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11920A - 成型用聚酯薄膜 - Google Patents

成型用聚酯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11920A
CN101511920A CNA2007800332397A CN200780033239A CN101511920A CN 101511920 A CN101511920 A CN 101511920A CN A2007800332397 A CNA2007800332397 A CN A2007800332397A CN 200780033239 A CN200780033239 A CN 200780033239A CN 101511920 A CN101511920 A CN 1015119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polyester
forming
polyester film
u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3323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11920B (zh
Inventor
熊野胜文
原口裕树
佐佐木靖
田边正敏
伊藤胜也
森宪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bo Co Ltd
Toyo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Textil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11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19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119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192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1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1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 B29C55/1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 B29C55/14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successively
    • B29C55/143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successively firstly parallel to the direction of feed and then transversely theret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1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 B29C55/1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 B29C55/14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successively
    • B29C55/146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successively firstly transversely to the direction of feed and then parallel theret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1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 B29C55/1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 B29C55/16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simultaneous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67/00Use of polyester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低温度及低压力下的成型性、透明性、耐溶剂性、耐热性出色而且将卷绕成辊状的长条薄膜开卷时不发生粘连或薄膜的破裂进而环境负荷小、优选作为家电、汽车的标牌用或建材用构件的成型用聚酯薄膜。该成型用聚酯薄膜是由含有共聚合聚酯的双向取向聚酯薄膜构成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1)薄膜在纵向及横向在伸长100%时的应力在25℃下均为40~300MPa且在100℃下均为1~100MPa,(2)薄膜在150℃下的纵向及横向的热收缩率为0.01~5.0%,(3)浊度为0.1~3.0%,(4)薄膜的至少一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0.005~0.030μm,(5)面取向度为0.095以下。

Description

成型用聚酯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低温度及低压力下的成型性、透明性、耐溶剂性、耐热性出色而且将卷绕成辊状的长条的薄膜开卷时不发生粘连或薄膜的破裂进而环境负荷小、优选作为各种携带机器的筐体或其构件、家电或汽车的标牌用构件或建材用构件的成型用聚酯薄膜。此外,在户外使用的用途(汽车的外装用或建材用构件)中优选的耐光性也出色的成型用聚酯薄膜。
进而,还涉及成型性出色而且设置有耐擦伤性出色的硬涂层的成型用聚酯薄膜。
背景技术
过去,作为成型用片,具有代表性的是聚氯乙烯薄膜,从可加工性等点出发,优选使用。另一方面,该薄膜存在的问题是因火灾等薄膜燃烧时的有毒气体的产生、增塑剂的渗出等,由于近年来的耐环境性的需求,需要环境负荷小的新型原材料。
为了满足所述要求,由作为非氯系材料的聚酯、聚碳酸酯及丙烯酸系树脂构成的未拉伸片被用于广泛领域。尤其由聚酯树脂构成的未拉伸片由于机械特性、透明性好而且经济性出色而受到关注。例如公开有以利用1,4—环己烷二甲醇取代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乙二醇成分的约30摩尔%而成的实质上为非结晶的聚酯系树脂为构成成分的未拉伸聚酯系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5)。
专利文献1:特开平9—1562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1—71669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1—80251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1—129951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2—249652号公报
所述的未拉伸聚酯片的成型性或层叠适合性满足相关市场需求,但由于是未拉伸片,所以耐热性或耐溶剂性不充分,没有达到满足市场的高度的需求。
作为解决所述课题的方法,公开有使用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6~9)。
专利文献6:特开平9—187903号公报
专利文献7:特开平10—296937号公报
专利文献8:特开平11—10816号公报
专利文献9:特开平11—268215号公报
但是,所述方法尽管改善了耐热性或耐溶剂性,但成型性不充分,从综合品质的平衡的点出发,没有满足市场需求。
作为解决所述课题的方法,公开有使薄膜伸长100%时的应力特定化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0、11)。
专利文献10:特开平2—204020号公报
专利文献11:特开2001—347565号公报
该方法与所述的方法相比,尽管改善了成型性,但还没有达到充分地满足与成型性相关的市场的高度的需求的水平。尤其在能够适于成型温度的低温化的成型性或得到的成型品的精加工性上存在问题。
本发明人等对所述课题的解决进行了探讨,已经提出了通过以特定组成的共聚合聚酯树脂为原料而且使薄膜伸长100%时的应力特定化来改善所述课题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1)。
专利文献12:特开平2004—075713号公报
利用该方法,在成型时的成型压力高的模具成型法中,可以大幅度地改善满足市场需求的可以适于成型温度的低温化的成型性或得到的成型品的精加工性。但是,在为市场需求近年来变强的加压成型法或真空成型法等成型时的成型压力低的成型方法的情况下,要求进一步改善成型品的精加工性。
另外,作为能够适用于作为成型时的成型压力低的成型方法的加压成型法或真空成型法的成型用聚酯薄膜,本发明人等提出了由含有共聚合聚酯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构成,薄膜的25℃和100℃下的100%伸长时应力。100℃和180℃下的储能模量(E’)、175℃下的热变形率处于特定范围的成型用聚酯薄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但是,已知在连续地制造该薄膜、卷绕成辊状,然后将薄膜开卷、进行后加工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粘连或破裂。因此,在向薄膜蒸镀或溅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时或进行印刷等后加工时,要求进一步提高生产率或品质的稳定性。
专利文献13:特开2005—2903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所述过去的问题点而提供一种在低温度及低压力下的成型性、透明性、耐溶剂性、耐热性出色而且将卷绕成辊状的长条薄膜开卷时不发生粘连或薄膜的破裂进而环境负荷小、优选作为各种携带机器的筐体或其构件、家电或汽车的标牌用构件或建材用构件的成型用聚酯薄膜。
能够解决所述的课题的本发明的成型用聚酯薄膜由以下结构构成。
本发明中的第1发明是一种成型用聚酯薄膜,其是由含有共聚合聚酯的双向取向聚酯薄膜构成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1)在薄膜的纵向及横向伸长100%时应力在25℃下均为40~300MPa且在100℃下均为1~100MPa,(2)薄膜在150℃下的纵向及横向的热收缩率为0.01~5.0%,(3)浊度为0.1~3.0%,(4)薄膜的至少一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0.005~0.030μm,(5)面取向度为0.095以下。
第2发明是根据第1发明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双向取向聚酯薄膜含有紫外线吸收剂,波长370nm下的光线透过率为50%以下。
第3发明是根据第1或第2发明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共聚合聚酯为(a)由芳香族二羧酸成分、乙二醇及含有支化脂肪族二醇或脂环族二醇的二醇成分形成的共聚合聚酯,或者(b)由含有对苯二甲酸及间苯二甲酸的芳香族二羧酸成分和含有乙二醇的二醇成分形成的共聚合聚酯。
第4发明是根据第3发明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构成双向取向聚酯薄膜的聚酯进一步含有1,3—丙二醇单元或1,4—丁二醇单元作为二醇成分。
第5发明是根据第1~4发明中的任意一项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双向取向聚酯薄膜的熔点为200~245℃。
