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96376A - 保险杠固定压板 - Google Patents

保险杠固定压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96376A
CN101896376A CN2008801140685A CN200880114068A CN101896376A CN 101896376 A CN101896376 A CN 101896376A CN 2008801140685 A CN2008801140685 A CN 2008801140685A CN 200880114068 A CN200880114068 A CN 200880114068A CN 101896376 A CN101896376 A CN 101896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mper
fixation clip
engaging part
engaging
spoi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40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96376B (zh
Inventor
铃木惠介
小林幸治
石川昌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Nif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Nif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Nifco Inc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96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6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96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63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60R2019/247Fastening of bumpers' side e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保险杠固定压板,能够提高固定稳定性,且能够容易地进行保险杠的安装、拆卸作业,该保险杠固定压板(3)用于将保险杠固定在车身面板上,其具有:与车身面板(1)卡合的腿部(5);保险杠卡合部(6),其与形成在从保险杠(2)的上缘部向车身侧延伸的凸缘部(22)上的卡合孔(23、24)卡合。保险杠卡合部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卡合部件(7),该卡合部件被设置成仅能够在与保险杠相对于车身面板的安装脱离方向不同的方向上位移,且通过该位移,该卡合部件以能够脱离的方式卡合在卡合孔中。

Description

保险杠固定压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保险杠固定在车身面板上的保险杠固定压板。
背景技术
以往,保险杠固定压板用于将保险杠容易且可靠地安装在车身面板上。一般情况下,保险杠固定压板构成为具有与穿设在车身面板上的安装孔卡合的腿部、和与形成在从保险杠的缘部向车身面板侧延伸的凸缘部上的凸缘孔卡合的保险杠卡合部,该保险杠固定压板配置在保险杠的车宽方向的两侧部(例如,专利文献1)。
这样的保险杠固定压板,通过保险杠卡合部与凸缘孔止回卡合而将保险杠固定支承在车身面板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固定稳定性,在保险杠的车宽方向的两端部,还可以通过销或螺钉等,将保险杠固定在保险杠固定部件上(例如,专利文献2)。如表示现有技术的图16所示,在将保险杠101安装在车身面板100上的情况下,因外观性等的原因,螺钉104等从车轮罩H侧安装在保险杠101及保险杠固定压板103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918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25977号公报
但是,在将保险杠和保险杠固定压板通过螺钉固定的情况下,螺钉的头部向车轮罩内突出,存在因车辆布局而与轮胎干涉的问题。另外,在进行保险杠的拆装作业时,需要从狭小的车轮罩侧对螺钉进行安装或拆卸作业,存在作业负荷以及作业工时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作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简洁的构造的保险杠固定压板,其能够省略保险杠固定压板与保险杠之间的螺钉紧固作业,此外,能够可靠地固定保险杠,能够容易地进行安装以及拆卸作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保险杠固定压板(3)具有:与形成在车身面板(外部面板1)上的安装孔15卡合的腿部(screw grommet、螺丝护孔环5);保险杠卡合部(卡合爪6),其与形成在从保险杠(后保险杠2)的缘部向所述车身面板侧延伸的凸缘部22上的卡合孔23、24卡合,该保险杠固定压板将所述保险杠固定在所述车身面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卡合部包括一个以上的卡合部件(7),该卡合部件被设置成,仅能够在与所述保险杠相对于所述车身面板的安装脱离方向不同的方向上位移,且通过该位移,该卡合部件能够脱离地卡合在所述卡合孔中。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在第一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件被设置成仅能够在与所述保险杠相对于所述车身面板的安装脱离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位移。
