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7116A - 活性物质、锂离子二次电池以及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活性物质、锂离子二次电池以及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7116A
CN101997116A CN2010102626007A CN201010262600A CN101997116A CN 101997116 A CN101997116 A CN 101997116A CN 2010102626007 A CN2010102626007 A CN 2010102626007A CN 201010262600 A CN201010262600 A CN 201010262600A CN 101997116 A CN101997116 A CN 1019971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e material
mixture
lithium
hydro
livop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6260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7116B (zh
Inventor
佐野笃史
大槻佳太郎
宫木阳辅
高桥毅
樋口章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97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7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7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7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25Oxygenated metallic salts or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borates, phosphates, silicates, oliv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5/00Phosphorus; Compounds thereof
    • C01B25/16Oxyacids of phosphorus; Salts thereof
    • C01B25/26Phosphates
    • C01B25/45Phosphates containing plural metal, or metal and ammo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13Rod, strand, filament or fiber
    • Y10T428/298Physical dimens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活性物质、锂离子二次电池以及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放电容量的活性物质。本发明的活性物质包含具有LiVOPO4的β型晶体结构的棒状的颗粒群。颗粒群的短轴长度的平均值S为1~5μm。颗粒群的长轴长度的平均值L为2~20μm。L/S为2~10。

Description

活性物质、锂离子二次电池以及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性物质、锂离子二次电池以及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正极活性物质),采用了LiCoO2和LiNi1/3Mn1/3Co1/3O2等的层状化合物和LiMn2O4等的尖晶石化合物。近年来,以LiFePO4为代表的橄榄石型结构的化合物受到注目。已知具有橄榄石结构的正极材料在高温下的热稳定性高且安全性高。但是,使用LiFePO4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充放电电压低至3.5V左右,具有使能量密度变低的缺点。因此,作为能够实现高充放电电压的磷酸系正极材料,提出了LiCoPO4和LiNiPO4等。但是,现状是使用这些正极材料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也不能得到充足的容量。作为磷酸系正极材料中能够实现4V级别的充放电电压的化合物,已知有LiVOPO4。然而,使用LiVOPO4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也无法得到充足的可逆容量和速率特性。上述正极材料记载于,例如,日本特开2003-6830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303527号公报、“J.Solid State Chem.,95,352(1991)”、“N.Dupre et al.,Solid State Ionics,140,pp.209-221(2001)”、“N.Dupreet al.,J.Power Sources,97-98,pp.532-534(2001)”、“J.Baker et al.,J.Electrochem.Soc.,151,A796(2004)”以及“电化学及工业物理化学,71,1108(2003)”。此外,以下,根据情况,将锂离子二次电池记作“电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放电容量的活性物质、锂离子二次电池以及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性物质包含具有LiVOPO4的β型晶体结构的棒状颗粒群。而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性物质所包含的颗粒群的短轴长度的平均值S为1~5μm,颗粒群的长轴长度的平均值L为2~20μm,L/S为2~10。本发明所涉及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具备正极,该正极具有正极集电体和在正极集电体上所设置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含有有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性物质。
