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2848B - 喷墨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2848B
CN101612848B CN200910142224.5A CN200910142224A CN101612848B CN 101612848 B CN101612848 B CN 101612848B CN 200910142224 A CN200910142224 A CN 200910142224A CN 101612848 B CN101612848 B CN 1016128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et recording
ink jet
recording medium
sphero
porous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4222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12848A (zh
Inventor
奥田晃章
长濑好幸
户根健辅
太田岳志
永山顺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6128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28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128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28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02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multilayer materials
    • B41M5/506Intermediate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02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multilayer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2Macromolecular coatings
    • B41M5/5218Macromolecular coatings characterised by inorganic additives, e.g. pigments, clay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喷墨记录介质,其包括基材、包含干法二氧化硅和水合氧化铝之一的多孔层和包含具有粒径105nm以上至200nm以下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的二氧化硅层。多孔层和二氧化硅层依次形成于该基材上。多孔层由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以40%以上至75%以下的覆盖率覆盖。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记录介质,其可适用于使用水性颜料墨和水性染料墨的喷墨记录。
背景技术
已知用于通过喷墨记录形成图像的具有各种结构的喷墨记录介质。目前,这些喷墨记录介质已广泛用于计算机和网络中电子图像数据的输出和摄入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或扫描仪中的图像数据的输出。随着利用喷墨记录的记录设备(打印机)的应用范围的扩大,对于记录特性如高速记录、高清晰度记录和全色记录已进行快速改进。此外,作为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改进的结果,也日益产生关于喷墨记录介质性能的更加多样的需求或进一步改进的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需求,常规地已提出喷墨记录介质的多种结构。在各日本专利申请特开H02-276670(专利文献1)和日本专利申请特开S60-204390(专利文献2)中,提出使用各自由纳米级细颗粒形成的干法二氧化硅或水合氧化铝,以改进墨吸收性和纸张表面光泽度的喷墨记录介质。这些喷墨记录介质的目标是获得照片等的高品质图像输出。
另外,在各日本专利申请特开H07-076162(专利文献3)和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7-076228(专利文献4)中,提出在墨接收层上设置有包含球形二氧化硅作为主要组分的二氧化硅层以获得更高光泽度和改进耐擦伤性的喷墨记录介质。
更进一步,在各日本专利申请特开H10-166715(专利文献5)和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0-238411(专利文献6)中,提出具有使用非球形胶体二氧化硅的二氧化硅层以改进二氧化硅层的墨吸收性的喷墨记录介质。
发明内容
描述于专利文献1至6的喷墨记录介质具有改进墨吸收性、分辩率、图像浓度和光泽度等特性的目标。然而,即使在使用这些喷墨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在近年来要求的高速打印时出现各种问题。
例如,描述于专利文献1和2中的包含干法二氧化硅或水合氧化铝并由一层形成的喷墨记录介质能够具有优良的图像品质。相反,那些喷墨记录介质的表面易于擦伤,因而依赖于打印机的传送方法,易于出现表面上的传送擦伤。此外,与包含具有微米级粒径并由湿法生产的二氧化硅的喷墨记录介质的光泽度相比时,那些喷墨记录介质的光泽度优良。然而,还存在光泽度并非实际充分的一些情况。
此外,描述于专利文献3和4中的在由纳米级细颗粒形成的墨接收层上设置有包含胶体二氧化硅作为主要组分的层的喷墨记录介质能够具有优良的光泽度。然而,在那些喷墨记录介质中,表面层上的胶体二氧化硅层抑制墨吸收,以致其墨吸收性不良,存在高速打印时出现墨渗色(ink bleeding)和喷墨记录介质不适于高速打印的一些情况。
因此,墨吸收性的劣化通过使用非球形胶体二氧化硅代替通用的球形胶体二氧化硅能够减轻至某一程度。然而,目前还仍远未获得足以适应打印机主体高速打印的墨吸收性。
此外,使用颜料墨的打印机近来已得到广泛使用。颜料墨与常规的染料墨不同并包含固体组分如墨颜料和用于分散该墨颜料的聚合物,因而,喷墨记录介质所要求的墨吸收性已进一步得到改进。因此,当如在各专利文献5和6中描述的使用非球形胶体二氧化硅的喷墨记录介质上使用颜料墨进行打印时,存在不能获得充分的墨吸收性的一些情况。
考虑到解决上述问题已进行本发明,本发明已实现高图像品质和墨吸收性,随着近来喷墨记录设备的开发,对于喷墨记录介质要求这些性质。因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喷墨记录介质,所述喷墨记录介质具有高光泽度并且对于要求喷墨记录介质高吸收性的使用水性颜料墨和水性染料墨的高速打印优良,以及表面耐擦伤性优良。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为喷墨记录介质,其包括:基材;包含干法二氧化硅和水合氧化铝之一的多孔层;以及包含具有粒径105nm以上至200nm以下的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的二氧化硅层,多孔层和二氧化硅层依次形成于基材上,其中多孔层由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以40%以上至75%以下的覆盖率覆盖。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介质能够同时实现对于喷墨记录介质所要求的高图像品质和墨吸收性,并还能够适用于要求喷墨记录介质高吸收性的使用水性颜料墨的高速打印,以及适用于使用水性染料墨的打印。此外,能提供具有高光泽度和表面耐擦伤性优良的喷墨记录介质。
