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5863A - 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 - Google Patents

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35863A
CN101835863A CN200880112807A CN200880112807A CN101835863A CN 101835863 A CN101835863 A CN 101835863A CN 200880112807 A CN200880112807 A CN 200880112807A CN 200880112807 A CN200880112807 A CN 200880112807A CN 101835863 A CN101835863 A CN 1018358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hyl
particulate
contain
monomer
bub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28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中英治
长崎国夫
平尾昭
中岛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35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58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4/00Adhesives based o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 adhesives, based on monomer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f groups C09J183/00 - C09J183/16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3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by mixing gases into liquid compositions or plastisols, e.g. frothing with ai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32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from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microballoons, e.g. syntactic foa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9J133/0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crylic acid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6Porous or cellular plast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09J7/381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385Acrylic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203/00Foams characterized by the expanding agent
    • C08J2203/22Expandable microspheres, e.g. Expance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207/00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tended use
    • C08J2207/02Adhesiv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3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33/04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esters
    • C08J2333/06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4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ssential components
    • C09J2301/4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ssential components presence of microsphe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5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including a second componen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6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the element or component having a specified physical dimension
    • Y10T428/269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the element or component having a specified physical dimension including synthetic resin or polymer layer or compon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8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having an adhesive outermost layer
    • Y10T428/2809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having an adhesive outermost layer including irradiated or wave energy treated compon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8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having an adhesive outermost layer
    • Y10T428/2852Adhesive compositions
    • Y10T428/2878Adhesive compositions including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
    • Y10T428/2891Adhesive compositions including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 including addition polymer from alpha-beta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 [e.g., acrylic acid, methacrylic acid, etc.] Or derivative thereof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无论被粘物是否具有凹凸面,都可以保持高的常态胶粘力,并且在将接合部分离、拆卸时可以容易地分离、拆卸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本发明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的特征在于,在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至少单面上具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所述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优选相对于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总体积,含有3~30体积%的气泡。另外,优选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为通过将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聚合而得到的层,所述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包含以具有碳原子数2~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主成分的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光聚合引发剂、微粒、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和气泡。

Description

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论被粘物有无凹凸面,在接合时都保持高的常态胶粘力,并且在剥离时通过加热胶粘力下降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的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更具体而言,涉及无论被粘物有无凹凸面,在接合时都保持高胶粘特性,并且在使用后为了再循环或再加工等而拆卸时,通过加热使胶粘力下降,能够容易地分离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以及在接合时能够保持高胶粘特性,并且在为了再加工或再循环等而剥离时,通过加热能够容易地分离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
背景技术
以往,丙烯酸类粘合剂中使用的基础聚合物,通过将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主成分的丙烯酸类单体在有机溶剂中进行溶液聚合来制备。近年来,出于对地球环境的考虑,大气污染或环境问题的制约成为课题,因此,通过将丙烯酸类单体进行紫外线聚合来制造在无溶剂条件下形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带或粘合片(以下有时将“粘合带或粘合片”仅称为“带”或“片”),从安全方面、环境方面而言特别有利。另外,近年来,由于环境意识提高,要求节约资源或再循环的情况增多。
另一方面,丙烯酸类发泡体型粘合带(在基材和/或粘合剂层中含有微粒的丙烯酸类粘合带),经常在对具备含有微粒的压敏胶粘剂层的压敏胶粘带要求常温下的胶粘强度或剪切强度的用途等,例如,汽车、机械部件、电器、建材等各种领域的构件接合中使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现有的丙烯酸类发泡体型粘合带虽然由于高胶粘强度而具有高接合可靠性,但是其高接合强度相反却使接合部的分离、拆卸困难。例如,可以列举以下的具体使用例。
近年来,以提高外观设计性为目的,在平板电视机的整个表面部粘贴有印刷为黑色等的装饰面板。该装饰面板的固定需要强胶粘性、高保持性、高差吸收性、应力缓和性,因此使用丙烯酸类发泡体型粘合带,但是,在使用后的材料的再循环中,由于丙烯酸类发泡体型粘合带具有强胶粘性,因此存在难以拆卸的问题。
在需要强胶粘性、长期可靠性、粗糙面胶粘性(高差吸收性)的显示板的固定中,使用丙烯酸类发泡体型粘合带。该显示板通常在使用后多从柱或板等上剥离,此时,由于丙烯酸类发泡体型粘合带具有强胶粘性,因此有时显示板破损,或者有时粘贴显示板的柱或板自身发生破损。
在需要强胶粘性、高差吸收性、冲击吸收性等的LCD模块或背光单元的固定用途中,使用丙烯酸类发泡体型粘合带。但是,在由于制造时的粘合带粘贴不良导致的再加工作业或者在粘贴后的检查中发现缺陷时的维修作业中将粘合带剥离时,由于具有强胶粘性,因此存在不能剥离粘合带、或者即使能够剥离但是粘贴有粘合带的构件破损而不能再利用的问题。
另外,作为丙烯酸类发泡体型粘合带,迄今为止已知专利文献1~7的丙烯酸类发泡体型粘合带,但是这些粘合带对具有凹凸面的被粘物都难以同时实现优良的常态胶粘性和易剥离性。
另外,被粘物为SUS(不锈钢)等金属时,添加有丙烯酸成分的丙烯酸类粘合带尽管在常态下显示出高胶粘性能,但是经过加热粘合力上升,难以得到良好的易剥离性。另外,还存在酸性成分腐蚀被粘物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57-17030号公报(美国专利第42230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4854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21290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08832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2-003800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2-121505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4-0187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无论被粘物是否具有凹凸面,在接合时都可以保持高的常态胶粘力,并且在将接合部分离、拆卸时通过加热胶粘力下降从而可以容易地分离、拆卸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对于金属类被粘物,在接合时可以保持高的常态胶粘力,并且在再加工或再循环中剥离时通过加热胶粘力下降从而可以容易地分离、拆卸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基材的至少单面上具有粘合剂层的粘合带或粘合片中,如果使用作为含气泡基材的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作为基材、并且在该基材的至少单面上层叠由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则能够得到即使对于被粘物的凹凸面,在接合时也可以保持高的常态胶粘力,并且在将接合部分离、拆卸时,通过加热粘合力下降从而可以容易地分离、拆卸的再剥离型粘合带,并且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其特征在于,在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至少单面上具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
所述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优选相对于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总体积,含有3~30体积%的气泡。
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优选为通过将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聚合而得到的层,所述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包含以具有碳原子数2~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主成分的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光聚合引发剂、微粒、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和气泡。特别地,优选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相对于以具有碳原子数2~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主成分的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100重量份,含有光聚合引发剂0.001~5重量份、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0.001~5重量份及微粒。
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中微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30~100μm,另外,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中微粒的含量相对于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总体积优选为5~50体积%。
优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为通过将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聚合而得到的层,所述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包含以具有碳原子数2~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主成分的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光聚合引发剂、热发泡剂和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该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分为35~99重量%。
构成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可以含有下述的(a1)、(a2)和(a3),
(a1)由下式(1)表示的、具有碳原子数2~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
CH2=C(R1)COOR2              (1)
式(1)中,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2表示碳原子数2~18的烷基,
(a2)下式(2)表示的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
CH2=C(R3)CONHR4            (2)
式(2)中,R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4表示碳原子数1~4的羟烷基,
(a3)含氮单体。
优选在所述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中,(a1)具有碳原子数2~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的含量为50~85重量%,(a2)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的含量为0.1~12重量%,(a3)含氮单体的含量为10~40重量%。
优选在所述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中,(a1)具有碳原子数2~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a2)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和(a3)含氮单体的总量,相对于构成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的单体总量为90重量%以上。
优选在所述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中,实质上不含有含羧基单体。
优选(a2)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为N-(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
优选(a3)含氮单体为下式(3)表示的N-乙烯基环状酰胺,
Figure GPA00001109528500051
式(3)中,R5表示二价的有机基团。
特别地,优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相对于以具有碳原子数2~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主成分的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100重量份,含有光聚合引发剂0.001~5重量份、热发泡剂10~200重量份及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0.001~5重量份。
优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中的热发泡剂为热膨胀性微球。另外,优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厚度为30~200μm。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由于具有前述构成,因此无论被粘物是否具有凹凸面,在接合时都可以保持高的常态胶粘力,并且在将接合部分离、拆卸时,通过加热胶粘力下降,可以容易地分离、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的制作工序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的制作工序的另一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的制作工序的另一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4是表示润湿面积率的测定方法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a    制作工序例1的第一工序
1b    制作工序例1的第二工序
1c    制作工序例1的第三工序
1d    制作工序例1的第四工序
1e    通过制作工序例1制作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
2a    制作工序例2的第一工序
2b    制作工序例2的第二工序
2c    制作工序例2的第三工序
2d    制作工序例2的第四工序
2e    通过制作工序例2制作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
3a    制作工序例3的第一工序
3b    制作工序例3的第二工序
3c    制作工序例3的第三工序
3d    制作工序例3的第四工序
3e    通过制作工序例3制作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
11    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
12    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
13    剥离薄膜
14    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
15    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基材)
16    活性能量射线
17    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单面型)
18    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双面型)
4a    润湿面积率测定用样品
4b    润湿面积率测定用被粘物
4c    将润湿面积率测定用样品压接在润湿面积率测定用被粘物上时的下表面概况
41    丙烯酸类树脂板
42    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片
43    PET薄膜
44a   润湿
44b   润湿
44c   润湿
44d   润湿
具体实施方式
[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
本发明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是在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单面或双面具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粘合带,是具有在对被粘物进行接合时保持高的常态胶粘力并且在剥离时胶粘力(胶粘强度)下降的特性的、以再剥离为目的的粘合带。特别是由于具有包含气泡的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作为支撑体,因此具有如下特性:高差吸收性良好,即使被粘物具有凹凸面也保持高的常态胶粘力,并且在剥离时通过加热引起的热发泡剂的发泡使胶粘力(胶粘强度)容易地下降。另外,为了保护粘合剂层的粘合面,优选在粘合剂层上具有剥离薄膜(隔片)。
另外,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可以具有其它层(例如,中间层、底涂层等)。
作为中间层,可以列举例如:设置在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与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之间的一层或两层以上的中间层。作为这样的中间层,可以列举例如:以赋予剥离性为目的的剥离剂的涂层、以提高密合力为目的的底涂剂的涂层、以赋予良好的变形性为目的的层、以增大对被粘物的胶粘面积为目的的层、以提高对被粘物的胶粘力为目的的层、以良好地追随被粘物的表面形状为目的的层、以提高通过加热使胶粘力降低的处理性为目的的层、以提高加热后的剥离性为目的的层等。