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在第一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件具有用于使该卡合部件在能够位移的方向上位移的操作输入部(突片75)。
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在第一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保险杠固定压板的所述主体分体形成。
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在第一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具有朝着使所述卡合部件向所述卡合孔内突出的方向弹压的弹压机构(弹压腿74)。
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在第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卡合部件具有与所述卡合孔止回卡合的卡合部(突部73)。
本发明的第七技术方案在第一技术方案中,所述保险杠卡合部包括卡合爪(卡合爪6),所述卡合爪具有:固定在所述保险杠固定压板的主体(夹紧件主体4)上的基部(卡合爪基部61);从所述基部延伸出的具有可挠性的悬臂梁部(62);设在所述悬臂梁部的前端且与所述卡合孔卡合的卡合部(63),所述卡合爪在所述卡合部卡合在所述卡合孔中的状态下,对所述保险杠在从所述车身面板脱离的方向上施加规定的力,由此使所述悬臂梁部弯曲而解除与所述卡合孔的卡合。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技术方案,由于与形成在凸缘部上的卡合孔卡合的卡合部件不在保险杠的安装脱离方向上位移,因此,即使在卡合部件上施加有保险杠脱离的方向的力,也不会解除卡合,能够可靠地维持保险杠的固定。根据第二技术方案,由于卡合部件的能够位移的方向和保险杠的安装脱离方向正交,因此,卡合部件更加难以受到保险杠脱离方向的力的影响,卡合状态变得更加稳定。根据第三技术方案,能够通过手动操作等任意地进行卡合部件的卡合、解除操作。根据第四技术方案,保险杠固定压板的构造变得简洁,保险杠固定压板的成形变得容易。根据第五技术方案,卡合部件能够以简洁的构造,在通常状态下维持与卡合孔的卡合状态。根据第六技术方案,能够容易地形成与卡合孔的卡合状态。根据第七技术方案,卡合部具有卡合部件和卡合爪。由于卡合爪通过施加规定的力而解除卡合,因此,在卡合部件的卡合被解除的情况下,通过施加规定的力,能够将保险杠从车身面板上拆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就用于将后保险杠固定在车身上的保险杠固定压板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中,以车辆的行进方向为前方进行说明。
图1是分解地表示适用了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固定压板的汽车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在形成车身外表面的外部面板1上,形成有后车轮罩部11,该后车轮罩部11形成收容后轮的后车轮罩H的一部分。在后车轮罩部11的车身前后方向的后方,形成有面板后端部12。在面板后端部12上安装有后保险杠2的车宽方向的侧端部21。面板后端部12通过以与后保险杠2的侧端部21的缘形状一致的方式形成的层差部13与后车轮罩部11相划分,面板后端部12相对于后车轮罩部在车宽方向上向车室侧凹陷设置。层差部13从后车轮罩部11向形成尾灯室L的一部分的尾灯部14以直线状延伸。在面板后端部12上,在距层差部13规定距离的位置上穿设两个用于安装保险杠固定压板3的安装孔15(参照图9)。
后保险杠2的侧端部21弯曲地向前方侧延伸,在其缘部上形成有向车室侧立起的凸缘部22。凸缘部22面对层差部13、后车轮罩H、尾灯室L。面对层差部13的凸缘部22的一部分形成为与外部面板1的层差部13的形状一致的直线状部分22a。在凸缘部22的直线状部分22a上,沿直线状部分22a的长边方向形成有四个用于与后述的保险杠固定压板3卡合的卡合孔23。另外,在与凸缘部22的尾灯室L相面对的部分上还形成有一个用于与保险杠固定压板3卡合的卡合孔24(参照图9、图10)。
保险杠固定压板3例如由合成树脂形成。图2~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固定压板的图,图2是俯视图,图3是仰视图,图4是侧视图,图5是分解立体图。如图2~图4所示,保险杠固定压板3俯视观察形成为大致长方形,且如图4所示,保险杠固定压板3具有压板主体4,该压板主体4形成为以与外部面板1以及后保险杠2的形状一致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图3中,将观察者正对的面作为保险杠固定压板3的正面,将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作为保险杠固定压板的高度方向。压板主体4的大部分将以下部件作为主要构成要素构成:在长边方向及短边方向上延伸且形成多个长方形状格子的骨格部件41、和配置在由骨格部件41形成的各格子内的加固板42。在压板主体4的侧部,为了提高向面板后端部12的安装稳定性,突出设置有形成为与面板后端部12的表面形状一致的形状的肋部43。