第6发明是根据第1~5发明中的任意一项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其是以双向取向聚酯薄膜为基材薄膜,在该基材薄膜的一面或两面层叠厚度为0.01~5μm的表面层而成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薄膜实质上不含有粒子,只在表面层中含有粒子。
第7发明是根据第6发明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表面层主要包含粘附性改良树脂和粒子。
第8发明是一种成型用聚酯薄膜,其是在第1~7中任意一项发明的成型用聚酯薄膜的至少一面,设置有硬涂层的成型用聚酯薄膜。
第9发明是一种聚酯成型品,其是利用真空成型、加压成型及模具成型的任意一种方法,使所述第1~8中任意一项发明的成型用聚酯薄膜成型的聚酯成型品。
第10发明是一种聚酯成型品,其是在所述第9发明的聚酯成型品的至少一面设置有硬涂层的聚酯成型品。
由于本发明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在低温度及低压力下加热成型时的成型性出色,所以可以适用于宽范围的成型方法,而且作为成型品在常温气氛下使用时,弹性及形态稳定性(热收缩特性、厚度不均)出色,而且耐溶剂性、耐热性、进而环境负荷小。另外,在后加工时,在将卷绕成辊状的长条薄膜开卷时,由于难以发生粘连或破裂,所以生产率出色。进而,由于平滑性和透明性高度地出色,所以在后加工时,设置蒸镀层、溅射层或印刷层时的设计性出色。因此,优选作为各种携带机器的筐体及其构件、家电或汽车的标牌用构件或建材用构件。
另外,通过在薄膜中含有紫外线吸收剂来减低紫外区域的透过率,可以赋予耐光性,尤其优选作为在户外使用的用途(汽车的外装用或建材用构件)的成形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在本发明的成型性聚酯薄膜中规定的物性的技术意义进行说明。接着,对用于制造本发明的成型性聚酯薄膜的方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中记载的物性的技术含意和意义)
在本发明中,伸长100%时的应力(F100)是与薄膜的成型性密切相关的尺度。作为F100与薄膜的成型性密切相关的原因,例如在使用真空成型法使双向取向聚酯薄膜成型时,在模具的角(corner)附近,有时薄膜局部地伸长至100%以上。在F100高的薄膜的情况下,认为由于在这样的局部地伸长的部分中部分地产生极高应力,该应力集中引起薄膜破裂,所以成型性低下。相反,在F100过小的薄膜的情况下,认为尽管成型性良好,但在像模具的平面部之类的均匀地伸长的部分中只发生极弱的张力,结果,不能得到该部分的薄膜的均匀的伸长。
在本发明中,作为对应成型时的温度的与成型性有关的物性,使用100℃下伸长100%时的应力(F100100)。另外,有时在使用具有凹凸或凹陷的模具进行成型时,作为事前使成型前的薄膜轻微地追随它们的型从而进行成型时的与成型性有关的物性,使用25℃下伸长100%时的应力(F10025)。
本发明中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在薄膜的纵向及横向25℃下伸长100%时的应力(F10025)均优选为30~300MPa。
薄膜的纵向及横向的F10025为40~300MPa,下限值优选为50MPa,更优选为60MPa。另外,上限值优选为250MPa,更优选为200MPa,进而优选为180MPa。在F10025不到40MPa时,在牵引辊状的薄膜进行开卷时,由于薄膜拉伸或破裂,所以操作性变得不良。另一方面,在F10025超过300MPa时,成型性变得不良。尤其在使用具有凹凸或凹陷的模具进行成型时,有时事前使成型前的薄膜轻微地追随它们型从而进行成型。在这样的情况下,薄膜的型难以附上,从而有时完成品的设计性变得不良。
另外,本发明中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在薄膜的纵向及横向的100℃下伸长100%时的应力(F100100)均为1~100MPa是很重要的。
从成型性的点出发,在薄膜的纵向及横向的F100100的上限优选为90MPa,更优选为80MPa,特别优选为70MPa。另一方面,从使用成型品时的弹性或形态稳定性的点出发,F100100的下限优选为5MPa,更优选为10MPa,特别优选为20MPa。
在本发明的薄膜中,在150℃下的纵向及横向的热收缩率为0.01~5.0%。在150℃下的热收缩率的下限值优选为0.1%,更优选为0.5%。另一方面,在150℃下的热收缩率的上限值优选为4.5%,更优选为4.1%,进而优选为3.2%。由于即使制造在150℃下的纵向及横向的热收缩率不到0.01%的成型用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实用上的效果也未见显著的差异,生产率非常低下,所以没有必要使150℃下的热收缩率小于0.01%。另一方面,如果在150℃下的薄膜的纵向及横向的热收缩率超过5.0%,则在蒸镀、溅射或印刷等施加热的后处理工序中,薄膜变得容易变形,后加工后的薄膜的外观或设计性变得不良。
另外,在本发明中,薄膜的浊度为0.1~3.0%。浊度的下限值优选为0.3%,更优选为0.5%。另一方面,浊度的上限值优选为2.5%,更优选为2.0%。浊度不到0.1%的薄膜由于滑动性差,所以难以以通常的生产率、工业规模进行生产。另一方面,在薄膜的浊度超过3.0%的情况下,在从薄膜的背面观察金属等的蒸镀或溅射面或印刷面的情况下,金属或印刷面看起来暗淡,所以缺乏设计性。此外,在为了改良薄膜中的操作性而通常进行的在薄膜中含有粒子从而在薄膜表面形成凹凸的方法中,难以得到浊度为2.0%以下的薄膜。
在本发明中,薄膜的至少一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0.005~0.030μm。Ra的下限值优选为0.006μm,更优选为0.007μm。另一方面,Ra的上限值优选为0.025μm,更优选为0.015μm。随着薄膜的至少一面的Ra变小,卷绕薄膜变得困难,另外,在将暂时卷绕成辊状的薄膜开卷时,发生粘连或薄膜的破裂的频率增加。另外,如果Ra超过0.03μm,则在蒸镀、溅射或印刷等后加工工序中突起成为缺点,从而设计性下降。
在本发明中,薄膜的面取向度(ΔP)也是与成型性相关的物性,面取向度越高,则分子链向面方向排列,从而成型性下降。在本发明中,薄膜的面取向度为0.095以下。面取向度的上限优选为0.090。另外,面取向度越小,则成型性越好,但薄膜的强度越差,厚度不均等平面性越差。因而,面取向度的下限优选为0.001,更优选为0.01,特别优选为0.04。
(本发明的立意点)
本申请是在以往技术中记载的专利文献12的改良发明。
使用像本发明这样含有5~50摩尔%共聚合成分的共聚合聚酯作为原料得到的聚酯薄膜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等相比,结晶化速度慢,另外结晶性低。另外,为了减小面取向度和150℃下的热收缩率,而使用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在比通常高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的方法的情况下,由于拉伸结束后急剧地在高温下进行热处理,所以在热处理区段中,构成结晶性低的材料的分子的运动性变高。因而,在拉伸工序中,粒子(双向取向薄膜中的粒子或涂敷层中的粒子)隆起形成的表面突起在热处理区段中再次埋没,所以不能得到充分的表面粗糙度。因此,如果为了漂亮地卷绕薄膜而且抑制将卷绕成辊状的薄膜开卷时的粘连或破裂,而将粒子的添加量增至必要量以上,则存在浊度变差的问题。
在本发明中,通过使用热处理区段为2段(以上)、将第1段的热处理温度TS1和第2段的热处理温度TS2控制成特定范围的优选的方法,解决了所述的问题点。认为其机理如下所述。
在第1段的热处理区段中,在粒子埋没于薄膜内部之前,在某种程度上促进薄膜的结晶化,进而即使在第2段的热处理区段中充分地提高温度,分子的运动性也充分地降低,形成表面的突起,在该状态下,进一步促进结晶性,从而得到热收缩率低的薄膜。另外,从透明性的点出发,也没有必要含有必要量以上的粒子。
(薄膜的优选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成型用聚酯薄膜使用共聚合聚酯作为原料。作为共聚合聚酯,优选(a)由芳香族二羧酸成分、乙二醇及含有支化脂肪族二醇或脂环族二醇的二醇成分形成的共聚合聚酯;或者(b)由含有对苯二甲酸及间苯二甲酸的芳香族二羧酸成分和含有乙二醇的二醇成分形成的共聚合聚酯。另外,从进一步提高成型性的点出发,优选构成双向取向聚酯薄膜的聚酯进一步含有1,3—丙二醇单元或1,4—丁二醇单元作为二醇成分。
在本发明中,作为薄膜原料,可以为共聚合聚酯单独、1种以上的均聚合聚酯或共聚合聚酯的混合物或均聚合聚酯与共聚合聚酯的组合中的任意一种。其中,从抑制熔点的降低的点出发,优选混合法。
作为所述共聚合聚酯,使用由芳香族二羧酸成分、乙二醇及含有支化脂肪族二醇或脂环族二醇的二醇成分形成的共聚合聚酯的情况下,作为芳香族二羧酸成分,优选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萘二羧酸或它们的酯形成性衍生物,对苯二甲酸及/或萘二羧酸成分相对全部二羧酸成分的量为70摩尔%以上、优选为85摩尔%以上、特别优选为95摩尔%以上、尤其优选为100摩尔%。
另外,作为支化脂肪族二醇,例如可以例示新戊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等。作为脂环族二醇,可以例示1,4—环己烷二甲醇、三环癸烷二羟甲基等。
其中,特别优选新戊二醇或1,4—环己烷二甲醇。进而,在本发明中,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为除了所述的二醇成分以外,还将1,3—丙二醇或1,4—丁二醇作为共聚合成分。为了赋予所述特性而优选使用这些二醇作为共聚合成分,进而,从透明性或耐热性也出色、提高与粘附性改良层的粘附性的点出发,也优选。
另外,作为所述的共聚合聚酯,使用由含有对苯二甲酸及间苯二甲酸的芳香族二羧酸成分、以及含有乙二醇的二醇成分形成的共聚合聚酯的情况下,乙二醇的量相对全部二醇成分为70摩尔%以上,优选为85摩尔%以上,特别优选为95摩尔%以上,尤其优选为100摩尔%。作为乙二醇以外的二醇成分,优选所述的支化脂肪族二醇或脂环族二醇或者双甘醇。
作为在制造所述的共聚合聚酯时使用的催化剂,例如可以使用碱土金属化合物、锰化合物、钴化合物、铝化合物、锑化合物、钛化合物、钛/硅复合氧化物、锗化合物等。其中,从催化剂活性的点出发,优选钛化合物、锑化合物、锗化合物、铝化合物。
在制造所述的共聚合聚酯时,优选添加磷化合物作为热稳定剂。作为所述磷化合物,例如优选磷酸、亚磷酸等。
从成型性、粘附性、制膜稳定性的点出发,所述共聚合聚酯的特性粘度优选为0.50dl/g以上,进而优选为0.55dl/g以上,特别优选为0.60dl/g以上。如果特性粘度不到0.50dl/g,则存在成型性降低的趋势。另外,在熔融区(melt line)设置用于除去异物的过滤器的情况下,从熔融树脂的在挤出时的喷出稳定性的点出发,优选将特性粘度的上限设为1.0dl/g。
在本发明中,作为薄膜原料,使用1种以上的均聚合聚酯或共聚合聚酯,通过混合它们从而制成薄膜,可以维持与只使用共聚合聚酯的情况同等的柔软性并同时实现透明性和高熔点(耐热性)。另外,相对于只使用高熔点的均聚合聚酯(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情况,可以维持高透明性并同时实现柔软性和没有实用上的问题的熔点(耐热性)。
另外,从成型性的点出发,进而优选混合至少1种以上所述共聚合聚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外的均聚合聚酯(例如聚对苯二甲酸四亚甲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用作本发明的成型用聚酯薄膜的原料。
从耐热性及成型性的点出发,所述的聚酯薄膜的熔点优选为200~245℃。通过将使用的聚合物的种类或组成进而制膜条件控制成所述熔点的范围内,可以取得成型性和精加工性的平衡,从而经济地生产高品质的成型品。在此,熔点是指用所谓的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的升温1次时检测出的熔解时的吸热峰值温度。该熔点使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装置(MacScience公司制,DSC3100S),以升温速度20℃/分测定求得。熔点的下限值进而优选为210℃,特别优选为230℃。如果熔点不到200℃,则具有耐热性恶化的趋势。因此,在成型时或成型品的使用时,在暴露于高温下时,有时会成为问题。
另外,本发明的成型用聚酯薄膜优选在波长370nm下的光线透过率为50%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特别优选为30%以下。通过将成型用聚酯薄膜的在波长370nm下的光线透过率控制成50%以下,在向该薄膜实施印刷时,印刷层的耐光性提高。
