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93752A - 一种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93752A
CN114193752A CN202111517266.XA CN202111517266A CN114193752A CN 114193752 A CN114193752 A CN 114193752A CN 202111517266 A CN202111517266 A CN 202111517266A CN 114193752 A CN114193752 A CN 1141937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gear
drum
gear
roller
up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1726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93752B (zh
Inventor
徐伟伟
王飞鹏
张克杰
张声春
汪太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Suwe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Suwe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Suwe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Suwe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1726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937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93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37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937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37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1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 B29C55/1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 B29C55/16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simultaneously
    • B29C55/165Apparatu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07/00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aping By String And By Release Of Stress In Plastic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包括支架、上游圆柱辊筒、中游鼓形辊筒、下游圆柱辊筒、驱动装置、传动组件;中游鼓形辊筒位于上游圆柱辊筒和下游圆柱辊筒之间;传动组件分别与上游圆柱辊筒、中游鼓形辊筒、下游圆柱辊筒、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上游圆柱辊筒的直径、下游圆柱辊筒的直径、中游鼓形辊筒两端的直径相等;上游圆柱辊筒的直径小于中游鼓形辊筒中部的直径;上游圆柱辊筒的转速小于中游鼓形辊筒的转速,中游鼓形辊筒的转速小于下游圆柱辊筒的转速。通过差速、圆柱辊筒和鼓形辊筒实现对聚酰亚胺薄膜双向拉伸,使设备结构更加紧凑、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聚酰亚胺薄膜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聚酰亚胺薄膜通常用于电机的槽绝缘及电缆绕包材料,现有技术中的聚酰亚胺薄膜生产工艺通常包括流涎法和双向拉伸法。
流涎法是将聚酰胺酸(PAA)溶液均匀流布到一个连续运转的金属带上,并随金属带的运动经过一个干燥箱以蒸发掉一部分溶剂,经过部分干燥的PAA薄膜可由金属带上剥离,再经过加热辊筒的作用进行干燥,然后再骤冷、卷取,就可以得到连续长度的薄膜。
双向拉伸法一般是在流涎法后面加上拉伸定向装置,膜加热到指定温度,进行大幅拉伸,使分子链在很大程度上顺着拉伸方向整齐排列,一个方向为单向,横竖则为双向拉伸。拉伸后强度提高3-5倍,耐热,耐寒性改善,物理等性能显著提高。
现有技术中对聚酰亚胺薄膜拉长过程中通常采用差速辊筒,上游(朝传送方向靠后的位置)辊筒转速小于下游(朝传送方向靠前的位置)辊筒的转速,聚酰亚胺薄膜在上游辊筒和下游辊筒之间时受到拉伸,实现将聚酰亚胺薄膜拉长。
聚酰亚胺薄膜被拉长后再经过宽度方向的拉伸装置,经过拉长(纵向)和拉宽(横向)两个步骤,实现双向拉伸。然而通过拉长和拉宽两个装置先后对聚酰亚胺薄膜进行拉伸,工作效率低,并且设备的体积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将聚酰亚胺薄膜的横向拉伸和聚酰亚胺薄膜的纵向拉伸集中在一个步骤中,提高聚酰亚胺薄膜的双向拉伸效率,提高设备的紧凑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包括支架、上游圆柱辊筒、中游鼓形辊筒、下游圆柱辊筒、驱动装置、传动组件;
所述上游圆柱辊筒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中游鼓形辊筒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下游圆柱辊筒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
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相对于所述支架旋转的中轴线、所述中游鼓形辊筒相对于所述支架旋转的中轴线、所述下游圆柱辊筒相对于所述支架旋转的中轴线平行;
所述中游鼓形辊筒位于所述上游圆柱辊筒和所述下游圆柱辊筒之间;
所述传动组件分别与所述上游圆柱辊筒、所述中游鼓形辊筒、所述下游圆柱辊筒、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
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的直径、所述下游圆柱辊筒的直径、所述中游鼓形辊筒两端的直径相等;
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的直径小于所述中游鼓形辊筒中部的直径;
