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6311A -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36311A
CN102236311A CN2011101174558A CN201110117455A CN102236311A CN 102236311 A CN102236311 A CN 102236311A CN 2011101174558 A CN2011101174558 A CN 2011101174558A CN 201110117455 A CN201110117455 A CN 201110117455A CN 102236311 A CN102236311 A CN 1022363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detected temperatures
temperature difference
comparative result
fixing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174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36311B (zh
Inventor
福士研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236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63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363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63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0Detecting malfunctions relating to paper handling, e.g. ja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mode of operation, e.g. standby, warming-up, err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5Self-diagnostics; Malfunction or lifetime displa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能够在无需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容易地检测记录薄片的缠绕卡纸。在加热控制下,定影辊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中央热敏电阻器和末端热敏电阻器分别在薄片通过区域和非薄片通过区域中检测定影辊的第一和第二检测温度。第一温度差检测电路将第一和第二检测温度之间的温度差与第一阈值进行比较,并且输出第一比较结果。第二温度差检测电路将温度差与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进行比较,并且输出第二比较结果。切换电路根据来自CPU的切换信号,选择第一和第二比较结果之一,并且CPU基于所选择的比较结果,控制对定影辊的加热。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被转印在记录介质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以在该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定影装置和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使用电子照相处理的图像形成设备装配有对被转印在记录介质(以下还称为“记录薄片”)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定影的定影装置,并且存在用于该定影装置的各种类型的热源。近年来,出现了对缩短启动图像形成设备时的加热时间的需求,并且考虑到此,出现了使用通过所谓的电磁感应进行加热的加热器等作为热源的趋势。
定影装置通常设置有定影辊和加压辊,并且将记录薄片输送进定影辊和加压辊之间的辊隙,在该辊隙,将记录薄片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加热定影在记录薄片上。
可以对上述定影辊进行加热,并且基于从诸如被设置在定影辊表面上的热敏电阻器等的温度传感器所获得的温度检测信号,对加热器进行开关控制。然后,通过对加热器的开关控制,控制定影辊的表面温度以使得其变成预定温度。
这样,记录薄片由于粘附至其的调色剂的量和其含水量而不可避免地卷曲。于是,由于作为记录薄片的卷曲程度的卷曲量,记录薄片在对图像进行定影时有时缠绕在定影辊上。
如果在记录薄片缠绕在定影辊上的状态下进行打印操作,则由于定影辊的表面覆盖有记录薄片,因而在执行了打印操作时,在记录薄片上的图像上可以导致诸如图像粗糙和图像定影不良等的图像缺陷。
此外,在使用电磁感应加热的加热器中,如果对于定影辊使用居里(Curie)材料,则在缠绕定影辊的记录薄片上检测定影辊的表面温度。也就是说,经由记录薄片检测定影辊的表面温度,结果,定影辊的实际表面温度变得高于由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此外,定影辊的表面温度有时变得高于居里温度。
此时,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的阻抗急剧下降,因此过电流流过电磁感应线圈,这有时导致诸如电源的AC保险丝烧断等的故障。
如上所述,当电源发生故障时,恢复电源需要更长时间,这增加了不能使用图像形成设备的停机时间。为防止这一问题,需要立即检测到记录薄片缠绕在定影辊上。简而言之,需要缩短用于检测记录薄片的缠绕卡纸的时间。
为此,提出了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通过分别在该定影装置的入口端和出口端设置用于检测记录薄片的记录薄片检测传感器,检测记录薄片的缠绕卡纸(例如,参见日本特开2004-354983号公报)。
在日本特开2004-354983号公报中,基于记录薄片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判断记录薄片是否缠绕定影辊,并且根据该判断的结果,停止对定影辊的驱动和加热。
此外,还提出了一种带型定影装置,在该定影装置中,在薄片通过的区域中设置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并且在没有薄片通过的区域中设置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例如,参见日本特开2006-251488号公报)。
在日本特开2006-251488号公报中,当由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变得等于预定温度时,根据由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是否达到了预定温度,判断在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和定影带之间是否存在记录薄片。
这样,在日本特开2004-354983号公报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当发生纸张卡纸时,用户从图像形成设备的机体取出定影装置以进行卡纸去除。在该卡纸去除中,用户手动转动定影辊,这有时导致记录薄片缠绕定影辊。
如果在这种状态下恢复图像形成设备的电源,则被设置在该定影装置的入口端的记录薄片检测传感器未能检测到记录薄片,因此对定影辊进行加热。
为防止这一情况,需要通过添加例如用于限制转动定影辊的方向的机构来限制卡纸去除中用户对定影辊的手动转动,从而防止记录薄片缠绕定影辊。然而,发生添加这一机构不可避免地导致成本增加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日本特开2006-251488号公报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当在薄片通过区域外部的区域中所检测到的温度到达预定温度时,判断在薄片通过区域中所检测到的温度是否正确。因而,根据在薄片通过区域外部的区域中所检测到的温度,进行对在薄片通过区域中所检测到的温度是否正确的判断,这极大依赖于环境温度,因此难以根据安装图像形成设备的环境或者前一次打印操作来唯一确定用于在薄片通过区域中所检测到的温度的设置值(即预定值)。
