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90814B - 端子间连接构造 - Google Patents

端子间连接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90814B
CN103390814B CN201310164465.6A CN201310164465A CN103390814B CN 103390814 B CN103390814 B CN 103390814B CN 201310164465 A CN201310164465 A CN 201310164465A CN 103390814 B CN103390814 B CN 1033908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ubstrate terminal
substrate
splicing ear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644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90814A (zh
Inventor
石井健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90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08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908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08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01R12/718Contact members provided on the PCB without an insulating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01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ive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2Printed circuits being in the same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39/00Electrical connectors
    • Y10S439/952Jumper for use with specific apparatu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端子间连接构造。即便伴随着基板用端子从正规位置偏移,与基板用端子连接的连接用连接器的连接端子在连接时也能够不承受应力地锁止。基板用端子的接触片对和锁止片对中的一方在长边方向上相对于另一方位于电路基板的边缘部侧,锁止片对的各锁止部形成有在端子宽度方向上彼此接近的锁止突部,连接端子的板状部具有在基板用端子和连接端子的连接状态下在包含基板用端子的锁止突部的范围沿板厚方向贯通的被锁止部,基板用端子的接触片对的接触部夹压连接端子的对应接触部而与对应接触部接触,基板用端子的锁止片对的锁止突部以能够活动的状态带有间隙地突入连接端子的被锁止部内。

Description

端子间连接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借助连接用连接器的连接端子将连接于连接用连接器的导电部件与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基板用端子电连接的端子间连接构造以及用于该端子间连接构造的基板用端子和连接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端子间连接构造,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的连接构造。在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的连接构造: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两个电路基板上分别安装有插座端子(基板用端子),利用板状的插头端子(连结端子)将上述插座端子彼此在沿一方向排列的状态下连结从而进行电连接。上述插头端子形成为具有与电路基板的面成直角的方向的板面的端子,以横跨两个电路基板的方式定位并从上方连接于两个插座端子。
各个上述插座端子从位于面对对应的电路基板的位置并沿该插座端子的排列方向延伸的基部分别各立起有一对作为锁止部的第一夹持片以及作为接触部的第二夹持片。在该第一夹持片形成有作为锁止突部的嵌合突片,在该第二夹持片形成有作为接触突部的夹持突起。并且,对于各插座端子,构成一对的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的任一方均形成为位于板状的插头端子的一方的面侧和位于另一方的面侧的夹持片彼此在上述排列方向上错开定位,第一夹持片的对和第二夹持片的对总计四个夹持片呈锯齿状分布,一对第一夹持片错开并定位在上述排列方向上的第二夹持片彼此之间。对于这种结构的插座端子,分别成对的上述第一夹持片、第二夹持片均以夹着插头连接器的板状的插头端子的方式在该插头端子的两面侧在上述排列方向上错开定位,因此,在上述排列方向上在不同的位置压住并夹持上述插头端子的一方的面和另一方的面。
另一方面,上述插头连接器的插头端子呈沿上述排列方向延伸的板状,在该排列方向上的两端部侧的部分与夹持该插头端子的各插座端子接触,并且进行连接器插拔方向上的锁止。具体而言,对于上述两端部侧的部分,位于与作为接触部的上述第二夹持片的夹持突起(接触突部)对应的位置的板面作为对应的接触部发挥功能。并且,对于该两端部侧的部分,在与作为锁止部的上述第一夹持片的嵌合突片(锁止突部)对应的位置接纳该嵌合突片的贯通孔形成为被锁止部。
然而,由于电路基板的设置或者相对于该电路基板的插座端子的安装位置的误差等,会在插座端子的宽度方向(相对于上述排列方向以及连接器插拔方向双方成直角的方向)上产生两个插座端子彼此的从正规位置的位置偏移。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中,对于上述插头端子的两端部侧的部分,插座端子的第一夹持片、第二夹持片均在上述排列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压住插头端子的两面并夹持该插头端子。因而,在该专利文献1的端子间连接构造中,当发生了上述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下,通过上述排列方向上的上述插头端子的中间部分在上述宽度方向上弹性变形来吸收上述位置偏移,从而确保插座端子彼此之间的连接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43764
