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5799A - 定影装置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5799A
CN101995799A CN201010246030.2A CN201010246030A CN101995799A CN 101995799 A CN101995799 A CN 101995799A CN 201010246030 A CN201010246030 A CN 201010246030A CN 101995799 A CN101995799 A CN 1019957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eparation claw
crimping
pressure
produc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460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5799B (zh
Inventor
山中孝师
浅川昌也
中村博一
井上典子
雨宫雅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95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57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57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57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32Retractable heating or pressure unit
    • G03G15/2035Retractable heating or pressure unit for maintenance purposes, e.g. for removing a jammed shee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8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fixing nip, e.g. introduction guides, stripp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2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 G03G2215/2032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the belt further entrained around additional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定影装置包括:定影部件;加压部件,用于与上述定影部件压接而在所述加压部件与该定影部件之间形成夹持区域;压接解除部,一方面用于使上述加压部件与上述定影部件压接,另一方面用于解除其压接状态;纸张剥离部件,用于从上述加压部件剥离在上述夹持区域中在上述定影部件和上述加压部件两者间夹持的纸张;以及分离机构,通过与上述压接解除部的压接解除动作连动地使上述纸张剥离部件从上述加压部件分离,而清洁上述纸张剥离部件。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请求于2009年8月3日在日本申请的JP特愿2009-180685号的优先权,从而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申请中。
本发明涉及在复印机、传真装置、打印机等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应用的技术,涉及一种定影装置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静电潜影形成在感光鼓表面,通过调色剂将感光鼓表面的静电潜影显影,在感光鼓表面形成调色剂图像,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转印到记录纸上,并对记录纸进行加热及加压,而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纸上。
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由定影装置进行。在该定影装置中,在一对加热辊和加压辊之间的夹持区域夹着记录纸并进行传送,同时通过各辊对记录纸进行加热及加压,而将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加热熔融并定影。
这样在一对加热辊和加压辊之间的夹持区域夹着记录纸的方法,由于容易将加热辊的温度维持为一定的定影温度,因此适于将定影处理高速化。
在上述定影装置中,为了确保加热辊和加压辊之间的夹持区域的宽度、稳定地维持夹持区域,而用弹性层覆盖各辊并通过彼此的压接使各辊的弹性层变形。
但是,由于各辊的压接压力较大,因此在定影装置处于非使用状态时,若各辊的停止状态长期持续,则存在以下情况:各辊的弹性层保持变形而不恢复原来的形状,从而在各辊的弹性层中形成凹陷。
因此,有时在加热辊和加压辊之间设置用于用于施加压接及解除压接的机构。即,在工作状态下,通过弹簧的施力而使加热辊和加压辊彼此压接,在休止状态下使加热辊或加压辊抵抗弹簧的施力而向分离的方向移位,降低各辊间的压接压力或使之为“0”。
该技术在例如JP特开2006-162996号公报、JP特开2005-10218号公报中有公开。
然而,若残留调色剂以固体形状附着在加压辊的外周面和剥离爪的前端之间的孔隙中则存在以下问题等:随着加压辊的旋转,这些固体形状的调色剂在剥离爪和加压辊之间的空隙堵塞并堆积,阻碍辊的旋转并且损伤加压辊。该问题还会导致纸张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技术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轻纸张的污染的定影装置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包括:定影部件;加压部件,用于与上述定影部件压接而在所述加压部件与该定影部件之间形成夹持区域;压接解除部,能够使上述加压部件与上述定影部件压接,也能够解除其压接状态;纸张剥离部件,用于从上述加压部件剥离在上述夹持区域中在上述定影部件和上述加压部件两者间夹持的纸张;以及分离机构,通过与上述压接解除部的压接解除动作连动地使上述纸张剥离部件从上述加压部件分离,而清洁上述纸张剥离部件。
在上述构成中,与压接解除部的压接解除动作连动地使纸张剥离部件从加压部件分离,从而清洁纸张分离部件,因此可以使纸张剥离部件的污物脱落。其结果,减轻了纸张的污染。
在第一方式中,上述纸张剥离部件包括剥离爪,该剥离爪被支撑为绕轴线在相对于上述加压部件靠近/分离的方向转动自如,上述分离机构包括止动器,该止动器用于限制上述剥离爪向靠近上述加压部件的方向的转动范围,上述止动器被配置在以下位置:在通过上述压接解除部的压接解除动作解除了上述加压部件相对于上述定影部件的压接状态时,在上述剥离爪和上述加压部件之间形成分离空间的位置。
根据上述构成,分离机构的止动器被配置于在通过压接解除部的压接解除动作解除了加压部件相对于定影部件的压接状态时在剥离爪和加压部件之间形成分离空间的位置,因此在压接解除部的压接解除动作时,剥离爪在与加压部件之间形成了分离空间的状态下被止动器挡住。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剥离爪的前端的污物脱落。
此外,在第二方式中,上述纸张剥离部件包括剥离爪和弹簧,所述剥离爪被支撑为绕第一轴线向相对于上述加压部件靠近/分离的方向转动自如,所述弹簧对上述剥离爪朝向上述加压部件施力,上述分离机构包括止动器和抵接机构部,所述止动器用于限制上述剥离爪向靠近上述加压部件的方向的转动范围,所述抵接机构部,在通过上述压接解除部的压接解除动作而解除了上述加压部件相对于上述定影部件的压接状态时,使上述剥离爪抵抗上述弹簧的施力而向离开上述加压部件的方向转动,之后通过上述弹簧的施力使上述剥离爪向靠近上述加压部件的方向转动,而与上述止动器抵接,上述止动器被配置在以下位置:在通过上述压接解除部的压接解除动作解除了上述加压部件相对于上述定影部件的压接状态时,在上述剥离爪和上述加压部件之间形成分离空间的位置。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压接解除部的压接解除动作而解除了加压部件相对于定影部件的压接状态时,剥离爪抵抗弹簧的施力而向离开加压部件的方向转动,之后,剥离爪通过弹簧的施力向靠近加压部件的方向转动而与止动器抵接,因此可以对剥离爪施加冲击而进行清洁。其结果,提高了上述污物除去效果。此时,剥离爪在与加压部件之间形成了分离空间的状态下被止动器挡住。
