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55400A - 防雾性表面处理剂及防雾性树脂片 - Google Patents

防雾性表面处理剂及防雾性树脂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55400A
CN101555400A CNA2009101342382A CN200910134238A CN101555400A CN 101555400 A CN101555400 A CN 101555400A CN A2009101342382 A CNA2009101342382 A CN A2009101342382A CN 200910134238 A CN200910134238 A CN 200910134238A CN 101555400 A CN101555400 A CN 1015554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sheet
acid
surface treatment
treatment agent
antifog proper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342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相根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CEL HIGH POLYMER Inc
Daicel Polymer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CEL HIGH POLYM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CEL HIGH POLYMER Inc filed Critical DAICEL HIGH POLYMER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555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554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aterials Applied To Surfaces To Minimize Adherence Of Mist Or Water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Wrap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防雾性优异的防雾处理剂和防雾性树脂片。在本发明的防雾性表面处理剂中,相对于100重量份基础组合物,含有0.1~400重量份(C)蔗糖脂肪酸酯等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和/或0.1~200重量份(D)链烷磺酸盐等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所述基础组合物中含有(A)C8-30烷醇酰胺等脂肪酰胺、和(B)乙烯基吡咯烷酮类聚合物等水溶性高分子。通过在苯乙烯类树脂片的至少一面上涂布上述表面处理剂,可以制备适于深拉容器成型的防雾性树脂片。

Description

防雾性表面处理剂及防雾性树脂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对树脂片等的表面赋予防雾性的防雾性表面处理剂(防雾处理剂)、利用该防雾处理剂对树脂片进行处理而得到的防雾性树脂片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被赋予了防雾性的容器。
背景技术
用于食品等的包装容器的苯乙烯类树脂片等疏水性合成树脂片的防雾性较低。如果使用由这类树脂片形成的容器来收纳食品等,会因气温、湿度的变化而导致水蒸气以微小液滴的形式附着在容器表面,产生模糊不清,使其透明性降低。由此,会导致内容物的可视性下降。
于是,提出了使用脂肪酸酯类等对树脂片赋予防雾性的方法。例如,在日本特公昭63-62538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方法:将含有指定比例的蔗糖脂肪酸酯、聚合度为800以下的未改性聚乙烯醇和有机硅乳液的水溶液涂布在苯乙烯类树脂膜上。在日本特开平10-309785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苯乙烯类树脂片,该树脂片的一个面被蔗糖脂肪酸酯和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包覆,再用硅油进一步包覆该包覆层;其另一面被硅油所包覆。在日本专利第3241797号说明书(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下述方法:在聚合物膜的至少一面上涂布含有蔗糖脂肪酸酯、有机硅乳液,并含有多糖类和/或亲水性高分子(聚乙烯醇除外)的表面处理剂。在日本特开2003-201355号公报(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防雾性树脂片,其表面被蔗糖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等多元醇型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和聚乙二醇型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包覆。另外,日本特开2004-238614号公报(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一种防雾片,该防雾片被下述表面处理剂包覆,所述的表面处理剂由多元醇脂肪酸酯、除聚乙烯醇以外的非醚类亲水性高分子、至少具有氧化乙烯单元的醚类亲水性高分子和硅油构成。
可是,这些以往的防雾性薄片的防雾性不足。即,例如,当容器内收纳有高温内容物时,上述的防雾性薄片对由内容物所产生的水蒸气的防雾性(高温防雾性)较差,尤其是当容器内收纳有含有水分的内容物(食品等)并在低温下保存时,上述防雾性薄片对水蒸气或结露的防雾性(低温防雾性)较差。此外,因卷绕薄片以及进行容器成型,会使其防雾性大幅度降低。即,当树脂片(例如苯乙烯类树脂片)被用于容器成型时,例如,对树脂熔融混炼并将其挤出成型为薄片状,再对生成的薄片进行双向拉伸,然后涂布防雾剂并干燥,将其卷成辊状。而且,在进行容器成型时,从上述辊上不断送出树脂片,并通过热成型使该树脂片成型为容器。可是,伴随着上述树脂片的卷绕,防雾剂与树脂薄片的非防雾处理面相接触,会发生转移(转印/移动),引起背面蹭脏,进而将导致其防雾性降低,同时,薄片泛白,导致其外观劣化。特别是,由于卷成辊状的薄片的卷芯部位受到强压力作用,可观察到位于卷芯部位的薄片在上述性能方面的显著降低。并且,在容器成型过程中,由于与热板等加热体接触而发生防雾剂转移等,会导致树脂片或容器的防雾性及抗粘连性大幅下降,模塑机被防雾剂污染。另外,通过深拉成型进行容器成型时,防雾性通常会显著下降。因此,须涂布大量的防雾剂,但是,当增加防雾剂的涂布量时,会因上述防雾剂转移而产生背面蹭脏及模塑机的污染。另外,为了提高所述防雾性薄片的脱模性,需要使用较多的硅油。
在日本特开2001-171052号公报(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一种苯乙烯类树脂片,其中,在该树脂片的至少一面上以2~30mg/m2的涂布量涂布有抗静电剂,所述抗静电剂中含有特定比例的脂肪酰胺和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该文献中还记载了使抗静电剂中进一步含有硅油、从而将硅油包覆量调节到1~25mg/m2。在日本特开2002-12686号公报(专利文献7)中公开了一种树脂片,其中,在该树脂片的至少一面上以特定量关系涂布有涂料组合物,所述涂料组合物由脂肪酰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硅油和水溶性蓝色着色剂构成;上述脂肪酰胺和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构成抗静电组合物。
可是,在上述文献中没有关于防雾性的记载。并且,在上述薄片中,尽管其抗静电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由于脂肪酰胺的比例较多,其透明性较差。另外,为了提高薄片的脱模性,必须要使用较多量的硅油。并且,当在树脂片表面上涂布上述抗静电剂(或涂层剂)并进行干燥、再利用辊使其卷曲时,会因涂布成分的一部分发生附着或沉积而污染辊(金属辊等),进而导致其防雾性降低。另外,附着物或沉积物再转印到薄片上,会破坏薄片的外观。
日本特开2000-178370号公报(专利文献8)中公开了一种含有10~90重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90~10重量%亲水性高分子的防雾剂,当该防雾剂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30重量%以上为硫酸酯盐时,利用该防雾剂对苯乙烯类透明树脂片进行表面处理,可获得防雾性薄片。在该文献中,作为亲水性高分子,列举了羟乙基纤维素、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等。在日本特开2003-26833号公报(专利文献9)和日本特开2002-356572号公报(专利文献10)中公开了以下内容:利用含有76~99.9质量%蔗糖脂肪酸酯和0.1~24质量%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类(共)聚合物的防雾剂对橡胶改性苯乙烯类树脂或苯乙烯类透明树脂进行表面处理,获得了防雾性薄片,其中所述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类(共)聚物中的未反应乙烯基吡咯烷酮量为1000ppm以下。
可是,当上述涂布有防雾剂的树脂片进行容器成型(特别是深拉成型)时,其防雾性大幅度降低。尤其是当减少涂布量时,进行容器成型(特别是深拉成型)将导致其防雾性显著降低,很难获得高防雾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63-625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30978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241797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3-201355号公报(权利要求1及第“0005”段)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4-238614号公报(权利要求1及第“0001”段)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1-171052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2-12686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0-178370号公报(权利要求书)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3-26833号公报(权利要求书)
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2002-356572号公报(权利要求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综上,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发挥包括高温防雾性和低温防雾性在内的高防雾性的防雾性表面处理剂(或防雾性组合物)、及其用途(防雾性树脂片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所述防雾性树脂片的容器等)。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涂布量较少时也可以获得极高防雾性、在用于容器成型(特别是深拉成型)时仍可保持高防雾性的防雾性表面处理剂(或防雾性组合物)、及其用途。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树脂片进行涂布干燥并进行卷绕时也不会对辊(特别是金属辊)造成污染的、可保持高品质外观的防雾性表面处理剂及其用途。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树脂片涂布并进行卷绕时也不会在卷芯部位发生背面蹭脏的、可保持高防雾性和高品质外观的防雾性表面处理剂及其用途。
