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65931A - 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65931A
CN101765931A CN200880100569A CN200880100569A CN101765931A CN 101765931 A CN101765931 A CN 101765931A CN 200880100569 A CN200880100569 A CN 200880100569A CN 200880100569 A CN200880100569 A CN 200880100569A CN 101765931 A CN101765931 A CN 1017659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body
dielectric film
battery
gap
bag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0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65931B (zh
Inventor
永松茂隆
棚桥隆幸
田中浩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765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59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659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59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17Inorganic material
    • H01M50/119Met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08Electric battery cell making

Abstract

由本发明提供的电池(100)包括:具有正极和负极的电极体(80)、以及容纳所述电极体的外壳(50);在所述外壳的内壁面(56)与电极体(80)之间配置有隔离所述外壳和电极体的绝缘膜(10)。并且,所述绝缘膜(10)被形成为电极体(80)插入其中的袋状,所述袋状绝缘膜(10)在与电极体(80)的侧面(81)相对的面上具有间隙填充部(20),所述间隙填充部填塞所述电极体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56)之间的间隙。

Description

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及其制造方法,详细地说涉及适于车载的电池的构造。
另外,本国际申请要求2007年8月2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7-216678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被合并在本说明书中。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以及其他的二次电池作为车载用电源、或者作为个人电脑以及便携式终端的电源越发变得重要。尤其是,体轻且可获得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作为优选用作车载用高输出电源的电池而倍受期待。在这种电池中,具有通过将片状正极和片状负极与隔离件一起层叠并卷绕而成的卷绕电极体的电池构造已被公知。
但在这种电池中,需要分别制造电极体和外壳,之后将电极体容纳到外壳中。外壳很多情况下使用金属包,此时为了绝缘金属包和电极体,需要用绝缘膜包装电极体。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构成的方形密封电池,即:使用截面呈U字形的片材(聚丙烯或聚乙烯等的单层构造或其多层叠层构造)覆盖通过连接多个极板组(通过将多个正极板和多个负极板夹着隔离件交替层叠而成的叠层电极体)而成的极板组连结体的两个侧面和底表面这三个表面,并将该极板组连结体与截面呈U字形的片材一起插入配置在方形电槽的容纳空间内。另外,作为其他的现有技术,可以举出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3-513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6-1204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层叠电极体(典型的为卷绕电极体)中,层叠方向上的厚度由于其层叠(卷绕)程度或电极活性物质的涂膜偏差等而容易变得不一致,因此具有这种层叠电极体的电池中存在会在层叠电极体与方形电槽(即在内部容纳电极体和电解质的外壳)之间形成间隙的问题。然而不希望在电极体与外壳之间形成间隙,因为这种间隙的存在可能会对电池性能产生不良影响(例如由电极体的不平坦引起的电极活性物质的不均匀分布会导致电量分布的不均匀和局部化)。
另外,当将该电池用作汽车等车辆搭载用电源时,由于除搭载空间受限之外,其前提条件是能在发生振动的状态下使用,因此构造了将多个电池排列并约束了的状态(即将各电池相互固定的状态)的组合电池(也称为蓄电池或蓄电池组)。当进行约束时,对构成组合电池的各个电池(单体电池=cell)施加相当的载荷。如果电极体与外壳之间存在间隙,由于进行约束时施加的相当的载荷,外壳可能会向载荷方向产生挠曲或变形。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与现有的电池相关的上述问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外壳内部不产生间隙的电池(例如,构成组合电池的单体电池)。另外,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良好的操作性制造上述电池的方法。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电池包括:具有正极和负极的电极体、以及容纳所述电极体的外壳。在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与所述电极体之间配置有隔离所述外壳和所述电极体的绝缘膜。所述绝缘膜被形成为所述电极体插入其中的袋状。并且,所述袋状绝缘膜在与所述电极体的侧面相对的面上具有间隙填充部,该间隙填充部填塞所述电极体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
根据如上构成的电池,能够通过袋状绝缘膜所具有的间隙填充部来填塞外壳内的间隙、典型地能够填塞由于容纳在外壳内部的电极体的形状的不均匀而产生的间隙。由此,能够事前防止由于该间隙的存在而对电池性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例如,如由电极体的不平坦引起的电极活性物质的不均匀分布所导致的电量分布的不均匀和局部化)。另外,通过使用与袋状绝缘膜构成一体的间隙填充部,能够防止在将用于填充间隙的部件个别填装到外壳内时可能产生的位置偏移,能够可靠地填塞电极体与外壳(内壁面)之间的间隙。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电池尤其适于用作安装在汽车等车辆上的马达(电动机)用电源。即,能够通过将本发明的电池作为单体电池沿预定的方向排列并在该排列方向上约束所述单体电池,来制得组合电池,该组合电池适于用作车辆安装用电源。