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吸收上述宽度方向上的插座端子彼此的位置偏移,在端子彼此的连接状态下,插头端子弹性变形。因而,在该插头端子,并不限于吸收位置偏移的上述连接状态,长时间地产生有因上述弹性变形而引起的应力,插头端子容易损伤。并且,在这样的弹性变形状态下,难以维持插头端子和插座端子之间的良好的接触状态,存在招致端子彼此的接触可靠性降低的顾虑。
并且,在专利文献1的连接构造中,即便欲将具有缆线或者其他的导电部件的插头端子连接于作为基板用端子安装有插座端子的一个电路基板上的该插座端子,对于上述插座端子和插头端子,只要插座端子的第一夹持片、第二夹持片相对于插头端子的板面在两侧在排列方向上错开的位置分别成对,就无法避免上述插头端子的因连接状态下的弹性变形而导致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形,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便是在发生了基板用端子和导电部件从正规位置的位置偏移的环境中,也能够避免连接端子的损伤、良好地维持基板用端子和连接端子之间的接触状态的端子间连接构造以及在该端子间连接构造中使用的基板用端子、连接用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对于上述课题,关于端子间连接构造、在该端子间连接构造中使用的基板用端子、连接用连接器,分别以如下的结构为基础加以解决。
<端子间连接构造>
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端子间连接构造,以相对于电路基板成直角的方向作为连接器插拔方向将连接用连接器的端子连接于安装在该电路基板上的基板用端子,从而将连接于该连接用连接器的端子的导电部件与上述基板用端子电连接,基板用端子具有基部和从该基部的两侧部立起的接触片对以及锁止片对,上述基部位于面对电路基板的位置且以一个方向作为基板用端子的长边方向而侧部延伸,上述接触片对以及锁止片对具有弹性臂部,该弹性臂部弯曲形成为当沿上述长边方向观察时在作为将上述基部的两侧部彼此连结的方向的端子宽度方向上相互接近,并且该弹性臂部能够在上述端子宽度方向上弹性变位,上述接触片对的弹性臂部形成接触部,并且上述锁止片对的弹性臂部形成锁止部,上述连接用连接器具有连接端子和保持该连接端子的壳体,上述连接端子具有沿连接器插拔方向进入沿上述长边方向观察时的上述基板用端子的接触部彼此之间进而进入上述锁止部彼此之间的板状部,上述连接端子的板状部具有沿上述长边方向延伸且相对于上述端子宽度方向成直角的板面,且形成有与上述基板用端子的接触部接触的对应接触部。
在上述端子间连接构造中,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基板用端子的接触片对和锁止片对中的任一方在上述长边方向上相对于另一方位于电路基板的边缘部侧,上述锁止片对的各锁止部形成有当沿上述长边方向观察时以在上述端子宽度方向上彼此接近的方式突出的锁止突部,上述连接端子的板状部具有被锁止部,该被锁止部形成为在上述基板用端子和上述连接端子的连接状态下在上述长边方向以及连接器插拔方向上包含上述基板用端子的锁止突部的范围沿板厚方向贯通的孔部或者缺口部,在上述连接状态下,上述基板用端子的接触片对的接触部在端子宽度方向上夹压上述连接端子的对应接触部而与该对应接触部接触,并且,上述基板用端子的锁止片对的锁止突部以能够在端子宽度方向上活动的状态带有间隙地突入上述连接端子的被锁止部内并位于该被锁止部内。
在这种结构的本发明的端子间连接构造中,基板用端子的接触片对和锁止片对中的任一方在长边方向上相对于另一方位于电路基板的边缘部侧。即,并不像现有的端子间连接构造那样在上述长边方向上存在接触片和锁止片的混杂范围。并且,在本发明中,基板用端子的锁止片对的锁止突部以能够在端子宽度方向上活动的状态带有间隙地突出连接端子的被锁止部内。即,连接端子在未被锁止片对夹压的状态下受到能够锁止的限制。因而,在如上所述不存在接触片和锁止片的混杂范围,进而连接端子不被锁止片夹压的本发明中,即便当存在基板用端子和导电部件的从正规位置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下,连接端子也仅以追随上述位置偏移的方式以由基板用端子的接触部夹压的对应接触部的位置作为支点在上述端子宽度方向上进行相对于正规位置(连接端子沿上述排列方向延伸的姿态的位置)成为倾斜姿态的移动,连接端子并不弹性变形。因而,在连接端子不产生应力,结果,连接端子不会损伤,并且能够可靠地维持该连接端子与基板用端子之间的良好的接触状态。
在本发明中,电路基板以相互的边缘部彼此邻接的方式配置有两片,在两片电路基板的各个安装有相同的基板用端子,连接用连接器在连接端子的两端部侧的部分具有对应接触部和被锁止部,一方的电路基板上的基板用端子和另一方的电路基板上的作为导电部件的另一方的基板用端子借助连接用连接器的连接端子被连接。
在这种方式中,在两片基板的各个安装有相同的基板用端子,另一方的电路基板的电路部相当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中的导电部件,利用连接用连接器的连接端子的板状部将两个电路基板上的基板用端子的接触部彼此连接。当一方的电路基板和另一方的电路基板从正规位置发生偏移的情况下,连接端子不伴随弹性变形地朝将两个电路基板的基板用端子中的接触部彼此连结的线倾斜并定位。因而,能够保持原样地维持锁止部突入被锁止部并不伴随夹压力地进行锁止的状态。
在本发明中,基板用端子的锁止片对在基部的长边方向上位于相比接触片对靠电路基板的边缘部侧的位置。
通过这样做,当在基板用端子发生从正规位置的偏移时,即便因偏移而移动了的被锁止部与接触部位于相同的倾斜线上,由于被锁止部距电路基板的边缘部侧的距离比接触部距电路基板的边缘部侧的距离近,因此被锁止部的移动量小于基板用端子的接触部的弹性变形量,锁止难以脱离。
在本发明中,基板用端子的锁止片对形成为在基部的长边方向上设置于不同位置的多对。
通过这样做,多对锁止片彼此相互独立,因此即便因电路基板的偏移而导致的上述倾斜线的倾斜稍大,由于任一方的锁止片对与另一方的锁止片对相比而相对于被锁止片的移动量小,因此能够停留在可靠的锁止位置。
<基板用端子>
在本发明中,基板用端子以下述方式构成。
为了以相对于电路基板成直角的方向作为连接器插拔方向将连接用连接器的端子连接于安装在该电路基板上的基板用端子,从而将连接于该连接用连接器的端子的导电部件与上述基板用端子电连接,基板用端子具有基部和从该基部的两侧部立起的接触片对以及锁止片对,上述基部位于面对电路基板的位置且以一个方向作为基板用端子的长边方向而侧部延伸,上述接触片对以及锁止片对具有弹性臂部,该弹性臂部弯曲形成为当沿上述长边方向观察时在作为将上述基部的两侧部彼此连结的方向的端子宽度方向上相互接近,并且该弹性臂部能够在上述端子宽度方向上弹性变位,上述接触片对的弹性臂部形成接触部,并且上述锁止片对的弹性臂部形成锁止部,其中,上述基板用端子的特征在于,基板用端子的接触片对和锁止片对中的任一方在上述长边方向上相对于另一方位于电路基板的边缘部侧,上述锁止片对的各锁止部形成有当沿上述长边方向观察时以在上述端子宽度方向上彼此接近的方式突出的锁止突部,在上述连接状态下,上述基板用端子的接触片对的接触部在端子宽度方向上夹压上述连接端子的对应接触部而与该对应接触部接触,并且,上述基板用端子的锁止片对的锁止突部以能够在端子宽度方向上活动的状态带有间隙地突入上述连接端子的被锁止部内并位于该被锁止部内。
<连接用连接器>
在本发明中,连接用连接器以下述方式构成。
