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77305A - 车辆用接触检测装置以及车辆用安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接触检测装置以及车辆用安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77305A
CN102177305A CN200980140009XA CN200980140009A CN102177305A CN 102177305 A CN102177305 A CN 102177305A CN 200980140009X A CN200980140009X A CN 200980140009XA CN 200980140009 A CN200980140009 A CN 200980140009A CN 102177305 A CN102177305 A CN 1021773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model
detecting apparatus
vehicle
detection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000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77305B (zh
Inventor
A·波普拉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77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73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773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73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20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 B60R25/24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using electronic identifiers containing a code not memorised by the user
    • B60R25/246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using electronic identifiers containing a code not memorised by the user characterised by the challenge trigger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76Detection of handle operation; Detection of a user approaching a handle; Electrical switching actions performed by door hand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76Detection of handle operation; Detection of a user approaching a handle; Electrical switching actions performed by door handles
    • E05B81/77Detection of handle operation; Detection of a user approaching a handle; Electrical switching actions performed by door handles comprising sensors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the hand of a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识别是否是人为的接触、能够防止由雨滴等引起的误检测的车辆用接触检测装置以及车辆用安全装置。安全装置(10)具备接触检测装置(11),该接触检测装置(11)具有接触部(12)、检测部(13)、设定基于预先规定的人为的对接触部的接触模型的基准检测模型的基准检测模型设定单元(14)、对通过检测部(13)检测到的检测信号和所设定的基准检测模型进行比较而判定两者是否一致的检测信号识别单元(15)、以及接触识别信号输出单元(16),安全装置(10)还具备锁定装置(17)和控制装置(18),控制装置(18)具有安全模式设定单元(19)、和确定通过安全模式设定单元(19)预先规定的安全模式的安全模式确定单元(20),使锁定装置(17)执行所确定的安全模式。

Description

车辆用接触检测装置以及车辆用安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接触检测装置以及车辆用安全装置,尤其涉及具备包括供被检体接触的接触部和对通过被检体与接触部发生了接触而产生的检测信号进行检测的检测部的接触检测装置、对车辆设备进行锁定的锁定装置、以及基于通过接触检测装置得到的检测信息来对锁定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的车辆用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大部分车辆采用了具备车门锁定装置的门锁定系统,该门锁定系统能够通过驾驶者的按键操作等来进行门的上锁和解锁。近年来,广泛搭载了能够通过持有便携设备的用户接触设置于门把手的接触检测装置来进行门的上锁和解锁的门锁定系统。门锁定系统是用于防止盗窃、车辆失窃的安全装置之一。作为搭载于车辆的安全装置,其他还列举有转向锁定系统(steering lock system)、防盗系统(immobilizer system)等。对于门锁定系统等所采用的接触检测装置,例如,可以使用具备作为接触部而供被检体接触的一对电极的静电容量传感器,该静电容量传感器对静电电容的变化进行检测。
对于静电电容传感器等的接触式检测装置,一般,在门把手上设置传感器电极,但雨滴等会与门把手发生接触,有可能会将雨滴等的接触误检测为用户进行了接触。如上所述,静电电容传感器是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的传感器,设定为对静电电容因人所具有的寄生电容(杂散电容)而发生变化进行捕捉。因此,由于雨滴具有的寄生电容,静电电容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有时无法识别是否为人为的接触。
