(称为PCI分离)(非专利文献5)。另外,探讨了由系统信息将PCI分离信息从基站告知伞下的移动终端的方法。公开了使用PCI分离的移动终端的基本动作。不具有PCI分离信息的移动终端必需使用全部PCI(例如504代码全部)进行小区搜索。相反,具有PCI分离信息的移动终端能使用该PCI分离信息来执行小区搜索。
在导入CSG小区的情况下,例如,HNB/HeNB作为闭合访问模式的CSG小区运用,考虑在宏小区的覆盖范围内设置该CSG小区。在这种情况下,因为CSG覆盖范围内宏小区与CSG小区间产生干扰,所以会产生在该CSG小区未进行用户注册的移动终端,基于来自该CSG小区的干扰而不能与宏小区通信的问题。另外,CSG小区中通信的移动终端不能移交到宏小区(eNB)的情况也一样,产生不能通信等问题。一般在某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内来自其它小区的干扰功率变大的情况下,为了不切断通信,移动终端向向该其它小区或其它合适小区能进行移交(HO)或小区的再选择(Re-selection)。但是,在移动终端向这些小区不能进行移交或再选择的情况下,来自该其它小区的干扰功率增大,产生通信切断的问题。
在非专利文献8中记载有以适当输出来运用作为CSG小区的HNB/HeNB的方法。但是,在该方法中,依然存在CSG小区与宏小区间的干扰变大的区域,移动到这样的区域的移动终端由于不能通信,所以未消除上述问题。在本发明中,为了消除这些问题,公开了在小区间使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不重合的方法。在实施方式1中,例如,不能调度的信号被映射的物理资源的时间(定时)或频率的任一个、或两个在小区间不重合。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既存在将信号被映射的物理资源的定时或频率进行变更等的可调度的信号,相反,也存在将信号被映射的物理资源的定时或频率作为系统而事先决定的不能调度的信号。在多个小区的覆盖范围重叠的情况下,从其它小区发送的信号对本小区而言变为干扰。此时,对于能调度的信号,若基站进行为了避免来自其它小区的干扰而动态或半静态地将该信号映射到物理资源等的调度,则能避免干扰。但是,对于不能调度的信号,因为该信号被映射的物理区域事先已决定,所以基站不能进行为了避免来自其它小区的干扰,而将该信号映射到物理资源,所以会产生不能避免干扰的情况。
例如在某个特定的频率区域中,存在映射到无线帧内的某个特定的子帧的信号。因为小区间非同步,所以在存在多个小区的情况下,由于该信号被映射到特定的频率区域、特定的子帧的物理资源,所以产生多个小区的该信号的发送定时重合的情况。因此,对本小区的信号而言,其它小区的信号就变为干扰。产生了移动终端因该干扰而不能接收来自期望的小区的信号的问题。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时间区域设置偏移,使不能调度的信号被映射的物理资源在小区间不重合。作为设置的偏移的一例,设子帧单位下n子帧的偏移。作为实例,示出LTE。图15中示出LTE中的帧结构与不能调度的信号。1501是第一同步信号(P-SS),1502是第二同步信号(S-SS),1503是物理告知信道(PBCH)。在PBCH上搭载告知信息。如上所述,LTE中决定全部小区中将下行同步信号(P-SS、S-SS)映射到每个无线帧中第1个(#0)与第6个(#5)子帧,将PBCH映射到每个无线帧中第1个(#0)子帧。另外,映射同步信号和PBCH的频率区域在任一小区中均决定为小区频带的中心1.08MHz。因此,LTE中的这些信号(P-SS、S-SS、PBCH)是不能调度的信号。
下面,描述多个小区的覆盖范围重叠的情况。作为实例,图16中示出二个小区(小区#1、小区#2)的帧结构。图16中,1601是第一同步信号(P-SS),1602是第二同步信号(S-SS),1603是物理告知信道(PBCH)。因为是相同系统的小区,所以二个小区持有相同的帧结构。但是,因为小区间非同步,所以发送定时在每个小区不同,从而无线帧开始的发送定时(子帧#0的开始的发送定时)在每个小区不同。在二个发送定时如图所示错开的情况下,PBCH1603被映射的物理资源,部分在相同时间发送。映射PBCH1603的物理资源因频率区域也事先确定而不能调度,所以在这二个小区的覆盖范围重叠的情况下,同时发送的该物理资源会相互变为干扰。在小区#1伞下的移动终端移动到小区#1与小区#2的覆盖范围重叠的区域的情况下,该移动终端接收的小区#1的PBCH因从小区#2发送的PBCH而干扰。因小区#1的PBCH的接收功率与来自小区#2的PBCH的干扰功率,不能接收小区#1的PBCH。PBCH是搭载系统信息等执行与该小区的通信所需的信息的信号。因此,不能接收该信号的移动终端不能与该小区通信。
图17中示出本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在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中设置n子帧偏移的情况实例。在该实例中,设n=2。图17中,1701是第一同步信号(P-SS),1702是第二同步信号(S-SS),1703是物理告知信道(PBCH)。在小区间取得同步,使小区#1(第一小区)与小区#2(第二小区)的无线帧开始的发送定时相同。通过在干扰成为问题的小区间取得同步,能使各个小区的帧定时一致,所以能使每个小区的期望发送信号的发送定时协调。干扰成为问题的小区间取得同步的方法在实施方式3中公开。在小区#1中,如以前那样,将下行同步信号(P-SS、S-SS)映射到每个无线帧中子帧#0(第一子帧)与子帧#5(第二子帧),将PBCH映射到每个无线帧中子帧#0(第一子帧)。在小区#2中,与以前不同,将下行同步信号(P-SS、S-SS)映射到每个无线帧中子帧#2(第三子帧)与子帧#7(第四子帧),将PBCH映射到每个无线帧中子帧#2。这样,在小区间设置偏移,相对小区#1,小区#2以附加该偏移后的子帧发送同步信号与PBCH。这样,在干扰成为问题的二个小区中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的时间区域中设置偏移,来自二个小区的该信号的发送定时不重合,从而能防止该信号相互干扰。因此,即便二个小区间不能移交或小区再选择,移动终端也能接收这些不能调度的信号。
在上述实例中,将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中设置的偏移设为子帧单位,但另外也可是时间单位,或是符号单位,或是时隙单位。在设为时间单位、符号单位、时隙单位的情况下,因为能在各个单位下设置偏移量,所以具有用于使发送定时不重合的调整能对应于该单位进一步细化的效果。但是,在将偏移设为时间单位、符号单位、时隙单位的情况下,每个小区中子帧内的结构会不同。在以上述实例中公开的子帧单位设置偏移的情况下,因为不必对每个小区改变映射子帧内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的结构,所以系统中的控制变容易,另外,能避免基站或移动终端中控制电路复杂化,得到还能低功耗化的效果。
偏移值既可事先确定,也可准静态(semi-static)变更。另外,在事先确定何种类的偏移值中,一个小区(例如在图17的实例中小区#2)也可从中选择。例如,在宏小区(eNB)的覆盖范围内设置CSG小区的情况下,宏小区也可为现有的帧结构,在CSG小区中设置偏移。由此,宏小区的帧结构能如以前那样,因为只要仅在成为问题的CSG小区中设置偏移即可,所以得到必需偏移的小区变少的效果。另外,偏移也可由在后设置的小区设定。例如,在宏小区(eNB)的覆盖范围内设置CSG小区的情况下,在CSG小区的帧结构中设置上述偏移。由此,可在最初设置的小区(这里为宏小区)的帧结构中使用现有的帧结构,因为可减少偏移数量,所以移动终端和基站中不产生同步信号或PBCH的接收电路的复杂化或功耗的增大,得到能接收这些信号的效果。
在映射小区#1的同步信号或PBCH的物理资源的发送定时,小区#2中将能调度的信号映射到物理资源。因此,因为避免向小区#1的同步信号或PBCH的干扰,所以只要在小区#1的该发送定时、小区#2避免控制信号或数据等的调度等、执行适当调度即可。由此,因为能消除或降低向小区#1的同步信号或PBCH的干扰,所以确保小区#1中的通信。映射小区#2的同步信号或PBCH的物理资源的发送定时也一样。
例如,设在该宏小区的覆盖范围内设置该CSG小区。在与该宏小区进行通信,在该CSG小区未进行用户注册的移动终端移动到该CSG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情况下,该移动终端不能移交到CSG小区。因此,该移动终端为了能通信,必需能接收来自该宏小区的不能调度的信号。因此,为了消除来自该CSG小区的干扰,适用上述方法。在该宏小区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发送定时,该CSG小区中避免控制信号或数据等的调度。由此,移动终端能接收该宏小区的不能调度的信号,能与该宏小区通信。另一方面,即便在映射该CSG小区的同步信号或PBCH的物理资源的发送定时,也将该宏小区中能调度的信号映射到物理资源。当从CSG小区向宏小区可移交时,在该宏小区的该发送定时,不必避免控制信号或数据等的调度。但是,在该宏小区的该发送定时,只要不映射通信品质(CQI)差的移动终端的控制信号或数据即可。这是因为作为CQI差的理由,考虑从该CSG小区发送的同步信号或PBCH引起的干扰。因此,CQI差的移动终端有可能存在于该CSG小区的覆盖范围内或附近。另外,对于CQI差的移动终端,该宏小区以高的发送功率发送PDSCH。这会提高该CSG小区对同步信号或PBCH的干扰。为了防止该情况,最好在该宏小区的该发送定时不映射通信品质差的移动终端的控制信号或数据。
通过采取本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能降低不能调度的信号的小区间干扰,移动终端能接收该信号。由此,能得到以下效果,即在不许可向这些小区移交或小区再选择的情况下,移动终端不切断与这些小区的通信。例如,图18中示出在宏小区的覆盖范围内设置作为CSG小区动作的HeNB的状况中移动终端的接收信号干扰波比(SIR)的原理图。图18(a)中示出现有情况的SIR。图18(a)是与图13(c)相同的附图,所以省略说明。另一方面,通过采取本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如图18(b)所示,即便HeNB附近也可降低对eNB的不能调度信号的、来自CSG小区的干扰,移动终端的SIR如点划线所示,比阈值a大。因此,移动终端能接收该不能调度的信号,能不切断与eNB的通信,继续进行。通过采取本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如上所述,例如在LTE中不能移交的小区重叠配置的情况、或将CSG小区配置在宏小区内的情况等中适用,从而能降低不能调度的信号的小区间干扰,移动终端能接收该信号,所以能不切断与宏小区的通信,继续进行。
变形例1.
在实施方式1中,公开了设置n子帧量的偏移,使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在小区间不重合。在本变形例中,公开了该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在小区间不重合的方案。
已描述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既存在将信号被映射的物理资源的定时或频率进行变更等的可调度的信号,相反,也存在将信号被映射的物理资源的定时或频率由作为系统事先确定的不能调度的信号。在不能调度的信号中,存在在某个特定频率区域中映射到每个子帧内的某个特定符号的信号。例如,在LTE中为PDCCH或PHICH或PCFICH等的L1/L2控制信号。决定将这些信号映射到从每个子帧的开头第1个符号到第3个符号内小区的频带(系统频带)整个频带的物理资源。在这样的信号的情况下,不能适用实施方式1中公开的设置n子帧偏移的方法。这是因为即便设置n子帧偏移后发送,映射到该子帧的L1/L2控制信号也同时发送,就变成相互干扰。为了消除上述问题,在本变形例中,设置偏移,使得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在一个子帧内在小区间不重合。作为设置的偏移的一例,设符号单位下m符号的偏移。
图19中示出由3GPP决定的L1/L2控制信号被映射的物理资源。将L1/L2控制信号(PDCCH、PHICH、PCFICH)映射到每个子帧的开头起3个符号以内小区的全部频带的物理资源。图中,1901是第一同步信号(P-SS),1902是第二同步信号(S-SS),1903是PBCH。1904表示L1/L2控制信号。在本变形例中,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在一个子帧内在小区间不重合。例如,在LTE中,将该L1/L2控制信号映射到去除了每个子帧的开头起3个符号以内的符号。图20中作为实例示出了向每个子帧内的第10个符号到第12个符号映射的情况。2001是第一同步信号(P-SS),2002是第二同步信号(S-SS),2003是PBCH。2004表示L1/L2控制信号。就频率而言,映射到小区的全部频带。映射的符号只要是去除了每个子帧的开头起3个符号以内的符号即可,但也可设置m符号偏移,从开头的符号起错开该偏移量。在图的实例中,为m=9。通过设偏移,L1/L2控制信号向3符号内的物理资源的映射方法能与现有方法相同,因为仅错开偏移量即可,所以得到控制方法变简单的效果。另外,因为能仅将偏移值设为参数,所以控制方法变简单,另外,与该偏移值在网络侧或基站或移动终端间进行信令的情况相比,可减少信息量,所以能使作为系统的信令效率提高。另外,由此,即便移动终端与以前相比,也不会使L1/L2控制信号的接收电路过复杂化或功耗增大,得到能接收这些信号的效果。
实施方式1中描述了无线帧中存在映射到某个特定子帧的某个特定符号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情况。因此,为了避免这些信号与L1/L2控制信号同时发送,去除该特定的符号后映射。由此,能避免映射到小区带宽(系统带宽)整个频域的不能调度的信号、与映射到小区带宽中部分频带的不能调度信号的干扰。LTE中例如图19、图20所示,向开头起的第4个符号至第9个符号的频域中心1.08MHz映射同步信号与PBCH。因此,为了避免这些信号与L1/L2控制信号同时发送,最好去除从开头起的第4个至第9个符号后映射。
图21中示出设置本变形例所示的m符号偏移时的二个小区间的帧结构例。因为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在小区间不重合,所以将该物理资源在小区#1中设为图19所示的每个子帧的整个频域的开头第1个符号至第3个符号,在小区#2中设为图20所示的每个子帧的整个频域的第10个至第12个符号。即,在小区#2中对小区#1设置m符号的偏移,作为m=9,将该信号映射到物理资源后发送。在小区间取得同步,以使小区#1与小区#2的无线帧的开始发送定时相同。这样,在干扰成为问题的二个小区中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的发送定时中设置m符号的偏移,来自二个小区的该信号的发送定时不重合,由此能防止该信号相互干扰。因此,即便例如二个小区间不能移交或小区再选择,移动终端也能接收这些不能调度的信号。
在上述实例中,将对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设置的偏移设为符号单位,但此外也可是时间单位,也可是时隙单位。在设为时间单位的情况下,因为能以各个单位设置偏移量,所以取得使发送定时不重合用的调整能进一步细化的效果。在设为时隙单位的情况下,不能细致调整,但因为不必对每个小区改变时隙结构,所以系统中的控制变容易,避免基站或移动终端中控制电路复杂化,得到还能低功耗化的效果。但是,在设为时隙单位的情况下,能设定的偏移值会变少。通过将偏移设为符号单位,取得能同时细致调整、容易控制、设定多个偏移值的效果。
偏移的值也可事先确定,或准静态变更。另外,在事先确定何种类的偏移值中,一个小区(例如在图21的实例中为小区#2)也可从中选择。例如,在宏小区(eNB)的覆盖范围内设置CSG小区的情况下,宏小区也可是以前的帧结构,在CSG小区中设置偏移。由此,宏小区的帧结构能如以前所示,只要仅在成为问题的CSG小区中设置偏移即可,所以得到必需偏移的小区变少的效果。另外,偏移也可由在后设置的小区设定。例如,在宏小区(eNB)的覆盖范围内设置CSG小区的情况下,在CSG小区的帧结构中设置上述偏移。由此,最初设置的小区(这里为宏小区)的帧结构中能使用以前的帧结构,能减少偏移数量,所以移动终端和基站中不产生L1/L2控制信号的接收电路的过复杂化或功耗增大,得到能接收这些信号的效果。
在映射小区#1的L1/L2控制信号的物理资源的发送定时,小区#2中将能调度的信号映射到物理资源。因此,为了避免对小区#1的L1/L2控制信号的干扰,在小区#1的该发送定时,在小区#2只要执行避免控制信号或数据等的调度等的适当的调度即可。由此,因为能消除或降低对小区#1的L1/L2控制信号的干扰,所以能确保小区#1中的通信。映射小区#2的L1/L2控制信号的物理资源的发送定时也一样。例如,设在该宏小区的覆盖范围内设置该CSG小区。与该宏小区通信,在该CSG小区未进行用户注册的移动终端移动到该CSG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情况下,该移动终端不能移交到CSG小区。因此,该移动终端为了能通信,必需能接收来自该宏小区的不能调度的信号。因此,为了消除来自该CSG小区的干扰,适用上述方法。在该宏小区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发送定时,在该CSG小区避免控制信号或数据等的调度。由此,移动终端能接收该宏小区的不能调度的信号,能与该宏小区通信。
另一方面,即便在映射该CSG小区的L1/L2控制信号的物理资源的发送定时,也将该宏小区中能调度的信号映射到物理资源。当能从CSG小区向宏小区移交时,在该宏小区的该发送定时,不必避免控制信号或数据等的调度。但是,在该宏小区的该发送定时,最好不映射通信品质(CQI)差的移动终端的控制信号或数据。这是因为作为CQI差的理由,考虑到从该CSG小区发送的L1/L2控制信号引起的干扰。因此,CQI差的移动终端有可能存在于该CSG小区的覆盖范围内或附近。另外,对于CQI差的移动终端,该宏小区以高的发送功率发送PDSCH。这会提高对该CSG小区的L1/L2控制信号的干扰。为了防止该情况,最好在该宏小区的该发送定时不映射通信品质差的移动终端的控制信号或数据。
通过采取本变形例中公开的结构,能降低不能调度的信号的小区间干扰,移动终端能接收该信号。尤其是,通过在作为不能调度的信号映射到作为每个子帧的某个特定频率区域的特定子帧的情况下适用本变形例,能降低该不能调度的信号的小区间干扰,移动终端能接收该信号。由此,能得到以下效果,即在不许可向这些小区移交或小区再选择的情况下,移动终端不切断与这些小区的通信。例如,在宏小区的覆盖范围内设置作为CSG小区动作的HeNB的状况中移动终端的接收信号干扰波比(SIR)的原理图,与上述所示的实施方式1一样,如图18所示。如图18(b)所示,即便HeNB附近也可降低对eNB的不能调度信号的、来自CSG小区的干扰,移动终端的SIR如点划线所示,比阈值a大。因此,移动终端能接收该不能调度的信号,能不切断与eNB的通信,继续进行。通过采取本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如上所述,例如在LTE中不能移交的小区重叠配置的情况、或将CSG小区配置在宏小区内的情况等中适用,从而能降低不能调度的信号的小区间干扰,移动终端能接收该信号,所以能不切断与宏小区的通信,继续进行。
作为不能调度的信号,当存在有在某个特定的频率区域中映射到无线帧内某个特定的子帧的信号、和在某个特定的频率区域中映射到每个子帧内某个特定的符号的信号的两个信号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该信号在小区间成为干扰,公开了该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在一个子帧内在小区间不重合的方法。此时,只要将实施方式1中公开的方法与变形例1中公开的方法组合即可。对某个特定的频率区域中映射到无线帧内某个特定的子帧的信号,设置n子帧偏移,使映射该信号的物理资源在小区间不重合,对某个特定的频率区域中映射到每个子帧内某个特定的符号的信号,使该信号的物理资源在一个子帧内在小区间不重合。另外,使该信号的物理资源与映射到无线帧内某个特定子帧的信号的物理资源不重合。
例如LTE中,子帧内的信号的映射如图19、图20所示。某个特定的频率区域中映射到无线帧内某个特定的子帧的信号即同步信号(P-SS、S-SS)与PBCH无论何结构均映射到同一符号。为了使这些信号在小区间不构成干扰,在映射的子帧中设置偏移。对于作为在小区的全部频率区域中映射到每个子帧内某个特定符号的信号即L1/L2控制信号,该信号的物理资源在一个子帧内在小区间不重合。另外,与映射同步信号、PBCH的某个特定子帧内的符号不重合。图20中示出例如设置9符号偏移的情况。
图22中示出帧结构例。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在小区间不重合。在小区#1中,如图19所示,将L1/L2控制信号映射到每个子帧的全部频域的开头第1个符号至第3个符号,将同步信号(P-SS、S-SS)与PBCH映射到开头起第4个符号至第9个符号。同步信号(P-SS、S-SS)与PBCH不是映射到每个子帧,而是映射到子帧#0,还将同步信号(P-SS、S-SS)映射到子帧#5。在小区#2中,如图20所示,将L1/L2控制信号映射到每个子帧的全部频域的第10个至第12个符号,将同步信号(P-SS、S-SS)和PBCH与小区#1相同映射到开头起第4个符号至第9个符号。但是,同步信号(P-SS、S-SS)和PBCH与小区#1不同,映射到子帧#2,还将同步信号映射到子帧#7。换言之,映射到每个子帧的不能调度的信号在子帧内设置m符号偏移,映射到某个特定子帧的不能调度的信号在无线帧内设置n子帧偏移,分别映射到物理资源后发送。
在小区间取得同步,以使小区#1与小区#2的无线帧的开始发送定时相同。由此,来自二个小区的该不能调度的信号之发送定时不重合,所以能防止该信号相互干扰。因此,即便例如二个小区间不能移交或小区再选择,移动终端也能接收这些不能调度的信号。对于偏移的值,也可使用实施方式1或本变形例中公开的方法。另外,在某个小区中该不能调度的信号的发送定时中,来自其它小区的信号的发送方法也可使用实施方式1或本变形例中公开的方法。
通过采取上述公开的方法,作为不能调度的信号,当存在有在某个特定的频率区域中映射到无线帧内某个特定的子帧的信号、和在某个特定的频率区域中映射到每个子帧内某个特定的符号的信号的两个信号的通信系统的情况下,因为也能防止该信号在小区间成为干扰,移动终端能接收该信号,所以能不切断与宏小区的通信,继续进行。通过采取本方法,能对应于更多种类的帧结构。
变形例2.
