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67307A - 改进的扁平电缆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改进的扁平电缆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67307A
CN101467307A CNA200780022025XA CN200780022025A CN101467307A CN 101467307 A CN101467307 A CN 101467307A CN A200780022025X A CNA200780022025X A CN A200780022025XA CN 200780022025 A CN200780022025 A CN 200780022025A CN 101467307 A CN101467307 A CN 1014673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flat cable
wide
cabl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2202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67307B (zh
Inventor
高桥和也
笹尾正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ublication of CN101467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7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67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73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02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01R4/028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comprising means for preventing flowing or wicking of solder or flux in parts not desir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8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缆连接器,包括具有开口的壳体,该开口用于在其中容纳扁平电缆的一端。该壳体还具有多个端子凹陷部,多个导电端子设置在凹陷部之中用于与扁平电缆的导电引线相连。所述端子设置有焊接连接部和接触部分,其中焊接连接部用于通过焊接粘附至导电焊盘,所述接触部分用于与扁平电缆的导电引线相接触。所述端子凹陷部至少部分地由端子固定壁、宽部和切除部分形成,其中所述端子固定壁面向被其容纳的端子的外部表面,所述宽部和切除部分形成在所述端子固定壁中分别面向所述端子焊接连接部和接触部分的各部分之间。

Description

改进的扁平电缆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扁平电缆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改进的安装特性的扁平电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如公开(Kokai)号为2002-270290的日本专利申请中所示,传统的扁平电缆连接器用于连接被称为柔性印刷电路(FPC)、柔性扁平电缆(FFC)等的扁平柔性电缆。
图17是这样一种传统电缆连接器的横截面视图。
如图17所示,这种连接器包括:用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301,被壳体301固定的多个导电端子302,以及同样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制动机构303,该制动机构牢固连接在壳体301上,这样制动机构303可以相对于壳体301运动。所述连接器安装在基底304例如电路板上,并且插进所述壳体301的开口中的扁平电缆305连接到电缆连接器。各个端子302为H形,并且包括上部306、下部307和薄长带状连接弹性部308,其中所述上部306沿扁平电缆305的插入方向在端子302的上侧延伸,所述下部307沿扁平电缆305的插入方向在所述端子302的下侧延伸,所述薄长带状连接弹性部308用于将上部306和下部307的中间部分连接在一起。向下突起的尾部310以这样一种方式连接,即通过焊接固定于连接焊盘(未显示)上,该连接焊盘通过回流焊接形成在基底304的表面上。
当所述制动机构303处于如图17中所示的打开位置时,在每个端子302的端子上部306的接触部分311和端子下部307的接触部分312之间形成的间隔扩大,这样扁平电缆305可以插入壳体开口中或者从中移除。一旦制动机构303从打开位置移动到闭合位置,同时扁平电缆305插入端子接触部分311和312之间的间隔时,一个椭圆形的旋转轴309旋转,并且端子302的上部306和下部307的后部被互相推开。因此,在端子上部306的接触部分311和端子下部307的接触部分312之间的间隔变窄,扁平电缆305被夹在它们之间。相应地,扁平电缆305的导电引线(未显示)与接触部分311、312相接触并连接至端子302。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连接弹性部308弹性变形,端子上部306相对于与连接弹性部308相连的连接点逆时针旋转,并且上部306的端子接触部分311向下运动,由此在下部307的接触部分312处将扁平电缆305夹在其中。
但是,在传统的电缆连接器中,当尾部310通过回流焊接与基底304的表面上的连接焊盘相连接时,焊料中所含的焊剂成分可能沿着端子302的侧表面向上蔓延,造成焊剂向上蔓延并且污染的问题。一旦焊剂粘附在端子接触部311和312上,接触部311、312和电缆导电引线之间发生接触不良,这导致在端子302和电缆引线之间的电传导中断(losing)。焊剂凝固后将上部306和壳体301的壁粘合住,因此上部306变得不能旋转。