另外,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用于卷绕及热成型时不但能保持高防雾性、还可以获得高脱模性(或抗粘连性)的防雾性表面处理剂及其用途。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当组合使用脂肪酰胺、水溶性高分子(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类聚合物等)、以及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蔗糖脂肪酸酯等)和/或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等)时,在涂布量较少时也可以获得极高防雾性;在用于容器成型(特别是深拉成型)时仍可以保持高度的防雾性;对树脂片进行涂布并干燥以及进行卷绕时也不会对辊(特别是金属辊)造成污染;卷成辊状时在其卷芯部位上也不会发生背面蹭脏。并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防雾性表面处理剂(防雾处理剂)含有(A)脂肪酰胺和(B)水溶性高分子,并且含有(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和/或(D)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其中,所述的(A)脂肪酰胺可以是选自(A-1)C8-30脂肪酰胺或其C2-4环氧烷烃加成物、(A-2)C8-30脂肪酸单烷醇酰胺或二烷醇酰胺或其C2-4环氧烷烃加成物中的至少一种。另外,所述(B)水溶性高分子可以具有60℃以上的熔点、软化点或玻璃化转变温度。(B)水溶性高分子包括乙烯基吡咯烷酮类聚合物、乙烯醇类聚合物、纤维素醚类、亚烷基醚类聚合物、藻酸或其盐等,可以使用这些水溶性高分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以具有50℃以上的熔点、软化点或玻璃化转变温度。(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以含有蔗糖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及聚氧乙烯烷基醚中的至少一种。所述(D)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以是磺酸盐、硫酸酯盐、羧酸盐、磷酸盐或磷酸酯盐等,可以使用这些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另外,(D)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中可以含有选自链烷磺酸盐和烷基硫酸酯盐中的至少一种。
另外,表面处理剂(防雾剂或防雾性组合物)中可以含有下述(A)脂肪酰胺、和含有乙烯基吡咯烷酮类聚合物的(B)水溶性高分子、及(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和(D)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且在(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中至少含有蔗糖脂肪酸酯,其中,所述的(A)脂肪酰胺含有选自(A-1)C8-26脂肪酰胺或其环氧乙烷加成物、(A-2)C8-26脂肪酸单烷醇酰胺或二烷醇酰胺或其环氧乙烷加成物中的至少一种。
各成分的比例可以是:例如,相对于100重量份基础组合物,(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为0.1~400重量份和/或(D)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为0.1~200重量份左右;其中,所述基础组合物中含有(A)脂肪酰胺和(B)水溶性高分子,且二者比例为前者/后者=1/99~99/1(重量比)。
更具体而言,相对于100重量份基础组合物,表面处理剂(防雾剂或防雾性组合物)中含有(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1~380重量份和/或(D)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为1~150重量份,所述基础组合物中含有的(A)脂肪酰胺和(B)水溶性高分子的比例为前者/后者=1/90~90/1(重量比),其中,所述(A)脂肪酰胺含有选自(A-2)C8-20脂肪酸单烷醇酰胺或二烷醇酰胺或其环氧乙烷加成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B)水溶性高分子含有选自乙烯基吡咯烷酮类聚合物、乙烯醇类聚合物、纤维素醚类中的至少一种,且具有62℃以上的熔点、软化点或玻璃化转变温度;所述(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含有具有53℃以上熔点、软化点或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蔗糖脂肪酸酯;所述(D)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含有选自链烷磺酸盐和烷基硫酸酯盐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表面处理剂(防雾剂或防雾性组合物)可被用于在树脂片的至少一面上形成含有上述表面处理剂的防雾层来形成防雾性树脂片。在防雾性树脂片中,树脂片可实施电晕放电处理,并在电晕放电处理面上形成防雾层。另外,可以在树脂片的一个面上形成防雾层,在其另一面上形成脱模层。此外,所述树脂片可以是苯乙烯类树脂片。
可以通过在树脂片的至少一个面上涂布上述表面处理剂来制备上述的防雾性树脂片。在该制备方法中,可以在树脂片上涂布表面处理剂后,将其卷成辊状。
本发明还包括在树脂制容器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形成含有上述表面处理剂的防雾层而得到的容器;由上述防雾性树脂片形成的容器;在树脂片的至少一个面上以5~50mg/m2涂布量涂布上述表面处理剂,并经过容器成型(例如深拉成型)而得到的防雾性容器。
本说明书中所述的“薄片”代表二维的结构物,包括例如膜、平板等。另外,有时将“熔点、软化点或玻璃化转变温度”简单地统称为“熔点”。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由于组合使用了(A)脂肪酰胺、和(B)水溶性高分子、及(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和/或(D)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以获得包括高温防雾性和低温防雾性在内的高防雾性的防雾效果。特别是,在涂布量较少时也可以获得极高的防雾性,在用于容器成型(特别是深拉成型)时仍可以保持高度的防雾性。并且,在对树脂片进行涂布干燥并进行卷绕时也不会对辊(特别是金属辊)造成污染,可保持其高品质外观。另外,在对树脂片进行涂布并卷成辊状时,在其卷芯部位上也不会发生背面蹭脏,可保持高度防雾性及高品质外观。此外,对其进行卷绕及热成型时,不但能保持高防雾性,还可以获得高脱模性(或抗粘连性)。
具体实施方式
[表面处理剂]
本发明的防雾性表面处理剂(防雾剂或防雾性组合物)含有(A)脂肪酰胺、(B)水溶性高分子、以及(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和/或(D)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
(A)脂肪酰胺
脂肪酰胺(A)是胺类(胺或氨)的氢原子被脂肪酸(脂肪族羧酸)的相应的酸根基团取代而得到的化合物,可以以脂肪酸和胺类形成的酰胺表示。脂肪酰胺(A)还包括脂肪酰胺的环氧烷烃加成物(例如环氧乙烷加成物、环氧丙烷加成物等C2-4环氧烷烃加成物)。脂肪酰胺(包括环氧烷烃加成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构成脂肪酰胺的脂肪酸可以是一元羧酸及多元羧酸中的任意一种,但大多情况下为一元羧酸。另外,脂肪酸也可以是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任一种。脂肪酸为C6-40脂肪酸,优选为C8-30脂肪酸(例如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羟基硬脂酸、花生酸、山萮酸、褐煤酸等饱和脂肪酸,油酸、芥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等C8-26脂肪酸),进一步优选为C10-22脂肪酸(例如C10-20脂肪酸),尤其优选为C10-18脂肪酸(例如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等饱和脂肪酸,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等。脂肪酸不限于单一的脂肪酸,也可以是多种脂肪酸的混合物(例如,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等的混合物(椰子油脂肪酸等)等)。即,脂肪酰胺也可以是混合脂肪酰胺。
构成脂肪酰胺的所述胺可以是氨、伯胺(或N-单取代胺)或仲胺(或N,N-二取代胺),也可以是一元胺或多元胺。所述的伯胺和仲胺可以是脂环族胺或芳香族胺,但大多情况下为脂肪族胺。作为所述脂肪族伯胺,可列举甲胺、乙胺、丙胺、丁胺等单烷基胺类(单C1-6烷基胺类等);乙醇胺、异丙醇胺、丁醇胺等单烷醇胺类(C1-6烷醇胺类,特别是C2-4烷醇胺类);乙二胺、丙二胺、三亚甲基二胺、丁二胺等亚烷基二胺类(C2-6亚烷基二胺类等)等。作为脂肪族仲胺,可列举二甲胺、二乙胺、二丁胺等二烷基胺类(二C1-6烷基胺类等);二乙醇胺、二异丙醇胺等二烷醇胺类(二C1-6烷醇胺类,特别是二C2-4烷醇胺类);甲基乙醇胺、乙基乙醇胺等烷基烷醇胺类(C1-6烷基C1-6烷醇胺类,特别是C1-4烷基C2-4烷醇胺类)等。另外,脂肪酰胺可以是单酰胺和聚酰胺中的任一种。
作为脂肪酰胺的具体实例,可列举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酰胺,例如链烷羧酸酰胺(癸酰胺、月桂酰胺、肉豆蔻酰胺、棕榈酰胺、硬脂酰胺、花生酰胺、山萮酰胺、褐煤酰胺、12-羟基硬脂酰胺等C8-30链烷羧酸酰胺等)、链烯羧酸酰胺(油酰胺、芥酰胺等C8-30链烯羧酸酰胺等)、N-取代C8-30脂肪酰胺[N-取代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酰胺,例如N-烷基-链烷羧酸酰胺(例如,N-甲基月桂酰胺、N-甲基棕榈酰胺、N-十六烷基棕榈酰胺、N,N-二甲基硬脂酰胺等N-C1-26烷基-C8-30链烷羧酸酰胺(优选N-C1-20烷基-C8-30链烷羧酸酰胺)等),N-烷基-链烯羧酸酰胺(例如,N-甲基油酰胺等N-C1-26烷基-C8-30链烯羧酸酰胺(优选N-C1-20烷基-C8-30链烯羧酸酰胺)等),N-链烯基-链烷羧酸酰胺(N-油烯基棕榈酰胺等N-C2-26链烯基-C8-30链烷羧酸酰胺(优选N-C2-20链烯基-C8-30链烷羧酸酰胺)),N-链烯基链烯羧酸酰胺(N-油烯基油酰胺等N-C2-26链烯基-C8-30链烯羧酸酰胺(优选N-C2-20链烯基-C8-30链烯羧酸酰胺));单烷醇胺或二烷醇胺与链烷羧酸形成的酰胺(N-羟甲基月桂酰胺、癸酸乙醇酰胺、月桂酸乙醇酰胺、月桂酸异丙醇酰胺、肉豆蔻酸乙醇酰胺、椰子油脂肪酸乙醇酰胺等N-(羟基C1-4烷基)-C8-30链烷羧酸酰胺(优选N-(羟基C2-3烷基)-C8-30链烷羧酸酰胺);癸酸二乙醇酰胺、月桂酸二乙醇酰胺、肉豆蔻酸二乙醇酰胺、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等二C1-4烷醇胺(优选二C2-3烷醇胺)与C8-30链烷羧酸形成的酰胺);单烷醇胺或二烷醇胺与链烯羧酸形成的酰胺(油酸乙醇酰胺等N-(羟基C1-4烷基)-C8-30链烯羧酸酰胺,油酸二乙醇酰胺等二C1-4烷醇胺(优选二C2-3烷醇胺)与C8-30链烯羧酸形成的酰胺);N-氨基烷基-链烷羧酸酰胺(N-(氨基甲基)月桂酰胺、N-(氨基乙基)月桂酰胺等N-(氨基C1-26烷基)-C8-30链烷羧酸酰胺(优选N-(氨基C1-20烷基)-C8-30链烷羧酸酰胺)等);N-氨基烷基-链烯羧酸酰胺(N-(氨基乙基)油酰胺等N-(氨基C1-26烷基)-C8-30链烯羧酸酰胺(N-(氨基C1-20烷基)-C8-30链烯羧酸酰胺)等)等]、烷撑双酰胺[N,N’-甲撑双(月桂酰胺)、N,N’-乙撑双(月桂酰胺)、N,N’-乙撑双(肉豆蔻酰胺)、N,N’-乙撑双(硬脂酰胺)、N,N’-乙撑双(油酰胺)等N,N’-C2-6烷撑(或亚烷基)双(C8-30链烷羧酸酰胺)等]等。