在实施方式1和变形例1中,公开了在n子帧或一个子帧内以规定符号数量设置偏移,以使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在小区间不重合。换言之,在某个系统内存在帧结构不同的小区。这与帧结构仅为一个的系统相比,基站或移动终端中发送电路或接收电路变复杂,网络侧或基站或移动终端间信令化的信息量也增加。例如,在帧结构有二个的情况下,基站或移动终端必需构成与这二个帧结构一致的发送电路或接收电路。因此,该电路变复杂,还会导致功耗增大。另外,各小区使用怎么样的帧结构,网络侧或基站或移动终端间必需信令。因此,信令量增大,信令效率下降。为了消除这种问题,在本变形例中,公开了该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在小区间不重合,并且作为系统,设帧结构为一个。
图23中示出本变形例中的子帧内符号的映射实例。将某个特定的频率区域中映射到每个子帧内的不能调度的信号,映射到开头的第1个、第3个与第5个符号。不必映射到这3个符号全部,只要在这3个符号内即可。将映射到作为某个特定的频率区域的特定子帧的不能调度的信号,映射到开头起的第7个至第12个符号。另外,无线帧中某个特定的子帧中,如图23所示,向开头起的第7个符号至第12个符号的频域中心1.08MHz映射同步信号与PBCH。例如,LTE中将L1/L2控制信号(PDCCH、PHICH、PCFICH)映射到每个子帧的开头的第1个、第3个、第5个内。图中,2301是第一同步信号(P-SS),2302是第二同步信号(S-SS),2303是PBCH。2304表示L1/L2控制信号中的PDCCH。由此,系统内全部小区中能仅使用一个帧结构,并且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在小区间不重合。
图24中示出本变形例中公开的、在系统内全部小区中使用一个帧结构时的二个小区间的发送定时。在一个帧结构中,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在小区间不重合,所以为图23所示的子帧内的结构,小区#2中相对小区#1以某个时间间隔td来设置偏移后发送。td也可是符号单位。图24中,例如设为15符号(1子帧和1符号)量的时间。设为图23所示的子帧内的结构,通过使发送定时在小区间错开1符号,映射到每个子帧相同符号的不能调度的信号如此执行,二个小区不以相同帧结构同时发送来自该二个小区的不能调度的信号。另外,如图24所示,通过错开1子帧发送定时,映射到无线帧中某个特定子帧的不能调度的信号不会同时发送。因此,如图24所示,通过将td设为例如15符号(1子帧与1符号)量的时间,任一不能调度的信号均不会从二个小区同时发送。
因此,能防止该不能调度的信号相互干扰。因此,即便例如二个小区间不能移交或小区再选择,移动终端也能接收这些不能调度的信号。作为错开的时间间隔的偏移值不仅是15符号,例如图23所示的子帧内的结构的情况下,也有29符号、43符号等。另外,不仅图23所示的子帧内的结构,例如也可将某个特定的频率区域中映射到每个子帧内的不能调度的信号,映射到开头起第8个、第10个、第12个符号,将映射到作为某个特定频率区域的特定子帧的不能调度的信号,映射到开头起第1个至第6个符号。此时,td例如只要设为13符号量的时间即可。即,在将一个帧结构错开某个时间发送的情况下,只要不能调度的信号的发送定时不重合即可。对于偏移值,也可使用实施方式1或变形例1中公开的方法。另外,在某个小区中该不能调度的信号的发送定时中,来自其它小区的信号的发送方法也可使用实施方式1或变形例1中公开的方法。
通过采取上述公开的方法,在能得到与实施方式1或变形例1相同的效果的同时,作为系统,能设为一个帧结构,所以得到以下效果,即能消除基站或移动终端中发送接收电路变复杂的问题,并且,能消除网络侧或基站或移动终端间信令化的信息量增加的问题。
在本变形例中,示出了在干扰成为问题的小区间,以不能调度的信号不重合的方式,通过在发送定时在小区间设置偏移后发送,由此在每个小区不改变帧结构或子帧内的符号结构就能完成。本变形例也可适用于实施方式1中所示的、将不能调度的信号映射到作为某个特定频率区域的特定子帧的情况。例如,在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子帧中,不在小区间设置偏移后发送,在小区间不改变帧结构使之相同,在发送定时设置偏移后发送即可。由此,因为帧结构为一个即可,所以作为系统,控制变简易,基站或移动终端的发送接收电路也能简单构成,能降低控制延迟或降低功耗。
发送定时的偏移的单位可以是时间单位、也可以是符号单位,时隙单位或子帧单位。在设为时间单位、符号单位、时隙单位的情况下,因为能以各个单位设置偏移量,所以取得使发送定时不重合用的调整能对应于该单位进一步细化的效果。另外,本变形例也能适用于变形例1所示的、将不能调度的信号在某个特定频率区域中映射到每个子帧的情况。例如,在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符号中,不在小区间设置偏移后发送,在小区间不改变子帧内的符号结构使之相同,在发送定时设置偏移后发送即可。由此,因为子帧内符号结构为一个即可,所以作为系统,控制变简易,基站或移动终端的发送接收电路也能简单构成,能降低控制延迟或降低功耗。发送定时的偏移的单位也可以是时间单位、符号单位、时隙单位。在设为时间单位的情况下,能以各个单位设置偏移量,所以取得使发送定时不重合用的调整能进一步细化的效果。在设为符号单位、时隙单位的情况下,虽然不能细致调整,但因为调整用控制变简单,所以得到了能避免基站或移动终端中控制电路复杂化,还能低功耗化的效果。
变形例3.
在实施方式1至变形例2中,为了使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在小区间不重合,而使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的发送时间(定时)在小区间不重合。在仅使该发送定时在小区间不重合中,帧结构的样式或错开发送定时的时间间隔的样式的数量少。为了增加该样式数量,在频率中也设置偏移,使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在小区间不重合。为了使同步信号与PBCH在多个小区间不重合,在频率轴上使映射该信号的物理资源在各小区中不同,作为部分共同信道中的运用,在非专利文献8中示出。是如下运用方法,即将HNB/HeNB使用的频率作为宏小区(NB或eNB)使用的频率的一部分,使HNB/HeNB的同步信号或PBCH的被映射的频率区域、与宏小区的同步信号或PBCH的被映射的频率区域不同。但是,非专利文献8中还没有不能调度的信号等概念,并且,也根本未示出不能调度的信号中存在遍及小区的全部频带被映射的信号。另外,也未示出在频率中设置偏移,况且也未示出在各小区中如何设定该偏移。在存在遍及该小区的全部频带被映射的信号的情况下,如非专利文献8所示,即便仅使同步信号与PBCH在多个小区间被映射的频率区域不同,遍及小区的全部频带被映射的不能调度的信号在多个小区间会重合。因此,仅非专利文献8所示的部分共同信道中的运用不能防止小区间干扰增大,移动终端不能接收遍及全部频带被映射的不能调度的信号,会切断通信。
为了消除这些问题,在本变形例中,对于不能调度的信号中映射到小区的部分频率区域的信号,使该频率区域在小区间不重合,对于不能调度的信号中遍及小区的全部频率区域被映射的信号,使映射该信号的物理资源的发送时间(定时)在小区间不重合。
小区间,作为使不能调度的信号中映射到小区的部分频率区域的信号的该频率区域不重合的第1方法,使小区的全部频带相同后,而使该频率区域不同。例如,在频带20MHz的小区#1与小区#2中,设小区#1的该频率区域为小区的全部频域的中心1.08MHz,小区#2的该频率区域为离开小区的低频域侧频率端1.08MHz。由此,即便该频率区域以何种发送定时发送,也能不重合,能够防止小区间基于该信号的干扰增大。另外,因为能够使小区的全部频带相同,所以能将系统允许的最宽的频率带宽适用于小区,能进行大容量的通信。
作为第2方法。使小区的全部带宽不同,使小区的中心频率(载波)不同,以使小区间的该频率区域不重合。例如,在小区#1与小区#2中,设任一小区的该频率区域均为小区的全部频域的中心1.08MHz。之后,设小区#1的全部带宽为20MHz,小区#2的全部带宽为10MHz。之后,使小区#1的中心频率(载波)与小区#2的中心频率(载波)相差5MHz。由此,即便该频率区域以何种发送定时发送,也能不重合,能够防止小区间基于该信号的干扰增大。
作为第3方法,使小区的全部带宽不同,使小区的中心频率(载波)不同,以使小区间的该频率区域不重合,使一个小区的频带与其它小区的该频率区域不同。例如,在小区#1与小区#2中,设任一小区的该频率区域均为小区的全部频域的中心1.08MHz。之后,设小区#1的全部带宽为20MHz,小区#2的全部带宽为5MHz。之后,使小区#1的中心频率(载波)与小区#2的中心频率(载波)相差5MHz。由此,在得到上述效果的同时,即便遍及一个小区的全部频带被映射的不能调度的信号与映射到其它小区的该频率区域的不能调度的信号以何种发送定时发送,也能不重合,能够防止小区间的干扰的增大。
上述方法中作为实例,示出二个小区的情况,但即便3个以上的小区的情况也能使用本方法。例如,在第3方法中,只要设小区#1的频率带宽为20MHz,小区#2与小区#3的频率带宽为5MHz,小区#2相对小区#1的中心频率相差-5MHz,小区#2相对小区#1的中心频率相差+5MHz即可。
但是,存在如下系统,即在不能调度的信号中,不仅存在映射到小区的部分频率区域的信号,还存在遍及小区的全部频带被映射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仅上述公开的方法不能使遍及小区的全部频带被映射的不能调度的信号在小区间不重合。因此,在多个小区的覆盖范围重叠的情况下,该小区间遍及全部频带被映射的不能调度的信号引起的干扰增大,移动终端不能接收该信号,会切断通信。为了消除该问题,对于不能调度的信号中遍及小区的全部频带被映射的信号,使映射该信号的物理资源的发送时间(定时)在小区间不重合。作为该方法,能适用实施方式1、变形例1、变形例2中公开的方法。
图25中示出本变形例中的一个子帧内的符号的映射方法。使小区的全部带宽不同,使不能调度的信号中映射到小区的部分频率区域的信号的频率区域在小区间不重合,使一个小区的频带与其它小区的该频率区域不同。例如,在小区#1与小区#2中,设任一小区的该频率区域均为小区的全部频域的中心1.08MHz。另外,设小区#1的全部带宽为20MHz,小区#2的全部带宽为5MHz。另外,使小区#1的中心频率(载波)与小区#2的中心频率(载波)相差5MHz。例如在LTE中,作为映射到小区的部分频率区域的不能调度的信号,有同步信号、PBCH。2501是P-SS,2502是S-SS,2503是PBCH。如图所示,将这些信号映射到某个特定的子帧的开头起第4个符号至第9个符号。
由此,能够使不能调度的信号中映射到小区的部分频率区域的信号的频率区域在小区间不重合。遍及小区的全部频带被映射的信号,映射到每个子帧的开头起第3个符号内。作为遍及小区的全部频带被映射的信号,例如在LTE中有L1/L2控制信号。图中,2504是L1/L2控制信号。设小区#1与小区#2为相同帧结构。仅凭此,无法使遍及小区的全部频带被映射的信号在小区间不重合。
图26中示出使用了上述子帧内的符号映射方法时的二个小区间的发送定时。图中,2601是P-SS,2602是S-SS,2603是PBCH,2604是L1/L2控制信号。为了使遍及全部频带被映射的不能调度的信号在小区间不重合,小区#2相对小区#1以某个时间间隔td设置偏移后发送。也可设td为符号单位。图26中例如设3符号量的时间。由此,如图所示,遍及全部频带被映射的不能调度的信号在小区间不重合。虽然有时映射到小区的部分频率区域的信号的发送定时在小区间重合,但因为该信号被映射的频率区域在小区间不同,所以在小区间不重合。因此,不会发生二个小区为相同帧结构,来自该二个小区的不能调度的信号以相同频率-时间区域被发送。因此,能防止该不能调度的信号相互干扰。例如即便二个小区间不能移交或小区再选择,移动终端也能接收这些不能调度的信号。
即便映射到小区的部分频率区域的信号的发送定时在小区间重合,也因为映射该信号的频率区域在小区间不同,所以不会在小区间重合。因此,对于该信号,不必在小区间使之不重合。另外,该信号与遍及全部频带被映射的不能调度的信号也在小区间不重合。由此,来自多个小区的不能调度的信号不会重合发送,能增加样式数量。因此,即便干扰成为问题的小区增大,也因样式数量增加,能够不使来自多个小区的不能调度的信号重合发送,例如即便在多个小区间不能移交或小区再选择,移动终端也能接收这些不能调度的信号。
作为使映射遍及小区的全部频带被映射的信号的物理资源的发送时间(定时)在小区间不重合的方法,能适用实施方式1、变形例1、变形例2中公开的方法。由此,得到同样的效果。另外,偏移值也可使用实施方式1、变形例1或变形例2中公开的方法。另外,在某个小区中该不能调度的信号的发送定时中,来自其它小区的信号的发送方法也可使用实施方式1、变形例1或变形例2中公开的方法。由此,得到同样的效果。
图25中,使小区的全部带宽不同,使不能调度的信号中映射到小区的部分频率区域的信号的频率区域在小区间不重合,使一个小区的频带与其它小区的该频率区域不同,但使小区的全部频带相同、使该频率区域不同的方法等也可使用上述方法。由此,因为小区的频域取得大,所以能进行更大容量的通信。也可将使小区的全部带宽不同、使不能调度的信号中映射到小区的部分频率区域的信号的频率区域在小区间不重合的方法时的、小区的中心频率(载波)的频率差设为频率偏移。另外,也可将使小区的全部频带相同、使该频率区域不同的方法时的、小区的该频率区域的中心频率的频率差设为频率偏移。只要将任一小区的中心频率作为基准来设定频率偏移值即可。通过将小区间设置的频率差设为偏移值,得到该偏移值的设定或变更能以少的信息量在网络、基站或移动终端间信令化的效果。另外,对于这些频率偏移,也能适用实施方式1、变形例1、变形例2中公开的子帧或符号的偏移值或发送定时的偏移值的设定方法。由此能得到同等的效果。这些频率偏移值实际上只要考虑系统内载波取得的频率(频率光栅)或OFDMA情况下的子载波频率(例如LTE情况下15kHz)等后,决定偏移的频率即可。
通过采取本变形例中公开的方法,得到与实施方式1~变形例2所述的一样的效果。另外,来自多个小区的不能调度的信号不会重合发送,能增加样式数量。因此,即便干扰成为问题的小区增大,也因增加样式数量,能够不使来自多个小区的不能调度的信号重合发送,例如即便在多个小区间不能移交或小区再选择,移动终端也能接收这些不能调度的信号。例如,在宏小区的覆盖范围内设置多个CSG小区的情况下,发生CSG小区间的干扰也成为问题的情况。另外,即便在宏小区与CSG小区分别使用单独的专用信道(频率)等的情况下,若设置多个CSG小区,则发生CSG小区间的干扰成为问题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适用本变形例所示的方法,能不重合发送来自这些小区的不能调度的信号。由此,例如即便在多个小区间不能移交或小区再选择,移动终端也能接收这些不能调度的信号,能够通信。
在本发明中,描述了将一个子帧内的符号数量设为14的实例。但是,不必将一个子帧内的符号数量设为14,也可是其它值,例如,该符号数量也可由下面的关系式决定。设不能调度的信号中映射到每个子帧的信号所需的符号数量为x。设不能调度的信号中映射到每个子帧的信号所需的符号数量为y。另外,在z个小区间使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的发送定时不重合。此时,一个子帧内的符号数量也可由下面的关系式
(1)  ns≧x*z+y决定。
通过使用该关系式,作为系统,能在实施方式1或变形例1中设置z样式的帧结构,能在变形例2中设置z样式的时间偏移。因此,能使在z个小区间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的发送定时不重合。例如,在宏小区的覆盖范围内设置二个CSG小区,且该二个CSG小区的覆盖范围也重合的情况下,通过z=3,将子帧内的符号数量设为满足上述关系式的值,能使在上述3个小区间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的发送定时不重合。由此,得到能降低不能移交的多个小区间的干扰、移动终端与该小区能通信的效果。
变形例4.