作为将所述的波长370nm下的光线透过率控制成50%以下的方法,使用在成型用聚酯薄膜的构成层的任意一个中配合紫外线吸收剂的方法。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只要是能够赋予所述特性的紫外线吸收剂,则无机系、有机系的哪一种都可以。作为有机系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举出苯并三唑系、二苯甲酮系、环状亚胺酸酯系及其组合。从耐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苯并三唑系、环状亚胺酸酯系。在并用2种以上的紫外线吸收剂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同时吸收各种的波长的紫外线,所以可以进一步改善紫外线吸收效果。
作为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以举出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基己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5’—叔丁基—3’—(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苯基]—5—氯—2H—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苯基]—5—甲氧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苯基]—5—氰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苯基]—5—叔丁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苯基]—5—硝基—2H—苯并三唑等,但不特别限定于这些。
作为环状亚胺酸酯系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以举出2,2’—(1,4—亚苯基)双(4H—3,1—苯并噁嗪—4—酮)、2—甲基—3,1—苯并噁嗪—4—酮、2—丁基—3,1—苯并噁嗪—4—酮、2—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1—或2—萘基)—3,1—苯并噁嗪—4—酮、2—(4—联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对硝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间硝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对苯甲酰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对甲氧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邻甲氧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环己基—3,1—苯并噁嗪—4—酮、2—对(或间)酞酰亚胺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2’—(1,4—亚苯基)双(4H—3,1—苯并噁嗪—4—酮)、2,2’—双(3,1—苯并噁嗪—4—酮)、2,2’—亚乙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四亚甲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十亚甲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间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4,4’—二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2,6—或1,5—萘)双(3,1—苯并噁嗪—4—酮)、2,2’—(2—甲基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2—硝基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2—氯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1,4—环亚己基)双(3,1—苯并噁嗪—4—酮)、1,3,5—三(3,1—苯并噁嗪—4—酮—2—基)苯、1,3,5—三(3,1—苯并噁嗪—4—酮—2—基)萘及2,4,6—三(3,1—苯并噁嗪—4—酮—2—基)萘、2,8—二甲基—4H,6H—苯并(1,2—d;5,4—d’)双—(1,3)—噁嗪—4,6—二酮、2,7—二甲基—4H,9H—苯并(1,2—d;5,4—d’)双—(1,3)—噁嗪—4,9—二酮、2,8—二苯基—4H,8H—苯并(1,2—d;5,4—d’)双—(1,3)—噁嗪—4,6—二酮、2,7—二苯基—4H,9H—苯并(1,2—d;5,4—d’)双—(1,3)—噁嗪—4,6—二酮、6,6’—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双(2—乙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甲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甲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乙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乙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丁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丁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氧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氧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磺酰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磺酰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羰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羰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亚甲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亚甲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亚乙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氧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磺酰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羰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7’—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7’—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7’—亚甲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及6,7’—亚甲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等。
在薄膜中配合所述有机系紫外线吸收剂的情况下,由于在挤出工序中被暴露于高温中,所以从减少制膜时的工序污染的角度出发,优选使用分解开始温度为290℃以上的紫外线吸收剂。如果使用分解开始温度为290℃以下的紫外线吸收剂,则在制膜中紫外线吸收剂的分解物附着于制造装置的辊组等,甚至再附着于薄膜上或者受损伤,从而成为光学缺陷,故不优选。
作为无机系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举出氧化铈、氧化锌、氧化钛等金属氧化物的超微粒类。
从耐热性的点出发,所述熔点的上限值越高越好,但在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元为主体的情况下,熔点超过250℃的薄膜存在成型性恶化的趋势。另外,透明性也有恶化的趋势。进而,为了得到高度的成型性或透明性,优选将熔点的上限控制成245℃。
另外,为了改善薄膜的滑动性或卷绕性等操作性,优选在薄膜表面形成凹凸。作为在薄膜表面形成凹凸的方法,通常使用在薄膜中含有粒子的方法。
作为所述粒子,可以举出平均粒径为0.01~10μm的内部析出粒子、无机粒子及/或有机粒子等外部粒子。如果使用平均粒径超过10μm的粒子,则变得容易发生薄膜的缺陷,存在设计性或透明性恶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如果是平均粒径不到0.01μm的粒子,则存在薄膜的滑动性或卷绕性等操作性降低的趋势。从滑动性或卷绕性等操作性的点出发,所述粒子的平均粒径的下限进而优选为0.10μm,特别优选为0.50μm。另一方面,从减少透明性或粗大突起引起的薄膜缺陷的点出发,所述粒子的平均粒径的上限进而优选为5μm,特别优选为2μm。
此外,粒子的平均粒径是利用电子显微镜法对至少200个以上的粒子拍摄数张照片,在OHP薄膜上追迹(trace)粒子的轮廓,利用图像分析装置将该追迹像换算成当量圆直径从而算出。
作为所述外部粒子,例如可以使用湿式及干式二氧化硅、胶体二氧化硅、硅酸铝、氧化钛、碳酸钙、磷酸钙、硫酸钡、氧化铝、云母、高岭土、粘土、羟基磷灰石等无机粒子及以苯乙烯、硅酮、丙烯酸类等为构成成分的有机粒子等。其中,优选使用干式、湿式及干式胶体状二氧化硅、氧化铝等无机粒子及以苯乙烯、硅酮、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聚酯、二乙烯基苯等为构成成分的有机粒子等。也可以在不破坏特性的范围内并用两种以上这些内部粒子、无机粒子及/或有机粒子。
进而,所述粒子在薄膜中的含量优选为0.001~10质量%的范围。在不到0.001质量%的情况下,薄膜的滑动性恶化或者卷绕变得困难等,从而操作性变得容易降低。相反,如果超过10质量%,则容易成为形成粗大突起、制膜性或透明性的恶化等的原因。
另外,在薄膜中含有的粒子由于通常折射率与聚酯不同,所以成为使薄膜的透明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为了提高设计性,成型品大多在使薄膜成型之前在薄膜表面实施印刷。这样的印刷层大多被实施在成型用薄膜的背侧,所以从印刷鲜明性的点出发,薄膜的透明性最好较高。
因此,为了维持薄膜的操作性并同时得到高度的透明性,使用在主层的基材薄膜中实际上不含有粒子而只在厚度为0.01~5μm的表面层中含有粒子的层叠结构的层叠薄膜是有效的。表面层的厚度的上限优选为3μm,特别优选为1μm。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在所述中例示的粒子。
在本发明中,为了使薄膜的浊度为0.1~3.0%,优选成为在所述的基材薄膜中实际上不含有粒子而形成厚度为0.01~5μm的表面层且只在表面层中含有粒子的层叠结构。此外,维持操作性的同时,通过仅在薄膜中含有粒子,则难以得到浊度成为2.0%以下的薄膜。
此外,在上述中所述的“在基材薄膜中实际上不含有粒子”是指例如在为无机粒子的情况下,在利用荧光X射线分析定量无机元素的情况下成为检测极限以下的含量。这是因为,即使没有意识地向基材薄膜中添加粒子,有时也会混入来源于外来异物的污染物(contaminator)成分等。
为了得到浊度低且设计性高的薄膜,优选实质上不在基材薄膜中含有粒子,但如果为30ppm以下,则也可以在基材薄膜中添加粒子。
可以利用涂敷法或共挤出法进行厚度较薄的表面层的形成。其中,在为涂敷法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将由含有粒子的粘附性改良树脂构成的组合物用作涂布层,来改良与印刷层的粘附性,所以是优选的方法。作为所述的粘附性改良树脂,优选从聚酯、聚氨酯、丙烯酸系聚合物及/或它们的共聚物中选择的至少1种构成的树脂。