具备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性物质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与使用具有β型晶体结构的现有的LiVOPO4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相比,能够提高放电容量。
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具备水热合成工序,该水热合成工序是在加压下加热包括锂源、磷酸源、钒源、水和还原剂的混合物。而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中,在水热合成工序中,将加热前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磷元素的摩尔数[P]与加热前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钒元素的摩尔数[V]的比值[P]/[V]调整为2~9。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能够形成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性物质。
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中,在水热合成工序中,可以将加热前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锂元素的摩尔数[Li]和[V]的比值[Li]/[V]调整为0.9~1.1。此外,即使[Li]/[V]比1.1大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使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放电容量提高的活性物质、锂离子二次电池以及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利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拍摄的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活性物质的照片。
图2为具备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示意截面图,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含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活性物质。
符号说明
10…正极、20…负极、12…正极集电体、14…正极活性物质层、18…隔离物、22…负极集电体、24…负极活性物质层、30…发电要素、50…外壳、60,62…引线、100…锂离子二次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活性物质)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性物质包含具有LiVOPO4的β型晶体结构的棒状颗粒群。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活性物质所包含的各颗粒为棒状的LiVOPO4的β型晶体。
颗粒群的短轴方向的长度的平均值S为1~5μm。平均值S过小的情况下,由于不能进行充分的取向,锂的扩散路径受到阻碍,使得放电容量具有减少的倾向。平均值S过大的情况下,锂的扩撒变得缓慢使得放电容量具有减少的倾向。
颗粒群的长轴方向的长度的平均值L为2~20μm。平均值L过小的情况下,不能进行充分的取向,锂的扩散路径受到阻碍使得放电容量具有减少的倾向。平均值L过大的情况下,锂的扩撒变得缓慢使得放电容量具有减少的倾向。
L/S为2~10。L/S为2~10的范围外的情况下,与L/S为2~10的范围内的情况相比,放电容量降低。此外,L/S为2~10的范围外的情况下,与L/S为2~10的范围内的情况相比,速率特性具有恶化的倾向。L/S为2~10之后,才能够提高放电容量和速率特性。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活性物质适合用作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锂离子二次电池100具备:发电要素30,其具有互相相对的板状的负极20及板状的正极10、在负极20和正极10之间邻接配置的板状的隔离物18;包含锂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以密封状态收容上述物质的外壳50;负极引线60,其一个端部与负极20电连接,且另一个端部突出于外壳的外部;正极引线62,其一个端部与正极10电连接,且另一个端部突出于外壳的外部。
负极20具有负极集电体22和形成在负极集电体22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24。此外,正极10具有正极集电体12和在正极集电体12上形成的正极活性物质层14。隔离物18位于负极活性物质层24和正极活性物质层14之间。
