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82725B - 杆式连接器和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杆式连接器和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82725B
CN101882725B CN2010101966285A CN201010196628A CN101882725B CN 101882725 B CN101882725 B CN 101882725B CN 2010101966285 A CN2010101966285 A CN 2010101966285A CN 201010196628 A CN201010196628 A CN 201010196628A CN 101882725 B CN101882725 B CN 1018827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bar
support section
support
unt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966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82725A (zh
Inventor
社本渡
牧野健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82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27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827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27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38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own camm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55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supplementary/additional locking mean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杆式连接器和连接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防止壳体倾斜而保证端子接头之间的充足接触余量。在第一壳体(20)的一个侧表面上,沿纵向在相对于与第二壳体连接的连接区域的中心对称的位置形成两个支撑部分(24)。选择性地以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安装杆(60),第一模式中,该杆支撑在两个支撑部分的一个上,关于该支撑部分朝一侧旋转,第二模式中,杆支撑在另一个支撑部分上,关于该支撑部分朝另一侧旋转。杆形成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用于在杆旋转时沿使两个壳体的连接操作继续进行的方向对第一壳体施加推力。第一部分形成为与第二壳体的从动销可接合的凸轮槽(68),第二部分形成为与不支撑杆的支撑部分可接合的凹槽(73)。

Description

杆式连接器和连接方法
分案申请
本申请是200810189508.5号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200810189508.5号专利申请的申请日为2008年12月29日,发明名称为“杆式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杆式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专利公开第2004-288442号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设有与第二壳体可连接的第一壳体,以及可旋转地支撑在形成在第一壳体的侧表面上的支撑部分上的杆。杆形成有凸轮槽,以及从第二壳体凸出的从动销。当杆旋转时,从动销在凸轮槽的槽表面上滑动,因此沿着使两个壳体的连接操作继续进行的方向对第一壳体施加压力,结果通过小连接力而使两个壳体彼此连接。
在上述情况中,例如由于连接力以偏置的方式施加在连接区域的一个纵向侧上,支撑部分和凸轮槽从第一壳体的连接区域的纵向中心朝向一侧移动,并且在另一个纵向侧上存在两个壳体的连接操作倾向于延迟的情况。因此,当两个壳体的连接操作完成时,第一壳体可能远离位于另一纵向末端的第二壳体的连接表面,并且容纳在两个壳体中的端子接头之间的接触余量可能在另一个纵向侧上不充足。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而进行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防止壳体倾斜而保证端子接头之间的充足的接触余量。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杆式连接器,包括与作为配合壳体的第二壳体可连接的第一壳体,以及将要安装在或安装至第一壳体的杆,
其中:
在第一壳体的一个侧表面上形成两个支撑部分,
杆以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选择性地可安装,在第一模式中,杆支撑在两个支撑部分中的一个上,并且关于该支撑部分朝向一侧移位,在第二模式中,杆支撑在另一个支撑部分上,并且关于该支撑部分朝向与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移位,
杆形成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用于在杆移位时沿着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操作继续进行的方向对第一壳体施加推力,以及
第一部分通过与第二壳体接合而施加推力,并且第二部分通过与不支撑杆的支撑部分接合而施加推力。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第一壳体的一个侧表面上,沿着与连接方向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上垂直于连接方向的纵向,在相对于与第二壳体连接的连接区域的中心对称的位置形成两个支撑部分。
