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4957A - 粘合带或片 - Google Patents

粘合带或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4957A
CN102464957A CN2011103583412A CN201110358341A CN102464957A CN 102464957 A CN102464957 A CN 102464957A CN 2011103583412 A CN2011103583412 A CN 2011103583412A CN 201110358341 A CN201110358341 A CN 201110358341A CN 102464957 A CN102464957 A CN 1024649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ly foamable
methyl
particulate
monom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583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丹羽理仁
中岛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64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49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4/00Adhesives based o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 adhesives, based on monomer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f groups C09J183/00 - C09J183/16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6Porous or cellular plast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09J7/381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385Acrylic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7/00Use of 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7/00Use of 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08K7/22Expanded, porous or hollow particles
    • C08K7/24Expanded, porous or hollow particles inorganic
    • C08K7/28Gla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6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carrier lay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0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the adhesive being pressure-sensitive, i.e. tacky at temperatures inferior to 30°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4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ssential components
    • C09J2301/408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ssential components additives as essential feature of the adhesive lay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4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ssential components
    • C09J2301/41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ssential components additives as essential feature of the carrier lay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4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ssential components
    • C09J2301/4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ssential components presence of microsphe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8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having an adhesive outermost layer
    • Y10T428/2852Adhesive compositions
    • Y10T428/2878Adhesive compositions including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
    • Y10T428/2891Adhesive compositions including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 including addition polymer from alpha-beta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 [e.g., acrylic acid, methacrylic acid, etc.] Or derivative thereof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接合时可以维持高的初始粘接力和粘接可靠性(特别是耐回弹性)、从被粘物剥离时容易地剥离、可以容易地将接合部分离·解体的粘合带或片。本发明的粘合片的特征在于,在含有气泡及/或微粒的粘弹性体层的至少一面侧具有由包含含有下述(a1)、(a2)及(a3)的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以及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a1):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温度不足0℃的具有碳原子数4~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a2):在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氮原子和1个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a3):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温度为0℃以上的在分子内具有1个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所述(a2)除外)。

Description

粘合带或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合带或片。更详细而言,涉及接合时可以维持高的初始粘接力和粘接可靠性(特别是耐回弹性)、剥离时可以容易地剥离、可以将接合部分离·解体的粘合带或片。
背景技术
目前,粘合带或片(有时将“带或片”简称为“带”或“片”)被充分地利用在各种各样的用途中。作为粘合片的代表例,可以举出:具备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丙烯酸系压敏粘接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压敏粘接剂层)的丙烯酸系粘合片(丙烯酸系压敏性粘接片)。
另外,近年来,随着环境意识变强,在使用上述粘合片的领域中,节省资源、循环使用的要求变强。例如,对于丙烯酸系粘合片而言,在汽车、机械、电气制品、建材等领域中,从成品率提高、工序中的再加工、循环使用、作业性等方面考虑,特别要求兼顾对金属系被粘物的优异的粘接性和易剥离性。
作为丙烯酸系粘合片,例如,作为接合时具有高的初始粘接力和粘接可靠性的丙烯酸系粘合片,已知一种丙烯酸系压敏性粘接片,其具有由含气泡粘弹性组合物形成的压敏粘接剂层,所述含气泡粘弹性组合物的特征在于,为含有气泡和中空微小球状体且含有表面活性剂的粘弹性组合物,上述表面活性剂为在分子中具有氧化C2-3亚烷基及氟代烃基的氟系化合物(参照专利文献1)。该丙烯酸系压敏性粘接片存在在剥离时不能容易地剥离的问题。
或者,作为丙烯酸系粘合片,例如,作为剥离时可以容易地剥离的丙烯酸系粘合片,已知一种丙烯酸系粘合片,其具有由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组合物是相对于以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主成分单体使为全部单体的0.5~20重量%的含羧基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共聚而成的丙烯酸系聚合物100重量份,配混环氧系交联剂0.5~20重量份和多异氰酸酯化合物0.1~5重量份而成的(参照专利文献2)。该丙烯酸系粘合片存在接合时的初始粘接力和粘接可靠性低的问题。
这些丙烯酸系粘合片难以兼顾对被粘物的优异的粘接性和易剥离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21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478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粘合片,其可以在接合时维持高的初始粘接力和粘接可靠性(特别是耐回弹性)、在从被粘物剥离时容易地剥离、可以容易地将接合部分离·解体。
进而,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粘合片,其特别是对金属系被粘物,可以在接合时维持高的初始粘接力和粘接可靠性(特别是耐回弹性)、从被粘物剥离时容易地剥离、可以容易地将接合部分离·解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设为如下所述的构成时,接合时具有高的初始粘接力和粘接可靠性(特别是耐回弹性),并且,将接合部分离·解体时,通过加热,粘接力降低,可以容易地分离·解体,所述构成为:在粘合片中,在含有气泡及/或微粒的粘弹性体层的至少一面侧具有由包含含有下述(a1)、(a2)及(a3)的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以及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的构成,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a1):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温度不足0℃的具有碳原子数4~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
(a2):在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氮原子和1个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
(a3):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温度为0℃以上的在分子内具有1个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所述(a2)除外)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粘合带或片,其特征在于,在含有气泡及/或微粒的粘弹性体层的至少一面侧具有由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组合物包含含有下述(a1)、(a2)及(a3)的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以及热发泡性微粒。
(a1):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温度不足0℃的具有碳原子数4~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
(a2):在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氮原子和1个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
(a3):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温度为0℃以上的在分子内具有1个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所述(a2)除外)
所述粘合带或片优选的是,所述单体混合物中,(a1)、(a2)及(a3)的总量(100重量%)中的(a1)的含量为50~80重量%,(a2)的含量为5~40重量%,(a3)的含量为5~40重量%。
所述粘合带或片优选的是,所述(a2)为选自由二甲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及N-乙烯基己内酰胺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单体。
所述粘合带或片优选的是,所述(a3)为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温度为0℃以上的具有(甲基)丙烯酰氧基和叔碳原子键合的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温度为0℃以上的具有(甲基)丙烯酰氧基与构成单环或多环脂环式烃的环的碳原子键合的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所述粘合带或片优选的是,所述(a3)为选自由(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1,4-环己烷二甲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基氧基乙酯及(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单体。
所述粘合带或片优选的是,所述单体混合物实质上不包含含羧基单体。
所述粘合带或片优选的是,所述粘合剂组合物还含有光聚合引发剂。
所述粘合带或片优选的是,所述粘合剂组合物还含有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粘合片由于具有上述构成,因此,可以在接合时维持高的初始粘接力和粘接可靠性(特别是耐回弹性)、从被粘物剥离时容易地剥离、可以容易地将接合部分离·解体。本发明的粘合片特别是对金属系被粘物,在接合时具有高的初始粘接力和粘接可靠性(特别是耐回弹性),并且将接合部分离·解体时,通过加热,粘接力降低,可以容易地分离·解体。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制作例1的第一工序的简要剖面图。
图2为表示制作例1的第二工序的简要剖面图。
图3为表示制作例1的第三工序的简要剖面图。
图4为表示由制作例1的第三工序得到的片的简要剖面图。
图5为表示由制作例1得到的粘合片的简要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a    制作例1的第一工序
1b    制作例1的第二工序
1c    制作例1的第三工序
1d    由制作例1的第三工序得到的片
1e    由制作例1得到的粘合片
11    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层
12    剥离薄膜
13    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
14    活性能量射线
15    粘弹性体层
16    粘合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粘合片(压敏粘接片)在含有气泡及/或微粒的粘弹性体层的至少一面侧具有由包含含有下述(a1)、(a2)及(a3)的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以及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压敏粘接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
(a1):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温度不足0℃的具有碳原子数4~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
(a2):在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氮原子和1个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
(a3):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温度为0℃以上的在分子内具有1个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所述(a2)除外)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有时将上述“由包含含有(a1)、(a2)及(a3)的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以及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称为“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
本申请中,所谓“烯属不饱和键”,是指可进行自由基聚合的碳-碳双键。另外,作为具有烯属不饱和键的基团,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乙烯基、亚乙烯基、烯丙基、(甲基)丙烯酰基等。进而,本申请中,所谓“单官能”,是指在分子内具有1个烯属不饱和键,所谓“多官能”,是指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键。
“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温度(Tg)”,是指“该单体的均聚物的玻璃化温度(Tg)”,是指仅以某一种单体(有时称为“单体X”)作为单体成分而形成的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Tg)。具体而言,在“Polymer Handbook”(第3版、John Wiley & Sons,Inc,1989年)中举出了数值。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文献中未记载的均聚物的玻璃化温度(Tg)是指例如用以下的测定方法得到的值。即,向具备温度计、搅拌机、氮气导入管及回流冷凝管的反应器投入单体X100重量份、2,2’-偶氮二异丁腈0.2重量份及作为聚合溶剂的醋酸乙酯200重量份,边导入氮气边搅拌1小时。如上操作,除去聚合体系内的氧后,升温至63℃,反应10小时。接着,冷却至室温,得到固体成分浓度33重量%的均聚物溶液。接着,将该均聚物溶液流延涂布在剥离衬垫上,进行干燥,制作厚度约2mm的试验样品(片状的均聚物)。然后,称量约1~2mg该试验样品放在铝制开放室中,使用温度调制DSC(商品名“Q-2000”TA Instruments Japan Inc.制造),在50ml/min的氮气氛下,以升温速度5℃/min,得到均聚物的可逆热流(比热成分)行为。以JIS-K-7121为参考,将距得到的可逆热流的低温侧的基线和高温侧的基线的延长直线在纵轴方向处于等距离的直线与玻璃化的梯式变化部分的曲线交叉的点的温度作为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温度(Tg)。
本发明的粘合片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卷绕成辊状的形态,也可以为片层叠的形态。即,本发明的粘合片可以具有片状、带状等形态。
需要说明的是,卷绕成辊状的形态的粘合片可以具有在将粘合面用后述的剥离薄膜保护的状态下卷绕成辊状的形态。另外,卷绕成辊状的形态的粘合片为具有后述的基材的类型时,可以具有在利用形成于基材的一面侧的剥离处理层(背面处理层)保护粘合面的状态下卷绕成辊状的形态。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在基材的一面侧形成剥离处理层时使用的剥离处理剂(剥离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有机硅系剥离剂、长链烷基系剥离剂等。
另外,本发明的粘合片可以为粘合片的两面侧成为粘合面的双面粘合片,也可以为仅粘合片的一面侧成为粘合面的单面粘合片。本发明的粘合片从将2个构件彼此贴合的观点考虑,优选为双面粘合片。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粘合片为双面粘合片时,2个粘合面可以为2个由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形成的面,也可以为由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形成的面及由粘弹性体层形成的面。
(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
本发明的粘合片中,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由至少包含至少含有(a1)、(a2)及(a3)的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以及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
(a1):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温度不足0℃的具有碳原子数4~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
(a2):在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氮原子和1个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
(a3):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温度为0℃以上的在分子内具有1个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所述(a2)除外)
需要说明的是,“粘合剂组合物”包含“用于形成粘合剂的组合物”的意思。另外,“单体混合物”是指“仅单体成分的混合物”。进而,有时将形成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称为“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
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含有由上述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形成的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