鉴于这样的状况,开发有几个以防止由于雨滴等引起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等的接触检测装置的误检测为目的的系统。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人体检测器,其具有供人体接触的静电电容式传感器、以及接受静电电容式传感器的输出的检测单元,该检测单元基于其输出频率严格区别人体和雨滴,仅对人体进行检测。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以下内容:检测单元接受静电电容式传感器的输出,基于预定时间内的输出的变化,严格区别人体和雨滴,仅对人体进行检测。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开关,其具备传感(Sensing)部和检测电路,所述传感部包括使一对电极在大致相同的平面上接近地配置的检测元件,所述检测电路在两电极间的静电电容伴随人体的接近而减少到基准值以下时输出检测信号,该非接触开关中在主要的检测元件的周围排列多个检测元件而构成传感部,检测电路具备按每个检测元件产生检测信号的检测部、以及判断部,该判断部在从产生与任一个检测元件对应的检测信号开始的预定时间内产生与其他检测元件对应的检测信号时不产生输出信号,在只产生与主要的检测要素对应的检测信号时产生输出信号。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575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1628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由于人不同而寄生电容会有偏差,因此有时难以区分与由雨滴引起的变化率之差,难以可靠地防止由雨滴引起的误检测。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装置中,由于在主要的检测元件的周围排列多个检测元件而构成传感部,因此有时难以进行主检测元件的操作。例如,当将主检测元件的尺寸设成较大时,防止由雨滴引起的误检测变得困难,而当将尺寸设成较小时,也会引起操作性下降、手与周围的检测元件发生接触这一情况。如上述那样,根据现有技术,无法完全识别是否是人为的接触,无法可靠地防止由于雨滴等引起的误检测。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识别是否是人为的接触、能够防止由雨滴等引起的误检测的车辆用接触检测装置以及车辆用安全装置。
本发明涉及的车辆用接触检测装置是具备供被检体接触的接触部、和对通过被检体与接触部发生了接触而产生的检测信号进行检测的检测部、且搭载于车辆的车辆用接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基准检测模型设定单元,其设定基于预先规定的人为的对接触部的接触模型的基准检测模型;检测信号识别单元,其对通过检测部检测到的检测信号和所设定的基准检测模型进行比较,判定两者是否一致;以及接触识别信号输出单元,其在判定为通过检测部检测到的检测信号与所设定的基准检测模型一致的情况下,输出接触识别信号。
另外,优选设置有多个接触部,预先规定的人为的接触部的接触模型包括规定了对各接触部的接触顺序的模型。
另外,优选规定了对各接触部的接触顺序的接触模型包括规定了从开始接触到结束接触的时间或者接触间隔的模型。
本发明涉及的车辆用安全装置的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结构的车辆用接触检测装置;锁定装置,其对车辆设备进行锁定;以及控制装置,其基于通过车辆用接触检测装置得到的接触识别信号,对锁定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控制装置具有:安全模式设定单元,其设定与从接触检测装置输出的接触识别信号对应的安全模式;和安全模式选择单元,其在从接触检测装置输出了接触识别信号的情况下,选择与该接触识别信号对应而预先规定的安全模式,所述控制装置使锁定装置执行所选择的安全模式。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车辆用安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接触检测装置,其包括供被检体接触的接触部、和对通过被检体与接触部发生了接触而产生的检测信号进行检测的检测部;锁定装置,其对车辆设备进行锁定;以及控制装置,其基于通过接触检测装置得到的检测信号,对锁定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控制装置具有:模式规定检测模型设定单元,其设定基于预先规定的人为的对接触部的接触模型、且规定了预定的安全模式的模式规定检测模型;检测信号判定单元,其对通过检测部检测到的检测信号和所设定的模式规定检测模型进行比较,判定两者是否一致;以及安全模式确定单元,其在判定为通过检测部检测到的检测信号与所设定的模式规定检测模型一致的情况下,确定与该模式规定检测模型对应而预先规定的安全模式,所述控制装置使锁定装置执行所确定的安全模式。
另外,在本发明涉及的车辆用安全装置中,优选接触检测装置的接触部设置于车辆门把手。
另外,在本发明涉及的车辆用安全装置中,优选至少具有2种安全模式。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车辆用接触检测装置,由于具有设定基于预先规定的人为的对接触部的接触模型的基准检测模型的基准检测模型设定单元、对通过检测部检测到的检测信号和所设定的基准检测模型进行比较而判定两者是否一致的检测信号识别单元、在判定为通过检测部检测到的检测信号和所设定的基准检测模型一致的情况下输出接触识别信号的接触识别信号输出单元,因此能够识别是否是人为的接触,能够防止雨滴等引起的误检测。即,通过基准检测模型设定单元设定的基准检测模型与预先规定的人为的对接触部的接触模型对应,基于该人为的接触模型来识别通过接触而产生的检测信号。因此,雨滴等的不是人为的接触引起的接触当然不会成为预先规定的人为的接触模型,检测信号和基准检测模型不一致。因此,对于雨滴等的接触,能够判定为不是人为的接触,能够防止雨滴等引起的误检测。进一步,在本结构中,在人为的接触中,也能够识别是否为有意的接触,能够防止由于错误接触而引起的装置的动作。
另外,根据设置有多个接触部、预先规定的人为的接触部的接触模型包括规定了对各接触部的接触顺序的模型的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是否是人为的接触的识别精度。
另外,根据规定了对各接触部的接触顺序的接触模型包括规定了从开始接触到结束接触的时间或者接触间隔的模型的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是否是人为的接触的识别精度。在本结构中,例如,即使是雨滴在设置了多个接触部的方向上流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误检测。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车辆用安全装置,具备:上述结构的车辆用接触检测装置;锁定装置,其对车辆设备进行锁定;以及控制装置,其基于通过车辆用接触检测装置得到的接触识别信号,对锁定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控制装置具有:安全模式设定单元,其设定与从接触检测装置输出的接触识别信号对应的安全模式;以及安全模式选择单元,其在从接触检测装置输出了接触识别信号的情况下,选择与该接触识别信号对应而预先规定的安全模式,因此能够仅在执行了人为的且有意的接触操作的情况下使安全装置工作,能够可靠地防止由误检测引起的安全装置的动作。
另外,根据接触检测装置的接触部设置于车辆门把手的结构,能够确保良好的操作性。虽然门把手是雨滴容易接触的部分,但是根据本发明涉及的车辆用安全装置,如上所述,能够仅在执行了人为的且有意的接触的情况下,使安全装置工作。
另外,根据至少具有2种安全模式的结构,能够实现与用户需求相应的适当的安全。设定基于多个接触模型的多个基准检测模型、以及多个接触识别信号,并且对多个接触识别信号分别规定预定的安全模式,由此只变更接触检测装置的操作模型(即,对接触部的接触模型),就能实现所期望的安全模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搭载了接触检测装置的车辆用安全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搭载了接触检测装置的车辆用安全装置的其他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在门锁定系统中接触检测装置的接触部设置于门把手的方式的图。
图4是表示在门锁定系统中具备多个接触部的接触检测装置的框图。
