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50651A - 丝网印刷装置及刮板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丝网印刷装置及刮板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50651A
CN101850651A CN 201010145121 CN201010145121A CN101850651A CN 101850651 A CN101850651 A CN 101850651A CN 201010145121 CN201010145121 CN 201010145121 CN 201010145121 A CN201010145121 A CN 201010145121A CN 101850651 A CN101850651 A CN 1018506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aper plate
silk
silk screen
width
hold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4512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50651B (zh
Inventor
西英一
沼尾宇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AUTOMATION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50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506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50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506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5/00Screen printers
    • B41F15/08Machines
    • B41F15/0804Machines for printing sheets
    • B41F15/0813Machines for printing sheets with flat screens
    • B41F15/0818Machines for printing sheets with flat screens with a stationary screen and a moving squeege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5/00Screen printers
    • B41F15/14Details
    • B41F15/44Squeegees or do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5/00Screen printers
    • B41F15/14Details
    • B41F15/44Squeegees or doctors
    • B41F15/46Squeegees or doctors with two or more operativ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 H05K3/1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thick film techniques, e.g. print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or simila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or ink patterns
    • H05K3/12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thick film techniques, e.g. print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or simila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or ink patterns by screen printing or stencil pri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creen Printers (AREA)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丝网印刷装置,包括:主刮板,该主刮板在宽度方向上包括一对端部,并且通过在该丝网的上表面上垂直于该宽度方向的方向上滑动,其中该丝网的上表面提供有糊状材料,并且在其上形成孔,经由该孔在提供在该丝网的下表面侧上的印刷对象的上表面上印刷该糊状材料;以及一对副刮板,每个副刮板包括在该宽度方向上在比该端部更外的外侧上提供的第一端部,和在宽度方向上在比该端部更内的内侧上提供的第二端部,在滑动方向上该主刮板的后侧,该对副刮板相对于该主刮板倾斜预定的角度。

Description

丝网印刷装置及刮板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丝网印刷装置,用于经由丝网上形成的孔在印刷对象,如印刷基板上印刷如焊糊的糊状材料,以及一种在该丝网印刷装置中使用的刮板(squeegee)机构。
背景技术
过去,一直广泛使用在印刷基板上印刷焊糊的丝网印刷装置。
在该丝网印刷装置中,在形成图案孔的丝网上提供刮板,并且在丝网下面提供基板。将焊糊提供到丝网,然后刮板在丝网上滑动。当刮板在丝网上滑动时,焊糊受到刮板的挤压,在形成在丝网上的图案孔上面移动。结果,将焊糊印刷在提供在图案孔下面的基板上。
此时,问题在于:当焊糊受到滑动刮板的挤压并且在丝网上移动时,焊糊会在宽度方向上从刮板端部的侧面漏出。
作为与该问题有关的一项技术,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7-15307(第【0026】段和第【0031】段,附图3至5)公开了一种刮板头,其在宽度方向上在刮板的两端设有刮削元件。将两个刮削元件提供到刮板,以便它们延伸到刮板的前侧,同时其间的间隔向着前侧变宽。两个刮削元件刮掉从刮板侧面伸出的焊糊,并且使焊糊回到刮板侧面。
发明内容
附带地,由于侧面泄漏等而干燥或经历化学变化的焊糊是由工人回收或丢弃的。由于焊糊包含金属如铅、锡、银和铜以及化学材料如溶剂和蜡,因而丢弃焊糊会造成成本增加以及环境恶化。
实际上,丢弃的焊糊的数量要达到消耗的焊糊的10%至20%。在这点上,需要一种可以减少丢弃的焊糊的数量的技术。
考虑到上述情况,需要一种能够减少丢弃的焊糊的数量的丝网印刷装置,以及一种在该丝网印刷装置中使用的刮板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包括主刮板和一对副刮板的丝网印刷装置。
主刮板包括在宽度方向上包括一对端部。通过在丝网的上表面上在垂直于宽度方向的方向上滑动,其中该丝网的上表面提供有糊状材料,并且在其上形成孔,该主刮板经由该孔在提供在该丝网的下表面侧上的印刷对象的上表面上印刷该糊状材料。
该对副刮板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滑动方向上在该主刮板的后侧该对副刮板相对于该主刮板倾斜预定的角度。
在宽度方向上在比该对端部中对应的一个更外的外侧上提供该第一端部。
在宽度方向上在比该对端部中对应的一个更内的内侧上提供该第二端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过该两个副刮板,可以使在宽度方向上从该主刮板的两个端部的侧面漏出的糊状材料如焊糊回到比该主刮板的宽度更内的内侧上的区域以及丝网内侧上的区域。当该主刮板和该对副刮板再次在丝网上滑动时,回到比该主刮板的宽度更内的内侧上的区域的焊糊在主刮板的前侧与焊糊混合,以便回收。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主刮板的侧面漏出的焊糊通过两个副刮板回到丝网内侧上的区域,以便重新利用。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减少丢弃的焊糊的数量。结果,可以实现成本削减,并且改进环境问题。
该丝网印刷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对主刮板保持元件和一对副刮板保持元件。
该主刮板保持元件保持主刮板。
该对副刮板保持元件可以相对于主刮板保持元件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并且保持该对副刮板。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该两个副刮板保持元件可以相对于主刮板保持元件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因而可以增强该对副刮板相对于丝网的粘性。
通过这种结构,可以防止在该对副刮板和丝网之间造成间隙,并且防止焊糊作为薄膜留在丝网上。特别地,当焊糊变成薄膜,并且留在丝网上时,由于焊糊的干燥及化学变化显著,因而经常需要丢弃。因此,通过上述结构增强该对副刮板相对于丝网的粘性,以防止在丝网上形成薄膜,可以额外地减少要丢弃的焊糊的数量。
