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04110A - 闪光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摄像设备和照相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闪光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摄像设备和照相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04110A
CN101604110A CNA2009102037550A CN200910203755A CN101604110A CN 101604110 A CN101604110 A CN 101604110A CN A2009102037550 A CNA2009102037550 A CN A2009102037550A CN 200910203755 A CN200910203755 A CN 200910203755A CN 101604110 A CN101604110 A CN 1016041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flash
flash unit
picture pick
microcomp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20375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尾高幸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604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41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03B15/03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lighting apparatus; Flash uni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闪光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摄像设备和照相机系统。能够与摄像设备连接的闪光灯装置包括:发光单元,用于连续发光;计算单元,用于基于设置在摄像设备中的闪光灯拍摄的曝光时间,计算来自发光单元的闪光灯光的到达距离;以及显示控制单元,用于使得显示表示由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到达距离的信息。

Description

闪光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摄像设备和照相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被配置成连续发光的发光单元的闪光灯装置、可以装配该闪光灯装置的摄像设备和该闪光灯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以闪光管作为光源的闪光灯装置中,由主电容器的能量决定闪光指数(guide number)。因此,可以基于定义照相机的拍摄条件的胶片感光度或图像传感器的感光度(增益)和镜头的光圈值,容易地计算和显示闪光灯光的到达距离。由于在拍摄图像之前可以向拍摄者通知闪光灯光的到达距离,因而拍摄者在拍摄图像时可以防止曝光不足。
日本实开平06-021030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用以在闪光灯拍摄用照相机中根据被摄体距离、胶片感光度和光圈值显示闪光灯装置所需的闪光指数的技术。
近年来,使用白色发光二极管(白色LED)等代替闪光管作为光源的闪光灯装置已被熟知。为了防止拍摄图像期间的曝光不足,这类闪光灯装置需要在拍摄图像之前确定闪光灯装置的闪光灯光的到达距离,并且需要显示该到达距离作为拍摄者的信息。
尽管使用闪光管作为光源的闪光灯装置配置成通过使电容器放电而瞬间发光,然而只要向白色LED供应恒定电流,则使用例如白色LED代替闪光管作为光源的闪光灯装置配置成以固定发光量连续发光。因此,在闪光灯拍摄期间,闪光指数根据快门速度而变化,使得闪光灯光的到达距离也变化。因此,为了计算和显示到达距离,还需要考虑除感光度(增益)和光圈值之外的拍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在拍摄图像之前确定闪光灯光的到达距离的闪光灯装置,并且还涉及一种摄像设备、照相机系统和该闪光灯装置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能够与摄像设备连接的闪光灯装置,所述闪光灯装置包括:发光部件,用于连续发光;计算部件,用于基于设置在所述摄像设备中的闪光灯拍摄的曝光时间,计算来自所述发光部件的闪光灯光的到达距离;以及显示控制部件,用于使得显示表示由所述计算部件计算出的所述到达距离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摄像设备,用于使用被配置成连续发光的发光部件来执行闪光灯拍摄,所述摄像设备包括:设置部件,用于设置曝光时间;计算部件,用于基于所述闪光灯拍摄的所述曝光时间,计算来自所述发光部件的闪光灯光的到达距离;以及显示控制部件,用于使得显示表示由所述计算部件计算出的所述到达距离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照相机系统,其包括具有被配置成连续发光的发光部件的闪光灯装置和能够与所述闪光灯装置连接的摄像设备,所述照相机系统包括:设置部件,用于设置曝光时间;计算部件,用于基于闪光灯拍摄的所述曝光时间,计算来自所述发光部件的闪光灯光的到达距离;以及显示控制部件,用于使得显示表示由所述计算部件计算出的所述到达距离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闪光灯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闪光灯装置具有被配置成连续发光的发光部件并能够与摄像设备连接,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设置在所述摄像设备中的闪光灯拍摄的曝光时间,计算来自所述发光部件的闪光灯光的到达距离;以及使得显示表示计算出的所述到达距离的信息。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A~2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包括白色LED的光源和反射器(reflector)的例子的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典型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的一系列操作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快门速度等与校正量(曝光值(EV))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闪光灯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典型实施例的闪光灯装置的闪光灯光的到达距离的计算的流程图;
图7A和7B是示出氙气管和白色LED等光源的发光定时的例子的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到达距离和校正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9A~9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到达距离的显示例子的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典型实施例的实时取景模式下的照相机系统的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典型实施例的实时取景模式下的照相机系统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典型实施例的闪光灯装置的闪光灯光的到达距离的计算的流程图;
图13A~13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典型实施例的显示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典型实施例、特征和方面。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典型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的结构的图。该照相机系统包括照相机体100、镜头单元200和闪光灯装置300。闪光灯装置300包括除闪光管以外的光源,例如,白色LED。
首先,将说明照相机体100的结构。
照相机微计算机(CCPU)101控制照相机体100的各单元。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等图像传感器102包括红外线截止滤波器、低通滤波器等。在拍摄过程中通过透镜组202在图像传感器102上形成被摄体的图像。在不进行拍摄时,快门103对图像传感器102进行遮光,并且在进行拍摄时,快门103打开以允许光到达图像传感器102。在不进行拍摄时,半镜(half mirror)104反射从透镜组202入射的光的一部分,以在调焦屏105上形成图像。
测光电路106包括被配置成在摄像面(被摄体的拍摄范围)的多个分割区域的每一个中执行测光的测光传感器。焦点检测电路107包括被配置成具有多个测距点的测距传感器,其中,每一测距点包含在测光传感器的分割区域的相应区域的位置中。测光电路106中的测光传感器通过五棱镜114测量来自在调焦屏105上所形成的被摄体图像的光。
模拟-数字(A/D)转换器108将来自图像传感器102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时序发生器(TG)109对来自图像传感器102的输出信号和A/D转换器108的转换定时进行同步。数字信号处理电路110根据预先确定的参数,对被A/D转换器108转换成数字信号的图像数据执行图像处理。图1中包括未示出的用于存储处理后的图像的存储器等。