本发明进一步的特征由以下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参考附图而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出喷墨记录介质实例的平面图,其从记录表面侧观察。
图2是图示出喷墨记录介质实例的横截面图。
图3是图示出喷墨记录介质实例横截面的放大图。
图4是图示出打印后喷墨记录介质实例的横截面图。
图5是图示出打印后喷墨记录介质实例的横截面图。
图6是图示出打印后喷墨记录介质实例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本发明将得到详细描述。
图1至3图示出本发明喷墨记录介质的实例。图2是图示出喷墨记录介质的横截面图。如图2中所示,本发明喷墨记录介质在基材1上依次设置有多孔层2和二氧化硅层3。
图3是放大图1中所示的喷墨记录介质横截面的图。在图3中,将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4形成的二氧化硅层设置在多孔层2上。图1是从二氧化硅层侧(记录介质上部)观察的喷墨记录介质的放大平面图。如图1中所示,喷墨记录介质在多孔层2顶部设置有二氧化硅层,该二氧化硅层包含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4。另外,包含在二氧化硅层中的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4不完全覆盖多孔层2,因而暴露多孔层2的某些部分。
二氧化硅层3包含具有粒径105nm以上至200nm以下的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4。此外,多孔层由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以40%以上至75%以下的覆盖率覆盖。注意覆盖率优选60%以上至75%以下。
(二氧化硅层)
以下项目(1)至(5)各自描述通过在二氧化硅层中使用各自为球形且具有粒径105nm以上至200nm以下的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得到的效果。
(1)在本发明中,使用各自为球形且具有粒径105nm以上至200nm以下的大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因而在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之间易于形成空隙。因此,在喷墨记录介质上使用水性染料墨进行打印的情况下,墨组分易于通过二氧化硅层,因而获得具有优良墨吸收性的喷墨记录介质。结果,防止发生在高速打印情况下的墨渗色,并且能够获得优良的图像品质。
(2)另外,在喷墨记录介质上使用水性染料墨进行打印的情况下,防止模糊性发生且图像浓度能得以提高。为此的原因可推测如下。即,当使用水性染料墨进行打印时,具有显色功能的染料组分吸收至包含在多孔层中的具有纳米级粒径的干法二氧化硅或水合氧化铝,然后使染料组分的颜色显色。此时,没有墨吸收能力的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具有上述范围内的粒径,因而消除散射因素。因此,包含在多孔层中的染料组分的颜色有效地显色。
(3)关于水性颜料墨,具有显色功能的颜料组分的粒径大于包含干法二氧化硅或水合氧化铝的多孔层中的空隙尺寸(微纳米级)。因此,在本发明的喷墨记录介质上使用水性颜料墨进行打印的情况下,颜料颗粒保留在二氧化硅层中。此处,当在喷墨记录介质上用水性颜料墨进行打印时,由一滴水性颜料墨形成的一个墨点的高度为约200nm。因此,在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具有粒径200nm以下的情况下,用于打印的颜料墨5覆盖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4,如图4所示。注意图5是以明显可理解的方式图示出包含于图4中所示的颜料墨滴中的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的状态的图。然而,在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具有粒径大于200nm的情况下,颜料墨不能覆盖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如图6中所示。结果,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从打印后形成的颜料墨层中突出并造成散射。因此,打印后图像中出现漏白(undertrapping),其引起图像浓度降低。
(4)喷墨记录介质能够具有优良的光泽度。为此的原因可推测如下。即,因为二氧化硅层基本具有单层结构,通常二氧化硅层处于易于受到多孔层表面不平整度影响的状态。然而,当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具有在上述范围内的粒径时,几乎不可能的是二氧化硅层受到多孔层表面不平整度的影响。结果,即使在多孔层表面上存在不平整度,也通过配置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以致消除多孔层表面不平整度而使二氧化硅层的表面平滑。
(5)在将不同于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的念珠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用于二氧化硅层的情况下,念珠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具有三维结构。因此,念珠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立体堆叠,因此,二氧化硅层不能具有由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形成的单层结构。结果,二氧化硅层的厚度增大,这抑制了多孔层的墨吸收。此外,在二氧化硅层中使用念珠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的喷墨记录介质不能通过额外改进喷墨记录介质的墨吸收性而适用于要求高吸收性的使用水性颜料墨的高速打印。
在生产本发明的喷墨记录介质时,优选使用处于胶体形式并均匀分散于分散介质中的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通常,那些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处于硅酸酐(二氧化硅)超细颗粒稳定分散于水中的分散液的形式。
注意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的粒径优选105nm以上至130nm以下。