脂肪酰胺的环氧烷烃加成物只要具有聚环氧烷烃单元(聚环氧C2-4烷烃单元等)即可,不仅包括在脂肪酰胺上加成环氧烷烃所得的化合物,还包括脂肪酰胺与聚氧化烯(聚氧乙烯等聚氧化C2-4烯烃)的缩合物。作为上述的环氧烷烃加成物(聚氧化烯脂肪酰胺等),可列举上述的脂肪酰胺的环氧烷烃加成物,例如聚氧乙烯癸酰胺、聚氧乙烯月桂酰胺、聚氧丙烯月桂酰胺、聚氧乙烯肉豆蔻酰胺、聚氧乙烯油酰胺等聚氧化C2-4烯烃C8-30链烷羧酸酰胺;聚氧乙烯癸酸乙醇酰胺、聚氧乙烯月桂酸乙醇酰胺、聚氧丙烯月桂酸乙醇酰胺、聚氧乙烯月桂酸异丙醇酰胺、聚氧乙烯肉豆蔻酸乙醇酰胺、聚氧乙烯椰子油脂肪酸乙醇酰胺、聚氧乙烯油酸乙醇酰胺等聚氧化C2-4烯烃N-(羟基C1-4烷基)-C8-30链烷羧酸酰胺;聚氧乙烯月桂酸二乙醇酰胺、聚氧乙烯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聚氧乙烯油酸二乙醇酰胺等二C1-4烷醇胺与C8-30链烷羧酸形成的酰胺的C2-4环氧烷烃加成物等。
对于上述环氧烷烃加成物中环氧烷烃的加成摩尔数(或平均加成摩尔数)没有特殊限制,相对于1摩尔脂肪酰胺,例如可以是1~50摩尔,优选2~30摩尔,进一步优选2~20摩尔(例如2~10摩尔)左右。
优选的脂肪酰胺为C8-30脂肪酸(例如,C8-26脂肪酸等)的酰胺或其C2-4环氧烷烃加成物,例如,(A)脂肪酰胺为(A-1)C8-30脂肪酸(例如,C8-26脂肪酸)的酰胺或其C2-4环氧烷烃加成物、(A-2)C8-30脂肪酸(例如,C8-26脂肪酸)的单烷醇酰胺或二烷醇酰胺或其C2-4环氧烷烃加成物。特别优选的脂肪酰胺为(A-2)C8-20脂肪酸的单烷醇酰胺或二烷醇酰胺或其环氧乙烷加成物。作为上述的脂肪酰胺,可列举例如C8-30脂肪酸(例如,C8-26脂肪酸)与烷醇胺类[例如,单烷醇胺、二烷醇胺等C1-4烷醇胺类(特别是单C2-3烷醇胺或二C2-3烷醇胺类)等]的脂肪酰胺[例如,N-(羟基C1-4烷基)-C8-26脂肪酰胺(特别是N-(羟基C2-3烷基)-C8-26脂肪酰胺)、二C1-4烷醇胺与C8-26脂肪酸形成的酰胺(即,N,N-二(羟基C1-4烷基)-C8-26脂肪酰胺(特别是N,N-二(羟基C2-3烷基)-C8-26脂肪酰胺))等];或其C2-4环氧烷烃加成物(环氧乙烷加成物等环氧C2-3烷烃加成物等)等。在脂肪酰胺中,特别优选C8-20饱和脂肪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椰子油脂肪酸等C10-16饱和脂肪酸等)与单C1-4烷醇胺或二C1-4烷醇胺形成的脂肪酰胺、或其环氧乙烷加成物。
脂肪酰胺在室温(15~25℃)下可以是液体,也可以在室温下呈固体,例如,可以具有40℃左右以下的“熔点”。
另外,脂肪酸和胺类(也包括氨)的摩尔比可根据脂肪酸中羧酸基团个数及胺类中活泼氢原子的个数等适当选择,例如,可以是脂肪酸/胺类=1/5~5/1,优选为1/3~3/1,进一步优选为1/2~2/1左右。例如,在脂肪酸与二烷醇胺形成的酰胺(及其环氧烷烃加成物)中,包括使用的脂肪酸和单烷醇胺(或二烷醇胺)的比例为前者/后者(摩尔比)=1/2的1∶2型酰胺(或其环氧烷烃加成物)、及其比例为前者/后者(摩尔比)=1/1的1∶1型酰胺(或其环氧烷烃加成物)等,其中的任一比例型酰胺均可在本发明中作为脂肪酰胺使用。
(B)水溶性高分子
水溶性高分子包括具有亲水性基团或单元(羧酸基或其盐、磺酸基或其盐、羟基、酰胺基、含氮原子的碱性基团、乙烯基醚单元、氧化乙烯单元等)的聚合物、纤维素衍生物、天然高分子多糖类(藻酸类等)等。水溶性高分子可以是水溶性、水分散性及水膨润性高分子中的任一种。
作为水溶性高分子,可列举例如具有羧酸基或其盐的聚合物[例如,(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等具有羧酸基的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也包括与(甲基)丙烯酸C1-10烷基酯等(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羧酸乙烯酯(乙酸乙烯酯等)等其它共聚性单体的共聚物),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甲基)丙烯酸-乙烯基磺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等(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或其盐(例如,钠盐、钾盐等碱金属盐、铵盐、有机胺盐等)等];具有磺酸基或其盐的聚合物[例如,乙烯磺酸、苯乙烯磺酸等具有磺酸基的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也包括与上述的其它共聚性单体的共聚物)或其盐(例如,钠盐、钾盐等碱金属盐、铵盐、有机胺盐等)等];含羟基的聚合物[例如,含羟基单体(例如,2-羟乙基丙烯酸酯、2-羟丙基丙烯酸酯等羟烷基丙烯酸酯、这些丙烯酸酯所对应的羟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等)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也包括与上述的其它共聚性单体的共聚物)、乙烯醇类共聚物等];含酰胺基的聚合物[例如,(甲基)丙烯酰胺等具有酰胺基的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也包括与上述的其它共聚性单体的共聚物)等];含氮原子的碱性聚合物[例如,N-二甲基氨基乙基丙烯酸酯、N-二乙基氨基乙基丙烯酸酯及对应的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吡咯烷酮等具有氮原子的碱性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也包括与上述的其它共聚性单体的共聚物)等];乙烯基醚类聚合物[例如,乙烯基醚类单体(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乙基醚、乙烯基异丙基醚、乙烯基丁基醚、乙烯基异丁基醚等烷基乙烯基醚等)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例如,聚乙烯基甲基醚、聚乙烯基乙基醚、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等与共聚性单体(所述的具有羧基的单体、上述例举的其它共聚性单体等)的共聚物等)等];亚烷基醚类聚合物;纤维素衍生物[例如,烷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丙基纤维素等C1-6烷基纤维素)、羟烷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等羟基C2-4烷基纤维素等)、羟烷基烷基纤维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羟基C2-4烷基-C1-6烷基纤维素等)、羧基烷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等羧基C1-6烷基纤维素等)等纤维素醚类;可溶性纤维素乙酸酯等];水溶性聚酯;天然高分子多糖类[例如,藻酸或其盐、果胶、淀粉、透明质酸、软骨素硫酸钠、软骨素肝素、琼脂、阿拉伯树胶、糊精等]等。上述水溶性高分子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B)水溶性高分子的“熔点”在60℃以上(例如60~350℃左右),优选在62℃以上(例如62~320℃左右),进一步优选在65℃以上(例如65~310℃左右),尤其优选在70℃以上(例如70~300℃左右),也可以在100~300℃(例如130~250℃左右)或150~200℃左右。另外,以(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为主要成分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熔点”在60℃~110℃(例如75~105℃)左右,以(甲基)丙烯酰胺类单体为主要成分的树脂的“熔点”在100℃~200℃(例如150~190℃)左右,乙烯基醚类聚合物的“熔点”在100℃~180℃(例如120~160℃)左右。另外,熔点、软化点或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通过常规的热分析(使用差热扫描量热仪等进行的热分析)进行测定。
在水溶性高分子中,优选乙烯基吡咯烷酮类聚合物、乙烯醇类聚合物、纤维素醚类、亚烷基醚类聚合物、天然高分子多糖类[特别是藻酸或其盐]。水溶性高分子特别优选由选自乙烯基吡咯烷酮类聚合物、乙烯醇类聚合物、纤维素醚类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至少含有乙烯基吡咯烷酮类聚合物)构成。
乙烯基吡咯烷酮类聚合物中包括乙烯基吡咯烷酮或其衍生物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例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吡咯烷酮与共聚性单体的共聚物(例如,与上述(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乙酸乙烯酯、乙烯基咪唑和/或乙烯基己内酰胺等共聚性单体的共聚物等)等。乙烯基吡咯烷酮类聚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乙烯基吡咯烷酮类聚合物中乙烯基吡咯烷酮或其衍生物的比例例如可以为30~100重量%,优选为50~95重量%,进一步优选为60~90重量%左右。就防雾性而言,当乙烯基吡咯烷酮或其衍生物的比例在30重量%以上时是有利的。
乙烯基吡咯烷酮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例如可以为55~200℃,优选为60~190℃(例如65~185℃左右),进一步优选为70~180℃(例如75~170℃)左右。另外,对于乙烯基吡咯烷酮类聚合物的分子量没有特殊限制,重均分子量可以为例如1×104~500×104,优选为5×104~300×104,进一步优选为10×104~250×104左右。
作为乙烯醇类聚合物,可列举脂肪酸乙烯基酯类聚合物(均聚物或共聚物)的皂化物,例如,聚乙烯醇(完全皂化聚乙烯醇、部分皂化聚乙烯醇)、部分缩醛化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乙烯醇-乙烯磺酸共聚物、乙烯醇-马来酸共聚物等。
乙烯醇类聚合物的皂化度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可以是60~100摩尔%,优选为70~100摩尔%(例如80~99摩尔%),进一步优选为85~100摩尔%左右。乙烯醇类聚合物的“熔点”为130~250℃,优选为150~240℃,进一步优选为170~230℃(例如180~220℃)左右。乙烯醇类聚合物的聚合度(或平均聚合度)可以是例如100以上(例如100~5000),优选为200~4000,进一步优选为500~3000左右。
在所述纤维素醚类中,优选甲基纤维素等C1-4烷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等羟基C2-3烷基纤维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羟基C2-3烷基-C1-4烷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羧基C1-4烷基纤维素等。
