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27053A - 定影装置以及配有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以及配有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27053A
CN101727053A CN200910179520A CN200910179520A CN101727053A CN 101727053 A CN101727053 A CN 101727053A CN 200910179520 A CN200910179520 A CN 200910179520A CN 200910179520 A CN200910179520 A CN 200910179520A CN 101727053 A CN101727053 A CN 1017270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component
fixation kit
assembly
seal assembly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9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27053B (zh
Inventor
长谷川健一
吉永洋
进士晃
石谷康功
山科亮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27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70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270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70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在定影装置中,固定组件被固定地设置在由带形成的环的内部,并且经由带被按压到按压旋转组件来在按压旋转组件和带之间形成夹持部分,以夹住承载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加热组件被固定地设置在由带形成的环内部。加热组件包括与按压旋转组件相对的开口。密封组件覆盖加热组件中的开口来防止异物通过加热组件中的开口进入加热组件。加强组件被固定地设置在加热组件内部,并且经由密封组件被按压到固定组件来加强固定组件。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以及配有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优先权声明
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08年10月14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8-264721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合并在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定影调色剂图像的定影装置以及包括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图像形成设备(诸如,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或至少具有复印、打印、扫描和传真功能中的至少一种的多功能打印机)通常根据图像数据在记录介质(纸状物)上形成图像。因此,例如,充电器均匀充电图像载置体的表面;光写入器将光束发射到图像载置体的充电表面来根据图像数据在图像载置体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将调色剂提供给图像载置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来使静电潜像可见(作为调色剂图像);将调色剂图像从图像载置体直接转印到记录介质,或者通过中间转印带间接地将调色剂图像从图像载置体转印到记录介质;然后,在将调色剂图像从图像载置体转印到记录介质之后,清洁器清洁光导体的表面;定影装置将热和压力施加到承载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因此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对于高速图像形成设备的市场需要要求甚至在图像形成设备以高速(缩短的预热时间段和第一次打印时间段)在记录介质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时,在定影装置中合适地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
为了解决该需要,定影装置可以包括加热组件,诸如设置在由无端带形成的环内侧、并面对带的内圆周表面的导热金属管。加热器加热该加热组件,使得加热组件加热整个带。位于由带形成的环外侧的按压旋转组件经由带按压在由带形成的环内侧固定地设置的固定组件(fixed member),以在按压旋转组件和带之间形成夹持部分。加热组件包括与夹持部分相对的开口,使得加热组件在夹持部分以外的位置上面对带的内圆周表面,并且该加热组件由设置在加热组件内部的加热器加热。利用这样的结构,通过夹持部分的、承载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从加热组件加热的带接收热量,并且从按压旋转组件接收压力,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
在固定组件和加热组件之间设置空隙。因此,甚至当加热组件具有薄的厚度来改善加热效率时,由按压旋转组件经由带(在夹持部分)施加到固定组件的压力不会将加热组件变形。然而,当在加热组件和带之间提供润滑剂来降低在加热组件和滑过加热组件的带之间形成的阻力时,润滑剂可能通过与夹持部分相对的加热组件中的开口进入到加热组件中。因此,润滑剂的短缺可能加速加热组件和带的磨损,并且进入加热组件的润滑剂可能附着到加热器,导致加热器的变差。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加热组件可以具有与带对应的无端环形状(不具有开口)。代替固定组件,可以在夹持位置上、在加热组件内部设置加强组件,并且该加强组件经由加热组件和带按压按压旋转组件来加强加热组件。
然而,仅将带设置在加热组件和按压旋转组件之间,因此来自按压旋转组件的压力对加热组件直接施加冲击。因此,当加热组件具有较薄的厚度来改善热效率时,或者当按压旋转组件经由带将更大的压力施加到加热组件来扩大夹持部分,以便改善定影效率时,加热组件可能变形。因此,带的一部分可能紧紧地接触加热组件,从而损伤带或产生噪声。此外,只要按压旋转组件接触并分离带,加热组件的变形就可能在施加到加热组件的压力中产生变化,或者可能对加热组件产生冲击力,这都不是所期望的结果。
发明内容
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柔性无端带、按压旋转组件、固定组件、加热组件、密封组件和加强组件。带在预定方向上移动来加热和融化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按压旋转组件与带相对。将固定组件固定地设置在由带形成的环的内部,并且该固定组件面对带的内圆周表面。将固定组件经由带按压到按压旋转组件来在按压旋转组件和带之间形成夹持部分,以在承载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通过二者之间时夹住承载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加热组件被固定地设置在由带形成的环内部,并且与带的内圆周表面面对来加热带。加热组件包括与按压旋转组件相对的开口。密封组件覆盖加热组件的开口来防止异物通过加热组件中的开口进入加热组件。加强组件被固定地设置在加热组件内部,并且经由密封组件被按压到固定组件来加强固定组件。
至少一个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的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柔性无端带、按压旋转组件、固定组件、加热组件、密封组件和加强组件。带在预定方向上移动来加热和融化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按压旋转组件与带相对。固定组件被固定地设置在由带形成的环的内部,并且该固定组件面对带的内圆周表面。将固定组件经由带按压到按压旋转组件来在按压旋转组件和带之间形成夹持部分,以在承载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通过二者之间时夹住承载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加热组件被固定地设置在由带形成的环内部,并且与带的内圆周表面面对来加热带。加热组件包括与按压旋转组件相对的开口。密封组件覆盖加热组件的开口来防止异物通过加热组件中的开口进入加热组件。加强组件被固定地设置在加热组件内部,并且经由密封组件被按压到固定组件来加强固定组件。
从下面的详细描述、附图和相关权利要求中,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加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参照下面对附图详细的说明可以更快、更好地理解对公开技术及其特征的完整描述。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包含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定影装置的示意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
图3是在定影装置的宽度方向上图2所示的定影装置的侧视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
图4是图2所示的定影装置的部分放大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
图5A是当包含在定影装置中的按压辊不施加压力时图3所示的定影装置的侧视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
图5B是当包含在定影装置中的按压辊施加压力时图3所示的定影装置的侧视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
图6A是在图4的左侧方向上看去的、图4所示的定影装置中包含的第一撑条(stay)的示例的平面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
图6B是在图4的左侧方向上看去的、图4所示的定影装置中包含的密封组件的示例的平面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
图6C是在图4的左侧方向上看去的、图4所示的定影装置中包含的第二撑条的示例的平面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
图7是要被附连到图4所示的定影装置中包含的加热组件的、图6A所示的第一撑条、图6B所示的密封组件和图6C所示的第二撑条的示意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
图8A是在图4的左侧方向上看去的、图4所示的定影装置中包含的第一撑条的另一示例的平面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
图8B是在图4的左侧方向上看去的、图4所示的定影装置中包含的密封组件的另一示例的平面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
图8C是在图4的左侧方向上看去的、图4所示的定影装置中包含的第二撑条的另一示例的平面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
图9A是在图4的左侧方向上看去的、图4所示的定影装置中包含的第一撑条的又一示例的平面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
图9B是在图4的左侧方向上看去的、图4所示的定影装置中包含的密封组件的又一示例的平面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
图9C是在图4的左侧方向上看去的、图4所示的定影装置中包含的第二撑条的又一示例的平面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
图10是图4所示的定影装置中包含的加热组件的示例的透视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
图11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部分放大图;
图12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部分放大图;和
图13是要附连到图12所示的定影装置中的加热组件的撑条和密封组件的示意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
附图意欲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并且不应被解释为显示本发明的范围。除非明确指出,否这不应将附图认为是按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理解,如果将元件或层描述为“在……之上”、“靠着”、“连接到”或“耦合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则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或层之上、靠着、连接到或耦合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相反,如果将元件或层描述为直接位于另一元件或层之上、直接靠着、连接到或耦合到另一元件或层,则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正如这里使用的那样,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项的任意或所有组合。
如图所示,在这里使用空间相关的术语(诸如“在……之下”、“在……下面”、“下部”、“上面”、“上部”等)以便于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将理解,除了在附图中描述的方向之外,空间相关术语意欲涵盖所使用或操作的装置的不同方向。例如,如果将附图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或特征“之下”的元件将定位为在另一元件或特征“之上”。因此,诸如“之下”的术语可以涵盖之上和之下的方向。可以将装置另外地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方向),并且相应地解释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关描述。
