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98488A - 热敏性粘合材料 - Google Patents

热敏性粘合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98488A
CN101798488A CN200910261896A CN200910261896A CN101798488A CN 101798488 A CN101798488 A CN 101798488A CN 200910261896 A CN200910261896 A CN 200910261896A CN 200910261896 A CN200910261896 A CN 200910261896A CN 101798488 A CN101798488 A CN 1017984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mass parts
sensitive adhesive
thermo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618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后藤宽
久乡智之
森田充展
稻叶宪彦
北野亨
山口岳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2652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3000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98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984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5Heat-activ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2205/00Printing methods or features related to printing methods; 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 B41M2205/36Backcoats; Back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2205/00Printing methods or features related to printing methods; 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 B41M2205/38Intermediate layers; Layers between substrate and imaging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40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base backcoat, intermediate, or covering layers, e.g. for thermal transfer dye-donor or dye-receiver sheets; Heat, radiation filtering or absorbing means or layers; combined with other image registration layers or compositions; Special originals for reproduction by thermography
    • B41M5/42Intermediate, backcoat, or covering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40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base backcoat, intermediate, or covering layers, e.g. for thermal transfer dye-donor or dye-receiver sheets; Heat, radiation filtering or absorbing means or layers; combined with other image registration layers or compositions; Special originals for reproduction by thermography
    • B41M5/42Intermediate, backcoat, or covering layers
    • B41M5/423Intermediate, backcoat, or covering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e.g. wax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40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base backcoat, intermediate, or covering layers, e.g. for thermal transfer dye-donor or dye-receiver sheets; Heat, radiation filtering or absorbing means or layers; combined with other image registration layers or compositions; Special originals for reproduction by thermography
    • B41M5/42Intermediate, backcoat, or covering layers
    • B41M5/44Intermediate, backcoat, or covering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9921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 Y10T428/249924Noninterengaged fiber-containing paper-free web or sheet which is not of specified poros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9921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 Y10T428/249953Composite having voids in a component [e.g., porous, cellular, etc.]
    • Y10T428/249971Preformed hollow element-contain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9921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 Y10T428/249953Composite having voids in a component [e.g., porous, cellular, etc.]
    • Y10T428/249987With nonvoid component of specified composi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8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having an adhesive outermost lay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8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having an adhesive outermost layer
    • Y10T428/2813Heat or solvent activated or sealabl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了提供一种对瓦楞纸板等粗糙被粘体和聚烯烃包装纸的粘合力强,粘合力随时间的降低也少,可以通过低能量活化,并且耐粘结性也良好的热敏性粘合标签薄片,提供一种热敏性粘合材料,该材料由具有支撑体和,该支撑体的一面上至少依次具有粘合底层和热敏性粘合层构成,上述底层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70℃或-70℃以上不足0℃的热塑性树脂和中空填料。

Description

热敏性粘合材料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5年9月13日、申请号为200510128373.8、发明名称为“热敏性粘合材料”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发明背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敏性粘合材料,该材料具有在常温下为非粘合性,但通过加热显示出粘合性,并在显示出粘合性后该粘合性持续的热敏性粘合层,对于粘附体粘合力优异,可以通过低能量进行热活化。
相关技术的描述
粘合标签片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价格显示用标签、商品说明(条形码)用标签、质量显示用标签、计量显示用标签、广告宣传用标签(张贴品)等用途。此外,对于标签的记录方式,还开发了喷墨记录方式、热敏记录方式、压敏记录方式等各种方式。
作为这样的粘合标签片,例如通常是在标签的信息记录面的反面上,层压粘合剂层和剥离纸的结构,由于其在贴合时,仅需要除去剥离纸,将粘合标签片按压在被粘体上,就可以简单地贴合,因此已经得到广泛使用。在通常的粘合标签片中,除去剥离纸后进行使用,然而,除去的剥离纸难以通过回收再利用,基本都被丢弃。于是,近年来,作为在常温下不显示粘合性的、不需要剥离纸的具有热敏性粘合剂层的热敏性粘合材料的热敏性粘合标签片正受到人们关注(参见实开平6-25869号公报)。
在这样的热敏粘合标签片中的热敏性粘合剂层,例如含有热塑性树脂和热熔融性物质,根据需要还含有粘合赋予剂。(参见《接着便览》第12版,第131~135页,昭和55年,高分子刊行会发行)。
然而上述热敏性粘合标签片中的热敏性粘合剂层在显示出粘合性后,粘合力随时间而降低,此外,在热活化时需要高的热能。
于是,为了对这一点进行改良,例如,提出了在支撑体和热敏性粘合剂层之间设置含有塑料中空颗粒和水溶性粘着剂的绝热层,从而降低在热活化时的热能(高灵敏度化)(参见特许第2683733号公报和特开平10-152660号公报)。根据上述提议,关于对热敏性粘合剂层进行热活化时热能的降低,得到了比较良好的结果。然而,在该提议中,由于使用了在常温下没有粘合性的水溶性粘合剂,因此,对瓦楞纸板等粗糙面被粘体或聚烯烃包装纸的粘合力还未达到实用的程度。此外,显示出粘合性后的粘合力随时间而降低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现状是期望有进一步的改良、开发。
此外,从耐水性、标签强度、平滑性的观点出发,即使是支撑体,对薄膜或合成纸的需求也迅速地增长。相对于作为这样支撑体的薄膜与合成纸需求的增长,存在还不包括热敏性粘合剂涂布液的状况。作为这样不包括的理由,有如下几点。
(1)由于支撑体是薄膜、合成纸,热敏性粘合层难以渗入,在制备时容易产生收缩龟裂、针孔、滞留斑等麻烦。
(2)由于支撑体是薄膜、合成纸,与活性层的固定性较低,在热化活时,活性层容易发生脱落。
(3)由于支撑体是薄膜、合成纸,在热化活时,支撑体本身容易紧缩成皱纹。
(4)由于支撑体是薄膜、合成纸,强度较高而难以破坏,因此在剥离贴合在商品上的标签时,仅有热敏性粘合层残留在商品上(糊残留),外表变差。
对上述(1)来说,通过在热敏性粘合层等中添加的表面活性剂和分散剂的添加量的适当化等,可以将其改善,但对于上述(2)、(3)和(4)来说,存在使用薄膜、合成纸的热敏性粘合材料特有的问题,现状是目前无法将其完全改善。
此外,作为目前热敏性粘合材料的问题之一,可以列举的是粘结现象。所谓的粘结现象,是指虽然不期望产生粘合,但依然显示出粘合性的现象,其在长时间暴露于比常温高的温度氛围等情况下被引发。即使在滚筒状态或将其裁成一张张后加以堆积的状态的任一种情况下,如果一旦引发粘结,热敏性粘合剂层和外面(与挟持支撑体的热敏性粘合剂层的反面)就会粘合,不仅在走纸上引起妨碍,对外面的印刷也产生坏的影响。
于是,作为防止粘结的方法,公开了在热敏性粘合剂涂布液中混合具有润滑性石蜡的方法(参见特公昭62-21835号公报)、通过无机化合物或胶体颗粒保护热熔融性物质的表面,抑制热熔融性物质的软化,从而防止粘结的方法(参见特开平6-57223号公报、特开平6-100847号公报和特开平6-100848号公报)等。然而,如果混合石蜡,不仅粘结防止效果不充分,相反,还会降低粘合性。如果通过无机化合物和胶体颗粒保护热熔融性物质的表面,会在热熔融性物质的熔融、扩散上花费时间,产生难以显示出热敏性粘合剂涂布液的粘合性、粘附能力降低等问题,实用性方面不理想。此外,通过使用高熔点的增塑剂改善粘结现象,然而,现状是会产生粘合力显著降低等副作用,在实际中需要在不引起粘结的低温条件下运输、保存。
此外,对于打印机来说,希望安全、省电、装置紧密,例如,在特开平11-79152号公报、特开平11-65451号公报、特开平10-35126号公报、特开平11-157141号公报、特开平11-311945号公报、特开2001-303036号公报和特开2001-48139号公报等中,作为热活化的方法,揭示了使用热头活化方法。
作为这样的活化方式,通过使用热头,减少了热活化时的能量消耗量,安全性和装置的紧密化与目前相比得到了改善。然而,在将热头用作活化方法的情况下,由于热头在加热接触热敏性粘合层的同时进行活化,在热头的电阻体上会粘附大量的糊状沉淀物,因此,存在因热能无法高效地传递至热敏性粘合层中而引起的粘合力降低和引起热头短寿命化这样致命的缺陷。
作为这样课题的改善,提出了以上述特开平11-79152号公报为代表的在热头上添加脱模层的方法,以及上述特开平11-65451号公报的在热头与热敏型粘合层之间插入薄膜片的方法。然而,根据上述提议,热传导性反而降低,无法向热活性层供应充分的热量,存在不能显示出充分粘合力的问题,此外,存在热头的制造成本较高,无法在市场上普及的现状。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第1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敏性粘合材料,该材料对瓦楞纸板等粗糙面被粘体和聚烯烃包装纸的粘合力强,粘合力随着时间的降低也少,可以以低能量进行热活化,且耐粘结性也良好,特别是即使将合成纸或塑料薄膜用作支撑体的情况下,热活化时热敏性粘合层也不会脱落,可以防止产生支撑体的收缩起皱,在更换标签时不会产生糊状残留。
本发明的第2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敏性粘合材料,该材料可以提高耐粘结性或改善由于在热头活化中产生的糊状残渣粘附引起的粘附的降低,显示出稳定的粘合性能。
本发明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在第1方式中,通过在热敏性粘合层与支撑体之间,设置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70℃或-70℃以上不足0℃的热塑性树脂和中空填料的底层,在加热时混合热敏性粘合层和底层以增加粘合剂的量,从而提高相对于瓦楞纸板等粗糙面被粘体和聚烯烃包装纸的粘合力。此外,通过在底层中使用中空率高的塑料球状中空颗粒,产生绝热效果,不仅可以以低能量热活化设置在上层中的热敏性粘层,还可以提高耐粘结性。此外,在即使将合成纸或塑料薄膜用作支撑体的情况中,热活化时热敏性粘合层也不会脱落,可以防止产生支撑体的收缩起皱,可以对更换标签时糊残留的产生进行改善。
本发明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在第2方式中,具有支撑体和该支撑体的一面上依次含有的热敏记录层和保护层,在该支撑体的反面上具有含有热塑性树脂和热熔融性物质的热敏性粘合层。
上述保护层含有具有反应性羰基的聚乙烯醇和酰肼化合物。在本发明的热敏性粘合材料中,可以提高耐粘结性,改善由于在热头活化中产生的糊渣粘附引起的粘合性降低,显示出稳定的粘合性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
<1>一种热敏性粘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具有支撑体和该支撑体的一个面上至少依次具有的底层和热敏性粘合层,
上述底层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70℃或-70℃以上不足0℃的热塑性树脂和中空填料。
<2>如<1>所述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其中,热敏性粘合层含有热塑性树脂、粘合赋予剂和热熔融性物质。
<3>如<1>所述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其中,在底层中的热塑性树脂是选自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及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至少1种。
<4>如<1>所述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其中,在底层中的中空填料是体积平均粒径为2.0~5.0μm的球状中空颗粒,且该球状中空颗粒的中空率为70%或70%以上。
<5>如<4>所述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其中,球状中空颗粒的材料是塑料,该塑料是选自丙烯腈-偏二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共聚物中的至少1种。
<6>如<1>所述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其中,底层中的热塑性树脂与中空填料的质量比为,相对于1质量份上述热塑性树脂,上述中空填料为0.1~2质量份。
<7>如<1>所述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其中,底层中的中空填料与热塑性树脂的混合质量比(中空填料:热塑性树脂)为1∶0.5~1∶3.0。
<8>如<1>所述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其中,底层中的中空填料与热塑性树脂的混合质量比(中空填料:热塑性树脂)为1∶6.0~1∶20.0。
<9>如<2>所述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其中,热敏性粘合层中的热塑性树脂是选自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至少1种。