另外,本发明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可以具有双面为粘合面的双面粘合片的形态,也可以具有仅单面为粘合面的单面粘合片的形态。另外,本发明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为双面粘合片的形态时,粘合面可以仅由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提供,或者也可以一个粘合面由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提供,另一个粘合面由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以外的粘合剂层(有时称为“非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提供。非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例如可以使用公知的粘合剂(例如,丙烯酸类粘合剂、橡胶类粘合剂、乙烯基烷基醚类粘合剂、聚硅氧烷类粘合剂、聚酯类粘合剂、聚酰胺类粘合剂、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含氟粘合剂、环氧类粘合剂等),利用公知的粘合剂层形成方法来形成。另外,非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使用方法等适当选择。
另外,本发明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可以以卷绕为卷状的形态形成,也可以以片层叠的形态形成。即,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可以具有片状、带状等形态。另外,作为卷绕为卷状的状态或形态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可以具有在粘合面由剥离薄膜(隔片)保护的状态下卷绕为卷状的状态或形态,也可以具有在粘合面由形成于支撑体的另一个面上的剥离处理层(背面处理层)保护的状态下卷绕为卷状的状态或形态。另外,作为在支撑体的面上形成剥离处理层(背面处理层)时使用的剥离处理剂(剥离剂),可以列举例如:聚硅氧烷类剥离剂或长链烷基类剥离剂等。
(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
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是使用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得到的层,通常是将包含气泡的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有时称为“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聚合而得到的层。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包含气泡和微粒,并且具有粘弹性的性质。具有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通过在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中包含气泡,对被粘物的凹凸面发挥良好的高差吸收性,并且,通过在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中含有微粒,对被粘物进行接合时发挥高的常态胶粘性。另外,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可以是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基材。
构成这样的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是至少由形成基础聚合物的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组合物、微粒和气泡构成的组合物。
作为基础聚合物,只要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具有粘弹性的性质则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从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橡胶类压敏胶粘剂、乙烯基烷基醚类压敏胶粘剂、聚硅氧烷类压敏胶粘剂、聚酯类压敏胶粘剂、聚酰胺类压敏胶粘剂、聚氨酯类压敏胶粘剂、含氟压敏胶粘剂、环氧类压敏胶粘剂等压敏胶粘剂(粘合剂)中的基础聚合物中适当选择使用。
基础聚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作为基础聚合物,可以优选使用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中的基础聚合物。在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中,通常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即,作为形成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优选以作为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乙烯基单体为单体主成分的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特别优选由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光聚合引发剂、微粒、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和气泡构成的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
作为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中使用的乙烯基单体,只要是具有不饱和双键并且可以进行自由基聚合的单体(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则没有特别限制,从反应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丙烯酸类单体,特别优选丙烯酸类单体中具有碳原子数2~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即,作为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中使用的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的主成分,优选丙烯酸类单体,特别优选具有碳原子数2~18的烷基(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另外,“主成分”是指使用50重量%以上,其它地方也是相同含义。
作为具有碳原子数2~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异十八烷酯等。这些(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另外,“(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其它地方也是相同含义。
另外,在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中,可以与乙烯基单体(特别是丙烯酸类单体)一起使用可共聚单体。即,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中所含的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中,可以含有可共聚单体。作为可共聚单体,可以列举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羧乙酯、丙烯酸羧戊酯、衣康酸、马来酸、巴豆酸等含羧基单体;(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甲基)丙烯酸-8-羟基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羟基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羟基月桂酯、丙烯酸-(4-羟基甲基环己基)甲酯等含羟基单体;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酸酐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丙烯酸磺丙酯等含磺酸基单体;丙烯酰磷酸-2-羟基乙酯等含磷酸基单体;(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等N-取代的(甲基)丙烯酰胺等酰胺类单体;N-(甲基)丙烯酰氧亚甲基琥珀酰亚胺、N-(甲基)丙烯酰-6-氧基六亚甲基琥珀酰亚胺、N-(甲基)丙烯酰-8-氧基八亚甲基琥珀酰亚胺等琥珀酰亚胺类单体;乙酸乙烯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羧酰胺类、苯乙烯、N-乙烯基己内酰胺等乙烯基单体;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氰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含氟(甲基)丙烯酸酯、含硅(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等丙烯酸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十八烷酯等与构成上述主成分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具有不同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等脂环族丙烯酸酯等。这些可共聚单体可以使用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构成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的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中使用可共聚单体时,优选乙烯基单体为50~99.9重量%、可共聚单体为0.1~50重量%。更优选乙烯基单体为60~99.9重量%、可共聚单体为0.1~40重量%。进一步优选乙烯基单体为80~99.5重量%、可共聚单体为0.5~20重量%。更进一步优选乙烯基单体为90~99重量%、可共聚单体为1~10重量%。
作为可共聚单体,优选使用含羟基单体、含羧基单体,特别优选使用丙烯酸。其使用比例优选设定为1~10重量%。通过在所述范围内使用,可以提高胶粘力。
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中,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各种聚合引发剂(例如,热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等)作为聚合引发剂,特别是从能够缩短聚合时间的观点考虑,可以优选使用光聚合引发剂。
制作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时,如果使用含有热聚合引发剂或光聚合引发剂等聚合引发剂的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由于可以利用热固化反应或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反应,因此可以在混合有微粒和气泡的形态下使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固化,从而形成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即,可以容易地得到具有稳定地含有微粒和气泡的结构的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本发明中,优选使用光聚合引发剂作为聚合引发剂,因此优选通过使用活性能量射线的聚合反应(光固化反应)来制作具有稳定的含气泡和微粒结构的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另外,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中使用的光聚合引发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例如:苯偶姻醚类光聚合引发剂、苯乙酮类光聚合引发剂、α-酮醇类光聚合引发剂、芳香族磺酰氯类光聚合引发剂、光活性肟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姻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酰类光聚合引发剂、二苯甲酮类光聚合引发剂、缩酮类光聚合引发剂、噻吨酮类光聚合引发剂等。
具体而言,作为苯偶姻醚类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苯偶姻甲醚、苯偶姻乙醚、苯偶姻丙醚、苯偶姻异丙醚、苯偶姻异丁醚、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茴香醚甲醚(anisole methyl ether)等。作为苯乙酮类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2,2-二乙氧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4-苯氧基二氯苯乙酮、4-叔丁基二氯苯乙酮等。作为α-酮醇类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2-甲基-2-羟基苯丙酮、1-[4-(2-羟基乙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酮等。作为芳香族磺酰氯类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2-萘磺酰氯等。作为光活性肟类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1-苯基-1,2-丙二酮-2-(O-乙氧羰基)肟等。苯偶姻类光聚合引发剂中包含例如苯偶姻等。苯偶酰类光聚合引发剂中包含例如苯偶酰等。二苯甲酮类光聚合引发剂中包含例如二苯甲酮、苯甲酰苯甲酸、3,3’-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聚乙烯基二苯甲酮、α-羟基环己基苯基酮等。缩酮类光聚合引发剂中包含例如苯偶酰二甲基缩酮等。噻吨酮类光聚合引发剂中包含例如噻吨酮、2-氯噻吨酮、2-甲基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异丙基噻吨酮、2,4-二氯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2,4-二异丙基噻吨酮、十二烷基噻吨酮等。
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中使用的光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相对于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中所含的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的全部单体成分100重量份,可以以0.001~5重量份(优选0.01~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0.05~3重量份)的比例使用。
作为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中使用的热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二(2-甲基丁腈)、2,2’-偶氮二(2-甲基丙酸)二甲酯、4,4’-偶氮二-4-氰基戊酸、偶氮二异戊腈、2,2’-偶氮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二[2-(5-甲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二(2-甲基丙脒)二硫酸盐、2,2’-偶氮二(N,N’-二亚甲基异丁基脒)二盐酸盐等偶氮类热聚合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马来酸叔丁酯等过氧化物类热聚合引发剂;氧化还原类热聚合引发剂等。热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制,在以往作为热聚合引发剂可利用的范围内即可。
作为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中所含的微粒,可以列举例如:铜、镍、铝、铬、铁、不锈钢等金属粒子或其金属氧化物粒子;碳化硅、碳化硼、碳化氮等碳化物粒子;氮化铝、氮化硅、氮化硼等氮化物粒子;以氧化铝、氧化锆等氧化物为代表的陶瓷粒子;碳化钙、氢氧化铝、玻璃、二氧化硅等无机微粒;火山灰、砂等天然原料粒子;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酚树脂、苯代三聚氰胺树脂、脲树脂、硅树脂、尼龙、聚酯、聚氨酯、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酰亚胺等聚合物粒子等。
另外,作为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中所含的微粒,可以使用空心的无机微小球形体或空心的有机微小球形体。具体而言,作为空心的无机微小球形体,可以列举例如:空心玻璃微球等玻璃制空心微球;空心氧化铝微球等金属化合物制空心微球;空心陶瓷微球等瓷制空心微球等。作为空心的有机微小球形体,可以列举例如:空心的丙烯酸树脂微球、空心的偏二氯乙烯微球等树脂制空心微球等。
作为空心玻璃微球的市售品,可以列举例如:商品名“ガラスマイクロバル一ン”(富士シリシア株式会社制);商品名“セルスタ一Z-25”、“セルスタ一Z-27”、“セルスタ一CZ-31T”、“セルスタ一Z-36”、“セルスタ一Z-39”、“セルスタ一T-36”、“セルスタ一SX-39”、“セルスタ一PZ-6000”(东海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サイラツクス·フアインバル一ン”(有限会社フアインバル一ン制)等。
另外,作为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中含有的微粒,也可以使用实心玻璃微球。作为实心玻璃微球的市售品,可以列举例如:商品名“サンスフイアNP-100”(旭硝子株式会社制);商品名“マイクロガラスビ一ズEMB-20”、“ガラスビ一ズEGB-210”(ポツタ一ズ·バロテイ一ニ株式会社制)等。
所述微粒中,从活性能量射线(特别是紫外线)的聚合效率和重量等观点考虑,优选使用空心无机微粒,更优选使用空心玻璃微球。如果使用空心玻璃微球,则可以在剪切力、保持力等其它特性不受损的情况下提高高温胶粘力。另外,微粒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另外,微粒的表面可以进行各种表面处理(例如,利用聚硅氧烷类化合物或含氟化合物等进行的低表面张力化处理等)。
微粒的粒径(平均粒径)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从1μm~500μm(优选5μm~200μm、进一步优选10μm~100μm、更进一步优选30μm~100μm)的范围内选择。
微粒的比重(真密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从0.01~1.8g/cm3(优选0.02~1.5g/cm3)的范围内选择。微粒的比重如果低于0.01g/cm3,则在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中配合微粒并进行混合时,微粒的上浮增大,有时难以使微粒均匀地分散,另外,容易产生强度方面的问题因此有时微粒破裂。另一方面,微粒的比重如果高于1.8g/cm3,则活性能量射线(特别是紫外线)的透射率下降,有时光固化反应的效率下降,另外,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的重量变大,有时作业性变差。特别是使用空心无机微粒作为微粒时,其真密度优选为0.1~0.6g/cm3,另外,使用空心有机微粒时,其真密度优选为0.01~0.05g/cm3
微粒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从相对于由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形成的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总体积为5~50容积%(体积%)、优选10~45容积%、更优选15~40容积%的范围内选择。微粒的使用量为低于5容积%的使用量时,有时添加微粒的效果下降,另一方面,如果为超过50容积%的使用量,则有时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粘弹性下降。
作为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中使用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只要是具有至少两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则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另外,(甲基)丙烯酰基是指“丙烯酰基”和/或“甲基丙烯酰基”,其它地方也是相同含义。
作为这样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列举例如: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1,2-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12-十二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单羟基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末端具有多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反应性高支化聚合物[例如,商品名“CN2300”、“CN2301”、“CN2320”(SARTOMER公司制)等]。另外,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中使用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使用量优选以使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溶剂不溶分为45~99重量%、优选50~95重量%的量使用。溶剂不溶分如果低于45重量%,则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凝聚力下降,有时不能抑制发泡的产生,另一方面,溶剂不溶分如果超过99重量%,则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柔软性下降,有时对粘弹性能或外观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溶剂不溶分是指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中的“溶剂不溶成分的比例”,是通过以下的“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溶剂不溶分的测定方法”计算的值。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溶剂不溶分中也包含不溶于溶剂的微粒。
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溶剂不溶分如下求出。取约1g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将其精确称量后求出浸渍前的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重量。然后,将其在约40g乙酸乙酯中浸渍7天后,将不溶于乙酸乙酯的部分全部回收,并在130℃干燥2小时,求出该不溶部分的干燥重量。然后,将所得数值代入下式进行计算。
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溶剂不溶分(%)=(不溶部分的干燥重量/浸渍前的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重量)×100
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中使用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如前所述,以使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溶剂不溶分在上述范围内的量使用,例如,其具体使用量根据其分子量或官能团数等而不同,通常相对于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中所含的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的全部单体成分100重量份为0.001~5重量份,优选0.001~3重量份,更优选0.01~2重量份。使用量如果超过5重量份,则例如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的凝聚力下降,压敏胶粘力可能下降。另一方面,使用量如果过少(例如,低于0.001重量份),则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的凝聚力可能下降。
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从其操作方面考虑,优选调节为适合涂布的粘度(通常在B型粘度计的粘度测定中,在测定温度25℃的条件下测定的粘度为0.3~40Pa·s)。因此,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中,例如可以将单体成分(例如乙烯基单体混合物等)预聚合而得到其部分聚合物。即,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中,可以含有乙烯基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物。
乙烯基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物的聚合率取决于发生该部分聚合的部分的分子量,为约2重量%~约40重量%,优选约5重量%~约20重量%。另外,部分聚合通常可以通过在避免与氧接触的情况下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特别是紫外线)来进行。
部分聚合物的聚合率,通过精确称量约0.5g部分聚合物,将其在130℃干燥2小时后精确称量重量,求出重量减少量[挥发分(未反应单体重量)],并将所得数值代入下式来计算。
部分聚合物的聚合率(%)=[1-(重量减少量)/(干燥前的部分聚合物的重量)]×100