另外,在压板主体4上形成有:作为与外部面板1的安装孔15卡合的腿部的螺丝护孔环5;作为与后保险杠2的卡合孔23、24卡合的保险杠卡合部的卡合爪6;收容作为保险杠卡合部的卡合部件7的卡合部件收容部8;将后保险杠2的凸缘部22向保险杠固定压板3的规定位置引导的导向部9。
螺丝护孔环5由以下部分形成:在长边方向以及短边方向上延伸且与骨格部件41结合的基部平面51;在高度方向上贯通基部平面51的贯通孔52;从贯通孔52的周缘部夹持贯通孔52且向背面侧突出的两个大致平行地配置的平板状的扩开卡定片53。两个扩开卡定片53之间的距离形成为越向前端越小,前端部的两扩开卡定片53之间的距离形成为比贯通孔52的直径小。
卡合爪6形成于在压板主体4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一侧面、也就是后保险杠2的凸缘部22所抵接的侧面44上。另外,卡合爪6还形成于在压板主体4的短边方向上延伸的一侧面的侧面45上。卡合爪6具有从与压板主体4进行固定的部位即卡合爪基部61向保险杠固定压板3的正面侧方向延伸的悬臂梁部62,在悬臂梁部62的前端部形成有止回卡合部63。悬臂梁部62具有挠性,以能够以卡合爪基部61为支点弯曲的方式形成。止回卡合部63以随着从悬臂梁部62的前端趋向保险杠固定压板3的背面侧而向保险杠固定压板3的外侧扩宽的方式倾斜地形成,并形成有朝向保险杠固定压板3的背面侧的止回卡合面。
卡合部件收容部8形成在压板主体4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上。卡合部件收容部8是由配置在压板主体4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的两张平板81、和将除了形成有卡合爪6的侧面44侧以外的两平板81的缘部连结的侧板82形成的,呈在侧面44侧开口的箱形状。卡合部件收容部8的内部形状以与卡合部件7的形状一致的方式形成,卡合部件7以仅能够在保险杠固定压板3的短边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受到限制。另外,卡合部件收容部8上,为了将收容的卡合部件7保持在内部而形成有用于卡定卡合部件7的挡块71的卡合部件卡定孔83。
图6、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保险杠固定压板的卡合部件的主视图以及后视图。图8是表示沿图6的箭头VIII-VIII线所观察的卡合部件的剖视图。如图6~8所示,卡合部件7具有: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的卡合部件主体72;形成在卡合部件主体72的背面72c上的挡块71;形成在卡合部件主体72的上表面72a上的突部73;形成在卡合部件主体的下表面72b上的弹压腿74;作为突出设置在卡合部件主体的背面的上部的操作输入部的突片75。
卡合部件主体72以与卡合部件收容部8的内部形状一致的方式形成。挡块71是从卡合部件主体72的背面72c向背面侧突出的、具有挠性的切起片。挡块71以随着从卡合部件主体72的下部侧趋向上部侧,其向背面侧的突出长度变大的方式形成,并且在前端具有与卡合部件卡定孔83卡合的止回卡合面。
形成在卡合部件主体72的上表面72a上的突部73以随着从正面72d侧趋向背面72c侧其突出长度变大的方式形成为倾斜的三角形状,并具有朝向背面72c侧的止回卡合面73a。弹压腿74是从卡合部件主体72的下表面72b向斜下方突出的突片,突片以具有朝下的凸形状的方式弯曲形成。弹压腿74相互相对地形成两根。
卡合部件7一旦被插入到卡合部件收容部8中,则挡块71的止回卡合面71a与卡合部件卡定孔83的周缘抵接并被卡定,以不能从卡合部件收容部8脱离的方式被保持。在卡合部件7被收容在卡合部件收容部8中的状态下,弹压腿74成为弯曲的状态。因此,通过弹压腿74的复原力,卡合部件7成为向从卡合部件收容部8脱离的方向被弹压的状态,突部73成为从卡合部件收容部8突出的状态。突片75具有作为手动捏手的功能,用于使弹压腿74挠曲而将卡合部件向下方,即向卡合部件收容部8的内部方向推下。在卡合部件7的突部73和后保险杠2的卡合孔23卡合的情况下,通过对突片75施加力,能够解除卡合部件7的突部73的卡合。
导向部9形成在压板主体4的侧面44以及侧面45上。导向部9是从压板主体4的侧面44、45的背面侧向短边方向突出、其后沿高度方向向正面侧延伸出的悬臂梁。导向部9的沿悬臂梁形状的高度方向延伸出的部分与压板主体具有规定的距离。该规定的距离被设定为与凸缘部22的厚度大约一致。尤其,导向部9被配置成与卡合爪6相邻。
如图1所示,保险杠固定压板3被固定在外部面板1上后,与后保险杠2卡合,从而将后保险杠2固定在外部面板1上。图9是从车身内侧表示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固定压板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10是将图9中的车身面板拆下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在图9以及图10中,示出了从车内侧观察基于保险杠固定压板3的外部面板1和后保险杠2的固定构造。如图9所示,保险杠固定压板3通过螺丝护孔环5和安装孔15卡合,而被固定在外部面板1的面板后端部12上。此时,以保险杠固定压板3的侧面44与层差部13相对的方式,配置保险杠固定压板3。而且,如图10所示,通过保险杠固定压板3的卡合爪6以及卡合部件7与后保险杠2的卡合孔23、24卡合,来固定保险杠固定压板3和后保险杠2。
图11是沿图10的箭头XI-XI线所观察的剖视图。如图11所示,在将保险杠固定压板3固定在面板后端部12上的状态下,螺丝护孔环5的两个扩开卡定片53贯穿安装孔15。虽未图示但在该状态下,直径与贯通孔52的直径大致相同的螺钉或销从保险杠固定压板3的正面侧被插入到贯通孔52中。通过螺钉等的插入,两个扩开卡定片53被向两扩开卡定片53之间的距离扩大的方向推开,扩开卡定片53无法通过安装孔15脱离。这样,保险杠固定压板3被可靠且牢固地固定在面板后端部12上。
