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4907B - 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94907B
CN102294907B CN201110144339.5A CN201110144339A CN102294907B CN 102294907 B CN102294907 B CN 102294907B CN 201110144339 A CN201110144339 A CN 201110144339A CN 102294907 B CN102294907 B CN 1022949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ground floor
outermost layer
layer
outerm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4433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94907A (zh
Inventor
小栗勲
加茂久男
仁藤康弘
野口哲朗
田栗亮
苏秀儿
八田直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294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49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949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49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02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multilayer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942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components having sam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in differing degree

Landscapes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优异的墨吸收性并且能够在其上形成清晰图像的记录介质。该记录介质具有基材以及在该基材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层和最外层,其中该第一层含有氧化铝和水合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该最外层含有颜料并且在折射率上低于该第一层,并且该最外层的绝对干燥涂布量为0.1g/m2-0.5g/m2

Description

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作为记录介质,已知在基材上具有墨接受层的记录介质。已知这样的墨接受层含有氧化铝或水合氧化铝作为颜料(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009734)。
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009734中记载的记录介质那样,将氧化铝或水合氧化铝用作墨接受层中的颜料时,与使用二氧化硅的情形相比,能够用较少量的粘结剂形成墨接受层,因此容易形成具有优异的墨吸收性的墨接受层。
与二氧化硅相比,氧化铝或水合氧化铝在折射率上高。因此,墨接受层的表面上的表面反射变大,因此容易实现高光泽度。
但是,由本发明人进行的研究已揭示,特别是在室外或明亮的室内,暗色调的图像例如黑色图像看起来发白,并且容易变为无清晰度(sharpness)的图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优异的墨吸收性并且能够在其上形成清晰(sharp)图像的记录介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记录介质,其包括基材以及在该基材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层和最外层,其中该第一层含有氧化铝和水合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该最外层含有颜料且在折射率上低于该第一层,并且该最外层的绝对干燥涂布量为0.1g/m2-0.5g/m2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优异的墨吸收性并且能够在其上形成清晰图像的记录介质。
由以下对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说明,本发明进一步的特征将变得清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详细说明。顺便提及,本发明不应解释为限于这些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记录介质是具有基材以及在该基材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层和最外层的记录介质。该第一层优选与该最外层相邻。根据本发明的记录介质能够用作使用毯头笔(felt-tip pen)进行记录的记录介质或在喷墨记录中使用的记录介质。
基材
作为本发明的基材,可优选使用纸例如铸涂纸、钡地纸或树脂涂布纸(用树脂例如聚烯烃将其两个表面涂布的树脂涂布纸)。此外,可优选使用由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乳酸、聚苯乙烯、聚醋酸酯、聚氯乙烯、醋酸纤维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碳酸酯形成的透明热塑性膜。除了上述以外,也可使用作为适度施胶纸的吸液纸或涂布纸,或由通过填充无机材料或产生微细发泡而不透明化的膜形成的片状材料(合成纸等)。此外,也可使用由玻璃或金属形成的片材。此外,为了改善这样的基材与其上形成的层之间的粘合强度,也可对这些基材的表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或各种底涂处理。上述基材中,从得到的记录介质的光泽感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树脂涂布纸。
第一层
本发明的第一层含有氧化铝和水合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由于含有氧化铝和水合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因此第一层在墨吸收性上良好。
水合氧化铝由下述通式(1)表示。
Al2O3-n(OH)2n·mH2O    通式(1)
(式中,n为0、1、2和3中的任一个,和m为0-10、优选0-5的数。在许多情况下,mH2O表示不参与晶格的形成而可脱离的水相,因此m可取整数以外的值。将水合氧化铝煅烧时,m可取0的值。但是,n和m不同时为0。)