使用信号线SC作为照相机体100、镜头单元200和闪光灯装置300之间的接口。使用由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所生成的通信时钟以允许与闪光灯微计算机310进行通信。此外,信号线SC允许将发光开始信号从照相机体100传送至闪光灯装置300。类似地,使用信号线SC作为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和镜头微计算机201之间的接口。信号线SC包括用于从镜头微计算机201向照相机微计算机101传送数据的端子,因而允许进行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和镜头微计算机201之间的通信。
各种输入单元112可以利用开关和按钮等从外部输入照相机设置等。显示单元113在取景器和照相机体100背面的液晶装置或发光装置上显示各种所设置的模式和其它拍摄信息。五棱镜114将在调焦屏105上形成的被摄体图像引导至测光电路106中的测光传感器和光学取景器(未示出)。自动调焦(AF)镜115将从透镜组202入射并透过半镜104的光线的一部分引导至焦点检测电路107的测距传感器。包括电源电池等,但为了简化而省略对其的说明。
接着,将说明可与照相机体100连接的镜头单元200的结构和其操作。
镜头微计算机(LPU)201控制镜头单元200的各部分的操作。透镜组202包括多个透镜。镜头驱动电路203移动用于变焦和调焦的光学单元。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基于来自照相机体100中的焦点检测电路107的输出,计算和确定透镜组202的驱动量。编码器204检测在驱动透镜组202期间透镜组202的移动量。将所确定的驱动量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通信至镜头微计算机201。镜头微计算机201使镜头驱动电路203动作与由编码器204检测到的移动量相对应的量。由此,将透镜组202移动至对焦位置。
镜头微计算机201通过光圈控制电路206控制光圈205。可更换镜头单元200的焦距可以是单个焦点或者可以如变焦镜头一样是可变的。图像稳定(IS)控制装置207通过陀螺仪等(未示出)检测照相机抖动等的振动,以通过镜头微计算机201来控制镜头,从而防止或降低由振动所引起的照相机抖动。
接着,将说明可与照相机体100连接的闪光灯装置300的结构。
闪光灯微计算机(FPU)310控制闪光灯装置300的各单元的操作。使用电池301作为闪光灯电源(VBAT)。升压器电路302使电池301的电压升高以打开光源307。光源307是除闪光管以外的光源。在第一典型实施例中,光源307为白色LED。白色LED 307被配置成在提供相同电压期间以恒定发光量连续发光。反射器315反射从白色LED 307所发射的光。
图2A~2C示出白色LED 307和反射器315的例子。
作为图1所示的光源的例子的白色LED 307包括串联连接的紫外线或蓝色LED 3~17从而以线性方式发光。当向电极1和2均提供发光电流时,打开紫外线或蓝色LED 3~17。
在图2B中,荧光体18接收来自紫外线或蓝色LED 3~17的光,并且将所接收到的光转换成伪白色光,以使得荧光体18的表面发光。基板19是陶瓷等在导热方面卓越的基板。将紫外线或蓝色LED 3~17装配在基板19和荧光体18之间。在图2C中,反射器315收集由荧光体18发射的白色光束,并且将该光束引导至被摄体。荧光体18可以包括多个荧光体。
参考图1,提供恒定电流的电流控制电路308控制白色LED307开始和停止发射光。用作接收来自白色LED 307的光的传感器的光电二极管323直接或通过玻璃纤维接收该光。积分电路309对光电二极管323的接收光电流进行积分。将积分电路309的输出输入至比较器312的反相输入端子和闪光灯微计算机310的A/D转换器输入端子(未示出)。将比较器312的同相输入端子连接到闪光灯微计算机310的D/A转换器输出端子(未示出)。将比较器312的输出端子连接到与门311的输入端子。将与门311的另一输入端子连接到闪光灯微计算机310的发光控制端子(未示出)。然后将与门311的输出输入至电流控制电路308以对白色LED 307执行通电控制。
闪光灯装置300还包括变焦光学系统316,其中,变焦光学系统316包括菲涅尔透镜(Fresnel lens)等的面板并改变闪光灯装置300的照射角。可以改变变焦光学系统316与反射器315的距离,以改变对被摄体的闪光指数和光分布。包括电动机等的变焦驱动单元313移动变焦光学系统316。通过闪光灯微计算机310的变焦控制端子输入变焦光学系统316的变焦驱动量。将焦距信息从镜头微计算机201提供至照相机微计算机101。然后,通过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和通信单元(未示出)将焦距信息通信至闪光灯微计算机310。闪光灯微计算机310根据焦距信息计算变焦驱动量。
编码器314是被配置成检测变焦光学系统316的变焦位置的位置检测单元。编码器314向闪光灯微计算机310的位置信号端子(未示出)提供移动信息。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基于该移动信息使变焦驱动单元313的电动机动作所需要的量,以将变焦光学系统316移动至预定位置。各种输入单元320(输入接口)包括例如装配在闪光灯装置300侧面的开关。还可以通过操作该开关输入变焦信息。显示单元321显示闪光灯装置300的各种设置状态。包括开关等的弹起检测单元322检测闪光灯装置300的弹起状态(bounce state),并且将表示闪光灯装置300处于弹起状态的信息输出至闪光灯微计算机310。
接着,将参考图1的图和图3的流程图说明照相机系统的一系列拍摄操作。
当照相机系统开始动作时,在步骤S101,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判断是否接通了处于输入单元112的快门按钮(未示出)的半按下状态的拍摄准备开关SW1。当没有接通开关SW1时(步骤S101为“否”),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在步骤S101等待,直到接通SW1为止。当接通了开关SW1时(步骤S101为“是”),在步骤S102,照相机微计算机101读取通过输入单元112输入的开关的状态和预先设置的输入信息,并且执行各种拍摄模式的设置(初始复位),如表示拍摄期间的曝光时间的快门速度(TV)的确定方法和光圈值(F值(FNo.))的确定方法等。
在步骤S103,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基于在步骤S102所设置的照相机的拍摄模式,判断照相机是处于执行自动调焦检测操作的模式(AF模式)还是其它模式(MF模式)。如果照相机未处于AF模式(步骤S103为“否”),则处理直接进入步骤S106。如果照相机处于AF模式(步骤S103为“是”),则处理进入步骤S104。
在步骤S104,照相机微计算机101驱动焦点检测电路107,从而使用相差检测方法执行焦点检测操作。在焦点检测操作中,根据通过输入单元112所设置的测距点、根据照相机的拍摄模式或者通过使用近点优先的自动选择算法确定使照相机聚焦于多个测距点中的哪一测距(焦点检测)点。在步骤S105,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将在步骤S104所确定出的测距点存储在照相机微计算机101中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未示出)中。然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基于来自焦点检测电路107的信息计算透镜组202的驱动量,基于该计算结果通过镜头微计算机201控制镜头驱动电路203,并且将透镜组202移动至对焦位置。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106。
在步骤S106,照相机微计算机101从测光电路106获得被摄体亮度。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将摄像面分成六个区域(测光区域)。可以从各区域获得被摄体亮度。将被摄体亮度存储在RAM中作为EVb(i)(i=0~5)。
在步骤S107,照相机微计算机101使用预定算法根据多个区域中每一个的被摄体亮度(EVb)确定曝光值(EVs)。然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根据所设置的照相机的拍摄模式确定快门速度(TV)和光圈值(F值)。在步骤S108,照相机微计算机101与镜头微计算机201通信,并且接收作为与镜头单元200有关的信息的焦距(f)、图像稳定控制的操作选择、图像稳定级数(IS_EV)等。
在步骤S109,照相机微计算机101通过信号线SC和通信单元(未示出)将有关照相机的拍摄信息等传送至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并且从闪光灯微计算机310接收与闪光灯拍摄相关的信息。在步骤S110,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判断是否接通了处于输入单元112的快门按钮(未示出)的全按下状态的拍摄开始开关SW2。当没有接通开关SW2时(步骤S110为“否”),处理重复步骤S101~S110的操作。当接通了开关SW2时(步骤S110为“是”),处理进入以步骤S111开始的一系列释放操作。
在步骤S111,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在紧挨着闪光灯装置300的预备发光之前,从测光电路106获得被摄体亮度。类似于如上所述,将测光传感器的六个区域中每一个的被摄体亮度存储在RAM(未示出)中作为Eva(i)(i=0~5)。在步骤S112,照相机微计算机101通过信号线SC和通信单元(未示出)向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发出用以执行预备发光的命令。根据该命令,闪光灯微计算机310控制升压器电路302和电流控制电路308,以在预定时间内执行预定光量的预备发光来照亮被摄体。在步骤S113,照相机微计算机101从测光电路106获得预备发光期间的被摄体亮度。获取六个测光区域中每一个的被摄体亮度,然后将其存储在RAM中作为EVf(i)(i=0~5)。
在步骤S114,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先于曝光操作向上移动半镜104和AF镜115,以使它们从拍摄光路里面退出。在步骤S115,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执行通过下面的等式(1)所表示的计算:
EVdf(i)←LN2(2EVf(i)-2Eva(i))(i=0~5)(1)
更具体地,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在对数展开下面的被摄体亮度之后计算它们之间的差:在步骤S113的预备发光期间所获得的被摄体亮度(EVf)和在步骤S111紧挨着预备发光之前所获得的被摄体亮度(Eva)。然后,基于该差,照相机微计算机101仅提取预备发光的反射光成分的被摄体亮度(EVdf(i))。对六个测光区域中的每一个均执行该提取。