如非专利文献12中公开的所述,在3GPP中,作为版本10,推进‘长期演进 改进’(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的标准策略。在LTE-A系统中,考虑了支持比LTE系统的频率带宽(transmission bandwidths)大的频率带宽(非专利文献12   5章)。因此,考虑LTE-A对应的移动终端同时接收1个或多个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考虑LTE-A对应的移动终端能同时执行多个分量载波上的接收与发送,或仅能接收或仅能发送,即具有用于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的能力(capability)。图42是LTE-A系统的频带的结构的原理图。图42的4201表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图42中,示出向全部分量载波的每个映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实例,但不限于此。作为其它实例,考虑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被映射的分量载波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未被映射的分量载波混合存在的情况等。4202、4203、4204、4205、4206表示下行同步信号(SS)和物理告知信道(PBCH)。图42中,示出向分量载波的每个映射下行同步信号和物理告知信道(或告知信息)的实例,但不限于此。作为其它实例,考虑下行同步信号和物理告知信道被映射的分量载波与下行同步信号和物理告知信道未被映射的分量载波混合存在的情况等。图42中,考虑LTE-A系统中作为分量载波具有20MHz的带宽,并具有5个该分量载波的基站。设各分量载波的载波频率为fa、fb、fc、fd、fe。即,考虑下行发送带宽为100MHz的基站。分量载波的带宽不限于20MHz,在3GPP会议中探讨了20MHz以下。另外,1个基站支持的分量载波的带宽也不限于1种。另外,LTE-A系统的基站的下行发送带宽不限于100MHz,在3GPP会议中探讨了100MHz以下。另外,图42中,示出各分量载波连续的情况,但不限于此,即便非连续,接收侧也能载波聚合。
作为分量载波的种类,探讨了以下3种(非专利文献13)。作为第1个,是向后兼容载波(Backwards compatible carrier)。该载波是对应于现有全部LTE标准的移动终端能访问的载波。作为第2个,是非向后兼容载波(Non-backwards compatible carrie)。该载波是对应于现有LTE标准的移动终端不能访问的载波,但是对应于定义非向后兼容载波的标准的移动终端而言,是容易访问的载波。另外,在因双重距离(Duplex distance)而变为非向后兼容载波的情况下,该载波能独立(stand-alone)动作,或能作为载波聚合的一部分动作。作为第3个,是扩展载波(Extension carrier)。该载波允许使追加的资源聚合(aggregate)到1个分量载波。载波段(Segment)始终邻接于分量载波。载波段与1个分量载波协作。载波段不独立于分量载波而存在。载波段中不提供下行同步信号、系统信息(或告知信息)、传呼信号。图43中示出扩展载波的原理图。图43的4301表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4302、4303表示载波段。4304表示下行同步信号(SS)、以及物理告知信道(PBCH)。如上所述,该载波段中不提供下行同步信号、系统信息(或告知信息)、传呼信号。
非专利文献14中,公开了新接通的基站,根据周边小区的干扰等,在接通时选择进行下行发送的第一(Primary)分量载波。这是为了干扰管理。1个基站支持的分量载波数量如图42所示,由基站的下行发送带宽与分量载波的带宽决定。图42中,基站支持的分量载波数量为5个。这样,1个基站支持的分量载波数量有限。由于作为干扰大的分量载波的代替而可利用的分量载波数量受限,所以无法使用非专利文献14来避免与多个周边基站的下行干扰。如上所述,设想设置多个HeNB。由此,在使用非专利文献14,在宏小区伞下设置多个HeNB的情况下,发生不能解决下行干扰问题的课题。下面公开本变形例4中的解决策。对每个分量载波使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或者,也可在存在干扰量少的分量载波的情况下,根据周边小区的干扰等来选择分量载波,在不存在干扰量少的分量载波的情况下,对每个分量载波使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作为使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判断基准,也可使用阈值。作为判断的具体例,在不存在干扰量为阈值以下(或不足)的分量载波的情况下,使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该阈值既可静态(Static)决定,也可作为系统信息被告知。
利用本变形例4能得到以下效果。与非专利文献14相比,能增加避免不能调度的信号重合发送的样式数量。因此,即便干扰成为问题的小区增大,也能避免来自多个小区的不能调度的信号重合发送。通过避免不能调度的信号重合发送,与实施方式1等一样,即便在多个小区间不能移交或小区再选择,移动终端也能接收这些不能调度的信号。
变形例5.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所示的方法中发生以下课题。在每个分量载波中,帧结构不同的情况下,或每个分量载波中发送定时不同的情况下,在接收侧即在移动终端载波聚合用的负荷增大。移动终端的处理负荷增大,引起功耗增大的课题。下面公开本变形例5中的解决策。对使能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聚合的每个聚合载波、或每个节点(Node)、或每个基站使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或者,也可在存在干扰量少的分量载波的情况下,设根据周边小区的干扰等来选择分量载波,在不存在干扰量少的分量载波的情况下,对每个聚合载波、或每个节点(Node)、或每个基站使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作为使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判断基准,也可使用阈值。作为判断的具体例,在不存在干扰量为阈值以下(或不足)的分量载波的情况下,使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该阈值既可静态(Static)决定,也可作为系统信息被告知。
通过本变形例5,除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的效果外,还能得到以下效果。在每个聚合载波等变为相同帧结构、或相同发送定时。从而,载波聚合的移动终端能实现处理负荷减轻、且低功耗。
变形例6.
在本变形例6中,公开了LTE-A中在下行干扰避免中与非专利文献14不同的解决策。在本变形例6中,一方的节点使用另一方的节点的不能调度的信号未被映射的物理资源的频带,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或者,一方的节点使用另一方的节点的不能调度的信号被映射的物理资源的频带,作为未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之物理资源的频带。或者,也可基本上根据周边小区的干扰等来选择分量载波,在不存在干扰量少的分量载波的情况下,实施变形例6。节点也可是小区。作为LTE、LTE-A中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具体例,在同步信号(SS)、物理告知信道(PBCH)、PDCCH或PHICH或PCFICH等的L1/L2控制信号等。作为LTE-A中不能调度的信号未被映射的物理资源的频带的具体例,有扩展载波的载波段。作为不能调度的信号被映射的物理资源的频带的具体例,有LTE中的基站的发送带宽、LTE-A中的向后兼容载波、非向后兼容载波、扩展载波中的L1/L2控制信号被映射的频域等。
用图44来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的解决策的具体例。说明小区#1(第一小区)的下行发送带宽内的分量载波结构。具有扩展载波1与向后兼容载波1-1、1-2。扩展载波1中具有映射扩展载波中的L1/L2控制信号的频域4405、载波段4401、4402。在频域4405中映射同步信号(SS)、物理告知信道(PBCH)。说明小区#2(第二小区)的下行发送带宽内的分量载波结构。具有向后兼容载波2-1与扩展载波2。扩展载波2中具有映射扩展载波中的L1/L2控制信号的频域4406、载波段4403、4404。在频域4406中映射同步信号(SS)、物理告知信道(PBCH)。一方的节点(小区#2)使用另一方的节点(小区#1)的不能调度的信号未被映射的物理资源的频带(图44的4401、4402),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图44中PDCCH及SS)。或者,一方的节点(小区#2)使用另一方的节点(小区#1)的不能调度的信号被映射的物理资源的频带(图44的4405、向后兼容载波1-1),作为未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的频带(图44中4403、4404)。
利用本变形例6,除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的效果外,能得到以下效果。能在干扰成为问题的多个小区间,以频率区域分离不能调度的信号。由此,能得到与实施方式1一样的效果。即,降低不能调度的信号的小区间干扰,移动终端能接收该信号。由此,在不许可向这些小区移交或小区再选择的情况下,能得到移动终端不切断与这些小区的通信的效果。另外,为了子帧内符号结构为一个即可,移动终端和基站中不能调度的信号的接收电路和发送电路为1种即可,得到不产生复杂化或功耗的增大就能接收、能发送这些信号的效果。并且,由于不必在干扰成为问题的多个小区间取得同步,所以能得到避免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复杂性的效果。本变形例6能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组合使用。
变形例7.
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中公开了对不能调度的信号被映射的物理资源,在时间区域中设置偏移,但变形例7中,在基础的时间区域与设置偏移的时间区域的双方映射相同不能调度的信号。换言之,以基础的时间区域发送不能调度的信号,在设置偏移的时间区域设置不能调度的信号的复制(复制品)。或者,也可以设置偏移的时间区域发送不能调度的信号,在基础的时间区域设置不能调度的信号的复制。另外,也可在产生下行干扰的2个小区双方(小区#1、小区#2)发送复制,或仅在一方(仅小区#1、或仅小区#2)发送复制。另外,也可由基础的时间区域的信号与设置偏移的时间区域的信号来改变发送功率。下面说明LTE中基础的时间区域的具体例。将下行同步信号(P-SS、S-SS)映射到每个无线帧中第1个(#0)与第6个(#5)的子帧(参照图15)。另外,映射到该子帧中开头起第6个符号(#5)与第7个符号(#6)。从而,下行同步信号的基础的时间区域变为每个无线帧的第1个(#0)与第6个(#5)的子帧。另外,该子帧中开头起第6个符号与第7个符号变为下行同步信号的基础的时间区域。将PBCH映射到每个无线帧中第1个(#0)子帧(参照图15)。另外,映射到该子帧中开头起第4个符号(#3)、第5个符号(#4)、第8个符号(#7)、第9个符号(#8)。由此,PBCH的基础的时间区域变为每个无线帧的第1个(#0)的子帧。另外,该子帧中开头起第4个符号、第5个符号、第8个符号、第9个符号变为PBCH的基础的时间区域。将L1/L2控制信号(PDCCH、PHICH、PCFICH)映射到每个子帧的开头起3符号以内(参照图19)。由此,L1/L2控制信号的基础的时间区域变为每个子帧的开头起3符号。由此,即便接收侧(即移动终端侧)不具有用于以设置偏移的时间区域接收不能调度的信号的接收电路,也能以基础的时间区域来接收不能调度的信号。即,即便不具有对多个帧结构的接收电路,也能接收不能调度的信号。由此,能得到以下效果,即例如作为对应于现有标准的移动终端,即便不具有用于以设置偏移的时间区域接收不能调度的信号的接收电路,也能由论及干扰避免策的基站伞下接受移动体通信系统的业务。
用图45来说明实施方式1中设置不能调度信号的复制的具体例。与图17相同的序号表示相当的部分。从而省略说明。设小区#1中由子帧#0发送P-SS、S-SS、PBCH,由子帧#5发送P-SS、S-SS。小区#2中由子帧#0发送P-SS、S-SS、PBCH,由子帧#5发送P-SS、S-SS。并且,由子帧#2发送子帧#0的复制即P-SS、S-SS、PBCH,由子帧#7发送子帧#5的复制即P-SS、S-SS。图45中,实线表示基础的时间区域中的信号,虚线表示设置偏移的时间区域中的复制的信号。
用图46来说明由小区#2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设置不能调度信号的复制的具体例。与图20相同的序号表示相当的部分。从而省略说明。设小区#1中由每个子帧内第1个符号到第3个符号发送L1/L2控制信号。小区#2中由每个子帧内第1个符号到第3个符号发送L1/L2控制信号。并且,由每个子帧内第10个符号到第12个符号发送从第1个符号到第3个符号的复制即L1/L2控制信号。图46中,实线表示基础的时间区域中的信号,虚线表示设置偏移的时间区域中的复制的信号。
上述基础的时间区域与设置偏移的时间区域的双方映射相同不能调度的信号的方法也能适用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是一个系统不具有多个帧结构的解决策。在以接收侧(即移动终端侧)在小区间取得同步为前提,搜索业务小区以外的其它小区的情况下,通过基础的时间区域中存在作为不能调度的信号的P-SS、S-SS、L1/L2控制信号,能得到可简化搜索动作的效果。具体地,能省略图12的步骤ST1201中、使用从周边基站发送的第一同步信号(P-SS)、第二同步信号(S-SS)来取得时隙定时、帧定时的同步、帧定时的同步的处理。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公开了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的时间(定时)、频率之一或双方在小区间不重合。另外,公开对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或该物理资源的发送定时、或在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频率中在小区间设置偏移。这些偏移由系统或实施方式1中公开的方法限定取值的范围。这是因为不能调度的信号中、每个子帧内的某个特定符号中存在遍及全部频带被映射的信号。例如在LTE中有L1/L2控制信号。对这种信号适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方法,若设符号的偏移m为m=12,则在一个小区中映射到子帧的开头第1个到第3个符号,在其它小区中,映射到子帧的开头第1个、第13个与第14个符号。在这种情况下,在小区间开头的符号会重合。因此,限定偏移的取值范围。
在本实施方式2中,公开了在小区间设置的、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或该物理资源的发送定时、或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频率的偏移的取值范围。
公开了在实施方式1中公开的向无线帧中某个特定子帧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情况下,设置n子帧偏移的方法的情况。设无线帧中的子帧数量为nsub,子帧序号从#0至#(nsub-1)。设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k个的某个特定的自帧序号为xk。设xa、xb为任一小区的该某个特定的自帧序号。此时,n的取值范围为下式(2)成立的n值,
xa≠(xb+n)mod(nsub)、xa、xb∈{xk}      (2)。
例如示出LTE的情况。无线帧中的子帧数量为10。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同步信号、PBCH之一或双方的子帧为#0与#5。因此,偏移的取值范围为n=1、2、3、4、6、7、8、9。另外,作为偏移也可为负值,因为无线帧中的子帧数量为10,所以例如偏移n=9与偏移n=-1相同。由此,在向无线帧中某个特定子帧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情况下,映射该信号的物理资源也能在小区间不重合。因此,能消除该信号的小区间干扰。
下面,公开了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公开的、向无线帧中每个子帧的特定符号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情况下,设置m符号偏移的方法的情况。设子帧中符号数量为nsymb,符号的序号从#0至#(nsym-1)。设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k个的某个特定的符号序号为xk。设xa、xb为任一小区的该某个特定的符号序号。此时,m的取值范围为下式(3)成立的m值,
 xa≠(xb+m)mod(nsym)、xa、xb∈{xk}  (3)
另外,在向无线帧中某个特定子帧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进而向无线帧中每个子帧的特定符号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情况下,只要利用(2)的关系式,导出n,向无线帧中某个特定子帧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在(3)的关系式的xa中,包含映射到该无线帧中某个特定子帧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符号序号,根据(3)的关系式,设置m符号偏移即可。
例如示出LTE的情况。子帧中的符号数量为14。映射不能调度的L1/L2控制信号的符号在每个子帧开头的第1个符号(符号#0)到第3个符号(符号#2)内。另外,映射到无线帧中某个特定子帧的不能调度信号的符号为开头起第4个符号(符号#3)到第9个符号(符号#8)。因此,偏移的取值范围为m=9、10、11。例如,若设m=11,则向设置偏移的小区中每个子帧开头起第12个(符号#11)到第14个符号(符号#13)内映射该信号,向未设置偏移的小区中每个子帧开头的第1个(符号#0)到第3个(符号#2)内映射该信号。另外,作为偏移也可为负值,因为子帧中的子帧数量为14,所以例如偏移m=14与偏移m=-1相同。由此,在向无线帧中每个子帧的特定符号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情况下,映射该信号的物理资源也能在小区间不重合。因此,能消除该信号的小区间干扰。
下面,公开了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中公开的、由一个帧结构在小区间的发送定时设置偏移td的方法的情况。公开了例如子帧内的符号的映射如图23所示的情况。无线帧中的子帧数量为10,子帧中的符号数量为14。设子帧序号从#0到#9,符号序号从#0到#13。另外,设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无线帧中的某个特定子帧为序号#0与#5。此时,偏移td如下式(4)。这里,偏移td的单位设为符号,
td=n×14+1,其中,n=1、2、3、4、6、7、8、9             (4)
虽然设偏移td的单位为符号,但也可将符号换算为时间,设单位为时间。
另外,设无线帧中的某个特定子帧为序号#0与#5,但不限于此。此时,式(4)的n值只要即便加上偏移也不重合即可,例如也可使用式(2)的关系式来导出n值。由此,在以一个帧结构在小区间的发送定时设置偏移td的方法的情况下,也能使映射该信号的物理资源在小区间不重合。因此,能消除该信号的小区间干扰。
下面,公开了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中公开的、使用在小区间使不能调度的信号中映射到小区的部分频率区域的信号的该频率区域不重合的方法的情况。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公开的第1方法设小区的全部频带相同,使该频率区域不同,所以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部分的频率区域的偏移fd如下面的关系式(5)所示。BW是小区的系统带宽,SBW是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部分的频率区域的带宽,
 -(BW/2-SBW/2)≦fd≦-SBW  或
SBW≦fd≦BW/2-SBW/2                   (5)。
例如,设小区#1与小区#2的系统带宽(全部频率带宽)为20MHz,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部分的频率区域的带宽为1.08MHz。设小区#1的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部分的频率区域为系统频域的中心。此时,小区#2相对小区#1的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部分的频率区域的偏移fd为:-9.46MHz≦fd≦-1.08MHz,或1.08MHz≦fd≦9.46MHz。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公开的第2方法使小区的全部带宽不同,使小区的中心频率(载波)不同,以使小区间的该频率区域不重合,所以小区的中心频率(载波)的偏移fc如下面的关系式(6)所示。SBW是各个小区的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小区的部分的频率区域的带宽,
fc≦-SBW或SBW≦fc  (6)。
进而,也可根据各小区的系统频域来限制fc的取值范围,以在具有宽的系统带宽的小区的该系统频域中包含具有窄的系统带宽的小区的系统频域。例如,设小区#1的系统带宽为20MHz。设小区#2的系统带宽为10MHz。将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部分的频率区域的带宽作为1.08MHz,作为系统频域的中心。此时,小区#2相对小区#1的小区中心频率(载波)的偏移fc为-5MHz≦fc≦-1.08MHz,或1.08MHz≦fd≦5MHz。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公开的第3方法使小区的全部带宽不同,使小区的中心频率(载波)不同以使小区间的该频率区域不重合,使一个小区的频带与其它小区的该频率区域不同,所以小区的中心频率(载波)的偏移fc如下面的关系式(7)所示。SBW是各个小区的不能调度的信号被映射的小区的部分的频率区域的带宽,
fc≦-SBW-BW2/2或SBW+BW2/2≦fc
其中,BW2≦(BW1-SBW)/2  (7)。
进而,也可根据各小区的系统频域来限制fc的取值范围,以在具有宽的系统带宽的小区的该系统频域中包含具有窄的系统带宽的小区的系统频域。例如,设小区#1的系统带宽为20MHz。设小区#2的系统带宽为5MHz。将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部分的频率区域的带宽作为1.08MHz,作为系统频域的中心。此时,小区#2相对小区#1的小区的中心频率(载波)的偏移fc为-7.5MHz≦fc≦-3.58MHz,或3.58MHz≦fd≦7.5MHz。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中公开的、使遍及小区的全部频带被映射的信号在小区间不重合的方法,只要使用本实施方式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情况的方法、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情况的方法、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情况的方法即可。通过如上所述设置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所示的偏移,能使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在小区间不重合。因此,能消除该信号的小区间干扰。
本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小区间设置的、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或该物理资源的发送定时、或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频率的偏移的取值范围中,设定该偏移,从而能防止该偏移的设定错误。换言之,通过禁止对与该偏移的取值范围内不同的值设定该偏移,能确实使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在小区间必然不重合。由此,能确实消除该信号的小区间干扰。另外,通过在该取值范围内选择偏移值,选择范围缩小,选择时所需的信息量少。由此,得到以下效果,即能够减少移动终端或基站中的存储器,能够简化控制电路的结构。
实施方式3.
