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5167A -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5167A
CN102195167A CN2011100504851A CN201110050485A CN102195167A CN 102195167 A CN102195167 A CN 102195167A CN 2011100504851 A CN2011100504851 A CN 2011100504851A CN 201110050485 A CN201110050485 A CN 201110050485A CN 102195167 A CN102195167 A CN 1021951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ductive member
flat conductive
wrist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504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5167B (zh
Inventor
和田俊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95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51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51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51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17Snap means
    • H01R12/7029Snap means not integral with the coupling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5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onsisting of at least two resilient arms contacting the same counterpar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用来防止当端子朝电路基板焊接时,端子的焊锡上升。该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具有:形成有由端子(10、20)的板面进行保持的保持沟(41、42)的壳体(40);以及可动构件(60),设置有用来将力施加到端子的被压部(14、24)的加压部(63、64),可在可插入扁平型导体的开启位置与朝端子按压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对于端子,其朝扁平型导体的插入方向延伸的上腕部(11、12)与下腕部(12、22)在中间位置藉由连结部(13、23)所连结,上腕部在较连结部更靠近扁平型导体的前部具有被压部(14、24),且在后部具有按压部(15、25);对于保持沟(41、42),其包含端子的连结部的一部分的范围内的部分,其沟宽度较其它部分更宽而形成宽幅部(41A、42A),宽幅部至少其中一部分位置不同。

Description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这种连接器中,因为排列的端子数量很多,所以需要以极小间距排列,因此,端子是维持金属板的平坦的板面而形成的,藉由排列在与该板面成直角的方向上,而可进行上述极小间距的排列。
作为这种连接器,已知有在专利文献1中揭示的连接器。该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中,维持如上所述平坦的板面所作成的端子使用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两种,互相板面平行,交替地配置。用来将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予以保持的壳体的第一端子保持凹部与第二端子保持凹部,分别以端子保持壁而与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板面面接触。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在上述端子保持壁形成有:与端子的板面之间局部地形成有间隙的宽幅部或缺口部。该宽幅部或缺口部,其在端子排列方向观察时相对于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位置关系如何并没有记载,而从图面来看,相对于第一端子的位置与相对于第二端子的位置是相同的。
藉由这样的宽幅部或缺口部,在上述端子保持壁与端子的板面之间设置有用来形成间隙的部分,则即使焊接时助焊剂沿着端子的板面上升,也能利用上述宽幅部或缺口部处的间隙,阻止助焊剂进一步上升,防止上述助焊剂到达在端子的上部形成的接触部(接点)。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87398
