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60058A - 移动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60058A CN102860058A CN2011800090267A CN201180009026A CN102860058A CN 102860058 A CN102860058 A CN 102860058A CN 2011800090267 A CN2011800090267 A CN 2011800090267A CN 201180009026 A CN201180009026 A CN 201180009026A CN 102860058 A CN102860058 A CN 1028600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k
- frequency
- residential quarter
- base station
- portable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5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JZEPSDIWGBJOEH-UHFFFAOYSA-N 4-decylbicyclo[2.2.1]hept-2-e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2C=CC1(CCCCCCCCCC)C2 JZEPSDIWGBJOE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100465000 Mus musculus Prag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001018494 Homo sapiens Pro-MCH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33721 Pro-MCH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50096310 SIB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8186 active pharmaceutical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1 data transfo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897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60 hair shin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85 persist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39 pla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94 synthes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2—Avoidance of ingress interference, e.g. ham radio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07—Relay station based processing for cell extension or control of coverage are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通信系统内的干扰并且降低移动终端的搜索动作的负荷的移动通信系统。在本发明中,在施主小区(1301)和其属下的移动终端(1304)之间的直接链路(1307)与中继节点(1302)和其属下的移动终端(1303)之间的访问链路(1306)中使用相同的频率的载波进行无线通信。在施主小区(1301)和中继节点(1302)之间的回程链路(1305)中,使用与在直接链路(1307)以及访问链路(1306)中所使用的载波不同的频率的载波进行无线通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多个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实施无线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被称为第三代的通信方式中,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方式从2001 年起在日本开始商用服务。此外,通过向下行链路(专用数据信道、专用控制信道)追加分组传输用的信道(High Speed-Downlink Shared Channel:HS-DSCH),从而开始了实现使用了下行链路的数据发送的进一步高速化的HSDPA(High Speed Down 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的服务。进而,为了进一步使上行方向的数据发送高速化,关于HSUPA(High Speed Up 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方式也开始了服务。W-CDMA 是由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化团体的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制定的通信方式,汇总了版本8的说明书。
此外,在3GPP 中,作为与W-CDMA不同的通信方式,关于无线区间,正在研究称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的新的通信方式,关于包含核心网络(也简称为网络)的系统整体结构,正在研究称为系统架构演进(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SAE)的新的通信方式。
在LTE 中,访问方式、无线的信道结构或协议与当前的W-CDMA(HSDPA/HSUPA)完全不同。例如,在访问方式中,W-CDMA 使用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与此相对,LTE 在下行方向使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在上行方向使用SC-FDMA(Single Care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复用)。此外,频带宽度在W-CDMA中为5MHz,与此相对,在LTE中能够在1.4MHz、3MHz、5MHz、10MHz、15MHz或20MHz中按每个基站进行选择。此外,在LTE 中,不像W-CDMA 那样包含线路交换,仅为分组通信方式。
在LTE中,使用与W-CDMA 的核心网络(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不同的新的核心网络构成通信系统,所以,定义为与W-CDMA网不同的独立的无线访问网。因此,为了与W-CDMA 的通信系统进行区别,在LTE的通信系统中,与移动终端(User Equipment:UE)进行通信的基站(Base station)被称为eNB(E-UTRAN NodeB),与多个基站进行控制数据或用户数据的交换的基站控制装置(Radio Network Controller)被称为EPC(Evolved Packet Core:演进的分组核心网)或aGW(Access Gateway:接入网关)。在该LTE的通信系统中,提供单播(Unicast)服务与E-MBMS服务(Evolved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演进的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所谓E-MBMS服务是广播型多媒体服务,有时也简称为MBMS。对多个移动终端发送新闻或天气预报、移动广播等大容量广播内容。也将其称为一点对多点(Point to Multipoint)服务。
3GPP中的涉及LTE 系统的整体架构(Architecture)的当前的决定事项记载于非专利文献1(4.6.1章) 中。使用图1对整体架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在图1中,如果针对移动终端101的控制协议例如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和用户面例如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RLC(Radio Link Control)、MAC(Medium Access Control)、PHY(Physical layer)在基站102 终止,则E-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由一个或多个基站102 构成。
基站102进行从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性管理实体)103通知的寻呼信号(Paging Signaling、也称为寻呼消息(paging messages))的调度(Scheduling)及发送。基站102利用X2 接口彼此连接。此外,基站102利用S1接口连接于EPC(Evolved Packet Core)。更确切地说,基站102利用S1_MME 接口连接于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103,利用S1_U接口连接于S-GW(Serving Gateway)104。
MME103向多个或单个基站102分配寻呼信号。此外,MME103执行待机状态(Idle State)的移动性控制(Mobility control)。MME103在移动终端为待机状态以及激活状态(Active State)时进行跟踪区域(Tracking Area)列表的管理。
S-GW104与一个或多个基站102进行用户数据的收发。对于S-GW104来说,在基站间的切换时,变为本地的移动性锚点(Mobility Anchor Point)。进而,在EPC中还存在P-GW(PDN Gateway),进行每个用户的分组过滤或UE-ID 地址的分配等。
移动终端101和基站102之间的控制协议RRC进行广播(Broadcast)、寻呼(paging)、RRC连接管理(RRC connection management)等。作为RRC中的基站和移动终端的状态,存在RRC_Idle、RRC_CONNECTED。在RRC_IDLE中,进行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公共陆地移动网络)选择、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SI)的广播、寻呼(paging)、小区再选择(cell re-selection)、移动性等。在RRC_CONNECTED中,移动终端具有RRC连接(connection),能够进行与网络的数据的收发,此外,进行切换(Handover:HO)、相邻小区(Neighbour cell)的测量等。也将RRC_IDLE仅称为IDLE、待机状态。也将RRC_CONNECTED仅称为CONNECTED。
关于在非专利文献1(5章)所记载的3GPP 中的涉及LTE系统的帧结构的当前的决定事项,利用图2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无线帧的结构的说明图。在图2 中,一个无线帧(Radio frame)为10ms。无线帧被分割成十个相等大小的子帧(Sub-frame)。子帧被分割成两个相等大小的时隙(slot)。每个无线帧中第一个与第6个子帧中包含下行同步信号(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同步信号中有第一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与第二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以子帧为单位进行MBSFN(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用与MBSFN 以外的信道的多路复用。后面将MBSFN发送用的子帧称为MBSFN子帧(MBSFN sub-frame)。
在非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MBSFN子帧的分配时的信令例。图3是表示MBSFN帧的结构的说明图。在图3中,向每个MBSFN帧(MBSFN frame)分配MBSFN子帧。调度MBSFN帧的集合(MBSFN frame Cluster)。分配MBSFN帧的集合的重复周期(Repetition Period)。
3GPP 中的涉及LTE 系统的信道结构的当前的决定事项记载于非专利文献1(5章)中。设想在CSG 小区(Closed Subscriber Group cell:封闭用户组小区)中也使用与non-CSG小区相同的信道结构。用图4来说明物理信道(Physical channel)。图4是说明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物理信道的说明图。在图4中,物理广播信道401(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是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发送的下行信道。BCH传输块(transport block)被映射于40ms间隔中的四个子帧。不存在40ms 定时的清楚的信令。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发送物理控制信道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CFICH)402。PCFICH将用于PDCCHs的OFDM符号的数量从基站102 通知给移动终端101。按每个子帧发送PCFICH。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403是从基站102 向移动终端101进行发送的下行信道。PDCCH 通知资源分配(allocation)、涉及DL-SCH(作为后述的图5所示的传输信道之一的下行共有信道)的HARQ信息、PCH(作为图5所示的传输信道之一的寻呼信道)。PDCCH运送上行调度准许(Uplink Scheduling Grant)。PDCCH运送作为针对上行发送的响应信号的Ack(Acknowledgement)/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PDCCH 也被称为L1/L2控制信号。
物理下行共有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404是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进行发送的下行信道。PDSCH映射作为传输信道的DL-SCH(下行共有信道)或作为传输信道的PCH。物理多播信道(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PMCH)405是从基站102 向移动终端101进行发送的下行信道。PMCH映射作为传输信道的MCH(多播信道)。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406 是从移动终端101 向基站102进行发送的上行信道。PUCCH 运送作为针对下行发送的响应信号(response)的Ack/Nack。PUCCH运送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报告。所谓CQI是表示接收到的数据的质量或通信路径质量的质量信息。此外,PUCCH 运送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物理上行共有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407是从移动终端101向基站102进行发送的上行信道。PUSCH 映射UL-SCH(作为图5 所示的传输信道之一的上行共有信道)。