此外,如果被设置在薄片通过区域外部的区域中的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与定影带未正常接触,则变得在打印操作期间不可能检测到定影带的末端部分的温度的增高,因此,即使当薄片通过区域外部的区域的实际温度和定影带的中央区域的温度之间的差大时,有时也判断为定影装置的状态正常。
因此,在日本特开2006-251488号公报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定影带的中央区域和末端部分的温度之间的差可能增高,从而导致诸如记录薄片发生褶皱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无需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容易地检测记录薄片的缠绕卡纸的定影装置和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包括:定影单元,对所述定影单元进行加热控制,从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第一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在所述记录介质通过的区域中的所述定影单元的温度,从而获得第一检测温度;第二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在所述记录介质未通过的区域中的所述定影单元的温度,从而获得第二检测温度;第一温度差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检测温度和所述第二检测温度之间的温度差与第一阈值进行比较,从而获得第一比较结果;第二温度差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温度差与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进行比较,从而获得第二比较结果;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检测温度来选择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和所述第二比较结果之一;以及加热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选择单元所选择的比较结果来对所述定影单元进行加热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转印单元,用于根据图像数据来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上;定影单元,对所述定影单元进行加热控制,从而将所述转印单元所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第一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在所述记录介质通过的区域中的所述定影单元的温度,从而获得第一检测温度;第二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在所述记录介质未通过的区域中的所述定影单元的温度,从而获得第二检测温度;第一温度差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检测温度和所述第二检测温度之间的温度差与第一阈值进行比较,从而获得第一比较结果;第二温度差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温度差与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进行比较,从而获得第二比较结果;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检测温度来选择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和所述第二比较结果之一;以及加热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选择单元所选择的比较结果来对所述定影单元进行加热控制。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无需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容易地检测记录薄片的缠绕卡纸。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所进行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例子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性横断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从感光鼓到定影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的示意性横断面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定影装置的放大的示意性横断面图;
图4是用于图3所示的定影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比较电路和与其相关联的组件的框图;
图6是图4所示的加热控制电路和与其相关联的组件的框图;
图7A示出在定影辊处于通常状态的情况下、在启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时定影辊的中央部分和末端部分各自的温度的变化;
图7B示出在定影辊处于通常状态的情况下、作为在启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时分别通过图5所示的中央热敏电阻器和末端热敏电阻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之间的差的温度差ΔT的变化;
图8A示出在当启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时记录薄片缠绕图2所示的定影辊的状态下开始加热的情况下、定影辊的中央部分和末端部分各自的温度的变化;
图8B示出在当启动图像形成设备时记录薄片缠绕图2所示的定影辊的状态下开始加热的情况下温度差ΔT的变化;
图9示出由图4所示的末端热敏电阻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与分别由中央热敏电阻器和末端热敏电阻器所检测到的温度间的差之间的关系;
图10是用于说明在打印操作期间分别由图4所示的中央热敏电阻器和末端热敏电阻器所检测到的温度的变化的图;
图11示出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下由图4所示的末端热敏电阻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与由中央热敏电阻器所检测到的温度和由末端热敏电阻器所检测到的温度间的差之间的关系;
图12是用于说明根据由图4所示的末端热敏电阻器所检测到的温度(第二检测温度)、在分别由中央热敏电阻器和末端热敏电阻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之间的差的第一和第二阈值之间进行切换的图;
图13以叠加在图9所示的第二检测温度和检测温度差之间的关系上的方式示出图12所示的检测范围;
图14是用于图4所示的定影装置的加热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是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图。
参考图1,这里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1A包括主单元图像输出部10、主单元图像输入部11和自动原稿进给器12。主单元图像输出部10在记录薄片(记录介质)上输出原稿的图像(原稿图像)。此外,主单元图像输入部11读取原稿图像作为图像数据。然后,自动原稿进给器12位于主单元图像输入部11的上部。
应该注意,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A设置有显示部(还称为控制台部)14,并且通过使用显示部14,用户可以配置诸如用于复制模式的设置等的各种设置。此外,将图像形成设备的各种设置值和当前作业状态显示在显示部14上。