具体地说,上述压接解除部包括移动框架,该移动框架支撑上述加压部件,并绕与上述第一轴线平行的第二轴线向相对于上述定影部件靠近/分离的方向转动,上述抵接机构部包括抵接部件,该抵接部件从上述移动框架向上述剥离爪突出设置,在上述定影部件和上述加压部件压接时从纸张传送方向下游侧与上述剥离爪抵接,在上述压接解除部的压接解除动作时,上述移动框架向离开上述定影部件的方向转动后,以此为契机,上述剥离爪通过上述抵接部件的抵接力,而抵抗上述弹簧的施力向离开上述加压部件的方向转动;在上述剥离爪越过上述抵接部件后,以此为契机,上述剥离爪从上述抵接部件的抵接力解放,而通过上述弹簧的施力向靠近上述加压部件的方向转动,并与上述止动器抵接。
进而,在第三方式中,上述纸张剥离部件包括剥离爪和压缩弹簧,所述剥离爪被支撑为绕第一轴线向相对于上述加压部件靠近/分离的方向转动自如,所述压缩弹簧对上述剥离爪朝向上述加压部件施力,上述分离机构包括清洁部件和接触机构部,所述清洁部件包括被支撑为绕与上述第一轴线平行的第二轴线向相对于上述剥离爪靠近/分离的方向转动自如的清洁部件主体、以及从清洁部件主体的前端部向上述剥离爪突出的刮刀,所述接触机构部,在通过上述压接解除部的压接解除动作而解除了上述加压部件相对于上述定影部件的压接状态时,以使上述清洁部件的刮刀的前端部与上述剥离爪抵接的方式使上述清洁部件主体的基端部向离开上述剥离爪的方向转动,使上述剥离爪抵抗上述压缩弹簧的施力而向离开上述加压部件的方向旋转,从而使上述清洁部件的刮刀的前端部与上述剥离爪的前端部接触。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压接解除部的压接解除动作而解除了加压部件相对于定影部件的压接状态时,以使清洁部件的刮刀的前端部与剥离爪抵接的方式使清洁部件主体的基端部向离开剥离爪的方向转动,使剥离爪抵抗压缩弹簧的施力而向离开加压部件的方向旋转,从而使清洁部件的刮刀的前端部与剥离爪的前端部接触,因此可以擦拭剥离爪前端部的污物。其结果,进一步提高了上述污物除去效果。
具体地说,上述压接解除部包括移动框架,该移动框架支撑上述加压部件,并绕与上述第一及第二轴线平行的第三轴线向相对于上述定影部件靠近/分离的方向转动,上述接触机构部包括张拉弹簧和抵接部件,所述张拉弹簧使上述清洁部件主体的基端部向离开上述剥离爪的方向转动,以使上述刮刀的前端部与上述剥离爪抵接,所述抵接部件从上述移动框架向上述清洁部件突出设置,在上述定影部件和上述加压部件压接时从向上述剥离爪侧推压上述清洁部件主体的方向与上述清洁部件主体抵接,在上述压接解除部的压接解除动作时,上述移动框架向离开上述定影部件的方向转动后,以此为契机,上述抵接部件从上述清洁部件主体暂时离开,随之,上述清洁部件主体的基端部从上述抵接部件的抵接力解放,并通过上述张拉弹簧的张拉力向离开上述剥离爪的方向转动以使上述刮刀的前端部与上述剥离爪抵接;在上述刮刀的前端部与上述剥离爪抵接后,以此为契机,上述剥离爪通过上述刮刀的抵接力而抵抗上述压缩弹簧的施力,向离开上述加压部件的方向旋转,之后在上述刮刀的前端部与上述剥离爪的前端部接触的时刻,上述清洁部件主体再次与上述抵接部件抵接。
另外,在上述定影装置中优选,上述加压部件包括用于回收该加压部件上的调色剂的清洁部件。
此时,除去的纸粉以及残留调色剂被加压部件的清洁部件回收。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上述定影装置。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减轻纸张污染的定影装置以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2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定影装置12中的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的压接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定影装置12中的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的压接解除状态的图。
图4是从定影装置12中的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的一侧看各辊31、32的压接解除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从定影装置12中的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的另一侧看各辊31、32的压接解除状态的立体图。
图6A、图6B是用于说明定影装置12的纸张剥离部件200的污物除去动作的图。
图7A~图7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2的纸张剥离部件200的污物除去动作的图。
图8A、图8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2的纸张剥离部件200的污物除去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2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图。
参照图1,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用于读取原稿的图像的原稿读取装置B;以及装置主体A,将由原稿读取装置B读取的原稿图像或从外部接收到的图像以彩色或单色记录形成到记录纸上。
在原稿读取装置B中,在将原稿放置在原稿放置盘41上后,原稿拾取辊44按压到原稿表面并旋转,将原稿从盘41引出,原稿在分离辊45和分离垫46间通过而逐张分离后,被传送到传送路径47。
在传送路径47中,原稿的前端与定位辊49抵接,原稿的前端与定位辊49平行对齐,之后原稿由定位辊49传送而通过读取引导器51和读取玻璃52之间。此时,第一扫描部53的光源的光经由读取玻璃52照射到原稿表面,其反射光经由读取玻璃52入射到第一扫描部53,该反射光被第一及第二扫描部53、54的反射镜反射而引导向成像透镜55,通过成像透镜55将原稿的图像成像到CCD(Charge CoupledDevice)56上。CCD 56读取原稿的图像并输出表示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而,原稿由传送辊57传送,并经由排纸辊58排出到排纸盘59。
此外,本图像形成装置可以读取放置在原稿台玻璃61上的原稿。具体地说,定位辊49、读取引导器51、排纸盘59以及比它们靠上侧的部件一体化,而成为可开闭地枢轴支撑在原稿读取装置B的背面侧的盖体,若打开该上侧的盖体,则原稿台玻璃61开放,可以将原稿放置到原稿台玻璃61上。放置了原稿并关闭盖体后,第一及第二扫描部53、54向副扫描方向移动,同时由第一扫描部53对原稿台玻璃61上的原稿表面曝光,由第一及第二扫描部53、54将来自原稿表面的反射光引导向成像透镜55,通过成像透镜55将原稿的图像成像到CCD 56上。此时,第一及第二扫描部53、54彼此维持预定的速度关系地移动,第一及第二扫描部53、54的位置关系总是被维持以使按照原稿表面→第一及第二扫描部53、54→成像透镜55→CCD 56的顺序的反射光的光路的长度不变化,从而CCD 56上的原稿的图像的焦点总是被正确维持。
这样读取的原稿的图像全体作为图像数据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A,在装置主体A中将图像记录到记录纸上。
另一方面,本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A包括激光曝光装置1、显影装置2a,2b,2c,2d、感光鼓3a,3b,3c,3d、带电器5a,5b,5c,5d、清洁装置4a,4b,4c,4d、中间转印带装置8、定影装置12、纸张传送装置18、送纸盘10及排纸盘15等。
在本图像形成装置中处理的图像数据是与使用了黑色(K)、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各色的彩色图像对应的数据,或是与使用了单色(例如黑色)的单色图像对应的数据。因此,显影装置2a,2b,2c,2d、感光鼓3a,3b,3c,3d、带电器5a,5b,5c,5d以及清洁装置4a,4b,4c,4d分别设置4个以形成与各色对应的4种潜影,“a”对应于黑色、“b”对应于青色、“c”对应于品红色、“d”对应于黄色,而构成了4个图像站。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总称显影装置2a,2b,2c,2d时称为“显影装置2”,总称感光鼓3a,3b,3c,3d时称为“感光鼓3”,总称带电器5a,5b,5c,5d时称为“带电器5”,总称清洁装置4a,4b,4c,4d时称为“清洁装置4”。
感光鼓3配置在装置主体A的大致中央。
带电器5是用于使感光鼓3的表面均匀带电为预定电位的带电机构,除了作为接触型的辊型、刷型的带电器之外,还可使用充电型的带电器。
激光曝光装置1是具有激光二极管及反射镜的激光扫描单元(LSU),根据图像数据对带电的感光鼓3表面进行曝光,在其表面上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影。
显影装置2通过(K)、(C)、(M)和(Y)的调色剂将形成于感光鼓3上的静电潜影显影。
清洁装置4用于除去及回收在显影及图像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3表面的调色剂。