为了以相对于电路基板成直角的方向作为连接器插拔方向将连接用连接器的端子连接于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基板用端子,从而将连接于该连接用连接器的端子的导电部件与上述基板用端子电连接,连接用连接器具有连接端子和保持该连接端子的壳体,上述连接端子具有沿连接器插拔方向进入沿上述长边方向观察时的上述基板用端子的接触部彼此之间进而进入上述锁止部彼此之间的板状部,板状部具有沿上述长边方向延伸且相对于上述端子宽度方向成直角的板面,且形成有与上述基板用端子的接触部接触的对应接触部,其中,上述连接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上述连接端子的板状部的两端部侧的部分具有被锁止部,该被锁止部形成为在上述基板用端子和上述连接端子的连接状态下在上述长边方向以及连接器插拔方向上包含上述基板用端子的锁止突部的范围沿板厚方向贯通的孔部或者缺口部,在上述连接状态下,上述基板用端子的接触片对的接触部在端子宽度方向上夹压上述连接端子的对应接触部而与该对应接触部接触,并且,上述基板用端子的锁止片对的锁止突部以能够在端子宽度方向上活动的状态带有间隙地突入上述连接端子的被锁止部内并位于该被锁止部内。
如上,根据本发明,即便当存在基板用端子和导电部件从正规位置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下,连接端子也仅以追随上述位置偏移的方式以由基板用端子的接触部夹压的对应接触部的位置作为支点在上述端子宽度方向上形成为倾斜姿态。因而,连接端子并不弹性变形,不产生应力,因此,该连接端子不会损伤,并且能够可靠地维持该连接端子与基板用端子之间的良好的接触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板用端子和连接用连接器即将嵌合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将图1的基板用端子放大示出的立体图。
图3是将图1的连接用连接器与图1上下反转而示出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图1的一方的基板用端子和省略壳体示出的连接端子之间的即将嵌合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示出图1的基板用端子和连接用连接器嵌合后的状态,(A)是图1中的VA的位置处的剖视图,(B)是图1中的VB的位置处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图1的一方的基板用端子和连接端子之间的在正规位置处的嵌合状态和位置偏移状态(双点划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在两个电路基板P1、P2上在该电路基板P1、P2上的对应电路部(未图示)连接固定有相同形态的基板用端子10、10的状态的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两个电路基板P1、P2在上述电路基板P1、P2的各自的一个边缘部P1A、P2A彼此对接的状态下借助两个基板用端子10、10所嵌合的连接用连接器30连接在一起。在本发明中,对于连接用连接器30,与一方的电路基板10上的基板用端子10连接的对象也可以并不是另一个电路基板P2上的基板用端子10而是其他的导电部件。作为其他的导电部件,例如可以是应当与连接用连接器30连线的缆线、其他的电子部件。要点在于:只要是后面详细叙述的连接用连接器30所能够连接的具有导电性的部件即可,并无限定。
两个电路基板P1、P2上的基板用端子10、10是完全相同的形态的部件,且以关于所对接的电路基板P1、P2的侧端缘对称的方式反向配置,因此,以下仅对一方的电路基板P1上的基板用端子10的形态进行说明。并且,在本发明中将两个基板用端子10、10排列的方向称作端子的排列方向。
基板用端子10以一个方向作为长边方向而形成,换言之,两个基板用端子10、10以该长边方向作为排列方向。
其次,对连接用连接器30进行说明。
如从示出图1的表里(上下)反转状态的图3所看到的那样,连接用连接器30具有以基板用端子10、10的排列方向作为长边方向延伸的电气绝缘材料的壳体31、和沿该长边方向延伸并由壳体31保持的一个连接端子32。连接用连接器30形成为关于位于长边方向上的中央且与长边方向正交的对称线X对称,因此,对其一方侧进行说明。上述对称线X在嵌合状态下位于两个电路基板P1、P2的对置的边缘部P1A、P2A彼此之间的间隙,因而,以关于上述对称线X对称的方式形成的连接用连接器30在两个电路基板P1、P2上的上述边缘部P1A、P2A的两侧位于达到两方的基板用端子10、10的位置。如上下方向与图1相同的图4中所放大示出的那样,连接端子32通过对金属带状板进行加工而制作成,具有沿上述长边方向延伸且在上下方向具有宽度的板状部33和在板状部33的两端与板面成直角的端部侧被保持部34。另外,在本发明中,连接端子32只要具有板状部33即可,也可以在包含端部侧被保持部34的其他部分具有相对于板状部33弯曲的部分。例如,可以在板状部33的上端缘具有弯曲的弯曲部分,利用该弯曲部分提高连接端子32自身的强度进而埋设保持于壳体。
从图4可以看出,板状部33具有:在对称线X的两侧延伸且具有平坦面的中央被保持部35;在该中央被保持部35与端部侧被保持部34之间形成为孔部的被锁止部36;以及与基板用端子10接触的对应接触部37。在被锁止部36和对应接触部37之间形成有具有平坦面的中间被保持部38。
在中央被保持部35和中间被保持部38分别形成有用于在与后述的壳体31一体模塑成形时注入壳体材料而强化保持的保持孔35A、38A。并且,在端部侧被保持部34也实施了基于与壳体31的一体成形而实现的保持,但此处通过将端部侧被保持部34的外形形成为具有凹凸的复杂的外形来强化保持。
形成孔部的被锁止部36的周边(形成孔部的内周缘的部分)和对应接触部37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比中央被保持部35、中间被保持部38的宽度宽。被锁止部36由沿长边方向延伸且在板厚方向上贯通穿设的长孔形成,在相比该被锁止部36靠下侧的下部分36-1的上缘和下缘实施了锥状的倒角。该锥状部分使得下部分36-1容易进入后述的基板用端子10的锁止片对之间或从锁止片对之间退出。并且,被锁止部36的周围冲压成形成为比包含下部分36-1在内的其他部分稍薄。
在对应接触部37,除去上部分37-1之外,在到下端缘为止的部分形成有与基板用端子10的接触片对接触的对应接触面37A,其下缘形成为锥状边缘以便容易进入上述接触片对之间。对应接触面37A冲压形成为比其他部分稍薄。
上述连接端子32通过与壳体31一体模塑成形而由壳体31保持。为了进行保持,图4中的端部侧被保持部34、中央被保持部35、中间被保持部38以及被锁止部36和对应接触部37的上缘部埋设在壳体31内。另外,在上下反转而进行图示的图3中,该对应接触部37的上缘部作为下缘部表示。
以这种方式由壳体31保持的连接端子32在被锁止部36以及对应接触部37中未被埋设于壳体31而露出。