作为在所述表面层中含有的粒子,可以使用与在所述中记载的粒子相同的粒子。所述粒子中,由于二氧化硅粒子、玻璃填充剂、二氧化硅—氧化铝复合氧化物粒子的折射率比较接近聚酯,所以从透明性的点出发,特别优选。
进而,所述表面层中的粒子含量优选为0.01~25质量%的范围。在不到0.01质量%的情况下,薄膜的滑动性恶化或者变得难以卷绕等从而操作性变得容易降低。相反,如果超过25质量%,则透明性或涂布性变得容易恶化。
为了赋予其他功能,本发明的聚酯薄膜可以使用种类不同的聚酯,利用公知的方法成为层叠结构。对该层叠薄膜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A/B的2种2层结构、B/A/B结构的2种3层结构、C/A/B的3种3层结构的层叠方式。
本发明的成型用聚酯薄膜为双向拉伸薄膜是很重要的。在本发明中,根据双向拉伸的分子取向,可以将所述薄膜的微小张力(初始负荷为49mN)下的热变形率控制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从而可以改善作为未拉伸片的缺陷的耐溶剂性或尺寸稳定性。即,本发明的特征之一在于,维持未拉伸片的良好的成型性并同时改善作为未拉伸片的缺陷的耐溶剂性或耐热性。
对所述双向取向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例示在根据需要干燥聚酯树脂之后,供给到公知的熔融挤出机中,从缝隙状的模头(die)将它们挤出成片状,利用施加静电等方式,使其粘附于浇铸滚筒(casting drum),冷却固化,得到未拉伸片(卷筒),然后双向拉伸该未拉伸片的方法。
作为双向拉伸方法,采用的是向薄膜的纵向(MD)及横向(TD)拉伸未拉伸片,进行热处理,获得具有目标面内取向度的双向拉伸薄膜的方法。在这些方式中,从薄膜质量的点出发,优选在向纵向拉伸之后向横向拉伸的MD/TD法或在向横向拉伸之后向纵向拉伸的TD/MD法等依次双向拉伸方式、大致同时在纵向及横向进行拉伸的同时双向拉伸方式。另外,在为同时双向拉伸法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利用线性电动机(linear motor)驱动的拉幅机。进而,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分多阶段进行同一方向的拉伸的多段拉伸法。
作为在进行双向拉伸时的薄膜拉伸倍率,在纵向和横向优选为1.6~4.2倍,特别优选为1.7~4.0倍。这种情况下,纵向和横向的拉伸倍率可以为某个较大,也可以为同一倍率。优选以纵向的拉伸倍率为2.8~4.0倍、横向的拉伸倍率为3.0~4.5倍下进行拉伸。
作为制造本发明的成型用聚酯薄膜时的拉伸条件,例如优选采用下述条件。
在纵拉伸中,为了能够顺利地进行后面的横拉伸,优选拉伸温度为50~110℃、拉伸倍率为1.6~4.0倍。
通常在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时,与适当的条件相比,拉伸温度低的情况下,在横拉伸的开始初期,屈服应力急剧地变高,所以不能拉伸。另外,例如即使能够拉伸,厚度或拉伸倍率也容易变得不均一,所以不优选。
另外,与适当的条件相比,拉伸温度高的情况下,初期的应力变低,而即使拉伸倍率变高,应力也不会变高。因此,成为25℃下伸长100%时的应力小的薄膜。因而,通过采用最适宜的拉伸温度,可以得到保证拉伸性并同时取向高的薄膜。
但是,在含有1~40摩尔%所述共聚合聚酯的情况下,如果将拉伸温度提高至屈服应力消失,则拉伸应力会急剧地降低。尤其在拉伸的后半段,应力不会变高,所以取向不会变高,25℃下伸长100%时的应力下降。
这样的现象在薄膜的厚度为60~500μm时容易发生,尤其在厚度为100~300μm的薄膜时显著可见。因此,在使用了本发明的已共聚合的聚酯的薄膜的情况下,横方向的拉伸温度优选成为以下条件。
首先,预热温度是在DSC中测定利用挤出机挤出薄膜材料之后的混合物(卷筒)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10℃~+50℃的范围。接着,在横拉伸的前半部,拉伸温度相对预热温度,优选为—20℃~+15℃。在横拉伸的后半部,拉伸温度相对前半部的拉伸温度,优选为0℃~—30℃,特别优选相对前半部的拉伸温度为—10℃~—20℃的范围。通过采用这样的条件,在横拉伸的前半段,屈服应力小,所以容易拉伸,另外,在后半段,容易取向。此外,横方向的拉伸倍率优选为2.5~5.0倍。结果,可以得到满足在本发明中规定的F10025或F100100的薄膜。
进而,在双向拉伸之后进行薄膜的热处理(热固定处理)。该热处理条件在兼顾浊度和表面粗糙度即薄膜的滑动性而言是很重要的条件。接着在拉幅机内热处理拉伸结束后的薄膜,而这种情况下,热处理分成2个阶段以上进行是很重要的。第一段的热处理温度(TS1)为第二段的热处理温度(TS2)的—5℃~—30℃的范围,下限值优选为TS2—10℃,上限值优选为TS2—25℃。第二段的热处理温度(TS2)是在后述的DSC中测定利用挤出机挤出薄膜材料之后的混合物(卷筒)时的熔点的—5℃~—35℃的范围内进行的。TS2的下限值优选为熔点—10℃,TS2的上限值优选为熔点的—30℃。其中,也可以在TS1与TS2之间设置中间的热处理区段,另外也可以在TS2之后设置热处理区段。在这些情况下,TS2表示最高的热处理温度。通过采用这样的条件,可以得到浊度低且滑动性良好的薄膜。
热处理可以为拉伸热处理或松弛热处理的任一种。为了减小热收缩率,优选3~10%的松弛热处理。
认为其原因如下。像本发明这样的含有5~50摩尔%左右的共聚合成分的聚酯薄膜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等相比,结晶化速度慢,另外结晶性低。因此,如果在拉伸结束后急剧地在高温下进行热处理,则在热处理区段中,构成结晶性低的材料的分子的运动性变高。因而,在拉伸工序中,因粒子(薄膜中的粒子及/或涂敷层中的粒子)隆起所形成的表面突起在热处理区段中再次埋没,所以不能得到充分的表面粗糙度。因此,如果为了漂亮地卷绕薄膜,而将粒子的含量增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必要量以上,则存在浊度变差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使TS2的温度低于规定温度,则变得不能得到150℃下的热收缩率足够低的薄膜。
因而,如果采用使热处理区段成为2段(以上)的本发明的方法,则在TS1中,在粒子埋没于薄膜内部之前,在某种程度上促进薄膜的结晶化,进而即使在TS2区段中充分地提高温度,与前项的状态相比,分子的运动性也充分地降低,形成表面的突起,在该状态下,进一步促进结晶性,从而得到热收缩率低的薄膜。另外,可以防止必要量以上的粒子的添加。
通常,作为降低面取向度的手段,已知有降低拉伸倍率的方法和增加共聚合成分的方法,但在前者中,薄膜的厚度不均恶化,在后者中,薄膜的熔点降低,从而耐热性恶化,故不优选。在本发明中,为了减小双向取向聚酯薄膜的面取向度和150℃下的热收缩率,在比通常更高的温度下进行热固定。热固定优选在前述的热处理尤其第二段的热处理中进行。
另外,在本发明中,作为双向取向聚酯薄膜,必需使用共聚合聚酯,由于熔点比均一聚合物低,所以如果提高热固定温度,则在横拉伸工序中,薄膜粘附于保持薄膜的夹子上,变得难以剥离。因而,在拉幅机出口夹子放开薄膜时,充分地冷却夹子附近是很重要的。具体而言,为了容易剥离薄膜与夹子,优选采用(1)向夹子部分设置热屏蔽壁,以使难以加热夹子的方法;(2)向拉幅机附加夹子冷却机构的方法;(3)为了进行冷却能力的强化而加长设定热固定后的冷却区间,充分地进行薄膜整体的冷却的方法;(4)增加冷却区间的长度、分区数从而增加冷却效率的方法;(5)使用夹子的恢复部分在炉外侧行进的类型来强化夹子的冷却的方法等。
如以上所述,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即使在过去的双向取向聚酯薄膜难以成型的成型时的成型压力在10个大气压以下的低压下的真空成型或加压成型等的成型方法中,也可以得到精加工性良好的成型品。另外,这些成型法由于成型成本低,因此在成型品的制造中的经济性优越。因而,适用于这些成型法可以最有效地发挥本发明的成型用聚酯薄膜的效果。
另一方面,对于模具成型而言,由于模具或成型装置的价格高,且在经济性的点上不利,但具有可以高精密度地成型为比所述的成型法更复杂的形状的成型品的特征。因此,在使用本发明的成型用聚酯薄膜进行模具成型的情况下,与过去的双向取向聚酯薄膜相比,可以显现能够以更低的成型温度进行成型而且可以改善成型品的精加工性的显著效果。
进而,在常温气氛下使用这样地成型的成型品时,由于弹性及形态稳定性(热收缩特性、厚度不均)出色,而且耐溶剂性或耐热性出色,进而环境负荷也小,所以可以优选作为家电用标牌、汽车用标牌、空罐、建材、装饰板、装饰钢板、转印片等成型构件使用。
此外,除了所述的成型方法以外,本发明的成型用聚酯薄膜还适合作为使用加压(press)成型、层叠成型、模内(in-mold)成型、拉深成型、弯曲成型等成型方法进行成型的成型用材料。
(设置硬涂层的成型用聚酯薄膜)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方式,是在成型用聚酯薄膜的至少一面直接或借助由粘附性改良树脂构成的表面层设置硬涂层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在本发明中,硬涂层表示补充由成型用聚酯薄膜构成的基材的表面硬度,能够提高耐擦伤性的具有比基材更高的硬度的被膜的层。
对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具有硬涂性的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三聚氰胺系、丙烯酸系、硅系的硬涂层等,而从可以得到硬的硬涂被膜的点出发,优选丙烯酸系的硬涂层。
作为本发明中的丙烯酸系硬涂层的优选方式,可以优选使用在涂布含有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涂敷剂之后,通过使其聚合及/或反应从而成为树脂的被膜。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可以使用1种或混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本发明中的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其中,本发明中的“(甲基)丙烯酰基”简略地表示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可以使用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醇式羟基的多元醇的该羟基成为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酸的酯化物的化合物等。
尤其当利用含有在1分子中具有2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化合物和在1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单体化合物的涂敷剂形成硬涂层时,硬度及固化性当然出色,耐擦伤性和挠性也出色,所以优选。
具体而言,作为在1分子中具有2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可以举出(a)碳原子数2~12的亚烷基二醇的(甲基)丙烯酸二酯类: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b)聚氧亚烷基二醇的(甲基)丙烯酸二酯类:二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c)多元醇的(甲基)丙烯酸二酯类: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d)双酚A或双酚A的氢化物的环氧乙烷及环氧丙烷加成物的(甲基)丙烯酸二酯类:2,2’—双(4—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丙烯酰氧基丙氧基苯基)丙烷等;(e)预先使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与2个以上的含醇式羟基的化合物反应得到含末端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进一步向该化合物反应含醇式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得到的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甲基)丙烯酰氧基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类;(f)向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化合物反应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得到的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甲基)丙烯酰氧基的环氧基(甲基)丙烯酸酯类等。