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含有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作为必须的成分。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中的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的比率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的总量(100重量%),优选为33重量%以上(例如33~91重量%),更优选为40重量%以上(例如40~87重量%)。
上述单体混合物含有的(a1)为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温度不足0℃的具有碳原子数4~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另外,(a1)为在分子内具有1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单体,为在分子内具有1个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a1)为所谓的单官能单体。
作为(a1),例如可以举出下述表1所示的物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单体混合物中,(a1)可以单独含有,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含有。
[表1]
Figure BSA00000611794100091
其中,(a1)更优选为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温度不足-20℃的具有碳原子数4~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进一步优选为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温度不足-40℃的具有碳原子数4~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
具体而言,(a1)优选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仲丁酯、丙烯酸2-乙基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正壬酯、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更优选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
上述单体混合物中,(a1)、(a2)及(a3)的总量(100重量%)中的(a1)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由于为主要的单体成分,因此优选为50~80重量%,更优选为55~75重量%,进一步优选为60~70重量%。(a1)的含量不足50重量%时,在本发明的粘合片的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表面,有时发生例如在常温(23±2℃)、低温(例如-40~-10℃)的环境下的初始贴合性(初始粘接力)不能充分发挥的不良情况。另一方面,含量超过80重量%时,由于(a2)及(a3)的不足,有时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力、耐回弹性、聚集性等不足。
(a2)为在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氮原子和1个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a2)在分子内具有1个烯属不饱和键,因此为单官能单体。(a2)为(a1)的共聚性成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单体混合物中,(a2)可以单独含有,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含有。
(a2)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选自由N-乙烯基环状酰胺、(甲基)丙烯酰胺类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单体。
作为N-乙烯基环状酰胺,例如可以举出下述式(1)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Figure BSA00000611794100101
(式(1)中,R1表示2价的有机基团。)
需要说明的是,式(1)中,R1优选为饱和烃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3~5的亚烷基等。
作为上述N-乙烯基环状酰胺,例如可以举出:N-乙烯基-2-吡咯烷酮、N-乙烯基-2-哌啶酮、N-乙烯基-3-吗啉酮、N-乙烯基-2-己内酰胺、N-乙烯基-1,3-噁嗪-2-酮、N-乙烯基-3,5-吗啉二酮、N-乙烯基吡啶、N-乙烯基嘧啶、N-乙烯基哌嗪、N-乙烯基吡咯等。
另外,作为(甲基)丙烯酰胺类,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酰胺、N-烷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烷基(甲基)丙烯酰胺等。作为N-烷基(甲基)丙烯酰胺,例如可以举出:N-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正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辛基丙烯酰胺等。进而,还可以举出:二甲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二乙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这样的含氨基(甲基)丙烯酰胺等。其次,作为N,N-二烷基(甲基)丙烯酰胺,例如可以举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正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叔丁基)(甲基)丙烯酰胺等。
进而,作为上述(甲基)丙烯酰胺类,还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酰基吗啉、(甲基)丙烯酰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酰基吡咯烷等具有N-丙烯酰基的环状(甲基)丙烯酰胺。
进而,另外,作为上述(甲基)丙烯酰胺类,可以举出:具有碳原子数1~4的羟烷基的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作为该具有碳原子数1~4的羟烷基的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下述式(2)表示的化合物。
[化2]
CH2=C(R2)CONR3R4                (2)
(式(2)中,R2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3表示碳原子数1~4的羟烷基,R4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饱和烃基。)
需要说明的是,式(2)中,R3可以具有直链状的链状结构,也可以具有支链状的链状结构。
作为上述具有碳原子数1~4的羟烷基的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例如可以举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2-羟乙基)丙烯酰胺、N-(2-羟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2-羟丙基)丙烯酰胺、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1-羟丙基)丙烯酰胺、N-(1-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3-羟丙基)丙烯酰胺、N-(3-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2-羟丁基)丙烯酰胺、N-(2-羟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3-羟丁基)丙烯酰胺、N-(3-羟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4-羟丁基)丙烯酰胺、N-(4-羟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甲基-N-2-羟乙基(甲基)丙烯酰胺等。
进而,作为上述N-乙烯基环状酰胺及上述(甲基)丙烯酰胺类以外的(a2),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N,N-二甲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N,N-二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氨基的单体;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N-苯基马来酰亚胺等具有马来酰亚胺骨架的单体;N-甲基衣康酰亚胺、N-乙基衣康酰亚胺、N-丁基衣康酰亚胺、N-2-乙基己基衣康酰亚胺、N-月桂基衣康酰亚胺、N-环己基衣康酰亚胺等衣康酰亚胺系单体;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氰基丙烯酸酯系单体;N-(甲基)丙烯酰氧基亚甲基琥珀酰亚胺、N-(甲基)丙烯酰基-6-氧基六亚甲基琥珀酰亚胺、N-(甲基)丙烯酰基-8-氧基八亚甲基琥珀酰亚胺等琥珀酰亚胺系单体等。
(a2)从容易获得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粘接可靠性和柔软性的平衡的观点考虑,优选N-乙烯基-2-吡咯烷酮、N-乙烯基-2-己内酰胺;具有一个或两个碳原子数为1~4(更优选为1或2)的N-烷基的(甲基)丙烯酰胺(例如N,N-二乙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等N,N-二烷基丙烯酰胺);N-(2-羟乙基)丙烯酰胺、N-(2-羟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3-羟丙基)丙烯酰胺等。(a2)特别优选N,N-二甲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2-吡咯烷酮、N-乙烯基-2-己内酰胺,最优选N-乙烯基-2-吡咯烷酮、N-乙烯基-2-己内酰胺。
上述单体混合物中,(a1)、(a2)及(a3)的总量(100重量%)中的(a2)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5~40重量%,更优选为7~35重量%,进一步优选为10~30重量%。含量不足5重量%时,粘合片有时发生加工性变差、粘接可靠性变得难以发挥等不良情况。另一方面,含量超过40重量%时,粘合片有时发生柔软性降低、粘性降低等不良情况。需要说明的是,柔软性降低可能会导致粘接可靠性(特别是耐回弹性)降低。
上述单体混合物含有的(a3)为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温度为0℃以上的在分子内具有1个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a3)中不含有上述(a2)。(a3)由于在分子内具有1个烯属不饱和键,因此为单官能单体。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单体混合物中,(a3)可以单独含有,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含有。
作为(a3),例如可以举出下述表2所示的物质。
[表2]
其中,(a3)更优选为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温度为10℃以上的在分子内具有1个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上述(a2)除外),进一步优选为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温度为15℃以上的在分子内具有1个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上述(a2)除外)。
另外,(a3)从在分子内不具有和被粘物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结构(例如酸性基团等)、调整由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的弹性、柔软性的方面考虑,优选“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温度为0℃以上的具有(甲基)丙烯酰氧基和叔碳原子键合的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温度为0℃以上的具有(甲基)丙烯酰氧基和构成单环或多环的脂环式烃的环的碳原子键合的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具体而言,(a3)优选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二环戊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丙烯酸糠酯、1,4-环己烷二甲醇单丙烯酸酯、1,4-环己烷二甲醇单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二环戊烯基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基氧基乙酯,更优选为(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1,4-环己烷二甲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基氧基乙酯及(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从聚合性的观点考虑,进一步优选为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二环戊酯、1,4-环己烷二甲醇单丙烯酸酯。进而,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二环戊酯的Tg高,特别优选。
上述单体混合物中,(a1)、(a2)及(a3)的总量(100重量%)中的(a3)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5~40重量%,更优选为7~3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10~20重量%。含量不足5重量%时,粘合片有时发生对被粘物的粘接力降低等不良情况。另一方面,含量超过40重量%时,粘合片有时发生柔软性降低、粘性降低等不良情况。需要说明的是,柔软性的降低可能会导致粘接可靠性(特别是耐回弹性)降低。
上述单体混合物中,在不有损本发明的粘合片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在含有(a1)、(a2)及(a3)的同时,含有共聚性单体(a4)。(a4)中不含有上述(a1)、上述(a2)、上述(a3)及后述的多官能单体。(a4)为在分子内具有1个烯属不饱和键的单官能单体。另外,上述单体混合物中,(a4)可以单独含有,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含有。上述单体混合物中的(a4)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在不有损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选择。
对于本发明的粘合片而言,从可以同时以高水平发挥接合时的初始粘接力和粘接可靠性(特别是耐回弹性)、及从被粘物剥离时的剥离·解体性的观点考虑,优选的是,上述单体混合物中,(a1)、(a2)及(a3)的总量(100重量%)中的(a 1)的含量为50~80重量%、(a2)的含量为5~40重量%、(a3)的含量为5~40重量%。
上述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物是指上述单体混合物中所含的单体成分中的1种或2种以上单体成分部分聚合的组合物。上述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物根据其聚合率的不同,有时为具有粘性的浆液状。
上述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物可以通过使上述单体混合物中所含的单体成分的一部分聚合而得到。例如,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物可以通过避开与氧的接触对单体混合物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特别是紫外线)而得到。
上述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物的聚合率没有特别限定,从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为适于处理、涂布的粘度的观点考虑,优选为2~40重量%,更优选为5~20重量%。
上述部分聚合物的聚合率可以如下求出。取部分聚合物的一部分,作为试样。精确称量该试样,求出其重量,作为“干燥前的部分聚合物的重量”。接着,将试样在130℃下干燥2小时,精确称量干燥后的试样,求出其重量,作为“干燥后的部分聚合物的重量”。然后,由“干燥前的部分聚合物的重量”及“干燥后的部分聚合物的重量”,求出通过在130℃下干燥2小时而减少的试样的重量,作为“重量减少量”(挥发成分、未反应单体重量)。
由得到的“干燥前的部分聚合物的重量”及“重量减少量”,利用下述式,求出部分聚合物的聚合率(重量%)。
部分聚合物的聚合率(重量%)=[1-(重量减少量)/(干燥前的部分聚合物的重量)]×100
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含有热发泡性微粒。热发泡性微粒是指在热作用下体积膨胀的微粒。需要说明的是,热发泡性微粒可以单独含有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含有。
上述热发泡性微粒没有特别限定,优选进行了微胶囊化的热发泡性微粒。作为这样的进行了微胶囊化的热发泡性微粒,例如可以举出:在具有弹性的壳内包含有异丁烷、丙烷、戊烷等通过加热容易气化膨胀的物质的微小球(有时称为“热膨胀性微小球”)。
上述热膨胀性微小球的壳优选由热塑性物质、热熔融性物质、因热膨胀而破裂的物质等形成。另外,作为形成热膨胀性微小球的壳的物质,例如可以举出:偏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腈、聚偏氯乙烯、聚砜等。热膨胀性微小球可以利用常用的方法、例如凝聚法、界面聚合法等制造。
另外,上述热膨胀性微小球可以利用市售品。作为上述热膨胀性微小球的市售品,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商品名“Matsumoto Microsphere F-30”“Matsumoto MicrosphereF-50”“Matsumoto Microsphere F-80S”“Matsumoto MicrosphereF-85”(松本油脂制药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EXPANCEL Duseries”(EXPANCEL公司制造);商品名“FujiBalloon series”(FujiSilysia Chemical Ltd.制造)等。其中,更优选商品名“EXPANCEL051Du40”(EXPANCEL公司制造)、商品名“FujiBalloonH-40”(Fuji Silysia Chemical Ltd.制造)。
上述热发泡性微粒的平均粒径没有特别限定,从分散性、薄层形成性等观点考虑,优选为1~80μm,更优选为3~50μm。
进而,上述热发泡性微粒从通过加热处理有效地降低本发明的粘合片的粘接力方面考虑,优选为具有直至体积膨胀率变为5倍以上、特别是10倍以上才破裂的强度的热发泡性微粒。需要说明的是,使用在低的体积膨胀率下破裂的热发泡性微粒(例如,在不足5倍的体积膨胀率下破裂的热发泡性微粒等)、未进行微胶囊化的热膨胀剂(热发泡剂)时,即使进行加热处理,也不能充分减少粘合片和被粘物的接触面积,难以得到良好的剥离性。需要说明的是,体积膨胀率由下述式求出。
体积膨胀率=(加热后的热膨胀性微小球的体积)/(加热前的热膨胀性微小球的体积)
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中,上述热发泡性微粒的含量根据其种类的不同也不相同,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上述单体混合物100重量份,优选为10~200重量份,更优选为20~12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25~100重量份,最优选为25~80重量份。上述热膨胀性微粒的含量不足10重量份的情况下,对粘合片进行加热处理时,粘合片和被粘物的接触面积的减少容易变得不充分。另外,上述热膨胀性微粒的含量超过200重量份时,由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热发泡性微粒粘合剂层容易发生聚集破坏。
进而,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中,优选除含有上述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及上述热发泡性微粒以外,还含有热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等聚合引发剂。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含有热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等聚合引发剂的情况下,由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时,可以利用使用热、活性能量射线进行的固化反应,因此,可以在混合有热发泡性微粒的形态下使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固化而得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即,对于本发明的粘合片而言,利用含有聚合引发剂的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可以容易地得到具有稳定地含有热发泡性微粒的结构的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如后面所述,作为聚合引发剂,优选光聚合引发剂,因此,对于本发明的粘合片而言,利用含有光聚合引发剂的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利用使用活性能量射线的聚合反应(光固化反应),可以容易地得到具有稳定地含有热发泡性微粒的结构的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中,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含有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含有。
特别是从可以缩短由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时的固化时间(聚合时间)的观点考虑,上述聚合引发剂优选光聚合引发剂。另外,作为利用使用活性能量射线的固化反应时照射的活性能量射线,例如可以举出: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中子线、电子射线等电离辐射线、紫外线等,其中,优选紫外线。需要说明的是,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能量、其照射时间等没有特别限定,在不阻碍聚合反应的范围内适当选择。