另外,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可以通过适当配合增稠用聚合物来进行粘度调节。作为这样的增稠用聚合物,可以列举例如:前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与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腈、丙烯酰吗啉等共聚而得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异戊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丙烯酸类橡胶;聚氨酯;聚酯等。另外,增稠用聚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增稠用聚合物的配合量以相对于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为40重量%以下(例如5~40重量%)的范围使用。
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中含有气泡。形成气泡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1)通过使用预先混合有形成气泡的气体成分(有时称为“气泡形成气体”)的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形成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而形成气泡的方式,(2)通过使用含有发泡剂的含微粒粘合剂组合物形成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而形成气泡的方式等,本发明中,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通常以上述(1)的方式含有气泡。另外,作为发泡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从例如热膨胀性微球等公知的发泡剂中适当选择。
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中可以混合的气泡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使用用途等适当选择。例如,相对于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总体积为3~30体积%、优选8~26体积%、进一步优选13~22体积%。混合量低于3体积%时有时不能得到混合气泡的效果,另一方面,混合量超过30体积%时,存在形成贯通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气泡的情况,胶粘性能或外观可能变差。
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中混合的气泡优选基本上为独立型气泡,也可以是独立气泡型气泡与半独立气泡型气泡混合存在。
另外,作为这样的气泡,通常具有球形(特别是正球形)的形状,也可以是椭球形的球形。所述气泡的平均气泡径(直径)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从1~1000μm(优选10~500μm、进一步优选30~300μm)的范围内选择。
另外,气泡中所含的气体成分(形成气泡的气体成分;气泡形成气体)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氮气、二氧化碳、氩气等惰性气体以及空气等各种气体成分。作为气泡形成气体,在混合气泡形成气体后进行聚合反应等的情况下,使用不阻碍该反应的气体是重要的。作为气泡形成气体,从不阻碍反应和成本等观点考虑,优选氮气。
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中,为了稳定地混合微细的气泡,可以添加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例如烃类表面活性剂、含硅表面活性剂、含氟表面活性剂。其中,优选含氟表面活性剂,特别优选含有重均分子量为20000以上的含氟聚合物的含氟表面活性剂。
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中,使用含有重均分子量为20000以上的含氟聚合物的含氟表面活性剂时,可以稳定地混合充分量的气泡。推测这是因为:构成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含氟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高达20000以上,因而所产生的气泡的膜强度提高,因此,可混合的气泡量增多,另外,气泡的稳定性提高,气泡的合并不容易进行。
含有重均分子量20000以上的含氟聚合物的含氟表面活性剂中,只要含氟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0以上则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从20000~100000(优选22000~80000、进一步优选24000~60000)的范围内选择。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含氟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如果低于20000,则气泡的混合性及所混合的气泡的稳定性下降,可混合的气泡量下降,另外,即使混合了气泡,在混合气泡之后到形成由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形成的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期间,气泡的合并容易进行,结果,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中的气泡量减少,另外,会形成贯通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气泡(孔)。
另外,所述含氟聚合物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这样的含氟聚合物,至少含有具有含氟原子基团的单体(有时称为“含氟单体”)作为单体成分。含氟单体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所述含氟单体,例如可以优选使用具有含氟原子基团的乙烯基单体。这样的具有含氟原子基团的乙烯基单体中,作为含氟原子基团,优选全氟基团,该全氟基团可以为一价,也可以为二价以上的多价。作为一价含氟原子基团(特别是全氟基团),可以优选使用例如全氟烷基(例如CF3CF2基、CF3CF2CF2基等)。该全氟烷基可以通过其它基团(例如,-O-基、-OCO-基、亚烷基等)与乙烯基单体结合。具体而言,一价含氟原子基团可以为全氟醚基(全氟烷基氧基等)、全氟酯基(全氟烷基氧羰基、全氟烷基羰氧基等)等形式。作为所述全氟醚基,可以列举例如:CF3CF2O基、CF3CF2CF2O基等。另外,作为所述全氟酯基,可以列举例如:CF3CF2OCO基、CF3CF2CF2OCO基、CF3CF2COO基、CF3CF2CF2COO基等。
另外,二价以上的含氟原子基团中,例如,作为二价的含氟原子基团,可以列举例如与所述全氟烷基对应的全氟亚烷基(例如,四氟亚乙基、六氟亚丙基等)等。该全氟亚烷基与所述全氟烷基同样,可以通过其它基团(例如,-O-基、-OCO-基、亚烷基等)与主链结合,例如,可以为四氟亚乙氧基、六氟亚丙氧基等全氟亚烷氧基;四氟亚乙氧羰基、六氟亚丙氧羰基等全氟亚烷氧羰基等形式。
这样的全氟基团(全氟烷基或全氟亚烷基等)等含氟原子基团中,全氟基团部位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为1或2以上(优选3~30、进一步优选4~20)。
作为具有含氟原子基团的乙烯基单体,特别优选具有含氟原子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作为这样的具有含氟原子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优选例如(甲基)丙烯酸全氟烷基酯。作为(甲基)丙烯酸全氟烷基酯,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全氟甲酯、(甲基)丙烯酸全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全氟丙酯、(甲基)丙烯酸全氟异丙酯、(甲基)丙烯酸全氟丁酯、(甲基)丙烯酸全氟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全氟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全氟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全氟戊酯、(甲基)丙烯酸全氟己酯、(甲基)丙烯酸全氟庚酯、(甲基)丙烯酸全氟辛酯等(甲基)丙烯酸全氟C1-20烷基酯。
作为含氟聚合物,可以使用可与该含氟单体共聚的单体成分(有时称为“非含氟单体”)与含氟单体一起作为单体成分。非含氟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例如,含氟单体为具有含氟原子基团的乙烯基单体[特别是具有含氟原子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时,作为非含氟单体,可以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酯,其中,优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酯、(甲基)丙烯酸二十烷酯等(甲基)丙烯酸C1-20烷基酯[优选(甲基)丙烯酸C4-18烷基酯]等。
另外,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外的(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等具有脂环烃基的(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苯酯等具有芳香烃基的(甲基)丙烯酸等。
另外,作为非含氟单体,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异巴豆酸等含羧基单体或其酸酐;乙烯基磺酸钠等含磺酸基单体;苯乙烯、乙烯基甲苯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丙烯腈或甲基丙烯腈等含氰基单体;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异丁烯等烯烃或二烯类;乙酸乙烯酯等乙烯基酯类;乙烯基烷基醚等乙烯基醚类;氯乙烯;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含酰胺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羟烷酯等含羟基单体;(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酰吗啉等含氨基单体;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异丙基马来酰亚胺等含酰亚胺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基缩水甘油酯等含缩水甘油基单体;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异氰酸酯等含异氰酸酯基单体等。另外,作为非含氟单体,还可以使用例如: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等多官能的可共聚单体(多官能单体)。
本发明中,作为含氟表面活性剂,优选含有至少以具有含氟原子基团的乙烯基单体[特别优选具有含氟原子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作为单体成分的含氟聚合物的含氟表面活性剂,其中,可以优选使用含有至少以具有含氟原子基团的乙烯基单体[特别是具有含氟原子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特别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单体成分的含氟聚合物的含氟表面活性剂。在构成这样的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含氟聚合物中,具有含氟原子基团的乙烯基单体[特别是具有含氟原子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的比例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标表面活性剂的特性适当选择。
具体而言,作为含氟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商品名“エフトツプEF-352”(株式会社ジエムコ制)、商品名“エフトツプEF-801”(株式会社ジエムコ制)、商品名“ユニダインTG-656”(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制)等。
含氟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量(固形分)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从相对于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的全部单体成分100重量份为0.01~2重量份(优选0.03~1.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0.05~1重量份)的范围选择。相对于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的全部单体成分100重量份如果低于0.01重量份,则气泡的混合性下降,难以在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中混合充分量的气泡,另一方面,如果超过2重量份,则胶粘性能下降。
为了使气泡稳定地混合存在于用于形成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中,优选将气泡作为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中配合的最后成分进行配合并混合,特别优选提高混合气泡前的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有时称为“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前体”)的粘度。作为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前体的粘度,只要可以稳定地保持混合的气泡则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例如使用BH粘度计作为粘度计,在转子:5号转子、转速:10rpm、测定温度:30℃的条件下测定的粘度为5~50Pa·s(优选10~40Pa·s)。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前体的粘度(BH粘度计、5号转子、10rpm、30℃)如果低于5Pa·s,则粘度过低,有时混合的气泡立即合并而逸出到体系以外,另一方面,如果超过50Pa·s,则在形成含有气泡的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时粘度过高,因此难以形成。
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前体的粘度,例如,可以通过配合丙烯酸类橡胶、增稠性添加剂等各种聚合物成分等的方法、使单体成分(例如乙烯基单体混合物等)部分聚合的方法等来调节。具体而言,例如,可以通过将乙烯基单体与聚合引发剂(例如,光聚合引发剂等)混合制备单体混合物,根据聚合引发剂的种类对该单体混合物进行聚合反应而制备仅一部分单体成分聚合的组合物(浆料),以及在所述浆料中进一步配合含有重均分子量为20000以上的含氟聚合物的含氟表面活性剂和根据需要配合的微粒或各种添加剂等,来制备具有可以稳定地含有气泡的适度粘度的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前体。另外,制备时,可以预先在乙烯基单体混合物中适当配合含有重均分子量为20000以上的含氟聚合物的含氟表面活性剂和根据需要使用的微粒或各种添加剂等。
混合气泡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应用公知的气泡混合方法。例如,作为装置的例子,可以列举:具备在中央部具有贯通孔的圆盘上带有多个细齿的定子和与带齿的定子相对并在圆盘上具有与定子同样的细齿的转子的装置等。将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前体导入到该装置的定子上的齿与转子上的齿之间,在使转子高速旋转的同时,通过贯通孔将用于形成气泡的气体成分(气泡形成气体)导入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前体中,由此可以得到气泡形成气体在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前体中微细分散混合的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
另外,为了抑制或者防止气泡的合并,优选将从气泡混合到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形成的工序作为一系列的工序连续进行。即,优选:如上所述混合气泡而制备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后,接着使用该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利用例如下述的基材形成方法,形成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
这样的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不易发生气泡的合并,稳定地含有充分量的气泡,因此通过适当选择构成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的成分(例如,前述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光聚合引发剂、微粒、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添加剂等),可以适合作为用于形成压敏胶粘带或胶粘片中的混合有气泡的支撑体(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基材)的组合物使用。
在形成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中,除了前述成分以外,根据用途可以含有适当的添加剂。作为添加剂,可以列举例如:交联剂(例如,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聚硅氧烷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烷基醚化三聚氰胺类交联剂等)、增粘剂(例如,包含松香衍生物树脂、多萜树脂、石油树脂、油溶性酚树脂等的常温下为固体、半固体或液状的增粘剂)、增塑剂、填充剂、抗老化剂、抗氧化剂、着色剂(颜料或染料等)、软化剂等。
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制作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通过在剥离薄膜或基材等适当的支撑体上涂布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形成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并根据需要使该层干燥或固化(热固化或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来形成。另外,进行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光固化)时,光聚合反应受到空气中的氧的阻碍,因此优选通过在该层上粘贴剥离薄膜或基材等适当的支撑体或者在氮气氛下进行光固化等来隔绝氧。另外,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制作时使用的适当的支撑体,可以在在制作本发明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时的适当的时候剥离,也可以在使用制作后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时剥离。
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为了确保良好的胶粘力,通常为100μm以上(例如100μm~1500μm)、优选200μm以上(例如200μm~1400μm)、进一步优选300μm以上(例如300μm~1300μm)。另外,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可以具有单层的形态,也可以具有层叠的形态。
(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
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只要是由含有热发泡剂的丙烯酸类粘合剂形成的层则没有特别限制,通常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另外,本发明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中,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中的基础聚合物与所述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中的基础聚合物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发明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通过在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中含有热发泡剂而具有通过加热引起的热发泡剂的发泡使胶粘力容易地下降的特性(易剥离性)。即,本发明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具有无论被粘物是否具有凹凸面,都可以对被粘物发挥良好的胶粘性,并且通过加热可以容易地从被粘物剥离的特性。
作为形成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优选以丙烯酸类单体为单体主成分的含热发泡剂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特别是从作业性、成本方面等的观点考虑,在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中使用丙烯酸类单体作为单体主成分时,优选使用在从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中除去气泡和微粒的组成的聚合性组合物中配合热发泡剂而得到的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另外,本发明中所说的“粘合剂组合物”,包括“用于形成粘合剂的组合物”的含义。
由于混气泡含微粒粘合剂组合物优选为至少由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光聚合引发剂、微粒、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和气泡构成的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因此,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优选为至少由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光聚合引发剂、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及热发泡剂构成的含热发泡粘合剂组合物。
作为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中使用的乙烯基单体,只要是具有不饱和双键、可进行自由基聚合的单体(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则没有特别限制,从反应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丙烯酸类单体,特别优选(a1)丙烯酸类单体中下式(1)表示的、具有碳原子数2~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即,作为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中使用的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的主成分,优选丙烯酸类单体,特别优选(a1)下式(1)表示的、具有碳原子数2~18的烷基(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CH2=C(R1)COOR2              (1)
式(1)中,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2表示碳原子数2~18的烷基。
作为(a1)上式(1)表示的、具有碳原子数2~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异十八烷酯等。这些(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使用一种或者两种以上。
另外,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中,可以与乙烯基单体(特别是丙烯酸类单体)一起使用可共聚单体。即,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中所含的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中,可以含有可共聚单体。