虽然,这里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应该理解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从另一个区域、层或部分中区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因此,下面描述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可以被命名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而且不背离本发明的教学。
这里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而且不意欲限制本发明。正如这里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还意欲包括复数形式。将进一步理解,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或附加。
在描述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清楚的缘故采用了特定的术语。然而,本说明书的公开不意欲限制到所选择的特定术语,并且应该理解每个特定元件包括以类似方式操作并获得类似结果的所有技术等效物。
现在参照附图解释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其中在附图(特别是图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等同或对应的部分。
图1是图像形成设备1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曝光装置3、图像形成装置4Y、4M、4C和4K、控制器10、纸盘12、定影装置20、中间转印单元85、二次转印辊89、馈送辊97、一对对准辊98、一对输出辊99、堆叠部分100和/或调色剂瓶保持器101。
图像形成设备4Y、4M、4C和4K分别包括光导鼓5Y、5M、5C和5K、充电器75Y、75M、75C和75K、显影装置76Y、76M、76C和76K和/或清洁器77Y、77M、77C和77K。
定影装置20包括定影带21和/或按压辊31。
中间转印单元85包括中间转印带78、一次转印偏压辊79Y、79M、79C和79K、中间转印清洁器80、二次转印备份辊(second transfer backup roller)82、清洁备份辊83和/或张力辊84。
调色剂瓶保持器101包括调色剂瓶102Y、102M、102C和102K。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可以是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具有复印、打印、扫描、绘图和传真等功能中的至少一种功能的多功能打印机。根据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实施例,图像形成设备1用作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彩色图像的串联型彩色打印机。
调色剂瓶保持器101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上部。四个调色剂瓶102Y、102M、102C和102K分别包括黄色、洋红、青色和黑色调色剂,并且可分离地附连到调色剂瓶保持器101,使得利用新的调色剂瓶更换调色剂瓶102Y、102M、102C和102K。
中间转印单元85设置在调色剂瓶保持器101之下。将图像形成装置4Y、4M、4C和4K布置来与中间转印单元85的中间转印带78相对,并且分别形成黄色、洋红、青色和黑色图像。
在图像形成装置4Y、4M、4C和4K中,充电器75Y、75M、75C和75K、显影装置76Y、76M、76C和76K、清洁器77Y、77M、77C和77K以及放电器分别围绕光导鼓5Y、5M、5C和5K。在光导鼓5Y、5M、5C和5K上执行包括充电处理、曝光处理、显影处理、转印处理和清洁处理的图像形成处理,以在光导鼓5Y、5M、5C和5K上分别形成黄色、洋红、青色和黑色调色剂图像。
驱动电机驱动并顺时针旋转图1中的光导鼓5Y、5M、5C和5K。在充电处理中,充电器75Y、75M、75C和75K分别在充电位置(在该位置充电器75Y、75M、75C和75K与光导鼓5Y、5M、5C和5K相对)均匀地充电光导鼓5Y、5M、5C和5K的表面。
在曝光处理中,曝光装置3将激光束L分别发射到光导鼓5Y、5M、5C和5K的充电表面上。换句话说,曝光装置3在照射位置(在该位置上曝光装置3与光导鼓5Y、5M、5C和5K的充电表面相对并照射光导鼓5Y、5M、5C和5K的充电表面)扫描并曝光光导鼓5Y、5M、5C和5K的充电表面,以形成与黄色、洋红、青色和黑色对应的静电潜像。
在显影处理中,显影装置76Y、76M、76C和76K在显影位置(在该位置上显影装置76Y、76M、76C和76K与光导鼓5Y、5M、5C和5K相对)上使光导鼓5Y、5M、5C和5K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可见(作为黄色、洋红、青色和黑色调色剂图像)。
在转印处理中,一次转印偏压辊79Y、79M、79C和79K在一次转印位置(在该位置上,一次转印偏压辊79Y、79M、79C和79K经由中间转印带78与光导鼓5Y、5M、5C和5K相对)上将光导鼓5Y、5M、5C和5K上形成的黄色、洋红、青色和黑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并叠加在中间转印带78上。因此,在中间转印带78上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在黄色、洋红、青色和黑色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之后,未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8上的少量剩余调色剂残留在光导鼓5Y、5M、5C和5K上。
在清洁处理中,在清洁位置(在该位置上,清洁器77Y、77M、77C和77K与光导鼓5Y、5M、5C和5K相对)上,包含在清洁器77Y、77M、77C和77K中的清洁刮片从光导鼓5Y、5M、5C和5K机械地收集剩余调色剂。
最后,在放电器分别与光导鼓5Y、5M、5C和5K相对的放电位置上,放电器将光导鼓5Y、5M、5C和5K上的残留电压消除。因此,在光导鼓5Y、5M、5C和5K上执行的一系列图像形成处理结束。
中间转印带78由三个辊(二次转印备份辊82、清洁备份辊83和张力辊84)支撑并环绕。单独的辊,也就是二次转印备份辊82在方向R1上驱动并无限移动(旋转)中间转印带78。
四个一次转印偏压辊79Y、79M、79C和79K以及光导鼓5Y、5M、5C和5K将中间转印带78夹在中间,以分别形成一次转印夹持。一次转印偏压辊79Y、79M、79C和79K被分别施加了具有与在光导鼓5Y、5M、5C和5K上形成黄色、洋红、青色和黑色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转印偏压。因此,在形成在光导鼓5Y、5M、5C和5K和中间转印带78之间的一次转印夹持部分上,将分别在光导鼓5Y、5M、5C和5K上形成的黄色、洋红、青色和黑色调色剂图像顺序地转印并叠加到在方向R1上旋转的中间转印带78上。因此,在中间转印带78上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
纸盘12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下部,并且装载用作记录介质的多张转印纸P。在图1中,馈送辊97逆时针旋转来将纸盘12上装有的多张转印纸P的最上面的转印纸P向一对对准辊98馈送。
临时停止旋转的一对对准辊98停止由馈送辊97馈送的最上面的转印纸P。例如,在一对对准辊98的两个辊之间形成的辊夹持接触并停止转印纸P的前沿。在形成在中间转印带78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到达二次转印夹持部分时,一对对准辊98开始旋转来将转印纸P馈送到在二次转印辊89和中间转印带78之间形成的二次转印夹持部分上。
在二次转印夹持部分,二次转印辊89和二次转印备份辊82将中间转印带78夹在中间。在二次转印辊89和中间转印带78之间形成的二次转印夹持部分上,二次转印辊89将形成在中间转印带78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由一对对准辊98馈送的转印纸P上。因此,所期望的彩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转印纸P上。在彩色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之后,未被转印到转印纸P上的剩余调色剂残留在中间转印带78上。
在中间转印清洁器80与中间转印带78相对的清洁位置上,中间转印清洁器80从中间转印带78收集剩余调色剂。
因此,完成在中间转印带78上执行的一系列转印处理。
承载彩色调色剂图像的转印纸P被发送到定影装置20。在定影装置20中,定影带21和按压辊31将热和压力施加到转印纸P来在转印纸P上定影彩色调色剂图像。
之后,定影装置20将承载定影后的彩色调色剂图像的转印纸P馈送到一对输出辊99。一对输出辊99将转印纸P排出到图像形成设备1的外侧,也就是堆叠部分100。因此,由一对输出辊99排出的转印纸P顺序地堆叠在堆叠部分100上。因此,完成由图像形成设备1执行的一系列图像形成处理。
控制器10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的操作。
参照图2到7,下面描述定影装置20的结构和操作。
图2是定影装置20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20进一步包括加热组件22、加强组件23、加热器25、固定组件26、温度传感器40和/或接触分离机构54。
接触分离机构54包括按压杠杆51、偏心凸轮(eccentric cam)52和/或按压弹簧53。按压杠杆51包括支撑轴51a。
按压辊31包括金属芯32和/或弹性层33。
图3是在定影装置20的宽度方向上的定影装置200的侧视图。如图3所示,定影装置20进一步包括轴承(bearing)42、侧板43和/或齿轮45。
图4是定影装置20的部分放大图。如图4所示,定影装置20进一步包括密封组件28、第一撑条29A和/或第二撑条29B。定影带21包括内圆周表面21a。加热组件22包括开口22a和/或凹入部分22c。固定组件26包括刚性部分(rigid portion)26a、弹性部分26b和/或润滑片(lubricating sheet)26c。刚性部分26a包括突起26a1。
图5A是当按压辊31不施加压力时,定影装置20的侧视图。图5B是当按压辊31施加压力时定影装置20的侧视图。如图5A和5B所示,定影装置20进一步包括附连部分50。加强组件23包括第一凸出部分23a、第二凸出部分23b、第三凸出部分23c和/或接触面23S。固定组件26进一步包括接触面26S。
图6A是第一撑条29A的平面图。如图6A所示,第一撑条29A包括通孔29A1。
图6B是密封组件28的平面图。
图6C是第二撑条29B的平面图。如图6C所示,第二撑条29B包括通孔29B1。
如图2所示,定影带21用作薄无端带(柔韧并可弯曲),并且在图2中,在旋转方向R2上逆时针旋转或移动。从滑过固定组件26的内圆周表面21a(图4所示)到外圆周表面,以基层、弹性层和释放层的上述顺序分层的方式,定影带21包括基层(base layer)、弹性层和释放层,该定影带21具有不超过大约1.0mm的厚度。
定影带21的基层具有大约30μm到大约50μm范围内的厚度,并且包括诸如镍和不锈钢之类的金属材料和/或诸如聚酰亚胺(polyimide)之类的树脂材料。
定影带21的弹性层具有大约100μm到大约300μm范围内的厚度,并且包括诸如硅橡胶、硅泡沫橡胶和碳氟橡胶之类的橡胶材料。弹性层防止或减少定影带21的轻微表面粗糙(在定影带21和按压辊31之间形成的夹持位置上产生)。因此,将热均匀地从定影带21传递到转印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T,从而抑制诸如橘皮状图像之类的粗糙图像的形成。
定影带21的释放层具有大约10μm到大约50μm范围内的厚度,并且包括PFA(四氟乙烯与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TE(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和/或PES(聚苯醚砜)。释放层从定影带21释放或分离调色剂图像T。
定影带21具有在大约15mm到大约20mm的范围内的直径。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定影带21具有大约30mm的直径。
如图2和4所示,固定组件26、用作加热器或加热源的加热器25、加热组件22、用作加强组件或支撑组件的加强组件23、第一撑条29A、用作保持器(retainer)的第二撑条29B和密封组件28被固定地设置在由用作带的定影带21形成的环内。换句话说,固定组件26、加热器25、加热组件22、加强组件23、第一撑条29A、第二撑条29B和密封组件28不面对定影带21的外圆周表面,而是面对定影带21的内圆周表面。
以定影带21的内圆周表面21a可滑动地接触固定组件26的方式,将固定组件26固定地设置在由定影带21形成的环内。将固定组件26经由定影带21按压到按压辊31来在按压辊31和定影带21之间形成夹持部分来夹住并馈送转印纸P。如图3所示,在固定组件26的宽度方向上,也就是,在定影带21的轴向方向上,以侧板43支撑固定组件26的方式将固定组件26的两端分别固定地安装在定影装置20的侧板43上。
如图2和4所示,加热组件22包括管状组件,其具有不大于大约0.2mm的厚度。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加热组件22具有大约0.1mm的厚度。在夹持部分N以外的定影带21的部分上,加热组件22直接面对定影带21的内圆周表面21a。在夹持部分N,加热组件22具有凹入形状来形成包围开口22a的凹入部分22c。以在固定组件26和加热组件22之间设置空隙的方式,将固定组件26插入到加热组件22的凹入部分22c。如图3所示,在加热组件22的宽度方向上,也就是,在定影带21的轴向方向上,以侧板43支撑加热组件22的方式将加热组件22的两端分别固定地安装在定影装置20的侧板43上。
由加热器25产生的辐射热(如,辐射光)将加热组件22加热,使得加热组件22加热定影带21。换句话说,加热器25直接将加热组件22加热,并且经由加热组件22间接加热定影带21。加热组件22可以包括金属导热体,也就是具有导热性的金属(诸如铝、铁和不锈钢)。当加热组件22具有不大于0.2mm的厚度时,加热组件22提供用于将加热组件22和定影带21加热的改善的加热效率。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加热组件22包括不锈钢并具有大约0.1mm的厚度。