纤维素醚类的“熔点”可以是150~350℃(例如200~320℃,优选为220~300℃)左右。另外,纤维素醚类有时在未达到熔点时已发生分解。此时,可视其分解温度为熔点。纤维素醚类的聚合度(或平均聚合度)通常在100以上(例如100~2000),优选为150~1000,进一步优选为200~800左右。
作为亚烷基醚类聚合物,可列举聚氧乙烯(或聚乙二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以下,有时将其简称为POE-POP嵌段共聚物)等具有氧化乙烯单元的聚合物。POE-POP嵌段共聚物中的环氧乙烷链的含有率为10~99重量%,优选为15~95重量%,进一步优选为20~95重量%,尤其优选为30~90重量%左右。对于上述嵌段共聚物的嵌段结构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是二嵌段结构、在氧化丙烯链段的两端键合氧化乙烯链段而形成的三嵌段结构等。
亚烷基醚类聚合物的熔点可以为60~90℃(例如65~85℃)左右。亚烷基醚类聚合物(POE-POP嵌段共聚物等)的重均分子量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是1000~1000000(例如1000~800000),优选为1500~600000(例如1500~500000),进一步优选为2000~400000(例如2000~300000)左右。另外,将含有熔点较低的POE-POP嵌段共聚物的防雾剂组合物涂布在树脂片上并干燥后,如果涂布面与辊(特别是金属辊)相接触,则辊受到污染,防雾剂成分容易在辊上发生附着、沉积。因此,作为亚烷基醚类聚合物,使用聚氧乙烯(或聚乙二醇)是有利的。
藻酸是通过抽提等从海带、裙带菜、黑海带等褐藻类植物中获得的直链型高分子多糖类,是含有D-甘露糖醛酸和L-古洛糖醛酸作为结构单元的杂聚物。作为藻酸盐,可列举藻酸和无机碱形成的盐,具体可列举铵盐,钾盐、钠盐等碱金属盐,钙盐、镁盐等碱土金属盐,银盐、铜盐等过渡金属盐等。在这些盐中,除了铵盐以外,优选一价金属盐(碱金属盐等)等。
藻酸等天然高分子多糖类的“熔点”可以与纤维素醚类的“熔点”相同。天然高分子多糖类(藻酸或其盐等)的聚合度(或平均聚合度)通常在20以上(例如20~2000),优选为50~1500,进一步优选为70~1300左右。
可以使用(A)脂肪酰胺和(B)水溶性高分子来构成基础组合物。(A)脂肪酰胺和(B)水溶性高分子的比例(重量比)可以为例如前者/后者=1/99~99/1(例如5/95~95/5),优选为10/90~90/10(例如15/85~85/15),进一步优选为20/80~80/20(例如25/75~75/25),尤其优选为30/70~70/30(例如40/60~60/40)左右。
当向含有(A)脂肪酰胺和(B)水溶性高分子的基础组合物中添加(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和(D)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表面活性剂时,可保证其高防雾性。这可能归因于:即使在树脂片上形成含有水溶性高分子(特别是高“熔点”的水溶性高分子)的表面处理剂的防雾层并进行容器成型(特别是深拉成型),通过随后对水溶性高分子增塑并成型,形成均匀的防雾层。并且,即使在表面处理剂的涂布量较少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其高防雾性。
(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大致可分为多元醇脂肪酸酯、和通过在具有活泼氢原子的疏水性化合物的活泼氢原子上加成环氧乙烷而得到的加成物。
作为多元醇,可列举例如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新戊二醇等C2-12亚烷基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聚乙二醇、二丙二醇、三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等(聚)氧化C2-4亚烷基二醇;甘油、聚合度为2~20左右的聚甘油(二甘油、三甘油、四甘油、聚甘油等)、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糖类(蔗糖、山梨糖醇、甘露糖醇、木糖醇、麦芽糖醇、山梨糖醇酐、寡糖等)等多羟基化合物(多元醇类)等。上述多元醇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脂肪酸,可列举在上述的脂肪酰胺说明部分中记载的脂肪酸,通常可使用高级脂肪酸,例如C8-30脂肪酸(例如,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羟基硬脂酸、花生酸、山萮酸、褐煤酸等饱和脂肪酸,油酸、芥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等C8-26脂肪酸),优选C10-22脂肪酸(例如C10-20脂肪酸),尤其优选C10-18脂肪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等饱和脂肪酸,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在大多情况下为饱和脂肪酸。
多元醇脂肪酸酯通常选自甘油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作为上述的多元醇脂肪酸酯,可列举例如蔗糖脂肪酸酯(例如,蔗糖月桂酸酯(蔗糖单至五月桂酸酯等)、蔗糖棕榈酸酯(蔗糖单至五棕榈酸酯等)、蔗糖硬脂酸酯(蔗糖单至五硬脂酸酯等)、蔗糖山萮酸酯(蔗糖单至五山萮酸酯等)、蔗糖油酸酯(蔗糖单至五油酸酯等)等蔗糖C8-24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酯(单至六酯类等),特别是蔗糖C8-24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酯(单至四酯类等)等);聚甘油脂肪酸酯(聚合度约为2~16的聚甘油与C8-24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的酯类,例如,十聚甘油癸酸酯(十聚甘油单至十癸酸酯等)、六聚甘油月桂酸酯(六聚甘油单至五月桂酸酯等)、十聚甘油月桂酸酯(十聚甘油单至十月桂酸酯等)、十聚甘油硬脂酸酯(十聚甘油单至十硬脂酸酯等)、十聚甘油油酸酯(十聚甘油单至十油酸酯等)等);甘油脂肪酸酯(甘油与C8-24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的酯类,例如,甘油癸酸酯(甘油单至二癸酸酯等)、甘油月桂酸酯(甘油单至二月桂酸酯等)、甘油硬脂酸酯(甘油单至二硬脂酸酯等)、甘油山萮酸酯(甘油单至二山萮酸酯等)、甘油油酸酯(甘油单至二油酸酯等)等);山梨糖醇脂肪酸酯(山梨糖醇与C8-24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的酯类,例如,山梨糖醇癸酸酯(山梨糖醇单至五癸酸酯等)、山梨糖醇月桂酸酯(山梨糖醇单至五月桂酸酯等)、山梨糖醇棕榈酸酯(山梨糖醇单至五棕榈酸酯等)、山梨糖醇硬脂酸酯(山梨糖醇单至五硬脂酸酯等)、山梨糖醇油酸酯(山梨糖醇单至五油酸酯等)等);上述脂肪酸酯对应的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等。上述脂肪酸酯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优选的多元醇脂肪酸酯包括蔗糖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尤其优选至少含有蔗糖脂肪酸酯。
在环氧乙烷加成物中,作为具有活泼氢原子的疏水性化合物,可列举例如高级醇(十二烷醇等)、芳香族羟基化合物(酚类、烷基酚类等)、具有羟基的多元醇脂肪酸酯、具有羟基的油脂(蓖麻油、固化蓖麻油等)等。
作为环氧乙烷加成物,包括例如高级醇的环氧乙烷加成物(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聚氧乙烯十六烷基醚、聚氧乙烯十八烷基醚等聚氧乙烯C8-26烷基醚(优选C10-20烷基醚)等);芳香族羟基化合物的环氧乙烷加成物[例如,聚氧乙烯苯基醚等聚氧乙烯芳基醚(优选聚氧乙烯C6-10芳基醚等);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等聚氧化烯烃烷基芳基醚(优选聚氧乙烯C4-26烷基苯基醚等)等];多元醇脂肪酸酯的环氧乙烷加成物[聚氧乙烯甘油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硬脂酸酯等具有聚氧乙烯链的C8-26脂肪酸酯(优选具有聚氧乙烯链的C10-20脂肪酸酯等)等];油脂的环氧乙烷加成物(聚氧乙烯蓖麻油、聚氧乙烯固化蓖麻油、聚氧乙烯椰子油等含羟基油脂的环氧乙烷加成物等)等。即使是脂肪酰胺的环氧乙烷加成物,只要是与上述(A)脂肪酰胺不同的环氧乙烷加成物,均可以作为(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使用。上述的聚氧乙烯加成物的数均分子量为例如150以上(例如150~35000),优选为200~30000,进一步优选为200~20000左右。
在上述的环氧乙烷加成物中,环氧乙烷单元的平均加成摩尔数可以是例如2~100,优选为2~50,进一步优选为3~30左右,还可以是2~10摩尔左右。
另外,多元醇脂肪酸酯及其环氧乙烷加成物中的脂肪酸不限于单一脂肪酸,还可以是多个脂肪酸酯(混合脂肪酸酯)。
所述的(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以由单个表面活性剂构成,也可以由多个(同种或异种)表面活性剂组合构成。(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优选由选自蔗糖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及聚氧乙烯烷基醚(C10-20烷基醚等)中的至少一种成分构成,尤其优选至少由蔗糖脂肪酸酯(蔗糖月桂酸酯等蔗糖C10-20脂肪酸酯等)构成。
优选在常温(20~25℃)下为固体的(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熔点”为50℃以上(例如50~120℃左右),优选为53℃以上(例如53~115℃左右),进一步优选为55~110℃(例如60~105℃左右),尤其优选为65~100℃(例如70~95℃)左右。当使用常温下呈液态或低熔点的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时,不仅易导致其防雾性降低,同时容易在辊(特别是金属辊)上产生转移/附着或背面蹭脏。
(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可根据是否使用了(D)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及其使用量等进行选择,当使用(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时,相对于基础组合物((A)脂肪酰胺和(B)水溶性高分子的总量)100重量份,(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为0.1~400重量份(例如1~380重量份),优选为5~360重量份(例如10~35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25~250重量份(例如50~200重量份)左右,通常为30~170重量份(例如50~150重量份)左右。
(D)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
(D)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以是磺酸盐、硫酸酯盐、羧酸盐、磷酸盐或磷酸酯盐等。
作为磺酸盐,可列举链烷磺酸盐(十二烷基硫酸盐等C10-20链烷磺酸盐)、芳烃磺酸盐(苯磺酸盐、萘磺酸盐等C6-10芳烃磺酸盐)、烷基芳烃磺酸盐(辛基苯磺酸盐、十一烷基萘磺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盐等C4-20烷基C6-10芳烃磺酸盐)、烷基磺基琥珀酸盐(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盐等二C6-20烷基磺基琥珀酸盐)、α-烯烃磺酸盐等。
