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84746A - 白色反射膜 - Google Patents

白色反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84746A
CN101484746A CNA2007800236455A CN200780023645A CN101484746A CN 101484746 A CN101484746 A CN 101484746A CN A2007800236455 A CNA2007800236455 A CN A2007800236455A CN 200780023645 A CN200780023645 A CN 200780023645A CN 101484746 A CN101484746 A CN 1014847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particle
reflection film
spherical particle
white ref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236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84746B (zh
Inventor
佐藤义和
坂田善彦
渡边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484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4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847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47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having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84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refle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 G02B5/0808Mirrors having a single reflecting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5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specially adapted reflec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355Continuous and nonuniform or irregular surface on layer or component [e.g., roofing, etc.]
    • Y10T428/24372Particulate matt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色反射膜,在白色膜的至少一个面上具有含球状粒子的涂层,当球状粒子的粒径为R、涂层的厚度为H时,每100H见方表面积的涂层中满足R>H的粒子的平均个数为10个以上。通过本发明,可以提供在背光源中使用时能够有助于背光源的亮度提高的白色反射膜。

Description

白色反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现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源的亮度提高的白色反射膜。更详细地说,涉及在液晶显示器用的侧光式背光源灯反射器、和液晶显示器的直下式背光源的反射板中使用的白色反射膜。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器中使用照射液晶单元的背光源,根据液晶显示器的种类,在液晶监测器中采用侧光式背光源,在液晶电视中采用直下式背光源。作为它们的背光源用反射膜,一般使用通过气泡形成的多孔白色膜(专利文献1)。进而为了防止从冷阴极管放射的紫外线造成膜变黄,有人提出了叠层有紫外线吸收层的白色膜(专利文献2、3)。
在这些反射膜中,公开了用于改善亮度的诸多特性的各种方法。例如,为了在侧光式中实现亮度提高,有人公开了在光源相反侧的膜面上设置光隐蔽层的方法(专利文献4)。另外,有人公开了通过选择球状粒子与粘结剂的折射率差来控制光扩散性,从而改善光扩散片产生的正面亮度的方法(专利文献5)。进而,还有人公开了在直下式背光源中的反射片上,通过控制光源侧的膜面的扩散性,来改善背光源中的亮度不均衡的方法(专利文献6)。
专利文献1:特开平8-2622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1-166295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2-90515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2-333510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1-324608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2005-1735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对于发展快速的液晶电视用反射膜,一方面强烈要求低成本化,另一方面同时也要求将反射膜的反射特性提高到现有以上。其原因是由于,如果能够通过提高反射膜的反射特性来提高作为背光源的亮度,就可以削减光源上部所使用的昂贵的片。例如,作为液晶电视用背光源的构成的一例,从光源侧顺次叠层了扩散板(厚度约2mm)/扩散膜(厚度约200μm~300μm)/扩散膜(厚度约200μm~300μm)/扩散膜(厚度约200μm~300μm)。如果可以将背光源的整体亮度提高2~3%,就可以在所述构成中削减一片扩散膜。
但是,虽然反射膜的反射特性依赖于白色膜内部的孔隙结构的部分较多,但通过从孔隙结构上想办法来提高反射率渐渐到达了极限。
本发明与上述的现有方法不同,是通过从白色膜的光源侧表面上想办法来提高反射率。具体地说,提供一种白色反射膜,通过在白色膜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特定的涂层,从而改善反射特性,有助于背光源的亮度提高。
本发明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采用如下方法。即一种白色反射膜,在白色膜的至少一个面上具有含球状粒子的涂层,当球状粒子的粒径为R、涂层的厚度为H时,在每100H见方(边长为100H的正方形)表面积的涂层中,满足R>H的粒子的平均个数为10个以上。
另外,本发明是使用该白色放射膜的背光源用灯反射器、和直下式背光源。
根据本发明,通过制成在白色膜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有特定涂层的白色反射膜,可以在用于背光源时有助于背光源的亮度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的剖面模式图的一例。
符号说明
1:球状粒子
2:粘结剂树脂
3:白色膜
4:涂层的厚度(H)
5:球状粒子的粒径(R)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者们通过从白色膜的光源侧表面上想办法,对于有助于提高背光源亮度的白色膜进行了深入研究。尝试在白色膜的至少一个面上涂布含球状粒子的涂层,并使用涂布厚度与球状粒子的粒径的关系、以及球状粒子的个数所涉及的条件特定的涂层,结果探明,所得白色膜在背光源中使用时的亮度会比单独的白色膜的情况提高。