在步骤S116,照相机微计算机101从闪光灯装置300获得预备发光的光量(Qpre)。如图4中的例子所示,在白色LED 307等光源的情况下,预备发光的光量(Qpre)根据驱动电流值和变焦位置而改变。在本典型实施例中,由于采用一种恒定电流驱动,因而闪光指数根据变焦位置而改变。在照射角宽的24mm的变焦位置处,闪光指数相对于照射角窄的105mm的变焦位置降低2.1EV。在其它照射角中,如图4所示,粗略示出变焦位置和校正量。如果改变恒定电流值,则需要与改变后的电流值相对应的校正量。
如上所述,闪光灯微计算机310根据镜头单元200的焦距(f),使变焦驱动单元313和编码器314执行闪光灯装置300的变焦操作。将此时根据变焦位置所获得的值设置为预备发光的光量(Qpre)。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基于测距点(焦点P)、焦距(f)和预备发光的光量(Qpre),从六个分割区域中选择要对被摄体设置适当闪光灯光量的区域。将所选择的区域存储在RAM中作为P(0~5中的任一个)。
在步骤S117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1计算主发光量。更具体地,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基于曝光值(EVs)、被摄体亮度(EVb)和仅预备发光反射光的亮度值(EVdf(p)),对于所设置或选择的区域(P)的被摄体,计算适合于预备发光的光量的主发光量的相对比(r)。因此,通过下面的等式(2)确定该相对比(r):
r←LN2(2EVs-2EVb(p))-EVdf(p)  (2)
这里,为了使得利用闪光灯光加上外部光进行适当曝光,计算展开之后的曝光值(EVs)和被摄体亮度(EVb)之间的差。
在步骤S118,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执行下面的等式(3)的计算:
r←r+TV-t_pre+c               (3)
更具体地,照相机微计算机101使用快门速度(TV)、预备发光的发光时间(t_pre)和拍摄者通过输入单元112预先设置的曝光校正系数(c)来校正相对比(r)。然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计算新的相对比(r)。这里,为了精确比较闪光灯装置300中的预备发光的测光积分值(INTp)和主发光的测光积分值(INTm),使用快门速度(TV)和预备发光的发光时间(t_pre)进行校正。
在步骤S119,照相机微计算机101通过信号线SC将用于确定主发光量的相对预备发光的光量的相对比(r)传送至闪光灯微计算机310。然后,在步骤S120,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基于所确定出的曝光值(EVs)命令镜头微计算机201设置光圈值(F值)。然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通过快门控制电路(未示出)控制快门103以设置所确定出的快门速度(TV)。
在步骤S121,照相机微计算机101与快门103的全打开同步地通过信号线SC向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发出主发光的发光信号。然后,闪光灯微计算机310执行主发光控制,以基于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所传送的相对比(r)来设置适当的发光量。
当完成这一系列曝光操作时,在步骤S122,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将已从拍摄光路退出的半镜104和AF镜115向下移动,以使它们倾斜地位于拍摄光路中。在步骤S123,照相机微计算机101使用A/D转换器109将来自图像传感器102的像素数据转换成数字信号。照相机微计算机101使用数字信号处理电路110对转换后的像素数据执行白平衡等预定信号处理。然后,在步骤S124,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器(未示出)中,并且结束拍摄的例程。
接着,将使用图5所示的流程图说明装配在照相机体100上的闪光灯装置300的操作。闪光灯装置300等待要在图3所示的步骤S109中从照相机体100传送的信息。
在步骤S201,闪光灯微计算机310通过信号线SC和通信单元(未示出)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接收各种信息项。更具体地,闪光灯微计算机310接收诸如感光度(增益)信息(ISO)、焦距(f)、光圈值(F值)、快门速度(TV)、闪光灯同步速度(tx)、是否存在图像稳定控制和作为图像稳定的闪光指数(G值(GNo.))校正量的图像稳定级数(IS_EV)等的拍摄信息。接着,在步骤S202,闪光灯微计算机310类似地通过通信单元(未示出)和信号线SC向照相机微计算机101传送各种信息项。更具体地,闪光灯微计算机310传送诸如闪光指数(G值)数据、预备发光的光量(Qpre)、白色LED的驱动电流(I)、变焦信息(Zoom)和弹起模式等的与闪光灯拍摄相关的信息。
在步骤S203,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基于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接收到的拍摄信息,计算闪光灯装置300的闪光灯光的到达距离。下面将参考图6说明该例程的细节。在步骤S204,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在取景器或闪光灯装置300背面的显示单元321上显示该到达距离和与闪光灯拍摄相关的信息。在步骤S205,闪光灯微计算机310通过信号线SC和通信单元(未示出)向照相机微计算机101传送与在步骤S203确定出的快门速度(TV)有关的信息。然后,在步骤S206和S207,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基于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接收到的焦距(f)驱动变焦驱动单元313,以将变焦光学系统316移动至与镜头单元200的焦距相对应的预定位置,并且设置闪光灯装置300的照射角。然后,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完成一系列序列,并且返回通信等待状态。
接着,将参考图6所示的流程图说明在图5所示的步骤S 203中执行的闪光灯装置300的闪光灯光的到达距离(还称之为闪光灯到达距离)的计算。
在步骤S301,闪光灯微计算机310执行基准闪光灯到达距离(还称之为基准到达距离)的计算。图7A和7B示出照相机体100中的焦平面快门的快门打开的定时和使用氙气管(闪光管)和白色LED 307等光源的闪光灯装置的发光的定时。
在使用作为传统闪光管的氙气管的闪光灯装置中,如图7A所示,第一帘幕在时间t0移动,当在时间段t_sync之后完全打开快门时,开始闪光灯发光,并且在完成闪光灯发光之后,第二帘幕移动。这里,通常将闪光灯同步速度(tx)设置为1/60秒左右。因此,即使在具有相对长的闪光时间的工作室用闪光灯装置中,在闪光灯同步速度内也可以覆盖闪光波形。近年来,在许多闪光灯装置中,可以将闪光灯同步速度设置成1/200秒~1/250秒,以使得快门的移动速度的增大和可装配在照相机上的闪光时间相对短的闪光灯装置相匹配。
如图7A所示,在使用氙气管的闪光灯装置的情况下,即使使快门速度(TV)慢于闪光灯同步速度(tx),该闪光灯装置也通过对主电容器的能量进行放电来完成发光。因此,即使将时间段tx延长成时间段t_sh,闪光指数也不增大。因此,在等于或长于闪光灯同步速度(tx)的速度下,通过闪光灯装置的闪光指数(G值)和拍摄期间的光圈值(F值),确定闪光灯到达距离。
另一方面,在例如除氙气管以外的白色LED 307的情况下,通过升压器电路302升高图1所示的电池301的电压,并且通过电流控制电路308将该电压转换成恒定电流。由于利用该恒定电流打开白色LED 307,因而可以连续打开白色LED 307相对长的时间。图7B示出使用除氙气管以外的光源的闪光灯装置中的焦平面快门的快门打开的定时和闪光灯发光的定时。如图7B所示,第一帘幕在时间t0移动,当在时间段t_syn之后完全打开快门时,开始闪光灯发光,并且闪光灯发光持续时间段t1,直到第二帘幕移动为止。
在使用白色LED 307作为光源的第一典型实施例中的闪光灯装置300中,如果快门速度(TV)变得长于闪光灯同步速度(tx),则闪光灯发光时间从时间段t1延长到时间段t2。由于该原因,如下面的等式(4)所示,闪光指数增大:
Figure G2009102037550D00151
其中,G值(1)是将白色LED 307打开时间段t1时的闪光指数,并且G值(2)是将白色LED 307打开时间段t2时的闪光指数。因此,如果使时间段t2无限大,则也使闪光指数无限大。
然而,当为了曝光而无限地打开白色LED 307时,发生照相机抖动等的振动。因此,可以将曝光时间确定为允许发生振动的有限速度。因此,在本典型实施例中,通过白色LED 307的闪光指数(G值)和拍摄期间的光圈值(F值),来确定使用白色LED 307作为光源时的闪光灯到达距离,其中,通过振动容许打开时间(振动容许速度=振动限制速度)来确定白色LED 307的闪光指数(G值)。
为了简化,通过关注打开时间进行了上述说明。然而,确定包括打开时间的闪光指数的因素如下:
G值 ∝ ( ISO ) ∝ ( Iq ) ∝ ( t )
其中,ISO是感光度(增益),Iq是白色LED 307的光源亮度等的光源亮度(大体上与打开电流值成比例),并且t是白色LED307的打开时间等的打开时间。另外,还通过由闪光灯装置300的变焦引起的闪光指数的变化或有无可以延长快门速度(TV)的图像稳定功能,改变闪光指数。
在图6所示的步骤S301,由于通过快门速度(TV)改变闪光灯装置300的闪光指数(G值),因而,首先确定设置了标准的闪光指数条件。在图4所示的各因素中,将基准因素的校正量设置为“0”。更具体地,作为基准设置如下:感光度(增益)为100、表示为光源电流的白色LED电流(I)为400mA、闪光灯变焦焦距(Zoom_ST)为105mm、闪光灯同步速度(tx)为作为通用值的1/60秒以及不存在图像稳定(IS_EV=0)。然后,确定基准闪光指数(GNO_STD)。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来改变拍摄期间的闪光指数,并且因此改变了闪光灯到达距离。将基准闪光指数(GNO_STD)存储在各闪光灯装置中,并且使用通过各因素的变化所确定的校正量对基准闪光指数(GNO_STD)进行校正。
根据上述条件,利用所存储的基准闪光指数(GNO_STD)和来自照相机微计算机101的光圈值(F值),通过下面的等式(5)确定要在步骤S301中获取的基准闪光灯到达距离。
基准到达距离(m)=(GNO_STD)/(F值)              (5)
