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23992B - 设置闪光灯的发光量的拍摄系统、照明设备和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设置闪光灯的发光量的拍摄系统、照明设备和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23992B
CN111323992B CN201911285353.XA CN201911285353A CN111323992B CN 111323992 B CN111323992 B CN 111323992B CN 201911285353 A CN201911285353 A CN 201911285353A CN 111323992 B CN111323992 B CN 1113239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ssion
range
emission amount
main
am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8535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23992A (zh
Inventor
宫崎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323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39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239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39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03B15/03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lighting apparatus; Flash units
    • G03B15/05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electronic flash apparatus; Electronic flash un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30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ulses, e.g. flash lamp
    • H05B41/32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ulses, e.g. flash lamp for single flash operation
    • H05B41/325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ulses, e.g. flash lamp for single flash operation by measuring the incid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6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provided with illumina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2Control of parameters via user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1Circuitry for evaluating the brightness vari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scene brightness using illumina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36Controlling
    • H05B41/38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05B47/11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brightness or colour temperature of ambient ligh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 Details Of Cameras Including Film Mechanisms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设置闪光灯的发光量的拍摄系统、照明设备和控制方法。该拍摄系统能够在根据预发光时的测光结果改变闪光灯的手动光量之后,将手动光量可靠地设置为适当发光量。在拍摄系统中,当在手动发光模式下通过用户操作在第一范围内设置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之后、在手动发光模式下开始测光手动中的发光量自动调整时,基于测光电路的预发光前后的测光结果来计算主适当发光量,然后在计算出的主适当发光量落在第二范围内并且落在第一范围外的情况下,将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改变为主适当发光量,其中,在照明设备中,包括第一范围并且比第一范围宽的第二范围能够进行自动调光。

Description

设置闪光灯的发光量的拍摄系统、照明设备和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拍摄系统、照明设备和控制方法,并且特别涉及包括照相机和闪光灯并且可以设置闪光灯的发光量的拍摄系统、照明设备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知能够适当且容易地设置手动发光模式下的主发光时的闪光灯的发光量(以下称为手动光量)、并且包括照相机和闪光灯的拍摄系统。
例如,日本特开2011-59406公开了一种拍摄系统,该拍摄系统进行闪光灯的预发光,并且根据通过测量来自被摄体的反射光而获得的测光结果来自动改变手动光量。
然而,在日本特开2011-59406中公开的方法中改变手动光量的情况下,仅可以在手动发光模式下用户能够设置的范围内改变手动光量。因此,不能充分使用闪光灯的可调整范围。
例如,如图7所示,在闪光灯的最大发光量(阶段0)用作基准的情况下,在以阶段-4的发光量进行预发光之后,可以计算自动调光中的主发光时的适当发光量的范围变为从阶段0到阶段-11的范围701。然而,在与自动调光的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进行预发光之后,在日本特开2011-59406中公开的方法中可以改变手动光量的范围被限制在从阶段0到阶段-7的范围702。因此,在自动调光中计算的主发光时的适当发光量小于阶段-7的发光量的情况下,不能将手动光量改变为适当发光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可以在根据预发光时的测光结果改变闪光灯的手动光量之后将手动光量可靠地设置为适当发光量的拍摄系统、照明设备和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拍摄系统,其包括摄像设备和照明设备,所述摄像设备配备有用以测量来自被摄体的反射光的测光电路,所述照明设备配备有用以进行预发光和主发光的发光部,所述拍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其存储指令集;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其执行指令,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拍摄系统进行包括以下的操作:在手动发光模式下,通过用户操作在第一范围内设置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在设置了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之后,在所述手动发光模式下开始测光手动中的发光量自动调整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测光电路的预发光的测光结果来计算主适当发光量;以及在所计算出的主适当发光量落在第二范围内并且落在所述第一范围外的情况下,将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改变为所述主适当发光量,其中,在所述照明设备中,包括所述第一范围并且比所述第一范围宽的所述第二范围能够进行自动调光。