<10>如<2>所述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其中,热敏性粘合层中的热熔融性物质是下述结构式(1)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
Figure G2009102618968D00051
结构式(1)
其中,上述结构式(1)中,R1和R2彼此相同或者不相同,表示氢原子、烷基和α,α-二甲基苄基的任意一种,X表示氢原子或卤素原子。
<11>如<2>所述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其中,热敏性粘合层中的热熔融性物质是下述结构式(2)表示的羟基苯甲酸酯化合物,
Figure G2009102618968D00052
结构式(2)
其中,上述结构式(2)中,R3表示烷基、链烯基、芳烷基和芳基的任意一种,这些基团还可以进一步被取代基取代。
<12>如<2>所述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其中,热敏性粘合层中的热熔融性物质是下述结构式(3)、(4)和(5)的任何一种表示的化合物,
结构式(3)
其中,上述结构式(3)中,R4和R5彼此相同或者不相同,表示烷基或烷氧基,Y表示氢原子或羟基,
结构式(4)
其中,上述结构式(4)中,R6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烷基和烷氧基的任意一种,Y表示氢原子或羟基。
结构式(5)
其中,在结构式(5)中,R7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烷基和烷氧基的任意一种。
<13>如<2>所述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其中,热敏性粘合层还含有共熔剂,该共熔剂是下述结构式(6)表示的草酸二苄酯化合物,
结构式(6)
其中,在上述结构式(6)中,Z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和烷基中的任意一种。
<14>如<1>所述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其中,底层与热敏性粘合层的总厚度为13~30μm。
<15>如<1>所述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其中,在支撑体没有热敏性粘合层一侧的面上,依次含有记录层和保护层。
<16>如<15>所述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其中,记录层是热敏记录层、热熔融转印记录用油墨接受层、电子照相用调色剂图像接受层、卤化银照相用记录层和喷墨用油墨图像接受层的任意一种。
<17>如<16>所述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其中,热敏记录层含有白色染料和显色剂。
<18>如<15>所述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其中,保护层含有具有反应性羰基的聚乙烯醇和酰肼化合物。
<19>如<15>所述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其中,具有通过UV硬化性油墨形成的油墨图像。
<20>如<15>所述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其中,在记录层面上进行具有视觉信息的预印刷,在热敏性粘合层面上施加具有传感功能的目标印刷。
<21>如<1>所述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其中,支撑体是合成纸和塑料薄膜的任意一种。
<22>如<1>所述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其中,该材料为标签状、薄片状、标签薄片状及辊状的任意一种。
<23>一种热敏性粘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具有支撑体、该支撑体的一个面上依次具有的热敏记录层和保护层、该支撑体的反面具有的热敏性粘合层,该热敏性粘合层含有热塑性树脂和热熔融性物质;上述保护层含有具有反应性羰基的聚乙烯醇及酰肼化合物。
<24>如<23>所述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其中,热敏性粘合层含有具有反应性羰基的聚乙烯醇。
<25>如<23>所述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其中,具有反应性羰基的聚乙烯醇用作热敏性粘合层中的热熔融性物质的分散剂。
<26>如<24>所述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其中,热敏性粘合层含有酰肼化合物。
<27>如<24>所述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其中,热敏性粘合层中的具有反应性羰基的聚乙烯醇的含有比率为热塑性树脂的3~10质量%。
<28>如<23>所述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其中,在热敏性粘合层与支撑体之间具有含有丙烯酸粘合剂的中间层。
附图简述
图1是表示印刷匹配试验方法中的1点方格纹的通电图案。
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
(第1方式的热敏性粘合材料)
本发明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在第1方式中,具有支撑体和该支撑体的一面上至少依次含有的底层和热敏性粘合层,还可以根据需要含有其它的层。另外,在上述支撑体没有底层和热敏性粘合层的另一层面上,设置各种记录层和保护层。
<支撑体>
作为上述支撑体,对其形状、结构、大小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进行适当选择,作为上述形状,可以列举例如平板状等,作为上述结构,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层压结构,作为上述大小,可以根据上述热敏性粘合材料的大小等进行适当选择。
作为上述支撑体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进行适当选择,例如可以列举无机材料或有机材料。作为上述无机材料,例如可以列举玻璃、石英、硅、氧化硅、氧化铝、SiO2、金属等。作为上述有机材料,例如可以列举优质纸、美术纸、铜板纸、合成纸等纸、三醋酸纤维素等纤维素衍生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等聚酯树脂、聚碳酸纸、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酰胺、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等。其中,优选优质纸、铜板纸、塑料薄膜、合成纸,特别优选塑料薄膜、合成纸。
作为上述合成纸,可以列举由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酰胺等合成纤维构成的合成纸,和将上述材料贴附在纸的一部分、一面、两面上形成的合成纸。作为该合成纸,在市售品中,可以列举王子油化社产的FPG、FGS、GFG、KPK等。
支撑体是薄膜、合成纸时,与由纸浆等得到的优质纸、旧纸等相比,热敏性粘合层等的渗透变差,此外,固定性也极低。此外,从近年的热活化方法的安全性、高速性、经济性(ォンデマンド)的趋势考虑,使用热头的接触活化方式逐渐引人注目。通过热头的接触热活性有切落反面活性层面的副作用,特别是在热活化中,为了活化标签全面,热头自身变成高温,热敏性粘合层的脱落显著,然而,在本发明中,即使将薄膜、合成纸用作支撑体时,也可以防止热活化时薄膜与合成纸的脱落、收缩,此外,标签更换时也不会产生糊残留。
为了提高涂布层的粘附性,上述支撑体优选通过电晕放电处理、氧化反应处理(铬酸等)、蚀刻处理、易粘附处理、抗静电处理等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此外,在上述支撑体中,优选添加氧化钛等白色颜料使其成为白色。
作为上述支撑体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进行适当选择,优选为50~2000μm,更优选为100~1000μm。
<底层>
上述底层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70℃或-70℃以上不足0℃的热塑性树脂和中空填料,还可以根据目的,含有其它成分。上述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70~-2℃,更优选为-70~-5℃。
-热塑性树脂-
作为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70℃或-70℃以上,不足0℃的热塑性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进行适当选择,例如,可以列举接枝共聚乙烯基类单体的天然橡胶乳胶、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如果使用超过上述底层中热塑性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高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热塑性树脂,完全不能获得底层的特征,对瓦楞纸板等粗糙面被粘体和聚烯烃包装纸的粘合力减弱,仅达到设置在上层的热敏性粘合层的粘合力。
-中空填料-
作为上述中空填料,没有特别的限定,使用通常使用的体积平均粒径为0.5~10μm的无机填料或有机填料。作为上述无机填料,例如,可以列举碳酸钙、二氧化硅、氧化钛、氢氧化铝、粘土、煅烧粘土、硅酸镁、碳酸镁、白炭、氧化锌、硫酸钡、表面处理过的碳酸钙、二氧化硅等。
作为上述有机填料,例如,可以列举尿素-甲醛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聚苯乙烯树脂等微粉末等。
其中,如果考虑到低能量热活化(高敏感度热活化)的问题,优选具有绝热效果的体积平均粒径为2.0~5.0μm,且中空率为70%或70%以上的塑料球状中空颗粒。更优选的是,中空颗粒的最大粒径为10.0μm或10.0μm以下,同时体积平均粒径为2.0~5.0μm且中空率为70%或70%以上的中空颗粒。
由于上述中空率低的颗粒绝热效果不充分,因此,来自热头的热能会通过支撑体排放到外部,高敏感度热活化效果变差。如果上述体积平均粒径大于5.0μm,在使用这些颗粒的底层上设置热敏性粘合层时,大颗粒的部分会生成没有形成热敏性粘合层的部分,在热活化时,粘合力容易降低,如果不足2.0μm,难以确保中空率为70%或70%以上,结果导致高灵敏度热活化效果劣化。
上述所谓的塑料球状中空颗粒,是指以热塑性树脂为外壳,在内部含有空气、其它的气体,已经呈发泡状态的中空颗粒。
其中,上述所谓的中空率,是指中空微粒的外径与内径的比率,通过下述数学表达式1表示。
<数学表达式1>
中空率(%)=(中空微粒的内径)/(中空微粒的外径)×100
此外,从确保使用热头的热活化方式中的粘合力的观点出发,优选上述底层中使用的中空颗粒的中空率为70%或70%以上。
作为构成满足以上条件的塑料球状中空颗粒的材料,例如,优选丙烯腈-偏二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与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异冰片(ィソボニル)酯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
此外,作为上述底层中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70℃或-70℃以上不足0℃的热塑性树脂与上述中空填料的质量比,相对于1质量份上述热塑性树脂,上述中空填料优选为0.1~2质量份。如果上述中空填料不足0.1质量份,高灵敏度热活化变差,粘结性降低,如果超过2质量份,对瓦楞纸板等粗糙面被粘体和聚烯烃包装纸的粘合力降低,仅有设置在上层中的热敏性粘合层的粘合力。
上述底层中的中空填料与热塑性树脂的混合质量比(中空填料:热塑性树脂)优选为1∶0.5~1∶3.0,更优选为1∶1.5~1∶2.5。在该范围中,能得到相对于SUS等镜面粘合性的特别优异的热敏性粘合材料。
另外,底层中的中空填料和热塑性树脂的混合质量比(中空填料:热塑性树脂)优选为1∶6.0~1∶20.0,更优选为1∶8.0~1∶16.0。在这样的范围内,能够获得特别是对境面以及瓦楞纸板面的粘附性优异的热敏性粘合材料。
对上述底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公知的方法形成,例如,可以通过使用混合了上述成分的底层涂布液的涂布法适宜形成。
作为上述涂布法,例如,可以列举叶片涂布法、凹版印刷涂布法、凹版印刷胶印涂布法、棒式涂布法、辊涂布法、刮刀涂布法、空气刮刀涂布法、点式涂布法、U点式涂布法、AKKU涂布法、平滑涂布法、微凹版印刷涂布法、逆向辊法、4辊或5辊涂布法、浸渍涂布法、垂幕涂布法、滑动涂布法、模具涂布法等。
上述底层涂布液的涂布量,按照干燥涂布量计,优选为1~35g/m2,更优选为2~25g/m2。如果上述底层涂布液的涂布量不足1g/m2,在通过加热进行粘合时,无法获得充分的粘合力效果且绝热效果恶化,如果超过35g/m2,由于粘合力与绝热效果达到饱和,这在经济上是不优选的。
<热敏性粘合层>
上述热敏性粘合层含有热塑性树脂、粘合赋予剂和热熔融性物质,还含有共熔化剂,以及根据需要的其它成分。
-热塑性树脂-
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如果使用与上述底层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同类的树脂,由于两层树脂之间的相溶性良好,对于瓦楞纸板等粗糙面被粘体和聚烯烃包装纸的粘合力提高,因此是优选的。
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以列举接枝共聚乙烯基类单体的天然橡胶乳胶、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上述热塑性树脂在上述热敏性粘合层中的含量优选为10~60质量%,更优选为15~50质量%。当上述热塑性树脂的含量不足10质量%以及超过60质量%时,由于粘合力均产生降低,因此是不期望的。此外,在低Tg树脂的含有率超过60质量%的情况下,在通常保存环境的温度下会产生显示出粘合力等保存上的麻烦(粘结)。
-热熔融性物质-
上述热熔融性物质在常温下是固体,因此不会赋予树脂可塑性,然而,通过加热熔融,使树脂产生膨润或软化,显示出粘合性,由于在加热熔融后,缓慢地产生结晶,在除去热源后,粘合性还可以长时间持续。
作为上述热熔融性物质,例如,优选下述结构式(1)所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
Figure G2009102618968D00121
结构式(1)
其中,上述结构式1中,R1和R2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表示氢原子、烷基和α,α-二甲基苄基的任意一种。X表示氢原子或卤素原子。
作为上述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例如,可以列举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庚基等,这些基团还可以被取代基进一步取代。
作为上述取代基,可以列举羟基、卤素原子、硝基、羧基、氰基、或具有特定取代基(例如,还可以被卤素原子或硝基取代)的烷基、芳基、杂环基等。
作为上述结构式(1)表示的苯并三唑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戊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叔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1,1-二甲基苄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仲丁基-5’-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此外,作为上述热熔融性物质,优选下述结构式(2)表示的羟基苯甲酸酯化合物。
Figure G2009102618968D00131
结构式(2)
其中,在上述结构式(2)中,R3表示烷基、链烯基、芳烷基和芳基的任意一种,这些基团还可以进一步被取代基取代。
作为上述烷基,可以列举碳原子数为1~18的烷基,例如,可以列举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壬基、正癸基等直链状烷基、异丁基、异戊基、2-甲基丁基、2-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4-甲基戊基、2-乙基丁基、2-甲基己基、3-甲基己基、4-甲基己基、5-甲基己基、2-乙基戊基、3-乙基戊基、2-甲基庚基、3-甲基庚基、4-甲基庚基、5-甲基庚基、2-乙基己基、3-乙基己基、异丙基、仲丁基、1-乙基丙基、1-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丙基、1-甲基庚基、1-乙基丁基、1,3-二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丁基、1-乙基-2-甲基丙基、1-甲基己基、1-乙基庚基、1-丙基丁基、1-异丙基-2-甲基丙基、1-乙基-2-甲基丁基、1-丙基-2-甲基丙基、1-乙基己基、1-丙基戊基、1-异丙基戊基、1-异丙基-2-甲基丁基、1-异丙基-3-甲基丁基、1-甲基辛基、1-丙基己基、1-异丁基-3-甲基丁基、新戊基、叔丁基、叔己基、叔戊基、叔辛基等支链状烷基;环己基、4-甲基环己基、4-乙基环己基、4-叔丁基环己基、4-(2-乙基己基)环己基、冰片基、异冰片基、金刚烷基等环烷基等,这些基团还可以进一步被取代基取代。
作为上述链烯基,碳原子数为2~8的链烯基是适合的,例如,可以列举乙烯基、烯丙基、1-丙烯基、甲基丙烯基、巴豆基、1-丁烯基、3-丁烯基、2-戊烯基、4-戊烯基、2-己烯基、5-己烯基、2-庚烯基、2-辛烯基等,这些基团还可以进一步被取代基取代。
作为上述芳烷基,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进行适当选择,例如,可以列举苄基、苯基乙基、苯基丙基等,这些基团还可以进一步被取代基取代。
作为上述芳基,例如,可以列举苯基、萘基、蒽基、芴基、菲基、苯并菲基、芘基等,这些基团还可以进一步被取代基取代。
作为上述烷基、链烯基、芳烷基和芳基的取代基,可以列举羟基、卤素原子、硝基、羧基、氰基或具有特定取代基(例如,还可以被卤素原子或硝基取代)的烷基、芳基、杂环基等。