作为上述光聚合引发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苯偶姻醚系光聚合引发剂、苯乙酮系光聚合引发剂、α-乙酮醇系光聚合引发剂、α-氨基酮系光聚合引发剂、酰基膦氧化物系光聚合引发剂、芳香族磺酰氯系光聚合引发剂、光活性肟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姻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酰系光聚合引发剂、二苯甲酮系光聚合引发剂、缩酮系光聚合引发剂、噻吨酮系光聚合引发剂等。
具体而言,作为α-羟基酮(α-乙酮醇)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 LTD.制造)、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商品名“Darocur 1173”、BASF JAPAN LTD.制造)、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烷-1-酮(商品名“Irgacure 2959”、BASF JAPAN LTD.制造)等。作为α-氨基酮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2-甲基-1[4-(甲基硫代)苯基]-2-吗啉丙烷-1-酮(商品名“Irgacure 907”、BASF JAPAN LTD.制造)、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苯基)-丁酮-1(商品名“Irgacure 369”、BASFJAPAN LTD.制造)等。作为酰基膦氧化物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商品名“Lucirin TPO”、BASF JAPAN LTD.制造)等。作为苯偶姻醚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丙基醚、苯偶姻异丙基醚、苯偶姻异丁基醚、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苯甲醚甲基醚等。作为苯乙酮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2,2-二乙氧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4-苯氧基二氯苯乙酮、4-叔丁基-二氯苯乙酮等。作为芳香族磺酰氯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2-萘磺酰氯等。作为光活性肟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1-苯基-1,1-丙烷二酮-2-(邻乙氧基羰基)-肟等。作为苯偶姻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苯偶姻等。作为苯偶酰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苯偶酰等。作为二苯甲酮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二苯甲酮、苯甲酰基苯甲酸、3,3′-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聚乙烯基二苯甲酮、α-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等。作为缩酮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苯偶酰二甲基缩酮、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商品名“Irgacure 651”,BASF JAPAN LTD.制造)等。作为噻吨酮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噻吨酮、2-氯噻吨酮、2-甲基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异丙基噻吨酮、2,4-二氯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2,4-二异丙基噻吨酮、十二烷基噻吨酮等。
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中的上述聚合引发剂的含量根据其种类的不同也不相同,没有特别限定,光聚合引发剂的情况,相对于上述单体混合物100重量份,优选为0.001~5重量份,更优选为0.01~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5~3重量份。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中的上述光聚合引发剂的含量不足0.001重量份时,有时形成粘合剂层时的固化时间变长。另一方面,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中的上述光聚合引发剂的含量超过5重量份时,形成的粘合剂层中,可能会发生以下情况:基础聚合物的分子量降低、粘合特性参差不齐。
进而,另外,对于形成本发明的粘合片的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而言,从调整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弹性、柔软性、提高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聚集力、提高粘接力方面考虑,优选含有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另外,从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发泡性方面考虑,优选含有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有时将“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称为“多官能单体”。
上述多官能单体中不含有上述(a2)及上述(a3)。
另外,作为上述多官能单体,优选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键、并且至少1个烯属不饱和键为(甲基)丙烯酰基中的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本申请中,有时将“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键、并且至少1个烯属不饱和键为(甲基)丙烯酰基中的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称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需要说明的是,该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中,分子内的烯属不饱和键可以全部为(甲基)丙烯酰基中的烯属不饱和键。
作为这样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以举出: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四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1,2-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12-十二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单羟基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尿烷丙烯酸酯、在末端具有多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反应性超支化聚合物(例如商品名“CN2300”“CN2301”“CN2320”、Sartomer Company,Inc.制造等)等。
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中,上述多官能单体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具体而言,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中含有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时,其含量相对于上述单体混合物100重量份,优选为5重量份以下(例如0.001~5重量份),更优选为3重量份以下(例如0.001~3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重量份以下(例如0.001~1重量份)。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中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过多时(例如超过5重量份时),可能会损害粘合剂层的柔软性、对粘合片的耐回弹性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中,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过少时,粘合剂层不能得到充分的聚集力,可能会对粘合片的粘接可靠性产生不良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粘合片中,上述多官能单体(特别是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优选以使后述的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成分(凝胶率)为所希望的溶剂不溶成分的方式适当调整而含有。
进而,另外,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根据需要,可以在不有损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含有添加剂。作为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等交联剂;松香衍生物树脂、多萜树脂、石油树脂、油溶性酚醛树脂等增粘剂;增塑剂;填充剂;防老化剂;表面活性剂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可以含有1种添加剂也可以含有2种以上添加剂。
作为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在上述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中配混热发泡性微粒、根据需要添加的成分(例如上述光聚合引发剂、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官能单体、添加剂等)。
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更具体而言是如下形成的,即,在剥离薄膜等适当的支撑体上涂布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得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层,接着,根据需要,使该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层干燥、固化(例如,使用热、活性能量射线进行固化),由此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利用活性能量射线进行固化(光固化)时,由于光聚合反应受到空气中的氧的阻碍,因此,优选通过例如在粘合剂组合物层上贴合剥离薄膜(隔离膜)、在氮气氛下进行光固化等来阻断氧。
特别是从得到稳定地含有热发泡性微粒的结构方面考虑,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优选利用含有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热聚合引发剂等聚合引发剂)的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利用使用热、活性能量射线的固化反应来形成。另外,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从得到具有厚度的粘合剂层方面考虑,优选利用含有光聚合引发剂的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利用使用活性能量射线的固化反应来形成。
本发明的粘合片的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成分(凝胶率)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50~99重量%,更优选为60~95重量%。溶剂不溶成分低于50重量%时,有时难以通过热发泡性微粒的发泡使粘合片从被粘物剥离。另外,溶剂不溶成分高于99重量%时,有时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润湿性变差、粘接变难。
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成分是指粘合剂层中的“溶剂不溶成分的比率”,为利用以下的“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成分的测定方法”算出的值。需要说明的是,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成分中也包含不溶于溶剂的热发泡性微粒。
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成分的测定方法
取约1g测定的粘合剂层,作为试样。精确称量该试样,求出其重量,作为“浸渍前的粘合剂层的重量”。接着,将试样浸渍在醋酸乙酯40g中7天,然后,回收全部不溶解于醋酸乙酯的成分(不溶解部分),将回收的所有不溶解部分在130℃干燥2小时后,求出其重量,作为“不溶解部分的干燥重量”。然后,将得到的数值代入下式进行计算。
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成分(重量%)=[(不溶解部分的干燥重量)/(浸渍前的粘合剂层的重量)]×100
本发明的粘合片的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厚度根据使用目的、加热引起的粘合力的降低性等适当选择,但为了保持含发泡性微粒粘合剂层表面的平滑性,优选设为热发泡性微粒(特别是热膨胀性微小球)的最大粒径以上。进而,从本发明的粘合片得到良好的剥离·解体性的观点考虑,由于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厚度越大,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中的热发泡性微粒的绝对量增加,因此,优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厚度较大。但是,增大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厚度时,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中的热发泡性微粒的绝对量增加,结果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中的粘接成分的比率减少,因此,本发明的粘合片的粘接力、粘接可靠性可能降低。
因此,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厚度从谋求本发明的粘合片的粘接可靠性和剥离·解体性的兼顾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300μm,更优选为10~250μm,进一步优选为20~200μm。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粘合片的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层叠结构。
(粘弹性体层)
本发明的粘合片至少具有含有气泡及/或微粒的粘弹性体层。粘弹性体层为具有粘弹性的层。本发明的粘合片中,粘弹性体层有助于提高粘合片的粘合特性。
上述粘弹性体层由形成粘弹性体层的组合物得到。本申请中,有时将“形成粘弹性体层的组合物”称为“粘弹性体组合物“。需要说明的是,粘弹性体组合物包含形成粘弹性体的组合物的意思。
作为上述粘弹性体层,没有特别限定,优选聚合物层。
上述聚合物层可以为粘合剂层。形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酸系粘合剂、橡胶系粘合剂、乙烯基烷基醚系粘合剂、有机硅系粘合剂、聚酯系粘合剂、聚酰胺系粘合剂、聚氨酯系粘合剂、氟系粘合剂、环氧系粘合剂等粘合剂。其中,优选丙烯酸系粘合剂。需要说明的是,粘合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
即,上述粘弹性体层可以为含有气泡及/或微粒的粘合剂层。进而,上述粘弹性体层可以为在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中含有气泡的粘弹性体层。对于本发明的粘合片而言,粘弹性体层为粘合剂层时,由粘弹性体层形成的面可以作为粘合面利用。
形成作为上述粘弹性体层的聚合物层的粘弹性体组合物可以具有任意形态,例如可以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弹性体组合物、热固化型粘弹性体组合物、溶剂型(溶液型)粘弹性体组合物、乳液型粘弹性体组合物、热熔融型(热熔型)粘弹性体组合物等。
形成上述聚合物层的粘弹性体组合物从微粒、气泡的含有容易度、制作粘弹性体层时的作业性等观点考虑,特别优选为以形成聚合物的单体的混合物(有时称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作为必须成分的粘弹性体组合物。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单体混合物”,是指仅由形成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构成的混合物。另外,所谓“部分聚合物”,是指单体混合物的构成成分中的1种或2种以上成分部分聚合的组合物。
作为构成上述聚合物层的聚合物,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酸系聚合物、橡胶系聚合物、乙烯基烷基醚系聚合物、有机硅系聚合物、聚酯系聚合物、聚酰胺系聚合物、聚氨酯系聚合物、氟系聚合物、环氧系聚合物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聚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
作为上述聚合物,从耐候性、适于用途的聚合物的设计容易程度方面考虑,特别优选丙烯酸系聚合物。
即,本发明的粘合片的粘弹性体层更优选为含有气泡及/或微粒的丙烯酸系聚合物层。另外,作为粘弹性体层的含有气泡及/或微粒的丙烯酸系聚合物层优选由以丙烯酸系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作为必须成分、含有气泡及/或微粒的粘弹性体组合物形成。
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为以丙烯酸系单体作为必须的单体成分的聚合物。另外,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可以为均聚物,也可以为共聚物。
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中,形成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全部单体成分(100重量%)中的丙烯酸系单体的比率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50重量%以上(例如50~100重量%),更优选为60重量%以上(例如60~10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80重量%以上(例如80~100重量%)。
作为上述丙烯酸系单体,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具有碳原子数2~18的烷基(直链或支链状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该具有碳原子数2~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正庚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异硬脂酯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及/或“甲基丙烯酸酯”,其它也同样。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丙烯酸系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
另外,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中,作为形成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除上述具有碳原子数2~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外,可以使用共聚性单体。作为该共聚性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羧乙酯、丙烯酸羧戊酯、衣康酸、马来酸、丁烯酸等含羧基单体;(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甲基)丙烯酸8-羟基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羟基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羟基月桂酯、丙烯酸(4-羟基甲基环己基)-甲酯等含羟基单体;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酸酐单体;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磺丙基丙烯酸酯等含有磺酸基的单体;2-羟乙基丙烯酰基磷酸酯等含有磷酸基的单体;(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等N-取代(甲基)丙烯酰胺等酰胺系单体;N-(甲基)丙烯酰氧基亚甲基琥珀酰亚胺、N-(甲基)丙烯酰基-6-氧基六亚甲基琥珀酰亚胺、N-(甲基)丙烯酰基-8-氧基八亚甲基琥珀酰亚胺等琥珀酰亚胺系单体;醋酸乙烯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羧酸酰胺类、苯乙烯、N-乙烯基己内酰胺等乙烯基系单体;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氰基丙烯酸酯系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氟代(甲基)丙烯酸酯、硅(甲基)丙烯酸酯、2-甲氧基乙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酯系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上述具有碳原子数2~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外的丙烯酸系单体;(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等脂环族丙烯酸酯等。需要说明的是,共聚性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
作为上述共聚性单体,从粘合特性的平衡的观点考虑,优选含羧基单体、含羟基单体,特别优选丙烯酸。
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中,形成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全部单体成分(100重量%)中的上述共聚性单体的比率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0.1~50重量%,更优选为0.1~4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5~20重量%。