作为这样的可共聚单体,可以列举例如:烯属不饱和羧酸(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丙烯酸羧乙酯、丙烯酸羧戊酯等)、烯属不饱和二元羧酸(例如马来酸、衣康酸、柠康酸等)、烯属不饱和二元羧酸的酸酐(例如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等含羧基单体;(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甲基)丙烯酸-8-羟基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羟基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羟基月桂酯和丙烯酸-(4-羟甲基环己基)甲酯等含羟基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丙烯酸磺丙酯等含磺酸基单体;丙烯酰磷酸-2-羟基乙酯等含磷酸基单体;(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等N-取代的(甲基)丙烯酰胺等酰胺类单体;N-(甲基)丙烯酰氧亚甲基琥珀酰亚胺、N-(甲基)丙烯酰-6-氧基六亚甲基琥珀酰亚胺、N-(甲基)丙烯酰-8-氧基八亚甲基琥珀酰亚胺等琥珀酰亚胺类单体;乙酸乙烯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羧酰胺类;苯乙烯、N-乙烯基己内酰胺等乙烯基单体;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氰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含氟(甲基)丙烯酸酯、含硅(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等丙烯酸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十八烷酯等与构成上述主成分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具有不同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等脂环族丙烯酸酯等。可共聚单体可以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另外,“含羧基单体”是指一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羧基(也可以是酸酐的形式)的乙烯基单体(烯属不饱和单体)。
构成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的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中使用可共聚单体时,优选乙烯基单体为50~99.9重量%、可共聚单体为0.1~50重量%,更优选乙烯基单体为60~99.9重量%、可共聚单体为0.1~40重量%。进一步优选乙烯基单体为70~99.5重量%、可共聚单体为0.5~30重量%。更进一步优选乙烯基单体为80~99重量%、可共聚单体为1~20重量%。
作为可共聚单体,优选使用含羟基单体、含羧基单体,特别优选使用丙烯酸。其使用比例优选设定为1~10重量%。通过在所述范围内使用,可以提高胶粘力。
用于以SUS等金属作为材料的被粘物时,从防止加热引起的粘合力上升以及防止被粘物的腐蚀的观点考虑,优选组合使用(a2)式(2)表示的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和(a3)含氮单体作为可共聚单体。
如果将(a2)式(2)表示的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和(a3)含氮单体组合使用,则即使实质上不含有含羧基单体、含羧基以外的酸性基团(磺酸基、磷酸基等)的单体(含磺酸基单体、含磷酸基单体等)等含酸性基团单体作为形成基础聚合物即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也能够与以上述使用比例使用作为可共聚单体的含羟基单体或含羧基单体(特别是丙烯酸)时同样地提高胶粘力。因此,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无论被粘物是否具有凹凸面,都可以在对被粘物发挥良好的胶粘性的同时发挥通过加热能够容易地从被粘物剥离的特性。另外,由于实质上不含有含酸性基团单体作为可共聚单体,因此本发明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可以高度防止在金属表面上直接粘贴时产生的腐蚀该金属表面的现象。
另外,“实质上不含有”是指完全不含有、或者其含量为单体成分总量的0.1重量%以下。例如,“实质上不含有”含羧基单体作为单体成分是指,完全不含有含羧基单体作为单体成分、或者其含量为全部单体成分中的0.1重量%以下。
组合使用(a2)式(2)表示的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和(a3)含氮单体作为可共聚单体时,含有上述的(a1)式(1)表示的、具有碳原子数2~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a2)式(2)表示的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a3)含氮单体作为单体成分的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中,(a1)式(1)表示的、具有碳原子数2~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的含量可以为50~85重量%(优选60~80重量%)。
(a2)式(2)表示的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通过该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作为有助于提高粘合剂的凝聚性的成分起作用。
CH2=C(R3)CONHR4            (2)
式(2)中,R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4表示碳原子数1~4的羟烷基。
另外,上式(2)中,羟烷基R4可以具有直链状的链状结构,也可以具有支链状的链状结构。
作为(a2)式(2)表示的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可以列举例如: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2-羟基乙基)丙烯酰胺、N-(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2-羟基丙基)丙烯酰胺、N-(2-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1-羟基丙基)丙烯酰胺、N-(1-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3-羟基丙基)丙烯酰胺、N-(3-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2-羟基丁基)丙烯酰胺、N-(2-羟基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3-羟基丁基)丙烯酰胺、N-(3-羟基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4-羟基丁基)丙烯酰胺、N-(4-羟基丁基)甲基丙烯酰胺等。另外,(a2)式(2)表示的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可以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
其中,作为(a2)式(2)表示的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由于可以形成亲水性与疏水性的平衡好、粘合物性的平衡优良的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因此优选N-(2-羟基乙基)丙烯酰胺和N-(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特别优选N-(2-羟基乙基)丙烯酰胺(HEAA)。特别优选相对于(a2)式(2)表示的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的总量使用50重量%以上(更优选70重量%以上、典型地是实质上全部)的N-(2-羟基乙基)丙烯酰胺(HEAA)作为(a2)式(2)表示的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
(a2)式(2)表示的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的含量,相对于构成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的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为约0.1重量%~约12重量%(优选约1重量%~约10重量%)。如果低于0.1重量%,则有时由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粘合性能(特别是高温下的胶粘性、对一定应力存在下的剥离的耐久性等)倾向于不足。另一方面,如果超过12重量%,则有时粘性或低温下的胶粘性倾向于下降。
组合使用(a2)式(2)表示的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和(a3)含氮单体作为可共聚单体时,在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的一个优选方式中,例如,(a2)式(2)表示的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的含量相对于构成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的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为2重量%以上(典型地为2~12重量%)、更优选3重量%以上(典型地为3~12重量%、特别典型地为3~10重量%)。利用所述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可以得到能够形成凝聚力和抗回弹性更好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的效果。
(a1)式(1)表示的、具有碳原子数2~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与(a2)式(2)表示的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的重量比[(a1)/(a2)]优选为99/1~80/20(优选98/2~85/15、更优选97/3~90/10)。通过具有这样的重量比的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可以得到能够形成凝聚力和抗回弹性更好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的效果。
另外,(a1)式(1)表示的、具有碳原子数2~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与(a2)式(2)表示的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的合计量,优选相对于构成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为60重量%以上(60~90重量%)、优选70重量%以上(70~90重量%)。如果低于60重量%,则有时产生低温下的胶粘性或粘性下降的问题。
(a3)含氮单体是单体分子中具有氮元素的单体,是选自由N-乙烯基环状酰胺和可以具有N-烷基的(甲基)丙烯酰胺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另外,(a3)含氮单体中不包含(a2)式(2)表示的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a3)含氮单体可以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
作为可以具有N-烷基的(甲基)丙烯酰胺,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酰胺、N-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正丁基(甲基)丙烯酰胺等N-烷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正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叔丁基)(甲基)丙烯酰胺等N,N-二烷基(甲基)丙烯酰胺等。其中,优选使用具有一个或两个碳原子数1~4(更优选1或2)的N-烷基的(甲基)丙烯酰胺(例如,N,N-二乙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等N,N-二烷基丙烯酰胺)。
作为N-乙烯基环状酰胺,优选下式(3)表示的N-乙烯基环状酰胺。
Figure GPA00001109528500331
式(3)中,R5表示二价的有机基团。
式(3)中,R5优选为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更优选饱和烃基(例如,碳原子数3~5的亚烷基等)。
作为上式(3)表示的N-乙烯基环状酰胺,可以列举例如:N-乙烯基-2-吡咯烷酮、N-乙烯基-2-哌啶酮、N-乙烯基-3-吗啉、N-乙烯基-2-己内酰胺、N-乙烯基-1,3-噁嗪-2-酮、N-乙烯基-3,5-吗啉二酮等。其中,特别优选N-乙烯基-2-吡咯烷酮。
如果使用式(3)表示的N-乙烯基环状酰胺作为(a3)含氮单体,则可以得到能够形成粘合特性的平衡更好的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
(a3)含氮单体的含量相对于构成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的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为约10重量%~约40重量%(优选15~35重量%)。(a3)含氮单体的含量如果超过40重量%,则由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低温环境下的特性(作为粘合剂的胶粘性等)容易受损。另一方面,(a3)含氮单体的含量如果低于10重量%,则有时胶粘力(例如剥离强度)或耐回弹性下降。
优选(a1)具有碳原子数2~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a2)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和(a3)含氮单体的总量相对于构成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为70重量%以上(优选90重量%以上、更优选95重量%以上)。如果低于70重量%,则难以实现粘合特性的平衡,难以得到所需的粘合性能。
例如,如果使用含有(a1)式(1)表示的、具有碳原子数2~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a2)式(2)表示的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和(a3)含氮单体作为单体成分的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光聚合引发剂、热发泡剂和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则实质上不含有(即完全不含有、或者其合计量为全部单体成分的0.1重量%以下)含羧基单体及其它含酸性基团单体(表示包含含羧基单体和其它含酸性基团单体的含义),因此,可以形成无论被粘物是否具有凹凸面都对被粘物发挥良好的胶粘性,同时发挥通过加热可以容易地从被粘物剥离的特性,并且腐蚀金属表面的性质得到更高度抑制的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另外,通过所述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可以得到能够通过简单的组成形成凝聚力和耐回弹性好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的效果。
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中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各种聚合引发剂(例如,热聚合引发剂或光聚合引发剂等)作为聚合引发剂,特别是从可以缩短聚合时间的观点考虑,可以优选使用光聚合引发剂。
制作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时,如果使用含有热聚合引发剂或光聚合引发剂等聚合引发剂的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则可以利用热固化反应或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反应,因此,可以通过在混合有热发泡剂的形态下使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固化而形成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即,可以容易地得到具有稳定地含有热发泡剂的结构的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本发明中,优选使用光聚合引发剂作为聚合引发剂,因此优选通过利用活性能量射线的聚合反应(光固化反应)来制作具有稳定的含热发泡剂结构的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另外,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形成所述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的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中使用的光聚合引发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例如:苯偶姻醚类光聚合引发剂、苯乙酮类光聚合引发剂、α-酮醇类光聚合引发剂、芳香族磺酰氯类光聚合引发剂、光活性肟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姻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酰类光聚合引发剂、二苯甲酮类光聚合引发剂、缩酮类光聚合引发剂、噻吨酮类光聚合引发剂等。
具体而言,作为苯偶姻醚类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苯偶姻甲醚、苯偶姻乙醚、苯偶姻丙醚、苯偶姻异丙醚、苯偶姻异丁醚、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茴香醚甲醚等。作为苯乙酮类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2,2-二乙氧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4-苯氧基二氯苯乙酮、4-叔丁基二氯苯乙酮等。作为α-酮醇类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2-甲基-2-羟基苯丙酮、1-[4-(2-羟基乙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酮等。作为芳香族磺酰氯类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2-萘磺酰氯等。作为光活性肟类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1-苯基-1,2-丙二酮-2-(O-乙氧羰基)肟等。苯偶姻类光聚合引发剂中包含例如苯偶姻等。苯偶酰类光聚合引发剂中包含例如苯偶酰等。二苯甲酮类光聚合引发剂中包含例如二苯甲酮、苯甲酰苯甲酸、3,3’-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聚乙烯基二苯甲酮、α-羟基环己基苯基酮等。缩酮类光聚合引发剂中包含例如苯偶酰二甲基缩酮等。噻吨酮类光聚合引发剂中包含例如噻吨酮、2-氯噻吨酮、2-甲基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异丙基噻吨酮、2,4-二氯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2,4-二异丙基噻吨酮、十二烷基噻吨酮等。
作为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中使用的热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二(2-甲基丁腈)、2,2’-偶氮二(2-甲基丙酸)二甲酯、4,4’-偶氮二-4-氰基戊酸、偶氮二异戊腈、2,2’-偶氮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二[2-(5-甲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二(2-甲基丙脒)二硫酸盐、2,2’-偶氮二(N,N’-二亚甲基异丁基脒)二盐酸盐等偶氮类热聚合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马来酸叔丁酯等过氧化物类热聚合引发剂;氧化还原类热聚合引发剂等。热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制,在以往作为热聚合引发剂可利用的范围内即可。
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中使用的光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相对于含热发泡剂聚合性组合物中所含的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100重量份,以0.001~5重量份(优选0.01~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0.05~3重量份)的比例使用。
光聚合引发剂的活化时,对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作为这样的活性能量射线,可以列举例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中子射线、电子射线等电离辐射线、紫外线等,特别优选紫外线。另外,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能量或其照射时间等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使光聚合引发剂活化、使单体成分发生反应即可。
作为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中使用的热发泡剂,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适当选择使用公知的热发泡剂,其中,可以优选使用微胶囊化的发泡剂。作为这样的微胶囊化的发泡剂,可以列举例如:将异丁烷、丙烷、戊烷等经加热容易气化膨胀的物质内包在具有弹性的外壳内而形成的微球(有时称为“热膨胀性微球”)。
热膨胀性微球的外壳,通常多由热塑性物质、热熔融性物质、热膨胀发生破裂的物质等形成。另外,作为形成热膨胀性微球的外壳的物质,可以列举例如:偏二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腈、聚偏二氯乙烯、聚砜等。热膨胀性微球可以通过惯用的方法,例如,凝集法、界面聚合法等来制造。
作为热膨胀性微球,也可以使用市售品。作为这样的热发泡剂的市售品,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商品名“マツモトマイクロスフエアF-30”、“マツモトマイクロスフエアF-50”、“マツモトマイクロスフエアF-80S”、“マツモトマイクロスフエアF-85”(松本油脂制药株式会社制);商品名“エクスパンセルDu”(Akzo Nobel Surface Chemistry AB公司制)等。
热膨胀性微球的平均粒径从分散性和薄层形成性等观点考虑一般为约1μm~约80μm、优选约3μm~约50μm。
另外,作为热膨胀性微球,为了通过加热处理使包含粘合剂的粘合层的粘合力有效地降低,优选具有直到体积膨胀率为5倍以上、特别是10倍以上都不破裂的适当强度的热膨胀性微球。另外,使用以低膨胀率发生破裂的热膨胀性微球时、或者使用未进行微胶囊化的热膨胀剂时,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与被粘物的粘合面积不充分减少而难以得到良好的剥离性。
热发泡剂的使用量根据其种类而不同,相对于构成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的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100重量份,例如为约10重量份~约200重量份、优选约20重量份~约12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约25重量份~约100重量份。如果低于10重量份则加热处理后的粘合力的有效下降容易不充分,另外,如果超过200重量份,则容易产生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凝聚破坏或者与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间的界面的破坏。
另外,作为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中使用的其它热发泡剂,可以列举例如:各种无机发泡剂或有机发泡剂。作为无机发泡剂的代表例,可以列举例如:碳酸铵、碳酸氢铵、碳酸氢钠、亚硝酸铵、硼氢化钠、叠氮化物类等。另外,作为有机发泡剂的代表例,可以列举例如:水;三氯一氟甲烷、二氯一氟甲烷等氯氟代烷烃;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甲酰胺、偶氮二甲酸钡等偶氮类化合物;对甲苯磺酰肼或二苯砜-3,3’-二磺酰肼、4,4’-氧二(苯磺酰肼)、烯丙基二(磺酰肼)等肼类化合物;对甲苯磺酰氨基脲、4,4’-氧二(苯磺酰氨基脲)等氨基脲类化合物;5-吗啉基-1,2,3,4-噻三唑等三唑类化合物;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N,N’-二甲基-N,N’-二亚硝基对苯二甲酰胺等N-亚硝基类化合物等。另外,热发泡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另外,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中根据需要可以含有发泡助剂。
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中使用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具有至少两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
