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29717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29717A CN101229717A CN200810005167.1A CN200810005167A CN101229717A CN 101229717 A CN101229717 A CN 101229717A CN 200810005167 A CN200810005167 A CN 200810005167A CN 101229717 A CN101229717 A CN 1012297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ower nozzle
- ink
- discharge
- nozzle
- attra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0
- 238000007790 scra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7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9
- 238000013316 z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8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4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7600 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975 dy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1 silk thr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049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Glycerine Chemical compound OCC(O)CO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ferric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150000003254 radic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3171 Poly (ethylene 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63 antioxidant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78 antioxida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736 we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56 antirust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153 chemical reaction re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99 meniscu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813 municipal solid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860 organic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60 organic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449 preven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306 recur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80 wet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SJEYSFABYSGQBG-UHFFFAOYSA-M Patent blue Chemical compound [Na+].C1=CC(N(CC)CC)=CC=C1C(C=1C(=CC(=CC=1)S([O-])(=O)=O)S([O-])(=O)=O)=C1C=CC(=[N+](CC)CC)C=C1 SJEYSFABYSGQBG-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
- PTABKUAUBJZSEC-UHFFFAOYSA-N acetylene ethane-1,2-diol Chemical compound C#C.OCCO PTABKUAUBJZSE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80 acid dy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5215 alkyl ether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5037 alkyl phenyl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395 bree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88 br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549 butyl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329 compou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RTZKZFJDLAIYFH-UHFFFAOYSA-N ether Substances CCOCC RTZKZFJDLAIYF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2864 food coloring agen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023 inorganic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85 leath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58 liquid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14 lubric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5 oxidative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85 reactive dy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8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for paper-width or non-reciprocating print hea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79—Detection