用作加热器或热源的加热器25包括卤素加热器(halogen heater)和/或碳加热器。如图3所示,在加热器25的宽度方向上,也就是,在定影带21的轴向方向上,加热器25的两端被固定地安装在定影装置20的侧板43上。由受到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设置的电源控制的加热器25产生的辐射热将加热组件22加热。加热组件22基本上加热定影带21的整个部分。换句话说,加热组件22加热夹持部分N以外的定影带21的部分。热量从定影带21的加热的外圆周表面传递到转印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T。
如图2所示,诸如热敏电阻器(thermistor)之类的温度传感器40与定影带21的外圆周表面相对来检测定影带21的外圆周表面的温度。图1所示的控制器10根据温度传感器40提供的检测结果控制加热器25,以便将定影带21的温度(定影温度)调节到理想的温度。
如上所述,在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20中,加热组件22不加热定影带21的一部分,而是基本上在定影带21的圆周方向上加热定影带21的整个部分。因此,甚至当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1以高速形成调色剂图像时,充分加热定影带21来抑制定影失败。换句话说,定影装置20的相对简单的结构有效地加热定影带21,从而导致缩短的预热时间段、缩短的第一次打印时间段以及紧凑的图像形成设备1。
在夹持部分N之外的位置上,在定影带21和加热组件22之间形成的间隙δ可以具有大于0mm且不大于1mm的尺寸(如0mm<δ≤1mm所示)。因此,定影带21不在增加的区域上可滑动地接触加热组件22,从而抑制定影带21的磨损。此外,在加热组件22和定影带21之间基本上未设置间隙,从而抑制了加热定影带21的加热效率的降低。此外,接近定影带21放置的加热组件22维持柔性定影带21形成的圆环,从而降低由于定影带21的变形导致的效果变差和损伤。
甚至当定影带21可滑动地接触加热组件22时,在定影带21和加热组件22之间施加润滑剂(如,氟润滑剂)来降低定影带21的磨损。为了降低在加热组件22和滑过加热组件22的定影带21之间产生的阻力。加热组件22的滑动面可以包括具有低摩擦系数的材料。替代地,包括氟的表面层可以设置在定影带21的内圆周表面21a上。
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加热组件22在截面上具有基本上圆形的形状。替代地,加热组件22可以在截面上具有多边形形状。
用作支撑组件或加强组件的加强组件23支撑并加强固定组件26,该固定组件26在定影带21和按压辊31之间形成夹持N。加强组件23被固定地设置在由定影带21形成的环内,并且面对定影装置21的内圆周表面21a。如图3所示,在加强组件23的宽度方向上,也就是,在定影带21的轴向方向上的加强组件23的宽度等于在固定组件26的宽度方向上,也就是,在定影带21的轴向方向上的固定组件26的宽度。在加强组件23的宽度方向上,也就是,在定影带21的轴向方向上,以侧板43支撑加强组件23的方式,将加强组件23的两端固定地设置在侧板43上。将加强组件23经由密封组件28、固定组件26和定影带21按压到用作按压旋转组件的按压辊31。因此,当固定组件26在夹持部分N接收由按压辊31施加的压力时,固定组件26基本上可以不变形。
为了提供上述功能,加强组件23可以包括诸如不锈钢或铁之类的金属材料,以提供高机械强度。与加热器25相对的加强组件23的相对面可以部分或整体包括隔热材料。替代地,与加热器25相对的加强组件23的相对面可以被光退火(bright-annealed)或镜面研磨处理(mirror-ground)。因此,由加热器25向加强组件23输出来加热加强组件23的热量被用来将加热组件22加热,从而改善用于将加热组件22和定影带21加热的加热效率。
如图2所示,在夹持部分N上,用作按压旋转组件的按压辊31与定影带21的外圆周表面相对并接触,并且具有大约30mm的直径。在按压辊31中,弹性层33形成在中空的金属芯32上。弹性层33包括硅泡沫橡胶、硅橡胶和/或碳氟橡胶。包括PFA和/或PTFE的薄释放层可以形成在弹性层33上来用作表面层。将按压辊31按压到定影带21来在按压辊31和定影带21之间形成所期望的夹持部分N。
如图3所示,与驱动机构的驱动齿轮啮合的齿轮45被安装在按压辊31来在旋转方向R3上顺时针旋转按压辊31(图2)。在按压辊31的宽度方向上,也就是,在按压辊31的轴向方向上,定影装置20的侧板43经由轴承42可旋转地支撑按压辊31的两端。诸如卤素加热器之类的热源可以设置在按压辊31的内部。
当按压辊31的弹性层33包括诸如硅泡沫橡胶之类的海绵状材料时,按压辊31将减少的压力施加到夹持部分来降低固定组件26的弯曲。此外,按压辊31提供增强的隔热性,因此,热不容易从定影带21传递到按压辊13,从而改善用于加热定影带21的加热效率。
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定影带21的直径等于按压辊31的直径。替代地,定影带21的直径可以小于按压辊31的直径。在这种情况下,在夹持部分N上,定影带21的曲率小于按压辊31的曲率,因此,当将转印纸P从夹持部分N输出时,转印纸P容易地从定影带21分离。
替代地,定影带21的直径可以大于按压辊31的直径。在这种情况下,不论定影带21的直径和按压辊31的直径之间的关系如何,按压辊31不将压力施加到加热组件22。
如图2所示,接触-分离机构54关于定影带21移动按压辊31,使得按压辊31接触定影带21以及与定影带21分离。在接触-分离机构54中,以按压杠杆51关于支撑轴51a旋转的方式,经由在按压杠杆51的纵向方向上(如,与按压辊31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设置在按压杠杆51的一端的支撑轴51a,由定影装置20的侧板43(图3所示)可旋转地支撑按压杠杆51。在按压杠杆51的纵向方向上,按压杠杆51的中心部分接触按压辊31的轴承42(图3所示),该轴承42可移动地保持在侧板43中设置的延长孔(elongate hole)中。在按压杠杆51的纵向方向上,按压弹簧53连接到按压杠杆51的另一端。偏心凸轮52嵌合用于保持按压弹簧53的保持板。驱动电机旋转偏心凸轮52。
当偏心凸轮52旋转时,按压杠杆51关于支撑轴51a旋转,使得按压辊31在图2中的虚线所示的移动方向M1上移动。例如,当定影装置20在转印纸P上定影调色剂图像T时,偏心凸轮52被定位在图2所示的按压位置上,以将按压辊31按压到定影带21来形成所期望的夹持部分N。相反,当定影装置20在待命模式中不在转印纸P上定影调色剂图像T时,或当转印纸P被卡住时,偏心凸轮52从按压位置旋转180度来将按压辊31从定影带21分离或促使按压辊31将减少的压力施加到定影带21。
参照图2,下面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定影装置20的一般操作。
当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接通时,将电力施加到加热器25,并且按压辊31开始在旋转方向R3上旋转。因此,在按压辊31和定影带21之间的摩擦力在方向R2上旋转定影带21。换句话说,通过旋转按压辊31驱动定影带21。
其后,从纸盘12(图1所示)向二次转印辊89(图1所示)运送转印纸P,使得将彩色调色剂图像(如,调色剂图像T)从中间转印带78(图1所示)转印到转印纸P上。导向装置在方向Y10上引导承载调色剂图像T的转印纸P,使得承载调色剂图像T的转印纸P进入在定影带21和按压到定影带21的按压辊31之间形成的夹持部分N上。
由加热器25经由加热组件22加热的定影带21将热量施加到承载调色剂图像T的转印纸P上。同时,由加强组件23加强的固定组件26和按压辊31将压力施加到承载调色剂图像T的转印纸P。因此,热量和压力定影转印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T。
其后,从夹持部分N输出承载定影后的调色剂图像T的转印纸P,并将其在方向Y11上运送。
参照图4,下面描述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20的详细结构和操作。图4图解在夹持部分N附近设置的定影装置20的元件。
在与按压辊31相对的位置上,开口22a设置在加热组件22中。具有片状形状的密封组件28覆盖加热组件22中的开口22a来防止异物通过加热组件22中的开口22a进入加热组件22。例如,当作为施加在加热组件22和定影带21之间的异物的润滑剂进入加热组件22中时,润滑剂的短缺可能增加在加热组件22和滑过加热组件22的定影带21之间产生的阻力,从而加速磨损或导致加热组件22和定影带21的效果的变差。此外,进入加热组件22的润滑剂可能附着在图2所示的加热器25来使加热器25效果变差或汽化润滑剂。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提供高渗透力的氟润滑剂被用作润滑剂。因此,密封组件28可以有效地防止润滑剂通过加热组件22中的开口22a进入加热组件22。
以加强组件23面对加热组件22的内圆周表面的方式被固定地设置在加热组件22中的加强组件23经由密封组件28与固定组件26相对。换句话说,加强组件23加强并支撑用作固定组件或用于形成夹持部分的夹持部分形成组件的固定组件26。例如,密封组件28可以是可变形的薄膜组件或可变形的薄片组件,其包括硅橡胶、碳氟橡胶和碳氟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并且具有大约0.1mm到大约0.5mm范围内的厚度。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密封组件28包括硅橡胶。从加热组件22的开口22a突出的加强组件23的头部将密封组件28变形,并且经由密封组件28按压到固定组件26。
利用上述结构,按压辊31不将压力施加到加热组件22。因此,甚至当加热组件22具有减少的厚度或按压辊31将增加的压力施加到定影带21时,加热组件22可以不变形。此外,甚至当按压辊31接触定影带21并从定影带21分离时,加热组件22也可以不变形。
甚至当加强组件23由按压辊31施加的压力变形,并且固定组件26向图4左侧移动时,在固定组件26和加热组件22的凹入部分22c之间设置的间隙防止固定组件26按压加热组件22的凹入部分22c。
以第二撑条29B和加热组件22夹住密封组件28的方式,用作保持器的第二撑条29B被定位在加热组件22的开口22a的边缘(如,圆周)上。如图6C所示,第二撑条29B可以是具有大约0.5mm的厚度的不锈钢板(具有盒状形状),并且以第二撑条29B和加热组件22的凹入部分22c夹住密封组件28的方式,将第二撑条29B按入加热组件22的凹入部分22c中。因此,密封组件28的边缘紧密地接触加热组件22来防止或减少润滑剂流入加热组件22。当将防热密封剂应用到第二撑条29B的按入表面时,密封组件28提供改善的密封属性。
密封组件28被设置在加热组件22的凹入部分22c的外圆周表面(与加热组件22的凹入部分22c的内圆周表面相对,该内圆周表面与图2所示的加热器25相对)。因此,加热器25不直接加热密封组件28来降低密封组件28的热效果降级。
密封组件28(如,片状组件)提供可以忽略不计的厚度变化,并且不会影响在加强组件23和固定组件26之间施加的压力。甚至当固定组件26按压加强组件23的按压部分移动时,密封组件28被拉伸来防止加热组件22被拉伸或变形。密封组件28的变形量可以不超过大约1.0mm。
密封组件28提供很高的油密封属性、很小的厚度变化(由于压缩)、高拉伸属性(如,少量拉伸是可允许的)和高防热性。密封组件28可以具有不大于大约1.0mm(如,最好不大于0.5mm)的厚度,并且可以包括硅橡胶、碳氟橡胶和/或碳氟树脂。
第一撑条29A可以是具有U型形状以及大约1.5mm的厚度的不锈钢板。第一撑条29A嵌合并覆盖加热组件22的凹入部分22c的内圆周表面来精确地形成凹入部分22c。为了改善将加热组件22加热的加热效率,与加热器25相对的第一撑条29A的相对面可以进行光退火(bright-annealed)或镜面研磨处理(mirror-ground)。
如图4所示,在固定组件26中,刚性部分26a包括金属材料。弹性部分26b包括橡胶材料。润滑剂片26c覆盖感应部分26a和弹性部分26b。刚性部分26a的凸起26a1突出并且经由密封组件28按压到加强组件23。刚性部分26a包括诸如高硬度金属和/或陶瓷之类的刚性材料,使得甚至当刚性部分26a受到来自按压辊31的压力时,刚性部分26a基本上不弯曲。与按压辊31相对的弹性部分26b或刚性部分26a的外圆周表面具有与按压辊31的曲率对应的凹入形状。因此,从夹持部分N输出承载定影后的调色剂图像T的转印纸P来与按压辊31的曲率对应。因此,承载定影后的调色剂图像T的转印纸P不被吸引到定影带21,并且可以从定影带21分离。
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用于形成夹持部分N的固定组件26具有凹入形状。替代地,固定组件26可以具有平坦的形状。例如,固定组件26的滑动面,也就是与按压辊31相对的固定组件26的外表面可以具有平坦形状。因此,夹持部分N基本上与承载调色剂图像T的转印纸P的表面平行。换句话说,定影带21紧密地接触转印纸P来改善定影属性。此外,在夹持部分的出口处的定影带21的增加的曲率很容易将从夹持部分N送出的转印纸P与定影带21分离。
图5A图解当图4所示的按压辊31与图4所示的定影带21分离时加强组件23的变形。图5B图解当按压辊31压接定影带21时加强组件23的变形。换句话说,图5A和5B图解在其上定影带21滑过的固定组件26的滑接部分。
如图5A和5B所示,在加强组件23的宽度方向,也就是在定影带21的轴向方向上,加强组件23被划分为多个凸起部分,该多个凸起部分为第一凸起部分23a、第二凸起部分23b和第三凸起部分23c。因此,在加强组件23的整体宽度上,加强组件23未被按压到固定组件26。然而,加强组件23被按压到固定组件26的刚性部分26a。因此,在加强组件23的宽度方向上,加强组件23将压力均匀地施加到固定组件26。因此,在加强组件23的宽度方向上,压力被均匀地施加到夹持部分N。以弹性部分26b比刚性部分26a更靠近夹持部分N的方式,将固定组件26的弹性部分26b设置在固定组件26的刚性部分26a上。因此,固定组件26的弹性部分26b与通过夹持部分N的转印纸P上的轻微粗糙表面对应。因此,定影装置20可以合适地在转印纸P上定影调色剂图像T。
如图4所示,润滑片26c的外圆周表面被诸如氟润滑剂之类的润滑剂浸渍来降低固定组件26和滑过固定组件26的定影带21之间产生的阻力。
固定组件26被松弛地安装在图6C所示的具有盒状形状的第二撑条29B内。在图4中,第二撑条29B的盒状形状在向左和向右方向以及与向左和向右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规制固定组件26的移动。
如图5A和5B所示,加强组件23包括不锈钢板。在加强组件23的宽度方向上,也就是,在定影带21的轴向方向上,加强组件23的两端被分别固定地附连到定影装置20的侧板43(图3所示)中设置的附连部分50上。
加强组件23包括接触面23S,用于的接触密封组件28,并且经由密封组件28与固定组件26相对。当没有将压力施加到加强组件23时,与在加强组件23的宽度方向上的加强组件23的接触面23S的两端相比,在加强组件23的宽度方向上,加强组件23的接触面23S的中心部分向对方组件(也就是固定组件26)突出。