物理HARQ 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el:PHICH)408是从基站102向移动终端101进行发送的下行信道。PHICH运送作为针对上行发送的响应的Ack/Nack。物理随机访问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409是从移动终端101向基站102进行发送的上行信道。PRACH运送随机接入前导(random access preamble)。
对于下行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来说,作为移动通信系统,将已知的符号插入到每个时隙的最初、第三个、最后的OFDM 符号中。作为移动终端的物理层的测定,有参考符号的接收功率(Reference symbol Received Power:RSRP)。
关于非专利文献1(5章)所记载的传输信道(Transport channel),使用图5进行说明。图5是说明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传输信道的说明图。在图5(A)中示出了下行传输信道与下行物理信道之间的映射。在图5(B)中示出了上行传输信道与上行物理信道之间的映射。关于下行传输信道,广播信道(Broadcast Channel:BCH)被广播给其基站(小区)整体。BCH 被映射于物理广播信道(PBCH)。
在下行共有信道(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SCH)中应用基于HARQ(Hybrid ARQ)的重传控制。DL-SCH能够广播到基站(小区)整体。DL-SCH支持动态或准静态(Semi-static)的资源分配。准静态的资源分配也称为持续调度(Persistent Scheduling)。为了降低移动终端的功耗,DL-SCH支持移动终端的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将DL-SCH向物理下行共有信道(PDSCH)映射。
寻呼信道(Paging Channel:PCH)为了实现移动终端的低功耗而支持移动终端的DRX。PCH请求向基站(小区)整体的广播。PCH向能够动态地利用于业务中的物理下行共有信道(PDSCH)这样的物理资源、或者其它控制信道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这样的物理资源进行映射。多播信道(Multicast Channel:MCH)使用于向基站(小区)整体的广播。MCH支持多小区发送中的MBMS服务(MTCH 与MCCH)的SFN合成。MCH支持准静态的资源分配。MCH被向PMCH映射。
在上行共有信道(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中应用基于HARQ(Hybrid ARQ)的重传控制。UL-SCH支持动态或准静态(Semi-static)的资源分配。将UL-SCH 向物理上行共有信道(PUSCH)映射。图5(B)所示的随机访问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限于控制信息。RACH存在冲突的危险。将RACH向物理随机访问信道(PRACH)映射。
对HARQ进行说明。所谓HARQ是利用自动重传(Automatic Repeat reQuest)与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的组合使传输路径的通信质量提高的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即便对于通信质量发生变化的传输路径,也利用重传使纠错有效地作用。特别是,在重传时进行初传的接收结果与重传的接收结果的合成,由此,得到进一步的质量提高。
对重传的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在接收侧不能正确地对接收数据进行解码的情况下,换言之,在发生了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错误的情况下(CRC=NG),从接收侧向发送侧发送“Nack”。接收了“Nack”的发送侧对数据进行重传。在接收侧能正确地对接收数据进行解码的情况下,换言之,在未发生CRC错误的情况下(CRC=OK),从接收侧向发送侧发送“Ack”。接收了”Ack”的发送侧发送下一数据。
作为HARQ方式的一例,有跟踪合并(Chase Combining)。所谓跟踪合并是在初传与重传中发送相同数据系列,通过在重传中进行初传的数据系列与重传的数据系列的合成来使增益提高的方式。这是基于如下的思路:即便在初传数据中有错误,也包含部分正确的数据,将正确的部分的初传数据与重传数据合成,从而能够高精度地发送数据。此外,作为HARQ方式的其它例,有IR(Incremental Redundancy)。所谓IR是使冗余度增加,通过在重传中发送校验位,由此,与初传组合,使冗余度增加,利用纠错功能使质量提高。
关于非专利文献1(6章)记载的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使用图6 进行说明。图6是说明LTE 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逻辑信道的说明图。图6(A)中示出下行逻辑信道与下行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图6(B)中示出了上行逻辑信道与上行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广播控制信道(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BCCH)是广播系统控制信息用的下行信道。将作为逻辑信道的BCCH向作为传输信道的广播信道(BCH)、或下行共有信道(DL-SCH)进行映射。
寻呼控制信道(Paging Control Channel:PCCH)是用于发送寻呼信号的下行信道。PCCH 用于网络不知道移动终端的小区位置的情况。将作为逻辑信道的PCCH 向作为传输信道的寻呼信道(PCH)进行映射。共有控制信道(Common Control Channel:CCCH)是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发送控制信息用的信道。CCCH 用于移动终端在与网络之间不具有RRC连接(connection)的情况。在下行方向,将CCCH 向作为传输信道的下行共有信道(DL-SCH)进行映射。在上行方向,将CCCH 向作为传输信道的上行共有信道(UL-SCH)进行映射。
多播控制信道(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MCCH)是一点对多点的发送用的下行信道。MCCH是用于从网络向移动终端发送一个或几个MTCH 用的MBMS 控制信息的信道。MCCH仅用于MBMS 接收中的移动终端。将MCCH 向作为传输信道的下行共有信道(DL-SCH)或多播信道(MCH)进行映射。
专用控制信道(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DCCH)是对移动终端与网络之间的专用控制信息进行发送的信道。在上行中将DCCH向上行共有信道(UL-SCH)进行映射,在下行中将DCCH映射到下行共有信道(DL-SCH)。
专用业务信道(Dedicate Traffic channel:DTCH)是向用户信息的发送用的专用移动终端的一对一通信的信道。DTCH在上行以及下行中均存在。在上行中将DTCH 向上行共有信道(UL-SCH)进行映射,在下行中将DTCH 向下行共有信道(DL-SCH)进行映射。
多播业务信道(Multicast Traffic channel:MTCH)是用于从网络向移动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下行信道。MTCH是仅用于MBMS 接收中的移动终端的信道。将MTCH 向下行共有信道(DL-SCH)或多播信道(MCH)进行映射。
所谓GCI是全球小区识别符(Global Cell Identity)。在LTE及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中导入CSG小区(Closed Subscriber Group cell:封闭用户组小区)。下面说明CSG(参照非专利文献3 3.1章)。所谓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封闭用户组)是运营商将能够利用的加入者进行特别指定的小区(特定加入者用小区)。许可被特别指定的加入者访问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的一个以上的E-UTRAN小区。将许可被特别指定的加入者访问的一个以上的E-UTRAN小区称为“CSG 小区(CSG cell(s))”。但是,PLMN中存在访问限制。所谓CSG小区是广播固有的CSG身份(CSG identity:CSG ID,CSG-ID)的PLMN的一部分。事先进行利用注册,被许可的加入者组的成员使用作为访问许可信息的CSG-ID来访问CSG小区。
CSG-ID由CSG小区或小区来广播。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多个CSG-ID。而且,为了容易访问CSG关联的成员,利用终端(UE)来使用CSG-ID。移动终端的位置跟踪以由一个以上的小区构成的区域为单位来进行。位置跟踪是为了即便在待机状态也能跟踪移动终端的位置并进行呼叫(移动终端被呼叫)。将该移动终端的位置跟踪用的区域称为跟踪区域。所谓CSG白名单(CSG White List)是记录有加入者所属的CSG小区的全部CSG ID的存储在USIM(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中的列表。CSG白名单有时也被称为许可CSG列表(Allowed CSG ID List)。
以下对“适当的小区”(Suitable cell)进行说明(参照非专利文献3 4.3 章)。所谓“适当的”(Suitable cell)是UE为了接受正常(normal)业务而驻扎(Camp ON)的小区。这样的小区满足以下的条件。
(1)小区是所选择的PLMN或所注册的PLMN、或者“Equivalent PLMN列表”的PLMN的一部分;
(2)根据由NAS(non-Access Stratum)提供的最新信息,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
(a)该小区不是被禁止(barred)的小区,
(b)该小区不是“漫游用的被禁止LAs”列表的一部分,而是至少一个跟踪区域(Tracking Area:TA)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该小区必需满足上述(1),
(c)该小区满足小区选择评价基准,
(d)该小区对于由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SI)特别指定作为CSG 小区的小区而言,CSG-ID是UE的“CSG 白名单”(CSG WhiteList)的一部分(包含在UE的CSG WhiteList中)。
以下对“可接受的小区”(Acceptable cell)进行说明(参照非专利文献3 4.3章)。其是UE为了接受有限的服务(紧急通报)而驻扎的小区。这种小区满足以下的所有要件。即,以下示出利用E-UTRAN网络开始紧急通报用的最小的设置的要件。(1)该小区不是被禁止(barred)的小区。(2)该小区满足小区选择评价基准。
驻扎(camp on)在小区是指如下状态:UE完成小区选择/再选择(cell selection/reselection)处理,UE选择了监控系统信息和寻呼信息的小区。
在3GPP 中探讨了被称为Home-NodeB(Home-NB;HNB)、Home-eNodeB(Home-eNB;HeNB)的基站。UTRAN中的HNB或E-UTRAN中HeNB是例如家庭、法人、商业用的面向访问服务的基站。在非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向HeNB以及HNB访问的三个不同的模式。具体地说是开放访问模式(Open access mode)、封闭访问模式(Closed access mode)、混合访问模式(Hybrid access mode)。
各个模式具有以下的特征。在开放访问模式中,HeNB 或HNB作为通常的运营商的正常小区被操作。在封闭访问模式中,HeNB或HNB作为CSG小区被操作。这是仅CSG成员能够访问的CSG小区。在混合访问模式中是非CSG成员也同时被许可访问的CSG小区。混合访问模式的小区(也称为混合小区)换言之是支持开放访问模式与封闭访问模式这二者的小区。
在3GPP 中探讨了将全部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分割(称为PCI分割)成CSG小区用与non-CSG小区用(参照非专利文献5)。此外,探讨了由系统信息将PCI分割信息从基站向属下的移动终端广播。非专利文献5公开了使用PCI分割的移动终端的基本动作。不具有PCI分割信息的移动终端需要使用全部PCI(例如504代码全部)进行小区搜索。相对于此,具有PCI分割信息的移动终端能够使用该PCI分割信息进行小区搜索。
此外,在3GPP 中,作为版本10,推进了“长期演进改进”(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的标准策略(参照非专利文献6、7)。
作为在LTE-A中探讨的技术之一,加入了异构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s:HetNets)。在3GPP中,决定对微微eNB(微微蜂窝小区(pico cell))、热点小区(Hotzone cell)用的节点、HeNB/HNB/CSG小区、中继节点、远端射频头(RRH:Remote Radio Head)这样的低输出功率的本地范围的网络节点进行处理。将一个以上的这样的本地范围的网络节点组入通常的eNB(宏小区)而成的网络是异构网络。
在LTE-A系统中,为了得到高的通信速度、在小区边缘的高处理能力、新的覆盖范围区等,探讨支持中继(Relay:中继节点(RN))的情况。中继节点经由施主小区(Donor cell;Donor eNB;DeNB)与无线访问网络无线连接。在施主小区的范围内,从网络(Network:NW)向中继的链路共用与从网络向UE的链路相同的频带。在该情况下,在3GPP标准的版本8的说明书中,UE也能够连接至该施主小区。将施主小区和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称作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将中继节点和UE之间的链路称为访问链路(access link),将网络和UE之间的链路称为直接链路(direct link)。
作为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中的回程链路的多路复用方法,从DeNB向RN的发送在下行(DL)频带进行,从RN向DeNB的发送在上行(UL)频带进行。作为在中继中的资源的分配方法,从DeNB向RN的链路以及从RN向UE的链路在一个频带分时多路复用,从RN向DeNB的链路以及从UE向RN的链路也在一个频带分时多路复用。这样,在中继节点,能够防止中继节点的发送与该中继节点的接收发生干扰。有时也将中继节点的发送与该中继节点的接收的干扰称为自干扰。
这样,在以往的技术中,为了防止自干扰,从施主小区向中继节点的链路以及从中继节点向中继节点属下的移动终端的链路在一个频带分时多路复用,从中继节点向施主小区的链路以及从中继节点属下的移动终端向中继节点的链路在一个频带分时多路复用。由于该分时多路复用而存在如下问题:处理能力下降,系统性能降低。
为了解决该问题,在非专利文献8中公开了使访问链路和回程链路在不同的载波频率、或不同的频带动作。根据非专利文献8公开的技术,由于无需使用分时多路复用,所以,能够谋求处理能力的提高。