作为在1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单体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举出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等。另外,还可以举出在1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化合物或在1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环氧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这些在1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单体的使用比例相对固体成分总量优选为30~90质量%。在所述单体的使用比例不到30质量%的情况下,难以得到具有充分的耐擦伤性的固化薄膜,另外,在其量超过90质量%的情况下,不仅被膜的挠性降低,而且在成型时在硬涂层发生裂缝,故不优选。
作为使所述硬涂层的化合物组成发生聚合及/或反应的方法,可以举出照射电子射线、放射线、紫外线的方法,而在照射紫外线的情况下,优选向所述组合物中加入光聚合引发剂。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具体例,可以举出苯乙酮、2,2—二乙氧基苯乙酮、对二甲基苯乙酮、对二甲基氨基苯丙酮、二苯甲酮、2—氯二苯甲酮、4,4’—二氯二苯甲酮、4,4’—双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米蚩酮、二苯甲酰、苯偶姻、苯偶姻甲醚、苯偶姻乙醚、苯偶姻异丙醚、甲基苯甲酰甲酸酯、对异丙基—α—羟基异丁基苯酮、α—羟基异丁基苯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等羰基化合物,一硫化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噻吨酮、2—氯噻吨酮、2—甲基噻吨酮等硫化合物,过氧化苯甲酰、二叔丁基过氧化物等过氧化化合物。这些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光聚合引发剂的适合添加量为固体成分中的0.01~10质量%,在使用量少的情况下,不仅反应慢,生产率变得不良,而且由于残存的未反应物的存在,不能得到足够的硬涂层。相反,在添加量多的情况下,由于光引发剂的存在而发生硬涂层变黄的问题。
为了防止制造时的热聚合或贮存中的暗反应,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形成硬涂层的化合物组成中优选加入氢醌、氢醌一甲醚、2,5—叔丁基氢醌等公知的热聚合防止剂。热聚合防止剂的添加量优选为固体成分中的0.005~0.05质量%。
为了提高涂敷时的操作性、控制涂敷膜厚,在不破坏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也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形成硬涂层的化合物组成中配合有机溶剂。
作为有机溶剂,从成为基材的成型用聚酯薄膜的耐热性的问题出发,有必要将涂布后的干燥温度调整为150℃以下,所以优选沸点为50~150℃的有机溶剂。作为具体例,可以举出甲醇、乙醇、异丙醇等醇系溶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乙酸酯系溶剂,丙酮、甲基乙基甲酮等酮系溶剂,甲苯等芳香族系溶剂,二噁烷等环状醚系溶剂等。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
可以在本发明的硬涂层中根据需要配合各种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用于赋予表面凹凸或使内部应力松弛的填充剂、用于赋予厌水性的氟或硅系化合物、用于提高涂敷性或外观的流平剂或者消泡剂、进而着色用的染料或颜料。
也可以在成型加工后涂布硬涂层,但优选在能够以辊形态连续加工的成型加工前的薄膜上层叠。作为层叠的方法,可以举出公知的方法,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喷(spray)法、浸渍(dip)法、辊涂(roll coating)法、模具涂敷(dies coating)法、凹板印刷涂敷(gravure coating)法等。
硬涂层的厚度优选为0.5μm以上、10μm以下。在厚度薄的情况下,难以得到硬涂性,相反厚度厚的情况下,显示出固化收缩引起的卷曲(curl)不良的趋势。厚度特别优选为1μm以上、6μm以下。
设置本发明的硬涂层的成型用薄膜可以得到成型性良好且精加工性良好的成型品,而且可以容易地得到薄膜的耐擦伤性出色的成型品,可以优选作为家电用标牌、汽车用标牌、空罐、建材、装饰板、装饰钢板等成型构件使用。
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其中,利用下述方法测定、评价在各实施例中得到的薄膜特性。
(1)特性粘度
精密称量片样品(chip sample)0.1g,溶解于25ml的苯酚/四氯乙烷=60/40(质量比)的混合溶剂,使用奥斯特瓦尔德(Ostwald)粘度计,在30℃下进行测定。其中,进行3次测定,求其平均值。
(2)厚度不均
卷绕在横拉伸方向上长3m、在纵拉伸方向上宽5cm的薄膜的连续的带状样品,利用薄膜厚度连续测定机(安立(アンリツ)株式会社制),测定薄膜的厚度,在记录器(recorder)上记录。利用图表,求厚度的最大值(Tmax)、最小值(Tmin)、平均值(Tav),利用下述式算出厚度不均(%)。其中,进行3次测定,求其平均值。另外,在横拉伸方向的长度不到3m的情况下,将其连结而进行。其中,删除连结部分的测定数据。
厚度不均(%)=((Tmax—Tmin)/Tav)×100
(3)浊度
按照JIS K 7136—2000,使用浊度计(hazemeter)(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300A),进行薄膜浊度的测定。其中,进行2次测定,求其平均值。
(4)薄膜的厚度
使用测厚仪(ミリトロン),测定每1张的5个点、共计3张的15个点,求其平均值。
(5)伸长100%时的应力、断裂伸长率
利用单刃剃刀将样品切成相对双向拉伸薄膜的纵向及横向分别为长180mm及宽10mm的长方形。接着,使用拉伸试验机(东洋精机株式会社制)拉伸长方形样品,从得到的负荷—变形曲线求得在各方向伸长100%时的应力(MPa)及断裂伸长率(%)。
其中,在25℃的气氛下、初期长(标线间距离)40mm、卡盘间距离100mm、十字头移动速度100mm/min、记录器的记录纸速度200mm/min、测力传感器25kgf的条件下进行测定。其中,进行10次该测定,使用平均值。
另外,还在100℃的气氛下,利用与所述相同的条件进行拉伸试验。此时,在100℃的气氛下保持样品30秒之后,进行测定。其中,进行10次测定,使用平均值。
(6)表面粗糙度(Ra)
按照JIS—B601—2001,利用萨弗库木(サ—フコム)304B(株式会社东京精密制),测定薄膜的Ra。其中,在切断(Cut off)成0.08μm、触针半径2μm、测定长度0.8mm、测定速度0.03mm/秒的测定条件下进行。
(7)在150℃下的热收缩率
将样品切成相对薄膜的纵向及横向分别为长150mm及宽20mm的长方形。在各样品的长度方向上,以100mm的间隔,作2个标记,在无负荷下测定2个标记的间隔A。接着,在保持架中,在无负荷下,利用夹子悬挂长方形的各样品的一侧,放入150℃的气氛下的齿轮烘箱(gear oven)并同时计时。30分钟之后,从齿轮烘箱取出保持架,在室温下保持30分钟。接着,对各样品,在无负荷下,读取间隔B。利用下述式,从读取的间隔A及B算出各样品在150℃下的热收缩率。
热收缩率(%)=((A—B)/A)×100
(8)面取向度(ΔP)
将钠D射线(波长589nm)作为光源,使用阿贝折射计,测定薄膜的纵向的折射率(Nz)、横向的折射率(Ny)、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从下述式算出面取向度(ΔP)。
ΔP=((Nx+Ny)/2)—Nz
(9)波长370nm下的光线透过率
使用分光光度计(岛津制作所(株)制,UV—1200),测定波长370nm的紫外区域的薄膜的光线透过率。
(10)辊状的薄膜的开卷性
以300mm宽×200m长,将制成膜的薄膜卷成3英寸纸管,在23℃、65RH%气氛下,放置72小时。然后,在真空蒸镀机内设置薄膜,在1×10-4torr的气氛下,以50m/分的速度开卷时,进行如下所述的评价,直至开卷结束。判断标准为,从任何观点出发均没有问题时为○,至少有1个问题时为×。
a.薄膜的破裂
b.抖动的发生
c.薄膜之间或薄膜/辊间的摩擦时较大的声音的发生
(11)原料(对象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及熔点(Tm)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装置(MacScience公司制,DSC3100S),将在各实施例的条件下挤出的原料约7mg放入样品盘中,盖上盘的盖子,在氮气气氛下,从室温以20℃/分的升温速度升温至300℃后进行测定。Tg(℃)是基于JIS—K7121—1987、9·3项测定的值,熔点利用9·1项中定义的熔解峰温度(Tpm)求得。
也同样地测定双向取向聚酯薄膜的熔点,求得熔解峰温度(Tpm)。
(12)耐光性
在暗箱中,在荧光灯(松下电气(株)公司制,U型荧光灯FUL9EX)的正下方3cm的位置,放置已进行胶版印刷的印刷样品,使得印刷样品的印刷面成为背侧。接着,进行连续2000小时的光照射,以印刷面侧的光照射前后的色彩(a*、b*、L*)为基础,基于JIS Z 8730,测定色差(ΔE值)。色差(ΔE值)越小,则光照射前后的颜色的变化越小,即耐光性越出色。耐光性的合格水平是以色差(ΔE值)计为0.5以下。其中,利用下述式算出色差(ΔE值)。
ΔE=(Δa2+Δb2+ΔL2)1/2
(13)成型性
(a)真空成型性
对薄膜实施5mm四方的大量(mass)的孔印刷,然后用加热至500℃的红外线加热器,将薄膜加热10~15秒,然后以模具温度30~100℃进行真空成型。其中,加热条件在所述范围内相对各薄膜选择最适合的条件。模具的形状为杯(cup)型,模具使用的是开口部为50mm直径、底面部为40mm直径、深度为50mm、全部棱角带直径0.5mm的弯曲的模具。
对在最适合条件下进行真空成型后的5个成型品进行成型性及精加工性的评价,按照下述标准进行分级。其中,◎及○为合格,×为不合格。
◎:(i)成型品没有破裂,
    (ii)角的曲率半径为1mm以下而且印刷偏移为0.1mm以下,
    (iii)进而没有属于×的外观不良。
○:(i)成型品没有破裂,
    (ii)角的曲率半径超过1mm、1.5mm以下,另外印刷偏移超过0.1mm、0.2mm以下,
    (iii)进而没有属于×的外观不良,为实用上没有问题的水平。
×:成型品有破裂,另外即使没有破裂,也属于以下项目(i)~(iv)的任意一个:
(i)角的曲率半径为超过1.5mm,
(ii)有较大的褶皱,外观差,
(iii)薄膜泛白,透明性低下,
(iv)印刷的偏移超过0.2mm。
(b)加压成型性
对薄膜实施5mm四方的大量(mass)的孔印刷,然后用加热至500℃的红外线加热器,将薄膜加热10~15秒,然后利用模具温度30~100℃,在4个大气压的加压下进行加压成型。其中,加热条件在所述范围内相对各薄膜选择最适合的条件。模具的形状为杯(cup)型,模具使用的是开口部为60mm直径、底面部为55mm直径、深度为50mm、全部棱角带直径0.5mm的弯曲的模具。
对在最适合条件下进行加压成型后的5个成型品进行成型性及精加工性的评价,按照下述标准进行分级。其中,◎及○为合格,×为不合格。
◎:(i)成型品没有破裂,
    (ii)角的曲率半径为1mm以下而且印刷偏移为0.1mm以下,
    (iii)进而没有属于×的外观不良。
○:(i)成型品没有破裂,
