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6763A -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26763A CN101526763A CN200810178778A CN200810178778A CN101526763A CN 101526763 A CN101526763 A CN 101526763A CN 200810178778 A CN200810178778 A CN 200810178778A CN 200810178778 A CN200810178778 A CN 200810178778A CN 101526763 A CN101526763 A CN 1015267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phtography photosensor
- formula
- image
- unit
- fluor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1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14726—Halogenated polym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32—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ed bonds
- G03G5/0539—Halogenated polym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57—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ed bonds
- G03G5/0578—Polycondensates comprising silicon atoms in the main chai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9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or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block polymers, reticulated polymers, molecular weight, acidity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9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4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14773—Polycondensates comprising silicon atoms in the main chai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91—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e.g. block polymers, reticulated polymers, or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by molecular weight or acidity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95—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至少具有导电性基体和该导电性基体上的感光层,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层包含氟类树脂颗粒和具有由式A和式B表示的重复单元的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在式A和式B中,l、m和n各自独立地表示1以上的整数;p、q、r和s各自独立地表示0或1以上的整数;t表示1~7的整数;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烷基;X表示亚烷基链、卤素取代的亚烷基链、-S-、-O-、-NH-或单键;Y表示亚烷基链、卤素取代的亚烷基链、-(CzH2z-1(OH))-或单键;而且z表示1以上的整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利用电子照相方式成像广泛用于复印机、激光印刷机等领域,这是因为该技术具有高速和高品质印刷等优点。作为用于成像设备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下有时简称为“感光体”),与采用无机光导电材料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相比,采用具有低成本、高制造性和处置性的有机光导电材料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已成为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主流。特别是,功能分离型有机感光体具有在曝光时产生电荷的电荷产生层和输送电荷的电荷输送层,展示出优异的电子照相特性,因而,对于该功能分离型有机感光体已经提出了各种提案,以将其实用化。
另外,有机感光体在机械强度方面通常劣于无机感光体,因而在通过清洁刮刀、显影刷或记录介质等施加外部机械力时容易被擦伤或磨耗,因此操作寿命较短。此外,从生态学角度考虑时,在近年来使用接触式充电方式的体系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与采用电晕管的非接触式充电方式的感光体相比,感光体的磨耗量明显增大。感光体的这种耐久性不足可能成为由于感光度下降而导致图像浓度下降或由于带电电势下降而导致图像发生雾化等的成因。
为避免上述现象,已经研究了改善感光层的耐久性的方法。例如,已经提出了通过在感光体的表面层中分散氟类树脂颗粒以减小该表面层的表面能的方法。
另外,由于氟类树脂颗粒具有很强的凝集力和较低的分散性,已经提出了通过加入氟类接枝聚合物作为分散助剂以改善氟类树脂颗粒的分散性的方法(例如,参见日本特开昭63-221355号公报)。
由于氟类树脂颗粒具有较低的分散性和较高的凝集力,因而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层中包含的氟类树脂颗粒倾向于在表面层中不均匀分布。因此,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由于氟类树脂颗粒的凝集而在涂层中形成的缺陷会导致诸如黑点、白点、浓度不均匀等画质异常,因此可能很难以稳定的方式获得良好图像。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得以完成,本发明提供可同时获得高水平的电子照相特性和耐久性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使用该感光体的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以下手段以解决上述问题。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至少具有导电性基体和该导电性基体上的感光层,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层包含氟类树脂颗粒和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所述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具有由以下式A和B表示的重复单元:
其中,在式A和B中,l、m和n各自独立地表示1以上的整数;p、q、r和s各自独立地表示0或1以上的整数;t表示1~7的整数;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烷基;X表示亚烷基链、卤素取代的亚烷基链、-S-、-O-、-NH-或单键;Y表示亚烷基链、卤素取代的亚烷基链、-(CzH2z-1(OH))-或单键;而且z表示1以上的整数。
本发明的该方面可提供能同时获得高水平的电子照相特性和耐久性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2.根据1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还包含由以下式C表示的重复单元:
式C为
其中,在式C中,R5和R6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烷基,且y表示1以上的整数。
本发明的该方面可提供能够抑制反复使用时残余电势增大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3.根据1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约10,000~约100,000。
本发明的该方面可提供能够抑制在高温高湿度下使用时残余电势增大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4.根据1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氟类树脂颗粒包含四氟乙烯树脂。
本发明的该方面可提供能够抑制反复使用时的磨耗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5.根据1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氟类树脂颗粒在所述表面层中的含量为约1体积%~约15体积%。
本发明的该方面可提供能够抑制反复使用时的磨耗和放电产物的附着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6.根据1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在所述表面层中的含量相对于所述氟类树脂颗粒在所述表面层中的含量为约1重量%~约5重量%。
本发明的该方面可提供能够抑制在高温高湿度下使用时残余电势增大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7.根据1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表面层还包含由以下式1表示的氟改件硅油:
式1
其中,在式1中,m和n各自独立地表示1以上的整数,且X表示含有氟原子的基团。
本发明的该方面可提供具有平滑涂布膜表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8.根据7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式1中的X表示具有1~10个碳原子的氟烷基。
本发明的该方面可提供能够抑制在高温高湿度下使用时残余电势增大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9.根据7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氟改性硅油在所述表面层中的含量为约0.1ppm~约1,000ppm。
本发明的该方面可提供具有平滑涂布膜表面,并且能够抑制反复使用时残余电势增大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10.根据1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表面层还包含含有由以下式D和E表示的重复单元的硅氧烷化合物:
式D 式E
其中,在式D和E中,R7表示具有2个以上碳原子的烷基,而且a和b各自独立地表示1以上的整数。
本发明的该方面可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该电子照相感光体能够防止在使用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初始阶段在除去残留调色剂时发生的清洁刮刀边缘的卷边。
11.根据10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式E中由R7表示的所述烷基具有8个以上的碳原子。
本发明的该方面可提供能够抑制反复使用时残余电势增大,并且能够改善耐磨耗性和清洁性能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12.根据10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硅氧烷化合物在所述表面层中的含量为约5ppm~约1,000ppm。
本发明的该方面可提供能够抑制残余电势增大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13.根据1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感光层从所述导电性基体侧起依次包括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而且其中所述的电荷输送层是所述表面层。
本发明的该方面可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即使不在感光层上设置保护层也可同时实现高水平的电子照相特性和耐久性。
14.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
根据1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充电单元,该充电单元用于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带电;
静电潜像形成单元,该静电潜像形成单元用于在带电的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成像单元,该成像单元用于通过以显影剂使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而形成调色剂图像;和