图5是表示规定各种门锁定模式的接触部的操作模型例(接触模型例)的图。
图6是表示人操作接触部的情况以及雨滴接触的情况的图。
图7是表示在执行了规定标准锁定模式的操作模型的情况下的门锁定系统的工作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0、10t车辆用安全装置;11、11t接触检测装置;12接触部;13检测部;14基准检测模型设定单元;15检测信号识别单元;16接触识别信号输出单元;17锁定装置;18、18t控制装置;19安全模式设定单元;20安全模式选择单元;21模式规定检测模型设定单元;22检测信号判定单元;23安全模式确定单元;24门把手;25解锁传感器;26车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搭载了车辆用接触检测装置的车辆用安全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图2是表示车辆用安全装置的其他结构的框图。
如图1等所示,车辆用安全装置10(以下,称为安全装置10)作为构成要素而包括接触检测装置11,用户只触摸接触检测装置11就能够使安全装置10工作。该接触检测装置11具备供被检体接触的接触部12、和对通过被检体与接触部12发生了接触而产生的检测信号进行检测的检测部13。
作为接触检测装置11,可以使用静电电容传感器等。所说的静电电容传感器是具备传感器电极作为接触部12、通过观测在被检体与传感器电极发生了接触时的静电电容变化来检测被检体的接触的传感器。静电电容式传感器具备未作图示的传感器共振电路以及检波电路。传感器共振电路具有当人体等的电介质(被检体)接触时由于其寄生电容而静电电容发生变化的传感器电极(接触部12)。传感器电极例如与共振电路连接,该共振电路包括被从电源供给恒频(constant frequency)电压的未作图示的线圈和电容器。因此,在与传感器电极没有任何接触的稳定状态下,传感器共振电路输出恒频电压,在被检体与传感器电极接触、静电电容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根据其静电电容的变化而输出使恒频电压的振幅发生了变化的电压(检测信号的输出)。检波电路对从传感器共振电路输出的共振电压进行检测,具有该电路的部分为检测部13。
人体具有固有的寄生电容,通过对人体固有的寄生电容进行检测,静电电容传感器对人为的接触进行检测。但是,人体的寄生电容具有偏差,雨滴等的人体以外的电介质也具有寄生电容而会成为静电电容传感器的被检体,因此有可能会发生由雨滴等引起的误检测。接触检测装置11是以识别是否是人为的接触为目的的装置,识别人为的对接触部12的接触模型,作为用于防止由雨滴等引起的误检测的构成要素,如图1所示,具备基准检测模型设定单元14、检测信号识别单元15、接触识别信号输出单元16。
检测模型设定单元14具有设定基于预先规定的人为的对接触部12的接触模型的基准检测模型的功能。所说的基准检测模型,只要是能够对通过检测部13检测到的检测信号进行比较的模型,则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是与检测信号同样的电信号。该基准检测模型如下述那样是判定执行的检测信号是否为基于人为的接触模型的信号的基准的模型,该模型是只识别人为的接触或者人为的且有意的接触的模型。因此,预先规定的对接触部12的接触模型是无法通过雨滴等实现的模型,被设定为在执行了该模型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识别为是人为的。
接触部12为1个的情况下,接触模型可以为人为规定了与接触部12接触的时间、单位时间内的接触次数、接触的节奏等的模型。例如,能列举出规定了接触持续时间为3秒以上、每3秒的接触次数为3次、两次重复2触1停等的接触模型。检测模型设定单元14对基于那样的接触模型的基准检测模型进行设定。
另外,也可以设置多个接触部12,设成基于规定了对各接触部12的接触顺序的接触模型的基准检测模型。进一步,对于接触模型,还可以与接触顺序一起,规定接触间隔和/或合计的接触时间。基准检测模型还可以在接触检测装置11的制造时进行设定、设为固定设定,但也可以是使用接触部12和/或其他的未作图示的输入装置而适当进行变更的设定,使得用户容易使用。另外,也可以规定多个接触模型,设定基于多个接触模型的多个基准检测模型。
检测信号识别单元15具有对通过检测部13检测到的检测信号和所设定的基准检测模型进行比较、判定两者是否一致的功能。通过检测部13检测到的检测信号有可能是由于雨滴等而产生的检测信号。另一方面,基准检测模型如上所述是预先人为规定的信号。因此,通过判定两者是否一致,能够识别是否是人为的接触。在此,对于两信号一致的水平,优选能够可靠地防止误检测、且考虑操作者进行的操作(接触)的偏差来进行确定。
接触识别信号输出单元16具有在判定为通过检测部13检测到的检测信号和所设定的基准检测模型一致的情况下输出接触识别信号的功能。接触识别信号是表示执行了预先规定的上述的接触模型这一情况的信号。对于上述接触模型,由于是人为的、通过雨滴等无法执行的模型,因此在输出了该接触识别信号的情况下,意味着执行了人为的接触模型。所输出的接触识别信号被发送给需要由接触检测装置11得到的检测信息的系统,被用于系统的控制。例如,在图1所示的车辆安全装置10中,接触识别信号从接触识别信号输出单元16发送给后述的控制装置18的安全模式选择单元20。
接触检测装置11以及控制装置18是具备CPU、存储控制程序和/或所设定的基准检测模型的存储装置、以及基准检测参数等的输入设定装置和/或输出端口等的装置,可以包括计算机来进行构成。对于接触检测装置11和控制装置18的各单元的功能,可以通过执行软件来实现,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执行规定存储于存储装置的控制顺序的控制程序来实现。
如图1所示,具备上述结构的接触检测装置11的安全装置10具备对车辆设备进行锁定的锁定装置17、以及基于通过接触检测装置11得到的接触检测信息对锁定装置17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18。锁定装置17具有对车辆设备进行锁定的功能。作为通过锁定装置17进行锁定的车辆设备,可以列举出车门26、转向装置、发动机等,根据锁定对象设备,各个锁定装置17的结构是不同的。作为各种锁定装置17的结构,没有特别进行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结构。
控制装置18是基于接触检测装置11的接触检测信号、具体地说是基于接触识别信号对锁定装置17的动作进行控制的装置。即,接触识别信号由于是在执行了人为规定的接触模型时输出的信号,因此,车辆安全装置10能够根据驾驶者的接触部12的接触模型(以下,也称为操作模型、接触操作模型)对锁定装置17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为了基于接触识别信号对锁定装置17的工作进行控制,控制装置18具有安全模式设定单元19和安全模式选择单元20。并且,控制装置18具有使锁定装置17执行通过该安全选择装置20选择的安全模式的功能。
安全模式设定单元19具有设定与从接触检测装置11输出的接触识别信号对应的安全模式的功能。接触识别信号如上所述由于是基于人为的且有意的接触的信号,因此通过设定与该信号对应的预定的安全模式,能够根据接触部12的操作模型对预定的安全模式进行选择来进行执行。在此,所说的安全模式是能够通过安全装置10执行的车辆设备的各种锁定方式。在车辆安全装置10具备多个安全模式的情况下,在接触检测装置11中,设定有基于多个接触模型的多个基准检测模型。并且,准备与多个基准检测模型对应的多个接触识别信号,设定与多个接触识别信号对应的各个安全模式。
安全模式选择单元20具有在从接触检测装置11输出了接触识别信号的情况下,识别该接触识别信号,对通过安全模式设定单元19与该信号对应而预先规定了的安全模式进行选择的功能。即,安全模式选择单元20为了执行操作者想要的安全模式,识别接触识别信号、并且选择(确定)识别的接触识别信号所规定的安全模式。具体而言,对于安全模式的选择,通过对接受到的接触识别信号、和通过安全模式设定单元19设定的信息进行对照来进行执行。