在该丝网印刷装置中,该对副刮板保持元件可旋转地保持该对副刮板。
由于通过这种结构可以额外地增强该对副刮板相对于丝网的粘性,因而可以防止焊糊作为薄膜留在丝网上。结果,可以额外地减少要丢弃的焊糊的数量。
该丝网印刷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一对夹在主刮板保持元件和该对副刮板保持元件之间的弹性体。
由于通过这种结构可以额外地增强该对副刮板相对于丝网的粘性,因而可以防止焊糊作为薄膜留在丝网上。结果可以额外地减少要丢弃的焊糊的数量。
在该丝网印刷装置中,该主刮板和该对副刮板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在与丝网接触的端部的附近沿宽度方向形成的凹槽。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可以通过该凹槽增强该主刮板和/或该对副刮板的挠性,因而可以增强该主刮板和/或该对副刮板相对于该丝网的粘性。因此,可以防止焊糊作为薄膜留在丝网上,结果,可以额外地减少要丢弃的焊糊的数量。
该丝网印刷装置进一步包括保持机构。
该保持机构保持印刷对象。该保持机构从下面水平地支撑在丝网印刷期间该主刮板和该对副刮板中的一个在其上滑动的丝网的区域。
由于通过这种结构增强了该主刮板或该对副刮板相对于丝网的粘性,因而可以防止焊糊作为薄膜留在丝网上。结果,可以额外地减少要丢弃的焊糊的数量。
在该丝网印刷装置中,该保持机构可以包括一对夹紧元件和一对校正元件。
该对夹紧元件夹紧印刷对象,并且每个夹紧元件包括在丝网印刷期间在与印刷对象的上表面大致相同的平面内从下面支撑该区域的上表面。
该对校正元件校正印刷对象的偏斜,并且每个校正元件包括在丝网印刷期间在与印刷对象的上表面和该对夹紧元件的上表面大致相同的平面内从下面支撑该区域的上表面。
由于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增强该主刮板或该对副刮板相对于丝网的粘性,因而可以防止焊糊作为薄膜留在丝网上。结果,可以额外地减少要丢弃的焊糊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包括主刮板和一对副刮板的刮板机构。
该主刮板在宽度方向上包括一对端部。通过在丝网的上表面上垂直于该宽度方向的方向上滑动,其中该丝网的上表面提供有糊状材料,并且在其上形成孔,该主刮板经由该孔在提供在丝网的下表面侧上的印刷对象的上表面上印刷该糊状材料。
该对副刮板中的每个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滑动方向上主刮板的后侧,该对副刮板相对于主刮板倾斜预定的角度。
在宽度方向上在比该主刮板的该对端部中对应的一个更外的外侧上提供该第一端部。
在宽度方向上在比该主刮板的该对端部中对应的一个更内的内侧上提供该第二端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要丢弃的焊糊的数量的丝网印刷装置,以及一种在该丝网印刷装置中使用的刮板机构。
根据下面对在附图中所示的最佳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装置的正视图;
附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装置的侧视图;
附图3是丝网的顶视图;
附图4是刮板部分的透视图;
附图5是刮板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附图6是从上面表示主刮板和副刮板的示意图;
附图7A-7B是主刮板的侧视图;
附图8是定位部分的正视图;
附图9是定位部分的侧视图;
附图10A-10D是用于解释定位部分的操作的定位部分的侧视图;
附图11A-11C是用于解释定位部分的操作的定位部分的侧视图;
附图12是从上面看丝网的概略图,其表示丝网基板的上表面、基板夹具的上表面以及基板校正夹具的上表面与丝网的下表面接触的状态;
附图13A-13B是用于解释刮板部分的操作的刮板部分和丝网的顶视图和侧视图;
附图14A-14B是用于解释刮板部分的操作的刮板部分和丝网的顶视图和侧视图;
附图15A-15B是用于解释斜交角θ和伸出长度l的值的比较示图;以及
附图1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装置的刮板机构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丝网印刷装置的整体结构)
附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装置的正视图。附图2是该丝网印刷装置的侧视图。应当注意:为了有助于理解说明书中描述的附图,以不同于实际尺寸的尺寸表示该丝网印刷装置、包含在该丝网印刷装置中的元件等。
如图1和2所示,丝网印刷装置100包括丝网1以及将该丝网1固定在丝网印刷装置100的预定位置的固定部分5。丝网印刷装置100还包括刮板部分10,该刮板部分提供在丝网1的上面,并且在丝网1的上表面上滑动,其中将糊状材料如焊糊4(参见附图13和14)提供到该丝网的上表面。
此外,丝网印刷装置100还包括定位部分50,该定位部分提供在丝网1的下面,并且定位作为丝网印刷对象的印刷基板9;清洁丝网1的下表面的清洁部分80;以及照相部分85。
而且,丝网印刷装置100还包括支撑底座90,该支撑底座在丝网印刷装置100的后侧上可移动地支撑刮板部分10、清洁部分80以及照相部分85。此外,丝网印刷装置100包括载入传送器98(参见附图8),用于从外侧载入未处理(印刷之前)的印刷基板9,以及载出传送器99(参见附图8),用于取出已经处理(印刷之后)的印刷基板9。
在支撑底座90的上部,沿y轴方向提供一对上导轨91和92。在支撑底座90的下部,沿y轴方向提供一对下导轨93和94。
将支撑刮板部分10的支架95可移动地连接到上导轨91和92。通过这种结构,刮板部分10可以在y轴方向上在丝网1上移动。
另一方面,将支撑清洁部分80的支架96和支撑照相部分85的支架97可移动地连接到下导轨93和94。通过这种结构,清洁部分80和照相部分85可以在y轴方向上在丝网1上移动。
(丝网和固定部分的结构)
附图3是丝网1的顶视图。
如图3所示,在大致丝网1的中心,在与印刷基板9的尺寸对应的区域1a(参见由虚线封闭的区域)中形成与印刷基板9的布线图案对应的图案孔2。形成图案孔2的区域1a之外的区域是边缘区域。应当注意:在下面的描述中,形成图案孔2的区域对应于印刷基板9的尺寸,将其称作图案孔形成区域1a。而且,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在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图案孔形成区域1a的两侧上的预定区域称作侧面区域(参见由双点划线封闭的区域)。
丝网1例如由金属如不锈钢形成。丝网1的纵向宽度(y轴方向)和横向宽度(x轴方向)例如是500mm至800mm,丝网1的厚度例如是0.1mm。此外,图案孔形成区域1a的纵向宽度(y轴方向)和横向宽度(x轴方向)例如是120mm至160mm。应当注意:不用特别限定丝网1的材料和尺寸、图案孔形成区域1a的尺寸等。
在丝网1上,沿丝网1的侧面形成框架体3。框架体3从四个方向以预定的张力拉动丝网1,以便丝网1不会下垂。
回到附图1和2,将丝网1固定到丝网印刷装置100的预定位置的固定部分5包括连接框架6和丝网夹具7,该丝网夹具提供在连接框架6上,并且夹紧丝网1。连接框架6由支撑底座90、支座(未示出)等支撑。丝网夹具7以复数形式提供在连接框架6上。丝网夹具7在垂直方向上从两侧固定在丝网1上提供的框架体3。
(刮板部分的结构)
附图4是刮板部分10的透视图。
如图1和4所示,刮板部分10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两个刮板机构11和12使用x-z平面作为对称平面对称地排列。在下面的描述中,在两个刮板机构11和12中,将从丝网印刷装置100的正面看右手侧上提供的刮板机构11称作第一刮板机构11,将在左手侧上提供的刮板机构12称作第二刮板结构12。
由于第一刮板机构11和第二刮板机构12具有相同的结构,因而在说明书中以相同的标记表示第一刮板机构11和第二刮板机构12,并且将第一刮板机构11作为代表描述。
附图5是刮板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如图4和5所示,第一刮板机构11包括主刮板13,以及在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在主刮板13的两端提供的副刮板14和15。
第一刮板机构11还包括保持主刮板13的刮板保持元件16,用于将主刮板13固定到刮板保持元件16的固定板111,一对用于分别保持副刮板14和15的副刮板保持元件17和18,以及用于分别将副刮板14和15固定到副刮板保持元件17和18和固定板112和113。而且,第一刮板机构包括支撑刮板保持元件16的支撑元件31,联接支撑元件31和刮板保持元件16的联接托架21,以及垂直驱动支撑元件31的气缸41(参见附图1和2)。
气缸41垂直移动第一刮板机构11,以使主刮板13和副刮板14和15以预定的压力与丝网1接触。应当注意:在第一刮板机构11下降并且与丝网1接触的情况下,第二刮板机构12不会下降,因而不会与丝网1接触(参见附图13B)。相反,在第二刮板机构12下降并且与丝网1接触的情况下,第一刮板机构11不会下降,因而不会与丝网1接触(参见附图14B)。
支撑元件31包括位于在其下端部的中心附近的凹部32,以及在下部侧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在其两端提供的一对接合凹槽33。支撑元件31还包括在其下部侧凹部32的两侧上提供的一对螺钉孔34。