在不能移交的小区间,或与闭合访问模式下运用的小区之间,下行信号彼此的干扰成为问题。作为其解决策,实施方式1中公开了使不能调度的信号的无线资源在该小区间不重合。作为该方法,公开在该小区间取得同步,或在小区间错开不能调度的信号的资源(设置偏移)。并且,在实施方式2中,公开了通过在偏移量中使用何值能够解决下行小区间干扰问题。在本实施方式3中,公开上述偏移量(或者也可是帧结构)的决定方法。在本说明书中,将在先已设置的小区称为‘第一小区’。将新设置的小区、即在第一小区设置之后设置的小区称为‘第二小区’。作为第一小区及第二小区的具体例,有eNodeB、NodeB、宏小区、HeNB、HNB、皮可小区、微小区、CSG小区等。
公开了网络侧的实体决定偏移量(或也可是帧结构)的方法。作为具体例,作为LTE系统中决定偏移量的网络侧实体,考虑EPC(Evolved Packet Core)、S-GW(Serving Gateway)、aGW(Access Gateway)、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等。图27中示出本实施方式3中直到决定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偏移量为止的时序的一例。图27中,作为具体例,使用LTE系统来说明。并且,作为第一小区使用宏小区、作为第二小区使用CSG小区、作为决定偏移量的网络侧实体、使用EPC来说明。在新设置CSG小区的情况下,将设置该小区的情况通知给网络侧(图27中为EPC)(步骤ST2701)。在通知设置的情况时,也可通知特定自小区的信息,作为具体例,通知PCI或GCI。通过第二小区通知特定自小区的信息,在之后的处理中判断或通知哪个小区是新设置的小区变容易。在步骤ST2702中,EPC接收由CSG小区设置的情况。作为设置的具体例,考虑CSG小区的位置信息。位置信息可使用作为现有技术的全球定位系统(Gloc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等由CSG小区得到。作为从CSG小区向EPC的通知方法的具体例,考虑S1接口。通过使用作为现有的接口的S1接口(非专利文献9)通知作为新信息的位置信息,能得到避免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复杂性的效果。
另外,考虑向S1接口的‘S1 SETUP REQUEST’消息中的信息要素(Information Element:IE)新追加位置信息,作为新的要素。在设位置信息为‘S1 SETUP REQUEST’的信息要素的情况下,能得到以下效果。在当前的3GPP中,方向是在‘S1 SETUP REQUEST’中映射用于交换eNodeB与网络侧的实体能正确利用S1接口所需的数据的消息。由此,作为移动体通信系统,能以相同消息执行新设置小区时的初始的数据交换,即不必新设定消息,能得到避免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动作复杂性、防止控制延迟的效果。另外,考虑在S1接口的‘ENB CONFIGURATION UPDATE’消息中的信息要素中,作为新要素,新追加位置信息。在设位置信息为‘ENB CONFIGURATION UPDATE’的信息要素的情况下,能得到以下效果。在当前的3GPP中,方向是在‘ENB CONFIGURATION UPDATE’中映射基站设定更新必需的数据。从而,作为移动体通信系统,能以相同消息执行新设置小区时的基站的设定更新,即不必新设定消息,能得到避免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动作复杂性、防止控制延迟的效果。
在步骤ST2703中,EPC通过设置该CSG小区,判断是否存在干扰的第一小区。通过执行这里公开的通知设置的方法和是否存在干扰的小区的判断,能有选择地决定设置偏移的小区。能选择必需偏移量设定或同步处理的小区。在存在干扰的第一小区的情况下,移动到步骤ST2704,在不存在的情况下,终止处理。另外,在不存在的情况下,也可由步骤ST2710通知表示‘不必考虑’、‘无’、‘0’等的信息,作为偏移量。由此,能得到无论步骤ST2703的判断结果如何,均统一处理的效果。另外,无论步骤ST2703的判断结果如何,第二小区均从网络侧接收关于偏移量的任何信息。由此,在CSG小区无法接收偏移量的情况下,能识别从CSG小区向EPC的设置的通信错误、或从EPC向CSG小区的偏移量的通信错误。由此,能得到能早期实现通信错误检测的效果。作为判断是否存在干扰的第一小区的方法的具体例,考虑判断CSG小区是否设置在事先已设置的小区(第一小区)的圈内。作为具体例,判断CSG小区是否设置在宏小区圈内。EPC在该判断中能使用步骤ST2702中接收到的信息。作为具体例,能使用CSG小区的位置信息。
步骤ST2704中,EPC执行处理,使不能调度的信号的资源在小区间不重合。作为具体例,在小区间错开不能调度的信号的资源(设置偏移量)。EPC决定该偏移量。使不能调度的信号的资源在小区间不重合的结构能使用包含变形例的实施方式1的方法。另外,偏移量也能使用包含变形例的实施方式2的方法。另外,MBSFN同步区域(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Synchronization Area)内的基站也可将该偏移量设为相同值。另外,MBSFN区域(MBSFN Areas)内的基站也可将该偏移量设为相同值。在MBSFN同步区域或MBSFN区域内的基站将该偏移量设为相同值的情况下,能够得到以下效果。接收MBMS数据的移动终端必需以相同定时发送MBSFN子帧,以使接收品质提高。当以相同定时控制MBSFN子帧时,若该偏移量相同,则能得到简化网络侧的处理的效果。另外,在使用其它小区的天线来实现使多个天线组合后拓宽数据发送接收频域的无线技术、即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的情况下,该多个小区中也可将该偏移量设为相同值。此时具有以下效果。多个小区中为了与移动终端之间拓宽发送接收的频域,必需以相同定时向该移动终端发送数据。当将向移动终端的发送定时控制为相同定时时,若该偏移量相同,则能得到简化网络侧的处理的效果。
在步骤ST2705中,EPC执行同步处理。这里所谓‘同步’是指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使用网络侧管理的时间。另外,也可由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根据网络侧管理的时间来导出某个定时。作为某个定时的具体例,考虑第一小区、第二小区中使用的无线帧的开头、系统帧号(System Frame Number:SFN)等。作为步骤ST2705的同步处理的具体例,EPC向宏小区与CSG小区通知由EPC管理的时间。通过在步骤ST2705中执行同步处理,能得到第二小区能知道第一小区中使用的定时(作为具体例,为发送定时、SFN等)的效果。由第二小区知道第一小区中使用的定时,能得到能控制成实施方式1中公开的物理资源的时间(定时)不重合的效果。作为从EPC向宏小区或CSG小区的通知方法的具体例,考虑S1接口。另外,考虑使用S1接口的层1从EPC向宏小区或CSG小区通知该时间。
另外,考虑向S1接口的‘S1 SETUP RESPONSE’消息中的信息要素新追加该时间,作为新的要素。在将该时间设为‘S1 SETUP RESPONSE’的信息要素的情况下,能得到以下效果。在当前的3GPP中,方向是在‘S1 SETUP REQUEST’中映射用于交换eNodeB与网络侧的实体能正确利用S1接口所需的数据的消息。由此,作为移动体通信系统,能以相同消息执行新设置小区时的初始的数据交换,即不必新设定消息,能得到避免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动作复杂性、防止控制延迟的效果。另外,考虑在S1接口的‘ENB CONFIGURATION UPDATE ACKNOWLEDGE’消息中的信息要素中,作为新要素,新追加该时间。在设该时间为‘ENB CONFIGURATION UPDATE ACKNOWLEDGE’的信息要素的情况下,能得到以下效果。在当前的3GPP中,方向是将‘ENB CONFIGURATION UPDATE ACKNOWLEDGE’用作映射基站设定更新必需的数据的‘ENB CONFIGURATION UPDATE’的响应。从而,作为移动体通信系统,能以相同消息执行新设置小区时网络侧对基站的设定更新的响应,即不必新设定消息,能得到避免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动作复杂性、防止控制延迟的效果。
另外,考虑向S1接口的‘MME CONFIGURATION UPDATE’消息中的信息要素中新追加该时间,作为新的要素。在将该时间设为‘MME CONFIGURATION UPDATE’的信息要素的情况下,能得到以下效果。在当前的3GPP中,方向是‘MME CONFIGURATION UPDATE’中映射MME设定更新必需的数据。从而,作为移动体通信系统,能以相同消息执行网络侧的更新,即不必新设定消息,能得到避免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动作复杂性、防止控制延迟的效果。
在步骤ST2706中,宏小区接收由从EPC通知的EPC管理的时间。在步骤ST2707中,CSG小区接收从EPC通知的由EPC管理的时间。在步骤ST2708中,宏小区使用在步骤ST2706接收到的网络侧管理的时间,执行同步处理。作为同步处理的具体例,使用网络侧管理的时间,由与网络侧相同的方法导出第一小区使用的定时(作为具体例,为发送定时、SFN等)。另外,从由网络侧管理的时间导出宏小区使用的SFN。作为导出的具体例,能使用下式(1),
式(1)      SFN=(时间)mod(SFN的周期)
式(1)中的(时间)是步骤ST2706中接收到的网络侧管理的时间。(SFN的周期)是重复SFN的周期。该周期可以是静态规定的值,也可作为准静态值,从网络侧通知到宏小区或CSG小区。在步骤ST2709中,CSG小区使用步骤ST2707接收到的网络侧管理的时间,执行同步处理。具体例与步骤ST2708一样,所以省略说明。在步骤ST2708、步骤ST2709中使用由相同网络侧管理的时间,由与网络侧相同的方法导出第一小区及第二小区中使用的定时(作为具体例,为发送定时、SFN等)能得到以下效果。能得到第二小区能知道第一小区中使用的定时(作为具体例,为发送定时、SFN等)的效果。由第二小区知道第一小区中使用的定时,能得到能控制成实施方式1中公开的物理资源的时间(定时)不重合的效果。在步骤ST2710中,EPC将步骤ST2704中决定的偏移量通知给CSG小区。作为通知方法,能使用步骤ST2705所示的方法。步骤ST2705与步骤ST2710也可同时执行。另外,顺序也可任意。在步骤ST2711中,CSG小区从EPC接收偏移量。在步骤ST2712中,CSG小区根据步骤ST2711接收到的偏移量即将定时错开偏移量,开始通信。或者CSG小区根据步骤ST2711接收到的帧结构,开始通信。
通过实施方式3,在新设置小区的情况下,能运用成不能调度的信号的资源与在先已设置的小区不重合。由此,能得到可减轻下行小区间干扰的效果。另外,在使用其它小区的天线来实现上述使多个天线组合后拓宽数据发送接收频域的无线技术、即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的情况下,也可对该多个小区执行步骤ST2701~步骤ST2703的是否存在干扰的小区的判断。由此,能得到以下效果。通过有选择地决定设置偏移的小区,能在必需该MIMO运用的小区设置该偏移。另外,也可执行步骤ST2705~步骤ST2709的同步处理。由此,能得到以下效果。能得到彼此能知道多个小区中使用的定时(作为具体例为发送定时、SFN等)的效果。使用相同网络侧管理的时间,能导出多个小区中使用的定时(作为具体例为发送定时、SFN等)。这在将向移动终端的发送定时控制为相同定时时,若该定时相同,则能得到简化网络侧的处理的效果。
变形例1.
实施方式3所示的同步处理中发生以下课题。通过设置新的小区,有时在先已设置的小区必需执行同步。在在先已设置的小区执行同步的情况下,必需从网络侧管理的时间导出该小区内使用的定时(作为具体例,为无线帧的开头、SFN等),用于该小区的通信。在同步执行前后该定时不同的情况下,发生该小区与该小区伞下的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中断的问题。在本变形例1中,为了解决所述问题,公开了与实施方式3公开的同步处理不同的方法。
图28中示出变形例1中直到决定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偏移量为止的时序一例。图28中与图27相同的步骤执行相同或相当的处理,所以省略说明。图28的步骤ST2801中,EPC向宏小区发送同步指示。作为同步指示的通知方法,能使用步骤ST2705所示的方法。同步指示中包含特定第二小区的信息,作为具体例为PCI、GCI。通过包含特定第二小区的信息,第一小区能特定最好对哪个小区实施步骤ST2803。在步骤ST2802中,宏小区接收来自EPC的同步指示。这里,所谓‘同步’是指由第二小区使用由第一小区管理的时间。另外,也可由第二小区从第1小区管理的时间导出某个定时。作为某个定时的具体例,考虑第二小区使用的无线帧的开头、系统帧号(System Frame Number:SFN)等。在步骤ST2803中,宏小区向CSG小区通知由宏小区管理的时间。作为从宏小区向CSG小区的通知方法的具体例,考虑X2接口。通过使用作为现有接口的X2接口(非专利文献10)来通知作为新信息的、由宏小区管理的时间,能得到避免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复杂性的效果。
另外,考虑向X2接口的‘X2 SETUP REQUEST’、‘X2 SETUP RESPONSE’消息中的信息要素新追加该时间,作为新的要素。在设该时间为‘X2 SETUP REQUEST’、‘X2 SETUP RESPONSE’的信息要素的情况下,能得到以下效果。在当前的3GPP中,方向是在‘X2 SETUP REQUEST’、‘X2 SETUP RESPONSE’中映射用于交换eNodeB能正确利用X2接口所需的数据的消息。由此,作为移动体通信系统,能以相同消息执行新设置小区时的初始的数据交换,即不必新设定消息,能得到避免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动作复杂性、防止控制延迟的效果。另外,考虑在X2接口的‘ENB CONFIGURATION UPDATE’、‘ENB CONFIGURATION UPDATE ACKNOWLEDGE’消息中的信息要素中,作为新要素,新追加该时间。在设该时间为‘‘ENB CONFIGURATION UPDATE’、‘ENB CONFIGURATION UPDATE ACKNOWLEDGE’的信息要素的情况下,能得到以下效果。在当前的3GPP中,方向是在‘ENB CONFIGURATION UPDATE’、‘ENB CONFIGURATION UPDATE ACKNOWLEDGE’中映射基站设定更新必需的数据。从而,作为移动体通信系统,能以相同消息执行新设置小区时的基站的设定更新,即不必新设定消息,能得到避免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动作复杂性、防止控制延迟的效果。
另外,作为从宏小区向CSG小区的通知方法的其它具体例,还考虑暂时从宏小区向EPC通知‘时间’,并从EPC向CSG小区通知的方法。此时,作为从宏小区向EPC的通知方法的具体例,能使用步骤ST2701所示的方法。另外,作为从EPC向CSG小区的通知方法,能使用步骤ST2705所示的方法。在步骤ST2804中,CSG小区从宏小区接收由宏小区管理的时间。在步骤ST2805中,CSG小区使用步骤ST2804接收到的由宏小区管理的时间,执行同步处理。作为同步处理的具体例,使用由宏小区侧管理的时间,由与第一小区相同的方法导出CSG小区中使用的定时(作为具体例为发送定时、SFN等)。另外,从宏(小区)侧管理的时间导出CSG小区使用的SFN。导出的具体例能使用与实施方式3的步骤ST2708一样的方法。
通过变形例1,除实施方式3的效果外,还得到以下效果。能使用第一小区管理的时间来导出第二小区使用的定时。即,不必利用同步处理来变更第一小区的定时。即便在因第二小区的设置而产生干扰的情况下,也能得到能不中断第一小区中的通信,减轻下行小区间干扰的效果。另外,在使用其它小区的天线来实现上述使多个天线组合后拓宽数据发送接收频域的无线技术、即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的情况下,也可对该多个小区执行步骤ST2701~步骤ST2703的是否存在干扰的小区的判断。由此,能得到以下效果。通过有选择地决定设置偏移的小区,能在必需该MIMO运用的小区设置该偏移。另外,也可对该多个小区执行步骤ST2801~步骤ST2805的同步处理。由此,能得到以下效果。能得到彼此能知道多个小区中使用的定时(作为具体例为发送定时、SFN等)的效果。使用相同网络侧管理的时间,能导出多个小区中使用的定时(作为具体例为发送定时、SFN等)。这在将向移动终端的发送定时控制为相同定时时,若该定时相同,则能得到简化网络侧的处理的效果。
变形例2.
在本变形例2中,说明由第二小区执行同步处理的方法,对与变形例1一样的课题,公开其它解决策。图29中示出变形例2中直到决定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偏移量为止的时序一例。图29中与图27相同的步骤执行相同或相当的处理,所以省略说明。在步骤ST2901中,EPC向CSG小区发送同步指示。作为同步指示的通知方法,能使用步骤ST2705所示的方法。在步骤ST2902中,CSG小区接收来自EPC的同步指示。这里,所谓‘同步’包含由第二小区知道第一小区的某个定时。作为某个定时的具体例,考虑第一小区使用的无线帧的开头、系统帧号(System Frame Number:SFN)等。在步骤ST2903中,CSG小区执行同步处理。作为同步处理的具体例,知道宏小区的某个定时(无线帧、SFN等)。作为知道定时的具体例,CSG小区执行与移动终端的小区搜索一样的处理。具体地与图12的步骤ST1201一样,使用从宏小区发送的第一同步信号(P-SS)、第二同步信号(S-SS),知道时隙定时、无线帧定时。并且,也可接收PBCH上的BCCH,得到映射到BCCH的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信息,得到MIB信息中的SFN。
在步骤S2904中,CSG小区从步骤ST2903得到的宏小区的定时,根据步骤ST2711接收到的偏移量,即将定时错开偏移量,开始通信。或者CSG小区根据步骤ST2711接收到的帧结构,开始通信。
通过变形例2,除实施方式3的效果外,还得到以下效果。第二小区通过执行小区搜索,能知道第一小区的定时(无线帧、SFN)。即,不必利用同步处理来变更第一小区的定时。即便在因第二小区的设置而产生干扰的情况下,也能得到能不中断第一小区中的通信,减轻下行小区间干扰的效果。另外,在使用其它小区的天线来实现上述使多个天线组合后拓宽数据发送接收频域的无线技术、即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的情况下,也可对该多个小区执行步骤ST2701~步骤ST2703的是否存在干扰的小区的判断。由此,能得到以下效果。通过有选择地决定设置偏移的小区,能在必需该MIMO运用的小区设置该偏移。另外,也可对该多个小区执行步骤ST2901~步骤ST2903的同步处理。由此,能得到以下效果。能得到彼此能知道多个小区中使用的定时(作为具体例为发送定时、SFN等)的效果。使用相同网络侧管理的时间,能导出多个小区中使用的定时(作为具体例为发送定时、SFN等)。这在将向移动终端的发送定时控制为相同定时时,若该定时相同,则能得到简化网络侧的处理的效果。
变形例3.
