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09400A - 一种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09400A
CN101409400A CNA2008101701516A CN200810170151A CN101409400A CN 101409400 A CN101409400 A CN 101409400A CN A2008101701516 A CNA2008101701516 A CN A2008101701516A CN 200810170151 A CN200810170151 A CN 200810170151A CN 101409400 A CN101409400 A CN 1014094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wall
surrounding wall
securing rod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701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09400B (zh
Inventor
河村政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09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94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094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94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11End pieces or tapping pieces for wir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and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 H01R11/12End pieces terminating in an eye, hook, or for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1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for shielded multiconductor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9Sealing means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interfacial seal
    • H01R13/5221Sealing means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interfacial seal having cable sealing mean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耐久性的连接器。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壳体(10)中形成有腔体(14)和树脂锁定杆(16),其中,板状端子(20)容纳在壳体(10)中,端子(20)插入腔体(14)中,树脂锁定杆(16)沿腔体(14)的围绕壁(15)延伸。可与端子(20)的接合孔(22)接合的接合突起(16B)从树脂锁定杆(16)突出。在面对锁定杆(16)的腔体(14)的围绕壁(15)的面对壁(15L)和除了接合突起(16B)以外的树脂锁定杆(16)的主体(16A)之间限定用于允许端子(20)移位的间隙(CL)。接合突起(16B)的突出距离设定得比间隙的尺寸与端子(20)的厚度之间的差更长。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其中板状端子由树脂锁定杆保持。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待审专利公开No.2005-129355中公开的连接器已知是板状端子由树脂锁定杆保持的连接器。每个树脂锁定杆包括可以与端子的接合孔接合的接合突起,并且端子通过该接合突起与接合孔的接合而保持。接合孔周围的端子的一部分被挤压保持在树脂锁定杆的主体(树脂锁定杆中除了接合突起以外的部分)和腔体的外围绕壁之间。端子的前端部(接合孔之前的部分)从壳体向前突出,并且在放置于端子安装座(terminal mount)的上表面上之后被螺栓连接。
例如,由于端子安装座的形状误差,存在端子安装座的上表面(放置端子前端部的表面)和端子的前端部相对地垂直移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端子会由于这种误差而弯曲以校正移位,并且端子的前端部被螺栓连接。
然而,如果这样吸收误差,则被挤压在树脂锁定杆上的主体和腔体的围绕壁之间的端子的一部分压靠在树脂锁定杆或围绕壁上。考虑到连接器的耐久性,长时间地使用端子同时保持在这种挤压状态下的情况并不是优选的,因此希望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开发出本发明,并且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耐久性的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由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解决。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为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所述。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壳体,至少一个端子至少部分地容纳在该壳体中,其中:
壳体形成有至少一个腔体和设置在腔体的围绕壁上的锁定杆,端子至少部分地插入该腔体中,
可与端子的接合部接合的接合突起从锁定杆突出,
至少在基本上面对锁定杆的腔体的围绕壁的面对壁和/或在形成锁定杆的一侧上的围绕壁的壁部与除了接合突起以外的锁定杆的主体之间限定用于允许端子至少移位的间隙,并且
接合突起的突出距离设定得比间隙的尺寸与端子的厚度之间的差更长。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其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壳体,板状端子容纳在该壳体中,其中:
壳体形成有腔体和沿着该腔体的围绕壁延伸的树脂锁定杆,其中端子插入该腔体中,
可与端子的接合孔接合的接合突起从树脂锁定杆突出,
在面对树脂锁定杆的腔体的围绕壁的面对壁和在形成树脂锁定杆的一侧上的围绕壁的壁部与除了接合突起以外的树脂锁定杆的主体之间限定用于允许端子至少移位的间隙,并且
接合突起的突出距离设定得比间隙的尺寸和端子的厚度之间的差更长。
根据这样的结构,如果例如在端子与配合侧的连接位置上存在误差,则这样的误差由端子在腔体中的移位而吸收。因此,可以避免端子压靠在树脂锁定杆或腔体的围绕壁上而吸收误差的情况,结果可以提高耐久性。另外,即使端子在腔体中移位,也可以由树脂锁定杆可靠地保持。
(优选为树脂的)锁定杆可以设置在腔体围绕壁的上壁部上,位于端子之上。由于这样可以防止端子的重量作用在树脂锁定杆上,所以可以进一步提高耐久性。
外围绕壁优选地设置在腔体围绕壁的外部,密封环将安装在其外周表面。
至少一个加强壁可以设置在外围绕壁和围绕壁之间,以连接两个围绕壁。
加强壁可以与围绕壁的角部连接。
具有安装在其外周表面上的密封环的外围绕壁可以设置在腔体围绕壁的外部,加强壁可以设置在外围绕壁和围绕壁之间以连接两个围绕壁,并且加强壁可以与围绕壁的角部连接。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防止由于密封环的弹性力导致外围绕壁变形。另外,由于加强壁与围绕壁的角部连接,所以即使接受到来自加强壁的力时,围绕壁也不可能变形,因此可以将腔体中的间隙保持在规定的尺寸。
加强壁可以在围绕壁的壁表面的方向上从围绕壁的角部延伸。这样,围绕壁从加强壁接收力的方向与围绕壁的壁表面方向一致。由于沿围绕壁的壁表面方向的弯曲刚性比沿壁厚度方向的弯曲刚性大得多,所以可以可靠地防止围绕壁在接收到来自加强壁的力时变形。
间隙可以设定得比端子的厚度更大。这样,如果在端子与配合侧的连接位置上的误差在端子的厚度范围内,则可以可靠地防止端子与树脂锁定杆或腔体的围绕壁保持相互挤压。
间隙可以设定得比端子安装座的误差范围、端子的误差范围和壳体的误差范围的总和更大,其中端子将安装在该端子安装座上。
锁定杆可以基本上是悬臂形的。
因此,可以提供一种具有良好耐久性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在阅读了下面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之后,本发明的这些及其他的目的、特性和优点将变得更显而易见。应当理解,即使分别描述了实施例,但是其单一的特征也可以组合为其他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截面侧视图。
图2是端子的平面图。
图3是密封环的侧视图。
图4是连接器的平面图。
图5是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6是壳体的平面图。
图7是沿图6的A-A的截面。
图8是沿图7的B-B的壳体的截面平面图。
图9是连接器的截面侧视图,示出了误差由端子的移位吸收的状态。
附图标记
C…连接器
10…壳体
11…外围绕壁
12…密封环安装表面(外周表面)
14…腔体
15…围绕壁
15L…下壁部(面对树脂锁定杆的面对壁)
15U…上壁部
16…树脂锁定杆
16A…主体
16B…接合突起
17…垂直加强壁(加强壁)
18…水平加强壁(加强壁)
20…端子
22…接合孔
30…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图1至9描述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C至少部分地安装在未示例的设备(例如电动车辆的变换器,电机等)的屏蔽壳40的安装孔41中。
连接器C包括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的壳体10,其中该壳体10的前部(优选地基本上是前半部)将安装在屏蔽壳40的安装孔41中,并且其后部(优选地基本上是后半部)从屏蔽壳40向外突出(参见图9)。
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壳体10中的每个端子20整体上基本具有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形状,其前端部用作连接部20A,优选地固定到设置在屏蔽壳40中的端子安装座T上。端子20的连接部20A优选地形成有螺栓孔21,并且在置于端子安装座T的上表面上之后由螺栓牢固地固定。
端子20后端附近的一部分用作可与稍后描述的锁定杆16(优选由树脂制成)接合的可接合部20B,该可接合部20B形成有可与(树脂)锁定杆16的接合突起16B接合的接合孔或凹口22。如图2所示,接合孔22优选具有基本在前后方向上更长的基本矩形的形状,并且其沿较短侧方向的宽度小于螺栓孔21的宽度,优选地在较短侧的方向上,小于螺栓孔21的宽度的大约2/3,更优选地大约为螺栓孔21的宽度的一半。接合孔22在较短侧方向上形成在端子20(可接合部20B)的横向中间位置上(优选地基本上在横向中心位置上)。在接合孔22的相对两侧上的可接合部20B的部分优选具有比接合孔22宽度更大的宽度,并且可接合部20B具有足以经受与接合突起16B接合的强度。