从上述粘弹性体层的凝胶率的调整容易、及交联反应结束的时间短、不特别需要养生(熟化)方面考虑,上述以丙烯酸系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作为必须成分的粘弹性体组合物中优选含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作为该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以举出: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1,2-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12-十二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单羟基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尿烷丙烯酸酯、在末端具有多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反应性超支化聚合物[例如,商品名“CN2300”“CN2301”“CN2320”(Sartomer Company,Inc.制造)等]等。需要说明的是,“(甲基)丙烯酰基”是指“丙烯酰基”及/或“甲基丙烯酰基”,其它也同样。
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相对于丙烯酸系单体混合物100重量份,优选为0.001~5重量份,更优选为0.001~3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1~2重量份。含量超过5重量份时,粘弹性体层的聚集力可能变得过高、粘弹性降低。另一方面,含量过少时(例如,不足0.001重量份时),粘弹性体层的聚集力可能降低。
本发明的粘合片的粘弹性体层含有微粒时,作为该微粒,例如可以举出:铜、镍、铝、铬、铁、不锈钢等金属颗粒、其金属氧化物颗粒;碳化硅、碳化硼、碳化氮等碳化物颗粒;氮化铝、氮化硅、氮化硼等氮化物颗粒;氧化铝、氧化锆等氧化物代表的陶瓷颗粒;碳化钙、氢氧化铝、玻璃、二氧化硅等无机微粒;火山白砂堆积层、砂等天然原料颗粒;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酚醛树脂、苯并胍胺树脂、尿素树脂、硅树脂、尼龙、聚酯、聚氨酯、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酰亚胺等聚合物颗粒等。
另外,作为上述微粒,可以举出中空的无机系微小球状体、中空的有机系微小球状体。作为上述中空的无机系微小球状体,例如可以举出:中空玻璃球等玻璃制的中空球;中空氧化铝球等金属化合物制的中空球;中空陶瓷球等磁器制中空球等。作为上述中空的有机系微小球状体,例如可以举出:中空的丙烯酸球、中空的偏氯乙烯球等树脂制中空球等。
作为上述中空玻璃球的市售品,例如可以举出:商品名“Glass microballoon”(Fuji Silysia Chemical Ltd.制造)、商品名“Silax Fineballoon”(Fineballoon Co.,Ltd.制造)等。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上述微粒,还可以举出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中所含的热发泡性微粒。
其中,上述微粒从以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作为必须成分的粘弹性体组合物的聚合效率、微粒的重量等观点考虑,优选为中空的无机系微小球状体、中空的有机系微小球状体,更优选为中空无机微粒,进一步优选为中空玻璃球。特别是使用中空玻璃球时,可以提高粘弹性、特别是高温下的粘弹性,而不损害剪切力、保持力等其它特性。
另外,可以对上述微粒的表面实施各种表面处理(例如,利用有机硅系化合物、氟系化合物等进行的低表面张力化处理等)。
上述微粒的粒径(平均颗粒径)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500μm,更优选为5~200μm,进一步优选为10~100μm,最优选为30~100μm。
上述微粒的比重(真密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0.01~1.8g/cm3,更优选为0.02~1.5g/cm3。如果微粒的比重小于0.01g/cm3,则将微粒配混在以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作为必须成分的粘弹性体组合物中进行混合时,有时微粒的上升变大、难以使微粒均匀分散,另外,有时容易在强度方面产生问题而使微粒破裂。另一方面,微粒的比重大于1.8g/cm3时,有时以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作为必须成分的粘弹性体组合物的聚合效率降低(例如,活性能量射线(特别是紫外线)的透射率降低、光固化反应的效率降低的情况等),另外,有时粘合片的重量变大、操作性降低。特别是使用中空无机微粒作为微粒时,其真密度优选为0.1~0.6g/cm3,另外,使用中空有机微粒时,其真密度优选为0.01~0.05g/cm3
作为上述粘弹性体层中的微粒的比率,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粘弹性体层的总体积(100体积%),优选为5~50体积%,更优选为10~45体积%,进一步优选为15~40体积%。微粒的比率不足5体积%时,有时不能充分得到通过在粘弹性体层含有微粒而获得的特性。另一方面,微粒的比率超过50体积%时,有时粘弹性体层的粘弹性降低。
更具体而言,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层的情况下,上述以丙烯酸系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作为必须成分的粘弹性体组合物中的微粒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丙烯酸系单体混合物100重量份,优选为1~30重量份,更优选为3~20重量份。
进而,本发明的粘合片的粘弹性体层优选包含气泡。该气泡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独立气泡型的气泡,也可以为半独立气泡型的气泡,优选为独立型的气泡。例如,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层可以仅含有独立气泡型的气泡,也可以以独立气泡型的气泡和半独立气泡型的气泡混合存在的形态含有气泡。
上述气泡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优选球状,特别优选真球状。上述气泡的平均气泡径(直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1~1000μm,更优选为10~500μm,进一步优选为30~300μm。
作为上述气泡中所含的气泡成分(形成气泡的气体成分;气泡形成气体),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氮、二氧化碳、氩等不活性气体、空气等。另外,气泡形成气体可以为混合气体。作为气泡形成气体,使用在混合气泡形成气体后进行聚合反应等时不阻碍其反应的气体是很重要的。其中,作为气泡形成气体,从不阻碍反应、成本的观点考虑,优选氮。
上述气泡的混合量(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相对于粘弹性体层的总体积(100体积%),优选为3~30体积%,更优选为8~26体积%,进一步优选为13~22体积%。粘弹性体层中的上述气泡的混合量小于3体积%时,有时不能得到通过在粘弹性体层中混合气泡而获得的效果。另一方面,粘弹性体层中的上述气泡的混合量大于30体积%时,可能会产生贯通粘弹性体层的气泡而使粘弹性体层的粘弹性降低、粘弹性体层的外观变差。
上述粘弹性体层中,作为其它成分,还可以含有添加剂。即,从以上述粘弹性体层得到所希望的特性的观点考虑,根据需要,粘弹性体组合物中可以含有添加剂。需要说明的是,添加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
作为上述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热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等聚合引发剂。在上述以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作为必须成分的粘弹性体组合物中含有聚合引发剂时,可以利用使用热、活性能量射线的固化反应(聚合反应),因此,可以容易地得到在上述聚合物层中稳定地含有微粒及/或气泡的结构。
作为上述聚合引发剂,从可以缩短聚合时间的观点考虑,优选光聚合引发剂。需要说明的是,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
作为上述光聚合引发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苯偶姻醚系光聚合引发剂、苯乙酮系光聚合引发剂、α-乙酮醇系光聚合引发剂、芳香族磺酰氯系光聚合引发剂、光活性肟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姻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酰系光聚合引发剂、二苯甲酮系光聚合引发剂、缩酮系光聚合引发剂、噻吨酮系光聚合引发剂等。
具体而言,作为苯偶姻醚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丙基醚、苯偶姻异丙基醚、苯偶姻异丁基醚、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苯甲醚甲基醚等。作为苯乙酮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2,2-二乙氧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4-苯氧基二氯苯乙酮、4-叔丁基-二氯苯乙酮等。作为α-乙酮醇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2-甲基-2-羟基苯丙酮、1-[4-(2-羟乙基)-苯基]-2-羟基-2-甲基丙烷-1-酮等。作为芳香族磺酰氯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2-萘磺酰氯等。作为光活性肟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1-苯基-1,1-丙烷二酮-2-(邻乙氧基羰基)-肟等。作为苯偶姻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苯偶姻等。作为苯偶酰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苯偶酰等。作为二苯甲酮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二苯甲酮、苯甲酰基苯甲酸、3,3′-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聚乙烯基二苯甲酮、α-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等。作为缩酮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苯偶酰二甲基缩酮等。作为噻吨酮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噻吨酮、2-氯噻吨酮、2-甲基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异丙基噻吨酮、2,4-二氯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2,4-二异丙基噻吨酮、十二烷基噻吨酮等。
上述光聚合引发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粘弹性体层为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层时,上述以丙烯酸系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作为必须成分的粘弹性体组合物中的上述光聚合引发剂的含量相对于丙烯酸系单体混合物100重量份,优选为0.001~5重量份,更优选为0.01~5重量份,进-步优选为0.05~3重量份。
另外,作为上述热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二-2-甲基丁腈、2,2′-偶氮二(2-甲基丙酸)二甲酯、4,4′-偶氮二-4-氰基戊酸、偶氮二异戊腈、2,2′-偶氮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二[2-(5-甲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二(2-甲基丙脒)二硫酸盐、2,2′-偶氮二(N,N′-二亚甲基异丁基脒)二盐酸盐等偶氮系热聚合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马来酸叔丁酯等过氧化物系热聚合引发剂;氧化还原系热聚合引发剂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热聚合引发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为现有的可作为热聚合引发剂利用的范围即可。
作为上述添加剂,还可以举出表面活性剂。这是由于,本发明的粘合片的粘弹性体层含有微粒及/或气泡的情况下,如果粘弹性体层含有表面活性剂,则可以提高微粒和构成粘弹性体层的物质(例如上述聚合物)之间的密合性、可以减小微粒和构成粘弹性体层的物质(例如上述聚合物)之间的摩擦阻力、进而稳定地含有微细的气泡。
作为上述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举出:氟系表面活性剂、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等。
其中,粘弹性体层含有气泡时,作为上述表面活性剂,优选氟系表面活性剂,更优选在分子中具有氧代C2-3亚烷基及氟代烃基的氟系表面活性剂。这是由于,粘弹性体组合物含有氟系表面活性剂时,气泡混合性优异且可以抑制气泡的合而为一。进而,作为上述氟系表面活性剂,从分散性的观点考虑,优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另外,上述氟系表面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作为上述氟系表面活性剂,优选使用日本特开2009-120807号公报、日本特开2008-1279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022189号公报中记载的氟系表面活性剂。
上述氟系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市售品。作为氟系表面活性剂的市售品,例如可以举出:商品名“Ftergent 251”、商品名“FTX-218”(以上为NEOS COMPANY LIMITED制造)、商品名“Megafac F-477”、商品名“Megafac F-470”(以上为DIC(株)制造)、商品名“Surflon S-381、S-383、S-393、KH-20、KH-40”(以上为AGC SEIMI CHEMICAL CO.,LTD.制造)、商品名“EFTOPEF-352、EF-801”(以上为Jemco,Inc.制造)、商品名“UNIDYNETG-656”(Daikin Industries,Ltd.制造)等。
上述表面活性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粘弹性体层为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层时,以丙烯酸系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作为必须成分的粘弹性体组合物中的氟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固体成分)优选相对于丙烯酸系单体混合物100重量份为0.01~2重量份,更优选为0.03~1.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5~1重量份。不足0.01重量份时,有时气泡的混合性降低而难以使足够量的气泡混合在粘弹性体层中,另一方面,超过2重量份时,粘弹性体层的粘弹性能可能会降低。
作为上述添加剂,还可以举出:交联剂(例如多异氰酸酯系交联剂、有机硅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烷基醚化三聚氰胺系交联剂等)、增粘剂(例如,由松香衍生物树脂、多萜树脂、石油树脂、油溶性酚醛树脂等形成的在常温下为固体、半固体或液状的物质)、增塑剂、填充剂、防老化剂、抗氧化剂、着色剂(颜料、染料等)、软化剂等。
粘弹性体组合物优选调整为适于其处理、涂布的粘度(通常,以在B型粘度计的粘度测定中在测定温度:25℃的条件下测定得到的粘度计算,为0.3~40Pa·s)。另外,从有效地将气泡、微粒均匀地混合的观点考虑,优选调整粘度。
例如,粘弹性组合物可以通过适当配合增稠用聚合物调整为目标粘度。作为增稠用聚合物,例如可以举出:使上述丙烯酸系单体与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腈、丙烯酰基吗啉等共聚所得的丙烯酸系聚合物;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异戊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丙烯酸橡胶;聚氨酯;聚酯等。需要说明的是,增稠用聚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
另外,粘弹性组合物可以通过含有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物作为必须成分而调整为目标粘度。这是因为,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物为具有粘性的浆液状。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物而言,部分聚合物的聚合率、部分聚合物的制作方法、部分聚合物的聚合率的测定方法与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的情况相同。其聚合率也取决于其发生部分聚合的部分的分子量,优选为2~40重量%,更优选为5~20重量%。需要说明的是,部分聚合例如可以通过避开与氧的接触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特别是紫外线)来进行。上述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物的聚合率与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的情况同样操作来求出。
根据上述内容,粘弹性体层含有气泡及/或微粒,作为使粘弹性体层中含有气泡及/或微粒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以下方法,即,使粘弹性体组合物中含有气泡及/或微粒,得到含有气泡及/或微粒的粘弹性组合物后,由该含有气泡及/或微粒的粘弹性组合物形成粘弹性体层的方法。
例如,上述聚合物层的情况,也可以利用公知的气泡混合方法,使通过以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物作为必须成分等来调整了粘度的粘弹性体组合物含有气泡,得到含有气泡的粘弹性组合物后,由该含有气泡的粘弹性组合物形成聚合物层,从而导入气泡。
作为上述公知的气泡混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使用如下所述的装置的方法,所述装置具备:在中央部具有贯通孔的圆盘上带有许多细齿的定子;和,与带齿的定子对置且在圆盘上带有和定子同样的细齿的转子。利用该装置,通过向定子上的齿和转子上的齿之间导入粘弹性体组合物,使转子高速旋转,同时通过贯通孔将用于形成气泡的气体成分(气泡形成气体)导入粘弹性体组合物中,由此,可以得到气泡形成气体微细地分散混合在粘弹性体组合物中的粘弹性体组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含有气泡的粘弹性体层而言,为了抑制或防止气泡的合而为一,优选将从向粘弹性体组合物中混合气泡开始至形成粘弹性体层的工序作为一连串的工序而连续进行。
作为上述含有气泡及/或微粒的粘弹性体层的制作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包含以下的(i)~(iii)的工序的制作方法。
(i)使粘弹性体组合物中含有气泡及/或微粒,得到含有气泡及/或微粒的粘弹性体组合物。
(ii)将含有气泡及/或微粒的粘弹性组合物涂布在适当的支撑体上,得到粘弹性体组合物层。
(iii)通过使粘弹性体组合物层固化,形成含有气泡及/或微粒的粘弹性体层。
上述粘弹性体层的溶剂不溶成分(凝胶率)没有特别限定,上述含气泡混合微粒的丙烯酸系聚合物层的情况下,优选为45~99重量%,更优选为70~95重量%。溶剂不溶成分不足45重量%时,有时粘弹性体层的内聚力降低、难以得到高温、长时间使用下的可靠性。另外,粘弹性体层的溶剂不溶成分高于99重量%时,粘接特性可能会降低。
上述粘弹性体层的溶剂不溶成分是指粘弹性体层中的“溶剂不溶成分的比率”,用与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中的(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成分的测定方法)同样的方法求出。需要说明的是,粘弹性体层的溶剂不溶成分中也含有不溶于溶剂的微粒。
上述粘弹性体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上述聚合物层的情况,从确保良好的粘弹性的观点,优选为100μm以上(例如100~1500μm),更优选为200μm以上(例如200~1400μm),进一步优选为300μm以上(例如300~1300μm)。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粘弹性体层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层叠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粘弹性体层可以使用市售品。
(剥离薄膜)
本发明的粘合片中,为了保护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表面、粘弹性体层表面,在直至使用之前可以使用剥离薄膜(隔离膜)进行保护。另外,制作本发明的粘合片时,可以使用剥离薄膜。需要说明的是,利用本发明的粘合片时,剥离薄膜被剥离。
上述剥离薄膜没有特别限定,例如,除利用剥离处理剂(脱模处理剂)对至少一面进行了剥离处理(脱模处理)的基材以外,还可以举出:由氟系聚合物(例如,聚四氟乙烯、聚氯三氟乙烯、聚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氯氟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等)形成的低粘接性基材、由非极性聚合物(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系树脂)形成的低粘接性基材等。需要说明的是,低粘接性基材将两面用作剥离面,另一方面,进行了剥离处理的基材,将进行了剥离处理的面用作剥离面。剥离薄膜利用公知、常用的方法形成。
作为上述利用剥离处理剂对至少一面进行了剥离处理的基材中的基材,例如可以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等聚酯薄膜;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等烯烃系树脂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酰亚胺薄膜;尼龙薄膜等聚酰胺薄膜;人造丝薄膜等塑料系基材薄膜(合成树脂薄膜)等。另外,还可以举出:由优质纸、日本纸、牛皮纸、玻璃纸、合成纸、面漆纸等纸类构成的纸系基材。其中,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等聚酯薄膜。
作为上述利用剥离处理剂对至少一面进行了剥离处理的基材中的剥离处理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有机硅系剥离处理剂、氟系剥离处理剂、长链烷基系剥离处理剂等。剥离处理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