返回参考图6,在步骤S301设置了基准到达距离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302。在步骤S302,当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判断为在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接收到的拍摄信息中包含镜头单元200的焦距信息时(步骤S302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03。在步骤S303,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将与焦距的倒数值(1/f)相对应的快门速度和在照相机体100中所设置的闪光灯同步速度(tx)进行比较。将通常照相机抖动的振动容许速度确定为与焦距(f)的倒数值(1/f)相对应的快门速度。该确定也适用于本典型实施例。当判断为与焦距的倒数值(1/f)相对应的快门速度长于闪光灯同步速度(tx)时(步骤S303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304。在步骤S304,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将与焦距的倒数值(1/f)相对应的快门速度设置为快门速度(TV)。当判断为与倒数值(1/f)相对应的快门速度短于或等于闪光灯同步速度(tx)时(步骤S303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305。在步骤S305,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将闪光灯同步速度(tx)设置为快门速度(TV)。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308。
在上述步骤S302,当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判断为在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接收到的拍摄信息中不存在焦距(f)时(步骤S302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306。在步骤S306,闪光灯微计算机310设置50mm的标准焦距。在步骤S307,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将作为快门速度(TV)的通用值的1/60秒设置为闪光灯同步速度(tx)。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308。
在步骤S308,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基于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接收到的拍摄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图像稳定控制的操作选择。当判断为操作了图像稳定(使用图像稳定功能)时,处理进入步骤S309。在步骤S309,闪光灯微计算机310确认关于图像稳定级数(IS_EV)的信息,该信息表示在图像稳定过程中可以将快门速度(TV)移位多少级。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310。如果在步骤S308判断为没有设置图像稳定功能或者没有操作图像稳定功能(没有使用图像稳定功能),则处理直接进入步骤S310。
在步骤S310,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基于图4所示的各因素的校正量,根据基准闪光指数(GNO_STD)确定闪光灯到达距离。例如,在来自照相机微计算机101的拍摄信息中,感光度(增益)为400,白色LED电流(I)为400mA,闪光灯变焦焦距(Zoom_ST)为50mm,并且镜头焦距(f)为50mm。此外,在照相机中设置的闪光灯同步速度(tx)为1/50秒,并且图像稳定级数(具有图像稳定功能的快门速度贡献级数)(IS_EV)为两级(在步骤S309确认的)。在这种情况下,在上述条件下,当感光度(增益)从100增大到400时,图4中的校正量为+2。此外,当白色LED电流(I)为400mA→400mA时,校正量为0。当变焦焦距(Zoom_ST)为105mm→50mm时,校正量为-0.9。此外,当快门速度(TV)为1/60→1/50并且图像稳定级数(IS_EV)为0→2时,校正量为+0.3。因此,通过下面的等式(6)确定校正量(a):
校正量(a)=2(增益)+0(I)-0.9(Zoom_ST)+0.3(TV)+2(IS_EV)=+3.4级                            (6)
在上述条件下的计算结果中,获得+3.4级的校正量。
在步骤S301,基准闪光指数(GNO_STD)为45,并且光圈值(F值)为F值5.6。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下面的等式(7)确定基准到达距离:
基准到达距离=(GNO_STD)/(F值)=45/5.6=8(m)    (7)
图8示出基准到达距离和校正量之间的关系。在图8中,在水平方向上指定基准闪光指数和根据拍摄期间的光圈值所确定的基准到达距离,并且在垂直方向上指定校正量。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基准到达距离为8m,并且作为校正量相加约+3.5级(对+3.4级进行舍入而得到)的校正。在这种情况下,在基准到达距离为8m和校正量为+3.5级之间的交点处指定的距离为27m。因此,获得实际到达距离为计算结果27m。
此外,当图像稳定不存在时,通过下面的等式(8)确定校正量(b):
校正量(b)=2(增益)+0(I)-0.9(Zoom_ST)+0.3(TV)=1.4级(8)
当图像稳定不存在时,基于基准闪光指数,对于8m的基准到达距离,校正量约为+1.5级(对1.4级进行舍入而得到)。根据图8获得13m的计算结果。
此外,在相同条件下,当在拍摄信息中不存在关于镜头焦距的信息时,使用镜头焦距50mm和作为通常同步速度的快门速度(TV)1/60秒进行计算。在这种情况下,当图像稳定功能不存在或关闭图像稳定功能时,通过下面的等式(9)确定校正量(c):
校正量(c)=2(增益)+0(I)-0.9(Zoom_ST)+0(TV)=1.1级  (9)
当图像稳定不存在时,基于基准闪光指数,对于8m的基准到达距离,校正量约为+1.0级(对+1.1级进行舍入而得到)。根据图8获得11m的计算结果。
如图9A~9C所示,这些校正量(a)~(c)在图5所示的步骤S204中作为所需数据在取景器或背面的显示单元321上显示为左侧的条形图显示和右侧的绝对值的距离显示。
如上所述,由于在使用白色LED 307的闪光灯装置300中闪光灯到达距离根据光源的打开时间(曝光时间)而改变,因而需要使用包括照相机抖动在内的拍摄条件来进行计算。
在第一典型实施例中,使用与镜头的焦距(f)的倒数值(1/f)相对应的快门速度作为照相机抖动的快门速度(TV)的条件。然而,该条件还可以包括关于振动容许速度的数据,其中可以针对每一镜头单独允许该数据作为关于镜头单元200的信息。
当使用焦距为200mm或250mm或更长焦距的长焦距镜头(telephoto lens)时,使振动容许速度短于闪光灯同步速度。然而,例如在这类长焦距镜头中,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在步骤S305,将振动容许速度确定为照相机体100的闪光灯同步速度(tx)。
这是为了防止在使用超长焦距镜头(例如焦距为600mm~1200mm)时发生下面的现象:在第一快门帘幕移动至全打开状态之前(时间段t_sync之前)第二快门帘幕开始移动,以使得不打开光源,或者即使在第一帘幕完全打开之后闪光指数也变得非常低。
此外,进行了闪光灯同步时间(tx)是与使用氙气管的闪光灯装置相同的时间的说明。然而,当闪光灯装置300使用除氙气管以外的白色LED 307等的光源时,可以分别设置单独的闪光灯同步速度。此外,在过去了时间段t_sync时完全打开第一帘幕之后,进行使用白色LED 307等光源的闪光灯装置的发光开始。然而,当第一帘幕开始移动时可以开始发光,并且当第二帘幕完成移动(快门关闭)时可以结束发光。此外,进行了在镜头单元200中设置图像稳定控制装置207的说明。然而,可以将图像稳定控制装置207设置在照相机体100中。
接着,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典型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该照相机系统的结构类似于图1所示的结构。因此,图10仅示出实时取景模式下的照相机体100和镜头单元200。
图11是示出当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典型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中设置实时取景模式时的主要部分的操作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401,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判断是否接通了处于输入单元112的释放按钮(未示出)的半按下状态的开关SW1。如果没有接通开关SW1(步骤S401为“否”),则重复步骤S401。然后,如果接通了开关SW1(步骤S401为“是”),则处理进入步骤S402。
在步骤S402,如图10所示,照相机微计算机101通过反射镜控制电路(未示出)控制反射镜。照相机微计算机101使得旋转半镜104以透过从透镜组202到达图像传感器102的光线,并且还将半镜104移动到将反射光引导至焦点检测电路107中的测距传感器的位置中。使AF镜115同时退出到不干扰这些光束的位置。
在步骤S403,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控制快门控制电路(未示出)以打开快门103,并且将来自透镜组202的光束引导至图像传感器102。然后,在步骤S404,照相机微计算机101通过焦点检测电路107利用相差执行焦点检测。然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通过信号线SC与镜头微计算机201进行通信,指示调焦透镜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量,并且向镜头驱动电路203发出驱动命令。镜头微计算机201根据来自照相机微计算机101的信息控制镜头驱动电路203,从而将透镜组202中的调焦透镜驱动预定量。