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在白色膜的至少一个面具有含球状粒子的涂层。并且,当该涂层所含有的球状粒子的粒径为R、涂层的厚度为H时,每100H见方(边长为100H的正方形)表面积的涂层中满足R>H的球状粒子的平均个数必须为10个以上。如果平均个数不足10个,则将本发明的白色膜组装到背光源时得不到亮度提高效果。平均个数优选为50个以上,更优选为100个以上,特别优选为150个以上。
进而,每10H见方(边长为10H的正方形)表面积的涂层中满足R>H的球状粒子的平均个数为3个以上。如果平均个数为3个以上,那么将本发明的白色膜组装到背光源时,可得到亮度进一步提高的效果。平均个数更优选为5个以上,特别优选为10个以上。
本发明所述的球状粒子的所谓“球状”,未必仅仅意味着圆球,而是意味着粒子的剖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近圆形、近椭圆形等的由曲面所包围的形状。
另外,“球状粒子的粒径R”、“涂层的厚度H”、和“满足R>H的球状粒子的平均个数”如下求得。
<每100H见方表面积的涂层的测定方法>
(i)首先,使用日本ミクロト—ム研究所(株)制造的旋转式切片机,将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以3°的刀倾斜角度沿与膜平面垂直的方向切断。使用トプコン社制造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ABT-32观察得到的膜剖面。不是测定涂层的表面可看到球状粒子的部分,而是测定涂层的表面为形成涂层的粘结剂树脂的部分的5处位置的涂层厚度,将其平均值作为涂层的厚度H。
(ii)接着,用コニカ制造的光学显微镜OPTIPHOTO 200观察涂层表面,任意选择5处100H见方(纵:100H、横:100H的正方形)的范围。取出该100H见方范围中所存在的球状粒子,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测定球状粒子的最长径L和最短径S。球状粒子的粒径R为R=(L+S)/2。
(iii)数出在这5处100H见方范围中所存在的满足R>H的球状粒子的个数,求出相当于1处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每100H见方的满足R>H的球状粒子的平均个数。
<每10H见方表面积的涂层的测定方法>
除了观察、测定10H见方代替100H见方之外,用与上述(i)~(iii)相同的顺序进行观察、测定。
本发明所涉及的球状粒子优选其折射率与涂层的粘结剂树脂的折射率之间的折射率差小于0.30。这里所谓“折射率差”是球状粒子的折射率与粘结剂树脂的折射率的差的绝对值。如果折射率差为0.30以上,则有时在将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组装到背光源中时得不到亮度提高效果。折射率差进而优选小于0.10,更优选小于0.05,特别优选小于0.03。最优选无折射率差,即折射率差为0.00。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球状粒子的种类,不特别限制,可以使用有机系、无机系的任一种。作为有机系球状粒子,可以使用丙烯酸系树脂粒子、有机硅系树脂粒子、尼龙系树脂粒子、聚苯乙烯系树脂粒子、聚酯系树脂粒子、苯并胍胺系树脂粒子、聚氨酯系树脂粒子等。作为无机系球状粒子,可以使用二氧化硅、氢氧化铝、氧化铝、氧化锌、硫化钡、硅酸镁、或它们的混合物等。但是,因为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在作为背光源使用中有时由于从冷阴极管等灯中发出的光、特别是紫外线而使球状粒子劣化(例如变黄等光学性的劣化,或者低分子化的分解劣化等),所以优选不含芳香族系化合物的脂肪族系的有机系球状粒子,更优选无机系球状粒子。其中,在使用含有后述的丙烯酸单体与紫外线吸收剂的共聚物的粘结剂树脂作为涂层的粘结剂树脂的情况下,从粘结剂树脂与球状粒子的折射率差的关系、粒子分散性、涂布性等出发,优选使用二氧化硅、丙烯酸系树脂粒子或有机硅系树脂粒子,更优选丙烯酸系树脂粒子。
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涂层中的球状粒子的含有率,只要能获得亮度提高即可,不特别限制,另外,因为也依赖于粒子种类、涂布液中的分散性等,所以不能一概地限制,但相对于整个涂层优选为2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30重量%以上。在少于20重量%的情况下有时得不到亮度提高效果。另外,对上限不特别限制,但因为如果超过300重量%则有时涂布性差,所以优选300重量%以下。
本发明所涉及的球状粒子优选上述方法所测定的最短径S与最长径L的比S/L为0.7以上,更优选为0.8以上,特别优选为0.9以上。如果小于0.7,则有时得不到亮度提高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谓变异系数CV,是球状粒子的体积粒径的标准偏差除以平均体积粒径而得的值。这里,所谓“球状粒子的体积粒径”,是与该球状粒子相同体积的圆球的粒径。所谓“平均体积粒径”,是该球状粒子组的体积粒径的平均值。该变异系数CV通过后述的实施例所记载的方法来测定。
本发明所涉及的球状粒子优选其变异系数CV为30%以下。在变异系数CV比30%大的情况下,有时粒子的均匀性差,还有时光扩散性增强,缺乏亮度提高效果。变异系数CV进而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下,特别优选为10%以下。最优选所有球状粒子的体积粒径相同,即变异系数CV为0%。
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涂层的厚度H不特别限制,优选为0.5~15μm,更优选为1~10μm,特别优选为1~5μm。如果厚度H小于0.5μm,则有时涂层的耐光性不足。另一方面,如果厚度H超过15μm,则有时亮度降低,另外从经济性的方面出发不优选。
本发明所涉及的基材白色膜,可见光的反射率越高越好,因此使用内部含有气泡的白色膜。作为这些白色膜并不特别限制,作为例子优选使用多孔的未拉伸或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多孔的未拉伸或拉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对于它们的制造方法等,在特开平8-262208的[0034]~[0057]、特开2002-90515的[0007]~[0018]、特开2002-138150的[0008]~[0034]等中详细地进行了公开。其中,由于所述的理由,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白色膜,特别优选特开2002-90515之中所公开的多孔白色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
因为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在作为背光源使用中有时由于从冷阴极管等灯中发出的光、特别是紫外线而使基材白色膜劣化(例如变黄等光学性劣化,或者低分子化的分解劣化等),所以优选在用于形成设置在基材白色膜的一个面上的涂层的粘结剂树脂层中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和/或光稳定剂。
作为涂层所含有的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大体分为无机系和有机系。
作为无机系紫外线吸收剂,一般知道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铈等。其中,从经济性、紫外线吸收性、光催化活性等方面,最优选氧化锌。作为氧化锌,可以使用FINEX-25LP、FINEX-50LP(堺化学工業(株)制造)、マックスタイト(注册商标)ZS-032-D(昭和电工(株)制造)等。
因为这些无机系紫外线吸收剂是固体粒子,所以涂膜强度、与基材的密合性弱,一般与粘结剂树脂一起使用。作为粘结剂树脂,只要不会因冷阴极管等灯中发出的光、特别是紫外线而劣化即可,不特别限制,但优选不含有芳香族系化合物的脂肪族系树脂。在作为基材的白色膜是聚酯膜的情况下,为了保持充分的密合性,最优选聚酯树脂。例如,作为分散了氧化锌和聚酯系树脂组合物的市售涂料,可以使用紫外线吸收涂料スミセファイン(注册商标)ZR-133(住友大阪セメント(株)制造)等。