正极活性物质层14含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活性物质。
一般来说,LiVOPO4表示三斜晶(α型晶体)、斜方晶(β型晶体)等的多个晶体结构,已知对应于其不同的晶体结构而具有不同的电化学特性。而且,LiVOPO4的β型晶体与α型晶体相比,具有在直线上较短的离子传导路径(锂离子路径),因此可逆地插入脱出锂离子的特性(以下,根据情况记作“可逆性”)很好。因此,将含有满足上述L、S所涉及的条件的LiVOPO4的β型晶体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活性物质用作正极活性物质的电池,与使用α型晶体的电池相比,具有更大的充放电容量,速率特性更好。
(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可以形成上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活性物质。
<水热合成工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的水热合成工序。水热合成工序中,首先在具有对内部进行加热、加压功能的反应容器(例如,高压釜等)内,投入上述锂源、磷酸源、钒源、水和还原剂,调制由这些分散而成的混合物(水溶液)。此外,调制混合物时,例如,可以将最初混合了磷酸源、钒源、水和还原剂而成的混合物回流之后,再在其中加入锂源。通过该回流,可以形成磷酸源和钒源的复合体。
作为锂源,例如,可以使用选自LiNO3、Li2CO3、LiOH、LiCl、Li2SO4以及CH3COOLi中的至少一种。
锂源优选为选自LiOH、Li2CO3、CH3COOLi以及Li3PO4中的至少一种。由此,与使用Li2SO4的情况相比,提高了电池的放电容量以及速率特性。
作为磷酸源,例如,可以使用选自H3PO4、NH4H2PO4、(NH4)2HPO4、Li3PO4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钒源,例如,可以使用选自V2O5以及NH4VO3中的至少一种。
此外,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的锂源、两种以上的磷酸源或者两种以上的钒源。
作为还原剂,例如,可以使用肼(NH2NH2·H2O)或过氧化氢(H2O2)中的至少任意一者。作为还原剂,优选使用肼。使用肼的情况与使用其他还原剂的情况相比,具有电池的放电容量以及速率特性显著提高的倾向。
假设混合物不含有还原剂的情况下,所得到的颗粒群的形状不是棒状,而为颗粒状,或为不定形。此外,混合物不含有还原剂的情况下,具有颗粒群的短轴长度的平均值S小于1μm、长轴长度的平均值L小于2μm、且具有L/S小于2的倾向。如果未使用还原剂而形成活性物质,则使用了该活性物质的电池与使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活性物质的电池相比,放电容量小,速率特性恶化。
水热合成工序中,在加压下对混合物加热之前,将混合物中含有的磷元素的摩尔数[P]和混合物中含有的钒元素的摩尔数[V]的比值[P]/[V]调整为2~9。此外,[P]/[V]可根据混合物中含有的磷酸源和钒源的配合比来调整。
[P]/[V]过小的情况下,得到的颗粒群的形状不是棒状,而为颗粒状。此外,[P]/[V]过小的情况下,活性物质的L/S小于2。因此,[P]/[V]过小的情况与[P]/[V]为2~9的情况相比,增加放电容量变得困难。
[P]/[V]过大的情况下,活性物质的L/S大于10。因此,[P]/[V]过大的情况与[P]/[V]为2~9的情况相比,增加放电容量变得困难。
水热合成工序中,可以在加压下对混合物加热之前,将混合物中含有的锂元素的摩尔数[Li]和[V]的比值[Li]/[V]调整为0.9~1.1。此外,即使[Li]/[V]比1.1大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本发明的效果。此外,[Li]/[V]可根据混合物中含有的锂源和钒源的配合比来调整。
现有的LiVOPO4的制造方法中,为了抑制所得到的LiVOPO4中产生Li的缺失,有必要将[Li]/[V]调整为比LiVOPO4的化学计量比1大的值(例如9)。然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即使将[Li]/[V]调整为与LiVOPO4的化学计量比接近的0.9~1.1,也能够得到没有Li的缺失、结晶性高的LiVOPO4
水热合成工序中,优选在加压下对混合物加热之前,将混合物的pH值调整为4以下。由此,容易产生LiVOPO4的β型晶体,具有显著增加放电容量的倾向。
作为调整混合物的pH值的方法,可采用各种方法,例如,可以列举为在混合物中添加酸性试剂和碱性试剂。作为酸性试剂,可以使用硝酸、盐酸或硫酸等。作为碱性试剂,例如,可以使用氨水溶液等。此外,混合物的pH值根据混合物的量、锂源、磷酸源和钒源的种类和配合比变化。因此,酸性试剂和碱性试剂的添加量可以根据混合物的量、锂源、磷酸源和钒源的种类和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
水热合成工序中,通过对密封的反应器内的混合物边加压边加热,从而在混合物中进行水热反应。由此,作为活性物质的LiVOPO4的β型晶体被水热合成。此外,对混合物边加压边加热的时间可根据混合物的量适当调整。
水热合成工序中,在加压下,优选为将混合物加热至100~300℃,更优选为加热至200~300℃。混合物的加热温度越高,越促进晶体生长,越容易得到粒径大的LiVOPO4的β型晶体。