means therefor, e.g. for nozzle clogg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32—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 B41J2/2146—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for line print he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鉴于在对将复数的液体喷出头排列的长尺寸喷头进行刮擦时,在重复部分里喷出状态正常的喷头的喷嘴,因为喷出不良喷头所擦取的废液的侵入而变成喷出不良的课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在对喷头元件11的喷头101,进行使喷嘴102回复的维护动作时,在对构成喷头元件11的复数的喷头101A~101L,以罩盖手段201的罩盖部件211来罩盖的状态下,驱动吸引泵202,在对喷出不良喷头,以相对排出量较多的第1排出量,进行以第1排出模式来排出液体的液体排出之后,对于喷头元件11的所有喷头101A~101L,以比第1排出量少的第2排出量,来进行以第2排出模式来排出液体的液体排出动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是具备排列有复数个液体喷出头的喷头元件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打印机、传真机、复印装置,或它们的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有例如使用包括由将喷出记录液(液体)液滴的液体喷出头所构成的记录头的液体喷出装置,在输送媒介(以后虽然也称为「用纸」,但并不局限于材质,另外被记录媒介、记录媒介、转印材料、记录纸等也可作为同义词来使用)的同时,将液体之记录液(以后也称为墨水)附着到用纸上来进行图像形成(记录、印刷、印写、印字也作为同义词来使用)的。
还有,图像形成装置指的是将液体喷出到纸、丝线、纤维、布帛、皮革、金属、塑料、玻璃、木材、陶瓷等媒介里,以进行图像形成的装置,另外,「图像形成」不仅是指将文字或图形等有意思的图像赋予到媒介里,同时也指将图样等没有意思的图像赋予到媒介里。另外,液体指的是记录液,其并不仅限于墨水,只要是能够进行图像形成的液体就没有限定,一般所说的墨水、记录液、DNA试剂、抗蚀剂、树脂材料等只要是液体即可。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里,或采用将液体喷出头搭载在打印车里,在扫描的同时形成图像的串行型图像形成装置,或采用具备线型液体喷出头的线型图像形成装置。另外,「液体喷出装置」指的是从液体喷出头将液体滴(液滴)喷出的装置。
在这种从液体喷出头将液滴喷出的液体喷出装置中,由于在喷头的喷嘴外面粘度增加或干燥了的墨水、灰尘、垃圾等异物的附着,或在喷嘴孔里发生堵塞,或在喷嘴内部因气泡的发生而产生空气阻尼(air damper)的现象,为了防止这种不能进行正常喷出的情况的发生,用于维持回复喷头可靠性的维持回复机构(装置)是不可欠缺的。
该维持回复机构具备有将喷头的喷嘴面(喷出液滴的面)进行密闭的罩盖(罩盖部件)。另外,适当地通过连通罩盖内的吸引泵等吸引手段,将从喷作来吸引充填在喷头内的墨水的动作(喷头吸引或喷嘴吸引)、由采用像胶等弹性部件的刮擦刀来刮擦喷头表面的动作、以及喷出不用于图像形成的墨水以喷出喷嘴孔内部和进口附近的粘度增加之墨水或混合了颜色后的墨水的空喷出动作(也可以称为预备喷出动作)等进行组合,来去除液体室内的气泡或粘度增加了的墨水、附着的垃圾等,以进行保持在能够安定喷出液滴状态里的动作。
另外,作为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印刷速度高速化的一个环节,喷头元件的线形化也在发展。作为线型液体喷出头,有将复数个单一尺寸的液体喷出头(也称为喷头芯head chip)在与媒介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里,将喷嘴列沿垂直于输送方向呈之字形地并列配置,或者是将喷嘴列相对于媒介输送方向倾斜地并列配置。
专利文献1:特许第3317694号公报
另外,关于维持回复装置,在专利文献2里记载了,从同一喷头端源的复数个喷嘴块(相当于本发明所说的「液体喷出头」)中设定需要进行回复处理的喷头块,并仅对于被设定的喷嘴块进行回复处理,在专利文献3里记载了关于刮擦部件的机构,在专利文献4里记载了,检查喷出不良的喷嘴后仅对喷出不良的喷嘴进行刮擦,在专利文献5里记载了,具备比喷头元件(相当于本发明所说的「液体喷出头」)数量要少的罩盖部件,在专利文献6里记载了,在每一个复数的喷墨头里,从所喷出的墨水量各不相同的复数个维护工程中,来执行所希望的维护工程。
专利文献2:特开2005-053047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5-161796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6-076203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6-096017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2005-193661号公报
另外,在专利文献7里记载了,将复数个喷出口中的一部分喷出口进行开口,并提供将一部分喷出口以外的喷出口进行密闭的部件,以仅使一部分喷出口流出墨水,在专利文献8里记载了,对复数的喷嘴列进行选择地刮擦,在专利文献9里记载了,具备与喷嘴块有相同个数的罩盖部件,在专利文献10里记载了,具备将液体喷出不良对每一个液体喷出头进行回复的回复手段。
专利文献7:特许第2879583号公报
专利文献8:特开平05-330080号公报
专利文献9:特许第3315503号公报
专利文献10:特许第3347493号公报
另外,在专利文献11里记载了,将液体喷出头的墨水室分割成相互独立的复数个独立墨水室后,将墨水卡盒内的墨水进行加压,以个别地提供给各独立墨水室的墨水供给手段,在专利文献12里记载了,在罩盖部件和吸引手段之间介在了阀手段,在专利文献13里记载了,通过具备有将喷嘴开口列分别独立地封闭的房间的罩盖部件来进行封闭,在专利文献14里记载了,将喷嘴列分割成复数的块后,对每一个块进行回复动作,在专利文献15里记载了,复数个喷出口沿着排列方向可以移动地被配置,对于该复数个喷出口,仅对共用的复数个喷出口内的一部分的喷出口进行覆盖的罩盖手段,和通过该罩盖手段从一部分的喷出口吸引墨水的吸引手段。
专利文献11:特开平09-201981号公报
专利文献12:特开平10-202909号公报
专利文献13:特许第3632201号公报
专利文献14:特开昭60-048360号公报
专利文献15:特许第27187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液体喷出头由于是从直径在50μm以下的微细喷嘴来喷出液滴的,要保持正常的状态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线型液体喷出头等长尺寸喷头的情况下时,由于喷嘴数量庞大到几百甚至几千,如何避免不能喷出状态、液滴不能从相对于喷嘴面基本垂直的方向上喷出的状态、被喷出的液滴不能形成所需要的大小时的状态等的喷出不良状态,保持全部正常是重要的问题。
在具备将复数的液体喷出头(也称为喷头芯、喷嘴块、记录头等)按之字状排列或斜向配置而积集化的长尺寸记录头(称为「喷头元件」)时,当各个液体喷出头的喷嘴进入喷出不良状态时,是通过对液体喷出头内的液体(以下也称为「墨水」)进行加压或吸引来排出液体,并通过刮擦部件的刮擦动作来擦去由喷嘴面排出的墨水的。
然而,在使用以之字状排队对复数的液体喷出头进行配置的喷头元件时,在被排队的各个液体喷出头的重复部位,伴随着维护的刮擦动作,由于未处于喷出不良状态的液体喷出头也被刮擦,因喷出不良状态的液体喷出头的刮擦而转移到刮擦部件里的墨水,侵入到未处于喷出不良状态之液体喷出头的喷嘴里,反而产生了正常喷嘴变为喷出不良状态的课题。