壳体31如上所述在连接端子32的上缘侧保持图4的位置(姿态)的连接端子32。因而,如从图1所看到的那样,壳体31具有:上壁部31A,该上壁部31A形成为在连接用连接器30的上侧覆盖连接用连接器30的形态,且形成平坦的上表面;保持壁部39,如从图3所看到的那样,保持壁部39从上述上壁部31A的下表面侧(在将图1上下反转而进行图示的图3中为上表面侧)以包围连接端子32的两端侧的被锁止部36和对应接触部37的方式形成为框状;以及中间保持部40,该中间保持部40呈岛状地设置在上述框状的保持壁部39的内部。上述两端侧的框状的保持壁部39彼此借助在上述上壁部31A的下表面侧沿长边方向延伸的中央保持突条部41连结。并且,在位于电路基板P1、P2的边缘部P1A、P2A彼此之间的间隙的中央保持突条部41的部分处,连接端子32并不露出,因此,即便电路部在连接端子32和电路基板P1、P2的上述边缘部P1A、P2A的端面露出,也能够避免与该电路部之间的不经意的电气接触。
如从图3所看出的那样,位于各保持壁部39的长边方向上的外侧的外侧端壁部39A埋设连接端子32的端部侧被保持部34的大部分,中间保持部40埋设中间被保持部38,进而,从一方的保持壁部39的内侧端壁部39B经过中央保持突条部41到达另一方的保持壁部39的内侧端壁部39B的部分埋设中央被保持部35,在这些埋设部分保持连接端子32。结果,连接端子32的被保持部36与对应接触部37在框状的保持壁部39内露出并位于保持壁部39内。另外,在长边方向中央部形成于壳体31的上壁部31A的两侧缘的波浪形的凹凸部31A-1是用于在将连接用连接器30嵌合连接时把持以便容易进行连接操作的部分,并且,在长边方向上从上壁部31A的两端突出的突出部31A-2是用于在将嵌合连接后的连接用连接器30拔出时搭挂手指的部分。
其次,对基板用端子10进行说明。基板用端子10是在对金属板进行成形加工后进行弯曲加工而制作成图1、图2乃至图4所示的形态的。图2中放大示出同样地制作并夹着对称线X对称配置的图1的两个基板用端子10的一方,以下基于该图2进行说明。
在图2中,基板用端子10具有:基部11,该基部11沿长边方向延伸,且具有沿着电路基板P1的面的板面;从基部11的侧缘立起的接触片对12;同样从上述侧缘立起的锁止片对13;以及从基部11的两端突出的连接部14。接触片对12和连接片对13二者均能够弹性变形,以不阻碍该弹性变形功能的方式借助宽度方向引导壁15连结。该宽度方向引导壁15是为了在与连接用连接器30进行连接时在宽度方向上对上述连接用连接器30的中间保持部40进行引导而设置的。并且,与接触片对12邻接地、以不阻碍该接触片对的弹性变形功能的方式立起设置有长边方向引导壁16。下面对上述基板用端子10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接触片对12由从基部11的位于宽度方向侧的两侧缘分别立起,且相互对置地对称设置的两方的接触部12A构成。两个接触部12A制作成以从基部11的侧缘立起并在相互接近之后趋向下方的方式弯曲形成,并且该弹性臂部能够在宽度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弹性臂部,在两个接触部12A的最接近部形成有接触突部12A-1。这两个接触部12A的接触突部12A-1带有能够夹压形成于连接用连接器30的连接端子32的对应接触部37并与之接触的间隔定位。
锁止片对13设置于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位置、即设置有两对。两个锁止片对13、13的各个与上述接触片对12同样由从基部11的两侧缘立起且相互对置地对称设置的两个弹性臂部构成,以立起并在相互接近之后趋向下方的方式弯曲形成,并且该弹性臂部能够在宽度方向弹性变形的弹性臂部形成锁止部13A。两个锁止部13A的最接近部形成锁止突部13A-1,构成该最接近部彼此的锁止突部13A=1之间的间隔小于形成于连接用连接器的连接端子32的被锁止部36周边的板厚。此外,锁止片对13、13的锁止突部13A-1在与连接用连接器30连接时,在长边方向上、连接器插拔方向上均位于形成为孔部的被锁止部36的范围内,因而,以比被锁止部36周边的板厚小的间隔相互接近的锁止突部13A-1在与连接用连接器30连接时与被锁止部36的板面之间不带有任何抵接力地突入被锁止部36内并位于该被锁止部36内。
连结接触片对12和锁止片对13的宽度方向引导壁15从基部11的两侧缘立起,宽度方向引导壁15的上端缘位于相比接触片对12、锁止片对13在宽度方向上靠外侧的位置。在与连接用连接器30的嵌合开始时、嵌合过程中,位于连接用连接器30的保持壁部39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内壁面的内侧。因而,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引导连接用连接器30的功能。在宽度方向引导壁15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嵌合开始时的引导功能,作为优选方式在上端缘也形成锥部15A。这样,对于连接用连接器30,即便在嵌合开始时在宽度方向上从正规位置偏移,也能够利用对置的双方的宽度方向引导壁15、15朝正规位置引导。
与接触片对12邻接定位的两个长边方向引导壁16与接触片对12同样以相互接近的方式弯曲,但是并不像接触片对12的接触部12A彼此那样接近。对于长边方向引导壁16,距接触片对12较远一方的侧缘的板后面具有随着趋向前端方向(在宽度方向上趋向内侧)而趋向接近接触片对12的方向的斜面16A。换言之,该斜面16A形成从长边方向引导壁16的顶部朝向基部而远离接触片对12的侧端面。在与连接用连接器30开始嵌合时、嵌合过程中,斜面16A位于该连接用连接器30的保持壁部39的长边方向端部的外侧端壁部39A的内壁面的内侧。斜面16A的顶部由该内壁面引导,且随着嵌合的进展而解除位置朝基部过渡,因此连接用连接器30在长边方向上被引导。当在两个电路基板P1、P2分别安装有基板用端子10的情况下,两个基板用端子10、10的斜面16A、16A对连接用连接器30的长边方向两端侧的保持壁部39进行引导,因此,即便连接用连接器30在嵌合开始时在长边方向上从正规位置偏移,也能够利用对称地定位的两个斜面16A、16A朝中央的正规位置引导。
关于利用连接用连接器30将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用端子10彼此连接的端子间连接构造,对其连接要领进行说明。
(1)首先,如图1所示,在两个电路基板P1、P2,分别在规定位置配置基板用端子10、10,并借助钎焊等连接安装。两个电路基板P1、P2上的基板用端子10、10以夹着该电路基板P1、P2的对接端缘的方式位于对称的位置并确定姿态。这样,配置在规定位置的两个基板用端子10、10定位成以其长边方向作为排列方向。基板用端子10、10相对于电路基板P1、P2的钎焊连接在基板用端子10、10两端的连接部14进行。
(2)其次,以如图1所示的能够嵌合的状态将连接用连接器30定位在相互在规定位置对接的电路基板P1、P2上的基板用端子10、10的上方,然后使其朝电路基板P1、P2下降。
(3)当使连接用连接器30下降时,该连接用连接器30与基板用端子10、10连接嵌合。在嵌合开始时,形成于连接用连接器30的壳体31的框状的保持壁部39的内周面由基板用端子10引导,嵌合进展。具体而言,在连接用连接器30的宽度方向上,保持壁部39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内壁面的任一方由基板用端子10的宽度方向引导壁15引导,在长边方向上任一方的保持壁部39的外侧端壁部39A的内表面由基板用端子10的长边方向引导壁16的斜面16A引导,在两个方向上的从正规位置的偏移被矫正且嵌合进展。