出现在相对于连接区域的纵向中心对称的位置上的两个支撑部分中的一个支撑杆,并且当杆旋转时,第二壳体与杆的第一部分接合从而对第一壳体施加推力,并且另一个支撑部分与杆的第二部分接合从而同样地对第一壳体施加推力。因此,对第一壳体施加均衡的推力。结果,防止第一壳体变倾斜,并且防止容纳在两个壳体中的端子接头之间的不充足的接触余量。此外,由于能够取决于由两个支撑部分中的哪一个来支撑杆而选择第一和第二模式,根据使用状态能够将杆重新安装,从而改善通用性。此外,由于不支撑杆的支撑部分显示出防止第一壳体变倾斜的功能,与代替支撑部分设置与第二部分可接合的特殊可接合部分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第一壳体的结构。
优选地,在第一部分与第二壳体接合之后,第二部分与支撑部分接合。
由于在第一部分与第二壳体接合之后,第二部分与支撑部分接合,所以在两个壳体的连接操作期间,操作力不会激烈地增加。
更优选地,支撑部分形成为凸起,并且第二部分形成为槽,并且通过槽的后端推动支撑部分。
通过由作为第二部分的槽的后端推动支撑部分,能够在杆的旋转的最后阶段防止第一壳体的倾斜定向。
更优选地,第二部分形成为底部槽。
由于第二部分形成为底部槽,与开放底部的情况相比杆的强度更高。
最优选地,第一部分形成为凸轮槽,第二壳体形成有多个从动销,该多个从动销位于基本上对应于相应的第一和第二模式的位置,并且与第一部分是可接合的,以及杆形成有脱逸槽,不与第一部分接合的从动销至少部分地进入该脱逸槽。
通过从动销进入脱逸槽,能够避免杆和从动销的相互干涉。这样,由于脱逸槽部分地形成在杆中,杆作为整体不会变得太小并且能够防止杆的强度减少。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根据本发明或其优选实施方式的杆式连接器,该杆式连接器具有第一壳体,杆将要在安装到或安装在该第一壳体;以及配合连接器,该配合连接器具有通过操作杆而可连接至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杆式连接器组件,包括:
彼此可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以及
将要安装在第一壳体上的杆,
其中:
在第一壳体的一个侧表面上、沿着垂直于连接方向的纵向、在相对于与第二壳体连接的连接区域的中心对称的位置形成两个支撑部分,
杆以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选择性地可安装,在第一模式中,杆支撑在两个支撑部分中的一个上,并且关于该支撑部分朝向一侧旋转,在第二模式中,杆支撑在另一个支撑部分上,并且关于该支撑部分朝向与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旋转,
杆形成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用于在杆旋转时沿着推进两个壳体的连接操作的方向对第一壳体施加推力,以及
第一部分通过与第二壳体接合而施加推力,并且第二部分通过与不支撑杆的支撑部分接合而施加推力。
出现在相对于连接区域的纵向中心对称的位置上的两个支撑部分中的一个支撑杆,并且当杆旋转时,第二壳体与杆的第一部分接合从而对第一壳体施加推力,并且另一个支撑部分与杆的第二部分接合从而同样地对第一壳体施加推力。因此,对第一壳体施加均衡的推力。结果,防止第一壳体变倾斜,并且防止容纳在两个壳体中的端子接头之间的不充足的接触余量。此外,由于能够取决于由两个支撑部分中的哪一个来支撑杆而选择第一和第二模式,根据使用状态能够将杆重新安装,从而改善通用性。此外,由于不支撑杆的支撑部分示出出防止第一壳体变倾斜的功能,与代替支撑部分设置与第二部分可接合的特殊可接合部分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第一壳体的结构。
优选地,在第一部分与第二壳体接合之后,第二部分与支撑部分接合。
由于在第一部分与第二壳体接合之后,第二部分与支撑部分接合,所以在两个壳体的连接操作期间,操作力不会激烈地增加。
更优选地,支撑部分形成为凸起,并且第二部分形成为槽,并且通过槽的后端推动支撑部分。
通过由作为第二部分的槽的后端推动支撑部分,能够在杆的旋转的最后阶段防止第一壳体的倾斜定向。
仍更优选地,第二部分形成为底部槽。
由于第二部分形成为底部槽,与开放底部的情况相比杆的强度更高。
最优选地,第一部分形成为凸轮槽,第二壳体形成有多个从动销,该多个从动销位于对应于相应的第一和第二模式的位置,并且与第一部分是可接合的,以及杆形成有脱逸槽,不与第一部分接合的从动销进入该脱逸槽。
通过从动销进入脱逸槽,能够避免杆和从动销的相互干涉。这样,由于脱逸槽部分地形成在杆中,杆作为整体不会变得太小并且能够防止杆的强度减少。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接具体地根据本发明或其优选实施方式的杆式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的连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选择性地以第一模式(1M)或第二模式(2M)将杆(60)安装到所述第一壳体(20;20A)上或安装至所述第一壳体(20;20A),其中,在第一模式下(1M),所述杆(60)支撑在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20;20A)上的两个支撑部分(24)中的一个上,并且关于该支撑部分(24)朝一侧移位,在第二模式下(M),所述杆(60)支撑在另一个支撑部分(24)上,并且关于该支撑部分(24)朝着与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移位,
在杆移位时通过杆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沿着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操作继续进行的方向对第一壳体施加推力,
其中第一部分通过与第二壳体接合而施加推力,并且第二部分通过与不支撑所述杆的支撑部分接合施加推力。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第一壳体的一个侧表面上,沿着与连接方向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上垂直于连接方向的纵向,在相对于与第二壳体连接的连接区域的中心对称的位置形成两个支撑部分。
优选地,在第一部分与第二壳体接合之后,第二部分与支撑部分接合。
更优选地,支撑部分形成为凸起,并且第二部分形成为槽,并且通过槽的后端推动支撑部分。