实施方式3的步骤ST2703中,作为判断是否存在干扰的第一小区的方法的具体例,使用‘位置信息’。在本变形例3中,公开了判断是否存在干扰的第一小区时的其它方法。作为判断是否存在干扰的第一小区的方法的具体例,考虑判断CSG小区是否设置在在先已设置的小区(第一小区)的圈内。作为具体例,判断CSG小区是否设置在宏小区圈内。EPC在该判断中考虑使用CSG小区测定的周边小区状况。
图30中示出本变形例3中直到决定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偏移量(或也可是帧结构)为止的时序一例。图30中与图27相同的步骤执行相同或相当的处理,所以省略说明。在步骤ST3001中,CSG小区使用从周边基站发送的第一同步信号(P-SS)、第二同步信号(S-SS)来取得时隙定时、帧定时的同步。另外,检测(特定)取得同步的小区的PCI。在步骤ST3002中,CSG小区对取得同步的小区(周边小区)测定每个基站的通信品质。作为通信品质的具体例,例如(1)检测向每个小区发送的小区固有(cell specific)的参照信号RS(Reference Signal)后测定的接收功率(RSRP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2)向每个小区发送的小区固有参照信号RS的接收功率与该系统的载波频率下的接收功率强度之比(RSRQ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3)接收信号强度(希望波接收功率 RSSI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4)希望波与干扰波之比(SIR Signal Interference Ratio);(5)资源要素(Resource Element)中向每个小区发送的小区固有参照信号RS的接收功率(DL RS TX power);(6)干扰量等。
在步骤ST3003中,CS小区从由步骤ST3001、步骤ST3002检测到的一个以上的小区中选择通信品质最好的小区(最佳小区)。具体地,将(1)检测向每个小区发送的小区固有(cell specific)的参照信号RS(Reference Signal),接收功率最大的小区;(2)向每个小区发送的小区固有参照信号RS的接收功率与该系统的载波频率下的接收功率强度之比最大的小区;(3)接收信号强度最大的小区;(4)希望波与干扰波之比最大的小区;(5)资源要素(Resource Element)中向每个小区发送的小区固有参照信号RS的接收功率最大的小区;(6)干扰量最小的小区,设想为最佳小区。
在新设置CSG小区的情况下,将设置该小区的情况通知给网络侧(图30中为EPC)(步骤ST3004)。在通知设置的情况时,也可通知特定自小区的信息,作为具体例,通知PCI或GCI。通过第二小区通知特定自小区的信息,在之后的处理中判断或通知哪个小区是新设置的小区变容易。作为设置的具体例,考虑步骤ST3001~步骤ST3003测定的周边小区状况。作为通知方法,能使用步骤ST2701所示的方法。另外,作为周边小区状况的具体例,考虑周边小区的PCI(或GCI)、周边小区的通信品质(通信品质的具体例如上所述)、周边小区的定时等。另外,为了通知周边小区的定时,也可从周边小区选择基准小区,并通知基准小区与基准小区以外的周边小区的定时偏移。作为基准小区的具体例,考虑最佳小区。作为定时的具体例,考虑无线帧、SFN等。为了向网络侧通知基准小区,通知基准小区的PCI(或GCI)。
在步骤ST3005中,EPC通过设置该CSG小区,判断是否存在干扰的第一小区。在存在的情况下,移动到步骤ST2704,在不存在的情况下,终止处理。另外,在不存在的情况下,也可由步骤ST2710通知表示‘不必考虑’、‘无’、‘0’等的信息,作为偏移量。由此,能得到无论步骤ST3005的判断结果如何,均统一处理的效果。另外,无论步骤ST3005的判断结果如何,第二小区均从网络侧接收关于偏移量的任何信息。由此,在CSG小区无法接收偏移量的情况下,能识别从CSG小区向EPC的设置的通信错误、或从EPC向CSG小区的偏移量的通信错误。由此,能得到早期实现通信错误检测的效果。作为判断是否存在干扰的第一小区的方法的具体例,考虑判断CSG小区是否设置在在先已设置的小区(第一小区)的圈内。作为具体例,判断CSG小区是否设置在宏小区圈内。EPC在该判断中能使用步骤ST2702中接收到的信息。作为具体例,能使用CSG小区的周边小区状况。
在步骤ST3006中,CSG小区根据步骤ST2711接收到的偏移量,即将定时错开偏移量,开始通信。或者CSG小区根据步骤ST2711接收到的帧结构,开始通信。或者,在步骤ST2704中EPC根据基准小区的定时决定偏移量的情况下,CSG小区也可根据步骤ST2711接收到的偏移量,从步骤ST3001~步骤ST3003得到的基准小区的定时,将定时错开偏移量后开始通信。
另外,对步骤ST3002中测定CSG小区的周边小区的通信品质的定时,考虑新设置CSG小区时。步骤ST3004中从CSG小区向EPC的周边小区状况的通知、步骤ST3005中EPC的判断也考虑在新设置CSG小区时执行。由此,在CSG小区在步骤ST3006执行通信开始之后,不进行CSG小区的周边小区的通信品质测定。从而,在CSG小区的通信开始之后,不执行伴随通信品质测定结果的CSG小区的偏移量变更。这能得到如下效果,即在CSG小区运用中伴随偏移量变更,或伴随周边小区的通信品质测定,不发生与伞下移动终端的通信中断。另外,对于步骤ST3002中测定CSG小区的周边小区的通信品质的定时,考虑周期地执行的情况。步骤ST3004中从CSG小区向EPC的周边小区状况的通知、步骤ST3005中EPC的判断也考虑周期地执行。在CSG小区执行通信开始之后,有时周边小区的状况变化,不能调度的信号的无线资源在小区间重合的问题再次发生,并发生该小区间的下行干扰。通过周期地执行CSG小区的测定、通知及EPC的判断,即便在CSG小区在步骤ST3006执行通信开始之后、周边小区的状况等变化的情况下,网络侧也能知道周边小区状况。由此,即便在CSG小区执行通信开始之后,也能运用成不能调度的信号的无线资源在小区间不重合。能得到灵活的移动体通信系统。
另外,对于步骤ST3002中测定CSG小区的周边小区的通信品质的定时,考虑在周边小区的状况变化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T3004中从CSG小区向EPC的周边小区状况的通知、步骤ST3005中EPC的判断也在周边小区的状况变化的情况下执行。与周期地执行CSG小区的测定、通知及EPC的判断的情况一样,能得到灵活的移动体通信系统。并且,因为仅在周边小区状况变化的情况下执行CSG小区的测定、通知及EPC的判断,所以能同时得到CSG小区及EPC的负荷减轻及功耗减轻的效果。另外,周边小区的状况是否变化考虑在CSG小区的周边新设置小区的情况下、从新设置的小区或从EPC使用S1接口、X2接口通知给CSG小区。本变形例3能与实施方式3组合后使用。本变形例3能与变形例1组合后使用。另外,本变形例3能与变形例2组合后使用。
通过变形例3,除实施方式3的效果外,还得到以下效果。实施方式3中根据第二小区的位置信息来判断是否存在干扰的第一小区。在位置信息的判断中,还考虑即便在第二小区设置在第一小区圈外的情况下、在实际的通信状况下因建筑物的反射等也在第一小区圈内的情况。在本变形例3中根据第二小区实际测定的周边小区状况来判断是否存在干扰的第一小区。从而,得到实施方式3以上能对应于实际的通信状况判断的效果。
变形例4.
在本变形例4中,作为与实施方式3不同的决定偏移量的方法,公开了第二小区决定偏移量的方法。作为具体例,作为LTE系统中决定偏移量的第二小区,考虑eNodeB、NodeB、宏小区、HeNB、HNB、皮可小区、微小区、CSG小区等。图31中示出本变形例4中直到决定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偏移量(或也可是帧结构)为止的时序一例。图31中与图30相同的步骤执行相同或相当的处理,所以省略说明。在步骤ST3101中,CSG通过设置该CSG小区,判断是否存在干扰的第一小区。在存在的情况下,移动到步骤ST3102,在不存在的情况下,终止处理。作为判断是否存在干扰的第一小区的方法的具体例,考虑判断CSG小区是否设置在在先已设置的小区(第一小区)的圈内。作为具体例,判断CSG小区是否设置在宏小区圈内。CSG在该判断中能使用步骤ST3001、步骤ST3002测定的周边小区状况。
步骤ST3102中,CSG执行处理,使不能调度的信号的资源在小区间不重合。细节与步骤ST2704一样,所以省略说明。在步骤ST3103中,CSG小区根据步骤ST3102决定的偏移量,错开定时偏移量,开始通信。或者,CSG小区根据步骤ST3102决定的帧结构,开始通信。或者,也可CSG小区根据步骤ST3102决定的偏移量,将定时从步骤ST3001~步骤ST3003得到的基准小区的定时错开偏移量后,开始通信。基准小区的说明与变形例3一样,所以省略说明。另外,也可执行CSG小区与宏小区的同步处理。作为同步处理的具体例,能使用实施方式3、变形例1、变形例2。另外,也可将步骤ST3102决定的偏移量从CSG小区通知给宏小区与EPC之一或双方。
通过变形例4,除实施方式3的效果外,还能得到以下效果。在设置新小区的情况下,能运用得使网络侧及在先已设置的小区不做任何处理,不能调度的信号的资源与在先已设置的小区不重合,能降低下行信号彼此的干扰。换言之,仅第二小区的处理中,在新设置小区的情况下,就能运用得使不能调度的信号的资源与在先已设置的小区不重合,能降低下行信号彼此的干扰。由此,能得到如下效果,即不影响现有移动体通信系统,在降低下行信号彼此的干扰的同时,能设置新的小区。这能得到避免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复杂性及灵活设置小区的效果。
变形例5.
在使用变形例4决定第二小区的偏移量的情况下,有时即便是设置在相同第一小区内的小区,也会有不同的偏移量(发送定时)。在本变形例5中,公开了用于运用得使设置在相同第一小区内的第二小区的偏移量相同(或也可是帧结构)的方法。图32中示出本变形例5中直到决定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偏移量(或也可是帧结构)为止的时序一例。图32中,与图30及图31相同的步骤执行相同或相当的处理,所以省略说明。在步骤ST3201,CSG小区接收第一小区(也可是最佳小区)的PBCH,得到作为告知信息的BCCH。在PBCH上的BCCH上搭载包含小区结构信息的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也可在接收PBCH之后,根据MIB的小区结构信息,接收该小区的DL-SCH,接收告知信息BCCH中的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1。另外,也可根据SIB1中包含的其它SIB(SIBk;k≧2的整数)的调度信息,接收其它SIB。
在步骤ST3202中,CSG小区确认步骤ST3201接收到的MIB或SIB1或其它SIB中是否包含宏小区的偏移量。在不包含偏移量的情况下,移动到步骤ST3101。在包含偏移量的情况下,移动到步骤ST3206。在步骤ST3203中,CSG小区将步骤ST3102决定的偏移量通知给第一小区。通知方法可使用步骤ST2803公开的方法。在通知偏移量时,也可通知特定自小区的信息,作为具体例,通知PCI或GCI。通过第二小区通知特定自小区的信息,在之后的处理中判断或通知哪个小区是新设置的小区变容易。另外,CSG小区也可将偏移量通知给EPC。在步骤ST3204中,宏小区从CSG小区接收偏移量。在步骤ST3205中,宏小区将步骤ST3204接收到的偏移量通知到自小区内。作为通知方法,考虑以下情况。向告知信息BCCH映射新设置在该小区内的小区适用的偏移量(或也可是帧结构)。作为偏移量的具体例,考虑从该小区的定时(无线帧、SFN)错开的量。在向BCCH映射偏移量的情况下,能得到以下效果。因为是告知信息,所以能在该小区的圈内通知。
作为告知信息中的现有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非专利文献1)的信息要素,新追加偏移量。在向MIB映射偏移量的情况下,能得到以下效果。例如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MIB能在映射到PBCH后在搜索动作的初始阶段接收(作为具体例,为图12的步骤ST1204)。由此,通过向MIB信息映射偏移量,能得到防止控制延迟、降低功耗的效果。作为告知信息BCCH中的现有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非专利文献11)的信息要素,新追加偏移量。另外,作为SIB1的信息要素,新追加偏移量。在向SIB1映射偏移量的情况下,能得到以下效果。例如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SIB1能在搜索的初始阶段接收(作为具体例,为图12的步骤ST1205)。由此,通过向MIB信息映射偏移量,能得到防止控制延迟、降低功耗的效果。另外,作为SIB2的信息要素,新追加偏移量。在向SIB2映射偏移量的情况下,能得到以下效果。在当前的3GPP中,方向是向SIB2映射无线资源的设定。将无线资源的设定中使用的、作为参数的偏移量追加到包含同样参数的SIB2能由相同系统信息的接收得到同样的参数。从而,能得到避免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复杂性、防止控制延迟的效果。
在步骤ST3206中,CSG小区根据步骤ST3102决定的偏移量,将定时错开偏移量,开始通信。或者,也可CSG小区根据步骤ST3102决定的偏移量,将定时从步骤ST3001~步骤ST3003得到的基准小区的定时错开偏移量后,开始通信。基准小区的说明与变形例3一样,所以省略说明。或者,根据步骤ST3201接收到的偏移量,将定时错开偏移量,开始通信。或者,CSG小区根据步骤ST3201接收到的偏移量,将定时从步骤ST3001~步骤ST3003得到的基准小区的定时错开偏移量后,开始通信。或者,CSG小区根据步骤ST3102决定的帧结构,开始通信。或者,CSG小区根据步骤3201接收到的帧结构,开始通信。通过变形例5,除变形例4的效果外,还能得到以下效果。通过变形例5,第二小区能判断是否从第一小区通知(告知)‘新设置在该小区内的小区适用的偏移量’,若通知,则依据该偏移量。从而,能得到能对相同第一小区内设置的第二小区设定相同偏移量的效果。同样,即便在使用其它小区的天线来实现使多个天线组合后拓宽数据发送接收频域的无线技术、即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的情况下,也能对第一小区内设置的第二小区设定相同偏移量。由此,能得到以下效果。能得到第二小区能知道第一小区中使用的定时(作为具体例为发送定时、SFN等)的效果。这在将向移动终端的发送定时控制为相同定时时,若该定时相同,则能得到简化网络侧的处理的效果。
另外,也可使用本变形例5的方法(步骤ST3205)来从第一小区通知第一小区所属的、或第一小区知道的MBSFN(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同步区域序号与MBSFN同步区域使用的偏移量。作为偏移量的具体例,考虑距该第一小区的定时的偏移量(在偏移量为‘0’的情况下也可不通知偏移量)等。由此,在设置新的小区的情况下,网络侧及在先已设置的小区不做任何处理,新小区就能知道该MBSFN同步区域的定时(步骤ST3201)。从而,在新设置小区的情况下,仅该小区的处理就能取得属于MBSFN同步区域所需的同步,得到能避免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复杂性及灵活的灵活小区设置的效果。另外,也可使用本变形例5的方法(步骤ST3205)来从第一小区通知第一小区所属的、或第一小区知道的MBSFN区域序号与MBSFN区域使用的偏移量。作为偏移量的具体例,考虑距该第一小区的定时的偏移量(在偏移量为‘0’的情况下也可不通知偏移量)等。由此,在设置新的小区的情况下,网络侧及在先已设置的小区不做任何处理,新小区就能知道该MBSFN区域的定时(步骤ST3201)。从而,在新设置小区的情况下,仅该小区的处理就能取得属于MBSFN区域所需的同步,得到能避免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复杂性及灵活的小区设置的效果。
变形例6.
在本变形例6中,作为与实施方式3不同的决定偏移量的方法,公开了第一小区决定偏移量(或也可是帧结构)的方法。作为具体例,作为LTE系统中决定偏移量的第一小区,考虑eNodeB、NodeB、宏小区、HeNB、HNB、皮可小区、微小区、CSG小区等。图33中示出本变形例6中直到决定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偏移量(或也可是帧结构)为止的时序一例。图33中与图27相同的步骤执行相同或相当的处理,所以省略说明。在步骤ST3301中,EPC向宏小区执行偏移量决定指示。作为通知方法,能使用步骤ST2705所示的方法。在步骤ST3302中,宏小区从EPC接收偏移量决定指示。在步骤ST3303中,宏小区执行处理,以使不能调度的信号的资源在小区间不重合。作为具体例,使不能调度的信号的资源在小区间错开(设置偏移量)。宏小区决定该偏移量。详细说明与步骤ST2704一样,所以省略说明。在步骤ST3304中,宏小区将步骤ST3303决定的偏移量通知给CSG小区。作为通知方法,能使用图28的步骤ST2803所示的方法。在步骤ST3305中,CSG小区从宏小区接收偏移量。在步骤ST3306中,CSG小区根据步骤ST3305接收到的偏移量,将定时错开偏移量,开始通信。或者,CSG小区根据步骤ST3305接收到的帧结构,开始通信。本变形例6在同步步骤中能使用实施方式3、变形例1、变形例2。另外,本变形例6能与变形例3组合后使用。通过变形例6,能得到与实施方式3一样的效果。
另外,也可在步骤ST2701中CSG小区通知宏小区。步骤ST2603的判断也可由宏小区执行。另外,同步步骤也可使用变形例1。由此,能省略从EPC向宏小区的偏移量决定指示(步骤ST3301、步骤ST3302)、EPC的同步处理(步骤ST2705)。从而,能得到避免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复杂性的效果。
变形例7.
在本变形例7中,公开了在设置新小区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存在干扰的第一小区的判断基准的具体例。判断基准中使用阈值。阈值的具体例如下所示。在是否存在干扰的第一小区的判断中使用‘位置信息’的情况下,作为阈值,考虑第二小区与第一小区(也可以是多个)的距离。例如,若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间的距离为阈值以上(或比阈值大),则判断为该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不干扰。另外,若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间的距离比阈值小(或阈值以下),则判断为该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干扰。在是否存在干扰的第一小区的判断中使用‘周边小区状况’的情况下,作为阈值,考虑通信品质。作为通信品质的具体例,如变形例3所示,考虑(1)RS的接收功率、(2)RS的接收功率与载波频率的接收功率强度之比、(3)接收信号强度、(4)希望波与干扰波之比、(5)RE中RS的接收功率、(6)干扰量等。例如,在第二小区测定的周边小区状况的通信品质测定结果中,若不存在阈值以上(或比阈值大的)小区,则判断为不存在与第二小区干扰的第一小区。另外,在第二小区测定的周边小区状况的通信品质测定结果中,若存在阈值以上(或比阈值大的)小区,则判断为存在与第二小区干扰的第一小区。
另外,第二小区也可使用该阈值来判断周边小区状况的测定结果,在判断为存在干扰的第一小区的情况下,将周边小区状况通知给决定偏移量的主体。由此,第二小区的判断结果,在不存在干扰的第一小区的情况下,能省略周边小区状况的通知。由此,能得到避免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复杂性、有效活用无线资源的效果。作为阈值,考虑静态(Static)决定的情况。通过静态决定阈值,不必基于变更阈值的通知。由此,能得到避免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复杂性的效果。另外,考虑能变更阈值。此时,网络侧对判断是否存在干扰的第一小区的主体通知阈值。作为通知方法,能使用步骤ST2705所示的方法。考虑如下情况,即因各小区许可的发送功率的最大值的变更或通信状况不同,即便在相同场所设置第二小区的情况下,是否存在干扰的第一小区也不同。通过能变更阈值,能得到对应于这种情况的灵活的移动体通信系统的效果。另外,第一小区也可对判断是否存在干扰的第一小区的主体通知阈值。作为通知方法,能使用步骤ST2803所示的方法。因可设定各小区独自的阈值,所以能设定对应于第一小区的设置场所的阈值。从而能得到灵活的移动体通信系统。
同样地,在判断是否设置在其它小区圈内的判断基准中能使用阈值。同样,在设置第二小区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执行不能调度的信道彼此未变为相同无线资源的处理的判断基准能使用阈值。本变形例7能与实施方式3、变形例3、变形例4、变形例5、变形例6组合使用。本变形例7能得到与实施方式3一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4.