(4)当连接用连接器30下降到正规的嵌合位置时,如图5的(A)、(B)所示,连接用连接器30的对应接触部37与基板用端子10的接触片对12接触,被锁止部36的下部分36-1与锁止片对13卡合。具体而言,如从图5的(A)所看到的那样,对应接触部37进入接触片对12之间,尤其是在与设置于接触片对12的两个接触部12A的图2所示的接触突部12A-1大致点接触的基础上被弹性地夹压并接触。并且,被锁止部36的下部分36-1推开锁止片对13的两个锁止部13A而进入,如从图5的(B)所看到的那样,当到达规定位置时,两个锁止部13A的最接近部亦即锁止突部13A-1突入被锁止部36内,自身从其弹性变形被释放而成为自由状态。两个锁止部13A的锁止突部13A-1位于形成于连接用连接器30的连接端子32的作为孔部的被锁止部36内,因此,位于在连接用连接器30的长边方向上能够与被锁止部36的位于其长边方向上的两端的内缘部抵接的位置,并且,在连接器插拔方向(上下方向)上位于能够与位于上下端的内缘部分别抵接的位置,因而,上述被锁止部36的周边不承受来自锁止片对13的抵接力,在上下两个方向被限制而成为锁止状态。并且,对于宽度方向、即板状的连接端子32的板厚方向上的被锁止部36的移动,由于被锁止部36的上下端的内缘部能够与锁止片对13的锁止突部13A-1附近抵接,因此在该宽度方向上也受到限制。这样,对于连接用连接器30,形成于该连接用连接器30的连接端子32的对应接触部37与基板用端子10的接触片对12点接触,并且,被锁止部36的周边与锁止片对13不带有任何抵接力,且被维持在锁止状态。
(5)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中,当电路基板P1、P2相互从正规位置偏移并定位时,即便基板用端子10、10相对于各个电路基板P1、P2正确地定位,也会成为两个基板用端子10从正规位置发生位置偏移的结果。况且,如果基板用端子10、10相对于对应的电路基板P1、P2不正确地定位,则两个基板用端子10、10的上述位置偏移更大。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针对上述事态,能够在不在连接用连接器乃至基板用端子产生过大的应力的情况下进行应对。图6是示出基板用端子10和连接用连接器30的连接端子32之间的连接状态的俯视图(从连接器插拔方向观察的图)。在图6中,仅示出图1中的链各个基板用端子10、10中的一方,而对于另一方则省略图示。在图6中,用实线示出基板用端子10、10位于正规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的连接用连接器30的连接端子32的位置,用点划线示出相对于一方的基板用端子10而未图示的另一方的基板用端子10发生了位置偏移的情况下的位置。
当两个基板用端子10、10位于正规位置的情况下,连接端子32的对应接触部37与接触部12A的接触突部12A-1带有接触压力地点接触。在图6中用箭头P示出与一方的基板用端子10的点接触位置,但在未图示的另一方的基板用端子10也同样点接触。与此相对,对于在连接端子32的被锁止部36形成为孔部的被锁止部36,基板用端子10的锁止片对13、13的锁止突部13A-1如图6的虚线所示突入被锁止部36且位于被锁止部36,按照上述的要领在不与连接端子32抵接的状态下对上述被锁止部36进行锁止。
当两个基板用端子10、10因电路基板P1、P2彼此的位置偏移或者基板用端子10、10相对于电路基板P1或者电路基板P2的安装自身的位置偏移而相互发生位置偏移的情况下,由于两个基板用端子10、10的任一方均与连接用连接器30的连接端子32点接触,因此该连接端子32如在图6中看到的那样倾斜。即,连接端子32在长边方向两端侧在点接触的两个位置被夹压支承,由此,与上述锁止片对13无关地倾斜。在该倾斜时,如上所述,由于在锁止片对13的锁止突部13A-1与连接端子32之间不承受抵接力,因此如图6中以虚线所示停留在最初的位置,在被锁止部36内能够与被锁止部36的内院卡止。这样,对于连接端子32,即便存在上述倾斜,也不会产生任何应力,并且能够维持能够锁止的位置。
附图标记说明:
10:基板用端子;12:接触片对;13:锁止片对;13A:锁止部;13A-1:锁止突部;30:连接用连接器;32:连接端子;33:板状部;36:被锁止部;37:对应接触部。

Claims (7)

1.一种端子间连接构造,以相对于电路基板成直角的方向作为连接器插拔方向将连接用连接器的端子连接于安装在该电路基板上的基板用端子,从而将连接于该连接用连接器的端子的导电部件与所述基板用端子电连接,
基板用端子具有基部和从该基部的两侧部立起的接触片对以及锁止片对,所述基部位于面对电路基板的位置且以一个方向作为基板用端子的长边方向而侧部延伸,所述接触片对以及锁止片对具有弹性臂部,该弹性臂部弯曲形成为当沿所述长边方向观察时在作为将所述基部的两侧部彼此连结的方向的端子宽度方向上相互接近,并且该弹性臂部能够在所述端子宽度方向上弹性变位,所述接触片对的弹性臂部形成接触部,并且所述锁止片对的弹性臂部形成锁止部,
所述连接用连接器具有连接端子和保持该连接端子的壳体,所述连接端子具有沿连接器插拔方向进入沿所述长边方向观察时的所述基板用端子的接触部彼此之间进而进入所述锁止部彼此之间的板状部,
所述连接端子的板状部具有沿所述长边方向延伸且相对于所述端子宽度方向成直角的板面,且形成有与所述基板用端子的接触部接触的对应接触部,
所述端子间连接构造的特征在于,
基板用端子的接触片对和锁止片对中的任一方在所述长边方向上相对于另一方位于电路基板的边缘部侧,
所述锁止片对的各锁止部形成有当沿所述长边方向观察时以在所述端子宽度方向上彼此接近的方式突出的锁止突部,
所述连接端子的板状部具有被锁止部,该被锁止部形成为在所述基板用端子和所述连接端子的连接状态下在所述长边方向以及连接器插拔方向上包含所述基板用端子的锁止突部的范围沿板厚方向贯通的孔部或者缺口部,
在所述连接状态下,所述基板用端子的接触片对的接触部在端子宽度方向上夹压所述连接端子的对应接触部而与该对应接触部接触,并且,所述基板用端子的锁止片对的锁止突部以能够在端子宽度方向上活动的状态带有间隙地突入所述连接端子的被锁止部内并位于该被锁止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间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电路基板以相互的边缘部彼此邻接的方式配置有两片,在两片电路基板的各个安装有相同的基板用端子,连接用连接器在连接端子的两端部侧的部分具有对应接触部和被锁止部,一方的电路基板上的基板用端子和另一方的电路基板上的作为导电部件的另一方的基板用端子借助连接用连接器的连接端子被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间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基板用端子的锁止片对在基部的长边方向上位于相比接触片对靠电路基板的边缘部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间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基板用端子的锁止片对形成为在基部的长边方向上设置于不同位置的多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间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基板用端子的锁止片对形成为在基部的长边方向上设置于不同位置的多对。