在水合氧化铝中,优选由X射线衍射法分析时显示勃姆石结构或无定形结构的水合氧化铝。作为其具体实例,可提及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07-23247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08-13273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09-66664和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09-76628中记载的水合氧化铝。本发明中使用的水合氧化铝的形状的具体实例包括无定形、球状和板状。可使用具有这些形态中任何一种的水合氧化铝,并且可以将具有不同形态的那些组合使用。特别地,优选初级粒子的数均粒径为5nm-50nm的水合氧化铝,并且优选具有2以上的纵横比(aspectratio)的板状水合氧化铝。根据日本专利公开No.H05-16015中记载的方法能够确定纵横比。更具体地,纵横比由颗粒的“直径”与“厚度”之比表示。其中,术语“直径”意指具有与通过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水合氧化铝所得到的、颗粒的投影面积相等面积的圆的直径(圆当量直径)。优选使用具有100m2/g-200m2/g的由BET法计算的比表面积的水合氧化铝,更优选使用具有125m2/g-175m2/g的BET比表面积的水合氧化铝。BET法是通过气相吸附法测定粉末的表面积的方法并且是用于由吸附等温线确定1g样品的总表面积,即比表面积的方法。BET法中,通常使用氮气作为吸附气体,并且最常使用从吸附气体的压力或体积的变化来测定吸附量的方法。此时,Brunauer-Emmett-Teller式,称为BET式,是表示多分子吸附的等温线的最著名的式并且已广泛用于比表面积的确定。根据BET法,基于BET式得到吸附量并且将该值乘以由一个吸附分子在表面占据的面积,由此确定比表面积。BET法中,用几个测定点来确定某相对压力与吸附量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最小二乘法得到上述关系的图的斜率和截距以导出比表面积。本发明中,用10个测定点确定该相对压力与吸附量之间的关系以计算比表面积。水合氧化铝优选具有0.5ml/g-1.5ml/g的孔隙容积(pore volume)。
水合氧化铝可根据公知的方法例如使铝的醇盐水解的方法或使铝酸钠水解的方法制备。水合氧化铝也可通过以下公知的方法制备,其中将硫酸铝或氯化铝的水溶液添加到铝酸钠的水溶液中以进行中和。适用于本发明中的水合氧化铝的具体实例包括通过X射线衍射法分析时显示勃姆石结构或无定形结构并且记载于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07-23247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08-13273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09-66664和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09-76628中的水合氧化铝。此外,作为水合氧化铝的具体实例,可提及可商购的水合氧化铝(商品名:DISPERAL HP14,Sasol Co.的产品)。
氧化铝的实例包括γ-氧化铝、α-氧化铝、δ-氧化铝、θ-氧化铝和χ-氧化铝。这些中,从显色性和墨吸收性的观点出发,优选通过气相法合成的γ-氧化铝。通过在400℃-900℃的温度下将根据公知方法制备的水合氧化铝加热和烘烤,从而得到γ-氧化铝。
可将上述的水合氧化铝和氧化铝组合使用。更具体地,在粉末的状态下将水合氧化铝和氧化铝混合并且分散以制备分散液。也可将水合氧化铝分散液和氧化铝分散液混合使用。
特别地,由于得到的第一层的墨吸收性变得非常良好,因此优选将水合氧化铝与通过气相法合成的γ-氧化铝组合使用。用(水合氧化铝)∶(通过气相法合成的γ-氧化铝)表示,混合质量比优选为50∶50~95∶5,更优选为70∶30~90∶10。
第一层优选含有粘结剂。该粘结剂优选是具有将水合氧化铝和/或氧化铝粘结且形成涂膜的能力并且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材料。粘结剂的实例包括以下粘结剂:淀粉衍生物例如氧化淀粉、醚化淀粉和磷酸酯化淀粉;纤维素衍生物例如羧甲基纤维素和羟乙基纤维素;酪蛋白、明胶、大豆蛋白以及聚乙烯醇及其衍生物;聚乙烯基吡咯烷酮;马来酸酐树脂;共轭聚合物的胶乳例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共聚物;丙烯酸系聚合物的胶乳例如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乙烯基聚合物的胶乳例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用含有官能团例如羧基的单体改性上述粘结剂而得到的官能团改性聚合物胶乳;用阳离子基团将上述粘结剂阳离子化而得到的阳离子化聚合物;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将上述粘结剂的表面阳离子化而得到的阳离子化聚合物;通过在阳离子聚乙烯醇的存在下聚合上述粘结剂而得到的在其表面上已分布了聚乙烯醇的聚合物;在阳离子胶体颗粒的悬浮分散液中将上述粘结剂聚合而得到的在其表面上已分布了阳离子胶体颗粒的聚合物;水性粘结剂例如热固性合成树脂例如蜜胺树脂和脲醛树脂;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或共聚物树脂,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合成树脂粘结剂例如聚氨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醇缩丁醛和醇酸树脂。这些粘结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它们的任意组合使用。这些中,最优选将聚乙烯醇用作粘结剂。该聚乙烯醇可通过例如将聚醋酸乙烯酯水解而合成。
从墨吸收性的观点出发,粘结剂的含量优选为2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0质量%以下,基于颜料。为了成功地形成该层,该含量优选为1.0质量%以上。
为了提高其强度以抑制该层被损伤,第一层中可含有交联剂。交联剂的实例包括硼酸、硼酸盐和水溶性锆化合物。交联剂的含量优选为1.0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2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30质量%以上,基于颜料。从墨吸收性的观点出发,该含量优选为3.00质量%以下。
从墨吸收性的观点出发,第一层的绝对干燥涂布量为1.0g/m2以上,从干燥时开裂的产生的观点出发,优选为50.0g/m2以下。本发明中,绝对干燥涂布量意指绝对干燥时测定的涂布量。
最外层
本发明的最外层位于记录介质的最外表面并且经形成以覆盖记录介质的表面。最外层可与第一层相邻,或者在这些层之间可以存在另外的层。但是,优选该相邻模式。最外层位于记录介质的最外表面,并且在该表面与空气之间的界面产生记录介质的表面反射。因此,将折射率比第一层低的层设置为最外层,由此能够抑制表面反射以形成清晰图像。简而言之,最外层在折射率上低于第一层。
最外层含有颜料。对于颜料无特别限制,只要其为能够使最外层的折射率低于第一层的折射率的颜料。其中,颜料优选为能够保持透明性的颜料。最外层中使用的颜料的实例包括气相法二氧化硅、湿式二氧化硅、胶体二氧化硅、气相法氧化铝和水合氧化铝。这些颜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它们的任意组合使用。它们中,特别优选气相法二氧化硅,原因在于颜料自身的折射率低,并且能够形成空隙率(voidcontent)高的层,因此使最外层的折射率低于第一层的折射率。