对于这一点,参照涂62至涂64来作具体说明时,如图62以及图63所示,喷头元件500由12个液体喷出头511A~511L分成2列,每列6个地构成之字状的队列,将各液体喷出头511A~511L的喷嘴512a、512b排列后构成喷嘴列512A、512B,沿与其方向垂直的方向作为刮擦方向,以刮擦部件504来刮擦。
此时,如图63的放大图所示,例如,由于液体喷出头511A的喷嘴512a和液体喷出头511B的喷嘴512b的一部分在刮擦方向上有重复的重复领域505发生,当因液体喷出头511B的喷嘴512b产生喷出不良,而从液体喷出头511B向液体喷出头511A进行刮擦时,在重复领域505里的液体喷出头512A也被刮擦。还有,即使刮擦部件504的长度仅与1个液体喷出头511的长度相同,在重复领域里,其他液体喷出头同样也被刮擦。
因此,如图64(a)所示,当液体喷出头511的喷嘴512a为正常,液体喷出头511B的喷嘴512b里发生喷出不良时,如同图(b)所示,墨水从有喷出问题的液体喷出头511B的喷嘴512b被排出,将该排出的墨水521以同图(c)所示的刮擦部件504来刮擦时,如同图(d)所示的那样,被刮擦部件擦去的废墨水522在通过没有喷出性问题的液体喷出头511A的喷嘴512a的部分时,被擦去的废墨水522的一部分522a侵入液体喷出头511A的喷嘴512a里后,污染喷嘴512a内的墨水,使得液体喷出头511A变为喷出不良。
如此,在将复数的液体喷出头积集化后的喷头元件中,提高液体喷出头的喷嘴密度,对各个液体喷出头进行个别的刮擦很困难,回复对象的液体喷出头之外的液体喷出头也必然地被刮擦,产生了给正常的喷嘴的液体喷出头带来不良影响的课题。
另外,刮擦时当喷嘴面里不存在墨水时,由于失去了墨水作为润滑剂的作用,刮擦部件和喷嘴面的摩擦增大,由于刮擦部件的喷嘴面接触端面的持续的磨损、喷嘴面的泼水膜的劣化、剥离等的发生,在刮擦之前必须从喷嘴排出墨水,不进行墨水排出的构成难于采用。
在上述专利文献9中,通过将复数的液体喷出头切换为复数的罩盖部件的阀,来进行依次吸引的回复方法,由于对于没有必要回复的液体喷出头也进行了均等的吸引,吸引废弃了无用的墨水以致废液量增多,从而必须频繁地交换废液罐,伴随着废弃物的增加,环境的负担也增大。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目的在于能够以少量的废液量,确实地进行喷出回复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喷头元件,其将具有喷出液滴的复数的喷嘴排列形成的喷嘴面的液体喷出头,沿复数个喷嘴的排列方向进行排列;罩盖手段,其对所述喷头元件的各液体喷出头的喷嘴面进行罩盖;吸引手段,其在以所述罩盖手段对液体喷出头的喷嘴面进行罩盖的状态下时,对罩盖手段内进行吸引;刮擦手段,其对于所述喷头元件的不同液体喷出头的喷嘴面,在刮擦方向里重复的方向上进行刮擦;控制手段,其对,在进行从所述喷头元件的所述液体喷出头的喷嘴面排出液体的维护动作时,对于包括喷出不良状态的喷头的所述液体喷出头,至少从所述喷嘴以第1排出量来排出液体的第1强制排出动作,和对于不包括喷出不良状态的喷嘴的所述液体喷头,以比所述第1排出量少的第2排出量来排出液体的第2强制排出动作,进行控制。
这里,既可以对于包括喷出不良喷嘴的液体喷出头采用,在执行第1强制排出动作的同时执行第2强制排出动作的构成,也可以对于包括喷出不良喷嘴的液体喷出头采用仅执行第2强制排出动作的构成。另外,在具有复数个喷头元件的时候,可以采用,仅对包括喷出不良状态的喷嘴的液体喷出头的喷头元件,执行包括第1强制排出动作的维护动作的构成。
另外,罩盖手段以采用在每一个液体喷出头里具有被区划的吸引区划的构成为好。
这时,罩盖手段的各个吸引区划能够分别以吸引手段来进行吸引。然后,这种情况下,在共通于复数的吸引区划的吸引手段,和对应于该共通的吸引手段的罩盖手段的各吸引区划之间,以采用介在设置开关阀的构成为好。或者,可以采用在罩盖手段的各个吸引区划里,设置个别对应的复数的吸引手段的构成。
另外,以根据将吸引手段的吸引量对应于罩盖手段的各个吸引区划的值来变化为好。此时,对应于罩盖手段的各个吸引区划的值,优选为对应于第1强制排出动作以及第2强制排出动作的值。另外,对应于罩盖手段的各个吸引区划的值,优选为对应于各个吸引区划的强制排出液体量的值。另外,在将液体提供给液体喷出头的液体供给路径里,以设有对应于从吸引手段至吸引区划的配管体积的流体阻抗为好。
另外,固定支撑喷头元件的各液体喷出头的固定支撑部件,与液体喷出头的喷嘴面在同一个平面上,在喷头支撑部件和液体喷出头的缝隙之间,以充填树脂为好。另外,喷头元件的记录领域可以是对应于媒介宽度的领域。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进行从喷嘴排出液体的维护动作的时候,由于具备了,启动吸引手段从液体喷出头以第1排出量来排出液体的第1强制排出动作,以及从液体喷出头以比第1排出量少的第2排出量来排出液体的第2强制排出动作,在刮擦领域有一部分重复的不同的液体喷出头里,对喷出不良状态的液体喷出头以第1排出量强制排出后进行喷出回复,对于非喷出不良状态的液体喷出头以第2排出量来强制排出,就能够防止刮擦时的废液侵入喷嘴内部,从而能够以少量的废液量来切实地进行喷出的回复。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面概要示例图。
图2所示是同装置的图像形成部以及输送机构部的概要的立体图。
图3所示是同装置的喷头元件以及维护元件的概要的立体图。
图4所示是从喷嘴一侧所看到的同装置的喷头元件的平面说明图。
图5所示是从喷嘴一侧所看到的同喷头元件的喷头的平面说明图。
图6所示是从喷嘴一侧所看到的同喷头元件的喷头周围部分的要部放大说明图。
图7所示是从喷嘴一侧所看到的同装置喷头元件的其他示例的平面说明图。
图8所示是从喷嘴一侧所看到的同喷头元件的喷头的平面说明图。
图9所示是用于说明对同喷头元件的喷头的喷嘴列的颜色分配例的要部放大说明图。
图10所示是用于说明同装置的刮擦手段的说明图。
图11所示是用于说明对同装置的喷头元件的有关刮擦手段的说明图。
图12所示是用于说明同实施方式的墨水路径的模式图。
图13所示是吸引泵的一个示例图。
图14所示是吸引泵的另一个示例图。
图15所示是同装置的控制部的概要模块说明图。
图16所示是用于说明同装置的喷头的维持回复处理的流程说明图。
图17所示是用于说明同装置的喷头元件和维持元件的相对移动的示例图。
图18所示是用于说明同装置的喷头元件和维持元件的相对移动的其他示例图。
图19所示是用于说明图16的喷头维持回复处理中,维持动作处理的第1例的流程图。
图20所示是用于说明同维持动作处理的第2例的流程图。
图21所示是用于说明同维持动作处理的第3例的流程图。
图22所示是用于说明同维持动作处理的第4例的流程图。
图23所示是用于说明同维持处理中,墨水排出处理的第1例的流程图。
图24所示是用于说明同墨水排出处理的第2例的流程图。
图25所示是用于说明同墨水排出处理的第3例的流程图。
图26所示是用于说明同墨水排出处理的第4例的流程图。
图27所示是用于说明同墨水排出处理的第5例的流程图。
图28所示是用于说明同墨水排出处理的第6例的流程图。
图29所示是用于说明同墨水排出处理的第7例的流程图。
图30所示是用于说明同墨水排出处理中,液排出处理(排出模式处理)的第1例的流程图。
图31所示是用于说明同排出模式处理中,吸引动作处理的第1例的流程图。
图32所示是用于说明同吸引动作处理中,吸引泵驱动处理的第1例的流程图。
图33所示是用于说明同吸引泵驱动处理的第2例的流程图。
图34所示是用于说明同吸引泵驱动处理的第3例的流程图。
图35所示是在对同实施方式的作用说明时,用于不同喷头之间的刮擦领域之重复领域的要部放大说明图。
图36所示是用于同重复领域的刮擦动作的说明图。
图37所示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中墨水路径的模式说明图。
图38所示是用于说明同实施方式中吸引动作处理的第2例的流程图。
图39所示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中墨水路径的模式说明图。