主单元图像输出部10具有被设置在其中的薄片进给盒34、35、36和37,其中,每一薄片进给盒容纳记录薄片。应该注意,在所示例子中,薄片进给盒34、35、36和37分别容纳不同大小的记录薄片。
此外,在所示例子中,具有大容量的纸匣15与主单元图像输出部10连接。马达(未示出)所选择性驱动的薄片输送辊38、39、40、41和42将这些记录薄片输送给图像形成部。
例如,在复制模式下,将放置在自动原稿进给器12上的原稿(或者原稿束)逐一输送给原稿台玻璃(未示出)。主单元图像输入部11包括光源21,并且从光源21所发射的光在相对于薄片输送方向的横向上对放置在原稿台玻璃上的每一原稿进行扫描。
原稿的表面反射该光,并且经由镜子22、23和24以及透镜25,通过摄像元件(例如CCD)26形成光学图像。CCD 26将所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模拟图像信号),并且通过A/D转换器将转换的模拟图像信号进一步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称为图像数据)。然后,根据用户请求,在进行诸如展开和压缩等的图像转换之后,将转换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图像存储器(未示出)中。
在输出图像数据时,主单元图像输出部10读出存储在图像存储器中的图像数据,并且将所读取的图像数据转换回模拟图像信号。然后,主单元图像输出部10通过光学照射部27,输出与模拟图像信号相对应的激光束(还称为光学信号)。经由扫描器28、透镜29和镜子30,将该激光束照射在感光鼓31上。也就是说,利用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激光束扫描感光鼓31。
图2是图1所示图像形成设备的放大图,以放大方式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感光鼓31到定影装置61A的结构。
参考图1和2,感光鼓31具有在其表面上所形成的有机光导体的光导层,并且在复制作业期间以预定速度在图2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上转动驱动感光鼓31。
首先,通过预曝光装置(还称为静电消除器)52消除感光鼓31上剩余的电荷。然后,一次静电充电器51使感光鼓31的表面均匀带电。上述激光束从激光扫描器单元50照射感光鼓31,以在感光鼓31上形成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静电潜像。
图2所示的激光扫描器单元50包括例如图1所示的光学照射部27、扫描器28、透镜29和镜子30。
然后,显影装置33将感光鼓3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还称为可视图像)。如上所述,沿薄片输送路径从薄片进给盒34、35、36或37输送记录薄片58,并且与可视图像的形成同步地使记录薄片58通过感光鼓31下方。
此时,转印充电器55使记录薄片58带电,从而将感光鼓31上的可视图像(调色剂图像)转印在记录薄片58上。此后,为了易于从感光鼓31分离记录薄片58,通过分离充电器54使记录薄片58带电。
通过输送带59在图2的箭头B所示的方向上输送从感光鼓31分离的记录薄片58,并且记录薄片58到达定影装置60A。定影装置60A包括定影辊(定影单元)32和加压辊43,并且例如在图2的箭头C所示的方向上转动驱动定影辊32。记录薄片58被导入定影辊32和加压辊43之间的辊隙。
结果,融化并定影记录薄片58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因此,将调色剂图像加热定影在记录薄片58上。然后,通过排出辊58a等将记录薄片58排出到排出托盘58b。
在转印操作之后,通过鼓清洁器53刮掉剩余在感光鼓31上的调色剂。然后,通过预曝光装置52消除剩余在感光鼓31上的电荷,并且感光鼓31针对下一复制操作进行准备。
图3是图2所示的定影装置60A的放大图。参考图3,定影辊32具有被设置在其中的感应加热线圈保持器60。在感应加热线圈保持器60中,设置感应加热线圈(简称为线圈)65和磁铁芯66。从电磁感应加热电源(图3未示出)向线圈65施加高频电流,并且通过利用线圈65的电磁感应加热来对定影辊32进行加热。
通过接触式的中央热敏电阻器(还称为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检测单元)62检测定影辊32的表面温度。将中央热敏电阻器62设置在定影辊32的在图3所示从绘制薄片的正面到反面的方向(纵向)上的中央部分。此外,将中央热敏电阻器62设置在避开定影辊32和加压辊43之间的辊隙的位置。
将由中央热敏电阻器62所检测到的温度提供给诸如CPU70(图3未示出)等的控制器,并且该控制器(CPU 70)基于所检测到的温度,将定影辊32的温度控制至预定温度,如下所述。
定影辊32的外周覆盖有绝热构件64以防止在定影辊32所生成的热向外部传递。通过诸如马达(未示出)等的驱动源来转动驱动定影辊32。定影辊32的转动使得在定影入口输送路径67上所输送的记录薄片58(图2)通过定影辊32和加压辊43之间的辊隙,以将其输送至定影出口输送路径68。
分离爪61被设置在定影出口输送路径68的上面,并且通过分离爪61从定影辊32分离记录薄片58。顺便提及,如果使分离爪61紧紧接触定影辊32,则定影辊32的表面被损坏,这引起诸如定影错误等的问题。为防止这一问题,需要以与定影辊32相距约1mm的方式来配置分离爪61。
图4是用于说明用于控制图3所示定影装置60A所使用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参考图4,尽管在图3中未示出,但是定影辊32沿其纵向配置有两个用于检测温度的热敏电阻器(62和63)。上述中央热敏电阻器62(第一温度检测单元)被设置相对于可以通过的最小薄片大小的、定影辊32的在纵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分。简而言之,中央热敏电阻器62被设置在薄片通过区域中。
另一方面,末端热敏电阻器63(第二温度检测单元)位于当如下记录薄片在如此布置的定影辊32和加压辊43之间通过时该记录薄片的侧端的外部,其中,该记录薄片具有能够在定影辊32和加压辊43之间通过的最大的薄片大小。也就是说,末端热敏电阻器63位于薄片通过区域的外部(非薄片通过区域)。
如上所述,由于将末端热敏电阻器63设置在非薄片通过区域,因而优选将线圈65配置成该线圈不到达末端热敏电阻器63以不产生多余的热。
将作为第一和第二检测温度的、由中央热敏电阻器62和末端热敏电阻器63所检测到的定影辊32的表面温度分别传送给CPU 70和比较电路72。比较电路72将第一和第二检测温度之间的差确定为温度差,并且如下所述,将所确定的温度差和预定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多个比较结果。然后,将从所确定的比较结果中选择的比较结果作为比较电路输出传送给加热控制电路71。
CPU 70向比较电路72传送切换信号,并且如下所述,切换来自比较电路72的输出(比较电路输出)。加热控制电路71在CPU70的控制下,根据比较电路输出来控制向线圈65要施加的电力(例如,高频电流)。
图5是图4所示的比较电路72的框图。参考图4和5,比较电路72包括第一和第二温度差检测电路81和82以及切换电路83。如图5所示,将由中央热敏电阻器62和末端热敏电阻器63所检测到的温度,即第一和第二检测温度分别传送给第一和第二温度差检测电路81和82。应该注意,第一和第二温度差检测电路81和82分别对应于本发明中的第一和第二温度差比较单元。
第一和第二温度差检测电路81和82均确定表示第一和第二检测温度之间的差的温度差,并且将所确定的温度差分别与第一和第二阈值进行比较。然后,第一和第二温度差检测电路81和82分别输出第一和第二比较结果。
例如,当温度差不小于第一和第二阈值时,第一和第二温度差检测电路81和82分别以高电平输出各自的信号(以下称为高电平信号),作为第一和第二比较结果。
另一方面,当温度差小于第一和第二阈值时,第一和第二温度差检测电路81和82以低电平输出各自的信号(以下称为低电平信号),作为第一和第二比较结果。应该注意,将第二阈值设置得大于第一阈值。
将第一和第二比较结果传送给切换电路83。根据从CPU 70输出的切换信号对切换电路83的切换进行控制,并且选择性地将第一或第二比较结果传送给加热控制电路71,作为比较电路输出(所选择的比较结果)。
图6是图4所示的加热控制电路71的例子的框图。参考图6,所示的加热控制电路71包括与门93、驱动电路90、谐振输出控制电路91和AC整流电路92。
CPU 70向加热控制电路71的与门93传送ON/OFF信号。此外,向与门93传送上述比较电路输出。与门93确定ON/OFF信号和比较电路输出的逻辑积,以输出使能信号作为逻辑积信号。然后,将该使能信号传送给谐振输出控制电路91。当该使能信号是例如高电平信号时,谐振输出控制电路91处于使能状态。