仍然更优选地,第二部分形成为底部槽。
最优选地,第一部分形成为凸轮槽,第二壳体形成有多个从动销,该多个从动销位于基本上对应于相应的第一和第二模式的位置,并且与第一部分是可接合的,以及杆形成有脱逸槽,不与第一部分接合的从动销至少部分地进入该脱逸槽。
通过阅读下面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和附图将会更加明白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应该理解尽管独立地描述实施方式,它们的单个特征可以组合成另外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连接两个壳体之前的状态的部分截面侧视图,
图2是示出部分地连接两个壳体的状态的部分截面侧视图,
图3是示出适当地连接两个壳体的状态的部分截面侧视图,
图4是示出使第一壳体的一侧远离的状态的部分截面侧视图,
图5是第一壳体的侧视图,
图6是第一壳体的前视图,
图7是第二壳体的前视图,
图8是示出以不同的第二模式适当地连接两个壳体的状态的部分截面侧视图,
图9是示出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适当地连接两个壳体的状态的部分截面侧视图,
图10是当杆到达旋转终止位置时的第一壳体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10A...连接器
20、20A...第一壳体
24...支撑部分
40...第二壳体
43...从动销
60...杆
66...接合部分
68...凸轮槽(第一部分)
73...凹槽(第二部分)
74...脱逸槽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8描述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或连接器组件10设有沿着连接方向CD可彼此连接的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40,以及可移动地或者可操作地(优选地可旋转地或者可枢转地)安装在第一壳体20上的杆60。在下面的描述中,两个壳体20、40的将要连接的侧表面称为关于向前和向后的方向FBD的前侧,并且图1的左侧称为关于竖直方向的上侧。
第二壳体40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构成为阳性壳体,一个或多个阳性端子接头至少部分地可安装在该第二壳体40中。第二壳体40包括插座41,该插座41为优选地沿纵向L(与连接方向CD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上垂直于连接方向CD的方向)基本上窄且长的矩形管形式,并且一个或多个、优选地多种类型的(例如大的和小的)阳性端子接头的一个或多个突片90设置为至少部分地凸出到插座41中(参见图7)。在插座41的(优选地上和/或下)壁的内表面上设置用于保持或定位已经到达移动或旋转终止位置REP的杆60的一个或多个锁定部分42。锁定部分42包括在插座41的前端或该前端附近向内凸出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一对的(上部和/或下部)爪。锁定部分42设置在一个或多个、优选(上和下)两个位置,从而分别处理第一模式1M和第二模式2M。
在插座41的每一个相对侧壁的内表面上形成一个或多个、优选一对(上和下)从动销43,从动销43沿纵向L优选地在与第一壳体20连接的连接区域(插座41的内表面)的中心的相对侧向内凸出。这些从动销43优选地形状和/或尺寸相同和/或沿纵向L相对于中心基本对称地设置,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销轴44、以及优选地一个或多个凸缘45,所述凸缘45优选地在基本整个圆周上从销轴44的前端或该前端附近凸出。
第一壳体20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构成为阴性壳体,一个或多个阴性端子接头至少部分地可安装在该第一壳体中。第一壳体20包括:形成有一个或多个空腔21的端子容纳部分22,一个或多个相应的阴性端子接头至少部分地可插入该空腔中;以及至少部分地围绕端子容纳部分22的框架23(参见图6)。框架23优选地沿纵向L具有窄且长的形状并且可(优选地基本上紧密地)装配到插座41中。在框架23的(优选地每一个)相对侧壁的后端或该后端附近形成一个或多个、优选一对(上和下)支撑部分24,该支撑部分24沿纵向L优选地在与第二壳体40连接的连接区域的中心的相对侧或该相对侧附近向外凸出(参见图5)。这些支撑部分24优选地形状和/或尺寸相同和/或优选地沿纵向L相对于中心基本上对称地设置,并且每一个支撑部分24都包括支撑轴25,以及沿纵向L从支撑轴25(优选地前端)或该支撑轴25(优选地前端)附近凸出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一对(上和下)凸出件26。
接下来描述杆60。杆60同样地由合成树脂制成,包括基本上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可操作部分61,以及从可操作部分61、优选地从可操作部分61的基本相对的末端(优选地基本上平行)凸出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一对横向(左和/或右)臂部62,并且因此作为整体优选地是门状的。应该理解杆可以基本上是板状的形状,并且至少部分地可插入在第一壳体20中或在该第一壳体20处设置的相应插入空间。将杆60安装为优选地基本上从前面跨在第一壳体20上,因此两个臂部62被设置为基本上面对框架23的相对侧壁的外侧。当杆60位于旋转开始位置RSP时,可操作部分61与框架23向后间隔开,并且臂部62优选地基本上处于倾斜状态(参见图1)。当杆60到达旋转终止位置REP时,可操作部分61至少部分地、优选地基本上完全容纳在插座41中,并且臂部62基本上处于竖直状态(或者设置在与连接方向CD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上垂直于连接方向CD的方向,参见图3)。可操作部分61优选地形成有与第二壳体40的锁定部分42弹性地可接合的联锁部分63。