例如,加强组件23的5个凸起部分(第一凸起部分23a、第二凸起部分23b和第三凸起部分23c)分别对应于图6A所示的第一撑条29A中设置的5个通孔29A1和图6C所示的第二撑条中设置的5个通孔29B1。加强组件23的第一凸起部分23a、第二凸起部分23b和第三凸起部分23c分别小于对应的通孔29A1和29B1,以穿过通孔29A1和29B1,同时接触密封组件28,以便按压固定组件26。也就是,加强组件23不接触第一撑条29A和29B。
当如图5A所示,未将负载施加到加强组件23时,也就是,未由图4所示的按压辊31施加压力时,用于向固定组件26突出的凸出量在第一凸起部分23a、第二凸起部分23b和第三凸起部分23c之间变化。例如,与第一凸起部分23a相邻的第二凸起部分23b的凸出量小于中间的第一凸起部分23a的凸出量,并且在加强组件23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在加强组件23的两端的第三凸起部分23c的凸出量小于第二凸起部分23b的凸出量。换句话说,由加强组件23的第一凸起部分23a、第二凸起部分23b和第三凸起部分23c形成的、用于接触密封组件28的接触面23S的虚拟脊线(ridge line)具有向固定组件26突出的凸起形状。因此,当如图5B所示,由按压辊31(图4所示)施加压力时,也就是,当将压力施加到转印纸P来在转印纸P上定影调色剂图像T时,在加强组件23的宽度方向上,由加强部分23的第一凸起部分23a、第二凸起部分23b和第三凸起部分23c形成的接触面23S被按压辊31施加的压力弄平。因此,在固定组件26的宽度方向上,也就是,在定影带21的轴向方向上,由固定组件26形成的夹持部分N变平。在图5A和5B中,长短交替的虚线指示加热组件22的开口22a(图4所示)的位置。
参照图3,下面详细描述定影装置20提供的上述效果。
在加强组件23的宽度方向上,加强组件23的两端部分别由侧板43固定地支撑。因此,当加强组件23受到按压组件31施加的压力时,加强组件23被弯曲,因此在加强组件23的宽度方向上由加强组件23的中心部分施加到固定组件26的压力小于在加强组件23的宽度方向上由加强组件的两端部分施加到固定组件26的压力。因此,在固定组件26的宽度方向上的夹持部分N的中心部分的夹持长度与在固定组件26的宽度方向上的夹持部分N的两端部分的夹持长度不同,从而降低运送转印纸P的运送性能以及定影带21的移动性能。
为了解决该问题,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如图5A所示,用于接触密封组件28并经由密封组件28与固定组件26相对的加强组件23的接触面23S具有凸起形状,使得甚至当在加强组件23的宽度方向上加强组件23被弯曲时,当如图5B所示,按压辊31施加压力时,加强组件23的接触面23S变平。因此在固定组件26的宽度方向上的夹持部分N的中间部分的夹持长度与在固定组件26的宽度方向上的夹持部分N的两端部分的夹持长度之间的差异变小。
如图5B所示,当由按压辊31施加压力时,在加强组件23的宽度方向上,加强组件23的两端部分很难弯曲。相反,在加强组件23的宽度方向上,加强组件23的被弯曲,因此,在图5B中,在固定组件26的宽度方向上的固定组件26的中心部分向上移动。换句话说,固定组件26移动来更靠近图4所示的加热组件22(配有开口22a)的凹入部分22c。然而,在固定组件26与加热组件22的凹入部分22c之间设置的间隙防止固定组件26接触加热组件22。因此,加热组件22可以不变形。
例如,在图5B中,按压辊31施加的压力弯曲固定组件26和加强组件23,使得在固定组件26和加强组件23的宽度方向上的固定组件26和加强组件23的中心部分向上移动0.7mm。相反,在固定组件26和加强组件23的宽度方向上的固定组件26和加强组件23的两端部分很难弯曲,因此很难移动。因此,在图5B中,用于接触密封组件28并经由密封组件28与加强组件23相对的固定组件26的接触面26S以及用于接触密封组件28并经由密封组件28与固定组件26相对的加强组件23的接触面23S具有向上凸出的拱形。
如图5A所示,被夹在加强组件23和固定组件26之间的密封组件28由图6C所示的第二撑条29B的通孔29B1的边缘支撑,并且在图5A中被向下拉伸。在密封组件28的宽度方向,也就是,在定影带21的轴向方向上,密封组件28的中心部分可以向下拉伸大约3.0mm到4.0mm的范围(图5A)。如图5A所示,当按压辊31未施加压力时,密封组件28的中心部分被向下拉伸大约2.0mm。相反,当如图5B所示,由按压辊31施加压力时,密封组件28的中心部分被向下拉伸2.0mm并向上移动0.7mm。结果,密封组件28的中间部分被向下拉伸大约1.3mm。
由于按压辊31与图4所示的定影带21接触,并且与定影带21分离,因此用于接触密封组件28并经由密封组件28与固定组件26相对的加强组件23的接触面23S以及用于接触密封组件28并经由密封组件28与加强组件23相对的密封组件26的接触面26S的位置发生改变。然而,密封组件28被拉伸来分别吸收加强组件23和固定组件26的接触面23S和26S的位置改变。因此,加热组件22可以不变形。在强组件23和固定组件26的接触面23S和26S的位置中的改变量(如,大约1.0mm或更小)分别等于加强组件23向固定组件26的凸出的凸出量,从而具有凸起形状。
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用于接触密封组件28并经由密封组件28与固定组件26相对的加强组件23的接触面23S具有凸起形状。替代地,用于接触密封组件28并经由密封组件28与加强组件23相对的密封组件26的接触面26S可以具有凸起形状。例如,当未将负载施加到固定组件26时,也就是,当未将压力施加到固定组件26时,与在固定组件26的宽度方向上的固定组件26的接触面26S的两端部分相比,在固定组件26的宽度方向上的固定组件26的接触面26S的中心部分向对应组件(也就是加强组件23)凸出。
替代地,用于接触密封组件28并经由密封组件28与加强组件23相对的密封组件26的接触面26S以及用于接触密封组件28并经由密封组件28与固定组件26相对的加强组件23的接触面23S均可以具有凸起形状。
图5A所示的加强组件23的第一凸起部分23a、第二凸起部分23b和第二凸起部分23c可以具有圆头(round point),使得当加强组件23按压密封组件28时,第一凸起部分23a、第二凸起部分23b和第二凸起部分23c很难损伤密封组件28。
为了改善用于将加热组件22加热的加热效率,与加热器25相对的加强组件23的相对面可以被镜面加工。
在图5A中,可以设置用于向上并向下调节加强组件23的第一凸起部分23a、第二凸起部分23b和第二凸起部分23c的位置的调节机构来在与加强组件23的宽度方向平行的夹持部分N的宽度方向上调节夹持长度的变化。
如图6A所示,五个通孔29A1被设置在第一撑条29A上来分别对应于图5A所示的加强组件23的五个凸起部分(第一凸起部分23a、第二凸起部分23b和第二凸起部分23c)。类似地,如图6C所示,五个通孔29B1被设置在第二撑条29B上来分别对应于图5A所示的加强组件23的第一凸起部分23a、第二凸起部分23b和第二凸起部分23c。
图7是附连到加热组件22的第一撑条29A、密封组件28和第二撑条29B的示意图。参照图7,下面描述如何将第一撑条29A、密封组件28和第二撑条29B附连到加热组件22。
容易加工的、具有大约0.1mm的厚度的不锈钢板被弯曲来形成具有管状形状的加热组件22。然而,由于被形成为管的不锈钢板的弹性回复(springback)使得加热组件22具有图7的实线所示的形状,因此不锈钢板可能不具有图7的虚线所示的形状。第一撑条29A和第二撑条29B保持加热组件22的L形弯曲部分(其形成加热组件22的开口22a),以具有图7的虚线所示的形状。因此,加热组件22具有图7的虚线所示的所期望的结构。例如,第一撑条29A附连到加热组件22的内圆周表面来形成加热组件22的凹入部分22c(图4所示)。然后密封组件28被放置在凹入部分22c中,最后将第二撑条29B按入凹入部分22c中。
加热组件22可以具有不大于大约0.2mm的厚度来改善用于将加热组件22加热的热效率。
具有通过如上所述弯曲诸如不锈钢板之类的金属板而形成的基本上管状形状的加热组件22可以具有小的厚度来缩短定影装置20的预热时间段。然而,薄的加热组件22可能具有小的硬度。因此,当按压辊31将压力施加到加热组件22时,加热组件22不能阻挡按压辊31施加的压力,因此加热组件22可能被弯曲或变形。变形的加热组件22不能提供夹持部分N的所期望的夹持长度,从而降低定影属性。为了解决该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按压辊31不将压力施加到薄的加热组件22。结果,薄的加热组件22不会被变形。
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第二撑条29B被按入到加热组件22的凹入部分22c,使得第二撑条29B和加热组件22夹住密封组件28。因此,密封组件28覆盖或密封加热组件22的开口22a。然而,如图8A、8B和8C所示,可以以其他方法,例如,通过使用第一撑条29AX、密封组件28X和第二撑条29BX(代替第一撑条29A、密封组件28和第二撑条29B)将密封组件28附连到加热组件22。
图8A是第一撑条29AX的平面图。如图8A所示,第一撑条29AX包括通孔29A1和/或通孔29A2。
图8B是密封组件28X的平面图。如图8B所示,密封组件28X包括通孔28a。
图8C是第二撑条29BX的平面图。附图8C所示,第二撑条29BX包括通孔29B1和/或29B2。
如图8A所示,多个通孔29A2设置在第一撑条29AX中。如图8B所示,多个通孔28a设置在密封组件28X中。如图8C所示,多个通孔29B2设置在第二撑条29BX中。母螺纹设置在图4所示的加热组件22的凹入部分22c中来分别与第一撑条29AX的通孔29A2、密封组件28X的通孔28a以及第二撑条的通孔29B2对应。以第二撑条的通孔29B2、密封组件28X的通孔28a、加热组件22的凹入部分22c的母螺纹以及第一撑条29AX的通孔29A2的顺序,将螺钉分别插入到上述部件中,以便将螺钉拧紧到加热组件22的凹入部分22c的母螺纹中。因此,密封组件28附连到加热组件22。
如图6A和6C所示,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在第一撑条29A和第二撑条29B中设置多个通孔29A1和多个通孔29B1来分别与加热组件23的多个凸起部分对应(图5A所示的第一凸起部分23a、第二凸起部分23b和第三凸起部分23c)。
替代地,如图9A和9C所示,单独的通孔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撑条29AY和第二撑条29BY中。图9A是第一撑条29AY的平面图。图9B是密封组件28的平面图。图9C是第二撑条29BY的平面图。
如图9A所示,单独的通孔29A1设置在第一撑条29AY中。如图9C所示,单独的通孔29B1设置在第二撑条29BY中。在这种情况下,图5A所示的用于接触密封组件28并经由密封组件28与固定组件26相对的加强组件23的接触面23S未被划分为多个凸起部分,而是具有单一的凸起部分,该凸起部分具有与第一撑条29AY的单一通孔29A1以及第二撑条29BY的单一通孔29B1对应的拱形形状。
如图7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通过弯曲金属板且不焊接金属板的相邻边缘来形成的加热组件22的开口22a。因此,加热组件22的开口22a被设置来跨越加热组件22的整个宽度方向(如,定影带21的轴向方向)。
替代地,如图10所示,金属板的相邻边缘可以被焊接。图10是加热组件22X的透视图。如图10所示,加热组件22X包括开口22a1和/或边缘22b。
通过弯曲金属板并焊接金属板的相邻边缘22b来形成加热组件22X的开口22a1。在这种情况下,在加热组件22X的宽度方向(如,轴方向)上设置多个开口22a1来分别与图6A所示的第一撑条29A或图8A所示的第一撑条29AX的多个通孔29A1、图6C所示的第二撑条29B或图8C所示的第二撑条29BX的多个通孔29B1以及加强组件23的多个凸起部分(图5A所示的第一凸出部分23a、第二凸出部分23b、第三凸出部分23c)对应。
与加热组件22相同,加热组件22X可以是具有不大于大约0.2mm的厚度的管状组件。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4所示的定影装置20,用作柔性无端带的定影带21在预定的方向上移动来加热并融化用作记录介质的转印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用作按压旋转组件的按压辊31与定影带21相对。用作固定组件的固定组件26被固定地设置在由定影带21形成的环内,并且面对定影带21的内圆周表面21a。将固定组件26经由定影带21按压到按压辊31来在按压辊31和定影带21之间形成夹持部分N来在承载调色剂图像T的转印纸P通过夹持部分N时,夹住承载调色剂图像T的转印纸P。用作加热组件的加热组件22或22X(图10所示)被固定地设置在由定影带21形成的环内,并且面对定影带21的内圆周表面21a来加热定影带21。加热组件22或22X包括用作与按压辊31相对的开口的开口22a或22a1(图10所示)。用作密封组件的密封组件28(如,片状组件)覆盖或密封加热组件22或22X中的开口22a或22a1来防止异物(如,润滑剂)通过加热组件22或22X中的开口22a或22a1进入加热组件22或22X。以加强组件23与加热组件22或22X的内圆周表面相对的方式,将用作加强组件的加强组件23固定地设置在加热组件22或22X内部。经由密封组件28将加强组件23按压到固定组件26来加强固定组件26。
因此,甚至当预热时间段和第一次打印时间段被缩短,并且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1以高速在转印纸P上形成调色剂图像T时,定影装置20可以合适地在转印纸P上定影调色剂图像T,同时防止诸如润滑剂之类的异物进入加热组件22或22X。此外,甚至当按压辊31将增加的压力施加到薄的加热组件22或22X,或按压辊31与定影带21接触和分离时,加热组件22或22X可以不变形。
参照图11,下面描述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20X。图11是定影装置20X的部分放大图。如图11所示,定影装置20X包括加强组件23X。加强组件23X包括主部分23Xa和/或头部部分23Xb。头部部分23Xb包括屏蔽(shield)部分23Xb1。
在定影装置20X中,加强组件23X代替图4所示的定影装置20的加强组件23。定影装置20X的其它元件与图4所示的定影装置20的元件等同。换句话说,定影装置20X包括用作带的定影带21、固定组件26、加热组件22、加强组件23X、图2所示的加热器25、第一撑条29A、用作保持器的第二撑条29B、密封组件28、用作按压旋转组件的按压辊31、图2所示的温度传感器40和图2所示的接触-分离机构54。
在图解夹持部分N附近设置的元件的图11所示的定影装置20X中,与密封组件28(如,片状组件)接触的加强组件23X的至少一部分(如,接触面)包括具有低导热性的材料。
例如,在加强组件23X中,主部分23Xa包括不锈钢。头部部分23Xb包括具有低于主部分23Xa的导热性的导热性的材料(诸如陶瓷)。因此,甚至当设置在加热组件22中的加热器25(图2所示)加热加强组件23X时,热量也不容易从加强组件23X经由头部部分23Xb传递到密封组件28。因此,密封组件28不会因为热量而效果变差。
用于与加热器25相对的加热组件23X的主部分23Xa的相对面被镜面处理。因此,加强组件23X的主部分23Xa容易地反射由加热器25发射的光,因此不容易被加热,从而改善用于将加热组件22加热的加热效率。
与图5A所示的加强组件23类似,用于接触密封组件28并经由密封组件28与固定组件26相对的加强组件23X的头部部分23Xb的接触面23S被划分为五个凸起部分来与图6A或8A所示的第一撑条29A或29AX的通孔29A1以及图6C或8C所示的第二撑条29B或29BX的通孔29B1对应。