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虽然将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配置成位置交替,但用来防止助焊剂上升而形成间隙的宽幅部或缺口部,当在端子排列方向观察时,是形成在相同位置。于是,如果想要以极小间距排列端子的话,则邻接的端子间的端子保持壁的厚度会变薄,变薄的尺寸相当于上述间隙的部分,而保持强度降低。尽管如此,为了确保保持强度,必须将壁厚度增大,增大的尺寸为上述间隙部分,这样就无法达成极小间距排列。
发明内容
鉴于这种情形,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让壳体对端子的保持强度不会降低,即使形成有用来防止助焊剂上升用的间隙,也能将端子以极小间距排列。
本发明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是配置于电路基板上,将所插入的扁平型导体与电路基板电连接的电连接器,具有:多个端子,该多个端子设置有:维持金属板的平坦的板面所形成的与扁平型导体接触的接触部、与电路基板连接的连接部、按压扁平型导体的按压部、以及承受用来使该按压部朝按压方向移位的力的被压部,且该多个端子在与所述板面成直角的方向上排列;壳体,该壳体形成有用来将插入的扁平型导体的连接部分予以收容的收容空间,在所述接触部与扁平型导体接触的位置形成有以所述端子的板面保持该端子的保持沟;以及可动构件,该可动构件设置有用来将力量施加到所述端子的被压部的加压部,能够在可插入扁平型导体的开启位置与将扁平型导体朝端子的接触部按压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端子是将以扁平型导体的插入方向作为长轴方向延伸的上腕部与下腕部在其长轴方向中间位置藉由连结部连结所形成的,上腕部在较连结部更靠近扁平型导体的插入方向前侧的前部具有被压部,在后部具有按压部。
在该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中,在本发明中,保持沟的至少包含端子的连结部的一部分在内的范围内的部分形成有沟宽度较其它部分宽的宽幅部,当从端子排列方向观察该宽幅部时,该宽幅部的至少其中一部分位置不同。
在这种构造的本发明中,在用来保持端子的保持沟,对于各端子形成有宽幅部,藉由该宽幅部处的间隙,则当防止助焊剂上升时,宽幅部形成在连结部的位置,连结部可成为从具有实施焊接的连接部的下腕部,朝具有接触部的上腕部的助焊剂上升的唯一上升路线,以该连结部可有效地防止助焊剂上升。并且在邻接端子彼此间,当从端子排列方向观察时,宽幅部彼此错开,所以即使在该宽幅部形成间隙,藉由上述错开方式,在没有形成宽幅部的部分,也能确保用来保持端子的壁面,能确保保持强度,所以能将保持沟彼此间的壁厚作薄,而能以极小间距排列端子。
在本发明中,相对于邻接的端子,宽幅部彼此间的至少其中一部分在前后方向位于不同位置,或者至少其中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位于不同位置。
本发明,如上所述,至少在包含端子的连结部的第一部在内的范围设置宽幅部,形成间隙,当从端子排列方向观察时,相对于邻接的端子,宽幅部彼此间的至少其中一部分位于不同位置,所以在端子的两面侧形成有间隙,且在上述端子排列方向,会有与端子的两面面接触加以保持的部分,以连结部能有效地阻止助焊剂上升的情形,并且端子保持强度不会降低,能以极小间距排列端子。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插入于该连接器的扁平型导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针对图1的连接器,可动构件在开启位置且扁平型导体插入前的剖面图,(A)是在端子排列方向,在两种端子的其中一种端子的位置剖切的图,(B)是在另一种端子的位置剖切的图,(C)是在锁定配件的位置剖切的图。
图3是在与图2(C)的剖面图相当的位置的剖面立体图。
图4是针对图1的连接器的端子及在锁定配件的连结部的位置的左端部附近的横剖面图。
图5是显示针对图4的例子的变形例的在连结部的位置的横剖面图。
图6是显示针对图4的例子的其它变形例的在连结部的位置的纵剖面图。
图7是凸轮部的原理的显示图,(A)是针对图2(A、B)的凸轮部的图面,(B)是针对变形例的凸轮部的图面。
图8是与图2对应的图,显示可动构件在开启位置,扁平型导体插入后。
图9是与图2对应的图,显示扁平型导体插入后,可动构件来到关闭位置。
图10显示其它实施方式,是从后方观察连接器的一部分的局部剖面主视图。
图11是图10的连接器的纵剖面图,(A)显示在端子排列方向上、锁定配件的位置的剖面,(B)显示在较(A)的位置稍偏向连接器侧端的位置的剖面。
图12是显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在锁定配件位置的剖面图,(A)显示可动构件在开启位置,(B)显示其在关闭位置。
符号说明
10、20:端子
11、21:上腕部
12、22:下腕部
13、23:连结部
14、24:被压部
15、25:按压部
17、27:接触部
18、28:连接部
40:壳体
41、42:(端子)保持沟
41A、42A:宽幅部
45:收容空间(插入沟)
60:可动构件
63、64:加压部(凸轮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显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以下称“连接器”)的全体,以及该连接器连接的扁平型导体的前端部的连接部分的立体图。
扁平型导体F,在其前端部下表面,将覆盖部去除而导体部(没有图标)露出,在上表面将薄片状的补强材F1安装成:较该导体部朝更前方朝向连接器1突出。该补强材F1,在较导体部更前方的左右的侧缘形成有缺口状的被卡止部F2。