作为这样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列举例如: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1,2-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12-十二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单羟基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末端具有多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反应性高支化聚合物[例如,商品名“CN2300”、“CN2301”、“CN2320”(SARTOMER公司制)等]。另外,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使用量优选以使由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分为35~99重量%、优选50~99重量%、更优选70~95重量%的量进行配合。溶剂不溶分如果低于35重量%则有时发泡剥离困难,如果高于99重量%则润湿性差,有时胶粘困难。
另外,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分是指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中的“溶剂不溶成分的比例”,是通过以下的“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分测定方法”计算的值。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分中也包含不溶于溶剂的热发泡剂。
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分如下求出。取约1g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将其精确称量后求出浸渍前的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重量。然后,将其在约40g乙酸乙酯中浸渍7天后,将不溶于乙酸乙酯的部分全部回收,并在130℃干燥2小时,求出该不溶部分的干燥重量。然后,将所得数值代入下式进行计算。
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分(%)=(不溶部分的干燥重量/浸渍前的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重量)×100
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具体使用量,如前所述,以使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分在上述范围内的量使用,例如,其具体使用量根据其分子量或官能团数等而不同,通常相对于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中所含的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的全部单体成分100重量份,以0.001~5重量份、优选0.001~3重量份、更优选0.01~2重量份的比例使用。如果超过5重量份,例如,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凝聚力变得过高,压敏胶粘力可能下降,另一方面,使用量如果过少(例如,如果低于0.001重量份),例如,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的凝聚力可能下降。
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中,可以配合各种添加剂。作为这样的添加剂,可以列举例如: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等交联剂;松香衍生物树脂、多萜树脂、石油树脂、油溶性酚树脂等增粘剂;增塑剂;填充剂;抗老化剂;表面活性剂等。
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通过将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涂布到剥离薄膜或基材等适当的支撑体上,形成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并根据需要使该层干燥或固化(热固化或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来形成。另外,进行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光固化)时,光聚合反应受到空气中的氧的阻碍,因此优选通过在该层上粘贴剥离薄膜或基材等适当的支撑体或者在氮气氛下进行光固化等来隔绝氧。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形成时使用的适当的支撑体,可以在制作本发明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时的适当的时候剥离,也可以在使用制作后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时剥离。
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厚度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粘合带的使用目的和加热引起的粘合力下降性等适当选择,为了保持表面的平滑性,优选设定为热发泡剂(特别是热膨胀性微球)的最大粒径以上,例如,为约1μm~约300μm,优选约10μm~约250μm,进一步优选约30μm~约200μm。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厚度如果过薄,则有时不能得到用于保持被粘物的充分的粘合力。另外,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可以具有单层的形态,也可以具有层叠的形态。
(剥离薄膜)
剥离薄膜在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的制作时使用,或者,在制作后至使用前的期间作为粘合面等的保护材料使用。另外,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的制作时可以不必使用剥离薄膜,但是,由于光聚合反应受到空气中的氧等的阻碍,因此为了用剥离薄膜覆盖表面、防止与氧的接触而优选使用。另外,使用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时,通常将剥离薄膜剥离。
作为这样的剥离薄膜,只要隔绝氧并且具有透光性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由剥离处理剂(脱模处理剂)对至少一个面进行剥离处理(脱模处理)后的基材、以及由含氟聚合物(例如聚四氟乙烯、聚氯三氟乙烯、聚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氯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共聚物等)制成的低胶粘性基材、由非极性聚合物(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类树脂等)制成的低胶粘性基材等。另外,低胶粘性基材可以将双面作为剥离面使用,另一方面,剥离处理过的基材可以将经过剥离处理的面作为剥离面使用。
作为剥离薄膜使用的、至少一个面经过剥离处理(脱模处理)的基材中,作为基材,可以列举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等聚酯薄膜;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等烯烃类树脂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酰亚胺薄膜;尼龙薄膜等聚酰胺薄膜;人造丝薄膜等塑料类基材薄膜(合成树脂薄膜)。另外,可以使用纸制基材(由无木浆纸、日本纸、牛皮纸、玻璃纸、合成纸、表面涂层纸等纸类构成的基材)。其中,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等聚酯薄膜。
作为剥离处理剂(脱模处理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例如:聚硅氧烷类剥离处理剂、含氟剥离处理剂、长链烷基类剥离处理剂等。剥离处理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剥离薄膜例如可以通过公知惯用的方法制作。
剥离薄膜的厚度只要隔绝氧并且具有透光性则没有特别限制。另外,剥离薄膜可以具有单层、层叠的任意形态。
[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的制造方法]
以下,根据需要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至少具有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和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另外,图1、图2和图3表示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的制作工序例(分别为制作工序例1~3),但是,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的制造方法不限于这些制作工序例。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的制作工序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另外,图2和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的制作工序的其它例的示意剖面图。图1~3中,11表示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2表示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3表示剥离薄膜、14表示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15表示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16表示活性能量射线、17表示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单面型)、18表示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双面型)。
(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的制作工序例1)
制作工序例1的第一工序,是在剥离薄膜13的经剥离处理的面上涂布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形成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1的工序。通过该工序,制作在剥离薄膜13的经剥离处理的面上形成有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1的片。1a表示制作工序例1中的第一工序。
制作工序例1的第二工序,是在剥离薄膜13的经剥离处理的面上涂布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形成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的工序。通过该工序,制作在剥离薄膜13的经剥离处理的面上形成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的片。1b表示制作工序例1中的第二工序。
制作工序例1的第三工序,是将第一工序制作的片和第二工序制作的片以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1与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接触的形态进行粘贴的工序。通过该工序,制作在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1的一个面上隔着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12具有剥离薄薄膜13、并且在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1的另一个面上具有剥离薄膜13的层叠体。1c表示制作工序例1中的第三工序。
制作工序例1的第四工序,是从两面隔着剥离薄膜13对第三工序中制作的层叠体照射活性能量射线16的工序。在该工序中,使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1和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光固化,分别形成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15和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14。另外,层叠体中,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1和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由剥离薄膜13隔绝氧。1d表示制作工序例1中的第四工序。
1e表示通过制作工序例1制作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17是在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15的一个面上具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14的单面型带基材粘合片,并且,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17中,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15和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14由剥离薄膜13保护。
(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的制作工序例2)
制作工序例2的第一工序,是在剥离薄膜13的经剥离处理的面上涂布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形成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的工序。通过该工序,制作在剥离薄膜13的经剥离处理的面上形成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的片。2a表示制作工序例2中的第一工序。
制作工序例2的第二工序,是在剥离薄膜13的经剥离处理的面上涂布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形成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再在该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上层叠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1的工序。另外,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1的层叠,可以通过在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上涂布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形成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1来进行,或者也可以通过将在适当的剥离薄膜(隔片)等上形成的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1转印到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上来进行。通过该工序,制作在剥离薄膜13的经剥离处理的面上具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并且在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上具有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1的层叠体。2b表示制作工序例2中的第二工序。
制作工序例2的第三工序,是将第一工序制作的片和第二工序制作的层叠体以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与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1接触的形态进行粘贴的工序。通过该工序,制作在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1的两个面上具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12、并且在两个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上具有剥离薄膜13的层叠体。2c表示制作工序例2中的第三工序。
制作工序例2的第四工序,是从两面隔着剥离薄膜13对第三工序中制作的层叠体照射活性能量射线16的工序。在该工序中,使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1和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光固化,分别形成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15和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14。另外,该层叠体中,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由剥离薄膜13隔绝氧。2d表示制作工序例2中的第四工序。
2e表示通过制作工序例2制作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18是在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15的两面具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14的双面型带基材粘合片。
(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的制作工序例3)
制作工序例3的第一工序,是在剥离薄膜13的经剥离处理的面上涂布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形成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的工序。通过该工序,制作在剥离薄膜13的经剥离处理的面上形成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的片。3a表示制作工序例3中的第一工序。
制作工序例3的第二工序,是在第一工序制作的片的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上层叠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1的工序。另外,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1的层叠,可以通过在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上涂布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形成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1来进行,或者也可以通过将在适当的剥离薄膜(隔片)等上形成的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1转印到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上来进行。通过该工序,制作在剥离薄膜13的经剥离处理的面上具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并且在该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上具有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1的层叠体。3b表示制作工序例3中的第二工序。
制作工序例3的第三工序,是在第二工序制作的层叠体的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1上层叠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的工序。另外,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的层叠,可以通过在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1上涂布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形成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来进行,或者也可以通过将在适当的剥离薄膜(隔片)等上形成的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转印到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1上来进行。通过该工序,制作在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1的两面具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12、并且在一个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上具有剥离薄膜13的层叠体。3c表示制作工序例3中的第三工序的结束阶段。
制作工序例3的第四工序,是在第三工序制作的层叠体的不具有剥离薄膜的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12上以接触剥离处理面的形态粘贴剥离薄膜13后,从两面隔着剥离薄膜13对该层叠体照射活性能量射线16的工序。在该工序中,使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1和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光固化,分别形成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15和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14。另外,该层叠体中,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由剥离薄膜13隔绝氧。3d表示制作工序例3中的第四工序。
3e表示通过制作工序例3制作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18是在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15的两面具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14的双面型带基材粘合片。
在此,各制作工序例中,在剥离薄膜13等上涂布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或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时使用的涂布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通常的方法。这样的涂布方法可以列举例如:缝模法、反转凹版涂布法、微凹版法、浸渍法、旋涂法、刷涂法、辊涂法、柔性版印刷法等。另外,作为涂布时使用的涂布工具,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通常使用的涂布工具。作为这样的涂布工具,可以列举例如:反转涂布机、凹版涂布机等辊涂机;帘涂机;唇模涂布机(リツプコ一タ一);缝模涂布机;刮刀涂布机等。
另外,在各制作工序例的、使用活性能量射线使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1和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光固化的工序中,使用剥离薄膜13来隔绝氧,作为不使用剥离薄膜13的方法,可以列举使用氮气等惰性气体代替剥离薄膜13的方法。即,通过在氮气等惰性气体氛围下进行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可以抑制氧对光聚合反应的阻碍。另外,在氮气等惰性气体氛围下使用活性能量射线使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1和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光固化时,可以不使用剥离薄膜13覆盖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1和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
在氮气等惰性气体氛围下使用活性能量射线使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1和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光固化时,在惰性气体氛围下,优选尽可能不存在氧,例如,优选氧浓度为5000ppm以下。另外,在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2和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1中,层中的溶解氧多时,自由基产生量受到抑制,聚合不能充分进行,有时对所得聚合物的聚合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产生不良影响。
作为活性能量射线,可以列举例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中子射线、电子射线等电离辐射线、紫外线等,特别优选紫外线。另外,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能量和其照射时间等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使光聚合引发剂活化、使单体成分发生反应即可。作为这样的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可以列举例如:波长300~400nm、照度为1~200mW/cm2的紫外线的约400mJ/cm2~约4000mJ/cm2光量的照射。
使用活性能量射线使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1和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光固化时,优选聚合率为90重量%以上。未反应的单体可以通过设置干燥工序来除去。另外,聚合率可以通过与前述的部分聚合物的聚合率的情况相同的方法来计算。