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的转速小于所述中游鼓形辊筒的转速,所述中游鼓形辊筒的转速小于所述下游圆柱辊筒的转速。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还包括上游鼓形辊筒,所述上游鼓形辊筒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上游鼓形辊筒与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上游鼓形辊筒相对于所述支架旋转的中轴线、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相对于所述支架旋转的中轴线平行,所述上游鼓形辊筒位于所述上游圆柱辊筒和所述中游鼓形辊筒之间,所述上游鼓形辊筒两端的直径、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的直径相等,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的直径小于所述上游鼓形辊筒中部的直径,所述上游鼓形辊筒中部的直径小于所述中游辊筒中部的直径,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的转速小于所述上游鼓形辊筒的转速,所述上游鼓形辊筒的转速小于所述中游鼓形辊筒的转速。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还包括下游鼓形辊筒,所述下游鼓形辊筒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下游鼓形辊筒与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下游鼓形辊筒相对于所述支架旋转的中轴线、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相对于所述支架旋转的中轴线平行,所述下游鼓形辊筒位于所述中游鼓形辊筒和所述下游圆柱辊筒之间,所述下游鼓形辊筒两端的直径、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的直径相等,所述上游圆柱骨辊筒的直径小于所述下游鼓形辊筒中部的直径,所述下游鼓形辊筒中部的直径、所述上游鼓形辊筒中部的直径相等,所述下游鼓形辊筒的转速大于所述中游鼓形辊筒的转速,所述下游鼓形辊筒的转速小于所述下游圆柱辊筒的转速。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的中轴线、所述上游鼓形辊筒的中轴线、所述中游鼓形辊筒的中轴线、所述下游鼓形辊筒的中轴线、所述下游圆柱辊筒的中轴线水平设置,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的中轴线、所述中游鼓形辊筒的中轴线、所述下游圆柱辊筒的中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上游鼓形辊筒的中轴线、所述下游鼓形辊筒的中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上游鼓形辊筒的中轴线、所述下游鼓形辊筒的中轴线所在平面位于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的中轴线、所述中游鼓形辊筒的中轴线、所述下游鼓形辊筒的中轴线所在平面的下方;
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的中部、所述上游鼓形辊筒的中部、所述中部鼓形辊筒的中部、所述下游鼓形辊筒的中部、所述下游圆柱辊筒的中部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包括上游立板、下游立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顶板、底板;
所述上游立板、所述下游立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竖直设置,所述上游立板与所述下游立板平行,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平行,所述上游立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垂直;
所述上游立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下游立板、所述第二侧板依次首尾固定连接;
所述顶板、所述底板水平设置,所述上游立板、所述下游立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上游立板的顶端、所述下游立板的顶端、所述第一侧板的顶端、所述第二侧板的顶端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上游立板的底端、所述下游立板的底端、所述第一侧板的底端、所述第二侧板的底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所述上游圆柱辊筒、所述上游鼓形辊筒、所述中游鼓形辊筒、所述下游鼓形辊筒、所述下游圆柱辊筒位于所述上游立板、所述下游立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围绕空间的内侧;
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转动连接;
所述上游鼓形辊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转动连接;
所述中游鼓形辊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转动连接;
所述下游鼓形辊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转动连接;
所述下游圆柱辊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转动连接。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游立板的上端设有输入口,所述输入口沿垂直于所述上游立板的方向与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的顶面对齐;
所述下游立板的上端设有输出口,所述输出口沿垂直于所述下游立板的方向与所述下游圆柱辊筒的顶面对齐。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还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四转轴、第五转轴;
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三转轴、所述第四转轴、所述第五转轴与所述第一侧板垂直;
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转动连接;
所述第三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转动连接;
所述第四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转动连接;
所述第五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转动连接;
所述上游圆柱辊筒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上游鼓形辊筒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中游鼓形辊筒与所述第三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下游鼓形辊筒与所述第四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下游圆柱辊筒与所述第五转轴固定连接。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二侧板固定连接;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组、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
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与所述第一侧板垂直,所述第一传动轴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正下方,所述第二传动轴位于所述第三转轴的正下方,所述第三传动轴位于所述第五转轴的正下方,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三传动轴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传动轴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三传动轴之间,所述第二传动轴高于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低于所述第二转轴;