作为上述结构式(2)表示的羟基苯甲酸酯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间羟基苯甲酸甲酯、间羟基苯甲酸乙酯、间羟基苯甲酸苯酯、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亚丙酯、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对羟基苯甲酸硬脂酸酯、对羟基苯甲酸环己酯、对羟基苯甲酸苄酯、对羟基苯甲酸4-氯苄酯、对羟基苯甲酸4-甲基苄酯、对羟基苯甲酸苯酯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此外,作为上述热熔融性物质,例如,优选以下述结构式(3)、(4)和(5)任意一种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G2009102618968D00141
结构式(3)
其中,在结构式(3)中,R4和R5彼此相同或不相同,表示烷基或烷氧基。Y表示氢原子或羟基。
Figure G2009102618968D00142
结构式(4)
其中,在结构式(4)中,R6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烷基和烷氧基的任意一种。Y表示氢原子或羟基。
Figure G2009102618968D00151
结构式(5)
其中,在结构式(5)中,R7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烷基和烷氧基的任意一种。
在上述结构式(3)~(5)中,作为上述烷基,可以列举与上述结构式(1)相同的基团。
作为上述烷氧基,例如,可以列举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异丁氧基、叔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环己氧基、庚氧基、辛氧基、2-乙基己氧基、壬氧基、癸氧基、3,7-二甲基辛氧基、月桂氧基等。
作为上述结构式(3)表示的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甲苯偶姻、茴香偶姻、间茴香偶姻、脱氧甲苯偶姻、脱氧茴香偶姻、4,4’-二乙基苯偶姻、4,4’-二乙氧基苯偶姻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上述结构式(4)表示的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1-羟基-2-萘酸苯酯、1-羟基-2-萘酸-对氯苯酯、1-羟基-2-萘酸-邻氯苯酯、1-羟基-2-萘酸-对甲基苯酯、1-羟基-2-萘酸-邻甲基苯酯、1,4-二羟基-2-萘酸苯酯、1,4-二羟基-2-萘酸-对氯苯酯、1,4-二羟基-2-萘酸邻氯苯酯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上述结构式(5)表示的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苯甲酸-3-羟基苯酯、苯甲酸-4-羟基苯酯、苯甲酸-2-羟基苯酯、邻-甲基苯甲酸-3-羟基苯酯、对-氯苯甲酸-3-羟基苯酯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以上述结构式(1)-(5)表示的化合物,优选使用在室温下是固体,加热时熔融的物质。这些化合物的熔点优选为70℃或70℃以上,更优选为80℃或80℃以上,上限值为200℃左右。
如果上述熔点不足70℃,用作热敏性粘合剂涂布液时,会产生在通常保存环境的温度下显示出粘合力等在保存上的麻烦(粘结)。此外,还会产生在支持体上涂布干燥热敏性粘合剂涂布液时显示出粘合力等制造上的麻烦。另一方面,如果熔点超过200℃,由于显示出粘合力,必须花费大量的能量,产生使用上的麻烦。此外,在将热敏记录纸用作支撑体,通过大量的能量显示出粘合力的情况下,由于热敏记录层发色,存在无法读取印刷图像的麻烦。
此外,通过将上述结构式(1)~(5)表示的热熔融性物质的体积平均粒径设置为0.5μm或0.5μm以下,使得动态热灵敏度提高,从而该物质变成通过低能量就可与热塑性树脂和粘合赋予剂相溶的热活化粘合剂。另外,通过设置上述体积平均粒径,从而提高在通常保存环境下温度的保存性(提高耐粘结性)。
作为上述热熔融性物质的上述结构式(1)~(5)表示的化合物的总含量优选为25~80质量%,更优选为35~70质量%,如果上述热熔融性物质的含量不足25质量%,与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热塑性树脂混合时,会产生在通常保存环境下的温度下显示出粘合力等保存上的麻烦(粘结),且粘合力降低,如果超过80质量%,则粘合力就会降低。
-粘合赋予剂-
上述粘合赋予剂是为了提高热敏性粘合层的粘合力而添加的,对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从公知的物质中适当选择,例如,可以列举松香衍生物(例如,松香、聚松香、氢化松香)、萜烯类树脂(例如,萜烯树脂、芳香族变性萜烯树脂、萜烯苯酚树脂、氢化萜烯树脂)、石油类树脂、酚醛类树脂、二甲苯类树脂等。这些粘合赋予剂通过与热塑性树脂和热熔融性物质相溶,可以显著提高热敏性粘合层的粘合力。
上述粘合赋予剂的熔点(或软化点)优选为80℃或80℃以上,更优选为80~200℃。如果上述熔点(或软化点)不足80℃,在通常保存环境下的温度,就会产生保存的麻烦(耐粘结性降低)。
上述粘合赋予剂在上述热敏性粘合层中的含量优选为1~30质量%,更优选为1~20质量%。如果上述含量不足1质量%,粘合力显著降低,如果超过30质量%,就会产生在通常保存环境温度下的保存上的麻烦(耐粘结性降低)和在低温环境下的初期粘合力的降低。
-共熔剂-
上述共熔剂适合使用在室温下为固体,加热时熔融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熔点优选为70℃或70℃以上,更优选为80℃或80℃以上,其上限值为150℃左右。如果上述熔点不足70℃,在用作热敏性粘合剂涂布液时,会产生在通常保存环境的温度下会显示出粘合力等保存上的麻烦(粘结),在支撑体上涂布、干燥热敏性粘合剂涂布液时,会产生显示出粘合力的制造上的麻烦。另一方面,如果熔点超过150℃,无法获得共熔化热熔融性物质的效果。
作为上述共熔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从公知的物质中进行适当选择,根据共熔化上述热熔融性物质的效果和对热塑性树脂的相溶性优异的观点考虑,优选以下述结构式(6)表示的草酸二苄酯化合物。
结构式(6)
其中,在上述结构式(6)中,Z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和烷基的任意一种。
另外,作为上述烷基、卤素原子,可以列举与上述结构式(1)相同的基团。
作为上述结构式(6)表示的草酸二苄酯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草酸二-对甲基苄酯、草酸二-对乙基苄酯、草酸二-对氯苄酯、草酸二苄酯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上述热敏性粘合层中,除上述成分以外,为了防止粘结,可以添加氧化钛、氧化铝、胶体二氧化硅、高岭土、滑石等无机物、硬脂酸金属盐、石蜡、天然蜡、合成蜡、天然油脂、聚苯乙烯粉末等有机物,此外,根据需要,还可以添加分散剂、消泡剂、增粘剂等其它的成分。
对上述热敏性粘合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公知的方法形成,例如,通过使用混合了上述成分的底层涂布液的涂布法适宜形成。
作为上述涂布法,例如,可以列举叶片涂布法、凹版印刷涂布法、凹版印刷胶印涂布法、棒式涂布法、辊涂布法、刮刀涂布法、空气刮刀涂布法、点式涂布法、U点式涂布法、AKKU涂布法、平滑涂布法、微凹版印刷涂布法、逆向辊法、4辊或5辊涂布法、浸渍涂布法、垂幕涂布法、滑动涂布法、模具涂布法等。
另外,上述涂布或印刷时的干燥条件是,必须在使用的热熔融性物质和共熔剂不熔融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干燥。作为干燥的方法,除热风干燥以外,还可以使用通过红外线、微波、高频波的热源的干燥方法。
上述热敏性粘合层涂布液的涂布量,以干燥涂布量计,通常优选为5~30g/m2,更优选为5~20g/m2。如果上述热敏性粘合层涂布液的涂布量不足5g/m2,在通过加热进行粘合时无法获得充分的粘合力,此外,由于在底层中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低的热塑性树脂,耐粘结性恶化;如果超过30g/m2,由于底层的绝热效果变差,经济性恶化,因此是不优选的。
上述底层与上述热敏性粘合层的总厚度优选为13~30μm。此外,相对于底层厚度的热敏性粘合层的厚度优选为30%以上70%以下。
如果上述总厚度不足13μm,对瓦楞纸板等非镜面被粘体会难以贴附,如果超过30μm,在底层与热敏性粘合层之间会产生剥离,且产生层内破坏。此外,通过将热敏性粘合层的厚度设置为30%以上70%以下,还可以进一步降低活化能量。通常,由于热敏性粘合层的厚度越厚,就必须有更多的活化能,如果活性层超过70%,由于有必须以上的活化量,故作为支撑体的薄膜、合成纸容易产生热收缩。另一方面,如果低于30%,相对于凹凸的被粘体,没有固定效果,贴合性显著降低。
本发明的热敏性粘合材料通过上述结构,对各被粘体,特别是瓦楞纸板等粗糙面被粘体和聚烯烃包装纸的粘合力增强,是低能量热活化且耐粘结性也良好的材料。
其次,本发明的热敏性粘合材料,优选在没有支撑体的热敏性粘合层的面上依次含有记录层和保护层,还根据需要含有其它的层。
作为上述记录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进行适当选择,例如,记录层优选为热敏记录层、热熔融转印记录用油墨图像接受层、电子照相用调色剂图像接受层、卤化银照相用记录层和喷墨用油墨接受层的任意一种。其中,设置含有白色染料和显色剂的热敏记录层的热敏记录用热敏性粘合材料作为上述记录层,或设置热熔融转印记录用油墨接受层的热敏记录用热敏性粘合材料作为上述记录层,对各被粘体,特别是瓦楞纸板等粗糙面被粘体和聚烯烃包装纸的粘合力增强,低能量热活化且耐粘结性也良好,是极其有用的。
<热敏记录用的热敏性粘合材料>
上述热敏记录用的热敏性粘合材料中的热敏记录层,含有发色剂、显色剂和粘合树脂,还根据需要含有其它的成分。
作为上述白色染料,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从公知的物质中适当选择,例如,可以列举公开的三苯基甲烷类染料、荧烷类染料、酚噻嗪类染料、金胺类染料、螺吡喃类染料、吲哚满基酞酮(indolinophthalide)类染料等。
作为上述白色染料,例如,可以列举3,3-二(对二甲基氨基苯基)酞酮、3,3-二(对二甲基氨基苯基)-6-二甲基氨基酞酮(别名晶体紫内酯)、3,3-二(对二甲基氨基苯基)-6-二乙基氨基酞酮、3,3-二(对二甲基氨基苯基)-6-氯酞酮、3,3-二(对二丁基氨基苯基)酞酮、3-环己基氨基-6-氯荧烷、3-二甲基氨基-5,7-二甲基荧烷、3-二乙基氨基-7-氯荧烷、3-二乙基氨基-7-甲基荧烷、3-二乙基氨基-7,8-苯并荧烷、3-二乙基氨基-6-甲基-7-氯荧烷、3-(N-对甲苯基-N-乙基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吡咯烷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2-(N-(3’-三氟甲基苯基)氨基)-6-二乙基氨基荧烷、2-(3,6-二(二乙基氨基)-9-(邻氯苯胺)氧蒽基苯甲酸内酰胺)、3-二乙基氨基-6-甲基-7-(间三氯甲基苯胺基)荧烷、3-二乙基氨基-7-(对氯苯胺基)荧烷、3-二丁基氨基-7-(对氯苯胺基)荧烷、3-N-甲基-N-戊基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N-甲基-N-环己基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二乙基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N,N-二乙基氨基)-5-甲基-7-(N,N-二苄基氨基)荧烷、苯甲酰白色亚甲基蓝、6’-氯-8’-甲氧基-苯并吲哚满吡诺螺烷(ベンソィンドリノ一ピリロスピラン)、6’-溴-3’-甲氧基-苯并吲哚满吡诺螺烷、3-(2’-羟基-4’-二甲基氨基苯基)-3-(2’-甲氧基-5’-氯苯基)酞酮、3-(2’-羟基-4’-二乙基氨基苯基)-3-(2’-甲氧基-5’-硝基苯基)酞酮、3-(2’-羟基-4’-二乙基氨基苯基)-3-(2’-甲氧基-5’-甲基苯基)酞酮、3-二乙基氨基-6-甲基-7-(2’,4’-二甲基苯胺基)荧烷、3-(2’-甲氧基-4’-二甲基氨基苯基)-3-(2’-羟基-4’-氯-5’-甲基苯基)酞酮、3-吗啉代-7-(N-丙基-三氟甲基苯胺基)荧烷、3-吡咯烷基-7-三氟甲基苯胺基荧烷、3-二乙基氨基-5-氯-7-(N-苄基-三氟甲基苯胺基)荧烷、3-比咯烷基-7-(二对氯苯基)甲基氨基荧烷、3-二乙基氨基-5-氯-7-(α-苯基乙基氨基)荧烷、3-(N-乙基-对甲苯氨基)-7-(α-苯基乙基氨基)荧烷、3-二乙基氨基-7-(邻-甲氧基羰基苯基氨基)荧烷、3-二乙基氨基-5-甲基-7-(α-苯基乙基氨基)荧烷、3-二乙基氨基-7-吡咯烷基荧烷、2-氯-3-(N-甲基甲苯氨基)-7-(对正丁基苯胺基)荧烷、3-(N-苄基-N-环己基氨基)-5,6-苯并-7-α-萘基氨基-4’0-溴荧烷、3-二乙基氨基-6-甲基-7-间三甲苯胶基(メシチジノ)-4’,5’-苯并荧烷、3-二乙基氨基-6-甲基-7-(2’,4’-二甲基苯胺基)荧烷、3-(对二甲基氨基苯基)-3-(1,1-二(对二甲基氨基苯基)乙烯-2-基)酞酮、3-(对二甲基氨基苯基)-3-{1,1-二(对二甲基氨基苯基)乙烯-2-基}-6-二甲基氨基酞酮、3-(对二甲基氨基苯基)-3-(1-对二甲基氨基苯基-1-苯基乙烯-2-基)酞酮、3-(对二甲基氨基苯基-3-(1-对二甲基氨基苯基-1-对氯苯基乙烯-2-基)-6-二甲基氨基酞酮、3-(4’-二甲基氨基-2’-甲氧基)-3-(1”-对二甲基氨基苯基-1”-对氯苯基-1”,3”-丁二烯-4”-基)苯并酞酮、3-(4’-二甲基氨基-2’-苄氧基)-3-(1”-对二甲基氨基苯基-1”-苯基-1”,3“-丁二烯-4”-基)苯并酞酮、3-二甲基氨基-6-二甲基氨基-芴-9-螺-3’-(6’-二甲基氨基)酞酮、3,3-二{2-(对二甲基氨基苯基)-2-(对甲氧基苯基)乙烯基}-4,5,6,7-四氯酞酮、3-二{1,1-二(4-吡咯烷基苯基)乙烯-2-基}-5,6-二氯-4,7-二溴酞酮、二(对二甲基氨基苯乙烯基)-1-萘磺酰甲烷、3-(N-甲基-N-丙基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二乙基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6-二(二甲基氨基)荧烷螺(9,3’)-6’-二甲基氨基酞酮、3-二乙基氨基-6-氯-7-苯胺基荧烷、3-N-乙基-N-(2-乙氧基丙基)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N-乙基-N-四氢糠基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二乙基氨基-6-甲基-7-间三甲苯胺基-4’,5’-苯并荧烷、3-N-甲基-N-异丁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N-乙基-N-异戊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上述显色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从公知的吸电子性化合物中适当选择,例如可以列举苯酚性化合物、硫苯酚性化合物、硫脲衍生物、有机酸或其金属盐等。作为该显色剂,例如可以列举4,4’-异亚丙基二苯酚、3,4’-异亚丙基二苯酚、4,4’-异亚丙基二(邻-甲基苯酚)、4,4’-亚仲丁基二苯酚、4,4’-异亚丙基二(邻-叔丁基苯酚)、4,4’-环亚己基苯酚、4,4’-异亚丙基二(2-氯苯酚)、2,2’-亚甲基二(4-甲基-6-叔丁基苯酚)、2,2’-亚甲基二(4-乙基-6-叔丁基苯酚)、4,4’-亚丁基二(6-叔丁基-2-甲基)苯酚、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酚)丁烷、1,1,3-三(2-甲基-4-羟基-5-环己基苯基)丁烷、4,4’-硫代二(6-叔丁基-2-甲基)苯酚、4,4’-二苯酚砜、4,2’-二苯酚砜、4-异丙氧基-4’-羟基二苯基砜、4-苄氧基-4’-羟基二苯基砜、4,4’-二苯酚亚砜、对羟基苯甲酸异丙酯、对羟基苯甲酸苄酯、原儿茶酸苄酯、没食子酸硬脂酸酯、没食子酸月桂酯、没食子酸辛酯、1,7-二(4-羟基苯硫基)-3,5-氧杂丁烷、1,5-二(4-羟基苯硫基)-3-氧庚烷、1,3-二(4-羟基苯硫基)-丙烷、2,2’-亚甲基二(4-乙基-6-叔丁基苯酚)、1,3-二(4-羟基苯硫基)-2-羟基丙烷、N,N’-二苯硫脲、N,N’-二(间-氯苯基)硫脲、水杨基苯胺、5-氯-水杨基苯胺、水杨基-邻-氯苯胺、2-羟基-3-萘酸、硫代氰酸锌的安替比林配合物、2-乙酰氧基-3-萘酸的锌盐、2-羟基-1-萘酸、1-羟基-2-萘酸、羟基萘酸的锌、铝、钙等的金属盐、二(4-羟基苯基)醋酸甲酯、二(4-羟基苯基)醋酸苄酯、4-{β-(对-甲氧基苯氧基)乙氧基}水杨酸、1,3-二(4-羟基枯基)苯、1,4-二(4-羟基枯基)苯、2,4’-二苯酚砜、3,3’-二烯丙基-4,4’-二苯酚砜、α,α-二(4-羟基苯基)-α-甲基甲苯硫基氰酸锌的安替比林配合物、四溴双酚A、四溴双酚S、4,4’-硫代二(2-甲基苯酚)、3,4-羟基-4’-甲基-二苯酚砜、4,4’-硫代二(2-氯苯酚)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上述显色剂在上述热敏记录层中的添加量,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相对于1质量份上述发色剂,优选为1~20质量份,更优选为2~10质量份。
作为上述粘合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从公知的物质中适当选择,例如,可以列举聚乙烯醇、淀粉或其衍生物、甲氧基纤维素、羟基乙基纤维素、羧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等纤维素衍生物、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丙烯酰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酰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三元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碱盐、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碱盐、聚丙烯酰胺、海藻酸钠、明胶、酪蛋白等水溶性高分子,除此之外,还可以列举聚乙酸乙烯酯、聚氨酯、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乳胶和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丙烯酸类共聚物等乳胶类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上述热敏记录层中,可以使用各种热可熔性物质作为填料。作为该热可熔性物质,例如,可以列举硬脂酸、正二十二烷酸等脂肪酸类、硬脂酰胺、棕榈酰胺等脂肪酸酰胺类、硬脂酸锌、硬脂酸铝、硬脂酸钙、棕榈酸锌、正二十二烷酸锌等脂肪酸金属盐类、对-苄基联苯、三联苯、三苯基甲烷、对-苄氧基苯甲酸苄酯、β-苄氧基萘、β-萘酸苯酯、1-羟基-2-萘酸苯酯、1-羟基-2-萘酸甲酯、碳酸二苯酯、对苯二甲酸二苄酯、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4-二甲氧基萘、1,4-二乙氧基萘、1,4-二苄氧基萘、1,2-二(苯氧基)乙烷、1,2-二(3-甲基苯氧基)乙烷、1,2-二(4-甲基苯氧基)乙烷、1,4-二(苯氧基)丁烷、1,4-二(苯氧基)2-丁烷、1,2-二(4-甲氧基苯硫基)乙烷、二苯甲酰基甲烷、1,4-二(苯硫基)丁烷、1,4-二(苯硫基)2-丁烷、1,2-二(4-甲氧基苯硫基)乙烷、1,3-二(2-乙烯氧基乙氧基)苯、1,4-二(2-乙烯氧基乙氧基)苯、对-(2-乙烯氧基乙氧基)联苯、对芳氧基联苯、对炔苯氧基联苯、二苯甲酸基甲烷、1,3-二苯甲酸基丙烷、二苄基二硫化物、1,1-二苯基乙醇、1,1-二苯基丙醇、对-(苄氧基)苄基乙醇、1,3-二苯氧基-2-丙醇、N-十八烷基氨基甲酰基-对-甲氧基羰基苯、N-十八烷基氨基甲酰苯、草酸二苄酯、1,5-二(对-甲氧基苯基氧基)-3-氧杂戊烷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上述热敏记录层中,根据需要,还可以组合使用各种辅助添加成分,例如表面活性剂、润滑剂等。作为该润滑剂,例如,可以列举高级脂肪酸或其金属盐、高级脂肪酸酰胺、高级脂肪酸酯、动物性蜡、植物性蜡、矿物性蜡、石油类蜡等、