如图2所示,也可以在安全装置10(以下,设为安全装置10t,以下是同样的)的控制装置18t设置用于识别是否是人为的接触的功能。控制装置18t从接触检测装置11t的检测部14接受检测信号,识别是否是人为的接触信号,并且在识别为是人为的接触的情况下,为了基于该接触模型对锁定装置17的工作进行控制,具有模式规定检测模型设定单元21、检测信号判定单元22、安全模式确定单元23。
模式规定检测模型设定单元21具有设定基于预先规定的人为的对接触部12的接触模型、并且规定了预定的安全模式的规定检测模型的功能。对于在此设定的模式规定检测模型,在规定了安全模式以外,能够与通过基准检测模型设定单元14设定的基准检测模型同样地进行设定。
检测信号判定单元22具有对通过检测部13检测到的检测信号和所设定的模式规定检测模型进行比较、判定两者是否一致的功能。即,除了作为比较对象的检测模型为规定安全模式的模式规定检测模型之外,具有与检测信号识别单元15同样的功能。与基准检测模型的情况同样地,能够通过判定基于执行的接触模型的检测信号和模式规定检测模型是否一致,来识别是否是人为的接触。
安全模式确定单元23具有在判定为通过检测部13检测到的检测信号与所设定的模式规定检测模型一致的情况下确定与该模式规定检测模型对应而预先规定的安全模式的功能。即,安全模式确定单元23具有与安全模式选择单元20同样的功能,对于安全模式的确定,通过对接受到的检测信号和通过模式规定检测模型设定单元21设定的信息进行对照来进行执行。
作为搭载接触检测装置11的安全装置10,一般优选接触部12被设置在车辆外部的门锁定系统。接触检测装置11除了门锁定系统之外,可以应用于转向锁定系统和/或防盗系统。在此,转向锁定系统是机械地禁止转向操作的系统。防盗系统是禁止向发动机供给燃料以及禁止点火动作的系统。以下,作为安全装置10,以门锁定系统为例进行说明。
门锁定系统例如包括用户所持有的便携设备、和车载机。车载机具备设置于门把手24的未作图示的天线以及认证部。认证部在持有便携设备的用户在车外、且存在于距离车辆预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与便携设备进行通信,执行用户的认证。在识别为是正当的用户的情况下,接触检测装置11变成检测等待状态,变为能够使用接触检测装置11。
在图3中,示出了将多个接触部12设置于门把手24的方式。如上所述,作为接触检测装置11,能够采用静电电容传感器,以下,接触检测装置11是静电电容传感器,接触部12作为传感器电极(以下,设为传感器电极S)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在设定于车门26的门把手24的上面排列设置3个传感器电极S。根据这样地在门把手24、特别是门把手24的上面设置传感器电极S的结构,能够确保良好的操作性。门把手24是雨滴等容易接触的部分,但是根据安全装置10,如上述那样,仅在执行了人为的且有意的接触的情况,才能够使安全装置10工作,因此能够以用户容易操作的方式设置传感器电极S。在此,对于传感器电极S的设置方式,如图3所示,从操作性和/或设计性的观点来看优选沿着门把手24的纵向方向等间隔地进行配置的方式,但可以根据门把手24的样式和/或门锁定模式的数量等任意地进行变更。
如图4所示,多个传感器电极S分别与检测部13连接。因此,从各传感器电极S输出的检测信号能够以独立的状态发送给检测部13。在图4中,示出了使检测部13、基准检测模型设定单元14、检测信号识别单元15、以及接触识别信号输出单元16一体化而由同一个计算机构成的方式。
接触检测装置11与控制装置18连接,通过接触识别信号输出单元16输出的接触识别信号被发送给安全模式选择单元20,选择通过安全模式设定单元19设定的安全模式。在门锁定系统中,通过安全模式设定单元19设定的安全模式是门锁定模式,可以设定多个门锁定模式。
图5示出了规定各种门锁定模式的接触部的操作模型例(接触模型例)。图5所示的任一个模型都是使用多个传感器电极S的模型。例如,列举了按照所规定的顺序滑动手的操作模型(参照图6)。具备门锁定系统的门锁定模式优选至少具有2种以上,例如,可以列举出执行通常的门锁定的标准锁定模式、以及不仅不可以从外部解除锁定也不可以从内部解除锁定的双重锁定模式等。另外,解锁传感器25多设置在门把手24的内侧,但也可以不另外设置解锁传感器25,而是通过传感器电极S的操作来执行解锁。另外,除了门锁定,也可以设定对窗户和/或行李箱进行锁定的选择锁定模式。
如上所述,与基准检测模型对应的操作模型可以设为规定了多个接触部12的接触顺序的模型。在规定了各传感器电极S的接触顺序的情况下,以使手在各传感器电极S上滑动的方式使手移动即可。另外,也可以设为规定了2次重复该滑动操作(例如,设定为双重锁定模式用的操作模型)、在设置了4个传感器电极S的情况下以2个为单位进行滑动(例如,设定为选择模式用的操作模型)等的模型。这样的操作模型如图6所示,无法通过雨滴等来执行,而是能够通过人为的接触进行初始执行。
根据门把手24的形状,雨滴有可能会沿着门把手24的传感器电极S而流动,因此在这些滑动模型中,进一步优选规定操作时间。例如可以为:若一连串的滑动操作未在时间T1以内完成,即使接触顺序一致,也无法通过检测信号识别单元15作为一致的判定。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在雨滴沿着传感器电极S的配置方向流动、并且落下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应对。如图5所示,对于操作时间,可以根据操作模型而任意进行规定,可以规定无法通过雨滴的流动而执行的操作时间、例如规定比雨滴流动快的时间。
对于搭载了上述结构的接触检测装置11的安全装置10的功能,以下在图7的基础上进行详细说明。取为接触检测装置11为静电电容传感器、安全装置10为门锁定系统来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在执行了规定图5的标准锁定模式的操作模型的情况下的门锁定系统的工作控制顺序的流程图。在门锁定系统中,如图3所示,作为将3个传感器电极S设置于门把手24的装置进行说明。通过安全模式设定单元16的功能,规定与接触识别信号对应的安全模式,进一步,接触识别信号与接触模型对应,因此如图6所示,用户能够为了执行所期望的安全模式而按照与该模式对应的接触模型来对传感器电极S进行接触操作。
首先,开始时,判定接触检测装置11是否为检测等待状态(S10)。在此,所说的检测等待状态是接触检测装置11启动的状态,是在被检体与传感器电极S发生了接触的情况下、输出检测信号的状态。具体而言,上述认证部在持有便携设备的用户存在于距离车辆预定的范围内、且被识别为是正当的用户的情况下,成为检测等待状态。
在S10中,当判定为是检测等待状态时,判定是否从图6示出的传感器电极S1输出了检测信号(S11)。所说的从传感器电极S1输出了检测信号的状态,是被识别为被检体与传感器电极发生了接触的状态。通过检测部13对通过被检体与传感器电极S1接触而从传感器电极S1输出了的检测信号进行检测,如后所述,通过检测信号识别单元15将其与基准检测模型进行比较。
在通过检测部13检测出从传感器电极S1输出了检测信号的情况下,未作图示的定时器进行工作(S12)。定时器是为了测量与通过基准检测模型设定单元14设定的基准检测模型对应的接触模型所包含的时间条件而设置的。如上所述,通过对接触模型规定接触时间,能够进一步提高是否是人为的的识别精度。
接着,判定是否从传感器电极S2输出了检测信号(S13)。
最后,判定是否从传感器电极S3输出了检测信号(S14)。即,在与通过基准检测模型设定单元14设定的基准检测模型对应的接触模型,规定多个传感器电极S的操作顺序,根据该操作顺序判定有无检测信号的输出。在按照所规定的顺序从3个传感器电极S输出了检测信号的情况下,对这些检测信号进行识别,并且,通过检测信号识别单元15判定检测信号与基准检测模型(基准检测模型的顺序)是否一致。