图40所示是用于说明同实施方式中吸引动作处理的第3例的流程图。
图41所示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中墨水路径的模式说明图。
图42所示是用于说明同实施方式中排出模式处理的第2例的流程图。
图43所示是用于说明同排出模式处理中,供给动作开始处理的第1例的流程图。
图44所示是用于说明同供给动作开始处理的第1例的流程图。
图45所示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中,排出模式处理的第3例的流程图。
图46所示是用于说明同排出模式处理中,供给动作开始处理的第2例的流程图。
图47所示是用于说明同吸引动作处理的第4例的流程图。
图48所示是用于说明同吸引动作处理的相关表格的说明图。
图49所示是用于说明同供给动作停止处理的第2例的流程图。
图50所示是用于说明同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的说明图。
图51所示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6实施方式中墨水路径的模式说明图。
图52所示是用于说明同实施方式中供给动作开始处理的第4例的流程图。
图53所示是用于说明同吸引动作处理的第4例的流程图。
图54所示是用于说明同吸引动作处理的相关表格的说明图。
图55所示是用于说明同供给动作停止处理的第2例的流程图。
图56所示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中墨水路径的模式说明图。
图57所示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8实施方式中墨水路径的模式说明图。
图58所示是用于同实施方式的作用说明的说明图。
图59所示是用于同作用说明的说明图。
图60所示是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中,将喷头元件和弯月元件的相对移动构成与其动作一起所作的说明图。
图61所示是同图60的接下来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62所示是说明用于在比较例中对喷头元件的有关刮擦手段的说明图。
图63所示是在同比较例中,用于说明不同的喷头之间的刮擦领域的重复领域的要部放大说明图。
图64所示是用于说明同重复领域的刮擦动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作说明。首先,参照图1至图3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作说明。还有,图1所示是同图像形成装置的模式说明图,图2所示是同要部立体说明图,图3所示是同要部的立体说明图。
该图像形成装置在装置本体1内,将,以喷出黑(K)、青(C)、品红(M)、黄(Y)等各色液体之墨水的、复数个液体喷出头(以下也可简称「喷头」)101A~101L所构成的线型液体喷出头(记录头)之喷头元件11K、11C、11M、11Y(以下,在无需区别颜色的时候,使用没有Y、M、C、Y脚注的符号。其他部件也类同),和,执行喷头元件11K、11C、11M、11Y的维护(维持回复等)、包括罩盖手段201、吸引手段之吸引泵202、刮擦手段204等的维护元件12K、12C、12M、12Y等,固定在保持部件10里。
另外,还设置有,收容了供给给喷头元件11的喷头101A~101L墨水的墨水卡盒13K、13C、13M、13Y,和,将墨水卡盒13提供来的墨水一部分存积,并以适当的压力将墨水供给给喷头101A~101L的副罐14K、14C、14M、14Y。
另外,在装置本体1里设置有:吸附并输送媒介(以后称「用纸」)的输送带21;张设输送带的输送辊22、23;控制输送带21使其保持适当的张力的张紧辊24;用于保持输送带21的适当的平面性的台面(platen)部件25;将用于吸附用纸的静电赋予给输送带21的带电辊26;在与输送辊22的相对位置里,将用纸2押向输送带21一侧的按压部件27等构成的输送机构。
更进一步地,还设置有,使用纸2从输送带21分离的分离爪31;执行用于排纸输送的排纸辊32以及与其相对的小齿轮滚子33;由堆垛排纸后用纸2的排纸盘34所构成的排纸机构。另外,还具有由,堆垛进行图像形成的用纸2的供纸盘3;将用纸一张一张地从供纸盘3分离后送出的供纸滚子41以及与其相对的分离垫42;将供纸来的用纸2确切地吸附到输送带21里的计数辊(counter roller)43;用于手动供纸时的手动盘45等构成的供纸机构。
另外,还设置了回收维护后所排出的废液的废液罐9,以及能够操作装置,并显示装置状态的操作面板6等。
这里,参照图4及图5对构成该图像形成装置的记录头的喷头元件11的一例作说明。还有,图4所示是从喷嘴面侧所看到的同喷头元件的平面说明图,图所示是从喷嘴面侧所看到的构成同喷头元件的一个喷头的平面放大说明图。
该喷头元件11的构成是在喷头支撑部件100里,将12个液体喷出头101A~101L,以2列之字状,在形成于喷嘴面104里的喷嘴102(沿喷嘴列103的方向)的排列方向上,一部分重复地配置。1个喷头101具有将并列配置喷出液滴的、复数的喷嘴102的喷嘴列103以2列之字状来配置的喷嘴面104。然后,在喷头支撑部件100和液体喷出头101之间,如图6所示,由充填材料105充填后密闭,以消除喷嘴面104侧上的缝隙。
另外,喷头支持部件100和喷嘴面104固定在基本同一平面的位置里。亦即,刮擦时,如果喷嘴面104和喷头外周部件之喷头支持部件100之间有高低差时,刮擦手段204的刮擦部件受高低差的影响,不能以均等的力来接触喷嘴面104,在进行刮擦时就会产生刮擦残留。另外,由于在高低差里容易发生刮擦部件所不能接触到的死角,墨水就容易积存,积存后的墨水在印字中落到用纸2上,就会降低图像的品质。更进一步地,由于高低差会局部地使赋予到刮擦部件里的压力增高,刮擦部件和接触部位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会引起持续的刮擦部件的喷嘴面接触端面的磨损。
接下来,参照图7以及图8对构成记录头的喷头元件11的其他例子作说明。还有,图7所示是从喷嘴面侧所看到的同喷头元件的平面说明图,图8所示是从喷嘴面侧所看到的构成同喷头元件的一个液体喷出头的平面放大说明图。
该喷头元件11的构成是,在喷头支持部件100里,将12个喷头111A~111L以2列之字状地、沿喷嘴排列方向(沿喷嘴列的方向),一部分重复地配置。一个液体喷出头111具有将喷出液体的复数的喷嘴10,配置成以之字状2列排列的、复数列的喷嘴列103a~103f的喷嘴面104。然后,在喷头支持部件100和喷头111之间充填上述的充填材料后进行密闭,以消除喷嘴面104侧上的缝隙。
在使用该喷头元件11时,通过使每一列喷嘴列103a~103f的墨水颜色的不同,就能够在不使装置大型化的情况下实现多色化。另外,在使用相同颜色的墨水的时候,在不能全喷嘴同时喷出的喷头中,由于复数的喷嘴列可以喷出,使得同一墨水可以没有间拔地喷出,从而能够提高印写速度。以该种构成的喷头元件11来进行多色化的时候,由于相邻喷嘴列的着落位置精度很高,以将容易检测到着落位置的深色墨水配置在喷头元件11的中央侧里、将浅色墨水配置在喷头元件11的外缘侧里为好。例如,如图9所示,在使用包括光青色(PC)、光品红色(PM)在内的6色墨水时,对喷头111A来说,以从外侧的喷嘴列103Af向内侧的喷嘴列103Aa依次分配为PM、PC、Y、M、C、K,对喷头111B来说,以从外侧的喷嘴列103Aa向内侧的喷嘴列103Af依次分配为PM、PC、Y、M、C、K为好。
在如此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各喷头元件11的喷嘴列垂直于用纸的输送方向地被排列,形成超过记录领域长度的喷嘴列。用纸2从供纸盘3经供纸滚子4被一张一张地分离后被供纸,在加压滚子43处通过密接于被带电的输送带21而在输送带21上被静电吸附所固定,在通过喷头元件11的下方时,由喷出的液滴在用纸2上形成所需要的图像,经分离爪31从输送带21上被分离后,由排纸辊32和排纸滚子33支持着被排纸到排纸盘34上。