移动终端利用搜索动作选择接受质量良好的下行链路(或小区)。针对所选择的下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的频带由广播信息通知(参照非专利文献9)。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 : 3GPP TS36.300 V9.1.0 4.6.1章、4.6.2章、5章、6章、10.7章
非专利文献2 : 3GPP R1-072963
非专利文献3 : 3GPP TS36.304 V9.0.0 3.1章、4.3章、5.2.4章
非专利文献4 : 3GPP S1-083461
非专利文献5 : 3GPP R2-082899
非专利文献6 : 3GPP TR 36.814 V1.5.0
非专利文献7 : 3GPP TR 36.912 V9.0.0
非专利文献8 : 3GPP R1-094452
非专利文献9 : 3GPP TS36.331 V9.0.0。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非专利文献8公开的技术中,由于在直接链路和访问链路中载波频率不同,所以,移动终端的搜索动作的负荷变高。由此,产生如下问题:发生移动终端的控制延迟,此外,功耗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能够防止本地范围的网络节点的干扰等的通信系统内的干扰,并且能够降低移动终端的搜索动作的负荷。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基站装置、能够与所述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装置、对所述基站装置和所述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装置使用与在和所述基站装置的无线通信中所使用的载波不同的频率的载波,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所述基站装置使用与在所述中继装置和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无线通信中所使用的载波相同的频率的载波,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此外,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基站装置、能够与所述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装置、对所述基站装置和所述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装置使用与在和所述基站装置的无线通信中所使用的载波不同的频率的载波,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所述基站装置将与所述中继装置和所述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线路相关的信息通知给所述移动终端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多个基站装置和能够与所述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基站装置在向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下行无线通信线路中使用与在从其他的基站装置向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下行无线通信线路中所使用的载波相同的频率的载波进行无线通信,在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起的上行无线通信线路中,使用与在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向所述其他的基站装置的上行无线通信线路中所使用的载波不同的频率的载波进行无线通信。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继装置使用与在和基站装置的无线通信中所使用的载波不同的频率的载波,与移动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因此,能够降低中继装置的自干扰、即中继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与中继装置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的干扰。此外,基站装置使用与在中继装置和移动终端装置的无线中所使用的载波相同的频率的载波,与移动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因此,能够简化移动终端装置搜索作为通信对象的基站装置或中继装置的搜索动作。由此,能够降低移动终端装置的搜索动作的负荷。因此,能够防止移动通信系统内的干扰,并且能够降低移动终端装置的搜索动作的负荷。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继装置使用与在和基站装置的无线通信中所使用的载波不同的频率的载波,与移动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因而能够降低中继装置的自干扰、即中继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与中继装置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的干扰。此外,基站装置将与中继装置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线路相关的信息通知给移动终端装置,因而,移动终端装置能够基于基站装置所通知的与中继装置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线路相关的信息,搜索中继装置。由此,能够简化移动终端装置搜索作为通信对象的基站装置或中继装置的搜索动作,因而,能够降低移动终端装置的搜索动作的负荷。因此,能够防止移动通信系统内的干扰,并且能够降低移动终端装置的搜索动作的负荷。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各基站装置在向移动终端装置的下行无线通信线路中使用与在从其他的基站装置向移动终端装置的下行无线通信线路所使用的载波相同的频率的载波进行无线通信。由此,由于能够简化移动终端装置从多个基站装置中搜索通信对象的基站装置的搜索动作,所以,能够减轻移动终端装置的搜索动作的负荷。此外,各基站装置在从移动终端装置起的上行无线通信线路中使用与在从移动终端装置向其他的基站装置的上行无线通信线路中所使用的载波不同的频率的载波进行无线通信。因而,能够降低从移动终端装置向各基站装置的上行无线通信中的干扰即上行干扰。因此,能够防止上行干扰,并且降低移动终端装置的搜索动作的负荷。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局面以及优点基于以下的详细的说明以及附图会变得更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帧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MBSFN帧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4是说明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物理信道的说明图。
图5是说明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传输信道的说明图。
图6是说明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逻辑信道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当前3GPP中探讨的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图7的移动终端71)的结构的框图。
图9 是表示本发明的基站(图7的基站72)的结构的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MME(图7的MME部73)的结构的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HeNBGW即图7所示的HeNBGW74的结构的框图。
图12是表示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移动终端(UE)进行的小区搜索至待机动作为止的概略的流程图。
图13是非专利文献7中公开的中继节点的说明图。
图14是非专利文献8中公开的中继节点的说明图。
图15是说明非专利文献8的课题的位置图。
图16是LTE-A系统的频带的结构的概念图。
图17是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解决策略的情况下的中继节点的说明图。
图18是说明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解决策略的情况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顺序例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上行干扰的位置图。
图20是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解决策略的情况下的中继节点的说明图。
图21是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解决策略的情况下的中继节点的说明图。
图22是说明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解决策略的情况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顺序例的图。
图23是说明使用了实施方式2的解決策略的情况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顺序例的图。
图24是使用了实施方式3的解决策略的情况下的HeNB的说明图。
图25是表示使用了实施方式3的情况下的HeNB的频率信息的设定动作例的顺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7 是表示在当前3GPP中探讨的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框图。在当前3GPP 中,探讨了包含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小区(E-UTRAN的Home-eNodeB(Home-eNB;HeNB)、UTRAN 的Home-NB(HNB))与non-CSG小区(E-UTRAN的eNodeB(eNB)、UTRAN的NodeB(NB)、GERAN的BSS)的系统的整体结构,关于E-UTRAN,提出了图7那样的结构(参照非专利文献1的4.6.1.章)。
对图7进行说明。移动终端装置(以下称为“移动终端”或“UE”)71能够与基站装置72(以下称为“基站”)进行无线通信,利用无线通信进行信号的收发。基站72被分类为eNB72-1与Home-eNB72-2。eNB72-1利用接口S1连接于MME或者S-GW或者包括MME以及S-GW的MME/S-GW(以下称为“MME部”)73,在eNB72-1与MME部73之间对控制信息进行通信。可以对一个eNB72-1连接多个MME部73。eNB72-1间利用接口X2连接,在eNB72-1间对控制信息进行通信。
Home-eNB72-2利用接口S1与MME73部连接,在Home-eNB72-2与MME部73之间对控制信息进行通信。对一个MME部73连接有多个Home-eNB72-2。或者,Home-eNB72-2经由HeNBGW(Home-eNB GateWay)74而与MME部73连接。Home-eNB72-2与 HeNBGW74利用接口S1连接,HeNBGW74与MME部73经由接口S1而连接。一个或多个Home-eNB72-2与一个HeNBGW74连接,通过接口S1对信息进行通信。HeNBGW74 与一个或多个MME部73连接,通过S1对信息进行通信。
进而,在当前3GPP中探讨了以下那样的结构。Home-eNB72-2间的X2接口不被支持。从MME部73的角度,可将HeNBGW74视为eNB72-1。从Home-eNB72-2的角度,可将HeNBGW74视为MME部73。与Home-eNB72-2是否经由HeNBGW74连接到MME部73无关地,Home-eNB72-2和MME部73之间的接口都是S1接口。如横跨多个MME部73那样的向Home-eNB72-2的移动性或者来自Home-eNB72-2的移动性不被支持。Home-eNB72-2支持唯一的小区。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图7的移动终端71)的结构的框图。说明图8所示的移动终端71的发送处理。首先,将来自协议处理部801的控制数据以及来自应用部802的用户数据保存到发送数据缓冲部803。将保存于发送数据缓冲部803的数据传递到编码器部804,实施纠错等的编码处理。也可以存在不实施编码处理而从发送数据缓冲部803直接输出到调制部805的数据。由编码器部804进行了编码处理的数据由调制部805进行调制处理。在将进行了调制的数据变换为基带信号后,输出到频率变换部806,变换为无线发送频率。之后,将发送信号从天线807向基站312发送。
此外,移动终端71的接收处理按如下方式执行。来自基站72的无线信号由天线807接收。接收信号由频率变换部806从无线接收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在解调部808中进行解调处理。将解调后的数据传递到解码器部809,进行纠错等解码处理。将解码后的数据中的控制数据传递到协议处理部801,将用户数据传递到应用部802。移动终端71的一系列的处理由控制部810控制。由此,虽然在图8中省略了,但是控制部810与各部801~809连接。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基站(图7的基站72)的结构的框图。说明图9所示的基站72的发送处理。EPC通信部901进行基站72 与EPC(MME部73、HeNBGW74等)之间的数据的收发。其它基站通信部902进行与其它基站之间的数据的收发。由于Home-eNB72-2间的X2接口是不被支持的方向,所以,也认为在Home-eNB72-2中不存在其他基站通信部902。EPC通信部901以及其它基站通信部902 分别进行与协议处理部903信息的交接。将来自协议处理部903的控制数据、以及来自EPC 通信部901与其它基站通信部902的用户数据及控制数据保存到发送数据缓冲部904。
将保存于发送数据缓冲部904的数据传递到编码器部905,实施纠错等编码处理。也可以存在不实施编码处理而从发送数据缓冲部904直接输出到调制部906的数据。编码处理后的数据由调制部906进行调制处理。将调制后的数据变换为基带信号后,输出到频率变换部907,变换为无线发送频率。之后,从天线908向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71发送发送信号。
此外,基站72的接收处理按如下方式执行。来自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71的无线信号由天线908接收。接收信号由频率变换部907从无线接收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由解调部909进行解调处理。将解调后的数据传递到解码器部910,进行纠错等解码处理。将解码后的数据中的控制数据传递到协议处理部903或EPC通信部901、其它基站通信部902,将用户数据传递到EPC通信部901以及其它基站通信部902。基站72的一系列的处理由控制部911控制。因此,虽然在图9中省略了,但是控制部911与各部901~910连接。