导线W优选地通过绝缘位移与端子20的后端连接。基本圆柱形的弹性或橡胶塞23将液密或气密性地安装在每个导线W的绝缘涂层上,并且由弹性或橡胶塞23在导线W和腔体14之间提供液密性或防水性。用于防止弹性或橡胶塞23从腔体14脱离的塞保持件24优选地(直接或间接地)安装在或安装到壳体10的后端上,并且导线W穿过橡胶塞保持件24向后拉出。
穿过塞保持件24拉出的三根导线W至少部分地由管状屏蔽构件25覆盖,从而集体屏蔽,该管状屏蔽构件优选地通过将金属细线编织到网孔中和/或由导电薄膜或管形成。屏蔽构件25的端部将安装到屏蔽管26的外周表面上,并且优选地通过使卷曲环27等卷曲来固定到屏蔽管26上,该屏蔽管安装在壳体10的后部上(优选地基本上在后半部上)。屏蔽管26电固定或电连接到屏蔽壳40。
密封环30安装在或可安装在其上的外围绕壁11设置在壳体10的前部上(优选地基本上在前半部上,和/或待安装入屏蔽壳40的安装孔41中的部分上)。外围绕壁11尤其具有在横向方向(腔体14的布置方向)上更长的基本椭圆管状的形状,并且外围绕壁11的外周表面的后部(优选地基本上是后半部)用作其上将安装密封环30的密封环安装表面12。
在外围绕壁11的外周表面上连续或围绕地延伸的一个或多个,优选是一对的安装壁13设置在密封环安装表面12的相对前侧和/或后侧上。该一个或多个,优选是一对的安装壁13通过在如此方向上变形以至加宽了两个安装壁13之间的间隔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接合凹口13A,并且稍后将描述的密封环30的接合件32至少部分地安装或插入到这些接合凹口13A中(参见图4)。各个接合凹口13A优选具有基本矩形的形状,并且设置在壳体10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优选为每一个)的一个或多个(例如四个)位置上,即具体地总共设置在八个位置上。
密封环30由诸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制成,并且包括待安装在密封环安装表面12上的环形密封环主体31和设置在密封环主体31的(优选为基本上相对的)前端和/或后端上的接合件32。密封环主体31具有基本上与外围绕壁11的形状一致的形状,优选地具有在宽度方向上更长的基本椭圆形状,并且一个或多个接合件32布置在较长侧边上,其中具体地在每个前侧和后侧上设置四个接合件32,即总共设置八个接合件32。各个接合件32至少部分地安装或插入到安装壁13的相应接合凹口13A中,由此防止密封环30的周向移动。
基本上在周向方向上连续延伸的一个或多个,优选是两个的唇部33形成在密封环30的密封环主体31的内周表面上。密封环30的外周表面具有山丘状或点状或会聚状形状,具体地在前后方向的中心位置上的外径最大,并且周向延伸的槽形成在凸起部34的顶端。通过唇部33和/或凸起部34的弹性变形(压缩),密封环30将被与密封环安装表面12紧密接触地保持。
壳体10形成有一个或多个(例如三个)腔体14,一个或多个相应的端子20至少部分地插入或可插入在该腔体中,并且在一个或多个阶段的宽度方向上,该腔体优选地以指定的(预定或可预定的)间隔安装。各个腔体14基本在前后方向上穿过壳体10。
每个腔体14的后部(优选地基本上是后半部)充当用于至少部分地将导线W的端部和弹性或橡胶塞23容纳在其中的导线容纳部14A,并且具有安装在导线W上的弹性或橡胶塞23可以密封安装在其中的环形横截面。每个腔体14的前部(优选地基本上是其前半部)充当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纳端子20的可接合部20B的端子容纳部14B,整体上具有在宽度方向上窄而长的截面形状,并且优选地在其横向中间部分(优选地是其横向中心部分)向上延伸以具有基本矩形的形状(参见图5)。
每个腔体14的端子容纳部14B至少部分地由围绕壁15围绕,更具体地,端子容纳部14B由在宽度方向上间隔开的一对侧壁部15S、连接侧壁部15S的底端的水平下壁部15L,和/或连接侧壁部15S的上端的水平上壁部15U至少部分地围绕。上壁部15U的横向中间部分(优选地是横向中心部分)向外或向上突出,并且树脂锁定杆16设置在该突起部分之中或附近。围绕壁15的厚度整体上优选为基本相同。三个围绕壁15优选地布置在外围绕壁11内的宽度方向上,其中在相对侧的围绕壁15与外围绕壁11的相对端联合而不限定任何间隙。下壁部15L与优选面对树脂锁定杆16的面对壁相对应。
用于接收来自密封环30的弹性力的一个或多个,优选是多个的加强壁(垂直加强壁17和/或水平加强壁18)与外围绕壁11的内侧连接。垂直加强壁17的壁表面具有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与外围绕壁11的上较长侧11U和/或下较长侧部11L基本上成直角,而水平加强壁18优选地基本上与上较长侧和下较长侧部平行(参见图7)。
水平加强壁18基本上水平地延伸以连接相邻围绕壁15的上壁部15U。两个水平加强壁18和围绕壁15的上壁部15U水平地(纵向地)延伸以连接外围绕壁11的相对横向端。
除了多个垂直加强壁17之外,设置在相邻围绕壁15之间的中心或中间垂直加强壁17C(优选基本上垂直地)延伸以连接外围绕壁11的上和下较长侧部11U、11L。中心垂直加强壁17C优选地总共设置在两个位置上,并且与水平加强壁18以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交叉,优选地,在各个水平加强壁18的横向中间位置(优选地基本上在横向中心位置)上基本上成直角。
除了多个水平加强壁18之外,设置在围绕壁15之上的上垂直加强壁17U基本上垂直地延伸以连接围绕壁15的上壁部15U和外围绕壁11的上较长侧部11U。设置了四个上垂直加强壁17U,其中,在右端(图7的右端),一个上垂直加强壁17U从围绕壁15的上壁部15U的突起部的左端角部基本上向上地延伸,在左端(图7的左端),一个从围绕壁15的上壁部15U的突起部的右端角部基本上向上地延伸,并且两个从布置在中心的围绕壁15的上壁部15U的突起部的相对角部向上延伸。