两个臂部62的形状和尺寸优选地基本上相同,并且每一个臂部62都具有被设置为当杆60到达旋转终止位置REP时基本上平行于第一壳体20的纵向L的前和/或后直边64、和/或远离可操作部分61并且当杆60位于旋转开始位置RSP时基本上面对框架23的前端的弓形边65。在两个臂部62的外侧表面上或在该外侧表面处形成基本上沿着后直边64延伸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一对横向(左和/或右)肋75。两个臂部62设有与至少部分地位于直边64和弓形边65之间的相应支撑部分24可接合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一对的接合部分66。接合部分66优选地基本上是对应于支撑部分24的键孔的形式,并且围绕孔边缘形成一个或多个稍微凹进的钩边缘67。凸出件26在钩边缘67上滑动从而保持臂部62。
这里,杆60以第一模式1M(参见图1至4)以及第二模式2M(参见图8)选择性地可安装在第一壳体中,在第一模式1M中,接合部分66与第一壳体20的下支撑部分24接合,并且沿着朝向旋转终止位置REP的第一方向(向上旋转)操作或移动杆60,在第二模式2M中接合部分66与第一壳体20的上支撑部分24接合,并且沿着朝向旋转终止位置REP的第二方向(向下旋转)操作或移动杆60。
此外,在每一个臂部62中,在接合部分66的(优选地基本上相对的)侧上形成优选地在横向(左和/或右)侧上成对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用于当操作或移动(旋转或枢转)杆60时沿着使两个壳体20、40的连接操作继续进行的方向对第一壳体20施加压力。其中,第一部分优选地形成为凸轮槽68,该凸轮槽68位于比第二部分更远离可操作部分61的位置,并且能够至少部分地接收从动销43。该凸轮槽68形成有:入口69,从动销43通过该入口69至少部分地进入(或能够至少部分地进入)部分连接位置,并且该入口69在弓形边65上形成开口;以及从入口69的后端延伸至接合部分66附近的凸轮槽主要部分71。从动销43基本上沿着凸轮槽68相对可移位,并且当操作或移动(优选地旋转或枢转)杆60时被凸轮槽68的槽表面推动,由此对第一壳体20施加推力,从而朝向第二壳体40推动第一壳体20。
在臂部62的内表面中围绕凸轮槽68形成从周围区域稍微凹进的一个或多个接合边缘部分72。在杆60的操作(旋转)期间,从动销43的凸缘45能够基本上在接合边缘部分72上滑动。
另一方面,第二部分优选地形成为(优选地基本上底部)凹槽73,该凹槽73在每一个臂部62的内表面中形成并且具有大于凸轮槽68的槽宽度。凹槽73当杆60位于旋转终止位置REP时基本上沿向前和向后的方向FBD延伸,并且在臂部62的前直边64上形成开口,并且当杆60位于旋转终止位置REP时,该凹槽73的后端位置设置为相对于向前和向后的方向FBD处于与接合部分66基本相同的位置。在杆60的操作(旋转)期间,不支撑杆60的支撑部分24,即在第一模式1M中的上支撑部分24或在第二模式2M中的下支撑部分24,松弛地配合在这些凹槽73中。在杆60即将到达旋转终止位置REP之前的时刻,凹槽73的后端表面(后端)推动支撑部分24,从而对第一壳体20施加推力。
此外,优选地通过在杆60的前直边64的基本上对应于凹槽73的位置处进行切割而形成一个或多个脱逸槽74,当两个壳体20、40适当地连接时,不与凸轮槽68接合的从动销43至少部分地可插入该脱逸槽74。脱逸槽74处于与凹槽73连续的位置关系。当两个壳体20、40适当地连接时(当杆60到达旋转终止位置REP时),从动销43的销轴44至少部分地进入脱逸槽74,同时从动销43的凸缘45至少部分地进入凹槽73。
接下来,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的功能。
在将杆60安装在第一壳体20上时,杆60被设置在相对于第一壳体20的基本直立的状态,并且在该状态下,支撑部分24至少部分地插入接合部分66。接下来,杆60移位或移动(优选地旋转)直至旋转开始位置RSP。
在第一模式1M中,杆60支撑在第一壳体20上的下支撑部分24上,并且上支撑部分24不接合。如果杆60保持在旋转开始位置RSP,凸轮槽68的入口69被设置为基本上面对第一壳体20的前端(参见图1)。
如果当两个壳体20、40被保持在彼此的正对面的时候,将第一壳体20至少部分地配合到插座41中,第二壳体40的下从动销43至少部分地进入凸轮槽68的入口69(参见图2)。随后,如果优选地通过握紧或操作可操作部分61而朝向旋转终止位置REP操作或移动(优选地旋转或枢转)杆60,从动销43基本上在凸轮槽68的槽表面上滑动以显示凸轮作用,并且在移动(旋转)期间,不接合的支撑部分24松弛地进入凹槽73。如果杆60以这样的方式基本上到达旋转终止位置REP,锁定部分42和联锁部分63弹性地彼此接合以防止杆60的移位(旋转),并且两个壳体20、40适当地连接,从而电连接至少部分地容纳在两个壳体20、40中的阳性和阴性端子接头至适当深度(参见图3)。此时,不与凸轮槽68接合的上从动销43至少部分地进入凹槽73,从而避免与杆60的直边64干涉。
在连接器10处于第一模式1M的情况下,例如由于支撑杆60的凸轮槽68和支撑部分24沿纵向L朝向第一壳体20的一侧(下侧)移位,第一壳体20可以沿纵向L在另一侧(上侧)远离连接表面(插座41的后表面)从而变得倾斜,并且端子接头可以沿纵向L在该另一侧轻轻地连接。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果在适当连接两个壳体20、40的时候,第一壳体20的另一侧沿纵向L远离(参见图4),在杆60即将到达旋转终止位置REP之前的时刻,凹槽73的后表面基本上向前推动或促动不接合的支撑部分24(上部支撑部分24),由此对第一壳体20施加推力,因此基本上移动第一壳体20的沿纵向L远离的另一侧以将第一壳体20的状态校正为适当的。因此,已经到达适当连接位置的两个壳体20、40保持为完全地沿纵向L在彼此的正对面,由此能够防止端子接头被轻轻地连接。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如果外围部分沿纵向L设置在第一壳体20的另一侧(上侧)附近,并且不能沿纵向L将杆60操作(旋转)至另一侧,能够以第二模式2M重新安装杆60。
在第二模式2M中,由第一壳体20上的上支撑部分24支撑杆60,并且下支撑部分24不接合。此后,如果沿着与上述方向相对的方向操作或移位(优选地旋转或枢转)杆60,下支撑部分24至少部分地进入杆60的凹槽73,并且凹槽73的后表面推动下支撑部分24。因此,基本上以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施加用于防止第一壳体20变倾斜的推力,并且两个壳体20、40以适当的状态彼此连接(参见图8)。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优选地沿纵向L在相对于第一壳体20的连接区域的中心基本上对称的位置成对地设置支撑部分24,当操作(优选地旋转)杆60时,通过第二壳体40的从动销43和盖60的凸轮槽68的接合而沿纵向L从一侧对第一壳体20施加推力,并且不与杆60接合的支撑部分24与杆60的凹槽73接合,从而沿纵向L从另一侧对第一壳体20施加推力。因此,对第一壳体20施加均衡的推力。结果,防止第一壳体20变倾斜,并且防止至少部分地容纳在两个壳体20、40中的端子接头以不充足的接触余量连接。此外能够取决于由两个支撑部分24中的哪一个来支撑杆60而选择使用第一和第二模式1M和2M,根据使用状态能够将杆60重新安装,从而改善通用性。另外,由于不支撑杆60的支撑部分24通过与凹槽73接合而显示出防止第一壳体20变倾斜的功能,与代替支撑部分24设置与凹槽73可接合的特殊可接合部分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第一壳体20的结构。