主动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第一左侧齿轮、第二左侧齿轮、第三左侧齿轮、第四左侧齿轮、第五左侧齿轮、第六左侧齿轮、第七左侧齿轮、第八左侧齿轮、第一齿带;
所述第一左侧齿轮与所述第一转轴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左侧齿轮与所述第二转轴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左侧齿轮与所述第三转轴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左侧齿轮与所述第四转轴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左侧齿轮与所述第五转轴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左侧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左侧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轴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八左侧齿轮与所述第三传动轴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齿带依次与所述第一左侧齿轮、所述第二左侧齿轮、所述第三左侧齿轮、所述第四左侧齿轮、所述第五左侧齿轮、所述第六左侧齿轮、所述第七左侧齿轮、所述第八左侧齿轮啮合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左侧齿轮、所述第三左侧齿轮、所述第五左侧齿轮、所述第六左侧齿轮、所述第八左侧齿轮位于所述齿带内侧,所述第二左侧齿轮、所述第四左侧齿轮、所述第七左侧齿轮位于所述齿带外侧;
所述第一左侧齿轮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二左侧齿轮的齿数,所述第二左侧齿轮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三左侧齿轮的齿数,所述第三左侧齿轮的齿数小于所述第四左侧齿轮的齿数,所述第四左侧齿轮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五左侧齿轮的齿数,所述第五左侧齿轮的齿数、所述第六左侧齿轮的齿数、所述第七左侧齿轮的齿数、所述第八左侧齿轮的齿数相等。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二齿轮组,所述第二齿轮组包括第一右侧齿轮、第二右侧齿轮、第三右侧齿轮、第四右侧齿轮、第五右侧齿轮、第六右侧齿轮、第七右侧齿轮、第八右侧齿轮、第二齿带;
所述第一右侧齿轮与所述第一转轴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右侧齿轮与所述第二转轴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右侧齿轮与所述第三转轴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右侧齿轮与所述第四转轴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右侧齿轮与所述第五转轴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右侧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右侧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轴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八右侧齿轮与所述第三传动轴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齿带依次与所述第一右侧齿轮、所述第二右侧齿轮、所述第三右侧齿轮、所述第四右侧齿轮、所述第五右侧齿轮、所述第六右侧齿轮、所述第七右侧齿轮、所述第八右侧齿轮啮合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右侧齿轮、所述第三右侧齿轮、所述第五右侧齿轮、所述第六右侧齿轮、所述第八右侧齿轮位于所述齿带内侧,所述第二右侧齿轮、所述第四右侧齿轮、所述第七右侧齿轮位于所述齿带外侧;
所述第一右侧齿轮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二右侧齿轮的齿数,所述第二右侧齿轮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三右侧齿轮的齿数,所述第三右侧齿轮的齿数小于所述第四右侧齿轮的齿数,所述第四右侧齿轮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五右侧齿轮的齿数,所述第五右侧齿轮的齿数、所述第六右侧齿轮的齿数、所述第七右侧齿轮的齿数、所述第八右侧齿轮的齿数相等;
所述第一左侧齿轮的齿数与所述第一右侧齿轮的齿数相等,所述第二左侧齿轮的齿数与所述第二右侧齿轮的齿数相等,所述第三左侧齿轮的齿数与所述第三右侧齿轮的齿数相等,所述第四左侧齿轮的齿数与所述第四右侧齿轮的齿数相等,所述第五左侧齿轮的齿数与所述第五右侧齿轮的齿数相等,所述第六左侧齿轮的齿数与所述第六右侧齿轮的齿数相等,所述第七左侧齿轮的齿数与所述第七右侧齿轮的齿数相等,所述第八左侧齿轮的齿数与所述第八右侧齿轮的齿数相等。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还包括左侧盖板和右侧盖板,所述左侧盖板与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组件位于所述左侧盖板和所述第一侧板之间;
所述右侧盖板与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组件位于所述右侧盖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
和/或,所述主动齿轮的齿数小于所述从动齿轮的齿数,所述从动齿轮的齿数、所述第七左侧齿轮的齿数相等。
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在工作过程中,聚酰亚胺薄膜依次经过上游圆柱辊筒、上游鼓形辊筒、中游鼓形辊筒、下游鼓形辊筒、下游圆柱辊筒的绕卷传送并张紧,传送速度逐渐增大,从而将聚酰亚胺薄膜拉长,鼓形辊筒(上游鼓形辊筒、中游鼓形辊筒、下游鼓形辊筒)的表面为鼓形,能够将聚酰亚胺薄膜沿两侧方向拉伸,从而增大聚酰亚胺薄膜的宽度,实现双向拉伸,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两套独立的拉伸装置对聚酰亚胺薄膜进行双向拉伸而言,本申请提供的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结构更加紧凑,工作效率更高,设备成本更低,且拉长和拉宽同时进行且逐步拉伸,拉伸质量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架的局部结构的爆炸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视角下支架的局部结构的爆炸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的爆炸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隐藏支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隐藏支架和聚酰亚胺薄膜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支架;102、上游立板;103、第一侧板;104、下游立板;105、第二侧板;106、顶板;107、底板;108、左侧盖板;109、右侧盖板;110、输入口;111、输出口;112、上游圆柱辊筒;113、上游鼓形辊筒;114、中游鼓形辊筒;115、下游鼓形辊筒;116、下游圆柱辊筒;117、第一转轴;118、第二转轴;119、第三转轴;120、第四转轴;121、第五转轴;122、第一传动轴;123、第二传动轴;124、第三传动轴;125、电机;126、主动齿轮;127、从动齿轮;128、第一左侧齿轮;129、第二左侧齿轮;130、第三左侧齿轮;