上述剥离薄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另外,上述剥离薄膜可以具有单层、层叠的任意形态。
(基材)
本发明的粘合片从强度方面考虑可以具有基材。本发明的粘合片例如可以具有基材/粘弹性体层/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层构成。
作为上述基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纸等纸系基材;布、无纺布、网等纤维系基材;金属箔、金属板等金属系基材;由各种树脂(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醋酸乙烯酯系树脂、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醚醚酮(PEEK)、聚苯硫醚(PPS)等)形成的薄膜、片等塑料系基材;橡胶片等橡胶系基材;发泡片等发泡体、它们的层叠体(特别是塑料系基材和其它基材的层叠体、塑料薄膜(或片)彼此之间的层叠体等)等。
作为上述基材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10~500μm,更优选为12~200μm,进一步优选为15~100μm。需要说明的是,基材可以具有单层的形态,另外,也可以具有多层的形态。另外,根据需要,可以对基材实施背面处理、防静电处理、底涂处理等各种处理。
(其它层)
另外,本发明的粘合片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还可以具有除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及上述粘弹性体层以外的其它的层。
作为上述其它的层,例如可以具有发热层、中间层、底涂层、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以外的粘合剂层等其它层。
作为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以外的粘合剂层,例如可以举出:不含有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即不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该不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例如可以使用公知的粘合剂(例如,丙烯酸系粘合剂、橡胶系粘合剂、乙烯基烷基醚系粘合剂、有机硅系粘合剂、聚酯系粘合剂、聚酰胺系粘合剂、聚氨酯系粘合剂、氟系粘合剂、环氧系粘合剂等)、利用公知的粘合剂的形成方法来形成。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不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粘合片的使用目的、使用方法等适当选择。
另外,作为上述其它的层,可以举出发热层。如果本发明的粘合片具有发热层,则从被粘物剥离时,可以通过使发热层发热来使热发泡性微粒发泡,可以容易地使对被粘物的粘接力降低。
在本发明的粘合片中设置发热层时,对于发热层在粘合片整体中占的位置,只要至少一面为由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形成的面就没有特别限定。
上述发热层没有特别限定,优选面状发热体。面状发热体至少具有通过通电而发热、形状为平板状、片状的发热元件。作为形状为平板状、片状的发热元件,例如可以举出:金属箔、金属板、含有片状石墨碳、碳粉末或金属粉末等的片状的材料等。另外,面状发热体可以含有覆盖形状为平板状、片状的发热元件的电绝缘性片。
上述发热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0~300μm,更优选为30~150μm。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粘合片中,上述面状发热体可以为上述基材。
本发明的粘合片的制作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利用公知、常用的方法来制作。例如,本发明的粘合片通过在粘弹性体层的至少一面侧设置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而形成。更具体而言,具有粘弹性体层和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层叠结构的粘合片可以如下制作,即,首先,在剥离薄膜上涂布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得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层后,使该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层固化,在剥离薄膜上得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接着,将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贴合在另外制作的粘弹性体层上,由此制作。
另外,本发明的粘合片从可以缩短工序、可以提高制作速度的观点考虑,可以利用以下的方法来制作,即,得到粘弹性体组合物层(通过将粘弹性体组合物涂布成层状而得到的层)和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层的层叠体后,使二者同时固化,得到粘弹性体层和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层叠结构的方法。
涂布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时使用的涂布方法、涂布工具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后述的涂布方法、后述的涂布工具。
得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时的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的固化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从操作性、节能性、可以得到较厚的层方面考虑,优选使用活性能量射线的光固化。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活性能量射线,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电子射线、紫外线等,特别优选紫外线。另外,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方法、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度、光量等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当选择。
作为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的固化方法,利用使用活性能量射线进行的光固化时,从调整本发明的粘合片的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表面的初始粘接力方面考虑,可以适当选择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方法。作为利用使用活性能量射线进行的光固化作为粘合剂组合物的固化方法来调整粘合片的初始粘接力的方法的具体例,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03-13015号公报中公开的方法。日本特开2003-1301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分多阶段进行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从而更精密地调整粘合性能的方法。更具体而言,可以举出:(i)使用紫外线作为活性能量射线的情况下,将紫外线的照射分为进行照度:30mW/cm2以上的光照射的第一阶段、和进行照度比第一阶段低的光照射使聚合反应实质上结束的第二阶段的方法;(ii)将紫外线的照射分为进行照度:30mW/cm2以上的光照射的第一阶段、和接着进行照度比第一阶段低的光照射而使聚合率为至少70重量%的第二阶段、和接着进行照度:30mW/cm2以上的光照射使聚合反应实质上结束的第三阶段的方法等。需要说明的是,聚合率用与上述部分聚合物的聚合率的情况同样的方法算出。
作为上述第一阶段中使用的紫外线的照射装置,例如可以举出:低压汞灯、高压汞灯、超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等。另外,作为上述第二阶段中使用的紫外线的照射装置,例如可以举出:化学灯、黑光灯等。
以下,对具有粘弹性体层和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层叠结构的粘合片的优选的制作例进行说明,必要时参照附图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粘合片的制作方法并不限定于该制作例。以下,有时将具有粘弹性体层和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层叠结构的粘合片的优选的制作例成为“制作例1”。
图1~3中分别表示出了制作例1的第一工序、第二工序及第三工序。图4中表示出了由制作例1的第三工序得到的片。图5中表示出了由制作例1得到的粘合片。图1~5中,1a表示制作例1的第一工序,1b表示制作例1的第二工序,1c表示制作例1的第三工序,1d表示由制作例1的第三工序得到的片,1e表示由制作例1得到的粘合片。另外,图1~5中,11为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层,12为剥离薄膜(隔离膜),13为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14为活性能量射线,15为粘弹性体层,16为粘合片。
制作例1的第一工序为在剥离薄膜12的进行了剥离处理的面上涂布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而形成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层11的工序(参照图1)。利用该工序,可以得到在剥离薄膜12的进行了剥离处理的面上形成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层11的片。
在制作例1的第一工序中,在剥离薄膜12的进行了剥离处理的面上涂布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时使用的涂布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狭缝涂布法、反向式凹版涂布法、微型凹版涂布法、浸涂法、旋涂法、刷涂法、辊涂法、挠性印刷法等。另外,在剥离薄膜12的进行了剥离处理的面上涂布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时,一般使用的涂布工具可以没有特别限定地使用。这样的涂布工具例如可以举出:反向涂料器(Reverse coater)、凹版涂布机等辊涂机;幕帘式涂布机;唇口涂布机;模涂机;刮刀涂布机等。
制作例1的第二工序为在由上述第一工序得到的片的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层11侧以与剥离处理面接触的形态贴合剥离薄膜12的工序(参照图2)。利用该工序,可以得到在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层11的两面侧具有剥离薄膜12的片(具有剥离薄膜12/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层11/剥离薄膜12的层构成的片)。
制作例1的第二工序中,优选抑制与在粘合剂组合物光固化时阻碍光固化反应(光聚合反应)的氧接触,因此,通过贴合剥离薄膜12,阻断氧。
需要说明的是,制作例1中,抑制与氧接触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因此,除使用剥离薄膜阻断氧的方法以外,还可以使用使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的环境为不活性气体(例如氮气等)气氛下的方法。即,制作例1的第二工序中,可以代替贴合剥离薄膜12而使用不活性气体(例如氮气等)使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的环境为不活性气体气氛下,从而抑制氧对光聚合反应的阻碍。需要说明的是,在氮气等不活性气体气氛下使用活性能量射线14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层11光固化时,可以不使用剥离薄膜12覆盖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层11。
作为上述防止与氧接触的方法,使用使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的环境为不活性气体气氛下的方法时,优选在不活性气体气氛下尽可能不存在氧,例如,优选氧浓度为5000ppm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层11中的溶存氧多时,存在以下情况:抑制自由基产生量,使聚合(光聚合)不能充分进行,对得到的聚合物的聚合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可以在形成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层11之前,利用不活性气体(例如氮气等)对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进行鼓泡处理。
制作例1的第三工序为对由第二工序得到的片从该片的两面侧照射活性能量射线14的工序(参照图3)。该工序中,隔着剥离薄膜12对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层11照射活性能量射线14,因此,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层11光固化,成为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13。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通过第二工序得到的片,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层11利用剥离薄膜12阻断成为阻碍光固化反应的主要原因的氧。
作为活性能量射线14,例如可以举出: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中子线、电子射线等电离辐射线、紫外线等,其中,优选紫外线。另外,对于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能量、照射时间,可以使单体成分的反应发生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作为活性能量射线14的照射的优选方式,例如可以举出:波长300~400nm的照度1~200mW/cm2的紫外线的光量400~4000mJ/cm2的照射。
照射作为活性能量射线14的紫外线时使用的光源只要为在波长180~460nm(优选300~400nm)的范围具有光谱分布的光源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化学灯、黑光等(例如,Toshiba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oration制造的black light)、汞弧、碳弧、低压汞灯、中压汞灯、高压汞灯、超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等一般的照射装置。另外,还可以举出:可以产生与上述波长相比为长波长或短波长的电磁辐射线的照射装置。
另外,照射作为活性能量射线14的紫外线时的紫外线的照度例如可以通过调整从作为光源的上述照射装置至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层11的距离、电压而设定为目标照度。
制作例1中,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层11固化时,优选以聚合率为90重量%以上的方式进行固化。另外,未反应单体可以通过设置干燥工序而除去。需要说明的是,聚合率利用和上述部分聚合物的聚合率的情况同样的方法算出。
1d表示由第三工序得到的片(参照图4)。该由第三工序得到的片为具有剥离薄膜12/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13/剥离薄膜12的层构成的片。
制作例1的第四工序为下述工序:将剥离一个剥离薄膜12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13露出的由第三工序得到的片以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13和粘弹性体层15接触的形态贴合在设置于剥离薄膜12上的粘弹性体层15的工序。
1e表示由制作例1得到的粘合片(参照图5)。粘合片16为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13和粘弹性体层15的层叠结构的粘合片。
本发明的粘合片的90°剥离粘接强度(由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提供的粘合面的90°剥离粘接强度)(90°剥离粘合力)(相对于不锈钢板(SUS 304BA板)、拉伸速度:50mm/min、23℃的温度气氛下)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20N/25mm以上(例如20~60N/25mm),更优选为26N/25mm以上(例如26~50N/25mm)。
将本发明的粘合片的90°剥离粘接强度设定在上述范围内时,接合时,可以发挥更高的初始粘接力和粘接可靠性(特别是耐回弹性),可以发挥更高的剥离·解体性。
本发明的粘合片中,由下述耐回弹性试验求出的“浮起距离”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不足3mm,更优选不足1mm。这是由于,浮起距离大时,如果长时间施加应力,则粘合片容易从被粘物剥离,粘接可靠性可能会降低。需要说明的是,一般而言,在粘合片贴附在被粘物上的状态下长时间施加应力时,有时出现粘合片从被粘物“剥落”、“浮起”、“部分剥离”、“偏移”等现象,“耐回弹性”是指可以抑制上述现象发生的特性。
耐回弹性试验
首先,将粘合片的和测定面(由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提供的面)处于相反侧的面贴合在铝板上,得到铝板及粘合片的层叠体。将该铝板及粘合片的层叠体作为耐回弹性试验用样品。需要说明的是,将粘合片的和测定面处于相反侧的面贴合在铝板上时,根据需要,可以使用固定用的强粘接性的双面粘合片。
接着,对耐回弹性试验用样品,将测定面侧(粘合片侧)作为外侧,以R50的曲率使其弯曲。即,沿半径:20mm的圆的圆周弯曲。
将弯曲后的耐回弹性试验用样品以粘合片的测定面与丙烯酸板(商品名“ACRYLITE”、三菱丽阳株式会社制造)接触的形态、以不浮起的方式压接贴合在丙烯酸板上。
将贴合在丙烯酸板上的耐回弹性试验用样品在室温(23℃)下放置7小时,测定耐回弹性试验用样品的两端(长度方向的两端)从丙烯酸板浮起的距离(浮起距离),求出其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浮起距离”。
本发明的粘合片优选利用下述加热解体性试验1进行的评价良好。进而,本发明的粘合片更优选利用下述加热解体性试验1进行的评价良好、且利用下述加热解体性试验2进行的评价良好。这是由于,如果下述加热解体性试验1的评价不良,则将粘合片从被粘物剥离时,不能通过加热发挥充分的剥离·解体性。另外,本发明的粘合片的利用下述加热解体性试验1进行的评价良好、且利用下述加热解体性试验2进行的评价良好时,即使在常温(23℃)下长时间(例如5~10年左右)保管后、使用后,在将粘合片从被粘物剥离时,也可以通过加热发挥充分的剥离·解体性。
加热解体性试验1
将粘合片以测定面(由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提供的面)与洁净的不锈钢304BA钢板(SUS304BA板)接触的形态,在23℃的气氛下、2kg辊、1次往返的条件下压接贴合在洁净的不锈钢304BA钢板(SUS304BA板)上,在23℃熟化30分钟,作为评价用样品(具有粘合片及不锈钢304BA钢板的层叠构成的结构体)。
接着,维持粘合片粘贴在不锈钢304BA钢板上的状态,将评价用样品投入热风干燥机,在130℃进行10分钟加热处理。
确认加热处理结束后的评价用样品的状态,按照下述基准,评价粘合片的加热解体性。
良好(○):粘合片从不锈钢304BA钢板剥离的情况、或可以容易地将粘合片从不锈钢304BA钢板剥离的情况
不良(×):不能容易地将粘合片从不锈钢304BA钢板剥离的情况
加热解体性试验2
将粘合片以测定面(由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提供的面)与洁净的不锈钢304BA钢板(SUS304BA板)接触的形态,在23℃的气氛下、2kg辊、1次往返的条件下压接贴合在洁净的不锈钢304BA钢板(SUS304BA板)上,在85℃熟化1周,熟化结束后,在23℃放置24小时,作为评价用样品(具有粘合片及不锈钢304BA钢板的层叠构成的结构体)。
接着,维持粘合片粘贴在不锈钢304BA钢板上的状态,将评价用样品投入热风干燥机,在130℃进行10分钟加热处理。
确认加热处理结束后的评价用样品的状态,按照下述基准,评价粘合片的加热解体性。
良好(○):粘合片从不锈钢304BA钢板剥离的情况、或可以容易地将粘合片从不锈钢304BA钢板剥离的情况
不良(×):不能容易地将粘合片从不锈钢304BA钢板剥离的情况
本发明的粘合片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00~3000μm,更优选为150~2000μm。
本发明的粘合片是以再剥离为目的的粘合片。另外,本发明的粘合片还是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粘合片。
本发明的粘合片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因此,发挥以下特性,即,在与被粘物接合时,维持高的初始粘接力和粘接可靠性(特别是耐回弹性),并且,在剥离时,粘接力(粘接强度、粘接强度)降低的特性。这是由于,本发明的粘合片的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由含有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的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所述单体混合物包含有助于提高粘合剂层的粘接力、内聚力的成分的(a2)以及作为提高(a2)的效果的成分的(a3)作为单体成分。
由此,本发明的粘合片发挥以下特性,即,即使形成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中实质上不含有作为(a1)的共聚性单体的含酸性基团单体(例如,丙烯酸等含羧基单体;含磺酸基单体、含磷酸基单体等含有羧基以外的酸性基团(磺酸基、磷酸基等)的单体等),也可以对被粘物发挥良好的粘接力、以及通过加热可容易地从被粘物剥离的特性。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质上不含有”,是指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的单体混合物中完全不含有、或其含量相对于单体成分总量100重量份为0.1重量份以下。进而,本发明的粘合片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因此,不易对被粘物(特别是金属系被粘物)产生经时的粘接力上升,进而,也不易发生对被粘物(特别是金属系被粘物)的腐蚀。这是由于,本发明的粘合片的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由包含含有在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氮原子和1个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a2)作为单体成分的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的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需要说明的是,所谓“金属系被粘物”,是指以金属为原材料构成的被粘物。