在此情况下,由于通过袋状绝缘膜所具有的间隙填充部来填塞构成组合电池的各个电池的外壳内的间隙,因此能够防止电池的外形由于在上述约束时施加的相当大的载荷而变形(外壳的变形)。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电池,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用于安装在车辆上或其他用途的组合电池。
这里所公开的电池的一个优选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填充部通过在所述袋状绝缘膜中的与所述电极体的侧面相对的面上接合一片或多片具有预定的厚度并被形成为片状的片状间隙填充部件而构成。
电极体与外壳(内壁面)之间的间隙的尺寸在各个电池中有所不同,但在上述构成中,不用备齐各种尺寸的间隙填充部件,而是准备预定厚度的片状间隙填充部件并在将其接合到袋状绝缘膜上的同时调节其使用个数,能够填塞各个电池的上述间隙。
这里所公开的电池的一个优选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体是由片状正极和片状负极卷绕而成的扁平形状的卷绕电极体,并且所述间隙填充部被形成在与所述卷绕电极体的扁平面相对的位置处。
卷绕电极体的厚度在其构造上容易变得不均匀,但根据本方式的发明,能够可靠地填塞由于该卷绕电极体的形状不均匀而产生的间隙。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适于制造这里所公开的电池的方法。即,这里所公开的电池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方式是一种包括具有正极和负极的电极体(典型地为扁平形状的电极体)、以及容纳所述电极体的外壳的电池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包括:将所述电极体插入到被形成为袋状的绝缘膜中的工序(a);以及将所述电极体与所述袋状绝缘膜一起容纳到所述外壳中的工序(b)。其中,所述绝缘膜在与所述电极体的侧面相对的面上具有间隙填充部,所述间隙填充部填塞所述电极体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当在所述工序(b)中所述电极体与所述袋状绝缘膜一起被容纳在所述外壳中时,所述电极体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被所述间隙填充部填塞。
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能够通过将电极体与包括间隙填充部的袋状绝缘膜一起容纳到外壳中,来填塞所述电极体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即,只是通过将袋状绝缘膜与电极体一起容纳到外壳中,就能够执行填塞上述间隙的作业(间隙填充作业),因此其操作性变得良好。另外,当向袋状绝缘膜中插入电极体时,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间隙填充部与电极体的对准,并且该对准精度也良好。
这里所公开的电池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优选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填充部通过在所述袋状绝缘膜中的与所述电极体的侧面相对的面上接合一片或多片具有预定的厚度并被形成为片状的片状间隙填充部件而构成。
电极体与外壳(内壁面)之间的间隙的尺寸在各个电池中有所不同,但根据上述制造方法,不用备齐各种尺寸的间隙填充部件,而是准备预定厚度的片状间隙填充部件并在将其接合到袋状绝缘膜上的同时调节其使用个数,就能够填塞各个电池的上述间隙。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电池的间隙填充处理。
在此情况下,所述片状间隙填充部件优选被点熔接在所述袋状绝缘膜中的插入所述电极体的袋开口部侧的边缘部分。根据如此构成,当向袋状绝缘膜中插入电极体时,能够防止片状间隙填充部件被电极体拖拉而产生位置偏移。另外,能够避免受该电极体的拖拉而袋状绝缘膜产生褶皱或卷曲。
这里所公开的电池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优选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袋状绝缘膜中的与所述电极体的侧面相对的面上接合有多片所述片状间隙填充部件。其中,所述多片片状间隙填充部件在被接合到所述袋状绝缘膜之前预先已相互熔接成一体。
通过将多个片状间隙填充部件构成一体,向袋状绝缘膜进行运送和熔接的作业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的结构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卷绕电极体的一个例子的正面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所示电池的外壳内部状态的截面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片状间隙填充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熔接间隙填充片的工序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熔接间隙填充片和片状绝缘膜的工序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将片状绝缘膜弯折成袋状的工序的图;
图8A是用于说明将电极体插入袋状绝缘膜中的工序的图;
图8B是用于说明将电极体插入袋状绝缘膜中的工序的图;
图8C是用于说明将电极体插入袋状绝缘膜中的工序的图;
图9A是用于说明将电极体容纳到外壳中的工序的图;
图9B是用于说明将电极体容纳到外壳中的工序的图;
图9C是用于说明将电极体容纳到外壳中的工序的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包括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的车辆(汽车)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附图中,对起到相同作用的部件、部位标标以相同的标号进行说明。以下,以方形锂离子二次电池100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电池构造,但这并不表示本发明被限定于本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示例。另外,各附图中的尺寸关系(长度、宽度、厚度等)并不反映实际的尺寸关系。
参考图1对电池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结构的外观立体图。作为一个例子,如图1所示,这里所公开的锂离子二次电池100包括:具有正极和负极的电极体80、以及容纳该电极体80的外壳50。