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一种照明设备,其包括用以进行预发光和主发光的发光部,所述发光部连接至配备有用以测量来自被摄体的反射光的测光电路的摄像设备,所述照明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其存储指令集;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其执行指令,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照明设备进行包括以下的操作:获取用户在手动发光模式下在第一范围内设置的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获取在所述手动发光模式下开始测光手动中的发光量自动调整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测光电路的预发光的测光结果的主适当发光量;以及在所述主适当发光量落在第二范围内并且落在所述第一范围外的情况下,将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改变为所述主适当发光量,其中,在所述照明设备中,包括所述第一范围并且比所述第一范围宽的所述第二范围能够进行自动调光。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一种拍摄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拍摄系统包括摄像设备和照明设备,所述摄像设备配备有用以测量来自被摄体的反射光的测光电路,所述照明设备配备有用以进行预发光和主发光的发光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手动发光模式下,通过用户操作在第一范围内设置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在设置了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之后,在所述手动发光模式下开始测光手动中的发光量自动调整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测光电路的预发光的测光结果来计算主适当发光量;以及在所计算出的主适当发光量落在第二范围内并且落在所述第一范围外的情况下,将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改变为所述主适当发光量,其中,在所述照明设备中,包括所述第一范围并且比所述第一范围宽的所述第二范围能够进行自动调光。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根据预发光时的测光结果改变闪光灯的手动光量之后,将手动光量可靠地设置为适当发光量。
根据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拍摄系统的照相机闪光灯系统的示意性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照相机闪光灯系统的示意性截面的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测光手动(metered manual)中的发光量自动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发光量改变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发光量重新设置处理的流程图。
图6A、6Ba、6Bb、6Ca、6Cb、6Cc、6Da、6D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发光量设置范围的示例的图。
图7是示出自动闪光灯调整时的发光量设置范围和现有技术中的改变手动光量时的发光量设置范围之间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
第一实施例
以下将参考图1和2描述作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拍摄系统的照相机闪光灯系统的示意性结构。
如图1的框图所示,照相机闪光灯系统包括作为摄像设备的照相机本体100、可拆卸地安装在照相机本体100上的镜头单元200、以及可拆卸地安装在照相机本体100上的照明设备300。
应当注意,图1和2中的相同组件附有相同的符号。
首先,将描述照相机本体100的结构和操作。
CCPU(下文中为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是微计算机,并且控制照相机本体100的部件。
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可以由嵌入有微计算机的单片IC电路构成,该微计算机包括例如CPU、ROM、RAM、输入/输出控制电路(I/O控制电路)、多路复用器、计时器电路、EEPROM、A/D转换器和D/A转换器。
然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通过软件控制照相机本体100以判断各种类型的条件。
摄像器件102是包括红外截止滤波器或低通滤波器的诸如CCD或CMOS等的摄像器件。当通过下面描述的透镜组202拍摄图像时形成被摄体图像,并且被摄体图像被输出作为模拟信号的图像数据。
快门103移动到摄像器件102被遮挡的位置和摄像器件102被暴光的位置。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命令快门控制电路(未示出)驱动快门103。
如图2所示,主镜(半透半反镜)104移动到照相机闪光灯系统中的镜下降位置和镜上升位置。这里,镜下降位置表示从透镜组202入射的光的一部分在主镜104上反射并在聚焦板105中形成为被摄体图像的位置。另外,镜上升位置是主镜104从自透镜组202朝向摄像器件102入射的光的拍摄光路(以下,简称为“光路”)退避的位置。
另外,用户通过光学取景器(未示出)观看在聚焦板105(图2)中形成的被摄体图像。
测光电路(AE电路)106将设置在其中的测光传感器(未示出)的图像形成面分割成多个区域,并且对各区域进行测光。在聚焦板105中形成的被摄体图像通过下面描述的五棱镜114被引导至测光电路106中的测光传感器。
焦点检测电路(AF电路)107包括内部具有多个点作为测距点的测距传感器(未示出),并且将诸如各测距点的散焦量等的焦距信息输出到照相机微计算机101。
增益切换电路108放大从摄像器件102输出的模拟信号。由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根据拍摄条件或用户操作来进行增益切换电路108中的增益切换。
A/D转换器109将由增益切换电路108放大的来自摄像器件102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定时生成器(TG)110使来自摄像器件102的放大模拟信号至A/D转换器109的输入定时与A/D转换器109中所输入的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换定时同步。
信号处理电路111对由A/D转换器109转换成数字信号的图像数据进行信号处理。
通信线SC是在照相机本体100、镜头单元200和照明设备300之间连接的信号线。例如,作为主机的照相机微计算机101与以下所述的镜头单元200的镜头微计算机201和以下所述的照明设备300的闪光灯微计算机310交换数据或通信诸如命令等的信息。
以下,作为通信线SC的示例,示出图1的端子120和端子130中的三端子类型的串行通信。
端子120是直接连接到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并且可分离地附接至镜头单元200的端子。端子120包括用于使照相机本体100和镜头单元200之间的通信同步的SCLK_L端子、用于向镜头单元200发送数据的MOSI_L端子、以及用于接收从镜头单元200发送的数据的MISO_L端子。另外,端子120还包括连接照相机本体100和镜头单元200的GND端子。
端子130是通过照相机接口电路1001连接到照相机微计算机101的诸如配件插座等的端子,并且照明设备300和照相机配件设备(未示出)通过该端子可分离地附接至照相机本体100。端子130包括用于使照相机本体100和照明设备300之间的通信同步的SCLK_S端子、用于将数据从照相机本体100发送到照明设备300的MOSI_S端子、以及用于接收从照明设备300发送的数据的MISO_S端子。另外,端子130还包括连接照相机本体100和照明设备300的GND端子。