以下项目(1)至(3)各自描述通过除了在二氧化硅层使用具有粒径105nm以上至200nm以下的胶体二氧化硅颗粒之外,由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以40%以上到75%以下的覆盖率覆盖的多孔层显示的协同效果。
(1)当将理想的球形体放置以致覆盖理想的平滑表面并从上方俯瞰该表面,其覆盖率理论上为(π/4)×100≈79%。因此,在覆盖率大于79%的情况下,意味着两个以上重叠的球存在于平面上且不是单层的形式。因此,将覆盖率设定为75%,从而提供具有近似单层状态(75%覆盖率)的二氧化硅层,其中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密堆积。此外,将覆盖率设定至45%以上,从而提供与覆盖率为75%的状态相比,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的数量更小和多孔层更加暴露的二氧化硅层。因此,当二氧化硅层的厚度变得更大时,即使在胶体二氧化硅颗粒的粒径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阻碍墨吸收至多孔层。因此,喷墨记录介质的墨吸收性得到额外改进,喷墨记录介质能够适用于要求高吸收性的使用水性颜料墨的高速打印。
(2)在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的覆盖率小于40%的情况下,喷墨记录介质的光泽度降低。为此的原因是在具有大粒径的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存在的部分和具有大粒径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不存在的部分的喷墨记录介质表面产生大的不平整度。
(3)在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的覆盖率大于75%的情况下,大量的具有大粒径的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存在于二氧化硅层中。因此,在将切片形式的多张喷墨记录介质放置在记录设备的供纸盒中并从该供纸盒中进给和传送的情况下,在一张记录介质上的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在另一张记录介质上造成擦痕。结果,劣化图像品质。
包含于二氧化硅层中的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的绝干量(absolute dry amount)优选100mg/m2以上至200mg/m2以下。将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的绝干量设定在上述范围,以致覆盖率被有效地控制在40%以上至75%以下的范围内。
注意,在本发明中,由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覆盖的多孔层的覆盖率的测量通过以下方式确定: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在50,000倍放大率下拍照26μm×20μm的区域;拍摄该区域的图像;确定由包括在图像中的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占据的像素数;将该像素数除以像素总数。
本发明的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既不是小的二氧化硅颗粒如同链一样键合的细长形状,也不是三维网络结构。尽管由于生产原因,难以制造完全球形的胶体二氧化硅颗粒,但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基本为假球形。当胶体二氧化硅颗粒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时,从该表面观察的颗粒形状(其为椭圆形)具有长轴与短轴的比例(长轴/短轴)在1.0至1.5的范围内。
用于二氧化硅层的涂布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本发明的效果不受到不利影响即可。例如,在利用能够同时涂布多层的帘式涂布等的情况下,用于二氧化硅层的涂布液和用于多孔层的涂布液能够同时施涂。在该情况下,可不将粘结剂加入至用于二氧化硅层的涂布液中。
除了上述涂布方法之外,施涂用于二氧化硅层的涂布液的其它方法能够通过使用通常包括各种设备如刮板式涂布机、辊涂机和气刀涂布机、刮条涂布机、门辊涂布机、帘式涂布机、模涂机、凹版印刷涂布机、柔版印刷涂布机和施胶压榨涂布机的涂布设备,以机内涂布或机外涂布的方式进行。优选适当选择二氧化硅层用涂布液的涂布量,以致干燥后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的绝干量在100mg/m2以上至200g/m2以下的范围内。
根据需要,可将粘结剂加入至二氧化硅层用涂布液。作为粘结剂,可使用例如聚乙烯醇、其改性产物、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氧化淀粉、醚化淀粉、干酪素、明胶、大豆蛋白、羧甲基纤维素、SB胶乳、NB胶乳、丙烯酸类胶乳、乙烯-乙酸乙烯酯(ethylenevinyl acetate)类胶乳、聚氨酯和不饱和聚酯。
这些粘结剂可单独使用或以其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使用。考虑到多孔层的成膜性和膜强度,其含量优选尽可能小。为此的原因是这些亲水性树脂易于因墨的溶剂组分而溶胀并抑制颜料墨吸收性。多孔层中粘结剂的含量相对于多孔层的总固成分质量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优选10质量%以下。
此外,典型地,二氧化硅层仅由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形成。然而,如果需要,可适当地向二氧化硅层中,以不会不利地影响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加入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材料:耐水添加剂、颜料分散剂、增稠剂、消泡剂、泡沫抑制剂、脱模剂、发泡剂、着色染料、着色颜料、荧光染料、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防腐剂、表面活性剂和湿纸增强剂。注意:即使在将上述添加剂加入二氧化硅层的情况下,二氧化硅层也主要由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形成。在该情况下,二氧化硅层中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的含量优选50质量%以上至100质量%以下,更优选70质量%以上至98质量%以下。
在本发明中,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的粒径和由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覆盖的多孔层的覆盖率如上所述控制,因而控制粒径和控制覆盖率协同作用,从而能够同时实现喷墨记录介质要求的高图像品质和墨吸收性。此外,能够提供具有高光泽度和表面耐擦伤性优良的喷墨记录介质。
(多孔层)
本发明的多孔层包含干法二氧化硅或水合氧化铝。干法二氧化硅通常是指通过燃烧四氯化硅、氢和氧产生的二氧化硅,也可称为气相法二氧化硅。
干法二氧化硅具有BET比表面积优选为50至200m2/g,更优选100至200m2/g。