作为紫外线照射使用的光源,可以使用在波长180~460nm(优选300~400nm)区域具有光谱分布的光源,例如可以使用:化学灯、黑光灯(东芝ライテツク株式会社制)、汞弧灯、碳弧灯、低压汞灯、中压汞灯、高压汞灯、超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等一般的照射装置。另外,也可以使用能够产生波长长于或者短于上述波长的电磁辐射线的照射装置。
紫外线的照度,例如可以通过调节从作为光源的上述照射装置到作为光固化性组合物的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11和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12的距离或电压而设定为目标照度。
作为使用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的被粘物,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适当形状和材料的被粘物。例如,作为被粘物的材料,可以列举例如:聚碳酸酯、聚丙烯、聚酯、聚苯乙烯、酚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ABS、丙烯酸树脂等各种树脂;铁、铝、铜、镍及它们的合金等各种金属等。
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的常态胶粘力,以90度剥离胶粘强度(90度剥离粘合力、被粘物:聚碳酸酯板、根据JIS Z 0237的粘合带/粘合片试验法)计为10N/25mm以上(例如10~100N/25mm)、优选11N/25mm以上(例如11~90N/25mm)、进一步优选12N/25mm以上(例如12~80N/25mm)。另外,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的加热后的胶粘力,以90度剥离胶粘强度(90度剥离粘合力、被粘物:聚碳酸酯板、根据JIS Z 0237的粘合带/粘合片试验法)计为10N/25mm以下(例如0~10N/25mm)、优选9N/25mm以下(例如0~9N/25mm)、进一步优选8N/25mm以下(例如0~8N/25mm)。
具体而言,例如,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的90度剥离胶粘强度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求出:在23℃的环境下、5kg辊往返一次的条件下将粘合带样品压接在作为被粘物的试验体上,在23℃老化30分钟后,使用拉伸试验机,以50mm/分钟的拉伸速度沿90度的剥离方向剥离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样品。另外,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的加热后的90度剥离胶粘强度,可以在加热处理后通过上述试验法求出。
加热处理可以利用例如热板、热风干燥机、近红外线灯、空气干燥器等适当的加热手段来进行。加热温度为发泡剂的发泡开始温度以上即可,可以根据被粘物的表面状态、热发泡剂的种类等、被粘物等的耐热性、加热方法(热容量、加热手段等)等适当设定。一般的加热处理条件为:温度100~250℃、5~90秒(热板等)或者5~15分钟(热风干燥机等)。所述加热条件下,通常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中的热发泡剂膨胀和/或发泡,含发泡剂粘合剂层膨胀变形,由此发生凹凸状变形,胶粘力下降或者丧失。另外,作为加热源,有时也可以使用红外线灯或热水。
作为上述以外的加热手段,也可以使用在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的构成中设置面状发热体等材料,对该面状发热体施加电压使面状发热体加热到发泡温度的方法。
作为面状发热体,只要是通电发热、形状为平板状(薄膜/片状)的发热元件则没有特别限制。作为发热元件,例如可以使用金属箔或金属板、包含石墨碳、炭粉末或者金属粉末等材料的发热元件,另外,发热元件可以由电绝缘片覆盖,也可以不覆盖。另外,在作为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的构成材料使用时,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设置到任一层中。
本发明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即使对具有高差的高度为0~500μm(优选0~300μm)的凹凸面的被粘物也具有充分的润湿性。这是由于通过在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的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中含有气泡而提高了高差吸收性。因此,本发明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在对具有高差结构的被粘物进行接合时发挥高的常态胶粘力。
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的常态胶粘力(粘合性能)可以通过适当选择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成分、热发泡剂的种类或使用量、粘合剂层制作时的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方法、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厚度、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的微粒量等来调节。
作为通过适当选择粘合剂层制作时的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方法来调节常态胶粘力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例如日本特开2003-13015号公报所公开的方法。在日本特开2003-13015号公报中,公开了将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分为几个阶段进行,由此更精确地调节粘合性能的方法。具体而言,例如,在使用紫外线作为活性能量射线时,可以列举:将紫外线的照射分为进行照度30mW/cm2以上的光照射的第一阶段和进行照度低于第一阶段的光照射使聚合反应基本上完成的第二阶段来进行的方法;将紫外线的照射分为进行照度30mW/cm2以上的光照射的第一阶段、接着进行照度低于第一阶段的光照射使聚合率至少达到70%的第二阶段和接着进行照度30mW/cm2以上的光照射使聚合反应基本上完成的第三阶段来进行的方法。
作为上述第一阶段使用的紫外线的照射装置,可以使用例如:低压汞灯、高压汞灯、超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等,另外,上述第二阶段中可以使用例如:化学灯、黑光灯等。
本发明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通过将胶粘力设定在上述范围内,在被粘物接合时可以保持高的常态胶粘力,并且在将接合部分离、拆卸时,通过加热胶粘力下降,可以容易地分离、拆卸。另外,由于基材中具有气泡,因此具有良好的高差吸收性。
本发明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特别是对于1~150μm高度的高差(优选10~120μm高度的高差)发挥良好的高差吸收性。
另外,本发明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可以用于汽车、机械部件、电器、建材等各种领域的各种用途(例如构件接合等)。另外,本发明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由于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经过加热会发泡,因此通过在粘贴到被粘物上以后进行加热,与被粘物的胶粘力下降。因此,本发明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可以作为容易从被粘物上再剥离的粘合带使用。另外,本发明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可以作为片状或带状等形态的粘合片类使用。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例1)
将丙烯酸-2-乙基己酯90重量份、丙烯酸10重量份、光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汽巴精化公司制)0.05重量份、光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651”,汽巴精化公司制)0.05重量份加入到四口烧瓶中,在氮气氛围下暴露于紫外线下进行光聚合,由此得到聚合率7%的部分聚合单体浆料。
在该部分聚合单体浆料100重量份中添加热发泡剂(热膨胀性微球,商品名“マツモトマイクロスフエアF-50D”,松本油脂制药株式会社制)30重量份、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0.2重量份,将其均匀地混合,得到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有时称为“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A)”)。
(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例2)
将丙烯酸-2-乙基己酯90重量份、丙烯酸10重量份、光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汽巴精化公司制)0.05重量份、光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651”,汽巴精化公司制)0.05重量份加入到四口烧瓶中,在氮气氛围下暴露于紫外线下进行光聚合,由此得到聚合率7%的部分聚合单体浆料。
在该部分聚合单体浆料100重量份中添加热发泡剂(热膨胀性微球,商品名“マツモトマイクロスフエアF-50D”,松本油脂制药株式会社制)30重量份、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0.5重量份,将其均匀地混合,得到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有时称为“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B)”)。
(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例3)
将丙烯酸-2-乙基己酯70重量份、N-乙烯基-2-吡咯烷酮28重量份、N-羟乙基丙烯酰胺2重量份、光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汽巴精化公司制)0.05重量份、光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651”,汽巴精化公司制)0.05重量份加入到四口烧瓶中,在氮气氛围下暴露于紫外线下进行光聚合,由此得到聚合率11%的部分聚合单体浆料。
在该部分聚合单体浆料100重量份中添加热发泡剂(热膨胀性微球,商品名“マツモトマイクロスフエアF-50D”,松本油脂制药株式会社制)30重量份、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0.01重量份,将其均匀地混合,得到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有时称为“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C)”)。
(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例4)
将丙烯酸-2-乙基己酯70重量份、N-乙烯基-2-吡咯烷酮28重量份、N-羟乙基丙烯酰胺2重量份、光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汽巴精化公司制)0.05重量份、光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651”,汽巴精化公司制)0.05重量份加入到四口烧瓶中,在氮气氛围下暴露于紫外线下进行光聚合,由此得到聚合率11%的部分聚合单体浆料。
在该部分聚合单体浆料100重量份中添加热发泡剂(热膨胀性微球,商品名“マツモトマイクロスフエアF-50D”,松本油脂制药株式会社制)30重量份、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0.2重量份,将其均匀地混合,得到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有时称为“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D)”)。
(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例5)
将丙烯酸-2-乙基己酯70重量份、N-乙烯基-2-吡咯烷酮26重量份、N-羟乙基丙烯酰胺4重量份、光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汽巴精化公司制)0.05重量份、光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651”,汽巴精化公司制)0.05重量份加入到四口烧瓶中,在氮气氛围下暴露于紫外线下进行光聚合,由此得到聚合率11%的部分聚合单体浆料。
在该部分聚合单体浆料100重量份中添加热发泡剂(热膨胀性微球,商品名“マツモトマイクロスフエアF-50D”,松本油脂制药株式会社制)30重量份、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0.02重量份,将其均匀地混合,得到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有时称为“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E)”)。
(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例6)
将丙烯酸-2-乙基己酯70重量份、N-乙烯基-2-吡咯烷酮26重量份、N-羟乙基丙烯酰胺4重量份、光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汽巴精化公司制)0.05重量份、光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651”,汽巴精化公司制)0.05重量份加入到四口烧瓶中,在氮气氛围下暴露于紫外线下进行光聚合,由此得到聚合率11%的部分聚合单体浆料。
在该部分聚合单体浆料100重量份中添加热发泡剂(热膨胀性微球,商品名“マツモトマイクロスフエアF-50D”,松本油脂制药株式会社制)30重量份、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0.2重量份,将其均匀地混合,得到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有时称为“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F)”)。
(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例7)
将丙烯酸-2-乙基己酯70重量份、N-乙烯基-2-吡咯烷酮24重量份、N-羟乙基丙烯酰胺6重量份、光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汽巴精化公司制)0.05重量份、光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651”,汽巴精化公司制)0.05重量份加入到四口烧瓶中,在氮气氛围下暴露于紫外线下进行光聚合,由此得到聚合率11%的部分聚合单体浆料。
在该部分聚合单体浆料100重量份中添加热发泡剂(热膨胀性微球,商品名“マツモトマイクロスフエアF-50D”,松本油脂制药株式会社制)30重量份、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0.05重量份,将其均匀地混合,得到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有时称为“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G)”)。
(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的制备例1)
将丙烯酸-2-乙基己酯90重量份、丙烯酸10重量份、光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汽巴精化公司制)0.05重量份、光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651”,汽巴精化公司制)0.05重量份加入到四口烧瓶中,在氮气氛围下暴露于紫外线下进行光聚合,由此得到聚合率7%的部分聚合单体浆料。
在该部分聚合单体浆料100重量份中添加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0.08重量份、空心玻璃微球(商品名“セルスタ一Z-27”,东海工业株式会社制,平均粒径63μm,真密度0.26g/cm3)9.5重量份、含氟表面活性剂(商品名“ユニダインTG-656”,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制)0.5重量份,使用螺旋桨混合器均匀地混合后,放入烧杯中,从底部进行氮气鼓泡,使用高速混合器以卷入该气泡的方式混合气泡,得到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有时称为“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A)”)。
(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的制备例1)
将丙烯酸-2-乙基己酯90重量份、丙烯酸10重量份、光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汽巴精化公司制)0.05重量份、光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651”,汽巴精化公司制)0.05重量份加入到四口烧瓶中,在氮气氛围下暴露于紫外线下进行光聚合,由此得到聚合率7%的部分聚合单体浆料。
在该部分聚合单体浆料100重量份中添加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0.08重量份、空心玻璃微球(商品名“セルスタ一Z-27”,东海工业株式会社制,平均粒径63μm,真密度0.26g/cm3)9.5重量份,使用螺旋桨混合器均匀地混合,得到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有时称为“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A)”)。
(粘弹性组合物的制备例1)
将丙烯酸-2-乙基己酯90重量份、丙烯酸10重量份、光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汽巴精化公司制)0.05重量份、光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651”,汽巴精化公司制)0.05重量份加入到四口烧瓶中,在氮气氛围下暴露于紫外线下进行光聚合,由此得到聚合率7%的部分聚合单体浆料。
在该部分聚合单体浆料100重量份中添加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0.1重量份,得到粘弹性组合物(有时称为“粘弹性组合物(A)”)。
(剥离薄膜的使用例1)
作为剥离薄膜,使用一个面用含硅脱模处理剂进行脱模处理后的聚酯薄膜(商品名“MRN-38”,三菱化学聚酯薄膜株式会社制)(有时称为剥离薄膜(A))。
(剥离薄膜的使用例2)
作为剥离薄膜,使用一个面用含硅脱模处理剂进行脱模处理后的聚酯薄膜(商品名“MRF-38”,三菱化学聚酯薄膜株式会社制)(有时称为剥离薄膜(B))。
(实施例1)
将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A)涂布到剥离薄膜(B)的脱模处理面上使固化后的厚度为100μm,得到在剥离薄膜(B)上具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的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片。
将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A)涂布到剥离薄膜(A)的剥离处理面上使固化后的厚度为800μm,得到在剥离薄膜(A)上具有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的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片。
在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片上以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与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接触的形态粘贴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片,得到层叠片。
使用黑光灯(株式会社东芝制),从层叠片的两面照射240秒照度为5mW/cm2、具有350nm的最大感光度的紫外线(UV),使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和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光固化,制作在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单面具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粘合片。
另外,该粘合片的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具有粘合性,因此该粘合片也可以作为双面粘合片使用。另外,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气泡率为20%。另外,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分为84重量%。
(实施例2)
将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A)涂布到剥离薄膜(B)的脱模处理面上使固化后的厚度为50μm,得到在剥离薄膜(B)上具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的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片,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在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单面具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粘合片。
另外,该粘合片的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具有粘合性,因此该粘合片也可以作为双面粘合片使用。另外,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气泡率为20%。另外,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分为83重量%。
(实施例3)
将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B)涂布到剥离薄膜(B)的脱膜处理面上使固化后的厚度为100μm,得到在剥离薄膜(B)上具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的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片,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在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单面具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粘合片。
另外,该粘合片的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具有粘合性,因此该粘合片也可以作为双面粘合片使用。另外,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气泡率为20%。另外,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分为88重量%。
(实施例4)
将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B)涂布到剥离薄膜(B)的脱模处理面上使固化后的厚度为50μm,得到在剥离薄膜(B)上具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的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片,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在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单面具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粘合片。
另外,该粘合片的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具有粘合性,因此该粘合片也可以作为双面粘合片使用。另外,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气泡率为20%。另外,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分为87重量%。
(实施例5)
将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A)涂布到剥离薄膜(A)的剥离处理面上使固化后的厚度为400μm,得到在剥离薄膜(A)上具有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的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片,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在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单面具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粘合片。