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用于将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至图像接受体的表面。
本发明的该方面可提供同时实现高水平的电子照相特性和耐久性的成像设备。
15.根据14的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还包括清洁单元,该清洁单元用于从转印后的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除去残留的调色剂。
本发明的该方面可提供能够以高效率除去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的成像设备。
16.根据15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清洁单元包括清洁刮刀。
本发明的该方面可提供能够长期稳定成像的成像设备。
17.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体上,所述处理盒包括:
根据1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和
选自由以下单元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单元:充电单元,该充电单元用于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带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该静电潜像形成单元用于在带电的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成像单元,该成像单元用于通过以显影剂使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上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而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用于将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至图像接受体的表面;和清洁单元,该清洁单元用于从所述转印后的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除去残留的调色剂。
本发明的该方面可提供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使可同时实现高水平的电子照相特性和耐久性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维护变得容易,并可改善电子照相感光体与各种构成的成像设备的兼容性。
附图说明
基于以下附图,将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图2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所述的成像设备的第一实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3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所述的成像设备的第二实例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成像设备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电子照相感光体
本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至少具有导电性基体和该导电性基体上的感光层,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层包含氟类树脂颗粒和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所述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具有由以下式A和B表示的重复单元。
在式A和式B中,l、m和n各自独立地表示1以上的整数;p、q、r和s各自独立地表示0或1以上的整数;t表示1~7的整数;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烷基;X表示亚烷基链、卤素取代的亚烷基链、-S-、-O-、-NH-或单键;Y表示亚烷基链、卤素取代的亚烷基链、-(CzH2z-1(OH))-或单键;而且z表示1以上的整数。
为使电子照相感光体同时实现高水平的电子照相特性和耐久性,本发明人首先研究了包含氟类树脂颗粒和用作分散所述氟类树脂颗粒的分散助剂的氟类接枝聚合物的表面层。结果发现,由于残余电势的增大而导致的浓度下降的现象是由以游离态存在于表面层中的氟类接枝聚合物造成的。
更具体而言,氟类接枝聚合物的添加量在很多情况中倾向于超出所需量,因而,未被氟类树脂颗粒的表面吸附的过量的氟类接枝聚合物以游离态存在于表面层中。游离态的氟类接枝聚合物可能成为导致阱点(trap site;电荷在阱点处蓄积)产生并显现的物质。结果,因感光体在高温高湿下反复使用时残余电势增大所致,易于发生浓度降低。也就是,即使可以改善物理耐久性,也不能稳定地实现电子照相特性。
对氟类接枝聚合物的结构进行研究后,本发明人发现特定的氟类接枝聚合物可以改善并维持氟类树脂颗粒的分散性。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共聚物包含由式A和式B表示的重复单元,不过当式A中的t小于1时,氟类接枝聚合物对氟类树脂颗粒的吸附性可能会降低,从而使其作为分散助剂的功能劣化。当氟类树脂颗粒的分散性较低时,由于氟类树脂颗粒在表面层中的不均匀分布所致,难以使电子照相感光体获得足够的耐久性。
此外,当式A中的t为8以上时,氟类接枝聚合物与表面层中含有的粘合剂树脂的相容性可能恶化。结果导致氟类接枝聚合物与粘合剂树脂的界面可能成为阱点,从而因高温高湿下反复使用时残余电势增大而导致浓度降低。
另一方面,如果式A中的t为1~7时,所述氟类接枝聚合物可获得与表面层中包含的粘合剂树脂的相容性,同时维持对氟类树脂颗粒的吸附性。式A中的t的理想范围是2~6。
本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层结构等不受具体限制,只要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至少具有导电性基体和该导电性基体上的感光层,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共聚物和氟类树脂颗粒包含在感光体的表面层中即可。本实施方式的感光层可以为同时具有电荷输送功能和电荷产生功能的功能一体型感光层,也可以为包含电荷输送层和电荷产生层的功能分离型感光层。此外,必要时感光体还可以设置诸如底涂层、中间层、保护层等其他层。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当功能一体型感光层用作表面层时,本实施方式的共聚物和氟类树脂颗粒包含在功能一体型感光层中。当功能分离型感光层中包含的电荷输送层和电荷产生层之一用作表面层时,本实施方式的共聚物和氟类树脂颗粒包含在相当于表面层的那层中。此外,在感光层上设置保护层作为表面层时,本实施方式的共聚物树脂和氟类树脂颗粒包含在保护层中。
图1是显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图1中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具有在导电性基体2上依次层积底涂层4、电荷产生层5和电荷输送层6的结构,并且电荷产生层5和电荷输送层6构成功能分离型感光层3。图1中,电荷输送层6用作电子照相感光体1中的表面层(位于导电性基体2的最外侧的一层)。在图1所示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本实施方式的共聚物和氟类树脂颗粒包含在电荷输送层6中。
下面,将描述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各要素。
任何常用的材料可用于导电性基体2。该材料的实例包括铝、镍、铬和不锈钢;设置有铝、钛、镍、铬、不锈钢、金、钒、氧化锡、氧化铟、ITO等薄层的塑料膜;涂布或浸渍有导电性赋予剂的纸和塑料膜。导电性基体2的形状不限于鼓形,可以是片形或板形等。
当金属管用作导电性基体2时,管的表面可以是未经处理的状态,也可以经历诸如镜面切削、蚀刻、阳极氧化、粗切削、无心磨削、喷砂和湿式珩磨等预处理。
必要时可以设置底涂层4,其目的在于防止导电性基体2表面的光反射,或防止载流子从导电性基体2向感光层3的不必要流动等。通过在基体上涂布包含分散有以下物质的粘合剂树脂的组合物可以制备底涂层4:铝、铜、镍、银等金属的粉末;如氧化锑、氧化铟、氧化锡或氧化锌等导电性金属氧化物;或如碳纤维、炭黑或石墨粉末等导电性物质。此外,可以混合并使用两种以上的金属氧化物颗粒。此外,可以用偶联剂对金属氧化物颗粒进行表面处理以控制其粉末电阻。
底涂层4中包含的粘合剂树脂可以是公知的聚合物树脂化合物,包括诸如聚乙烯醇缩丁醛等缩醛树脂;聚乙烯醇树脂、酪蛋白、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明胶、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马来酸酐树脂、硅酮树脂、硅酮-醇酸树脂、酚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和聚氨酯树脂;具有电荷传输性基团的电荷传输性树脂;以及聚苯胺等导电性树脂。其中,优选使用不溶于上层形成用溶剂的树脂,特别是优选使用酚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和环氧树脂等。
底涂层4中金属氧化物颗粒相对于粘合剂树脂的比率可任意设定而无需特别限定,只要能够获得理想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特性即可。
形成底涂层4时,可以使用将上述成分添加至预定溶剂中而制得的涂布液。这类溶剂的实例包括,例如,有机溶剂,如:芳香烃类溶剂,如甲苯和氯苯;脂肪醇类溶剂,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酮类溶剂,如丙酮、环己酮和2-丁酮;卤代脂肪烃溶剂,如二氯甲烷、氯仿和氯乙烯;环状或直链醚类溶剂,如四氢呋喃、二噁烷、乙二醇和乙醚;以及酯类溶剂,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和乙酸正丁酯。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当将溶剂两种以上组合使用时,可以使用任意溶剂,只要粘合剂树脂可以溶解在内即可。
此外,作为将金属氧化物颗粒分散于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手段,可以使用诸如球磨机、振动球磨机、磨碎机、砂磨机和卧式砂磨机等介质分散器;和诸如搅拌器、超声波分散器、辊磨机和高压均化器等无介质分散器。此外,高压均化器包括在高压下通过液-液碰撞或液-壁碰撞来分散分散液的碰撞型均化器;和在高压下通过使液体穿过微小流道来分散液体的贯通型均化器。
将由此获得的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在导电性基体1上的方法包括浸涂法、挤出涂布法、线棒涂布法、喷涂法、刮板涂布法、刮刀涂布法、幕涂法等。底涂层4的厚度优选为15μm以上,更优选为20μm~50μm。可以在底涂层4中加入树脂颗粒,以调节底涂层的表面粗糙度。作为所述树脂颗粒,可以使用硅酮树脂颗粒、交联型PMMA树脂颗粒等。
此外,为调整表面粗糙度,可以对底涂层4的表面进行研磨。作为研磨方法,可以使用抛光轮(buff)研磨、喷砂处理、湿式珩磨、研削处理等。
此外,尽管未在附图中描述,但还可以在底涂层4上设置中间层,以改善电性质、画质、画质的维持性、与感光层的粘合性等。用于中间层的粘合剂树脂包括聚合物树脂化合物,例如,诸如聚乙烯醇缩丁醛等缩醛树脂、聚乙烯醇树脂、酪蛋白、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明胶、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马来酸酐树脂、硅酮树脂、硅酮-醇酸树脂、酚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和聚氨酯树脂;除此之外还包括含有锆原子、钛原子、铝原子、锰原子或硅原子等的有机金属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作为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缩聚产物使用。其中,含有锆或硅的有机金属化合物显示优异的特性,如低残余电势、电势随环境变化小且反复使用时电势变化小。
用于形成中间层的溶剂包括已知的有机溶剂,例如,芳香烃类溶剂,如甲苯和氯苯;脂肪醇类溶剂,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和正丁醇;酮类溶剂,如丙酮、环己酮和2-丁酮;卤代脂肪烃溶剂,如二氯甲烷、氯仿和氯乙烯;环状或直链醚类溶剂,如四氢呋喃、二噁烷、乙二醇和乙醚;以及酯类溶剂,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和乙酸正丁酯。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当将溶剂两种以上组合使用时,可以使用任意溶剂,只要溶剂的混合物能够溶解粘合剂树脂即可。
用于形成中间层的涂布方法包括常用方法,如浸涂法、挤出涂布法、线棒涂布法、喷涂法、刮板涂布法、刮刀涂布法、幕涂法等。
中间层除了改善其上形成的层的涂布性之外,还可以用作电阻挡层。不过,当中间层的厚度过大时,电阻挡性变得过强以致感光度降低或反复使用时的电势增大。因此,形成中间层时,其厚度优选为0.1μm~3μm。此外,在这种情况中,中间层还可以起到底涂层4的作用。