本实施方式的外壳50由外壳主体52和盖体54构成。外壳主体52具有可容纳后述的扁平形状的电极体80的形状(这里为箱型)。外壳主体52在上部具有开口端,电极体80可经由该开口端容纳到外壳主体52中。盖体54是封闭外壳主体52的上端开口的板状部件,这里具有近似矩形形状。外壳50(外壳主体52以及盖体54)的材质优选体轻、传热性好的金属制材料,这样的金属制材料例如可以例举出铝、不锈钢、镀镍钢等。
在外壳50与电极体80之间配置有隔离该外壳50和电极体80的绝缘膜10。通过该绝缘膜10,避免了作为发电元件的电极体80与外壳50直接接触,能够确保电极体80与外壳50的绝缘。绝缘膜的材质只要通过可作为绝缘材料而发挥功能的材质构成即可,例如可以优选使用聚丙烯或聚乙烯等树脂材料。绝缘膜10被形成为包围电极体80(电极体80被插入)的袋体。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绝缘膜10被形成为上端侧开口的有底的袋状(即包围电极体80的底面和四个侧面的袋状),电极体80经由袋开口部12被容纳在绝缘膜10的内部。
接着,参考图1和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极体80进行说明。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电极体80的一个例子的正面图。本实施方式的电极体80与典型的电池一样,由预定的电池构成材料(正极和负极的活性物质、正极和负极的集电体、隔离件等)。这里,作为电极体80使用了扁平形状的卷绕电极体80。如图2所示,卷绕电极体80是与通常的锂离子电池的卷绕电极体同样地制得的,即:将片状正极82(以下称为“正极片82”)和片状负极84(以下称为“负极片84”)与共两片的片状隔离件86(以下称为“隔片86”)一起层叠,并且将该正极片82和负极片84在稍稍错开的情况下卷起来,接着从侧面方向挤压所得到的卷绕体以将其压扁,由此制得扁平形状的卷绕电极体80。该卷绕电极体的厚度根据卷绕程度和状态而容易变得不均匀。因此这意味着电池100的外壳内的间隙(即,卷绕电极体的层叠方向上的厚度与沿该方向的外壳内中空部的厚度的尺寸之差)的尺寸会根据所使用的卷绕电极体而变为不一样。
例如,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卷绕电极体80和外壳50留出间隙而配置的外壳内部状态的截面图。如图3所示,在卷绕电极体80的扁平面(侧面)81与外壳主体52的内壁面56(这里为包围电极体的袋状绝缘膜10)之间形成有间隙。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袋状绝缘膜10所具有的间隙填充部20能够填塞电池100的外壳50内的间隙。间隙填充部20相当于形成在与电极体80的侧面相对的面上的厚壁部位。本实施方式的间隙填充部20被形成在与卷绕电极体80的扁平面81相对的位置处,并被构成为其厚度与卷绕电极体80(扁平面81)和外壳主体52(内壁面56)之间的间隙的尺寸相符。
根据如上构成的电池100,通过袋状绝缘膜10所具有的间隙填充部20,能够填塞外壳50内的间隙、典型地能够填塞由于容纳在外壳内部的电极体80的形状不均匀而产生的间隙。由此,能够事前防止由于该间隙的存在而对电池性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例如由电极体的不平坦引起的电极活性物质的不均匀分布所导致的电量分布的不均匀和局部化)。另外,由于填塞上述间隙的间隙填充部20与袋状绝缘膜10构成一体,因此能够防止该间隙填充部20的位置发生偏移,能够可靠地填塞上述间隙。
以下,进一步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间隙填充部20的特点进行说明。袋状绝缘膜10所具有的间隙填充部20通过在上述袋状绝缘膜10的与上述电极体80的侧面(这里为扁平面81)相对的面上接合一片或多片片状间隙填充部件20(以下称为“间隙填充片”)而构成,该片状间隙填充部件20被形成为片状并具有预定的厚度。片状间隙填充部件20是如图4所示的薄的片状部件(图4中的(A)为正面图,图4中的(B)为侧面图),可以优选使用由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构成的具有1mm以下(典型的为10~1000μm、优选为100~200μm)厚度的间隙填充片20。
即,如图3所示,比照外壳50内的间隙大小,准备适当片数的间隙填充片20,并将这些间隙填充片20接合到袋状绝缘膜10(与卷绕电极体80的扁平面81相对的面)上,由此填塞了电池100的外壳50内的间隙。在图3所示的方式中,在电极体80的右侧准备两片间隙填充片20,在左侧准备一片间隙填充片20,并分别接合到袋状绝缘膜10(与扁平面81相对)的面上。另外,上述接合手段例如可以是点熔接。代替点熔接,也可以使用可英语于典型的电池的各种熔接(粘接)方法。
电极体80与外壳50(内壁面56)之间的间隙尺寸在各个电池中各不相同,但在上述构成中,不用备齐多种尺寸的间隙填充部件,而是通过准备预定厚度的间隙填充片20并在将其接合到袋状绝缘膜10上的同时调节其使用个数,也能够填塞各个电池的上述间隙。如此,通过采用一种相同形状的间隙填充片20,能够有效地填充(填塞)外壳50内各种大小的间隙。
另外,再基于图5~图9C,对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0的各构成材料、以及电池100的制造方法(尤其是具有间隙填充部(间隙填充片)的袋状绝缘膜的构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参考图5~图7,对包括间隙填充部件(间隙填充片20)的袋状绝缘膜10的构造方法进行说明。如图5中的(A)所示,比照外壳50内的间隙(外壳内壁面与电极体的扁平面之间的间隙)大小,准备适当个数的间隙填充片20。这里示出比照外壳50内的间隙大小而准备了三片间隙填充片20的例子。三片间隙填充片20被分为纸面跟前侧的一片和纸面里侧的二片这两组而层叠。另外,也可以不分为两组,而是将三片集中层叠在纸面跟前侧或纸面里侧的某一侧。所述多片间隙填充片20在被接合到袋状绝缘膜10之前被预先相互熔接成一体。即,如图5中的(B)所示,将在纸面里侧层叠了的两片间隙填充片20预熔接(粘接)起来。所述熔接(粘接)部位可以是在向后述的组合电池装配时不受约束的部位(在进行约束时不受载荷的部位),这里对相互面对的两个面的边缘部分的两处(参考箭头“90”)进行了点熔接。通过上述预熔接,两片间隙填充片以不会分离的程度成为一体,从而图6所示的向绝缘膜15进行运送和熔接(粘接)的作业变得容易。
接着,如图6中的(A)所示,准备片状绝缘膜15。袋状绝缘膜10在被组装成袋形状之前的阶段具有长条状(带状)的片材构造。即,如果展开袋状绝缘膜10,则成为图6中的(A)所示的一个片材。
如图6中的(B)所示,间隙填充片20被运送到片状绝缘膜15上。此时,间隙填充片20被放置在形成为袋状时处于与电极体80的扁平面81相对的位置处的片表面17上。在此状态下,熔接(粘接)间隙填充片20和片状绝缘膜15。此时,间隙填充片20优选被熔接在袋状绝缘膜的插入电极体的袋开口部侧的边缘部分。在该例子中,间隙填充片20被点熔接在相当于袋状绝缘膜中的袋开口部侧的边缘部分的片表面17的边缘部分的两处(参考箭头“92”)。通过如此构成,能够防止在将电极体80插入袋状绝缘膜10中时(参考图8A~图8C),间隙填充片20被电极体80拖拉而发生位置偏移。另外,能够避免受该电极体80的拖拉而袋状绝缘膜10产生褶皱或卷曲。另外,间隙填充片20与片表面17的点熔接部位进一步优选为在向后述的组合电池装配时不受约束的部位(在进行约束时不受载荷的部位)。