这一问题的发生是因为将端子302安装在壳体301的容置槽中时,焊剂在类似于毛细作用下向上蔓延,进入了在端子302和容置槽之间的缝隙。因为熔化的焊剂具有比熔化的焊料更高的流动性,所以它可以流过甚至焊料也不能穿过的非常小的缝隙。因此,即使可以防止焊料向上蔓延,也很难确保防止焊剂向上蔓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简单结构的高可靠性的电缆连接器。所获得的这样一种电缆连接器包括容纳和固定端子的端子固定凹陷部,每一个端子都具有用于焊接的焊接连接部和用于与扁平电缆的导电引线相接触的接触部分,并且该电缆连接器还包括宽部或者切除部分,其至少形成在端子固定凹陷部的端子固定壁中的一部分区域里,并位于焊接连接部和接触部分之间。因此,即使具有简单的结构,也能可靠地消除焊剂向上蔓延的问题。端子的接触部分不会被焊剂污染,并且端子的可移动部分不会被焊剂粘附在端子固定凹陷部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一种依照本发明的电缆连接器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容纳扁平电缆的开口。该壳体具有端子固定凹陷部,端子被固定在端子固定凹陷部中,并且连接到扁平电缆的引线。这些端子具有用于焊接的焊接连接部,以及设置用来与电缆引线相接触的接触部分。端子固定凹陷部设置有固定壁和宽部或切除部分,其中所述固定壁面向端子的外表面,所述宽部或切除部分形成在端子固定壁的对应于焊接连接部和接触部分的各部分之间。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电缆连接器中,所述宽部或切除部分形成于端子固定壁中与焊接连接部和所述端子的可移动部分相对应的各部分之间。
在本发明的再一种电缆连接器中,宽部或切除部分形成在端子固定壁中与端子的可移动部分相对应的各部分中。
本发明的再一种电缆连接器包括一制动机构,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扁平电缆可以插入,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电缆引线和端子互相连接。所述端子设置有在电缆插入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以及将所述第一臂部和所述第二臂部连接在一起的薄长带状连接部。宽部或者切除部分形成在端子固定壁的与焊接连接部和接触部分相对应的各部分之间。
依照本发明,在壳体中设置有端子固定凹陷部,用于将端子固定在合适的位置。各个端子具有用于焊接的焊接连接部和用于与电缆引线相接触的接触部分,宽部或者切除部分至少形成在端子固定凹陷部的端子固定壁上端子焊接连接部和接触部分之间的各部分之中。因此,可以避免焊剂向上蔓延,端子的接触部分不会被焊剂污染。并且端子的可移动部分不会被焊剂粘结在端子固定凹陷部上,由此获得了高度可靠的电缆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其制动机构处于向上打开的位置;
图2是图1所示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3是图1所示连接器的侧视图,其制动机构处于打开的位置;
图4是图1所示连接器的后视图,其制动机构处于打开的位置;
图5是图2所示连接器沿着A-A线的横截面视图,其制动机构处于打开的位置;
图6是图2所示连接器沿着B-B线的横截面视图,其制动机构处于打开的位置;
图7是图4所示连接器沿着C-C线的纵向横截面视图;
图8是图1所示连接器从后方所示的顶部透视图,为了清楚而省略了制动机构;
图9是本发明连接器的壳体的第一后方透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连接器的壳体的第二后方透视图;
图11是连接器壳体的后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连接器壳体沿着D-D线的横截面视图;
图13是图1所示连接器的透视图,其制动机构处于闭合位置;
图14是图13所示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15是图13所示连接器沿着E-E线的横截面视图;
图16是图14所示连接器沿着F-F线的横截面视图;
图17是传统电缆连接器的主体部的横截面视图;
图18是图1所示连接器的底部的透视图;以及
图19是图18所示连接器沿着A-A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电缆连接器的透视图。这种电缆连接器10安装在基底(图中未显示)例如电路板上,用于将扁平电缆71(被称为柔性印刷电路、柔性扁平电缆等)连接到基底上。扁平电缆71一般被称为FPC、FFC等。但是,任何类型的电缆都可以被使用,只要它是扁平的并且具有导电引线。应注意的是,在此实施方式中,方向的表达包括上、下、左、右、前和后,这些是用来解释连接器10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和操作的,不代表绝对的方向而是解释相对的方向。
连接器10包括壳体31和制动机构11。该壳体31由绝缘材料例如合成树脂一体形成,制动机构11由绝缘材料一体形成并安装在壳体31上,其可以在打开位置(第一位置)和闭合位置(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壳体31包括下部32、上部35、在左右两侧的侧部36以及电缆插入开口33,其中该开口形成在壳体31的前部并在下部、上部和侧部36之间,用于容纳扁平电缆71的一端。在此开口33中,形成有多个端子固定凹陷(槽)部,以固定端子。
端子包括不同的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并且端子固定凹陷部包括用于固定第一端子41的第一端子凹陷部34和用于固定第二端子51的第二端子凹陷部37。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是金属,并且第一端子凹陷部34和第二端子凹陷部37的数目为例如总共15个,具有大约0.3mm的间距。凹陷部或者槽的间距和数目可以依照需要适当地进行调整。并且,第一端子凹陷部34和第二端子凹陷部37交替地布置,这样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互相挨着定位。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并不必安装在各自所有的凹陷部中,可以根据设置在扁平电缆71中的导电引线的数目和位置所需而省略部分端子。
如图7所示,在壳体31的各个侧部36中,具有在扁平电缆71的插入方向上延伸的钉子(nail)容置凹陷部36b,在其中容纳有金属钉61作为辅助性的连接器固定支架。优选地各个钉子61具有主体部62、上梁部63、下梁部64、上凸起部65和下凸起部66,其中所述上梁部63和下梁部64自主体部62向前突起,并在扁平电缆71的插入方向上延伸,所述上凸起部65与主体部62的上端相连接,并在水平方向上延伸,所述下凸起部66通过连接部64b与下梁部64的底端相连接,并且在水平方向上延伸。
钉子61从壳体31的后侧(图7中为右侧)分别插入并安装在位于左右侧面上的钉子容置凹陷部36b中。在这种情况下,下梁部64的梢部64a完全被压入配合进钉子容置凹陷部36b中,并且自梢部64a的底端向下突起的凸起部64c与各个钉子容置凹陷部36b的底表面强行接合。这就巩固了在下梁部64和壳体31之间的连接。下凸起部66通过焊接等方式牢固地安装在基底的表面。进一步地,上凸起部65定位在壳体31的各个侧部36的顶面之上,限制了壳体31向上的运动。因此,连接器10刚性地附着在基底上,防止了连接器10从基底上分离。