由于在凸轮槽68与第二壳体40的从动销43接合之后稍后的时刻,凹槽73优选地与支撑部分24接合,所以在两个壳体20、40的连接操作期间,操作力不会激烈地增加。
由于凹槽73优选地是底部的,与开放底部的情况相比杆60的强度更高。
此外,通过从动销43进入脱逸槽74,能够避免杆60和从动销43的相互干涉。这样,由于脱逸槽74优选地部分形成在杆60中,杆60作为整体不会变得太小并且能够防止杆60的强度减少。
因此,为了通过防止壳体变倾斜而保证端子接头之间的充足的接触余量,在第一壳体20的一个侧表面上、优选地沿纵向L在相对于与第二壳体40连接的连接区域的中心基本上对称的位置形成两个支撑部分24。选择性地以第一模式1M以及第二模式2M安装杆60,在第一模式1M中,杆60支撑在两个支撑部分24中的一个上,并且关于该支撑部分24朝向一侧移位(优选地旋转),在第二模式2M中,杆60支撑在另一个支撑部分24上,并且关于该支撑部分24朝向另一侧移位(优选地旋转)。杆60形成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用于在操作(旋转)杆60时沿着使两个壳体20、40的连接操作继续进行的方向对第一壳体20施加推力。第一部分形成为与第二壳体40的从动销43至少部分地可接合的凸轮槽68,并且第二部分形成为与不支撑杆60飞支撑部分24至少部分地可接合的凹槽73。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9和10描述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A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是在第一壳体20A的每一个(优选地基本上相对的)外侧表面上形成一个或多个、优选一对上下支撑部分24,以及杆60形成有作为第一部分的一个或多个凸轮槽63和作为第二部分的一个或多个凹槽73,但是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连接两个臂部62的后端的后板77附连到杆60。
该后板77被设置为从两个臂部62的后端和可操作部分61的连接位置到沿纵向稍超过臂部62的中心的位置,至少部分地覆盖杆60的后表面。后板77的后端优选地设置在与肋75的后端基本上相同的位置。此外,在与后板77相对的一侧、在两个臂部62之间的杆60的后端的空间作为打开部分78。另一方面,第一壳体20A包括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一个或多个阴性端子接头的壳体主体29,并且与相应的阴性端子接头连接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多个导线99从壳体主体29的后表面抽出。这些导线29优选地是或能够是通过第一壳体20A外侧的带98而整体地固定或捆扎的。
这里,如果杆60到达旋转终止位置REP,从第一壳体20A的后表面抽出的一组导线99被后板77按压,并且通过杆60的打开部分78抽出。沿着与杆60的旋转或操作方向相对的方向将该组导线99抽出(参见图9)。因此,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不需要通过安装在壳体主体29的后部上而用于指定导线99的抽出方向的传统导线套,因此能够减少成本,并且能够省略安装导线套的操作步骤从而减少操作负担。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描述和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列实施方式也由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包括。
(1)第一部分可以不是凸轮槽,并且可以是利用齿条和齿轮的压力增加机构或者在杆和第二壳体之间提供的杆机构。
(2)不具体地限定第二部分的形状,只要当杆旋转时第二部分推动支撑部分从而对第一壳体施加推力。例如,第二部分可以仅仅是臂部的直边。
(3)可以在远离凹槽的位置形成脱逸槽,或者可以根据情况省略脱逸槽。
(4)杆可以是一个平板的形式,这样,在壳体的一个侧表面上仅可以形成一对支撑部分。
(5)应该理解杆沿着任何适合的路径可移位,例如基本上为线性的路径(像滑块一样)、沿着椭圆形路径等等。

Claims (10)

1.一种杆式连接器,包括:
第一壳体(20;20A)和第二壳体(40),所述第一壳体(20;20A)和所述第二壳体(40)能够彼此相连,以及
杆(60),所述杆(60)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20;20A)上,
其中:
所述第一壳体(20;20A)的一个侧表面形成有两个支撑部分(24),所述两个支撑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连的连接区域中的、在基本上垂直于连接方向(CD)的纵向上相对于所述连接区域的中心对称的位置处,并且每一个所述支撑部分(24)包括支撑轴(25)以及一对凸出件(26),所述凸出件(26)沿所述纵向从所述支撑轴(25)凸出,
所述杆(60)的臂部(62)包括与所述支撑部分(24)相接合的接合部分(66),所述接合部分(66)包括钩边缘(67),所述凸出件(26)能够在所述钩边缘(67)上滑动,连接所述臂部(62)的后端的后板(77)附接到所述杆(60),
所述杆(60)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两个支撑部分(24)中的一个支撑部分上,
所述杆(60)形成有第一部分(68)和第二部分(73),所述第一部分(68)和第二部分(73)用于当旋转所述杆(60)时沿着使所述第一壳体(20;20A)和第二壳体(40)的连接操作继续进行的方向对所述第一壳体(20;20A)施加推力,以及
所述第一部分(68)通过与所述第二壳体(40)相接合而对所述第一壳体(20;20A)施加推力,而所述第二部分(73)通过与不支撑所述杆(60)的支撑部分(24)相接合而对所述第一壳体(20;20A)施加推力,