水热合成工序中混合物的温度过低的话,与混合物的温度较高的情况相比,具有LiVOPO4的生成及晶体生长难以进行的倾向。结果,LiVOPO4的结晶性降低,其容量密度减少,因而具有使用LiVOPO4的电池的放电容量难以增加的倾向。此外,混合物的温度过高的话,LiVOPO4的晶体生长过度地进行,具有晶体中的Li的扩散能力降低的倾向。因此,使用所得到的LiVOPO4的电池的放电容量及速率特性具有难以提高的倾向。此外,混合物的温度过高的话,反应容器需要高的耐热性,会增大活性物质的制造成本。通过将混合物的温度设置在上述的范围内,能够抑制这些倾向。
水热合成工序中对混合物施加的压力优选为0.2~1MPa。对混合物施加压力过低的话,最终得到的LiVOPO4的结晶性降低,具有其容量密度减少的倾向。对混合物施加压力过高的话,反应容器需要高的耐压性,具有增大活性物质的制造成本的倾向。通过使对混合物施加的压力在上述范围内,能够抑制这些倾向。
<热处理工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可以具备在水热合成工序后进一步加热混合物的热处理工序。经过热处理工序,可使水热合成工序中未反应的锂源、磷酸源和钒源的反应进行,并可促进水热合成工序中生成的LiVOPO4的晶体生长。其结果,提高了LiVOPO4的容量密度,使得采用其的电池的放电容量和速率特性提高的倾向。
本实施方式中,在水热合成工序中在200~300℃的高温范围对混合物加热的情况下,容易由水热合成工序单独地形成充分大的LiVOPO4的β型晶体。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即使是在水热合成工序中在小于200℃的低温区域对混合物加热的情况下,也可以由水热合成工序单独地形成所期望的活性物质。不过,在水热合成工序中在较低温度区域内对混合物进行加热的情况下,在水热合成工序之后实施热处理工序能够促进LiVOPO4的合成及晶体生长,具有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效果的倾向。
热处理工序中,优选在400~700℃的热处理温度下加热混合物。热处理温度过低的情况下,具有LiVOPO4的晶体生长度小且其容量密度的提高度变小的倾向。热处理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具有LiVOPO4的生长过度地进行且LiVOPO4的粒径增加的倾向。其结果是,具有活性物质中的锂的扩散变慢且活性物质的容量密度的提高度变小的倾向。通过将热处理温度设置在上述的范围内,能够抑制这些倾向。
混合物的热处理时间可为3~20小时。此外,混合物的热处理氛围气可以为氮气氛围气、氩气氛围气或空气氛围气。
此外,也可以对水热合成工序中得到的混合物,在热处理工序的加热前,进行60~150℃左右、1~30小时左右的预热。通过预热,混合物成为粉体,可以从混合物中除去多余的水分和有机溶剂。其结果,能够防止热处理工序中在LiVOPO4中混入杂质,能使颗粒形状均匀化。
具备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所得到的LiVOPO4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电池,与使用现有的制造方法所得到的LiVOPO4的电池相比,能够提高放电容量。
发明人认为:通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LiVOPO4是锂离子的可逆性良好的β型晶体的单相,因而采用其的电池的放电容量提高。换而言之,认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与现有的制造方法相比,能够以更高的收率得到LiVOPO4的β型晶体。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水热合成工序中,也可向加热前的混合物中添加碳颗粒。由此,可以使LiVOPO4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在碳颗粒表面,并使碳颗粒担载LiVOPO4。其结果能够提高所得到的活性物质的电传导性。作为构成碳颗粒的物质,可例举出:乙炔黑等的炭黑(石墨)、活性炭、硬质炭、软质炭等。
本发明的活性物质也可以用作锂离子二次电池以外的电化学元件的电极材料。作为这样的电化学元件,可以列举金属锂二次电池(将包含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性物质的电极作为阴极使用、并将金属锂作为阳极使用的电池)等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以外的二次电池、和锂电容器等的电化学电容器等。这些电化学元件可以使用于自动式的微型机器、IC卡等的电源、印刷电路基板上或印刷电路基板内配置的分散电源的用途。
以下,基于实施例及比较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实施例1的活性物质的制造中,调制含有以下原料的混合液。
锂源:4.24g(0.10mol)的LiOH·H2O(分子量=41.96、Nacalai Tesque,Inc.制、特级、纯度99重量%)。
磷酸源:34.59g(0.30mol)的H3PO4(分子量=98.00、Nacalai Tesque,Inc.制、1级、纯度:85重量%)
钒源:9.19g(0.05mol)的V2O5(分子量=181.88、Nacalai Tesque,Inc.制、特级、纯度:99重量%)
200g蒸馏水(Nacalai Tesque,Inc.制、HPLC(高效液相色谱)用)。此外,玻璃容器和高压釜之间还使用另外的30g蒸馏水。
还原剂:1.28g(0.025mol)的NH2NH2·H2O(分子量=50.06、NacalaiTesque,Inc.制、特级、纯度:98重量%)。
从上述的磷酸源以及钒源各自的含量明确可知,将混合物中含有的磷元素的摩尔数[P]和混合物中含有的钒元素的摩尔数[V]的比值[P]/[V]调整到了3。此外,从上述锂源及钒源的各自的含量明确可知,将混合物中含有的锂元素的摩尔数[Li]和[V]的比值[Li]/[V]调整到了1。此外,从锂源的含量和蒸馏水的量明确可知,将混合液中Li+的浓度调整到了0.5mol/L。上述的原料的各自的加入量换算成LiVOPO4(分子量:168.85)的话,则化学计量上相当于约16.89克(0.1mol)的LiVOPO4的收量。