图12是沿图10的箭头XII-XII线所观察的剖视图。如图12所示,在由保险杠固定压板3的导向部9和压板主体4形成的空间内,插入后保险杠2的凸缘部22,卡合爪6的止回卡合部63和凸缘部22的卡合孔23、24卡合,后保险杠2相对于保险杠固定压板3被固定。在将凸缘部22插入到固定位置时,凸缘部22沿与卡合爪6的悬臂梁部62平行的方向被插入,卡合爪6的止回卡合部63被推压在凸缘部22上,悬臂梁部62以卡合爪基部61为支点向压板主体4的内侧弯曲。而且,在凸缘部22的插入完成后,止回卡合部63到达卡合孔23、24,止回卡合部63嵌合并卡合在卡合孔中。这样,相对于保险杠固定压板3将凸缘部22插入(推入)到规定的固定位置,由此,后保险杠2与卡合爪6卡合。
图13是沿图10的箭头XIII-XIII线所观察的剖视图。如图13所示,通过卡合部件7的突部73和凸缘部22的卡合孔23卡合,后保险杠2相对于保险杠固定压板被固定。在凸缘部22被插入到固定位置时,卡合部件7的突部73被向凸缘部22推压,从而弹压腿74挠曲,突部73向卡合部件收容部8的内侧位移。凸缘部22的移动结束后,当突部73到达卡合孔23时,通过弹压腿74的弹压,突部73向卡合孔23内突出并卡合。后保险杠2与和卡合爪6之间的卡合形成同样地,相对于保险杠固定压板3,将凸缘部22插入(推入)到规定的固定位置,由此,成为与卡合部件7卡合的状态。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得到将外部面板1和后保险杠2固定的保险杠固定压板3。由于本发明的保险杠固定压板3具有卡合部件7,所以能够防止后保险杠2非意愿地从保险杠固定压板脱离。
卡合部件7被卡合部件收容部8限制移动方向,仅能够在与保险杠固定压板3的高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即相对于凸缘部22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位移。后保险杠2相对于保险杠固定压板3的安装脱离方向是与保险杠固定压板3的高度方向一致的方向。在要使后保险杠2脱离的情况下,由凸缘部22施加在卡合部件7上的力的朝向,与卡合部件7能够位移的朝向大致垂直,不会产生卡合部件7向卡合部件收容部8的内侧被推入的方向的力。因此,卡合部件7的位置不会位移,卡合部件7和凸缘部22的卡合孔23之间的卡合不会被解除。卡合部件7和卡合孔23的卡合仅通过推下卡合部件7的突片75而被解除。
与此相对,在规定量以上的力施加在保险杠的脱离方向上时,卡合爪6能够解除卡合。卡合爪6通过止回卡合部63与卡合孔23、24止回卡合,并将后保险杠2相对于保险杠固定压板3固定。但是,由于卡合爪6由能够弯曲的悬臂梁部62形成,所以在后保险杠2的脱离方向上施加有规定以上的力的情况下,止回卡合部63从卡合孔23、24受力,悬臂梁部62弯曲,止回卡合部63从卡合孔23、24脱离从而解除卡合。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固定压板3具有具备上述特性的卡合部件7和卡合爪6。因此,在车辆的行驶中等需要将后保险杠相对于保险杠固定压板3以及外部面板1可靠地保持时,通过卡合部件7和卡合孔23的卡合,能够可靠地维持后保险杠2和保险杠固定压板3的卡合。另外,通过卡合部件7的卡合,能够避免在卡合爪6和卡合孔23、24的卡合部上施加规定以上的力的情况,因此,能够可靠地维持卡合爪6和卡合孔23、24的卡合。另外,在进行车辆的维护时等,在向卡合部件7的突片75上施加力从而解除卡合部件7和卡合孔23的卡合的状态下,通过向后保险杠2的脱离方向施加规定量以上的力,能够解除卡合爪6和卡合孔23、24的卡合,因此,能够选择性地装拆后保险杠2和保险杠固定压板。
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固定压板3通过卡合部件7提高了后保险杠2的固定稳定性,因此,能够省略通过螺钉或销将后保险杠2相对于保险杠固定压板3固定这一附加的加固构造。因此,能够削减安装作业的工时。另外,由于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固定压板3能够作为使卡合部件7和压板主体4成为一体的模块被提供,因此,在车辆制造时,安装作业很容易。
另外,由于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固定压板3没有向后车轮罩H侧突出的部件,因此,不会与轮胎发生干涉,车身布局的选择范围大。
以上结束了对具体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大范围地进行变形实施。例如,在实施方式中,将卡合部件7设在保险杠固定压板3的长边方向的一侧端,但是,也可以与形成在其他的侧面44以及侧面45上的卡合爪6的位置交换地配置,还可以设置多个卡合部件7。另外,卡合部件7的形态也能够进行各种的变形实施,例如,如图14所示,可以使弹压腿74从卡合部件分离,并在卡合部件收容部8的内部作为板簧84形成。另外,如图15所示,取代弹压腿74,作为从卡合部件7以及卡合部件收容部8分离的部件,例如,可以将所谓螺旋弹簧85的弹性部件设置在卡合部件收容部8的内部。另外,保险杠固定压板3的形状为例示性的形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附图说明
图1是分解地表示适用了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固定压板的车辆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固定压板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固定压板的仰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固定压板的侧视图。
图5是分解地表示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固定压板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固定压板的卡合部件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固定压板的卡合部件的后视图。