通过将电荷产生材料分散在合适的粘合剂树脂中,可形成电荷产生层5。该电荷产生材料的实例包括酞菁颜料,如无金属酞菁、氯化镓酞菁、羟基镓酞菁、二氯锡酞菁、钛氧基酞菁等。特别是,可以使用在CuKα特征X射线下至少在布拉格角(2θ±0.2°)7.4°、16.6°、25.5°和28.3°处具有强衍射峰的氯化镓酞菁晶体;在CuKα特征X射线下至少在布拉格角(2θ±0.2°)7.7°、9.3°、16.9°、17.5°、22.4°和28.8°处具有强衍射峰的无金属酞菁晶体;在CuKα特征X射线下至少在布拉格角(2θ±0.2°)7.5°、9.9°、12.5°、16.3°、18.6°、25.1°和28.3°处具有强衍射峰的羟基镓酞菁晶体;和在CuKα特征X射线下至少在布拉格角(2θ±0.2°)9.6°、24.1°和27.2°处具有强衍射峰的钛氧基酞菁晶体。另外,还可以使用诸如醌颜料、二萘嵌苯颜料、靛青颜料、二苯并咪唑颜料、蒽酮颜料、喹吖啶酮颜料等其他电荷产生材料。这些电荷产生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用于电荷产生层5的粘合剂树脂包括,例如,双酚A型、双酚Z型等的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聚芳酯树脂、聚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树脂、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聚砜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树脂、偏二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马来酸酐树脂、硅酮树脂、酚醛树脂、聚丙烯酰胺树脂、聚酰胺树脂、聚-N-乙烯基咔唑树脂等。这些粘合剂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电荷产生材料与粘合剂树脂的配合比优选为10∶1~1∶10。
电荷产生层5可通过施用将前述成分添加至预定溶剂中所得到的涂布液而形成。所述溶剂的实例包括有机溶剂,例如:芳香烃类溶剂,如甲苯和氯苯;脂肪醇类溶剂,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和正丁醇;酮类溶剂,如丙酮、环己酮和2-丁酮;卤代脂肪烃溶剂,如二氯甲烷、氯仿和氯乙烯;环状或直链醚类溶剂,如四氢呋喃、二噁烷、乙二醇和乙醚;以及酯类溶剂,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和乙酸正丁酯。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当将溶剂两种以上组合使用时,可以使用任意溶剂,只要溶剂的混合物能够溶解所述粘合剂树脂即可。
为了将电荷产生材料分散在树脂中,可对涂布液进行分散处理。作为分散手段,可以使用诸如球磨机、振动球磨机、磨碎机、砂磨机和卧式砂磨机等介质分散器,和诸如搅拌器、超声波分散器、辊磨机和高压均化器等无介质分散器。此外,高压均化器包括在高压下通过液-液碰撞或液-壁碰撞来分散分散液的碰撞型均化器,或在高压下通过使分散液穿过微小流道来分散分散液的贯通型均化器。
将由此得到的涂布液涂布在底涂层4上的方法包括浸涂法、挤出涂布法、线棒涂布法、喷涂法、刮板涂布法、刮刀涂布法、幕涂法等。电荷产生层5的厚度优选为0.01μm~5μm,更优选为0.05μm~2.0μm。
电荷输送层6相当于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层,并且包含前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共聚物和氟类树脂颗粒。
本实施方式的共聚物是包含由式A和式B表示的重复单元的氟类接枝聚合物,它是通过例如使用由丙烯酸酯化合物或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等构成的大分子单体与(甲基)丙烯酸全氟烷基乙基酯或(甲基)丙烯酸全氟烷基酯的接枝聚合而合成的树脂。此处,术语“(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
本实施方式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0(或约10,000)至100,000(或约100,000),更优选为30,000~100,000。当重均分子量为10,000以上(或约10,000以上)时,所述氟类树脂颗粒在表面层中显示出优异的分散稳定性。另一方面,当重均分子量为100,000以下(或约100,000以下)时,可以使共聚物获得与粘合剂树脂的优异的相容性,防止本实施方式的共聚物与粘合剂树脂之间的界面成为电荷的阱点。结果,即使感光体在高温高湿下反复使用时也可以抑制残余电势的增大。
分子量的测定方法
本实施方式中的重均分子量是指通过下述方法测定的值。
测定时,装置“HLC-8120GPC,SC-8020”(商品名,由TosohCorporation制造)用作凝胶渗透色谱仪(GPC),两个“TSKgel,SuperHM-H”(商品名,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6.0mm ID x 15cm)用作色谱柱,THF(四氢呋喃)用作洗脱液。试验在下列条件下进行:样品的浓度为0.5%,流速为0.6ml/min,样品的注入量为10μl,测定温度为40℃,并使用IR(红外)检测器。校正曲线由来自“聚苯乙烯标准样品TSK标准”的以下9个样品制成:“A-1000”、“A-2500”、“A-5000”、“F-1”、“F-2”、“F-4”、“F-10”、“F-40”和“F-80”(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
在本实施方式的共聚物中,式A和式B的含量比,即l与m的比率,优选为1∶9~9∶1,更优选为3∶7~7∶3。当l∶m的比率为3∶7~7∶3时,可以有利地使氟类树脂颗粒分散。
式A和式B中,由R1、R2、R3和R4表示的烷基的实例包括甲基、乙基、丙基等。R1、R2、R3和R4优选为氢原子或甲基,更优选为甲基。
本实施方式的共聚物必要时还包含由式C表示的重复单元。式A和式B的总含量相对于式C的含量,即比率l+m∶y,优选为10∶0~7∶3,更优选为9∶1~7∶3。
式C
式C中,R5和R6各自独立地表示烷基,y表示1以上的整数。由R5和R6表示的烷基的实例包括甲基、乙基、丙基等。R5和R6优选氢原子或甲基,更优选为甲基。
本实施方式的共聚物在表面层(即电荷输送层6)中的含量相对于该表面层中的氟类树脂颗粒的含量优选为1重量%~5重量%。当本实施方式的共聚物的含量为1重量%以上时,氟类树脂颗粒可均匀地分散在电荷输送层6中。当本实施方式的共聚物的含量为5重量%以下时,电荷输送层6中的未被氟类树脂颗粒的表面吸附的本实施方式的共聚物的量可减少,由此抑制由于存在游离态的本实施方式的共聚物而导致电荷阱点的生成。结果,可以得到这样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即使在高温高湿下反复使用时也可抑制残余电势的增大和浓度的降低。
氟类树脂颗粒的含量相对于表面层(即电荷输送层6)的总固体量优选为1重量%(或约1重量%)至15重量%(或约15重量%),更优选为1重量%~12重量%。当氟类树脂颗粒为1重量%以上(或约1重量%以上)时,电荷输送层6的表面能可降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耐久性得到改善。当氟类树脂颗粒的含量为15重量%以下(或约15重量%以下)时,可以抑制透光性的降低及膜强度的降低。
所述氟类树脂颗粒优选是选自四氟乙烯树脂(PTFE)、三氟氯化乙烯树脂、六氟丙烯树脂、氟乙烯树脂、偏二氟乙烯树脂、二氯二氟乙烯树脂以及这些树脂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树脂,更优选是四氟乙烯树脂或偏二氟乙烯树脂,进而更优选是四氟乙烯树脂。如果本实施方式的氟类树脂颗粒包含四氟乙烯树脂,则可以获得耐磨耗性效果。
所述氟类树脂颗粒的平均一次粒径优选为0.05μm~1μm,更优选为0.1μm~0.5μm。当平均一次粒径为0.05μm以上时,可以抑制分散时的颗粒凝集的进行,而当平均一次粒径为1μm以下时,可以抑制画质缺陷的发生。
在本实施方式中,氟类树脂颗粒的平均一次粒径是指,使用激光衍射型粒度分布测定装置LA-700(商品名,由堀场制作所制造),在1.35的折射率下,通过使用与氟类树脂颗粒分散液中所用相同的溶剂所稀释的测定液得到的值。
电荷输送层6除了包含上述成分外,还包含用于发挥电荷输送层原始功能的电荷输送材料和粘合剂树脂。电荷输送材料例如包括空穴传输材料,例如噁二唑衍生物,如2,5-双(对二乙基氨基苯基)-1,3,4-噁二唑;吡唑啉衍生物,例如1,3,5-三苯基-吡唑啉和1-[吡啶基-(2)]-3-(对二乙基氨基苯乙烯基)-5-(对二乙基氨基苯乙烯基)吡唑啉;芳族叔胺化合物,例如三苯基胺、N,N′-双(3,4-二甲基苯基)联苯基-4-胺、三(对甲基苯基)氨基-4-胺和二苄基苯胺;芳族叔二胺化合物,例如N,N′-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对二氨基联苯;1,2,4-三嗪衍生物,例如3-(4′-二甲基氨基苯基)-5,6-二(4′-甲氧基苯基)-1,2,4-三嗪;腙衍生物,例如4-二乙基氨基苯甲醛-1,1-二苯基腙;喹唑啉衍生物,例如2-苯基-4-苯乙烯基-喹唑啉;苯并呋喃衍生物,例如6-羟基-2,3-二(对甲氧基苯基)苯并呋喃;α-芪衍生物,例如对(2,2-二苯基乙烯基)-N,N-二苯基苯胺;烯胺衍生物;咔唑衍生物,例如N-乙基咔唑;和聚-N-乙烯基咔唑及其衍生物,以及电子传输材料,例如醌类化合物,如氯醌和溴醌;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化合物;芴酮化合物,如2,4,7-三硝基芴酮和2,4,5,7-四硝基-9-芴酮;呫吨酮类化合物;和噻吩化合物;以及具有由上述化合物在主链或侧链上所形成的基团的聚合物。这些电荷输送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此外,用于电荷输送层6的粘合剂树脂包括,例如绝缘性树脂,如双酚A型、双酚Z型等的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聚芳酯树脂、聚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树脂、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聚砜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树脂、偏二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马来酸酐树脂、硅酮树脂、酚醛树脂、聚丙烯酰胺树脂、聚酰胺树脂和氯化橡胶;以及有机光导电性聚合物,如聚乙烯基咔唑、聚乙烯基蒽和聚乙烯基芘。这些粘合剂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电荷输送层6可由在预定溶剂中添加有上述成分的涂布液形成。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溶剂包括,例如,芳香烃类溶剂,如甲苯和氯苯;脂肪醇类溶剂,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和正丁醇;酮类溶剂,如丙酮、环己酮和2-丁酮;卤代脂肪烃溶剂,如二氯甲烷、氯仿和氯乙烯;环状或直链醚类溶剂,如四氢呋喃、二噁烷、乙二醇和乙醚;以及酯类溶剂,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和乙酸正丁酯。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当将溶剂两种以上组合使用时,可以使用任意溶剂,只要粘合剂树脂能够溶解在内即可。电荷输送材料与粘合剂的配合比优选为10∶1~1∶5。
电子照相感光体通常通过浸涂法制造,重要的是形成平滑表面层以获得良好的图像。由于有机溶剂用于涂布液,因而干燥时表面层上可能发生桔皮皱纹(orange peel)现象。为防止该现象,往往使用流平剂。作为所述流平剂,通常使用二甲基硅油。不过,当二甲基硅油加入其中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共聚物来分散氟类树脂颗粒的表面层形成用涂布液时,可能导致氟类树脂颗粒的凝集。结果,可能在表面层中形成由氟类树脂颗粒凝集导致的缺陷,由此造成诸如黑点或白点等画质问题,或由于氟类树脂颗粒在该层中的不均匀分布而造成浓度不均。
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通过使用由以下式1表示的氟改性硅油作为流平剂,可以抑制氟类树脂颗粒的凝集和画质异常的发生,并且可以延长涂布液的寿命。
式1
式1中,m和n各自独立地表示1以上的整数,X表示含有氟原子的基团。
在由式1表示的氟改性硅油中,X优选为具有1~10个碳原子的氟烷基,更优选为具有1~5个碳原子的氟烷基。
由式1表示的氟改性硅油可以以任意量添加至表面层中,只要可以获得所需特性即可,所述氟改性硅油的量相对于表面层(即电荷输送层6)的量优选为0.1ppm(或约0.1ppm)至1,000ppm(或约1,000ppm),更优选0.5ppm~500ppm。由式1表示的氟改性硅油的量为0.1ppm以上(或约0.1ppm以上)时,可以获得足够平滑的表面。由式1表示的氟改性硅油的量为1,000ppm以下(或约1,000ppm以下)时,可以抑制诸如反复使用时残余电势增大等的电性质不良现象。
此外,也可以使用包含由下式D和式E表示的重复单元的硅氧烷化合物来代替二甲基硅油。通过使用所述硅氧烷化合物,当使用清洁刮刀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清除残留调色剂时,可以抑制刮刀使用初期时的刮刀边缘的卷边。
式D 式E
在式D和式E中,R7表示具有2个以上碳原子的烷基,a和b各自独立地表示1以上的整数。式E中由R7表示的烷基的碳数优选为2以上,更优选为8以上。
本实施方式的硅氧烷化合物的分子量不作具体限定,只要所述硅氧烷化合物可溶解在用于形成电荷输送层6的溶剂中即可。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硅氧烷化合物的量相对于表面层(即电荷输送层6)的总固体量优选为5ppm(或约5ppm)至1,000ppm(或约1,000ppm),更优选为10ppm~500ppm。硅氧烷化合物的量为5ppm以上(或约5ppm以上)时,可以实现防止清洁刮刀边缘卷边的效果。硅氧烷化合物的量为1,000ppm以下(或约1,000ppm以下)时,可以抑制残余电势的增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式1表示的氟改性硅油或包含由式D和式E表示的重复单元的硅氧烷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当由式1表示的氟改性硅油或包含由式D和式E表示的重复单元的硅氧烷化合物组合使用时,其总量优选为1ppm~1,000ppm,更优选为5ppm~1,000ppm。当由式1表示的氟改性硅油或包含由式D和式E表示的重复单元的硅氧烷化合物组合使用时,由式1表示的氟改性硅油相对于包含由式D和式E表示的重复单元的硅氧烷化合物的比率优选为99∶1~1∶99。