    (ii)角的曲率半径超过1mm、1.5mm以下,另外印刷偏移超过0.1mm、0.2mm以下,
    (iii)进而没有属于×的外观不良,为实用上没有问题的水平。
×:成型品有破裂,另外即使没有破裂,也属于以下项目(i)~(iv)的任意一个:
    (i)角的曲率半径超过1.5mm,
    (ii)有较大的褶皱,外观差,
    (iii)薄膜泛白,透明性低下,
    (iv)印刷的偏移超过0.2mm。
(c)模具成型性
向薄膜实施印刷之后,利用加热至100~140℃的热板进行4秒钟的接触加热,然后利用模具温度30~70℃,保压时间5秒,进行加压成型。其中,加热条件在所述范围内相对各薄膜选择最适合的条件。模具的形状为杯(cup)型,模具使用的是开口部为50mm直径、底面部为40mm直径、深度为30mm、全部棱角带直径0.5mm的弯曲的模具。
对在最适合条件下进行模具成型后的5个成型品进行成型性及精加工性的评价,按照下述标准进行分级。其中,◎及○为合格,×为不合格。
◎:(i)成型品没有破裂,
    (ii)角的曲率半径为1mm以下而且印刷偏移为0.1mm以下,
    (iii)进而没有属于×的外观不良。
○:(i)成型品没有破裂,
    (ii)角的曲率半径超过1mm、1.5mm以下,另外印刷偏移超过0.1mm、0.2mm以下,
    (iii)进而没有属于×的外观不良,为实用上没有问题的水平。
×:成型品有破裂,另外即使没有破裂,也属于以下项目(i)~(iv)的任意一个:
    (i)角的曲率半径超过1.5mm,
    (ii)有较大的褶皱,外观差,
    (iii)薄膜泛白,透明性低下
    (iv)印刷的偏移超过0.2mm,
(11)耐溶剂性
将样品在调温至25℃的甲苯中浸渍30分钟,按照下述标准对浸渍前后的外观变化进行判断,○为合格品。其中,利用所述方法测定浊度值。
○:几乎没有外观变化,浊度值的变化不到1%
×:可见外观变化,或者浊度值的变化为1%以上
(15)印刷品位
在90℃下热处理印刷前的薄膜30分钟,接着进行4种颜色的网板印刷。
进而,在80℃下干燥设置有印刷层的薄膜30分钟。不从印刷面,而是从背面,透过薄膜,目视判断下述的透明(clear)感、印刷适合性、印刷偏移等印刷外观,进行印刷品位的评价。判断标准为从全部观点出发没有问题为○、至少在1点有问题为△、在2点以上有问题为×。
a.洁净感:印刷的图案没有被基材薄膜或涂布层遮盖,清晰可见。
b.印刷适合性:没有发生印刷墨液的转移不良引起的颜色不均或剥脱
c.印刷的偏移:不能目视判断印刷的偏移。
(16)耐擦伤性
基于JIS—K5600,以负荷1kgf、#0000的钢丝棉在表面来回20次,放置24小时之后,进行目视评价。
实施例1
分别干燥将作为芳香族二羧酸成分的对苯二甲酸单元100摩尔%、作为二醇成分的乙二醇单元40摩尔%及新戊二醇单元60摩尔%作为构成成分的特性粘度为0.69dl/g的共聚合聚酯片(A);和特性粘度为0.69dl/g而且含有平均粒径(SEM法)为1.5μm的无定形二氧化硅0.04质量%及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N)(汽巴精化株式会社制,TINUVIN326)0.67质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B)。进而,将片(A)和片(B)混合成25∶75的质量比。接着,利用挤出机,从T模头的缝隙,在270℃下熔融挤出这些片混合物,在表面温度40℃的冷硬轧辊上使其骤冷固化,同时使用静电施加法,使其粘附于冷硬轧辊上并同时得到无定形的未拉伸片。
在加热辊与冷却辊之间,在纵方向,在90℃下将得到的未拉伸片拉伸至3.3倍。接着,将单向拉伸薄膜引导至拉幅机,在120℃下预热10秒钟,横拉伸的前半部以110℃、后半部以100℃,拉伸3.9倍。进而,使第一段的热处理(TS1)在205℃下进行,对于第二段的热处理(TS2)而言,在横方向进行7%的松弛处理的同时在235℃下进行热固定处理,得到厚度为100μm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
其中,在热固定处理区段中,与拉伸区间之间设置2m的中间区间,在热固定区段的加热用区间设置远红外线加热器,将每个区间的屏蔽板扩大设置至不与薄膜接触的极限位置。即使在加热后的冷却区间,也强化区间屏蔽,采取如下所述的防夹子熔融对策,即:作为夹子的恢复方法,使用外部恢复方式,而且设置夹子冷却装置,进而以20℃的冷风强制冷却,使拉幅机出口处的夹子温度为40℃以下。
比较例1
在实施例1中,将TS1及TS2的热固定温度均变更成235℃,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双向拉伸聚酯薄膜。
比较例2
在实施例1中,将TS1及TS2的热固定温度均变更成205℃,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双向拉伸聚酯薄膜。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将片(B)变更成不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C),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双向拉伸聚酯薄膜。
实施例3
(涂布液的调整)
将涂布液配制成:在异丙醇40质量%水溶液中,含有以固体成分计3.15质量%的共聚合聚酯树脂(东洋纺织(株)制,拜罗纳卢(バイロナ—ル)MD—1250)、以固体成分计5.85质量%的用亲水性基团封住末端异氰酸酯基的水溶性氨基甲酸酯树脂(第一工业制药(株)制,ELASTRONH—3)、相对全部树脂为0.8质量%的平均粒径1.0μm的二氧化硅粒子及相对全部树脂为10质量%的平均粒径0.05μm的二氧化硅粒子。使用5质量%的碳酸氢钠水溶液,将得到的涂布液调节成pH6.5。接着,用袋式过滤器(住友3M(株)制,Liquid Filter Bag)过滤,在涂布液循环式贮罐内,在15℃下搅拌2小时。
作为实施例3的薄膜原料,准备下述的片(D)、(J)、(F)。
片(D)为树脂成分以作为芳香族二羧酸成分的对苯二甲酸单元100摩尔%、作为二醇成分的乙二醇单元70摩尔%及新戊二醇单元30摩尔%作为构成成分,含有0.5质量%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N)(汽巴精化株式会社制,TINUVIN326)的特性粘度为0.77dl/g的共聚合聚酯片。
片(J)为含有0.67质量%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N)(汽巴精化株式会社制,TINUVIN326)的特性粘度为0.77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
片(F)为含有0.67质量%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N)(汽巴精化株式会社制,TINUVIN326)的特性粘度为0.75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PT)片。
在分别干燥所述的片之后,将片(D)、片(J)及片(F)混合成50:10:40的质量比。接着,利用挤出机,从T模头的缝隙,在270℃下熔融挤出这些片混合物,在表面温度40℃的冷硬轧辊上使其骤冷固化,同时使用静电施加法,使其密接于冷硬轧辊上并同时得到无定形的未拉伸片。
在加热辊与冷却辊之间,在纵向、83℃下,将得到的未拉伸片拉伸至3.5倍。接着,在单向拉伸薄膜的冷硬轧辊面侧(F面),利用逆辊舐涂布(reverse kiss coat)法,将所述涂布液涂布成拉伸前的树脂固体成分的厚度成为0.9μm。边干燥具有涂布层的层叠薄膜边引导至拉幅机,在95℃下预热10秒,横拉伸的前半部以80℃、后半部以75℃,拉伸3.9倍。进而,使第一段的热处理(TS1)在190℃下进行,对第二段的热处理(TS2)而言,在横方向进行7%的松弛处理的同时在210℃下进行热固定处理,得到厚度为50μm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
还有,在热固定处理区段中,与拉伸区间之间设置2m的中间区间,在热固定区段的加热用区间设置远红外线加热器,将每个区间的屏蔽板扩大设置至不与薄膜接触的极限位置。即使在加热后的冷却区间,也强化区间屏蔽,采取如下所述的防夹子熔融对策,即:作为夹子的恢复方法,使用外部恢复方式,而且设置夹子冷却装置,进而以20℃的冷风强制冷却,使拉幅机出口处的夹子温度为40℃以下。
比较例3
在实施例3中,将TS1及TS2的热固定温度均变更成205℃,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进行,得到双向拉伸聚酯薄膜。
比较例4
在实施例3中,将热固定温度变更成180℃(TS1)及220℃(TS2),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得到双向拉伸聚酯薄膜。
实施例4
将实施例3的原料构成作为核层,作为表层用原料,将以50:50的质量比混合片(D)和片(J)而成的片投入另一个挤出机中,在280℃下熔融,与核层的原料一起,用送料部件(feed block)接合成表层/核层/表层=10/80/10,然后在270℃下从T模头挤出,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得到双向拉伸聚酯薄膜。
实施例5
作为实施例5的原料,除了所述片(J)以外,准备下述的片(O)和片(P)。
片(O)为以作为芳香族二羧酸成分的对苯二甲酸单元60摩尔%和间苯二甲酸单元40摩尔%、作为二醇成分的乙二醇单元100摩尔%作为构成成分的特性粘度为0.71dl/g的共聚合聚酯片。
片(P)为以作为芳香族二羧酸成分的对苯二甲酸单元60摩尔%和萘二羧酸成分40摩尔%、作为二醇成分的乙二醇单元100摩尔%作为构成成分的特性粘度为0.71dl/g的共聚合聚酯片。
以50:25:25的质量比混合并干燥片(J)及所述的共聚合聚酯片(O)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P)。接着,利用挤出机,从T模头的缝隙,在270℃下熔融挤出这些片混合物,在表面温度40℃的冷硬轧辊上使其骤冷固化,同时使用静电施加法,使其密接于冷硬轧辊并同时得到无定形的未拉伸片。
在加热辊与冷却辊之间,在纵方向、90℃下,将得到的未拉伸片拉伸至3.5倍。接着,将单向拉伸薄膜引导至拉幅机,在120℃下预热10秒,横拉伸的前半部以110℃、后半部以100℃,拉伸3.9倍。进而,使第一段的热处理(TS1)在205℃下进行,对于第二段的热处理(TS2)而言,在横方向进行7%的松弛处理的同时在238℃下进行热固定处理,得到厚度为100μm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
还有,在热固定处理区段,与拉伸区间之间设置2m的中间区间,在热固定区段的加热用区间设置远红外线加热器,将每个区间的屏蔽板扩大设置至不与薄膜接触的极限位置。即使在加热后的冷却区间,也强化区间屏蔽,采取如下所述的防夹子熔融对策,即:作为夹子的恢复方法,使用外部恢复方式,而且设置夹子冷却装置,进而以20℃的冷风强制冷却,使拉幅机出口处的夹子温度为40℃以下。
实施例6
干燥以作为芳香族二羧酸成分的对苯二甲酸单元100摩尔%、作为二醇成分的乙二醇单元40摩尔%及新戊二醇单元60摩尔%作为构成成分的特性粘度为0.69dl/g的共聚合聚酯片(A);和特性粘度为1.00dl/g且含有平均粒径(SEM法)1.5μm的无定形二氧化硅0.04质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片(I)。
接着,将片(A)、片(I)、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N)(汽巴精化株式会社制,TINUVIN326)混合成25.0:74.5:0.5的质量比。接着,利用挤出机,从T模头的缝隙,在265℃下熔融挤出这些混合物,在表面温度20℃的冷硬轧辊使其骤冷固化,同时使用静电施加法,使其密接于冷硬轧辊的同时得到无定形的未拉伸片。
在加热辊与冷却辊之间,在纵方向、80℃下将得到的未拉伸片拉伸至3.3倍。接着,将单向拉伸薄膜引导至拉幅机,在95℃下预热10秒,横拉伸的前半部以85℃、后半部以80℃,拉伸3.8倍。进而,使第一段的热处理(TS1)在185℃下进行,对第二段的热处理(TS2)而言,在横方向进行7%的松弛处理的同时在200℃下进行热固定处理,得到厚度为100μm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
还有,在热固定处理区段,与拉伸区间之间设置2m的中间区间,在热固定区段的加热用区间设置远红外线加热器,将每个区间的屏蔽板扩大设置至不与薄膜接触的极限位置。即使在加热后的冷却区间,也强化区间屏蔽,采取如下所述的防夹子熔融对策,即:作为夹子的恢复方法,使用外部恢复方式,而且设置夹子冷却装置,进而以20℃的冷风强制冷却,使拉幅机出口处的夹子温度为40℃以下。