照相机接口电路1001通过端子130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和闪光灯接口电路3000进行通信。
当数据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发送到下面描述的闪光灯微计算机310时,与SCLK_S端子的8位时钟同步地,通过将来自MOSI_S端子的各位设置为0或1来以串行方式发送数据。
另外,当从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向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发送数据时,与SCLK_S端子的8位时钟同步地,从MISO_S端子以串行方式接收将各位设置为0或1的数据。
在8位(1字节)通信中,在SCLK_S信号的上升沿处读取信号。然而,利用命令、命令数据和数据,连续进行8位通信多次。
输入部112包括诸如电源开关、释放开关和设置按钮等的操作部。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根据用户对输入部112的输入来进行各种类型的处理。输入部112还包括在拍摄图像时进行(下面描述的)测光手动中的发光量自动调整的情况下使用的FELK按钮。另外,输入部112还包括在下面描述的手动发光模式下改变主要由用户进行发光时的照明设备300的发光部的发光量(下文中称为手动光量)的情况下使用的操作部。应当注意,主发光表示光与拍摄同步地发出。(下面描述的)预发光表示光预先发出以确定主发光时的发光量。
如果输入部112的释放开关以一阶段被操作(半按下),则作为连接到释放开关的开关(未示出)的“SW1”被接通,然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开始诸如焦点调节和测光等的拍摄准备操作。另外,如果释放开关以二阶段被操作(全按下),则作为连接到释放开关的开关(未示出)的“SW2”被接通,然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开始诸如曝光和显像处理等的拍摄操作。
另外,用户可以通过操作输入部112的设置按钮等来确定安装在照相机本体100中的照明设备300的各种类型的设置。
显示部113包括液晶设备或发光元件,以显示确定各种设置的模式或其它拍摄信息。
图2所示的五棱镜114将在聚焦板105中形成的被摄体图像引导至测光电路106中的测光传感器和光学取景器(未示出)。
图2所示的副镜115将从镜头单元200的透镜组202(下面描述)入射并透过主镜104的光朝向焦点检测电路107的测距传感器引导。
姿势检测电路140是检测姿势差的电路,并且包括用于检测水平方向上的姿势差的姿势H检测部140a、用于检测垂直方向上的姿势差的姿势V检测部140b、以及用于检测前后方向(Z方向)上的姿势差的姿势Z检测部140c。
作为姿势检测电路140,例如,可以使用角速度传感器或陀螺仪传感器。将与由姿势检测电路140检测到的各方向上的姿势差有关的姿势信息输入到照相机微计算机101。
接着,将描述镜头单元200的结构和操作。
LPU(以下称为镜头微计算机)201是微计算机,并且控制镜头单元200的部件。
镜头微计算机201可以由嵌入有微计算机的单片IC电路配置成,该微计算机包括例如CPU、ROM、RAM、输入/输出控制电路(I/O控制电路)、多路复用器、计时器电路、EEPROM、A/D转换器和D/A转换器。
透镜组202由包括调焦透镜和变焦透镜的多个透镜配置成。应当注意,透镜组202中可以不包括变焦透镜。
镜头驱动部203是使透镜组202中的各透镜移动的驱动系统。在照相机微计算机101中,基于照相机本体100中的焦点检测电路107的输出来计算透镜组202的驱动量。将在照相机微计算机101中计算出的驱动量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发送到镜头微计算机201。
编码器204检测透镜组202的位置,并输出驱动信息。镜头驱动部203使透镜组202移动与在照相机微计算机101中基于来自编码器204的驱动信息计算出的驱动量一样多的量,以调节焦点。
光圈205是用于调节通过光量的光圈,并且由镜头微计算机201通过光圈控制电路206进行控制。
接着,将描述照明设备300的结构。
照明设备300由可拆卸地安装在照相机本体100中的本体部300a和相对于本体部300a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可转动地保持的可移动部300b配置成。
FPU(以下称为闪光灯微计算机)310是微计算机,并且控制照明设备300的部件。
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可以由嵌入有微计算机的单片IC电路配置成,该微计算机包括例如CPU、ROM、RAM、输入/输出控制电路(I/O控制电路)、多路复用器、计时器电路、EEPROM、A/D转换器和D/A转换器。
闪光灯接口电路3000通过端子130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进行通信。
电池301用作照明设备300的电源(VBAT)。
升压电路块302由升压部302a、用于检测电压的电阻器302b和302c、以及主电容器302d配置成。升压部302a将电池301的电压升高到几百V,并且利用电能对主电容器302d充电以进行发光。
主电容器302d的充电电压被电阻器302b和302c分压。分压电压被输入到闪光灯微计算机310的A/D转换端子MCV_AD。
触发电路303向放电管305施加脉冲电压以激励放电管305(下面描述)。
发光控制电路304控制放电管305的发光的开始和停止。
放电管305从触发电路303接收几KV的脉冲电压并被激励,并且使用在主电容器302d中充电的电能来发光。
积分电路309对所接收到的光电二极管314(下面描述)的电流进行积分,并将输出输入到比较器315(下面描述)的反相输入端子和闪光灯微计算机310的A/D转换器端子INT_AD。
比较器315的非反相输入端子连接到闪光灯微计算机310中的D/A转换器端子INT_DAC,并且比较器315的输出连接到AND门311(下面描述)的输入端子。
AND门311的另一输入连接到闪光灯微计算机310的发光控制端子FL_START,并且AND门311的输出输入到发光控制电路304。
光电二极管314是接收从放电管305发出的光的传感器,并且直接或通过玻璃纤维接收从放电管305发出的光。
反射器306反射从放电管305发出的光,以在预定方向上引导光。
变焦光学系统307是包括光学面板的光学系统,并且被保持以改变相对于放电管305的相对位置,并且改变放电管305和变焦光学系统307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照明设备300的闪光指数和照射范围改变。
照明设备300的发光部主要由放电管305、反射器306和变焦光学系统307配置成。发光部的照射范围随着变焦光学系统307移动而变化。发光部的照射方向随着可移动部300b转动而变化。
输入部312包括诸如电源开关、用于设置照明设备300的操作模式的模式设置开关、以及用于设置各种类型的参数的设置按钮等的操作部。闪光灯微计算机310根据用户对输入部312的输入来进行各种类型的处理。输入部312还包括用于改变照明设备300的调光校正的设置的操作部。
显示部313包括用于显示照明设备300的各状态的液晶设备和发光元件。另外,显示部313还包括用于在发光小于下面描述的发光范围的下限的情况下显示警告的LED。
变焦驱动电路330由变焦检测部330a和变焦驱动部330b配置成,变焦检测部330a包括用于检测与放电管305与变焦光学系统307之间的相对位置相关的信息的编码器,变焦驱动部330b包括用于移动变焦光学系统307的马达。
基于通过照相机微计算机101从镜头微计算机201获取的焦距信息,由闪光灯微计算机310计算变焦光学系统307的驱动量。
姿势检测电路360是用于检测姿势差的电路,并且包括用于检测水平方向上的姿势差的姿势H检测部360a、用于检测垂直方向上的姿势差的姿势V检测部360b、以及用于检测前后方向(Z方向)上的姿势差的姿势Z检测部360c。
作为姿势检测电路360,例如,可以使用角速度传感器或陀螺仪传感器。将与由姿势检测电路360检测到的各方向上的姿势差有关的姿势信息输入到闪光灯微计算机310。
无线单元370是公知的无线单元,并且通过无线收发器控制整个照明设备300。
广角扩散板(wide panel)380是在发光部的照射方向的前方位置处能够扩大发光部的照射范围的光学构件,并且通过手动从可移动部300b拉出。
反射适配器(bounce adapter)390是能够扩大发光部的照射范围的光学构件,并且在发光部的照射方向的前方位置处被覆盖。