连接器1具有:由金属板形成的端子10、20、锁定配件30、将所述端子10、20、锁定配件30予以保持的壳体40、以及可自由转动地支承于壳体40的可动构件60。
端子10、20与锁定配件30都是维持金属板的平坦面而形成的。端子由两种端子10、20所构成,将端子10、20排列成在与端子10、20的板面成直角的方向上交替,与在同方向位于两端的端子10、20邻接而设置锁定配件30。
如端子10、20处的剖面图也就是图2(A、B)所示,两种端子10、20都形成为横H型,具有:分别朝横方向延伸的上腕部11、21、下腕部12、22、以及将两腕部在其长轴方向中间部连结的连结部13、23。上腕部11、21,在作为扁平型导体F的插入方向前侧的前部,形成有被后述的可动构件的凸轮部按压的被压部14、24,在后部形成有从上方按压扁平型导体的按压部15、25。在下腕部12、22的前部,形成有所述凸轮用的支承部16、26,而在后部形成有用来与扁平型导体的导体部接触用的接触部17、27。且在下腕部12、22设置有与电路基板焊接用的连接部18、28。
以上,虽然针对两种端子10、20的共通点来叙述,接着针对差异点来说明。
端子10的上腕部11,如图2(A)所示,在前部的下缘处设置的被压部14形成为凹部,而从连结部13朝后方长长地延伸而在其后端设置有突状的按压部15。相对地,端子20的上腕部21,如图2(B)所示,在前部的下缘处设置的被压部24是以直状缘部形成的,且从连结部23朝后方延伸的部分较所述端子10的情况更短,在其后端设置有突状的按压部25。
端子10的下腕部12,如图2(A)所示,从连结部13朝前方延伸而在延伸到壳体40外的部分形成有连接部18。连接部18具有朝下方凹入弯曲的沟状的固定部18A。在连结部13与连接部18之间的部分形成有上缘形成为凹状、用来收容凸轮部的支承部16。相对地,端子20的下腕部22,如图2(B)所示,在从连结部23朝前方延伸的部分的上缘,形成为大致直状缘部而形成了支承部26,朝后方延伸的部分延伸到壳体40外,具有与所述端子10的连接部18大致前后对称的连接部28及固定部28A。该端子20的下腕部22,在前后方向,在连结部23与连接部28的中间部,在与上腕部21的按压部25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突状的接触部27。
这样形成的两种端子10、20,如图1所示,将端子10从前方且将端子20从后方朝壳体40安装,将其交替排列。
锁定配件30,如图2(C)及图3所示,形成为与端子20类似的横H字型,与端子20同样地,具有上腕部31与下腕部32,两者在其长轴方向中间部通过连结部33连结。该锁定配件30,在前部,上腕部31与下腕部32都形成为与所述端子20相同的形态,在上腕部31的前部,以直状缘部形成有被压部34,在下腕部32的前部形成有大致直状缘部的支承部36。该锁定配件30的后部,有与所述端子20不同之处。上腕部31的后部,其长度较端子20更长,处于与端子10大致相同位置,形成有朝后方延伸的锁定腕31A。在其后端设置有朝向下方的较大的突出状的锁定部35。所述锁定腕31A,朝向后上方倾斜延伸。该锁定腕31A,当所述被压部34被后述关闭位置的可动构件的凸轮部按压而朝上方抬起移位时,因为杠杆原理,以连结部33为支点朝下方移位,结果,变成来到大致水平位置。在该情况,锁定腕31A即使不在完全水平的位置,或有些许的倾斜,只要是实质上可称为水平状态的姿势即可。例如,对于可动构件在开启位置时具有倾斜的锁定腕来说,当可动构件来到关闭位置时,虽然其倾斜角度变小而变得接近水平位置,但即使仍然有些许的倾斜,或是即使超过水平位置而在相反侧产生些许的倾斜,在其倾斜度很小的情况,都可说是实质上在水平位置。在所述锁定腕31A的后端处设置的突出状的锁定部35,前缘35A形成为大致垂直缘,后缘35B朝前下方倾斜。当在上腕部31在被压部34没有受到来自凸轮部的力的状态下插入了扁平型导体F时,锁定部35成为与该扁平型导体F的前端缘干涉这样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在所述下腕部32的后端,设置有与端子20的连接部28相同形态的固定脚38,在这里形成有沟状的固定部38A。
将所述端子10、20及锁定配件30予以保持的壳体40,是由电绝缘材所形成的,如图1所示,形成为较平坦的大致长方体外形,如图2,前后(在图中的右方及左方)贯穿而形成有分别将端子10、20及锁定配件30予以保持的端子保持沟41、42及锁定配件保持沟43。该端子保持沟41、42及锁定配件保持沟43,以与板状的端子10、20及锁定配件30的板面保持些许间隙的方式将板状的端子10、20及锁定配件30面对保持的形态,在与图2的纸面成直角的方向形成为与其板厚度相当的沟宽度的狭缝。相对于端子保持沟41、42及锁定配件保持沟43,端子10、20及锁定配件30通过在其下缘形成的突起19、29及突起39卡止于沟底而在上下缘坚固地保持。该端子保持沟41、42及锁定配件保持沟43,在壳体40的前部与朝向上方大幅缺口的前部空间44连通,并且在前后方向通过从中间位置朝向后方形成的扁平型导体F用的作为收容空间的插入沟45所连通。通过该插入沟45的形成,壳体40在其上下位置变得具有上壁46及下壁47,在该上壁46及下壁47的面,端子保持沟41、42形成为开口沟的形态。该上壁46,在锁定配件30的位置,让该锁定配件30的锁定腕31A进入的沟部48上下贯穿而形成为狭缝状。下壁47相对于端子10,前端较薄地形成为大致锥状,形成为让端子10的沟状的固定部18A嵌装的保持部47A,相对于端子20及锁定配件30,形成为在后端同样形成的端子20及锁定配件30各自的固定部28A及38A用的保持部47A。在所述下壁47朝上方开口的端子10用的端子保持沟41,以允许端子10的下腕部12的后部朝下方挠曲的方式,其沟底41A朝向后方形成为锥状,其沟深度依序变大。