在感光鼓3的上方配置中间转印带装置8。该中间转印带装置8包括中间转印带7、中间转印带驱动辊21、从动辊22、中间转印辊6a,6b,6c,6d及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9。另外,总称中间转印辊6a,6b,6c,6d时称为“中间转印辊6”。
中间转印带驱动辊21、中间转印辊6及从动辊22等张架并支撑中间转印带7,并使中间转印带7向箭头C方向环绕移动。
中间转印辊6隔着中间转印带7与感光鼓3压接。因此,对该中间转印辊6施加用于将感光鼓3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的转印偏压。
中间转印带7被设置为与各感光鼓3a,3b,3c,3d接触,通过将各感光鼓3a,3b,3c,3d表面的调色剂图像依次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而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图像(上述各色的调色剂图像)。该中间转印带7使用厚度100μm~150μm左右的薄膜而形成为环形带状。
从感光鼓3向中间转印带7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由压接到中间转印带7内面的中间转印辊6进行。在中间转印辊6上为了转印调色剂图像而施加有高电压的转印偏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高电压)。
中间转印辊6是以直径8~10mm的金属(例如不锈钢)制的轴为基础且其表面由导电性的弹性材料(例如EPDM及发泡聚氨酯等)覆盖的辊。通过该导电性的弹性材料,可以对记录纸均匀地施加高电压。
如上所述,各感光鼓3a,3b,3c,3d表面的调色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7上被层叠,成为由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彩色的调色剂图像。这样层叠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与中间转印带7一起被传送,并由与中间转印带7接触的二次转印装置11转印到记录纸上。
中间转印带7和二次转印装置11的转印辊11a彼此压接而形成夹持区域。此外,在二次转印装置11的转印辊11a上施加用于将中间转印带7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上的电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高电压)。进而,为了稳定地得到该夹持区域,使得二次转印装置11的转印辊11a和中间转印带驱动辊21中的任一个为硬质材料(金属等),另一个为弹性辊等软质材料(弹性橡胶辊或发泡性树脂辊等)。
此外,有时中间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图像没有被二次转印装置11完全转印到记录纸上而存在调色剂残留在中间转印带7上的情况,该残留调色剂会成为接下来的工序中产生调色剂的混色的原因。因此,通过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9除去及回收残留调色剂。
在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9中,例如作为清洁部件而设置有与中间转印带7接触的清洁刮板,在清洁刮板接触的部位由从动辊22支撑中间转印带7的里侧。
送纸盘10是用于存放记录纸的盘,设置在装置主体A的图像形成部的下侧。此外,设于图像形成部的上侧的排纸盘15是用于以面朝下状态放置打印完毕的记录纸的盘。
此外,在装置主体A中设置有纸张传送装置18,用于将送纸盘10的记录纸经由二次转印装置11及定影装置12传送到排纸盘15。该纸张传送装置18具有S字形状的纸张传送路径S,沿着纸张传送路径S配置有拾取辊16、定位辊14、定影装置12、传送辊13以及排纸辊17等。
拾取辊16是设置在送纸盘10的端部、用于从送纸盘10将记录纸逐张地供给到纸张传送路径S的吸入辊。
传送辊13是用于促进辅助记录纸的传送的小型辊,沿纸张传送路径S在多处设置。
定位辊14使传送来的记录纸暂时停止并对齐记录纸的前端,以使中间转印带7上的彩色的调色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7和二次转印装置11间的夹持区域转印到记录纸上的方式,与感光鼓3及中间转印带7的旋转一致地调整时机传送记录纸。
定影装置12接收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将该记录纸夹在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间的夹持区域进行传送,对记录纸加热及加压,而对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
各色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后的记录纸由排纸辊17排出到排纸盘15上。
另外,在本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可以仅利用一个图像形成站形成单色图像,将单色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装置8的中间转印带7上。该单色图像也与彩色图像类似地,从中间转印带7转印到记录纸上,并定影到记录纸上。
此外,不仅记录纸的正面,在进行双面的打印时,由定影装置12对记录纸的正面的图像进行了定影后,在由纸张传送路径S的排纸辊17传送记录纸的中途,在使排纸辊17停止后使之反向旋转,使记录纸经过反转路径Sr,使记录纸的正反反转,将记录纸引导到定位辊14,与记录纸的正面同样地在记录纸的背面记录图像并使之定影,然后将记录纸排出到排纸盘15。
<定影装置的结构>
图2是表示定影装置12中的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的压接状态的图,图3是表示定影装置12中的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的压接解除状态的图。
参照图2和图3,上述定影装置12包括加热辊31、加压辊32、加热辅助辊33以及卷绕悬挂在加热辊31和加热辅助辊33之间的环状的定影带34,使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隔着定影带34彼此按压,在各辊31、32之间形成夹持区域N。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影部件由加热辊31、加热辅助辊33以及定影带34构成。此外,加压部件由加压辊32构成。
在将该定影装置12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A的状态下,装置主体A侧的驱动机构的齿轮(未图示)与加热辊31的轴的齿轮(未图示)啮合,来自装置主体A侧的驱动机构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加热辊31的轴,驱动加热辊31旋转。随着该加热辊31的旋转,加热辅助辊33以及定影带34与加热辊31向相同方向旋转,加压辊32从动旋转。记录纸被夹在各辊31、32间的夹持区域N并进行传送,被加热及加压。从而,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图像熔融、混合以及压接而热定影。
加热辊31是在芯棒的外表面设置弹性层且在该弹性层的外表面形成有脱模层的3层结构的辊。芯棒例如使用铁、不锈钢、铝和铜等金属或它们的合金等。此外,弹性层使用硅橡胶,脱模层使用PFA(四氟乙烯和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共聚物)以及PTFE(聚四氟乙烯)等氟树脂。
在加热辊31的内部(芯棒的内部)设置有作为加热该辊31的热源的加热灯(卤素灯)。
在加热辅助辊33中也设置有热源,该加热辅助辊33的热经由定影带34传导到加热辊31,补足加热辊31的热量。
加压辊32与加热辊31类似,是3层结构的辊,包括由铁、不锈钢、铝及铜等金属或它们的合金等构成的芯棒、该芯棒表面的硅橡胶等的弹性层、以及其上的PFA和PTFE等的脱模层。
这样在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上设置弹性层,使各辊31、32彼此按压,因此可以增大各辊31、32间的夹持区域N的宽度。
然而,定影装置12处于非使用状态时,若各辊31、32的停止状态长期持续,则会导致各辊31、32的弹性层保持变形而不恢复原来的形状,在各辊31、32的弹性层形成凹陷。
此外,为了维护而将定影装置12从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A拆下、各辊31、32的压接状态被就此放置时,还是会在各辊31、32的弹性层形成凹陷。