之后,如图7所示,将片状绝缘膜15弯折成袋状。在图示的例子中,将构成片状绝缘膜15的各片表面17、18a、18b、19沿双点划线向内侧弯折而形成袋状,并且将表面18a和表面18b重叠并熔接,由此形成了袋状的绝缘膜10。表面18a和表面18b在彼此面接触的状态下在三个位置(以箭头“94”表示的上端部分、中央部分、下端部分)被点熔接。通过对如上相互面接触的表面18a和表面18b的两端部分和中央部分这三个位置进行点熔接,能够以最少的必要熔接数目获得适度的接合强度,从而能够在将电极体80插入袋状绝缘膜10中时(参考图8A~图8C),使得会产生褶皱或卷曲。如此,能够简单地制造在预定位置(可与电极体80的扁平面相对的位置)具有间隙填充片20的袋状绝缘膜10。电极体80被插入该袋状绝缘膜10内。
接着,对准备电极体80的工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极体80是如上所述的扁平形状的卷绕电极体80。
卷绕电极体80在如图2所示的与卷绕方向对应的横向上稍稍错开的情况下进行卷绕的结果,正极片82和负极片84的端部的一部分分别从卷芯部分83(即,正极片82的正极活性物质层形成部分、负极片84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形成部分以及隔片86被紧密卷绕的部分)向外侧伸出。正极引线端子82B以及负极引线端子84B分别被附设在该正极侧伸出部分(即没有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部分)82A以及负极侧伸出部分(即没有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部分)84A上,并分别电连接至设置在外壳50的盖体54上的正极端子62(图1)以及负极端子64(图1)。
优选间隙填充片20与袋状绝缘膜接合,以获得该间隙填充片可面对上述的卷芯部分83的位置关系。这是因为该卷芯部分83是由于电极活性物质的涂膜偏差等而层叠方向上的厚度容易变得不均匀从而容易在与外壳的内壁面之间产生间隙的部分。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极体80在被容纳到外壳主体52之前的阶段,经由正极端子62以及负极端子64而预先装配在外壳50的盖体54上(参考图8B)。
构成上述卷绕电极体80的材料以及部件本身可以与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的电极体相同,不特别限制。例如,正极片82可通过在长条状的正极集电体上提供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层而形成。铝箔(本实施方式)及其他适于正极的金属箔优选用于正极集电体。正极活性物质不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以往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物质的一种或二种以上。作为优选例,可以例举出LiMn2O4、LiCoO2、LiNiO2等。
另一方面,负极片84可通过在长条状的负极集电体上提供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层而形成。铜箔(本实施方式)及其他适于负极的金属箔优选用于负极集电体。负极活性物质不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以往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物质的一种或二种以上。作为优选例,可以例举出石墨碳、无定形碳等碳素材料、含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或过渡金属氮化物等。
另外,作为适合用于正负极片82、84之间的隔片86,可例举出由多孔质聚烯烃系树脂构成的隔片。例如适于使用长度为2~4m(例如3.1m)、宽度为8~12cm(例如11cm)、厚度为5~30μm(例如25μm)左右的合成树脂制(例如聚乙烯等聚烯烃制)多孔质隔片。另外,当电解质采用固体电解质或胶状电解质时,有时可以不需要隔离件(即,此时电解质自身可起到隔离件的作用)。
容纳在电池的外壳内的电极体不限于上述卷绕式电极体。例如,也可以是将正极片和负极片与隔离件(或者还可以起隔离件作用的固体或胶状电解质)一起交替层叠而成的层叠式电极体。
接着,参考图8A~图8C和图9A~图9C来说明将上述电极体80容纳到外壳50中的工序。首先,如图8A~图8C所示,将电极体80插入袋状绝缘膜10中。具体地说,如图8A所示,准备袋状绝缘膜10以使袋开口部12朝下,接着如图8B所示,对准卷绕电极体80与袋状绝缘膜10,并如图8C所示,插入卷绕电极体80以使袋状绝缘膜10覆盖盖该卷绕电极体80。此时,由于间隙填充片20预先熔接在袋状绝缘膜10的与电极体80的侧面(扁平面81)相对的面上,因此通过上述的插入,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对准间隙填充片20与电极体80的侧面(扁平面81)。
在如上将电极体80插入到袋状绝缘膜10中后,接着如图9A~图9C所示,将电极体80与袋状绝缘膜10一起容纳到外壳主体52中。具体地说,如图9A所示,准备外壳主体52以使其开口部朝下,接着如图9B所示,准备插入到袋状绝缘膜10中的卷绕电极体80以使盖体54朝下,并如图9C所示,从电极体80和袋状绝缘膜10的上方盖上外壳主体52。此时,能够通过与袋状绝缘膜10一并被容纳的间隙填充部(间隙填充片20)来填塞电极体80与外壳主体52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根据本实施方式,仅通过将电极体和袋状绝缘膜容纳到外壳中,就能够进行填塞上述间隙的作业(间隙填充作业),因此其操作性变得良好。之后,将外壳主体52和盖体54接合(典型的为焊接),从设置在盖体54上的注液口(图中没有示出)注入电解液,并密封该注液口,由此能够构造电池100。
在本实施方式中,注入了将电解质溶解在非水溶剂中的非水电解液。构成该电解液的非水溶剂可以使用从由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EMC)、1,2-乙二醇二甲醚、1,2-二乙氧基乙烷、四氢呋喃、1,3-二氧戊环等组成的组中选出的一种或二种以上。在本实施例涉及的电池中,使用了碳酸二乙酯和碳酸乙烯酯的混合溶剂(例如,1∶1的质量比)。另外,构成该电解液的电解质(载体盐)可使用从以氟为构成元素的各种锂盐中选出的一种或二种以上。例如可使用从由LiPF6、LiBF4、LiAsF6、LiCF3SO3、LiC4F9SO3、LiN(CF3SO2)2、LiC(CF3SO2)3等组成的组中选出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通过将具有间隙填充部(间隙填充片)20的袋状绝缘膜10与电极体80一起容纳到外壳50中,能够容易地(以良好的操作性)填塞电极体80与外壳主体52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另外,当将电极体80插入袋状绝缘膜10中时,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间隙填充部(间隙填充片)20与电极体80的对准,并且该对准精度也良好。另外,由于间隙填充片20在袋状绝缘膜10中插入电极体80的袋开口部12侧的边缘部分被点熔接,因此能够防止在插入电极体80时间隙填充片20被电极体80拖拉而发生位置偏移,并能够避免受该电极体80的拖拉而袋状绝缘膜10产生褶皱或卷曲。另外,多片间隙填充片20在接合到袋状绝缘膜10之前预先已相互熔接成一体,因此容易进行运送并熔接至该绝缘膜的作业。