另一方面,CPU 70向谐振输出控制电路91输出电力控制信号,并且谐振输出控制电路91根据该电力控制信号和从驱动电路90反馈的相位检测信号,生成方波PFM(脉冲频率调制)信号。将该PFM信号提供给驱动电路90。
AC整流电路92对从AC电源71A输入的AC电力进行整流以形成DC电力。驱动电路90根据PFM信号将DC电力转换成高频电力,并且检测高频电力的频率的相位,以将所检测到的相位反馈给谐振输出控制电路91作为相位检测信号。然后,驱动电路90向线圈65施加高频电力以通过电磁感应对定影辊32(图4)进行加热。
图7A和7B是用于说明在图1所示图像形成设备启动时定影辊的温度变化的例子的图。图7A示出在定影辊32处于通常状态(正常状态)时定影辊32的中央部分和末端部分各自的温度的变化,并且图7B示出在定影辊32处于通常状态时、作为分别由图5所示的中央热敏电阻器62和末端热敏电阻器63所检测到的温度之间的差的温度差ΔT的变化。应该注意,通常状态意为没有记录薄片缠绕定影辊32的状态。
如图7A所示,在启动图像形成设备时(在打开电源之后),对定影辊32加热约40秒,直到第一检测温度(由中央热敏电阻器62所检测到的温度)达到约200度时为止(以虚线表示)。应该注意,时间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不局限于该例子。
如上所述,末端热敏电阻器63位于线圈65外部,因此末端热敏电阻器63温度不易升高。因此,第二检测温度(以实线表示)比第一检测温度(以虚线表示)升高得更慢。也就是说,第一检测温度始终高于第二检测温度,并且在图7B所示例子中,在开始对定影辊32进行加热之后15秒,温度差ΔT变得大于30℃。
图8A和8B是用于说明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启动时定影辊的温度变化的另一例子的图。图8A示出在记录薄片缠绕图2所示的定影辊32的状态下、在开始加热时定影辊32的中央部分和末端部分各自的温度的变化。此外,图8B示出在记录薄片缠绕图2所示的定影辊32的状态下、在开始加热时温度差ΔT的变化。
如图8A所示,在记录薄片缠绕定影辊32的状态下,记录薄片位于中央热敏电阻器62和定影辊32之间,因而记录薄片吸收热。这导致中央热敏电阻器62感测到的温度如同定影辊32的温度低一样。结果,第一检测温度低于定影辊32的实际表面温度。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末端热敏电阻器63位于具有最大薄片大小的薄片可以通过的薄片通过区域的外部,因此围绕定影辊32的记录薄片的缠绕卡纸对末端热敏电阻器63几乎没有影响。也就是说,定影辊63末端部分的温度的升高大体与通常状态(正常状态)下的相同。
这就是为什么第一和第二检测温度的上升曲线大体相同,并且作为第一和第二检测温度之间的差的温度差ΔT变得小于正常状态下的温度差。如图8B所示,温度差ΔT保持小于30℃,直到在开始对定影辊32进行加热之后过去约70秒为止。
如上所述,在定影辊32处于通常状态时和在定影辊32处于有记录薄片缠绕定影辊32的状态时之间所做的比较示出它们之间的温度差ΔT的变化大不相同。因此,通过图7B和8B清晰可知,当温度差(还称为检测温度差)ΔT小于预定阈值时,可以判断为记录薄片缠绕定影辊32。
顺便提及,图7B和8B所示的温度差ΔT的变化根据安装图像形成设备的环境的温度而变化。也就是说,第一和第二检测温度的上升斜率根据环境温度而变化。
例如,假定图像形成设备周围的环境温度低,当对定影辊32进行加热时,环境吸收热。将第一检测温度升高到约200℃需要比图7A所示约40秒更长的时间。自然,在这种情况下,与图7A所示的时间相比,升高第二检测温度也需要更长的时间。
然而,如上所述,由于末端热敏电阻器63位于线圈65外侧,因而在通常状态下,第一检测温度高于第二检测温度。此外,在启动图像形成设备时,第一和第二检测温度均以上升曲线表示,而且均没有以下降曲线表示。因此,优选参考第二检测温度来检测作为第一和第二检测温度之间的差的温度差ΔT。
图9示出由图4所示的末端热敏电阻器63所检测到的温度与由中央热敏电阻器62和末端热敏电阻器63所检测到的温度间的温度差ΔT之间的关系。
在图9中,水平轴表示由末端热敏电阻器63所检测到的温度(第二检测温度),并且垂直轴表示由中央热敏电阻器62和末端热敏电阻器63所检测到的温度之间的差ΔT。
如图9所示,在通常状态下(没有记录薄片缠绕定影辊32的状态:以粗实线表示),当第二检测温度变得不低于70℃时,检测温度差ΔT不小于30℃。另一方面,在记录薄片缠绕定影辊32的状态下(以细实线表示),显然检测温度差ΔT始终不大于30℃。
应该注意,在通常状态下开始启动操作时,由于第一和第二检测温度都与环境温度相同,因而检测温度差ΔT不大于30℃。因此,在第二检测温度变得不低于第一预定基准温度(例如,70℃)时,检测温度差ΔT变得不小于30℃。因此,在第二检测温度变得不低于第一预定基准温度之前,没有必要检测错误。
图10是用于说明在打印操作期间由图4所示的中央热敏电阻器62和末端热敏电阻器63所检测到的温度的变化的图。
在图10中,如上所述,中央热敏电阻器62位于薄片通过区域。在薄片通过区域,线圈65提供由记录薄片所吸收的热,从而对定影辊32的表面温度进行控制以保持在恒定温度。因此,在薄片通过区域中温度变化不大。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末端热敏电阻器63位于非薄片通过区域。在非薄片通过区域,热绝不会被记录薄片吸收。也就是说,在使用线圈65通过电磁感应加热来生成热,以将定影辊32的温度控制在恒定温度时,热释放量小于热生成量。结果,在非薄片通过区域,温度急剧变化。
图11示出在定影辊32处于图10所示状态的情况下、由图4所示的末端热敏电阻器63所检测到的温度与由中央热敏电阻器62和末端热敏电阻器63所检测到的温度间的差ΔT之间的关系。
在图11中,水平轴表示由末端热敏电阻器63所检测到的温度(第二检测温度),并且垂直轴表示由中央热敏电阻器62和末端热敏电阻器63所检测到的温度之间的差ΔT。
如图10和11所示,当第二检测温度升高时,检测温度差ΔT变小,并且最终变得不大于30℃。因此,在该例子中,如果第二检测温度不低于第二预定基准温度(例如,100℃),则即使检测温度差ΔT变得不大于30℃(阈值:图11中以双点划线所示)时,也不必将该状态检测为错误。
这样,如果中央热敏电阻器62或末端热敏电阻器63在中途被断开,则中央热敏电阻器62或末端热敏电阻器63不能获得第一或第二检测温度。类似地,如果中央热敏电阻器62或末端热敏电阻器63受损,则中央热敏电阻器62或末端热敏电阻器63不能正确检测第一或第二检测温度。考虑到此,设置异常检测单元,其中,未示出该异常检测单元,该异常检测单元用于在检测温度差ΔT变得不小于预先设置的温度时,检测中央热敏电阻器62或末端热敏电阻器63是否发生了异常。通过CPU 70实现该异常检测单元。
例如,当末端热敏电阻器63被断开等时,末端热敏电阻器63不能检测定影辊32的温度,因此来自末端热敏电阻器63的输出,即第二检测温度表示接近0℃的温度。在所示例子中,设置阈值(错误阈值:在图11中以双点划线表示),从而使得当检测温度差ΔT>80℃成立时,检测到错误。
利用该结构,假定末端热敏电阻器63被断开等,从而使得第二检测温度变成接近0℃的温度,如果第一检测温度变成约80℃,则检测到错误。于是,如果由于该错误中断定影控制,则由于定影辊32的温度仅升高到约80℃,则可以安全地停止定影装置。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不会发生错误检测的情况下,检测记录薄片围绕定影辊32的缠绕卡纸,并且同时检测热敏电阻器的断开等。为此,在所示例子中,如上所述,在图像形成设备启动时,在定影辊32的温度升高期间,图5所示的切换电路83根据第二检测温度在来自第一和第二温度差检测电路81和82各自的输出之间进行切换。
图12是用于说明根据图4所示的末端热敏电阻器63所检测到的温度(第二检测温度)、在分别由中央热敏电阻器62和末端热敏电阻器63所检测到的温度的差ΔT的第一和第二阈值之间进行切换的图。
在图12中,水平轴表示由末端热敏电阻器63所检测到的温度(第二检测温度),并且垂直轴表示由中央热敏电阻器62和末端热敏电阻器63所检测到的温度之间的差ΔT。
参考图5和12,范围A(第二温度范围)是从开始对定影辊32加热开始直到温度达到温度Te1(第一基准温度)为止要检测的、由末端热敏电阻器63所检测到的温度(第二检测温度)的范围。
在范围A中,CPU 70使切换电路83进行切换以将第二温度差检测电路82连接到加热控制电路71。也就是说,在范围A,CPU 70使得来自第二温度差检测电路(第二温度差比较单元)82的输出有效,并使得来自第一温度差检测电路(第一温度差比较单元)81的输出无效。这意味着,在范围A,如果检测温度差ΔT变得大于第二阈值ΔT2,则检测到错误。