131、第四左侧齿轮;132、第五左侧齿轮;133、第六左侧齿轮;134、第七左侧齿轮;
135、第八左侧齿轮;136、第一右侧齿轮;137、第二右侧齿轮;138、第三右侧齿轮;
139、第四右侧齿轮;140、第五右侧齿轮;141、第六右侧齿轮;142、第七右侧齿轮;
143、第八右侧齿轮;144、第一齿带;145、第二齿带;146、聚酰亚胺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包括支架101、上游圆柱辊筒112、中游鼓形辊筒114、下游圆柱辊筒116、驱动装置、传动组件;上游圆柱辊筒112与支架101转动连接,中游鼓形辊筒114与支架101转动连接,下游圆柱辊筒116与支架101转动连接;上游圆柱辊筒112相对于支架101旋转的中轴线、中游鼓形辊筒114相对于支架101旋转的中轴线、下游圆柱辊筒116相对于支架101旋转的中轴线平行;中游鼓形辊筒114位于上游圆柱辊筒112和下游圆柱辊筒116之间;传动组件分别与上游圆柱辊筒112、中游鼓形辊筒114、下游圆柱辊筒116、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上游圆柱辊筒112的直径、下游圆柱辊筒116的直径、中游鼓形辊筒114两端的直径相等;上游圆柱辊筒112的直径小于中游鼓形辊筒114中部的直径;上游圆柱辊筒112的转速小于中游鼓形辊筒114的转速,中游鼓形辊筒114的转速小于下游圆柱辊筒116的转速。
一些实施方式中,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还包括上游鼓形辊筒113,上游鼓形辊筒113与支架101转动连接,上游鼓形辊筒113与传动组件传动连接,上游鼓形辊筒113相对于支架101旋转的中轴线、上游圆柱辊筒112相对于支架101旋转的中轴线平行,上游鼓形辊筒113位于上游圆柱辊筒112和中游鼓形辊筒114之间,上游鼓形辊筒113两端的直径、上游圆柱辊筒112的直径相等,上游圆柱辊筒112的直径小于上游鼓形辊筒113中部的直径,上游鼓形辊筒113中部的直径小于中游辊筒中部的直径,上游圆柱辊筒112的转速小于上游鼓形辊筒113的转速,上游鼓形辊筒113的转速小于中游鼓形辊筒114的转速。
一些实施方式中,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还包括下游鼓形辊筒115,下游鼓形辊筒115与支架101转动连接,下游鼓形辊筒115与传动组件传动连接,下游鼓形辊筒115相对于支架101旋转的中轴线、上游圆柱辊筒112相对于支架101旋转的中轴线平行,下游鼓形辊筒115位于中游鼓形辊筒114和下游圆柱辊筒116之间,下游鼓形辊筒115两端的直径、上游圆柱辊筒112的直径相等,上游圆柱骨辊筒的直径小于下游鼓形辊筒115中部的直径,下游鼓形辊筒115中部的直径、上游鼓形辊筒113中部的直径相等,下游鼓形辊筒115的转速大于中游鼓形辊筒114的转速,下游鼓形辊筒115的转速小于下游圆柱辊筒116的转速。
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游圆柱辊筒112的中轴线、上游鼓形辊筒113的中轴线、中游鼓形辊筒114的中轴线、下游鼓形辊筒115的中轴线、下游圆柱辊筒116的中轴线水平设置,上游圆柱辊筒112的中轴线、中游鼓形辊筒114的中轴线、下游圆柱辊筒116的中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上游鼓形辊筒113的中轴线、下游鼓形辊筒115的中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上游鼓形辊筒113的中轴线、下游鼓形辊筒115的中轴线所在平面位于上游圆柱辊筒112的中轴线、中游鼓形辊筒114的中轴线、下游鼓形辊筒115的中轴线所在平面的下方;上游圆柱辊筒112的中部、上游鼓形辊筒113的中部、中部鼓形辊筒的中部、下游鼓形辊筒115的中部、下游圆柱辊筒116的中部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架101包括上游立板102、下游立板104、第一侧板103、第二侧板105、顶板106、底板107;上游立板102、下游立板104、第一侧板103、第二侧板105竖直设置,上游立板102与下游立板104平行,第一侧板103与第二侧板105平行,上游立板102与第一侧板103垂直;上游立板102、第一侧板103、下游立板104、第二侧板105依次首尾固定连接;顶板106、底板107水平设置,上游立板102、下游立板104、第一侧板103、第二侧板105位于顶板106和底板107之间,上游立板102的顶端、下游立板104的顶端、第一侧板103的顶端、第二侧板105的顶端与顶板106固定连接,上游立板102的底端、下游立板104的底端、第一侧板103的底端、第二侧板105的底端与底板107固定连接;上游圆柱辊筒112、上游鼓形辊筒113、中游鼓形辊筒114、下游鼓形辊筒115、下游圆柱辊筒116位于上游立板102、下游立板104、第一侧板103、第二侧板105、顶板106、底板107围绕空间的内侧;上游圆柱辊筒1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103、第二侧板105转动连接;上游鼓形辊筒1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103、第二侧板105转动连接;中游鼓形辊筒1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103、第二侧板105转动连接;下游鼓形辊筒11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103、第二侧板105转动连接;下游圆柱辊筒11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103、第二侧板105转动连接。
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游立板102的上端设有输入口110,输入口110沿垂直于上游立板102的方向与上游圆柱辊筒112的顶面对齐;下游立板104的上端设有输出口111,输出口111沿垂直于下游立板104的方向与下游圆柱辊筒116的顶面对齐。
一些实施方式中,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还包括第一转轴117、第二转轴118、第三转轴119、第四转轴120、第五转轴121;第一转轴117、第二转轴118、第三转轴119、第四转轴120、第五转轴121与第一侧板103垂直;第一转轴11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103、第二侧板105转动连接;第二转轴11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103、第二侧板105转动连接;第三转轴119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103、第二侧板105转动连接;第四转轴12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103、第二侧板105转动连接;第五转轴1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103、第二侧板105转动连接;上游圆柱辊筒112与第一转轴117固定连接,上游鼓形辊筒113与第二转轴118固定连接,中游鼓形辊筒114与第三转轴119固定连接,下游鼓形辊筒115与第四转轴120固定连接,下游圆柱辊筒116与第五转轴121固定连接。