作为硫酸酯盐,可列举烷基硫酸酯盐或链烯基硫酸酯盐(高级醇硫酸酯盐)[十二烷基硫酸酯盐、十八烷基硫酸酯盐等C10-20烷基硫酸酯盐,油基硫酸酯盐等C10-20链烯基硫酸酯盐]、烷基醚硫酸酯盐[聚氧乙烯·C10-20烷基醚硫酸酯盐等]等。
作为羧酸盐,可列举月桂酸盐、肉豆蔻酸盐、棕榈酸盐、硬脂酸盐等C8-26脂肪酸盐(例如C8-20脂肪酸盐)等。
作为磷酸盐或磷酸酯盐,可列举单烷基磷酸酯盐或二烷基磷酸酯盐(辛基磷酸酯盐、十二烷基磷酸酯盐等C8-20烷基磷酸酯盐等),聚氧乙烯·烷基磷酸酯盐、聚氧乙烯·烷基芳基磷酸酯盐等单烷基磷酸酯盐或二烷基磷酸酯盐等。
作为构成盐的碱性物质,可列举无机碱[氨、碱金属(钠、钾等)、碱土金属(钙、镁等)等],有机碱[低级烷基胺(三甲胺、三乙胺、三丁胺等)、烷醇胺(乙醇胺、二乙醇胺、二甲基氨基乙醇等)等]等。所述盐大多为铵盐、碱金属盐(钠、钾等)、烷基胺盐或烷醇胺盐。
上述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在上述(D)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中,优选磺酸盐(链烷磺酸盐等)、硫酸酯盐(烷基硫酸酯盐等)。
优选在常温(20~25℃)下为固体的(D)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熔点”为50℃以上(例如50~150℃左右),优选为55℃以上(例如55~130℃左右),更优选为60~110℃(例如65~100℃)左右。当使用常温下呈液态或低熔点的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时,不仅易导致其防雾性降低,同时容易在辊(特别是金属辊)上产生转移/附着或背面蹭脏。
(D)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量可根据是否使用了(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及其使用量等进行选择,当使用(D)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时,相对于100重量份基础组合物,(D)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为0.1~200重量份(例如1~150重量份),优选为2~130重量份(例如3~125重量份),更优选为5~120重量份(例如7~120重量份)左右,通常为10~100重量份左右。
另外,表面处理剂中只要含有(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和(D)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成分即可,但为了赋予树脂片以更高的防雾性,优选至少含有(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尤其优选同时含有(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和(D)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两种成分。
(E)硅油
表面处理剂中还可以含有硅油。当使用硅油时,使用了该表面处理剂的树脂片(防雾性树脂片)的抗粘连性或脱模性可得以改善。对于硅油的种类没有特殊限制,可列举例如二甲基聚硅氧烷、二乙基聚硅氧烷、三氟丙基聚硅氧烷等烷基聚硅氧烷;二苯基聚硅氧烷等芳基聚硅氧烷;甲基苯基聚硅氧烷等烷基芳基聚硅氧烷等。硅油可以是链状聚硅氧烷,也可以是环状聚硅氧烷。
另外,所述硅油也可以是改性硅油,例如具有羟烷基(羟乙基等羟基C2-4烷基等)、聚氧化烯基、氨基、N-烷基氨基、缩水甘油基或环氧基、聚合性基团(乙烯基、(甲基)丙烯酰基等)等的硅油。
硅油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在硅油中,通常使用通用性高的二甲基聚硅氧烷。可以使用各种状态的硅油,但通常大多使用有机硅乳液状态(乳化分散有硅油的乳液)的硅油。
对硅油的粘度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在室温(15~25℃)下其奥斯特瓦尔特粘度为50~50000cSt(厘沲)(0.5×10-4~500×10-4m2/s),优选为100~30000cSt(1×10-4~300×10-4m2/s),更优选为150~25000cSt(1.5×10-4~250×10-4m2/s)左右。
硅油并不是必要成分,例如,相对于100重量份上述基础组合物,硅油的使用量可从0~50重量份左右的范围选择,可以是0.1~40重量份,优选为1~3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5~25重量份左右。
表面处理剂中还可以包括各种添加剂,例如,稳定剂(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等)、填充剂、着色剂、抗静电剂、阻燃剂、润滑剂、蜡、防腐剂、粘度调节剂、增粘剂、流平剂、消泡剂等。另外,表面处理剂通常以涂布液或含浸液的形式使用,也可以是以有机溶剂作为溶剂的非水性液体组合物,但通常以水性组合物的形式被利用。需要说明的是,在水性组合物中,溶剂可以仅为水,也可以是水和亲水性溶剂(特别是水混合性溶剂)[例如,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酮类(丙酮等)、醚类(二噁烷、四氢呋喃等)、溶纤剂类(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丁基溶纤剂等)、卡必醇类等]的混合溶剂。
所述表面处理剂可以使用常用的混合搅拌机或混合分散机进行制备,也可以在制备表面处理剂时在其中分散上述硅油。表面处理剂的固体成分浓度可以从例如0.1~10重量%左右的范围选择,例如为0.1~2重量%,优选为0.3~1.8重量%,更优选为0.5~1.5重量%左右。表面处理剂的粘度可以在不破坏其涂布性的范围内适当选择,当利用稳态流粘度测定法进行测定时,在例如温度为20℃时,其粘度为10cps(=0.01Pa·s)以下,优选为1.1~5cps(例如1.2~3cps),进一步优选为1.3~2cps左右。
[防雾性树脂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防雾性树脂片由树脂片和在该树脂片的至少一面(单面或双面)上形成的防雾层(包覆层或涂层)构成,所述防雾层中含有上述表面处理剂。
树脂片可由具有膜或薄片成型性的各种热塑性树脂形成,所述热塑性树脂包括:例如,聚乙烯类树脂(聚乙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离聚物等)、聚丙烯类树脂(聚丙烯、丙烯-乙烯共聚物等)、聚4-甲基-1-戊烯等烯烃类树脂;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乙烯醇类树脂;聚氯乙烯等氯乙烯类树脂;苯乙烯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具有亚烷基芳酯单元的均聚或共聚酯类树脂;尼龙或聚酰胺类树脂;聚丙烯腈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苯醚类树脂;聚砜类树脂;纤维素衍生物等。上述树脂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另外,树脂片可以是单层片,也可以是由多个树脂层层压而成的层压片。树脂片的厚度可根据其用途而适当选择,例如为10μm~5mm,优选为25μm~1mm左右。当用于容器成型时,树脂片的厚度可以是例如50μm~2mm,优选为50~1000μm(例如100~1000μm),更优选为120~500μm左右。
优选的树脂片是具有成型加工性的薄片,特别是疏水性合成树脂片,例如,可以是由烯烃类树脂(特别是聚丙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特别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苯乙烯类树脂构成。尤其优选成型加工性好的树脂片,例如苯乙烯类树脂片。
所述苯乙烯类树脂包括含有芳香族乙烯基单体(苯乙烯、乙烯基甲苯、α-甲基苯乙烯等)作为其组成成分的均聚物、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和共聚性单体的共聚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更具体而言,作为苯乙烯类树脂,可列举例如非橡胶增强苯乙烯类树脂[通用聚苯乙烯(GPPS)、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MS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丙烯腈-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等]、含有橡胶的苯乙烯类树脂[橡胶增强聚苯乙烯(高冲击强度聚苯乙烯:HIPS)、苯乙烯-二烯嵌段共聚物或其加氢物(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等)、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橡胶成分X(丙烯酸橡胶、氯化聚乙烯、乙烯-丙烯橡胶(EPDM)、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上接枝聚合了丙烯腈A和苯乙烯S的AXS树脂等]。上述苯乙烯类树脂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混合使用两种以上。另外,苯乙烯类树脂片可以是高透明性苯乙烯类树脂片(例如,由GPPS等非橡胶增强苯乙烯类树脂构成的非增强苯乙烯类树脂片、由苯乙烯类树脂和苯乙烯-二烯嵌段共聚物或其加氢物构成的苯乙烯类树脂片),也可以是橡胶强化苯乙烯类树脂片。
树脂片中可以含有各种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可以是例如稳定剂(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热稳定剂等)、抗静电剂、晶核成长剂、烃类聚合物、增塑剂、矿物油、填充剂、着色剂等。
树脂片可利用常用的方法获得,例如,可通过T型模法或吹塑法等常用的成膜方法获得。树脂片也可以是未拉伸的树脂片,但优选为拉伸后的树脂片。拉伸膜可以是单轴拉伸膜,但优选为双轴拉伸膜。另外,根据需要,还可以对拉伸膜进行热处理(热定型处理)。作为所述的拉伸法,可列举常用的拉伸法,例如辊式拉伸、压延拉伸、带式拉伸、拉幅机拉伸、管式拉伸、以及组合了上述各方法的组合拉伸法等。伸长率可根据期望的薄片特性而适当设定,例如,可以是1.2~20倍,优选为1.5~15倍,更优选为2~10倍左右。
可以对树脂片的表面实施常用的表面处理,例如,电晕放电处理、高频处理等。尤其优选对树脂片进行电晕放电处理,并在电晕放电处理面上形成防雾层。另外,由于薄片的种类不同,树脂片的表面张力不能一概确定,但在依照JIS K-6768“聚乙烯和聚丙烯膜的浸润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测定时,其表面张力为30~65dyne/cm(30×10-5~65×10-5N/cm)左右。当树脂片为苯乙烯类树脂片时,其表面张力为40~62dyne/cm(40×10-5~62×10-5N/cm),优选为42~62dyne/cm(42×10-5~62×10-5N/cm),更优选为45~60dyne/cm(45×10-5~60×10-5N/cm)左右。
如果薄片表面的表面张力过高,则薄片表面被过度活化,很容易导致粘连。因此,会导致卷成辊状的薄片难以开卷恢复成薄片状,并且,当将已成型的多个容器堆叠在一起进行冲孔时,容器之间紧密粘合,容易导致剥离容器来收纳内容物时的操作效率降低。
本发明的防雾性树脂片具有优异的透明性及表面外观(光泽等),卷成辊状后或成型加工后(例如深拉成型加工后)仍具有高度的防雾性。另外,还可以降低因防雾剂造成的模塑机的污染。