接下来,对该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喷头元件11和维护元件12,与上述图3一起,一并参照图10以及图11来作说明。
如上所述,在各喷头元件11K~1Y里,喷头101A~101L(也可以是111A~111L,以后相同)被排列成之字状。对应于这些喷头元件11A~11L,在各维护元件12K~12Y里设置了罩盖手段201以及吸引手段之吸引泵202、刮擦手段204。
罩盖手段201在支持部件210里,对应于喷头101A~101L,配置了将喷嘴面104一个一个地罩盖(密接封闭)吸引之罩盖部件211A~21IL。这些罩盖部件211A~211L介由一个一个的吸引路径212A~212L以及共通吸引路径213连接到吸引泵202里,另外,在各个吸引路径212A~212L里分别设置了开关吸引泵202和罩盖部件211A~2ILL之间的开关阀214A~214L。另外,与连接到共通吸引路径213的吸引泵202的相反一侧的另一个端部里,介由大气开关阀216设置了大气开放口217。
因此,通过关闭大气开放阀216,在以罩盖部件211A~211L罩盖住喷头101A~101L的各喷嘴面104的状态来驱动吸引泵202,密闭空间内变成负压,从喷头101A~101L的各喷嘴102,墨水被强制地排出到罩盖部件211A~211L内,介由个别的吸引路径212A~212L以及共通吸引路径213被送去吸引泵202后,通过配管215排出到废液罐9里。还有,如果将被吸引的墨水进行再循环的话,就可以不产生废液,从而可以进行使用效率良好的墨水的印字。
另外,刮擦手段204也如图10所示那样,在支持部件240里,将6块刮刀241A~241F呈之字状地配置,1个刮刀241对应于2个喷头101。亦即,通过刮擦手段204来刮擦喷头101A~101L时,2个喷头101的喷嘴面104相对于刮擦方向是重复的。
此时,如图11所示,刮擦手段240的刮擦范围W,比喷头元件11的长边方向的长度(支持部件100的长度)L要短,而比排列在喷头元件11里的、在排列方向上最靠端部的喷头101的外端面之间的长度H要长。还有,这里虽然是以6块构成的刮刀来构成刮擦手段,也可以是以1块来构成,或者,也可以是对每一个喷头101都配备一个刮刀。
另外,罩盖部件211虽然被维护元件201所固定,也可以是每一个都分离的。作为罩盖部件211,以密接于各喷头101为好,也可以是将单一的弹性部件对应于喷头101来进行图案形成,并在各个喷头101里有对应的凹部。
作为罩盖部件211的材质,只要是与喷嘴面104有良好的密接性、不会因墨水产生劣化、20℃60%R.H时的透潮性为5×10-7g/mm2/时间以下,就没有特别的限定。最好是氟化像胶或丁基橡胶,关于部件的厚度虽然也没有特别的限定,但考虑到加工性以及耐久性等,以厚度在1~5mm为适当,以1.5~3mm为最好。
另外,作为刮刀241的材质,与罩盖部件211相同地,不因墨水而产生劣化,而且最好的是不会因其与喷头喷嘴面104的滑动而在喷嘴面104和刮刀241的双方中引起劣化。刮刀241的表面性虽然需要保持比喷嘴面104低的防墨水性,但也有必要保持一定程度的防墨水性以不使刮刀241的表面里容易堆积墨水。为了获得强度或刚度,虽然可以自由加入添加物,但从微观角度来看,硬度的提高有可能损伤喷嘴面104。
接着,参照图12对该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墨水路径作说明。还有,图12所示是用于说明同墨水路径的模式说明图,由于是简略化了的,构成喷头元件11的喷头仅图示喷头101A~101D的4个(以下的墨水路径模式说明图也与此相同)。
首先,墨水卡盒13是由收容墨水的墨水袋132被收纳在卡盒箱131里而构成的,通过将该墨水卡盒安装到装置本体1里,墨水袋132和装置本体1侧的墨水供给路径即得到连通。还有,墨水卡盒13虽然因装在内袋里与大气隔绝、可以防止氧化劣化或气体溶解到墨水里,但以可以在卡盒13里接有大气连通路径,直接将墨水装入卡盒。
该墨水卡盒13的墨水袋132内的墨水,通过墨水供给马达318所驱动的供给泵133,介由墨水供给路径被供给、积存到副罐14里。在供给泵133和墨水卡盒13来的进口处以及去墨水供给路径134的出口侧里,介在有止回阀135、136,另外,在墨水供给路径134的途中介在有过滤器137,其将引起墨水中喷出不良的原因之粗大粒子过滤后,提高喷出的可靠性。
作为供给泵133,可以使用隔膜泵(diaphragm pump)或管道泵(tubing pump)等一般的液体输送泵,只要是部件不会被墨水侵蚀后膨胀、溶解,就没有特别的限定。另外,作为过滤器137,以20μm以下的网格,最好是使用10μm以下的网格为好。但是,过分地细小会造成流体阻力增大,使供给泵133的液体输送负荷增大。
在副罐14里,设置有用于检测罐内墨水量的、由复数根检测电极所构成的电极探测器141。电极探测器141通过与墨水的接触与否而使检测电极之间的导电率产生变化,就能够检测到副罐14内的墨水量是否为规定值。该电极探测器141的检测结果从后述的控制部300的I/0323被传送至CPU301,当副罐141内的墨水量超过规定值时,通过CPU301,液体输送马达驱动控制部316在停止墨水供给马达318后,停止供给泵133的驱动并停止墨水的供给。由此,就能够将一定量的墨水保持在副罐14内。
还有,电极探测器141既可以是由2根构成来判定一水准,由3根构成来判定2水准的,也可以是能够判定复数水准的,在电极之外,也可以在使用墨水的光的透过特性或折射率等的光学装置、由静电容量检测的装置、由浮子和磁铁组合后进行磁性检测的装置中,使用评价液体水位的探测器来检测副罐14内的液体量。
另外,在副罐14里设置有大气开放阀142。在将墨水从墨水卡盒13供给给副罐14时,或在印字动作等的、副罐14有液体进出时,通过开放大气开放阀174,副罐14内得以保持在大气压里。
墨水从该副罐14,介由墨水供给路径被供给到喷头元件11的各喷头101内的共通液体室107里。此时,从副罐14至喷头元件11的各喷头101为止,有必要或通过因压头差而自动地,或通过利用阀或泵能动地施加负压,以控制墨水不从自然地加有墨水表面张力以上的、压力的喷头101的喷嘴102处漏滴。另外,由于响应印写或维护时必须供给墨水,即使是最大使用量也能够承受的供给能力之配管面积是必要的。
另外,如果设置从副罐14供给给喷头,再从喷头101返回副罐14的循环系统时,墨水就不会停留再喷头101里,就能够从喷头101处排出与喷出不良相关的气泡。
供给给喷头101的墨水从共通液体室107进入各喷嘴102所连通的个别液体室108里,个别液体室108内的液体被从压力发生手段(驱动手段actuator)派生出来的压力所加压后,液滴就从喷嘴102喷出。作为喷头101的驱动手段,可以使用压电型驱动装置,热泡型驱动装置,静电型驱动装置等。
作为维护,在从喷头101排出墨水的时候,罩盖部件211被配置为朝向喷头101与喷头101的喷嘴面104密接,并且墨水可以流到罩盖部件211内。由罩盖部件211排出的墨水,经过罩盖部件211下流侧的开关阀,流过个别吸引路径212、共通吸引路径213后,被送到吸引泵202。
吸引泵202在作吸引动作时,被罩盖吸引马达317转动驱动后,将墨水从废液路径215排出。被排出的墨水被收集到废液罐9里,作为废墨水190在交换废液罐时被废弃。另外,共通吸引路径213介由大气开放阀216开口于大气开放口217里。这是为了在吸引时开放吸引路径213的压力而设置的,在进行路径内的液体排除时也可以利用。
这里,参照图13以及图14对作为吸引泵202的一个例子的管道泵的其他例作说明。
如图13所示,管道泵是在圆弧型的泵体223内,将构成共通吸引路径213的弹性管222铺设,并在其内侧里以转动轴220为支点,泵轮224转动。在泵轮224里,由支撑轴221所支撑的辊225被设置成可以自由转动,辊225可以压紧管222。泵轮224转动时,辊225在压紧管子的同时,随着泵轮224转动,由此,管子222内部的液体向泵轮224的转动方向排出。在该方式中,由于泵经常压住管子222的某一处,所以管子222内部的液体不能在进口和出口之间自由移动。
在图14所示的管道泵中,辊225的支撑轴221被设置为可以沿着泵轮224的导向槽226移动,根据泵轮224的转动方向而具有泵动作和开放动作的功能。