上梁部63和下梁部64通过在它们后端部的主体部62而互相连接,形成了大约为U形的向前开口的承载槽62a。在此承载槽62a中,容纳有位于制动机构11两侧的第一轴部17a作为轴部。应注意的是,该第一轴部17a具有大约为圆形的横截面形状。进一步地,形成在壳体31的各个侧部36中的定位凸起部36a自前方进入承载槽62a中,限制了第一轴部17a向承载槽62a的前方移动。从而第一轴部17a被定位在承载槽62a的后端,并在此位置旋转。为此,制动机构11可以改变其位置和姿势而不需要从壳体31上缩回(retract)。换句话说,钉子61也可以用作制动机构11的支撑和停止部件。
制动机构11包括主体部15,多个形成在主体部15中的端子容纳孔12,以及形成在端子容纳孔12中作为轴部的第二轴部17b。如图5和6所示,各个端子容纳孔12容纳了第一端子41的上臂部44的制动杠杆部分44b,以及第二端子51的上臂部54的制动杠杆部分54a。所述第二轴部17b与制动杠杆部分44b和54b相接合。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各个第一端子41近似为字母H形,并且包括作为第一臂部的下臂部43和作为第二臂部的上臂部44,以及薄长(带状)连接部45,其中所述下臂部和上臂部都在扁平电缆71的插入方向上延伸,所述薄长(带状)连接部在下臂部43和上臂部44之间提供了连接。连接部45连接在下臂部43相对两端的中央,并且还连接到上臂部44相对两端的中央位置。此外,下臂部43的连接区域部分46是预先确定的区域,包括连接到连接部45的连接点,该连接区域部分的形状具有与连接部45相同的宽度。
在此,在下臂部43的梢部(在图5中为左侧)形成有尾部42。这一尾部42是向下突起的焊接连接部分,并且将通过焊接连接到形成于基底表面上的连接焊盘上。此外,下臂部43设置有电缆支撑部分43a、承载部分43b和后端凸起部分43c,其中所述支撑部分设置在梢部和连接区域部分46之间并向上突起,所述承载部分连接到连接区域部分46的后端(在图5中为右侧)并且从底部支撑住第二轴部17b,所述后端凸起部分从承载部分43b的后端向后侧延伸。应注意的是,在后端凸起部分43c的顶端上形成有一向上突起的凸起部分43d。
各个第一端子41从壳体31的前侧(在图5中为左侧)插入各个第一端子凹陷部34。下臂部43的下端部分紧靠第一端子凹陷部34的底面,并且后端部分43c安装在第一端子凹陷部34的深孔部分中。此外,凸起部分43d与孔部或凹陷部的顶部表面紧密接合,并且尾部42的凸起部分42a与壳体31的下部32前端的底部紧密接合。因此,各个第一端子41被牢固地安装在壳体31中。
上臂部44也用作与扁平电缆71的导电引线相接触的接触件。上臂部44的梢部具有作为接触部件而突起的接触部分44a。上臂部44设置有制动杠杆部分44b,其由与连接部45相连的连接点向后方延伸,并且进入制动机构11的端子容纳孔12以限制第二轴部17b向上的运动。
第二轴部17b具有大约为椭圆形的横截面,其位于承载部分43b和制动杠杆部分44b之间,并且通过旋转而被用作凸轮,以将制动杠杆部分44b向上推动。一旦制动杠杆部分44b被向上推动,连接部45和连接区域部分46就发生弹性变形,整个上臂部44旋转,这样在上臂部44和下臂部43之间的相对夹角发生改变,并且上臂部44的梢部向下运动。因此,接触部分44a移动靠近电缆支撑部分43a,并抵压扁平电缆71的导电引线。
应注意的是,如图5所示,当制动机构11在打开位置时,第二轴部17b的位置大致接近其水平位置。换句话说,在近似为椭圆形的第二轴部17b中,它的横截面的长轴几乎水平。因此,制动杠杆部分44b未被向上推动,并且上臂部44的梢部未向下运动。由此,在接触部分44a和电缆支撑部分43a之间的空间变得足够宽,从而当扁平电缆插入时,从插入开口33插入的扁平电缆71最靠前的端部未受到任何来自接触部分44a和电缆支撑部分43a的接触压力,或者仅受到最小的接触压力。这意味着实现了基本上ZIF(零插入力)的结构。
此外,如图6所示,各个第二端子51近似为字母H形,并且包括作为第一臂部的下臂部53和作为第二臂部的上臂部54,以及薄长带状连接部55,其中所述下臂部和上臂部都在扁平电缆71的插入方向上延伸,所述薄长带状连接部在下臂部53和上臂部54之间提供了连接。该连接部55连接在下臂部53纵向相对两端的中央位置,并且还连接到上臂部54纵向相对两端的中央位置。应注意的是,上臂部54设置在下臂部53上方。同样,下臂部53的连接区域部分56是预先确定的区域,其包括连接到连接部55的连接点,该连接点的形状具有与连接部55相同的宽度。
在这里,下臂部53包括梢部凸起部分53c、电缆支撑部分53a以及承载部分53b,其中所述梢部凸起部分被设置为从下臂部53的梢部(在图6中为最左侧)向前突起,所述电缆支撑部分定位在梢部凸起部分53c的后方并向上突起,所述承载部分连接到连接区域部分56的后端(在图6中为右端),并且从底部支撑第二轴部17b。进一步地,在承载部分53b的后端附有一尾部52以形成向下突起的焊接连接部,并且所述焊接连接部与形成在基底表面上的连接焊盘相连。应注意的是,从梢部凸起部分53c的上端向上突起形成有一凸起53d。
各个第二端子51从壳体31的后方(在图6中为右方)安装在各个第二端子凹陷部37中。下臂部53的下端部分紧靠各个第二端子凹陷部37的底面,并且梢部凸起部分53c安装进位于各个第二端子凹陷部37梢端的孔状部分中,这样凸起53d与孔状部分的顶部表面紧密接合。凸起52a与壳体31的下部32的后端表面的底端紧密接合,以将第二端子51固定到壳体31上。
此外,上臂部54也用作一接触件,其与扁平电缆71的导电引线电连接。在上臂部54的梢部附近,向下突起设有一作为接触部的接触部分54a。此外,上臂部54设置有制动杠杆部分54b,其向与连接部55相连的一连接点的后侧延伸,并且进入制动机构11的端子容纳孔12以限制第二轴部17b任何向上的运动。
第二轴部17b具有大约为椭圆形的横截面,并位于承载部分53b和制动杠杆部分54b之间。第二轴部17b在旋转时用作凸轮,由此将制动杠杆部分54b向上推动。一旦制动杠杆部分54b被向上推动,连接部55和连接区域部分56发生弹性变形,并且整个上臂部54旋转,这样在上臂部54和下臂部53之间的相对夹角发生改变,上臂部54的梢部向下运动。因此,接触部分54a移动靠近电缆支撑部分53a,并抵压扁平电缆71的导电引线。
应注意的是,如图6所示,当制动机构11处于打开的位置时,第二轴部17b处于大致水平的位置。因此,制动杠杆部分54b不会被向上推动,并且上臂部54的梢部不会向下运动。从而,由于接触部分54a和电缆支撑部分53a之间的空间足够宽,那么当扁平电缆插入时,从插入开口33插入的扁平电缆71的最靠前的部分未受到任何来自接触部分54a和电缆支撑部分53a的接触压力,或者仅受到最小的接触压力。这意味着实现了基本上ZIF的结构。
顺带一提,如图6所示,在各个第二端子51中,接触部分54a和电缆支撑部分53a的位置被设置为在扁平电缆71的插入方向上接近壳体31的下部32的前端面。另一方面,在各个第一端子41中,如图5所示,接触部分44a和电缆支撑部分43a的位置在扁平电缆71的插入方向上朝向后侧远离壳体31的下部32的前端面。采用这一设置是为了对从接触部分44a到尾部42的导电路径的长度与从接触部分54a到尾部52的导电路径的长度大致进行平衡,从而实现使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获得相同的电阻。因此,在扁平电缆71上并列分布的导电引线与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之间建立电连接的各个位置是互相隔开的,并且相应地,可以防止在相邻导电引线之间发生串扰。