联接托架21包括联接托架体22,以及在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联接托架体22的侧壁部上提供的一对钩杆23。
联接托架体22在其上部包括插口24,支撑元件31的下端部插入该插口中。轴42通过穿透口25插入,该穿透口在联接托架体22的前侧和后侧的壁部上形成。还在联接托架体22的前侧的壁部上形成一对凹槽26,该对凹槽在穿透口25的两侧上形成,并且用于穿过紧固螺钉43。
钩杆23可以相对于联接托架体22绕y轴方向上的轴线旋转。每个钩杆23包括位于其上部的爪部23a以及位于其下部的夹子23b。在将支撑元件31的下端部插入联接托架21的插口24的状态下,爪部23a与在支撑元件31上提供的接合凹槽33接合。每个夹子23b在宽度方向上从联接托架体22的侧壁部向外伸出。通过夹子23b夹紧以及钩杆23相对于联接托架体22旋转,支撑元件31和联接托架21在临时固定状态和释放之间转换。
两个紧固螺钉43穿过在联接托架体22的前侧壁部上形成的凹槽26,并且拧入在支撑元件31上形成的螺钉孔34。因此,支撑元件31和联接托架21稳固地固定。
刮板保持元件16是在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伸长的板状元件,并且包括刮板保持元件体161和突起162,该突起在刮板保持元件体161的中心附近提供,并且从刮板保持元件体161向上伸出。
轴42插入穿透口163中,该穿透口在突起162上形成,并且与在联接托架21上形成的穿透口25关联。轴42插入联接托架21的穿透口25以及刮板保持元件16的穿透口163中。轴承44插在联接托架21的穿透口25和轴42之间。因此,刮板保持元件16可旋转地连接到联接托架21。
刮板保持元件161包括位于其后侧上的斜面164,以及在宽度方向上位于其侧面上的螺钉孔165。斜面164相对于水平面(x-y平面)以预定角度倾斜。
主刮板13具有在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伸长的薄矩形板形状,并且例如由金属如不锈钢形成。然而,主刮板13的材料不限于金属。可以将树脂如氨甲酸乙酯用作主刮板13的材料,或者可以使用其它材料代替。
在刮板保持元件16的后侧提供固定板111。固定板111将主刮板13夹在中间,并且通过刮板保持元件16的斜面164将其固定。
分别在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刮板保持元件16的两端提供该对副刮板保持元件17和18。副刮板保持元件17和18分别包括副刮板保持元件体171和181,以及从副刮板保持元件体171和181的后侧伸出的联接部分172和182。
副刮板保持元件体171和181在其后侧分别包括斜面173和183,该斜面相对于水平面(x-y平面)以预定角度倾斜,并且还相对于x-z平面以预定角度倾斜。
在联接部分172和182上分别形成与在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刮板保持元件16的两端形成的螺钉孔165关联的螺钉孔174和184。将螺钉45经由联接部分172和182的螺钉孔174和184分别拧入刮板保持元件16的螺钉孔165。因此,在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刮板保持元件16的两端,将副刮板保持元件17和18固定到刮板保持元件16。
每个副刮板14和15具有薄矩形板形状,并且例如由金属如不锈钢形成。然而,副刮板14和15的材料不限于金属。可以将树脂如氨甲酸乙酯用作副刮板14和15的材料,或者可以使用其它材料代替。
如上所述,可以将任何材料用于副刮板14和15,但是用于副刮板14和15的材料是典型地具有与用于主刮板13的材料相同的硬度的材料,或者是比主刮板13的材料更软的材料。当将比主刮板13的材料更硬的材料用于副刮板14和15时,副刮板14和15接触丝网1的力将变得过大,结果,丝网1中心附近的区域上升,这取决于后备结构(backup structure)等。就此,用于副刮板14和15的材料典型地是具有与用于主刮板13的材料相同的硬度的材料,或者是比主刮板13的材料更软的材料。
分别在副刮板保持元件17和18的后侧上提供固定板112和113。固定板112和113将副刮板14和15夹在中间,并且分别通过副刮板保持元件17和18的斜面173和183固定副刮板14和15。
附图6是从上面看主刮板13以及副刮板14和15的示意图。在附图6中,为了有助于理解附图,示意性地表示主刮板13以及副刮板14和15的端部。
应当注意: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了方便,将相对于第一刮板机构11在丝网1上滑动的方向的前侧描述为前面,将背面描述为后侧。滑动方向的前侧对应于第一刮板机构11的后侧,滑动方向的后侧对应于第一刮板机构11的前侧。
如图6所示,该对副刮板14和15相对于主刮板13以预定角度θ倾斜。应当注意:在下面的描述中,将由主刮板13以及副刮板14和15形成的角描述为斜交角θ。
在主刮板13的后侧上整体地提供副刮板14和15。在主刮板13后侧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将副刮板14和15的外端部14a和15a分别提供在比主刮板13的端部13a和13b更外的外侧,而在主刮板13后侧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将副刮板14和15的内端部14b和15b分别提供在比主刮板13的端部13a和13b更内的内侧。
通过副刮板14和15,可以使在主刮板13在丝网1上滑动时在宽度方向上从主刮板13的端部13a和13b的侧面漏出的焊糊4回到丝网1的内侧。
设置斜交角θ、副刮板14和15从主刮板13的端部13a和13b向外伸出的长度l(下文中称作伸出长度l)等的值,以便使从主刮板13的侧面漏出的焊糊4聚集在丝网1的内侧。稍后详细地描述斜交角θ、伸出长度l等的值。
附图7是主刮板的侧视图。附图7A是整个主刮板13的侧视图,附图7B是主刮板13的端部放大的侧视图。
如图7A所示,主刮板13相对于水平面(x-y平面)具有倾角并且由刮板保持元件16保持,以便与丝网1以倾角
Figure GSA00000062110400102
接触。倾角
Figure GSA00000062110400103
例如是60度,但不限于此。
在主刮板13的端部附近,在滑动方向(第一刮板机构11的前侧)的后侧主刮板13的表面上,沿主刮板13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形成凹槽131。形成凹槽131的部分的厚度T2大约是主刮板13的厚度T1的一半。例如,当主刮板13的厚度T1是0.3mm时,形成凹槽131的部分的厚度T2大约是0.15mm。凹槽131例如由蚀刻或切削工作形成。由于可以通过凹槽131增强主刮板13的挠性,因而可以增强主刮板13相对于丝网1的粘性。
如图7B所示,在主刮板13的末端表面,两个弯曲凹槽132在主刮板13的宽度方向上对准。通过弯曲凹槽132,尖锐地形成主刮板13的边缘部分133。
应当注意:虽然附图7的描述主要是针对主刮板13的结构给出的,但是副刮板14和15也具有与主刮板13类似的结构。换句话说,副刮板14和15分别由副刮板保持元件17和18保持,以便与丝网以预定的倾角接触。而且,在副刮板14和15的末端部附近,在滑动方向后侧副刮板14和15的表面上,沿副刮板14和15的宽度方向形成凹槽。此外,在每个副刮板14和15的末端表面上,在宽度方向上形成弯曲凹槽。
副刮板14和15的倾角
Figure GSA00000062110400104
可以与主刮板13的倾角相同或不同。基于刮板部分10的滑动速度、焊糊4的材料和粘性等适当地设置副刮板14和15的倾角以及主刮板13的倾角
Figure GSA00000062110400107
(定位部分的结构)
附图8是定位部分的正视图,附图9是定位部分的侧视图。在附图8中,为了有助于理解附图,省略对定位部分的基板保持机构的一部分的表示。应当注意:在对附图8和9的描述中,y轴方向描述为定位部分的纵向方向,x轴方向描述为定位部分的宽度方向。
如图所示,定位部分50包括保持印刷基板9的基板保持机构51,以及移动机构71,该移动机构在预定的方向(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和θ轴方向(绕z轴的旋转方向))上移动基板保持机构51,并且从下面支撑基板保持机构51。
首先描述保持印刷基板9的基板保持机构51。
基板保持机构51包括一对传送印刷基板9的传送带52、一对夹紧由传送带52传送的印刷基板9的基板夹具53和54,以及一对校正印刷基板9的基板校正夹具55。基板保持机构51还包括将基板校正夹具55移动到操作位置和后备位置的四个臂56,粘到印刷基板9并且保持印刷基板9的吸力块57,以及用于升起吸力块57的提升部分58。而且,基板保持机构51还包括一对支撑传送带52、基板夹具53和54和基板校正夹具55的夹具支撑元件59,以及从下面支撑该元件的支撑板61。
传送带52在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伸长。传送带52设有大于吸力块57的宽度的间隔,以便吸力块57可以在传送带52之间垂直移动。
在传送带52的上游侧(附图8的右手侧)提供用于载入未处理的印刷基板9的载入传送器98,在传送带52的下游侧(附图8的左手侧)提供用于取出已经处理的印刷基板9的载出传送器99。
传送带52将处理的印刷基板9引导到载出传送器99,并且将从载入传送器98载入的未处理的印刷基板9引导到吸力块57上面的位置。
在大致基板保持机构51的中心提供的吸力块57在其上表面上包括多个吸力孔。吸力块57联接到真空泵(未示出),并且通过真空泵的驱动粘到印刷基板9,并且经由吸力孔保持印刷基板9。