除了多个水平加强壁18之外,设置在围绕壁15下面的下垂直加强壁17L设置在中心垂直加强壁17C的相对侧上并且垂直地延伸以连接围绕壁15的下壁部15L和外围绕壁11的下较长侧部11L。设置了四个下垂直加强壁17L,其中,在右端(图7的右端),一个下垂直加强壁17L从围绕壁15的左下角部(下壁部15L的左端与侧壁部15S的底端相接触的角部)基本上向下地延伸,在左端(图7的左端),一个从围绕壁15的右下端角部(下壁部15L的右端与侧壁部15S的底端相接触的角部)基本上向下地延伸,并且两个从布置在中心的围绕壁15的相对角部(下壁部15L的相对端与侧壁部15S的底端相接触的角部)基本上向下地延伸。
上垂直加强壁17U优选地基本上在与突起部的侧壁相同的方向(与侧壁的壁表面平行的方向)上,从上壁部15U的突起部的角部(或与其接近的部分)竖立或突出,下垂直加强壁17L优选地基本上在与侧壁部15S相同的方向(与侧壁部15S的壁表面基本平行的方向)上,从侧壁部15S的底端基本上向下地延伸。垂直加强壁17的厚度优选地基本上等于围绕壁15的厚度,上垂直加强壁17U的壁表面优选地基本上与突起部的侧壁的壁表面齐平,并且下垂直加强壁17L的壁表面优选地基本上与侧壁部15S的壁表面齐平。应当注意,下垂直加强壁17L的垂直尺寸优选地比上垂直加强壁17U的更长(优选地大于大约两倍,更优选地大于大约三倍)。
树脂锁定杆16包括从导线容纳部14A的后端沿上壁部15U基本上向前延伸的悬臂形主体16A,和从该主体16A向内或向下突出的接合突起16B。树脂锁定杆16可以在与端子20的插入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弹性地变形,优选地基本向上和向下地变形,并且在树脂锁定杆16之上或向外地限定使树脂锁定杆16能够向外或向上弹性变形的变形空间S(在树脂锁定杆16和上壁部15U之间)。
当树脂锁定杆16处在自然状态(没有例如向上或向下地弹性变形)时,树脂锁定杆16的主体16A的下表面和腔体14的下壁部15L的上表面基本上平行,并且/或树脂锁定杆16的主体16A的下表面基本上处在与除了突起部以外的上壁部15U的相对端的下表面相同的垂直高度上(见图7)。换句话说,在树脂锁定杆16的主体16A的下表面和下壁部15L的上表面之间的垂直间距基本上与在树脂锁定杆16的相对侧上的上壁部15U部分的下表面和下壁部15L的上表面之间的垂直间距相等,即腔体14的端子容纳部14B的垂直尺寸在宽度方向上基本恒定。
可与端子20的接合孔22接合的接合突起16B从树脂锁定杆16的主体16A的内表面或下表面向内或向下突出。接合突起16B设置在树脂锁定杆16的主体16A的前部(优选地基本上是前半部),并且其前表面用作可与接合孔22的接合边缘接合的接合表面19A且与主体16A的下表面基本上垂直。接合突起16B的突起端表面优选地用作基本上平行于腔体14的下壁部15L的水平表面19B,并且/或接合突起16B的后表面优选地用作脱离表面,其从主体16A突起的距离从水平表面19B的后边缘一点点地或逐步地或逐渐地向后侧减小。
除了用于端子20的可接合部20B的容纳空间(即端子20的厚度)以外,用于允许端子20垂直移位的间隙CL设置在腔体14的下壁部15L和上壁部15U(在树脂锁定杆16的相对侧的部分)之间,和/或在腔体14的下壁部15L和树脂锁定杆16的主体16A之间。在腔体14的下壁部15L和上壁部15U之间以及在腔体14的下壁部15L和树脂锁定杆16的主体16A之间的垂直间距在端子20的厚度的大约两倍至大约三倍的范围内(具体地比端子20厚度的大约三倍稍短)。用于允许端子20移位的间隙CL根据假定的误差范围适当地设定。在本实施例中,该间隙CL优选地设定得比端子安装座T的误差、端子20的误差和壳体10的误差的总合更大。
随着端子20至少部分地容纳在腔体14中,如图1所示,端子20(可接合部20B)位于树脂锁定杆16的主体16A和腔体14的下壁部15L之间的垂直中间位置(优选地基本上在垂直中心位置)上,使得在端子20之上存在间隙CL(在端子20和树脂锁定杆16的主体16A、上壁部15U之间的间隙)和/或在端子20下面存在间隙CL(在端子20和腔体14的下壁部15L之间的间隙),并且优选地在尺寸上基本相等。此时,端子20的连接部20A从壳体10向前突出。
接合突起16B的突出距离设定得比在树脂锁定杆16的主体16A的下表面和腔体14的下壁部15L之间的垂直间距与端子20的厚度之间的差更长,即比间隙CL长。当树脂锁定杆16在自然或未偏转的状态下时,接合突起16B从端子20的下表面或内表面向下或向内突出,并且在接合突起16B的水平表面19B和腔体14的下壁部15L之间仅限定比端子20的厚度小的间隙CL。接合突起26B的突出距离可以根据端子20的厚度和间隙CL的大小来适当地设定。
接下来,描述如上所述配置的本实施例的功能和效果。
从壳体10基本上向前突出的端子20的连接部20A固定(优选地螺栓连接)到屏蔽壳40的端子安装座T上。此时,存在端子安装座T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和连接部20A的下表面的高度位置不一致的情况,即端子安装座T的上表面与连接部20A的横向或下表面向下或横向间隔开,或者与连接部20A的横向或下表面向上或横向间隔开。在此,如果在腔体的端子容纳部中没有提供用于允许端子20移位的间隙,如果在端子20的连接部20A的高度(或垂直位置)和端子安装座T的高度(或垂直位置)之间存在这样的误差,则端子20变形以将其可接合部20B压靠在腔体的上壁部或下壁部或树脂锁定杆的主体上,从而吸收误差以固定连接部20A和端子安装座T。然后,当端子20压靠在腔体的围绕壁或树脂锁定杆上时,它们会被这种压紧力破坏或被压,从而导致损坏。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腔体14中限定了允许响应于这样的误差而移位的间隙,所以在间隙的范围内误差可以由端子20的移位吸收。因此,可以避免端子20压靠在围绕壁15或树脂锁定杆16上,因此能够防止它们被压坏的情况。