应注意的是,接触部分44a和电缆支撑部分43a在扁平电缆71的插入方向上的位置设置为相同。换句话说,优选地,接触部分44a和电缆支撑部分43a被定位为互相面对。接触部分54a和电缆支撑部分53a的位置也相同。进一步地,在扁平电缆71的插入方向上,接触部分44a和电缆支撑部分43a的位置,以及接触部分54a和电缆支撑部分53a的位置并不限于图5、6中的例子,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变化。
更进一步地,各个第一端子41的承载部分43b在其前端附近设置有向上突出的凸起。这一凸起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地限制了第二轴部17b向前的运动。此外,各个第二端子51的承载部分53b在其后端附近设置有向上突出的凸起。这一凸起有效地限制了第二轴部17b任何向后的运动。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各个端子固定凹陷部的端子固定壁的结构。现在,将以一个第二端子固定凹陷部37作为例子进行解释。
通常,当端子的焊接连接部分通过焊接连接到形成在基底表面上的连接焊盘时,会发生“焊剂向上蔓延”的问题,即焊料中含有的焊剂成分熔化后沿着端子表面向上蔓延。在这种情况下,焊剂主要沿着端子的侧面向上蔓延。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发生焊剂向上蔓延的问题,在各个第二端子固定凹陷部37的端子固定壁的表面上形成有宽部或者切除部分37g(图9-10),其中上述表面被设置为面对第二端子51的侧面。换句话说,宽部或者切除部分37g形成在第二端子固定凹陷部37的侧壁上。
如图9-12所示,在各个第二端子固定凹陷部37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窄部37a、第一宽部37b、第二宽部37c、第三宽部37d、第二窄部37e、第三窄部37f以及上述切除部分37g。应注意的是,第一窄部37a、第二窄部37e和第三窄部37f可以统称为窄部,并且第一宽部37b、第二宽部37c和第三宽部37d可以统称为宽部。
从图6和12以及图8和9的对比可以看出,第一窄部37a形成在第二端子固定凹陷部37的底部并靠近后端,与尾部52前底部的侧面相对应,并且靠近该侧面或与该侧面相接触。第一宽部37b形成在第一窄部37a的上方,面向承载部分53b的侧面并与其相隔开。第二宽部37c形成在第一宽部37b的上方,面向连接部55的侧面并与其相隔开。第三宽部37d形成在第二宽部37c的上方,面向制动杠杆部分54b的侧面,并与其相隔开。第二窄部37e形成在第三宽部37d的前侧,面向上臂部54的侧面并与其相靠近或相接触。第三窄部37f形成在第一宽部37b的前侧,面向下臂部53的侧面并与其相靠近或相接触。切除部分37g形成在第一宽部37b的前侧,面向连接区域部分56的侧面,并在连接到连接部55的连接点的后侧。
在上述窄部处,各个第二端子固定凹陷部37的两侧面之间形成的间隙是狭窄的,这样各个第二端子51可以被稳定地固定住,并且该间隙的尺寸与第二端子51的侧面之间的尺寸(即第二端子51的厚度值)相似。因此,在窄部中,在第二端子固定凹陷部37的侧面与第二端子51的侧面之间不存在间隙或者仅有非常小的间隙。
另一方面,在宽部中,各个第二端子固定凹陷部37的两侧面之间形成了宽的间隙,并且该间隙的尺寸比第二端子51的厚度大得多。因此,在各个宽部处,在第二端子固定凹陷部37的侧面与第二端子51的侧面之间的间隙是较大的,这样,沿着被宽部围绕的各个端子的整个周围部分提供有间隔。因此,即使在焊接时熔化的焊剂沿着尾部52的侧面上升,也并不会在宽部中发生以毛细作用的方式向上蔓延焊剂的现象,并且焊剂不会产生任何更多的运动。换句话说,由于在宽部处第二端子固定凹陷部37的侧面和第二端子51的侧面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隙,可以防止焊剂以类似于毛细作用的方式移动。
附图所示的例子中,在第二宽部37c处,第二端子固定凹陷部37的两侧面之间的间隙比在相邻的第一宽部37b和第三宽部37d处的间隙更宽。换句话说,第二宽部37c处形成的间隙比由相邻的第一宽部37b和第三宽部37d形成的间隙要宽。因此,由于连接部55未受到第二端子固定凹陷部37的侧面的限制,当上臂部54旋转时,连接部55可以自由地变形。进一步地,第二端子固定凹陷部37的侧面和连接部55的侧面之间的间隙变得非常大,沿着连接部55的整个周围留有明显的间隔,相应地,可以确保防止任何由于毛细作用而发生的焊剂运动。由于焊剂没有沿着连接部55的侧面向上蔓延,并被阻止到达上臂部54,那么可移动的上臂部54没有粘附在第二端子固定凹陷部37上,从而上臂部54的旋转运动不会受到妨碍。此外,上臂部54的接触部分54a没有受到焊剂的污染,因此在接触部分54a和扁平电缆71的导电引线之间不会发生任何电连接失效的现象。
在切除部分37g中,第二端子固定凹陷部37不具有两个侧面。因此,在切除部分37中,不存在面向第二端子51侧面的第二端子固定凹陷部37的侧面。从而,即使在焊接时熔化的焊剂沿着尾部52的侧面向上蔓延,在切除部分37g处也不会由于毛细作用而使更多的焊剂向上蔓延。换句话说,切除部分37g可以防止焊剂由于毛细作用而运动。应注意的是,优选地,切除部分37g完全暴露至端子的顶面,这样沿着各个端子的辅助部分的整个周围都形成有间隔。
在连接到连接部55的连接点的后侧,切除部分37g面向连接区域部分56的侧面。因此,用作可移动部分的连接区域部分56的侧面没有受到第二端子固定凹陷部37的侧面的限制,这就是为什么当上臂部54旋转时连接区域部分56可以自由地变形。此外,在切除部分37g处,不存在面向连接区域部分56侧面的第二端子固定凹陷部37的侧面。因此,可以确实防止由于毛细作用而发生的焊剂运动。这就防止了焊剂沿着连接区域部分56的侧面运动并到达连接部55,也防止了焊剂到达与连接部55相连的连接点前侧的连接区域部分56上的一点。因此,均用作可移动部分的连接部55和连接区域部分56都没有被焊剂粘附到第二端子固定凹陷部37上,并且连接部55和连接区域部分56的变形都没有受到抑制。此外,上臂部54的接触部分54a和下臂部53的电缆支撑部分53a都没有受到焊剂的污染。
应注意的是,所形成的宽部和切除部分37g的位置和数目可以根据需要而变化。进一步地,宽部和切除部分37g的尺寸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合适地确定。此外,可以省略宽部或者切除部分37g。
在此,使用了第二端子固定凹陷部37作为例子,但是优选地,各个第一端子固定凹陷部34应当同样地具有宽部或者切除部分37g。换句话说,如图15中描述的,在切除部分37g处,不存在第一端子固定凹陷部34的侧面,并且第一端子固定凹陷部34在切除部分37g处不具有面向第一端子41侧面的侧面。此外,设置有宽部例如第二宽部37c,并且,由于在切除部分37g或者宽部处不会由于毛细作用而出现焊剂向上蔓延的现象,那么就可以防止焊剂的运动。进一步地,尽管仅仅描述了关于如何避免焊剂向上蔓延,但是通过避免焊剂向上蔓延也避免了焊料向上蔓延。这是因为熔化的焊剂比熔化的焊料具有更高的流动性,这也是为什么熔化的焊剂沿着端子的表面向上蔓延的速度比熔化的焊料更快。因此,熔化焊料的向上蔓延在焊剂向上蔓延之后。这意味着,一旦防止了焊剂向上蔓延,那么也就可以防止焊料向上蔓延。