壳体40,从图1也可知,在端子排列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较包含端子排列范围的两端的锁定配件30彼此间的范围的后端缘更朝后方延伸的延伸部49。该延伸部49,如图2所示,从后方观察的形状形成为横U字型,以从后方收容扁平型导体F的宽度方向两侧缘(在宽度方向上被卡止部F2存在的范围)的方式,形成有插入沟45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分。该延伸部49,在后方的入口部在上下具有锥状的导入面49A、49B。所述延伸部49的该插入沟45的内侧面及上下内表面,形成有:用来对所插入的扁平型导体F限制其宽度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位置的限制部50。在该限制部50之中的与扁平型导体插入时的载置面相同高度的下内表面,设置有:与扁平型导体F的被卡止部F2卡止的作为突部的卡止突起51。该卡止突起51,从图1也可知,在端子排列方向处于相对于锁定配件30偏离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从图2(C)来看,设置在与锁定配件30的锁定部35大致相同的位置。该卡止突起51其纵剖面形成为梯形,前缘51A为垂直面,后缘51B为锥状面。该卡止突起51的上表面51C是平坦面,如显示当可动构件在开启位置时的图2(C)所示,高度设定成:虽然较锁定部35的下端位于更下方,但当通过可动构件来到关闭位置而锁定部35朝下方移位时,较该锁定部35的下端位于更上方。当可动构件在开启位置时,如图2(A、B)所示,所述卡止突起51的上表面较在端子10、20的下腕部12、22处设置的接触部17、27的上端位于更下方。
在本发明,当可动构件来到关闭位置时,锁定部35与卡止突起51相对于扁平型导体的被卡止部F2从上方及下方补充卡止。于是,如上述例子,当可动构件来到关闭位置时,卡止突起51的上表面51C,不一定要较锁定部35的下端位于更上方,也可较锁定部35的下端位于更下方,即使这样也可获得上述补充达到的效果。并且,在本发明中,卡止突起不通过壳体形成也可以,也可在壳体所保持的其它构件,例如在补强配件上形成,并且,也可在具有锁定腕部的配件本体上形成为与锁定部相对向。
端子10、20及锁定配件30,如上所述,被端子保持沟41、42及锁定配件保持沟43的沟底坚固地保持,与沟内表面之间形成有些许的间隙,但与该端子10、20及锁定配件30的板面之间的间隙,根据该端子10、20及锁定配件30的部位不同,有大小差异,也就是说沟宽度有宽有窄。
如显示连结部13、23及33所处高度处的横剖面的图4所示,在包含所述连结部13、23、33的各区域的端子保持沟41、42及锁定配件保持沟43的沟宽度,较在其它区域的沟宽度更大,形成了宽幅部41A、42A、43A。在该宽幅部41A、42A、43A的区域,与端子10、20及锁定配件30的板面之间,分别形成有较其它区域更宽的间隙h1、h2、h3。在本实施方式,h1=h2。相对于在端子排列方向交替配置的该端子10、20,宽幅部41A、42A其位置在前后方向(图4中的上下方向)上错开。在该图4中,可清楚看出上述的卡止突起51在端子排列方向上其位置偏离于锁定配件30,而接近该锁定配件30。在上述的图4的例子中,将端子10、20的连结部13、23设置在前后方向不同的位置,因此,在前后方向上在与该连结部13、23对应的区域设置宽幅部41A、42A,宽幅部41A、42A其位置也在前后方向上错开。相对地,作为不同的形态,如图5所示,当端子10、20的连结部13、23在前后方向位于相同位置时,宽幅部41A、42A,也可形成为经过锥状部而前后错开地移往宽幅部41A、42A。并且,连结部13、23,作为将上腕部11、21与下腕部12、22连结的形态具有与两腕部的间隔相当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所以即使该连结部13、23在前后方向上在相同位置,如图6所示,也可在上下方向上不同的位置设置宽幅部41A、42A,上下错开地形成较大的间隔h1、h2。
如图1所示,在连接器1,可自由转动地设置有以电绝缘材形成的可动构件60。该可动构件60位于在壳体40的前部形成的前部空间44。该可动构件60,涵盖壳体40的宽度(在端子排列方向上的尺寸)而延伸,在从图2(A)~(C)所示的垂立姿势的开启位置,到朝横方向横倒的图9(A)~(C)的关闭位置之间可自由转动。该可动构件60,用来将朝下方的移位施加到端子10、20、锁定配件30的上腕部11、21、31的后部,所谓开启位置,是在产生该移位之前,可将扁平型导体F朝壳体40的插入沟45插入的该可动构件60的位置,另一方面,所谓的关闭位置,是产生移位而将插入后的扁平型导体F朝下方压入的位置。
所述可动构件60,在开启位置,如图2(A)~(C)所示,具有从前部空间44朝上方突出的操作部61,在较该操作部61更下方的部位形成有前后贯穿的狭缝状的沟部62。该沟部62,在端子排列方向上形成在与各端子10、20及锁定配件30对应的位置,该沟部62的沟宽度(在图2(A)~(C)中是相对于纸面成直角的方向上的沟内宽度尺寸)为稍大于对应的所述端子10、20及锁定配件30的板厚度的程度。在沟部62的下部,设置有:作为对端子10、20及锁定配件30加压的加压部的、与各端子10、20及锁定配件30对应的凸轮部63、64、65。各凸轮部63、64、65形成为将沟部62的相对向的沟内表面彼此予以连结。
对应于端子10设置的凸轮部63,如图2(A)所示,当可动构件60在开启位置时,具有形成为横长的长圆形剖面形状,处于在端子10的下腕部12的前部上缘处形成的凹状的支承部16内,相对于上腕部11的被压部14具有间隔而成为非接触的状态。图2(A)中的该凸轮部63的横长,设定为较同图中的所述支承部16与被压部14的间隔更大。于是,当可动构件60来到关闭位置时,如后所述,所述凸轮部63为纵长姿势,将所述被压部14朝上方按压而使其弹性移位。