在不能移交的小区间、或与闭合访问模式下运用的小区之间,下行信号彼此的干扰成为问题。作为其解决策,在实施方式1中公开了使不能调度的信号的无线资源在该小区间不重合。作为该方法,公开了在该小区间取得同步,或使不能调度的信号的资源在小区间错开(设置偏移量)。在实施方式2中公开了通过使用在偏移量中使用何值,解决下行小区间干扰问题。在实施方式3中,公开了偏移量的决定方法。下面,考虑在下行信号彼此与多个小区引起干扰的场所新设置小区的情况。
图34中示出本实施方式4的课题的原理图。存在宏小区3401(eNB#1)与宏小区3403(eNB#2)。宏小区3401的覆盖范围区域(圈内)3402、宏小区3403的覆盖范围区域3404如图34所示。考虑在eNB#1与eNB#2双方小区的覆盖范围区域内、即属于3402及3404的区域中新设置CSG小区3405(eNB#3)的情况。CSG小区3405的覆盖范围区域(圈内)3406如图34所示。移动终端3407存在于该覆盖范围区域3406内。设置CSG小区3405(eNB#3)之前的通信状况下的移动终端3407中的SIR如图34(b)所示。设虚线以上表示能通信的SIR。通过即便在移动终端3407从eNB#1移动到eNB#2的情况下,移动终端3407也从eNB#1移交到eNB#2,能得到(b)的点划线所示的SIR。由此,即便在移动终端3407从eNB#1移动到eNB#2的情况下,移动终端3407也始终能通信。设置eNB#3之后的通信状况下的移动终端3407中的SIR如图34(c)所示。设虚线以上表示能通信的SIR。粗虚线示出移动终端3407从eNB#3接收的SIR。eNB#3是CSG小区。另外,考虑移动终端3407未注册到eNB#3的情况。移动终端3407不能与eNB#3通信,不能移交到eNB#3。从而,在移动终端3407从eNB#1移动到eNB#2的情况下,得到(c)的点划线所示的SIR,产生不满足在eNB#3周边能通信的SIR、即不能通信的问题。
在新设置eNB#3中,考虑与eNB#1或eNB#2不能调度的信号的无线资源在该小区间不重合。此时,考虑若没有任何技巧,则eNB#3与eNB#1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无线资源在该小区间不重合的情况、与eNB#3与eNB#2的不能调度的信号之无线资源在该小区间不重合的情况。各个情况的下行干扰量降低结果的原理图示于图35中。eNB#3与eNB#1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无线资源在该小区间不重合的情况示于图35(a)中。此时,即便在移动终端3407从eNB#1移动到eNB#2的情况下,通过移动终端3407从eNB#1移交到eNB#2,能得到(a)的点划线所示的SIR。由此,即便在移动终端3407从eNB#1移动到eNB#2的情况下,移动终端3407也始终能通信。eNB#3与eNB#2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无线资源在该小区间不重合的情况示于图35(b)中。此时,即便在移动终端3407从eNB#1移动到eNB#2的情况下,移动终端3407从eNB#1移交到eNB#2,也仅能得到(b)的点划线所示的SIR,产生不满足在eNB#3周边通信的SIR、即不能通信的问题。即,在下行信号彼此与多个小区引起干扰的场所,在新设置小区的情况下,如何协调、下行干扰降低才最有效成为问题。作为这里所谓‘协调’的具体例,有同步处理、错开定时的处理、对定时设置偏移量的处理等。在本实施方式4中,在存在多个第一小区的情况下,为了使下行小区间干扰降低,公开了如何协调最好。
在本实施方式4中,公开了在下行信号彼此与多个第一小区引起干扰的场所,在新设置小区的情况下,与最受干扰的小区协调。使不能调度的信号的资源在小区间不重合的结构能使用包含变形例的实施方式1的方法。另外,偏移量也能使用包含变形例的实施方式2的方法。另外,偏移量(或也可是帧结构)的决定方法能使用包含变形例的实施方式3的方法。下面公开了最受干扰的小区(下面称为协调小区)的决定方法的具体例。在是否存在干扰的第一小区的判断(例如图27的步骤ST2703)中使用‘位置信息’的情况下,使用第二小区与第一小区的距离作为判断基准。例如,将多个第一小区中的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间的距离最短的第一小区判断为协调小区。在是否存在干扰的第一小区的判断中使用‘周边小区状况’的情况下,使用第二小区测定的周边小区状况的通信品质作为判断基准。作为通信品质的具体例,如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3所示,考虑(1)RS的接收功率、(2)RS的接收功率与载波频率的接收功率强度之比、(3)接收信号强度、(4)希望波与干扰波之比、(5)RE中RS的接收功率、(6)干扰量等。例如,将第二小区测定的周边小区状况的通信品质的测定结果最大的小区判断为协调小区。在使用‘周边小区状况’的情况下,第二小区将周边小区状况通知给决定偏移量的主体。
通过本实施方式4,能得到如下方法,即在下行信号彼此与多个小区引起干扰的场所,在新设置小区的情况下,使下行干扰最有效地降低。由此,通过新小区的设置,能得到使不能通信的区域减少的效果。
变形例1.
在本变形例1中公开了针对与实施方式4相同课题的其它解决策。在本变形例1中,公开了在下行信号彼此与多个第一小区引起干扰的场所,在新设置小区的情况下,与全部第一小区协调。即,将定时(无线帧、SFN等)与全部第一小区错开(设置偏移)。使不能调度的信号的资源在小区间不重合的结构能使用包含变形例的实施方式1的方法。另外,偏移量也能使用包含变形例的实施方式2的方法。另外,偏移量(或也可是帧结构)的决定方法能使用包含变形例的实施方式3的方法。
考虑第一小区的数量多、超过实施方式2所示的偏移量可设定范围(偏移量的限定范围)的情况。此时,与最受干扰的小区协调。具体方法与实施方式4一样。另外,将与非最受干扰的小区相同的定时设为未错开即相同定时。下面示出非最受干扰的小区的决定方法的具体例。在是否存在干扰的第一小区的判断中使用‘位置信息’的情况下,使用第二小区与第一小区的距离作为判断基准。例如,将多个第一小区中的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间的距离最长的第一小区判断为非最受干扰的小区。在是否存在干扰的第一小区的判断中使用‘周边小区状况’的情况下,使用第二小区测定的周边小区状况的通信品质作为判断基准。作为通信品质的具体例,如变形例3所示,考虑(1)RS的接收功率、(2)RS的接收功率与载波频率的接收功率强度之比、(3)接收信号强度、(4)希望波与干扰波之比、(5)RE中RS的接收功率、(6)干扰量等。例如,将第二小区测定的周边小区状况的通信品质的测定结果最小的小区判断为非最受干扰的小区。在使用‘周边小区状况’的情况下,第二小区将周边小区状况通知给决定偏移量的主体。通过变形例1,除实施方式4的效果外,还能得到以下效果。能在偏移量可设定范围内与下行信号彼此引起干扰的全部第一小区执行下行干扰减轻。从而,能得到构建抑制下行干扰的移动体通信系统的效果。
实施方式5.
在不能移交的小区间、或与闭合访问模式下运用的小区之间,下行信号彼此的干扰成为问题。作为其解决策,在实施方式1中公开了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物理资源的时间(定时)或频率之一或双方在小区间不重合。作为该方法,公开在该小区间取得同步,或在小区间错开不能调度的信号的资源(设置偏移)。并且,在实施方式2中,公开了通过在偏移量中使用何值能够解决下行小区间干扰问题。并且,在实施方式3中,公开了上述偏移量的决定方法。在实施方式4中,公开了在下行信号彼此与多个第一小区引起干扰的场所,在新设置小区的情况下,与最受干扰的小区协调。在实施方式1的解决策中,通过使用解决策,有时系统内存在帧结构不同的小区。作为具体例,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相当于该解决策。在系统内存在帧结构不同的小区的情况下,移动终端若不知道业务小区、或移交对象的小区、或小区再选择对象的小区所使用的帧结构,则不能实现通信。从而,在本实施方式5中,公开了将帧结构(或偏移量)通知给移动终端的具体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5中,设从第二小区向伞下的移动终端通知分配给使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间产生干扰的信号的无线资源的偏移量或表示帧结构的信息。作为具体例,作为映射到PBCH上的BCCH的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信息的要素,向伞下的移动终端通知分配给使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间产生干扰的信号的无线资源的偏移量或表示帧结构的信息。通过作为映射到PBCH上的BCCH的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信息的要素,向伞下的移动终端通知使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间产生干扰的信号的偏移量或表示帧结构的信息,能得到以下效果。例如,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MIB能在映射到PBCH后,在搜索动作的初始阶段接收(作为具体例,为图12的步骤ST1204)。从而,能通过向MIB信息映射偏移量或表示帧结构的信息来得到防止控制延迟、降低功耗的效果。另外,能仅从第二小区通知第二小区的偏移量或表示帧结构的信息。从而不必由第一小区通知。由此,能得到有效活用无线资源的效果。
另外,作为其它方法,设将第二小区的PCI与分配给使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间产生干扰的信号的无线资源的偏移量、或第二小区的PCI与表示第二小区的帧结构的信息关联。例如,只要由下式在移动终端求出偏移量或帧结构即可,
偏移量=PCI mod N(N:整数)
表示帧结构的信息=PCI mod N(N:整数)。
通过将第二小区的PCI与分配给使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间产生干扰的信号的无线资源的偏移量、或第二小区的PCI与表示第二小区的帧结构的信息关联,能得到以下效果。当移动终端得知PCI时,同时得知偏移量或帧结构。小区的PCI在搜索动作的初始阶段就知道(作为具体例,为图12的步骤ST1201)。第二方法与第一方法相比,还在移动终端的搜索动作的早期阶段得知第二小区的偏移量或帧结构。由此,能进一步得到防止控制延迟、降低功耗的效果。另外,不需要从基站向移动终端通知偏移量或帧结构的追加信息。从而,能得到有效活用无线资源的效果。
另外,作为其它方法,考虑作为移动体通信系统静态(Static)决定分配给使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间产生干扰的信号的无线资源的偏移量或帧结构。作为具体例,由标准决定第二小区中使用的偏移量或帧结构、在宏小区圈内设置CSG小区时的偏移量或帧结构。决定的偏移量或帧结构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在多个的情况下,移动终端能使用盲检来检测该第二小区中使用的偏移量或帧结构。通过作为移动体通信系统静态(Static)决定分配给使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间产生干扰的信号的无线资源的偏移量或帧结构,能得到以下效果。即,因为不需要从基站向移动终端通知偏移量或表示帧结构的信息的追加信息,所以能得到有效活用无线资源的效果。另外,移动终端因为知道偏移量或帧结构,所以不使用无线资源,故能得到不发生接收错误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5能与包含变形例的实施方式1、包含变形例的实施方式2、包含变形例的实施方式3、包含变形例的实施方式4组合使用。通过实施方式5,能得到以下效果。即便为了使下行干扰降低,在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间设置偏移量的情况下,在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中变更帧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得到第二小区伞下的移动终端可通信的效果。
变形例1.
实施方式1中公开了即便使用解决策、系统内也不存在帧结构不同的小区的方法。作为具体例,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及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相当于该方法。在系统内不存在帧结构不同的小区,使下行小区间干扰降低的情况下,能得到不必向移动终端通知第二小区的帧结构(或偏移量)的效果。即,能得到仅一般的搜索动作就能通信的效果。即,因为不需要从基站向移动终端通知偏移量或表示帧结构的信息的追加信息,所以能得到有效活用无线资源的效果。另外,移动终端因为知道偏移量或帧结构,所以不使用无线资源,故能得到不发生接收错误的效果。另一方面,在移交时等,为了防止控制延迟,缩短搜索时间为必需的课题。在本变形例1中,公开了即便是仅以上述移动终端的一般搜索动作(作为具体例为图12)就能通信的干扰减轻方法也能用于缩短搜索时间的方法。搜索动作缩短的课题在以下的具体例中变得显著。图36中示出了此时的移动终端直到将小区判断为‘合适小区’(Suitable cell)为止的动作一例示。
图36中,步骤ST3601~步骤ST3606是相当于图12的步骤ST1201~步骤ST1206的处理的处理,所以省略说明。接收到从选择的小区告知的TAC的移动终端在步骤ST3606中SIB1的TAC与UE的TA列表内的TAC不同的情况下,移动终端移动到步骤ST3607,判断该小区是否为CSG小区。在该小区是否CSG小区的判断中,也可使用当前3GPP中提议的、小区包含在告知信息来告知的CSG标识符。在步骤ST3607中,判断为不是CSG小区的情况下,移动到步骤ST3610。在步骤ST3603中,SIB1的TAC与UE的TA列表内的TAC相同的情况下,移动到步骤ST3610。
在步骤ST3607中判断为是CSG小区的情况下,移动到步骤ST3608。在步骤ST3608中,移动终端判断自移动终端是否具有白名单。在具有白名单的情况下,在步骤ST3609中,移动终端比较接收到的SIB1中包含的TAC(CSG-ID)与自移动终端具有的白名单内的TAC(CSG-ID)。比较后存在相同TAC(CSG-ID)的情况下,在步骤ST3610中移动终端将该CSG小区判断为‘合适小区’(Suitable cell)。但是,在步骤ST3609中比较接收到的SIB1中包含的TAC(CSG-ID)与自移动终端具有的白名单内的CSG-ID(TAC)的结果,无相同TAC(CSG-ID)的情况下,在步骤ST3611移动终端因为该小区不是‘合适小区’,所以访问该小区被禁止。从而,在步骤ST3612中必需再次执行小区搜索。另外,在步骤ST3608中移动终端没有白名单的情况下,在步骤ST3611中移动终端也因为该小区不是‘合适小区’,所以访问该小区被禁止。此时,移动终端也不能访问该小区,在步骤ST3612中必需再次执行小区搜索。
如上所述,因导入CSG小区,需要直到判断为小区再选择时及移交时的目的小区是否为‘合适小区’为止的时间。在LTE或UMTS等移动体通信系统中,方向是导入CSG小区。另外,将来设想设置大量的CSG小区。尤其在移交时,发生继续通信的中断成为大问题。从而,作为移动体通信系统,缩短移动终端将小区直到判断为‘合适小区’(Suitable cell)为止的时间,是大的课题。
在本变形例1中公开了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从业务小区向移动终端通知周边小区的偏移信息(也可是表示帧结构的信息)。下面公开通知方法的具体例。从业务小区向伞下的移动终端通知周边小区的偏移信息,作为告知信息。在向BCCH映射偏移信息的情况下,能得到以下效果。因为是告知信息,所以能在该小区的圈内通知。另外,告知信息是即便未与业务小区单独设定信道的移动终端、即待机状态(idle)的移动终端也能接收的信息。从而,能得到缩短移动终端在小区再选择时直到判断是否为‘合适小区’为止的时间的效果。作为告知信息中的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的信息要素,新追加偏移信息。作为告知信息BCCH中的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的信息要素,新追加偏移信息。另外,作为SIB4的信息要素,新追加偏移信息。在向SIB4映射偏移信息的情况下,能得到以下效果。在当前的3GPP中,方向是向SIB4映射相同频率间周边小区列表(intra Freq Neighbouring Cell List)。在这种状况下,移动终端能由相同系统信息的接收得到移动终端在得到周边小区的状况的处理中使用的参数,从而获得避免移动终端的动作复杂性、防止控制延迟的效果。
另外,作为SIB5的信息要素,新追加偏移信息。在向SIB5映射偏移信息的情况下,能得到以下效果。在当前的3GPP中,方向是向SIB5映射不同频率间周边小区列表(inter Freq Neighbouring Cell List)。在这种状况下,移动终端能由相同系统信息的接收得到移动终端在得到周边小区的状况的处理中使用的参数,能得到避免移动终端的动作复杂性、防止控制延迟的效果。另外,在第二小区是HeNB的情况下,作为SIB9的信息要素,新追加偏移信息。在映射到SIB9的情况下,能得到以下效果。在当前的3GPP中,方向是向SIB9映射HeNB的标识符(a home eNB identifier(HNBID)。在这种状况下,移动终端能由相同系统信息的接收得到移动终端在得到涉及HeNB的信息的处理中使用的参数,能得到避免移动终端的动作复杂性、防止控制延迟的效果。
另外,也可将周边小区的偏移信息映射到作为本地信道的共享控制信道(CCCH)、或专用控制信道(DCCH)、或组播控制信道(MCCH)、或组播业务信道(MTCH),再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DL-SCH)、作为物理信道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通知给移动终端。告知信息是周期地告知的信息。从而,在有效活用无线资源的观点下,削减告知信息的信息量为重要的课题。从而,在使用下行共享信道来通知周边小区的偏移信息的情况下,能不增加告知信息的信息量地将周边小区的偏移信息通知给移动终端,能得到有效活用无线资源的效果。
另外,向从业务小区向移动终端通知的对周边小区测定的控制信息(也称为测量控制信息)新追加偏移信息。移动终端能以相同信息得到移动终端在执行周边小区测定的处理中使用的参数,能得到避免移动终端的动作复杂性、防止控制延迟的效果。另外,能不增加告知信息的信息量地将周边小区的偏移信息通知给移动终端,能得到有效活用无线资源的效果。作为具体例,考虑向现有信息要素(Meas Object EUTRA information element)(非专利文献11)新追加偏移信息,作为新的要素。由此,不必新设定消息,能得到避免移动终端的动作复杂性、防止控制延迟的效果。另外,如上所述,变形例1的课题具体是移交时变显著的课题。从而,作为移交处理中从业务小区通知的测量控制的信息要素,新追加偏移信息。移动终端能以相同信息得到移动终端在执行移交的处理中使用的参数,能得到避免移动终端的动作复杂性、防止控制延迟的效果。另外,能不增加告知信息的信息量地将周边小区的偏移信息通知给移动终端,能得到有效活用无线资源的效果。
偏移信息的具体例如下所示。作为具体例1,从业务小区通知与自小区协调的周边小区的偏移量。作为这里所谓‘协调’的具体例,有同步处理、错开定时的处理、对定时设置偏移量的处理等。在有多个周边小区的情况下,也可向每个PCI(或GCI)通知偏移量。作为具体例2,由业务小区通知业务小区圈内的第二小区的偏移量。另外,由业务小区通知业务小区圈内的CSG小区的偏移量。在有多个第二小区的情况下,也可向每个PCI(或GCI)通知偏移量。通过具体例2,对缩短从宏小区向该宏小区圈内设置的CSG小区的移交处理的时间等,特别有效。作为具体例3,由业务小区通知与第一小区的偏移量。另外,由业务小区通知与具有相同覆盖范围的宏小区的偏移量。在有多个第一小区的情况下,也可向每个PCI(或GCI)通知偏移量。通过具体例3,对缩短从CSG小区向具有相同覆盖范围的宏小区的移交处理的时间等,特别有效。作为具体例4,由业务小区通知第一小区内是否存在具有与自小区相同偏移量的自小区以外的小区。通过具体例4,对缩短从CSG小区向相同宏小区圈内的CSG小区的移交处理的时间等,特别有效。具体例1至4能组合使用。另外,本变形例1能与包含变形例的实施方式1、包含变形例的实施方式2、包含变形例的实施方式3、包含变形例的实施方式4、实施方式5组合使用。
通过本变形例1,能得到以下效果。从业务小区通知周边小区的偏移信息、或表示帧结构的信息。在未从业务小区通知周边小区的偏移信息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必需在步骤ST3601盲检定时同步。若以具体例示出LTE系统,则在步骤ST3601,移动终端必需使用P-SS来盲检时隙定时。通过本变形例1,移动终端能得到周边小区的偏移信息,所以能削减步骤ST3601的盲检。从而,能获得缩短小区再选择时及移交时直到判断是否为‘合适小区’为止的时间的效果。
包含变形例、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5公开的方法在以下情况下能用作解决策。作为设置了不能移交的宏小区、HeNB、HNB、皮可小区、微小区作为第二小区时的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间的下行信号干扰降低方法,能包含变形例、使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5中公开的方法。通过包含变形例,使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5,使第一小区与该第二小区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资源在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间不重合,能实现下行信号的干扰降低。另外,作为设置闭合(Closed)模式中运用的宏小区、HeNB、HNB、皮可小区、微小区作为第二小区时的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间的下行信号干扰降低方法,能包含变形例、使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5中公开的方法。通过包含变形例,使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5,使第一小区与该第二小区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资源在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间不重合,能实现下行信号的干扰降低。
另外,作为专用信道(Dedicated channel)运用时、共同信道(Co-Channel)运用时、部分共同信道(Partial Co-Channel)运用时的CSG小区(也可以是HeNB、HNB、皮可小区、微小区)间的下行信号的干扰降低方法,能包含变形例、使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5中公开的方法。通过包含变形例、使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5,CSG小区(HeNB、HNB、皮可小区、微小区)间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资源在CSG小区(HeNB、HNB、皮可小区、微小区)间不重合,能实现下行信号的干扰降低。上述主要说明了OFDM通信方式,但TDM通信方式中也能包含变形例来适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5。通过包含变形例、使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5,TDM通信方式的第一小区与TDM通信方式的第二小区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资源在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间不重合,能实现下行信号的干扰降低。在TDM通信方式的TDM通信方式中,上行发送中使用的无线资源与下行发送中使用的无线资源在时间上被分离。也可设置偏移,使第一小区的下行发送中使用的无线资源变为用于第二小区的上行无线资源的无线资源,使第一小区的上行发送中使用的无线资源变为用于第二小区的下行发送中的无线资源,能较宽地设定对降低下行干扰有效的偏移量的范围。这样,包含变形例、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5公开的解决策是与TDM方式亲和性高的方法。
实施方式6.