当驱动透镜组202中的调焦透镜并且完成焦点调节时,处理进入步骤S405,在步骤S405,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执行摄像操作。更具体地,照相机微计算机101以由时序发生器(TG)109同步后的转换定时,通过A/D转换器108将来自图像传感器102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在步骤S406,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对被转换成数字信号的图像数据执行预定图像处理。在步骤S407,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将通过图像处理所获得的显示图像显示在显示单元113上。
在步骤S408,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基于所获得的图像数据执行测光。然后,在步骤S409,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执行预定拍摄曝光量加法系统(Additive System of PhotographicExposure,APEX)计算,以计算快门速度(TV)和光圈值(F值),并且将计算出的值存储在存储器(未示出)中。当在实时取景模式期间接通开关SW2以拍摄静止图像时,可以使用这些存储的值进行静止图像的拍摄。
在步骤S410,照相机微计算机101通过信号线SC与镜头微计算机201进行通信,并且利用光圈控制电路206将透镜组202的光圈205设置成在步骤S409所获得的光圈值(F值)。然后,在步骤S411,照相机微计算机101以由时序发生器(TG)109同步后的转换定时,通过A/D转换器108将来自图像传感器102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新拍摄图像,并且将图像存储在存储器(未示出)中。在步骤S412,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将先前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图像和新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图像进行比较。
在步骤S413,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基于步骤S412的比较结果,判断所拍摄的图像是运动被摄体还是静止被摄体。如果所拍摄的图像是静止图像(步骤S413为“是”),则处理进入步骤S414。在步骤S414,照相机微计算机101设置静止被摄体标志。如果所拍摄的图像是运动被摄体(步骤S413为“否”),则处理进入步骤S415。在步骤S415,照相机微计算机101设置运动被摄体标志。
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416。在步骤S416,照相机微计算机101与镜头微计算机201进行通信。然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接收作为与镜头单元200有关的信息的焦距(f)、相对被摄体的距离信息(D)、图像稳定控制的操作选择、图像稳定级数(IS_EV)等。
在步骤S417,照相机微计算机101通过信号线SC将与照相机体100有关的拍摄信息等传送到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并且从闪光灯微计算机310接收与闪光灯拍摄相关的信息。
照相机微计算机101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接通开关SW2为止。
上述第一典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图5中的序列也类似于第二典型实施例中的序列。然而,在步骤S203中执行的闪光灯到达距离的计算处理不同于图6所示的第一典型实施例中的计算处理。因此,将参考图12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根据第二典型实施例的闪光灯到达距离的计算。
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在图5所示的步骤S201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接收关于照相机体100的拍摄信息。要接收的各种信息项是诸如感光度(增益)信息、焦距(f)、光圈值(F值)、快门速度(TV)、闪光灯同步速度(tx)、有无图像稳定、用作图像稳定的G值校正值的图像稳定级数(IS_EV)和运动被摄体标志/静止被摄体标志等的拍摄信息。在第二典型实施例中,与上述第一典型实施例相比,增加了表示所拍摄的图像是运动被摄体还是静止被摄体的运动被摄体标志/静止被摄体标志等的拍摄信息。在步骤S501,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基于所接收到的标志信息判断所拍摄的图像是否是运动被摄体。如果所拍摄的图像是运动被摄体(步骤S501为“是”),则处理进入步骤S502。如果所拍摄的图像不是运动被摄体(步骤S501为“否”),则处理进入步骤S511。
在步骤S502,闪光灯微计算机310计算基准闪光灯到达距离。这里,感光度(增益)为100,白色LED电流(I)为400mA,闪光灯变焦焦距(Zoom_ST)为105mm,闪光灯同步速度(tx)为作为通常值的1/60秒,并且图像稳定控制不存在(IS_EV=0)。然后,类似于第一典型实施例,在第二典型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条件确定基准闪光指数(GNO_STD)。将基准闪光指数(GNO_STD)存储在各闪光灯装置中,并且根据通过各因素的变化所确定的校正量对其进行校正。通过所存储的基准闪光指数(GNO_STD)和来自照相机微计算机101的光圈值(F值)来确定基准到达距离。因此,通过下面的等式(10)确定基准到达距离:
基准到达距离(m)=(GNO_STD)/(F值)             (10)
在步骤S502,闪光灯微计算机310设置基准到达距离。然后,在步骤S503,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判断在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接收到的拍摄信息中是否存在关于镜头单元200的焦距信息。如果存在焦距信息(步骤S503为“是”),则处理进入步骤S504。在步骤S504,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将作为振动容许速度的与焦距的倒数值(1/f)相对应的快门速度和照相机体100的闪光灯同步速度(tx)进行比较。当判断为与焦距的倒数值(1/f)相对应的快门速度长于闪光灯同步速度(tx)时(步骤S504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505。在步骤S505中,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将与焦距的倒数值(1/f)相对应的快门速度设置为快门速度(TV)。当判断为与焦距的倒数值(1/f)相对应的快门速度短于或等于闪光灯同步速度(tx)时(步骤S504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506。在步骤S506,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将闪光灯同步速度(tx)设置为快门速度(TV)。然后,在任何情况下,处理都进入步骤S509。
此外,当在步骤S503判断为在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接收到的拍摄信息中不包括焦距(f)信息时(步骤S503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507。在步骤S507,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将焦距(f)设置成50mm的标准焦距。然后,在步骤S508,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将作为闪光灯同步速度(tx)的通常值的1/60秒设置为快门速度(TV)。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509。
在步骤S509,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基于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接收到的拍摄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图像稳定控制装置207的操作选择。如果操作了图像稳定控制装置207(步骤S509为“是”),则处理进入步骤S510。在步骤S510,闪光灯微计算机310确认关于图像稳定级数(IS_EV)的信息,其中,该信息表示可以将图像稳定功能中的快门速度(TV)移位多少级。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511。
在上述步骤S509中,当判断为在镜头单元200中没有图像稳定功能或者没有操作图像稳定控制装置207时,处理直接进入步骤S511。
在步骤S511,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基于图4所示的各因素的校正量,根据基准闪光指数确定闪光灯到达距离。例如,在来自照相机微计算机101的拍摄信息中,类似于上述第一典型实施例,感光度(增益)为400,白色LED电流(I)为400mA,并且闪光灯变焦焦距(Zoom_ST)为50mm。此外,镜头焦距(f)为50mm,照相机的闪光灯同步速度(tx)为1/120秒,图像稳定级数(IS_EV)为两级(在步骤S510确认的),并且将运动被摄体标志设置为1。这里,当感光度(增益)为100→400时,校正量为+2,并且当白色LED电流为400mA→400mA时,校正量为0。此外,当闪光灯变焦焦距为105mm→50mm时,校正量为-0.9,当快门速度(TV)为1/60→1/50时,校正量为+0.3,并且图像稳定级数(IS_EV)为0→2。在这种情况下,在上述拍摄条件下,通过下面的等式(11)确定图4中的校正量(a):
校正量(a)=2(增益)+0(I)-0.9(Zoom_ST)+0.3(TV)+2(IS_EV)=+3.4级                            (11)
在上述条件下的计算结果中,校正量为+3.4。
当基准闪光指数(GNO_STD)为45,并且光圈值信息(F值)为F值5.6时,通过下面的等式(12)确定拍摄距离:
拍摄距离=(GNO_STD)/(F值)=45/5.6=8(m)       (12)
图8示出基于基准闪光指数的拍摄距离和校正量之间的关系。在图8中,在水平方向上指定基准闪光指数和根据拍摄期间的光圈值确定的拍摄距离,并且在垂直方向上指定校正量。在第二典型实施例中,当对于无校正相加距离8m处的约+3.5级(对+3.4级进行舍入而得到)的校正时,在这些数值的交点处指定的距离为27m。因此,获得到达距离为计算结果27m。