对上述热敏记录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通过通常已知的方法形成,例如,可以按如下方法形成,将白色染料、显色剂分别与粘合剂、其它成分一起通过球磨机、磨碎机、混砂机等分散机,粉碎分散至分散粒径为1~3μm后,根据需要,将其与填料、热熔性物质(敏化剂)分散液等,按一定配方混合,制备热敏记录层涂布液,在支持体上涂布,从而形成热敏记录层。
上述热敏记录层的厚度根据上述热敏记录层的组成和热敏性粘合材料的用途等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优选为1~50μm。更优选为3~20μm。
<热转印记录用的热敏性粘合材料>
在上述热转印记录用热敏性粘合材料中的热转印记录用油墨接受层,含有填料、粘合树脂、耐水化剂,还可以根据需要含有其它的成分。
作为上述填料,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以列举碳酸钙、二氧化硅、氧化钛、氢氧化铝、粘土、煅烧粘土、硅酸镁、碳酸镁、白炭、氧化锌、硫酸钡、表面处理过的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尿素-甲醛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聚苯乙烯树脂等微粉末等。
作为上述粘合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从公知的水溶性树脂中适当选择,例如,可以列举聚乙烯醇、淀粉或其衍生物、甲氧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等纤维素衍生物;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丙烯酰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酰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三元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碱盐、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碱盐、聚丙烯酰胺、海藻酸钠、明胶、酪蛋白等水溶性高分子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上述油墨接受层中的上述填料和水溶性树脂的比例与粘结性相关,上述填料对水溶性树脂的含量质量比(固体成分)优选为1∶0.1~0.2。
作为上述耐水化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以列举甲醛、乙二醛、铬明矾、蜜胺、蜜胺-甲醛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胺-表氯醇树脂等。
上述耐水化剂的上述水溶性树脂的比例也与粘结性相关,其含量质量比(固体成分)为,相对于1份水溶性树脂,耐水化剂优选为0.3~0.5份。这样的油墨接受层通过含有填料和水溶性树脂,以及按规定的比率含有水溶性树脂和耐水剂而形成,此外,对油墨接受层表面通过压延机处理轧光,使其平滑度达到500秒或500秒以上,除采用上述填料的效果外还进一步提高印刷质量。
-保护层-
上述保护层含有具有反应性羰基的聚乙醇和酰肼化合物,还根据需要含有其它成分。
由于含有这样具有反应性羰基的聚乙烯醇和作为交联剂的酰肼化合物的保护层,耐热性、耐水性极高,很难受到压力、温度、湿度产生的影响,因此,可以大大提高耐粘结性。
上述具有反应性羰基的聚乙烯醇,可以通过将具有反应性羰基的乙烯基单体与脂肪酸乙烯酯共聚,把得到的聚合物进行皂化等公知的方法制备。作为该具有反应性羰基的乙烯基单体,可以列举具有酯残基的基团、具有丙酮基的基团,但优选具有双丙酮基的乙烯基单体,具体的,优选双丙酮丙烯酰胺和甲基双丙酮丙烯酰胺。作为上述脂肪酸乙烯酯,可以列举甲酸乙烯酯、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其中,特别优选乙酸乙烯酯。
上述具有反应性羰基的聚乙烯醇(PVA),也可以是可以共聚的其它的乙烯基单体共聚得到。作为这些可以共聚的乙烯基单体,例如,可以列举丙烯酸酯、丁二烯、乙烯、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马来酸酐、衣康酸等。
上述具有反应性羰基的PVA中的反应性羰基的含量,优选为全部聚合物的0.5~20mol%,如果考虑到耐水性,更优选为2~10mol%。如果上述含量少于2mol%,实际耐水性不充分,即使超过10mol%,也无法将耐水性提高至其以上,由于仅仅是高价的,因此是不经济的。此外,上述具有反应性羰基的PVA的聚合度优选为300~3000,更优选为500~2200。此外,上述具有反应性羰基的PVA的皂化度优选为80%或80%以上。
上述酰肼化合物,只要是具有酰肼基的化合物即可而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以列举对称二氨基脉、草酸二酰肼、甲酸酰肼、乙酸酰肼、丙二酸二酰肼、丁二酸二酰肼、己二酸二酰肼、壬二酸酰肼、癸二酸二酰肼、月桂酸二酰肼、马来酸二酰肼、富马酸酰肼、衣康酸二酰肼、苯甲酸二酰肼、戊二酸二酰肼、二甘醇酸酰肼、酒石酸二酰肼、苹果酸二酰肼、间苯二甲酸酰肼、对苯二甲酸二酰肼、2,7-萘酸二酰肼、聚丙烯酸酰肼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在这些酰肼化合物中,从耐水性和安全性的方面出发,优选己二酸二酰肼。
上述酰肼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上述具有反应性羰基的聚乙烯醇,优选为5~40质量份,更优选为15~25质量份。
在上述保护层中,优选含有填料。该填料可以是碱性物质,作为其例子,可以列举氢氧化铝、碳酸钙、滑石、碱性硅酸类等,从热头的匹配性(残渣粘附)出发,优选氢氧化铝和碳酸钙,如果考虑到通过适当的水溶性控制pH,特别优选氢氧化铝。作为上述热敏记录层中含有的填料,可以使用公知的物质,作为其例子,可以列举碳酸钙、氧化锌、氧化铝、二氧化钛、二氧化硅、氢氧化铝、硫酸钡、滑土、高岭土、矾土、粘土等无机颜料或公知的有机颜料等,但并不局限于这些。此外,如果考虑到耐水性(耐水剥离性),优选是酸性颜料(在水溶液中显示酸性的颜料)的二氧化硅、高岭土、矾土,从发色浓度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二氧化硅。
对上述保护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通过通常已知的方法形成,例如,可以通过按常规方法制备保护层涂布液,在上述记录层上涂布该涂布液,从而形成保护层。
对上述保护层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但优选为1.0~7.0μm。
在上述支撑体与上述热敏记录层之间,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中间层等。作为构成这些层的成分,可以使用上述填料、粘合剂、热熔性物质、表面活性剂等。
此外,本发明的热敏性粘合材料,还可以根据目的,在热敏性粘合层的相反面(记录层表面)设置预印刷层,还可以在表面或热敏性粘合层上设置作为传感措施的目标印刷。两种印刷,可以列举UV印刷、EB印刷、多功能印刷等通常的印刷方法。作为印刷油墨,例如,从速干性的观点出发,在热敏记录纸上,UV硬化性油墨可以作为最优选的油墨使用。作为上述UV硬化性油墨(UV油墨),例如可以列举T&K TOKA产的UV RNC、UV NVR、UVSOYA、UV SOYA-RNC的UV油墨;东洋油墨制造株式会社的FD FL的UV油墨等。
本发明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可以适合在其热敏性粘合层的热活化(加热)之前或之后切割后使用,其中,在该热敏性粘合材料中,还可以预先形成切口。上述热敏性粘合材料适合在标签、标记等各种用途中使用,从这一点看是有利的。
作为本发明的热敏性粘合材料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优选可以列举的是标签状、薄片状、标签薄片状、辊状等。
其中,从方便性、保管场所、可操作性的观点出发,在圆筒状的芯材上卷绕,以长尺状卷成辊状进行保管是优选的。
(第2方式的热敏性粘合材料)
本发明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在第2方式中具有支撑体和该支撑体的一面上依次含有的热敏性记录层和保护层,在该支撑体的反面上含有具有热塑性树脂和热熔融性物质的热敏性粘合层,还可以根据需要含有其它的层。
上述热敏记录层通常由热敏记录层与保护层构成,在以辊状卷绕时,热敏记录层的保护层面与热敏性粘合层面贴合,由于压力、温度、湿度、时间的因素,热敏粘合层熔融,产生粘结。为了提高耐药品性和头匹配性,保护层通常由无机填料构成。
作为在该保护层中使用的树脂,通过使用具有反应性羰基的聚乙烯醇与作为交联剂的酰肼化合物,可以提高耐粘结性。作为迄今为止使用的树脂,可以是淀粉类、羟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明胶、酪蛋白、阿拉伯树胶、完全(部分)皂化的聚乙烯醇、羧基改性的聚乙烯醇等,这些树脂耐热性、耐湿性不充分,而且在与热敏性粘合层重合的状态下,如果施加压力、温度、湿度的负荷,保护层变成较软化的状态,此外,与接近于施加熔融状态的热敏粘合层产生粘结。与之相反,通过具有反应性羰基的聚乙烯醇与作为交联剂的酰肼化合物的作用,保护层的树脂耐热性、耐湿性极高,难以受到施加的压力、温度、湿度的影响。此外,如果使用本发明的树脂,热敏性粘合层难以形成熔融状态,由于这些物质的协同作用,可以大大提高耐粘结性。
此外,由本发明的热敏记录层与热敏粘合层的两层构成的热敏性粘合材料的印刷品近年来已经制作发行。在通过热头印刷热敏记录层时,如果热敏记录侧的保护层的树脂使用本发明以外的耐热性、耐湿性差的树脂材料,则陷入了比保护层更软的状态,其与热头的摩擦力提高,容易引起传送障碍。反面的热敏性粘合层与旋转驱动的平板辊接触,与平板辊摩擦生热,出现粘合。这种现象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显著。因此,标签的压紧(ジャムリ)和传送中断等坏的效果有时出现。通过在保护层中使用本发明的树脂,由于保护层不产生软化,印刷时与热头的摩擦力也得到控制,从而可以平滑地传送。
-保护层-
上述保护层含有具有反应性羰基的聚乙烯醇和酰肼化合物,还含有填料以及根据需要的其它的成分。
作为上述具有反应性羰基的聚乙烯醇和上述酰肼化合物,可以使用与上述第1方式热敏性粘合材料保护层相同的物质。通过在热敏性粘合层中含有这样耐热性、耐湿性高的具有反应性羰基的聚乙烯醇,可以提高热敏性粘合层的耐热性、耐湿性,可以实现更高的耐粘结性。此外,由于提高了热敏粘合层自身的耐热性、耐湿性,当然也难以显现出由于热敏记录层印刷时由于平板辊旋转驱动产生的摩擦热引起的粘合,在通过热头进行热敏性粘合层的热活化时,也能提高相对于头的移动性,防止渣对头粘附,粘合降低被抑制。
在上述保护层中使用的填料可以是碱性的物质,作为其例子,可以列举氢氧化铝、碳酸钙、滑石、碱性硅酸类等,由于热头的蚀刻(残渣粘附)等,优选氢氧化铝和碳酸钙,如果考虑到通过适当的水溶性控制pH,更优选氢氧化铝。
-热敏性粘合层-
上述热敏性粘合层含有热塑性树脂和热熔融性物质,含有具有反应性羰基的聚乙烯醇、酰肼化合物以及根据需要的其它成分。
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的种类,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异丁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酸乙烯酯-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酸乙烯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乙酸乙烯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酸乙烯酯-乙烯-苯乙烯共聚物、聚丁二烯、聚氨酯等树脂。其中,从粘合性、耐气候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以丙烯酸酯为单体成分的各种共聚物。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将多种组合使用。
作为上述热敏性粘合层中的具有反应性羰基的聚乙烯醇和上述酰肼化合物,可以使用与上述第1方式的热敏性粘合材料的保护层相同的物质。
上述具有反应性羰基的聚乙烯醇优选用作热敏性粘合层中的热熔融性物质的分散剂。因此,可以更加提高粘合特性,实现更高的耐粘结性、印刷匹配性。
通过在上述热敏性粘合层中使用酰肼化合物作为交联剂,人们发现能进一步提高上述热敏性粘合层的耐热性、耐湿性,实现更高的耐粘结性、印刷匹配性。
上述热敏性粘合层中的具有反应性羰基的聚乙烯醇的含有比率,优选为上述热塑性树脂的3~10质量%,更优选为5~8质量%。在超过10质量%时,耐粘结性和印刷匹配性得到提高,然而,相反的是,粘合特性显示出降低的倾向。在低于3质量%的添加量时,对粘合特性没有坏的影响,然而,特别是高温高湿时的耐粘结性、印刷匹配性不够充分。
作为上述热熔融性物质,可以列举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熔点65℃)、邻苯二甲酸二苯酯(熔点73℃)、N-环己基-对甲苯磺酰胺(熔点86℃)、苯甲酸蔗糖(熔点98℃)、二苯甲酸乙二醇酯(熔点70℃)、三苯甲酸三羟甲基乙烷(熔点73℃)、四苯甲酸季戊四醇酯(熔点95℃)、八乙酸蔗糖(熔点89℃)、邻苯二酚二苯甲酸酯(熔点86℃)等,另外,还可以列举三乙二醇二(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熔点77℃)、1,6-己二醇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熔点103℃)等受阻酚类化合物、2-(5’-(1”,1”,3”,3”-四甲基丁基)-2’-羟基苯基)苯并三唑(熔点103℃)、2-(3’,5’-二-(2”,2”-二甲基丙基)-2’-羟基苯基)苯并三唑(熔点80℃)、2-(3’-叔丁基-5’-甲基-2’-羟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熔点138℃)、2-(3,5-二叔丁基-2-羟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熔点155℃)、2-(5-甲基-2-羟基苯基)苯并三唑(熔点130℃)、2-(3,5-二叔戊基-2-羟基苯基)苯并三唑(熔点80℃)等三唑类化合物等。在这些化合物中,从加热后粘合性的持续时间长,随时间的粘附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受阻酚类化合物和三唑类化合物,为了进一步维持活性层熔融后的无定形化的粘合性的持续时间,还可以将这些化合物组合使用。这些热熔融性物质和化合物通过球磨机、砂磨机、涂料摇动器、ダィノミル、立式球磨机、变频混合器等湿式或干式粉碎机微粒化而作为水分散液使用,还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微胶囊化使用。热熔融性物质的粒径优选为10μm或10μm以下,更优选为5μm或5μm以下,从实际出发为0.7~2μm。
作为在上述热敏性粘合层中使用的粘合赋予剂的具体例子,可以使用萜烯树脂、脂肪族类石油树脂、芳香族类石油树脂、香豆酮茚树脂、苯乙烯类树脂、酚醛树脂、萜烯酚醛树脂、松香树脂等。
在上述热敏性粘合中,还可以在不妨碍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添加填料等,例如,可以使用铝、锌、钙、镁、钡、钛等的碳酸盐、氧化物、氢氧化物、硫酸盐等,以及天然二氧化硅、沸石、高岭土、煅烧高岭土等含粘度类的无机类颜料、淀粉、苯乙烯树脂、聚烯烃树脂、蜜胺树脂、丙烯酸树脂、石蜡、天然蜡、合成蜡等。
在上述热敏性粘合层中,除热塑性树脂和热熔融性物质之外,还可以使用促进热熔融性物质过冷却性的在低温环境下显示出高粘合力的过冷却性促进剂。作为该过冷却性促进剂,可以是2-苄氧基萘等萘衍生物、甲基三联苯、乙酰基联苯、对苄基联苯、4-烯丙氧基联苯等联苯衍生物、1,2-二(3-甲基苯氧基)乙烷、2,2’-二(4-甲氧基苯氧基)二乙醚、二(4-甲氧基苯基)醚等聚醚化合物、碳酸二苯酯、草酸二苄酯、草酸二(对氯苄基)酯、草酸二(对甲基苄基)酯等碳酸或草酸二酯衍生物等,其中,草酸二苄酯衍生物和联苯衍生物具有促进热熔融性物质过冷却性的效果。
在上述热敏性粘合层中,根据需要,可以使用具有绝热性的中空颗粒丙烯酸类聚合物和偏二氯乙烯类聚合物等的高分子化合物等。此外,还可以利用主要使用真球颗粒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在上述热敏性粘合层中,除上述成分以外,根据需要,还可以添加硬化剂、防腐剂、染料、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pH调节剂、消泡剂等各种添加剂。
-热敏记录层、支撑体-
作为上述热敏记录层和支撑体,可以使用与上述第1方式中的热敏记录层和支撑体相同的物质。
-中间层-
在上述热敏性粘合层与支撑体之间,优选使用含有丙烯酸粘合剂的中间层。
在上述中间层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异丁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乙酸乙烯酯-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酸乙烯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等树脂。
另外,根据需要,在中间层中可以适合使用无机或有机填料、气囊状态的中空填料、蜡类等。