关于实施例1~6及比较例1~4,将使用的聚合物的原料组成和聚合物特性示于表1,将薄膜的制造条件和特性示于表2~5。
[表1]
Figure A200780033239D00341
[表2]
Figure A200780033239D00351
[表3]
Figure A200780033239D00361
[表4]
Figure A200780033239D00371
[表5]
Figure A200780033239D00381
实施例7
以微凹板印刷方式,在实施例3中得到的成型用聚酯薄膜上涂布下述的硬涂涂布液,使干燥后的厚度成为3μm,利用80℃的热风干燥,以30m/min的速度通过输出功率为160W/cm的高压水银灯下20cm的位置,得到设置有硬涂层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得到的设置有硬涂层的薄膜的成型性(真空成型性、加压成型性、模具成型性)与没有层叠硬涂层的实施例3的薄膜相同。另外,在得到的成型品的涂敷层中没有发生裂缝。另外,评价耐擦伤性的结果为:在表面没有发生伤痕,良好。另一方面,如果对在实施例3中得到的没有形成硬涂层的成型用薄膜的成型性(真空成型性、加压成型性、模具成型性)评价中得到的成型品的耐擦伤性进行评价,则发生很多伤痕,不良。
(硬涂涂布液)
以如下所示的质量比混合下述的材料,搅拌30分钟以上,接着,使用公称过滤精度为1μm的过滤器,除去未溶解物或异物,制作涂布液A。
·甲基乙基甲酮                    48.50质量%
·6官能聚氨酯系丙烯酸单体         35.00质量%
(荒川化学工业制,Beamset575)
·2官能聚氨酯系丙烯酸单体         15.00质量%
(荒川化学工业制,Beamset505—A6)
·光引发剂                        1.50质量%
(汽巴精化制Irgacure184)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成型用聚酯薄膜的优点在于,由于在低温度及低压力下的加热成型时的成型性出色,所以可以适用于宽范围的成型方法,而且作为成型品在常温气氛下使用时,弹性及形态稳定性(热收缩特性、厚度不均)出色,而且耐溶剂性、耐热性出色、进而环境负荷小。另外,在后加工时,在将卷绕成辊状的长条薄膜开卷时,由于难以发生粘连或破裂,所以生产率出色。进而,由于平滑性和透明性高度地出色,所以适于如下所示的3维加饰方法,即:在所述薄膜的印刷性改良层,利用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平版印刷、网板印刷、胶版印刷、凹版(gravure)印刷、喷墨印刷、柔性印刷等各种印刷加饰法及印花、转印、涂装、喷涂(painting)、蒸镀、溅射、CVD、层叠(1aminate)等加饰方法,实施印刷层、图案层等的设计,接着利用模具成型、加压成型、真空成型等各种成型法进行成型的3维加饰方法,而且,模内成型性或压花成型性出色。所以,优选作为手机、音频设备(audio)、便携式播放器(portable player)/录音机(recorder)、IC录音设备(recorder)、导航仪、PDA等各种携带机器或笔记本(note)PC等的筐体或其构件、家电或汽车的标牌用构件或建材用构件,对业界的贡献很大。
另外,通过在薄膜中含有紫外线吸收剂来减少紫外区域的透过率,可以赋予耐光性,尤其优选作为在户外使用的用途(汽车的外装用或建材用构件)的成形材料。

Claims (10)

1.一种成型用聚酯薄膜,其是由含有共聚合聚酯的双向取向聚酯薄膜构成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
(1)薄膜在纵向及横向伸长100%时的应力在25℃下均为40~300MPa且在100℃下均为1~100MPa,(2)在150℃下的薄膜的纵向及横向的热收缩率为0.01~5.0%,(3)浊度为0.1~3.0%,(4)薄膜的至少一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0.005~0.030μm,(5)面取向度为0.095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
双向取向聚酯薄膜中含有紫外线吸收剂,波长370nm下的光线透过率为5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
共聚合聚酯是(a)由芳香族二羧酸成分、乙二醇和二醇成分形成的共聚合聚酯,所述二醇成分中含有支化脂肪族二醇或脂环族二醇;或者
(b)由芳香族二羧酸成分和二醇成分形成的共聚合聚酯,所述芳香族二羧酸成分中含有对苯二甲酸及间苯二甲酸,所述二醇成分中含有乙二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
构成双向取向聚酯薄膜的聚酯还含有1,3—丙二醇单元或1,4—丁二醇单元作为二醇成分。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
双向取向聚酯薄膜的熔点为200~245℃。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型用聚酯薄膜是以双向取向聚酯薄膜为基材薄膜,在该基材薄膜的一面或两面层叠厚度为0.01~5μm的表面层而形成的成型用聚酯薄膜,
所述基材薄膜实质上不含有粒子,只在表面层含有粒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
表面层主要包含粘附性改良树脂和粒子。
8.一种成型用聚酯薄膜,其是在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型用聚酯薄膜的至少一面设置有硬涂层的成型用聚酯薄膜。
9.一种聚酯成型品,其是利用真空成型、加压成型及模具成型的任一种方法使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型用聚酯薄膜成形而成的。
10.一种聚酯成型品,其是在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酯成型品的至少一面设置有硬涂层的聚酯成型品。
CN2007800332397A 2006-09-06 2007-08-28 成型用聚酯薄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119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41629/2006 2006-09-06
JP2006241629 2006-09-06
PCT/JP2007/066606 WO2008029666A1 (fr) 2006-09-06 2007-08-28 Film de polyester pour moulag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11920A true CN101511920A (zh) 2009-08-19
CN101511920B CN101511920B (zh) 2012-05-09

Family

ID=39157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3323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11920B (zh) 2006-09-06 2007-08-28 成型用聚酯薄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3) JP4609580B2 (zh)
KR (1) KR101111040B1 (zh)
CN (1) CN101511920B (zh)
TW (1) TWI418578B (zh)
WO (1) WO2008029666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6545A (zh) * 2012-07-30 2014-12-24 东丽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用白色聚酯膜
CN107915960A (zh) * 2017-11-17 2018-04-17 江苏东材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超低表面粗糙度聚酯基膜/复合基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24866A (zh) * 2017-04-20 2018-11-02 旭化成株式会社 热收缩性层积膜和袋
CN114193752A (zh) * 2021-12-13 2022-03-18 扬州苏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
CN114834122A (zh) * 2021-02-01 2022-08-02 赵益来 热贴附pet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1920B (zh) * 2006-09-06 2012-05-09 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成型用聚酯薄膜
JP4392624B1 (ja) * 2008-06-18 2010-01-06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成型用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2010052334A (ja) * 2008-08-29 2010-03-11 Tomoegawa Paper Co Ltd インモールド成形用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インモールドラベルおよび樹脂成形品
JP4766122B2 (ja) * 2009-02-12 2011-09-07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成型用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5304484B2 (ja) * 2009-06-30 2013-10-02 東洋紡株式会社 成型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成型用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5471077B2 (ja) * 2009-06-30 2014-04-16 東洋紡株式会社 成型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成型用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2011057850A (ja) * 2009-09-10 2011-03-24 Toyobo Co Ltd 成型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370124B2 (ja) * 2009-12-18 2013-12-18 東洋紡株式会社 成型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成型用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5402607B2 (ja) * 2009-12-18 2014-01-29 東洋紡株式会社 成型用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成型体
JP5428831B2 (ja) * 2009-12-18 2014-02-26 東洋紡株式会社 成型用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5560693B2 (ja) * 2009-12-18 2014-07-30 東洋紡株式会社 成型用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成型体