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25,电机125位于第一侧板103和第二侧板105之间,电机125与第二侧板105固定连接;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组、第一传动轴122、第二传动轴123、第三传动轴124、主动齿轮126、从动齿轮127;第一传动轴122、第二传动轴123、第三传动轴124与第一侧板103垂直,第一传动轴122位于第一转轴117的正下方,第二传动轴123位于第三转轴119的正下方,第三传动轴124位于第五转轴121的正下方,第一传动轴122与第三传动轴124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二传动轴123位于第一传动轴122和第三传动轴124之间,第二传动轴123高于第一传动轴122,第二传动轴123低于第二转轴118;主动齿轮126与电机12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从动齿轮127与第二传动轴123固定连接,主动齿轮126与从动齿轮127啮合传动连接;第一齿轮组包括第一左侧齿轮128、第二左侧齿轮129、第三左侧齿轮130、第四左侧齿轮131、第五左侧齿轮132、第六左侧齿轮133、第七左侧齿轮134、第八左侧齿轮135、第一齿带144;第一左侧齿轮128与第一转轴117远离第二侧板10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左侧齿轮129与第二转轴118远离第二侧板10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左侧齿轮130与第三转轴119远离第二侧板10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四左侧齿轮131与第四转轴120远离第二侧板10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五左侧齿轮132与第五转轴121远离第二侧板10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六左侧齿轮133与第一传动轴122远离第二侧板10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七左侧齿轮134与第二传动轴123远离第二侧板10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八左侧齿轮135与第三传动轴124远离第二侧板105的一端固定连接;齿带依次与第一左侧齿轮128、第二左侧齿轮129、第三左侧齿轮130、第四左侧齿轮131、第五左侧齿轮132、第六左侧齿轮133、第七左侧齿轮134、第八左侧齿轮135啮合传动连接;第一左侧齿轮128、第三左侧齿轮130、第五左侧齿轮132、第六左侧齿轮133、第八左侧齿轮135位于齿带内侧,第二左侧齿轮129、第四左侧齿轮131、第七左侧齿轮134位于齿带外侧;第一左侧齿轮128的齿数小于第二左侧齿轮129的齿数,第二左侧齿轮129的齿数小于第三左侧齿轮130的齿数,第三左侧齿轮130的齿数小于第四左侧齿轮131的齿数,第四左侧齿轮131的齿数小于第五左侧齿轮132的齿数,第五左侧齿轮132的齿数、第六左侧齿轮133的齿数、第七左侧齿轮134的齿数、第八左侧齿轮135的齿数相等。
一些实施方式中,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二齿轮组,第二齿轮组包括第一右侧齿轮136、第二右侧齿轮137、第三右侧齿轮138、第四右侧齿轮139、第五右侧齿轮140、第六右侧齿轮141、第七右侧齿轮142、第八右侧齿轮143、第二齿带145;第一右侧齿轮136与第一转轴117远离第一侧板10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右侧齿轮137与第二转轴118远离第一侧板10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右侧齿轮138与第三转轴119远离第一侧板10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四右侧齿轮139与第四转轴120远离第一侧板10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五右侧齿轮140与第五转轴121远离第一侧板10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六右侧齿轮141与第一传动轴122远离第一侧板10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七右侧齿轮142与第二传动轴123远离第一侧板10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八右侧齿轮143与第三传动轴124远离第一侧板103的一端固定连接;齿带依次与第一右侧齿轮136、第二右侧齿轮137、第三右侧齿轮138、第四右侧齿轮139、第五右侧齿轮140、第六右侧齿轮141、第七右侧齿轮142、第八右侧齿轮143啮合传动连接;第一右侧齿轮136、第三右侧齿轮138、第五右侧齿轮140、第六右侧齿轮141、第八右侧齿轮143位于齿带内侧,第二右侧齿轮137、第四右侧齿轮139、第七右侧齿轮142位于齿带外侧;第一右侧齿轮136的齿数小于第二右侧齿轮137的齿数,第二右侧齿轮137的齿数小于第三右侧齿轮138的齿数,第三右侧齿轮138的齿数小于第四右侧齿轮139的齿数,第四右侧齿轮139的齿数小于第五右侧齿轮140的齿数,第五右侧齿轮140的齿数、第六右侧齿轮141的齿数、第七右侧齿轮142的齿数、第八右侧齿轮143的齿数相等;第一左侧齿轮128的齿数与第一右侧齿轮136的齿数相等,第二左侧齿轮129的齿数与第二右侧齿轮137的齿数相等,第三左侧齿轮130的齿数与第三右侧齿轮138的齿数相等,第四左侧齿轮131的齿数与第四右侧齿轮139的齿数相等,第五左侧齿轮132的齿数与第五右侧齿轮140的齿数相等,第六左侧齿轮133的齿数与第六右侧齿轮141的齿数相等,第七左侧齿轮134的齿数与第七右侧齿轮142的齿数相等,第八左侧齿轮135的齿数与第八右侧齿轮143的齿数相等。
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架101还包括左侧盖板108和右侧盖板109,左侧盖板108与第一侧板103远离第二侧板105的一面固定连接,第一齿轮组件位于左侧盖板108和第一侧板103之间;右侧盖板109与第二侧板105远离第一侧板103的一面固定连接,第二齿轮组件位于右侧盖板109和第二侧板105之间;和/或,主动齿轮126的齿数小于从动齿轮127的齿数,从动齿轮127的齿数、第七左侧齿轮134的齿数相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在工作过程中,聚酰亚胺薄膜146依次经过上游圆柱辊筒112、上游鼓形辊筒113、中游鼓形辊筒114、下游鼓形辊筒115、下游圆柱辊筒116的绕卷传送并张紧,传送速度逐渐增大,从而将聚酰亚胺薄膜146拉长,鼓形辊筒(上游鼓形辊筒113、中游鼓形辊筒114、下游鼓形辊筒115)的表面为鼓形,能够将聚酰亚胺薄膜146沿两侧方向拉伸,从而增大聚酰亚胺薄膜146的宽度,实现双向拉伸,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两套独立的拉伸装置对聚酰亚胺薄膜146进行双向拉伸而言,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结构更加紧凑,工作效率更高,设备成本更低,且拉长和拉宽同时进行且逐步拉伸,拉伸质量更高。