作为在电荷输送层6形成用涂布液中分散氟类树脂颗粒的手段,可以使用诸如球磨机、振动球磨机、磨碎机、砂磨机和卧式砂磨机等介质分散器,和诸如搅拌器、超声波分散器、辊磨机和高压均化器等无介质分散器。此外,高压均化器包括在高压下通过液-液碰撞或液-壁碰撞来分散分散液的碰撞型均化器,或在高压下通过使分散液穿过微小流道来分散分散液的贯通型均化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备用于电荷输送层的涂布液的方法不作具体限定,所述涂布液可通过使用上述分散机混合所述氟类树脂颗粒、本实施方式的共聚物、粘合剂树脂、电荷输送材料和溶剂,以及任选的其他成分而制得,也可以通过分别单独制备包含氟类树脂颗粒、本实施方式的共聚物和溶剂的液体A,和包含粘合剂树脂、电荷输送材料和溶剂的液体B,然后混合液体A和液体B而制得。通过在溶剂中混合氟类树脂颗粒和本实施方式的共聚物,本实施方式的共聚物可充分附着于氟类树脂颗粒的表面。
作为选择,用于电荷输送层的涂布液还可以通过混合液体A’和上述液体B而制得,液体A’是通过将氟类树脂颗粒和本实施方式的共聚物添加至包含粘合剂树脂的溶剂中得到的。
当电荷输送层由通过使用上述液体A’(将氟类树脂颗粒和本实施方式的共聚物添加至已包含粘合剂树脂的溶剂中而得到)而制得的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形成时,可以增强得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感光度。
混合液A’中含有的粘合剂树脂的量相对于氟类树脂颗粒的量优选为1重量%~70重量%,更优选为5重量%~30重量%。
式1表示的氟改性硅油和至少一种包含由式D和式E表示的重复单元的硅氧烷化合物添加至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中时,从获得良好的电荷输送层的表面性质的观点考虑时,优选的是在以上述方式制备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之后添加所述的氟改性硅油和至少一种硅氧烷化合物。
由此得到的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可通过诸如浸涂法、挤出涂布法、线棒涂布法、喷涂法、刮板涂布法、刮刀涂布法、幕涂法等公知方法施用于电荷产生层5上。电荷输送层的厚度优选为5μm~50μm,更优选为10μm~40μm。
为了防止感光体因成像设备中产生的臭氧或氮氧化物而劣化或者因光或热而劣化,在感光层3所包括的各层中可加入诸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或热稳定剂等添加剂。抗氧化剂的实例包括受阻酚、受阻胺、对苯二胺、芳香基烷烃、氢醌、螺苯并呋喃、螺二氢茚酮及它们的衍生物、有机硫化合物和有机磷化合物。光稳定剂的实例包括二苯甲酮、苯并三唑、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四甲基哌啶等的衍生物。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可以设置保护层作为表面层。保护层可用于防止在电子照相感光体带电时电荷输送层的化学变化,或用于进一步改善感光层的机械强度。保护层可通过将在合适的粘合剂树脂中包含导电性材料而形成的涂布液涂布在感光层上而形成。
导电性材料不作具体限定,其实例包括金属茂化合物,如N,N′-二甲基二茂铁;芳香胺化合物,如N,N′-二苯基-N,N′-双(3-甲基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氧化钼、氧化钨、氧化锑、氧化锡、氧化钛、氧化铟;氧化锡与氧化锑构成的固溶体或硫酸钡与氧化锑构成的固溶体的载体;上述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通过在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锌或硫酸钡的单种颗粒中混合上述金属氧化物而形成的材料;以及用上述金属氧化物被覆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锌或硫酸钡的单种颗粒而形成的材料。
用于保护层的粘合剂树脂包括诸如聚酰胺树脂、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酮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基酮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丙烯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和聚酰胺酰亚胺树脂等公知树脂。必要时这些树脂还可以彼此交联后使用。
保护层的厚度优选为1μm~20μm,更优选为2μm~10μm。
保护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涂布方法包括刮板涂布法、线棒涂布法、喷涂法、浸涂法、刮槽涂布法(bead coating method)、气刀涂布法和幕涂法。用于保护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溶剂包括已知的有机溶剂,如二噁烷、四氢呋喃、二氯甲烷、氯仿、氯苯和甲苯,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优选使用不易溶解下方感光层的溶剂。
保护层形成用涂布液可通过与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相似的方法制备,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导电性材料以代替电荷输送材料。保护层形成用涂布液中,可以按照与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的制备方法类似的方式添加式1表示的氟改性硅油和至少一种包含由式D和式E表示的重复单元的硅氧烷化合物。感光层由功能一体型单层构成时,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可以按照与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的制备方法类似的方式制造,不同之处在于除了添加电荷输送材料以外还要添加电荷产生材料。式1表示的氟改性硅油和至少一种包含由式D和式E表示的重复单元的硅氧烷化合物加入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时,所述涂布液可以按照与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的制备方法类似的方式制得。
成像设备和处理盒
下面,描述本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和处理盒。此处,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标记表示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并省略相同的说明。
图2是显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第一实例的整体结构图。该成像设备1000是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单色单侧输出的印刷机。
成像设备1000配有按箭头B所示方向旋转的作为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图像保持部件61,和被电源65a驱动的在与图像保持部件61接触而旋转的同时使图像保持部件61的表面带电的充电部件65(充电手段或充电单元)。此处,图像保持部件61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一个实例。
成像设备1000包括作为静电潜像形成手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的曝光单元7,其朝向图像保持部件61发射激光束,以在图像保持部件61的表面上形成具有比其周边区域更高的电势的潜像;作为成像手段(成像单元)的显影装置64,其通过使用包含黑色调色剂的显影剂使单色(黑色)调色剂附着于静电潜像,将图像保持部件61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作为转印手段(转印单元)的转印辊50,其通过将作为图像接受体的纸张压在其上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图像保持部件61上而将图像保持部件61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该纸上;用作定影手段(定影单元)的定影装置10,其通过对已转印至纸片上的调色剂图像加热加压从而对该已转印的图像进行定影;用作清洁手段(清洁单元)的清洁装置62,其清除由于与图像保持部件61接触而残留并附着在图像保持部件61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和除电灯7a,其消除在对调色剂图像进行转印后残留在图像保持部件61上的残余电荷。
在成像设备1000中,以上的充电部件65和图像保持部件61呈辊状而在与图2平面相垂直的方向上延伸,这些辊的两端均由支撑部件100a支撑以使所述辊能够旋转。此外,清洁装置62和显影装置64也与支撑部件100a连接。处理盒100通过利用支撑部件100a使充电部件65、图像保持部件61、清洁装置62和显影装置64一体化而构成。
通过在成像设备1000中组装处理盒,可将处理盒的各构成部件设置于成像设备1000。处理盒100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盒的一个实例。
下面,描述成像设备1000中的成像操作。
成像设备1000配有容纳黑色调色剂的调色剂盒(未示出),调色剂从该调色剂盒供应至显影装置64。用于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其上的记录介质堆叠在纸张储存部件1中,在收到使用者发出的成像指示后,记录介质就从纸张储存部件1传送至转印辊50。在转印辊50处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该记录介质上之后,将记录介质传送至图中的左侧。图2中,记录介质的传送路线由指向左侧的箭头显示。将记录介质传送至定影装置10,在该定影装置10处对已经转印至记录介质的图像进行定影。之后,将记录介质向左侧送出。
利用充电部件65对图像保持部件61进行充电时,将电压施加至充电部件65。施加直流电压时,其电压优选为50V~2,000V,更优选为100V~1,500V,可根据图像保持部件所需的带电电势施加正电压或负电压。在叠加交流电压时,峰间电压为400V~1,800V,优选为800V~1,600V,更优选为1,200V~1,600V。交流电压的频率为50Hz~20,000Hz,更优选为100Hz~5,000Hz。
作为充电部件65,适宜使用由其上形成有弹性层、电阻层和保护层等的芯材构成的部件。充电部件65处在与图像保持部件61接触的位置,其在无驱动手段的情况下以与图像保持部件61相同的圆周速度旋转,并作为充电手段发挥作用。不过,充电部件65也可以由驱动手段驱动从而以与图像保持部件61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并执行充电。
作为曝光单元7,可以使用可通过半导体激光、LED(发光二极管)和液晶光闸等光源对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以成像方式进行曝光的光学类装置。
作为显影装置61,可以使用采用单组分或双组分的标准或反转显影剂的已知显影装置。用于显影装置64的调色剂颗粒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定,可以采用具有无定形或球形等形状的颗粒。
作为转印手段,除了转印辊50等接触式充电部件之外,还可以使用采用带、膜、橡胶刮刀等的接触型充电器,或采用电晕放电的栅式电晕管(scorotron)转印充电器和电晕管转印充电器。
清洁装置62用于清除在转印步骤后附着于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残留调色剂,之后,表面已被清洁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将再一次经历前述的成像过程。所述清洁可以使用清洁刮刀、清洁刷或清洁辊等来进行,不过优选使用清洁刮刀。用于清洁刮刀的材料可以为聚氨酯橡胶、氯丁橡胶或硅酮橡胶等。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层包含氟类树脂颗粒,因而其表面能较低。因此,不容易发生由于使用作为清洁装置62的清洁刮刀而导致的表面磨耗,并且可以长期稳定地形成图像。
本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配有除电灯7a,因而可以防止电子照相感光体上的残余电势保留至下一循环的现象,由此可进一步改善画质。在本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中,除电灯7a可根据需要选择性配置。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第二实例的整体结构图。
该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1000’是单侧输出的彩色印刷机。
成像设备1000’配有分别按箭头Bk、Bc、Bm和By所示方向旋转的作为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图像保持部件61K、61C、61M和61Y。图像保持部件61K、61C、61M和61Y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实例。