此外,广角扩散板380对被摄体的方向上的发光进行扩散,但是由于反射适配器390对发光的扩散在上下左右存在差异,因此不会对被摄体的方向上的发光进行扩散。
接着,将给出与如下内容有关的描述:当根据预发光前后的测光结果改变手动光量时,进行测光手动(即,测光手动闪光曝光(metered manual flash exposure),其是在拍摄之前可以手动设置闪光曝光水平的闪光曝光调整模式)中的发光量自动调整以在改变手动光量时扩大发光量设置范围,从而使得可靠地将改变之后的手动光量设置为适当发光量。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测光手动中的发光量自动调整处理的流程图。该处理由照相机微计算机101进行。此外,在该流程图中,还将描述没有扩大发光量设置范围并且没有设置适当光量的所谓的手动发光模式的序列。
首先,在判断为通过对照相机本体100的输入部112的用户输入操作而设置了手动发光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00中为“是”),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初始化其自身的存储器和端口。另外,根据输入部112中的各开关的状态和预定信息来设置诸如快门速度或光圈值等的各种拍摄条件。另外,如果在手动发光模式下通过对输入部112的用户操作在设置范围(下面描述的第一范围)内设置了手动光量,则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将该设置发送到闪光灯微计算机310。
在步骤S101中,在照相机本体100的操作开始之后,用户接通输入部112的作为用于预发光的开关的FELK按钮,并且判断是否存在下面描述的测光手动中的发光量自动调整的开始命令。作为判断的结果,在FELK按钮被接通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102。在FELK按钮没有被接通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108。顺便提及,在FELK按钮在步骤S101中没有被接通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108的情况下,不扩大发光量设置范围直到本处理结束为止,并且甚至不改变手动光量(即,执行传统的手动发光模式的序列)。
在步骤S102中,如果开始测光手动中的发光量自动调整,则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命令闪光灯微计算机310进行预发光,在预发光时通过测光电路106测量被摄体的反射光,并且获取测光结果。此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基于所获取的测光结果,获得照明设备300进行主发光时的适当发光量(以下称为主适当发光量),并且将该适当发光量发送到照明设备300。在照明设备300中,根据主适当发光量,根据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获取的手动光量来改变在主发光时要设置的发光量。此后,在SW2接通的时间点驱动光圈控制电路206,以设置适当的光圈。另外,在SW2接通的时间点,主镜104和副镜115向上翻转到上部,以使镜从光路退避。主镜104和副镜115的驱动结束,并且快门103打开,从而通过照明设备300进行主发光。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手动发光模式下开始测光手动中的发光量自动调整的情况下、如下面在图4中描述的当在照明设备300中根据主适当发光量改变手动光量时的操作。
在步骤S102中,通过测光电路106测量被摄体亮度值Bv。然后,在步骤S103中,基于在步骤S102中获取的测光结果,利用公知算法计算适当曝光量(EvS)。另外,还根据所设置的曝光模式来确定快门103的快门速度和光圈205的光圈值。
接着,在步骤S104中,向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命令预定发光量,并且通过照明设备300的发光部进行预发光。然后,在步骤S105中,通过测光电路106测量预发光时的被摄体的反射光,并且获得预发光时的曝光量(EvF)。
此外,在步骤S106中,从在步骤S103中获得的适当曝光量(EvS)中减去在步骤S105中测量的预发光时的曝光量(EvF),以获得主适当发光量。换句话说,通过从自然光下的被摄体的亮度中减去照明设备300的预发光的反射光的亮度,获得用于在主发光时获得适当曝光所需的亮度。然后,计算变成所需亮度的主适当发光量。
在步骤S107中,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将在步骤S106中获得的主适当发光量发送到闪光灯微计算机310。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基于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所获取的主适当发光量和当前所设置的发光量设置范围,进行用于改变发光量的处理。下面将使用图4的流程图来描述用于改变闪光灯微计算机310的发光量的处理。
这里,将在发光量设置范围包括第一发光量设置范围和第二发光量设置范围的情况下给出第一实施例中的描述。
第一发光量设置范围(以下简称为第一范围)是在没有进行测光手动中的发光量自动调整的手动发光模式下可以由用户设置的范围。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范围是以最大发光量作为基准的从1/1(阶段0)至1/128(阶段-7)的范围。第二发光量设置范围(以下简称为第二范围)是在进行测光手动中的发光量自动调整的情况下闪光灯微计算机310能够自动地调整光的范围。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二范围是从1/1(阶段0)至1/2048(阶段-11)的范围。这样,第二范围包括第一范围,并且甚至可以设置小于第一范围的最小值(即,阶段-7)的发光量。第二范围从第一范围扩大。换句话说,在不进行测光手动中的发光量自动调整的手动发光模式下,用户不能操作输入部312来设置扩大的范围(即,从阶段-7到阶段-11的范围)的发光量。另一方面,在步骤S107中由闪光灯微计算机310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接收到的主适当发光量落在扩大的范围内的情况下,由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将手动光量改变为主适当发光量。
以下,在步骤S100中,发光量设置范围是第一范围,并且如在显示部313中显示的图6A的画面中的黑色方块601所示,主发光时的发光量(手动光量)由用户设置为1/1。这里,图6A的发光条600是用于显示可以设置的发光量的发光条,并且可以显示作为第一范围的从1/1(阶段0)至1/128(阶段-7)的范围。图6A的黑色方块601表示所设置的发光量。换句话说,可以看出,通过图6A的发光条600和黑色方块601将手动光量设置为1/1。在图6A中,发光条600中显示从1/1至1/4的范围。然而,通过操作输入部312来改变可以被设置为发光条600所显示的发光量的范围。结合上述结构,由黑色方块601示出的设置手动光量也在从发光量的1/1(阶段0)至1/128(阶段-7)的范围中改变。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发光量改变处理的流程图。该处理由闪光灯微计算机310进行。
在步骤S200中,在图3的步骤S107中判断为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接收到主适当发光量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01。
在步骤S201中,基于当前发光量设置范围和在步骤S200中接收到的主适当发光量,判断主适当发光量是否在当前发光量设置范围外。在主适当发光量不在当前发光量设置范围外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06,并且发光量改变为在步骤S200中接收到的主适当发光量。在主适当发光量在当前发光量设置范围外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02。以下将给出与将第一范围设置为当前发光量设置范围的情况有关的描述。
图6Ba示出当处理进入步骤S206并且发光量从在步骤S100中设置的手动发光量改变为在步骤S200中接收到的主适当发光量时的显示示例。