因此,在该定影装置12中,在定影装置12停止时以及定影装置12从图像形成装置被拆下时,要解除各辊31、32的压接状态,以避免各辊31、32的弹性层在保持变形的状态下被放置不管。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定影装置12中设置有压接解除部100。该压接解除部100的结构在下文进行说明。
(压接解除部的结构)
图4及图5是分别从定影装置12中的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的两侧看各辊31、32的压接解除状态的立体图。另外,压接状态是指以能够定影记录纸的程度将各辊31、32的压接压力设定得较高的状态,压接解除状态是指各辊31、32的压接压力较低或为“0”的状态,包括各辊31、32轻轻接触的状态。
如图2~图5所示,加热辊31的轴的两端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定影装置12的固定框架(未图示)上,它们的支撑位置固定。同样地,加热辅助辊33的轴的两端也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定影装置12的固定框架上,它们的支撑位置固定。在这些加热辊31和加热辅助辊33之间卷绕悬挂有定影带34。
压接解除部100是用于一方面使加压辊32与加热辊31压接、另一方面解除其压接状态的部分,包括大致扇形的齿轮部件35、旋转部件36、设于定影装置12两侧的左右一对的移动框架71、螺旋弹簧72,73以及驱动机构81等。
齿轮部件53及旋转部件36固定于1根轴37的两端。该轴37的两端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定影装置12的固定框架上,从而齿轮部件53以及旋转部件36的支撑位置固定。因此,齿轮部件35和旋转部件36设置在定影装置12的固定框架上。
在成对的两个移动框架71之间轴支撑加压辊32的轴的两端。这些移动框架71被支撑为绕轴71a在相对于加热辊31靠近/分离的方向旋转自如。随着这些移动框架71的旋转,加压辊32也与移动框架71一起相对于加热辊31靠近及分离。
螺旋弹簧72的两端的挂钩与轴支撑在固定框架侧的齿轮部件35和移动框架71卡定,架设在齿轮部件35和移动框架71之间。同样地,螺旋弹簧73的两端的挂钩也与轴支撑在固定框架侧的旋转部件36和移动框架71卡定,架设在旋转部件36和移动框架71之间。这些螺旋弹簧72、73通过其张力而将各移动框架71向固定框架侧拉引,而使加压辊32与加热辊31压接。
在轴支撑在固定框架侧的齿轮部件35的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有齿轮35a。在将定影装置12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A的状态下,装置主体A侧的驱动机构81的齿轮82与齿轮部件35的周面的一部分的齿轮35a啮合。
装置主体A侧的驱动机构81包括齿轮82、驱动用马达83以及齿轮单元,该齿轮单元包含从该驱动用马达83到齿轮82的动力传递路径和使动力传递路径接离(连接分离)的电磁离合器。电磁离合器接通时,齿轮单元的动力传递路径被连接,驱动马达83的输出轴的旋转经由齿轮单元的动力传递路径以及齿轮82而传递到齿轮部件35。即,由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A侧的驱动机构81对轴支撑在定影装置12的固定框架侧的齿轮部件35进行驱动而使之旋转。此外,电磁离合器断开时,齿轮单元的动力传递路径被隔断,齿轮部件35旋转自如。
进而,在将定影装置12从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A拆下时,定影装置12的齿轮部件35也从装置主体A侧的驱动机构81的齿轮82分离,齿轮部件35旋转自如。
在此,在定影装置12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A的状态下,若断开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源,则驱动机构81的电磁离合器断开,驱动机构81的齿轮单元的动力传递机构被隔断,驱动机构81的齿轮82旋转自如。因此,与齿轮82啮合的齿轮部件35也旋转自如。随之,由与齿轮部件35相同的轴37轴支撑的旋转部件36也旋转自如。此时,如图3、图4和图5所示,齿轮部件35和旋转部件36在它们的自重的作用下向顺时针方向旋转,齿轮部件35和移动框架71之间的螺旋弹簧72以及旋转部件36和移动框架71之间的螺旋弹簧73缩小到最短。因此,各螺旋弹簧72、73不产生张力,不会因各螺旋弹簧72、73的张力而导致加压辊32与加热辊31压接,各辊31、32成为压接解除状态。在该压接解除状态下,各辊31、32在停止的状态下彼此不压接,也没有在各辊31、32的弹性层形成凹陷。
然后,若接通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源,则驱动机构81的电磁离合器接通,驱动机构81的齿轮单元的动力传递路径被连接。此时,若将驱动机构81的驱动马达83驱动,则驱动马达83的输出轴的旋转经由齿轮单元和齿轮82而传递到齿轮部件35,如图2所示,齿轮部件35逆时针旋转,由与齿轮部件35相同的轴37轴支撑的旋转部件36也向相同方向旋转。并且,若齿轮部件35和旋转部件36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则齿轮部件35和移动框架71之间的螺旋弹簧72以及旋转部件36和移动框架71之间的螺旋弹簧73伸长,各螺旋弹簧72、73产生张力,在各螺旋弹簧72、73的张力的作用下加压辊32与加热辊31压接,各辊31、32成为压接状态。
齿轮部件35和旋转部件36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角度越大,则各螺旋弹簧72、73伸长得越长,各螺旋弹簧72、73的张力越大,各辊31、32间的压接压力越大。因此,通过控制齿轮部件35和旋转部件36向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角度,可以调节各辊31、32间的压接压力。
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和定影装置12工作时,可以适当地调节各辊31、32间的压接压力。
接下来,若再次断开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源,则如上所述驱动机构81的电磁离合器断开,驱动机构81的齿轮单元的动力传递机构被隔断,驱动机构81的齿轮82旋转自如,齿轮部件35和旋转部件36也旋转自如,如图3所示,齿轮部件35和旋转部件36在它们的自重的作用下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各螺旋弹簧72、73缩小到最短,各螺旋弹簧72、73不产生张力,各辊31、32成为压接解除状态。
并且,若在该压接解除状态下将定影装置12从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A拆卸,则定影装置12的齿轮部件35从驱动机构81的齿轮82拆卸,但齿轮部件35和旋转部件36的旋转自如的状态不变,各螺旋弹簧72、73的缩小状态也不变,各辊31、32的压接解除状态被维持。因此,在为了维护等而拆下了定影装置12时,各辊31、32彼此不压接,也没有在各辊31、32的弹性层形成凹陷。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源接通、但为了将定影装置12从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A拆下而打开了装置主体A的开闭门时,与该开闭门的打开连动,驱动机构81的电磁离合器断开,驱动机构81的齿轮单元的动力传递路径被隔断。例如,通过传感器检测开闭门的打开,响应该传感器的检测输出,驱动机构81的电磁离合器断开。此时,齿轮部件35和旋转部件36也旋转自如,各螺旋弹簧72、73缩小到最短,各辊31、32成为压接解除状态。因此,即使拆下定影装置12,也不会在各辊31、32的弹性层形成凹陷。
即,在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源接通、但为了拆下定影装置12而打开了装置主体A的开闭门时,驱动机构81的电磁离合器断开,齿轮部件35和旋转部件36旋转自如,各螺旋弹簧72、73缩小到最短,各辊31、32成为压接解除状态。因此,即使拆下定影装置12,也不会在各辊31、32的弹性层形成凹陷。
然而,若残留调色剂以固体形状附着在加压辊32的外周面和纸张剥离部件200(参照图6A、图6B)的前端之间的空隙中,则会存在以下问题等:随着加压辊32的旋转,这些固体形状调色剂在纸张剥离部件200和加压辊32之间的空隙堵塞并堆积,阻碍辊的旋转并损伤加压辊32。该问题还会导致记录纸的污染。
为了防止该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分离机构300,其通过与上述压接解除部100的压接解除动作连动,使纸张剥离部件200从加压辊32分离,而清洁纸张剥离部件200。该分离机构300的结构在下文说明。
(分离机构的结构)
图6A、图6B是用于说明定影装置12的纸张剥离部件200的污物除去动作的图。
参照图6A、图6B,在说明分离机构300的结构之前,首先对纸张剥离部件200的结构进行说明。