接下来,将描述将扁平电缆71连接到连接器10上的操作。
图13是依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缆连接器的透视图,其中制动机构处于闭合位置。图14是依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缆连接器的主视图,其中制动机构处于闭合位置。图15是依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缆连接器沿着图14中箭头E-E的横截面视图,其中制动机构处于闭合位置。图16是依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缆连接器沿着图14中箭头F-F的横截面视图,其中制动机构处于闭合位置。
这里,在扁平电缆71中,多个(例如十五个)箔片型导电引线在具有电绝缘性质的绝缘层上以预设的间距(例如大约0.3mm)互相平行地并列排布。这些导电引线的顶面用另一绝缘层涂覆。在即将插入连接器10的插入开口33的扁平电缆71的一端,导电引线的顶面外露在沿着预设长度的区域内。在图13-16所示的例子中,假定导电引线暴露在扁平电缆71的顶面上。
为将扁平电缆71连接到连接器10上,扁平电缆71的纵向端部首先插入壳体31的插入开口33。在此时,如图1-7所示,制动机构11被提前设置在打开位置。然后,操作人员将扁平电缆71的纵向端部移向壳体31的插入开口33。从而将扁平电缆71的纵向端部插进插入开口33中。应注意的是,扁平电缆71移动的同时导电引线所外露的表面朝上。
然后,扁平电缆71的梢部插入各个第一端子41的上臂部44和下臂部43之间的间隔中,其中所述各个第一端子被容纳在各个第一端子固定凹陷部34中,所述梢部同样被插入形成在各个第二端子51的上臂部54和下臂部53之间的间隔中,其中各个第二端子被容纳在各个第二端子固定凹陷部37中。此时,如图16所示,当扁平电缆71的梢部与第二端子51的连接部55相接触时,扁平电缆71的纵向位置被设置就位,同时完成扁平电缆71的插入。
接下来,操作人员用手指等来操作制动机构11,从而将如图1-7所示处于打开位置的制动机构11移向如图13-16所示的闭合位置。此时,通过以图5-7中的顺时针方向改变制动机构11的姿势或者位置,制动机构11移向闭合位置。
相应地,制动机构11的主体部15旋转,并且变得几乎与扁平电缆71的插入方向平行,如图13-16所示。此外,第二轴部17b旋转,这样第二轴部17b变得几乎水平,如图15所示。换句话说,第二轴部17b的椭圆形横截面的较长轴变得几乎水平。
因此,如图15所示,第二轴部17b将承载部分43b和制动杠杆部分44b推离使它们之间的间隙扩大,并且第二轴部17b还将制动杠杆部分44b向上推动。因此,连接部45和连接区域部分46弹性变形,并且整个上臂部44旋转,这样在上臂部44和下臂部43之间的相对夹角发生变化,上臂部44的梢端向下运动。然后,接触部分44a移动靠近电缆支撑部分43a并且抵压住扁平电缆71的导电引线。因此,在扁平电缆71的表面上外露的导电引线与接触部分44a相接触以建立起一个电连接部分。从而,导电引线电连接到第一端子41上,并且因此通过在基底表面上的连接焊盘而与基底的导电路径电导通,其中该连接焊盘与尾部42相连。
应注意的是,上臂部44具有一些弹性,并且通过压抵扁平电缆71而弹性变形。因此,可以很好地维持导电引线和接触部分44a之间的连接。此外,下臂部43的电缆支撑部分43a位于面向接触部分44a处,确保电缆支撑部分43a支撑住扁平电缆71,并且也确保很好地维持导电引线和接触部分44a之间的连接。
与上述内容相似地,如图16所示,第二轴部17b推动承载部分53b和制动杠杆部分54b,这样扩展了它们之间的间隙,并且第二轴部17b将制动杠杆部分54b向上推。因此,连接部55和连接区域部分56弹性变形,并且整个上臂部54旋转,从而在上臂部54和下臂部53之间的相对夹角发生变化,上臂部54的梢端向下运动。然后,接触部分54a移动靠近电缆支撑部分53a并且抵压住扁平电缆71的导电引线。因此,在扁平电缆71的表面上外露的导电引线与接触部分54a相接触以建立一个电连接部分。从而,导电引线电连接到第二端子51上,并且因此通过在基底表面上的连接焊盘而与基底的导电路径电导通,其中该连接焊盘连接到尾部52。
应注意的是,上臂部54具有一些弹性,并且通过压抵住扁平电缆71而弹性变形。因此,可以很好地维持导电引线和接触部分54a之间的连接。此外,下臂部53的电缆支撑部分53a位于面向接触部分54a处,确保电缆支撑部分53a支撑住扁平电缆71,并且也确保很好地维持导电引线和接触部分54a之间的连接。
如同目前为止所描述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第一端子41设置有尾部42和接触部分44a,以及各个第二端子51设置有尾部52和接触部分54a。此外,各个第一端子固定凹陷部34和第二端子固定凹陷部37具有宽部或者切除部分37g,所述宽部或者切除部分形成在面向各个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外表面的端子固定壁中,并且在尾部42和对应于尾部52的部分与接触部分44a和对应于接触部分54a的部分之间。
相应地,通过简单结构来确保不会发生焊剂向上蔓延的现象成为可能。因此,接触部分44a和54a不会被焊剂污染,从而增加了连接器10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宽部或者切除部分37g形成在尾部42和对应于尾部52的部分与各个第一端子固定凹陷部34和第二端子固定凹陷部37中对应于可移动部分的那部分之间。因此,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的可移动部分不会被焊剂粘附于第一端子固定凹陷部34和第二端子凹陷部37之上。
应注意的是,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的可移动部分是例如上臂部44和54、连接部45和55以及连接区域部分46和56等。但是,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的任何部分都可以是可移动部分,只要它们在操作机构11的姿势改变时移动。
此外,宽部或者切除部分37g形成于各个第一端子固定凹陷部34和第二端子固定凹陷部37中对应可移动部分的那一部分处。因此,可移动部分不会受到各个第一端子固定凹陷部34和第二端子固定凹陷部37的限制,可以自由移动。
应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前述实施方式,本发明可以根据发明要点进行各种修改,并且这些修改均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中。

Claims (5)

1.一种电缆连接器,包括:
壳体,具有用于在其中容纳扁平电缆一端的开口,该壳体进一步包括多个端子凹陷部,多个导电端子设置在所述凹陷部之中用于连接扁平电缆的导电引线;