图6Ba示出在步骤S200中接收到的主适当发光量是1/128(阶段-7)的情况下在显示部313中显示的画面示例。图6Ba的发光条600是用于显示可以与图6A的发光条600同样地设置的发光量的发光条。在发光条600中,如图6A的画面中的手动光量那样设置发光量1/1。因此,显示从1/1至1/4的范围。关于这一点,在图6Ba的画面中,当主适当发光量改变为在步骤S200中接收到的发光量1/128时,在光发出条600中显示范围1/32至1/128。图6Ba的黑色方块601表示与图6A的黑色方块601同样地设置的发光量。换句话说,可以看出,通过图6Ba的发光条600和黑色方块601,将改变之后的发光量设置为1/128(阶段-7)。图6Ba的白色方块602表示主适当发光量。光量差603表示改变之后的发光的光量相对于主适当发光量的差。在本示例中,改变之后的发光量和主适当发光量一致。因此,显示“±0”作为光量差603。
在步骤S202中,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将发光量改变为当前发光量设置范围中的最接近主适当发光量的光量。
在步骤S203中,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判断主适当发光量是否在第二范围内。在主适当发光量落在第二范围内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04。闪光灯微计算机310进行显示以促使将当前发光量设置范围(第一范围)改变(扩大)到包括主适当发光量的第二范围。
图6Ca是在步骤S200中由闪光灯微计算机310接收到的主适当发光量是1/512并且当前发光量设置范围是第一范围的情况下、在显示部313中显示的画面示例。图中的光量差603表示在步骤S202中改变之后的发光量相对于主适当发光量的差。在步骤S202中,不能将发光量改变为在第一范围外的主适当发光量的1/512。因此,发光量改变为第一范围中的最接近主适当发光量的光量即1/128。因此,在光量差603中显示发光量被设置为相对于主适当发光量的1/512的阶段+2。
另外,显示范围606以促使将当前发光量设置范围(第一范围)改变(扩大)到包括主适当发光量的第二范围。
此后,在步骤S205中,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判断发光量设置范围是否通过用户对输入部312的操作从第一范围改变(扩大)到第二范围。在发光量设置范围改变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06,并且发光量改变为主适当发光量。在这种情况下,画面从图6Ca切换到图6Bb,以向用户通知主发光的发光量的设置范围改变为第二范围的事实,并且该处理结束。
图6Bb是在步骤S200中接收到的主适当发光量是1/2048(阶段-11)并且在步骤S205中发光量设置范围改变为第二范围的情况下、在步骤S206中在显示部313中显示的画面示例。图中的黑色箭头604是表示如下的事实的箭头:在步骤S206中改变的发光量是在作为改变之前的发光量设置范围的第一范围(即,小于1/128(阶段-7)的发光量)外的发光量,并且用户不能直接设置该量。
另外,图6Bb的白色箭头605表示主适当发光量小于1/128。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206中发光量改变为主适当发光量。因此,如图6Ba的光量差603所示,在图6Bb的画面中的右侧附近表示“±0”。
此外,在主适当发光量小于1/128(阶段-7)且等于或大于1/2048(阶段-11)并且当前发光量设置范围是第二范围的情况下,在显示部313中显示的画面与图6Bb所示的画面示例相同。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5中没有改变发光量设置范围的情况下,该处理按原样结束。另外,即使在步骤S203中判断为主适当发光量在第二范围外的情况下,该处理也按原样结束。
图6Cb是在步骤S203中判断为主适当发光量在第二范围外的情况下要在显示部313中显示的第一画面示例。该示例是在步骤S200中由闪光灯微计算机310接收到的主适当发光量是1/4096(阶段-12)并且当前发光量设置范围是第一范围的情况下的显示示例。在该示例的情况下,即使发光量设置范围被设置为第二范围,发光量也不能被设置为主适当发光量。因此,不显示图6Ca中显示的范围606。另外,在步骤S202中,不能将发光量改变为第一范围外的主适当发光量的1/4096。因此,发光量改变为第一范围中的最接近主适当发光量的光量即1/128。因此,在光量差603中显示+5作为改变之后的发光量相对于主适当发光量的差。
图6Cc是在步骤S203中判断为主适当发光量在第二范围外的情况下要在显示部313中显示的第二画面示例。该示例是在步骤S200中由闪光灯微计算机310接收到的主适当发光量设置为1/4096(阶段-12)并且当前发光量设置范围是第二范围的情况下的显示示例。在该示例的情况下,在步骤S202中,将发光量改变为作为当前发光量设置范围的第二范围中的最接近主适当发光量(1/4096)的光量即1/2048(阶段-11)。然而,改变之后的发光量在用户可以改变发光量的第一范围外(即,改变之后的发光量小于1/128)。因此,代替图6A的黑色方块601,显示黑色箭头604。另外,主适当发光量也在第一范围外(即,主适当发光量小于1/128)。因此,代替图6Ba的白色方块602,显示白色箭头605。此外,在光量差603中显示+1作为改变之后的发光量相对于主适当发光量的差。在图6Cc的画面中,显示表示发光量不能被设置为主适当发光量的X标记607。
图5是当在步骤S101中用户接通FELK按钮之后重新设置发光量时由闪光灯微计算机310进行的发光量重新设置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300中,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判断图4的发光量改变处理是否结束。在判断为处理结束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301。
在步骤S301中,闪光灯微计算机310确定容许用户重新设置发光量的重新设置容许范围。这里,在当前发光量设置范围是第一范围的情况下,将从发光量的1/1(阶段0)至1/128(阶段-7)的范围设置为重新设置容许范围。另一方面,在当前发光量设置范围是第二范围的情况下,将发光量的从1/1(阶段0)至1/2048(阶段-11)的范围设置为重新设置容许范围。
在步骤S302中,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判断是否通过用户对输入部312的操作在重新设置容许范围内重新设置了发光量。在进行了重新设置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303。在没有进行重新设置的情况下,该处理按原样结束。
在步骤S303中,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判断重新设置的发光量是否落在第一范围内。在该量落在第一范围内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304。在该量落在第二范围内并且在第一范围外的情况下,该处理按原样结束。在步骤S301中,即使在第一范围被判断为发光量的重新设置容许范围的情况下,该处理也按原样结束。
在步骤S302至S303中,在图6Da、6Db中示出要在显示部313中显示的画面示例。这里,假定在步骤S300的时间点如图6Bb所示在显示部313中显示1/512的适当发光量。在步骤S302中用户从该显示状态操作输入部312以重新设置发光量并将发光量的设置从1/512改变至1/256的情况下,如图6Da所示那样改变显示。在图6Da中,将图6Bb中显示为±0的与适当光量的光量差的数值设置为+1。图6Da的发光条的显示与示出第一范围的下限的图6Bb的显示相同。换句话说,在图6Da中,在由用户根据第二范围的适当光量重新设置发光量的情况下,向用户通知表示与适当光量的光量差的数值变化以重新设置发光量的事实。
在图6Da的阶段中,重新设置的发光量不从第二范围落在第一范围内。因此,用户可以在第二范围内重新设置发光量。
在用户从图6Da的状态将发光量设置为1/128的情况下,如图6Db所示那样改变显示,图6Da的黑色箭头604改变为表示当前设置值的黑色方块。图6Db中的表示与适当光量的光量差的数值从图6Da的状态时显示的+1改变为+2。
另外,在图6Db的状态时,可重新设置发光量的范围从第二范围改变到第一范围。
在步骤S304中,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将发光量的重新设置容许范围从发光量的1/1(阶段0)改变至1/128(阶段-7)的范围。这里,仅改变发光量的重新设置容许范围。之后,在步骤S305中FELK按钮被接通并且重新开始测光手动中的发光量自动调整的情况下,在步骤S205中要被扩大的发光量设置范围保持在第二范围中。利用这种结构,可以仅通过在步骤S305中接通FELK按钮,来容易地在第二范围中再次改变发光量。