在该基准检测模型,如上所述,在操作顺序的基础上规定操作时间。因此,在确认了从传感器电极S3输出检测信号的时刻使定时器停止,判定合计的操作时间是否在预定时间以内(S15)。对于基于规定了操作顺序和操作时间的操作模型的基准检测模型的判定,通过检测信号识别单元15的功能来执行。
在判定为包括操作顺序和操作时间的基准检测模型与所执行的检测信号一致的情况下,选择标准锁定模式,通过锁定装置17对门进行锁定。对于锁定模式的选择,通过安全模式选择单元20的功能进行实现,安全模式选择单元20接受接触识别信号,选择与该信号对应的锁定模式。因此,在判定为基于规定了操作顺序和操作时间的接触模型的基准检测模型与所执行的检测信号一致的情况下,首先,向控制装置18发送接触识别信号。该功能通过检测识别信号输出单元16来执行。
如上所述,安全装置10(图1)具备接触检测装置11,该接触检测装置11包括基准检测模型设定单元14、检测信号识别单元15、以及接触识别信号输出单元16,安全装置10还包括对车辆设备进行锁定的锁定装置17、和基于通过车辆用接触检测装置得到的接触识别信号对锁定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18,控制单元18具有安全模式设定单元19和安全模式选择单元20,因此能够识别是否是人为的接触,能够防止由雨滴等引起的误检测。通过雨滴无法再现如滑动模型那样的预先规定的人为的接触模型,检测信号与基准检测模型不一致,因此能够防止由雨滴等引起的误检测。进一步,即使在人进行了误接触的情况下也无法再现人为的接触模型,因此能够防止由于错误的接触而引起的工作。接触识别信号与接触模型对应,因此能够实现用户为了执行所期望的安全模式而按照与该模式对应的接触模型对传感器电极S进行接触操作。
如图2所示,安全装置10(10t)具备接触检测装置11t、锁定装置17、以及控制装置18,控制装置18也可以是具有模式规定检测模型设定单元21、检测信号判定单元22、以及安全模式确定单元23的结构,在图2示出的结构中,也能够实现与图1所示的结构同样的效果。

Claims (7)

1.一种车辆用接触检测装置,所述车辆用接触检测装置搭载于车辆,具备供被检体接触的接触部、和对通过被检体与接触部发生了接触而产生的检测信号进行检测的检测部,其特征在于,具有:
基准检测模型设定单元,其设定基于预先规定的人为的对接触部的接触模型的基准检测模型;
检测信号识别单元,其对通过检测部检测到的检测信号和所设定的基准检测模型进行比较,判定两者是否一致;以及
接触识别信号输出单元,其在判定为通过检测部检测到的检测信号与所设定的基准检测模型一致的情况下,输出接触识别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接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接触部,
预先规定的人为的接触部的接触模型包括规定了对各接触部的接触顺序的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接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规定了对各接触部的接触顺序的接触模型包括规定了从开始接触到结束接触的时间或者接触间隔的模型。
4.一种车辆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接触检测装置;
锁定装置,其对车辆设备进行锁定;以及
控制装置,其基于通过车辆用接触检测装置得到的接触识别信号,对锁定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
控制装置具有:
安全模式设定单元,其设定与从接触检测装置输出的接触识别信号对应的安全模式;和
安全模式选择单元,其在从接触检测装置输出了接触识别信号的情况下,选择与该接触识别信号对应而预先规定的安全模式,
所述控制装置使锁定装置执行所选择的安全模式。
5.一种车辆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接触检测装置,其包括供被检体接触的接触部、和对通过被检体与接触部发生了接触而产生的检测信号进行检测的检测部;
锁定装置,其对车辆设备进行锁定;以及
控制装置,其基于通过接触检测装置得到的检测信号,对锁定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
控制装置具有:
模式规定检测模型设定单元,其设定基于预先规定的人为的对接触部的接触模型、且规定了预定的安全模式的模式规定检测模型;
检测信号判定单元,其对通过检测部检测到的检测信号和所设定的模式规定检测模型进行比较,判定两者是否一致;以及
安全模式确定单元,其在判定为通过检测部检测到的检测信号与所设定的模式规定检测模型一致的情况下,确定与该模式规定检测模型对应而预先规定的安全模式,
所述控制装置使锁定装置执行所确定的安全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辆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
接触检测装置的接触部设置于车辆门把手。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具有2种安全模式。
CN200980140009XA 2008-10-09 2009-10-09 车辆用接触检测装置以及车辆用安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773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2338/2008 2008-10-09
JP2008262338A JP4530087B2 (ja) 2008-10-09 2008-10-09 車両用接触検知装置及び車両用セキュリティ装置
PCT/JP2009/067597 WO2010041728A1 (ja) 2008-10-09 2009-10-09 車両用接触検知装置及び車両用セキュリティ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7305A true CN102177305A (zh) 2011-09-07
CN102177305B CN102177305B (zh) 2013-11-06

Family

ID=42100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000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77305B (zh) 2008-10-09 2009-10-09 车辆用接触检测装置以及车辆用安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10897B2 (zh)
JP (1) JP4530087B2 (zh)
CN (1) CN102177305B (zh)
DE (1) DE112009002451T5 (zh)
WO (1) WO2010041728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9146A (zh) * 2011-10-11 2013-04-17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模块及其电子装置
CN104106215A (zh) * 2011-12-02 2014-10-15 法雷奥安全座舱公司 用于触发机动车辆的开启面板上的动作的装置
CN105196967A (zh) * 2014-06-27 2015-12-3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解锁方法及系统