如图10所示,能够将如上制造的电池100很好地用作车辆70(典型的为汽车、尤其是混合动力车、电动车、燃料电池车这样的具有电动车的汽车)的车载电源。当将该电池100用作车载电源时,由于除搭载空间受限之外,其前提条件是能在发生振动的状态下使用,因此构造将多个电池100排列并约束了的状态(即将各电池相互固定的状态)的组合电池72。除了安装空间被限制以外,也会在产生振动的状态下使用,因此制得排列当进行约束时,对构成组合电池72的各个电池(单体电池)100施加相当的载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用间隙填充片20填塞外壳50内部的间隙,因此能够防止电池的外形受上述相当的载荷而变形(外壳变形)。
以上,通过优选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上述的记载并不是限定内容,当然可以进行各种改变。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间隙填充部通过将一片或多片片状间隙填充部件与绝缘膜(成形后为袋状膜)的内表面接合而形成,但不限于该方式。例如也可以是如下形成的间隙填充部,即:其具有可密封绝缘膜的间隙填充部形成部分的双层膜构造,并且在该双层膜构造的膜之间填充各种形状的间隙填充部件(片状、胶状、微粒状等填料)并进行密封。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填塞在外壳内部产生的间隙的电池。本发明的电池尤其适于作为用于安装在汽车等车辆上的马达(电动机)的电源。即,通过将本发明的电池作为单体电池(cell)在预定的方向上排列(典型的为串联连接),并将这些单体电池在其排列方向上进行约束,能够制造组合电池。该组合电池能够方便地作为车载电源来使用。

Claims (8)

1.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具有正极和负极的电极体、以及容纳所述电极体的外壳,所述电池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与所述电极体之间配置有隔离所述外壳和所述电极体的绝缘膜,
所述绝缘膜被形成为所述电极体插入其中的袋状,
所述袋状绝缘膜在与所述电极体的侧面相对的面上具有间隙填充部,所述间隙填充部填塞所述电极体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填充部通过在所述袋状绝缘膜中的与所述电极体的侧面相对的面上接合一片或多片具有预定的厚度并被形成为片状的片状间隙填充部件而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体是由片状正极和片状负极卷绕而成的扁平形状的卷绕电极体,
所述间隙填充部被形成在与所述卷绕电极体的扁平面相对的位置处。
4.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5.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所述电池包括:具有正极和负极的电极体、以及容纳所述电极体的外壳,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将所述电极体插入到被形成为袋状的绝缘膜中的工序(a);以及
将所述电极体与所述袋状绝缘膜一起容纳到所述外壳中的工序(b),
其中,所述绝缘膜在与所述电极体的侧面相对的面上具有间隙填充部,所述间隙填充部填塞所述电极体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
当在所述工序(b)中所述电极体与所述袋状绝缘膜一起被容纳在所述外壳中时,所述电极体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被所述间隙填充部填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填充部通过在所述袋状绝缘膜中的与所述电极体的侧面相对的面上接合一片或多片具有预定的厚度并被形成为片状的片状间隙填充部件而构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状间隙填充部件被点熔接在所述袋状绝缘膜中的插入所述电极体的袋开口部侧的边缘部分。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袋状绝缘膜中的与所述电极体的侧面相对的面上接合有多片所述片状间隙填充部件,
其中所述多片片状间隙填充部件在被接合到所述袋状绝缘膜之前预先已相互熔接成一体。
CN200880100569.8A 2007-08-23 2008-08-12 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7659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16678 2007-08-23
JP2007216678A JP4296522B2 (ja) 2007-08-23 2007-08-23 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CT/JP2008/064442 WO2009025199A1 (ja) 2007-08-23 2008-08-12 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65931A true CN101765931A (zh) 2010-06-30
CN101765931B CN101765931B (zh) 2015-06-10

Family

ID=40378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0569.8A Active CN101765931B (zh) 2007-08-23 2008-08-12 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84161B2 (zh)
EP (1) EP2192637B1 (zh)
JP (1) JP4296522B2 (zh)
CN (1) CN101765931B (zh)
WO (1) WO2009025199A1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0888A (zh) * 2011-05-25 2012-11-28 锂能源日本有限公司 电池的制造方法及电池
CN103181021A (zh) * 2010-10-29 2013-06-26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熔融盐电池
CN103325987A (zh) * 2013-05-30 2013-09-25 苏州启智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防针刺锂电池