作为有机系紫外线吸收剂,可列举苯并三唑、二苯甲酮等。因为这些紫外线吸收剂仅吸收紫外线,而不能捕捉紫外线照射所产生的有机自由基,所以有时由于这些自由基而连锁地使作为基材的白色膜劣化。为了捕捉这些自由基等,适合并用光稳定剂,并可使用受阻胺系化合物。
因为知道这些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会从涂膜中析出、长期耐光性差,所以优选使这些化合物与反应性单体生成化学键,通过共聚而高分子化。
对于涉及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与光稳定剂共聚的制造方法等,在特开2002-90515的段落[0019]~[0039]中详细地进行了公开。可以使用例如含有下述单体的共聚物作为有效成分的ハルスハイブリッド(注册商标)((株)日本触媒制造)等,所述单体是丙烯酸单体和/或甲基丙烯酸单体、具有紫外线吸收剂的反应性单体、以及具有光稳定剂的反应性单体。
本发明所涉及的涂层中,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添加各种添加剂。作为添加剂,可以使用例如,有机和/或无机微粒、荧光增白剂、交联剂、耐热稳定剂、抗氧化稳定剂、有机润滑剂、成核剂、偶联剂等。
本发明所涉及的球状粒子与所述粘结剂树脂一样,优选球状粒子中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和/或光稳定剂。作为含有的方式,有在球状粒子中添加紫外线吸收剂和/或光稳定剂的方法,在制造形成球状粒子的树脂时通过共聚使具有反应性双键的紫外线吸收剂和/或光稳定剂与树脂形成化学键的方法。从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从球状粒子析出较少等方面出发,优选后者那样通过化学键来固定紫外线吸收剂和/或光稳定剂。
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优选从设置有涂层的面测定出的在400~700nm波长下的平均反射率为85%以上,更优选为87%以上,特别优选为90%以上。在平均反射率小于85%的情况下,根据应用的液晶显示器的不同有时亮度不足。此外,在白色膜的双面设置涂层的情况下,只要从任一涂层测定的平均反射率为85%以上即可。
当将本发明所涉及的涂层涂布在基材的白色膜上时,可以用任意的方法涂布涂液。可以使用例如,凹版涂布、辊涂、旋涂、反向涂布、棒涂、丝网印刷涂布、刮刀涂布、气刀涂布、和浸渍等方法。另外,用于形成涂层的涂液既可以在制造基材的白色膜时涂布(在线涂布),又可以在结晶取向结束后涂布在白色膜上(脱线涂布)。
像这样得到的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可以实现液晶背光源的亮度提高,进而通过优选的方案,即使长时间使用反射率降低也较少。所以,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可以理想地作为液晶显示器用的侧光式背光源的反射器、和直下式背光源的反射板使用。除此之外,也可以理想地作为各种面光源的反射板、要求反射特性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密封膜使用。
实施例
下面示出了测定方法和评价方法。
(1)涂层的厚度H、球状粒子的粒径R、R>H的球状粒子的平均个数
<每100H见方表面积的涂层的测定>
(i)使用日本ミクロト—ム研究所(株)制造的旋转式切片机,将各实施例、比较例所制成的样品以3°的刀倾斜角度沿与膜平面垂直的方向切断。使用トプコン社制造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ABT-32观察得到的膜剖面。不是测定涂层的表面可看到球状粒子的部分,而是测定涂层的表面为粘结剂树脂的部分的5处位置的涂层厚度,将其平均值作为涂层的厚度H。
(ii)接着,用コニカ制造的光学显微镜OPTIPHOTO200观察涂层表面,任意选择5处100H见方(纵:100H、横:100H的正方形)的范围。取出该100H见方范围中所存在的球状粒子,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测定球状粒子的最长径L和最短径S。将R=(L+S)/2作为球状粒子的粒径R。
(iii)数出在这5处100H见方范围中所存在的满足R>H的球状粒子的个数,求出每1处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每100H见方的满足R>H的球状粒子的平均个数。
<每10H见方表面积的涂层的测定方法>
除了观察、测定10H见方代替100H见方之外,用与上述(i)~(iii)相同的顺序进行观察、测定。
此外,从上述所观察的球状粒子中任意选择5个,求出它们的粒径R的平均值。
(2)粒子的最短径S与最长径L的比
对于在上述(1)中为了求粒径R的平均值而选择的5个球状粒子,分别求出S/L的值,将其平均值作为该样品中S/L的值。
(3)粘结剂树脂的折射率、球状粒子的折射率
在粘结剂树脂、球状粒子的折射率的值不清楚的情况下,按以下的步骤求得。
(i)使用有机溶剂从样品的涂层中提取粘结剂树脂,蒸馏除去有机溶剂,然后利用椭圆偏振法,在20℃对波长为589.3nm的光进行测定。将这里得到的值作为“粘结剂树脂的折射率”。
(ii)将样品的涂层浸渍在有机溶剂中,剥离收集涂层,然后通过在载玻片上按压摩擦来使球状粒子从涂层脱落。利用贝克线检测法,将这里所得到的球状粒子放置于各液体有机化合物的折射率已知的温度下,确认看不见粒子的轮廓,将这时所使用的液体有机化合物的折射率作为“球状粒子的折射率”。
(4)球状粒子的体积粒径、平均体积粒径、变异系数CV
对(3)所收集的球状粒子的体积粒径、平均体积粒径和变异系数CV的测定,使用库尔特颗粒计数器(Coulter Multisizer)III(ベックマン·コ—ルタ—(株)制造)作为使用细孔电阻法的粒度分布测定装置。通过测定粒子通过细孔时的相当于粒子体积的电解液部分的电阻,从而测定了粒子的数量与体积。首先使微量的样品分散到稀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接着一边观察监测器的显示,一边将相当于使孔隙(检测部分的细孔)通过率为10~20%的量的该分散液添加到指定电解液的容器中,然后继续测量体积粒径并进行自动计算直至通过粒子数为10万个,求得平均体积粒径、体积粒径的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CV。变异系数CV的值可以按照下述式来求。
·变异系数CV(%)=体积粒径的标准偏差(μm)/平均体积粒径(μm)×100。
(5)球状粒子的含有率
在涂层中的球状粒子的含有率不清楚的情况下,按以下步骤求得。
(i)用锋利的刀具刮取样品的涂层,从白色膜收集0.05g涂层,使用有机溶剂提取粘结剂树脂成分。
(ii)将没有溶解到有机溶剂中的部分制成球状粒子,称量球状粒子的重量A(g),将下述数学式所求的值作为“球状粒子的含有率”。
·球状粒子的含有率(重量%)=球状粒子的重量A(g)/0.05(g)×100。
(6)平均反射率
在给分光光度计U-3410((株)日立制作所)安装了ф60积分球130-0632((株)日立制作所)和10℃倾斜垫片的状态下,计算出在400~700nm下的间隔为10nm的反射率的平均值。标准白色板使用(株)日立计测器サ—ビス制造的编号210-0740的部件。对3个样品计算出平均值,将它作为平均反射率。
(7)耐久性试验之后的平均反射率
使用紫外线劣化促进试验机アイス—パ—UVテスタ—SUV-W131(岩崎电气(株)制造),在下述条件下进行强制性紫外线照射试验,然后求出平均反射率。对3个样品计算出平均值,将它作为耐久性试验之后的平均反射率。
“紫外线照射条件”
照度:100mW/cm2、温度:60℃、相对湿度:50%RH、照射时间:72小时。
(8)平均亮度
使用21英寸直下式背光源(灯管直径:3mmф,灯个数:12个,灯间距:25mm,白色反射膜与灯中心间距离:4.5mm,扩散版与灯中心间距离:13.5mm),用下述2个模式中的光学片构成进行亮度测定。
·模式1:扩散版RM803(住友化学(株)制造,厚度2mm)/扩散片GM3((株)きもと制造,厚度100μm)2片