另外,该粘合片的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具有粘合性,因此该粘合片也可以作为双面粘合片使用。另外,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气泡率为20%。另外,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分为81重量%。
(实施例6)
将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C)涂布到剥离薄膜(B)的脱模处理面上使固化后的厚度为100μm,得到在剥离薄膜(B)上具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的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片。
将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A)涂布到剥离薄膜(A)的剥离处理面上使固化后的厚度为800μm,得到在剥离薄膜(A)上具有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的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片。
在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片上以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与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接触的形态粘贴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片,得到层叠片。
使用黑光灯(株式会社东芝制),从层叠片的两面照射240秒照度为5mW/cm2、具有350nm的最大感光度的紫外线(UV),使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和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光固化,制作在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单面具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粘合片。
另外,该粘合片的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具有粘合性,因此该粘合片也可以作为双面粘合片使用。另外,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气泡率为20%。另外,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分为40重量%。
(实施例7)
除了使用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D)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在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单面具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粘合片。
另外,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气泡率为20%。另外,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分为88重量%。
(实施例8)
除了使用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E)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在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单面具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粘合片。
另外,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气泡率为20%。另外,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分为62重量%。
(实施例9)
除了使用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F)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在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单面具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粘合片。
另外,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气泡率为20%。另外,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分为91重量%。
(实施例10)
除了使用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G)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在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单面具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粘合片。
另外,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气泡率为20%。另外,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分为81重量%。
(比较例1)
将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A)涂布在剥离薄膜(A)的剥离处理面上使固化后的厚度为800μm,形成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在该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上以层表面与剥离处理面接触的形态粘贴剥离薄膜(B),得到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片。
使用黑光灯(株式会社东芝制),从两面对该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片照射240秒照度为5mW/cm2、具有350nm的最大感光度的紫外线(UV),使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制作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两面由剥离薄膜保护的片。
另外,该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具有粘合性。另外,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气泡率为20%。
(比较例2)
将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A)涂布在剥离薄膜(A)的剥离处理面上使固化后的厚度为400μm,形成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在该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上以层表面与剥离处理面接触的形态粘贴剥离薄膜(B),得到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片。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操作,制作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两面由剥离薄膜保护的片。
另外,该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具有粘合性。另外,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气泡率为20%。
(比较例3)
将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A)涂布在剥离薄膜(B)的剥离处理面上使固化后的厚度为100μm,形成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在该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上以层表面与剥离处理面接触的形态粘贴剥离薄膜(B),得到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片。
使用黑光灯(株式会社东芝制),从两面对该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片照射240秒照度为5mW/cm2、具有350nm的最大感光度的紫外线(UV),使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光固化,制作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两面由剥离薄膜保护的粘合片。
另外,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分为80重量%。
(比较例4)
将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A)涂布在剥离薄膜(B)的剥离处理面上使固化后的厚度为100μm,形成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从而得到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片。
将粘弹性组合物(A)涂布到剥离薄膜(A)的剥离处理面上使粘弹性组合物光固化而得到的粘弹性基材的厚度为50μm,形成粘弹性组合物层,从而得到粘弹性组合物层片。
将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片与粘弹性组合物层片以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与粘弹性组合物层接触的形态进行粘贴,得到层叠片。
使用黑光灯(株式会社东芝制),从两面对该层叠片照射240秒照度为5mW/cm2、具有350nm的最大感光度的紫外线(UV),使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和粘弹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制作在粘弹性基材的单面具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粘合片。
另外,该粘合片的粘弹性基材具有粘合性,因此,该粘合片也可以作为双面粘合片使用。另外,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分为81重量%。
(比较例5)
将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B)涂布在剥离薄膜(B)的剥离处理面上使固化后的厚度为100μm,形成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从而得到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片,除此以外,与比较例4同样操作,制作粘合片。
另外,该粘合片的粘弹性基材具有粘合性,因此,该粘合片也可以作为双面粘合片使用。另外,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分为86重量%。
(比较例6)
将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A)涂布在剥离薄膜(B)的剥离处理面上使固化后的厚度为100μm,形成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从而得到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片。
将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A)涂布到剥离薄膜(A)的剥离处理面上使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光固化而得到的含微粒粘弹性基材的厚度为800μm,形成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从而得到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片。
将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片与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片以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与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接触的形态进行粘贴,得到层叠片。
使用黑光灯(株式会社东芝制),从两面对该层叠片照射240秒照度为5mW/cm2、具有350nm的最大感光度的紫外线(UV),使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层和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制作在含微粒粘弹性基材的单面具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粘合片。
另外,该粘合片的含微粒粘弹性基材具有粘合性,因此,该粘合片也可以作为双面粘合片使用。另外,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分为84重量%。
(评价1)
对于实施例及比较例,通过下述的(常态时的胶粘力测定方法)、(加热后的胶粘力的测定方法)分别测定常态时及加热后对各被粘物的胶粘力,评价初始胶粘性和拆卸性。另外,通过下述的(高差吸收性的评价方法)评价高差吸收性。测定结果和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初始胶粘性和拆卸性的评价)
关于初始胶粘性,将通过下述常态时的胶粘力测定方法求出的对被粘物的90度剥离胶粘强度为10N/25mm以上的情况评价为良好(○),另一方面,将90度剥离胶粘强度低于10N/25mm的情况评价为不良(×)。
关于拆卸性,将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片通过加热处理从被粘物剥离的情况、以及通过加热处理利用下述加热处理后的胶粘力测定方法求出的对被粘物的90度剥离胶粘强度低于10N/25mm的情况评价为良好(○),另一方面,将加热处理后的90度剥离胶粘强度为10N/25mm以上的情况评价为不良(×)。
作为被粘物,使用分别用酒精清洗表面后的丙烯酸类树脂板(透明、商品名“アクリライト”,三菱人造丝株式会社制)、聚碳酸酯板(PC板)(透明、商品名“ポリカ一ボネ一トプレ一ト”,タキロン株式会社制)、ABS板(自然色、新神户电机株式会社制)和聚苯乙烯板(PS板)(自然色、RP東プラ株式会社制)。
(评价用样品的制作)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片的剥离薄膜(A)剥离,利用层压辊在其粘合面上以电晕处理面与粘合面接触的形态粘贴厚度50μm的单面电晕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PET薄膜,商品名“ルミラ一#50”,东丽株式会社制),然后切割为宽度25mm,制作作为评价用样品的以厚度38μm的单面电晕处理的PET薄膜为支撑体的粘合片。
另外,常态时的胶粘力测定或加热后的胶粘力测定中,使用该评价用样品。
(常态时的胶粘力测定方法)
在23℃的环境下、5kg辊往返一次的条件下将评价用样品压接在被粘物上,在23℃下老化30分钟后,在23℃的环境下使用拉伸试验机(商品名“TG-1kN”,ミネベア公司制),以50mm/分钟的拉伸速度沿90度的剥离方向进行剥离,由此测定90度剥离胶粘强度作为常态时的胶粘力。
(加热后的胶粘力测定方法)
在23℃的环境下、5kg辊往返一次的条件下将评价用样品压接在被粘物上,在23℃下老化30分钟后,在保持粘贴在被粘物上的状态的同时将评价用样品连同被粘物放入热风干燥机中,在130℃下进行10分钟加热处理。
加热处理结束后,确认评价用样品是否由于加热引起的热发泡剂的发泡而从被粘物上剥离,在未剥离而胶粘的情况下,在23℃的环境下放置2小时后,在23℃的环境下使用拉伸试验机(商品名“TG-1kN”,ミネベア公司制),以50mm/分钟的拉伸速度沿90度的剥离方向进行剥离,由此测定90度剥离胶粘强度作为加热后的胶粘力。
(高差吸收性的评价)
关于高差吸收性,将通过下述的(润湿面积率的测定方法)求出的润湿面积率为40%以上的情况评价为良好(○),另一方面,将低于40%的情况评价为不良(×)。
(润湿面积率的测定方法)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片切割为宽20mm、长200mm的带状,然后将剥离薄膜(B)剥离,粘贴到丙烯酸类树脂板(透明、宽度50mm、长度200mm)的中央,由此分别制作润湿面积率测定用样品(参考图4的4a;图4中,4a表示润湿面积率测定用样品,41表示丙烯酸类树脂板,42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片)。
在丙烯酸类树脂板(透明、宽度50mm、长度200mm)上以20mm的间隔粘贴4片切割为20mm宽度的具有预定厚度的PET薄膜并固定,由此制作润湿面积率测定用被粘物(参考图4的4b;图4中,4b表示润湿面积率测定用被粘物,41表示丙烯酸类树脂板,43表示PET薄膜)。另外,作为PET薄膜,使用厚度50μm的PET薄膜和厚度100μm的PET薄膜。
然后,将润湿面积率测定用样品的片的剥离薄膜(A)剥离,在5kg辊、单方向的条件下,以润湿面积率测定用样品的粘合面与润湿面积率测定用被粘物的由PET薄膜形成的高差面接触的形态将润湿面积率测定用样品压接在润湿面积率测定用被粘物上,然后,从丙烯酸类树脂板下方目视测定润湿面积,计算润湿面积率(%)。
润湿面积率(%)=润湿面积(cm2)/片面积(20cm×20cm)×100
将润湿面积率测定用样品压接到润湿面积率测定用被粘物上时的下表面的概况如图4的图4c所示。图4c中,44a~44d表示润湿。该测定中,计算润湿44a~44d中各自的润湿面积率(%),将其平均值作为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润湿面积率。另外,润湿面积率的测定对于润湿面积率测定用被粘物样品的PET薄膜4片全部为厚度50μm的薄膜的情况以及4片全部为厚度100μm的薄膜的情况进行,结果如表1的润湿面积率的50μm栏及润湿面积率的100μm栏所示。
表1中,“剥离”表示通过加热处理引起的发泡而从被粘物上剥离。
实施例1~5对各种被粘物显示良好的胶粘性,并且通过加热可以容易地剥离(拆卸),另外,润湿面积率也高,具有良好的高差吸收性。因此,可以用于再加工或再循环用途。
比较例1和2虽然显示良好的胶粘性,但是难以容易地剥离,另外,比较例3~5虽然可以容易地剥离,但是初始胶粘性方面差,在胶粘可靠性方面产生问题。另外,比较例6虽然具有良好的胶粘性和拆卸性,但是在高差吸收性方面差。
(评价2)
对于实施例1、6~10,通过下述的(初始胶粘力的评价方法)、(加热拆卸性的评价方法)对常态时的胶粘性能和拆卸性能进行评价。另外,通过(腐蚀性的评价方法)对被粘物的腐蚀性能进行评价。另外,通过上述的(高差吸收性的评价方法)也评价高差吸收性。结果如表2所示。
(初始胶粘力的评价方法)
将实施例的片的剥离薄膜(A)剥离,利用层压辊在其粘合面上以电晕处理面与粘合面接触的形态粘贴厚度50μm的单面电晕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PET薄膜,商品名“ルミラ一#50”,东丽株式会社制),然后切割为宽度25mm,制作作为评价用样品的以厚度50μm的单面电晕处理的PET薄膜为支撑体的粘合片。
在23℃的环境下、5kg辊往返一次的条件下将评价用样品压接在被粘物上,在23℃下老化30分钟后,在23℃的环境下使用拉伸试验机(商品名“TG-1kN”,ミネベア公司制),以50mm/分钟的拉伸速度沿90度的剥离方向进行剥离,由此测定90度剥离胶粘强度作为常态时的胶粘力。
将所得的90度剥离胶粘强度为10N/25mm以上的情况评价为良好(○),另一方面,将90度剥离胶粘强度低于10N/25mm的情况评价为不良(×)。
(加热拆卸性的评价方法)
将实施例的片的剥离薄膜(A)剥离,利用层压辊在其粘合面上以电晕处理面与粘合面接触的形态粘贴厚度50μm的单面电晕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PET薄膜,商品名“ルミラ一#50”,东丽株式会社制),然后切割为宽度25mm,制作作为评价用样品的以厚度50μm的单面电晕处理的PET薄膜为支撑体的粘合片。
在23℃的环境下、5kg辊往返一次的条件下将评价用样品压接在被粘物上,在23℃下老化30分钟后,在保持粘贴在被粘物上的状态的同时将评价用样品放入热风干燥机中,在130℃进行10分钟加热处理。
加热处理结束后,确认评价用样品是否由于加热引起的热发泡剂的发泡而从被粘物上剥离,将自然剥离的情况评价为良好(○)。
初始胶粘性和加热拆卸性的评价,使用分别用酒精清洗表面后的SUS304BA板和聚碳酸酯板(PC板)(透明、商品名“ポリカ一ボネ一トプレ一ト”,タキロン株式会社制)作为被粘物。
(腐蚀性的评价方法)
将实施例的片的剥离薄膜(A)剥离,利用层压辊在其粘合面上以电晕处理面与粘合面接触的形态粘贴厚度25μm的单面电晕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PET薄膜,商品名“ルミラ一#50”,东丽株式会社制),然后,将剥离薄膜(B)剥离,粘贴到铜箔(厚度:80μm)上,在60℃×95%RH的环境下保存250小时。之后,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一侧目测观察铜箔的表面,确认粘贴有粘合片的铜箔的表面是否有腐蚀(有无变色)。
将未变色、无腐蚀的情况评价为良好(○),将变色、有腐蚀的情况评价为不良(×)。
表2
实施例1对SUS304BA板的初始胶粘性为35N/25mm,对PC板的初始胶粘性为27N/25mm。另外,实施例1的加热拆卸性对SUS304BA板稍差,对PC板良好。另外,实施例1的腐蚀性可以评价为不良(×)。
实施例6~10确认在被粘物接合时发挥高的常态胶粘性,另外,通过加热胶粘力容易下降,可以容易地剥离、拆卸。因此,可以用于再加工或再循环用途。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无论被粘物是否具有凹凸面,在接合时都保持高的常态胶粘力,并且在将接合部分离、拆卸时,通过加热胶粘力下降,可以容易地分离、拆卸。

Claims (16)

1.一种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其特征在于,
在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至少单面上具有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其中,
相对于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总体积,含有3~30体积%的气泡。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其中,
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为通过将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聚合而得到的层,
所述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包含以具有碳原子数2~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主成分的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光聚合引发剂、微粒、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和气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其中,
混气泡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相对于以具有碳原子数2~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主成分的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100重量份,含有光聚合引发剂0.001~5重量份、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0.001~5重量份及微粒。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其中,
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中微粒的平均粒径为30~100μm。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其中,
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中微粒的含量相对于混气泡含微粒粘弹性体的总体积为5~50体积%。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其中,
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为通过将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聚合而得到的层,
所述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包含以具有碳原子数2~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主成分的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光聚合引发剂、热发泡剂和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该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分为35~99重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其中,
构成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含有下述的(a1)、(a2)和(a3)作为单体成分,
(a1)由下式(1)表示的、具有碳原子数2~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