驱动装置通过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驱动各转轴和传动轴的两端旋转,传动更加平稳。
以上实施例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上游圆柱辊筒、中游鼓形辊筒、下游圆柱辊筒、驱动装置、传动组件;
所述上游圆柱辊筒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中游鼓形辊筒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下游圆柱辊筒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
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相对于所述支架旋转的中轴线、所述中游鼓形辊筒相对于所述支架旋转的中轴线、所述下游圆柱辊筒相对于所述支架旋转的中轴线平行;
所述中游鼓形辊筒位于所述上游圆柱辊筒和所述下游圆柱辊筒之间。
所述传动组件分别与所述上游圆柱辊筒、所述中游鼓形辊筒、所述下游圆柱辊筒、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
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的直径、所述下游圆柱辊筒的直径、所述中游鼓形辊筒两端的直径相等;
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的直径小于所述中游鼓形辊筒中部的直径;
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的转速小于所述中游鼓形辊筒的转速,所述中游鼓形辊筒的转速小于所述下游圆柱辊筒的转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还包括上游鼓形辊筒,所述上游鼓形辊筒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上游鼓形辊筒与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上游鼓形辊筒相对于所述支架旋转的中轴线、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相对于所述支架旋转的中轴线平行,所述上游鼓形辊筒位于所述上游圆柱辊筒和所述中游鼓形辊筒之间,所述上游鼓形辊筒两端的直径、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的直径相等,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的直径小于所述上游鼓形辊筒中部的直径,所述上游鼓形辊筒中部的直径小于所述中游辊筒中部的直径,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的转速小于所述上游鼓形辊筒的转速,所述上游鼓形辊筒的转速小于所述中游鼓形辊筒的转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还包括下游鼓形辊筒,所述下游鼓形辊筒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下游鼓形辊筒与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下游鼓形辊筒相对于所述支架旋转的中轴线、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相对于所述支架旋转的中轴线平行,所述下游鼓形辊筒位于所述中游鼓形辊筒和所述下游圆柱辊筒之间,所述下游鼓形辊筒两端的直径、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的直径相等,所述上游圆柱骨辊筒的直径小于所述下游鼓形辊筒中部的直径,所述下游鼓形辊筒中部的直径、所述上游鼓形辊筒中部的直径相等,所述下游鼓形辊筒的转速大于所述中游鼓形辊筒的转速,所述下游鼓形辊筒的转速小于所述下游圆柱辊筒的转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的中轴线、所述上游鼓形辊筒的中轴线、所述中游鼓形辊筒的中轴线、所述下游鼓形辊筒的中轴线、所述下游圆柱辊筒的中轴线水平设置,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的中轴线、所述中游鼓形辊筒的中轴线、所述下游圆柱辊筒的中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上游鼓形辊筒的中轴线、所述下游鼓形辊筒的中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上游鼓形辊筒的中轴线、所述下游鼓形辊筒的中轴线所在平面位于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的中轴线、所述中游鼓形辊筒的中轴线、所述下游鼓形辊筒的中轴线所在平面的下方;
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的中部、所述上游鼓形辊筒的中部、所述中部鼓形辊筒的中部、所述下游鼓形辊筒的中部、所述下游圆柱辊筒的中部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上游立板、下游立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顶板、底板;
所述上游立板、所述下游立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竖直设置,所述上游立板与所述下游立板平行,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平行,所述上游立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垂直;
所述上游立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下游立板、所述第二侧板依次首尾固定连接;
所述顶板、所述底板水平设置,所述上游立板、所述下游立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上游立板的顶端、所述下游立板的顶端、所述第一侧板的顶端、所述第二侧板的顶端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上游立板的底端、所述下游立板的底端、所述第一侧板的底端、所述第二侧板的底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所述上游圆柱辊筒、所述上游鼓形辊筒、所述中游鼓形辊筒、所述下游鼓形辊筒、所述下游圆柱辊筒位于所述上游立板、所述下游立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围绕空间的内侧;
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转动连接;
所述上游鼓形辊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转动连接;
所述中游鼓形辊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转动连接;
所述下游鼓形辊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转动连接;
所述下游圆柱辊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立板的上端设有输入口,所述输入口沿垂直于所述上游立板的方向与所述上游圆柱辊筒的顶面对齐;