·模式2:扩散版RM803(住友化学(株)制造,厚度2mm)/扩散片GM3((株)きもと制造,厚度100μm)/棱镜片BEF-II(3M社制造,厚度130μm)/偏振光分离片DBEF(3M社制造,厚度400μm)
在亮度测定中,在开启冷阴极管灯60分钟使光源稳定之后,使用色彩亮度计BM-7fast(株式会社トプコン制造)测定亮度(cd/m2)。对3个样品计算出平均值,将它作为平均亮度。
实施例1
将10.0gハルスハイブリッド(注册商标)UV-G13(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40%的溶液,折射率1.49,(株)日本触媒制造)、13.2g甲苯、和1.0g作为球状粒子的二氧化硅粒子(扶桑化学工业(株)制造クォ—トロン(注册商标)SP系列,SP-3C,折射率1.47,变异系数CV12%)一边搅拌一边添加而制作涂液。使用涂布棒(metaling bar)#12,在250μm的由多孔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形成的白色膜(東レ株式会社制造ルミラ—(注册商标)E6SL)的一个面上涂布该涂液,在干燥条件120℃下干燥1分钟,从而设置了干燥重量3.5g/m2的涂层。这样得到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
实施例2
将10.0gハルスハイブリッド(注册商标)UV-G13(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40%的溶液,折射率1.49,(株)日本触媒制造)、19.2g甲苯、和1.7g作为球状粒子的二氧化硅粒子(扶桑化学工业(株)制造クォ—トロン(注册商标)SP系列,SP-3C,折射率1.47,变异系数CV12%)一边搅拌一边添加而制作涂液。使用涂布棒#12,在250μm的由多孔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形成的白色膜(東レ株式会社制造ルミラ—(注册商标)E6SL)的一个面上涂布该涂液,在干燥条件120℃下干燥1分钟,从而设置了干燥重量3.5g/m2的涂层。这样得到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
实施例3
将10.0gハルスハイブリッド(注册商标)UV-G13(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40%的溶液,折射率1.49,(株)日本触媒制造)、29.2g甲苯、和4.0g作为球状粒子的二氧化硅粒子(扶桑化学工业(株)制造クォ—トロン(注册商标)SP系列,SP-3C,折射率1.47,变异系数CV12%)一边搅拌一边添加而制作涂液。使用涂布棒#12,在250μm的由多孔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形成的白色膜(東レ株式会社制造ルミラ—(注册商标)E6SL)的一个面上涂布该涂液,在干燥条件120℃下干燥1分钟,从而设置了干燥重量3.5g/m2的涂层。这样得到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
实施例4
将10.0gハルスハイブリッド(注册商标)UV-G13(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40%的溶液,折射率1.49,(株)日本触媒制造)、29.2g甲苯、和4.0g作为球状粒子的聚苯乙烯粒子(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制造テクポリマ—(注册商标)SBX-8,折射率1.59,变异系数CV37%)一边搅拌一边添加而制作涂液。使用涂布棒#12,在250μm的由多孔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形成的白色膜(東レ株式会社制造ルミラ—(注册商标)E6SL)的一个面上涂布该涂液,在干燥条件120℃下干燥1分钟,从而设置了干燥重量3.5g/m2的涂层。这样得到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
实施例5
将10.0gハルスハイブリッド(注册商标)UV-G13(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40%的溶液,折射率1.49,(株)日本触媒制造)、29.2g甲苯、和4.0g作为球状粒子的丙烯酸粒子(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制造テクポリマ—(注册商标)MB30X-8,折射率1.49,变异系数CV44%)一边搅拌一边添加而制作涂液。使用涂布棒#12,在250μm的由多孔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形成的白色膜(東レ株式会社制造ルミラ—(注册商标)E6SL)的一个面上涂布该涂液,在干燥条件120℃下干燥1分钟,从而设置了干燥重量3.5g/m2的涂层。这样得到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
实施例6
将10.0gハルスハイブリッド(注册商标)UV-G13(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40%的溶液,折射率1.49,(株)日本触媒制造)、8.6g乙酸乙酯、和0.08g作为球状粒子的丙烯酸粒子(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制造TECHPOLYMER(注册商标)SSX系列,SSX-105,折射率1.49,平均粒径5.0μm,变异系数CV9%)一边搅拌一边添加而制作涂液。使用涂布棒#12,在250μm的由多孔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形成的白色膜(東レ株式会社制造ルミラ—(注册商标)E6SL)的一个面上涂布该涂液,在干燥条件120℃下干燥1分钟,从而设置了干燥重量3.5g/m2的涂层。这样得到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
实施例7
将10.0gハルスハイブリッド(注册商标)UV-G13(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40%的溶液,折射率1.49,(株)日本触媒制造),7.3g乙酸乙酯,0.44g作为球状粒子的丙烯酸粒子(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制造TECHPOLYMER(注册商标)SSX系列,XX-16FP,折射率1.49,平均粒径10.0μm,变异系数CV9%)一边搅拌一边添加而制作涂液。使用涂布棒#24,在250μm的由多孔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形成的白色膜(東レ株式会社制造ルミラ—(注册商标)E6SL)的一个面上涂布该涂液,在干燥条件120℃下干燥1分钟,从而设置了干燥重量9.0g/m2的涂层。这样得到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
实施例8
将10.0gハルスハイブリッド(注册商标)UV-G13(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40%的溶液,折射率1.49,(株)日本触媒制造)、11.9g乙酸乙酯、和1.0g作为球状粒子的丙烯酸粒子(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制造TECHPOLYMER(注册商标)SSX系列,SSX-105,折射率1.49,平均粒径5.0μm,变异系数CV9%)一边搅拌一边添加而制作涂液。使用涂布棒#12,在250μm的由多孔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形成的白色膜(東レ株式会社制造ルミラ—(注册商标)E6SL)的一个面上涂布该涂液,在干燥条件120℃下干燥1分钟,从而设置了干燥重量3.5g/m2的涂层。这样得到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