与端子20对应设置的凸轮部64,如图2(B)所示,当可动构件60在开启位置时,具有将所述端子10用的横长的长圆形的凸轮63的右上角部变形成角状的剖面形状,而与所述支承部26相接。在该图中的高度尺寸也是大于所述凸轮部63。于是,凸轮部64在左部为半圆形,在右部具有平坦面且其下部形成为类似圆形的形状。该凸轮部64,当可动构件60在开启位置时,也相对于在端子20的上腕部21处形成的被压部24,为具有间隔的非接触的状态,当可动构件60来到关闭位置时,成为纵长姿势,将该被压部24朝上方按压而使其弹性移位。
对应于锁定配件30而设置的凸轮部65,虽然剖面形状类似所述凸轮部64,但即使可动构件60在开启位置,也相接于在锁定配件30的上腕部31处形成的被压部34。当可动构件60来到关闭位置时,该凸轮部65按压所述被压部34而使其弹性移位。
分别对应于两种端子10、20的凸轮部63、64,当可动构件60来到关闭位置时,从其旋转轴线的方向,也就是图2中与纸面成直角的方向观察,是如图7(A)的位置关系。在图7(A)中,当可动构件60在关闭位置时,成为纵长姿势的凸轮部63与凸轮部64,从端子10的被压部14与支承部16分别受到相同力的反作用力A、B,从端子20的被压部24与支承部26分别受到相同力的反作用力C、D。朝其中一方的凸轮部63的反作用力A、B,其作用线一致而在通过凸轮的旋转中心P的一条线X上。相对地,在另一方的凸轮部64,由于其宽度较凸轮部63更宽,且上端的圆弧偏向右侧,从而来自被压部24的反作用力C较所述凸轮部63的反作用力A位于更右边,来自支承部26的反作用力作用于凸轮部64的平坦的底面,所以反作用力D的中心成为其中心位置,结果会具有与所述反作用力C相同线Y上的作用线。也就是说,当同时看凸轮部63、64时,反作用力A与B在一条线X上达成平衡,且反作用力C与D会在离开线X的其它线Y上达成平衡。于是,在凸轮部63、64双方,在互相离开所述凸轮的旋转中心P的位置承受在上下方向平衡的反作用力A、B及同样在上下方向平衡的反作用力C、D,在关闭位置的可动构件60在关闭位置会成为中立状态。可动构件60,即使欲从该中立状态朝开启位置方向或其相反方向偏移,也会因为所述两条线X、Y上的反作用力A、B及C、D形成的力矩,而回到当初的中立状态,能稳定保持中立状态。
该中立状态,将两种凸轮部63、64的反作用力B、D相对于反作用力A、C的位置关系置换也能获得。在图7(B)中,当可动构件在关闭位置时,以让两种凸轮部63、64的长轴交叉的方式形成两凸轮部的话,其中一方的凸轮部63的反作用力A、B的作用线互相错开,且另一方的凸轮部64的反作用力C、D的作用线也互相错开。可是,同时观察两种凸轮部63、64的话,四种反作用力A、B、C、D,与图7(A)的情况相比,仅是将反作用力B、D的位置对调,而全体与图7(B)时同样达成平衡。因此,在该情况下,中立状态也很稳定。
接着,针对该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说明其使用方法。
(1)首先,将如图1所示的连接器1配置在电路基板(没有图标)的预定位置,将端子10、20的连接部18、28与锁定配件30的固定脚38这两者,与电路基板的各个对应部焊接。焊锡可能会从在下腕部12、22、32处形成的所述连接部18、28及固定脚38,沿着端子10、20及锁定配件30各自的板面而上升。可是,端子10、20及锁定配件30的下腕部12、22、32,仅以连结部13、23、33连结于上腕部11、21、31,所以即使焊锡上升,焊锡为了达到上腕部11、21、31,焊锡必须通过该连结部13、23、33。可是,从图4~图6来看,相对于连结部13、23、33,壳体40在宽幅部41A、42A、43A形成有很大的间隙,所以焊锡上升在该处停止,不会到达上腕部11、21、31。该阻止焊锡上升的效果,针对助焊剂(flux)也能同样得到。
(2)接着,如图2(A)~(C)所示,将可动构件60带到垂立的开启位置,准备扁平型导体F的插入。在该可动构件60处于开启位置的状态,端子10、20及锁定配件30的被压部14、24、34,没有从可动构件60的对应凸轮部63、64、65受到任何力量,于是,按压部15、25、35在没有移位的最初的位置,端子10、20处在容易接收扁平型导体F的状态。锁定配件30,如上所述,其按压部35在与扁平型导体F的插入路线干涉的位置。
(3)然后,如图8(A)~(C)所示,将扁平型导体F朝壳体40的插入沟45插入。此时,扁平型导体F,在与端子10、20相接之前,通过在朝后方延伸的壳体40处设置的延伸部49的限制部50,限制在上下及侧方的位置,在预定位置插入。于是,当插入时,端子10、20不会从扁平型导体F受到过度的力量。当扁平型导体F插入时,如上所述,可动构件60在开启位置,端子10、20的按压部15、25尚未朝下方移位,因此,对于端子10、20,扁平型导体F容易地进入到上腕部11、21与下腕部12、22之间。当扁平型导体F插入时,锁定配件30,如上所述,锁定部35在与扁平型导体F干涉的位置,所以扁平型导体F以其前端一边将该锁定部35推起一边前进。锁定腕31A,从扁平型导体F插入前,朝向后上方倾斜,所以当以锁定部35的倾斜的后缘35B承受来自扁平型导体F的抵接力时,通过朝上方的分力而朝倾斜增大的方向挠曲移位,扁平型导体F容易前进。当扁平型导体F前进至预定位置时,如图8(C)所示,锁定部35伸入到作为扁平型导体F的缺口部的被卡止部F2,成为以前缘35A可相对于该被卡止部F2的前缘卡止的状态。在该状态,所述锁定腕31A回到当初的倾斜度。从图8(C)也可看出,所述锁定部35从上方伸入到扁平型导体F的被卡止部F2,并且虽然该扁平型导体F相对于壳体40的卡止突起51位于上方,但在前后方向所述被卡止部F2是在该卡止突起51的位置,成为可与在端子排列方向设置在与锁定部35不同位置的该卡止突起51卡止的状态。