此外,当图像稳定不存在时,通过下面的等式(13)确定校正量(b):
校正量(b)=2(增益)+0(I)-0.9(Zoom_ST)+0.3(TV)=1.4级                                               (13)
当图像稳定不存在时,基于基准闪光指数,对于基准到达距离8m,校正量约为+1.5级(对+1.4级进行舍入而得到)。因此,根据图8获得计算结果为13m。
此外,当在相同条件下在拍摄信息中没有镜头焦距信息时,镜头焦距(f)为50mm,并且快门速度(TV)为作为通常同步速度的1/60秒。在这种情况下,当图像稳定功能不存在或关闭图像稳定功能时,通过下面的等式(14)确定校正量(c):
校正量(c)=2(增益)+0(I)-0.9(Zoom_ST)+0(TV)=1.1级
                                             (14)
当图像稳定不存在时,基于基准闪光指数,对于基准到达距离8m,校正量约为+1.0级(对+1.1级进行舍入而得到)。因此,根据图8获得计算结果为11m。
如图9A~9C所示,这些校正量(a)~(c)在图5所示的步骤S204中显示为左侧的条形图显示和右侧的绝对值的距离显示。
此外,如上所述,当在上述步骤S501,基于来自照相机微计算机101的标志信息,所拍摄的图像是静止被摄体时,处理直接进入步骤S511。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图像抖动不存在,因而可以使快门速度(TV)较长。在使用白色LED 307等作为光源的闪光灯装置中,闪光指数以G值 ∝ ( t ) 而根据源的打开时间(t)而改变。因此,理想的是使得闪光指数无限大。图13A~13C示出这种情况下的闪光灯到达距离。
如图13A所示,在条形图显示中,可以将条形图延长到最大距离。如图13B所示,在绝对值的距离显示等中,能够作为说明书中的最大距离进行显示。此外,如图13C所示,可以使用标记401等的特定标记来显示闪光灯到达距离,其中,该特定标记表示使用闪光灯的静止被摄体拍摄。
在上述图5所示的步骤S204中,可以通过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在显示单元321上执行这类显示。
根据第二典型实施例,当所拍摄的图像是静止被摄体时,由于可以延长快门速度(TV),因而类似于连续打开灯而对距离没有限制。因此,作为闪光灯到达距离能够进行最大显示。
说明了静止被摄体和运动被摄体判断的例子。然而,当可以执行该判断时,本发明不局限于该方法。此外,当所拍摄的图像被判断为静止被摄体时,由于延长了打开时间,因而为了防止白色LED 307等光源劣化,可以降低通电电流。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第一典型实施例和第二典型实施例涉及在具有镜头单元200的焦平面快门照相机体100中使用的以白色LED 307作为光源的闪光灯装置300。如下来配置第一典型实施例和第二典型实施例中的闪光灯装置300以防止在拍摄过程中出现曝光不足。
使用从照相机体100通信来的拍摄信息计算闪光灯装置300的到达距离,并且将计算出的到达距离显示在显示单元321上。该拍摄信息包含与关于镜头单元200的焦距信息和振动容许速度(振动限制速度)有关的数据。此外,拍摄信息包含与有无图像稳定控制装置207有关的信息。可以根据是否操作了图像稳定控制装置207来改变与到达距离有关的显示数据。不是必须包含上述举例为拍摄信息的所有信息。可以包含上述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
此外,当在拍摄信息中不存在焦距信息和振动容许速度(振动限制速度),或者通信功能不存在时,使用预定信息计算最大距离,并且将计算出的最大距离显示在显示单元321上。预定信息包括闪光灯同步速度和标准镜头的焦距(例如,50mm)等。
此外,拍摄信息可以包含表示实时取景模式下所拍摄的图像是静止被摄体还是运动被摄体的判断信息。当所拍摄的图像是静止被摄体时,通过条形图显示或绝对值的距离显示执行说明书中的最大距离显示。这里,最大距离显示不局限于条形图显示或绝对值的距离显示,而是可以利用特定标志进行显示。
如上所述,由于振动容许速度(振动限制速度)的设置允许在拍摄之前识别闪光灯装置300的闪光灯光的到达距离,因而可以防止在拍摄期间出现曝光不足。此外,由于闪光灯到达距离根据是否操作了图像稳定控制装置207而改变,因而可以通过图像稳定功能的操作来扩大拍摄区域。
在本发明的第一典型实施例和第二典型实施例中,闪光灯装置300计算闪光灯到达距离。然而,照相机体100可以使用与从闪光灯装置300接收到的与闪光灯拍摄相关的信息来计算闪光灯到达距离。
此外,计算出的闪光灯到达距离的显示不局限于闪光灯装置300的显示单元,而是可以将其显示在照相机体100的显示单元上。
此外,可以将镜头单元200与照相机体100集成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照相机微计算机101代替镜头微计算机201来执行镜头单元200的控制。
此外,可以将闪光灯装置300与照相机体100集成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照相机微计算机101代替闪光灯微计算机310来执行闪光灯装置300的控制。
此外,闪光灯装置300的光源不局限于白色LED。其可以是被配置成在提供相同电压期间以恒定发光量发光并连续发光的光源。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3)

1.一种能够与摄像设备连接的闪光灯装置,所述闪光灯装置包括:
发光部件,用于连续发光;
计算部件,用于基于设置在所述摄像设备中的闪光灯拍摄的曝光时间,计算来自所述发光部件的闪光灯光的到达距离;以及
显示控制部件,用于使得显示表示由所述计算部件计算出的所述到达距离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部件,用于从所述摄像设备接收拍摄信息;以及
确定部件,用于基于由所述接收部件接收到的所述拍摄信息,确定所述闪光灯拍摄的所述曝光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闪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信息包括与所述摄像设备的振动容许速度有关的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确定部件基于与所述振动容许速度有关的信息,确定所述闪光灯拍摄的所述曝光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闪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振动容许速度有关的信息包括与所述摄像设备有关的焦距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闪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信息包括与所述摄像设备的闪光灯同步速度有关的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确定部件基于与所述闪光灯同步速度有关的信息和所述焦距信息,确定所述闪光灯拍摄的所述曝光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闪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信息包括与所述摄像设备的图像稳定控制有关的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计算部件基于所述摄像设备是否执行所述图像稳定控制,计算所述闪光灯光的到达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闪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信息包括表示被摄体是运动被摄体还是静止被摄体的判断信息,以及
其中,当所述被摄体是静止被摄体时,所述显示控制部件使得显示表示所述到达距离的信息中的表示所述到达距离最大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闪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信息包括表示被摄体是运动被摄体还是静止被摄体的判断信息,以及
其中,当所述被摄体是静止被摄体时,所述显示控制部件使得显示表示所述被摄体是静止被摄体的标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部件包括发光二极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部件使得在所述闪光灯装置的显示部件和所述摄像设备的显示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上显示表示所述到达距离的信息。
11.一种摄像设备,用于使用被配置成连续发光的发光部件来执行闪光灯拍摄,所述摄像设备包括:
设置部件,用于设置曝光时间;
计算部件,用于基于所述闪光灯拍摄的所述曝光时间,计算来自所述发光部件的闪光灯光的到达距离;以及
显示控制部件,用于使得显示表示由所述计算部件计算出的所述到达距离的信息。
12.一种照相机系统,其包括具有被配置成连续发光的发光部件的闪光灯装置和能够与所述闪光灯装置连接的摄像设备,所述照相机系统包括:
设置部件,用于设置曝光时间;
计算部件,用于基于闪光灯拍摄的所述曝光时间,计算来自所述发光部件的闪光灯光的到达距离;以及
显示控制部件,用于使得显示表示由所述计算部件计算出的所述到达距离的信息。
13.一种闪光灯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闪光灯装置具有被配置成连续发光的发光部件并能够与摄像设备连接,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设置在所述摄像设备中的闪光灯拍摄的曝光时间,计算来自所述发光部件的闪光灯光的到达距离;以及
使得显示表示计算出的所述到达距离的信息。
CNA2009102037550A 2008-06-13 2009-06-12 闪光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摄像设备和照相机系统 Pending CN1016041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55254A JP5268438B2 (ja) 2008-06-13 2008-06-13 ストロボ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8155254 2008-06-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04110A true CN101604110A (zh) 2009-12-16