实施例9
将10.0gハルスハイブリッド(注册商标)UV-G13(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40%的溶液,折射率1.49,(株)日本触媒制造)、11.9g乙酸乙酯、和1.0g作为球状粒子的丙烯酸粒子(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制造TECHPOLYMER(注册商标)MBX系列,XX-09FP,折射率1.49,平均粒径5.0μm,变异系数CV27%)一边搅拌一边添加而制作涂液。使用涂布棒#12,在250μm的由多孔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形成的白色膜(東レ株式会社制造ルミラ—(注册商标)E6SL)的一个面上涂布该涂液,在干燥条件120℃下干燥1分钟,从而设置了干燥重量3.5g/m2的涂层。这样得到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
实施例10
“球状粒子A的制造方法”
在容量为1升的具备搅拌装置、温度计和氮气导入管的四口烧瓶中,投入7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0重量份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作为用于形成交联结构的多官能单体、3重量份的2,2,6,6-四甲基-4-哌啶基甲基丙烯酸酯作为受阻胺系聚合性化合物、10重量份的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作为苯并三唑系聚合性化合物、1重量份的过氧化月桂酰作为聚合引发剂。进而,加入1重量份的聚乙烯醇(PVA-224,クラレ(株)制造)和200重量份的水作为该溶液的分散稳定剂。使用均质机将该混合物以9000rpm的转数搅拌3分钟,使聚合性化合物分散到水中。接着,将该分散液加热到75℃,在该温度下维持2小时进行反应,进而升温到90℃反应3小时。
在如上所述进行反应之后,将分散液冷却至室温,使用开口40μm的筛网过滤器过滤该分散液从而除去凝聚物等。得到的分散液中不含有凝聚物,该分散液的过滤性非常良好。
在这样过滤后的分散液中分散的树脂粒子的平均粒径为6.4μm,该树脂粒子是圆球形。
这样在按照常规方法将树脂粒子的分散液进行洗涤之后,过滤而将树脂粒子与分散介质进行分离,使分离出的树脂粒子干燥,接着经过分级,从而得到了球状粒子A(变异系数CV15%)。
“白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
将10.0gハルスハイブリッド(注册商标)UV-G13(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40%的溶液,折射率1.49,(株)日本触媒制造)、11.9g乙酸乙酯、1.0g球状粒子A(折射率1.49,平均粒径6.4μm,变异系数CV15%)一边搅拌一边添加而制作涂液。使用涂布棒#12,在250μm的由多孔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形成的白色膜(東レ株式会社制造ルミラ—(注册商标)E6SL)的一个面上涂布该涂液,在干燥条件120℃下干燥1分钟,从而设置了干燥重量3.5g/m2的涂层。这样得到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
实施例11
球状粒子为1.0g有机硅粒子(GE东芝シリコ—ン(株)制造トスパ—ル(注册商标),トスパ—ル145,折射率1.42,平均粒径4.5μm,变异系数CV12%),除此之外,与实施例9同样地进行制作,并设置涂层。这样得到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
比较例1
将250μm的由多孔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形成的白色膜(東レ株式会社制造ルミラ—(注册商标)E6SL),在不设置涂层的状态下作为白色反射膜。
比较例2
将10.0gハルスハイブリッド(注册商标)UV-G13(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40%的溶液,折射率1.49,(株)日本触媒制造)、8.4g甲苯、和0.04g作为球状粒子的二氧化硅粒子(扶桑化学工业(株)制造クォ—トロン(注册商标)SP系列,SP-3C,折射率1.45,变异系数CV12%)一边搅拌一边添加而制作涂液。使用涂布棒#12,在250μm的由多孔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形成的白色膜(東レ株式会社制造ルミラ—(注册商标)E6SL)的一个面上涂布该涂液,在干燥条件120℃下干燥1分钟,从而设置了干燥重量3.5g/m2的涂层。这样得到白色反射膜。
比较例3
将10.0gハルスハイブリッド(注册商标)UV-G13(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40%的溶液,折射率1.49,(株)日本触媒制造)、29.2g甲苯、和4.0g作为粒子的二氧化硅粉末(富士シリシア化学(株)制造サイロホ—ビック(注册商标)100,折射率1.47,变异系数CV39%)一边搅拌一边添加而制作涂液。使用涂布棒#12,在250μm的由多孔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形成的白色膜(東レ株式会社制造ルミラ—(注册商标)E6SL)的一个面上涂布该涂液,在干燥条件120℃下干燥1分钟,从而设置了干燥重量3.5g/m2的涂层。这样得到白色反射膜。
比较例4
将10.0gハルスハイブリッド(注册商标)UV-G13(丙烯酸系共聚物,浓度40%的溶液,折射率1.49,(株)日本触媒制造)、29.2g甲苯、和4.0g作为粒子的氧化钛粒子(昭和电工(株)制造マックスライト(注册商标)TS系列,TS-04-D折射率2.52,变异系数CV36%)一边搅拌一边添加而制作涂液。使用涂布棒#12,在250μm的由多孔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形成的白色膜(東レ株式会社制造ルミラ—(注册商标)E6SL)的一个面上涂布该涂液,在干燥条件120℃下干燥1分钟,从而设置了干燥重量3.5g/m2的涂层。这样得到白色反射膜。
[表2]
Figure A200780023645D00201
在实施例1~11的任一项中,都观察到亮度提高效果。其中,在实施例3、8、9、10中耐久性良好并且亮度提高最显著。
使用球状二氧化硅粒子的实施例1~3,在每100H见方表面积的涂层中存在满足R>H的粒子的平均个数为10个以上,可观察到亮度提高。其中,粒子的含有率多的实施例3亮度最高。
使用聚苯乙烯粒子的实施例4,耐久性试验之后的平均反射率降低。
使用球状丙烯酸粒子的实施例5~9,每100H见方表面积的涂层中存在满足R>H的粒子的平均个数为10个以上,任一个均可观察到亮度提高。其中,变异系数为30%以下、且粒子含有率为20重量%以上的实施例8、9亮度提高显著。另一方面,粒子的含有率不足20重量%的实施例6、7亮度提高较少。
球状丙烯酸粒子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和/或光稳定剂的实施例10,亮度提高也显著,且在耐久性试验之后观察不到反射率降低,耐光性良好。
在使用有机硅粒子的实施例11中,每100H见方表面积的涂层中存在满足R>H的粒子的平均个数为10个以上,可观察到亮度提高。
在比较例1~3的任一个中,每100H见方表面积的涂层中也存在满足R>H的粒子,但其个数不足10个,观察不到亮度提高。
工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白色反射膜可以理想地作为液晶显示器用的侧光式背光源的反射器、和直下式背光源的反射板使用。除此之外,也可以理想地作为各种面光源的反射板、要求反射特性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密封膜使用。

Claims (11)