本发明中的气相法二氧化硅是一种合成无定形二氧化硅并且也称为干法二氧化硅或热解法二氧化硅。通常已知例如如下方法,其中将卤化硅与氢和氧一起燃烧,例如火焰水解法。可商购的气相法二氧化硅的实例包括AEROSIL(Nippon Aerosil Co.,Ltd.的产品)和Reolosil(TOKUYAMA Corporation的产品)。
本发明中使用的气相法二氧化硅的平均一次粒径(averageprimary particle size)优选为15.0nm以下。将该平均一次粒径控制为15.0nm以下,由此能够实现高透明性和空隙率。平均一次粒径更优选为7.0nm以下。使用这样的气相法二氧化硅,由此能够抑制最外表面上的光的散射以提高得到的图像的清晰度。顺便提及,本发明中的平均一次粒径是将具有与通过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得到的、一定面积中存在的100个初级粒子的每一个的投影面积相等面积的圆的直径视为颗粒的粒径(圆当量径)并且求出数均粒径而得到的值。由BET法得到的气相法二氧化硅的比表面积优选为200m2/g以上,更优选为300m2/g以上。为了实现高空隙率,气相法二氧化硅优选具有1.0ml/g以上的孔隙容积。孔隙容积更优选为1.4ml/g以上。
优选在涂布液中在分散剂的存在下将气相法二氧化硅分散。作为分散剂,可以使用各种分散剂。但是,优选使用阳离子聚合物。作为阳离子聚合物,优选使用具有伯、仲或叔氨基或者季铵盐基团的阳离子聚合物。特别优选使用聚(二烯丙基胺)衍生物。从气相法二氧化硅的分散稳定性的观点出发,阳离子聚合物的分子量优选为100,000以下,更优选为2,000-50,000。
分散方法的实例包括下述方法。首先,通过通常的叶片式搅拌、汽轮式搅拌或均相混合机式搅拌将气相法二氧化硅与分散介质预混合。然后通过介质磨机例如球磨机、珠磨机或砂磨机,压力型分散机例如高压均化器,超声波分散机或薄膜旋转型分散机将二氧化硅分散。
气相法二氧化硅的平均二次粒径(average secondary particlesize)优选为500nm以下,更优选为3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nm以下。平均二次粒径优选为30nm以上。本发明中的平均二次粒径是通过动态散射法测定的值并且能够由使用累积(cumulant)法的分析确定。
最外层优选含有粘结剂。含有粘结剂,由此能够使得到的层的强度高。对于能够使用的粘结剂并无特别限制,只要其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粘结剂的实例包括以下粘结剂:淀粉衍生物例如氧化淀粉、醚化淀粉和磷酸酯化淀粉;纤维素衍生物例如羧甲基纤维素和羟乙基纤维素;酪蛋白、明胶、大豆蛋白以及聚乙烯醇及其衍生物;聚乙烯基吡咯烷酮;马来酸酐树脂;共轭聚合物的胶乳例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共聚物;丙烯酸系聚合物的胶乳例如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乙烯基聚合物的胶乳例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用含有官能团例如羧基的单体改性上述聚合物而得到的官能团改性聚合物胶乳;用阳离子基团将上述聚合物阳离子化而得到的阳离子化聚合物;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将上述聚合物的表面阳离子化而得到的阳离子化聚合物;通过在阳离子聚乙烯醇的存在下聚合上述聚合物而得到的在其表面上已分布了聚乙烯醇的聚合物;在阳离子胶体颗粒的悬浮分散液中将上述聚合物聚合而得到的在其表面上已分布了阳离子胶体颗粒的聚合物;水性粘结剂例如热固性合成树脂例如蜜胺树脂和脲醛树脂;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或共聚物树脂,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合成树脂粘结剂例如聚氨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醇缩丁醛和醇酸树脂。这些粘结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它们的任意组合使用。这些中,最优选将聚乙烯醇用作粘结剂。作为该聚乙烯醇,可提及通过将聚醋酸乙烯酯水解而得到的通常的聚乙烯醇。优选使用粘均聚合度为1,500以上的聚乙烯醇,更优选粘均聚合度为2,000-5,000的聚乙烯醇。其皂化度优选为80-100,更优选为85-100。优选在水溶液的状态下使用聚乙烯醇,水溶液中聚乙烯醇的干燥固形分浓度(solid contentconcentration)优选为3.0质量%-20.0质量%。该浓度落在该范围内时,能够良好地防止:涂布液的浓度过度地降低而使干燥速率大幅降低,相反,能够良好地防止:由于涂布液的浓度的过度增加引起的涂布液的粘度大幅增加而损害涂布表面的平滑性。
最外层优选以5.0质量%-35.0质量%的量含有粘结剂,基于颜料。该量为5.0质量%以上时,能够成功地形成该层。从墨吸收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以30.0质量%以下的量含有粘结剂,并且更优选以25.0质量%以下的量含有粘结剂。
最外层可含有用于提高其强度的交联剂。交联剂的实例包括硼酸、硼酸盐和水溶性锆化合物。交联剂的含量优选为1.0质量%以上,更优选1.2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1.3质量%以上,基于颜料。从墨吸收性的观点出发,该含量优选为3.0质量%以下。
可根据需要含有各种添加剂。添加剂的实例包括固定剂例如各种阳离子树脂,絮凝剂例如多价金属盐,表面活性剂,荧光增白剂,增稠剂,消泡剂,抑泡剂,脱模剂,浸透剂,润滑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流平剂,防腐剂和pH调节剂。
最外层的绝对干燥涂布量为0.1g/m2-0.5g/m2。当该涂布量为0.1g/m2以上时,能够使减少反射的效果良好地显现以使得到的图像的清晰度良好地显现。当该涂布量为0.5g/m2以下时,由含有水合氧化铝和氧化铝中至少一种的第一层产生的墨的吸收受到损害得以抑制,由此改善记录介质的墨吸收性。该涂布量优选为0.3g/m2以下。
其他层
根据本发明的记录介质在基材与第一层之间可具有另一层(第二层)。或者,记录介质在第一层与最外层之间可具有不大幅影响第一层的墨吸收的又一层(第三层)。第二层和第三层可采取与第一层相同的构成。
折射率
通过光学测定装置测定第一层和最外层的折射率。作为光学测定装置,可提及分光椭偏仪(spectroellipsometer)。
各层的折射率也可作为值的总和而确定,该值通过将层中组分的折射率乘以组分各自的体积分数而得到。第一层或最外层为多孔层时,空隙也作为构成组分而加入。例如,考虑第一层的构成组分为30体积%颜料,其折射率为1.50,10体积%聚合物,其折射率为1.30,和60体积%空隙(折射率1.00)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第一层的折射率为1.50×0.30+1.30×0.10+1.00×0.60=1.18。如上所述,该计算中空隙的体积分数是重要的因素。该体积分数不仅根据层中固形分的构成而且根据各种因素例如涂布方法和干燥方法而变化。因此,由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记录介质的截面而求出的平均厚度与将空隙的体积分数假设为0时由各组分的体积导出的理论膜厚的比例来计算空隙的体积分数。通过在整个记录介质上选择20个点并且将这20个点处的测定值平均来确定层的平均厚度。
最外层的折射率优选为1.05-1.20。第一层的折射率优选为1.15-1.35。但是,如上所述最外层的折射率低于第一层的折射率。
记录介质的制备方法