表面处理剂即使在涂布量较少时也可发挥高防雾性。因此,表面处理剂的涂布量(干燥后的涂布量)可以在例如2~150mg/m2(例如3~100mg/m2)左右的较宽范围内选择,通常为5~60mg/m2(例如7~50mg/m2),优选为10~40mg/m2左右。在本发明中,即使表面处理剂的干燥后涂布量为5~50mg/m2(例如10~40mg/m2)左右,并且即使树脂片进行了容器成型(例如深拉成型),也可以保持高防雾性。
在本发明的防雾性树脂片中,可以利用表面处理剂对树脂片的至少一面进行处理,还可以在其一个面上用表面处理剂进行处理(或涂布处理),在另一面上用各种处理剂(例如,含有用于提高抗粘连性的抗粘连剂、用于提高抗静电剂或润滑性的抗粘连剂或润滑剂的涂层剂等)进行处理(或涂布处理)。特别是,还可以在树脂片的一面(电晕放电处理面等)上形成表面处理剂的包覆层,在其另一面(任选进行了电晕放电处理的面等)上形成脱模层(或抗粘连层)。
脱模层(或抗粘连层)中可以含有各种脱模剂(或抗粘连剂),例如,蜡(包括矿物蜡、植物蜡、合成蜡等)等,优选至少含有硅油。此外,优选的脱模层中至少含有具有氧化乙烯单元的醚类亲水性高分子和硅油。另外,作为硅油,可以使用与上述同样的硅油(二甲基聚硅氧烷等)。并且,作为具有氧化乙烯单元的醚类亲水性高分子,可以使用非离子类表面活性剂,例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具有氧化乙烯单元的非离子类表面活性剂等。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硅油可以与上述同样地在乳液(水性乳液)状态下使用。并且,醚类亲水性高分子中可以包含选自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和具有氧化乙烯单元的非离子类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但通常大多至少包含上述嵌段共聚物。
脱模剂中醚类亲水性高分子的比例可以在不破坏防雾性及抗粘连性的范围内选择,相对于100重量份硅油,可以从0~1000重量份左右的范围内选择,通常为10~500重量份,优选为20~200重量份(例如50~150重量份),更优选为30~100重量份(例如50~100重量份)左右。
另外,脱模剂等处理剂中可以包含各种添加剂,例如稳定剂(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等)、填充剂、着色剂、抗静电剂、阻燃剂、润滑剂、蜡、防腐剂、粘度调节剂、增粘剂、流平剂、消泡剂等。另外,处理剂通常可以以涂布液或含浸液的形式使用,可以是以有机溶剂作为溶剂的非水性液状组合物,但通常以水性组合物的形式使用。并且,在水性组合物中,溶剂可以仅为水,也可以是水和上述例举的亲水性溶剂(特别是可混合于水的溶剂)的混合溶剂。
脱模剂等处理剂的涂布量(干燥后涂布量)可根据处理剂的种类等在1~200mg/m2(例如5~100mg/m2)左右的较宽范围内选择,通常为2~100mg/m2,优选为3~50mg/m2(例如5~30mg/m2),进一步优选为5~25mg/m2左右。
防雾性树脂片可以通过在树脂片的至少一面上涂布上述表面处理剂(或防雾剂)来制造。另外,也可以通过在上述树脂片的一个面上涂布上述表面处理剂,再在另一面上涂布上述处理剂(例如脱模剂、抗粘连剂等)来制造防雾性树脂片。上述表面处理剂(或处理剂)的涂布时,可以采用常用的涂布方法,例如喷射法、辊涂法、凹版辊涂法、刮涂法、浸涂法等。另外,必要时也可以多次涂布上述表面处理剂(或处理剂)。在树脂片上涂布上述表面处理剂(及处理剂)后,通常,可通过干燥涂布层而形成防雾层或处理层(脱模层)。
可以将防雾性树脂片连续地供应给后处理步骤(容器成型步骤等),但通常大多是将其卷成辊状后供应到后处理步骤。在卷绕树脂片而卷成的辊中,处于卷芯的树脂片也可以大幅度抑制防雾成分的转移(背面蹭脏),从而其不仅同时具有优异的高温防雾性和低温防雾性,且经过长时间仍可保持高度的防雾性。另外,可以抑制泛白,不会破坏树脂片的透明性、光泽等。由此,其可被用于各种用途,例如包覆片(或膜)、食品包装等的包装用薄片(或膜)等。使用成型性较高的树脂片的包覆树脂片的二次成型性较高,适于进行容器等的成型加工。
[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容器(防雾性容器)包括树脂制容器、和在该容器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例如,容器本体的内表面或外表面、盖体的内表面或外表面等中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的防雾层(含有上述表面处理剂的防雾层),可以是通过在树脂制容器的表面上通过上述涂布方法(喷雾等)涂布表面处理剂后获得的容器,也可以是由上述防雾性树脂片形成的容器(通过对防雾性树脂片进行成型加工而获得的容器等)等。由于这样的容器的防雾性和透明性优异,因此适宜用作食品包装用容器等用于收纳含有水分的收纳物的容器等。并且,在前者的容器中,作为构成树脂制容器的树脂,可以使用在上述树脂片说明部分中列举的树脂。
所述容器通常至少具有用于收纳食品等收纳物的容器本体,容器本体的敞开部分可以用包装膜覆盖。另外,容器也可以由容器本体、和通过折叶部位对所述容器本体的敞开部位实现覆盖的盖体组成。在具有盖体的成型品中,对盖体的内表面也可以利用所述表面处理剂进行处理。
由防雾性树脂片形成的容器多数情况下可通过常用的热成型法将上述防雾性树脂片成型为容器。作为热成型法(或二次成型加工),可利用例如吹塑成型法、真空成型法、加压成型法(热板加热式加压成型法、辐射加热式加压成型法等加热式加压成型法)、真空加压成型法、模塞助压成型法、对模成型法等。当使用拉伸树脂片时,通常,在大多情况下使用热板加热式加压成型法。
在本发明中,在用于上述热成型(二次成型)时,也可以保持高度的防雾性和透明性。特别是,在对防雾性树脂片进行深拉成型时,也可以同时获得优异的高温防雾性和低温防雾性,可保持高度的防雾性。在进行深拉容器成型时,拉深比(容器的高度/敞开部位内径的比例)可以为0.4~1.5,优选为0.5~1.2(例如0.6~1)左右。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不受限于这些实施例。
另外,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使用了下述成分(A)~(D)。
(A)脂肪酰胺
(A1)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三洋化成工业(株)制造,PROFANEXTRA 128,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1∶1型)
(A2)月桂酸二乙醇酰胺(三洋化成工业(株)制造,PROFAN AA-62EX,月桂酸∶二乙醇酰胺=1∶1型)
(A3)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三洋化成工业(株)制造,PROFANAB-20,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1∶1型)
(A4)聚氧乙烯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三洋化成工业(株)制造,PROFAN ME-20,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1∶1型)
(A5)月桂酸单异丙醇酰胺(三洋化成工业(株)制造,PROFAN AD-31,月桂酸∶单异丙醇酰胺=1∶1型)
(A6)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三洋化成工业(株)制造,PROFAN2012E,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1∶2型)
(B)水溶性高分子
(B1)聚乙烯基吡咯烷酮(BASF公司制造,Luvitec K-90,玻璃化转变温度180℃、重均分子量90×104~150×104)
(B2)乙烯基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BASF公司制造,LuvitecVA64,玻璃化转变温度70℃)
(B3)聚乙烯醇((株)Kuraray制造,POVAL PVA117,熔点180℃、皂化度98~99mol%)
(B4)甲基纤维素(信越化学工业(株)制造,METOLOSE SM100,熔点300℃)
(B5)羧甲基纤维素(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制造,CMC DAICEL 1260,熔点230℃)
(B6)聚氧乙烯(明成化学工业(株)制造,Alcox L-11,熔点70℃、重均分子量11×104)
(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
(C1)蔗糖月桂酸酯(RIKEN VITAMIN(株)制造,RIKEMAL A,熔点90℃、固体成分浓度为41重量%的水溶液)
(C2)聚氧乙烯月桂酸酯(第一工业制药(株)制造,DKS NL-600,熔点54℃)
(C3)甘油单山萮酸酯(RIKEN VITAMIN(株)制造,RIKEMAL B-100,熔点75~82℃)
(D)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
(D1)链烷磺酸钠(花王(株)制造,RATEMUL PS,碳原子数为15左右的链烷磺酸钠,熔点70℃、固体成分浓度为40重量%的水溶液)
(D2)十二烷基硫酸钠(花王(株)制造,EMAL 2FG,熔点104℃)
实施例1~26及比较例1~7
制备水性表面处理剂(防雾处理剂),使各成分的固体成分比例(各成分干燥后的重量比例)满足如表所示的比例(重量份)。其中,处理剂的浓度根据评价项目的不同而不同,所述处理剂的浓度表示固体成分的浓度(重量%)。接着,在薄片厚度为0.25mm的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片的电晕放电处理表面上涂布与下述评价特性项目相应的指定量的水性表面处理剂(防雾处理剂),并利用热风干燥机在80℃下进行2分钟干燥,由此形成防雾层。
对获得的防雾性树脂片的特性(初期特性)、以及层叠防雾性树脂片并进行压制后得到的薄片特性(压制后的特性)按下述方法进行了评价。
(1)防雾性树脂片的初期特性
(1-i)高温防雾性
对厚度为0.25mm的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片进行电晕放电处理,使其达到54dyne/cm以上(54×10-5N/cm以上),用No.5迈耶棒(メイヤ一バ一)在该电晕放电处理面上涂布防雾处理剂(浓度0.7重量%),使干燥后的涂布量为20mg/m2,进行干燥,形成防雾层。将获得的防雾性树脂片裁切成指定大小(120mm×120mm),利用桌上型双轴拉伸机(岩本制作所(株)制造)将其拉伸70mm。在盛有60℃热水的容器的敞开部位上放置薄片,使该薄片的防雾层面向敞开部位,在常温环境下放置2分钟。随后,将薄片与蒸汽相接触的部分放置在印刷有不同字号的文字“防雾性”上,目测薄片的模糊程度,并按照下述标准进行评价,算出对5片薄片的评价结果的平均值。
5:可清楚地读取字号为5的“防雾性”文字
4:可清楚地读取字号为10的“防雾性”文字
3:可清楚地读取字号为14的“防雾性”文字
2:可清楚地读取字号为18的“防雾性”文字
1:无法辨别文字
(1-ii)低温防雾性
在周围温度23℃下,在盛水(23℃)容器的敞开部位上放置在高温防雾性(1-i)的评价中获得的经过拉伸的防雾性树脂片,使该树脂片的防雾层面向敞开部位,在该状态下将其放入5℃恒温槽内,放置10分钟。随后,取出薄片后立即对其模糊程度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与对防雾性树脂片的初期特性中的高温防雾性(1-i)评价方法相同,并算出对5片薄片的评价结果的平均值。
(1-iii)对金属的转印性
对厚度为0.25mm的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片进行电晕放电处理,使其达到54dyne/cm以上(54×10-5N/cm以上),用No.5迈耶棒(メイヤ一バ一)在该电晕放电处理面上涂布防雾处理剂(浓度1.0重量%),使干燥后的涂布量为30mg/m2,进行干燥,形成防雾层。将获得的防雾性树脂片裁切成指定大小(5cm×5cm),使其防雾面侧与大小相同的铝片相合后,用不锈钢板(厚度5mm,3cm×5cm)将其夹在中间。将其水平放置在60℃恒温槽中,再在其上加载15kg砝码,放置1小时。放置后,从恒温槽中取出并冷却至常温后,对防雾面与铝箔相接触的面进行观察,求出防雾面转印到铝片上的面积与二者接触面积的比例。对5片薄片进行评价并求出平均值。
(2)压制后的薄片特性