纸张剥离部件200是为了防止在上述夹持区域N中在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两者间夹持的记录纸卷绕到加压辊32上而将该记录纸从加压辊32剥离的部件,包括被支撑为绕轴210向相对于加压辊32靠近/分离的方向旋转自如的剥离爪220、以及向加压辊32对该剥离爪220施力的压缩弹簧230。剥离爪220的旋转支点即轴210的端部,轴支撑在导纸机构400上。另外,该轴210与作为移动框架71的旋转支点的轴71a为平行关系。
分离机构300包括用于限制剥离爪220在靠近加压辊32的方向的旋转范围的止动器310。该止动器310在导纸机构400的下端部配置在以下的位置:在通过压接解除部100的压接解除动作而解除了加压辊32相对于加热辊31的压接状态时(随着移动框架71绕轴71a向离开加热辊31的方向800旋转,加压辊32从定影带34离开,解除了加压辊32相对于加热辊31的压力时),在剥离爪220和加压辊32之间形成分离空间500的位置。
此外,在本定影装置12中,在加压辊32的下方压接有用于回收附着于该加压辊32的外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的清洁辊600。
进而,在本定影装置12中,在定影带34的上方设置清洁刮刀700,由该清洁刮刀700除去定影带34上的残留调色剂。
<动作>
在本定影装置12中,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隔着定影带34而处于压接状态时,如图6A所示,纸张剥离部件200的剥离爪220与加压辊32的外周面抵接。从该状态,如图6B所示,使压接解除部100的移动框架71绕轴71a向离开加热辊31的方向800旋转,以使加压辊32从定影带34离开而解除加压辊32相对于加热辊31的压力时,与之连动,纸张剥离部件200的剥离爪220从加压辊32离开。从而,剥离爪220被清洁。
此时,在通过压接解除部100的压接解除动作而解除了加压辊32相对于加热辊31的压接状态时,将分离机构300的止动器310配置于在剥离爪220和加压辊32之间形成分离空间500的位置,因此在压接解除部100的压接解除动作时,剥离爪220在其与加压辊32之间形成了分离空间500的状态下由止动器310挡住。
如上所述从剥离爪200除去的纸粉以及残留调色剂被与加压辊32压接的清洁辊600回收。
<作用/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1)与压接解除部100的压接解除动作连动,使纸张剥离部件200的剥离爪220从加压辊32离开,从而清洁剥离爪220,因此可以使剥离爪220的前端的污物脱落。其结果,减轻了记录纸的污染。
(2)与压接解除部100的压接解除动作连动,使纸张剥离部件200的剥离爪220从加压辊32离开,而此时,剥离爪220在其与加压辊32之间形成了分离空间500的状态下被止动器310挡住。因此,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使剥离爪220的前端的污物脱落。
(3)在加压辊32的下方压接有用于回收附着于该加压辊32的外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的清洁辊600,因此从剥离爪200除去的纸粉以及残留调色剂被与加压辊32压接的清洁辊600回收。
[第二实施方式]
图7A~图7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2的纸张剥离部件200的污物除去动作的图。
参照图7A~图7C,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对纸张剥离部件200的剥离爪的形状进行了研究,在与上述压接解除部100的压接解除动作连动地使纸张剥离部件200的剥离爪220从加压辊32离开时,通过对剥离爪220施加冲击、拍打剥离爪220,而除去附着于剥离爪220的纸粉以及残留调色剂。除此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为此,剥离爪220成为从其基端部延伸了臂部221的杆形状。
另一方面,分离机构300除了上述止动器310之外,还设有抵接机构部320,该抵接机构部320在通过压接解除部100的压接解除动作而解除了加压辊32相对于加热辊31的压接状态时(随着移动框架71绕轴71a向离开加热辊31的方向800旋转,加压辊32从定影带34离开,解除了加压辊32相对于加热辊31的压力时),使剥离爪220抵抗压缩弹簧230的施力而向离开加压辊32的方向801旋转,之后通过压缩弹簧230的施力使剥离爪220向靠近加压辊32的方向802旋转,而与止动器310抵接。
抵接机构部320包括抵接轴321,该抵接轴321从移动框架71向剥离爪220突出设置,在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隔着定影带34压接时从纸张传送方向900下游侧(后侧)与剥离爪220的臂部221抵接。
<动作>
在本定影装置12中,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隔着定影带34而处于压接状态时,如图7A所示,纸张剥离部件200的剥离爪220与加压辊32的外周面抵接。从该状态,如图7B和图7C所示,使压接解除部100的移动框架71绕轴71a向离开加热辊31的方向800旋转,以使加压辊32从定影带34离开而解除加压辊32相对于加热辊31的压力时,与之连动,纸张剥离部件200的剥离爪220从加压辊32离开。
此时,如图7B所示,剥离爪220抵抗压缩弹簧230的施力而绕轴210向离开加压辊32的方向801旋转,之后如图7C所示,剥离爪220通过压缩弹簧230的施力绕轴210向靠近加压辊32的方向802旋转,并与止动器310抵接。
更具体地说,在压接解除部100的压接解除动作时,移动框架71绕轴71a向离开加热辊31(定影带34)的方向800旋转后,以此为契机,剥离爪220的臂部221被抵接轴321推压,因此剥离爪220通过抵接轴321的推压力(抵接力),而抵抗压缩弹簧230的施力绕轴210向离开加压辊32的方向801旋转(参照图7B)。并且,在剥离爪220的臂部221越过抵接轴321后,以此为契机,剥离爪220从抵接轴321的推压力(抵接力)解放,而通过压缩弹簧230的施力绕轴210向靠近加压辊32的方向802旋转,并与止动器310抵接(参照图7C)。
此时,剥离爪220在其与加压辊32之间形成了分离空间500的状态下由止动器310挡住。
<作用/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3)相同的作用/效果以外,还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通过压接解除部100的压接解除动作而解除了加压辊32相对于加热辊31的压接状态时,剥离爪220抵抗弹簧230的施力而向离开加压辊32的方向801旋转,之后剥离爪220通过弹簧230的施力向靠近加压辊32的方向802旋转,并与止动器310抵接,因此可以对剥离爪220施加冲击而拍打剥离爪220。通过以这样的方式清洁附着于剥离爪220上的纸粉以及残留调色剂,提高了纸张剥离部件200的剥离爪220的污物除去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图8A、图8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2的纸张剥离部件200的污物除去动作的图。
参照图8A、图8B,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与上述压接解除部100的压接解除动作连动,使纸张剥离部件200的剥离爪220从加压辊32离开时,使清洁部件330的前端部与剥离爪220的前端部表面接触,用清洁部件330擦拭附着于剥离爪220的前端部表面的纸粉以及残留调色剂。
清洁部件330包括:被支撑为绕轴331向相对于剥离爪220靠近/分离的方向旋转自如的清洁部件主体332;和从该清洁部件主体332的前端部向剥离爪220突出的刮刀333。
清洁部件主体332是前端部朝向剥离爪220折弯的板状部件,经由从清洁部件主体332的中央两侧部立设的臂部334,支撑在作为清洁部件主体332的旋转支点的轴331上。另外,作为清洁部件主体332的旋转支点的轴331的端部,轴支撑在导纸机构400上。该轴331与作为移动框架71的旋转支点的轴71a以及作为剥离爪220的旋转支点的轴210为平行关系。
刮刀333以SUS等轻金属作为材料制作而成,固定在上述清洁部件主体332的折弯部。
分离机构300除了上述清洁部件330之外,还设有接触机构部340,该接触机构部340在通过压接解除部100的压接解除动作而解除了加压辊32相对于加热辊31的压接状态时(随着移动框架71绕轴71a向离开加热辊31的方向800旋转,加压辊32从定影带34离开,解除了加压辊32相对于加热辊31的压力时),以使清洁部件330的刮刀333的前端部与剥离爪220抵接的方式,使清洁部件主体332的基端部335向离开剥离爪220的方向旋转,使剥离爪220抵抗压缩弹簧230的施力而向离开加压辊32的方向803旋转,从而使清洁部件330的刮刀333的前端部与剥离爪220的前端部接触。