此外,作为水合氧化铝,可适当地使用由以下通式(X)表示的水合氧化铝。
Al2O3-n(OH)2n·mH2O    ...(X)
(在该式中,n表示0、1、2和3之一,m表示0至10,或优选在0至5范围内的值,条件是m和n不同时表示0。在很多情况下,mH2O表示不参与晶格形成的可分离水相,因而m可取整数或整数之外的值。当加热这种材料时,m可达到0值。)
水合氧化铝优选具有勃姆石结构,其BET比表面积优选100至200m2/g,更优选150至180m2/g。当干法二氧化硅和水合氧化铝的BET比表面积在上述范围内时,二次粒子不会变大,因而构成二氧化硅层的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不落入多孔层中。结果,可将稳定的单层化二氧化硅层设置在多孔层上。此外,喷墨记录介质具有优良的用于吸收墨溶剂成分的墨吸收性并能够充分地适用于高速打印。
如果需要,可将粘结剂加入至多孔层。粘结剂的实例包括聚乙烯醇及其改性产物、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氧化淀粉、醚化淀粉、干酪素、明胶、大豆蛋白、羧甲基纤维素、SB胶乳、NB胶乳、丙烯酸类胶乳、乙烯-乙酸乙烯酯类胶乳、聚氨酯和不饱和聚酯。这些粘结剂可单独使用或以其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使用。考虑到多孔层的成膜性和膜强度,其含量优选尽可能小。为此的原因是这些亲水性树脂易于因墨的溶剂组分而溶胀并抑制颜料墨吸收性。多孔层中粘结剂的含量相对于多孔层的总固成分质量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优选10质量%以下。
聚乙烯醇优选用作粘结剂,在使用两种或多种粘结剂的混合物的情况下,优选至少使用聚乙烯醇。聚乙烯醇可通过用碱中和聚乙酸乙烯酯,并将所得物进行包括用羟基取代乙酸酯基的皂化反应来获得。在聚乙烯醇中,特性如膜强度、结晶性、水溶性和粘度根据其聚合度(分子量)和皂化度而不同。
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用具有皂化度为90mol%以上的聚乙烯醇。这使得颜料墨的成珠性(beading property)更好。为此的原因可推测如下。即,已知具有高皂化度的聚乙烯醇容易形成具有高结晶性的膜。因此,结晶性越高,也即聚乙烯醇的皂化度越高,其对于水的溶胀性越低,因而在使用颜料墨打印时溶剂组分至多孔层内部的渗透性能够进一步提高。结果,成珠性看来变得令人满意。此外,从多孔层膜强度的观点,聚乙烯醇的聚合度优选1,500以上。
另外,作为粘结剂,使用能够赋予多孔层交联结构的粘结剂。交联结构能够在多孔层中通过组合使用粘结剂和交联剂或通过使用具有交联性的粘结剂形成。此处,交联剂是指各自具有通过加热等可形成共价键或配位键的官能团(反应性基团)的单体或低聚物(中等分子量组分)。例如,作为无机交联剂,例举硼酸等金属氧化物或硼酸钠等盐。作为有机交联剂,给出异氰酸酯类化合物、环氧类化合物、N-羟甲基类化合物、碳二亚胺类化合物、三嗪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乙烯基砜类化合物、丙烯酰基类化合物、吖丙啶(ethyleneimine)类化合物和硅氧烷类化合物。作为在聚合物中包含反应性官能团的具有交联性的粘结剂,例举具有羟甲基、环氧基或硅烷醇基的水溶性丙烯酸类树脂,和聚乙烯醇。
通过提供给如上所述包含在多孔层中的粘结剂以交联性而获得的优点是粘结剂的膜强度增大,以致多孔层中粘结剂的含量能够得以降低。结果,在墨吸收时能够抑制由于通过溶剂组分引起的粘结剂溶胀造成的墨吸收阻碍,可以形成更适于墨吸收的多孔层。
对于作为喷墨记录介质的实际应用,多孔层优选包含离子性树脂。术语″对于实际应用″意指喷墨记录介质对于在本发明喷墨记录介质上使用墨进行打印的打印图像的显色性和耐水性方面能够实际耐久。通常,用于喷墨记录的墨是阴离子性的。因此,优选在多孔层中包含具有与墨的离子性相反离子性的阳离子性树脂。
阳离子性树脂的实例包括丙烯酸类树脂(所述丙烯酸类树脂具有仲胺至季胺基团,且通过共聚具有氨基的阳离子性丙烯酸类单体并将所得物转变成中和盐获得)、聚烯丙基胺类聚合物及其中和盐、聚二烯丙基胺类聚合物及其中和盐、聚胺砜、聚乙烯基胺、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 imine)、聚酰胺-表氯醇树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烯基吡啶鎓卤化物(polyvinylpyridinium halide)和聚乙烯基咪唑树脂。
此外,作为阴离子性树脂,例举通过共聚具有羧基的丙烯酸类单体如(甲基)丙烯酸获得的丙烯酸类树脂的中和盐,具有羧基或磺酸基的聚酯树酯的中和盐以及各种阴离子性分散剂。
这些离子性树脂的添加量可以通过考虑特性如图像对于多孔层的粘附性、显色性和成珠性而适当选择。注意,当大量的这些离子性树脂包含于多孔层中时,成珠性通常降低并存在图像劣化的情况,因而多孔层中的该含量优选20质量%以下。
另外,可以不会不利地影响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向本发明的多孔层中适当地加入选自以下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材料:颜料分散剂、增稠剂、消泡剂、泡沫抑制剂、脱模剂、发泡剂、着色染料、着色颜料、荧光染料、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防腐剂、防水添加剂、表面活性剂和湿纸增强剂。
多孔层的涂布量优选适当地选自这样的层厚度:每单位面积干燥后的涂布重量在10g/m2以上至40g/m2以下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中,多孔层用涂布液可用于通常的涂布设备如刮板式涂布机、辊涂机、气刀涂布机、刮条涂布机、门辊涂布机、帘式涂布机、模涂机、凹版印刷涂布机、柔版印刷涂布机和施胶压榨涂布机,以机内涂布或机外涂布的方式。
(基材)
作为用于本发明中的基材,可使用常规已知的各种构材。其具体实例包括各种纸如中度施胶纸、未施胶纸和使用聚乙烯膜等的RC纸;和热塑性膜。在使用热塑性膜的情况下,其实例包括聚酯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乙酸纤维素。为了获得类似照片的图像,基材优选白色且隐蔽性(concealing property)高,因此,可使用已通过将其填充颜料如水合氧化铝或钛白或者通过精细发泡薄片而进行不透明化的薄片。在本发明,多孔层和二氧化硅层设置在基材上。
实施例
下文中,本发明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详细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胶体二氧化硅颗粒的粒径在稀释和搅拌胶体二氧化硅分散液后由Beckman Coulter Co.制造的激光散射/衍射粒径分析仪LS230测量。
在本发明中,由上述测量获得的胶体二氧化硅粒径的测量值相应于通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通过使用胶体二氧化硅分散液产生的喷墨记录介质表面获得的粒径的测量值。
包含于胶体二氧化硅分散液中的颗粒彼此分离,通过上述方法测量各颗粒的粒径。因此,该测量值与在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测量包含于涂布液中并设置于记录介质最外表面上的各胶体二氧化硅颗粒的情况下相同。