图8是沿图6的箭头VIII-VIII线观察的剖视图。
图9是从车身内侧表示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固定压板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将图9中的车身面板拆下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11是沿图10的箭头XI-XI线观察的剖视图。
图12是沿图10的箭头XII-XII线观察的剖视图。
图13是沿图10的箭头XIII-XIII线观察的剖视图。
图14是将局部变形实施的实施方式中的保险杠固定压板进行局部剖切所示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局部变形实施的实施方式中的保险杠固定压板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现有技术的保险杠固定压板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外部面板
2  后保险杠
3  保险杠固定压板
4  压板主体
5  螺丝护孔环
6  卡合爪
7  卡合部件
8  卡合部件收容部
9  导向部
12 面板后端部
13 层差部
15 安装孔
22 凸缘部
23、24  卡合孔
52 贯通孔
53 扩开卡定片
61 卡合爪基部
62 悬臂梁部
71 挡块
72 卡合部件主体
73 突部
74 弹压腿
83 卡合部件卡定孔

Claims (7)

1.一种保险杠固定压板,具有:与形成在车身面板上的安装孔卡合的腿部;保险杠卡合部,其与形成在从保险杠的缘部向所述车身面板侧延伸的凸缘部上的卡合孔卡合,所述保险杠固定压板将所述保险杠固定在所述车身面板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险杠卡合部包括一个以上的卡合部件,该卡合部件被设置成,仅能够在与所述保险杠相对于所述车身面板的安装脱离方向不同的方向上位移,且通过该位移,该卡合部件能够脱离地卡合在所述卡合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固定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件被设置成仅能够在与所述保险杠相对于所述车身面板的安装脱离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位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固定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件具有用于使该卡合部件在能够位移的方向上位移的操作输入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固定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保险杠固定压板的所述主体分体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固定压板,其特征在于:具有朝着使所述卡合部件向所述卡合孔内突出的方向弹压的弹压机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固定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件具有与所述卡合孔止回卡合的卡合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固定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卡合部包括卡合爪,该卡合爪具有:固定在所述保险杠固定压板的主体上的基部;从所述基部延伸的具有挠性的悬臂梁部;设在所述悬臂梁部的前端且与所述卡合孔卡合的卡合部,
所述卡合爪在所述卡合部卡合在所述卡合孔中的状态下,对所述保险杠在从所述车身面板脱离的方向上施加规定的力,由此使所述悬臂梁部弯曲而解除与所述卡合孔的卡合。
CN2008801140685A 2007-09-28 2008-09-29 保险杠固定压板 Active CN1018963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53836 2007-09-28
JP2007253836A JP4810521B2 (ja) 2007-09-28 2007-09-28 バンパ固定クリップ
PCT/JP2008/002713 WO2009041073A1 (ja) 2007-09-28 2008-09-29 バンパ固定クリッ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6376A true CN101896376A (zh) 2010-11-24
CN101896376B CN101896376B (zh) 2012-08-22

Family

ID=40510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40685A Active CN101896376B (zh) 2007-09-28 2008-09-29 保险杠固定压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4810521B2 (zh)
CN (1) CN101896376B (zh)
DE (1) DE112008002568T5 (zh)
GB (1) GB2466147B (zh)