使吸力块57升高和降低的提升部分58由在支撑板61上直立的四个z轴导杆62、在可提升的状态下由z轴导杆62支撑并且支撑吸力块57的提升台63以及提供到提升台63的球形螺钉64支撑。球形螺钉64通过驱动部分(未示出)如电机的驱动旋转,并且在z轴方向上相对于支撑板61移动提升台63。因此,吸力块57可以在垂直方向上相对于支撑板61移动。
提供在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在支撑板61的两端彼此面对的夹具支撑元件59,以便将吸力块57夹在中间。在夹具支撑元件59的上部,夹具支撑元件59从下面整体地支撑基板夹具53和54以及基板校正夹具55。
在该对夹具支撑元件59上分别提供基板夹具53和54,该基板夹具53和54彼此反向。基板夹具53和54具有在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伸长的形状。基板夹具53和54通过在其间具有大于印刷基板9的宽度的间隔排列,以便印刷基板9可以在传送带52上传送。在两个基板夹具53和54中,将丝网印刷装置100前侧(附图9的左手侧)上的基板夹具53固定到夹具支撑元件59,而丝网印刷装置100后侧(附图9的右手侧)上的基板夹具54可以在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相对于夹具支撑元件59移动。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固定到夹具支撑元件59的基板夹具53称作固定的夹具53,将可以相对于夹具支撑元件59移动的基板夹具54称作可移动的夹具54。
基板夹具53和54将印刷基板9夹在中间,并且通过可移动的夹具54固定从两侧传送到吸力块57上面位置的印刷基板9。
在该对夹具支撑元件59上分别提供基板校正夹具55。每个基板校正夹具55是板状的元件,并且在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基板夹具53和54的外侧,分别提供在基板夹具53和54的附近。将基板校正夹具55的宽度设置得稍大,并且在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基板校正夹具55的外端部位于比在丝网1上面提供的副刮板14和15的外端部更外的外侧上。
为该对基板校正夹具55中的每一个提供两个臂56。例如,例如臂56,以便将基板校正夹具55在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的端部联接到夹具支撑元件59在纵向方向上的侧面。臂56例如由平行连杆机构构成,但不限于此。
通过驱动部分(未示出)如电机的驱动,臂56将基板校正夹具55移动到后备位置和操作位置。在操作位置,基板校正夹具55从上面在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挤压印刷基板9的两个端部。应当注意:附图9表示基板校正夹具55处于后备位置的状态。
此时,在后备位置,基板夹具53和54的上表面以及基板校正夹具55的上表面处于大致相同的高度。换句话说,基板夹具53和54的上表面以及基板校正夹具55的上表面处于大致相同的平面。设置不同的值包括夹具支撑元件59的高度、基板夹具53和54的高度以及基板校正夹具55的高度,以便将基板夹具53和54的上表面以及基板校正夹具55的上表面排列在大致相同的平面上。
其次,描述在预定的方向(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θ轴方向(绕z轴的旋转方向)移动基板保持机构51的移动机构71。
移动机构71包括在底座72上直立的四个z轴导杆73,由z轴导杆73支撑并且可以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的z轴工作台74,以及垂直移动z轴工作台74的气缸75。移动机构71还包括在z轴台74上提供的y轴工作台76,在y轴工作台76上提供的x轴工作台77以及在x轴工作台77上提供的θ轴工作台78。
气缸75包括气缸体75a和提供到气缸体75a的杆75b。在z轴工作台74下面的位置,将气缸75固定到底座72。通过驱动气缸75,垂直驱动杆75b,因而z轴工作台74垂直移动。通过z轴工作台74的垂直移动,基板保持机构51也垂直移动。
在z轴导杆73的上部提供止动器79。通过止动器79限制z轴工作台74向上的移动。调节止动器79的位置,以便当基板保持机构51通过z轴工作台74的移动向上移动时,印刷基板9的上表面、基板夹具53和54的上表面以及基板校正夹具55的上表面适当地与丝网1的下表面接触。
y轴工作台76可滑动地连接到在z轴工作台74上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轨道(未示出)。
x轴工作台77可滑动地连接到在y轴工作台76上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轨道(未示出)。
y轴工作台76和x轴工作台77通过驱动部分(未示出)的驱动在x轴和y轴方向上移动。因此,基板保持机构51在x轴和y轴方向上移动。
在提供在x轴工作台77上的旋转驱动部分(未示出)上提供θ轴工作台78。通过旋转驱动部分的驱动,θ轴工作台78在z轴方向上绕该轴旋转,从而绕z轴旋转在θ轴工作台78上提供的基板保持机构51。
(清洁部分和照相部分的结构)
如图1、2和8所示,照相部分85包括图像识别照相机86。图像识别照相机识别在印刷基板9的预定位置上提供的对准标记,从而定位印刷基板9。
如图1和8所示,在丝网1下面提供的清洁部分80包括滚筒81、放松清洁带84的放松滚筒82以及拉紧清洁带84的拉紧滚筒83。当清洁部分80在y轴方向上移动时,滚筒81、放松滚筒82和拉紧滚筒83以联锁方式旋转。从放松滚筒82放松的清洁带84绕滚筒81旋转,同时与丝网1的下表面接触,然后由拉紧滚筒83拉紧。因此,清洁了丝网1的下表面。
(对操作的描述)
其次,描述本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装置100的操作。
(定位部分的操作)
首先,描述定位部分50的操作。
附图10和11是用于解释定位部分的操作的定位部分的侧视图。除了附图10和11之外,还参照上述附图8、9等描述定位部分的操作。
如图10A所示,通过移动机构71的y轴工作台76和x轴工作台77的移动,定位部分50的基板保持机构51在y轴和x轴方向上移动。因此,在传送带52的上游,定位部分50向着载入传送器98移动(参见附图8)。
基板保持机构51接收由载入传送器98从丝网印刷装置100使用传送带52载入的未处理的印刷基板9。当印刷基板9移动到传送带52时,基板保持机构51通过y轴工作台76和x轴工作台77的移动再次在y轴和x轴方向上移动,从而回到丝网印刷装置100中预定的位置。当基板保持机构51回到预定的位置时,通过传送带52的驱动将印刷基板9传送到吸力块57上预定的位置。
当将印刷基板9传送到吸力块57上的位置时,驱动臂56,基板校正夹具55移动到预定的位置,如图10B所示。换句话说,基板校正夹具55从后备位置移动到操作位置。此时,基板校正夹具55移动,以便与基板夹具53和54的上表面接触。而且,移动基板校正夹具55,以便它们在比基板夹具53和54更内的内侧上延伸,并且将基板校正夹具55的一部分定位在印刷基板9上面。
当基板校正夹具55移动到操作位置时,如图10C所示,通过球形螺钉64的旋转沿z轴导杆62升起提升台63,结果,升起安装在提升台63上的吸力块57。通过升起吸力块57,传送到吸力块57上面位置的印刷基板9由吸力块57的上表面升起,从而从传送带52上升。
将吸力块57上升到印刷基板9的上表面与基板校正夹具55的下表面接触的位置。在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印刷基板9的两端,基板校正夹具55向下挤压由吸力块57的上表面升起的印刷基板9。
其次,驱动联接到吸力块57的真空泵(未示出),吸力块57粘到印刷基板9,并且经由提供在其上表面上的吸力孔保持印刷基板9。因此,校正了印刷基板9的翘曲和偏斜。
当校正了印刷基板9的翘曲和偏斜时,可移动的夹具54向着固定的夹具53移动,并且通过固定的夹具53和可移动的夹具54夹紧印刷基板9,如图10D所示。
当夹紧印刷基板9时,基板校正夹具55通过臂56的驱动从操作位置回到后备位置,如图11E所示。此时,在两个基板校正夹具55中,在宽度方向(附图11E的右手侧)上位于可移动的夹具54的外侧的基板校正夹具55回到与可移动的夹具54的外端部接触的位置。特别地,在附图11的右手侧上提供的基板校正夹具55回到与可移动的夹具54的外端部接触的位置,在没有在基板校正夹具55和向着固定的夹具53移动的可移动的夹具54之间形成间隙的情况下。
在基板校正夹具55回到后备位置的状态下,印刷基板9的上表面、基板夹具53和54的上表面以及基板校正夹具55的上表面位于大致相同的平面上(参见虚线)。
当基板校正夹具55回到后备位置时,图像识别照相机86在印刷基板9上移动,以便识别在印刷基板9上形成的对准标记(参见附图8)。
当识别对准标记时,y轴工作台76、x轴工作台77和θ轴工作台78基于对准标记的位置信息在如图11F所示的y轴方向、x轴方向和θ轴方向上移动。因此,校正印刷基板9的位置。
当校正印刷基板9的位置时,驱动z轴工作台74下面提供的气缸75的杆75b,以便z轴工作台74沿z轴导杆73升起(参见附图8和9)。因此,如图11G所示,基板保持机构51向上移动。z轴工作台74由杆75b升起,直到其与提供到z轴导杆73的止动器79接触。当z轴工作台74与止动器79接触时,印刷基板9的上表面、基板夹具53和54的上表面以及基板校正夹具55的上表面与丝网1的下表面接触。