Family

ID=41119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9102037550A Pending CN101604110A (zh) 2008-06-13 2009-06-12 闪光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摄像设备和照相机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310013A1 (zh)
EP (1) EP2133741B1 (zh)
JP (1) JP5268438B2 (zh)
CN (1) CN101604110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5702A (zh) * 2010-01-26 2011-07-27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
CN102572259A (zh) * 2010-10-04 2012-07-11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发光装置和摄像系统
CN103491687A (zh) * 2013-09-25 2014-01-01 朱健雄 手机或便携式电脑用外置无线闪光灯
CN105025226A (zh) * 2015-07-07 2015-11-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控制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5407292A (zh) * 2014-09-10 2016-03-16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系统、照明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06488113A (zh) * 2015-08-31 2017-03-08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记录指示装置、图像记录方法及记录指示方法
CN106679947A (zh) * 2016-11-30 2017-05-17 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密封摩擦过程在线智能检测诊断试验系统
CN106769578A (zh) * 2016-11-30 2017-05-31 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橡塑密封摩擦能耗与在线智能检测模拟系统
CN109922254A (zh) * 2017-11-17 2019-06-21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0095919A (zh) * 2018-01-29 2019-08-06 佳能株式会社 照明设备和具有该照明设备的照相机系统
CN110798662A (zh) * 2019-10-31 2020-02-14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系统、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50953A (ja) * 2008-07-22 2010-03-04 Nikon Corp 撮像装置、再生装置および画像再生プログラム
US8441552B2 (en) * 2009-12-24 2013-05-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white balance correction and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8817173B2 (en) * 2010-02-01 2014-08-26 Olympus Imaging Corp.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flash emission
US8771085B1 (en) 2010-08-06 2014-07-08 Arthur C. Clyde Modular law enforcement baton
CN102045509B (zh) * 2010-12-28 2015-02-11 天津市亚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可变焦照明设备与焦摄像机联动的方法及装置
US8885094B2 (en) * 2011-06-30 2014-11-11 Nikon Corporation Accessory, camera, accessory shoe, and connector
CN102854711A (zh) * 2011-06-30 2013-01-02 株式会社尼康 附件、相机、附件插座、及连接器
US8773579B2 (en) * 2011-06-30 2014-07-08 Nikon Corporation Accessory controlled by camera and camera that controls accessory
JP5932310B2 (ja) * 2011-11-24 2016-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2830573B (zh) * 2012-09-10 2015-08-1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闪光控制方法及装置
US20140347553A1 (en) * 2013-05-24 2014-11-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ing devices with light sources for reduced shadow, controllers and methods
JP2015210427A (ja) * 2014-04-28 2015-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自動照射方向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4092939A (zh) * 2014-07-07 2014-10-08 山东神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段微分技术的激光夜视仪同步变焦方法
CN104219448B (zh) * 2014-08-28 2015-12-0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拍摄方法和装置
CN106303266B (zh) * 2015-05-19 2019-05-2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闪光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JP6562791B2 (ja) * 2015-09-14 2019-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5865A (en) * 1989-04-27 1991-10-08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Flashlight photographing device
EP0424678B1 (en) * 1989-09-27 1996-09-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system controlling interchangeable lenses
JP2692053B2 (ja) * 1990-04-27 1997-1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ブレ防止装置及び該装置に適用される装置
US5255044A (en) * 1990-06-05 1993-10-19 Nikon Corporation Automatic exposure control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exposure value calculation for photographing a moving object
JPH0545706A (ja) * 1991-08-20 1993-02-26 Nikon Corp 電子閃光撮影可能なカメラシステム
JPH0621030U (ja) 1992-08-19 1994-03-18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カメラの表示装置
US5860029A (en) * 1993-10-20 1999-01-12 Minolta Co., Ltd. Camera system having a flash device capable of performing a high speed synchronized photography
US6167202A (en) * 1995-08-21 2000-12-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system or flash unit
US6285831B1 (en) * 1997-09-09 2001-09-04 Minolta Co., Ltd. Optical apparatus with a posture detection device
JPH11305282A (ja) * 1998-04-20 1999-11-0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
JP2000341581A (ja) * 1999-05-31 2000-12-08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複合カメラ
JP3629166B2 (ja) * 1999-06-24 2005-03-16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フラッシュを内蔵したカメラの制御装置
JP4288553B2 (ja) * 2000-07-25 2009-07-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ストロボ装置
JP2002077666A (ja) * 2000-08-24 2002-03-15 Canon Inc 撮像装置、測距装置、撮像方法、および測距方法