CH2=C(R1)COOR2               (1)
式(1)中,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2表示碳原子数2~18的烷基,
(a2)下式(2)表示的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
CH2=C(R3)CONHR4              (2)
式(2)中,R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4表示碳原子数1~4的羟烷基,
(a3)含氮单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其中,
在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中,(a1)具有碳原子数2~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的含量为50~85重量%,(a2)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的含量为0.1~12重量%,(a3)含氮单体的含量为10~40重量%。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其中,
(a1)具有碳原子数2~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a2)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和(a3)含氮单体的总量,相对于构成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为90重量%以上。
11.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其中,
在乙烯基单体混合物中,实质上不含有含羧基单体。
12.如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其中,
(a2)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为N-(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
13.如权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其中,
(a3)含氮单体为下式(3)表示的N-乙烯基环状酰胺,
Figure FPA00001109528400031
式(3)中,R5表示二价的有机基团。
14.如权利要求7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其中,
含热发泡剂粘合剂组合物相对于以具有碳原子数2~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主成分的乙烯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100重量份,含有光聚合引发剂0.001~5重量份、热发泡剂10~200重量份及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0.001~5重量份。
15.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其中,
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中的热发泡剂为热膨胀性微球。
16.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其中,
含热发泡剂粘合剂层的厚度为1~300μm。
CN200880112807A 2007-10-22 2008-10-14 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 Pending CN10183586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73835 2007-10-22
JP2007-273835 2007-10-22
JP2008-162429 2008-06-20
JP2008162429A JP5483835B2 (ja) 2007-10-22 2008-06-20 加熱発泡型再剥離性アクリル系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
PCT/JP2008/002906 WO2009054106A1 (ja) 2007-10-22 2008-10-14 加熱発泡型再剥離性アクリル系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5863A true CN101835863A (zh) 2010-09-15

Family

ID=40579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2807A Pending CN101835863A (zh) 2007-10-22 2008-10-14 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15947A1 (zh)
EP (1) EP2204426B1 (zh)
JP (1) JP5483835B2 (zh)
CN (1) CN101835863A (zh)
WO (1) WO2009054106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4957A (zh) * 2010-11-12 2012-05-2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带或片
CN103045146A (zh) * 2012-12-21 2013-04-17 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单晶硅棒切割的水煮脱胶型改性环氧粘接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64332A (zh) * 2012-06-19 2015-02-18 乐金华奥斯有限公司 气泡稳定性提高的粘结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74074A (zh) * 2016-11-30 2017-02-01 桂林智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仓
CN107075323A (zh) * 2014-11-13 2017-08-18 Dic株式会社 双面粘胶带、物品及分离方法
CN109312197A (zh) * 2016-07-06 2019-02-05 华殷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层积陶瓷电容器制造用加热剥离型粘结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71425B2 (ja) * 2007-10-22 2013-03-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加熱発泡型再剥離性アクリル系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及び剥離方法
JP5342174B2 (ja) * 2008-05-23 2013-11-1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その利用
JP5480477B2 (ja) * 2008-05-23 2014-04-2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81318B2 (ja) * 2008-05-23 2013-09-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金属面貼付用粘着シート
JP5294931B2 (ja) * 2009-03-11 2013-09-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アクリル系粘着シート
JP2010209261A (ja) * 2009-03-11 2010-09-24 Nitto Denko Corp アクリル系粘着シート
WO2010122943A1 (ja) * 2009-04-21 2010-10-2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加熱膨張型再剥離性アクリル系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
JP5404174B2 (ja) * 2009-05-14 2014-01-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熱剥離性感圧接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
US20120177901A1 (en) * 2009-09-16 2012-07-12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Acrylic pressure-sensitive tape
KR101266195B1 (ko) * 2009-09-16 2013-05-2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양면 점착 테이프, 그 제조 방법 및 터치 패널
JP2011094022A (ja) * 2009-10-29 2011-05-12 Nitto Denko Corp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JP5577074B2 (ja) * 2009-11-09 2014-08-2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用粘着シート
JP5665116B2 (ja) * 2009-11-20 2015-02-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貼付剤および貼付製剤
JP5652867B2 (ja) * 2009-11-20 2015-01-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医療用粘着剤組成物
KR101824274B1 (ko) 2010-03-25 2018-01-31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용 아크릴계 점착제 조성물 및 광학용 아크릴계 점착 테이프
CN102822302B (zh) * 2010-03-25 2015-12-0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及丙烯酸类粘合带
JP2011231319A (ja) * 2010-04-09 2011-11-17 Nitto Denko Corp 粘着性組成物およびアクリル系粘着テープ
JP2011236414A (ja) * 2010-04-13 2011-11-24 Nitto Denko Corp アクリル系粘着テープ
JP5123991B2 (ja) * 2010-06-09 2013-01-2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防食剤、端子付き被覆電線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2012117041A (ja) * 2010-11-12 2012-06-21 Nitto Denko Corp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層、及び、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
JP2013047321A (ja) * 2011-07-28 2013-03-07 Nitto Denko Corp 粘着シート
JP2013076031A (ja) * 2011-09-30 2013-04-25 Sekisui Chem Co Ltd 接着剥離シート
JP2013079322A (ja) 2011-10-04 2013-05-02 Nitto Denko Corp 加熱発泡型再剥離性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及び剥離方法
JP2013133464A (ja) * 2011-12-27 2013-07-08 Nitto Denko Corp ガラス板用粘着シート
JP2013142148A (ja) * 2012-01-12 2013-07-22 Nitto Denko Corp 紫外線硬化型アクリル系粘着剤層を有する粘着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3159743A (ja) * 2012-02-07 2013-08-19 Nitto Denko Corp 粘着剤積層物の剥離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粘着剤層
US20130303646A1 (en) * 2012-05-10 2013-11-14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for metal surface protection
JP2014047242A (ja) * 2012-08-29 2014-03-17 Nitto Denko Corp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US20140287299A1 (en) * 2013-03-25 2014-09-25 Apple Inc. Heat-Debonding Adhesives
JP2014214208A (ja) 2013-04-25 2014-11-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加熱発泡型再剥離性粘着シート
KR101878505B1 (ko) 2013-05-07 2018-07-1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아크릴 폼 점착 테이프 및 이를 적용한 평판 디스플레이
JP2014040595A (ja) * 2013-09-26 2014-03-06 Nitto Denko Corp 熱剥離性感圧接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
JP6378501B2 (ja) * 2014-03-05 2018-08-2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US9507383B2 (en) * 2014-09-30 2016-11-2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mputing device bonding assemblies
US11478567B2 (en) 2015-11-24 2022-10-25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hotosensitive medical tape
JP6616021B2 (ja) 2017-09-28 2019-12-04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衝撃吸収シート
WO2020121999A1 (ja) * 2018-12-13 2020-06-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WO2020121715A1 (ja) * 2018-12-13 2020-06-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EP3825081B8 (en) * 2019-11-22 2023-01-11 BIC Violex Single Member S.A. Razor blade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79636A (ja) * 1992-03-31 1993-10-26 Nitto Denko Corp 発泡剥離性シート
CN1471565A (zh) * 2000-10-18 2004-01-28 �ն��繤��ʽ���� 可能量束固化的热剥离压敏粘结剂片材和使用该压敏粘结剂生产切割小片的方法
JP2005179561A (ja) * 2003-12-22 2005-07-07 Nitto Denko Corp 気泡含有粘弾性組成物、及び感圧性接着テープまたは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18515A (en) * 1954-08-13 1955-09-20 American Cyanamid Co Copolymers of n-substituted acrylamides
US3728148A (en) * 1969-12-24 1973-04-17 Beiersdorf Ag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electrical pressure sensitive insulating tapes
CA1124428A (en) 1977-05-16 1982-05-25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Foam-like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US4223067A (en) 1978-03-27 1980-09-16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Foam-like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JPH0748549A (ja) 1993-08-05 1995-02-21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感圧接着テープ、シート又はラベル並びにそれに使用する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組成物
JP2001212900A (ja) 1999-11-22 2001-08-07 Sumitomo Chem Co Ltd 易剥離性積層体
JP2002003800A (ja) 2000-04-19 2002-01-09 Konishi Co Ltd リサイクル可能の加熱発泡による再剥離性の粘着テープ
JP2002088320A (ja) 2000-09-13 2002-03-27 Sliontec Corp 加熱剥離型粘着テープ・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51799B2 (ja) * 2000-10-18 2011-03-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熱剥離性粘着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切断片の製造方法
JP4730800B2 (ja) 2001-06-27 2011-07-2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感圧性接着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感圧性接着シート
JP2004018761A (ja) 2002-06-19 2004-01-22 Nitto Denko Corp 加熱剥離性粘着シート
JP4756834B2 (ja) * 2004-07-07 2011-08-2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気泡含有粘弾性組成物、及び感圧性接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
JP5063008B2 (ja) * 2006-02-16 2012-10-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
JP4780766B2 (ja) * 2006-03-27 2011-09-2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用粘着剤、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235294B2 (ja) * 2006-11-10 2013-07-1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加熱発泡型再剥離性アクリル系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79636A (ja) * 1992-03-31 1993-10-26 Nitto Denko Corp 発泡剥離性シート
CN1471565A (zh) * 2000-10-18 2004-01-28 �ն��繤��ʽ���� 可能量束固化的热剥离压敏粘结剂片材和使用该压敏粘结剂生产切割小片的方法
JP2005179561A (ja) * 2003-12-22 2005-07-07 Nitto Denko Corp 気泡含有粘弾性組成物、及び感圧性接着テープまたはシート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4957A (zh) * 2010-11-12 2012-05-2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带或片
CN104364332A (zh) * 2012-06-19 2015-02-18 乐金华奥斯有限公司 气泡稳定性提高的粘结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5146A (zh) * 2012-12-21 2013-04-17 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单晶硅棒切割的水煮脱胶型改性环氧粘接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5146B (zh) * 2012-12-21 2014-04-09 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单晶硅棒切割的水煮脱胶型改性环氧粘接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75323A (zh) * 2014-11-13 2017-08-18 Dic株式会社 双面粘胶带、物品及分离方法
CN109312197A (zh) * 2016-07-06 2019-02-05 华殷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层积陶瓷电容器制造用加热剥离型粘结片
CN109312197B (zh) * 2016-07-06 2021-06-15 华殷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层积陶瓷电容器制造用加热剥离型粘结片
CN106374074A (zh) * 2016-11-30 2017-02-01 桂林智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仓
CN106374074B (zh) * 2016-11-30 2023-05-30 桂林智神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83835B2 (ja) 2014-05-07
EP2204426B1 (en) 2014-04-16
US20100215947A1 (en) 2010-08-26
JP2009120807A (ja) 2009-06-04
EP2204426A1 (en) 2010-07-07
WO2009054106A1 (ja) 2009-04-30
EP2204426A4 (en) 2012-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5863A (zh) 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
CN101835862A (zh) 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及剥离方法
CN102405268A (zh) 加热膨胀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
CN103210028B (zh) 含气泡导热性树脂组合物层及其制造方法、使用该含气泡导热性树脂组合物层的压敏性胶粘片
CN103031076A (zh) 加热发泡型可剥离粘合带或粘合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1636461B (zh) 丙烯酸系粘合带或粘合片及其制造方法
EP2862901B1 (en) Microparticle-containing viscoelastic layer, an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CN101522845A (zh) 丙烯酸系粘合带或粘合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31252A (zh) 丙烯酸系粘合片
CN102079954A (zh) 粘合带
CN101831251A (zh) 丙烯酸系粘合片
CN102585711A (zh) 粘合带或粘合片
JP2008120903A (ja) 加熱発泡型再剥離性アクリル系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
CN102224211A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用双面粘合带
CN103571362A (zh) 双面粘合片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02220096A (zh) 粘合性组合物以及丙烯酸类粘合带
CN101652447A (zh) 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丙烯酸系胶粘片以及将该胶粘片粘合于汽车涂膜面的方法
CN102464957A (zh) 粘合带或片
CN102046746A (zh) 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或胶粘片
CN105264031A (zh) 导热性粘合片
CN103374305A (zh) 粘合片及粘合剂组合物
CN102190969A (zh) 粘合带
JP5398814B2 (ja) 加熱発泡型再剥離性アクリル系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02190970A (zh) 粘合带
WO2011048701A1 (en) Heat-expandable removable acrylic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and method of remov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