在步骤S305中,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判断FELK按钮是否被接通。在按下该按钮的情况下,该处理终止,并且将FELK按钮被接通的事实通知给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当从闪光灯微计算机310通知FELK按钮被接通这一事实时,照相机微计算机101转移到步骤S102以重新开始图3的测光手动中的发光量自动调整处理。此后,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根据预发光前后的测光结果来再次计算主适当发光量,并将重新计算的主适当发光量发送到照明设备300。另一方面,在步骤S305中判断为没有按下按钮的情况下,该处理按原样结束。
如果在步骤S302、S303和S305中的任一个中判断为“否”并且该处理结束,则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将该事实通知给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当被通知该事实时,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将图3的测光手动中的发光量自动调整处理转移到步骤S108。
返回到图3,在步骤S108中,判断用于开始测量光的SW1是否接通。如果SW1接通,则处理进入步骤S109。如果SW1断开,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101。
在步骤S109中,通过焦点检测电路107进行公知的相位差检测方法的焦点检测操作,并且向镜头微计算机201命令调焦驱动以调节焦点。
接着,在步骤S110中,判断用于开始拍摄操作的SW2是否接通。如果SW2接通,则处理进入步骤S111。如果SW2断开,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101。
在步骤S111中,测光电路106再次测量被摄体亮度值Bv(=Bvo+Avo)。进行该测量以应对预发光之后的构图改变。在步骤S101中未接通FELK按钮的情况下,第一次测量光。然后,在步骤S112中,基于在步骤S111中获取的测光结果,通过公知算法来确定用于计算曝光值的适当曝光量(EvS)。另外,还根据所设置的曝光模式来确定快门103的快门速度和光圈205的光圈值。随后,在步骤S113中,主镜104(图2)和副镜115(图2)在曝光运算之前被向上转动,并且从拍摄光路退避。
然后,在步骤S114中,将在步骤S112中确定的光圈值命令给镜头微计算机201,光圈控制电路206将光圈205设置为该光圈值。此后,以在步骤S112中确定的快门速度驱动受快门控制电路命令的快门103。此外,在步骤S115中,闪光灯微计算机310使照明设备300的发光部根据快门103的驱动定时以当前设置的发光量进行主发光。
如果步骤S115的主发光结束,则在步骤S116中,从拍摄光路退避的主镜104和副镜115向下转动(在拍摄光路中倾斜),并且该处理结束。
如上所述,当在手动发光模式下开始测光手动中的发光量自动调整时,照相机微计算机101根据预发光前后的测光结果来计算主适当发光量。另外,在主适当发光量落在第二范围内并且在第一范围外的情况下,闪光灯微计算机310将发光量从手动光量改变为主适当发光量。利用这种结构,可以最大程度地使用照明设备300的发光部的调光范围。因此,作为用户可以设置的主发光中的发光量的范围变宽,并且可以增加在闪光灯拍摄中获得适当曝光的机会。
另外,在步骤S205和S302中,根据用户操作,判断测光手动中的发光量自动调整中的主发光时的发光量的设置范围是被设置为第一范围还是第二范围。利用该结构,用户可以在期望的范围内设置主发光中的发光量。
至此,已经给出了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有关的描述。然而,本发明不限于第一实施例,并且可以在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例如,在第一实施例中,由照相机微计算机101进行图3的测光手动中的发光量自动调整。由闪光灯微计算机310进行图4的发光量改变处理和图5的发光量重新设置处理,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所有处理由照相机微计算机101和闪光灯微计算机310中的一个进行,并且照相机本体100或照明设备300所需的信息可以从执行实体发送到照相机本体100或照明设备300。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虽然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以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18年12月1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8-233565的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Claims (14)

1.一种拍摄系统,其包括摄像设备和照明设备,所述摄像设备配备有用以测量来自被摄体的反射光的测光电路,所述照明设备配备有用以进行预发光和主发光的发光部,所述拍摄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存储器,其存储指令集;以及
至少一个处理器,其执行指令,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拍摄系统进行包括以下的操作:
在手动发光模式下,通过用户操作在第一范围内设置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
在设置了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之后,在所述手动发光模式下开始测光手动中的发光量自动调整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测光电路的预发光的测光结果来计算主适当发光量;以及
在所计算出的主适当发光量落在第二范围内并且落在所述第一范围外的情况下,将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改变为所述主适当发光量,其中,在所述照明设备中,在包括所述第一范围并且比所述第一范围宽的所述第二范围中能够进行自动调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系统,其中,所述指令还包括用于根据用户操作在所述手动发光模式下开始所述测光手动中的发光量自动调整的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系统,其中,所述指令还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指令:
根据用户操作选择所述第一范围或所述第二范围,作为在所述测光手动中的发光量自动调整时的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的设置范围,以及
在选择所述第二范围作为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的设置范围的情况下,将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改变为所述主适当发光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系统,还包括第一显示单元,所述第一显示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被改变的情况下通知这一事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拍摄系统,还包括第二显示单元,所述第二显示单元被配置为在选择所述第一范围作为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的设置范围、并且所计算出的主适当发光量落在所述第二范围内且落在所述第一范围外的情况下,进行用以促使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的设置范围扩大到所述第二范围的显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系统,其中,所述指令还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指令:
在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被改变的情况下,根据用户操作将所述第二范围确定为容许重新设置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的重新设置容许范围;
根据用户操作,在所确定的重新设置容许范围内重新设置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以及
在重新设置的发光量落在所述第一范围内的情况下,将所述重新设置容许范围改变为所述第一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拍摄系统,其中,所述指令还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指令:
在所述重新设置容许范围被改变为所述第一范围之后,根据用户操作重新开始所述测光手动中的发光量自动调整;
在重新开始所述测光手动中的发光量自动调整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测光电路的预发光的测光结果,再次计算所述主适当发光量;以及
在重新计算的主适当发光量落在所述第二范围内并且落在所述第一范围外的情况下,将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再次改变为所述主适当发光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拍摄系统,还包括第三显示单元,所述第三显示单元被配置为显示所计算出的主适当发光量和改变后的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之间的光量差,其中,所述光量差能够通过用户操作而改变,以及
其中,所述指令还包括如下指令,该指令用于在重新设置的发光量落在所述第二范围内并且落在所述第一范围外的情况下,根据通过用户操作对所述光量差的改变,重新设置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
9.一种照明设备,其包括用以进行预发光和主发光的发光部,所述发光部连接至配备有用以测量来自被摄体的反射光的测光电路的摄像设备,所述照明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存储器,其存储指令集;以及
至少一个处理器,其执行指令,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照明设备进行包括以下的操作:
获取用户在手动发光模式下在第一范围内设置的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
获取在所述手动发光模式下开始测光手动中的发光量自动调整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测光电路的预发光的测光结果的主适当发光量;以及
在所述主适当发光量落在第二范围内并且落在所述第一范围外的情况下,将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改变为所述主适当发光量,其中,在所述照明设备中,在包括所述第一范围并且比所述第一范围宽的所述第二范围中能够进行自动调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设备,其中,所述指令还包括用于根据用户操作在所述手动发光模式下开始所述测光手动中的发光量自动调整的指令。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设备,其中,所述指令还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指令:
根据用户操作选择所述第一范围或所述第二范围,作为在所述测光手动中的发光量自动调整时的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的设置范围,以及
在选择所述第二范围作为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的设置范围的情况下,将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改变为所述主适当发光量。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设备,还包括第一显示单元,所述第一显示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被改变的情况下通知这一事实。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设备,其中,所述指令还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指令:
在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被改变的情况下,根据用户操作将所述第二范围确定为容许重新设置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的重新设置容许范围;
根据用户操作,在所确定的重新设置容许范围内重新设置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以及
在重新设置的发光量落在所述第一范围内的情况下,将所述重新设置容许范围改变为所述第一范围。
14.一种拍摄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拍摄系统包括摄像设备和照明设备,所述摄像设备配备有用以测量来自被摄体的反射光的测光电路,所述照明设备配备有用以进行预发光和主发光的发光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手动发光模式下,通过用户操作在第一范围内设置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
在设置了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之后,在所述手动发光模式下开始测光手动中的发光量自动调整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测光电路的预发光的测光结果来计算主适当发光量;以及
在所计算出的主适当发光量落在第二范围内并且落在所述第一范围外的情况下,将所述发光部在主发光时的发光量改变为所述主适当发光量,其中,在所述照明设备中,在包括所述第一范围并且比所述第一范围宽的所述第二范围中能够进行自动调光。
CN201911285353.XA 2018-12-13 2019-12-13 设置闪光灯的发光量的拍摄系统、照明设备和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3239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33565A JP2020095178A (ja) 2018-12-13 2018-12-13 撮影システム、照明装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8-233565 2018-12-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3992A CN111323992A (zh) 2020-06-23
CN111323992B true CN111323992B (zh) 2022-03-18

Family

ID=71071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85353.XA Active CN111323992B (zh) 2018-12-13 2019-12-13 设置闪光灯的发光量的拍摄系统、照明设备和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06027B2 (zh)
JP (1) JP2020095178A (zh)
CN (1) CN11132399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0931A (zh) * 2003-08-08 2005-02-16 株式会社尼康 照相机系统
CN1700082A (zh) * 2004-04-28 2005-11-23 佳能株式会社 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889435A (zh) * 2007-12-21 2010-11-17 诺基亚公司 照相机闪光模块及其控制方法