作为根据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制备方法,可提及例如以下方法。首先,根据需要将颜料、粘结剂、交联剂、pH调节剂、各种添加剂和水混合来制备各层用涂布液。将这些涂布液施涂到基材上或层上。使用各种帘式涂布剂、使用挤出系统的涂布机和使用滑动料斗系统的涂布机中的任一种,通过机内(on-machine)或机外(off-machine)涂布来进行涂布。涂布时,为了调节涂布液的粘度,也可将涂布液加热。也可将涂布机头加热。例如,可将热风干燥机例如直线隧道式干燥机(linear tunnel dryer)、拱式干燥机(arch dryer)、空气套网干燥机(air loop dryer)或正弦曲线气浮干燥机(sine curve airfloat dryer)用于涂布后的涂布液的干燥。也可使用红外线加热干燥机或者利用微波的干燥机。
以下通过下述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内容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顺便提及,除非明确注明,“份”或“份”和“%”基于质量。
基材
在以下条件下制备基材。首先用水调节以下组成的纸料以得到3.0%的固体含量(solid content)。
纸浆               100份
(80份的打浆度为450ml CSF(Canadian Criteria Freeness)的Laulholz漂白牛皮浆(LBKP)和20份的打浆度为480ml CSF的Nadelholz漂白牛皮浆(NBKP))
Figure BSA00000507861900101
然后通过Fourdrinier抄纸机由该纸料进行造纸,通过多圆筒干燥机进行3-段湿压和干燥。然后通过施胶压榨机用氧化淀粉的水溶液浸渍得到的纸以得到1.0g/m2的固体含量并干燥。然后,对该纸进行压光机整饰以制备定量为170g/m2
Figure BSA00000507861900102
施胶度为100秒、透气度为50秒、Bekk平整度为30秒且Gurley劲度为11.0mN的基纸A。
将由低密度聚乙烯(70份)、高密度聚乙烯(20份)和氧化钛(10份)组成的树脂组合物以25g/m2的量施涂到基纸A上。进一步将由高密度聚乙烯(50份)和低密度聚乙烯(50份)组成的树脂组合物以25g/m2的量施涂到基纸A的背侧上,由此制备树脂涂布基材。
水合氧化铝分散液1的制备
向333份离子交换水中添加1.65份甲磺酸作为抗絮凝酸。用均相混合机(商品名:T.K.Homomixer MARK II 2.5Type,由Tokushu KikaKogyo Co.,Ltd.制造)在3,000rpm的旋转条件下搅拌该甲磺酸的水溶液的同时,逐渐地加入100份水合氧化铝(商品名:DISPERAL HP14,Sasol Co.的产品)。完成添加后也继续搅拌30分钟,由此制备固形分浓度为23%的水合氧化铝分散液1。
氧化铝分散液1的制备
向333份离子交换水中添加1.65份甲磺酸作为抗絮凝酸。用均相混合机(商品名:T.K.Homomixer MARK II 2.5Type,由Tokushu KikaKogyo Co.,Ltd.制造)在3,000rpm的旋转条件下搅拌该甲磺酸的水溶液的同时,逐渐地加入100份气相法γ-氧化铝(商品名:Aeroxide AluC,Evonik Co.的产品)。完成添加后也继续搅拌30分钟,由此制备固形分浓度为23%的氧化铝分散液1。
阳离子乳液的制备
以如下方式制备阳离子乳液。在装备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冷凝器的反应容器中装入109g丙酮作为反应溶剂。在搅拌下,将40.00g的3,6-二硫杂(thia)-1,8-辛二醇和6.79g的甲基二乙醇胺溶解,将得到的溶液加热到40℃,并且添加62.07g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然后,将得到的混合物加热到50℃,添加0.2g的锡催化剂,并且将该混合物进一步加热到55℃以在搅拌下进行反应4小时。反应完成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并且添加3.09g的85%甲酸以将反应产物阳离子化。另外添加446g水后,在减压下将得到的混合物浓缩以将丙酮除去,并且用水调节该混合物的浓度,由此制备固体含量为20%的阳离子乳液1。通过激光粒径分析系统PAR III(商品名;由OTSUKAELECTRONICS Co.,Ltd.制造)测定得到的阳离子乳液1的平均粒径。结果,平均粒径为50nm。
气相法二氧化硅分散液1的制备
在吸引型分散搅拌机Conti-TDS中,将5份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均聚物(商品名:SHALLOL DC902P,DAI-I CHI KOGYO SEIYAKU CO.,LTD.的产品)添加到420份离子交换水中。此外,在最大旋转速度下逐渐地添加100份气相法二氧化硅(商品名:AEROSIL 300,NipponAerosil Co.,Ltd.的产品),并且进行分散24小时以制备固形分浓度为20%的气相法二氧化硅分散液1。
气相法二氧化硅分散液2的制备
在吸引型分散搅拌机Conti-TDS中,将5份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均聚物(商品名:SHALLOL DC902P,DAI-ICHI KOGYO SEIYAKU CO.,LTD.的产品)添加到420份离子交换水中。此外,在最大旋转速度下逐渐地添加100份气相法二氧化硅(商品名:AEROSIL 200,NipponAerosil Co.,Ltd.的产品),并且进行分散24小时以制备固形分浓度为20%的气相法二氧化硅分散液2。
涂布液的制备
根据以下的各组成制备各涂布液。顺便提及,在涂布液的各组成中,将颜料的总固体含量视为100份来表示各组分的量(份)。
(PVA 235,Kuraray Co.,Lt d.的产品,重均聚合度:3,500,皂化度:88摩尔%,固体含量:8%)
Figure BSA00000507861900122
Figure BSA00000507861900131
(PVA 235,Kuraray Co.,Ltd.的产品,重均聚合度:3,500,皂化度:88摩尔%,固体含量:8%)
(PVA 235,Kuraray Co.,Ltd.的产品,重均聚合度:3,500,皂化度:88摩尔%,固体含量:8%)
Figure BSA00000507861900133
(PVA 235,Kuraray Co.,Ltd.的产品,重均聚合度:3,500,皂化度:88摩尔%,固体含量:8%)
Figure BSA00000507861900134
Figure BSA00000507861900141
(PVA 235,Kura ray Co.,Ltd.的产品,重均聚合度:3,500,皂化度:88摩尔%,固体含量:8%)
Figure BSA00000507861900142
(PVA 235,Kuraray Co.,Ltd.的产品,重均聚合度:3,500,皂化度:88摩尔%,固体含量:8%)
Figure BSA00000507861900143
(PVA 235,Kura ray Co.,Ltd.的产品,重均聚合度:3,500,皂化度:88摩尔%,固体含量:8%)
表面活性剂(Surfynol 465,Nisshin Chemical Industry Co.,Ltd.的产品)
                                                0.75份
原硼酸水溶液(固体含量:5%)                     80份
最后,添加离子交换水以将涂布液中的固形分浓度调节到12.5%。
实施例1
以下层和上层分别成为第一层和最外层的方式通过多层滑动料斗型涂布机将第一层用涂布液1和最外层用涂布液1施涂到基材的前侧上以形成合计2层。将第一层和最外层的绝对干燥涂布量分别控制为35.0g/m2和0.1g/m2。然后通过热风干燥机在60℃下将基材干燥以制备记录介质A-1。