CN103765629A (zh) * 2011-09-09 2014-04-3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方形密封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4412415A (zh) * 2012-06-29 2015-03-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制造扁平型非水二次电池的方法
CN105122530A (zh) * 2013-03-29 2015-12-02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蓄电装置
CN105474429A (zh) * 2013-08-23 2016-04-0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5684191A (zh) * 2013-11-26 2016-06-15 株式会社Lg化学 具有用于防止短路的装置的电池单体
CN107968163A (zh) * 2012-06-26 2018-04-27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蓄电装置
CN110137388A (zh) * 2018-02-09 2019-08-1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和电池组
CN111009676A (zh) * 2018-10-05 2020-04-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
CN111312935A (zh) * 2018-12-11 2020-06-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
CN112952273A (zh) * 2019-11-22 2021-06-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CN112993471A (zh) * 2015-03-30 2021-06-18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方形二次电池以及组电池
WO2022126547A1 (zh) * 2020-12-17 2022-06-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57697B2 (ja) * 2009-06-12 2013-08-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
CN201682023U (zh) * 2009-06-26 2010-12-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
US8697272B2 (en) 2009-09-01 2014-04-15 Samsung Sdi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an insulating member
KR101036089B1 (ko) 2010-01-27 2011-05-19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절연 백을 갖는 이차전지
KR101862232B1 (ko) * 2010-03-12 2018-05-29 가부시키가이샤 지에스 유아사 전지
JP5452303B2 (ja) * 2010-03-23 2014-03-26 日立ビーク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とその製造方法
KR101328354B1 (ko) 2010-03-26 2013-11-11 도요타지도샤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튬 이온 2차 전지, 차량 및 전지 탑재 기기
KR101155889B1 (ko) 2010-08-30 2012-06-20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KR101182282B1 (ko) * 2010-10-12 2012-09-12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JP5811456B2 (ja) 2010-12-28 2015-11-11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
JP5831044B2 (ja) * 2011-08-25 2015-12-09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池
JP5651614B2 (ja) * 2012-02-09 2015-01-14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角形二次電池及びモジュール
JP6052574B2 (ja) * 2012-05-16 2016-12-27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及び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JP6091843B2 (ja) * 2012-10-31 2017-03-0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5942874B2 (ja) * 2013-02-05 2016-06-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
JP5962530B2 (ja) * 2013-02-06 2016-08-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
JP5925142B2 (ja) * 2013-02-21 2016-05-25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JP2014199780A (ja) * 2013-03-29 2014-10-23 株式会社リチウムエナジージャパン 蓄電素子
KR20140120189A (ko) * 2013-04-02 2014-10-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182610B2 (ja) * 2013-08-30 2017-08-16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JP6079592B2 (ja) * 2013-12-02 2017-02-1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JP6064879B2 (ja) * 2013-12-02 2017-01-2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KR20150089311A (ko) * 2014-01-27 2015-08-0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JP6344027B2 (ja) * 2014-04-14 2018-06-20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1760398B1 (ko) 2014-05-19 2017-07-2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안전성이 향상된 파우치형 이차 전지