进而,由于在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含有的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中,除含有(a2)以外,还含有(a3),因此,本发明的粘合片具有更不易发生经时的粘接力上升的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
由此,本发明的粘合片具有以下特性,即,对金属系被粘物具有高的初始粘接力,且剥离时通过由加热引起的热发泡性微粒的发泡,粘接力容易降低。
由于本发明的粘合片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因此,将粘合片贴附在被粘物上后加热粘合片时,粘合片和被粘物的接触面积减少,发挥(i)粘接力容易降低的特性(剥离性、易剥离性)及(ii)接合部的解体性(分离性)。本申请中,有时将(i)及(ii)的特性统称为“剥离·解体性”。需要说明的是,将粘合片贴附在被粘物上后加热粘合片时粘合片和被粘物的接触面积减少是由于,伴随热发泡性微粒在热作用下膨胀及/或发泡,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膨胀变形,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表面变形为凹凸状的形状。
另外,由于本发明的粘合片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因此,具有通过由加热引起的热发泡性微粒的发泡而粘接力容易降低的特性(易剥离性)。
特别是由于本发明的粘合片具有粘弹性体层及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二者,因此,接合在被粘物上时,可以以高水平发挥高的初始粘接力和粘接可靠性(特别是耐回弹性),在从被粘物剥离时,可以以高水平发挥剥离·解体性。即,由于本发明的粘合片除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以外还具有粘弹性体层,因此,与仅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情况相比,发挥良好的粘合特性。
特别是本发明的粘合片具有气泡混合粘弹性体层、含微粒粘弹性体层、尤其是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作为粘弹性体层时,可以以更高的水平获得接合时对被粘物的初始粘接力和粘接可靠性(特别是耐回弹性)、及剥离时从被粘物剥离·解体的剥离·解体性。这是由于,粘弹性体层含有气泡时,粘弹性体层的柔软性、应力缓和性提高,另外,粘弹性体层含有微粒时,粘弹性体层的粘接力提高,可以更有效地防止将粘合片贴附在被粘物上时、将粘合片从被粘物剥离时由粘弹性体层和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之间的剥离引起的粘合片的破损。
本发明的粘合片在与各种各样的原材料的被粘物接合时维持高的初始粘接力和粘接可靠性(特别是耐回弹性),并且,在剥离时通过加热发挥良好的剥离·解体性。本发明的粘合片特别是在与金属系被粘物接合时维持高的初始粘接力和粘接可靠性(特别是耐回弹性),并且在剥离时通过加热发挥良好的剥离·解体性。
将本发明的粘合片从被粘物剥离时的加热处理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利用适合的加热手段来进行。例如可以举出使用热板、热风干燥机、红外线灯、近红外线灯、空气干燥器、加热过的水等的加热处理。该加热处理的温度只要为热发泡性微粒的发泡开始温度以上就没有特别限定,根据被粘物的表面状态、热发泡性微粒的种类等、被粘物的耐热性、加热方法(热容量、加热手段)适当设定。对于更具体的加热处理而言,例如可以举出:在温度:100~250℃利用热板加热5~90秒;在温度:100~250℃利用热风干燥机加热5~15分钟等。
作为使用本发明的粘合片的被粘物,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塑料系被粘物、金属系被粘物、纤维系被粘物、纸系被粘物、无机材料系被粘物、复合材料系被粘物(由塑料(树脂)、金属、纤维、纸、无机材料等各种原材料中的至少2种原材料构成的被粘物)等。其中,被粘物可以优选举出塑料系被粘物、金属系被粘物、由塑料(树脂)及金属构成的复合材料系被粘物。
作为构成上述塑料系被粘物的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聚碳酸酯、聚丙烯、聚酯、聚苯乙烯、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ABS、丙烯酸树脂、及它们的混合树脂等。另外,作为构成上述金属系被粘物的金属,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铁、铝、铜、镍、铬、锰、镁、锌、锡、钛、及它们的合金(例如不锈钢等)等。
作为使用本发明的粘合片的被粘物的表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平滑状、曲面状、平面和曲面组合而成的形状等。另外,被粘物的表面可以具有凹凸、高低差。
本发明的粘合片的粘接可靠性优异,因此,可以适宜用于构件彼此之间的接合用途、壳体和构件的接合用途等接合用途。构件、壳体在具有曲面、凹凸、高低差等时特别有效。另外,本发明的粘合片的剥离·解体性优异,因此,可以适宜用于要求再加工、循环使用的用途。即,本发明的粘合片在接合时维持高的初始粘接力和粘接可靠性(特别是耐回弹性),并且,使用后,以循环使用、再加工等为目的解体被粘物和粘合片的结构物时,可以通过加热使粘合片的粘接力降低、容易地将粘合片和被粘物分离,可以解体被粘物和粘合片的结构物。
本发明的粘合片可以适宜用于汽车、机械部件、电气化制品、建材等各种领域的接合用途(例如,将部件和部件接合的用途、将部件固定在壳体上的用途等)。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粘合片也可以用于将构件半永久性地固定的用途。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地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A的制备)
将由丙烯酸2-乙基己酯:70重量份、N-乙烯基吡咯烷酮:20重量份、丙烯酸异冰片酯:10重量份形成的单体混合物100重量份、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 LTD.制造):0.05重量份、及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商品名“Irgacure 651”、BASF JAPAN LTD.制造):0.05重量份投入四口烧瓶中,在氮气氛下照射紫外线使其光聚合,直至粘度(BH粘度计No.5转子、10rpm、温度30℃)变为约15Pa·s,由此,得到部分聚合单体浆液(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物)。需要说明的是,该部分聚合单体浆液的聚合率为8.5重量%。
向该部分聚合单体浆液:100重量份中添加热发泡性微粒(发泡剂、商品名“EXPANCEL 051DU40”、Expancel,Inc.):30重量份、及作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0.04重量份,将它们混合均匀,得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A。
(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B~G的制备)
用与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A的制备同样的方法制备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B~G。
将由表3所示的量的单体成分形成的单体混合物100重量份、表3所示的量的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 LTD.制造)、及表3所示的量的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商品名“Irgacure 651”、BASF JAPAN LTD.制造)投入四口烧瓶中,在氮气氛下照射紫外线使其光聚合,直至粘度(BH粘度计No.5转子、10rpm、温度30℃)变为约15Pa·s,由此,得到各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中使用的部分聚合单体浆液(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物)。需要说明的是,各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中使用的部分聚合单体浆液的聚合率示于表3。
向该部分聚合单体浆液:100重量份中添加表3所示的量的热发泡性微粒(发泡剂、商品名“EXPANCEL 051DU40”、Expancel,Inc.)、及表3所示的量的作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将它们混合均匀,得到各个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
[表3]
Figure BSA00000611794100541
Figure BSA00000611794100551
(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H~M的制备)
用与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A的制备同样的方法制备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H~M。
将由表4所示的量的单体成分形成的单体混合物100重量份、表4所示的量的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 LTD.制造)、及表4所示的量的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商品名“Irgacure 651”、BASF JAPAN LTD.制造)投入四口烧瓶中,在氮气氛下照射紫外线使其光聚合,直至粘度(BH粘度计No.5转子、10rpm、温度30℃)变为约15Pa·s,由此,得到各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中使用的部分聚合单体浆液(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物)。需要说明的是,各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中使用的部分聚合单体浆液的聚合率示于表4。
向该部分聚合单体浆液:100重量份中添加表4所示的量的热发泡性微粒(发泡剂、商品名“EXPANCEL 051DU40”、Expancel,Inc.)、及表4所示的量的作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将它们混合均匀,得到各个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
[表4]
Figure BSA00000611794100561
Figure BSA00000611794100571
(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N~R的制备)
用与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A的制备同样的方法制备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N~R。
将由表5所示的量的单体成分形成的单体混合物100重量份、表5所示的量的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 LTD.制造)、及表5所示的量的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商品名“Irgacure 651”、BASF JAPAN LTD.制造)投入四口烧瓶中,在氮气氛下照射紫外线使其光聚合,直至粘度(BH粘度系No.5转子、10rpm、温度30℃)变为约15Pa.s,由此,得到各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中使用的部分聚合单体浆液(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物)。需要说明的是,各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中使用的部分聚合单体浆液的聚合率示于表5。
向该部分聚合单体浆液:100重量份中添加表5所示的量的热发泡性微粒(发泡剂、商品名“EXPANCEL 051DU40”、Expancel,Inc.)、及表5所示的量的作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将它们混合均匀,得到各个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
[表5]
Figure BSA00000611794100581
Figure BSA00000611794100591
(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S的制备)
除使作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的量为0.035重量份以外,与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D同样操作,得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S。
(剥离薄膜的使用例1)
作为剥离薄膜,使用一面用有机硅系剥离处理剂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聚酯膜(商品名“MRN-38”、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造)。需要说明的是,将该剥离薄膜作为“剥离薄膜A”。
(剥离薄膜的使用例2)
作为剥离薄膜,使用一面用有机硅系剥离处理剂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聚酯膜(商品名“MRF-38”、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造)。需要说明的是,将该剥离薄膜作为“剥离薄膜B”。
(粘弹性体层的制作例1)
将丙烯酸2-乙基己酯:90重量份、丙烯酸:10重量份、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商品名“Irgacure184”、BASF JAPAN LTD.制造):0.05重量份、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商品名“Irgacure 651”、BASF JAPAN LTD.制造):0.05重量份投入四口烧瓶中,在氮气氛下暴露在紫外线下进行光聚合,直至粘度(BH粘度系No.5转子、10rpm、温度30℃)变为约15Pa·s,得到聚合率7%的部分聚合单体浆液(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物)。接着,向该部分聚合单体浆液100重量份中添加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0.1重量份。再以相对于浆液的总体积为30容量%的比率添加微粒(中空玻璃珠、商品名“FujiBalloon H-40”、平均颗粒径:40μm、FujiSilysia Chemical Ltd.制造)。然后,添加氟系表面活性剂(商品名“Surflon S-393”、AGC SEIMI CHEMICAL CO.,LTD.制造):1重量份,用螺旋桨式混合器混合均匀,得到含有微粒的聚合性组合物(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
将该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装入烧杯中,从烧杯底部使氮气鼓泡。然后,利用均质混合器使产生的气泡均匀混合在含微粒聚合性组合物中,得到含有气泡及微粒的聚合性组合物(含气泡混合微粒聚合性组合物)。需要说明的是,导入气泡,使其相对于含有气泡及微粒的聚合性组合物的总体积(100容积%)为约15容量%。
将该含气泡混合微粒聚合性组合物以厚度为800μm的方式涂布在剥离薄膜B的进行了剥离处理的面上,形成涂布层,在该涂布层上覆盖上剥离薄膜A的进行了剥离处理的面,得到在2个剥离薄膜间具有含气泡混合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的片(含气泡混合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片)。对该具有含气泡混合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的片在照度:4mW/cm2、光量:1200mJ/cm2的条件下进行紫外线照射,使含气泡混合微粒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得到在2个剥离薄膜间具有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的片(具有粘弹性体层片A、剥离薄膜A/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剥离薄膜B的层叠构成的片)。
需要说明的是,粘弹性体层片A的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的溶剂不溶成分为85重量%。
(粘弹性体层的制作例2)
与上述粘弹性体层的制作例1同样操作,得到聚合率7%的部分聚合单体浆液(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物)。
接着,将该部分聚合单体浆液以厚度为800μm的方式涂布在剥离薄膜B的进行了剥离处理的面上,形成聚合性组合物层,在该聚合性组合物层上覆盖剥离薄膜A的进行了剥离处理的面,得到在2个剥离薄膜间具有聚合性组合物层的片。对该具有聚合性组合物层的片在照度:4mW/cm2、光量:1200mJ/cm2的条件下进行紫外线照射,使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固化,得到在2个剥离薄膜之间具有粘弹性体层的片(具有粘弹性体层片B、剥离薄膜A/粘弹性体层/剥离薄膜B的层叠构成的片)。
需要说明的是,粘弹性体层片B不含有微粒、氟系表面活性剂及气泡,除此以外,与粘弹性体层片A相同。
(实施例1)
将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A以厚度为100μm的方式涂布在剥离薄膜B的进行了剥离处理的面上,形成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在该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层上覆盖剥离薄膜A的进行了剥离处理的面,得到在2个剥离薄膜间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层的片(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层片)。对该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层片在照度:4mW/cm2、光量:1200mJ/cm2的条件下进行紫外线照射,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层光固化,制作在2个剥离薄膜间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片(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A、剥离薄膜A/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剥离薄膜B的层叠构成的片)。需要说明的是,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成分为74重量%。
然后,将剥下剥离薄膜A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露出的上述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A与剥下剥离薄膜B使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露出的上述粘弹性体层片A以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与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接触的形态贴合,得到在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的一面侧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粘合片(具有剥离薄膜A/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剥离薄膜B的层叠构成的片)。
(实施例2)
代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A,使用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B,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在2个剥离薄膜间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片(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B)。需要说明的是,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成分为65重量%。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将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B与上述粘弹性体层片A贴合,得到在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的一面侧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粘合片(具有剥离薄膜A/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剥离薄膜B的层叠构成的片)。
(实施例3)
代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A,使用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C,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在2个剥离薄膜间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片(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C)。需要说明的是,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成分为66重量%。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C与上述粘弹性体层片A贴合,得到在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的一面侧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粘合片(具有剥离薄膜A/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剥离薄膜B的层叠构成的片)。
(实施例4)