实施例2
以与记录介质A-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记录介质A-2,不同之处在于将最外层的绝对干燥涂布量变为0.2g/m2
实施例3
以与记录介质A-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记录介质A-3,不同之处在于将最外层的绝对干燥涂布量变为0.3g/m2
实施例4
以与记录介质A-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记录介质A-4,不同之处在于将最外层的绝对干燥涂布量变为0.5g/m2
实施例5
以与记录介质A-2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记录介质A-5,不同之处在于将添加到最外层用涂布液1中的聚乙烯醇水溶液的量变为325份。
实施例6
以与记录介质A-2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记录介质A-6,不同之处在于将添加到最外层用涂布液1中的聚乙烯醇水溶液的量变为388份。
实施例7
以与记录介质A-2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记录介质A-7,不同之处在于将添加到最外层用涂布液1中的聚乙烯醇水溶液的量变为188份。
实施例8
以与记录介质A-2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记录介质A-8,不同之处在于将添加到最外层用涂布液1中的聚乙烯醇水溶液的量变为125份。
实施例9
以与记录介质A-2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记录介质A-9,不同之处在于将最外层用涂布液1变为最外层用涂布液2。
实施例10
以依次形成第二层、第一层和最外层的方式通过多层滑动料斗型涂布机将第二层用涂布液1、第一层用涂布液2和最外层用涂布液1施涂到基材的前侧上。将第二层、第一层和最外层的绝对干燥涂布量分别控制为25.0g/m2、10.0g/m2和0.2g/m2。然后通过热风干燥机在60℃下将基材干燥以制备记录介质A-10。
实施例11
以与记录介质A-10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记录介质A-11,不同之处在于将第一层用涂布液2的组成中添加的醋酸氧锆的量变为0.17份。
实施例12
以与记录介质A-10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记录介质A-12,不同之处在于将记录介质10中的第二层用涂布液1和第一层用涂布液2分别变为第二层用涂布液2和第一层用涂布液1。
比较例1
以与记录介质A-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记录介质A-13,不同之处在于没有设置最外层。
比较例2
以与记录介质A-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记录介质A-14,不同之处在于将最外层的绝对干燥涂布量变为0.7g/m2
比较例3
以与记录介质A-2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记录介质A-15,不同之处在于代替最外层用涂布液1中的气相法二氧化硅分散液1而使用了球状胶体二氧化硅溶胶(商品名:Snowtex O,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Co.Ltd.的产品)。
比较例4
以与记录介质A-2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记录介质A-16,不同之处在于代替最外层用涂布液1中的气相法二氧化硅分散液1而使用了非球状胶体二氧化硅溶胶(商品名:Snowtex OUP,Nissan ChemicalIndustries,Co.Ltd.的产品)。
比较例5
以与记录介质A-10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记录介质A-17,不同之处在于将第一层用涂布液2和第二层用涂布液1分别变为第一层用涂布液3和第二层用涂布液3。
评价方法
对各记录介质进行以下评价。
黑色的清晰度
采用喷墨打印机(商品名:PIXUS MP980,由Canon Inc.制造)的“铂模式(platinum mode)”(默认设置)在各个记录介质的每一个上打印黑色实心图像。将得到打印物干燥一天后,通过使用分光光度计(CMS-35SP,由MURAKAMI COLOR RESEARCH LABORATORY CO.,LTD.制造)的SC I系统对图像进行反射测定以测定Y值。基于以下标准对测定的Y值评级。
AA:小于1.6,
A:1.6以上且小于1.8,
B:1.8以上且小于2.0,
C:2.0以上且小于2.2,
D:2.0以上。
墨吸收性
对各记录介质的每一个的墨吸收性进行评价。采用通过对iP4600(商品名,由Canon Inc.制造)的打印方法进行改造而得到的装置进行打印。作为打印图案,使用了绿色64灰度等级(gradation)实心打印物(以6.25%负载(duty)的增量的64灰度等级,0至400%负载)。具体地,以6.25%的增量形成从0%至400%的不同负载的64种一平方英寸实心图像。通过双向打印形成各实心图像,其中以25英寸/秒的墨盒速度反复2次扫描而完成打印。顺便提及,400%负载意指使用分辨率600dpi的喷墨头,对1/600平方英寸施加44ng的墨。由于墨吸收性与beading具有相关性,因此评价beading,由此评价记录介质的墨吸收性。beading意指施加到表面的墨滴在墨接受层中吸收前,与相邻的墨滴接触以形成具有色不均匀性的图像的现象。通过目视进行评价以基于下述评价标准确定记录介质的等级。
AA:即使在300%负载下也没有观察到beading,
A:在250%负载-300%负载的范围内略微观察到beading,但在小于250%负载下没有观察到beading,
B:在200%负载-250%负载的范围内略微观察到beading,但在小于200%负载下没有观察到beading;
C:甚至在小于200%负载下也观察到beading。
耐辊痕性
在30℃和相对湿度80%的高湿度环境下将实施例1-12的各记录介质均保存6小时。然后,使用喷墨记录装置(商品名:PIXUS MP980,由Canon Inc.制造)的“铂模式”(默认设定)在记录介质上打印黑色实心图像。基于以下标准通过目视评价打印物的表面的辊通过部上的痕迹以确定等级。
AA:没有观察到辊痕,
A:观察到一个辊痕,
B:观察到多个辊痕。
将上述评价的结果示于表1中。顺便提及,表1中的“平均一次粒径”是圆当量径的数均粒径。最外层和第一层的折射率是通过与各实施例的操作独立进行的下述方法测定的值。首先,将各层用涂布液施涂到制备的基材上以给出20.0g/m2的绝对干燥涂布量。将涂层干燥后,通过分光椭偏仪(商品名:M-2000V,由J.A.Woollam Japan Co.,Ltd.制造)在589nm的波长下进行测定。以这种方式测定最外层和第一层的折射率。
Figure BSA00000507861900191
Figure BSA00000507861900201
没有设置最外层的比较例1的记录介质在黑色的清晰度上差。最外层的涂布量大的比较例2在墨吸收性上差。最外层的折射率高于第一层的折射率的比较例3和4的记录介质在黑色的清晰度上差。最外层的折射率等于第一层的折射率的比较例5的记录介质在黑色的清晰度上稍好但在墨吸收性上差,原因在于第一层以高比例含有粘结剂。