以下示出在当前3GPP中探讨的Home-eNB72-2的功能(参照非专利文献1 的4.6.2章)。Home-eNB72-2具有与eNB72-1相同的功能。此外,在与HeNBGW74连接的情况下,Home-eNB72-2具有发现适当的服务HeNBGW74的功能。Home-eNB72-2与一个HeNBGW74唯一连接。即,在与HeNBGW74连接的情况下,Home-eNB72-2不使用S1接口中的Flex功能。若Home-eNB72-2与一个HeNBGW74连接,则不同时与其他的HeNBGW74或其他的MME部73连接。
Home-eNB72-2的TAC和PLMN ID由HeNBGW74支持。若将Home-eNB72-2与HeNBGW74连接,则在“UE attachment”的MME部73的选择由HeNBGW74进行而取代由Home-eNB72-2进行。Home-eNB72-2具有在没有网络计划下配备的可能性。在该情况下,Home-eNB72-2从一个地理区域转移到其他地理区域。因此,该情况下的Home-eNB72-2根据位置而需要与不同的HeNBGW74连接。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MME(图7的MME部73)的结构的框图。PDN GW通信部1001进行MME部73与PDN GW之间的数据的收发。基站通信部1002进行MME部73与基站72之间的利用S1接口所进行的数据的收发。在从PDN GW接收到的数据是用户数据的情况下,将用户数据从PDN GW通信部1001经由用户面处理部1003传递到基站通信部1002,发送到一个或多个基站72。在从基站72接收到的数据是用户数据的情况下,将用户数据从基站通信部1002经由用户面处理部1003传递到PDN GW通信部1001,向PDN GW发送。
在从PDN GW接收到的数据是控制数据的情况下,将控制数据从PDN GW通信部1001传递到控制面控制部1005。在从基站72接收到的数据是控制数据的情况下,将控制数据从基站通信部1002传递到控制面控制部1005。
HeNBGW通信部1004在存在HeNBGW74的情况下被设置,根据信息种类,进行MME部73与HeNBGW74 之间的利用接口(IF)进行的数据的收发。将从HeNBGW通信部1004接收到的控制数据从HeNBGW通信部1004传递到控制面控制部1005。将在控制面控制部1005中的处理结果经由PDN GW通信部1001发送到PDN GW。此外,将由控制面控制部1005处理的结果经由基站通信部1002利用S1接口发送到一个或多个基站72,此外,经由HeNBGW通信部1004发送到一个或多个HeNBGW74。
在控制面控制部1005中包含NAS安全部1005-1、SAE承载控制部1005-2、待机状态(Idle State)移动性管理部1005-3等,进行针对控制面的全部处理。NAS安全部1005-1进行NAS(Non-Access Stratum)消息的安全等。SAE承载控制部1005-2进行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的承载的管理等。待机状态移动性管理部1005-3进行待机状态(LTE-IDLE状态,也简称为待机(Idle))状态的移动性管理、待机状态时的寻呼信号的生成及控制、属下的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71 的跟踪区域(TA)的追加、删除、更新、检索、跟踪区域列表(TA List)管理等。
MME部73向属于注册了(Registered)UE的跟踪区域(跟踪区域:tracking Area:TA)的小区发送寻呼消息,由此,着手于寻呼协议。与MME部73连接的Home-eNB72-2的CSG的管理或CSG-ID的管理、以及白名单管理也可由待机状态移动性管理部1005-3进行。
在CSG-ID的管理中,管理(追加、删除、更新、检索)对应于CSG-ID的移动终端和CSG小区的关系。例如,可以是用户访问注册于某个CSG-ID的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与属于该CSG-ID 的CSG小区的关系。在白名单管理中,管理(追加、删除、更新、检索)移动终端与CSG-ID的关系。例如,在白名单中也可以存储某个移动终端进行了用户注册的一个或多个CSG-ID。与这些CSG相关的管理也可由MME部73中的其它部分进行。MME部73的一系列的处理由控制部1006控制。因此,虽然在图10中省略了,但是控制部1006与各部1001~1005连接。
以下示出在当前3GPP中探讨的MME的功能(参照非专利文献1的4.6.2章)。MME进行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s)的成员中的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的访问控制。MME将寻呼的最优化(Paging optimization)的执行视为选项。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HeNBGW即图7所示的HeNBGW74的结构的框图。EPC通信部1101进行HeNBGW74与MME部73之间的利用S1接口所进行的数据的收发。基站通信部1102进行HeNBGW74与Home-eNB72-2之间的利用S1接口所进行的数据的收发。位置处理部1103进行将经由EPC通信部1101传递的来自MME部73的数据中的注册信息等发送到多个Home-eNB的处理。将由位置处理部1103处理后的数据传递到基站通信部1102,经由S1接口发送到一个或多个Home-eNB72-2。
不需要由位置处理部1103的处理而仅通过(透过)的数据从EPC通信部1101传递到基站通信部1102,经由S1接口发送到一个或多个Home-eNB72-2。HeNBGW74的一系列的处理由控制部1104控制。因此,对于控制部1104来说,虽然在图11中省略了,但是与各部1101~1103连接。
以下示出在当前3GPP中探讨的HeNBGW74的功能(参照非专利文献1的4.6.2章)。HeNBGW74对S1应用进行中继。虽然是向Home-eNB72-2的MME部73的顺序的一部分,但是,HeNBGW74针对与移动终端71没有关系的S1应用是终端。在配置有HeNBGW74时,与移动终端71没有关系的顺序在Home-eNB72-2和HeNBGW74之间并且在HeNBGW74和MME部73之间通信。在HeNBGW74和其他的节点之间,没有设定X2接口。HeNBGW74将寻呼的最优化(Paging optimization)的执行视为选项。
接着示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一般的小区搜索方法的一例。图12是表示在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移动终端(UE)进行的从小区搜索至待机动作的概况的流程图。当移动终端开始小区搜索时,则在步骤ST1201 中,使用从外围的基站发送的第一同步信号(P-SS)、以及第二同步信号(S-SS),取得时隙定时、帧定时的同步。将P-SS和S-SS合起来,向同步信号(SS)分配与分配给每个小区的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一对一对应的同步代码。关于PCI的数量,当前研究504个,使用该504个PCI 取得同步,并且检测(确定)取得了同步的小区的PCI。
接着,对取得了同步的小区,在步骤ST1202中,检测从基站发送给每个小区的参照信号RS(Reference Signal),测定接收功率。在参照信号RS中使用与PCI一对一地对应的代码,利用该代码取得相关,从而能够与其它小区分离。从ST1201确定的PCI导出该小区的RS用的代码,由此,能够检测RS,测定RS接收功率。
接着,在步骤ST1203中,从直到ST1202为止检测到的一个以上的小区中,选择RS的接收质量最好的小区(例如,RS的接收功率最高的小区、即最佳小区)。
之后,在步骤ST1204中,接收最佳小区的PBCH,得到作为广播信息的BCCH。在PBCH上的BCCH中,载入包含小区结构信息的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因此,接收PBCH,得到BCCH,从而得到MIB。作为MIB的信息,例如有DL(下行链路)系统频带宽度(也称为发送频带宽度设定(transmission bandwidth configuration:dl-bandwidth))、发送天线数量、SFN(System Frame Number)等。
接着,在步骤ST1205中,根据MIB的小区结构信息,接收该小区的DL-SCH,得到广播信息BCCH 中的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1。在SIB1中包含与针对该小区的访问相关的信息、或与小区选择相关的信息、其它的SIB(SIBk;k≥2的整数)的调度信息。此外,在SIB1中包含TAC(Tracking Area Code)。
接着,在步骤ST1206中,移动终端对在步骤ST1205中接收到的SIB1的TAC与移动终端已保有的TAC进行比较。关于比较的结果,若是相同,则在该小区进入待机动作。进行比较,在不同的情况下,移动终端通过该小区向核心网络(Core network,EPC)(包含MME等)请求TA的变更以进行TAU(Tracking Area Update)。核心网络根据与TAU请求信号一起从移动终端发送来的该移动终端的识别序号(UE-ID等)进行TA 的更新。核心网络在TA的更新后,向移动终端发送TAU收到信号。移动终端用该小区的TAC改写(更新)移动终端保有的TAC(或TAC列表)。之后,移动终端在该小区进入待机动作。
在LTE或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中探讨了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小区的导入。如上所述,仅允许访问注册于CSG小区的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CSG小区与注册的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构成一个CSG。向这样构成的CSG 附加被称为CSG-ID的固有的识别序号。此外,在一个CSG 中也可有多个CSG小区。若移动终端注册于哪一个CSG小区,则能访问该CSG小区所属的CSG的其它CSG小区。
此外,LTE中的Home-eNB或UMTS中的Home–NB被用作CSG小区。注册于CSG小区的移动终端具有白名单。具体地说,将白名单存储在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USIM中。在白名单中存储有移动终端注册的CSG小区的CSG信息。作为CSG信息,具体地考虑CSG-ID、TAI(Tracking Area Identity)、TAC等。若将CSG-ID与TAC对应,则哪一方都可以。此外,若将CSG-ID以及TAC与GCI(Global Cell Identity)对应,则也可是GCI。
如上所述,不具有白名单的(在本发明中,还包含白名单为空(empty)的情况)移动终端不能访问CSG小区,仅能访问non-CSG小区。另一方面,具有白名单的移动终端既能访问注册了的CSG-ID的CSG小区,也能访问non-CSG小区。
在3GPP中,探讨了将全部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分割(称为PCI分割)成CSG小区用与non-CSG小区用(参照非专利文献5)。此外,探讨了利用系统信息将PCI分割信息从基站对属下的移动终端广播的方法。非专利文献5公开了使用PCI分割的移动终端的基本动作。不具有PCI分割信息的移动终端需要使用全部PCI(例如使用504代码全部)进行小区搜索。相对于此,具有PCI分割信息的移动终端能使用该PCI分割信息进行小区搜索。
此外,在3GPP中,决定混合小区用的PCI未包含在CSG小区用的PCI范围中(参照非专利文献1的10.7章)。
对于HeNB以及HNB,要求对应于各种服务。例如,运营商使移动终端注册于某个已决定的HeNB以及HNB,仅许可注册的移动终端访问HeNB以及HNB小区,由此,使该移动终端能使用的无线资源增大,能高速地进行通信。相应地,是运营商将费用也设定得比通常高这样的服务。
为了实现这样的服务,导入仅注册了的(加入了的、成为成员的)移动终端能够访问的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 cell)小区。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 cell)小区被要求大量设置到商业街或公寓、学校、公司等。例如,要求如下的使用方法:在商业街按每个店铺、在公寓按每个房间、在学校按每个教室、在公司按每个部门设置CSG小区,仅使注册于各CSG小区的用户能使用该CSG小区。HeNB/HNB不仅用于补充宏小区的覆盖范围外的通信,还被要求对应于上述那样的各种服务。因此,有时也将HeNB/HNB设置在宏小区的覆盖范围内。
作为在LTE-A中探讨的技术之一,加入了异构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s:HetNets)。在3GPP中,对微微eNB(微微蜂窝小区(pico cell))、热点小区用的节点、HeNB/HNB/CSG小区、中继节点、远端射频头(RRH)这样的低输出功率的本地范围(Local-area range)的网络节点(本地范围节点(local area range node)、本地节点(local area node)、局部节点(local node))进行处理。因此,要求运用在通常的eNB(宏小区)中组入一个以上这样的本地范围节点而成的网络。将在通常的eNB(宏小区)中组入一个以上这样的本地范围节点的网络称为异构网络,探讨干扰降低方法、容量改善方法等。
此外,在3GPP 中,作为版本10,推进“长期演进改进”(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 :LTE-A)的标准策略(参照非专利文献6、7)。
在LTE-A系统中,为了得到高的通信速度、在小区边缘的高处理能力、新的覆盖范围区等,探讨支持中继(Relay:中继节点(RN))的情况。
关于中继节点,决定以下的内容。使用图13对中继节点进行说明。图13是非专利文献7公开的中继节点的说明图。中继节点1302和施主小区(Donor cell;Donor eNB;DeNB)1301由链路1305连接。链路1305被称为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施主小区1301在属下具有移动终端1304。施主小区1301和移动终端1304由链路1307连接。链路1307被称为直接链路(direct link)。在施主小区1301的范围内,链路1305和链路1307共有相同的频带。与3GPP标准的版本8的说明书对应的移动终端1304也能够连接于该施主小区1301。中继节点1302在属下具有移动终端1303。中继节点1302和移动终端1303由链路1306连接。链路1306被称为访问链路(access link)。
作为FDD中的回程链路的多路复用方法,从施主小区1301向中继节点1302的发送在下行(Downlink:DL)频带进行,从中继节点1302向施主小区1301的发送在上行(Uplink:UL)频带进行。作为中继节点1302中的资源的分割方法,从施主小区1301向中继节点1302的链路1305、以及从中继节点1302向移动终端1303的链路1306在一个频带分时多路复用,从中继节点1302向施主小区1301的链路1305、以及从移动终端1303向中继节点1302的链路1306也在一个频带分时多路复用,这样一来,在中继中,能够防止中继的发送与该中继的接收发生干扰。
此外,在非专利文献8中公开了上述的3GPP中的中继节点的决定事项中产生以下课题。为了防止中继节点的发送与该中继节点的接收发生干扰,在以往的技术中,从施主小区向中继节点的链路、以及从中继节点向中继节点属下的移动终端的链路在一个频带分时多路复用,从中继节点向施主小区的链路、以及从中继节点属下的移动终端向中继节点的链路也在一个频带分时多路复用。有时也将中继节点的发送与该中继节点的接收的干扰称为自干扰。由于分时多路复用而产生处理能力的下降,产生系统性能的降低这样的课题。
下面对在非专利文献8中所公开的解决策略进行说明。在非专利文献8所公开的解决策略中,使访问链路和回程链路在不用载波频率或不同的频带动作。使用图14对非专利文献8公开的解决策略的具体方法进行说明。图14是在非专利文献8中所公开的中继节点的说明图。在图14中,对与图13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首先,对图14(a)进行说明。在直接链路1307中,使用频带A。在回程链路1305中,使用频带A。在访问链路1306中,使用频带A中的载波频率中的与在回程链路1305中使用的载波频率不同的载波频率。这样,访问链路和回程链路为不同的载波频率。