通常,在某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内来自其它小区的干扰功率变大的情况下,为了不切断通信,移动终端能向其它合适小区移交(HO)或小区再选择(re-selection)。但是,移动终端在不能向这些小区移交或小区再选择的情况下,来自该其它小区的干扰功率增大,产生通信会切断的问题。例如在导入CSG小区的情况下,HNB/HeNB作为闭合访问模式的CSG小区被运用,考虑在宏小区的覆盖范围内设置该CSG小区。在这种情况下,因为CSG覆盖范围内宏小区与CSG小区间产生干扰,所以会产生在该CSG小区未进行用户注册的移动终端因来自该CSG小区的干扰而不能与宏小区通信的问题。另外,CSG小区中通信的移动终端不能移交到宏小区(eNB)的情况也一样,产生不能通信等问题。为了消除这些问题,在非专利文献8中,记载了以开放访问模式运用小区的方法,作为运用方法E。但是,根本未记述该模式的设定方法、例如对哪个小区设为开放访问模式等方法。通常考虑只要将全部HeNB/HNB设为开放访问模式即可,但其中存在会不能作为仅能访问以闭合访问模式注册的移动终端等的CSG运用的问题。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消除这些问题,公开将干扰成问题的小区设为开放访问模式对应。另外,公开了设为访问模式对应时的该模式的设定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中,执行是否是干扰成问题的小区的判断,在干扰成为问题的小区的情况下,将访问模式设为开放访问模式对应。首先,是否为干扰成问题的小区的判断可适用实施方式3公开的偏移量决定方法的一部分。例如,在核心网(CN,EPC)(MME,HeNBGW)判断的情况下,只要适用图27的ST2701~ST2703即可。在ST2703中为是的情况下,只要将ST2701中通知设置了的CSG小区(HeNB/HNB)设定为开放访问模式即可。另外,例如也可适用图30的ST3001~ST3005。在ST3005为是的情况下,只要将ST3004中通知设置了的CSG小区(HeNB/HNB)设定为开放访问模式即可。另外,例如在CSG小区(HeNB/HNB)判断的情况下,也可适用图31的ST3001~ST3101。在ST3101为是的情况下,只要将该CSG小区(HeNB/HNB)设定为开放访问模式即可。作为判断指标,也可使用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7公开的方法。例如,使用位置、来自其它小区的下行接收功率、及能否通信的接收功率的阈值等来判断。
下面,公开将CSG小区(HeNB/HNB)设定成开放访问模式对应的方法。例如,在CSG小区(HeNB/HNB)判断的情况下,为图37所示的方法。在图31的ST3101中判断了有无干扰的CSG小区(HeNB/HNB)显示该判断结果等,指示给该HeNB/HNB的所有者(owner)。所有者能对所有的HeNB/HNB设定(变更)模式。由此,所有者如图37的ST3701所示,对该HeNB/HNB进行模式的设定(变更)。执行了模式的设定(变更)的HeNB/HNB通过ST3702,向核心网通知设定的模式。核心网利用设定的模式,在ST3703中对HeNB/HNB通知TAC。HeNB/HNB在图31的ST3101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指示该结果的所有者,将模式设定(变更)成开放访问模式对应。作为开放访问模式对应,存在开放访问模式或混合访问模式。将模式设定(变更)成开放访问模式的HeNB/HNB在ST7102将该模式通知给核心网。核心网在ST7103通知该模式对应的TAC。
例如,核心网判断的情况为图38所示的方法。在图27的ST2703中判断有无干扰的核心网,根据该判断结果,在对ST2701通知了设置的HeNB/HNB执行模式的设定(变更)。在ST3801中,核心网通过向HeNB/HNB通知设定(变更)的模式,对该HeNB/HNB执行模式设定(变更)。在ST3801中,也可以是从核心网通知设定(变更)的模式的HeNB/HNB执行模式设定(变更)。另外,核心网利用设定的模式,在ST3802对HeNB/HNB通知TAC。执行了模式设定(变更)的HeNB/HNB为了对所有者或附近存在的移动终端的用户表示该HeNB/HNB在哪个模式下动作,也可在ST3803中执行模式的显示。在图27的ST2703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核心网在ST3801中将ST2701中通知了设置的HeNB/HNB的模式设定(变更)为开放访问模式对应。另外,核心网在ST3703中通知开放访问模式对应的TAC。设定(变更)为开放访问模式对应的HeNB/HNB为了对所有者或附近存在的移动终端的用户表示该HeNB/HNB以开放访问模式对应动作,在ST3703中执行模式的显示。
在ST3702或ST3701中所示的访问模式通知中使用的接口,作为具体例,考虑S1接口。通过使用作为现有接口的S1接口来通知作为新信息的位置信息,能得到避免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复杂性的效果。使用S1接口通知的方法可以用实施方式3中公开的从CSG小区向EPC通知位置信息的方法、或为了同步处理而从EPC向宏小区或CSG小区的通知方法。另外,访问模式的通知也可通过宽带线路等来进行。
对于设定(变更)访问模式的定时,也可在HeNB/HNB设置时或从电源断开变更为电源接通时执行。另外,也可是在设置构成新干扰的小区的情况下执行等、准静态(semi-static)地执行。另外,事先已知设置在干扰成为问题的区域等的情况也可仅设置事先设为开放访问模式对应的HeNB/HNB,也可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事先决定设定为开放访问模式对应。
通过设为本实施方式中公开的访问模式的设定方法,不必执行必需与有无小区间干扰无关地将全部HeNB/HNB设为开放访问模式等操作,能对应于有无小区间干扰来将合适的HeNB/HNB设为开放访问模式对应。因此,得到还能作为CSG运用的效果。另外,在还想闭合访问模式的运用的HeNB/HNB在小区间干扰成为问题的情况下,在上述模式设定方法中,通过设定(变更)为混合访问模式,也能对应于闭合访问模式与开放访问模式双方。在小区间干扰成为问题的情况下,即便在移动终端不能向这些小区移交或小区再选择的情况下,也能消除通信会切断的问题。
例如,图39中示出在宏小区的覆盖范围内设置作为CSG小区动作的HeNB的状况下移动终端的接收信号干扰波比(SIR)的原理图。图39(a)中示出现有情况的SIR。横轴是宏小区距基站(eNB)的距离,纵轴是SIR。阈值a设为SIR比a大的情况下能通信、比a小的情况下不能通信的值。设移动终端在该CSG中未进行用户注册。在宏小区的覆盖范围内设置CSG小区,在宏小区覆盖范围内与宏小区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移动到宏小区覆盖范围内设置的CSG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情况下,来自CSG小区的电波成为干扰,妨碍与宏小区的通信。如图39(a)所示,在eNB的覆盖范围内设置HeNB的情况下,在HeNB附近,与eNB通信的移动终端的SIR在HeNB附近会极端恶化。移动终端的SIR如点划线所示,在HeNB附近会比阈值a小。因此,虽然设移动终端向该HeNB移交或小区再选择,但因为该HeNB是闭合访问模式的CSG小区,所以移动终端不能向该CSG小区移交或小区再选择,通信会切断。但是,通过设为本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方法,如图39(b)所示,在HeNB附近,因为任何移动终端均能向设定(变更)为开放访问模式对应的该HeNB移交,所以移动终端的SIR如点划线所示不会低于阈值a。因此,移动终端能不切断与eNB或HeNB的通信,继续进行。
在上述实例中,设干扰成为问题的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为宏小区与HeNB/HNB,但不仅是这些小区,只要是能将访问模式设定为开放访问模式的小区即可。另外,在上述实例中,设定为开放访问模式,但不仅是对该模式的设定,只要是能移交的设定即可。
变形例1.
在本变形例中,公开了在小区间干扰成为问题的情况下,设定或限制该小区的系统带宽(全部频率带宽)、中心频率(载波)之一或双方的方法。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中,公开了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频率区域在小区间不重合的方法。另外,公开了为了使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频率区域在小区间不重合而在频率中设置偏移的方法。在本变形例中,示出该偏移的设定方法。首先,是否干扰成为问题的判断与实施方式6一样,能适用实施方式3公开的偏移量的决定方法的一部分。首先,该偏移量的决定方法在实施方式2公开的允许的频率偏移范围内,根据成为干扰的小区的系统带宽、中心频率(载波)之一或双方来决定。该偏移量的决定例如可由HeNB/HNB执行,也可由核心网执行。在核心网识别成为干扰的小区的系统带宽、中心频率(载波)的情况下,核心网能根据成为干扰的小区的系统带宽、中心频率(载波)之一或双方来决定该偏移量。另一方面,因为HeNB/HNB或宏小区未识别成为干扰的小区的系统带宽、中心频率(载波),所以在由HeNB/HNB或宏小区执行该偏移量的决定的情况下,也可从核心网对HeNB/HNB或宏小区通知系统带宽、中心频率(载波)之一或双方。在HeNB/HNB决定该偏移量的情况下,作为其它方法,也可使用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公开的、取得基于小区搜索的小区的中心频率(载波)、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信息内小区的系统带宽之一或双方的方法。另外,存在核心网未识别成为干扰的小区的系统带宽、中心频率(载波)的情况。此时,利用实施方式3公开的方法判断为干扰成为问题的各小区也可向核心网通知自小区的系统带宽、中心频率(载波)之一或双方。下面是设定的偏移量的通知方法,但该方法也可适用实施方式3公开的偏移量通知方法。
通过使用本变形例公开的方法,映射不能调度的信号的频率区域能在小区间不重合。另外,通过使用使本变形例中公开的方法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5组合的方法,能得到与实施方式1~5同等的效果。
本变形例中公开的频率偏移的设定方法也能适用于CSG小区与宏小区分别在不同的专用频带中运用的情况、或部分频率重复运用的情况。在上述实例中,设干扰成为问题的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为宏小区与HeNB/HNB,但不仅是这些小区,只要是干扰成问题的小区即可。
变形例2.
在本变形例中,公开了第一小区、第二小区、核心网分别判断许可/不许可第二小区的设置。对在干扰成为问题之后设置的小区,将设置设为不许可,使干扰降低,防止之前设置的小区伞下的移动终端不能通信。是否为干扰成问题的小区的判断能适用与实施方式6相同的方法。作为判断指标,只要使用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7公开的方法即可。例如位置、来自其它小区的下行接收功率、能否通信的接收功率的阈值等。另外,也可根据设置第二小区的情况下的覆盖范围内存在的移动终端个数的任一个或多个来判断。是否有干扰的阈值既可与实施方式6或实施方式3公开的阈值相同,也可是不同的值,或另外设置许可/不许可设置的阈值。由此,对于第二小区,能有许可设置但设置偏移的运用、不许可设置的运用等多阶段的运用。另外,通过根据设置第二小区的情况下的覆盖范围内存在的移动终端个数等判断,不会设置到移动终端密集的区域,避免多个移动终端不能通信等,能严密运用。向第二小区的许可/不许可设置的通知方法或通知中使用的接口或通知定时也能适用实施方式6的访问模式设定方法公开的方法。另外,此时也可不是许可/不许可设置的通知,而仅是许可设置的通知。只要仅在接收到许可设置通知的情况下能作为小区动作即可。
通过上述方法,不必执行小区间的偏移调整,能避免作为系统的复杂化。另外,因为基站或移动终端的控制也变简单,所以实现控制电路规模的削减、低功耗化。另外,作为系统,得到能减少信令负荷的效果。
变形例3.
作为设置干扰成为问题的小区时的干扰降低方法,也可设置第二小区,在第二小区与第一小区干扰的情况下,第一小区或核心网对第二小区的覆盖范围内存在的移动终端,在第二小区的动作开始前,指示向与该第二小区不同的频率(信道)下运用的小区的移交或小区再选择。第二小区与第一小区是否干扰的判断也可适用实施方式3公开的方法。判断第二小区与第一小区干扰的判断主体将干扰的情况通知给第一小区或网络。由此,第一小区能通过小区主导或网络主导向移动终端指示移交或小区再选择。另外,也可由第一小区或核心网执行哪个移动终端存在于第二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判断。该判断可由第一小区或核心网取得设置第二小区的位置信息,根据该位置信息来执行。该位置信息的取得或通知方法可适用实施方式3公开的方法。
实施方式7.
下面示出本实施方式7的课题。例如,考虑相同CSG-ID的小区由相同所有者所有的、或从相同CSG-ID的小区接受相同收费优惠的、或从相同CSG-ID的小区以通信速度接受相同优惠等的业务。由此,用户考虑在移交时希望向具有相同CSG-ID的小区移交。在当前的标准动向中,将CSG-ID对应于TAC。将TAC映射到SIB1。从而,没有任何技巧地向具有相同CSG-ID的小区进行移交时的移动终端的处理如图40所示。图40中,序号与图36相同的步骤执行相同或相当的处理,所以省略相同步骤序号的部位的说明。在步骤ST4001中,移动终端判断SIB1中包含的该小区的CSG-ID(或TAC,TA)与业务小区是否相同。在判断为不同的情况下,移动到步骤ST4002。在判断为相同的情况下,移动到步骤ST4003。在步骤ST4002中,移动终端从小区搜索或测定对象中删除该小区,前进到步骤ST3601。在步骤ST4003中,移动终端将该小区决定为移交对象。即,移交时目的小区的CSG-ID判明的是在步骤ST3605的SIB1接收后。在步骤ST4001中判断为是不同CSG-ID的情况下,步骤ST3601~步骤ST3605的处理变为无用。在具有与业务小区不同的CSG-ID的CSG小区密集设置的场所,在步骤ST4001中几次都判断为有不同的CSG-ID,重复步骤ST3601~步骤ST3605的处理。由此,发生如下课题,即超过移交的允许时间等,继续着的通信中断,或移交失败,或无论周边是否存在与业务小区相同CSG-ID的小区,在允许时间的关系下均向用户不期望的与业务小区不同的CSG-ID移交等。从而,作为移动体通信系统,缩短移动终端直到获得目的小区的CSG-ID为止的时间,是大的课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公开了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从业务小区向移动终端通知具有相同CSG-ID(或TAC,TA)的CSG小区。作为通知方法的具体例,能使用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1的偏移信息的通知方法。作为通知信息的具体例,考虑通知与业务小区具有相同CSG-ID的小区的PCI(或列表)。图41中示出实施方式7中执行向具有相同CSG-ID的小区移交时的移动终端的处理。图41中,与图36及图40相同序号的步骤执行相同或相当的处理,省略相同步骤序号的部位的说明。在步骤ST4101中,移动终端判断在步骤ST3601中得到的该小区的PCI是否为从业务小区通知的‘具有与业务小区相同CSG-ID的小区的PCI’。或者,判断在步骤ST3601中得到的该小区的PCI是否存在于从业务小区通知的‘具有与业务小区相同CSG-ID的小区的PCI列表’中。在为相同PCI的情况下,或存在于列表中的情况下,移动到步骤ST3602。另外,在不为相同PCI的情况下,或不存在于列表中的情况下,移动到步骤ST4002。
由此,能在移交动作的初始阶段(步骤ST4101)判断是否为具有与业务小区相同CSG-ID的小区。能削减现有技术中发生的对具有与业务小区不同的CSG-ID的小区的无用的步骤ST3602~步骤ST3605。从而,通过实施方式7,能得到不发生控制延迟地实现向具有相同CSG-ID的小区移交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主要以LTE系统(E-UTRAN)为中心进行了记述,但也能适用于W-CDMA系统(UTRAN、UMTS)及改进的LTE (LTE-Advanced)系统。进而,能适用于导入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的移动体通信系统、和与CSG相同地由经营者特定加入者、许可特定的加入者访问的通信系统。在改进的LTE等中,不仅是基站(eNB、HNB、HeNB等),还为了多地点发送接收或多跳(multihop),研究多种装置或节点。本发明通过设置这些各种装置或节点,在干扰成为问题的情况下,能作为为了使该装置或节点间干扰降低而协调的方法适用。作为实施方式3中公开的接口,也可设为该装置或节点间设置的接口。

Claims (3)

1.一种移动体通信系统,包括:
移动终端,作为下行访问方式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方式,作为上行访问方式使用单载波频分复用SC-FDMA方式,来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第一基站,设置在仅对特定的所述移动终端或加入者开放的第一小区中,并对所述移动终端,使用包含规定个数的子帧的无线帧,发送包含下行同步信号的控制信号;以及
第二基站,设置在不特定的所述移动终端或利用者能利用的第二小区中,并对所述移动终端,使用包含与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无线帧有相同个数的子帧的无线帧,发送包含下行同步信号的控制信号,
该移动体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站对构成所述无线帧的多个子帧中的、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分配所述控制信号,
所述第二基站对构成所述无线帧的多个子帧中的、与所述第一子帧和所述第二子帧错开规定数量的子帧量的第三子帧和第四子帧分配所述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同步进行所述控制信号的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体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分配给构成所述无线帧的多个子帧的每一个并被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是分配给构成所述子帧的多个符号中的任一个符号的信号,
所述第二基站对与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给所述下行控制信号的所述符号错开规定数量的符号量的符号,分配下行控制信号。
3.一种移动体通信系统,包括:
移动终端,作为下行访问方式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方式,作为上行访问方式使用单载波频分复用SC-FDMA方式,来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基站,设置在对特定的所述移动终端或加入者许可利用的通信小区即特定加入者用小区以及不特定的所述移动终端或利用者能利用的通信小区即不特定利用者用小区中;以及
基站控制装置,经多个所述基站,管理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期望的跟踪区域,并且对所述移动终端执行传呼处理,
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基站接收分配给所述通信小区的每一个的信息即作为用于标识所述通信小区的信息的小区标识信息PCI,执行进行通信的小区的选择,
该移动体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接收从所述基站发送来的下行同步信号中包含的所述小区标识信息,并且判断该接收小区标识信息与从执行对所述移动终端执行无线资源分配的调度处理的业务小区通知的、表示具有与所述业务小区相同标识信息的基站的通知小区标识信息是否一致,在不一致的情况下,从小区选择的候补中去除对应于所述接收小区标识信息的基站。
CN201080006364.0A 2009-02-02 2010-01-28 移动体通信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962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08142.6A CN105072691A (zh) 2009-02-02 2010-01-28 移动体通信系统
CN201510408207.7A CN105072692A (zh) 2009-02-02 2010-01-28 移动体通信系统
CN201510408123.3A CN104918332A (zh) 2009-02-02 2010-01-28 移动体通信系统
CN201410149822.6A CN103906250B (zh) 2009-02-02 2010-01-28 移动体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21395 2009-02-02
JP2009-021395 2009-02-02
PCT/JP2010/000490 WO2010087172A1 (ja) 2009-02-02 2010-01-28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49822.6A Division CN103906250B (zh) 2009-02-02 2010-01-28 移动体通信系统
CN201510408142.6A Division CN105072691A (zh) 2009-02-02 2010-01-28 移动体通信系统
CN201510408123.3A Division CN104918332A (zh) 2009-02-02 2010-01-28 移动体通信系统
CN201510408207.7A Division CN105072692A (zh) 2009-02-02 2010-01-28 移动体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6276A true CN102396276A (zh) 2012-03-28
CN102396276B CN102396276B (zh) 2015-08-05

Family

ID=42395436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08123.3A Pending CN104918332A (zh) 2009-02-02 2010-01-28 移动体通信系统
CN20141014982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06250B (zh) 2009-02-02 2010-01-28 移动体通信系统
CN201510408207.7A Pending CN105072692A (zh) 2009-02-02 2010-01-28 移动体通信系统
CN20108000636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96276B (zh) 2009-02-02 2010-01-28 移动体通信系统
CN201510408142.6A Pending CN105072691A (zh) 2009-02-02 2010-01-28 移动体通信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08123.3A Pending CN104918332A (zh) 2009-02-02 2010-01-28 移动体通信系统
CN20141014982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06250B (zh) 2009-02-02 2010-01-28 移动体通信系统
CN201510408207.7A Pending CN105072692A (zh) 2009-02-02 2010-01-28 移动体通信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08142.6A Pending CN105072691A (zh) 2009-02-02 2010-01-28 移动体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4) US9072104B2 (zh)
EP (3) EP3402278A1 (zh)
JP (9) JP5139543B2 (zh)
CN (5) CN104918332A (zh)
WO (1) WO2010087172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8891A (zh) * 2012-05-18 2013-12-04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针对无线网络的连接建立偏置的方法和系统
CN104243012A (zh) * 2013-06-13 2014-12-2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tdd系统中的帧结构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5122891A (zh) * 2013-01-09 2015-12-0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07396326A (zh) * 2017-08-02 2017-11-24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成系统帧号的方法及主控时钟系统
CN108683474A (zh) * 2013-04-07 2018-10-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公共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1988098A (zh) * 2013-12-25 2020-11-24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基站、终端、集成电路及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44956A1 (ja) 2006-06-16 2007-12-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端末
US7885235B2 (en) 2006-09-26 2011-02-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0087172A1 (ja) 2009-02-02 2010-08-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CN102318388B (zh) * 2009-02-12 2015-05-06 Lg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毫微微基站类型的改变的通信技术
JP5079139B2 (ja) 2009-04-28 2012-11-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移動端末
JP5632371B2 (ja) * 2009-06-10 2014-11-26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無線通信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WO2010143428A1 (ja) * 2009-06-12 2012-11-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基地局制御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
EP3661304A1 (en) 2009-06-19 2020-06-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472938A4 (en) 2009-10-02 2016-03-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626163B2 (en) 2009-10-02 2014-01-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R112012007750A2 (pt) 2009-10-05 2016-08-23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dispositivo de estação base
JP5605107B2 (ja) * 2009-10-05 2014-10-1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
RU2472315C1 (ru) * 2010-01-22 2013-01-10 Зти Корпорейшн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на основе режима доступа фемтосоты
JP5440248B2 (ja) 2010-02-25 2014-03-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ハンドオーバ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端末装置、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EP2564643B1 (en) * 2010-04-29 2017-10-25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S9185619B2 (en) 2010-06-29 2015-1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in femtocell deployments
JP5682173B2 (ja) * 2010-08-09 2015-03-1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基地局間同期方法、同期情報のデータ構造、及び同期要求のデータ構造
CN102378384B (zh) 2010-08-16 2015-07-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度方法和设备
JP5325852B2 (ja) * 2010-08-30 2013-10-23 Kddi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593171B2 (ja) * 2010-08-30 2014-09-1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階層符号化データ伝送方法、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リソース割り当て装置
KR101901927B1 (ko) 2010-09-28 2018-09-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간 간섭 조정 방법 및 장치
JP5372887B2 (ja) * 2010-10-15 2013-12-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ならびに基地局
US9392576B2 (en) 2010-12-29 2016-07-12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s for tranporting a plurality of media streams over a shared MBMS bearer in a 3GPP compliant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20195298A1 (en) * 2011-02-01 2012-08-02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avoid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11790B2 (en) 2011-02-11 2014-04-29 Nokia Corporation DL control channel structure enhancement
US9160592B2 (en) 2011-02-23 2015-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ngle carrier optimization for evolved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US9107186B2 (en) * 2011-02-23 2015-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evolved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enhancement
JP5444275B2 (ja) * 2011-02-28 2014-03-1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9014169B2 (en) * 2011-03-10 2015-04-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ell search procedure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s
JP5586513B2 (ja) * 2011-03-29 2014-09-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基地局間協調通信システム
JP5922101B2 (ja) 2011-04-01 2016-05-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WO2012153995A2 (ko) * 2011-05-10 2012-11-1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셀 선택 방법 및 장치
CN102196542B (zh) * 2011-05-27 2014-06-25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设备和系统
WO2013015625A2 (en) * 2011-07-26 2013-01-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767530B2 (ja) * 2011-08-15 2015-08-1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US8917679B2 (en) 2011-08-16 2014-12-2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ignaling the overlap of downlink control and data channels
WO2013042954A1 (en) * 2011-09-21 2013-03-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quiring synchronization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968056B (zh) * 2011-11-07 2019-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传输方法
CN103096333B (zh) * 2011-11-08 2015-09-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干扰的协调方法及基站
US9591597B2 (en) * 2011-12-02 2017-03-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indicating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for the same