范围B(第一温度范围)是不低于温度Te1(不低于第一基准温度)且同时低于温度Te2(低于第二基准温度)的、由末端热敏电阻器63所检测到的温度(第二检测温度)的范围。在范围B,CPU70使得切换电路83进行切换,以将第一温度差检测电路81连接到加热控制电路71。也就是说,在范围B,CPU 70使得来自第一温度差检测电路81的输出有效,而且使得来自第二温度差检测电路82的输出无效。在范围B,如果检测温度差ΔT变得小于第一阈值ΔT1,则检测到错误。
范围C(第二温度范围)是不低于温度Te2(不低于第二基准温度)的、由末端热敏电阻器63所检测到的温度(第二检测温度)的范围。在范围C,CPU 70进行控制以使得切换电路83进行切换,以将第二温度差检测电路82连接到加热控制电路71。也就是说,在范围C,CPU 70使得来自第二温度差检测电路82的输出有效,而且使得来自第一温度差检测电路81的输出无效。在范围C,如果检测温度差ΔT变得大于第二阈值ΔT2,则检测到错误。
如参考图7和8所述,在所示例子中,尽管优选将进行切换控制时的、由末端热敏电阻器63所要检测的温度(第二检测温度)设置成温度Te1(第一基准温度)=70℃且温度Te2=(第二基准温度)=约100℃,但是这些温度仅是例子,并且可以根据定影装置的结构根据需要来确定这些温度。
图13以叠加在图9所示的第二检测温度和检测温度差ΔT之间的关系上的方式示出图12所示的检测范围。
在图13所示例子中,假定温度Te1=70℃,温度Te2=100℃,温度差ΔT1=30℃,并且第二阈值ΔT2=80℃。在通常状态下(没有记录薄片缠绕定影辊32的状态:以粗实线表示),曲线没有在错误检测范围(阴影范围)内。因此,没有检测到错误。
另一方面,在记录薄片缠绕定影辊32的状态下(以细实线表示),当由末端热敏电阻器63所检测到的温度(第二检测温度)不低于70℃时,检测温度差ΔT在错误检测范围内。结果,检测到错误。
应该注意,当检测到错误时,停止对定影辊32的加热,并且,例如,在显示部14等上显示发生了错误这一情况,以将错误通知给用户。
接着说明用于图4所示的定影装置的加热控制处理。图14是用于图4所示的定影装置的加热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参考图4~6和14,当通过打开电源启动图像形成设备1A(图1)时,CPU 70使得切换电路83进行切换,以将第二温度差检测电路82连接到加热控制电路71。也就是说,CPU 70使得来自第二温度差检测电路82的输出有效(步骤S1)。结果,作为比较电路输出,将第二比较结果从第二温度差检测电路82传送给加热控制电路71。
CPU 70判断检测温度差ΔT是否大于第二阈值ΔT2(步骤S2)。如果检测温度差ΔT大于第二阈值ΔT2(步骤S2为“是”),则CPU 70在显示部14(图1)上表示这一情况(ERR2显示),并且使得加热控制电路71停止对定影辊32加热(即图6所示的ON/OFF信号为OFF)(步骤S3)。
另一方面,如果检测温度差ΔT不大于第二阈值ΔT2(步骤S2为“否”),则CPU 70判断由末端热敏电阻器63所检测到的温度(第二检测温度)是否不低于温度Te1(不低于第一基准温度)(步骤S4)。然后,如果第二检测温度低于温度Te1(低于第一基准温度)(步骤S4为“否”),则CPU 70返回到步骤S2以继续该处理。
如果第二检测温度不低于温度Te1(步骤S4为“是”),则CPU70使得切换电路83进行切换以将第一温度差检测电路81连接到加热控制电路71。也就是说,CPU 70使得来自第一温度差检测电路81的输出有效(步骤S5)。结果,作为比较电路输出,将第一比较结果从第一温度差检测电路81传送给加热控制电路71。
然后,CPU 70判断检测温度差ΔT是否小于第一阈值ΔT1(步骤S6)。如果检测温度差ΔT小于第一阈值ΔT1(步骤S6为“是”),则CPU 70在显示部14(图1)上表示这一情况(ERR1显示),并且使得加热控制电路71停止对定影辊32加热(步骤S7)。
如果检测温度差ΔT不小于第一阈值ΔT1(步骤S6为“否”),则CPU 70判断由末端热敏电阻器63所检测到的温度(第二检测温度)是否不低于温度Te2(不低于第二基准温度)(步骤S8)。如果第二检测温度低于温度Te2(低于第二基准温度)(步骤S8为“否”),则CPU 70返回到步骤S6以继续该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第二检测温度不低于温度Te2(步骤S8为“是”),则CPU 70使得切换电路83进行切换以将第二温度差检测电路82连接到加热控制电路71。也就是说,CPU 70使得来自第二温度差检测电路82的输出有效(步骤S9)。然后,CPU 70再次判断检测温度差ΔT是否大于第二阈值ΔT2(步骤S10)。
如果检测温度差ΔT大于第二阈值ΔT2(步骤S10为“是”),则CPU 70在显示部14(图1)上显示这一情况(ERR2显示),并且使得加热控制电路71停止对定影辊32的加热(步骤S11)。
如果检测温度差ΔT不大于第二阈值ΔT2(步骤S10为“否”),则CPU 70判断由中央热敏电阻器62所检测到的温度(第一检测温度)是否达到目标温度(步骤S12)。如果第一检测温度低于目标温度(步骤S12为“否”),则CPU 70返回到步骤S10以继续该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第一检测温度达到了目标温度(步骤S12为“是”),则CPU 70终止启动操作。此后,在使第二温度差检测电路82有效的状态下,进行打印操作等。
因此,在上述例子中,根据由中央热敏电阻器62所检测到的温度(第一检测温度)和由末端热敏电阻器63所检测到的温度(第二检测温度),控制第一和第二温度差检测电路81和82之间的切换,以检测记录薄片是否缠绕定影辊32。
应该注意,尽管在接通电源开关时,进行参考图14所述的用于定影装置的加热控制处理,但是该控制处理不仅可应用于接通电源开关的情况,而且同样可应用于任何情况,只要通过施加电流来开始对定影装置的加热即可,包括图像形成设备从省电模式恢复的情况。也就是说,当图像形成设备从在启动之后变换至的待机状态恢复成活动状态时,执行图14所示的加热控制处理。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检测温度差ΔT,设置第一阈值ΔT1和大于第一阈值ΔT1的第二阈值ΔT2。此外,参考由末端热敏电阻器63所检测到的温度(第二检测温度),对于第二检测温度,设置温度Te1(第一基准温度)和大于温度Te1的温度Te2(第二基准温度)。
然后,当接通电源时,CPU 70根据第一和第二阈值以及第一和第二基准温度,对第一和第二温度差检测电路81和82进行切换控制,并且判断是否发生了围绕定影辊32的记录薄片的缠绕卡纸。
结果,可以在不会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容易地检测记录薄片的缠绕卡纸。也就是说,可以缩短在启动图像形成设备时用于检测定影异常所需的时间,这使得可以缩短在停止对定影装置的加热之前所经过的时间。
应该注意,通过以上所述显而易见,第一和第二温度差检测电路81和82用作比较单元。此外,CPU 70和切换电路83用作选择单元,并且CPU 70和加热控制电路71用作加热控制单元。此外,CPU 70用作第一停止单元和第二停止单元。
尽管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注意,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10年5月6日提交的日本2010-106405号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Claims (10)

1.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定影单元,对所述定影单元进行加热控制,从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
第一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在所述记录介质通过的区域中的所述定影单元的温度,从而获得第一检测温度;
第二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在所述记录介质未通过的区域中的所述定影单元的温度,从而获得第二检测温度;
第一温度差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检测温度和所述第二检测温度之间的温度差与第一阈值进行比较,从而获得第一比较结果;
第二温度差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温度差与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进行比较,从而获得第二比较结果;
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检测温度来选择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和所述第二比较结果之一;以及