亦即,如图14(a)所示地,通过压紧管子222来转动而具有在一个方向上的输送液体的功能时,如同图(b)所示在逆转时,辊225通过沿导向槽226移动至泵轮224内侧,可以开放(松开)所作的按压。由此,逆转时管子222内部的液体能够在进口和出口之间自由地移动,伴随着输送液体,可以使压力得到开放。通过使用该图14所示的管道泵,即使不设置大气开放阀216,也能够将吸引压力向大气压开放。
接下来,参照图15的模块图对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的概要作说明。
该控制部300包括:兼作本发明所涉及的控制手段的、担任装置全体控制的CPU301;存储CPU301所执行的程序、对于规定墨水喷出的喷嘴面污染程度值以及喷嘴面污染许可阈值、驱动波形数据、和其他固定数据的ROM302;暂时存储图像数据等的RAM303;用于在装置电源被切断时保持数据的非挥发性存储器(NVRAM)304;对图像数据进行各种信号处理、排序等的图像处理或对用于控制其他装置全体的输入输出信号进行处理的ASIC305。
另外,该控制部300还包括:用于与主机侧进行数据、信号的传送接受的I/F306;生成用于驱动控制喷头元件11的各喷头101的压力发生手段的驱动波形之喷头驱动控制部307;用于驱动媒介输送马达309的媒介输送马达驱动部308;用于驱动喷头元件移动马达311的喷头元件移动马达驱动控制部312;对用于开关控制墨水路径(罩盖吸引路径212和墨水供给路径321)的各电磁阀315(将吸引路径212的开关阀214和墨水供给路径321的开关阀一起表面记载)的墨水路径阀控制部314、罩盖吸引马达317或墨水供给马达318的驱动进行控制的输送液体吸引马达驱动控制部316;根据输送带113的移动量以及移动速度来输出检测信号的编码器,或用于输入由检测环境温度以及环境湿度(也可以是其中一个)的探测器323来的检测信号、副罐14的墨水量检测信号、未图示的各种探测器来的检测信号的I/O322等。在该控制部300里,连接有用于在该装置内进行必要的情报的输入以及显示的操作/显示部6。
控制部300将来自于个人计算机等的情报处理装置、图像扫描等图像读取装置、数字照相机等摄影装置等的主机侧来的印刷数据等,介由缆管或网络,在I/F316接受。
然后,CPU301将包含在I/F306内的受信缓冲内的印刷数据读取后分析,并在ASIC305进行必要的图像处理、数据等的排序处理,将相当于喷头元件11的喷头宽度的1页数量的图像数据(点dot图样数据),与时钟信号同期后,传送去喷头驱动控制部307。还有,用于图像输出的点图样数据的生成,既可以是在ROM302里存储字体数据,也可以用主机侧的打印机驱动器将图像数据展开成位图(bit map),传动到该装置里。
喷头驱动控制部307根据相当于以页单位被输入的喷头元件11的1页数量的图像数据(点dot图样数据),有选择地印加对应于喷头元件11的各喷头101的各喷嘴102的各压力发生手段,以驱动喷头元件11的各喷头101。
这里,作为适用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使用的液体喷出头,可以使用,通过在电致伸缩元件里印加电压使电致伸缩元件变形而喷出液滴的压电型喷头;将电流流经电热变换元件使其发热,通过发热使液体发泡而喷出液滴的热泡型喷头;以振动板和电极之间的静电力来使振动板变形,机械地以振动板的回复力来喷出液滴的静电型喷头等,并不一定要局限于喷出液滴的促动手段(压力发生手段)。在压电型喷头中,通过调整驱动压电元件的驱动波形,能够喷出各种大小的液滴,有利于形成层次性良好的图像。一方面,热泡型喷头因其容易实现喷嘴的高集成化,适用于多喷嘴头的制作,有利于高速印刷分辨率高的图像。
另外,液体喷出头既可以是从液体流路到喷出口(喷嘴)的形状为直线的端面射出方式(edge shooter),也可以是液体流路的方向和喷出口方向不同的边缘射出方式(side shooter)。
所使用的液体不局限于墨水,根据使用用途,如抗蚀剂、医疗领域中的DNA试剂、光学领域中的树脂透镜材料等,只要在喷头部件的持续温度范围内液化的材料,哪一种都可以使用。
在这些液体中所使用的颜色材料,可以使用颜料、染料的任何一种,也可以使用它们的混合物。对颜料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有机颜料或无机颜料,特别是从比重的角度来看,更好的是使用有机颜料。另外,这些颜料也可以将复数种类进行混合后使用。推荐使用的颜料的粒径在0.01~0.30μm为好,在0.01μm以下时,由于粒径接近染料,其耐光性、顺桨会恶化。另外,在0.30μm以上时,会发生喷出口的堵塞或装置内的过滤器的堵塞,而不能得到喷出的安定性。
另外,作为染料,使用的是在彩色定相(color index)里,被分类成酸性染料、直接性染料、碱性染料、反应性染料、食用染料等的染料中,有很好的耐水、耐光性的染料。这些染料可以将复数中的种类混合来使用,或者根据需要与颜料等其他颜色材料来混合使用。
这种颜色材料在不妨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被添加。更进一步地,为了使液体具有所希望的特性,或者为了防止因干燥而堵塞记录头的喷嘴等的目的,在颜色材料之外,以使用水溶性有机溶剂为好。水溶性有机溶剂里包括有湿润剂、浸透剂。添加湿润剂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因干燥而堵塞记录头的喷嘴。这些溶剂与水一起,或单独,或复数很和地使用。
另外,添加浸透剂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记录液和被记录材料的濡湿性,以调整浸透速度。作为浸透剂,可以例举有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Polyoxyethylenealkylphenylether)系界面活性剂、乙炔乙二醇(acetyleneglycol)系界面活性剂、聚氧乙烯烷基醚(Polyoxyethylenealkylether)系界面活性剂以及聚氧乙烯氧丙烯烷基醚(Polyoxyethylenepolypropylenealkylether)系界面活性剂,由于这些化合物能够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就能够提高濡湿性和浸透性。
更进一步地,还可以含有防腐防霉剂。通过含有防腐防霉剂,可以抑制细菌的繁殖,从而可以提高保存安定性、画质安定性。另外,还可以含有防锈剂。通过含有防锈剂,可以在喷头等接触液体的金属面里形成覆盖膜,并防止腐蚀。更进一步地,还能够含有氧化防止剂。通过含有氧化防止剂,即使产生腐蚀原因之游离基(radical)时,由于氧化防止剂消灭游离基(radical),就可以防止腐蚀。另外,还能够含有pH调整剂。
液体的表面张力以20~60dyne/cm为好,从与媒介的濡湿性和与液滴的粒子化之两全的角度出发,更好的是在30~50dyne/cm。另外,液体的粘度以1.0~20.0cP为好,从喷出安定性的角度出发,更好的是在3.0~10.0cP。液体的pH以3~11为好,从接触液体的金属部件的防腐角度出发,更好的是在6~10。
接下来,参照图16的流程图以及图17的模式说明图,对该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喷头的维持回复处理作说明。
首先,印字是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进行的,如图2所示,喷头元件11和维护元件12处于平行存在的状态。然后,当喷头元件11出现在印写面里(印字状态)、从操作面板6或主机I/F306接受维护动作的指示时,或者在进行一定时间的连续印字的时候,就开始图17所示的维护动作处理。
在该维护动作处理中,首先是将喷头元件11和维护元件12向维护位置里移动。亦即,从图17(a)所示的印字状态,如同图(b)所示地,喷头元件11向上移动至最高状态时停止后,如同图(c)所示,维护元件12平行移动至喷头元件11的正下方后停止,之后,如同图(d)所示地,喷头元件11下降至与维护元件12密接的位置,维护元件12的以罩盖部件211来罩盖各喷头101的喷嘴面104。