屏蔽部分23Xb1设置在加热组件22的开口22a附近,以用作用来从加热器25发射的辐射光屏蔽密封组件28的屏蔽组件。因此,屏蔽部分23Xb1防止加热器25发射的辐射光到达密封组件28。
例如,如图11所示,加强组件23X的头部部分23Xb被制作为T形来从加热组件22的内侧覆盖加热组件22的开口22a。因此,加强组件23X的头部部分23Xb的屏蔽部分23Xb1防止加热器25发射的辐射光进入加热组件22的开口22a并加热密封组件28。因此,密封组件28不会因为热量而效果变差。
预定的间隙设置在加强组件23X的头部部分23Xb和第一撑条29A之间,使得加强组件23X的头部部分23Xb不接触撑条29A。
如上所述,在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20X中,与图4所示的定影装置20类似,用作柔性无端带的定影带21在预定的方向上移动来加热并融化用作记录介质的转印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T。用作按压旋转组件的按压辊31与定影带21相对。用作固定组件的固定组件26被固定地设置在由定影带21形成的环内,并且面对定影带21的内圆周表面21a。将固定组件26经由定影带21按压到按压辊31来在按压辊31和定影带21之间形成夹持部分N,以在承载调色剂图像T的转印纸P通过夹持部分N时,夹住承载调色剂图像T的转印纸P。用作加热组件的加热组件22被固定地设置在由定影带21形成的环内,并且面对定影带21的内圆周表面21a来加热定影带21。加热组件22包括用作与按压辊31相对的开口的开口22a。用作密封组件的密封组件28(如,片状组件)覆盖或密封加热组件22中的开口22a来防止异物(如,润滑剂)通过加热组件22中的开口22a进入加热组件22。以加强组件23X与加热组件22的内圆周表面相对的方式,将用作加强组件的加强组件23X固定地设置在加热组件22内部。经由密封组件28将加强组件23X按压到固定组件26来加强固定组件26。
因此,甚至当预热时间段和第一次打印时间段被缩短,并且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1以高速在转印纸P上形成调色剂图像T时,定影装置20X可以合适地在转印纸P上定影调色剂图像T,同时防止诸如润滑剂之类的异物进入加热组件22。此外,甚至当按压辊31将增加的压力施加到薄的加热组件22,或按压辊31与定影带21接触和分离时,加热组件22可以不变形。
参照图12和13,下面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描述定影组件20Y。图12是定影装置20Y的部分放大图。
如图12所示,定影装置20Y包括加热组件22Y、密封组件28Y和/或撑条29C。加热组件22Y包括开口22Ya。撑条29C包括屏蔽部分29C1和/或通孔29C2。
图13是要附连到加热组件22Y的撑条29C和密封组件28Y的示意图。
在定影装置20Y中,加热组件22Y代替图4所示的定影装置20的加热组件22。密封组件28Y代替定影装置20的密封组件28。撑条29C代替定影装置20的第一撑条29A和第二撑条29B。定影装置20Y的其它元件等效于定影装置20的元件。换句话说,定影装置20Y包括用作带的定影带21、固定组件26、加热组件22Y、加强组件23、图2所示的加热器25、用作保持器的撑条29C、密封组件28Y、用作按压旋转组件的按压辊31、图2所示的温度传感器40和图2所示的接触-分离机构54。
在图解夹持部分N附近设置的元件的图12中所示的定影装置20Y中,加热组件22Y包括C形形状的管状组件,与具有凹入部分22c的定影装置20的加热组件22(图4所示)不同,加热组件22Y具有不大于大约0.2mm的厚度。与定影装置20类似,加热组件22Y的开口22Ya与用作按压旋转组件的按压辊31相对。密封组件28Y(如,片状组件)覆盖或密封加热组件22Y的开口22Ya。密封组件28Y可以是可变形的薄膜组件或可变形的薄片组件,其包括硅橡胶、碳氟橡胶和碳氟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并且具有大约0.1mm到大约0.5mm范围内的厚度。经由密封组件28Y将固定组件26按压到加强组件23。加热组件22Y的开口22Ya具有足够大、以使加热组件22Y不接收按压辊31施加的压力的尺寸。
以撑条29C和加热组件22Y夹住密封组件28Y的方式,将用作保持器的撑条29C定位在加热组件22Y的开口22Ya的边缘(如,圆周)。与图6A所示的第一撑条29A以及图8A所示的第一撑条29AX类似,在撑条29C的宽度方向上,也就是,在定影带21的轴向方向上,在撑条29C中设置多个通孔。如图5A所示,用于接触密封组件28Y并经由密封组件28Y与固定组件26相对的加强组件23Y的接触面23S被划分为多个凸起部分来与撑条29C的多个通孔对应。
参照图13,下面描述如何将撑条29C和密封组件28Y附连到加热组件22Y。
例如,加热组件22Y被弯曲为C形来形成开口22Ya。撑条29C从密封组件28Y的内侧附连到密封组件28Y,使得撑条29C和加热组件22Y夹住密封组件28Y。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用作保持器的撑条29C包括不锈钢,而加强组件23包括陶瓷。
如图12所示,屏蔽部分29C1设置在用作保持器的撑条29C中。屏蔽部分29C1用作用于从图2所示的加热器25的加热器发射的辐射光屏蔽密封组件28Y(如,片状组件)的屏蔽组件。因此,屏蔽部分29C1防止加热器25发射的辐射光到达密封组件28Y。加强组件23穿透撑条29C的通孔29C2。通孔29C2具有相对长的长度(深度)。因此,屏蔽分别29C1防止加热器25发射的辐射光到达密封组件28Y或将其减少,从而抑制密封组件28Y由于热量的效果变差。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20Y中,与图4所示的定影装置20和图11所示的定影装置20X类似,用作柔性无端带的定影带21在预定的方向上移动来加热并融化用作记录介质的转印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T。用作按压旋转组件的按压辊31与定影带21相对。用作固定组件的固定组件26被固定地设置在由定影带21形成的环内,并且面对定影带21的内圆周表面21a。将固定组件26经由定影带21按压到按压辊31来在按压辊31和定影带21之间形成夹持部分N,以在承载调色剂图像T的转印纸P通过夹持部分N时,夹住承载调色剂图像T的转印纸P。用作加热组件的加热组件22Y被固定地设置在由定影带21形成的环内,并且面对定影带21的内圆周表面21a来加热定影带21。加热组件22Y包括用作与按压辊31相对的开口的开口22Ya。用作密封组件的密封组件28Y(如,片状组件)覆盖或密封加热组件22Y中的开口22Ya来防止异物(如,润滑剂)通过加热组件22Y中的开口22Ya进入加热组件22Y。以加强组件23与加热组件22Y的内圆周表面相对的方式,将用作加强组件的加强组件23固定地设置在加热组件22Y内部。经由密封组件28Y将加强组件23按压到固定组件26来加强固定组件26。
因此,甚至当预热时间段和第一次打印时间段被缩短,并且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1以高速在转印纸P上形成调色剂图像T时,定影装置20Y可以合适地在转印纸P上定影调色剂图像T,同时防止诸如润滑剂之类的异物进入加热组件22Y。此外,甚至当按压辊31将增加的压力施加到薄的加热组件22Y,或按压辊31与定影带21接触和分离时,加热组件22Y可以不变形。
如上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定影装置(如,图4所示的定影装置20、图11所示的定影装置20X和图12所示的定影装置20Y)。在定影装置中,按压旋转组件(图4、11或12所示的按压辊31)经由带(如,图4、11或12所示的定影带21)按压固定组件(如,图4、11或12所示的固定组件26)来在按压旋转组件和带之间形成夹持部分(如,图4、11或12所示的夹持部分N)。加热组件(如,图4或11所示的加热组件22、图10所示的加热组件22X或图12所示的加热组件22Y)的开口(如,图4或11所示的开口22a、图10所示的开口22a1或图12所示的开口22Ya)与按压旋转组件相对。密封组件(如,图4或11所示的密封组件28或图12所示的密封组件28Y)覆盖或密封加热组件中的开口。固定组件经由密封组件按压加强组件(如,图4或12所示的加强组件23或11所示的加强组件23X)。以加强组件与加热组件的内圆周表面相对的方式,将加强组件固定地设置在加热组件内部。换句话说,将加强组件经由密封组件按压到固定组件来加强固定组件。
因此,甚至当预热时间段和第一次打印时间段被缩短,并且图像形成设备以高速在转印纸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时,定影装置可以合适地在转印纸上定影调色剂图像,同时防止诸如润滑剂之类的异物进入加热组件。此外,甚至当按压辊将增加的压力施加到薄的加热组件,或按压辊与定影带接触和分离时,加热组件可以不变形。
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定影装置包括用作按压旋转组件的按压辊。替代地,定影装置可以包括用作旋转按压组件的按压带来提供上述效果。
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定影装置包括具有多个层的定影带(其用作带)。替代地,定影装置可以包括用作带的无端定影薄膜以提供上述效果,该薄膜包括聚酰亚胺、聚酰胺、碳氟树脂和/或金属。
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定影装置包括设置在加热组件内部的加热器(如,图2所示的加热器25)以便以加热方法将加热组件加热。替代地,定影装置可以包括用作用来以感应加热方法加热该加热组件的加热器的激励线圈。在这种情况下,激励线圈可以设置在加热组件内部。替代地,定影装置可以包括用作用来加热该加热组件的加热器的电阻加热元件。在这种情况下,电阻加热元件可以设置在加热组件内部。此外,在包括激励线圈或电阻加热元件(作为加热器)的定影装置中,异物不会附着到加热组件内设置的加热器上,并且加热组件不变形,以提供上述效果。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固定组件、加热组件和加强组件被“固定地设置”时,固定组件、加热组件和加强组件被保持或支撑,且不旋转。因此,例如,甚至当诸如弹簧之类的施力装置将固定组件按压到夹持部分时,只要固定组件被保持或支撑,且不旋转,该固定组件就被“固定地设置”。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进入加热组件的“异物”包括不应进入加热组件的任何异物。因此,例如,当润滑剂进入加热组件时,在加热组件和带之间施加的、用于降低加热组件和滑过加热组件的带之间产生的阻力的润滑剂可以是“异物”。
已经参照特定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改进,而不背离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因此,可以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与这里具体描述不同的方式实践本发明。例如,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不同示例性实施例的元件和/或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和/或相互替换。

Claims (18)

1.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柔性无端带,用于在预定方向上移动来加热和融化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
与所述带相对的按压旋转组件;
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被固定地设置在由所述带形成的环的内部,并且面对所述带的内圆周表面,所述固定组件经由所述带被按压到所述按压旋转组件来在所述按压旋转组件和所述带之间形成夹持部分,以在承载所述调色剂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通过所述夹持部分时夹住承载所述调色剂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被固定地设置在由所述带形成的环的内部,并且与所述带的内圆周表面面对来加热所述带,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与所述按压旋转组件相对的开口;
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覆盖所述加热组件中的开口来防止异物通过所述加热组件中的所述开口进入所述加热组件;和
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被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加热组件内部,并且经由所述密封组件被按压到所述固定组件来加强所述固定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进一步包括:
位于所述加热组件的开口圆周的保持器,
所述保持器和所述加热组件将密封组件夹在中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进一步包括:
设置在所述加热组件内部的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加热组件,
其中所述加热组件进一步包括包围所述开口的凹入部分,将所述固定组件插入到所述凹入部分中,和
其中所述密封组件被设置在所述加热部分的所述凹入部分的外圆周表面上,所述外圆周表面与所述加热组件的所述凹入部分的内圆周表面相对,并且所述内圆周表面与所述加热器相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进一步包括:
设置在所述加热组件内的加热器,用于发射辐射光来加热所述加热组件;和
屏蔽组件,用于从所述加热器发射的辐射光屏蔽所述密封组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
其中经由所述密封组件相互面对的所述加强组件和所述固定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用于接触所述密封组件的接触面,和