接触机构部340包括:张拉弹簧341,使清洁部件主体332的基端部335向离开剥离爪220的方向旋转,以使刮刀333的前端部与剥离爪220抵接;和抵接轴342,从移动框架71向清洁部件330突出设置,在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隔着定影带34压接时从向剥离爪220侧推压清洁部件主体的方向(后侧)与清洁部件主体332抵接。
<动作>
在本定影装置12中,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隔着定影带34而处于压接状态时,如图8A所示,纸张剥离部件200的剥离爪220与加压辊32的外周面抵接。从该状态,如图8B所示,使压接解除部100的移动框架71绕轴71a向离开加热辊31的方向800旋转,以使加压辊32从定影带34离开而解除加压辊32相对于加热辊31的压力时,与之连动,纸张剥离部件200的剥离爪220从加压辊32离开。
此时,清洁部件主体332的基端部335向离开剥离爪220的方向旋转,以使清洁部件主体332的刮刀333的前端部与剥离爪220抵接,随之,剥离爪220抵抗压缩弹簧230的施力而向离开加压辊32的方向803旋转。其结果,清洁部件330的刮刀333的前端部与剥离爪220的前端部接触。图8B示出了该状态。
更具体地说,在压接解除部100的压接解除动作时,移动框架71绕轴71a向离开加热辊31(定影带34)的方向800旋转后,以此为契机,抵接轴342从清洁部件主体332暂时离开,因此清洁部件主体332从抵接轴342的推压力(抵接力)解放。这样一来,清洁部件主体332的基端部335通过张拉弹簧341的张拉力绕轴210向离开剥离爪220的方向旋转以使刮刀333的前端部与剥离爪220抵接。刮刀333的前端部与剥离爪220抵接后,以此为契机,剥离爪220抵抗压缩弹簧230的施力而绕轴210向离开加压辊32的方向803旋转。之后,刮刀333的前端部与剥离爪220的前端部接触。此时,清洁部件主体332再次与抵接轴342抵接,因此清洁部件主体332的旋转停止。
<作用/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3)相同的作用/效果以外,还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通过压接解除部100的压接解除动作而解除了加压辊32相对于加热辊31的压接状态时,以使清洁部件330的刮刀333的前端部与剥离爪220抵接的方式使清洁部件主体332的基端部向离开剥离爪220的方向旋转,使剥离爪220抵抗压缩弹簧230的施力而向离开加压辊32的方向803旋转,从而使清洁部件330的刮刀333的前端部与剥离爪220的前端部接触,因此可以擦拭剥离爪220的前端部表面的污物。其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剥离爪220的污物除去效果。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定影部件由加热辊31、加热辅助辊33以及定影带34构成,加压部件由加压辊32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记载。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结构。也可以是定影部件由加热辊31构成,加压部件由与加热辊31成对的加压辊32构成。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充分地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此外,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和修正。
即,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本说明书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在参照了本说明书的记载的基础上,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示出,包括与在此记载的内容均等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Claims (8)

1.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影部件;
加压部件,用于与上述定影部件压接而在所述加压部件与该定影部件之间形成夹持区域;
压接解除部,能够使上述加压部件与上述定影部件压接,也能够解除其压接状态;
纸张剥离部件,用于从上述加压部件剥离在上述夹持区域中在上述定影部件和上述加压部件两者间夹持的纸张;以及
分离机构,通过与上述压接解除部的压接解除动作连动地使上述纸张剥离部件从上述加压部件分离,而清洁上述纸张剥离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纸张剥离部件包括剥离爪,该剥离爪被支撑为绕轴线在相对于上述加压部件靠近/分离的方向转动自如,
上述分离机构包括止动器,该止动器用于限制上述剥离爪向靠近上述加压部件的方向的转动范围,
上述止动器被配置在以下位置:在通过上述压接解除部的压接解除动作解除了上述加压部件相对于上述定影部件的压接状态时,在上述剥离爪和上述加压部件之间形成分离空间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纸张剥离部件包括剥离爪和弹簧,
所述剥离爪被支撑为绕第一轴线向相对于上述加压部件靠近/分离的方向转动自如,
所述弹簧对上述剥离爪朝向上述加压部件施力,
上述分离机构包括止动器和抵接机构部,
所述止动器用于限制上述剥离爪向靠近上述加压部件的方向的转动范围,
所述抵接机构部,在通过上述压接解除部的压接解除动作而解除了上述加压部件相对于上述定影部件的压接状态时,使上述剥离爪抵抗上述弹簧的施力而向离开上述加压部件的方向转动,之后通过上述弹簧的施力使上述剥离爪向靠近上述加压部件的方向转动,而与上述止动器抵接,
上述止动器被配置在以下位置:在通过上述压接解除部的压接解除动作解除了上述加压部件相对于上述定影部件的压接状态时,在上述剥离爪和上述加压部件之间形成分离空间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接解除部包括移动框架,该移动框架支撑上述加压部件,并绕与上述第一轴线平行的第二轴线向相对于上述定影部件靠近/分离的方向转动,
上述抵接机构部包括抵接部件,该抵接部件从上述移动框架向上述剥离爪突出设置,在上述定影部件和上述加压部件压接时从纸张传送方向下游侧与上述剥离爪抵接,
在上述压接解除部的压接解除动作时,上述移动框架向离开上述定影部件的方向转动后,以此为契机,上述剥离爪通过上述抵接部件的抵接力,而抵抗上述弹簧的施力向离开上述加压部件的方向转动;在上述剥离爪越过上述抵接部件后,以此为契机,上述剥离爪从上述抵接部件的抵接力解放,而通过上述弹簧的施力向靠近上述加压部件的方向转动,并与上述止动器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纸张剥离部件包括剥离爪和压缩弹簧,
所述剥离爪被支撑为绕第一轴线向相对于上述加压部件靠近/分离的方向转动自如,
所述压缩弹簧对上述剥离爪朝向上述加压部件施力,
上述分离机构包括清洁部件和接触机构部,
所述清洁部件包括被支撑为绕与上述第一轴线平行的第二轴线向相对于上述剥离爪靠近/分离的方向转动自如的清洁部件主体、以及从清洁部件主体的前端部向上述剥离爪突出的刮刀,
所述接触机构部,在通过上述压接解除部的压接解除动作而解除了上述加压部件相对于上述定影部件的压接状态时,以使上述清洁部件的刮刀的前端部与上述剥离爪抵接的方式使上述清洁部件主体的基端部向离开上述剥离爪的方向转动,使上述剥离爪抵抗上述压缩弹簧的施力而向离开上述加压部件的方向旋转,从而使上述清洁部件的刮刀的前端部与上述剥离爪的前端部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接解除部包括移动框架,该移动框架支撑上述加压部件,并绕与上述第一及第二轴线平行的第三轴线向相对于上述定影部件靠近/分离的方向转动,
上述接触机构部包括张拉弹簧和抵接部件,
所述张拉弹簧使上述清洁部件主体的基端部向离开上述剥离爪的方向转动,以使上述刮刀的前端部与上述剥离爪抵接,
所述抵接部件从上述移动框架向上述清洁部件突出设置,在上述定影部件和上述加压部件压接时从向上述剥离爪侧推压上述清洁部件主体的方向与上述清洁部件主体抵接,
在上述压接解除部的压接解除动作时,上述移动框架向离开上述定影部件的方向转动后,以此为契机,上述抵接部件从上述清洁部件主体暂时离开,随之,上述清洁部件主体的基端部从上述抵接部件的抵接力解放,并通过上述张拉弹簧的张拉力向离开上述剥离爪的方向转动以使上述刮刀的前端部与上述剥离爪抵接;在上述刮刀的前端部与上述剥离爪抵接后,以此为契机,上述剥离爪通过上述刮刀的抵接力而抵抗上述压缩弹簧的施力,向离开上述加压部件的方向旋转,之后在上述刮刀的前端部与上述剥离爪的前端部接触的时刻,上述清洁部件主体再次与上述抵接部件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压部件包括用于回收该加压部件上的调色剂的清洁部件。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