TW201317699A (zh) * 2011-10-21 2013-05-01 Alpha Pricing Co Ltd 輔助光源投光裝置的作動方法
CN103905724A (zh) * 2012-12-26 2014-07-02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和调光控制方法
CN107426504A (zh) * 2017-06-07 2017-12-01 许昌虹榕节能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自拍用的led补光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05598B2 (ja) * 2000-06-05 2009-07-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絞り制御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カメラ
JP4759180B2 (ja) * 2001-08-02 2011-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US8345120B2 (en) * 2004-04-06 2013-01-01 Niko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camera with self-adjusting flash and image-capture sensitivity
JP4542058B2 (ja) * 2006-03-24 2010-09-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US7627240B2 (en) * 2006-03-27 2009-12-01 Nokia Corporation Optical device with improved autofocus performance and method related thereto
JP5071233B2 (ja) * 2007-06-08 2012-11-14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カメラ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4999641B2 (ja) * 2007-11-02 2012-08-1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11059406A (ja) 2009-09-10 2011-03-24 Canon Inc 撮影システム、及び撮像装置
US8571400B2 (en) * 2010-08-05 2013-10-29 Kevin James K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lash intensity value management in a photographic environment
US8902328B2 (en) * 2013-03-14 2014-12-02 Konica Minolta Laboratory U.S.A., Inc. Method of selecting a subset from an image set for generating high dynamic range image
JP2015122706A (ja) * 2013-12-25 2015-07-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0931A (zh) * 2003-08-08 2005-02-16 株式会社尼康 照相机系统
CN1700082A (zh) * 2004-04-28 2005-11-23 佳能株式会社 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889435A (zh) * 2007-12-21 2010-11-17 诺基亚公司 照相机闪光模块及其控制方法
TW201317699A (zh) * 2011-10-21 2013-05-01 Alpha Pricing Co Ltd 輔助光源投光裝置的作動方法
CN103905724A (zh) * 2012-12-26 2014-07-02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和调光控制方法
CN107426504A (zh) * 2017-06-07 2017-12-01 许昌虹榕节能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自拍用的led补光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06027B2 (en) 2021-05-11
JP2020095178A (ja) 2020-06-18
CN111323992A (zh) 2020-06-23
US20200195821A1 (en) 2020-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68438B2 (ja) ストロボ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6928239B2 (en) Strobe light photographing system
US6904233B2 (en) Strobe light photographing system
CN111323992B (zh) 设置闪光灯的发光量的拍摄系统、照明设备和控制方法
JP5100508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7258589B2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撮像装置
JP5183188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ストロボ装置
JP6971710B2 (ja) 照明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照明システム、並びに撮像装置
JP6685732B2 (ja) 照明装置、撮像システム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0081647A (ja) カメラ
JP2010134091A (ja) ストロボ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16151714A (ja) 光学機器の制御方法、レンズ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影システム
JP6584128B2 (ja) 照明装置、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9132914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18081121A (ja) 撮像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21015199A (ja) カメラストロボシステム
JP2021063858A (ja) 撮像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8712617B (zh) 进行反射闪光拍摄的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JP2009122523A (ja) ストロボ装置
JP6489925B2 (ja) 照明装置、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650666B2 (ja) 撮像システム、照明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2020091393A (ja) 照明装置及び撮像システム
JP2020034815A (ja) 閃光装置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19086685A (ja) 照明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撮像装置
JP2012003188A (ja) カメラ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