JP6264196B2 (ja) 2014-05-30 2018-01-2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角形二次電池
JP6493949B2 (ja) * 2014-06-19 2019-04-03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5892226B2 (ja) * 2014-11-05 2016-03-23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池
JP2016139528A (ja) * 2015-01-28 2016-08-0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蓄電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6139586A (ja) * 2015-01-29 2016-08-0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JP6743356B2 (ja) * 2015-06-30 2020-08-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JP6720572B2 (ja) * 2016-02-24 2020-07-0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蓄電装置の製造装置
JP6975381B2 (ja) * 2017-10-02 2021-12-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JP2019117720A (ja) * 2017-12-27 2019-07-18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
JP6994160B2 (ja) * 2018-04-16 2022-02-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池製造システム
JP7165880B2 (ja) * 2019-01-25 2022-11-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積層型二次電池
CN209822691U (zh) * 2019-04-25 2019-12-20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83595A (ja) * 1994-09-12 1996-03-26 Sony Corp 単電池
JP2000048773A (ja) * 1998-07-27 2000-02-18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非水電解質電池
US6083640A (en) * 1998-09-22 2000-07-04 Samsung Display Device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with electrode assembly fixing device
JP2000100404A (ja) * 1998-09-25 2000-04-07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非水電解質電池および電池パック
JP2000188133A (ja) * 1998-12-24 2000-07-04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密閉形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JP3514707B2 (ja) * 2000-07-17 2004-03-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 池
JP4593031B2 (ja) 2001-08-06 2010-12-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角形密閉式電池
JP2003187880A (ja) * 2001-12-17 2003-07-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 池
JP2006120419A (ja) 2004-10-20 2006-05-11 Toyota Motor Corp フィルム外装型蓄電装置と該蓄電装置用ケース
JP4876920B2 (ja) * 2004-12-10 2012-02-1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イポーラ電池
JP2006278245A (ja) * 2005-03-30 2006-10-12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091315A (ja) * 2006-10-02 2008-04-17 Hyundai Motor Co Ltd 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冷却および加熱装置
JP2009026703A (ja) * 2007-07-23 2009-02-05 Toyota Motor Corp 組電池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1021A (zh) * 2010-10-29 2013-06-26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熔融盐电池
CN102800888A (zh) * 2011-05-25 2012-11-28 锂能源日本有限公司 电池的制造方法及电池
CN103765629A (zh) * 2011-09-09 2014-04-3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方形密封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US10128469B2 (en) 2011-09-09 2018-11-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Square-shaped sealed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103765629B (zh) * 2011-09-09 2016-04-27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方形密封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7968163A (zh) * 2012-06-26 2018-04-27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蓄电装置