CN105620418A (zh) * 2014-11-25 2016-06-01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车辆的锁闭解除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05730372A (zh) * 2014-12-26 2016-07-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智能进入系统
CN107870617A (zh) * 2016-09-23 2018-04-03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开闭体控制设备
CN108360918A (zh) * 2017-01-26 2018-08-0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安全装置和包括该安全装置的安全系统
CN111688635A (zh) * 2019-03-14 2020-09-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监控车内状态的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和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74842B1 (en) * 2009-08-31 2019-03-27 Sumida Corporation Capacitance type detection device, sensor unit, and control system for detecting approach of object, and method for same
JP5677828B2 (ja) * 2010-12-22 2015-02-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用タッチ式操作ボタン装置
DE102011018847A1 (de) * 2011-04-27 2012-10-31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Hallstadt Verfahren zur Ansteuerung einer Verschlusselementanordn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US9145110B2 (en) * 2011-10-27 2015-09-2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wireless charger safety system
US9030310B2 (en) * 2012-12-24 2015-05-1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apacitance-based catalytic converter protection systems and configurations
US10112556B2 (en) 2011-11-03 2018-10-3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oximity switch having wrong touch adaptive learning and method
JP6161300B2 (ja) * 2012-01-23 2017-07-12 東京パーツ工業株式会社 人体検知装置およびこの人体検知装置を備えたキー閉じ込め解除装置
US9568527B2 (en) 2012-04-11 2017-02-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oximity switch assembly and activation method having virtual button mode
US9831870B2 (en) 2012-04-11 2017-11-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oximity switch assembly and method of tuning same
US9531379B2 (en) 2012-04-11 2016-12-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oximity switch assembly having groove between adjacent proximity sensors
US9944237B2 (en) 2012-04-11 2018-04-1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oximity switch assembly with signal drift rejection and method
US9559688B2 (en) 2012-04-11 2017-01-3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oximity switch assembly having pliable surface and depression
US9520875B2 (en) 2012-04-11 2016-12-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liable proximity switch assembly and activation method
US9660644B2 (en) 2012-04-11 2017-05-2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oximity switch assembly and activation method
DE102012108004A1 (de) * 2012-08-30 2014-03-06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Sicherheitssystem für eine Kraftfahrzeugtür eines Kraftfahrzeuges mit mindestens zwei Sensoren
US8922340B2 (en) * 2012-09-11 2014-12-3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oximity switch based door latch release
JP6023869B2 (ja) * 2013-02-13 2016-11-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ロック制御装置
US9199609B2 (en) * 2013-05-16 2015-12-0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tart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WO2015101210A1 (zh) 2013-12-31 2015-07-09 马要武 钥匙和锁
KR102151593B1 (ko) 2014-03-17 2020-09-03 엘에스일렉트릭(주) 에너지 저장 장치를 위한 보안 장치
JP6372199B2 (ja) * 2014-07-01 2018-08-1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開閉体の自動開閉システム
US10038443B2 (en) 2014-10-20 2018-07-3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irectional proximity switch assembly