在每一个图像保持部件的周围,配置下列部件:作为充电手段(充电单元)的充电部件65K、65C、65M和65Y,它们通过在与图像保持部件接触的同时进行旋转从而分别使各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带电;作为静电潜像形成手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的曝光单元7K、7C、7M和7Y,它们通过用激光照射带电的图像保持部件而形成黑色(K)、青色(C)、品红色(M)和黄色(Y)的各色静电潜像;和作为成像手段(成像单元)的显影装置64K、64C、64M和64Y,它们用包含各色调色剂的各显影剂使各图像保持部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由此形成各色调色剂图像。
在成像设备1000’中,用于黑色的充电部件65K、图像保持部件61K、清洁装置62K和显影装置64K一体化而构成处理盒100K。类似地,用于青色的充电部件65C、图像保持部件61C、清洁装置62C和显影装置64C一体化而构成处理盒100C,用于品红色的充电部件65M、图像保持部件61M、清洁装置62M和显影装置64M一体化而构成处理盒100M,用于黄色的充电部件65Y、图像保持部件61Y、清洁装置62Y和显影装置64Y一体化而构成处理盒100Y。通过将这些处理盒100K、100C、100M和100Y组装在成像设备1000’中,可将各处理盒的构成部件设置于成像设备1000’。各处理盒100K、100C、100M和100Y相当于实施方式的处理盒的一个实例。
成像设备1000’包括: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5,其在接受了各图像保持部件上形成的各色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一次转印)后,传送一次转印的图像;一次转印辊50K、50C、50M和50Y,它们执行各色调色剂图像向中间转印带5的一次转印;二次转印辊对9,其执行调色剂图像向记录介质的二次转印;作为定影手段(定影单元)的定影装置10’,其对通过二次转印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四个调色剂盒4K、4C、4M和4Y,它们分别将各分色的调色剂供应至四个显影装置;和储存记录介质的储存部件1’。
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接受体不作具体限定,只要可以将电子照相感光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该接受体上即可。例如,当图像从电子照相感光体直接转印至记录介质上时,所述记录介质即为图像接受体,使用中间转印体时,中间转印体即为图像接受体。
中间转印带5在二次转印辊9b和驱动辊5a上张紧,并被来自驱动辊5a的驱动力驱动从而按照箭头A所示方向循环移动。
在以上描述中,中间转印带5用作中间转印体,不过中间转印体可以是带状也可以是鼓状。当中间转印体是带状时,其材料可以为诸如聚酰亚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PC)、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PAT)、诸如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PC、ETFE/PAT和PC/PAT等共混材料、聚酯、聚醚醚酮和聚酰胺等公知树脂,以及由这些材料作为主要原料形成的树脂材料。此外,可以使用树脂材料与弹性材料的混合物。
下面,描述在该成像设备1000’中的成像操作。
四个图像保持部件61K、61C、61M和61Y分别由充电部件65K、65C、65M和65Y充电,然后利用曝光单元7K、7C、7M和7Y发出的激光在各图像保持部件上形成静电潜像。使用包含各色调色剂的显影剂通过显影装置64K、64C、64M和64Y使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由此形成调色剂图像。然后通过对应于各色的一次转印辊50K、50C、50M和50Y,使由此形成的各色调色剂图像按照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顺序顺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5上以彼此叠加,由此形成多色的一次转印图像(一次转印步骤)。
随后,将多色的一次转印图像通过中间转印带5传送至二次转印辊对9。另一方面,与多色的一次转印图像的形成同步的是,将记录介质从储存部件1’中取出,由传送辊3传送,其位置通过定位辊对8调整。随后将多色的一次转印图像转印至已经通过二次转印辊对9送入的记录介质上(二次转印)。之后,记录介质上的二次转印的图像通过定影装置10’进行定影处理。定影处理之后,将具有定影图像的记录介质通过排出辊对13排出至排纸台2中。
以上是关于在成像设备1000’中进行的成像操作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盒一体化地包括本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和选自由以下单元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单元: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带电的充电单元、在带电的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形成单元、用显影剂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上形成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的成像单元、将形成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至图像接受体的表面的转印单元和从转印后的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除去残留调色剂的清洁单元。所述处理盒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上。
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不过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例子。
<实施例1>
使100重量份氧化锌(平均粒径:70nm,由Tayca Corporation制造,比表面积值:15m2/g)与500重量份甲醇混合,然后在混合物中加入1.25重量份硅烷偶联剂KBM603(商品名,由Shin-Etsu Chemical Co.,Ltd.制造),将所得混合物搅拌2小时。之后,在减压下将甲醇从混合物中蒸除,然后在120℃烘焙3小时,由此获得表面被硅烷偶联剂处理的氧化锌颗粒。
通过将60重量份上述的经表面处理的氧化锌颗粒、0.6重量份茜素、13.5重量份作为固化剂的封端异氰酸酯(SUMIJOULE 3173(商品名),由Sumitomo Bayer Urethane Co.,Ltd.制造)和15重量份丁缩醛树脂(S-LECBM-1(商品名),由Sekisui Chemical Co.,Ltd.制造)溶解在85重量份甲基乙基酮中以制备溶液,将38重量份这样的溶液与25重量份甲基乙基酮混合,利用具有1mm直径的玻璃珠的砂磨机分散混合物4小时以获得分散液。向得到的分散液中添加0.005重量份作为催化剂的月桂酸二辛基锡和4.0重量份硅酮树脂颗粒(TOSPEARL 145(商品名),由GE ToshibaSilicones Co.,Ltd.制造)以获得底涂层用涂布液。利用浸涂法将得到的涂布液涂布在直径为30mm的铝基材上,将所形成的涂层在180℃干燥固化40分钟,由此获得厚度为25μm的底涂层。
接着,将由15重量份在使用CuKα特征X射线时至少在布拉格角(2θ±0.2°)7.4°、16.6°、25.5°和28.3°处具有强衍射峰的氯化镓酞菁晶体、10重量份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VMCH(商品名),由UnionCarbide Japan KK制造)和300重量份正丁醇构成的混合物用具有1mm直径的玻璃珠的砂磨机分散4小时,以获得电荷产生层形成用涂布液。利用浸涂法将电荷产生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在底涂层上并干燥,由此获得厚度为0.2μm的电荷产生层。
接着,通过混合0.5重量份四氟乙烯树脂颗粒(平均一次粒径:0.2μm)和0.01重量份具有由下式(I)表示的重复单元的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重均分子量:50,000,l∶m=1∶1,s=1且n=60)与4重量份四氢呋喃和1重量份甲苯制备液体A(四氟乙烯树脂颗粒的悬浮液),在将液温维持在20℃的同时搅拌混合物48小时。
此外,混合2重量份N,N′-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联苯胺、2重量份N,N′-双(3,4-二甲基苯基)联苯基-4-胺、6重量份作为电荷输送材料的双酚Z型聚碳酸酯树脂(粘度平均分子量:40,000)和0.1重量份作为抗氧化剂的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然后将该混合物溶解在24重量份四氢呋喃和11重量份甲苯中,由此制得液体B。
将液体A加入液体B中并搅拌混合后,使用具有包括微小流道的贯通式腔室的高压均化器(由Yoshida Kikai Co.,Ltd.制造),通过将压力升至500kgf/cm2对混合物进行分散处理,将该处理重复6次。在该液体中加入5ppm的量的氟改性硅油(FL-100(商品名),由Shin-Etsu Silicones制造),并将混合物充分搅拌。由此获得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
式(I)
将该涂布液涂布在电荷产生层上,然后在115℃干燥40分钟以形成厚度为32μm的电荷输送层,由此获得电子照相感光体。
对由此得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下列测试。结果显示在表1中。
将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安装在全色印刷机DocuCentre Color f450(商品名,由Fuji Xerox Co.,Ltd.制造)的鼓式处理盒上,通过分别印刷空白、半色调和1点线(1-dot lines)等图案进行初期印刷测试。印刷测试(空白)中,目视判断是否存在黑点。印刷测试(半色调)中,目视判断是否存在浓度不均。印刷测试(1点线再现性)中,目视判断由1点线形成的放射线状图案中的细线再现性。
为测试重复印刷性,在28℃和85%RH(相对湿度)的高温高湿条件下,用A4尺寸,基于面积覆盖率为5%的图像(包含1点线彩色图像)进行50,000页的印刷测试。测定50,000页印刷测试开始和结束时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放电后的残余电势的值(VRp),将这些值的差值确定为残余电势差(ΔRp)。此外,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完成50,000页印刷测试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截面,测定电荷输送层的厚度以确定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磨耗量。将磨耗量用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循环数(电子照相感光体旋转一圈相当于一个循环)归一化,并由此计算磨耗率。
此外,使清洁刮刀与感光体接触,并目视观察感光体旋转30圈后清洁刮刀的接触状态,由此评价初期的清洁刮刀边缘的卷边。
用1,000lux(勒克斯)的光连续照射电子照相感光体10分钟,然后使用电势测定扫描仪评价照射区域和未照射区域的表面电势差(ΔVL),由此进行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光致疲劳测试。
<实施例2>
使用以与实施例1中类似的方式制备的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得到电子照相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二甲基硅油(KP-340(商品名),由Shin-Etsu Silicones制造)代替氟改性硅油。得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评价,结果显示在表1中。
<实施例3>
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得到底涂层和电荷产生层。
接着,混合0.5重量份四氟乙烯树脂颗粒(平均一次粒径:0.2μm)、0.01重量份具有由下式(II)表示的重复单元的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无规共聚物,重均分子量:15,000,l∶m=1∶1,n为约60)与4重量份四氢呋喃和1重量份甲苯以得到四氟乙烯树脂颗粒的悬浮液,在将液温维持在20℃的同时搅拌混合物48小时。
此外,将2重量份N,N′-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联苯胺、2重量份N,N′-双(3,4-二甲基苯基)联苯基-4-胺和6重量份作为电荷输送材料的双酚Z型聚碳酸酯树脂(粘度平均分子量:40,000)和0.1重量份作为抗氧化剂的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混合并溶解在24重量份四氢呋喃和11重量份甲苯中。
式(II)