WO2013089344A1 (en) * 2011-12-15 2013-06-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of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the user equipment for the same
GB2497734B (en) * 2011-12-16 2014-11-26 Broadcom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pping to an uplink resource
US20130195019A1 (en) * 2012-01-27 2013-08-01 Nokia Corporation Initial access in cells without common reference signals
US10972920B2 (en) 2012-01-30 2021-04-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exible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RRM) measurements for wireless networks
US20130195069A1 (en) * 2012-01-30 2013-08-01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Signaling mechanism for supporting flexible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and common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s
CN102625359B (zh) * 2012-02-24 2016-03-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确定同步小区的方法和设备
WO2013129865A1 (ko) * 2012-02-28 2013-09-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결합을 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서로 다른 타입의 반송파를 사용하여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AU2013228834B2 (en) 2012-03-05 2017-05-04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JP6032904B2 (ja) * 2012-03-07 2016-11-3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局および無線基地局
JP5919035B2 (ja) * 2012-03-07 2016-05-1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局
US9065600B2 (en) * 2012-03-14 2015-06-23 Nokia Technologies Oy Aggregation for a new carrier type
EP2639982B1 (en) * 2012-03-15 2015-01-14 ST-Ericsson SA A receiver and a method therein
JP5953079B2 (ja) * 2012-03-16 2016-07-1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JP2013197944A (ja) * 2012-03-21 2013-09-30 Ntt Docomo Inc 無線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JP5761462B2 (ja) * 2012-03-23 2015-08-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通信ノード、無線基地局の制御方法及び通信ノードの制御方法
US20130259009A1 (en) * 2012-03-29 2013-10-0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Reference Signal
JP5883339B2 (ja) * 2012-04-06 2016-03-1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端末装置、ローカルエリア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13165062A1 (ko) * 2012-05-02 2013-11-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추정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4008360A2 (en) * 2012-07-06 2014-01-09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Communicating broadcast signals in carrier-aggregated wireless networks
US9497687B2 (en) 2012-07-10 2016-11-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ccess class barr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111049B2 (en) 2012-10-26 2018-10-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band eMBMS enhancement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US9980247B2 (en) 2012-10-26 2018-05-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imary cell signaling for eMBMS in carrier aggregation
US11356216B2 (en) * 2013-01-10 2022-06-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ual connectivity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4120056A1 (en) * 2013-02-01 2014-08-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pci assignement
JP6361648B2 (ja) * 2013-02-22 2018-07-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端末装置
RU2612399C1 (ru) * 2013-03-01 2017-03-09 Хуавэ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установк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уменьшения влияния помех на канал управления
US8982853B2 (en) * 2013-03-05 2015-03-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control interference
WO2014163288A1 (en) 2013-04-02 2014-10-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thereof
WO2014178664A1 (ko) * 2013-04-30 2014-11-06 인텔렉추얼디스커버리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집중 전송을 위한 새로운 tdd 프레임 구조
WO2014181443A1 (ja) * 2013-05-09 2014-11-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送信局、受信局および通信方法
RU2631251C2 (ru) * 2013-05-31 2017-09-20 Хуавэ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обмена информацией,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US9419750B2 (en) 2013-06-05 2016-08-1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NLOS wireless backhaul uplink communication
US10348432B2 (en) 2013-06-11 2019-07-0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Network signaling for network-assiste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nd suppression
JP2016157990A (ja) * 2013-06-27 2016-09-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9419861B1 (en) * 2013-10-25 2016-08-16 Ca, Inc.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table creation and use to map unique device interface identities to common identities
US20150117295A1 (en) * 2013-10-30 2015-04-3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JP5694493B2 (ja) * 2013-12-09 2015-04-0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US9560645B2 (en) * 2014-01-31 2017-01-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E, a secondary ENB and a master ENB and respective method performed thereby for providing system information of a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the UE
KR101977923B1 (ko) * 2014-02-13 2019-05-1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방송 채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JP5894625B2 (ja) * 2014-03-31 2016-03-30 ソフトバンク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20150280880A1 (en) * 2014-04-01 2015-10-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buffer
CN106464411B (zh) 2014-06-18 2019-04-16 索尼公司 提高MaMi通信网络中的性能的系统和方法
US9485788B2 (en) 2014-06-18 2016-11-01 Sony Corporation Massive MIMO cell synchronization: AP to AP direct communication
US9351268B2 (en) * 2014-06-18 2016-05-24 Sony Corporation Massive MIMO cell synchronization: AP to AP indirect communication
MY192923A (en) 2014-10-08 2022-09-1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obility synchronization measurements
JP6795489B2 (ja) * 2015-03-13 2020-12-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13873615A (zh) * 2015-08-18 2021-12-3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Ue接入的方法和设备
US11283536B2 (en) * 2015-09-25 2022-03-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11382081B2 (en) 2015-10-16 2022-07-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stem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084706A1 (en) * 2015-11-18 2017-05-2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WO2017198295A1 (en) * 2016-05-18 2017-11-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in a network node for transmitting and method in a wireless device for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system access or monitoring
NO341951B1 (en) * 2016-06-30 2018-03-05 Autostore Tech As Operating method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in a storage system
JP6810255B2 (ja) * 2016-09-26 2021-01-06 フラウンホッファー−ゲゼルシャフト ツァ フェルダールング デァ アンゲヴァンテン フォアシュンク エー.ファオ 狭帯域用の物理的に分離されたチャンネル、低複雑な受信機
US11477637B2 (en) * 2016-09-26 2022-10-1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392436B (zh) * 2017-01-05 2020-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映射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8282828B (zh) * 2017-01-06 2019-09-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位置管理方法及装置
JP6820554B2 (ja) * 2017-02-28 2021-01-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
KR102412615B1 (ko) * 2017-09-07 2022-06-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말간 전송들 사이 충돌들을 고려하는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IT201800000832A1 (it) * 2018-01-12 2019-07-12 Inst Rundfunktechnik Gmbh Sender und/oder empfänger zum senden bzw. empfangen von rundfunkinformationssignalen
CA3094602A1 (en) * 2018-03-30 2019-10-03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CN111918237B (zh) * 2019-05-07 2022-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470678B2 (en) * 2019-09-30 2022-10-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Broadcast of multiple physical cell identity ranges
US11089538B2 (en) * 2019-11-18 2021-08-10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ubscription based multicast service discovery
US11115989B1 (en) 2019-12-09 2021-09-07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access node that uses multiple radio frequency bands
US11265878B1 (en) 2019-12-09 2022-03-01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access node that uses multiple radio frequency bands
WO2022176213A1 (ja) * 2021-02-22 2022-08-2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91011B2 (ja) * 1992-11-30 1999-05-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送受信機
WO1995022213A1 (fr) * 1994-02-09 1995-08-17 Nt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c. Procede et systeme relatif aux liaisons radio mobiles cdma
SE518224C2 (sv) * 1997-06-24 2002-09-1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ätt och system i ett cellbaserat nät
US6058302A (en) 1997-09-17 2000-05-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Limiting access to private networks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s
JP2000253446A (ja) * 1999-03-04 2000-09-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基地局装置及びフレーム同期取得方法
JP3581058B2 (ja) * 1999-10-14 2004-10-2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同期信号を送信する方法、および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7555300B2 (en) * 2002-10-25 2009-06-30 Intel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interference control using timeslot resource management
JP4601625B2 (ja) * 2003-12-19 2010-12-22 アイビス・テレ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タイムスロットリソース管理による基地局の干渉制御
JP2006101252A (ja) * 2004-09-30 2006-04-13 Iwatsu Electric Co Ltd 移動通信基地局間の無線同期方法とシステム。
EP1715708B1 (en) * 2005-04-18 2012-06-06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Intersystem handover involving multiple frequency bands
CN101204016B (zh) 2005-05-23 2013-02-13 思科技术公司 用于干扰减少的方法和系统
US20080207245A1 (en) 2005-08-04 2008-08-28 Mitsubish Electric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Base Station Control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US8416745B2 (en) * 2005-08-22 2013-04-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en-loop power adjustment for CQI repointing based on RL quality indicators
US8072929B2 (en) 2006-01-03 2011-12-06 Amosmet Investments Llc Method, apparatus, software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JP5030795B2 (ja) 2006-01-11 2012-09-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および報知チャネル信号の送信帯域設定方法
WO2007144956A1 (ja) 2006-06-16 2007-12-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端末
JP4932419B2 (ja) 2006-06-19 2012-05-1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PL1942597T3 (pl) 2007-01-05 2013-07-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posób i urządzenie do transmitowania i odbierania informacji sterującej dla powodowania losowości zakłóceń międzykomórkowych w komórkowym systemie telekomunikacyjnym
CN102573007A (zh) 2007-01-05 2012-07-1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用户装置以及方法
KR101321240B1 (ko) 2007-01-16 2013-12-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홈셀 또는 개인네트워크로 셀 선택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WO2008102531A1 (ja) 2007-02-23 2008-08-28 Panasonic Corporation 無線通信端末装置及び隣接セル測定方法
JP4932555B2 (ja) 2007-03-20 2012-05-1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ユーザ装置、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JP4601637B2 (ja) * 2007-03-20 2010-12-2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送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1286786B (zh) * 2007-04-11 2013-03-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调度进行同频组网干扰抑制的方法
CN101287261B (zh) * 2007-04-13 2012-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宽带无线信道质量的方法
US8072953B2 (en) * 2007-04-24 2011-12-0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ome Node-B identification and access restriction
KR20100005084A (ko) * 2007-04-28 2010-01-13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근접성 기반의 전송 모드 변경을 통한 간섭 감소를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JP2008301134A (ja) * 2007-05-30 2008-12-11 Kyocera Corp 無線基地局及び送信タイミング調整方法
CN101330714A (zh) * 2007-06-20 2008-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接入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690277B (zh) 2007-07-05 2017-07-11 Tcl通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及移动终端
US8265033B2 (en) * 2007-08-13 2012-09-11 Telefonaka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losed subscriber group cell handover
US8213391B2 (en) * 2007-10-05 2012-07-03 Via Telecom, Inc. Time synchronization of femtocell
CA2706641C (en) * 2007-11-26 2014-01-2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Local network access using public cells
US8335176B2 (en) * 2008-04-07 2012-1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overhead channels with timing offset and blanking
CN101296451B (zh) 2008-06-03 2012-0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更新终端的内部用户组列表的方法
CN101291249B (zh) * 2008-06-11 2011-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和显示家庭基站名称、内部用户组名称的方法
CN101287294B (zh) * 2008-06-11 2012-07-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管理实体、终端转移方法和系统
US9867203B2 (en) * 2008-07-11 2018-0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ous TDM-based communication in dominant interference scenarios
US8160590B2 (en) * 2008-09-18 2012-04-17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type of a mobile radio base st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s; radio communication smart card device
JP5538802B2 (ja) 2008-11-04 2014-07-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移動端末および基地局制御装置
ES2738125T3 (es) 2008-12-23 2020-01-20 Wing Win Consulting Ltd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móvil que comprende una celda en un modo de acceso híbrido
US9084119B2 (en) * 2009-01-07 2015-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rrier reuse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WO2010087172A1 (ja) 2009-02-02 2010-08-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JP5079139B2 (ja) 2009-04-28 2012-11-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移動端末
EP3661304A1 (en) 2009-06-19 2020-06-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472938A4 (en) 2009-10-02 2016-03-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626163B2 (en) 2009-10-02 2014-01-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496022A1 (en) 2009-10-30 2012-09-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8891A (zh) * 2012-05-18 2013-12-04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针对无线网络的连接建立偏置的方法和系统
CN105122891A (zh) * 2013-01-09 2015-12-0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05122891B (zh) * 2013-01-09 2018-06-2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08683474A (zh) * 2013-04-07 2018-10-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公共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8683474B (zh) * 2013-04-07 2020-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公共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4243012A (zh) * 2013-06-13 2014-12-2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tdd系统中的帧结构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4243012B (zh) * 2013-06-13 2019-06-1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tdd系统中的帧结构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11988098A (zh) * 2013-12-25 2020-11-24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基站、终端、集成电路及通信方法
CN111988098B (zh) * 2013-12-25 2022-08-12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基站、终端、集成电路及通信方法
CN107396326A (zh) * 2017-08-02 2017-11-24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成系统帧号的方法及主控时钟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21025A1 (en) 2022-06-29
CN105072691A (zh) 2015-11-18
JP5744266B2 (ja) 2015-07-08
JP2022034049A (ja) 2022-03-02
EP2393330A1 (en) 2011-12-07
JPWO2010087172A1 (ja) 2012-08-02
JP2016154394A (ja) 2016-08-25
US20210014649A1 (en) 2021-01-14
JP2023168478A (ja) 2023-11-24
US20150264671A1 (en) 2015-09-17
US9072104B2 (en) 2015-06-30
JP2015159606A (ja) 2015-09-03
CN103906250A (zh) 2014-07-02
CN103906250B (zh) 2018-06-22
US10887731B2 (en) 2021-01-05
CN104918332A (zh) 2015-09-16
JP5496311B2 (ja) 2014-05-21
EP2393330A4 (en) 2014-07-30
JP5139543B2 (ja) 2013-02-06
WO2010087172A1 (ja) 2010-08-05
JP2014143700A (ja) 2014-08-07
US20110280223A1 (en) 2011-11-17
US9357545B2 (en) 2016-05-31
CN105072692A (zh) 2015-11-18
JP2013070409A (ja) 2013-04-18
CN102396276B (zh) 2015-08-05
EP3402278A1 (en) 2018-11-14
JP2020048228A (ja) 2020-03-26
US20160242012A1 (en) 2016-08-18
JP2018133823A (ja) 2018-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96276B (zh) 移动体通信系统
US10841903B2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KR101708704B1 (ko) 이동체 통신 시스템
CN103348729B (zh) 通信系统
CN102860058A (zh) 移动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

Termination date: 201901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