此时,由于如上所述,印刷基板9的上表面、基板夹具53和54的上表面以及基板校正夹具55的上表面位于大致相同的平面,因而可以从下面水平地支撑丝网。此外,由于基板夹具53和54以及基板校正夹具55是由夹具支撑元件59从下面稳固支撑的,因而丝网1也是从下面稳固支撑的。
附图12是从上面看丝网1的概略图,其表示印刷基板9的上表面、基板夹具53和54的上表面以及基板校正夹具55的上表面与丝网1的下表面接触的状态。
如图12所示,印刷基板9在形成图案孔2的图案孔形成区域1a下面的位置与丝网1的下表面接触。由于如上所述,印刷基板9通过定位部分50精确地定位,因而印刷基板9的布线图案的位置与在图案孔形成区域1a中形成的图案孔2的位置精确一致。应当注意到:此时,印刷基板9由吸力块57从下面支撑。
基板夹具53和54以及基板校正夹具55与丝网1的下表面接触,并且在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在侧面区域1b如在图案孔形成区域1a两侧上的区域下面的位置从下面支撑丝网1。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如上所述,基板夹具53和54的上表面以及基板校正夹具55的上表面位于与印刷基板9的上表面大致相同的平面上,因而从下面水平地支撑丝网1。
在这种状态下,通过在丝网1上滑动的刮板部分10在印刷基板9上印刷焊糊4。应当注意:稍后将详细描述刮板部分10的操作。
当在印刷基板9上印刷焊糊4时,驱动在z轴工作台74下面提供的气缸75的杆75b,以便降低z轴工作台74(参见附图8和9)。因此,基板保持机构51也降低。
当基板保持机构51降低时,通过基板夹具53和54将印刷基板9从夹具释放。当释放夹紧状态时,通过提升部分58降低吸力块57。此时,印刷基板9从吸力块57上的位置移动到传送带52上的位置。
其次,基板保持机构51通过y轴工作台76和x轴工作台77的移动在y轴方向和x轴方向上移动,并且向着布置在传送带52下游侧上的载出传送器99移动(参见附图8)。然后,驱动传送带52,以便将处理的印刷基板9移交到载出传送器99。通过载出传送器99将处理的印刷基板9取出丝网印刷装置100。
当将处理的印刷基板9移交到载出传送器99时,基板保持机构51再次向载入传送器98移动,以从载入传送器98接收未处理的印刷基板9。然后,再次在印刷基板9上印刷焊糊4。
(刮板部分的操作)
其次,描述刮板部分10的操作。
附图13和14是用于解释刮板部分10的操作的示图。附图13A和14A是刮板部分10和丝网1的顶视图,附图13B和14B是刮板部分10和丝网1的侧视图。应当注意:附图13A和14A示意性地表示主刮板13以及副刮板14和15的末端部。
首先,在将刮板部分10定位在如图13虚线所示的丝网1端部附近的区域上面的状态下,驱动第一刮板机构11的气缸41,以便使第一刮板机构11下降。当第一刮板机构11下降时,主刮板13以及副刮板14和15的末端部(边部133)以预定的压力与丝网1接触。
在降低第一刮板机构11之前或之后,将焊糊4从供给部分(未示出)提供到丝网1。在这种情况下,将焊糊4提供到第一刮板机构11的滑动方向的前侧。
其次,第一刮板机构11开始向着丝网1的中心(参见实线)移动。当第一刮板机构11开始移动时,主刮板13在丝网1上滑动,焊糊4在丝网1上移动,同时在主刮板13的滑动方向的前侧滚动。
此时,从主刮板13的端部13a和13b侧面漏出的焊糊4通过副刮板14和15回到比主刮板13的宽度更内侧上的区域以及丝网1内侧上的区域。副刮板14和15不仅能使焊糊4回到丝网1内侧上的区域,而且能使焊糊4回到丝网1内侧上的区域,同时滚动和揉捏焊糊4。
当主刮板13到达丝网1的图案孔形成区域1a时,焊糊4印刷在经由图案孔2与丝网1的下表面接触的印刷基板9上。
当第一刮板机构11达到另一侧上丝网1的端部附近的区域时,刮板部分10在y轴方向上的移动停止。
当刮板部分10在y轴方向上的移动停止时,第一刮板机构11通过气缸41向上升起,而第二刮板机构12通过气缸41降低,如图14的虚线所示。当第二刮板机构12降低时,第二刮板机构12的主刮板13以及副刮板14和15以预定的压力与丝网1的上表面接触。
其次,第二刮板机构12在与第一刮板机构11的滑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滑动。第二刮板机构12使用主刮板13将焊糊4印刷在印刷基板9上,并且使用副刮板14和15使从主刮板13的端部13a和13b侧面漏出的焊糊4回到丝网1的内侧。
此时,从第一刮板机构11的主刮板13的侧面漏出并且通过副刮板14和15回到丝网1的内侧的焊糊4与第二刮板机构12的主刮板13的前侧上的焊糊4混合,并且回收。由主刮板13回收的焊糊4再通过主刮板13滚动和揉捏。
当第二刮板机构12到达丝网1的端部附近的区域时,刮板部分10在y轴方向上的移动停止。此时,第二刮板机构12向上升起,而第一刮板机构11降低。
然后,第一刮板机构11再次在丝网1上滑动,同时使焊糊4滚动。此时,通过第二刮板机构12的副刮板14和15回到丝网1的内侧的焊糊4与第一刮板机构11的主刮板13的前侧上的焊糊4混合,并且回收。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从刮板机构中的一个的主刮板13的侧面漏出的焊糊4通过副刮板14和15回到丝网1的内侧,并且与在刮板机构中的另一个的主刮板13的前侧上的焊糊4混合,以便回收。换句话说,可以重复利用从主刮板13的端部13a和13b的侧面漏出的焊糊4。
因此,可以减少从主刮板13的端部13a和13b的侧面漏出的焊糊4的数量,以及由于干燥、化学变化等不得不丢弃的焊糊4的数量。结果,可以消减成本,并且可以补救环境问题。而且,还可以消减工人回收焊糊4所需的工时。
此外,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连续的印刷过程,因而可以提高生产率。
而且,如上所述,副刮板14和15不仅能够使焊糊4仅仅回到丝网1内侧上的区域,而且能够使焊糊4回到丝网1内侧上的区域,同时滚动和揉捏焊糊4。因此,可以防止回到丝网1内侧上的区域的焊糊4干燥或经历化学变化。结果,可以例如防止干燥的焊糊4与主刮板13前侧上的焊糊4混合,并且印刷在印刷基板9上,从而降低印刷基板9的质量。
附带地,当第一刮板机构11和第二刮板机构12在丝网1上滑动时,基板夹具53和54以及基板校正夹具55从丝网1的下面水平支撑丝网1的下表面(参见附图11和12)。此时,基板夹具53和54以及基板校正夹具55在丝网1侧面区域1b下面的位置水平支撑丝网1的下表面。而且,此时,基板夹具53和54以及基板校正夹具55由夹具支撑元件59从下面稳固地支撑。
通过这种结构,可以防止在丝网1的侧面区域1b中在丝网1和刮板13至15之间造成间隙。换句话说,可以增强侧面区域1b中丝网1与刮板13至15的末端部之间的粘性。
此时,在丝网1与刮板13至15之间造成间隙的情况下,焊糊4作为薄膜留在丝网1上。由于作为薄膜留在丝网1上的焊糊4具有暴露于外部空气的大表面区域,因而干燥、化学变化等是显著的。特别是在丝网1的侧面区域1b具有较弱的后备的情况下,焊糊4经常作为薄膜留下。
在这点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丝网1的侧面区域1b的下表面由基板夹具53和54以及基板校正夹具55水平地支撑。因此,由于可以增强丝网1与刮板13至15之间的粘性,因而可以防止焊糊4在丝网1的侧面区域1b中作为薄膜留在丝网1上。结果,可以额外地减少废弃的焊糊4的数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保持主刮板13的刮板保持元件16以y轴方向上的轴作为中心轴旋转地连接到联接托架21(参见附图5)。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得到整体的平衡,以便在刮板13至15在丝网1上滑动时,刮板13至15的末端部以均匀的力与丝网1的上表面接触。因此,可以增强丝网1与刮板13至15的末端部之间的粘性,结果,防止薄膜作为残余在丝网1上产生的效果将变大。
而且,如上所述,刮板13至15的末端部具有尖锐的边缘部分133,并且在滑动方向上在刮板13至15的每个背面上形成凹槽131(参见附图7)。由于可以通过凹槽131增强刮板13至15的挠性,因而可以额外地增强刮板13至15的末端部(边缘部分133)相对于丝网1的粘性。结果,防止薄膜作为残余在丝网1上产生的效果将变大。
如上所述,由于在本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装置100中对焊糊4的侧漏和薄膜作为残余采取了对策,因而可以将丢弃的焊糊4的数量减少到最大限度。因此,可以额外地促进成本消减、环境恶化的抑制、工人工时的消减等。
(斜交角θ和伸出长度l的值)
其次,回到附图6,描述斜交角θ和伸出长度l的值。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目标在于:通过副刮板14和15使从主刮板13的侧面漏出的焊糊4回到丝网1的内侧,并且重新利用焊糊4,以减少要丢弃的焊糊4的数量。因此,设置斜交角θ和伸出长度l的值,以便使从主刮板13的端部13a和13b的侧面漏出的焊糊4适当地集中在丝网1内侧上的区域。
附图15是用于解释斜交角θ和伸出长度l的值的比较示图。附图15A是表示在将斜交角θ和伸出长度l设置成适当的值的情况下焊糊4的流动的顶视图,而附图15B是表示在将斜交角θ和伸出长度l设置成不适当的值的情况下焊糊4的流动的顶视图。
如图15B所示,当斜交角θ例如是5度小时,这取决于刮板部分10的速度(例如,50mm/s),焊糊4从副刮板14(或副刮板15;下面的描述同样使用)流出。因此,典型地将斜交角θ设置成15度或更多。应当注意:当斜交角θ例如是30度大时,刮板部分10来回移动的距离变大,因而限制了刮板部分10的滑动距离。
在这点上,典型地将斜交角θ设置成15度或更多,25度或更少(附图15A)。