将以上制备的四氟乙烯树脂颗粒悬浮液添加至以上混合物并搅拌混合后,使用具有包括微小流道的贯通式腔室的高压均化器(由YoshidaKikai Co.,Ltd.制造),通过将压力升至500kgf/cm2对混合物进行分散处理,该处理重复6次。进一步向分散液中加入200ppm的量的包括由以下式(III)表示的重复单元的长链烷基改性聚硅氧烷(重均分子量为70,000,a∶b=1∶1),由此得到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
将该涂布液涂布在电荷产生层上,然后在115℃干燥40分钟以形成厚度为29μm的电荷输送层,由此获得电子照相感光体。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评价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得到的结果显示在表1中。
式(III)
<实施例4>
以与实施例3类似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将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换成0.01重量份具有由下式(IV)表示的结构的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无规共聚物,重均分子量:15,000,l∶m=1∶1,n为约60)。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评价所得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得到的结果显示在表1中。
式(IV)
<实施例5>
以与实施例3类似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将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换成0.01重量份具有由下式(V)表示的结构的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无规共聚物,重均分子量:15,000,l∶m=1∶1,n为约60)。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评价所得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得到的结果显示在表1中。
式(V)
<实施例6>
以与实施例3类似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如下的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其中将长链烷基改性聚硅氧烷换成200ppm的量的包含由以下式(IV)表示的重复单元的长链烷基改性聚硅氧烷(重均分子量为10,000,a∶b=2∶1)。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评价所得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得到的结果显示在表1中。
式(VI)
<比较例1>
以与实施例3类似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将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换成0.01重量份具有由下式(VII)表示的结构的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无规共聚物,重均分子量:15,000,l∶m=1∶1,n为约60)。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评价得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得到的结果显示在表1中。
式(VII)
<比较例2>
以与实施例3类似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将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换成0.01重量份具有由下式(VIII)表示的结构的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无规共聚物,重均分子量:15,000,l∶m=1∶1,n为约60)。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评价得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得到的结果显示在表1中。
式(VIII)
<实施例7>
以与实施例3类似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如下的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其中将长链烷基改性聚硅氧烷换成200ppm的量的由以下式(IX)表示的聚硅氧烷(重均分子量为80,000)。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评价得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得到的结果显示在表1中。
式(IX)
<实施例8>
以与实施例3类似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如下的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其中将长链烷基改性聚硅氧烷换成200ppm的量的包含由以下式(X)表示的重复单元的聚硅氧烷(重均分子量为15,000,a∶b=1∶1)。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评价得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得到的结果显示在表1中。
式(X)
<实施例9>
以与实施例3类似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不添加聚硅氧烷。得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评价。得到的结果显示在表1中。
<比较例3>
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得到底涂层和电荷产生层。
接着,混合0.5重量份四氟乙烯树脂颗粒(平均一次粒径:0.2μm)和0.01重量份具有由下式(XI)表示的结构的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无规共聚物,重均分子量:30,000,l∶m=1∶1,n为约60)与4重量份四氢呋喃和1重量份甲苯以制备四氟乙烯树脂颗粒的悬浮液,在将液温维持在20℃的同时搅拌混合物48小时。
此外,将2重量份N,N′-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联苯胺、2重量份N,N′-双(3,4-二甲基苯基)联苯基-4-胺和6重量份作为电荷输送材料的双酚Z型聚碳酸酯树脂(粘度平均分子量:40,000)和0.1重量份作为抗氧化剂的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混合并溶解在24重量份四氢呋喃和11重量份甲苯中。
将以上制备的四氟乙烯树脂颗粒悬浮液添加至以上混合物中并搅拌混合后,使用具有包括微小流道的贯通式腔室的高压均化器(由YoshidaKikai Co.,Ltd.制造),通过将压力升至500kgf/cm2对混合物进行分散处理,该分散处理重复6次,由此得到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
将该涂布液涂布在电荷产生层上,然后在115℃干燥40分钟以形成厚度为30μm的电荷输送层,由此获得电子照相感光体。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评价得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得到的结果显示在表1中。
式(XI)
<比较例4>
以与比较例3类似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将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换成0.01重量份具有由下式(XII)表示的结构的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无规共聚物,重均分子量:30,000,l∶m=1∶1,r为约60)。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评价得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得到的结果显示在表1中。
式(XII)
<比较例5>
以与比较例3类似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将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换成0.01重量份如下式(XIII)所示的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无规共聚物,重均分子量:40,000,l∶n=4∶6,r为约60)。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评价得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得到的结果显示在表1中。
式(XIII)
<比较例6>
以与比较例3类似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将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换成0.01重量份如下式(XIV)所示的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无规共聚物,重均分子量:30,000,l∶n=6∶4,r为约60)。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评价得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得到的结果显示在表1中。
式(XIV)
<比较例7>
以与比较例3类似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将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换成0.01重量份具有由以下式(XV)表示的结构的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无规共聚物,重均分子量:35,000,l∶m∶n=4∶1∶5,r为约60)。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评价得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得到的结果显示在表1中。
式(XV)
<比较例8>
以与比较例3类似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将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换成0.01重量份如下式(XVI)所示的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无规共聚物,重均分子量:30,000,l∶m∶n=5∶1∶4,r为约60)。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评价得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得到的结果显示在表1中。
式(XVI)
<比较例9>
以与比较例3类似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将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换成0.01重量份如下式(XVII)所示的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无规共聚物,重均分子量:30,000,l∶n=1∶1,r为约60)。得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评价。得到的结果显示在表1中。
式(XVII)
<比较例10>
以与比较例3类似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将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换成0.01重量份如下式(XVIII)所示的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无规共聚物,重均分子量:20,000,l∶n=1∶1,r为约60)。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评价得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得到的结果显示在表1中。
式(XVIII)
<实施例10>
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得到底涂层和电荷产生层。
接着,通过混合0.5重量份四氟乙烯树脂颗粒(平均一次粒径:0.2μm)、0.01重量份具有由下式(XIX)表示的结构的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无规共聚物,重均分子量:30,000,l∶m=1∶1,n为约60,s为1)和0.15重量份(相对于四氟乙烯树脂颗粒为30重量%)双酚Z型聚碳酸酯树脂(粘度平均分子量为40,000)与4重量份四氢呋喃和1重量份甲苯制备四氟乙烯树脂颗粒的悬浮液(液体A),在将液温维持在20℃的同时搅拌混合物48小时。