之后,执行本发明所涉及的维护动作(A)。在该维护动作(A)中,在执行墨水排出处理之后进行喷嘴面104的刮擦。刮擦动作如图17(e)所示,将喷头元件11上升到离刮擦部件241的顶面0.2~0.5mm左右低的刮擦位置里停止,如图(f)所示地,通过将维护元件12相对于喷头元件11平行移动后,以刮擦部件241来擦拭喷头元件11的喷头101的喷嘴面104。然后,如同图(g)所示地,维护元件12在印字状态的位置里停止,并且喷头元件11向正上方上升后停止(与同图(b)的状态相同),维护元件12向喷头元件11的正下方移动(与同图(c)的状态相同),喷头元件11再度下降至与维护元件12密接的位置处,再一次复归到罩盖状态(与同图(d)的状态相同)。
之后,从喷头元件11的喷头101向罩盖部件211内进行空喷出动作,将维护元件12从喷头元件11分离之后,驱动吸引泵202来吸引排除罩盖部件211内的排出墨水。
然后,维护动作结束之后,喷头元件11和维护元件12移动至印字位置。亦即,如前所述,喷头元件11向正上方上升后停止(与同图17(b)的状态相同),维护元件12平行移动至印字位置(与同图(g)的状态相同),喷头元件11下降后复归到印字状态(与同图(h)的状态相同)。
接下来,参照图18对喷头元件11和维护元件12的相对移动构成的其他例子作说明。
该构成例是各个喷头元件11和维护元件12可以作相对移动时的例子。在该场合里,上述的维护动作可以对单一的喷头元件11来实施,罩盖后的维护动作也能够仅对维护对象之喷头元件11作墨水排出处理和刮擦。还有,由于仅对一个喷头元件11进行维护动作时的喷头元件11以及维护元件12的举动,和前述图17的情况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在此,参照图19至图21的流程图对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16的维护动作处理的其他例作说明。
在该维护动作中,在执行将液体(墨水)从喷头101的喷嘴102强制排出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墨水排出处理之后,通过刮擦手段204的刮擦部件241来进行擦拭喷嘴面104的刮擦。这里,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墨水排出处理中,包括了从喷头101的喷嘴102,以第1排出量来排出液体的、第1强制排出动作(以后称「第1排出模式」),和从喷头101的喷嘴102,以比第1排出量少的第2排出量来排出液体的、第2强制排出动作(以后称「第2排出模式」)。
然后,罩盖后的维护动作可以执行:对所有的喷头元件进行均等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墨水处理以及刮擦的方法(图19);仅对维护对象的喷头元件进行本发明所涉及的墨水排出处理;对所有的喷头元件进行刮擦的方法(图20);仅对维护对象的喷头元件进行本发明所涉及的墨水排出处理以及刮擦的方法。
亦即,图19所示的第1例(维护动作处理1)是在以罩盖手段201的罩盖部件211来罩盖喷头元件11的喷嘴面104后的状态下,执行墨水排出处理之后,以刮擦手段204的刮擦部件241来进行喷嘴面204的擦拭动作(刮擦动作)的。
图20所示的第2例(维护动作处理2)是对于喷头元件11Y、11M、11C、11K判别其是否为喷出不良的喷头元件,如果是喷出不良的喷头元件,就在执行墨水排出处理之后,去判别全喷头元件11Y、11M、11C、11K的处理是否已经结束,对全喷头元件11Y、11M、11C、11K的处理结束之后,执行刮擦动作,然后结束该维护动作处理。
图21所示的第3例(维护动作处理3)是对于喷头元件11Y、11M、11C、11K判别其是否为喷出不良的喷头元件,如果是喷出不良的喷头元件,就在执行墨水排出处理之后,执行刮擦动作,之后去判别全喷头元件11Y、11M、11C、11K的处理是否已经结束,全喷头元件11Y、11M、11C、11K的处理结束时,结束该维护动作处理。
这里,如图18说明的那样,在采用各个喷头元件11和维护元件12能够独立移动的构成时,对于此时的维护动作处理例,参照图22的流程图作说明。
在该图18的构成中,当喷头元件11和维护元件12可以各个移动时,能够将上述的维护动作对于单一的喷头元件11来实施,罩盖后的维护动作也可以使用、本发明所涉及的仅对维护对象的喷头元件11进行墨水排出处理的刮擦的方法。
亦即,该图22所示的第4例(维护动作处理4)是对于喷头元件11Y、11M、11C、11K判别其是否为喷出不良的喷头元件,如果是喷出不良的喷头元件,就执行墨水排出处理,如果不是喷出不良的喷头元件,就以后述的第2排出模式来进行液体排出,之后去判别全喷头元件11Y、11M、11C、11K的处理是否已经结束,当全喷头元件11Y、11M、11C、11K的处理结束时,进行刮擦动作后结束该维护动作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23至图29的流程图,对这些图19至图22中的维护动作处理1~4中的墨水排出处理的其他例作说明。
关于墨水排出处理,虽然可例举以下方法,在进行将液体从喷嘴102排出的维护动作时,只要是具备对,以第1排出量来进行液体排出的第1强制排出动作(第1排出模式),以及以比第1排出模式的第1排出量相对少的第2排出量来进行液体排出的第2强制排出动作(第2排出模式),进行控制的控制手段的,就没有特别的限定。
亦即,(1)对于有喷出不良的喷头,以墨水排出量多的第1排出模式来进行墨水的排出,之后,对于喷头元件的全喷头,以墨水排出量少的第2排出模式来进行墨水排出的方法(图23);(2)对于喷头元件的全喷头,以墨水排出量少的第2排出模式来进行墨水排出,之后,以墨水排出量多的第1排出模式来对有喷出不良的喷头进行墨水排出的方法(图24);(3)对于有喷出不良的喷头,以墨水排出量多的第1排出模式来进行墨水的排出,之后,对于有喷出不良喷头之外的喷头,以墨水排出量少的第2排出模式来进行墨水排出的方法(图25);(4)对于喷头元件中有喷出不良喷头之外的喷头,以墨水排出量少的第2排出模式来进行墨水排出,之后,对于有喷出不良的喷头,以墨水排出量多的第1排出模式来对有喷出不良的喷头进行墨水排出的方法(图26),以上这些都可以适用。
具体来说,如图23所示的第1例(墨水排出处理1),对于构成喷头元件11的复数的喷头101A~101L中有喷出不良的喷头,在以第1排出模式来进行液体排出之后,对于喷头元件11的所有喷头101A~101L,以第2排出模式来进行液体的排出。
如图24所示的第2例(墨水排出处理2),对于构成喷头元件11的所有的喷头101A~101L,在以第2排出模式进行液体排出之后,对于构成喷头元件11的、所有的喷头101A~101L中的喷出不良的喷头,以第1排出模式来进行液体排出的方法(图24)。
如图25所示的第3例(墨水排出处理3),对于构成喷头元件11的复数的喷头101A~101L中的喷出不良的喷头,以第1排出模式来进行液体排出之后,对于构成喷头元件11的喷头101A~101L中的、喷出不良喷头之外的喷头,以第2排出模式来进行液体排出。
如图26所示的第4例(墨水排出处理4),对于构成喷头元件11的喷头101A~101L中的、喷出不良喷头之外的喷头,以第2排出模式来进行液体排出之后,对于构成喷头元件11的喷头101A~101L中的喷出不良的喷头,以第1排出模式来进行液体排出。
这里,第1排出模式的排出量,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以1个喷头在0.1ml以上,3ml以下为好,尤其是以0.3ml以上,1ml以下为好。虽然排出量越多,越能提高排出不良的回复性,但是因为会产生墨水的浪费,所以以上述排出量为适当的量。
另外,第2排出模式的排出量,比第1排出模式的排出量要少,1个喷头在0.01ml以上,1ml以下。以在0.01ml以上,0.5ml以下为好,如果不低于第1排出模式的排出量,就得不到降低废液量的效果。但是,如果不排出,那么排出墨水的混入或刮擦时的滑动性就会恶化,并引起回复性的恶化,或喷嘴面、刮刀的劣化。
接下来,参照图27至图29的流程图,来对维护动作中的墨水排出处理的其他例子作说明。