由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覆盖的多孔层的覆盖率的测量通过以下方式确定: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在50,000倍放大率下拍照26μm×20μm的区域;拍摄该区域的图像;确定由在图像中的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占据的像素数;将该像素数除以像素总数。
(二氧化硅层用涂布液1的生产)
首先,准备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分散液(FUSOCHEMICAL CO.,LTD.,PL-7;经由激光散射通过粒径测量的平均粒径为120nm;固成分质量为20质量%)和聚乙烯醇(JAPANVAM&POVAL CO.,LTD.,JM-26)。接着,将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分散液和8质量%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以这样的方式混合:混合物具有二氧化硅与聚乙烯醇的固成分质量比为100∶10,并且搅拌所述混合物。此后,将所得物稀释并搅拌,以致达到5质量%液体。
(二氧化硅层用涂布液2的生产)
首先,准备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分散液(Nissan ChemicalIndustries,Ltd.,MP-2040;经由激光散射通过粒径测量的平均粒径为200nm;固成分质量为40质量%)和聚乙烯醇(JAPANVAM&POVAL CO.,LTD.,JM-26)。接着,将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分散液和8质量%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以这样的方式混合:混合物具有二氧化硅与聚乙烯醇的固成分质量比为100∶10,并且搅拌所述混合物。此后,将所得物稀释并搅拌,以致达到5质量%液体。
(二氧化硅层用涂布液3的生产)
首先,准备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分散液(Nissan ChemicalIndustries,Ltd.,MP-1040;经由激光散射通过粒径测量的平均粒径为100nm;固成分质量40质量%)和聚乙烯醇(JAPAN VAM&POVAL CO.,LTD.,JM-26)。接着,将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分散液和8质量%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以这样的方式混合:混合物具有二氧化硅与聚乙烯醇的固成分质量比为100∶10,并且搅拌所述混合物。此后,将所得物稀释并搅拌,以致达到5质量%液体。
(二氧化硅层用涂布液4的生产)
首先,准备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分散液(Nissan ChemicalIndustries,Ltd.,Snowtex ZL;经由激光散射通过粒径测量的平均粒径为75nm;固成分质量为40质量%)和聚乙烯醇(JAPANVAM&POVAL CO.,LTD.,JM-26)。接着,将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分散液和8质量%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以这样的方式混合:混合物具有二氧化硅与聚乙烯醇的固成分质量比为100∶10,并且搅拌所述混合物。此后,将所得物稀释并搅拌,以致达到5质量%液体。
(二氧化硅层用涂布液5的生产)
首先,准备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分散液(FUSOCHEMICAL CO.,LTD.,PL-20;经由激光散射通过粒径测量的平均粒径为340nm;固成分质量为20质量%)和聚乙烯醇(JAPAN VAM&POVAL CO.,LTD.,JM-26)。接着,将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分散液和8质量%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以这样的方式混合:混合物具有二氧化硅与聚乙烯醇的固成分质量比为100∶10,并且搅拌所述混合物。此后,将所得物稀释并搅拌,以致达到5质量%液体。
(二氧化硅层用涂布液6的生产)
首先,准备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分散液(Nissan ChemicalIndustries,Ltd.,商品名Snowtex XL;经由激光散射通过粒径测量的平均粒径为50nm;固成分质量为40质量%)和聚乙烯醇(JAPAN VAM&POVAL CO.,LTD.,JM-26)。接着,将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分散液和8质量%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以这样的方式混合:混合物具有二氧化硅与聚乙烯醇的固成分质量比为100∶10,并且搅拌所述混合物。此后,将所得物稀释并搅拌,以致达到5质量%液体。
(多孔层用涂布液7的生产)
将二氧化硅(TOKUYAMA Corp.,商品名:REOLO SILQS-09;BET比表面积:约90m2/g)与离子交换水混合,同时搅拌,从而获得具有固成分为20质量%的二氧化硅粗分散液。接着,将二氧化硅粗分散液通过球磨机进行分散处理,从而获得二氧化硅粗分散液7。注意:具有直径0.1mm的氧化锆球用作用于球磨机的研磨介质。包含于所得二氧化硅粗分散液7中的二氧化硅颗粒的平均二次粒径通过由Beckman Coulter Co.制造的激光散射/衍射粒径分析仪LS230测量,发现其为170nm。二氧化硅为通过气相法合成的干法二氧化硅。此后,多孔层用涂布液7由以下组成获得。
组分1:二氧化硅粗分散液1               100质量份
组分2:8质量%的聚乙烯醇水溶液         34质量份
(JAPAN VAM&POVAL CO.,LTD.,JM-26:皂化度=约97%)
组分3:交联剂(3质量%的硼酸水溶液)     23质量份
组分4:自交联型阳离子性丙烯酸类树脂    3质量份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LTD.,AQ-903,固成分为26质量%)
将纯水加入到组分1至4的混合物中,接着混合和搅拌,将所得物以其固成分变成15质量%的方式稀释,从而获得多孔层用涂布液7。
(多孔层用涂布液8的生产)
将水合氧化铝粉末(由Sasol Co.制造,商品名:DISPERALHP 14,比表面积:180m2/g)与离子交换水混合,同时搅拌,从而获得具有固成分20质量%的水合氧化铝粗分散液。接着,将水合氧化铝粗分散液通过均化器进行分散处理,从而获得水合氧化铝分散液。包含于所得水合氧化铝分散液中的水合氧化铝颗粒的平均二次粒径通过由Beckman Coulter制造的激光散射/衍射粒径分析仪LS230测量,发现其为170nm。
将20质量份的10质量%聚乙烯醇(JAPAN VAM&POVALCO.,LTD.,JM-26)水溶液与100质量份水合氧化铝分散液混合并搅拌,此后,将该混合物用离子交换水稀释,从而获得具有固成分15质量%的多孔层用涂布液8。
(实施例1)