此外,当伸出长度l是如图15B所示的短时,焊糊4从副刮板14流出。焊糊4是否从副刮板14流出与刮板部分10的移动速度、在主刮板13的前侧上滚动的焊糊4的滚动直径等相关。例如,当伸出长度l是10mm时,焊糊4从副刮板14流出。在这点上,典型地将伸出长度l设置成15mm或更多。应当注意:如果伸出长度l过长,刮板部分10的宽度将变大,或者过长的伸出长度l会起到制动装置的作用。因此,典型地将伸出长度l设置成15mm或更多,20mm或更少(附图15A)。
通过将斜交角θ设置成15度或更多,25度或更少,并且将伸出长度l设置成15mm或更多,20mm或更少,从主刮板13的侧面漏出的焊糊4可以适当地集中在丝网1内侧上的区域中,如图15A所示。
<第二实施方式>
其次,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装置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的刮板机构。因而,主要描述刮板机构的结构。应当注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上面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和功能由相同的标记表示,并且省略或简化其描述。
附图1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装置的刮板部分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应当注意:在附图16中,将在每个刮板机构中提供的两个副刮板、副刮板保持元件中的一个的结构作为代表描述。
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刮板机构211包括主刮板13、保持主刮板13的刮板保持元件216、副刮板214以及保持副刮板214的副刮板保持元件217。刮板机构211还包括轴226和用于相对于副刮板保持元件217旋转副刮板214的轴承227。此外,刮板机构211包括用于相对于刮板保持元件216垂直移动副刮板保持元件217的弹簧224、支撑弹簧224的弹簧支撑元件223以及限制副刮板保持元件217绕z轴的旋转的销225。
在宽度方向(z轴方向)上在刮板保持元件216的端部附近提供副刮板保持元件217。例如通过压力加工弯曲单板形成副刮板保持元件217。
形成的副刮板保持元件217的上部217a平行于水平面(x-y平面),形成的副刮板保持元件217的中间部分217b垂直于水平面。此外,形成的副刮板保持元件217的下部217c相对于水平面倾斜预定的角度。应当注意:形成的副刮板保持元件217的中间部分217b和下部217c相对于x-z平面倾斜相当于斜交角θ的角度。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副刮板保持元件217的上部217a称作水平部分217a,将副刮板保持元件217的中间部分217b称作垂直部分217b,将副刮板保持元件217的下部217c称作倾斜部217c。
在副刮板保持元件217的水平部分217a形成插入弹簧支撑元件223的穿透口231和传入销225的穿透口232。换句话说,在水平部分217a上形成两个穿透口231和232。
在刮板保持元件216的上表面上,形成与在水平部分217a上形成的两个穿透口231和232结合的两个螺钉孔(未示出)。
弹簧支撑元件223包括位于其上部的止动器223a和位于其下部的螺钉部(未示出)。止动器223a从上面支撑弹簧224,并且防止弹簧224滑出弹簧支撑元件223。
将弹簧支撑元件223插入在水平部分217a上形成的穿透口231中,并且拧到在刮板保持元件216的上表面上形成的螺钉孔。通过这种结构,将弹簧支撑元件223固定到刮板保持元件216。
弹簧224从上面挤压副刮板保持元件217的水平部分217a,并且向着丝网1挤压副刮板保持元件217。因此,副刮板214以预定的压力与丝网1接触。应当注意:稍后将详细描述弹簧224的弹簧压力。
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副刮板保持元件217经由弹簧支撑元件223和弹簧224连接到刮板保持元件216,因而副刮板保持元件217可以相对于刮板保持元件216垂直移动。
将销225插入在水平部分217a上形成的穿透口232中,并且拧到在刮板保持元件216的上表面上形成的螺钉孔。通过这种结构,将销225固定到刮板保持元件216。通过销225,可以防止副刮板保持元件217绕z轴旋转。
在副刮板保持元件217的倾斜部217c的背面上提供副刮板214。副刮板214经由轴226和轴承227附着在倾斜部217c的背面上。通过这种结构,副刮板214通过副刮板保持元件217旋转地保持。
当通过副刮板保持元件217保持时,副刮板214相对于水平面(x-y平面)倾斜倾斜角
Figure GSA00000062110400221
相对于x-z平面(相对于主刮板13)倾斜斜交角θ。倾斜角
Figure GSA00000062110400222
斜交角θ等的值与上面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刮板机构211中,副刮板214可垂直移动。此外,副刮板214由副刮板保持元件217旋转地保持。因此,可以额外地增强副刮板214相对于丝网1的粘性。因而,可以防止在副刮板214与丝网1之间造成间隙,并且防止焊糊4作为薄膜留在丝网1上。结果,可以额外地减少要丢弃的焊糊4的数量,因而额外促进了成本消减、抑制了环境恶化、消减了工人的工时等。
其次,描述弹簧224的弹簧压力。
将弹簧224的弹簧压力设置成弱于主刮板13的印刷压力。这是因为,如果弹簧224的弹簧压力过大,则主刮板13的印刷压力变得比弹簧压力小,从而使主刮板13浮动。如果主刮板13浮动,则在主刮板13与丝网1之间造成间隙,并且焊糊4作为薄膜留在丝网1上,从而降低了印刷质量。在这点上,典型地将弹簧224的弹簧压力设置成弱于主刮板13的印刷压力。因此,可以防止焊糊4作为薄膜留在丝网1上,或者防止印刷质量的下降。
<修改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面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不同的修改。
在附图7的描述中,在滑动方向上在刮板13至15的背面形成在刮板13至15的末端部附近形成的凹槽131。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在滑动方向上在刮板13至15的前面形成凹槽131。
可替换地,可以使用刮板13至15,同时在滑动方向上其前面和背面相对于保持元件16至18倒转。在这种情况下,当两个边缘部分133中的一个(参见附图7B)由于与丝网1的摩擦磨损时,刮板13至15的前面和背面倒转。
在上面的描述中,在两个基板夹具53和54中,基板夹具53是固定的,而基板夹具54在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移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两个基板夹具53和54都可以在宽度方向上移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两个基板夹具53和54彼此移动靠近,夹紧印刷基板9。应当注意:在这种情况下,在使两个基板校正夹具55从操作位置回到后备位置时(参见附图11E),可以使两个基板校正夹具55回到后备位置,以便在基板校正夹具55与移动的基板夹具53和54之间不造成间隙。
在上面的第二个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其它弹性体如橡胶代替弹簧224。在这种情况下,典型地将弹性体的弹性力设置成弱于主刮板13的印刷压力。
本申请包含与2009年3月31日在日本专利特许厅申请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2009-084653中公开的主题相关的主题,由此将其全部内容合并作为参考。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附加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的范围内,会出现不同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形,这取决于设计需要及其它因素。

Claims (8)

1.一种丝网印刷装置,包括:
主刮板,所述主刮板在宽度方向上包括一对端部,并且通过在所述丝网的上表面上垂直于所述宽度方向的方向上滑动,经由一孔在提供在丝网的下表面侧上的印刷对象的上表面上印刷糊状材料,其中所述丝网的上表面上提供有所述糊状材料并且形成有所述孔;以及
一对副刮板,每个副刮板包括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在比该对端部中对应的一个更外的外侧上提供的第一端部,和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在比该对端部中对应的一个更内的内侧上提供的第二端部,该对副刮板在滑动方向上所述主刮板的后侧相对于所述主刮板倾斜预定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网印刷装置,其中,还包括:
用于保持所述主刮板的主刮板保持元件;以及
一对副刮板保持元件,该对副刮板保持元件对应所述主刮板保持元件在垂直方向上可移动,并且保持该对副刮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丝网印刷装置,