此外,混合2重量份N,N′-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联苯胺、2重量份N,N′-双(3,4-二甲基苯基)联苯基-4-胺、6重量份作为电荷输送材料的双酚Z型聚碳酸酯树脂(粘度平均分子量:40,000)和0.1重量份作为抗氧化剂的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然后将该混合物溶解在24重量份四氢呋喃和11重量份甲苯中(液体B)。
将液体A加入液体B中并搅拌混合后,使用具有包括微小流道的贯通式腔室的高压均化器(由Yoshida Kikai Co.,Ltd.制造),通过将压力升至500kgf/cm2对混合物进行分散处理,该分散处理重复6次。由此获得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
将该涂布液涂布在电荷产生层上,然后在115℃干燥40分钟以形成厚度为29μm的电荷输送层,由此获得电子照相感光体。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评价得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得到的结果显示在表1中。
式(XIX)
<实施例11>
以与实施例10类似的方式得到电子照相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制备如下的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其中将液体A中的双酚Z型聚碳酸酯(粘度平均分子量:40,000)的量变为0.075重量%(相对于四氟乙烯树脂颗粒为15重量%)。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评价得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得到的结果显示在表1中。
<实施例12>
以与实施例10类似的方式得到电子照相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制备如下的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其中液体A中不添加双酚Z型聚碳酸酯(粘度平均分子量:40,000)。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评价得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得到的结果显示在表1中。
<比较例11>
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得到电子照相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中不使用四氟乙烯树脂颗粒。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评价得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得到的结果显示在表1A和1B中。
从表1中可知,使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用材料和电子照相感光体用涂布液得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可抑制涂布缺陷的发生,改善细线再现性,抑制清洁刮刀边缘卷边的发生,降低磨耗率,并可改善连续使用时电特性的维持性。
Claims (1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0~100,00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氟类树脂颗粒包含四氟乙烯树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氟类树脂颗粒在所述表面层中的含量为1体积%~15体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在所述表面层中的含量相对于所述氟类树脂颗粒在所述表面层中的含量为1重量%~5重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式1中的X表示具有1~10个碳原子的氟烷基。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氟改性硅油在所述表面层中的含量为0.1ppm~1,000ppm。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式E中由R7表示的所述烷基具有8个以上的碳原子。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硅氧烷化合物在所述表面层中的含量为5ppm~1,000ppm。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感光层从所述导电性基体侧起依次包括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而且其中所述电荷输送层是所述表面层。
14.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
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充电单元,该充电单元用于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带电;
静电潜像形成单元,该静电潜像形成单元用于在带电的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成像单元,该成像单元用于通过以显影剂使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而形成调色剂图像;和
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用于将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至图像接受体的表面。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还包括清洁单元,该清洁单元用于从所述转印后的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除去残留的调色剂。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清洁单元包括清洁刮刀。
17.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体上,所述处理盒包括:
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和
选自由以下单元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单元:充电单元,该充电单元用于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带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该静电潜像形成单元用于在带电的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成像单元,该成像单元用于通过以显影剂使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上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而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用于将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至图像接受体的表面;和清洁单元,该清洁单元用于从所述转印后的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除去残留的调色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055467 | 2008-03-05 | ||
JP2008-055467 | 2008-03-05 | ||
JP2008055467 | 2008-03-0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26763A true CN101526763A (zh) | 2009-09-09 |
CN101526763B CN101526763B (zh) | 2012-06-20 |
Family
ID=41053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7877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6763B (zh) | 2008-03-05 | 2008-12-01 |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61686B2 (zh) |
JP (1) | JP5493395B2 (zh) |
CN (1) | CN101526763B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22122A (zh) * | 2010-01-08 | 2011-07-13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其制造方法、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
CN102200702A (zh) * | 2010-03-26 | 2011-09-28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
CN102707590A (zh) * | 2011-03-28 | 2012-10-03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感光体、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盒 |
CN103201683A (zh) * | 2010-10-29 | 2013-07-10 | 佳能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
CN103365130A (zh) * | 2012-03-26 | 2013-10-23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感光体、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盒 |
CN107193192A (zh) * | 2017-06-21 | 2017-09-22 | 苏州恒久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输出细腻的激子发生层镀膜涂料的制备方法、有机光导体制备方法及有机光导体 |
CN107357144A (zh) * | 2016-05-10 | 2017-11-17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34105B2 (ja) * | 2009-02-04 | 2014-03-0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470896B2 (ja) * | 2009-02-19 | 2014-04-16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735727B2 (ja) * | 2009-02-27 | 2011-07-27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444987B2 (ja) * | 2009-09-16 | 2014-03-19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532817B2 (ja) * | 2009-10-23 | 2014-06-2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
JP5544850B2 (ja) * | 2009-12-01 | 2014-07-09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分散液 |
JP5589491B2 (ja) * | 2010-03-26 | 2014-09-17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589497B2 (ja) * | 2010-03-26 | 2014-09-17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724471B2 (ja) * | 2011-03-09 | 2015-05-27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US9389525B2 (en) | 2011-03-09 | 2016-07-12 | Fuji Xerox Co., Ltd. | Fluorine-containing resin particle dispersion, method for preparing fluorine-containing resin particle dispersion, coating liquid which contains fluorine-containing resin particles, method for preparing coating film which contains fluorine-containing resin particles, coating film which contains fluorine-containing resin particles, molded body,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method for preparing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