其中,在其中未将负载施加到所述加强组件和所述固定组件的状态下,与在所述加强组件和所述固定组件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加强组件和所述固定组件的至少一个上的所述接触面的两端部分相比,在所述加强组件和所述固定组件的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加强组件和所述固定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的所述接触面的中心部分向所述密封组件凸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接触所述密封组件的所述加强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具有低导热性的材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可变形的片状组件,所述可变形的片状组件包括硅橡胶、碳氟橡胶和碳氟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具有不大于大约0.2mm的厚度的管状组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异物包括在所述带和所述加热组件之间施加的润滑剂。
10.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定影装置,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定影调色剂图像,包括:
柔性无端带,用于在预定方向上移动来加热和融化所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
与所述带相对的按压旋转组件;
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被固定地设置在由所述带形成的环的内部,并且面对所述带的内圆周表面,所述固定组件经由所述带被按压到所述按压旋转组件来在所述按压旋转组件和所述带之间形成夹持部分,以在承载所述调色剂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通过所述夹持部分时夹住承载所述调色剂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被固定地设置在由所述带形成的环的内部,并且与所述带的内圆周表面面对来加热所述带,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与所述按压旋转组件相对的开口;
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覆盖所述加热组件的开口来防止异物通过所述加热组件中的所述开口进入所述加热组件;和
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被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加热组件内部,并且经由所述密封组件被按压到所述固定组件来加强所述固定组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定影装置进一步包括:
位于所述加热组件的开口周围的保持器,
所述保持器和所述加热组件将所述密封组件夹在中间。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定影装置进一步包括:
设置在所述加热组件内部的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加热组件,
其中所述加热组件进一步包括包围所述开口的凹入部分,将所述固定组件插入到所述凹入部分中,和
其中所述密封组件被设置在所述加热部分的所述凹入部分的外圆周表面上,所述外圆周表面与所述加热组件的所述凹入部分的内圆周表面相对,并且所述内圆周表面与所述加热器相对。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定影装置进一步包括:
设置在所述加热组件内的加热器,用于发射辐射光来加热所述加热组件;和
屏蔽组件,用于从所述加热器发射的辐射光屏蔽所述密封组件。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经由所述密封组件相互面对的所述加强组件和所述固定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用于接触所述密封组件的接触面,和
其中,在其中未将负载施加到所述加强组件和所述固定组件的状态下,与在所述加强组件和所述固定组件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加强组件和所述固定组件的至少一个上的所述接触面的两端部分相比,在所述加强组件和所述固定组件的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加强组件和所述固定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的所述接触面的中心部分向所述密封组件突出。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接触所述密封组件的所述加强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具有低导热性的材料。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可变形的片状组件,所述可变形的片状组件包括硅橡胶、碳氟橡胶和碳氟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具有不大于大约0.2mm的厚度的管状组件。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异物包括在所述带和所述加热组件之间施加的润滑剂。
CN2009101795202A 2008-10-14 2009-10-12 定影装置以及配有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270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64721 2008-10-14
JP2008264721A JP5170842B2 (ja) 2008-10-14 2008-10-14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7053A true CN101727053A (zh) 2010-06-09
CN101727053B CN101727053B (zh) 2012-01-04

Family

ID=42098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952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27053B (zh) 2008-10-14 2009-10-12 定影装置以及配有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160484B2 (zh)
JP (1) JP5170842B2 (zh)
CN (1) CN101727053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81388A1 (en) * 2010-12-14 2012-06-21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540838A (zh) * 2010-11-12 2012-07-04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3676581A (zh) * 2012-09-11 2014-03-26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3926818A (zh) * 2010-11-12 2014-07-16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0471270A (zh) * 2018-05-09 2019-11-1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3589667A (zh) * 2020-04-30 2021-11-0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31230C2 (sv) 2007-06-20 2009-01-27 Rekordverken Ab Skördetröska med utloppsfläktar
CA2599489C (en) * 2007-08-27 2010-09-14 Michael A. Gramiak Chain gripping device
JP5091885B2 (ja) 2009-02-12 2012-12-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48561B2 (ja) * 2009-05-15 2013-11-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0006B2 (ja) * 2009-07-29 2014-03-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64411B2 (ja) * 2009-07-29 2014-04-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43666A (ja) * 2009-08-21 2011-03-03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21905B2 (ja) * 2009-09-01 2013-10-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2455B2 (ja) * 2009-09-03 2014-09-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56343B2 (ja) 2009-09-03 2014-07-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49160B2 (ja) * 2009-09-10 2014-07-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99690B2 (ja) * 2009-09-10 2013-09-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66005B2 (ja) 2009-09-10 2013-12-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64767A (ja) * 2009-09-15 2011-03-31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64726A (ja) 2009-09-15 2011-03-31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0922B2 (ja) * 2009-09-28 2014-03-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72605B2 (ja) 2009-10-09 2014-04-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61036B2 (ja) * 2009-10-15 2014-07-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故障判別装置、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故障判別システム
JP5440777B2 (ja) * 2009-11-17 2014-03-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32977B2 (ja) 2009-11-30 2014-06-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03264B2 (ja) * 2010-01-13 2014-01-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50242A (ja) 2010-01-25 2011-08-0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381746B2 (ja) * 2010-01-26 2014-01-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600276B2 (en) * 2010-01-27 2013-12-03 Ricoh Company, Limited Heat conduction unit,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45188B2 (ja) * 2010-02-07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5189B2 (ja) 2010-02-08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81776B2 (ja) * 2010-02-12 2014-01-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28920B2 (ja) 2010-02-15 2014-0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69997A (ja) * 2010-02-17 2011-09-01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09145B2 (ja) * 2010-02-22 2014-10-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64981B2 (ja) 2010-02-25 2014-08-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56236B2 (ja) * 2010-02-26 2014-07-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509936B2 (ja) * 2010-03-03 2014-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31676B2 (ja) * 2010-03-03 2014-06-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18913B2 (ja) * 2010-03-04 2014-02-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94950B2 (ja) * 2010-03-05 2014-05-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86040A (ja) * 2010-03-05 2011-09-22 Ricoh Co Ltd 圧縮空気噴射による記録媒体分離を行う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00970B2 (ja) 2010-03-08 