当接合突起的突出距离不足时,如果端子20向腔体14的没有设置树脂锁定杆16的一侧移位,即如果它在与接合突起16B和接合孔22脱离的方向上移位,则接合孔22和接合突起16B可以脱离而分开端子。然而,在本实施例中,接合突起16B的突出距离足够长。因此,即使端子20的可接合部20B离树脂锁定杆16最远,接合突起16B和接合孔22也保持接合,并且端子20由树脂锁定杆16可靠地保持(参见图9)。图9示出了端子20向下移位同时保持其基本水平姿态的状态。在其倾斜的姿态下(例如,在卷曲成与导线W连接的一侧位置较高且连接部侧位置较低的姿态下),如上所述的误差也可以由端子20的移位吸收,并且接合孔22和接合突起16B在这样的倾斜姿态下也保持接合。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树脂锁定杆16设置在腔体14的围绕壁15的上壁部15U中以位于端子20之上。在此,如果树脂锁定杆16位于端子20下面,则端子20的重量会作用在树脂锁定杆16上。由于端子20优选地由金属制成,所以其重量大。另外,树脂锁定杆16成悬臂的形式,它具有比围绕壁15低的强度。因此,这在防止端子20的重量作用在树脂锁定杆16上的耐久性方面是非常有利的。
由于用于允许端子20移位的间隙CL设定得比端子20的厚度大,所以如果在端子20的连接位置(连接部20A和端子安装座T的位置)中的误差位于端子20的厚度范围之内,则可以可靠地防止树脂锁定杆16和/或围绕壁15被端子20挤压。由于即使在端子20的连接位置中的误差比端子20的厚度大,误差也由或也可以由端子20的移位来大部分吸收,所以与由端子20的移位导致的误差几乎没有被吸收的情况相比,在端子20和树脂锁定杆16和/或围绕壁15之间产生的压紧力要小得多。结果,可以避免导致损坏等的情况。
如果连接器C安装在屏蔽壳40中,则密封环30的密封环主体31被压缩在或可以被压缩在密封环安装表面12和安装孔41的孔表面之间以保持与两个表面紧密接触,从而在屏蔽壳40和连接器C之间设置了密封,并且密封环安装表面12由密封环30向内挤压。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垂直加强壁17和/或水平加强壁18设置在外围绕壁11的内侧上,所以即使密封环安装表面12由密封环30挤压,也可以防止外围绕壁11变形。在此,如果不像本实施例,例如加强壁与围绕壁的下壁部的横向中间位置连接,则存在接受到来自加强壁的力时下壁部变形以向内(向上)弯曲的可能性。如果围绕壁变形,则在腔体中不会限定规定的间隙,并且不可能由端子20的移位吸收误差。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垂直加强壁17和/或水平加强壁18与围绕壁15的角部连接,即围绕壁15的这部分具有比其他部分更高的刚度。因此,围绕壁15的这样的变形不可能发生,结果在腔体14中的间隙可以保持在规定的尺寸。
由于垂直加强壁17和/或水平加强壁18在与围绕壁15基本相同的方向(基本上与围绕壁15的壁表面平行的方向)上从围绕壁15的角部延伸,所以围绕壁15从垂直加强壁17和/或水平加强壁18接收的力的方向,与围绕壁15的壁表面的方向基本上一致。由于围绕壁15的壁表面方向上的弯曲刚度比壁厚度方向上的大得多,所以可以防止围绕壁15在接收到来自垂直加强壁17或水平加强壁18的力时变形的情况。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如果在端子20和端子安装座T的连接位置上存在误差,则可以由端子20在腔体14中的移位来吸收这样的误差。这可以防止端子20和树脂锁定杆16或下壁部15L保持相互压靠而不允许端子20移位的情况,因此可以提高耐久性。即使设置了用于允许端子20的这种移位的间隙CL,端子20也可以由树脂锁定杆16可靠地保持。
因此,为了提供具有良好耐久性的连接器,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壳体10形成有一个或多个腔体14和一个或多个树脂锁定杆16,其中,基本板状的端子20将至少部分地容纳在该壳体中,端子20将至少部分地插入腔体14中,一个或多个树脂锁定杆16设置在沿腔体14的围绕壁15上和/或基本上沿该围绕壁延伸。可与端子20的接合孔或凹口22接合的接合突起16B从树脂锁定杆16突出。至少在腔体14的围绕壁15的面对壁15L与除了接合突起16B以外的树脂锁定杆16的主体16A之间限定用于允许端子20移位的间隙CL。接合突起16B的突出距离优选地设定得比间隙的尺寸和端子20的厚度之间的差更长。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及示出的实施例。例如,下面的实施例也包含在如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应用于连接器C以安装到设备的屏蔽壳40的安装孔41中,但是本发明适用于各种连接器,而不限于本申请。
(2)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树脂锁定杆16为沿上壁部15U向前延伸的悬壁形式,但是树脂锁定杆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树脂锁定杆也可以设置在例如下壁部侧,可以向后延伸或者可以支撑在两端上。
虽然垂直加强壁17和水平加强壁18在围绕壁15的壁表面方向上从围绕壁15的角部延伸,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它们可以例如在与壁表面倾斜的方向上从围绕壁15的角部延伸。
(4)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树脂锁定杆16的主体16A的下表面的高度位置与上壁部15U在树脂锁定杆16的相对侧上的部分的下表面的高度位置一致,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树脂锁定杆的主体的下表面也可以设置得比上壁部的下表面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上壁部的下表面和下壁部的上表面之间限定间隙,并且接合突起的突出距离可以设定为使得当端子向下壁部移位时接合突起可以与端子接合。