所述下游立板的上端设有输出口,所述输出口沿垂直于所述下游立板的方向与所述下游圆柱辊筒的顶面对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还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四转轴、第五转轴;
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三转轴、所述第四转轴、所述第五转轴与所述第一侧板垂直;
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转动连接;
所述第三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转动连接;
所述第四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转动连接;
所述第五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转动连接;
所述上游圆柱辊筒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上游鼓形辊筒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中游鼓形辊筒与所述第三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下游鼓形辊筒与所述第四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下游圆柱辊筒与所述第五转轴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二侧板固定连接;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组、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
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与所述第一侧板垂直,所述第一传动轴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正下方,所述第二传动轴位于所述第三转轴的正下方,所述第三传动轴位于所述第五转轴的正下方,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三传动轴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传动轴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三传动轴之间,所述第二传动轴高于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低于所述第二转轴;
主动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第一左侧齿轮、第二左侧齿轮、第三左侧齿轮、第四左侧齿轮、第五左侧齿轮、第六左侧齿轮、第七左侧齿轮、第八左侧齿轮、第一齿带;
所述第一左侧齿轮与所述第一转轴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左侧齿轮与所述第二转轴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左侧齿轮与所述第三转轴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左侧齿轮与所述第四转轴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左侧齿轮与所述第五转轴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左侧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左侧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轴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八左侧齿轮与所述第三传动轴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齿带依次与所述第一左侧齿轮、所述第二左侧齿轮、所述第三左侧齿轮、所述第四左侧齿轮、所述第五左侧齿轮、所述第六左侧齿轮、所述第七左侧齿轮、所述第八左侧齿轮啮合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左侧齿轮、所述第三左侧齿轮、所述第五左侧齿轮、所述第六左侧齿轮、所述第八左侧齿轮位于所述齿带内侧,所述第二左侧齿轮、所述第四左侧齿轮、所述第七左侧齿轮位于所述齿带外侧;
所述第一左侧齿轮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二左侧齿轮的齿数,所述第二左侧齿轮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三左侧齿轮的齿数,所述第三左侧齿轮的齿数小于所述第四左侧齿轮的齿数,所述第四左侧齿轮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五左侧齿轮的齿数,所述第五左侧齿轮的齿数、所述第六左侧齿轮的齿数、所述第七左侧齿轮的齿数、所述第八左侧齿轮的齿数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二齿轮组,所述第二齿轮组包括第一右侧齿轮、第二右侧齿轮、第三右侧齿轮、第四右侧齿轮、第五右侧齿轮、第六右侧齿轮、第七右侧齿轮、第八右侧齿轮、第二齿带;
所述第一右侧齿轮与所述第一转轴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右侧齿轮与所述第二转轴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右侧齿轮与所述第三转轴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右侧齿轮与所述第四转轴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右侧齿轮与所述第五转轴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右侧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右侧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轴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八右侧齿轮与所述第三传动轴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齿带依次与所述第一右侧齿轮、所述第二右侧齿轮、所述第三右侧齿轮、所述第四右侧齿轮、所述第五右侧齿轮、所述第六右侧齿轮、所述第七右侧齿轮、所述第八右侧齿轮啮合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右侧齿轮、所述第三右侧齿轮、所述第五右侧齿轮、所述第六右侧齿轮、所述第八右侧齿轮位于所述齿带内侧,所述第二右侧齿轮、所述第四右侧齿轮、所述第七右侧齿轮位于所述齿带外侧;
所述第一右侧齿轮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二右侧齿轮的齿数,所述第二右侧齿轮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三右侧齿轮的齿数,所述第三右侧齿轮的齿数小于所述第四右侧齿轮的齿数,所述第四右侧齿轮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五右侧齿轮的齿数,所述第五右侧齿轮的齿数、所述第六右侧齿轮的齿数、所述第七右侧齿轮的齿数、所述第八右侧齿轮的齿数相等;