将用于照片打印的具有基重120g/m2的树脂涂布纸(RC纸)用作基材,该基材通过使用狭缝式涂布机以涂布液7的绝干量变成20g/m2的方式涂布涂布液7。此后,将涂布液7干燥,从而获得喷墨记录介质中间体1。另外,将喷墨记录介质中间体1通过使用狭缝式涂布机以绝干量变成100mg/m2的方式涂布涂布液1,即以包含于二氧化硅层中的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的绝干量变成100mg/m2的方式涂布涂布液1。此后,干燥涂布液1,从而获得喷墨记录介质1。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中获得的喷墨记录介质中间体1通过使用狭缝式涂布机以绝干量变成160mg/m2的方式涂布涂布液1。此后,干燥涂布液1,从而获得喷墨记录介质2。
(实施例3)
将实施例1中获得的喷墨记录介质中间体1通过使用狭缝式涂布机以绝干量变成200mg/m2的方式涂布涂布液1。此后,干燥涂布液1,从而获得喷墨记录介质3。
(实施例4)
将实施例1中获得的喷墨记录介质中间体1通过使用狭缝式涂布机以绝干量变成200mg/m2的方式涂布涂布液2。此后,干燥涂布液2,从而获得喷墨记录介质4。
(实施例5)
将用于照片打印的具有基重120g/m2的树脂涂布纸(RC纸)用作基材,该基材通过使用狭缝式涂布机以涂布液8的绝干量变成25g/m2的方式涂布涂布液8。此后,将涂布液8干燥,从而获得喷墨记录介质中间体2。接着,将喷墨记录介质中间体2通过使用狭缝式涂布机以绝干量变成160mg/m2的方式涂布涂布液1。此后,干燥涂布液1,从而获得喷墨记录介质5。
(比较例1)
将实施例1中获得的喷墨记录介质中间体1通过使用狭缝式涂布机以涂布液1的绝干量变成75mg/m2的方式涂布涂布液1。此后,干燥涂布液1,从而获得喷墨记录介质6。
(比较例2)
将实施例1中获得的喷墨记录介质中间体1通过使用狭缝式涂布机以涂布液1的绝干量变成250mg/m2的方式涂布涂布液1。此后,干燥涂布液1,从而获得喷墨记录介质7。
(比较例3)
将实施例1中获得的喷墨记录介质中间体1通过使用狭缝式涂布机以涂布液3的绝干量变成130mg/m2的方式涂布涂布液3。此后,干燥涂布液3,从而获得喷墨记录介质8。
(比较例4)
将实施例1中获得的喷墨记录介质中间体1通过使用狭缝式涂布机以涂布液3的绝干量变成200mg/m2的方式涂布涂布液3。此后,干燥涂布液3,从而获得喷墨记录介质9。
(比较例5)
将实施例1中获得的喷墨记录介质中间体1通过使用狭缝式涂布机以涂布液4的绝干量变成100mg/m2的方式涂布涂布液4。此后,干燥涂布液4,从而获得喷墨记录介质10。
(比较例6)
将实施例1中获得的喷墨记录介质中间体1通过使用狭缝式涂布机以涂布液4的绝干量变成200mg/m2的方式涂布涂布液4。此后,干燥涂布液4,从而获得喷墨记录介质11。
(比较例7)
将实施例1中获得的喷墨记录介质中间体1通过使用狭缝式涂布机以涂布液5的绝干量变成250mg/m2的方式涂布涂布液5。此后,干燥涂布液5,从而获得喷墨记录介质12。
(比较例8)
将实施例1中获得的喷墨记录介质中间体1通过使用狭缝式涂布机以涂布液5的绝干量变成500mg/m2的方式涂布涂布液5。此后,干燥涂布液5,从而获得喷墨记录介质13。
(比较例9)
将实施例1中获得的喷墨记录介质中间体1通过使用狭缝式涂布机以涂布液6的绝干量变成100mg/m2的方式涂布涂布液6。此后,干燥涂布液6,从而获得喷墨记录介质14。
(比较例10)
将实施例1中获得的喷墨记录介质中间体1通过使用狭缝式涂布机以涂布液3的绝干量变成100mg/m2的方式涂布涂布液3。此后,干燥涂布液3,从而获得喷墨记录介质15。
(评价方法)
对于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获得的喷墨记录介质,通过以下方法评价光泽度、染料墨吸收性、颜料墨吸收性、模糊性和由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覆盖的多孔层的覆盖率。
(光泽度)
20-度光泽度根据JIS Z8741通过使用由Suga TestInstruments Co.,Ltd制造的光泽度仪HG-268测量。将喷墨记录介质评价为:当其20-度光泽度为30以上时,评价为″A″,其作为光泽纸是足够的;当其20-度光泽度为20以上至低于30时,评价为″B″;或当其20-度光泽度小于20时,评价为″C″,其不足以作为光泽纸。
(染料墨吸收性)
使用由Canon Inc.制造的打印机iPF 500进行具有100%染料黑色墨施加量的实心图像和具有100%染料黄色墨施加量的实心图像的逐一(side-by-side)打印,然后目测观察边界渗色(bleeding)。将喷墨记录介质评价为:当没有观察到边界渗色时,评价为″A″;当某种程度上观察到边界渗色时,评价为″B″;或当很大程度上观察到边界渗色时,评价为″C″。
(颜料墨吸收性,模糊性)
使用由Canon Inc.制造的打印机iPF 500进行具有100%颜料黑色墨施加量和100%颜料灰色墨施加量,总计200%施加量的实心图像的打印,然后目测观察根据颜料墨吸收性在打印部分处的图像不均匀性和模糊性(漏白)。对于颜料墨吸收性,将喷墨记录介质评价为:当图像均匀时,评价为″A″;当图像大部分均匀时,评价为″B″;或当图像变得不均匀时,评价为″C″。关于打印部分处的模糊性,将喷墨记录介质评价为:当没有观察到漏白时,评价为″A″;当某种程度上观察到漏白时,评价为″B″;或当很大程度上观察到漏白时,评价为″C″。
(覆盖率)
将喷墨记录介质表面用电子显微镜在50,000倍放大率下拍照,由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覆盖的多孔层的覆盖率根据通过图像处理的百分率来定量化。
其结果示于以下。
Figure G2009101422245D00221
由示于表1的结果发现:当具有粒径105nm以上至200nm以下的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包含于二氧化硅层,且多孔层由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以40%以上至75%以下的覆盖率覆盖时,可以获得良好的结果。即,发现能够获得所有光泽度、染料墨吸收性、颜料墨吸收性和打印部分处的模糊性都各自被评价为″A″或″B″的良好结果。
尽管已参考示例性实施方案描述本发明,但应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从而包括所有此类结构和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2)

1.喷墨记录介质,其包括:
基材;
包含干法二氧化硅和水合氧化铝之一的多孔层;以及
包含具有粒径105nm以上至200nm以下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的二氧化硅层,
该多孔层和该二氧化硅层依次形成于该基材上,
其中该多孔层由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以40%以上至75%以下的覆盖率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介质,其中包含在二氧化硅层中的球形胶体二氧化硅颗粒的绝干量为100mg/m2以上至200mg/m2以下。
CN200910142224.5A 2008-06-25 2009-06-23 喷墨记录介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128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65696 2008-06-25
JP2008165696 2008-06-25