Claims (9)

1.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10),至少一个端子(20)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其中:
壳体(10)形成有至少一个腔体(14)和设置在腔体(14)的围绕壁(15)处的锁定杆(16),该端子(20)至少部分地插入所述腔体(14)中,
能够与该端子(20)的接合部(22)接合的接合突起(16B)从该锁定杆(16)突出,
至少在该腔体(14)的围绕壁(15)的基本面对该锁定杆(16)的面对壁(15L)和/或在该围绕壁(15)的形成该锁定杆(16)的侧部处的壁部(15U)、以及锁定杆(16)的除了该接合突起(16B)以外的主体(16A)之间,限定有用于允许端子(20)至少移位的间隙(CL),并且
接合突起(16B)的突出距离被设定得比该间隙(CL)的尺寸与该端子(20)的厚度之间的差更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锁定杆(16)设置在该腔体(14)的围绕壁(15)的上壁部(15U),且位于端子(20)之上。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外围绕壁(11)设置在该腔体(14)的该围绕壁(15)的外部,且密封环(30)安装在该外围绕壁(11)的外周表面(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至少一个加强壁(17,18)设置在该外围绕壁(11)和围绕壁(15)之间,以连接两个围绕壁(11,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加强壁(17,18)与该围绕壁(15)的角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加强壁(17,18)沿着该围绕壁(15)的壁表面的方向从该围绕壁(15)的所述角部延伸。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间隙(CL)被设定得大于该端子(20)的厚度。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间隙(CL)被设定得大于端子安装座(T)的误差范围、该端子(20)的误差范围和该壳体(10)的误差范围的总和,其中该端子(20)安装在该端子安装座(T)上。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锁定杆(16)基本上是悬臂形。
CN2008101701516A 2007-10-12 2008-10-13 一种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94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66181 2007-10-12
JP2007266181A JP5119847B2 (ja) 2007-10-12 2007-10-12 コネクタ
JP2007-266181 2007-10-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9400A true CN101409400A (zh) 2009-04-15
CN101409400B CN101409400B (zh) 2011-12-14

Family

ID=40534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015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9400B (zh) 2007-10-12 2008-10-13 一种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597589B2 (zh)
JP (1) JP5119847B2 (zh)
CN (1) CN101409400B (zh)
DE (1) DE102008051038B4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4852A (zh) * 2010-12-03 2012-07-0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2751616A (zh) * 2011-04-19 2012-10-2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屏蔽连接器
CN103620880A (zh) * 2011-06-23 2014-03-0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534247A (zh) * 2015-05-28 2018-01-0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橡胶塞组件
CN107580735A (zh) * 2015-05-26 2018-01-1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防水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95446B2 (ja) * 2008-03-05 2012-12-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240522B2 (ja) * 2009-04-13 2013-07-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528007B2 (ja) 2009-05-13 2014-06-2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電線の固定構造およびその固定方法