US9654103B2 (en) 2015-03-18 2017-05-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oximity switch assembly having haptic feedback and method
US10409426B2 (en) * 2015-04-14 2019-09-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otion based capacitive sensor system
US9548733B2 (en) 2015-05-20 2017-01-1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oximity sensor assembly having interleaved electrode configuration
US11280119B2 (en) * 2015-07-31 2022-03-22 Rohm Co., Ltd. Contact sensing device, proximity/contact sensing device, door handle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of the door handle device, and electronic key system
US10794090B2 (en) * 2016-01-21 2020-10-06 Amadas Co., Ltd. Input device for door lock
JP6720573B2 (ja) * 2016-02-24 2020-07-0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操作入力検出装置
JP2017150942A (ja) * 2016-02-24 2017-08-3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操作検出装置
EP3549116B1 (en) * 2016-11-29 2021-05-05 Lumileds LLC Vehicle surveillance
JP2018096718A (ja) * 2016-12-08 2018-06-2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検出センサ
WO2019064858A1 (ja) * 2017-09-29 2019-04-04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操作入力装置及びドアハンドル
JP7107735B2 (ja) * 2018-05-11 2022-07-27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車両用ドア制御装置
FR3082803A3 (fr) * 2018-06-21 2019-12-27 Plastic Omnium Cie Piece de carrosseri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 revetement formant un capteur capacitif
US20220179936A1 (en) * 2020-12-03 2022-06-09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Vehicle device authorization
DE102022203460A1 (de) 2022-04-06 2023-10-12 Brose Fahrzeugteile Se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Bamberg Baugruppe eines Fahrzeugs mit einem an einer Fahrzeugtür angeordneten Bedienelem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98147B1 (en) * 1997-01-01 2001-10-02 Advanced Recognition Technologies, Inc. Instruction and/or an identification input unit
JP2004169435A (ja) * 2002-11-21 2004-06-17 Toyota Industries Corp 自動車用入力装置、自動車用制御システム及び自動車用の非可動窓
CN1704888A (zh) * 2004-06-03 2005-12-07 索尼株式会社 便携式电子设备、控制输入操作的方法、以及用于控制输入操作的程序
US20060007174A1 (en) * 2004-07-06 2006-01-12 Chung-Yi Shen Touch control method for a drag gesture and control module thereof
CN1860432A (zh) * 2003-06-24 2006-11-08 3M创新有限公司 传感装置
CN1909733A (zh) * 2005-08-03 2007-02-07 株式会社电装 便携装置定位系统和方法
JP2007277865A (ja) * 2006-04-04 2007-10-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車両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85270A (ja) * 1983-04-05 1984-10-2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キ−レス負荷作動装置
JPH0220778A (ja) * 1988-07-07 1990-01-24 Horiuchi Denki Kk ドア用ロック装置
JP2675952B2 (ja) 1992-11-25 1997-11-12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非接触式スイッチ
JPH08189239A (ja) * 1995-01-12 1996-07-23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錠機構制御装置
JP2002057564A (ja) * 2000-08-11 2002-02-22 Aisin Seiki Co Ltd 人体検出器
JP3615535B2 (ja) 2003-02-03 2005-02-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装置
JP2005139634A (ja) 2003-11-04 2005-06-02 Toyota Motor Corp 人検出装置及び車載機器制御装置
JP2006344554A (ja) * 2005-06-10 2006-12-21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静電容量式のドア用タッチセンサ
JP2008014021A (ja) * 2006-07-06 2008-01-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制御システムとそれを備えた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JP2008150897A (ja) * 2006-12-19 2008-07-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ドア錠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98147B1 (en) * 1997-01-01 2001-10-02 Advanced Recognition Technologies, Inc. Instruction and/or an identification input unit