1.一种白色反射膜,在白色膜的至少一个面上具有含球状粒子的涂层,当球状粒子的粒径为R,涂层的厚度为H时,每100H见方表面积的涂层中满足R>H的粒子的平均个数为10个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色反射膜,每10H见方表面积的所述涂层中满足R>H的粒子的平均个数为3个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色反射膜,所述球状粒子的折射率与形成所述涂层的粘结剂树脂的折射率之间的折射率差小于0.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色反射膜,所述球状粒子的变异系数CV为3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色反射膜,所述球状粒子的最短径S与最长径L的比S/L为0.7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色反射膜,所述涂层中的球状粒子的含有率相对于整个涂层为20重量%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色反射膜,所述球状粒子是选自二氧化硅、丙烯酸和有机硅中的至少1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色反射膜,形成所述涂层的粘结剂树脂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和/或光稳定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色反射膜,所述球状粒子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和/或光稳定剂。
10.一种背光源用灯反射器,设置有权利要求1~9的任一项所述的白色反射膜,其涂层面朝向光源侧。
11.一种直下式背光源,设置有权利要求1~9的任一项所述的白色反射膜,其涂层面朝向光源侧。
CN2007800236455A 2006-06-23 2007-06-08 白色反射膜 Active CN1014847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73537/2006 2006-06-23
JP2006173537 2006-06-23
PCT/JP2007/061596 WO2007148544A1 (ja) 2006-06-23 2007-06-08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4746A true CN101484746A (zh) 2009-07-15
CN101484746B CN101484746B (zh) 2013-06-12

Family

ID=38833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36455A Active CN101484746B (zh) 2006-06-23 2007-06-08 白色反射膜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046638B2 (zh)
EP (2) EP2034236A4 (zh)
JP (3) JP5326277B2 (zh)
KR (2) KR101347143B1 (zh)
CN (1) CN101484746B (zh)
TW (2) TWI515393B (zh)
WO (1) WO200714854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2957B (zh) * 2008-01-31 2013-05-29 帝人杜邦薄膜日本有限公司 反射板用聚酯膜以及反射板用涂布聚酯膜
CN103412355A (zh) * 2013-08-19 2013-11-27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可视角度的扩散膜片
CN106233167A (zh) * 2014-04-25 2016-12-14 东丽株式会社 边光式背光源用反射膜及使用其的背光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48227B1 (en) * 2007-05-08 2015-09-23 Toray Industries, Inc. White reflective film
JP5098834B2 (ja) * 2007-06-12 2012-12-12 東レ株式会社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TW200937043A (en) * 2008-02-29 2009-09-01 Eternal Chemical Co Ltd Brightness enhancement reflective film
JP5782222B2 (ja) * 2008-08-13 2015-09-24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用反射フィルム
WO2010018878A1 (ja) * 2008-08-13 2010-02-18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用反射フィルム
JP2010044238A (ja) * 2008-08-13 2010-02-25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液晶表示装置用反射フィルム
JP5457103B2 (ja) * 2008-08-14 2014-04-02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用反射フィルム
JP2010066760A (ja) * 2008-08-14 2010-03-25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液晶表示装置用反射フィルム
JP5635229B2 (ja) * 2008-10-01 2014-12-03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用反射フィルム
JP5369605B2 (ja) * 2008-10-23 2013-12-18 東レ株式会社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5369625B2 (ja) * 2008-11-06 2013-12-18 東レ株式会社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5662002B2 (ja) * 2009-01-14 2015-01-28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用反射フィルム
WO2011050268A1 (en) * 2009-10-24 2011-04-2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Immersed reflective polarizer with high off-axis reflectivity
CN102713692B (zh) * 2010-02-24 2014-12-10 东丽株式会社 侧光型背光源用白色反射膜和使用该白色反射膜的背光源
JP5744484B2 (ja) * 2010-11-15 2015-07-08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反射フィルム
JP5739178B2 (ja) * 2011-01-31 2015-06-24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反射フィルム
WO2012132728A1 (ja) * 2011-03-28 2012-10-04 株式会社きもと 光学機器用遮光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MY167538A (en) * 2011-03-29 2018-09-05 Toray Industries White reflective film for edge-light type backligh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backlight using same