所述第一左侧齿轮的齿数与所述第一右侧齿轮的齿数相等,所述第二左侧齿轮的齿数与所述第二右侧齿轮的齿数相等,所述第三左侧齿轮的齿数与所述第三右侧齿轮的齿数相等,所述第四左侧齿轮的齿数与所述第四右侧齿轮的齿数相等,所述第五左侧齿轮的齿数与所述第五右侧齿轮的齿数相等,所述第六左侧齿轮的齿数与所述第六右侧齿轮的齿数相等,所述第七左侧齿轮的齿数与所述第七右侧齿轮的齿数相等,所述第八左侧齿轮的齿数与所述第八右侧齿轮的齿数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左侧盖板和右侧盖板,所述左侧盖板与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组件位于所述左侧盖板和所述第一侧板之间;
所述右侧盖板与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组件位于所述右侧盖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
和/或,所述主动齿轮的齿数小于所述从动齿轮的齿数,所述从动齿轮的齿数、所述第七左侧齿轮的齿数相等。
CN202111517266.XA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 Active CN1141937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7266.XA CN114193752B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7266.XA CN114193752B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3752A true CN114193752A (zh) 2022-03-18
CN114193752B CN114193752B (zh) 2023-04-14

Family

ID=80652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17266.XA Active CN114193752B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9375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16389A1 (de) * 1974-04-04 1975-10-16 Toshio Sato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merzerisieren von baumwollware
US5429785A (en) * 1994-03-01 1995-07-04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ethod of making biaxially oriented thermoplastic films
JPH0737621U (ja) * 1993-12-22 1995-07-11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シート貼着装置
JPH09123272A (ja) * 1995-08-31 1997-05-13 Plast Kogaku Kenkyusho:Kk 熱可塑性樹脂薄膜の延伸方法及び装置
CN101511920A (zh) * 2006-09-06 2009-08-19 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成型用聚酯薄膜
CN102167836A (zh) * 2011-03-01 2011-08-31 宜兴市高拓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
CN204490160U (zh) * 2015-02-11 2015-07-22 相鹏 新型薄膜滑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16389A1 (de) * 1974-04-04 1975-10-16 Toshio Sato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merzerisieren von baumwollware
JPH0737621U (ja) * 1993-12-22 1995-07-11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シート貼着装置
US5429785A (en) * 1994-03-01 1995-07-04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ethod of making biaxially oriented thermoplastic films
JPH09123272A (ja) * 1995-08-31 1997-05-13 Plast Kogaku Kenkyusho:Kk 熱可塑性樹脂薄膜の延伸方法及び装置
CN101511920A (zh) * 2006-09-06 2009-08-19 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成型用聚酯薄膜
CN102167836A (zh) * 2011-03-01 2011-08-31 宜兴市高拓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
CN204490160U (zh) * 2015-02-11 2015-07-22 相鹏 新型薄膜滑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3752B (zh) 2023-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16249U (zh) 一种电缆加工缠绕机
CN114193752B (zh) 一种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设备
CN114044408A (zh) 一种钢丝的卷绕装置
CN214926944U (zh) 一种塑料管材牵引机
CN101831719B (zh) 高性能纤维同步辐射原位检测试验机
CN212712125U (zh) 一种张力调节装置
CN219935465U (zh) 一种玻璃钢的拉伸检测装置
CN110356899B (zh) 一种用于高分子塑料膜的去皱装置
CN117208665A (zh) 制备高强锦纶纤维的连续加工系统及方法
CN212422253U (zh) 一种强力交叉膜拉伸设备
CN215152028U (zh) 一种玻璃纤维管生产加工用冷却装置
CN208733174U (zh) 一种链条生产用高频淬火装置
US3340565A (en) Cooling device for solidification of continuously extruded thermoplastic stock
CN103287914A (zh) 一种特种复合电缆的牵引输送的可独立运行的装置和方法
CN208361566U (zh) 一种收线过程稳定的复绕收线机
JPS62503177A (ja) ワイヤロ−プ製造方法と該方法を行うためのワイヤロ−プ撚糸機
CN207910225U (zh) 一种用于数据线加工的扭线机
CN219025746U (zh) 可延展钢筋的钢筋调直机
CN114147944B (zh) 一种磁悬浮薄膜双向拉伸装置
CN112027738A (zh) 一种铜杆水平调直收卷装置
CN216064928U (zh) 一种基于不锈钢管使用的矫直装置
CN116353039B (zh) 一种双向拉伸尼龙薄膜的制造设备及方法
CN219031317U (zh) 一种便于包装电线电缆的设备
CN219924392U (zh) 一种镀锌钢丝绳矫直装置
CN219632250U (zh) 一种电缆制造用拉丝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