JP2008-165696 2008-06-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2848A CN101612848A (zh) 2009-12-30
CN101612848B true CN101612848B (zh) 2011-02-16

Family

ID=41128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222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12848B (zh) 2008-06-25 2009-06-23 喷墨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324857A1 (zh)
EP (1) EP2138320B1 (zh)
JP (1) JP2010030291A (zh)
CN (1) CN1016128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49956B2 (en) * 2010-09-17 2013-05-28 Carestream Health, Inc. Transparent ink-jet recording films,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EP2679397B1 (en) 2012-06-28 2016-03-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medium
JP6168903B2 (ja) * 2013-08-06 2017-07-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
US9511612B2 (en) 2013-12-24 2016-12-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medium
ES2635633T3 (es) 2014-09-24 2017-10-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oporte de impresión
ES2790576T3 (es) 2014-09-24 2020-10-28 Canon Kk Medio de impresión
ES2744648T3 (es) 2014-09-24 2020-02-25 Canon Kk Medio de impresión
US10093119B2 (en) 2016-03-31 2018-10-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medium
US10166803B2 (en) 2016-03-31 2019-01-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medium
JP6784503B2 (ja) 2016-03-31 2020-1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9097469A2 (en) 2017-11-17 2019-05-2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Ink-receptive layers for durable labels
US20210214575A1 (en) 2018-06-29 2021-07-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Ink-receptive layers for durable label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0999A (zh) * 2003-02-10 2004-08-18 ���Ῠ���ܴ�ع���ʽ���� 喷墨记录用纸及其制造方法
CN1555316A (zh) * 2001-07-18 2004-12-15 ������ѧ��ʽ���� 颜料油墨用喷墨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和记录材料
CN1802262A (zh) * 2003-06-03 2006-07-12 王子制纸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片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04390A (ja) 1984-03-29 1985-10-15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インクジエツト記録用紙
JPH072430B2 (ja) 1988-12-16 1995-01-18 旭硝子株式会社 記録用シート
JP3398478B2 (ja) 1993-07-16 2003-04-21 旭硝子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用記録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EP0634287B1 (en) * 1993-07-16 1997-03-12 Asahi Glass Company Ltd. Recording sheet and process for its production
JP3587278B2 (ja) 1996-12-10 2004-11-10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シート
US6841609B2 (en) * 1998-07-09 2005-01-11 W. R. Grace & Co.-Conn. Formulation suitable for ink receptive coatings
EP1016546B1 (en) * 1998-12-28 2004-05-19 Nippon Paper Industries Co., Ltd. Ink-jet recording paper containing silica layers and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JP2000233568A (ja) * 1999-02-16 2000-08-29 Canon Inc 被記録媒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3743481B2 (ja) 1999-02-24 2006-02-08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被記録材料
US7585553B2 (en) * 2002-05-24 2009-09-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kjet media coating with improved lightfastness, scratch resistance, and image quality
JP4420609B2 (ja) * 2002-05-31 2010-02-24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材料
US20050142305A1 (en) * 2003-11-06 2005-06-30 Mitsuru Kobayashi Ink jet recording shee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reof