CN201010246030.2A 2009-08-03 2010-08-03 定影装置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57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80685A JP4864125B2 (ja) 2009-08-03 2009-08-03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80685 2009-08-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5799A true CN101995799A (zh) 2011-03-30
CN101995799B CN101995799B (zh) 2013-07-31

Family

ID=43527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4603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5799B (zh) 2009-08-03 2010-08-03 定影装置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80289B2 (zh)
JP (1) JP4864125B2 (zh)
CN (1) CN101995799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7425A (zh) * 2013-09-03 2016-06-0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设备和成像设备
CN105637424A (zh) * 2013-09-03 2016-06-0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设备和成像设备
CN106814571A (zh) * 2015-12-01 2017-06-09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9946939A (zh) * 2017-11-21 2019-06-28 夏普株式会社 辊装置、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0398889A (zh) * 2018-04-25 2019-11-0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0456622A (zh) * 2018-05-08 2019-11-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11592769B1 (en) * 2021-08-25 2023-02-28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Fixa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58860A1 (en) * 2009-09-08 2011-03-1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upport mechanism for coil tension spring
JP5640407B2 (ja) * 2010-03-12 2014-12-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61372B2 (ja) * 2011-10-13 2016-02-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86394A (ja) * 2012-03-09 2013-09-19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10207B2 (ja) * 2012-03-16 2016-04-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6171357B2 (ja) * 2013-01-25 2017-08-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75821B2 (ja) * 2013-03-14 2017-08-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57971B2 (ja) * 2013-03-28 2015-08-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887298B2 (ja) * 2013-04-22 2016-03-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03405B2 (ja) * 2013-06-26 2016-04-1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035220B2 (ja) * 2013-10-10 2016-11-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87690A (ja) * 2014-03-14 2015-10-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93136B2 (ja) * 2016-01-14 2020-05-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71201B2 (ja) * 2019-01-22 2023-05-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79997B2 (ja) * 2019-09-24 2023-11-1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40870A (en) * 1987-08-07 1989-02-13 Canon Kk Fixing device for image forming device
JPH03111872A (ja) * 1989-09-26 1991-05-13 Minolta Camera Co Ltd 分離装置
JP2005010218A (ja) * 2003-06-16 2005-01-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52382A (ja) * 2004-06-14 2005-12-22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62996A (ja) * 2004-12-07 2006-06-22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7298616A (ja) * 2006-04-28 2007-11-1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接離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82675A (ja) * 1991-03-12 1992-10-07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
JP3318104B2 (ja) * 1994-03-25 2002-08-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記録装置の定着装置
JP3111872B2 (ja) * 1995-10-30 2000-11-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
JP2001022218A (ja) * 1999-07-09 2001-01-26 Canon Inc 分離爪清掃装置
US6650862B2 (en) * 2001-03-28 2003-11-18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heet separator and sheet separator for use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795676B2 (en) * 2001-06-01 2004-09-21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wrapping avoidable fix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3295650A (ja) * 2002-03-29 2003-10-15 Toshiba Tec Corp 定着装置