JP6206182B2 (ja) * 2012-06-06 2017-10-04 東レ株式会社 積層体、導電性積層体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ならびに、塗料組成物および当該塗料組成物を用いる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014127335A (ja) * 2012-12-26 2014-07-07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面光源装置
JP6671097B2 (ja) * 2013-06-07 2020-03-25 東レ株式会社 光反射フィルムおよびエッジライト型バックライト
JP2014052636A (ja) * 2013-09-10 2014-03-20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液晶表示装置用反射フィルム
JP2014052644A (ja) * 2013-10-07 2014-03-20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液晶表示装置用反射フィルム
CN106461822B (zh) 2014-05-30 2019-12-13 东丽株式会社 反射膜及使用了该反射膜的边光型背光源单元
JP2016083806A (ja) * 2014-10-24 2016-05-19 株式会社大和 エネルギー減衰性内外装材
KR102340007B1 (ko) * 2015-02-16 2021-12-2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조명장치용 파장변환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명장치
TWI585341B (zh) * 2015-08-28 2017-06-01 A lamp holder structure and a method for forming a highly diffusible light
CN106908887B (zh) * 2017-03-29 2020-07-31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亮度的涂布型反射膜
KR102468759B1 (ko) * 2020-10-21 2022-11-18 한국재료연구원 코팅층을 포함하는 형광체 플레이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이를 포함하는 백색 발광소자
CN115016168A (zh) * 2021-12-31 2022-09-06 东莞市托普莱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用高亮度镀银反射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58901A (ja) * 1991-02-14 1992-09-14 Nippon Shokubai Co Ltd 均一に光を拡散する反射基材
JP3092035B2 (ja) 1993-10-13 2000-09-2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およびその反射板の製造法
JP3470414B2 (ja) * 1994-10-07 2003-11-25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光拡散性メタクリル系樹脂板
JP3683965B2 (ja) 1995-01-27 2005-08-17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光反射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反射装置
JPH11262208A (ja) 1998-03-10 1999-09-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コイル
JP3822361B2 (ja) * 1998-07-10 2006-09-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配光制御素子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JP2000105304A (ja) 1998-07-31 2000-04-11 Nippon Kayaku Co Ltd 反射板
KR100633521B1 (ko) * 1998-07-31 2006-10-16 니폰 가야꾸 가부시끼가이샤 반사기 및 반사반투과기
JP2001166295A (ja) 1999-12-03 2001-06-22 Cosmo Tec:Kk 液晶表示装置バックライト用ランプリフレクター
US6596375B2 (en) * 2000-03-23 2003-07-22 Tomoegawa Paper Co. Optical sheet and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of
JP4573946B2 (ja) 2000-05-16 2010-11-04 株式会社きもと 光拡散性シート
JP3870731B2 (ja) 2000-07-12 2007-01-24 東レ株式会社 面光源反射部材用白色フィルム
DE60108250T2 (de) * 2000-07-12 2005-05-25 Toray Industries, Inc. Weisse schicht für reflektoren für oberflächenlichtquellen
US6660326B2 (en) * 2000-08-04 2003-12-09 Tomoegawa Paper Co. Ltd. Production method for monolayer powder film and production apparatus therefor
JP2002138150A (ja) 2000-11-02 2002-05-14 Teijin Ltd 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3681978B2 (ja) * 2000-12-19 2005-08-10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光反射板および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JP4945032B2 (ja) 2001-05-08 2012-06-06 恵和株式会社 反射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US7218450B2 (en) * 2001-06-30 2007-05-15 Skc Co. Ltd. Light diffusing film
JP4712252B2 (ja) 2001-09-19 2011-06-29 恵和株式会社 反射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US6906761B2 (en) * 2001-09-19 2005-06-14 Keiwa Inc. Reflection sheet and backlight unit using the same
JPWO2003032073A1 (ja) 2001-09-27 2005-01-27 株式会社ツジデン 反射フイルム
JP4907810B2 (ja) 2001-09-28 2012-04-04 恵和株式会社 反射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TW557363B (en) * 2002-10-15 2003-10-11 Optimax Tech Corp Anti-glare film