6.一种基板用端子,该基板用端子是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间连接构造的基板用端子,所述端子间连接构造形成为:以相对于电路基板成直角的方向作为连接器插拔方向将连接用连接器的端子连接于安装在该电路基板上的基板用端子,从而将连接于该连接用连接器的端子的导电部件与所述基板用端子电连接,
所述基板用端子具有基部和从该基部的两侧部立起的接触片对以及锁止片对,所述基部位于面对电路基板的位置且以一个方向作为基板用端子的长边方向而侧部延伸,所述接触片对以及锁止片对具有弹性臂部,该弹性臂部弯曲形成为当沿所述长边方向观察时在作为将所述基部的两侧部彼此连结的方向的端子宽度方向上相互接近,并且该弹性臂部能够在所述端子宽度方向上弹性变位,所述接触片对的弹性臂部形成接触部,并且所述锁止片对的弹性臂部形成锁止部,
所述基板用端子的特征在于,
基板用端子的接触片对和锁止片对中的任一方在所述长边方向上相对于另一方位于电路基板的边缘部侧,
所述锁止片对的各锁止部形成有当沿所述长边方向观察时以在所述端子宽度方向上彼此接近的方式突出的锁止突部,
在所述连接状态下,所述基板用端子的接触片对的接触部在端子宽度方向上夹压所述连接端子的对应接触部而与该对应接触部接触,并且,所述基板用端子的锁止片对的锁止突部以能够在端子宽度方向上活动的状态带有间隙地突入所述连接端子的被锁止部内并位于该被锁止部内。
7.一种连接用连接器,该连接用连接器是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间连接构造的连接用连接器,所述端子间连接构造形成为:以相对于电路基板成直角的方向作为连接器插拔方向将连接用连接器的端子连接于安装在该电路基板上的基板用端子,从而将连接于该连接用连接器的端子的导电部件与所述基板用端子电连接,
所述连接用连接器具有连接端子和保持该连接端子的壳体,所述连接端子具有沿连接器插拔方向进入沿所述长边方向观察时的所述基板用端子的接触部彼此之间进而进入所述锁止部彼此之间的板状部,
板状部具有沿所述长边方向延伸且相对于所述端子宽度方向成直角的板面,且形成有与所述基板用端子的接触部接触的对应接触部,
所述连接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端子的板状部的两端部侧的部分具有被锁止部,该被锁止部形成为在所述基板用端子和所述连接端子的连接状态下在所述长边方向以及连接器插拔方向上包含所述基板用端子的锁止突部的范围沿板厚方向贯通的孔部或者缺口部,
在所述连接状态下,所述基板用端子的接触片对的接触部在端子宽度方向上夹压所述连接端子的对应接触部而与该对应接触部接触,并且,所述基板用端子的锁止片对的锁止突部以能够在端子宽度方向上活动的状态带有间隙地突入所述连接端子的被锁止部内并位于该被锁止部内。
CN201310164465.6A 2012-05-07 2013-05-07 端子间连接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908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5640 2012-05-07
JP2012105640A JP5632420B2 (ja) 2012-05-07 2012-05-07 端子間接続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90814A CN103390814A (zh) 2013-11-13
CN103390814B true CN103390814B (zh) 2015-12-09

Family

ID=49512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6446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90814B (zh) 2012-05-07 2013-05-07 端子间连接构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86020B2 (zh)
JP (1) JP5632420B2 (zh)
CN (1) CN1033908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32420B2 (ja) * 2012-05-07 2014-11-2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端子間接続構造
US10044146B2 (en) * 2016-04-19 2018-08-07 Facebook, Inc. Pass-through connector
US10193256B1 (en) * 2018-01-12 2019-01-29 Xiamen Ghgm Industrial Trade Co., Ltd. Power supply board bridge connector and connecting structure using the same
TWI666833B (zh) * 2018-12-26 2019-07-21 唐虞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總成及其跨接式連接器
JP7232073B2 (ja) * 2019-02-18 2023-03-0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接続方法、接続構造および接続端子
CN209561678U (zh) * 2019-02-18 2019-10-29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插座端子
CN114599916A (zh) * 2019-11-04 2022-06-07 昕诺飞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灯具的连接系统以及使用该连接系统的照明系统
JP7307885B2 (ja) * 2019-12-02 2023-07-1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金具
CN215184611U (zh) * 2021-03-30 2021-12-14 安费诺商用电子产品(成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和电子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10024A (ja) * 2008-06-30 2010-01-14 Hirose Electric Co Ltd 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そしてこれと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とを有する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02195167A (zh) * 2010-02-26 2011-09-2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JP2012043764A (ja) * 2010-07-23 2012-03-01 Kyocera Elco Corp コネクタ、及び、該コネクタを利用したled照明器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62501A (en) * 1960-01-21 1964-12-22 Amp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US3245024A (en) * 1962-03-23 1966-04-05 Evans William Robert Separ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plural conductors