通过以下的步骤调制上述的混合液。首先,在0.5L的高压釜用玻璃容器中加入34.59g的H3PO4和200g的蒸馏水,并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它们。之后,向玻璃容器内加入9.19g的V2O5后,在烧瓶内得到黄橙色的液相。一边激烈地搅拌液相一边将1.28g的肼1水合物(NH2NH2·H2O)滴加至液相中。伴随着该滴加,液相起泡,同时,液相从黄橙色变化至绿色。此时的液相的pH值为2~3。从开始滴加肼1水合物起大约45分钟内持续液相的搅拌,之后,起泡基本结束,液相变为深绿色。
发明人推测:通过上述肼1水合物的滴加和搅拌,在玻璃容器内进行了下述化学反应式(A)所表示的反应。但是,玻璃容器内的反应的机理不限定于化学反应式(A)。
V2O5+6H3PO4+(1/2)NH2NH2→(1/2)V2O6+VO2+(NH4)2HPO4+5H3PO4+(1/4)O2        (A)
式(A)的右边的(1/4)O2的生成相当于起泡。
在通过肼1水合物的滴加和搅拌而变为深绿色的液相中以10分钟左右的时间添加4.24g的LiOH·H2O。刚添加了LiOH·H2O之后的液相的pH值为3。伴随着LiOH·H2O的添加,液相变为深藏蓝色,其pH值稳定在2.5。通过以上步骤,得到实施例1的混合液。
用强力磁性搅拌器对加入了上述实施例1的混合液和35mm的足球型转子的玻璃容器内进行搅拌,同时利用高压釜开始混合液的加热,使混合液升温至250℃。由于伴随加热所导致的蒸气的产生,而使密封的玻璃容器内的内压上升。这样,水热合成工序中,将玻璃容器内的混合液经过81小时在加压情况下保持在250℃。玻璃容器内的压力保持在3.6MPa。此外,混合液升温时,由于大约在190℃发生蒸气泄漏,因此玻璃容器内冷却至60℃左右后,更换填料(packing),重新封闭玻璃容器,再次加热混合液。在重新封闭了玻璃容器的时刻,加热开始时的混合液中,1/3~1/2左右的水分已蒸发掉。
混合液的加热停止后,通过自然冷却,玻璃容器内的温度下降至28℃。此外,停止加热开始至玻璃容器内的温度下降至28℃需要约5小时。玻璃容器内的混合液为包含绿色沉淀的深藏蓝色溶液。该深藏蓝色的溶液的pH值为1。
将玻璃容器静置,除去容器内的上清。进一步在容器内追加约200ml的蒸馏水,对容器内进行搅拌清洗。搅拌清洗后的溶液的pH值为2。将玻璃容器静置,除去容器内的上清。再重复两次用蒸馏水的搅拌清洗和上清的去除,溶液的pH值变为4,颗粒变得不容易在溶液内沉降。接着,对溶液进行吸滤。过滤后,对滤纸上的绿色的沉淀进行水洗,进一步用约100ml的丙酮清洗绿色的沉淀之后再一次吸滤。对所得到的过滤物半干燥之后,移至不锈钢盘中,在室温下真空干燥15.5小时。
通过以上的水热合成工序,得到绿色的固体10.55g,作为实施例1的活性物质。换算至LiVOPO4的绿色的固体的重量被确认为,相当于原料加入时所设想的LiVOPO4的收量16.89g的62.5%。
如上所述,本发明人推测:从在通过肼1水合物的滴加和搅拌而变为深绿色的液相中添加LiOH·H2O的时刻开始,到由高压釜进行的混合物的加热和加压结束的时刻为止,在玻璃容器内进行下述化学反应式(B)所表示的反应。但是,玻璃容器内的反应的机理不限定于化学反应式(B)。
(1/2)V2O5+VO2+(NH4)2HPO4+5H3PO4+2LiOH→LiVOPO4+H2O+(NH4)2HPO4+4H3PO4+(1/2)V2O5+LiOH                    (B)
(实施例2~7、比较例1~4)
在实施例2~7及比较例1~4中,将[Li]/[V]、[P]/[V]分别调整为表1所示的值。实施例2~7及比较例1~4中,使用表1所示的化合物作为还原剂。此外,比较例1、2中,未使用还原剂。实施例2~7及比较例1~4的水热合成工序中,在即将使用高压釜加热之前的混合液的pH值(以下,记为“pH”)为表1所示的值。在实施例2~7及比较例1~4的水热合成工序后清洗前的溶液pH值(以下,记为“pH”)为表1所示的值。
除以上的事项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实施例2~7及比较例1~4的各活性物质。
[晶体结构的测定]
根据基于粉末X射线衍射(XRD)的里特维德解析(RietveldAnalysis)的结果,确认了实施例1~7及比较例1~4的各活性物质含有LiVOPO4的β型晶相。
[L、S的测定]
用SEM观察实施例1的活性物质。SEM拍摄的实施例1的活性物质的照片在图1中表示。如图1所示,可以确认实施例1的活性物质为具有LiVOPO4的β型晶体结构的棒状的颗粒群。根据SEM的观察,分别测定实施例1的100个颗粒的短轴长度及长轴长度。通过对短轴长度的测定值取平均,求得实施例1的颗粒群的短轴长度的平均值S。通过对长轴长度的测定值取平均,求得实施例1的颗粒群的长轴长度的平均值L。在表1中表示实施例1的S、L及L/S。
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测定,确认了实施例2~7及比较例3的各活性物质为具有LiVOPO4的β型晶体结构的棒状的颗粒群。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测定确认了:虽然比较例1、2、4的各活性物质是具有LiVOPO4的β型晶体结构的颗粒群,但其形状不是棒状。在表1中表示实施例2~7及比较例1~4的各颗粒的形状。
将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测定所求得的实施例2~7及比较例1~4的S、L及L/S在表1中表示。
[评价用单电池的制作]
将实施例1的活性物质、作为粘结剂的聚偏氟乙烯(PVDF)、乙炔黑混合而成的物质,分散于作为溶剂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中,从而调制成浆料。此外,以使浆料中活性物质、乙炔黑和PVDF的重量比为84∶8∶8的方式,调制浆料。将该浆料涂覆在作为集电体的铝箔上,使之干燥后,进行压延,得到形成了包含实施例1的活性物质的活性物质层的电极(正极)。