(4)接着,将可动构件60如图9所示地朝顺时钟方向带到关闭位置。在该关闭位置,可动构件60的凸轮部63、64、65成为纵长姿势,凸轮部63将端子10的被压部14朝上方按压抬起,凸轮部64将端子20的被压部24朝上方按压抬起,凸轮部65将锁定配件30的被压部34朝上方按压抬起。当将被压部14、24、34抬起时,端子10、20及锁定配件30的上腕部11、21、31,分别将连结部13、23、33作为支点,利用杠杆原理,较该连结部13、23、33更后方的部分朝下方倾斜,让后端的按压部15、25朝下方移位。端子10、20通过其按压部15、25将扁平型导体F朝下方按压,提高该扁平型导体F与端子10、20的接触部17、27的接触压力而确实电连接,得到正式的连接状态。另一方面,锁定配件30,让朝向后上方倾斜的锁定腕31A以减少其倾斜度的方式朝下方挠曲移位,成为水平位置。在该水平位置,锁定部35朝下方移位至与下腕部32相接,进一步加强与所述扁平型导体F的被卡止部F2的卡止。并且,扁平型导体F被端子10、20的按压部15、25朝下方按压而下降,所以成为让所述壳体40的卡止突起51进入到所述被卡止部F2内的状态。扁平型导体F中,朝该被卡止部F2内,锁定部35从上方进入,卡止突起51从下方进入,朝后方拉动扁平型导体F时的卡止力会强力且确实地作用。在该状态,也就是在可动构件60在关闭位置的状态,凸轮部63、64处在图7(A)的状态,确实维持中立状态,即使可动构件60些许朝任何方向旋转,都能回复原本的中立状态。
(5)当扁平型导体F在正式的连接状态时,当有不经意的外力朝后方也就是朝拔出方向拉动时,扁平型导体F的被卡止部F2的前缘会将锁定配件30的锁定部35在其前缘35A朝后方按压。该前缘35A是垂直的,所以与被卡止部F2坚固地卡合,受到朝后方的反作用力,将锁定腕31A朝后方拉动。可是,当可动构件60在关闭位置时,该锁定腕31A朝向水平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没有倾斜,所以即使受到所述反作用力导致的拉伸力,也不会产生朝上方的分力,能维持该水平方向的姿势,锁定功能不会变弱。所述前缘35A,即使没有完全垂直,即使稍微上下倾斜,只要实质上为垂直即可。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1~图9所示的形态,可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形成于壳体的突部不需要形成为卡止突起,也可在扁平型导体的被卡止部的周边,形成为较该扁平型导体用的载置面更高的形态。在图10的情况,相对于扁平型导体F插入时的载置面52,壳体40形成有在锁定配件30的周边变高的突部51’。从图11(A、B)也可看出,该突部51’、形成为从锁定配件30的锁定部35的前方周边朝前方延伸。在该形态,当可动构件60来到关闭位置时,扁平型导体F,在端子排列范围被朝向所述载置面52朝下方按压,在被卡止部F2存在的侧部通过所述突部51’相对地抬起,在宽度方向弯成凹状。也就是说,将被卡止部F2朝上抬起而与锁定部35确实地卡止。
接着,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于锁定配件30的上腕部31的锁定腕31A,在可动构件60在开启位置时,在被压部34没有从该可动构件60受到任何力,朝向后上方倾斜,当可动构件60来到关闭位置时,所述上腕部31的被压部34被可动构件60的凸轮部65按压,通过让锁定腕31A成为水平方向的姿势,让锁定部35朝下方移位,但在图1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也可在开启位置,所述上腕部31从凸轮部63受到力,锁定腕31A成为朝后上方倾斜的姿势,在关闭位置,解除该力量而采取水平方向的姿势。
在图12(A)中,可动构件60,在操作部61的下缘且作为与沟部62的交界的部分,具有大致半圆形的凸轮部65作为加压部。该凸轮部65,当如图12(A)所示可动构件60在开启位置时,会滑起到锁定配件30的上腕部31的前部的上缘处形成的被压部34,将该被压部34朝下方按压。于是,作为上腕部31的后部的锁定腕31A,以连结部33为支点,移位成朝后上方倾斜的姿势。当可动构件60绕着轴部66转动,带到图12(B)所示的关闭位置时,所述凸轮部65从被压部34脱离,解除锁定腕31A的移位,该锁定腕31A成为水平状态的姿势。
本发明,当对应于在扁平型导体的上表面形成导体部的情况时,端子在下腕部不需要具有接触部,上腕部的按压部可兼作接触部而与所述导体部接触。也可将在下腕部具有接触部的端子以及上腕部的按压部兼作接触部的端子混合,形成为所谓的交错式配置。

Claims (3)

1.一种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是配置于电路基板上,将所插入的扁平型导体与电路基板电连接的电连接器,具有:
多个端子,该多个端子设置有:维持金属板的平坦的板面所形成的与扁平型导体接触的接触部、与电路基板连接的连接部、按压扁平型导体的按压部、以及承受用来使该按压部朝按压方向移位的力的被压部,且该多个端子在与所述板面成直角的方向上排列;
壳体,该壳体形成有用来将插入的扁平型导体的连接部分予以收容的收容空间,且在所述接触部与扁平型导体接触的位置形成有以所述端子的板面保持该端子的保持沟;以及