接着,对图14(b)进行说明。在直接链路1307中,使用频带A。在回程链路1305中,使用频带A。在访问链路1306中,使用频带B。这样,访问链路和回程链路为不同的频带。
接着,对图14(c)进行说明。在直接链路1307中,使用频带A。在回程链路1305中,使用频带B。在访问链路1306中,使用频带B中的载波频率中的与在回程链路1305使用的载波频率不同的载波频率。这样,访问链路和回程链路为不同的载波频率。
接着,对图14(d)进行说明。在直接链路1307中,使用频带A。在回程链路1305中,使用频带B。在访问链路1306中,使用频带A中的载波频率中的与在回程链路1305中使用的载波频率不同的载波频率。这样,访问链路和回程链路为不同的频带。
接着,对图14(e)进行说明。在直接链路1307中,使频带A。在回程链路1305中,使用频带B。在访问链路1306中,使用频带C。这样,访问链路和回程链路为不同的频带。
这样,在施主小区调度回程时和中继节点调度访问链路时,使用不同的载波频率或不同的频带,从而无需使用分时多路复用。由此,在非专利文献8所公开的技术中,实现处理能力的提高。
但是,在使用非专利文献8公开的技术的情况下,也发生以下的课题。在直接链路和访问链路中载波频率不同,从而移动终端的搜索动作的负荷变高。由此,发生移动终端的控制延迟并且功耗增加这样的课题。
使用图15说明发生这样的课题的具体例。图15是说明非专利文献8的课题的位置图。施主小区1501具有覆盖范围1502。在施主小区1501的小区边缘附近设置有中继节点1503。中继节点1503具有覆盖范围1504。在施主小区的属下存在待机中的移动终端1505。考虑移动终端1505从施主小区1501的附近向中继节点1503的附近移动的情况。移动终端1505以该移动为理由,基于周边小区的测定结果对中继节点1503进行小区重选。小区搜索动作的概略如图12所示。
在非专利文献8公开的技术中,在直接链路和访问链路中载波频率不同,所以,在图15中,若以与作为服务小区(serving cell)的施主小区1501的载波频率不同的载波频率进行小区搜索动作,则不能够实现向该中继节点1503的小区重选。此外,移动终端1505无法得知该中继节点1503在访问链路中使用的载波频率。这样,在非专利文献8的技术中,产生移动终端的搜索动作的负荷变高的课题。
此外,在图14(c)、图14(d)以及图14(e)所示的解决策略的具体方法中,为了设置中继节点,需要不同的三个载波频率。由此,产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频率利用效率降低这样的课题。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访问链路和直接链路为如下结构:使用相同的频带、相同的载波、相同的分量载波、或相同的频率层。由此,不需要在不同的频带、不同的载波、不同的分量载波或不同的频率层的搜索动作,得到减轻移动终端的搜索动作的负荷这样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如下结构:仅回程链路使用不同的频带、不同的载波、不同的分量载波、或不同的频率层。由此,得到能够防止中继节点的自干扰这样的效果。
以下对频带进行说明。在UTRA(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LTE、LTE-A等系统中以如下方式设计:上行、下行都以由几个连续的频率构成的频带进行动作。有时也将这些各个频带称为操作频带(Operating band)。
下面说明分量载波(参照非专利文献6的5章)。考虑LTE-A对应的移动终端具有用于同时对多个分量载波上的接收与发送、仅对接收或者仅对发送进行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的能力(capability)。
图16是LTE-A系统的频带的结构的概念图。在图16中,附图标记1601表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在图16中,示出向全部的分量载波的每个映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作为其他例,考虑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被映射的分量载波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未被映射的分量载波混合存在的情况等。
在图16中,附图标记1602、1603、1604、1605、1606表示下行同步信号(SS)以及物理广播信道(PBCH)。在图16中,示出向分量载波的每个映射下行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或广播信息)的实例,但不限于此。作为其它实例,考虑下行同步信号以及物理广播信道被映射的分量载波与下行同步信号以及物理广播信道未被映射的分量载波混合存在的情况等。
在图16中,考虑在LTE-A系统中,作为分量载波,具有20MHz的带宽并且具有五个分量载波的基站。设各分量载波的载波频率为fa、fb、fc、fd、fe。即,考虑下行发送带宽为100MHz 的基站。分量载波的带宽不限于20MHz,在3GPP 会议中探讨了成为20MHz 以下的情况。此外,一个基站支持的分量载波的带宽也不限于一种。此外,LTE-A 系统的基站的下行发送带宽不限于100MHz,在3GPP会议中探讨了成为100MHz以下的情况。此外,在图16 中,示出各分量载波连续的情况,但不限于此,即便非连续,在接收侧也能载波聚合。
使用图17说明实施方式1的解决策略的具体方法例。图17是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解决策略的情况下的中继节点的说明图。在图17中,对与图13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在图17中,施主小区1301相当于基站装置,中继节点1302相当于中继装置,移动终端1303、1304相当于移动终端装置。包括施主小区1301、中继节点1302以及移动终端1303、1304而构成移动通信系统。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直接链路1307和访问链路1306中使用相同的频率的载波,在回程链路1305中,使用与在直接链路1307以及访问链路1306中所使用的载波不同的频率的载波。在直接链路、访问链路以及回程链路中所使用的载波的频率可以以频带、分量载波或频率层为单位来设定。
例如,在直接链路1307中使用频带A。在回程链路1305中使用频带B。在访问链路1306中使用与直接链路1307相同的频带A。这样,使访问链路和直接链路为相同的频带,仅回程链路为不同的频带。
在3GPP中,用于能够进行网络的自律运用的自组织网络(Self Organized Network:SON)的探讨不断进展。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下公开了能够进行网络的自律运用的方法。施主小区通知中继节点用的频率信息。施主小区可以使用直接链路或使用回程链路或使用这两者来通知中继节点用的频率信息。通过使用直接链路来通知中继节点用的频率信息,由此,即使在中继节点设置时等驻扎在直接链路的情况下,中继节点也能够取得中继节点用的频率信息。通过使用回程链路来通知中继节点用的频率信息,由此,即使在中继节点设置时等驻扎在回程链路的情况下,中继节点也能够取得中继节点用的频率信息。
以下公开了三个使用直接链路进行通知的情况下的中继节点用的频率信息的具体例。
(1)能够在回程链路中利用的频带、载波、或分量载波。或者,也可以是不在直接链路中利用的频带、载波、或分量载波。
(2)能够在访问链路中利用的频带、载波、或分量载波。也可以是在直接链路中利用的频带、载波、或分量载波。或者也可以在访问链路中使用与直接链路相同的频率载波等而省略该信息。由此,能够得到有效活用无线资源这样的效果。
(3)上述(1)以及(2)这两者。
下面公开了四个使用回程链路进行通知的情况下的中继节点用的频率信息的具体例。
(1)该链路为回程的通知。或者,该链路为回程优先的通知。根据本通知,施主小区属下的移动终端在小区选择、小区重选、切换等时将回程链路选择为最佳小区的情况下,也能够重新选择其他小区。
(2)在直接链路中利用的频带、载波、或分量载波。
(3)能够在访问链路中利用的频带、载波、或分量载波。或者,也可以在访问链路中使用与直接链路相同的频率载波等而省略该信息。由此,能够得到有效活用无线资源这样的效果。
(4)通知上述(1)、(2)、(3)的组合。
以下公开两个从施主小区向中继节点通知中继节点用的频率信息的通知方法的具体例。(1)作为广播信息进行通知。(2)作为专用控制信息进行通知。在作为专用控制信息进行通知的情况下,施主小区和中继节点进行RRC连接等。该RRC连接可以根据中继节点的请求来进行。中继节点可以使用该RRC连接通知施主小区“是中继节点”。在该通知之后,可以从施主小区向中继节点通知中继节点用的频率信息。
接着,使用图17以及图18来说明使用实施方式1的解决策略的情况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顺序例。图17是如上所述的图,故省略说明。图18是说明在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解决策略的情况下在中继节点设置时等对直接链路(在图17的例子中为频带A)进行小区选择时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顺序例的图。在步骤ST1800中,中继节点1302对施主小区1301的直接链路1307进行小区选择。即,驻扎在直接链路。在步骤ST1801中,施主小区1301利用直接链路1307向属下的中继节点1302通知能够在回程链路1305中利用的频带和能够在访问链路1306中利用的频带。
在步骤ST1802中,中继节点1302将回程链路1305的频带设定为在步骤ST1801接收到的能够在回程链路1305中利用的频带。在步骤ST1801中接收到的频带是多个的情况下,从该多个频带中选择并设定。
在步骤ST1803中,中继节点1302将访问链路1306的频带设定为在步骤ST1801接收到的能够在访问链路1306中利用的频带。在步骤ST1801接收到的频带是多个的情况下,从该多个频带中选择并设定。
在步骤ST1804中,中继节点1302使用在步骤ST1801接收到的能够在回程链路利用的频带重新驻扎(小区重选)到回程链路1305。
根据本实施方式1,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在访问链路1306和直接链路1307中使用的载波的频率相同,具体地说为相同的频带、相同的载波、相同的分量载波、或相同的频率层,因而能够简化移动终端的搜索动作。由此,能够减小移动终端的负荷,有助于降低功耗。
此外,在回程链路1305和访问链路1306中使用的载波的频率不同,具体地说使用不同的频带等,因此能够谋求降低中继节点1302的自干扰。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防止移动通信系统内的干扰,并且,能够减小移动终端的搜索动作的负荷。
此外,为了设置中继节点1302,用不同的两个载波即可,能够提高频率利用效率。
实施方式1 变形例1
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进行说明。在前述的实施方式1中,由于对从施主小区的属下的移动终端起的上行链路(直接链路)和从中继节点的属下的移动终端起的上行链路(访问链路)使用相同的频带等,所以有时在施主小区的覆盖范围内产生上行干扰。上行调度在服务小区进行。即,在施主小区和中继节点分别进行对属下的移动终端的上行调度。因此,若要通过上行调度来减小上述上行干扰,则控制延迟变大,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也增加。
使用图19说明上行干扰。图19是用于说明上行干扰的位置图。在图19中,对与图15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移动终端1901位于中继节点1503的小区边缘附近,且位于施主小区1501的覆盖范围1502内。移动终端1901与施主小区1501进行收发。另一个移动终端1902位于中继节点1503的覆盖范围1504内,且位于施主小区1501的覆盖范围1502内。移动终端1902与中继节点1503进行收发。
对两个移动终端1901以及1902的上行链路进行探讨。移动终端1901使用上行链路1903与施主小区1501进行通信。该上行链路1903是直接链路。另一个移动终端1902使用上行链路1905与中继节点1503进行通信。该上行链路1905是访问链路。在使用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在直接链路和访问链路中频带等相同。因此,有时由于移动终端1901和施主小区1501的通信导致对中继节点1503产生上行干扰1904。此外,有时由于另一个移动终端1902和中继节点1503的通信导致对施主小区1501产生上行干扰1906。在图19中以虚线示出干扰。
以下示出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的解决策略。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1的解决策略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关于未说明的部分,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本变形例中,使直接上行链路和访问上行链路处于不同的频带、不同的载波、不同的分量载波或不同的频率层。由此,能够对从施主小区的属下的移动终端向施主小区的上行链路(直接链路)和从中继节点的属下的移动终端向中继节点的上行链路(访问链路)进行频率分配。因此,能够降低上述上行干扰。
作为具体的实施例,仅针对上行链路更换使用的载波的频率、具体地说回程链路以及访问链路的频带、载波、分量载波或频率层。由此,在直接上行链路和访问上行链路中以如下方式构成:使在上行链路中使用的载波的频率不同,具体地说,变为不同的频带、不同的载波、不同的分量载波或不同的频率层。由此,能够对从施主小区的属下的移动终端向施主小区的上行链路(直接链路)和从中继节点的属下的移动终端向中继节点的上行链路(访问链路)进行频率分配。因此,能够降低上述上行干扰。
使用图20以及图21,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解决策略的具体例进行说明。使用图20对实施方式1的解决策略再次进行说明。图20是在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解决策略的情况下的中继节点的说明图。在图20中,对与图13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在直接链路中的下行链路即直接下行链路2005中,例如使用频带A_DL。在直接链路中的上行链路即直接上行链路2006中,例如使用频带A_UL。在图20中,施主小区1301相当于基站装置,中继节点1302相当于中继装置,移动终端1303、1304相当于移动终端装置。包括施主小区1301、中继节点1302以及移动终端1303、1304而构成移动通信系统。上行链路相当于上行无线通信线路,下行链路相当于下行无线通信线路。
在回程链路中的下行链路即回程下行链路2001中,例如使用频带B_DL。在回程链路中的上行链路即回程上行链路2002中,例如使用频带B_UL。在访问链路中的下行链路即访问下行链路2003中,例如使用频带A_DL。在访问链路中的上行链路即访问上行链路2004中,例如使用频带A_UL。由此,使访问链路2003、2004和直接链路2005、2006为相同的频带A,仅回程链路2002、2001为不同的频带B。
接着,使用图21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解决策略进行说明。图21是在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解决策略的情况下的中继节点的说明图。在图21中,对与图13以及图20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在本变形例中,仅对上行链路更换回程链路以及访问链路的频带等。在图21中,施主小区1301相当于基站装置,中继节点1302相当于中继装置,移动终端1303、1304相当于移动终端装置。