接着,将得到的电极和作为其对电极的Li箔层叠而得到层叠体(素体),在它们之间夹持着由聚乙烯微多孔膜构成的隔离物。将该层叠体放入铝层压包装袋中,在该铝层压包装袋中注入作为电解液的1M的LiPF6溶液后,进行真空密封,制作成实施例1的评价用单电池。
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分别单独采用实施例2~7及比较例1~4的活性物质制作评价用单电池。
[放电容量的测定]
采用实施例1的评价用单电池,测量放电速率为0.01C(25℃下进行恒电流放电时以100小时结束放电的电流值)的情况下的放电容量(单位:mAh/g)。测定结果在表1中表示。此外,采用实施例1的评价用单电池,测量放电速率为0.1C(25℃下进行恒电流放电时以10小时结束放电的电流值)的情况下的放电容量(单位:mAh/g)。测定结果在表1中表示。
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测定实施例2~7及比较例1~4的各评价用单电池的放电容量。结果在表1中表示。
[速率特性的评价]
求得实施例1的速率特性(单位:%)。而且,速率特性是在以0.01C下的放电容量为100%的情况下的0.1C下的放电容量的比率。结果在表1中表示。速率特性越大越好。
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分别求出实施例2~7及比较例1~4的各评价用单电池的速率特性。结果在表1中表示。
[表1]
Figure BSA00000244275600131
如表1所示,实施例1~7中,通过对包含锂源、磷酸源、钒源、水和还原剂的混合液在加压下进行加热的水热合成工序,得到活性物质。此外,实施例1~7中,水热合成工序中,将[P]/[V]调整至2~9。
如表1所示,确认了实施例1~7的活性物质为具有LiVOPO4的β型晶体结构的棒状的颗粒群,颗粒群的短轴长度的平均值S为1~5μm,颗粒群的长轴长度的平均值L为2~20μm,L/S为2~10。
如表1所示,确认了实施例1~7的评价用单电池的放电容量比所有比较例都大。确认了实施例1~7的评价用单电池的速率特性具有比各比较例的速率特性都更大的倾向。

Claims (4)

1.一种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
包含棒状的颗粒群,该颗粒群具有LiVOPO4的β型晶体结构,
所述颗粒群的短轴长度的平均值S为1~5μm,
所述颗粒群的长轴长度的平均值L为2~20μm,
L/S为2~10。
2.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具备正极,该正极具有正极集电体和设置在所述正极集电体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
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含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活性物质。
3.一种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备水热合成工序,该水热合成工序是在加压下对包含锂源、磷酸源、钒源、水和还原剂的混合物进行加热,
在所述水热合成工序中,将加热前的所述混合物中含有的磷元素的摩尔数[P]与加热前的所述混合物中含有的钒元素的摩尔数[V]的比值[P]/[V]调整为2~9。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水热合成工序中,将加热前的所述混合物中含有的锂元素的摩尔数[Li]与所述[V]的比值[Li]/[V]调整为0.9~1.1。
CN201010262600.7A 2009-08-25 2010-08-24 活性物质、锂离子二次电池以及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9971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94583 2009-08-25
JP2009194583A JP5444944B2 (ja) 2009-08-25 2009-08-25 活物質及び活物質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7116A true CN101997116A (zh) 2011-03-30
CN101997116B CN101997116B (zh) 2014-01-08

Family

ID=43625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62600.7A Active CN101997116B (zh) 2009-08-25 2010-08-24 活性物质、锂离子二次电池以及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52992A1 (zh)
JP (1) JP5444944B2 (zh)