可动构件,该可动构件设置有用来将力量施加到所述端子的被压部上的加压部,能够在可插入扁平型导体的开启位置与将扁平型导体朝端子的接触部按压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端子是通过将以扁平型导体的插入方向作为长轴方向延伸的上腕部与下腕部在其长轴方向中间位置通过连结部连结所形成的,上腕部在较连结部更靠近扁平型导体的插入方向前侧的前部具有被压部,在后部具有按压部;
其特征在于:
保持沟的至少包含端子的连结部的一部分在内的范围内的部分形成有沟宽度较其它部分宽的宽幅部,当从端子排列方向观察该宽幅部时,该宽幅部的至少其中一部分位置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对于邻接的端子,宽幅部彼此间的至少其中一部分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不同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对于邻接的端子,宽幅部彼此间的至少其中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不同位置。
CN201110050485.1A 2010-02-26 2011-02-24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Active CN1021951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41726 2010-02-26
JP2010041726A JP4980438B2 (ja) 2010-02-26 2010-02-26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5167A true CN102195167A (zh) 2011-09-21
CN102195167B CN102195167B (zh) 2014-06-25

Family

ID=44602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50485.1A Active CN102195167B (zh) 2010-02-26 2011-02-24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980438B2 (zh)
KR (1) KR101348556B1 (zh)
CN (1) CN102195167B (zh)
TW (1) TWI46094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0814A (zh) * 2012-05-07 2013-11-13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端子间连接构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51086B2 (ja) * 2010-04-08 2012-06-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3026101A (ja) * 2011-07-25 2013-02-04 Smk Corp Fpc用コネクタ
JP5956902B2 (ja) 2012-10-22 2016-07-2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526590B2 (ja) * 2016-03-15 2019-06-05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6634348B2 (ja) * 2016-06-22 2020-01-2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ハーネス
JP7033727B2 (ja) * 2017-08-09 2022-03-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228798B2 (ja) * 2017-08-09 2023-02-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77090A (ja) * 2007-04-27 2008-11-13 D D K Ltd コネクタ
CN101345361A (zh) * 2007-07-13 2009-01-14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09081073A (ja) * 2007-09-27 2009-04-16 Molex Inc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用コネクタ
CN101467307A (zh) * 2006-04-13 2009-06-24 莫列斯公司 改进的扁平电缆连接器
JP2009176426A (ja) * 2008-01-21 2009-08-06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面実装部品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30084B2 (ja) * 2007-06-12 2009-09-09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7307A (zh) * 2006-04-13 2009-06-24 莫列斯公司 改进的扁平电缆连接器
JP2008277090A (ja) * 2007-04-27 2008-11-13 D D K Ltd コネクタ