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设置有焊接连接部和接触部分,其中所述焊接连接部用于通过焊接粘结至导电焊盘,所述接触部分用于接触扁平电缆的导电引线;
所述端子凹陷部至少部分地由端子固定壁、宽部和切除部分形成,其中所述端子固定壁面向被其容纳的所述端子的外部表面,所述宽部和切除部分形成在所述端子固定壁中分别面向所述端子焊接连接部和接触部分的各部分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宽部或者切除部分形成在所述端子固定壁中分别面向所述端子的焊接连接部和可移动部分的特定部分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宽部或者所述切除部分形成在所述端子固定壁的面向所述端子的可移动部分的特定部分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制动机构,其安装到所述壳体上,用于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扁平电缆可以插入所述壳体的开口,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端子受压并与所述扁平电缆的导电引线相接触,所述端子包括在所述壳体中纵向延伸的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以及将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第二臂部相连的薄的连接部,并且
所述宽部或者所述切除部分形成在所述端子固定壁的面向所述焊接连接部和所述接触部分的特定部分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宽部或者所述切除部分形成在所述端子固定壁的面向所述端子连接部的特定部分中。
CN200780022025XA 2006-04-13 2007-04-13 改进的扁平电缆连接器 Active CN1014673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11223A JP4707597B2 (ja) 2006-04-13 2006-04-13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111223/2006 2006-04-13
PCT/US2007/009057 WO2007120783A1 (en) 2006-04-13 2007-04-13 Improved flat cable connec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7307A true CN101467307A (zh) 2009-06-24
CN101467307B CN101467307B (zh) 2012-05-09

Family

ID=38291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2025XA Active CN101467307B (zh) 2006-04-13 2007-04-13 改进的扁平电缆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31491B2 (zh)
JP (1) JP4707597B2 (zh)
KR (1) KR101080715B1 (zh)
CN (1) CN101467307B (zh)
WO (1) WO2007120783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5167A (zh) * 2010-02-26 2011-09-2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CN102324638A (zh) * 2011-05-23 2012-01-18 深圳市金盟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Fpc电子连接器导电金属端子
CN102610951A (zh) * 2011-01-20 2012-07-25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3633471A (zh) * 2012-08-22 2014-03-12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CN105990741A (zh) * 2015-03-18 2016-10-05 吉佳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印刷电路板用连接器
CN108987970A (zh) * 2018-07-25 2018-12-11 瀚荃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低插入力双面ffc连接器
TWI751621B (zh) * 2020-07-23 2022-01-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總成及其安裝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22815B2 (ja) * 2007-04-27 2012-04-25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575402B2 (ja) * 2007-06-08 2010-11-04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9266628A (ja) * 2008-04-25 2009-11-12 D D K Ltd コンタクト及び該コンタクト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KR100996095B1 (ko) * 2008-05-28 2010-11-22 한국몰렉스 주식회사 플렉시블 케이블용 커넥터
JP4817466B2 (ja) 2009-01-22 2011-11-1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4931261B2 (ja) * 2010-02-03 2012-05-1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4996705B2 (ja) * 2010-02-26 2012-08-0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US7854625B1 (en) * 2010-06-15 2010-12-21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onnector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JP4897917B1 (ja) * 2010-09-03 2012-03-14 京セラエル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2354827A (zh) * 2011-08-08 2012-02-15 昆山捷讯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TWI413315B (zh) * 2011-08-30 2013-10-21 Wistron Corp 連接器及其電子裝置