对厚度为0.25mm的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片进行电晕放电处理,使其达到54dyne/cm以上(54×10-5N/cm以上),用No.5迈耶棒(メイヤ一バ一)在该电晕放电处理面上涂布防雾处理剂(浓度0.7重量%),使干燥后的涂布量为20mg/m2,进行干燥,形成防雾层。将防雾性树脂片裁切成指定大小(30cm×30cm)并层叠10片之后,在温度40℃及负荷
Figure A20091013423800281
下进行1小时压制,随后,撤去压力,使薄片逐片分离,按照下述方法对薄片的背面蹭脏性及高温防雾性进行评价,并以此作为薄片卷成辊状时的薄片特性指标。
(2-i)泛白
对防雾性树脂片加压前后的雾度值(%)进行测定,并求出其差值。
(2-ii)高温防雾性
通过进行与对防雾性树脂片的初期特性中的高温防雾性(1-i)进行评价时相同的操作,对压制后分离开的薄片进行评价,并算出对5片薄片评价结果的平均值。
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获得的结果如表1~表3所示。
Figure A20091013423800291
Figure A20091013423800301
由表可知:与比较例相比,实施例中的防雾性树脂片即使在涂布量较少的情况下也表现出极高的防雾性(高温和低温防雾性),且在用于容器成型(特别是深拉成型等)时也可保持高度的防雾性。并且,即使在将薄片卷成辊状时,实施例中的防雾性表面处理剂的背面蹭脏性也较小,且对金属的密合性/转移性也小。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防雾性表面处理剂不仅具有优异的防雾性,且可防止背面蹭脏,因此适用于通过将其涂布于树脂片上等来获得防雾性树脂片。并且,防雾性表面处理剂对金属辊等的附着性较小,不会污染金属辊。因此,防雾性树脂片大多具有高度透明性及光泽。另外,将该防雾性树脂片用于二次成型(例如热成型)等时,也可以保持高度的防雾性。表面具有由防雾性表面处理剂形成的防雾层的容器,其防雾性优异,且收纳物(或内容物)的视认性也较高。因此,本发明的容器适宜被用于各种收纳物(内容物)、尤其是含有水分的收纳物(食品等)的收纳,并且适宜作为在易发生结露的环境下使用的容器(例如,用于收纳低温保存的生鲜食品及烹调食品等、及加热烹调食品等的容器)。

Claims (20)

1.一种防雾性表面处理剂,其含有(A)脂肪酰胺和(B)水溶性高分子,并且含有(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和/或(D)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处理剂,其中,所述(A)脂肪酰胺选自(A-1)C8-30脂肪酰胺或其C2-4环氧烷烃加成物、(A-2)C8-30脂肪酸的单烷醇酰胺或二烷醇酰胺或其C2-4环氧烷烃加成物中的至少一种。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面处理剂,其中,所述(B)水溶性高分子具有60℃以上的熔点、软化点或玻璃化转变温度。
4.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处理剂,其中,所述(B)水溶性高分子选自乙烯基吡咯烷酮类聚合物、乙烯醇类聚合物、纤维素醚类、亚烷基醚类聚合物及藻酸或其盐中的至少一种。
5.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处理剂,其中,所述(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具有50℃以上的熔点、软化点或玻璃化转变温度。
6.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处理剂,其中,所述(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含有选自蔗糖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及聚氧乙烯基烷基醚中的至少一种。
7.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处理剂,其中,所述(D)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选自磺酸盐、硫酸酯盐、羧酸盐、及磷酸盐或磷酸酯盐中的至少一种。
8.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处理剂,其中,所述(D)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选自链烷磺酸盐和烷基硫酸酯盐中的至少一种。
9.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处理剂,该表面处理剂含有(A)脂肪酰胺和由乙烯基吡咯烷酮类聚合物构成的(B)水溶性高分子,并且含有(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和(D)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所述(A)脂肪酰胺选自(A-1)C8-26脂肪酰胺或其环氧乙烷加成物、(A-2)C8-26脂肪酸的单烷醇酰胺或二烷醇酰胺或其环氧乙烷加成物中的至少一种,其中,(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至少含有蔗糖脂肪酸酯。
10.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处理剂,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基础组合物,含有0.1~400重量份的(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和/或0.1~200重量份的(D)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所述基础组合物中含有(A)脂肪酰胺和(B)水溶性高分子,且二者的比例以重量比计为前者/后者=1/99~99/1。
11.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处理剂,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基础组合物,含有1~380重量份的(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和/或1~150重量份的(D)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所述基础组合物中含有(A)脂肪酰胺和(B)水溶性高分子,且二者的比例以重量比计为前者/后者=10/90~90/10,其中,
所述(A)脂肪酰胺含有选自(A-2)C8-20脂肪酸的单烷醇酰胺或二烷醇酰胺或其环氧乙烷加成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B)水溶性高分子含有选自乙烯基吡咯烷酮类聚合物、乙烯醇类聚合物、纤维素醚类中的至少一种,且具有62℃以上的熔点、软化点或玻璃化转变温度;所述(C)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含有具有53℃以上的熔点、软化点或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蔗糖脂肪酸酯;所述(D)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含有选自链烷磺酸盐和烷基硫酸酯盐中的至少一种。
12.一种防雾性树脂片,该防雾性树脂片在树脂片的至少一面上含有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处理剂,形成有防雾层。
13.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雾性树脂片,其中,树脂片经电晕放电处理,且在电晕放电处理面上形成有防雾层。
14.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防雾性树脂片,其中,在树脂片的一面上形成有防雾层,在其另一面上形成有脱模层。
15.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雾性树脂片,其中,所述树脂片为苯乙烯类树脂片。
16.一种防雾性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树脂片的至少一面上涂布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处理剂。
17.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树脂片上涂布表面处理剂,然后将其卷成辊状。
18.一种容器,该容器在树脂制容器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形成有含有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处理剂的防雾层。
19.一种容器,该容器由权利要求12~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雾性树脂片形成。
20.一种防雾性容器,该容器是在树脂片的至少一面上以5~50mg/m2的涂布量涂布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处理剂,并经过容器成型而得到的。
CNA2009101342382A 2008-04-09 2009-04-09 防雾性表面处理剂及防雾性树脂片 Pending CN1015554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01723A JP5329834B2 (ja) 2008-04-09 2008-04-09 防曇性表面処理剤及び防曇性樹脂シート
JP101723/08 2008-04-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55400A true CN101555400A (zh) 2009-10-14

Family

ID=41173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9101342382A Pending CN101555400A (zh) 2008-04-09 2009-04-09 防雾性表面处理剂及防雾性树脂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329834B2 (zh)
CN (1) CN101555400A (zh)
TW (1) TW200948943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5604A (zh) * 2009-12-09 2012-09-26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上着色部的生产方法
CN103180128A (zh) * 2010-10-20 2013-06-26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的着色部的形成方法及通过该方法获得的轮胎
CN103450851A (zh) * 2013-08-23 2013-12-18 南通市康桥油脂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防雾剂
CN103740330A (zh) * 2013-11-27 2014-04-23 南通晶鑫光学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眼镜片去污防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93430A (zh) * 2015-06-03 2015-09-09 苏州靖羽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防雾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00855A (zh) * 2016-12-05 2017-06-06 敬旦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防雾性涂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