JP5428829B2 (ja) * 2009-12-18 2014-02-26 東洋紡株式会社 成型用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5428830B2 (ja) * 2009-12-18 2014-02-26 東洋紡株式会社 成型用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5434568B2 (ja) * 2009-12-22 2014-03-05 東洋紡株式会社 成型用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5471419B2 (ja) * 2009-12-22 2014-04-16 東洋紡株式会社 保護フィルム付成型用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5531854B2 (ja) * 2010-08-17 2014-06-25 東洋紡株式会社 成型用積層体
JP5847562B2 (ja) * 2010-12-02 2016-01-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JP5723503B2 (ja) * 2010-12-28 2015-05-27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貼り合せ化粧材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512759B2 (ja) * 2011-09-16 2014-06-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2軸延伸熱可塑性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3139105A (ja) * 2011-12-30 2013-07-18 Nippon Paper Industries Co Ltd 成型用積層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樹脂成型品の製造方法
JP5869383B2 (ja) * 2012-03-15 2016-02-24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716810B2 (ja) * 2013-10-29 2015-05-13 東洋紡株式会社 保護フィルム付成型用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5605489B2 (ja) * 2013-10-29 2014-10-15 東洋紡株式会社 保護フィルム付成型用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6322031B2 (ja) * 2014-03-31 2018-05-09 株式会社カネカ 透明導電層付き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CN106459444B (zh) * 2014-04-11 2019-07-30 可隆工业株式会社 聚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聚酯薄膜的聚酯模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WO2016084568A1 (ja) * 2014-11-28 2016-06-02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4793826B (zh) * 2015-05-01 2022-06-03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双面硬化膜与包括该双面硬化膜的电容式触摸屏
EP3616910A4 (en) * 2017-04-28 2021-01-27 Kuraray Co., Ltd. MULTI-LAYER FILM OF THERMOPLASTIC RESIN, ITS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LAMINATE
JP6927124B2 (ja) * 2018-03-30 2021-08-25 東洋紡株式会社 熱収縮性ポリエステル系フィルム
EP3778727A4 (en) * 2018-03-30 2022-01-05 Toyobo Co., Ltd. HEAT-SHRINKABLE POLYESTER-BASED FILM
JP7135547B2 (ja) * 2018-08-01 2022-09-13 東洋紡株式会社 表面処理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11415B2 (ja) * 1989-02-01 1997-05-21 ダイアホイルヘキスト株式会社 成形用二軸延伸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成形転写用フィルムおよび成形容器用フィルム
JPH04142376A (ja) * 1990-10-03 1992-05-15 Daihachi Chem Ind Co Ltd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耐擦傷性被覆組成物
JP2000141572A (ja) * 1998-11-13 2000-05-23 Kanebo Ltd ポリエステルシート状成形物およびその用途
JP4429515B2 (ja) * 2000-03-09 2010-03-10 帝人株式会社 高分子樹脂積層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積層体からなる成形物
JP2004250624A (ja) * 2003-02-21 2004-09-09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透明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5290354A (ja) * 2003-09-03 2005-10-20 Toyobo Co Ltd 成型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4370983B2 (ja) * 2004-06-15 2009-11-25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金属板被覆用ポリエステル系フィルム、ポリエステル系フィルム被覆金属板、及びポリエステル系フィルム被覆金属容器
JP2006181767A (ja) * 2004-12-27 2006-07-13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Copp 二軸延伸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7146014A (ja) * 2005-11-29 2007-06-14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Copp 反射板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1511920B (zh) * 2006-09-06 2012-05-09 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成型用聚酯薄膜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6545A (zh) * 2012-07-30 2014-12-24 东丽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用白色聚酯膜
CN108724866A (zh) * 2017-04-20 2018-11-02 旭化成株式会社 热收缩性层积膜和袋
CN108724866B (zh) * 2017-04-20 2020-07-10 旭化成株式会社 热收缩性层积膜和袋
CN107915960A (zh) * 2017-11-17 2018-04-17 江苏东材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超低表面粗糙度聚酯基膜/复合基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15960B (zh) * 2017-11-17 2020-09-04 江苏东材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超低表面粗糙度聚酯基膜/复合基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34122A (zh) * 2021-02-01 2022-08-02 赵益来 热贴附pet膜
CN114834122B (zh) * 2021-02-01 2023-09-22 赵益来 热贴附pet膜
CN114193752A (zh) * 2021-12-13 2022-03-18 扬州苏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18578B (zh) 2013-12-11
JP5170160B2 (ja) 2013-03-27
JP4609580B2 (ja) 2011-01-12
CN101511920B (zh) 2012-05-09
KR101111040B1 (ko) 2012-03-13
JP2010248519A (ja) 2010-11-04
JP5287793B2 (ja) 2013-09-11
JPWO2008029666A1 (ja) 2010-01-21
JP2010221715A (ja) 2010-10-07
KR20090051264A (ko) 2009-05-21
TW200831572A (en) 2008-08-01
WO2008029666A1 (fr) 2008-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1920B (zh) 成型用聚酯薄膜
JP5664201B2 (ja) 成型用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TWI406766B (zh) 成型用積層聚酯薄膜及其製法
US11325362B2 (en) Layered polyester film
JP2006328415A (ja) 成型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7276508B2 (ja) 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00442B2 (ja) 成型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1384650A (zh) 成型部件用聚酯膜
TWI297706B (en) Polyester film for molding
CN100484987C (zh) 成型用聚酯薄膜
JP5236315B2 (ja) 成形同時転写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070676B2 (ja) 成型用ポリエステル系フィルム
KR20020076262A (ko) 무광택 uv안정성 공압출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그제조방법 및 그 용도
US7198857B2 (en) Polyester film for forming
TW201038637A (en) Hard coat film for molding
JP5531854B2 (ja) 成型用積層体
JP2012162586A (ja) 成型用延伸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WO2022168703A1 (ja) 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20106368A (ko) 폴리에스테르계 증착필름
KR20120106393A (ko) 폴리에스테르계 증착필름
JP2010076120A (ja) 樹脂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成形体
KR20120106380A (ko) 폴리에스테르계 증착필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9

Termination date: 2017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