其中,所述杆(60)能够以第一模式(1M)和第二模式(2M)来选择性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接合部分(66)与所述两个支撑部分(24)中的一个支撑部分相接合,并且沿着第一方向操作所述杆(60),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接合部分(66)与所述两个支撑部分(24)中的另一个支撑部分相接合,并且沿着第二方向操作所述杆(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中,在所述第一部分(68)与所述第二壳体(40)相接合之后,所述第二部分(73)与所述支撑部分(24)相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中,
所述支撑部分(24)呈凸起形,
所述第二部分(73)呈槽形,并且
所述支撑部分(24)由所述槽的后端推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部分(73)呈底部槽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部分(68)呈凸轮槽形,
多个从动销(43)形成为从所述第二壳体(40)凸出,所述多个从动销(43)中的一个从动销能够与所述第一部分(68)相接合,以及
所述杆(60)通过切割而形成脱逸槽(74),不与所述第一部分(68)相接合的从动销(43)进入所述脱逸槽(74)。
6.一种连接器的连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第一壳体(20;20A)上设置杆(60),
在所述第一壳体(20;20A)的一个侧表面上形成两个支撑部分(24),所述两个支撑部分(24)形成在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40)相连的连接区域中的、在基本上垂直于连接方向(CD)的纵向上相对于所述连接区域的中心对称的位置处,使得每一个所述支撑部分(24)都设有支撑轴(25)以及一对凸出件(26),所述凸出件(26)沿所述纵向从所述支撑轴(25)凸出,
为所述杆(60)的臂部(62)设置与所述支撑部分(24)相接合的接合部分(66),所述接合部分(66)包括钩边缘(67),所述凸出件(26)能够在所述钩边缘(67)上滑动,连接所述臂部(62)的后端的后板(77)附接到所述杆(60)并且,
在所述两个支撑部分(24)中的一个支撑部分上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杆(60),
在所述杆(60)上形成第一部分(68)和第二部分(73),所述第一部分(68)和第二部分(73)用于当旋转所述杆(60)时沿着使所述第一壳体(20;20A)和第二壳体(40)的连接操作继续进行的方向对所述第一壳体(20;20A)施加推力,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68)通过与所述第二壳体(40)相接合而对所述第一壳体(20;20A)施加推力,而所述第二部分(73)通过与不支撑所述杆(60)的支撑部分(24)相接合而对所述第一壳体(20;20A)施加推力,
其中,所述杆(60)能够以第一模式(1M)和第二模式(2M)来选择性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接合部分(66)与所述两个支撑部分(24)中的一个支撑部分相接合,并且沿着第一方向操作所述杆(60),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接合部分(66)与所述两个支撑部分(24)中的另一个支撑部分相接合,并且沿着第二方向操作所述杆(6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的连接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部分(68)与所述第二壳体(40)相接合之后,所述第二部分(73)与所述支撑部分(24)相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连接器的连接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使所述支撑部分(24)形成为呈凸起形,并且/或者
使所述第二部分(73)形成为呈槽形。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连接器的连接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使所述第二部分(73)形成为呈底部槽形。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连接器的连接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使所述第一部分(68)形成为呈凸轮槽形,
形成多个从动销(43),所述多个从动销(43)中的一个从动销能够与所述第一部分(68)相接合,以从所述第二壳体(40)凸出,以及
切割所述杆(60)以形成脱逸槽(74),不与所述第一部分(68)相接合的从动销(43)进入所述脱逸槽(74)。
CN2010101966285A 2007-12-28 2008-12-29 杆式连接器和连接方法 Active CN1018827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38516 2007-12-28
JP2007338516A JP2009158430A (ja) 2007-12-28 2007-12-28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95085A Division CN101471510B (zh) 2007-12-28 2008-12-29 杆式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连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2725A CN101882725A (zh) 2010-11-10
CN101882725B true CN101882725B (zh) 2013-05-29

Family

ID=4046695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966285A Active CN101882725B (zh) 2007-12-28 2008-12-29 杆式连接器和连接方法