加热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选择单元所选择的比较结果来对所述定影单元进行加热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检测温度处于不低于第一基准温度且低于第二基准温度的第一温度范围内时,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其中,所述第二基准温度高于所述第一基准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检测温度处于低于所述第一基准温度或者不低于所述第二基准温度的第二温度范围内时,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第二比较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停止单元,所述第一停止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检测温度处于所述第一温度范围内时,在所述温度差小于预先定义的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停止所述定影单元的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停止单元,所述第二停止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检测温度处于所述第二温度范围内时,在所述温度差大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停止所述定影单元的加热。
6.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转印单元,用于根据图像数据来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上;
定影单元,对所述定影单元进行加热控制,从而将所述转印单元所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
第一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在所述记录介质通过的区域中的所述定影单元的温度,从而获得第一检测温度;
第二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在所述记录介质未通过的区域中的所述定影单元的温度,从而获得第二检测温度;
第一温度差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检测温度和所述第二检测温度之间的温度差与第一阈值进行比较,从而获得第一比较结果;
第二温度差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温度差与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进行比较,从而获得第二比较结果;
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检测温度来选择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和所述第二比较结果之一;以及
加热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选择单元所选择的比较结果来对所述定影单元进行加热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开始对所述定影单元通电时,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第二比较结果,以及
当所述第二检测温度处于不低于第一基准温度且低于第二基准温度的第一温度范围内时,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其中,所述第二基准温度高于所述第一基准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检测温度处于低于所述第一基准温度或者不低于所述第二基准温度的第二温度范围内时,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第二比较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停止单元,所述第一停止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检测温度处于所述第一温度范围内时,在所述温度差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停止所述定影单元的加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停止单元,所述第二停止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检测温度处于所述第二温度范围内时,在所述温度差大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停止所述定影单元的加热。
CN2011101174558A 2010-05-06 2011-05-06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363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06405 2010-05-06
JP2010106405A JP5473763B2 (ja) 2010-05-06 2010-05-06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6311A true CN102236311A (zh) 2011-11-09
CN102236311B CN102236311B (zh) 2013-11-27

Family

ID=44343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1745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36311B (zh) 2010-05-06 2011-05-06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35182B2 (zh)
EP (1) EP2385428A2 (zh)
JP (1) JP5473763B2 (zh)
KR (1) KR101324908B1 (zh)
CN (1) CN10223631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5311A (zh) * 2012-12-21 2014-06-25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状况检测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007645A (zh) * 2013-02-25 2014-08-2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异常检测方法及异常检测装置
CN109240053A (zh) * 2018-11-16 2019-01-18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电源控制装置、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1474841A (zh) * 2019-01-23 2020-07-31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定影装置和定影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39426B2 (en) * 2011-07-05 2019-07-02 Bernard Fryshman Induction system for crowd monitoring
US10229348B2 (en) * 2011-07-05 2019-03-12 Bernard Fryshman Induction detector systems