尽管已参照示例性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应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下述权利要求的范围应给予最宽泛的解释以包括所有这样的变形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2)

1.记录介质,包括基材以及在该基材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层和最外层,其中该第一层含有氧化铝和水合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该最外层含有颜料并且在折射率上低于该第一层,并且该最外层的绝对干燥涂布量为0.1g/m2-0.5g/m2,该最外层中含有的颜料的平均一次粒径为7.0nm以下,该最外层中含有的颜料是气相法二氧化硅。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录介质,其中基于该颜料,该最外层以30.0质量%以下的量含有粘结剂。
CN201110144339.5A 2010-05-31 2011-05-26 记录介质 Active CN1022949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25238 2010-05-31
JP2010-125238 2010-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4907A CN102294907A (zh) 2011-12-28
CN102294907B true CN102294907B (zh) 2014-05-07

Family

ID=44170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44339.5A Active CN102294907B (zh) 2010-05-31 2011-05-26 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524336B2 (zh)
EP (1) EP2390105B1 (zh)
JP (1) JP5300911B2 (zh)
KR (1) KR101370153B1 (zh)
CN (1) CN102294907B (zh)
BR (1) BRPI1102320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01315B2 (ja) 2010-10-18 2014-05-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
JP5875374B2 (ja) 2011-02-10 2016-03-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
ES2567473T3 (es) * 2012-06-28 2016-04-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oporte de grabación
US8846166B2 (en) 2012-10-09 2014-09-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medium
JP6188443B2 (ja) * 2013-06-24 2017-08-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272009B2 (ja) 2013-12-24 2018-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511612B2 (en) * 2013-12-24 2016-12-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medium
JP2015196346A (ja) * 2014-04-02 2015-1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
JP6415134B2 (ja) 2014-06-27 2018-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662921B2 (en) 2015-03-02 2017-05-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medium
US9944107B2 (en) 2016-01-08 2018-04-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medium
US10093119B2 (en) 2016-03-31 2018-10-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medium
JP6784503B2 (ja) 2016-03-31 2020-1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166803B2 (en) 2016-03-31 2019-01-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medium
JP6900222B2 (ja) * 2016-04-08 2021-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
US10125284B2 (en) 2016-05-20 2018-11-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queous ink, ink cartridge, and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JP7214444B2 (ja) 2017-11-10 2023-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
KR102402639B1 (ko) 2017-11-24 2022-05-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통신 방법
JP7479861B2 (ja) 2019-02-27 2024-05-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894965A (fr) 1981-11-12 1983-05-09 Eastman Kodak Co Emulsion photographique au bromoiodure d'argent d'indice de forme eleve et procede pour la preparer
US4434226A (en) 1981-11-12 1984-02-28 Eastman Kodak Company High aspect ratio silver bromoiodide emulsions and 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CA2122099C (en) 1993-04-28 1999-08-17 Hitoshi Yoshino Recording medium,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and dispersion of alumina hydrate
JP2714350B2 (ja) 1993-04-28 1998-0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被記録媒体、被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この被記録媒体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印字物及びアルミナ水和物の分散物