代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A,使用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D,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在2个剥离薄膜间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片(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D)。需要说明的是,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成分为77重量%。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D与上述粘弹性体层片A贴合,得到在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的一面侧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粘合片(具有剥离薄膜A/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剥离薄膜B的层叠构成的片)。
(实施例5)
代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A,使用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H,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在2个剥离薄膜间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片(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E)。需要说明的是,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成分为76重量%。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E与上述粘弹性体层片A贴合,得到在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的一面侧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粘合片(具有剥离薄膜A/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剥离薄膜B的层叠构成的片)。
(实施例6)
代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A,使用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I,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在2个剥离薄膜间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片(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F)。需要说明的是,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成分为79重量%。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F与上述粘弹性体层片A贴合,得到在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的一面侧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粘合片(具有剥离薄膜A/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剥离薄膜B的层叠构成的片)。
(实施例7)
代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A,使用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J,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在2个剥离薄膜间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片(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G)。需要说明的是,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成分为75重量%。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G与上述粘弹性体层片A贴合,得到在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的一面侧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粘合片(具有剥离薄膜A/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剥离薄膜B的层叠构成的片)。
(实施例8)
代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A,使用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K,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在2个剥离薄膜间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片(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H)。需要说明的是,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成分为77重量%。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H与上述粘弹性体层片A贴合,得到在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的一面侧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粘合片(具有剥离薄膜A/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剥离薄膜B的层叠构成的片)。
(实施例9)
代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A,使用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L,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在2个剥离薄膜间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片(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I)。需要说明的是,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成分为81重量%。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I与上述粘弹性体层片A贴合,得到在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的一面侧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粘合片(具有剥离薄膜A/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剥离薄膜B的层叠构成的片)。
(实施例10)
代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A,使用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在2个剥离薄膜间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片(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J)。需要说明的是,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成分为84重量%。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J与上述粘弹性体层片A贴合,得到在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的一面侧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粘合片(具有剥离薄膜A/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剥离薄膜B的层叠构成的片)。
(实施例11)
代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A,使用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N,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在2个剥离薄膜间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片(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K)。需要说明的是,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成分为76重量%。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K与上述粘弹性体层片A贴合,得到在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的一面侧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粘合片(具有剥离薄膜A/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剥离薄膜B的层叠构成的片)。
(实施例12)
代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A,使用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O,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在2个剥离薄膜间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片(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L)。需要说明的是,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成分为78重量%。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L与上述粘弹性体层片A贴合,得到在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的一面侧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粘合片(具有剥离薄膜A/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剥离薄膜B的层叠构成的片)。
(实施例13)
代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A,使用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P,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在2个剥离薄膜间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片(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M)。需要说明的是,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成分为93重量%。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M与上述粘弹性体层片A贴合,得到在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的一面侧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粘合片(具有剥离薄膜A/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剥离薄膜B的层叠构成的片)。
(实施例14)
代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A,使用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Q,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在2个剥离薄膜间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片(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O)。需要说明的是,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成分为95重量%。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O与上述粘弹性体层片A贴合,得到在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的一面侧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粘合片(具有剥离薄膜A/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剥离薄膜B的层叠构成的片)。
(实施例15)
代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A,使用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R,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在2个剥离薄膜间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片(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P)。需要说明的是,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成分为93重量%。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P与上述粘弹性体层片A贴合,得到在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的一面侧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粘合片(具有剥离薄膜A/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剥离薄膜B的层叠构成的片)。
(比较例1)
代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A,使用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E,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在2个剥离薄膜间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片(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Q)。需要说明的是,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成分为86重量%。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Q与上述粘弹性体层片A贴合,得到在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的一面侧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粘合片(具有剥离薄膜A/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剥离薄膜B的层叠构成的片)。
(比较例2)
代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A,使用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F,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在2个剥离薄膜间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片(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R)。需要说明的是,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成分为63重量%。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R与上述粘弹性体层片A贴合,得到在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的一面侧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粘合片(具有剥离薄膜A/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剥离薄膜B的层叠构成的片)。
(比较例3)
代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A,使用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G,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在2个剥离薄膜间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片(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S)。需要说明的是,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成分为80重量%。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S与上述粘弹性体层片A贴合,得到在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的一面侧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粘合片(具有剥离薄膜A/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剥离薄膜B的层叠构成的片)。
(比较例4)
使用在上述粘弹性体层的制作例1中得到的在2个剥离薄膜间具有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的片(具有粘弹性体层片A、剥离薄膜A/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剥离薄膜B的层叠构成的片)。
(比较例5)
使用上述实施例4中得到的在2个剥离薄膜间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片(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D、剥离薄膜A/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剥离薄膜B的层叠构成的片)。
(比较例6)
代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A,使用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S,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在2个剥离薄膜间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片(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T)。需要说明的是,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溶剂不溶成分为75.6重量%。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使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片T与上述粘弹性体层片B贴合,得到在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的一面侧具有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的粘合片(具有剥离薄膜A/粘弹性体层/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剥离薄膜B的层叠构成的片)。
(评价)
对实施例及比较例,进行下述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6。
(测定用样品的制作)
在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的粘合片的剥离薄膜A剥离而露出的面上贴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PET薄膜、厚度:50μm、表面未进行剥离处理的类型、商品名“lumirror S-10 #50”、东丽株式会社制造)。其后,以宽度为25mm的方式切断,得到将作为测定用样品的PET薄膜作为支撑体的粘合片。需要说明的是,该测定用样品为宽度:25mm、长度:70mm的长方形状。
实施例及比较例1~3、6的测定用样品具有剥离薄膜B/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PET薄膜的层构成。比较例4的测定用样品具有剥离薄膜B/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PET薄膜的层构成。比较例5的测定用样品具有剥离薄膜B/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PET薄膜的层构成。
(初始粘接力的评价)
将不锈钢304BA钢板(SUS304BA板)用渗透了异丙醇的擦拭用回丝(clean waste)进行10次往返的摩擦清洗,得到洁净的不锈钢304BA钢板。
将剥下剥离薄膜B使粘合面露出的上述测定用样品在23℃的气氛下、2kg辊、1次往返的条件下压接在该洁净的不锈钢304BA钢板上,在不锈钢304BA钢板上贴附测定用样品。然后,在23℃熟化30分钟。
熟化后,在23℃的气氛下,使用拉伸试验机(装置名“拉伸压缩万能试验机TG-1kN”、Minebea Co.,Ltd.制造),以拉伸速度:50mm/min沿90°的剥离方向将测定用样品从不锈钢304BA钢板剥离,由此,测定90°剥离粘接强度。将该90°剥离粘接强度作为“初始粘接力”。
将初始粘接力为20[N/25mm]以上的情况评价为良好(○),将不足20[N/25mm]的情况评价为不良(×)。
(加热解体性的评价1)
将不锈钢304BA钢板(SUS304BA板)用渗透了异丙醇的擦拭用回丝进行10次往返的摩擦清洗,得到洁净的不锈钢304BA钢板。
将剥下剥离薄膜B使粘合面露出的上述测定用样品在23℃的气氛下、2kg辊、1次往返的条件下压接在该洁净的不锈钢304BA钢板上,在不锈钢304BA钢板上贴附测定用样品。然后,在23℃熟化30分钟,得到加热解体性评价用样品。
然后,维持测定用样品粘合在不锈钢304BA钢板上的状态,将加热解体性评价用样品投入热风干燥机,在130℃进行10分钟加热处理。
确认加热处理结束后的加热解体性评价用样品的状态,按照下述基准,评价加热解体性。
良好(○):测定用样品从不锈钢304BA钢板剥离的情况、或可以容易地将测定用样品从不锈钢304BA钢板剥离的情况