即,在回程上行链路2101中,例如,从在实施方式1使用的频带B_UL变更为在实施方式1中在访问上行链路2004使用的频带A_UL。在访问上行链路2102中,例如从在实施方式1使用的频带A_UL变更为在实施方式1中在回程上行链路2002使用的频带B_UL。在从施主小区1301的属下的移动终端1304向施主小区1301的上行链路2006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例如使用频带A_UL。
由此,能够对从施主小区1301的属下的移动终端1304向施主小区1301的上行链路2006和从中继节点1302的属下的移动终端1303向中继节点1302的上行链路2102进行频率分配。由此,能够降低上述上行干扰。
另一方面,从施主小区1301的属下的移动终端1304向施主小区1301的上行链路2006和从中继节点1302向施主小区1301的上行链路2101使用相同的频带等。对移动终端1304以及中继节点1302的上行调度由施主小区1301进行。因而,容易以较少的控制延迟来降低由调度导致的上行干扰。
此外,若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的解决策略换种说法,则就从施主小区1301起的下行链路2001、2005而言,在直接链路2005以及回程链路2001为不同的频带等。另一方面,就向施主小区的上行链路2006、2101而言,直接链路2006用的上行频带(也称为直接下行链路2005的成对频带(pair band))和回程链路2101用的上行频带等分配相同的频带。即,在本变形例中,施主小区1301向直接下行链路2005和回程下行链路2001分配不同的频带,向针对直接下行链路2005的成对频带和针对回程下行链路2001的成对频带分配相同的频带。
以下公开了利用本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能够进行网络的自律运用的方法。施主小区通知中继节点用的频率信息。施主小区也可以使用直接链路或使用回程链路或使用这两者通知中继节点用的频率信息。通过使用直接链路来通知中继节点用的频率信息,从而即使在中继节点在设置时等驻扎在直接链路的情况下,中继节点也能够取得中继节点用的频率信息。通过使用回程链路来通知中继节点用的频率信息,从而即使在中继节点在设置时等驻扎在回程链路的情况下,中继节点也能够取得中继节点用的频率信息。
以下公开了四个在使用直接链路来进行通知的情况下的中继节点用的频率信息的具体例。
(1)能够在回程下行链路利用的频带、载波或分量载波。或者,也可以是未在直接下行链路利用的频带、载波或分量载波。
(2)能够在访问下行链路利用的频带、载波或分量载波。也可以是在直接下行链路利用的频带、载波或分量载波。或者,也可以在访问下行链路使用与直接下行链路相同的频率载波等,而省略该信息。由此,能够得到有效活用无线资源的效果。
(3)能够在访问上行链路利用的频带、载波或分量载波。或者,也可以在访问上行链路中使用与直接上行链路不同的频率载波等而省略该信息。由此,能够得到有效活用无线资源的效果。
(4)也可以将上述(1)、(2)、(3)组合来进行通知。
以下公开了四个在使用回程链路来进行通知的情况下的中继节点用的频率信息的具体例。
(1)该链路是回程的通知。或者,该链路是回程优先的通知。根据本通知,施主小区属下的移动终端在小区选择、小区重选、切换等时即使将回程链路选择为最佳小区的情况下,也能够重新选择其他小区。
(2)能够在访问下行链路利用的频带、载波或分量载波。或者,也可以是在直接下行链路利用的频带、载波或分量载波。
(3)能够在访问上行链路利用的频带、载波或分量载波。或者,也可以是在直接上行链路利用的频带、载波或分量载波。或者,在访问上行链路中使用与回程上行链路不同的频率载波等,而省略该信息。由此,能够得到有效活用无线资源的效果。
(4)也可以将上述(1)、(2)、(3)组合来进行通知。
以下公开了两个从施主小区向中继节点通知的中继节点用的频率信息的通知方法的具体例。(1)作为广播信息来进行通知。(2)作为专用控制信息来进行通知。在作为专用控制信息来进行通知的情况下,施主小区和中继节点进行RRC连接等。该RRC连接也可以根据中继节点的请求来进行。中继节点也可以使用该RRC连接向施主小区通知“是中继节点”。在该通知之后,从施主小区向中继节点通知中继节点用的频率信息也可以。
接着,使用图21以及图22,说明在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解决策略的情况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顺序例。图21如上所述,故省略说明。图22是说明在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解决策略的情况下,在中继节点在设置时等对直接链路(在图21的例子中为频带A_DL)进行小区选择的情况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顺序例的图。
在步骤ST2200中,中继节点1302对施主小区1301的直接下行链路2005进行小区选择。即,驻扎在直接链路。在步骤ST2201中,施主小区1301使用直接下行链路2005向属下的中继节点1302通知能够在回程下行链路2001利用的频带、能够在访问下行链路2003利用的频带、能够在访问上行链路2102利用的频带。
在步骤ST2202中,中继节点1302将回程下行链路2001的频带设定为在步骤ST2201中接收到的能够在回程下行链路2001利用的频带。在步骤ST2201中接收到的频带为多个的情况下,从该多个频带中进行选择并设定。
在步骤ST2203中,中继节点1302选择与直接下行链路2005的成对频带即直接上行链路2006相同的频带来设定回程上行链路2101的频带。
在步骤ST2204中,中继节点1302将访问下行链路2003的频带设定为在步骤ST2201中接收到的能够在访问下行链路2003利用的频带。在步骤ST2201中接收到的频带为多个的情况下,从该多个频带中进行选择并设定。
在步骤ST2205中,中继节点1302将访问上行链路2102的频带设定为在步骤ST2201中接收到的能够在访问上行链路2102利用的频带。在步骤ST2201中接收到的频带为多个的情况下,从该多个频带中进行选择并设定。
在步骤ST2206中,中继节点1302使用在步骤ST2201接收到的能够在回程下行链路利用的频带,重新驻扎在回程链路(小区重选)。
在本变形例中,施主小区向中继节点通知与在回程下行链路2001中使用的载波不同且与在直接下行链路2005中使用的载波相同的频率等作为在访问下行链路2003中使用的载波的频率信息。此外,通知与在回程上行链路2101中使用的载波不同且与在直接上行链路2006中使用的载波不同的频率等作为在访问上行链路2102中使用的载波的频率信息。中继节点基于从施主小区通知的频率信息来设定在访问链路的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中使用的载波的频率。
根据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除了得到实施方式1的效果外,还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能够对从施主小区的属下的移动终端向施主小区的上行链路和从中继节点的属下的移动终端向中继节点的上行链路进行频率分配。由此,能够降低上述上行干扰。
实施方式2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针对本发明的问题,公开了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解决策略。以下公开了在实施方式2中的解决策略。施主小区将在属下的中继节点使用的访问链路的信息通知给属下的移动终端。接收到该信息的移动终端使用在访问链路中使用的载波进行搜索动作。
此外,中继节点也可以将在施主小区中使用的直接链路的信息通知给属下的移动终端。接收到该信息的移动终端使用在直接链路使用的载波进行搜索动作。
由此,移动终端能够获知中继节点在访问链路使用的载波频率。因此,能够减轻移动终端的搜索动作的负荷。
作为访问链路的信息的具体例,具有使用的载波的频率、更详细地说具有频带、载波、分量载波或频率层等。作为通知方法的具体例,作为广播信息进行通知。由此,不使用专用信道就能够通知给属下的移动终端。因而,能够有效活用无线资源。此外,不管属下的移动终端的状态(CONNECTED状态、IDLE状态)如何都能够通知。
以下公开了三个广播信息的具体例。
(1)映射到SIB3。将同频率间的小区重选、不同频率间的小区重选、以及不同系统间的小区重选中共用的信息映射到SIB3(参照非专利文献9)。因此,通过将“访问链路的信息”映射到SIB3,从而移动终端能够将与进行小区重选相关的信息即“访问链路的信息”与以往的“在小区重选中共用的信息”一起接收。由此,能够减轻移动终端的小区重选的处理的负荷,并且能够使控制延迟降低。
(2)映射到SIB5。将与不同频率间的小区重选相关的信息映射到SIB5(参照非专利文献9)。因此,通过将“访问链路的信息”映射到SIB5,从而移动终端能够将与不同频率间的小区重选相关的信息即“访问链路的信息”与以往的“与不同频率间的小区重选相关的信息”一起接收。由此,能够减轻移动终端的不同频率间的小区重选的处理的负荷,并且,能够降低控制延迟。
(3)映射到周边小区设定。周边小区设定也被称为“neighCellConfig”(参照非专利文献9)。因此,通过将“访问链路的信息”映射到周边小区设定,从而移动终端能够将与服务小区(施主小区)的周边小区相关的信息即“访问链路的信息”与以往的“周边小区设定”一起接收。由此,能够减轻用于接收移动终端的周边小区信息的处理的负荷,并且,能够降低控制延迟。
使用前述的图14(b)以及图23来说明使用了实施方式2的具体的动作例。图14(b)如上所述,故省略说明。图23是说明在使用了实施方式2的解决策略的情况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顺序例的图。在步骤ST2301中,施主小区1301对包括移动终端1304在内的属下的移动终端广播中继节点1302的访问链路的信息。例如在图14(b)中,施主小区1301向包括移动终端1304在内的属下的移动终端广播频带B作为中继节点1302的访问链路的信息。
在步骤ST2302中,移动终端1304使用在步骤ST2301接收到的访问链路的信息来进行小区搜索动作。
根据实施方式2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移动终端能够获知中继节点在访问链路使用的载波频率等。由此,能够简化移动终端的搜索动作。因此,能够降低移动终端的负荷,并能有助于降低功耗。
实施方式3
以下说明在实施方式3中解决的课题。在小区的圈内或周边设置有HeNB的情况下,与施主小区以及中继节点同样地产生上行链路的干扰。
以下示出了实施方式3的解决策略。HeNB在上行链路使用与在周边小区的上行链路使用的载波不同的频率的载波。具体地说,HeNB在上行链路使用与在周边小区的上行链路使用的频带、载波、分量载波、频率层不同的频带、不同的载波、不同的分量载波、或不同的频率层。由此,能够对从周边小区的属下的移动终端向周边小区的上行链路和从HeNB的属下的移动终端向HeNB的上行链路进行频率分配。因而,能够降低上述上行干扰。
此外,HeNB也可以使用与在周边小区的下行链路使用的频带、载波、分量载波、频率层相同的频带、相同的载波、相同的分量载波、或相同的频率层。由此,周边小区的下行链路和HeNB的下行链路为相同的载波等,能够简化移动终端的搜索动作。因而,能够降低移动终端的负荷,并能有助于降低功耗。
使用图24对实施方式3的解决策略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图24是在使用了实施方式3的解决策略的情况下的HeNB的说明图。周边小区、例如宏小区2401和HeNB2402由S1接口2405连接。周边小区2401在属下具有移动终端2404。周边小区2401和移动终端2404由下行链路2408、以及上行链路2409连接。例如,假设下行链路2408使用频带A,上行链路2409使用频带A。
在图24中,宏小区2401以及HeNB2402相当于基站装置,移动终端2403、2404相当于移动终端装置。包括宏小区2401、HeNB2402以及移动终端2403、2404而构成移动通信系统。
HeNB2402在属下具有移动终端2403。HeNB2402和移动终端2403由下行链路2406以及上行链路2407连接。在上行链路2407,选择并设定与周边小区2401的上行链路2409不同的频率的载波作为使用的载波。具体地说,选择并设定与周边小区2401的上行链路2409不同的频带等。在图24中,例如,假设在上行链路2407使用频带B。
此外,在下行链路2406中,选择并设定与周边小区2401的下行链路2408相同的频率的载波作为使用的载波。具体地说,选择并设定与周边小区2401的下行链路2408相同的频带等。在图24中,例如,假设在下行链路2406使用频带A。
这样一来,能够对从周边小区2401的属下的移动终端2404向周边小区2401的上行链路2409和从HeNB2402的属下的移动终端2403向HeNB2402的上行链路2407进行频率分配。
以下公开了两个HeNB获知上述周边小区的频率信息的方法的具体例。
(A1)周边小区使用S1接口2405将本小区的频率信息通知给周边的节点。
(A2)存在HeNB在初始化时、电源接通时或发送关闭时进行周边无线环境的测量的情况。作为周边无线环境的具体例,有周边小区的测量结果。在周边小区的测量时,存储在该周边小区的下行链路使用的频率信息。此外,接收到该周边小区的广播信息为止,对广播信息进行解码,获知在广播信息中包含的周边小区的上行链路使用的频率信息,并存储在该周边小区的上行链路使用的频率信息。
作为频率信息的具体例,有在上行链路使用的频率信息和在下行链路使用的频率信息等。进而,有频带、载波、分量载波或频率层等。作为LTE以及LTE-A中的在上行链路使用的频率信息的具体例,考虑载波频率(ul-CarrierFreq)、上行频带宽度(ul-bandwidth)等。
以下公开了一个在使用HeNB获知上述周边小区的频率信息的方法的具体例中的上述(A1)所示的具体例的情况下,服务小区决定通知本小区的频率信息的周边的节点的方法的具体例。通知本小区的频率信息的节点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以下所示的方法中,通过选择通知本小区的频率信息的节点,从而能够选择周边的节点。由此,无需将本小区的频率信息通知给无用的节点,能够减轻服务小区的处理的负荷。
(B)在当前的3GPP中探讨了在设置有HeNB的情况下,将该HeNB的位置信息通知给网络侧。服务小区基于本小区的位置和上述HeNB的位置信息来决定通知本小区的频率信息的周边节点。作为具体例,根据本小区的位置和HeNB的位置,求出两者间的距离。若该距离在某个阈值以上(或大于阈值),则选择该节点作为通知本小区的频率信息的节点。
以下公开了在使用了HeNB获知上述周边小区的频率信息的方法的具体例中的上述(A2)所示的具体例的情况下,HeNB决定对在下行链路使用的频率信息广播信息进行存储的周边小区、以及决定对广播信息进行解码并对在上行链路使用的频率信息进行存储的周边小区的方法的具体例。
HeNB基于HeNB的周边无线环境的测量结果来决定对在下行链路使用的频率信息广播信息进行存储、对广播信息进行解码并对在上行链路使用的频率信息进行存储的周边小区。作为周边无线环境的具体例,有周边小区的测量结果。作为周边小区的测量结果的具体例,有接收质量、接收功率、路径损耗等。
在周边无线环境的测量结果中,如果某个节点的接收质量或接收功率在某个阈值以上(或大于阈值),则HeNB选择该小区作为对在下行链路使用的频率信息广播信息进行存储、对广播信息进行接收、对广播信息进行解码、对在上行链路使用的频率信息进行存储的周边小区。或者,在周边无线环境的测量结果中,如果某个节点的路径损耗小于某个阈值(或以下),则HeNB选择该小区作为对在下行链路使用的频率信息广播信息进行存储、对广播信息进行接收、对广播信息进行解码、对在上行链路使用的频率信息进行存储的周边小区。
对广播信息进行接收、对广播信息进行解码、对频率信息进行存储的周边小区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上述的方法中,通过选择对广播信息进行接收、对广播信息进行解码、对频率信息进行存储的周边小区,从而能够选择周边的小区。由此,没有必要对无用的周边小区的广播信息进行接收、对广播信息进行解码、对频率信息进行存储,从而能够减轻HeNB的处理的负荷。
针对在基于HeNB的周边无线环境的测量结果,对广播信息进行接收、对广播信息进行解码、对频率信息进行存储的周边小区有多个的情况下或通知频率信息的周边小区有多个的情况下在下行链路使用的频率信息的选择方法,以下公开了具体例。