JP5494636B2 (ja) * 2011-12-12 2014-05-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35856B2 (ja) * 2012-05-11 2016-11-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87285B2 (ja) * 2013-01-28 2016-03-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68884B2 (ja) * 2013-02-25 2016-02-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加熱ベルトの破れ又は偏り検知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18890B2 (ja) * 2014-06-10 2018-05-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温度検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6516632B2 (ja) * 2015-08-27 2019-05-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01914B2 (en) * 2000-09-08 2002-12-31 Ricoh Company, Ltd. Jam detector for an image fixing apparatus
US20030185583A1 (en) * 2002-03-27 2003-10-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hermal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40086295A1 (en) * 2002-10-31 2004-05-06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Fixing device for use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40173603A1 (en) * 2003-03-07 2004-09-09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Heating device and fixing device
JP2006251488A (ja) * 2005-03-11 2006-09-21 Ricoh Co Ltd 熱ベルト定着装置
US20060210293A1 (en) * 2005-03-17 2006-09-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Fixing apparatus and heat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CN1936731A (zh) * 2005-09-20 2007-03-28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975604A (zh) * 2005-11-28 2007-06-06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00483A (zh) * 2005-12-09 2007-07-18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包括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装置以及定影器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434B2 (ja) * 1986-08-22 1994-01-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転写紙巻付検知装置
JPH05289572A (ja) * 1992-04-07 1993-11-0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66768A (ja) * 2001-08-30 2003-03-0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55753A (ja) * 2002-02-27 2003-09-10 Canon Inc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21186A (ja) * 2002-06-20 2004-01-22 Canon Finetech Inc 定着装置
JP2004361715A (ja) * 2003-06-05 2004-12-2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異常温度検知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54983A (ja) 2003-05-01 2004-12-16 Canon Inc 記録材の定着回転体への巻きつき防止機構を備えた像加熱装置
JP2005257945A (ja) * 2004-03-10 2005-09-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像加熱装置
JP2007279636A (ja) * 2006-04-12 2007-10-25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829700B2 (ja) * 2006-06-29 2011-12-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ならびに異常判定方法
US7546051B2 (en) * 2007-04-17 2009-06-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Fix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8281743A (ja) * 2007-05-10 2008-11-2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7599637B2 (en) * 2007-07-27 2009-10-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ixing apparatus
JP5424012B2 (ja) * 2008-08-27 2014-0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の制御方法、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99847B2 (ja) * 2009-07-27 2013-09-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64818B2 (ja) * 2009-07-29 2013-08-1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679100B2 (ja) * 2009-09-14 2015-03-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61435B2 (ja) * 2009-12-11 2015-0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定着装置の温度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その記録媒体
JP5574748B2 (ja) * 2010-02-24 2014-08-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01914B2 (en) * 2000-09-08 2002-12-31 Ricoh Company, Ltd. Jam detector for an image fixing apparatus