其中,该对副刮板保持元件可旋转地保持该对副刮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丝网印刷装置,其中,还包括
夹在所述主刮板保持元件与该对副刮板保持元件之间的一对弹性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网印刷装置,
其中,所述主刮板和该对副刮板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在与所述丝网接触的端部附近沿所述宽度方向形成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网印刷装置,其中,还包括
保持机构,所述保持机构保持所述印刷对象,并且从下面水平支撑所述丝网的一区域,在丝网印刷期间所述主刮板和该对副刮板中的一个在所述区域上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丝网印刷装置,
其中,所述保持机构包括:
一对夹紧所述印刷对象的夹紧元件,该对夹紧元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在丝网印刷期间在与所述印刷对象的上表面大致相同的平面内从下面支撑所述区域的上表面,以及
一对校正所述印刷对象的偏斜的校正元件,该对校正元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在丝网印刷期间在与所述印刷对象的上表面和该对夹紧元件的上表面大致相同的平面内从下面支撑所述区域的上表面。
8.一种刮板机构,包括:
主刮板,所述主刮板在宽度方向上包括一对端部,并且通过在丝网的上表面上在垂直于所述宽度方向的方向上滑动,经由一孔在提供在所述丝网的下表面侧上的印刷对象的上表面上印刷糊状材料,其中所述丝网的上表面上提供有所述糊状材料并且形成有所述孔;以及
一对副刮板,每个所述副刮板包括: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在比该对端部中对应的一个更外的外侧上提供的第一端部,和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在比该对端部中对应的一个更内的内侧上提供的第二端部,该对副刮板在滑动方向上所述主刮板的后侧相对于所述主刮板倾斜预定的角度。
CN 201010145121 2009-03-31 2010-03-24 丝网印刷装置及刮板机构 Active CN1018506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84653/09 2009-03-31
JP2009084653A JP5532657B2 (ja) 2009-03-31 2009-03-31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及びスキージ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50651A true CN101850651A (zh) 2010-10-06
CN101850651B CN101850651B (zh) 2012-07-04

Family

ID=42782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45121 Active CN101850651B (zh) 2009-03-31 2010-03-24 丝网印刷装置及刮板机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44438B2 (zh)
JP (1) JP5532657B2 (zh)
CN (1) CN101850651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6051A (zh) * 2011-08-11 2012-02-01 南昌大学 一种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装置
CN104470723A (zh) * 2012-07-19 2015-03-25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刮板、刮板装置及丝网印刷装置
CN109278400A (zh) * 2018-10-31 2019-01-29 江苏赛尔制版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丝网印刷的丝网支撑机构
CN113386483A (zh) * 2021-06-04 2021-09-14 唐清华 降低图案印刷误差的丝印方法、丝印刮板以及丝印设备
CN114985202A (zh) * 2022-05-31 2022-09-02 刘叶萍 一种涂层厚度均匀的涂层布生产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55923B1 (en) * 2010-04-05 2017-08-09 DTG International GmbH Screen clea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8800441B2 (en) * 2010-06-04 2014-08-12 Joe Clarke Squeegee blade for screen printing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use of same
JP5858642B2 (ja) * 2011-05-16 2016-02-1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2013022895A (ja) * 2011-07-25 2013-02-04 Panasonic Corp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CN103144419A (zh) * 2011-12-06 2013-06-12 亚旭电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刮刀、具有该刮刀的锡膏涂布机及锡膏刮除方法
CN106985520B (zh) * 2012-01-02 2019-12-06 穆特拉茨国际有限公司 虚拟平面
JP5963129B2 (ja) 2012-02-03 2016-08-03 Jukiオートメ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印刷検査装置、印刷検査システム、検査データの統計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基板の製造方法
KR20140038128A (ko) * 2012-09-20 2014-03-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솔더 페이스트 인쇄용 스퀴즈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인쇄방법
EP2990204B1 (en) * 2013-04-26 2017-05-10 Nissan Motor Co., Ltd. Scre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screen printing method
CN105774194A (zh) * 2015-01-13 2016-07-2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丝网印刷装置以及膏搅拌方法
JP6438797B2 (ja) * 2015-02-23 2018-12-19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2018536559A (ja) * 2015-11-12 2018-12-13 ハンファ キュー セルズ マレーシア エスディーエヌ.ビーエイチディー. 少なくとも1つのグリッド線を対象基板の上面に順方向および逆方向に形成する2つの印刷ブレード付きプリントヘッド
JP6803527B2 (ja) * 2018-10-11 2020-12-2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及び部品実装ライン
CN110171189A (zh) * 2019-06-18 2019-08-27 杨宜林 一种仿人工走台操作丝网印刷机
CN117360056A (zh) * 2022-06-30 2024-01-09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用于模板印刷机的刮扫组件
CN116550561B (zh) * 2023-07-11 2023-10-13 潍坊雷腾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导热硅脂涂布装置及其在智能电网散热模块处理中的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36678A (ja) * 2001-11-01 2003-05-14 Sony Corp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CN1449914A (zh) * 2002-04-09 2003-10-22 新长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丝网印刷方法