WO (1) WO200904107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4025A (zh) * 2011-11-18 2012-04-2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后保险杠安装支架
CN113950434A (zh) * 2019-05-30 2022-01-18 株式会社利富高 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11013195A1 (ja) * 2009-07-28 2013-01-07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バンパーの取付構造
JP5767019B2 (ja) * 2011-05-18 2015-08-19 ポップリベット・ファスナー株式会社 バンパーリテーナ
JP5855971B2 (ja) 2012-02-22 2016-02-0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ンパー固定クリップ
FR2988056A1 (fr) * 2012-03-15 2013-09-20 Renault Sa Absorbeur de chocs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JP5970338B2 (ja) * 2012-10-30 2016-08-17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バンパ取付構造
JP7387230B2 (ja) * 2020-02-26 2023-11-28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54063B4 (de) 2001-11-02 2013-11-28 Airbus Operations Gmbh Doppelwandiger Kernverbund, vorzugsweise Faserverbund
JP2003191807A (ja) * 2001-12-27 2003-07-09 Piolax Inc バンパー固定クリップ
JP4336956B2 (ja) * 2003-09-25 2009-09-30 株式会社ニフコ 部品取付クリップ
JP4518406B2 (ja) * 2005-11-02 2010-08-04 マツダ株式会社 バンパー固定具及びバンパーの取付け構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4025A (zh) * 2011-11-18 2012-04-2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后保险杠安装支架
CN113950434A (zh) * 2019-05-30 2022-01-18 株式会社利富高 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
CN113950434B (zh) * 2019-05-30 2024-04-30 株式会社利富高 保险杠安装用固定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6376B (zh) 2012-08-22
GB201004788D0 (en) 2010-05-05
JP4810521B2 (ja) 2011-11-09
GB2466147A (en) 2010-06-16
JP2009083585A (ja) 2009-04-23
GB2466147B (en) 2011-12-07
DE112008002568T5 (de) 2010-08-05
WO2009041073A1 (ja) 2009-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96376B (zh) 保险杠固定压板
JP5018012B2 (ja) バンパーの車体取付構造
CN103190047B (zh) 束带夹紧件
JP2002362254A (ja) 車両用機器の取付構造
JP4985228B2 (ja) シートベルトのタング収納構造
JP2006027561A (ja) バンパーフェイスの締結構造
JP6829708B2 (ja) 防盗用ブラケット
JP2010526724A (ja) 自動車のバンパーのトリム要素
US7250573B2 (en) Automotive cable holding system
US8308035B2 (en) Roof rack assembly with translation of pivotable roof rack bow
JP2008100673A (ja) 車載機器の取付け部構造
JP4108494B2 (ja) 車両用フィニッシャ構造
JP7117257B2 (ja) 車両用加飾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US7746281B2 (en) Antenna mounting assembly
JP7074574B2 (ja) 乗物用天井構造
JP4946612B2 (ja) ウインチカバーの取付構造
JP3151587B2 (ja) ヘッドランプとフロントバンパーとの位置決め構造
CN101108601A (zh) 车辆用行李板
JP2010095034A (ja) 車両用内装材およびその取付け方法
JP6423842B2 (ja) 車両用フェンダー構造
CN217672481U (zh) 一种用于固定护板的扣花
JP4447401B2 (ja) 車両用表示器のフード構造
JP4765932B2 (ja) ウィンチカバーの取付構造
JP5315541B2 (ja) 車両用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JP5892381B2 (ja) 機能部品の取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