CN101345361A (zh) * 2007-07-13 2009-01-14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09081073A (ja) * 2007-09-27 2009-04-16 Molex Inc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用コネクタ
JP2009176426A (ja) * 2008-01-21 2009-08-06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面実装部品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0814A (zh) * 2012-05-07 2013-11-13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端子间连接构造
CN103390814B (zh) * 2012-05-07 2015-12-09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端子间连接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3760A (en) 2012-01-16
JP4980438B2 (ja) 2012-07-18
KR20110098643A (ko) 2011-09-01
KR101348556B1 (ko) 2014-01-07
JP2011181210A (ja) 2011-09-15
CN102195167B (zh) 2014-06-25
TWI460943B (zh) 2014-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5167A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CN102195166B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CN102195165A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US9742121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US9231393B2 (en) Electrical assembly with organizer
CN101567498B (zh)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US8025532B2 (en)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US9634413B2 (en) Connector
US8070515B2 (en) Shield case with u-shaped base with a first plate and second plates and side walls parallel to second plates
CN101202387A (zh)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CA2782705C (en) Lead fram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ontact group, and connector
US9281588B2 (en) Female connector
CN103094736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JP2017521821A (ja) 端子ホルダを備える電気コネクタ
JP5859938B2 (ja) レセプタクル型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195164B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US8183155B1 (en) Lower profile connector assembly
JP2010113976A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4396703B2 (ja) 中継コネクタ
JP2020187953A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及び基板用コネクタ構造
US9379462B2 (en) Cable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EP3047498B1 (en) Active electrical component
JP5939270B2 (ja) プラグコネクタ及びリ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CN204947163U (zh) 电连接器
KR102110111B1 (ko) 평형 도체용 전기 커넥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Hirose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rose Electr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