HeNB在对广播信息进行接收、对广播信息进行解码、对频率信息进行存储的周边小区有多个的情况下,基于HeNB的周边无线环境的测量结果,决定在下行链路使用的频率信息。作为周边无线环境的具体例,有周边小区的测量结果。作为周边小区的测量结果的具体例,有接收质量、接收功率、路径损耗等。
HeNB使用与在周边无线环境的测量结果中接收质量最好的小区或接收功率最大的小区、或路径损耗最小的小区的下行链路中使用的频带、载波、分量载波、频率层相同的频带、相同的载波、相同的分量载波、或相同的频率层。
由此,能够使频率信息与位于最附近的周边小区的下行链路相同。即,使频率信息与在属下具有对本HeNB小区进行重选的可能性高的移动终端的周边小区的下行链路相同。此外,本HeNB小区的属下的移动终端使频率信息与选择为小区重选对象的可能性高的周边小区的下行链路相同。因而,从减轻移动终端的小区重选动作的负荷的观点考虑,是最有效的小区选择方法。
针对在基于HeNB的周边无线环境的测量结果,对广播信息进行接收、对广播信息进行解码、对频率信息进行存储的周边小区有多个的情况下或通知了频率信息的周边小区有多个的情况下在上行链路使用的频率信息的选择方法,以下公开了两个具体例。HeNB在对广播信息进行接收、对广播信息进行解码、对频率信息进行存储的周边小区有多个的情况下,基于HeNB的周边无线环境的测量结果,决定在上行链路使用的频率信息。作为周边无线环境的具体例,有周边小区的测量结果。作为周边小区的测量结果的具体例,有接收质量、接收功率、路径损耗等。
(1)HeNB使用与周边无线环境的测量结果中的接收质量最好的小区、接收功率最大的小区、或路径损耗最小的小区的上行链路中使用的频带、载波、分量载波、频率层不同的频带、不同的载波、不同的分量载波或不同的频率层。由此,能够使频率信息与位于最附近的周边小区的上行链路不同。由此,从降低上行干扰的观点考虑,是有效的小区选择方法。
(2)HeNB使用与在所有的周边小区的上行链路使用的频带、载波、分量载波、频率层不同的频带、不同的载波、不同的分量载波、或不同的频率层。能够使频率信息与多个周边小区的上行链路不同。由此,能够降低与多个小区间的上行干扰。
使用图24以及图25来说明使用了实施方式3的具体的动作例。图24如上所述,故省略说明。接着,使用图25来说明在使用了实施方式3的情况下的HeNB的频率信息的设定动作例。图25是表示在使用了实施方式3的情况下的HeNB的频率信息的设定动作例的顺序的流程图。在图25所示的流程图的动作例中,公开了HeNB获知前述的周边小区的频率信息的方法的(A2)的具体例的情况。
在步骤ST2501中,HeNB2402进行周边小区的测量。在步骤ST2502中,HeNB2402决定并存储对频率信息进行存储的小区。在步骤ST2503中,HeNB2402判断对频率信息进行存储的小区是否为一个。在为一个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T2505,在不为一个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T2504。
在步骤ST2504中,HeNB2402选择在步骤ST2501中进行的周边小区的测量中接收质量最好的小区。在图24的例子中,假设选择了周边小区2401。
在步骤ST2505中,HeNB2402在向属下的移动终端的下行链路设定与在步骤ST2504选择的周边小区相同的频率信息。在图24的例子中,HeNB2402在向属下的移动终端2403的下行链路2406设定与在步骤ST2504选择的周边小区2401的下行链路2408相同的频率信息即频带A。
在步骤ST2506中,HeNB2402在从属下的移动终端起的上行链路设定与在步骤ST2504选择的周边小区不同的频率信息。在图24的例子中,HeNB2402在从属下的移动终端2403起的上行链路2407设定与在步骤ST2504选择的周边小区2401的上行链路2409不同的频率信息即频带B。
根据实施方式3,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在周边小区的下行链路和HeNB的下行链路中,使用的载波的频率相同,具体地说,成为相同的频带、相同的载波、相同的分量载波或相同的频率层,因而,能够简化移动终端的搜索动作。由此,能够降低移动终端的负荷,并能有助于降低功耗。
此外,在周边小区的上行链路和HeNB的上行链路中,使用的载波的频率不同,具体地说成为不同的频带、不同的载波、不同的分量载波或不同的频率层,因而能够进行频率分配。由此,能够降低上述上行干扰。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防止移动通信系统内的干扰,并且能够降低移动终端的搜索动作的负荷。
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上述的说明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应该理解,未例示的无数的变形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被想到。
附图标记的说明如下:
1301 施主小区(Donor cell;Donor eNB;DeNB)、1302 中继节点、1303、1304、2403、2404 移动终端、1305 回程链路、1306 访问链路、1307 直接链路、2001 回程下行链路、2002、2101 回程上行链路、2003 访问下行链路、2004、2102 访问上行链路、2005 直接下行链路、2006 直接上行链路、2401 宏小区、2402 HeNB、2406、2408 下行链路、2407、2409 上行链路。
Claims (4)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基站装置、能够与所述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装置、对所述基站装置和所述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装置使用与在和所述基站装置的无线通信中所使用的载波不同的频率的载波,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所述基站装置使用与在所述中继装置和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无线通信中所使用的载波相同的频率的载波,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装置在向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下行无线通信线路和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起的上行无线通信线路中使用不同的频率的载波进行无线通信,
所述基站装置在向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下行无线通信线路中使用与在从所述中继装置向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下行无线通信线路中所使用的载波相同的频率的载波进行无线通信,在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起的上行无线通信线路中,使用与在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向所述中继装置的上行无线通信线路中所使用的载波不同的频率的载波进行无线通信。
3.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基站装置、能够与所述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装置、对所述基站装置和所述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装置使用与在和所述基站装置的无线通信中所使用的载波不同的频率的载波,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所述基站装置将与所述中继装置和所述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线路相关的信息通知给所述移动终端装置。
4.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多个基站装置和能够与所述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基站装置在向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下行无线通信线路中使用与在从其他的基站装置向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下行无线通信线路中所使用的载波相同的频率的载波进行无线通信,在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起的上行无线通信线路中,使用与在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向所述其他的基站装置的上行无线通信线路中所使用的载波不同的频率的载波进行无线通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28412 | 2010-02-12 | ||
JP2010-028412 | 2010-11-29 | ||
PCT/JP2011/052720 WO2011099508A1 (ja) | 2010-02-12 | 2011-02-09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255089.5A Division CN105681014A (zh) | 2010-02-12 | 2011-02-09 | 移动通信系统 |
CN201610255111.6A Division CN105790918A (zh) | 2010-02-12 | 2011-02-09 | 移动通信系统 |
CN201610255103.1A Division CN105681015A (zh) | 2010-02-12 | 2011-02-09 | 移动通信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60058A true CN102860058A (zh) | 2013-01-02 |
CN102860058B CN102860058B (zh) | 2016-05-18 |
Family
ID=44367778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255089.5A Pending CN105681014A (zh) | 2010-02-12 | 2011-02-09 | 移动通信系统 |
CN201180009026.7A Active CN102860058B (zh) | 2010-02-12 | 2011-02-09 | 移动通信系统 |
CN201610255103.1A Pending CN105681015A (zh) | 2010-02-12 | 2011-02-09 | 移动通信系统 |
CN201610255111.6A Pending CN105790918A (zh) | 2010-02-12 | 2011-02-09 | 移动通信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255089.5A Pending CN105681014A (zh) | 2010-02-12 | 2011-02-09 | 移动通信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255103.1A Pending CN105681015A (zh) | 2010-02-12 | 2011-02-09 | 移动通信系统 |
CN201610255111.6A Pending CN105790918A (zh) | 2010-02-12 | 2011-02-09 | 移动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9871643B2 (zh) |
EP (2) | EP3796697B1 (zh) |
JP (5) | JPWO2011099508A1 (zh) |
CN (4) | CN105681014A (zh) |
WO (1) | WO201109950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007353763B2 (en) * | 2007-05-22 | 2013-10-10 | Telstra Corporation Limited | A repeater system for extended cell coverage |
CN102469628B (zh) * | 2010-11-04 | 2016-03-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中继类型选择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6535337B (zh) | 2011-03-03 | 2023-07-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采用载波汇聚方式传输数据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WO2012157546A1 (ja) | 2011-05-13 | 2012-11-22 | ローム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 |
KR20150046396A (ko) * | 2011-05-20 | 2015-04-29 | 애플 인크. | 하이브리드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스케줄링된 동작들을 최적화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
JP5845340B2 (ja) | 2011-05-20 | 2016-01-20 |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ハイブリッドネットワーク動作における優先度に基づくタスク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の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
JP5653529B2 (ja) * | 2011-09-29 | 2015-01-14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
US9246662B2 (en) * | 2011-11-04 | 2016-01-26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Mechanisms addressing dynamic component carrier change in relay systems |
US9820158B2 (en) * | 2012-03-07 | 2017-11-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radio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via frequency selectivity |
JP5823059B2 (ja) * | 2012-03-29 | 2015-11-25 | エヌイーシー(チャイナ)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NEC(China)Co.,Ltd. | リソースブロックの割り当て方法及び装置 |
CN110233712A (zh) | 2012-08-02 | 2019-09-1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 |
JP2016502820A (ja) | 2012-11-30 | 2016-01-28 |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ネットワーク環境における分散モビリティ管理テクノロジー |