CN107018656A (zh) * 2014-10-15 2017-08-04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防雾涂料及方法
CN108264688A (zh) * 2018-03-02 2018-07-10 广州禾工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包装膜的防雾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49420A (zh) * 2020-05-22 2020-06-30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一种防雾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4316570A (zh) * 2021-12-30 2022-04-12 深圳南科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雾亲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80818B2 (ja) * 2008-08-01 2015-03-04 ダイセル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防曇性表面処理剤及び防曇性樹脂シート
JP6189011B2 (ja) * 2010-08-06 2017-08-3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セパレータ及び該セパレータを有する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CN103549917A (zh) * 2013-10-29 2014-02-05 大连创达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除雾功能湿巾的制备方法
JP6466144B2 (ja) * 2014-11-14 2019-02-06 ダイセル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水性表面処理剤及び被覆シート並びに塗布性改善方法
JP6773178B1 (ja) * 2019-06-06 2020-10-21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液状マスターバッチ組成物、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KR102381474B1 (ko) * 2022-01-26 2022-04-04 이엘플러스 주식회사 김서림 방지용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원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51922A (ja) * 1982-09-17 1984-03-26 Asahi Chem Ind Co Ltd スチレン系樹脂シ−トの表面処理方法
JPH03215567A (ja) * 1990-01-19 1991-09-20 Asahi Chem Ind Co Ltd 合成樹脂成形品および合成樹脂成形品への防曇持続性付与方法
JPH10102089A (ja) * 1996-09-27 1998-04-21 Kao Corp 硬表面用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JP2002060633A (ja) * 2000-08-18 2002-02-26 Kanebo Ltd 防曇剤及び樹脂シート並びにシートからなる成型品
JP4630435B2 (ja) * 2000-09-18 2011-02-09 サンディック株式会社 スチレン系樹脂防曇シート
JP4651859B2 (ja) * 2001-05-29 2011-03-16 花王株式会社 防曇剤
JP4991095B2 (ja) * 2003-04-04 2012-08-01 ダイセル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防曇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容器
JP4247159B2 (ja) * 2004-06-03 2009-04-02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防曇性樹脂シート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5604A (zh) * 2009-12-09 2012-09-26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上着色部的生产方法
CN102695604B (zh) * 2009-12-09 2014-11-05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上着色部的生产方法
CN103180128A (zh) * 2010-10-20 2013-06-26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的着色部的形成方法及通过该方法获得的轮胎
CN103180128B (zh) * 2010-10-20 2015-08-12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的着色部的形成方法及通过该方法获得的轮胎
CN103450851A (zh) * 2013-08-23 2013-12-18 南通市康桥油脂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防雾剂
CN103740330A (zh) * 2013-11-27 2014-04-23 南通晶鑫光学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眼镜片去污防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18656A (zh) * 2014-10-15 2017-08-04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防雾涂料及方法
CN104893430A (zh) * 2015-06-03 2015-09-09 苏州靖羽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防雾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93430B (zh) * 2015-06-03 2017-10-31 盐城市丰盈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防雾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00855A (zh) * 2016-12-05 2017-06-06 敬旦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防雾性涂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
CN106800855B (zh) * 2016-12-05 2020-04-21 敬旦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防雾性涂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
CN108264688A (zh) * 2018-03-02 2018-07-10 广州禾工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包装膜的防雾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49420A (zh) * 2020-05-22 2020-06-30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一种防雾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1349420B (zh) * 2020-05-22 2020-09-1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一种防雾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4316570A (zh) * 2021-12-30 2022-04-12 深圳南科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雾亲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316570B (zh) * 2021-12-30 2023-08-25 深圳南科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雾亲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8943A (en) 2009-12-01
JP5329834B2 (ja) 2013-10-30
JP2009249575A (ja) 2009-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55400A (zh) 防雾性表面处理剂及防雾性树脂片
CN101638572A (zh) 防雾性表面处理剂及防雾性树脂片
JP6767742B2 (ja) 水性表面処理剤及び被覆シート並びに塗布性改善方法
JP3241797B2 (ja) 表面処理剤、被覆ポリマー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
JP5127374B2 (ja) 防曇性表面処理剤及び防曇性樹脂シート
JP6694702B2 (ja) 防曇シート及び容器並びに微粒子の付着防止方法
CN101161755B (zh) 防雾性表面处理剂和防雾性树脂片
JP2005170031A (ja) 防曇性樹脂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防曇性食品包装用容器
KR20020063901A (ko) 스티렌 수지 필름
JP2005344018A (ja) 防曇性樹脂シート
CN101161756B (zh) 防雾性表面处理剂和防雾性树脂片
JP2009029868A (ja) 二軸延伸ポリスチレン系樹脂シート
KR20210113625A (ko) 수지 시트용 개질제, 표면 개질 수지 시트 및 성형품의 제조 방법
JP4313889B2 (ja) 二軸延伸スチレン系樹脂シート
JP4163160B2 (ja) 防曇性樹脂シート
JP2022112759A (ja) 離型性樹脂シートおよび成形品
US20040142186A1 (en) Surface-treating agents, anti-fogging sheets, and trays using thereof
JP5345306B2 (ja) 防曇性表面処理剤及び防曇性樹脂シート
JP3378371B2 (ja) 中空成形物
JP2016094553A (ja) 水性表面処理剤及び被覆シート並びに塗布性改善方法
JP2008045085A (ja) 熱可塑性高分子用帯電防止剤及び熱可塑性高分子成形体の帯電防止方法並びに帯電防止性熱可塑性高分子成形体
JP4357688B2 (ja) スチレン系樹脂フィルム
JP2022136609A (ja) 防曇性樹脂シート及びその二次成形品
JP3498232B2 (ja) As樹脂系二軸延伸シートと熱成形品
JP2021154731A (ja) 被覆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