作为本发明热敏性粘合材料贴附的被粘体,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其大小、形状、结构、材料等,作为上述材料,例如适合的可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丙烯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苯乙烯、尼龙等树脂板;SUS、铝等金属板;信封、瓦楞纸板等纸制品;聚烯烃等包装类、聚氯乙烯类的包装纸类、聚乙烯无纺布(信封等)等。
其中,从对瓦楞纸板等粗糙面被粘体和聚烯烃包装纸的粘合力强,可以牢固贴附的观点看,是有利的。
作为本发明的热敏性粘合材料中的上述热敏性粘合层的热活化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以列举热风活化的方法,热辊活化的方法,热头活化的方法等。
其中,优选热头活化的方法,以下的本发明的热敏性粘合材料的活化方法是特别优选的。此时,通过使用已有的热敏记录印刷装置对上述热敏粘合材料的两面进行加热,从而可以进行上述热敏记录层的记录和上述热敏性粘合层的热活化,在这一点上这些方法是有利的。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述实施例。
(制备例1-1)
-底层涂布液(A-1液)的制备-
搅拌分散由非晶体二氧化硅(日本二氧化硅工业株式会社产、ニップジェルAZ-200,固体成分浓度97质量%,体积平均粒径2.5μm、吸油量320ml/100g)4.6质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的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65℃,固体成分浓度55.4质量%,昭和高分子株式会社产)24.4质量份、表面活性剂(ダプロ W-77、ェレメンティスジャパン社)0.1质量份和水70.9质量份构成的混合物,制备底层涂布液[A-1液]。
(制备例1-2)
-底层涂布液(A-2液)的制备-
搅拌分散由塑料球状中空颗粒(1)(丙烯腈-偏二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固体成分浓度41质量%,体积平均粒径3.6μm、中空率90%)14.6质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的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65℃,固体成分浓度55.4质量%,昭和高分子株式会社产)21.7质量份、表面活性剂(ダプロ W-77、ェレメンティスジャパン社)0.1质量份和水63.6质量份构成的混合物,制备底层涂布液[A-2液]。
(制备例1-3)
-底层涂布液(A-3液)的制备-
搅拌分散由塑料球状中空颗粒(2)(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共聚物,固体成分浓度33质量%,体积平均粒径3.0μm、中空率91%)18.2质量份、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62℃,固体成分浓度50质量%,JSR社产)24.0质量份、表面活性剂(ダプロ W-77、ェレメンティスジャパン社)0.1质量份和水57.7质量份构成的混合物,制备底层涂布液[A-3液]。
(制备例1-4)
-底层涂布液(A-4液)的制备-
搅拌分散由塑料状球状中空颗粒(3)(丙烯腈-偏二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固体成分浓度41质量%,体积平均粒径3.2μm、中空率70%)22.0质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的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5℃,固体成分浓度55.4质量%,昭和高分子株式会社产)16.2质量份、表面活性剂(ダプロ W-77、ェレメンティスジャパン社)0.1质量份和水61.7质量份构成的混合物,制备底层涂布液[A-4液]。
(制备例1-5)
-底层涂布液(A-5液)的制备-
搅拌分散由塑料状球状中空颗粒(4)(丙烯腈-偏二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固体成分浓度40质量%,体积平均粒径1.5μm、中空率50%)30.0质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的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30℃,固体成分浓度50.0质量%,昭和高分子株式会社产)12.0质量份、表面活性剂(ダプロ W-77、ェレメンティスジャパン社)0.1质量份和水57.9质量份构成的混合物,制备底层涂布液[A-5液]。
(制备例1-6)
-底层涂布液(A-6液)的制备-
搅拌分散由塑料状球状中空颗粒(2)(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共聚物,固体成分浓度33质量%,体积平均粒径3.0μm、中空率91%)6.1质量份、乙烯-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的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20℃,固体成分浓度53质量%,住化ケムテックス社产)30.2质量份、表面活性剂(ダプロ W-77、ェレメンティスジャパン社)0.1质量份和水63.6质量份构成的混合物,制备底层涂布液[A-6液]。
(制备例1-7)
-底层涂布液(A-7液)的制备-
搅拌分散由塑料状球状中空颗粒(5)(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共聚物,固体成分浓度33质量%,体积平均粒径6.0μm、中空率91%)27.3质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的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65℃,固体成分浓度55.4质量%,昭和高分子株式会社产)16.3质量份、表面活性剂(ダプロ W-77、ェレメンティスジャパン社)0.1质量份和水56.3质量份构成的混合物,制备底层涂布液[A-7液]。
(制备例1-8)
-底层涂布液(A-8液)的制备-
搅拌分散由塑料状球状中空颗粒(2)(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共聚物,固体成分浓度33质量%,体积平均粒径3.0μm、中空率91%)18.2质量份、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0℃,固体成分浓度55质量%,JSR社产)21.8质量份、表面活性剂(ダプロ W-77、ェレメンティスジャパン社)0.1质量份和水59.9质量份构成的混合物,制备底层涂布液[A-8液]。
(制备例1-9)
-底层涂布液(A-9液)的制备-
搅拌分散由塑料状球状中空颗粒(2)(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共聚物,固体成分浓度33质量%,体积平均粒径3.0μm、中空率91%)44.6质量份、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62℃,固体成分浓度50质量%,JSR社产)6.5质量份、表面活性剂(ダプロ W-77、ェレメンティスジャパン社)0.1质量份和水48.8质量份构成的混合物,制备底层涂布液[A-9液]。
(制备例1-10)
-底层涂布液(A-10液)的制备-
搅拌分散由塑料状球状中空颗粒(2)(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共聚物,固体成分浓度33质量%,体积平均粒径3.0μm、中空率91%)3质量份、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62℃,固体成分浓度50质量%,JSR社产)34.0质量份、表面活性剂(ダプロ W-77、ェレメンティスジャパン社)0.1质量份和水62.9质量份构成的混合物,制备底层涂布液[A-10液]。
(制备例1-11)
-底层涂布液(A-11液)的制备-
搅拌分散由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的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65℃,固体成分浓度55.4质量%,昭和高分子株式会社产)90.3质量份、表面活性剂(ダプロ W-77、ェレメンティスジャパン社)0.1质量份和水9.6质量份构成的混合物,制备底层涂布液[A-11液]。
(制备例1-12)
-底层涂布液(A-12液)的制备-
搅拌分散由塑料状球状中空颗粒(1)(丙烯腈-偏二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固体成分浓度41质量%,体积平均粒径3.6μm、中空率90%)23.4质量份、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乳胶(玻璃化转变温度(Tg)=+4℃)10质量份、表面活性剂(ダプロ W-77、ェレメンティスジャパン社)0.1质量份和水66.5质量份构成的混合物,制备底层涂布液[A-12液]。
(制备例2-1)
-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B-1液]的制备-
使用砂磨机,分散由40.0质量份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熔点(mp)=138℃)、6.7质量份聚乙烯醇(30质量%水溶液)、0.2质量份表面活性剂(ォルフィン PD-001,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产)和53.1质量份水构成的混合物,使得平均粒径为1.0μm,从而制备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B-1液]。
(制备例2-2)
-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B-2液]的制备-
使用砂磨机,分散由40.0质量份2-(2’-羟基-3’,5’-二叔丁基)-5-氯苯并三唑(熔点(mp)=152℃)、6.7质量份聚乙烯醇(30质量%水溶液)、0.2质量份表面活性剂(ォルフィン PD-001,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产)和53.1质量份水构成的混合物,使得平均粒径为1.0μm,从而制备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B-2液]。
(制备例2-3)
-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B-3液]的制备-
使用砂磨机,分散由40.0质量份2-(2’-羟基-3’,5’-二叔戊基苯基)苯并三唑(熔点(mp)=80℃)、6.7质量份聚乙烯醇(30质量%水溶液)、0.2质量份表面活性剂(ォルフィン PD-001,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产)和53.1质量份水构成的混合物,使得平均粒径为1.0μm,从而制备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B-3液]。
(制备例2-4)
-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B-4液]的制备-
使用砂磨机,分散由40.0质量份对羟基苯甲酸苄酯(熔点(mp)=113~115℃)、6.7质量份聚乙烯醇(30质量%水溶液)、0.2质量份表面活性剂(ォルフィン PD-001,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产)和53.1质量份水构成的混合物,使得平均粒径为1.0μm,从而制备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B-4液]。
(制备例2-5)
-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B-5液]的制备-
使用砂磨机,分散由40.0质量份对羟基苯甲酸正丙酯(熔点(mp)=99~100℃)、6.7质量份聚乙烯醇(30质量%水溶液)、0.2质量份表面活性剂(ォルフィン PD-001,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产)和53.1质量份水构成的混合物,使得平均粒径为1.0μm,从而制备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B-5液]。
(制备例2-6)
-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B-6液]的制备-
使用砂磨机,分散由40.0质量份茴香偶姻(熔点(mp)=99~100℃)、6.7质量份聚乙烯醇(30质量%水溶液)、0.2质量份表面活性剂(ォルフィン PD-001,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产)和53.1质量份水构成的混合物,使得平均粒径为1.0μm,从而制备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B-6液]。
(制备例2-7)
-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B-7液]的制备-
使用砂磨机,分散由40.0质量份1-二羟基-2-萘酸苯酯(熔点(mp)=94~96℃)、6.7质量份聚乙烯醇(30质量%水溶液)、0.2质量份表面活性剂(ォルフィン PD-001,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产)和53.1质量份水构成的混合物,使得平均粒径为1.0μm,从而制备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B-7液]。
(制备例2-8)
-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B-8液]的制备-
使用砂磨机,分散由40.0质量份苯甲酸-3-羟基苯酯(熔点(mp)=135℃)、6.7质量份聚乙烯醇(30质量%水溶液)、0.2质量份表面活性剂(ォルフィン PD-001,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产)和53.1质量份水构成的混合物,使得平均粒径为1.0μm,从而制备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B-8液]。
(制备例3-1)
-共熔剂分散液[C-1液]的制备-
使用砂磨机,分散由40.0质量份草酸二对甲基苄酯(熔点(mp)=101℃)、6.7质量份聚乙烯醇(30质量%水溶液)、0.2质量份表面活性剂(ォルフィン PD-001,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产)和53.1质量份水构成的混合物,使得平均粒径为1.2μm,从而制备共熔剂分散液[C-1液]。
(制备例3-2)
-共熔剂分散液[C-2液]的制备-
使用砂磨机,分散由40.0质量份草酸二对甲基苄酯(熔点(mp)=80℃)、6.7质量份聚乙烯醇(30质量%水溶液)、0.2质量份表面活性剂(ォルフィン PD-001,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产)和53.1质量份水构成的混合物,使得平均粒径为1.2μm,从而制备共熔剂分散液[C-2液]。
(制备例4-1)
-热敏性粘合剂涂布液[D-1液]的制备-
均匀混合由10质量份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62℃,固体成分浓度50质量%,J SR社产)、6质量份聚合松香乳胶(软化点145℃,不挥发成分50%)、37.5质量份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B-1液]、7质量份共熔剂分散液[C-1液]构成的混合物,从而制备热敏性粘合剂涂布液[D-1液]。
(制备例4-2)
-热敏性粘合剂涂布液[D-2液]的制备-
均匀混合由9质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的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65℃,固体成分浓度55.4质量%,昭和高分子株式会社产)、6质量份萜烯苯酚乳胶(软化点150℃,不挥发成分50%)、37.5质量份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B-2液]、7质量份共熔剂分散液[C-2液]构成的混合物,从而制备热敏性粘合剂涂布液[D-2液]。
(制备例4-3)
-热敏性粘合剂涂布液[D-3液]的制备-
均匀混合由10质量份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62℃,固体成分浓度50质量%,JSR社产)、6质量份聚合松香乳胶(软化点145℃,不挥发成分50%)、19质量份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B-1液]、19质量份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B-2液]、7质量份共熔剂分散液[C-1液]构成的混合物,从而制备热敏性粘合剂涂布液[D-3液]。
(制备例4-4)
-热敏性粘合剂涂布液[D-4液]的制备-
均匀混合由10质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丁酯-苯乙烯的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30℃,固体成分浓度50.0质量%,昭和高分子株式会社产)、6质量份萜烯苯酚乳胶(软化点150℃,不挥发成分50%)、19质量份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B-2液]、19质量份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B-3液]、7质量份共熔剂分散液[C-1液]构成的混合物,从而制备热敏性粘合剂涂布液[D-4液]。
(制备例4-5)
-热敏性粘合剂涂布液[D-5液]的制备-
均匀混合由9质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的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5℃,固体成分浓度55.4质量%,昭和高分子株式会社产)、6质量份聚合松香乳胶(软化点145℃,不挥发成分50%)、37.5质量份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B-4液]构成的混合物,从而制备热敏性粘合剂涂布液[D-5液]。
(制备例4-6)
-热敏性粘合剂涂布液[D-6液]的制备-
均匀混合由9.4质量份乙烯-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的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20℃,固体成分浓度53质量%,住化ケムテック株式会社产)、6质量份萜烯苯酚乳胶(软化点150℃,不挥发成分50%)、37.5质量份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B-5液]构成的混合物,从而制备热敏性粘合剂涂布液[D-6液]。