US9641237B2 (en) * | 2013-01-11 | 2017-05-02 |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Wireless Technology | Indoor personal relay |
US8982853B2 (en) * | 2013-03-05 | 2015-03-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control interference |
WO2015103746A1 (en) * | 2014-01-08 | 2015-07-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mall mbsfn enhancement |
CN106162687B (zh) * | 2015-04-01 | 2021-06-11 | 索尼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侧和基站侧的装置和方法 |
US10805876B1 (en) * | 2019-05-24 | 2020-10-13 | Sprint Spectrum L.P. | Selecting a backhaul carrier for a relay node |
JP2022076329A (ja) * | 2020-11-09 | 2022-05-19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基地局装置、中継局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42192A1 (en) * | 2006-09-29 | 2008-04-10 | Intel Corporation | Architecture, protocols and frame formats for wireless multi-hop relay networks |
WO2010002100A2 (en) * | 2008-06-30 | 2010-01-07 | Lg Electronics Inc. | Relay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
CN101637049A (zh) * | 2007-04-02 | 2010-01-27 | Lm爱立信电话有限公司 | 对应于具有不同覆盖区域并支持不同上行链路数据速率的共站小区之一的上行链路载波频率的选择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967084B2 (ja) | 2001-02-26 | 2007-08-29 |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 Tdma中継方式 |
KR100810201B1 (ko) * | 2005-06-18 | 2008-03-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다중 홉 릴레이 셀룰라 네트워크에서 라우팅 장치 및 방법 |
KR100893832B1 (ko) * | 2005-10-18 | 2009-04-1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두 개의 주파수 대역을 사용하는 다중 홉 릴레이 방식의셀룰러 네트워크에서 다중 링크를 지원하기 위한 장치 및방법 |
KR100871856B1 (ko) * | 2006-01-06 | 2008-12-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대역 무선접속 통신시스템에서 중계 서비스를 제공하기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CN101132564B (zh) * | 2006-08-25 | 2011-09-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站、中继站、无线中继通信系统和方法 |
CN101174874A (zh) * | 2006-11-03 | 2008-05-0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用于mmr扩展802.16e系统的集中式调度器中继站 |
US20080108355A1 (en) | 2006-11-03 | 2008-05-08 | Fujitsu Limited | Centralized-scheduler relay station for mmr extended 802.16e system |
CN101188816B (zh) * | 2006-11-15 | 2011-06-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中继方法和中继系统以及中继设备 |
CN101296025A (zh) * | 2007-04-27 | 2008-10-29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WiMAX系统中基站和中继站之间前导序列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
AU2007353763B2 (en) | 2007-05-22 | 2013-10-10 | Telstra Corporation Limited | A repeater system for extended cell coverage |
US8918112B2 (en) * | 2007-11-16 | 2014-12-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eamble design for a wireless signal |
JP5070093B2 (ja) * | 2008-03-06 | 2012-11-07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端末装置、無線中継局装置、送信パワー制御方法、無線通信中継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JP2009231976A (ja) * | 2008-03-19 | 2009-10-08 | Nec Corp | 異なる無線アクセス方式間のハンドオーバ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JP5354642B2 (ja) * | 2008-04-09 | 2013-11-27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通信方法 |
CN101588582B (zh) * | 2008-05-22 | 2012-10-1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识别中继的方法和装置 |
EP2134116A1 (en) | 2008-06-11 | 2009-12-16 |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identifying at least one terminal for which signals transferred between the at least one terminal and a base station have to be relayed by a relay |
CN102119570B (zh) * | 2008-06-12 | 2015-11-25 | 苹果公司 | 使用具有聚合频谱的中继的方法和系统 |
US20110053495A1 (en) | 2008-06-20 | 2011-03-0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327272B1 (en) * | 2008-07-17 | 2013-06-05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in cellular system |
EP2309813A4 (en) * | 2008-08-01 | 2014-07-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FOR LAND CONNECTION AND ACCESS LINK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RISING A RELAY |
KR101527978B1 (ko) * | 2008-08-06 | 2015-06-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기지국과 중계기 사이의 서브프레임을 사용하여 통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EP2180741A1 (en) * | 2008-10-27 | 2010-04-28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deploying a network node |
JP5909843B2 (ja) * | 2009-08-10 | 2016-04-2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
US8488514B2 (en) * | 2009-10-02 | 2013-07-16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Relay backhaul link quality considerations for mobility procedures |
-
2011
- 2011-02-09 EP EP20205714.7A patent/EP3796697B1/en active Active
- 2011-02-09 CN CN201610255089.5A patent/CN105681014A/zh active Pending
- 2011-02-09 CN CN201180009026.7A patent/CN102860058B/zh active Active
- 2011-02-09 WO PCT/JP2011/052720 patent/WO201109950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2-09 US US13/577,522 patent/US9871643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2-09 EP EP11742251.9A patent/EP2536193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02-09 CN CN201610255103.1A patent/CN105681015A/zh active Pending
- 2011-02-09 CN CN201610255111.6A patent/CN105790918A/zh active Pending
- 2011-02-09 JP JP2011553859A patent/JPWO2011099508A1/ja active Pending
-
2015
- 2015-02-26 JP JP2015036179A patent/JP2015128313A/ja active Pending
-
2016
- 2016-01-29 JP JP2016015720A patent/JP6466860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8-03 JP JP2017150431A patent/JP6667480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9-29 US US15/719,691 patent/US2018004132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9
- 2019-01-30 JP JP2019014130A patent/JP2019068479A/ja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42192A1 (en) * | 2006-09-29 | 2008-04-10 | Intel Corporation | Architecture, protocols and frame formats for wireless multi-hop relay networks |
CN101637049A (zh) * | 2007-04-02 | 2010-01-27 | Lm爱立信电话有限公司 | 对应于具有不同覆盖区域并支持不同上行链路数据速率的共站小区之一的上行链路载波频率的选择 |
WO2010002100A2 (en) * | 2008-06-30 | 2010-01-07 | Lg Electronics Inc. | Relay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HTC CORPORATION: "《3GPP TSG-RAN WG1 #59 R1-094452》", 13 November 2009, article "Relay Node Access Link with different Carriers"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1099508A1 (ja) | 2013-06-13 |
CN102860058B (zh) | 2016-05-18 |
JP2016059082A (ja) | 2016-04-21 |
JP2017195641A (ja) | 2017-10-26 |
CN105681015A (zh) | 2016-06-15 |
WO2011099508A1 (ja) | 2011-08-18 |
EP3796697A1 (en) | 2021-03-24 |
US20180041324A1 (en) | 2018-02-08 |
CN105681014A (zh) | 2016-06-15 |
CN105790918A (zh) | 2016-07-20 |
EP2536193A4 (en) | 2016-09-21 |
US9871643B2 (en) | 2018-01-16 |
US20120307715A1 (en) | 2012-12-06 |
JP2015128313A (ja) | 2015-07-09 |
EP3796697B1 (en) | 2023-10-25 |
JP6667480B2 (ja) | 2020-03-18 |
JP2019068479A (ja) | 2019-04-25 |
EP2536193A1 (en) | 2012-12-19 |
JP6466860B2 (ja) | 2019-02-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910409B2 (ja)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 |
AU2020202817B2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terminal | |
CN102860058B (zh) | 移动通信系统 | |
JP6422537B2 (ja) | 通信システム | |
KR101708700B1 (ko) | 이동체 통신 시스템 | |
CN105681010B (zh) | 移动通信系统 | |
JP6257325B2 (ja)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 |
CN103493571B (zh) | 通信系统 | |
CN102396276A (zh) | 移动体通信系统 | |
CN103120002A (zh) | 通信系统 | |
CN103348729A (zh) | 通信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