JP3787266B2 (ja) * 2000-08-30 2006-06-21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発光制御装置
JP3541820B2 (ja) * 2001-07-04 2004-07-14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US20030180037A1 (en) * 2002-03-21 2003-09-25 Mathew Sommers LED flash device for camera
JP2004212431A (ja) * 2002-12-27 2004-07-29 Casio Comput Co Ltd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装置及びオートフォーカス方法
JP2005115060A (ja) * 2003-10-08 2005-04-28 Olympus Corp 外部フラッシュ装置
JP4380300B2 (ja) * 2003-11-12 2009-12-09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閃光装置
JP5051965B2 (ja) * 2003-12-05 2012-10-17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影用照明装置、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カメラ
US7509043B2 (en) * 2004-05-25 2009-03-24 Nikon Corporation Illuminating device for photographing and camera
JP2005338280A (ja) * 2004-05-25 2005-12-08 Nikon Corp 撮影用照明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US7711257B2 (en) * 2006-04-24 2010-05-04 Nokia Corporation Image quality in cameras using flash
JP4791331B2 (ja) * 2006-11-15 2011-10-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露出制御方法
JP5217290B2 (ja) * 2007-08-06 2013-06-19 株式会社ニコン 照明装置、撮像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5702B (zh) * 2010-01-26 2013-08-07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
CN102135702A (zh) * 2010-01-26 2011-07-27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
CN102572259A (zh) * 2010-10-04 2012-07-11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发光装置和摄像系统
CN103491687A (zh) * 2013-09-25 2014-01-01 朱健雄 手机或便携式电脑用外置无线闪光灯
CN105407292A (zh) * 2014-09-10 2016-03-16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系统、照明装置和控制方法
US9961248B2 (en) 2014-09-10 2018-05-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ing system,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CN105025226B (zh) * 2015-07-07 2019-02-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控制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5025226A (zh) * 2015-07-07 2015-11-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控制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6488113A (zh) * 2015-08-31 2017-03-08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记录指示装置、图像记录方法及记录指示方法
CN106488113B (zh) * 2015-08-31 2019-09-27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记录指示装置、图像记录方法及记录指示方法
CN106769578A (zh) * 2016-11-30 2017-05-31 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橡塑密封摩擦能耗与在线智能检测模拟系统
CN106679947A (zh) * 2016-11-30 2017-05-17 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密封摩擦过程在线智能检测诊断试验系统
CN109922254A (zh) * 2017-11-17 2019-06-21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10880486B2 (en) 2017-11-17 2020-12-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9922254B (zh) * 2017-11-17 2021-05-07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0095919A (zh) * 2018-01-29 2019-08-06 佳能株式会社 照明设备和具有该照明设备的照相机系统
CN110798662A (zh) * 2019-10-31 2020-02-14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系统、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33741A1 (en) 2009-12-16
JP2009300742A (ja) 2009-12-24
EP2133741B1 (en) 2016-12-21
US20090310013A1 (en) 2009-12-17
JP5268438B2 (ja) 2013-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4110A (zh) 闪光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摄像设备和照相机系统
US9380217B2 (en) Camera system, imaging apparatus, lighting device capable of automatically changing the irradiation direction, and control method
CN102970465A (zh) 摄像设备、配件和摄像系统
CN109714523B (zh) 摄像设备、发光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7155069B (zh) 照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摄像设备
JP2012163846A (ja) 撮像装置、通信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CN109327688B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发光控制设备
JP2012204953A (ja) 撮影システム、照明装置及びカメラ
JP2004354873A (ja) 閃光制御装置及び閃光制御システム
JP2015219325A (ja) ストロボ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ストロボ制御方法
CN102572259A (zh) 摄像设备、发光装置和摄像系统
JP5100508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US10585334B2 (en)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camera system having the same
JP2003161987A (ja)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システム
JP5183188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ストロボ装置
JP2011232461A (ja) ストロボ装置、撮像装置、カメラシステム、到達距離導出方法および到達距離導出プログラム
CN111323992B (zh) 设置闪光灯的发光量的拍摄系统、照明设备和控制方法
JP2014232161A (ja) 撮像装置、照明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2009122523A (ja) ストロボ装置
JP2018081121A (ja) 撮像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650666B2 (ja) 撮像システム、照明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2003186088A (ja) 多灯閃光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スレーブ閃光器
JP2024061387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1059406A (ja) 撮影システム、及び撮像装置
JP2011059328A (ja) 撮像システム、撮像装置及び発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