CN2008101895085A Active CN101471510B (zh) 2007-12-28 2008-12-29 杆式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连接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95085A Active CN101471510B (zh) 2007-12-28 2008-12-29 杆式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670159B2 (zh)
EP (2) EP2224549B1 (zh)
JP (1) JP2009158430A (zh)
KR (2) KR101048782B1 (zh)
CN (2) CN101882725B (zh)
DE (1) DE602008004726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74800B1 (en) * 2008-05-06 2018-03-14 Molex, LLC Lever 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JP5534501B2 (ja) * 2009-10-09 2014-07-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5257340B2 (ja) * 2009-12-02 2013-08-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5343902B2 (ja) * 2010-03-17 2013-11-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407960B2 (ja) * 2010-03-17 2014-02-0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12109174A (ja) * 2010-11-19 2012-06-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13033606A (ja) 2011-08-01 2013-02-14 Yazaki Corp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JP5686069B2 (ja) * 2011-08-09 2015-03-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5775420B2 (ja) * 2011-10-25 2015-09-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US9325111B2 (en) * 2012-11-30 2016-04-26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ente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system
JP6182515B2 (ja) * 2014-08-19 2017-08-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6315346B2 (ja) * 2015-01-16 2018-04-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499023B2 (ja) * 2015-06-12 2019-04-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FR3050578B1 (fr) * 2016-04-26 2020-08-14 Amphenol - Air Lb Connecteur a levier et carte de circuit imprime dotee de tels connecteurs
JP6673017B2 (ja) * 2016-05-30 2020-03-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9948030B1 (en) 2017-09-15 2018-04-17 Phoenix Cont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Inc. Lever-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body and rel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6762340B2 (ja) * 2018-06-12 2020-09-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JP7089679B2 (ja) * 2019-03-28 2022-06-2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GB2582834B (en) * 2019-04-04 2023-04-12 Danfoss Power Solutions Ii Technology As Coupling device
JP7230753B2 (ja) * 2019-09-26 2023-03-0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66763B1 (en) * 2005-05-17 2006-06-27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Junction box assembly with cam lev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17627B1 (fr) * 1994-03-21 1996-04-26 Cinch Connecteurs Sa Dispositif d'accouplement de deux éléments de boîtier d'un connecteur électrique.
DE19844693A1 (de) * 1998-09-29 2000-03-30 Delphi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Zweiteiliger elektrischer Verbinder