2014-10-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33386B2 (ja) 2010-03-10 2014-12-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0278B2 (ja) 2010-03-10 2014-03-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71634B2 (ja) * 2010-03-11 2014-04-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40405B2 (ja) * 2010-03-12 2014-12-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08553B2 (ja) 2010-03-12 2014-02-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30040B2 (ja) * 2010-03-15 2014-11-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1591A (ja) * 2010-03-16 2011-09-29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25406B2 (ja) * 2010-03-16 2014-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515906B2 (ja) * 2010-03-18 2014-06-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7183A (ja) * 2010-03-18 2011-10-06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9526B2 (ja) * 2010-03-18 2014-09-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7045B2 (ja) * 2010-03-18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0721B2 (ja) * 2010-05-07 2014-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0058B2 (ja) 2010-05-19 2014-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569159B2 (ja) 2010-06-08 2014-08-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5223B2 (ja) 2010-06-10 2014-09-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圧縮空気噴射による用紙分離を行う画像形成装置
KR101737419B1 (ko) * 2010-07-09 2017-05-18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정착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JP5556527B2 (ja) 2010-07-16 2014-07-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234068B2 (ja) 2010-08-31 2013-07-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5499999B2 (ja) 2010-08-31 2014-05-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03672A (ja) 2010-10-13 2012-05-31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の温度制御方法、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24500B2 (ja) 2010-10-13 2015-05-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熱定着装置の温度制御方法、熱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886071B2 (en) 2010-10-13 2014-11-11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fixing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636889B2 (ja) 2010-11-09 2014-12-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25779B2 (ja) * 2010-11-12 2014-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73053B2 (ja) 2010-12-09 2015-02-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5839B2 (ja) 2010-12-09 2014-09-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25860B2 (ja) 2010-12-14 2014-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25865B2 (ja) * 2010-12-16 2014-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9820B2 (ja) 2010-12-17 2014-09-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28331A (ja) * 2010-12-17 2012-07-05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40750B2 (ja) 2011-01-07 2014-12-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定着制御方法
JP5672540B2 (ja) * 2011-01-11 2015-02-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定着装置の使用方法
JP5825545B2 (ja) 2011-01-11 2015-12-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2410B2 (ja) 2011-01-11 2014-09-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69010B2 (ja) * 2011-01-11 2015-02-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その定着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63617A (ja) 2011-02-03 2012-08-30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定着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85295A (ja) 2011-03-04 2012-09-27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68507B2 (ja) 2011-03-17 2015-08-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447221B2 (en) 2011-04-04 2013-05-21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5776311B2 (ja) 2011-04-28 2015-09-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73151B2 (ja) 2011-08-17 2015-09-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213281B2 (en) 2011-08-23 2015-12-15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with mechanism capable of heating fixing rotary body by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ivel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5737629B2 (ja) 2011-12-26 2015-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36221B2 (ja) 2011-12-27 2017-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36220B2 (ja) 2011-12-27 2017-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186087B (zh) 2011-12-28 2016-08-03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成像装置和分离构件
JP5904325B2 (ja) 2011-12-28 2016-04-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96711B2 (ja) 2011-12-28 2015-10-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28783B2 (ja) 2012-01-11 2016-06-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96714B2 (ja) 2012-01-13 2015-10-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37520B2 (ja) 2012-01-13 2015-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61524B2 (ja) 2012-01-13 2015-08-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70828B2 (ja) 2012-01-19 2016-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分離部材、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67468B2 (ja) 2012-01-24 2016-08-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43231B2 (ja) * 2012-01-26 2016-07-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35668B2 (ja) 2012-01-27 2015-12-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35668B2 (ja) 2012-01-27 2016-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51428B2 (ja) 2012-01-31 2015-07-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51741B2 (ja) 2012-01-31 2016-1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63105B2 (ja) 2012-02-02 2016-08-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026024B2 (en) 2012-02-09 2015-05-05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capable of minimizing damage of endless rotary bod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6019785B2 (ja) 2012-02-09 2016-11-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50326B2 (ja) 2012-02-09 2016-02-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03619B2 (ja) 2012-02-09 2016-10-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09311B2 (ja) 2012-02-09 2017-10-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03679B2 (ja) 2012-02-09 2017-03-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01312B2 (ja) 2012-02-09 2017-09-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019779B2 (ja) 2012-02-09 2016-11-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95132B2 (ja) 2012-02-09 2016-09-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32525B2 (ja) 2012-02-09 2016-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948923B2 (ja) 2012-02-09 2016-07-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23994B2 (ja) 2012-02-09 2018-11-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35051B2 (ja) 2012-02-09 2017-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96281B2 (ja) 2012-02-09 2016-03-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950152B2 (ja) 2012-03-22 2016-07-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16071B2 (ja) 2012-05-18 2016-10-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32383A (ja) 2012-07-12 2014-02-20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32389A (ja) 2012-07-12 2014-02-20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69950B2 (ja) 2012-08-21 2017-02-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152106B2 (en) 2012-08-31 2015-10-06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JP6127444B2 (ja) 2012-10-23 2017-05-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24118B2 (ja) * 2013-03-15 2017-05-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86211A (ja) 2013-03-25 2014-10-02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99174B2 (ja) 2013-09-17 2016-04-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23750B2 (ja) * 2014-05-29 2016-11-0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74849A (ja) * 2014-07-10 2019-10-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523949B1 (en) * 2015-06-03 2016-12-2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controls an image forming section and a fixing device
US9874839B2 (en) 2015-06-23 2018-01-23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583716B2 (ja) 2015-07-07 2019-10-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78141B2 (ja) * 2017-05-01 2018-02-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60235A (ja) * 2018-01-18 2018-04-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4492A (ja) * 1997-07-03 1999-01-29 Canon Inc 加熱定着装置
JP2003077621A (ja) * 2001-09-05 2003-03-14 Canon Inc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472472B1 (ko) * 2002-08-29 2005-03-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사진 화상형성장치의 정착 장치
JP2004094146A (ja) * 2002-09-04 2004-03-25 Canon Inc 定着装置
JP2006126536A (ja) 2004-10-29 2006-05-18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18826B2 (ja) 2006-06-19 2011-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116670B2 (en) * 2006-11-14 2012-02-14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08146010A (ja) * 2006-11-14 2008-06-26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58482A (ja) * 2006-11-28 2008-07-10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927902B1 (en) * 2006-11-28 2015-10-14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Fixing Device
JP2008148582A (ja) 2006-12-14 2008-07-03 Keizo Terakawa タピオカ食品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並びにタピオカ食品
JP4999444B2 (ja) * 2006-12-20 2012-08-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03455A (ja) * 2007-02-19 2008-09-04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63931B2 (ja) * 2007-03-08 2013-03-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623817B2 (en) * 2007-03-20 2009-11-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8428499B2 (en) * 2007-05-22 2013-04-2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fixing apparatus having a heating member to heat a fixing member
JP2009069397A (ja) * 2007-09-12 2009-04-02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864716B1 (ko) * 2007-10-04 2008-10-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정착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5262073B2 (ja) * 2007-11-13 2013-08-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45417A (ja) * 2007-12-11 2009-07-02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52732B2 (ja) * 2008-03-31 2014-07-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65908B2 (ja) * 2008-06-16 2013-12-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87884B2 (ja) * 2008-10-14 2014-01-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0006B2 (ja) * 2009-07-29 2014-03-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0838A (zh) * 2010-11-12 2012-07-04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3926818A (zh) * 2010-11-12 2014-07-16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540838B (zh) * 2010-11-12 2014-12-10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3926818B (zh) * 2010-11-12 2016-07-20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WO2012081388A1 (en) * 2010-12-14 2012-06-21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676581A (zh) * 2012-09-11 2014-03-26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US9229379B2 (en) 2012-09-11 2016-01-05 Ricoh Company, Limite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676581B (zh) * 2012-09-11 2016-09-07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10471270A (zh) * 2018-05-09 2019-11-1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3589667A (zh) * 2020-04-30 2021-11-0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092220A1 (en) 2010-04-15
JP2010096782A (ja) 2010-04-30
US8160484B2 (en) 2012-04-17
JP5170842B2 (ja) 2013-03-27
CN101727053B (zh) 201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7053B (zh) 定影装置以及配有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US9501011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US7233764B2 (en) Fixing device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fixing device
CN102998952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0663894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177955B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Heating Member Heated Uniformly in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US8401448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5440006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831494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US859454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a fixing device and contact member to reduce fixing member deformation
JP5348561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023544B (zh) 定影装置和采用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EP2369429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removable fixing device
US8457540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20110058863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fixing device
US20130236225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8897688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169310A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8509653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216261A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060210331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210165349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447473B2 (en) Fixing device with pressing member and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02231434A (ja)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4114868A (zh) 定影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04

Termination date: 201710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