(制备例4-7)
-热敏性粘合剂涂布液[D-7液]的制备-
均匀混合由10质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丁酯-苯乙烯的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30℃,固体成分浓度50.0质量%,昭和高分子株式会社产)、6质量份聚合松香乳胶(软化点145℃,不挥发成分50%)、19质量份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B-4液]、19质量份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B-5液]构成的混合物,从而制备热敏性粘合剂涂布液[D-7液]。
(制备例4-8)
-热敏性粘合剂涂布液[D-8液]的制备-
均匀混合由10质量份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62℃,固体成分浓度50质量%,JSR社产)、6质量份萜烯苯酚乳胶(软化点150℃,不挥发成分50%)、37.5质量份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B-6液]而构成的混合物,从而制备热敏性粘合剂涂布液[D-8液]。
(制备例4-9)
-热敏性粘合剂涂布液[D-9液]的制备-
均匀混合由9质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的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65℃,固体成分浓度55.4质量%,昭和高分子株式会社产)、6质量份萜烯苯酚乳胶(软化点150℃,不挥发成分50%)、37.5质量份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B-7液]构成的混合物,从而制备热敏性粘合剂涂布液[D-9液]。
(制备例4-10)
-热敏性粘合剂涂布液[D-10液]的制备-
均匀混合由9质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的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65℃,固体成分浓度55.4质量%,昭和高分子株式会社产)、6质量份萜烯苯酚乳胶(软化点150℃,不挥发成分50%)、37.5质量份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B-8液]构成的混合物,从而制备热敏性粘合剂涂布液[D-10液]。
(制备例4-11)
-热敏性粘合剂涂布液[D-11液]的制备-
均匀混合由10质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丁酯-苯乙烯的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30℃,固体成分浓度50.0质量%,昭和高分子株式会社产)、6质量份萜烯苯酚乳胶(软化点150℃,不挥发成分50%)、19质量份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B-7液]、19质量份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B-8液]、7质量份共熔剂分散液[C-1液]构成的混合物,从而制备热敏性粘合剂涂布液[D-11液]。
(实施例1)
-热敏性粘合材料的制备-
在作为支持体的纸张重量为80g/m2的铜板纸(OK ァドニスラフ、王子制纸社产)中没有涂覆层的一面上,涂布底层涂布液[A-1],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5g/m2,干燥,形成底层。在底层上涂布热敏性粘合层涂布液[D-1],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0g/m2,干燥,形成热敏性粘合层。通过以上方法制备热敏性粘合材料。
(实施例2)
-热敏性粘合材料的制备-
<热熔融转印记录纸的油墨接受层的形成>
在作为支持体的纸张重量为80g/m2的优质纸上,使用作为颜料成分的体积平均粒径为0.4~0.5μm的氢氧化铝颗粒与作为粘合树脂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碱性盐树脂,制备填料/粘合树脂组成比为1/0.2的涂布液。使用钢丝棒均匀涂布该涂布液以设置油墨图像接收层,从而制备热熔融转印用油墨接受片。
然后,在所得的热熔融转印记录纸的没有油墨接受层的支撑体面上,涂布底层涂布液[A-2],使得干燥粘附量为5g/m2,干燥,形成底层。在底层上涂布热敏性粘合层涂布液[D-2],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0g/m2,干燥,形成热敏性粘合层。通过以上方法制备热敏性粘合材料。
(实施例3)
-热敏性粘合材料的制备-
<热敏记录层的形成>
-非发泡性绝热层形成涂布液[E液]的制备-
搅拌分散由30质量份微小中空颗粒分散体(以偏二氯乙烯-丙烯腈为主体的共聚树脂,固体成分浓度为32质量%,平均粒径为3.6μm,中空度92%)、10质量份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乳胶(玻璃化转变温度(Tg)=+4℃)、0.1质量份表面活性剂(ダプロ W-77、ェレメンティスジャパン社)和60质量份水构成的混合物,从而制备非发泡性绝热层形成涂布液[E液]。
-发色剂分散液[F液]的制备-
搅拌分散由20质量份3-二正丁基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10质量份聚乙烯醇(10质量%水溶液)和70质量份水构成的混合物,从而制备发色剂分散液[F液]。
-显色剂分散液[G液]的制备-
使用砂磨机分散由10质量份4-异丙氧基-4’-羟基二苯基砜、25质量份聚乙烯醇(10质量%水溶液)、15质量份的碳酸钙和50质量份水构成的混合物,分别使平均粒径为1.5μm左右,从而制备显色剂分散液[G液]。
接着,按上述发色剂分散液[F液]∶上述显色剂分散液[G液]=1∶8(质量比)将其混合搅拌,从而制备热敏记录层涂布液[H液]。在平均纸张重量为80g/m2的单面铜版纸表面上,涂布上述非发泡性绝热层形成涂布液[E液],使得干燥厚质量为4g/m2,干燥,以设置非发泡性绝热层。在非发泡性绝热层上,按干燥后质量为5g/m2涂布上述发色剂分散液[F液],干燥,以设置热敏记录层。之后,进行超级压光处理,使得王研式平滑度为2000秒,从而制备具有热敏记录层的热敏记录纸。
然后,在所得的热熔融转印记录纸的没有油墨接受层的支撑体面上,涂布底层涂布液[A-3],使得干燥粘附量为4g/m2,干燥,形成底层。在底层上涂布热敏性粘合层涂布液[D-3],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0g/m2,干燥,形成热敏性粘合层。通过以上方法制备热敏性粘合材料。
(实施例4)
-热敏性粘合材料的制备-
除了在实施例3中,涂布底层涂布液[A-4],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0g/m2,干燥,形成底层,在底层上涂布热敏性粘合层涂布液[D-3],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5g/m2,干燥,形成热敏性粘合层以外,按照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制备热敏性粘合材料。
(实施例5)
-热敏性粘合材料的制备-
除了在实施例3中,涂布底层涂布液[A-5],使得干燥粘附量为5g/m2,干燥,形成底层。在底层上涂布热敏性粘合层涂布液[D-4],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0g/m2,干燥,形成热敏性粘合层以外,按照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制备热敏性粘合材料。
(实施例6)
-热敏性粘合材料的制备-
除了在实施例1中,涂布底层涂布液[A-6],使得干燥粘附量为5g/m2,干燥,形成底层,在底层上涂布热敏性粘合层涂布液[D-5],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0g/m2,干燥,形成热敏性粘合层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热敏性粘合材料。
(实施例7)
-热敏性粘合材料的制备-
除了在实施例1中,涂布底层涂布液[A-6],使得干燥粘附量为5g/m2,干燥,形成底层,在底层上涂布热敏性粘合层涂布液[D-6],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0g/m2,干燥,形成热敏性粘合层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热敏性粘合材料。
(实施例8)
-热敏性粘合材料的制备-
除了在实施例1中,涂布底层涂布液[A-6],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0g/m2,干燥,形成底层,在底层上涂布热敏性粘合层涂布液[D-3],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0g/m2,干燥,形成热敏性粘合层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热敏性粘合材料。
(实施例9)
-热敏性粘合材料的制备-
除了在实施例1中,涂布底层涂布液[A-7],使得干燥粘附量为5g/m2,干燥,形成底层,在底层上涂布热敏性粘合层涂布液[D-3],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0g/m2,干燥,形成热敏性粘合层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热敏性粘合材料。
(实施例10)
-热敏性粘合材料的制备-
除了在实施例1中,涂布底层涂布液[A-9],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0g/m2,干燥,形成底层,在底层上涂布热敏性粘合层涂布液[D-7],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0g/m2,干燥,形成热敏性粘合层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热敏性粘合材料。
(实施例11)
-热敏性粘合材料的制备-
除了在实施例1中,涂布底层涂布液[A-9],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0g/m2,干燥,形成底层,在底层上涂布热敏性粘合层涂布液[D-8],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0g/m2,干燥,形成热敏性粘合层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热敏性粘合材料。
(实施例12)
-热敏性粘合材料的制备-
除了在实施例1中,涂布底层涂布液[A-10],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0g/m2,干燥,形成底层,在底层上涂布热敏性粘合层涂布液[D-3],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0g/m2,干燥,形成热敏性粘合层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热敏性粘合材料。
(实施例13)
-热敏性粘合材料的制备-
除了在实施例1中,涂布底层涂布液[A-3],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0g/m2,干燥,形成底层,在底层上涂布热敏性粘合层涂布液[D-9],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0g/m2,干燥,形成热敏性粘合层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热敏性粘合材料。
(实施例14)
-热敏性粘合材料的制备-
除了在实施例1中,涂布底层涂布液[A-10],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0g/m2,干燥,形成底层,在底层上涂布热敏性粘合层涂布液[D-10],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0g/m2,干燥,形成热敏性粘合层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热敏性粘合材料。
(实施例15)
-热敏性粘合材料的制备-
除了在实施例1中,涂布底层涂布液[A-3],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0g/m2,干燥,形成底层,在底层上涂布热敏性粘合层涂布液[D-11],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0g/m2,干燥,形成热敏性粘合层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热敏性粘合材料。
(实施例16)
-热敏性粘合材料的制备-
除了在实施例3中,在热敏记录层上涂布下述组成的保护层涂布液,使得干燥粘附质量为3g/m2,进行压延处理,使得干燥的保护层面的平滑度为5000秒以外,按照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制备热敏性粘合材料。
<保护层涂布液的制备>
混合由40质量份氢氧化铝分散液(固体成分50质量%)、6质量份硬脂酸锌分散液(固体成分30质量%)、1份琥珀酸二辛酯水溶液(固体成分5质量%)、200质量份具有二丙酮基的PVA(二丙酮单体单位含量为4质量%,聚合度为1600、皂化度为98%,信越化学工业社产)10质量%水溶液、40质量份己二酰肼(交联剂)水溶液(固体成分10质量%)、43质量份构成的混合物,从而制备保护层涂布液。
(比较例1)
-热敏性粘合材料的制备-
除了在实施例1中,在支撑体没有涂覆层的面上,涂布热敏性粘合层涂布液[D-1],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0g/m2,干燥,形成热敏性粘合层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热敏性粘合材料。
(比较例2)
-热敏性粘合材料的制备-
除了在实施例1中,涂布底层涂布液[A-8],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0g/m2,干燥,形成底层,在底层上涂布热敏性粘合层涂布液[D-1],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0g/m2,干燥,形成热敏性粘合层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热敏性粘合材料。
(比较例3)
-热敏性粘合材料的制备-
除了在实施例1中,涂布底层涂布液[A-11],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5g/m2,干燥,形成底层,在底层上涂布热敏性粘合层涂布液[D-1],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0g/m2,干燥,形成热敏性粘合层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热敏性粘合材料。
(比较例4)
-热敏性粘合材料的制备-
除了在实施例1中,涂布底层涂布液[A-12],使得干燥粘附量为4g/m2,干燥,形成底层,在底层上涂布热敏性粘合层涂布液[D-3],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5g/m2,干燥,形成热敏性粘合层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热敏性粘合材料。
表1
Figure G2009102618968D00441
然后,对得到的实施例1~16和比较例1~4,按如下方法,评价即刻粘合力、随时间的粘合力和粘结性。结果在表3、表4和表5中示出。
<即刻粘合力的测定>
将各热敏粘合材料切割成25mm×150mm的长方形,使用热敏印刷装置(大仓电气株式会社产,TH-PMD),在头条件:各能量为0.35mJ/点、0.45mJ/点、0.5mJ/点,印刷速度:4ms/行,板压:6kgf/行的条件下,对热敏性粘合材料进行热活化。然后,在被粘体(聚烯烃包装纸及瓦楞纸板)上,通过加压至2kg的橡胶辊在长度方向上进行贴附,1小时后,在剥离角度为180度,剥离速度为300mm/min的条件下进行剥离。
通过测力仪(MODEL DPS-5,IMADA产)测定此时的粘合力,以0.1秒的间隔读取数据,以平均值表示。另外,单位为gf/25mm。该试验在常温环境(23℃,65%)的环境下实施。
<随时间的粘合力的测定>
将各热敏粘合材料切割成25mm×150mm的长方形,使用热敏印刷装置(大仓电气株式会社产,TH-PMD),在探头条件:各能量为0.5mJ/点,印刷速度:4ms/行,板压:6kgf/行的条件下,对热敏性粘合材料进行热活化。然后,在被粘体(聚烯烃包装纸及瓦楞纸板)上,通过加压至2kg的橡胶辊在长度方向上进行贴附,1周后,在剥离角度为180度、剥离速度为300mm/min的条件下进行剥离。
通过测力仪(MODEL DPS-5,IMADA产)测定此时的粘合力,以0.1秒的间隔读取数据,用平均值表示。另外,单位为gf/25mm。该试验在常温环境(23℃,65%)的环境下实施。
[PO包装纸粘合力的评价标准]
◎:1500gf/25mm或1500gf/25mm以上
○:1000gf/25mm或1000gf/25mm以上,不足1500gf/25mm
△:700gf/25mm或700gf/25mm以上,不足1000gf/25mm
×:不足700gf/25mm
[瓦楞纸板粘合力的评价标准]
◎:700gf/25mm或700gf/25mm以上
○:500gf/25mm或500gf/25mm以上,不足700gf/25mm
△:300gf/25mm或300gf/25mm以上,不足500gf/25mm
×:不足300gf/25mm
<粘结性评价>
将各热敏性粘合材料中热敏性粘合层的一面与其反面接触,在200gf/cm2的压力、50℃干燥的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剥离在室温下放置后的试样,基于下表2中所示的等级和评价标准,对此时的粘结性进行评价。
表2
  等级   粘合力   剥离声音   点状转印   剥离
  10   自重
  9   有若干   没有声音
  8   有   有若干
  等级   粘合力   剥离声音   点状转印   剥离
  7   有
  6   有一部分
  5   30~50%
  4   50%~全部
  3   有一部分
  2   30~50%
  1   50%~全部
◎:等级10
○:等级8~9
△:等级6~7
×:等级5或5以下
表3
Figure G2009102618968D00471