JP5221815B2 (ja) * 2009-12-10 2013-06-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構造
JP5566715B2 (ja) * 2010-02-05 2014-08-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加締め接続構造
JP5479160B2 (ja) * 2010-03-05 2014-04-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充電コネクタの共用構造
JP5837739B2 (ja) * 2010-07-15 2015-12-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編組線の接続構造
JP5885013B2 (ja) * 2010-09-22 2016-03-1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DE102011002691A1 (de) * 2011-01-14 2012-07-19 Robert Bosch Gmbh Kontaktanordnung zur elektrischen Direktkontaktierung von Leiterplatten
JP5626047B2 (ja) * 2011-03-15 2014-11-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機器用コネクタ
JP5751875B2 (ja) * 2011-03-22 2015-07-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US9318849B2 (en) * 2011-04-14 2016-04-19 Yazaki Corporation Shielded connector
JP6075968B2 (ja) * 2012-05-14 2017-02-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筒状編組加締め接続構造
DE102013209367A1 (de) 2013-05-21 2014-11-27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Kontakt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s elektrischen Kontaktes zwischen einer Leiterplatinen und einem Elektromotor
JP2015005417A (ja) * 2013-06-21 2015-01-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5090843A (ja) * 2013-11-07 2015-05-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止水構造
DE102017208749A1 (de) * 2016-05-30 2017-11-30 Ngk Spark Plug Co., Ltd. Anschlussglied und Stecker
JP6763346B2 (ja) * 2017-01-23 2020-09-3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磁シールド部品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10477717B2 (en) * 2017-09-29 2019-11-12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Self-aligning busbar assembly
FR3094132B1 (fr) * 2019-03-19 2022-03-04 Tresse Ind Gaine de blindage magnétique pour un câble électrique
WO2021019621A1 (ja) * 2019-07-26 2021-02-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載モータ
DE102020206618A1 (de) * 2020-05-27 2021-12-02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Elektrische schnittstellenanordnung
JP7155207B2 (ja) * 2020-08-13 2022-10-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97164A (en) * 1975-08-07 1978-01-05 Amp Inc Electrical terminal
DE3804977A1 (de) * 1988-02-18 1989-08-31 Daut & Rietz Trw Flachkontaktfeder fuer stecker von elektrischen steckverbindern