JP5799738B2 (ja) * | 2011-10-13 | 2015-10-28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US8962133B2 (en) * | 2011-12-12 | 2015-02-2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member,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photographic member |
JP6123714B2 (ja) * | 2014-03-19 | 2017-05-10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08885415B (zh) | 2016-03-29 | 2021-11-09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感光体、电子照相感光体盒、成像装置和氟系树脂用分散剂 |
JP2017201366A (ja) * | 2016-05-06 | 2017-11-09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7452167B2 (ja) * | 2020-03-25 | 2024-03-19 |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463802B2 (ja) * | 2020-03-26 | 2024-04-09 |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708512A1 (de) | 1986-03-18 | 1987-10-01 | Canon Kk | Elektrophotographisches, lichtempfindliches aufzeichnungsmaterial |
JPS63221355A (ja) | 1986-03-18 | 1988-09-14 | Canon Inc | 電子写真感光体 |
JP2551604B2 (ja) * | 1987-11-27 | 1996-11-06 |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
JP3391861B2 (ja) | 1992-09-04 | 2003-03-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装置 |
US5357320A (en) | 1992-09-04 | 1994-10-1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
KR0158921B1 (ko) | 1993-01-06 | 1999-03-20 | 미따라이 하지메 | 전자 사진용 감광성 부재, 이를 사용한 전자 사진 장치 및 장치 유닛 |
JP3192018B2 (ja) | 1993-01-29 | 2001-07-2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れを有する電子写真装置 |
CN1091468A (zh) | 1993-02-26 | 1994-08-31 | 曾良图 | 酒类催陈剂 |
JPH06332217A (ja) | 1993-05-26 | 1994-12-02 | Canon Inc |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れを有する電子写真装置 |
JPH1097122A (ja) | 1996-09-20 | 1998-04-14 | Canon Inc | 電子写真装置 |
JP3708323B2 (ja) | 1997-03-28 | 2005-10-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電子写真感光体 |
JP2000275889A (ja) | 1999-03-23 | 2000-10-06 | Canon Inc | 電子写真感光体、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
JP3756699B2 (ja) * | 1999-07-07 | 2006-03-1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 |
JP2003195541A (ja) * | 2001-12-25 | 2003-07-09 | Canon Inc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
JP4148415B2 (ja) | 2003-07-31 | 2008-09-1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4403965B2 (ja) | 2004-12-28 | 2010-01-27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電子写真装置 |
JP4668853B2 (ja) * | 2006-06-16 | 2011-04-1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電子写真感光体、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4735727B2 (ja) | 2009-02-27 | 2011-07-27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2008
- 2008-10-07 US US12/246,912 patent/US836168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12-01 CN CN2008101787786A patent/CN10152676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
- 2009-03-05 JP JP2009052718A patent/JP5493395B2/ja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22122B (zh) * | 2010-01-08 | 2013-12-11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其制造方法、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
CN102122122A (zh) * | 2010-01-08 | 2011-07-13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其制造方法、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
CN102200702A (zh) * | 2010-03-26 | 2011-09-28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
CN102200702B (zh) * | 2010-03-26 | 2014-07-16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
CN103201683A (zh) * | 2010-10-29 | 2013-07-10 | 佳能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
US8921020B2 (en) | 2010-10-29 | 2014-12-3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
CN103201683B (zh) * | 2010-10-29 | 2015-07-29 | 佳能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
CN102707590A (zh) * | 2011-03-28 | 2012-10-03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感光体、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盒 |
CN102707590B (zh) * | 2011-03-28 | 2015-09-30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感光体、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盒 |
CN103365130A (zh) * | 2012-03-26 | 2013-10-23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感光体、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盒 |
CN103365130B (zh) * | 2012-03-26 | 2018-10-09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感光体、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盒 |
CN107357144A (zh) * | 2016-05-10 | 2017-11-17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
CN107193192A (zh) * | 2017-06-21 | 2017-09-22 | 苏州恒久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输出细腻的激子发生层镀膜涂料的制备方法、有机光导体制备方法及有机光导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9237568A (ja) | 2009-10-15 |
US8361686B2 (en) | 2013-01-29 |
JP5493395B2 (ja) | 2014-05-14 |
US20090226208A1 (en) | 2009-09-10 |
CN101526763B (zh) | 2012-06-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26763B (zh) |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 |
CN101846893B (zh) |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 |
JP5544850B2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分散液 | |
CN101846892A (zh) | 电子照相感光体、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盒 | |
JP5807507B2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4735727B2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589491B2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2063719A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JP5942693B2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JP5029639B2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2073353A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509987B2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776264B2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JP2012189959A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中空金属酸化物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9184810A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0231109A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 |
JP5444987B2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434105B2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589497B2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7248914A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 |
JP2019061146A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7279440B2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5037836A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JP5391623B2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3120986A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0 Termination date: 2020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