JP5799679B2 (ja) * 2011-09-02 2015-10-28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DE102013004375A1 (de) * 2013-03-12 2014-09-18 Valeo Schalter Und Sensoren Gmbh Vorrichtung zum Übertragen von elektrischen Signalen an und/oder von einer beweglichen Komponente eines Kraftfahrzeugs,Kraft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derartigen Vorrichtung
KR101591666B1 (ko) 2014-06-24 2016-02-04 (주)우주일렉트로닉스 플럭스 유입 방지 구조를 구비한 플랫 케이블 커넥터
JP6467224B2 (ja) * 2014-12-26 2019-02-06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KR102075612B1 (ko) * 2015-08-26 2020-02-10 교세라 가부시키가이샤 커넥터
JP7033727B2 (ja) * 2017-08-09 2022-03-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228798B2 (ja) * 2017-08-09 2023-02-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KR102543054B1 (ko) * 2017-12-27 2023-06-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케이블, 컨넥터, 그를 이용한 인쇄회로기판 및 표시장치
JP6976230B2 (ja) * 2018-07-27 2021-12-08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810581D0 (en) * 1988-05-05 1988-06-08 Amp Holland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nector for wire to board applications
JPH03107906U (zh) * 1990-02-21 1991-11-06
JP3356265B2 (ja) * 1997-07-29 2002-12-1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4159178B2 (ja) * 1999-04-30 2008-10-01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コネクタ
JP3574891B2 (ja) * 1999-08-17 2004-10-0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Fpc用コネクタ
JP3446136B2 (ja) * 2000-06-05 2003-09-16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電気コネクタ
JP3484659B2 (ja) 2001-03-09 2004-01-0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3109695A (ja) * 2001-09-26 2003-04-11 Molex Inc Fpc用コネクタ
JP3903338B2 (ja) * 2001-11-08 2007-04-11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Fpc用コネクタ
JP3666445B2 (ja) * 2001-11-13 2005-06-29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Fpc用コネクタ
JP2003297465A (ja) * 2002-03-26 2003-10-17 Molex Inc Fpc用コネクタ
JP2004178959A (ja) 2002-11-27 2004-06-24 D D K Ltd コネクタ
US7044773B2 (en) * 2002-08-01 2006-05-16 Ddk Ltd. Connector
JP3665968B2 (ja) * 2002-10-24 2005-06-2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479989B2 (ja) 2003-08-29 2010-06-0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054741B2 (ja) * 2003-09-26 2008-03-05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低背型fpc用zifコネクタ
JP4280621B2 (ja) * 2003-12-19 2009-06-17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093577B2 (ja) * 2004-01-30 2008-06-0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
JP4499153B2 (ja) * 2004-08-10 2010-07-07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388879B2 (ja) * 2004-10-26 2009-12-24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821903Y (zh) * 2005-07-20 2006-09-2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4437982B2 (ja) * 2005-08-08 2010-03-2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
JP4429246B2 (ja) * 2005-09-30 2010-03-1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