表4
Figure G2009102618968D00481
表5
  粘结性(等级) 评价
  实施例1   9   ○
  实施例2   10   ◎
  实施例3   10   ◎
  粘结性(等级) 评价
  实施例4   10   ◎
  实施例5   10   ◎
  实施例6   9   ○
  实施例7   10   ◎
  实施例8   9   ○
  实施例9   10   ◎
  实施例10   10   ◎
  实施例11   10   ◎
  实施例12   8   ○
  实施例13   10   ◎
  实施例14   9   ○
  实施例15   10   ◎
  实施例16   10   ◎
  比较例1   10   ◎
  比较例2   10   ◎
  比较例3   2   ×
  比较例4   10   ◎
由表3~表5的结果可以确认,没有底层的比较例1、底层中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的比较例2和底层中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的比较例4,任何一种的粘合特性,特别是随时间的粘合特性都发生恶化。此外,可以确认底层不含有填料的比较例3在耐粘结性上发生恶化。
与之相反,实施例1~16粘合特性优异,随时间的粘合力也不发生降低,耐粘结性也良好。可以判断实施例16由于保护层含有具有反应性羰基的聚乙烯醇和酰肼化合物,耐粘结性得到提高。
(实施例17)
-分散液A制备-
均匀混合100质量份2-(3’-叔丁基-5’-甲基-2’-羟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50质量份10%聚乙烯醇溶解液、200质量份水,使用球磨机将其粉碎,使得平均粒径为1.0μm,从而制备分散液A。
-分散液B制备-
均匀混合100质量份草酸二(对甲基苄基)酯、50质量份10%聚乙烯醇溶解液、200质量份水,使用球磨机将其粉碎,使得平均粒径为1.0μm,从而制备分散液B。
-热敏性粘合层涂布液C的制备-
按100质量份热塑性树脂乳胶AP5570(昭和高分子社产,固体成分55质量%,玻璃化转变温度-65℃)、70质量份粘合赋予剂乳胶E100(荒川化学社产,固体成分50%,软化点145℃)、540质量份分散液A、150质量份分散液B、130质量份水的比率,充分搅拌混合,从而制备热敏性粘合层涂布液C。
-底层涂布液D的制备-
按100质量份中空颗粒乳胶ロ-ペィク HP-91(ロ-ム&ハ-ス社产,中空率50%,固体成分27.5质量%)、220质量份高分子树脂乳胶AD83(昭和高分子社产,主成分亚乙基乙酸乙烯酯,固体成分56质量%,玻璃化转变温度-2℃)、440质量份水的比率,充分搅拌混合,从而制备底层涂布液D。此时相对于底层中空颗粒的高分子树脂的比率为22.2质量%。
-热敏性粘合材料E的制备-
在株式会社リコ-产的热头型120LCS-O(支撑体:王子油化产ュポ合成纸薄膜)的热敏记录层的相对面上,使用钢丝棒涂布底层涂布液D,使得干燥后的厚度为20.0μm,干燥后,涂布热敏性粘合层涂布液C,使得干燥后的厚度为15.0μm,干燥,从而制备总厚度为35.0μm的热敏性粘合材料E。
(实施例18)
除了在实施例17中,将在底层中使用的高分子树脂AD83(昭和高分子社产,主成分亚乙基乙酸乙烯酯,固体成分56质量%,玻璃化转变温度-2℃)变化为FREX751(住友化学社产,固体成分50质量%,玻璃化转变温度-15℃)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制备实施例18的热敏性粘合材料。此时相对于底层中空颗粒的高分子树脂的比率为22.2质量%。
(实施例19)
除了在实施例18中,底层厚度为9.0μm,热敏性粘合层的厚度为6.0μm,总厚度为15.0μm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8相同的方法,制备实施例19的热敏性粘合材料。此时相对于底层中空颗粒的高分子树脂的比率为22.2质量%。
(实施例20)
除了在实施例18中,底层厚度为13.0μm,热敏性粘合层的厚度为7.0μm,总厚度为20.0μm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8相同的方法,制备实施例20的热敏性粘合材料。此时相对于底层中空颗粒的高分子树脂的比率为22.2质量%。
(实施例21)
除了在实施例18中,底层厚度为21.0μm,热敏性粘合层的厚度为7.0μm,总厚度为28.0μm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8相同的方法,制备实施例21的热敏性粘合材料。此时相对于底层中空颗粒的高分子树脂的比率为22.2质量%。
(实施例22)
除了在实施例21中,将底层的中空颗粒乳胶ロ-ペィク HP-91(ロ-ム&ハ-ス社产,中空率50%,固体成分27.5质量%)变化为R300(松本油脂社产,中空率90%,固体成分33质量%)以外,按照与实施例21相同的方法,制备制备实施例22的热敏性粘合材料。此时相对于底层中空颗粒的高分子树脂的比率为22.2质量%。
(实施例23)
-底层涂布液F的制备-
按照100质量份R 300(松本油脂社产,中空率90%,固体成分33质量%)、230质量份高分子树脂乳胶FREX751(住友化学社产,主成分亚乙基乙酸乙烯酯,固体成分50质量%,玻璃化转变温度-15℃)、410质量份水的比率,充分搅拌混合,制备底层涂布液F。此时相对于底层中空颗粒的高分子树脂的比率为28.6质量%。
除了在实施例22中,将底层涂布液替换为底层涂布液F以外,按照与实施例22同样的方法,制备实施例23的热敏性粘合材料。
(实施例24)
-底层涂布液G的制备-
按照100质量份R300(松本油脂社产,中空率90%,固体成分33质量%)、130质量份高分子树脂乳胶FREX751(住友化学社产,主成分亚乙基乙酸乙烯酯,固体成分50质量%,玻璃化转变温度-15℃)、260质量份水的比率,充分搅拌混合,制备底层涂布液G。此时相对于底层中空颗粒的高分子树脂的比率为50.0质量%。
除了在实施例22中,将底层涂布液替换为底层涂布液G以外,按照与实施例22同样的方法,制备实施例24的热敏性粘合材料。
(实施例25)
-底层涂布液H的制备-
按照100质量份R300(松本油脂社产,中空率90%,固体成分33质量%)、60质量份高分子树脂乳胶FREX751(住友化学社产,主成分亚乙基乙酸乙烯酯,固体成分50质量%,玻璃化转变温度-15℃)、155质量份水的比率,充分搅拌混合,制备底层涂布液H。此时相对于底层中空颗粒的高分子树脂的比率为110.0质量%。
除了在实施例22中,将底层涂布液替换为底层涂布液H以外,按照与实施例22同样的方法,制备实施例25的热敏性粘合材料。
(实施例26)
-底层涂布液F的制备-
按照100质量份中空颗粒R300(松本油脂社产,中空率90%,固体成分33质量%)、120质量份高分子树脂乳胶AP5570(昭和高分子社产,固体成分55质量%,玻璃化转变温度-65℃)、270质量份水的比率,充分搅拌混合,制备底层涂布液I。此时相对于底层中空颗粒的高分子树脂的比率为50.0质量%。
除了在实施例24中,将底层涂布液替换为底层涂布液I以外,按照与实施例24同样的方法,制备实施例26的热敏性粘合材料。
(实施例27)
-底层涂布液J的制备-
按照100质量份中空颗粒R 300(松本油脂社产,中空率90%,固体成分33质量%)、120质量份高分子树脂乳胶AP5570(昭和高分子社产,固体成分55质量%,玻璃化转变温度-65℃)、160质量份丙烯酸-硅氧烷树脂乳胶US 224(东亚合成社产,固体成分40质量%,玻璃化转变温度10℃)、440质量份水的比率,充分搅拌混合,制备底层涂布液J。此时相对于底层中空颗粒的高分子树脂的比率为50.0质量%。
除了在实施例26中,将底层涂布液替换为底层涂布液J以外,按照与实施例26同样的方法,制备实施例27的热敏性粘合材料。
(比较例5)
-底层涂布液K的制备-
按照100质量份中空颗粒乳胶ロ-ペィク HP-91(ロ-ム&ハ-ス社产,中空率50%,固体成分27.5质量%)、410质量份聚乙烯醇水溶液(株式会社クラレ产,固体成分30质量%,玻璃化转变温度100℃或100℃以上)、240质量份水的比率,充分搅拌混合,制备底层涂布液K。
除了在实施例17中,将底层涂布液替换为底层涂布液K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制备比较例5的热敏性粘合材料。
(比较例6)
除了在实施例17中,将底层涂布液的中空颗粒乳胶ロ-ペィク HP-91(ロ-ム&ハ-ス社产,中空率50%,固体成分27.5质量%)变化为ァルマテックス SPMM-47BF(三井化学社产,中空率0%,固体成分47.5质量%)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制备比较例6的热敏性粘合材料。
(比较例7)
除了在实施例17中,不设置底层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得到比较例7的热敏性粘合材料。
对得到的各热敏性粘合材料,按照如下的方法对各特性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6、表7以及表8。
<热活化条件>
将热敏性粘合材料制备为宽为4cm,长为10cm的大小,在热头(TEC社产,TH-0976SP)为8点/mm、电阻为500Ω、全点通电下,在活化能为0.30mJ/点、0.45mJ/点、0.60mJ/点、印刷速度100mm/秒,板压6kgf/行的条件下进行活化。这里的所有的试验在温度环境条件为22℃、65%RH的环境下实施。
<热敏性粘合标签的热收缩性的观察>
通过目视观察由于上述热活化的热敏性粘合标签的因热引起的收缩性,通过下述等级指标对其进行评价。
[等级指标]
○:完全没有发现标签的热收缩
△:仅仅偶尔发现标签的热收缩
×:标签的热收缩显著
<粘合力测定>
通过加压至2kg的橡胶辊,将活化的热敏性粘合材料标签的活化面沿长度方向贴附在被粘体上,2分钟后,在剥离角度为180°,剥离速度为300mm/min的条件下进行剥离。通过数值显示此时粘合力的平均阻力值。另外,单位是gf/40mm。这里,所有的试验在温度环境条件为22℃、65%RH的环境下实施。
[PO包装纸粘合力的评价基准]
◎:1500gf/40mm或1500gf/40mm以上
○:1000gf/40mm或1000gf/40mm以上,不足1500gf/40mm
△:700gf/40mm或700gf/40mm以上,不足1000gf/40mm
×:不足700gf/40mm
[瓦楞纸板粘合力的评价标准]
◎:700gf/40mm或700gf/40mm以上
○:500gf/40mm或500gf/40mm以上,不足700gf/40mm
△:300gf/40mm或300gf/40mm以上,不足500gf/40mm
×:不足300gf/40mm
<糊残留>
通过上述粘合力测定,目视观察剥离的贴附标签时,粘附在瓦楞纸板上的糊残留,通过下述等级指标进行评价。
○:完全没有发现糊残留的痕迹
△:仅仅偶尔发现糊残留的痕迹
×:糊残留的痕迹显著
表6
Figure G2009102618968D00551
表7
Figure G2009102618968D00561
表8
Figure G2009102618968D00571
有表6、表7和表8的结果发现,比较例5存在底层中的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0℃,过高,比较例6存在底层中的中空填料中空率为0%(没有中空),比较例7由于没有设置底层,与实施例相比,任何一种粘合性均发生恶化。
表6中的实施例17的0.30mJ/点的评价、表7中的实施例17的0.30mJ/点的评价、表7中的实施例18的0.30mJ/点的评价均不好,这是由于热头的加热能未达到最佳化,对此从热头的加热能为0.45mJ/点及0.60mJ/点的结果明确可知。
另外,表8中的实施例17~22的0.60mJ/点的膜收缩评价变差是由于热头的加热能未达到最佳化,对此从热头的加热能为0.45mJ/点及0.60mJ/点的结果明确可知。
因此,实施例17~27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取决于加热方法(活化方法)的条件,评价结果多少发生变动。然而,可以确认,实施例17~27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如果采用近似最佳化的加热条件即热头的加热能0.45mJ/点进行评价,与比较例5~7相比,即使采用合成纸作为支撑体时,也不发生膜收缩、糊残留,对瓦楞纸板等粗糙被粘体及聚烯烃包装纸均具有优良的粘合性。
(实施例2-1)
(1)染料分散液的制备
分散由20质量份3-二丁基氨基-6-甲基-N-7-苯胺基荧烷、20质量份聚乙烯醇(PVA)的10质量%的水溶液、60质量份水构成的组合物,使得平均粒径为0.5μm。
(2)显色剂的制备
使用球磨机分散由20质量份4-异丙氧基-4’-羟基二苯基砜、草酸二(对-甲基苄基)酯、10质量份碳酸钙、30质量份聚乙烯醇(PVA)的10质量%的水溶液、30质量份水构成的组合物,使得平均粒径为0.5μm。
(3)热敏记录层涂布液的制备
混合由20质量份A液、60质量份B液、30质量份羧基变性的PVA(固体成分10质量%,KL-318,株式会社クラレ产),1质量份硫代琥珀酸二辛酯(固体成分5质量%)构成的混合物,制备热敏记录层涂布液。
(4)保护层涂布液的制备
混合由40质量份氢氧化铝分散液(固体成分50质量%)、6质量份硬脂酸锌分散液(固体成分30质量%)、1质量硫代份琥珀酸二辛酯(固体成分5质量%)、200质量份具有二丙酮基的PVA(二丙酮单体单位含量为4质量%,聚合度为1600,皂化度为98%,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产)10质量%的水溶液、10质量份己二酸酰肼(交联剂)水溶液(固体成分10质量%)、43质量份水构成的组合物,制备保护层涂布液。
(5)热敏记录层与保护层的涂布
在支撑体(纸张重量为60g/m2的优质纸)上涂布热敏记录层涂布液,使得染料干燥粘附重量为0.6g/m2,干燥,形成热敏记录层。然后,在其上涂布保护层涂布液,使得干燥粘附重量为3g/m2,干燥后进行压光处理,使得保护层面的平滑度为5000秒。
(6)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的制备
使用球磨机均匀混合100质量份2-(3’-叔丁基-5’-甲基-2’-羟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50质量份甲基纤维素10%的溶解液、200质量份水,分散,使得平均粒径为1.0μm。
(7)热敏粘合液的制备
按100质量份热塑性树脂乳胶AP5570(昭和高分子社产,固体成分55质量%,玻璃化转变温度-65℃)、70质量份粘合赋予剂乳胶E100(萜烯醇主成分,荒川化学社产,固体成分50%,软化点145℃)、540质量份热熔融性物质分散液、130质量份水的比率充分搅拌混合,制备热敏粘合液。
(8)热敏粘合液的涂布
在上述(5)的热敏记录层的对面进行涂布,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5g/m2,干燥,制备本发明的热敏性粘合材料。
(实施例2-2)
除了在实施例2-1的(7)热敏粘合剂液中,按照相对于热塑性树脂乳胶AP5570的干燥比率为12%,添加具有二丙酮基的PVA(二丙酮单体单位含量为4质量%,聚合度为1600,皂化度为98%,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产)10质量%的水溶液以外,与实施例2-1同样制备本发明的热敏性粘合材料。
(实施例2-3)
除了在实施例2-1的(7)热敏粘合剂液中,按照相对于热塑性树脂乳胶AP5570的干燥比率为1质量%,添加具有二丙酮基的PVA(二丙酮单体单位含量为4质量%,聚合度为1600,皂化度为98%,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产)1质量%的水溶液以外,与实施例2-1同样制备本发明的热敏性粘合材料。
(实施例2-4)
除了在实施例2-1的(6)热熔融性分散液中使用的甲基纤维素10质量%溶解液,按照相对于热塑性树脂乳胶AP5570的干燥比率为2%,使用具有二丙酮基的PVA(二丙酮单体单位含量为4质量%,聚合度为1600,皂化度为98%,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产)10质量%的水溶液代替以外,与实施例2-1同样制备本发明的热敏性粘合材料。
(实施例2-5)
除了在实施例2-4的热敏粘合剂液中,按照相对于热塑性树脂乳胶AP5570的干燥比率为10%,添加具有二丙酮基的PVA(二丙酮单体单位含量为4质量%,聚合度为1600,皂化度为98%,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产)10%的水溶液以外,与实施例2-4同样制备本发明的热敏性粘合材料。
(实施例2-6)
除了在实施例2-4的热敏粘合剂液中,对具有二丙酮基的PVA(二丙酮单体单位含量为4质量%,聚合度为1600,皂化度为98%,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产)的10%水溶液,以干燥比率为10%使用己二酸酰肼(交联剂)10质量%水溶液以外,与实施例2-4同样制备本发明的热敏性粘合材料。
(实施例2-7)
除了在实施例2-6的热敏粘合剂液中,按照相对于热塑性树脂乳胶AP5570的干燥比率为6.5%,添加具有二丙酮基的PVA(二丙酮单体单位含量为4质量%,聚合度为1600,皂化度为98%,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产)10%的水溶液以外,与实施例2-6同样制备本发明的热敏性粘合材料。
(实施例2-8)
除了在实施例2-7的热敏性粘合层与支撑体之间涂布作为中间层的热塑性树脂乳胶AP5570,使得干燥粘附量为15g/m2,进行涂布、干燥以外,与实施例2-7同样制备本发明的热敏性粘合材料。
(比较例2-1)
除了使用下述(9)保护层涂布液代替实施例2-1的(4)保护层涂布液以外,与实施例2-1同样制备比较例的热敏性粘合材料。
(9)保护层涂布液的制备
混合由40质量份氢氧化铝分散液(固体成分50质量%)、6质量份硬脂酸锌分散液(固体成分30%)、1质量份硫代琥珀酸二辛酯水溶液(固体成分5%)、200质量份羧基改性的PVA(固体成分10质量%,KL-318,株式会社クラレ产)、50质量份聚酰胺表氯醇的12.5%溶解液、43质量份水构成的组合物,从而制备保护层涂布液。
(比较例2-2)
除使用在实施例2-2中使用的热敏性粘合层代替比较例2-1的热敏性粘合层以外,与比较例2-1同样制备比较例2-2的热敏性粘合材料。
(比较例2-3)
除使用在实施例2-3中使用的热敏性粘合层代替比较例2-1的热敏性粘合层以外,与比较例2-1同样制备比较例2-3的热敏性粘合材料。
(比较例2-4)
除使用在实施例2-8中使用的热敏性粘合层代替比较例2-1的热敏性粘合层以外,与比较例2-1同样制备比较例2-4的热敏性粘合材料。
然后,基于下述方法对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各热敏性粘合材料进行评价。结果在表9中示出。
表9:
《注释:表中,将实施例~-8变更为实施例2-1~2-8,将比较例1~4变更为比较例2-1~2-4》
Figure G2009102618968D00621
<活化方法>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备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切割为宽4cm、长10cm的大小,在热头(TEC社产,TH-0976SP)为8点/mm,电阻为500Ω,全点通电下,在活化能为26.0mJ/mm2、印刷速度100mm/秒,直径为1cm的硅类平板压力为6kgf/行的条件下,将热敏性粘合层面与热头接触,在22℃、65%RH的环境下实施活化。