不良(×):不能容易地将测定用样品从不锈钢304BA钢板剥离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加热解体性的评价1的结果示于表6的加热解体性的“23℃×30分钟”一栏。
(加热解体性的评价2)
将不锈钢304BA钢板(SUS 304BA板)用渗透了异丙醇的擦拭用回丝进行10次往返的摩擦清洗,得到洁净的不锈钢304BA钢板。
将剥下剥离薄膜B使粘合面露出的上述测定用样品在23℃的气氛下、2kg辊、1次往返的条件下压接在该洁净的不锈钢304BA钢板上,在不锈钢304BA钢板上贴附测定用样品。然后,在85℃熟化1周,熟化结束后,在23℃放置24小时,得到加热解体性评价用样品。
然后,维持测定用样品粘合在不锈钢304BA钢板上的状态,将加热解体性评价用样品投入热风干燥机,在130℃进行10分钟加热处理。
确认加热处理结束后的加热解体性评价用样品的状态,按照下述基准,评价加热解体性。
良好(○):测定用样品从不锈钢304BA钢板剥离的情况、或可以容易地将测定用样品从不锈钢304BA钢板剥离的情况
不良(×):不能容易地将测定用样品从不锈钢304BA钢板剥离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加热解体性的评价2的结果示于表6的加热解体性的“85℃×1周”一栏。
(耐回弹性的评价)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的粘合片切断为宽度:10mm×长度:90mm的尺寸。将剥下剥离薄膜A使一个面露出的切断后的粘合片贴合在相同尺寸的铝板(宽度:10mm×长度:90mm尺寸的铝板、厚度:0.4mm)上,得到耐回弹性试验用样品。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及比较例1~3、6的耐回弹性试验用样品具有剥离薄膜B/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铝板的层构成。比较例4的耐回弹性试验用样品具有剥离薄膜B/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铝板的层构成。比较例5的耐回弹性试验用样品具有剥离薄膜B/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铝板的层构成。
然后,使耐回弹性试验用样品以剥离薄膜B一面侧(实施例及比较例1~3、6中,为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侧)作为外侧,沿R50的曲率、即半径:20mm的圆的圆周弯曲。
弯曲后,从耐回弹性试验用样品剥下剥离薄膜B,使粘合面露出,将该粘合面露出的耐回弹性试验用样品使用层压机以不产生浮起的方式压接贴合在丙烯酸板(透明、商品名“ACRYLITE”、三菱丽阳株式会社制造)上。
将贴合在丙烯酸板上的耐回弹性试验用样品在室温(23℃)放置7小时,测定耐回弹性试验用样品的两端(长度方向的两端)从丙烯酸板浮起的距离(浮起距离),求出其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浮起距离”。
将浮起距离不足1mm的情况评价为“非常好(◎)”,将浮起距离不足1~3mm的情况评价为“良好○”,将浮起距离为3mm以上的情况评价为不良(×)。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比较例3,评价耐回弹性时,发生“层间破坏”(含热发泡性微粒的粘合剂层和含气泡混合微粒的粘弹性体层之间的剥离),无法进行评价。
[表6]
Figure BSA00000611794100731
Figure BSA00000611794100741
需要说明的是,表6中,“-”表示不进行测定。
实施例中,对被粘物表现出良好的初始粘接力和粘接可靠性(特别是耐回弹性),同时,通过加热可以容易地剥离(解体)。因此,可以用于再加工、循环使用用途。
比较例1虽然表现出良好的初始粘接力,但通过加热不能剥离。比较例2的粘接可靠性差,可以容易地剥离,但初始粘接力差。比较例3的初始粘接力差,耐回弹性不良,因此,整体的粘接可靠性差。比较例4的加热解体性差。比较例5的初始粘接力差。比较例6的初始粘接力及加热解体性差。

Claims (8)

1.一种粘合带或片,其特征在于,在含有气泡及/或微粒的粘弹性体层的至少一面侧具有由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组合物包含含有下述(a1)、(a2)及(a3)的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以及热发泡性微粒,
(a1):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温度不足0℃的具有碳原子数4~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
(a2):在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氮原子和1个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
(a3):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温度为0℃以上的在分子内具有1个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其中所述(a2)除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带或片,其中,所述单体混合物中,(a1)、(a2)及(a3)的总量(100重量%)中的(a1)的含量为50~80重量%,(a2)的含量为5~40重量%,(a3)的含量为5~40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带或片,其中,所述(a2)为选自由二甲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及N-乙烯基己内酰胺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单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带或片,其中,所述(a3)为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温度为0℃以上的具有(甲基)丙烯酰氧基和叔碳原子键合的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温度为0℃以上的具有(甲基)丙烯酰氧基与构成单环或多环脂环式烃的环的碳原子键合的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带或片,其中,所述(a3)为选自由(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1,4-环己烷二甲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基氧基乙酯及(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单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带或片,其中,所述单体混合物实质上不包含含羧基单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带或片,其中,所述粘合剂组合物还含有光聚合引发剂。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带或片,其中,所述粘合剂组合物还含有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
CN2011103583412A 2010-11-12 2011-11-11 粘合带或片 Pending CN1024649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54297 2010-11-12
JP2010-254297 2010-11-12
JP2011-182020 2011-08-23
JP2011182020A JP2012117040A (ja) 2010-11-12 2011-08-23 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4957A true CN102464957A (zh) 2012-05-23

Family

ID=45002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583412A Pending CN102464957A (zh) 2010-11-12 2011-11-11 粘合带或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21900A1 (zh)
EP (1) EP2452990B1 (zh)
JP (1) JP2012117040A (zh)
KR (1) KR20120051589A (zh)
CN (1) CN10246495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5225A (zh) * 2012-01-17 2013-07-1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剂用聚合物、粘合剂组合物和热剥离性粘合片
CN114423837A (zh) * 2019-07-30 2022-04-29 艾利丹尼森公司 长期可去除性膜
CN114423837B (zh) * 2019-07-30 2024-05-24 艾利丹尼森公司 长期可去除性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17041A (ja) * 2010-11-12 2012-06-21 Nitto Denko Corp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層、及び、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
US9540546B2 (en) * 2011-12-19 2017-01-10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anpur Composite reusable adhesive
JP2013133464A (ja) 2011-12-27 2013-07-08 Nitto Denko Corp ガラス板用粘着シート
KR101534898B1 (ko) * 2012-06-19 2015-07-07 (주)엘지하우시스 기포 안정성이 향상된 점착제 조성물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2014047242A (ja) * 2012-08-29 2014-03-17 Nitto Denko Corp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JP2014114397A (ja) * 2012-12-11 2014-06-26 Nitto Denko Corp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JP6106148B2 (ja) * 2013-11-27 2017-03-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導電性粘着テープ、電子部材及び粘着剤
JP6310731B2 (ja) 2014-03-07 2018-04-11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熱硬化性感圧接着剤
KR20170029429A (ko) * 2014-07-02 2017-03-15 요코하마 고무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반응성 핫멜트 접착제 조성물
EP3150682B1 (en) * 2014-07-02 2020-06-17 The Yokohama Rubber Company, Limited Reactive hot-melt adhesive agent composition
WO2016069416A1 (en) * 2014-10-27 2016-05-06 Ctech Adhesives Llc Assembly processes using uv curable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 (psa) or stageable psa systems
US20180016481A1 (en) * 2016-01-06 2018-01-18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Graphite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with release liner
CA3083524A1 (en) * 2017-12-01 2019-06-06 Arkema Inc. Foamable acrylic composition
KR20210104056A (ko) 2018-12-21 2021-08-24 세키스이가가쿠 고교가부시키가이샤 접착제 조성물, 전자 부품용 접착제, 및 표시 소자용 접착제
CN115305019B (zh) * 2022-07-29 2023-09-01 西安鑫垚陶瓷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与使用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65368A (ja) * 2005-03-24 2006-10-05 Nitto Denko Corp アクリル系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00021730A1 (en) * 2006-10-12 2010-01-28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Acrylic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10126697A (ja) * 2008-11-28 2010-06-10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テープ
CN101835863A (zh) * 2007-10-22 2010-09-1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86126A (en) * 1973-04-09 1975-05-27 Monsanto Co Solutions of pressure-sensitive resin solutions with improved viscosity and flow
JPS61271367A (ja) * 1985-05-24 1986-12-01 Nitto Electric Ind Co Ltd 水分散型感圧性接着剤組成物の製造法
JP2536703B2 (ja) * 1991-11-30 1996-09-18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感圧接着剤組成物
JPH09176605A (ja) * 1995-12-27 1997-07-08 Japan Synthetic Rubber Co Ltd 水性感圧接着剤
JP4230080B2 (ja) * 2000-02-18 2009-02-25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ウエハ貼着用粘着シート
JP4044278B2 (ja) * 2000-11-20 2008-02-06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粘着剤用ポリマーの重合方法、該重合方法によって得られた粘着剤用ポリマー
JP2002243995A (ja) * 2001-02-13 2002-08-28 Shin Etsu Chem Co Ltd 光ファイバ心線
JP4730800B2 (ja) 2001-06-27 2011-07-2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感圧性接着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感圧性接着シート
JP3953796B2 (ja) * 2001-12-04 2007-08-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付与樹脂エマルショ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水系感圧性接着剤組成物
US7070051B2 (en) * 2004-03-26 2006-07-04 Atrion Medical Products, Inc. Needle counter device including troughs of cohesive material
JP4756834B2 (ja) 2004-07-07 2011-08-2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気泡含有粘弾性組成物、及び感圧性接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
JP4845614B2 (ja) 2006-07-06 2011-12-2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剥離ライナー、粘着テープ及び粘着テープ巻回体
JP5280034B2 (ja) * 2007-10-10 2013-09-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配線回路基板用両面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および配線回路基板
JP5281318B2 (ja) * 2008-05-23 2013-09-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金属面貼付用粘着シート
JP5342174B2 (ja) * 2008-05-23 2013-11-1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その利用
JP5242331B2 (ja) * 2008-10-16 2013-07-2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その利用
JP5294931B2 (ja) * 2009-03-11 2013-09-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アクリル系粘着シート
DE102009033163A1 (de) 2009-04-22 2010-11-04 Becker Marine Systems Gmbh & Co. Kg Ruderflosse
ES2453978T3 (es) * 2009-09-24 2014-04-09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Composiciones acrílicas para adherirse a sustratos con baja energía superficial
JP5549275B2 (ja) 2010-02-26 2014-07-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デバイス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65368A (ja) * 2005-03-24 2006-10-05 Nitto Denko Corp アクリル系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00021730A1 (en) * 2006-10-12 2010-01-28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Acrylic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1835863A (zh) * 2007-10-22 2010-09-1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
JP2010126697A (ja) * 2008-11-28 2010-06-10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テープ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5225A (zh) * 2012-01-17 2013-07-1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剂用聚合物、粘合剂组合物和热剥离性粘合片
CN103205225B (zh) * 2012-01-17 2017-03-0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剂用聚合物、粘合剂组合物和热剥离性粘合片
CN114423837A (zh) * 2019-07-30 2022-04-29 艾利丹尼森公司 长期可去除性膜
CN114423837B (zh) * 2019-07-30 2024-05-24 艾利丹尼森公司 长期可去除性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17040A (ja) 2012-06-21
EP2452990A1 (en) 2012-05-16
EP2452990B1 (en) 2014-01-08
KR20120051589A (ko) 2012-05-22
US20120121900A1 (en) 2012-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64957A (zh) 粘合带或片
CN101652447B (zh) 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丙烯酸系胶粘片以及将该胶粘片粘合于汽车涂膜面的方法
CN101688089B (zh) 用于粘接车辆用涂膜面的粘合片
CN102464953A (zh) 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层、及粘合带或片
CN1900198B (zh) 粘合剂组合物、双面粘合片、粘合方法和便携式电子器件
CN102898968A (zh) 粘合片
KR102025977B1 (ko) 점착 시트 및 그 이용
KR102046215B1 (ko) 점착제 조성물
CN103097483B (zh) 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丙烯酸类粘合剂层以及丙烯酸类粘合带
JP5404174B2 (ja) 熱剥離性感圧接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
JP5627961B2 (ja) 保護フィルム及び保護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1636461B (zh) 丙烯酸系粘合带或粘合片及其制造方法
JP5480477B2 (ja)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405268A (zh) 加热膨胀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
CN103031076A (zh) 加热发泡型可剥离粘合带或粘合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35863A (zh) 加热发泡型再剥离性丙烯酸类粘合带或粘合片
CN104093806A (zh) 压敏粘合剂组合物
CN106459692A (zh) 粘合片
CN105555895A (zh) 粘合片
CN103013367A (zh) 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丙烯酸系粘合剂层及粘合带
JP2009280730A (ja)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その利用
JP6539383B2 (ja) 粘着テープ
CN103374305A (zh) 粘合片及粘合剂组合物
JP2013253239A (ja) 金属面保護用粘着シート
CN102695767A (zh) 粘合剂组合物及粘合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