JP2004169435A (ja) * 2002-11-21 2004-06-17 Toyota Industries Corp 自動車用入力装置、自動車用制御システム及び自動車用の非可動窓
CN1860432A (zh) * 2003-06-24 2006-11-08 3M创新有限公司 传感装置
CN1704888A (zh) * 2004-06-03 2005-12-07 索尼株式会社 便携式电子设备、控制输入操作的方法、以及用于控制输入操作的程序
US20060007174A1 (en) * 2004-07-06 2006-01-12 Chung-Yi Shen Touch control method for a drag gesture and control module thereof
CN1909733A (zh) * 2005-08-03 2007-02-07 株式会社电装 便携装置定位系统和方法
JP2007277865A (ja) * 2006-04-04 2007-10-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車両制御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9146A (zh) * 2011-10-11 2013-04-17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模块及其电子装置
CN104106215A (zh) * 2011-12-02 2014-10-15 法雷奥安全座舱公司 用于触发机动车辆的开启面板上的动作的装置
CN104106215B (zh) * 2011-12-02 2019-03-15 法雷奥安全座舱公司 用于触发机动车辆的开启面板上的动作的装置
CN105196967A (zh) * 2014-06-27 2015-12-3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解锁方法及系统
CN105196967B (zh) * 2014-06-27 2018-09-1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解锁方法及系统
CN105620418A (zh) * 2014-11-25 2016-06-01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车辆的锁闭解除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05730372A (zh) * 2014-12-26 2016-07-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智能进入系统
CN107870617A (zh) * 2016-09-23 2018-04-03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开闭体控制设备
CN107870617B (zh) * 2016-09-23 2022-03-11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开闭体控制设备
CN108360918A (zh) * 2017-01-26 2018-08-0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安全装置和包括该安全装置的安全系统
CN108360918B (zh) * 2017-01-26 2021-09-2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安全装置和包括该安全装置的安全系统
CN111688635A (zh) * 2019-03-14 2020-09-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监控车内状态的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和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530087B2 (ja) 2010-08-25
CN102177305B (zh) 2013-11-06
DE112009002451T5 (de) 2012-03-15
US20110181387A1 (en) 2011-07-28
WO2010041728A1 (ja) 2010-04-15
JP2010090629A (ja) 2010-04-22
US8410897B2 (en) 2013-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7305B (zh) 车辆用接触检测装置以及车辆用安全装置
CN101765693B (zh) 控制装置和方法
US9972150B2 (en) Method of verifying user intent in activation of a device in a vehicle
US7148790B2 (e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valet mode of a vehicle
CN101135209B (zh) 无钥匙开启车门装置
KR101345913B1 (ko) 차량 전자 키를 찾는 장치
CN100370489C (zh) 车辆用遥控系统及轮胎气压监控系统
EP1184236B9 (en) Radio system
CN102914800A (zh) 趋近和/或接触检测装置、相关方法和车辆门把手
US2012004680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Theft of Vehicle Diagnostic Equipment
US20070188301A1 (en) Keyless entry system
CN104709230A (zh) 无钥匙进入系统
JP2016008485A (ja) 車両用通信システム、車載機、携帯機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6296914A (zh) 车辆自动锁门窗系统
US7065439B2 (en) Vehicle door locking and unlocking system
CN103366430A (zh) 运输工具用的访问装置
JP2007132139A (ja) 無線装置
CN110462156A (zh) 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CN110520590A (zh) 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JP5364133B2 (ja) スマートキーシステムとタイヤ空気圧監視システムとを備えた車両の車載装置
CN106948681A (zh) 车门闭锁系统
US20190299756A1 (en) Vehicle diagnostic system
JP5165618B2 (ja)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装置
CN107208435B (zh) 车载通信系统及便携设备
JP2008266894A (ja)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