WO2006028176A1 (ja) * 2004-09-09 2006-03-16 Oji Paper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シート
JP4082399B2 (ja) * 2004-09-27 2008-04-30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記録媒体
JP2006205422A (ja) * 2005-01-26 2006-08-10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705027A1 (en) * 2005-03-23 2006-09-27 Fuji Photo Film B.V. Recording medium
WO2007029770A1 (ja) * 2005-09-07 2007-03-15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imite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
JP2007076228A (ja) 2005-09-15 2007-03-29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記録物
JP2007276446A (ja) * 2006-03-13 2007-10-25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材料
JP2007290367A (ja) * 2006-03-31 2007-11-08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4909150B2 (ja) * 2007-03-29 2012-04-04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材料
US7955669B2 (en) * 2007-10-31 2011-06-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medium and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5316A (zh) * 2001-07-18 2004-12-15 ������ѧ��ʽ���� 颜料油墨用喷墨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和记录材料
CN1520999A (zh) * 2003-02-10 2004-08-18 ���Ῠ���ܴ�ع���ʽ���� 喷墨记录用纸及其制造方法
CN1802262A (zh) * 2003-06-03 2006-07-12 王子制纸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片材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6-205422A 2006.08.10
JP特开2007-223118A 2007.09.0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38320B1 (en) 2012-07-25
US20090324857A1 (en) 2009-12-31
CN101612848A (zh) 2009-12-30
EP2138320A1 (en) 2009-12-30
JP2010030291A (ja) 2010-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2848B (zh) 喷墨记录介质
CN102294907B (zh) 记录介质
EP0943450B1 (en) Recording sheet for ink jet printer
US8034422B2 (en) Glossy inkjet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s therefor
JPH1134841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紙
US7718237B2 (en) Glossy inkjet recording element on absorbent paper and capable of absorbing high ink flux
US7829160B2 (en) Glossy inkjet recording element on absorbent paper
US20030072935A1 (en) Porous resin film
US20070202264A1 (en) Method for making a high-ink-flux glossy coated inkjet recording element on absorbent paper
JP341115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体
KR100450006B1 (ko) 잉크 젯 기록 매체
US20030017321A1 (en) Porous resin film
JP2000190629A (ja) 被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方法
JP200134141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体
JP2013542093A (ja) 透明な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フィルム及び方法
JP2001246841A (ja) 被記録媒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359903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体
JP357902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体の製造方法
JP200510382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
EP1302331A2 (en) Permeable surface imaging support with a gloss coating
JP200632111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体
JP2006175705A (ja) カチオン性化合物−シリカ微粒子の複合微粒子分散液、その製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体
JP200236202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紙
JP2004216614A (ja) 顔料インク用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
JP200620544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16

Termination date: 201906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