JP2005099426A (ja) * 2003-09-25 2005-04-14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ATE485540T1 (de) * 2004-07-12 2010-11-15 Brother Ind Ltd Fixiervorrichtung und damit ausgerüstete bilderzeugungsvorrichtung
US7392004B2 (en) * 2004-12-07 2008-06-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ystem with fixing unit that changes intensity of press-contact force between rollers
KR100573764B1 (ko) * 2005-06-01 2006-04-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및 정착기
JP4567076B2 (ja) * 2008-05-27 2010-10-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40870A (en) * 1987-08-07 1989-02-13 Canon Kk Fixing device for image forming device
JPH03111872A (ja) * 1989-09-26 1991-05-13 Minolta Camera Co Ltd 分離装置
JP2005010218A (ja) * 2003-06-16 2005-01-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52382A (ja) * 2004-06-14 2005-12-22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62996A (ja) * 2004-12-07 2006-06-22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7298616A (ja) * 2006-04-28 2007-11-1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接離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7424A (zh) * 2013-09-03 2016-06-0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设备和成像设备
US10031448B2 (en) 2013-09-03 2018-07-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controller that controls temperature of a rotatable member based on execution of a rubbing process
CN105637424B (zh) * 2013-09-03 2018-10-12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设备和成像设备
CN105637425B (zh) * 2013-09-03 2019-05-1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设备和成像设备
CN105637425A (zh) * 2013-09-03 2016-06-0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设备和成像设备
CN106814571B (zh) * 2015-12-01 2019-08-09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6814571A (zh) * 2015-12-01 2017-06-09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9946939A (zh) * 2017-11-21 2019-06-28 夏普株式会社 辊装置、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0398889A (zh) * 2018-04-25 2019-11-0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0398889B (zh) * 2018-04-25 2022-04-1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0456622A (zh) * 2018-05-08 2019-11-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0456622B (zh) * 2018-05-08 2022-03-2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11592769B1 (en) * 2021-08-25 2023-02-28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Fixa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026986A1 (en) 2011-02-03
JP4864125B2 (ja) 2012-02-01
JP2011033873A (ja) 2011-02-17
US8280289B2 (en) 2012-10-02
CN101995799B (zh) 2013-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95799B (zh) 定影装置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450916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063438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614990B (zh) 定影装置
JP545501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645013B2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1655684B (zh) 定影装置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387736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26732A (ja) ローラ駆動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10899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これを用いた原稿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763211B2 (en) Vertical path sheet jam recovery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6830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79408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US8320809B2 (en) Cleaning apparatus using web sheet
JP2013050662A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8542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3594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7879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079744B2 (ja) 同時両面画像形成装置
JP560570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3128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83646A (ja) 搬送ベルト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4793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12691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38986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