JP3365234B2 (ja) * 1996-12-13 2003-01-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877972B2 (ja) * 2001-04-12 2007-02-0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機器用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2005129355A (ja) 2003-10-23 2005-05-19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2005129356A (ja) * 2003-10-23 2005-05-19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US7101217B2 (en) * 2003-10-23 2006-09-05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hield connector
JP4729416B2 (ja) * 2006-02-24 2011-07-2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4852A (zh) * 2010-12-03 2012-07-0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2544852B (zh) * 2010-12-03 2015-02-2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2751616A (zh) * 2011-04-19 2012-10-2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屏蔽连接器
CN103620880A (zh) * 2011-06-23 2014-03-0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9083107B2 (en) 2011-06-23 2015-07-14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CN103620880B (zh) * 2011-06-23 2016-03-0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580735A (zh) * 2015-05-26 2018-01-1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防水连接器
CN107580735B (zh) * 2015-05-26 2019-08-0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防水连接器
CN107534247A (zh) * 2015-05-28 2018-01-0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橡胶塞组件
CN107534247B (zh) * 2015-05-28 2019-07-3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橡胶塞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19847B2 (ja) 2013-01-16
CN101409400B (zh) 2011-12-14
DE102008051038B4 (de) 2014-09-11
JP2009094027A (ja) 2009-04-30
US7597589B2 (en) 2009-10-06
DE102008051038A1 (de) 2009-05-20
US20090098779A1 (en) 2009-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9400B (zh) 一种连接器
US7731543B2 (en) Shielded connector
CN103367956B (zh) 电端子
CN103119790B (zh) 连接器
US9017111B2 (en) Connector with a locking lance
KR101766496B1 (ko) 고무 플러그 및 방수 커넥터
CN100454678C (zh) 连接器及中间连接器
CN102623841B (zh) 浮动型连接器
CN102170067B (zh) 端子接头和设置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
CN101390260B (zh) 连接器壳体的防水结构
CN109892027B (zh) 在塑料和金属壳体内固定印刷电路板
CN102751601B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KR20110128121A (ko) 커넥터
CN103730294B (zh) 继电器,具有该继电器的继电器模块以及电气接线盒
EP2493031B1 (en)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it
CN1756000B (zh) 一种端子接头以及使用这种端子接头的连接器
US9979125B2 (en) Fitting structure of connector
CN101431194B (zh) 端子接头及其形成方法
EP1137111A2 (en) A watertight connector and sealing member
US9099812B2 (en) Connector
US11114791B1 (en) Connector
CN101404234A (zh) 用于车辆扁平保险丝的紧固装置
JP2007242251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3272748A (ja) コネクタ
KR20080003684U (ko) 커넥터용 스페이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14

Termination date: 201910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