JP2007015307A (ja) * 2005-07-08 2007-01-25 Fuji Mach Mfg Co Ltd スキージヘッドおよび掻取部材
CN1939718A (zh) * 2005-09-29 2007-04-0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横向防漏板的安装结构及丝网印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53794A (en) * 1951-06-15 1956-07-10 Chambon Ltd Squeegees for screen and stencil printing
US5027703A (en) * 1990-05-29 1991-07-02 Hancy Raymond E Profile squeegee blade for screen process printing
JPH05131612A (ja) * 1991-11-08 1993-05-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用スキージ
US5988856A (en) * 1994-08-31 1999-11-23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pparatus for real-time estimation of printing medium properties and method for the use thereof
US5685221A (en) * 1995-01-12 1997-11-11 Stretch Devices, Inc. Flood bar for screen printing
US5775219A (en) * 1995-12-13 1998-07-07 Kyushu Hitachi Maxell, Ltd. Squeegee for screen printing
JP2000272091A (ja) * 1999-03-25 2000-10-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クリーン印刷用スキージ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JP2000309082A (ja) * 1999-04-27 2000-11-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JP4183485B2 (ja) * 2002-11-14 2008-11-19 マイクロ・テック株式会社 スクレッパ及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機
JP2005305909A (ja) * 2004-04-23 2005-11-04 Newlong Seimitsu Kogyo Co Ltd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のスクレッパ
JP2006346915A (ja) * 2005-06-14 2006-12-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のスクレッパ
JP4793987B2 (ja) * 2006-03-15 2011-10-12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及び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JP5247088B2 (ja) * 2007-08-21 2013-07-24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印刷用スキージ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36678A (ja) * 2001-11-01 2003-05-14 Sony Corp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CN1449914A (zh) * 2002-04-09 2003-10-22 新长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丝网印刷方法
JP2007015307A (ja) * 2005-07-08 2007-01-25 Fuji Mach Mfg Co Ltd スキージヘッドおよび掻取部材
CN1939718A (zh) * 2005-09-29 2007-04-0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横向防漏板的安装结构及丝网印刷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6051A (zh) * 2011-08-11 2012-02-01 南昌大学 一种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装置
CN104470723A (zh) * 2012-07-19 2015-03-25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刮板、刮板装置及丝网印刷装置
CN104470723B (zh) * 2012-07-19 2016-09-28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刮板、刮板装置及丝网印刷装置
CN109278400A (zh) * 2018-10-31 2019-01-29 江苏赛尔制版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丝网印刷的丝网支撑机构
CN113386483A (zh) * 2021-06-04 2021-09-14 唐清华 降低图案印刷误差的丝印方法、丝印刮板以及丝印设备
CN114985202A (zh) * 2022-05-31 2022-09-02 刘叶萍 一种涂层厚度均匀的涂层布生产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50651B (zh) 2012-07-04
US20100242754A1 (en) 2010-09-30
US8844438B2 (en) 2014-09-30
JP2010234627A (ja) 2010-10-21
JP5532657B2 (ja) 2014-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0651B (zh) 丝网印刷装置及刮板机构
CN1247377C (zh) 网版印刷装置以及网版印刷方法
US5265535A (en) Printing machine for corrugated board sheet
US20100186611A1 (en) Scre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screen printing method
CN100542811C (zh) 丝网印刷装置
CN1939718B (zh) 横向防漏板的安装结构及丝网印刷装置
CN113226772B (zh) 焊膏回收装置和丝网印刷装置
JP5247088B2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用スキージ
JPS62132643A (ja) スクリ−ン印刷機およびその印刷方法
JP4953956B2 (ja) 回路基板搬送・保持装置
CN100386198C (zh) 卫星式柔版印刷机
CN114164469A (zh) 一种提高耐腐蚀性能的紧固件表面处理工艺
CN212400605U (zh) 一种印刷机用升降机构
KR102258824B1 (ko) 스크린프린터용 얼라인테이블 구동장치
WO2012115107A1 (ja) オフセット印刷装置
JP2006224475A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
CN217649107U (zh) 一种前框印刷治具
CN112265364A (zh) 移印机
CN208069074U (zh) 一种用于钣金件的半自动丝网印刷机
CN212889517U (zh) 一种数码复合印花机的驱动装置
CN109367221A (zh) 一种多色印刷设备
CN215360506U (zh) 一种便于更换刮墨板的印刷机
CN217455285U (zh) 一种凹版印刷机
CN212147914U (zh) 一种丝网印刷机的模板夹紧装置
JP2008000925A (ja) はんだ印刷用スキージ、はんだ印刷機及びはんだ印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ZHONGJI AUTOMATION SYSTEM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ONY CORP

Effective date: 2014090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90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JUKI AUTOMATION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Sony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