CN (1) CN1019971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17744B2 (ja) * 2011-03-31 2014-11-05 Tdk株式会社 活物質粒子、活物質、電極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5741143B2 (ja) * 2011-03-31 2015-07-01 Tdk株式会社 活物質、活物質の製造方法、電極、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5609915B2 (ja) * 2012-04-27 2014-10-22 Tdk株式会社 正極活物質、それを用いた正極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08878877B (zh) * 2018-07-03 2021-01-05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水系锌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材料以及一种水系锌离子二次电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03527A (ja) * 2003-03-31 2004-10-28 Yusaku Takit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電極活物質、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電極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01279727A (zh) * 2008-05-20 2008-10-08 上海大学 一种纳米磷酸亚铁锂的低温水热合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1162A (en) * 1987-04-27 1989-03-07 Engelhard Corporation Capacitor end termination composition and method of terminating
JPH0793236B2 (ja) * 1988-11-16 1995-10-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フイルム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121119B2 (ja) * 1992-06-16 2000-12-25 ローム株式会社 積層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の外部電極の形成方法
JPH097877A (ja) * 1995-04-18 1997-01-10 Rohm Co Ltd 多層セラミックチップ型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774326A (en) * 1995-08-25 1998-06-3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ultilayer capacitors using amorphous hydrogenated carbon
KR100280911B1 (ko) * 1996-06-07 2001-02-01 야마모토 카즈모토 다층배선판용 수지부착 금속박, 그의 제조방법, 다층배선판 및전자장치
JP3067698B2 (ja) * 1997-06-27 2000-07-1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EP1048042A1 (en) * 1998-09-02 2000-11-0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Thin-film capacitor
US20070141468A1 (en) * 2003-04-03 2007-06-21 Jeremy Barker Electrodes Comprising Mixed Active Particles
JP4757587B2 (ja) * 2005-09-21 2011-08-24 Tdk株式会社 積層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267614B2 (ja) * 2005-09-30 2009-05-27 Tdk株式会社 積層型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US7790319B2 (en) * 2006-04-21 2010-09-07 Valence Technology, Inc. Method for making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US20080060701A1 (en) * 2006-09-13 2008-03-13 Hucons Technology Co., Ltd. Earthquake safety valve for shutting off overflowing gas
US20090068080A1 (en) * 2007-09-06 2009-03-12 Valence Technology, Inc. Method of Making Active Materials For Use in Secondary Electrochemical Cells
JP5131246B2 (ja) * 2009-05-26 2013-01-30 Tdk株式会社 電極用複合粒子及び電気化学デバイス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03527A (ja) * 2003-03-31 2004-10-28 Yusaku Takit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電極活物質、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電極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01279727A (zh) * 2008-05-20 2008-10-08 上海大学 一种纳米磷酸亚铁锂的低温水热合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USTAM M. AZMI, TATSUMI ISHIHARA ET AL: "LiVOPO4 as a new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ion rechargeable battery",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no. 146, 2 June 2005 (2005-06-02), pages 525 - 52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44944B2 (ja) 2014-03-19