<粘合力测定>
通过加压为2kg的橡胶辊将上述方法中活化的热敏性粘合材料标签的活化面沿长度方向贴附在被粘体上,2分钟后以及7天后,在剥离角度为180°、剥离速度为300mm/min的条件下进行剥离。通过数值显示此时粘合力的阻力值。另外,单位是gf/40mm。
<粘结性试验方法>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备的热敏性粘合材料的热敏记录层的保护层面与热敏性粘合层面接触,在2kg/cm2的压力下,在60℃、30%RH和40℃、90%条件下保管24小时后,在室温下剥离试样,按照如下的等级评价此时的粘结性。
等级10:没有声音地剥离
等级9:剥离时有一定的声音,但没有阻力地剥离
等级8:剥离时有一定的声音,有一定的阻力
等级7:剥离时产生剥离声音及剥离阻力,存在剥离阻力但未发现层的转印
等级6:剥离时发现微小的点状转印
等级5:剥离时热敏性粘合层面或热敏记录层面产生30~50%的转印物
等级4:剥离时热敏性粘合层面或热敏记录层面产生50%或50%以上的转印物
等级3:剥离时标签产生一部分破坏
等级2:剥离时标签产生30~50%的破坏
等级1:剥离时标签产生50%或50%以上的破坏
<印刷匹配性试验方法>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备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切割为宽4cm、长10cm的大小,在热头(TEC社产,TH-0976SP)为8点/mm、电阻为500Ω、1点方格通电下,在活化能为15.0mJ/mm2、印刷速度100mm/秒、直径为1cm的硅平板压力为6kgf/行的条件下,将热敏性粘合层面与热头接触,在22℃,65%RH和40℃、90%RH的环境下实施印刷。通过目视、手接触观察此时与平板辊接触的热敏性粘合层面的擦伤状况、擦伤引起的热敏粘合面的发粘状况,根据以下等级进行判定。图1中显示1点方格通电模式。基于该模式的评价如下。
[评价基准]
◎:既没有擦伤痕迹,也没有发粘感觉
○:发现一定的擦伤痕迹,但没有发粘感觉
△:可以确认擦伤痕迹是清楚的,也感觉到一定的发粘
×:可以清楚确认擦伤痕迹,感觉到完全发粘
本发明的热敏性粘合材料由于对瓦楞纸板等的粗糙面被粘体和聚烯烃包装纸的粘合力强,粘合力随时间降低少,可以通过低能量活化,并且耐粘结性也良好,特别是即使在使用作为支撑体的合成纸或塑料薄膜的情况下,热活化时也没有热敏性粘合层的脱落,可以防止支撑体的收缩起皱,可以改善更换标签时的糊残留,例如适于工业使用、商业使用和家庭使用。

Claims (6)

1.一种热敏性粘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具有支撑体、该支撑体的一个面上依次具有的热敏记录层和保护层、该支撑体的反面具有的热敏性粘合层,该热敏性粘合层含有热塑性树脂和热熔融性物质;上述保护层含有具有反应性羰基的聚乙烯醇及酰肼化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其中,热敏性粘合层含有具有反应性羰基的聚乙烯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其中,具有反应性羰基的聚乙烯醇用作热敏性粘合层中的热熔融性物质的分散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其中,热敏性粘合层含有酰肼化合物。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其中,热敏性粘合层中的具有反应性羰基的聚乙烯醇的含有比率为热塑性树脂的3~10质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性粘合材料,其中,在热敏性粘合层与支撑体之间具有含有丙烯酸粘合剂的中间层。
CN200910261896A 2004-09-13 2005-09-13 热敏性粘合材料 Pending CN1017984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65278A JP4330006B2 (ja) 2004-09-13 2004-09-13 感熱粘着層を有する感熱記録材料
JP265278/04 2004-09-13
JP2004266713 2004-09-14
JP266713/04 2004-09-14
JP2004268948 2004-09-15
JP268948/04 2004-09-15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128373A Division CN100589973C (zh) 2004-09-13 2005-09-13 热敏性粘合材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98488A true CN101798488A (zh) 2010-08-11

Family

ID=35276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61896A Pending CN101798488A (zh) 2004-09-13 2005-09-13 热敏性粘合材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811661B2 (zh)
EP (1) EP1634936B1 (zh)
CN (1) CN101798488A (zh)
DE (1) DE602005008681D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9163A (zh) * 2011-07-29 2013-12-18 株式会社理光 热敏记录材料
CN103956112A (zh) * 2014-04-16 2014-07-30 天津竹林伟业胶粘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三层热敏物流标签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06398C (zh) * 2003-07-30 2009-07-01 海南赛诺实业有限公司 热收缩型涂布薄膜的生产方法
US20060251890A1 (en) * 2005-05-06 2006-11-09 Richard Lane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PSA) laminates
US20060263596A1 (en) * 2005-05-06 2006-11-23 Bamborough Derek W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 (PSA) laminates
JP5111812B2 (ja) * 2005-09-16 2013-01-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組成物、組成物の製造方法、感熱性粘着材料、及び情報記録材料
US7989529B2 (en) * 2005-11-17 2011-08-02 Ricoh Company, Ltd. Thermo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hermosensitive adhesive material
US20070184978A1 (en) * 2006-02-03 2007-08-09 Shinji Takano Thermosensitive recording material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US7993732B2 (en) 2006-07-28 2011-08-09 Ricoh Company, Ltd. Heat-sensitive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and heat-sensitive adhesive material
JP5526456B2 (ja) * 2006-09-11 2014-06-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感熱性粘着剤及び感熱性粘着シート
US20080070035A1 (en) * 2006-09-18 2008-03-20 Tohru Kitano Thermosensitive adhesive component, and thermosensitive adhesive label sheet
JP5100223B2 (ja) * 2007-07-09 2012-12-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感熱性粘着材料
US20090047514A1 (en) * 2007-08-15 2009-02-19 Allen David P Thermal Activated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Product therewith
US20090155569A1 (en) * 2007-12-17 2009-06-18 Ricoh Company, Ltd Heat-sensitive adhesive, and heat-sensitive adhesive material
JP5194866B2 (ja) * 2008-02-14 2013-05-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感熱記録用粘着ラベル
JP5471210B2 (ja) * 2008-09-16 2014-04-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抗菌性を有する感熱記録媒体
KR100926453B1 (ko) 2009-07-14 2009-11-13 김동균 탄성 중공 필러를 이용한 외벽 단열용 경량 접착 몰탈 조성물
US9868862B2 (en) * 2011-05-25 2018-01-16 Diversey, Inc. Surface coat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surface coating system
US9745087B2 (en) 2013-01-04 2017-08-29 Tama Plastic Industr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ing baled items
US9606098B2 (en) * 2013-03-29 2017-03-28 Weyerhaeuser Nr Company Moisture indicator for wood substrat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1835A (ja) 1985-07-15 1987-01-3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複合材の強化部材用芯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379684A (ja) * 1988-08-19 1991-04-04 Toyo Seikan Kaisha Ltd 熱接着性フィルムラベル及びラベル付プラスチック容器
JPH06100848A (ja) 1992-08-07 1994-04-12 Toyo Ink Mfg Co Ltd 感熱性ディレードタック型粘着剤および感熱性粘着シート
JPH06100847A (ja) 1992-08-07 1994-04-12 Toyo Ink Mfg Co Ltd 感熱性ディレードタック型粘着剤および感熱性粘着シート
JPH0657223A (ja) 1992-08-07 1994-03-01 Toyo Ink Mfg Co Ltd 感熱性ディレードタック型粘着剤
JPH0920079A (ja) 1995-07-07 1997-01-21 Ricoh Co Ltd 感熱記録材料
JPH1035126A (ja) 1996-07-17 1998-02-10 Nitto Denko Corp 印刷方法、その装置及び原反
JP3623084B2 (ja) 1996-10-18 2005-02-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感熱性粘着ラベルの熱活性化方法及び感熱性粘着ラベルの貼り付け方法
JPH10152660A (ja) 1996-11-22 1998-06-09 Ricoh Co Ltd 感熱性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感熱性粘着ラベル
JP3628850B2 (ja) 1997-08-25 2005-03-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感熱性粘着ラベルの熱活性化方法、感熱性粘着ラベルの熱活性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329246B2 (ja) 1997-11-28 2002-09-30 株式会社寺岡精工 台紙レスラベルプリンタ
JP3365307B2 (ja) 1998-04-30 2003-01-08 株式会社寺岡精工 台紙レスラベルプリンタ
JP4655316B2 (ja) 1999-08-09 2011-03-23 株式会社寺岡精工 ラベル発行装置
JP4300665B2 (ja) 2000-01-14 2009-07-22 王子製紙株式会社 感熱記録体
JP4568952B2 (ja) 2000-04-19 2010-10-27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蛍光体の表面処理方法及び蛍光膜
US6828017B2 (en) * 2000-09-29 2004-12-07 Ricoh Company, Ltd. Heat-sensitive adhesive material, method of preparing sam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JP4514078B2 (ja) 2000-10-10 2010-07-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感熱性粘着材料及びその貼着方法
JP4350879B2 (ja) 2000-10-10 2009-10-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感熱性粘着材料及びその貼着方法
JP2002146303A (ja) 2000-11-06 2002-05-22 Ricoh Co Ltd 感熱性粘着材料、その熱活性化方法及び感熱性粘着材料の貼付方法
JP4392132B2 (ja) * 2001-03-09 2009-12-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感熱性粘着材料
JP4221163B2 (ja) * 2001-03-23 2009-02-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感熱記録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019862A (ja) 2001-07-06 2003-01-21 Oji Paper Co Ltd 感熱記録体
JP3922688B2 (ja) * 2002-01-11 2007-05-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感熱性粘着材料
US7021214B2 (en) * 2003-01-27 2006-04-04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for issuing label with thermosensitive adhesive
EP1479743B1 (en) * 2003-05-23 2007-07-18 Ricoh Company, Ltd. Heat-sensitive adhesive material, adhered article,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thermally activating the heat-sensitive adhesive material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9163A (zh) * 2011-07-29 2013-12-18 株式会社理光 热敏记录材料
CN103459163B (zh) * 2011-07-29 2015-01-14 株式会社理光 热敏记录材料
CN103956112A (zh) * 2014-04-16 2014-07-30 天津竹林伟业胶粘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三层热敏物流标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068191A1 (en) 2006-03-30
EP1634936A3 (en) 2006-04-05
EP1634936B1 (en) 2008-08-06
US7811661B2 (en) 2010-10-12
EP1634936A2 (en) 2006-03-15
DE602005008681D1 (de) 2008-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9973C (zh) 热敏性粘合材料
CN101798488A (zh) 热敏性粘合材料
JP4990512B2 (ja) 感熱性粘着材料
CN101173155A (zh) 热敏压敏粘合剂和热敏粘合材料
CN101537747B (zh) 热敏记录材料
CN101143997B (zh) 热敏胶粘剂和热敏胶粘片材
CN101143530A (zh) 热敏记录材料
JP4554308B2 (ja) 感熱性粘着ラベルシート
JP4755431B2 (ja) 感熱性粘着剤及び感熱性粘着材料
CN102295896A (zh) 热敏粘合剂材料
JP5365796B2 (ja) 感熱性粘着材料
CN1931948B (zh) 热敏粘合剂组分和热敏不干胶标签片
JP2006083222A (ja) 感熱性粘着ラベル
JP2008063435A (ja) 感熱性粘着剤及び感熱性粘着材料
JP4434665B2 (ja) 熱活性粘着剤及び熱活性粘着シート
JP5020718B2 (ja) 感熱性粘着材料
JP4949872B2 (ja) 感熱性粘着剤及び感熱性粘着シート
JP4814551B2 (ja) 感熱性粘着剤及び粘着材料
JP4794959B2 (ja) 感熱性粘着剤及び感熱性粘着材料
JP4800640B2 (ja) 感熱性粘着剤及び感熱性粘着シート
JP2008231166A (ja) 感熱性粘着材料
JP5073984B2 (ja) 感熱性粘着材料
JP5861543B2 (ja) 感熱記録用感熱性粘着材料
JP2009040963A (ja) 感熱性粘着シート
JP4897315B2 (ja) 感熱性粘着剤及び感熱性粘着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