US3346834A (en) * 1964-10-20 1967-10-10 Amp Inc Feed-thru connector
US4545638A (en) * 1982-06-21 1985-10-08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Rib cage terminal
US5024610A (en) * 1989-08-16 1991-06-18 Amp Incorporated Low profile spring contact with protective guard means
JPH05326087A (ja) * 1991-08-15 1993-12-10 Du Pont Singapore Pte Ltd コネクタ及びこのコネクタを用いた電気的接続構造体
JP2571074Y2 (ja) * 1992-07-17 1998-05-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ヒュージブルリンク
US5387111A (en) * 1993-10-04 1995-02-07 Motorola,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628557A (en) * 1995-06-16 1997-05-13 Shining Blick Enterprises Co., Ltd. Assembly tube light for window display
US6123587A (en) * 1996-12-19 2000-09-26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receptacle
US6099322A (en) * 1997-10-31 2000-08-08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receptacle
US6031730A (en) * 1998-11-17 2000-02-29 Siemens Automotive Corporation Connector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circuit boards
GB2358093B (en) * 2000-01-19 2003-10-08 Entrelec Sa Insulation-displacement connecting piece able to be connected to an adjacent connecting piece
TW482352U (en) * 2000-12-30 2002-04-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onic connector
FR2849294B1 (fr) * 2002-12-23 2005-02-11 Abb Entrelec Sas Dispositif d'interconnexion a double peigne
US6890221B2 (en) * 2003-01-27 2005-05-10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Power connector with male and female contacts
JP2004356057A (ja) * 2003-05-30 2004-12-16 Jst Mfg Co Ltd 中継接続回路及び中継コネクタ
US7458839B2 (en) * 2006-02-21 2008-12-02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s having power contacts with alignment and/or restraining features
EP1702389B1 (en) * 2003-12-31 2020-12-09 Amphenol FCI Asia Pte. Ltd. Electrical power contacts and connectors comprising same
US20060128197A1 (en) * 2004-12-10 2006-06-15 Mcgowan Daniel B Board mounted power connector
US7153157B2 (en) * 2005-01-19 2006-12-26 Ekstrom Industries, Inc. Terminal block jumper
JP2006351327A (ja) * 2005-06-15 2006-12-28 Alps Electric Co Ltd 部材間の接続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前記部材間の接続構造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US7425145B2 (en) * 2006-05-26 2008-09-16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Connectors and contacts for transmitting electrical power
US7726982B2 (en) * 2006-06-15 2010-06-01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s with air-circulation features
EP1870963A1 (en) * 2006-06-22 2007-12-2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onnector assembly
US7905731B2 (en) * 2007-05-21 2011-03-15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tress-distribution features
US7762857B2 (en) * 2007-10-01 2010-07-27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Power connectors with contact-retention features