US20110052992A1 (en) 2011-03-03
JP2011048953A (ja) 2011-03-10
CN101997116B (zh) 2014-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533426T3 (es) Fosfato de hierro y litio que tiene estructura de olivino y método para preparar el mismo
US8734987B2 (en) Active material, electrode containing same,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with the electrod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ctive material
US20100233545A1 (en) Active material,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ctive material, electrode, and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KR20080034844A (ko) 결정성 나노메트릭 LiFePO₄
JP2005530676A (ja) カーボン被覆Li含有粉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034979B (zh) 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US8445135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ctive material, active material, electrode, and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JP5381192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活物質の製造方法
TWI485919B (zh) 用於鋰二次電池之正極活性物質其製造方法
Zhu et al. Synthesis of LiMnPO 4/C with superior performance as Li-ion battery cathodes by a two-stage microwave solvothermal process
JP5515343B2 (ja) 活物質の製造方法、活物質、電極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01997116B (zh) 活性物质、锂离子二次电池以及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
TW201425213A (zh) 用於製造橄欖石鋰過渡金屬磷酸鹽電極材料的共溶劑輔助微波-溶劑熱法
Thirunakaran et al.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dual doped spinels LiNixAlyMn2− x− yO4 via facile novel chelated sol–gel method as possible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rechargeable batteries
JP2012004046A (ja) 活物質の製造方法、活物質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01997117A (zh) 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
JP2012054077A (ja) 二次電池用活物質及び二次電池用活物質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二次電池
CN111373583A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造方法
JP2012004045A (ja) 活物質の製造方法、活物質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2010027604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5444942B2 (ja) 活物質の製造方法
JP2011096641A (ja) 活物質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8630938B (zh) 正极活性物质、使用其的正极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JP2011048952A (ja) 活物質の製造方法
JP6098382B2 (ja) 正極活物質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