US20030185583A1 (en) * 2002-03-27 2003-10-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hermal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40086295A1 (en) * 2002-10-31 2004-05-06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Fixing device for use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40173603A1 (en) * 2003-03-07 2004-09-09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Heating device and fixing device
JP2006251488A (ja) * 2005-03-11 2006-09-21 Ricoh Co Ltd 熱ベルト定着装置
US20060210293A1 (en) * 2005-03-17 2006-09-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Fixing apparatus and heat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CN1936731A (zh) * 2005-09-20 2007-03-28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975604A (zh) * 2005-11-28 2007-06-06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00483A (zh) * 2005-12-09 2007-07-18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包括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装置以及定影器控制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5311A (zh) * 2012-12-21 2014-06-25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状况检测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885311B (zh) * 2012-12-21 2016-01-06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状况检测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007645A (zh) * 2013-02-25 2014-08-2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异常检测方法及异常检测装置
CN109240053A (zh) * 2018-11-16 2019-01-18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电源控制装置、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9240053B (zh) * 2018-11-16 2021-09-07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电源控制装置、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1474841A (zh) * 2019-01-23 2020-07-31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定影装置和定影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324908B1 (ko) 2013-11-04
CN102236311B (zh) 2013-11-27
US20110274446A1 (en) 2011-11-10
JP5473763B2 (ja) 2014-04-16
EP2385428A2 (en) 2011-11-09
JP2011237481A (ja) 2011-11-24
US9235182B2 (en) 2016-01-12
KR20110123219A (ko) 2011-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36311B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JP4314247B2 (ja) 像加熱装置
CN1321354C (zh) 定影装置
KR20130061627A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JP20131142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0004697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ower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828515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864969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ling power to a heating unit forming a fixing nip portion with a pressure roller through which a recording sheet is conveyed to fix a toner image thereon
JP6759295B2 (ja) 電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03144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fixing unit for fixing images formed on pap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heaters of the apparatus
JP200808998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03469A (ja)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1286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263446B2 (ja) 電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20107600A1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61617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342002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31697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 supply to heater of fixing unit based on resistance value of heater
JP6590901B2 (ja) 電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2211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US20180203389A1 (en)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JP7263112B2 (ja) 電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3380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667492B2 (ja) 電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6337605A (ja)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7

Termination date: 2017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