JP4800549B2 (ja) * 2002-12-18 2011-10-26 恵和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04325964A (ja) * 2003-04-25 2004-11-18 Sekisui Chem Co Ltd 液晶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反射板、液晶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及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TW594261B (en) * 2003-06-17 2004-06-21 Au Optronics Corp Upright backlight modul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05011634A (ja) * 2003-06-18 2005-01-13 Nec Mitsubishi Denki Visual Systems Kk バックライトシステム
JP2005070253A (ja) * 2003-08-22 2005-03-1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表示装置背面光源用反射シート
EP1666521B1 (en) * 2003-09-11 2014-03-26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imited Polyester film
JP4423924B2 (ja) 2003-10-16 2010-03-0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シート
JP2005173546A (ja) 2003-11-18 2005-06-30 Toray Ind Inc 光反射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面光源
JP2006039328A (ja) * 2004-07-29 2006-02-09 Mitsui Chemicals Inc ディスプレイ用拡散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4410054B2 (ja) * 2004-07-30 2010-02-03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光反射シート及びその成形品
WO2006031643A1 (en) 2004-09-10 2006-03-23 Digital Optics Corporation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 optical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JP2008512719A (ja) * 2004-09-13 2008-04-24 エスケーシー ハース ディスプレイ フィルムズ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反射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を採用し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US20080037261A1 (en) * 2006-08-10 2008-02-14 Eastman Kodak Company Partially submerged bead monolayer
US7905650B2 (en) * 2006-08-25 2011-03-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Backlight suitable for display devices
JP5147250B2 (ja) * 2007-02-01 2013-02-20 パナソニック液晶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2957B (zh) * 2008-01-31 2013-05-29 帝人杜邦薄膜日本有限公司 反射板用聚酯膜以及反射板用涂布聚酯膜
CN103412355A (zh) * 2013-08-19 2013-11-27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可视角度的扩散膜片
CN103412355B (zh) * 2013-08-19 2015-06-24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可视角度的扩散膜片
CN106233167A (zh) * 2014-04-25 2016-12-14 东丽株式会社 边光式背光源用反射膜及使用其的背光源
CN106233167B (zh) * 2014-04-25 2018-11-13 东丽株式会社 边光式背光源用反射膜及使用其的背光源
TWI662299B (zh) * 2014-04-25 2019-06-11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邊緣發光型背光用反射薄膜及使用其之背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47602B1 (en) 2015-05-27
JP5790796B2 (ja) 2015-10-07
JP2013210639A (ja) 2013-10-10
TW201413172A (zh) 2014-04-01
TWI515393B (zh) 2016-01-01
EP2034236A4 (en) 2009-12-09
EP2034236A1 (en) 2009-03-11
JPWO2007148544A1 (ja) 2009-11-19
CN101484746B (zh) 2013-06-12
US20100189959A1 (en) 2010-07-29
EP2447602A1 (en) 2012-05-02
JP5505537B2 (ja) 2014-05-28
WO2007148544A1 (ja) 2007-12-27
KR20130133066A (ko) 2013-12-05
TW200809137A (en) 2008-02-16
TWI421443B (zh) 2014-01-01
KR20090024697A (ko) 2009-03-09
JP5326277B2 (ja) 2013-10-30
KR101474890B1 (ko) 2014-12-19
JP2014095917A (ja) 2014-05-22
KR101347143B1 (ko) 2014-01-03
US9046638B2 (en) 2015-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84746B (zh) 白色反射膜
CN101542325B (zh) 白色反射膜
CN101529281B (zh) 光反射板用白色聚酯膜
US5607764A (en) Optical diffuser
CN102576101B (zh) 空隙化扩散体
CN101329417A (zh) 薄膜本体和表面漫射体
JP2007086775A (ja) 高度の光拡散能を有する反射部材
JP3478973B2 (ja) 光拡散シート
CN101646962B (zh) 白色反射膜
JP5098834B2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2667876B2 (ja) 光拡散性プラスチック
JPH1067829A (ja) 光拡散性プラスチックに適した微粒子
JPH1067828A (ja) 光拡散性プラスチックに適する微粒子
JP2667878C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