JP3562448B2 (ja) * 2000-07-13 2004-09-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3964146B2 (ja) * 2001-03-22 2007-08-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
JP2004288442A (ja) 2003-03-20 2004-10-1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DE10332893A1 (de) * 2003-07-19 2005-02-10 Leopold Kostal Gmbh & Co Kg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JP4492449B2 (ja) 2005-06-15 2010-06-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4475178B2 (ja) * 2005-06-16 2010-06-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4660380B2 (ja) * 2006-01-11 2011-03-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
JP4598681B2 (ja) * 2006-01-17 2010-12-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
JP4904094B2 (ja) * 2006-06-20 2012-03-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035361B2 (ja) * 2010-02-04 2012-09-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66763B1 (en) * 2005-05-17 2006-06-27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Junction box assembly with cam levers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288442A 2004.10.14
JP特开2006-351331A 2006.12.28
JP特开2006-351389A 2006.12.2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1510B (zh) 2011-12-14
EP2224549A1 (en) 2010-09-01
KR101048782B1 (ko) 2011-07-15
KR20100056432A (ko) 2010-05-27
KR101266588B1 (ko) 2013-05-22
KR20090073041A (ko) 2009-07-02
US7670159B2 (en) 2010-03-02
EP2224549B1 (en) 2012-01-25
US20090170358A1 (en) 2009-07-02
CN101882725A (zh) 2010-11-10
EP2075880B1 (en) 2011-01-26
EP2075880A1 (en) 2009-07-01
DE602008004726D1 (de) 2011-03-10
JP2009158430A (ja) 2009-07-16
CN101471510A (zh) 2009-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2725B (zh) 杆式连接器和连接方法
EP1981128B1 (en) A lever-type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EP1715551B1 (en) A connector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CN100517880C (zh) 可移动构件型的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06471683B (zh) 具有端子座的电连接器
JP5211929B2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EP1830436B1 (en) A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ssembling method
CN102157852B (zh) 杠杆连接器
EP0843386A1 (en) A lever connector
EP1775801B1 (en) A connector having a movable member
CN102148454B (zh) 杠杆型连接器及其连接方法
JP2007123232A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N102714392A (zh) 辅助嵌合夹具和采用该辅助嵌合夹具的连接器
CN103636077A (zh) 杠杆嵌合式连接器
EP1443611B1 (en) A lever-type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connecting it
US7500860B2 (en) Lever type connector including rotation restricting portion
EP1387446A2 (en) Resin-molded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4492509B2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N102055106B (zh) 连接器、系列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206004036U (zh) 连接拉杆、拉杆组件及电连接器
CN108292819B (zh) 电气连接装置
JP2004319140A (ja) コネクタ
CN103620884B (zh) 杠杆式连接器
CN105390874B (zh) 杆式连接器
CN103430400A (zh) 辅助配合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