JP2883299B2 (ja) 1994-09-16 1999-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被記録媒体、その製造方法、被記録媒体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921786B2 (ja) 1995-05-01 1999-07-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被記録媒体、該媒体の製造方法、該媒体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H08324098A (ja) 1995-06-01 1996-12-10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921787B2 (ja) 1995-06-23 1999-07-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被記録媒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DE69700580T2 (de) * 1996-07-12 2000-07-13 Oji Paper Co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blatt mit einer hochglänzenden Schicht
US6187419B1 (en) 1997-07-17 2001-02-13 Asahi Glass Company Ltd. Recording medium for pigment ink
US6436513B1 (en) 1997-09-17 2002-08-20 Oji Paper Co., Ltd. Ink jet recording material
JP3743481B2 (ja) * 1999-02-24 2006-02-08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被記録材料
JP4092041B2 (ja) * 1999-06-04 2008-05-28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シート
JP2002347337A (ja) 2001-03-21 2002-12-04 Asahi Glass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媒体
JP4100986B2 (ja) 2001-08-22 2008-06-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記録ユニ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吐出の安定化方法
US7029109B2 (en) 2001-08-22 2006-04-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ink set,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recording unit and ink cartridge
US7055943B2 (en) 2001-08-22 2006-06-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set for ink-jet recording, recording unit,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JP3895625B2 (ja) * 2002-03-27 2007-03-22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記録材料
ITSV20020028A1 (it) 2002-06-05 2003-12-05 Ferrania Spa Mezzo di registrazione a getto d'inchiostro comprendente uno strato microporoso steso su un supporto
AU2003240916A1 (en) 2002-08-23 2004-03-11 Metso Paper, Inc. Forming of a paper or board web in a twin-wire former or in a twin-wire section of a former
WO2004026976A1 (ja) 2002-09-17 2004-04-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インクセット及び画像形成方法とそれに用いられる水性インク
JP4343632B2 (ja) 2002-09-17 2009-10-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反応液、反応液とインクとの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US6932465B2 (en) 2002-09-17 2005-08-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action solution, set of reaction solution and ink,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JP2004255689A (ja) * 2003-02-26 2004-09-16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記録材料
CN1530946A (zh) 2003-03-13 2004-09-2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信息介质
JP4357379B2 (ja) 2003-11-10 2009-11-04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3958325B2 (ja) 2004-03-16 2007-08-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媒体用塗布液、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画像形成方法、プリント媒体用塗布液と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とのセ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5262459A (ja) * 2004-03-16 2005-09-29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紙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4981260B2 (ja) 2004-03-16 2012-07-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水性インク、反応液と水性インクのセット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856885B2 (ja) 2004-03-16 2012-0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組成物、液体組成物とインクのセット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RU2343175C2 (ru) 2004-06-28 2009-01-10 Кэнон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Водные чернила, набор чернил и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EP1764397B1 (en) 2004-06-28 2010-06-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yan ink and ink set