JP4938303B2 (ja) * 2005-12-16 2012-05-23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7179118B1 (en) * 2006-03-15 2007-02-20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Connector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JP4951429B2 (ja) * 2007-07-13 2012-06-13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5167A (zh) * 2010-02-26 2011-09-2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CN102195167B (zh) * 2010-02-26 2014-06-25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TWI460943B (zh) * 2010-02-26 2014-11-11 Hirose Electric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circuit boards
CN102610951A (zh) * 2011-01-20 2012-07-25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2610951B (zh) * 2011-01-20 2016-05-11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2324638A (zh) * 2011-05-23 2012-01-18 深圳市金盟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Fpc电子连接器导电金属端子
CN103633471A (zh) * 2012-08-22 2014-03-12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CN103633471B (zh) * 2012-08-22 2016-04-20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CN105990741A (zh) * 2015-03-18 2016-10-05 吉佳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印刷电路板用连接器
CN105990741B (zh) * 2015-03-18 2018-01-19 吉佳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印刷电路板用连接器
CN108987970A (zh) * 2018-07-25 2018-12-11 瀚荃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低插入力双面ffc连接器
TWI751621B (zh) * 2020-07-23 2022-01-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總成及其安裝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07422A (ko) 2009-01-16
JP4707597B2 (ja) 2011-06-22
KR101080715B1 (ko) 2011-11-07
WO2007120783A1 (en) 2007-10-25
JP2007287398A (ja) 2007-11-01
CN101467307B (zh) 2012-05-09
US7931491B2 (en) 2011-04-26
US20090298319A1 (en) 2009-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7307B (zh) 改进的扁平电缆连接器
JP4954050B2 (ja) 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CN101390257B (zh) 用于扁平电缆的电连接器
KR0154609B1 (ko) 플렉시블 기판용 전기커넥터
US8025516B2 (en) Connector having an actuator operable to hold a plate-like connection target between two metal abutment portions
JP5728279B2 (ja)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WO2017111051A1 (ja) クリップ及び固定機構
JP4993788B2 (ja)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07042410A (ja)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KR20170066621A (ko) 커넥터
CN101490907B (zh) 电缆连接器
JP4722756B2 (ja) ケーブル接続用コネクタ
WO2009093586A1 (ja) 面実装部品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JP2009181858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8269984A (ja)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6473435B2 (ja) コネクタ
KR20110121544A (ko) 평형 도체용 전기 커넥터
KR101422907B1 (ko) 회로 기판용 전기 커넥터
JP3889627B2 (ja)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JP4950817B2 (ja) 電子機器の圧接型コネクタ及びその接続構造
JP4972572B2 (ja) Fpc用コネクタ
CN114824877B (zh)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JP2019102203A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07265851A (ja)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WO2009099006A1 (ja) スイッチ付き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