CN104412415A (zh) * 2012-06-29 2015-03-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制造扁平型非水二次电池的方法
CN105122530A (zh) * 2013-03-29 2015-12-02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蓄电装置
CN105122530B (zh) * 2013-03-29 2017-05-17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蓄电装置
CN103325987A (zh) * 2013-05-30 2013-09-25 苏州启智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防针刺锂电池
CN103325987B (zh) * 2013-05-30 2015-08-26 广东天劲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防针刺锂电池
US10026933B2 (en) 2013-08-23 2018-07-17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Nonaqueous electrolyte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5474429A (zh) * 2013-08-23 2016-04-0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10010357A (zh) * 2013-08-23 2019-07-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US10553835B2 (en) 2013-11-26 2020-02-04 Lg Chem, Ltd. Battery cell having means for preventing short-circuit
CN105684191B (zh) * 2013-11-26 2019-02-26 株式会社Lg 化学 具有用于防止短路的装置的电池单体
CN105684191A (zh) * 2013-11-26 2016-06-15 株式会社Lg化学 具有用于防止短路的装置的电池单体
CN112993471A (zh) * 2015-03-30 2021-06-18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方形二次电池以及组电池
CN110137388A (zh) * 2018-02-09 2019-08-1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和电池组
CN110137388B (zh) * 2018-02-09 2022-01-0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和电池组
CN111009676A (zh) * 2018-10-05 2020-04-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
CN111312935A (zh) * 2018-12-11 2020-06-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
CN111312935B (zh) * 2018-12-11 2022-09-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
CN112952273A (zh) * 2019-11-22 2021-06-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CN112952273B (zh) * 2019-11-22 2022-08-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WO2022126547A1 (zh) * 2020-12-17 2022-06-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48966A (ja) 2009-03-05
EP2192637A4 (en) 2012-05-30
JP4296522B2 (ja) 2009-07-15
US10084161B2 (en) 2018-09-25
WO2009025199A1 (ja) 2009-02-26
US20100209750A1 (en) 2010-08-19
CN101765931B (zh) 2015-06-10
EP2192637B1 (en) 2017-11-08
EP2192637A1 (en) 2010-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65931B (zh) 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US8518571B2 (en) Battery
CN103227311B (zh) 密闭型二次电池
JP5094215B2 (ja) 電池および組電池
KR101253671B1 (ko) 리튬 이차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726781B2 (ja) 二次電池
EP3018752B1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20052360A1 (en) Stack type battery
JP6315269B2 (ja) 密閉型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529641A (zh) 电池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及设有电池组的车辆
US20110070477A1 (en) Stack type battery
CN102208672A (zh) 层叠式电池
JP2010287456A (ja) 電池
US10686182B2 (en) Secondary battery
KR101930086B1 (ko) 이차전지의 제조방법
WO2014003032A1 (ja) 二次電池
JP2020149935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16147967A1 (ja) 二次電池
JP2005166353A (ja) 二次電池、組電池、複合組電池、車輌、及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KR101593268B1 (ko) 복수개의 전극 리드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230099793A1 (en) Pouch type rechargeable-batte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