US7618283B1 (en) * 2008-04-23 2009-11-17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Bridge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circuit boards
US8339235B2 (en) * 2008-08-06 2012-12-25 Beckert James J Housing securing apparatus f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especially fuses
US7967648B2 (en) * 2008-10-15 2011-06-28 Byrne Norman R Terminal
JP2010277726A (ja) * 2009-05-26 2010-12-09 Jst Mfg Co Ltd バッテリ用コネクタ
US7892050B2 (en) * 2009-06-17 2011-02-22 Lear Corporation High power fuse terminal with scalability
US8366497B2 (en) * 2009-06-17 2013-02-05 Lear Corporation Power terminal
US8616926B2 (en) * 2009-08-17 2013-12-31 Norman R. Byrne Solid wire terminal
US7841860B1 (en) * 2009-09-15 2010-11-30 Compupack Technology Co., Ltd. Compensating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US7963796B2 (en) * 2009-10-29 2011-06-21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Bridge connectors and circuit board assemblies including the same
DE202010010275U1 (de) * 2010-07-15 2011-12-20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Elektrisches Kontaktteil
JP5632420B2 (ja) * 2012-05-07 2014-11-2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端子間接続構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10024A (ja) * 2008-06-30 2010-01-14 Hirose Electric Co Ltd 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そしてこれと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とを有する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02195167A (zh) * 2010-02-26 2011-09-2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JP2012043764A (ja) * 2010-07-23 2012-03-01 Kyocera Elco Corp コネクタ、及び、該コネクタを利用したled照明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32420B2 (ja) 2014-11-26
JP2013235657A (ja) 2013-11-21
US20130295799A1 (en) 2013-11-07
US8986020B2 (en) 2015-03-24
CN103390814A (zh) 2013-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90814B (zh) 端子间连接构造
US10756489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grounding member
US1006299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845958B2 (en) Connector
US8979551B2 (en) Low-profile mezzanine connector
US9472875B2 (en) Wire-to-board connector
US9190758B2 (en) Connector terminal
JP5751434B2 (ja) 基板接続コネクタを使用した基板接続構造
CN105390838A (zh) 电连接器组装体
JP2008084795A (ja) コネクタ
CN104241951A (zh) 带引导零件的电连接器
US9825386B2 (en) Board to board male connector and board to board female connector
US11005205B2 (en) Stable female terminal and stable male-female plug-i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ing same
JP5688063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5035328A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端子
CN108736185B (zh) 连接器以及在该连接器中使用的插头件及插口件
JP2011228269A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US7758366B2 (en) Connector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KR101665473B1 (ko) 단자
US8668511B2 (en) Hermaphroditic electrical connector
KR20210113076A (ko) 회로 기판용 전기 커넥터 및 회로 기판이 부착된 전기 커넥터
US8500460B2 (en) Board to board connectors and assembly thereof with contact-mounting wall having variable thickness
KR102137880B1 (ko) 단자
JP4353932B2 (ja) グランド板付電気コネクタ
JP5959704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および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

Termination date: 201905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