EP1762598B1 (en) 2004-06-28 2010-10-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queous ink, aqueous ink set, ink cartridge, inkjet recorder,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977004B (zh) 2004-06-28 2010-05-05 佳能株式会社 水性墨水、喷墨记录方法、墨盒、记录单元、喷墨记录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972809B (zh) 2004-06-28 2011-09-07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方法、墨盒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977005B (zh) 2004-06-28 2011-03-30 佳能株式会社 青色墨水、成套墨水、成套的墨水与反应液、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EP1803581B1 (en) 2004-10-15 2010-12-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EP1816001B1 (en) 2004-11-19 2012-06-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JP2006188045A (ja) 2004-12-09 2006-07-20 Canon Inc 反応液、インク組成物と反応液とのセット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DE112006002375B4 (de) * 2005-09-07 2017-03-16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imited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medium
JP2007144975A (ja) 2005-10-26 2007-06-14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メディア及び記録方法
US9090789B2 (en) 2006-12-20 2015-07-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queous ink,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ink cartridge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8188513A (ja) * 2007-02-02 2008-08-21 Hitachi Chem Co Ltd 交互積層膜付基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5106526B2 (ja) 2007-04-18 2012-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9113702A1 (en) 2008-03-14 2009-09-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medium and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of, and fine particle dispersion
JP5031681B2 (ja) 2008-06-23 2012-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記録媒体
US8252392B2 (en) 2009-11-05 2012-08-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medium
JP5634227B2 (ja) 2009-12-08 2014-1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記録媒体
JP2011194709A (ja) * 2010-03-19 2011-10-06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4907A (zh) 2011-12-28
EP2390105B1 (en) 2013-08-28
US20110293860A1 (en) 2011-12-01
KR20110132237A (ko) 2011-12-07
KR101370153B1 (ko) 2014-03-04
BRPI1102320A2 (pt) 2012-11-06
US8524336B2 (en) 2013-09-03
EP2390105A1 (en) 2011-11-30
JP5300911B2 (ja) 2013-09-25
JP2012011771A (ja) 2012-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94907B (zh) 记录介质
CN102632737B (zh) 喷墨记录介质
US8252392B2 (en) Recording medium
CN102248828B (zh) 喷墨记录介质
US20100233392A1 (en) Dispersion of aluminium oxide,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ink-absorbing medium
CN101612848B (zh) 喷墨记录介质
CN103085521B (zh) 记录介质
CN102529478A (zh) 喷墨记录介质
CN104723710B (zh) 记录介质
CN102189861B (zh) 记录介质
CN102189865B (zh) 双面记录介质
CN103568617B (zh) 记录介质
JP7214444B2 (ja) 記録媒体
CN103465670B (zh) 记录介质
CN103129200B (zh) 记录介质
JP2016064574A (ja) 記録媒体
KR20130088769A (ko) 기록 매체
CN102529477B (zh) 记录介质
CN104339909B (zh) 记录介质
EP2927012B1 (en) Recording medium
JP2009209322A (ja) 複合微粒子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