这些例子是对于喷头元件的各个喷头,依次进行墨水排出处理的例子。作为喷头元件内的各喷头的依次排出墨水的处理(方法),可以例举如下。(1)判断是否为具有喷出不良喷头的喷头,如果是喷出不良喷头之喷头,就以墨水排出量多的第1排出模式来排出墨水,如果是正常的话,就以墨水排出量少的第2排出模式来排出墨水的方法(图27所示例);(2)判断是否为具有喷出不良喷头的喷头,如果是喷出不良喷头之喷头,就以墨水排出量多的第1排出模式来排出墨水,之后,以墨水排出量少的第2排出模式对所有的喷头进行墨水排出的方法(图28所示例);(3)以墨水排出量少的第2排出模式来排出墨水,判断是否为具有喷出不良喷头的喷头,如果是喷出不良喷头之喷头,就以墨水排出量多的第1排出模式来排出墨水的方法(图29所示例)。还有,进行墨水排出量多的第1排出模式以及墨水排出量相对(与第1排出模式相比)少的第2排出模式的时候,可以没有限定地在适当的时候利用。
具体来说,如图27所示的第5例(墨水排出处理5),对于构成喷头元件11的喷头101A~101L,判断是否为喷出不良的喷头,如果是喷出不良的喷头,就以第1排出模式来进行液体排出,如果不是喷出不良的喷头,在以第2排出模式进行液体排出之后,判别对于所有的喷头101A~101L是否完成了吸引,如果完成了吸引,就结束该处理。
如图28所示的第6例(墨水排出处理6),对于构成喷头元件11的喷头101A~101L,判断是否为喷出不良的喷头,如果是喷出不良的喷头,就以第1排出模式来进行液体排出,再以第2排出模式进行液体排出之后,或者,如果不是喷出不良喷头,在以第2排出模式进行液体排出之后,判别对于所有的喷头101A~101L是否完成了吸引,如果完成了吸引,就结束该处理。
如图29所示的第7例(墨水排出处理7),对于构成喷头元件11的喷头101A~101L,在以第2排出模式进行液体排出之后,判断是否为喷出不良的喷头,如果是喷出不良的喷头,在以第1排出模式进行墨水之后,或者,如果不是喷出不良喷头,就接着判别对于所有的喷头101A~101L是否完成了吸引,如果完成了吸引,就结束该处理。
如此,对应于构成喷头元件的各个喷头,虽然需要花费维护时间,但因为使用较小的泵容量即可,所以可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或低成本化。
接下来,参照图30的流程图,对这些墨水处理1至7中进行液体排出的液体排出处理(以后称「排出模式处理」)1作说明。
这里,如前所述,在由罩盖手段201的被区划出来的吸引领域之罩盖部件211来罩盖喷头101的喷嘴面的状态下,通过驱动吸引泵202,来执行、将吸引领域之罩盖部件211内变成负压状态后,从喷头101的喷嘴面104将墨水吸引排出到罩盖部件211里的吸引动作。
然后,在该排出模式处理1里,以墨水排出处理中的第1排出模式来进行液体排出时,通过将吸引手段之吸引泵202的吸引量设定得多,将以第2排出模式来进行排出液体时的吸引量设定得少,就能够进行以相对排出量多的第1排出量来进行液体排出的第1排出模式,和以相对排出量少的第2排出量来进行液体排出的第2排出模式,如后所述,就能够回避刮擦时的维护不良的问题。
这里,参照图31的流程图对该排出模式处理1中的吸引动作处理1作说明。
首先,将对应于对象的罩盖手段201的、被区划的吸引部分(罩盖部件)211的开关阀214开放,将对应于对象以外的吸引部分的开关阀214关闭。然后,关闭共通吸引路径213的大气开放阀216。
之后,根据从吸引区划数和模式相匹配的吸引量求得的设定值,来设定吸引泵202的驱动条件,并以设定的驱动条件来驱动吸引泵202。之后,将共通路径213的大气开放阀216开放,并开放吸引区划的开关阀214以结束处理。通过开放共通吸引路径213的大气开放阀216,可以抑制罩盖部件211离开喷头101的喷嘴面104时的阻力,这时所产生的负压可以抑制墨水排出。
如此,由于开关阀被设计为分别对应于各吸引区划,就能够进行各个喷头的吸引,对喷头的吸引效率得以提高,维护的回复性也提高。另外,不用使喷头元件侧变得复杂,就可以提高维护性。
接下来,参照图32至图34的流程图对该吸引动作处理1中的吸引泵驱动处理的其他例作说明。
罩盖内吸引所使用的吸引泵202的驱动条件,因转动驱动吸引泵202的马达317的不同而不同。
亦即,在使用转动数的可变量里自由度少的马达317时,将驱动时间作为控制因子,如图32所示的第1例(吸引泵驱动处理1)那样,将吸引泵202的马达317以一定的转动数来转动,在经过指定的驱动时间后,执行停止马达317转动的控制。
另外,在使用转动数的自由度大的马达317时,将转动数作为控制因子,如图33所示的第2例(吸引泵驱动处理2)那样,将吸引泵202的马达317以指定的转动数来转动,在经过一定的驱动时间后,执行停止马达317转动的控制。
另外,在使用能够严密管理转动数的脉冲马达作为马达317时,将脉冲数作为控制因子,如图33所示的第3例(吸引泵驱动处理3)那样,启动吸引泵202的马达317,使其仅转动指定的脉冲数后,执行停止马达317转动的控制。
还有,对于以下实施方式中的吸引泵驱动,由于其能够适用于吸引泵驱动处理1~3,所以省略其说明。
如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具备在执行回复喷嘴的维护动作时,对驱动吸引手段,以喷头的第1排出量来排出液体的第1强制排出动作(第1排出模式),以及以比喷头的第1排出量要少的第1排出量来排出液体的第2强制排出动作(第2排出模式),进行控制的控制手段,如图23至图29所说明的那样,对于喷出不良的喷头,在以第1排出模式来排出液体的同时,对于非喷出不良的喷头,也以第2排出模式来排出液体。
由此,就能够防止,当喷出不良喷头和非喷出不良喷头在刮擦方向上重复时,因刮擦部件擦取的废液侵入非喷出不良的喷头里,而造成非喷出不良喷头的喷出不良(能够避免刮擦时的维护不良)。
关于这一点,参照图35以及图36来作具体说明。如图35所示,喷头元件11的喷头101A和喷头101B,在以刮擦部件241刮擦时产生了重复领域400。
这里,如图36所示,当喷头101的喷嘴102a为正常状态,喷头101B的喷嘴102b为喷出不良状态时,如同图(b)所示,在从有问题的喷头101B的喷嘴102b、以第1排出量排出墨水的同时,从没有问题的喷头101A的喷嘴102a、也以第2排出量来排出墨水,在喷头101B的喷嘴面104里产生了被排出后残留的墨水401,在喷头101A的喷嘴面104里产生了被排出后残留的墨水402。
这时,如同图(c)所示地以刮擦部件241来刮擦时,刮擦部件241擦取喷头101B的喷嘴面104上的残留墨水401后,移至喷头101A的喷嘴面104,并擦取喷头101A的喷嘴面104的残留墨水402,将这些作为废墨水一起离开喷头元件11。
这时,由于喷头101A也进行了墨水的排出,伴随着喷头101B的喷嘴面104的残留墨水401,刮擦部件241即使刮擦喷头101A的喷嘴面104,残留墨水401对喷头101A的喷嘴102a的侵入得到防止,正常的喷头101A不会变成喷出不良,而喷出不良状态的喷头101B的喷嘴102b能够得以回复正常,而且,此时,比起所有的喷头都以相同的排出量来排出的情况相比,排出量相对减少,相应地,废液量也减少。
因此,就能够减少维护动作时所发生的无用的废液,即使使用喷嘴数多的线型喷头,喷出可靠性的良好状态也能得以保持。
如此,在包括:喷头元件,其将具有喷出液滴的复数的喷嘴排列后形成的喷嘴面的液体喷出喷头,沿复数隔喷嘴的排列方向排队;罩盖手段,其罩盖该喷头元件的各液体喷出喷头的喷嘴面;吸引手段,其在以该罩盖手段来罩盖液体喷出喷头的喷嘴面的状态下,来吸引罩盖手段内;刮擦手段,其相对于喷头元件的、不同的液体喷出喷头的喷嘴面,朝着刮擦方向,在重复方向里刮擦的场合里,当执行将液体从喷头元件的液体喷出喷头的喷嘴排出的维护动作时,通过包括控制:对包含喷出不良状态的喷嘴的液体喷出喷头,至少从喷嘴以第1排出量来排出液体的第1强制排出动作;对不包含喷出不良状态的喷嘴的液体喷出喷头,以比第1排出量少的排出量来排出液体的第2强制排出动作的,控制手段,在避免以刮擦手段擦取的废液侵入废喷出不良的喷头的喷嘴里、非喷出不良喷头变为喷出不良、刮擦时的维护不良的同时,能够减少废液量。
此时,通过对包含喷出不良状态的喷嘴的液体喷出喷头,与第1强制排出动作一起执行第2强制排出动作,使得维护动作变得简单。另外,通过对不包含喷出不良状态得喷嘴得液体喷出喷头,仅执行第2强制排出动作,就能够更减低无用废液的发生。
另外,在复数的喷头元件之中,通过对具有包括喷出不良状态喷嘴的液体喷出头的喷头元件,仅执行包括第1强制排出动作的维护动作,能够进一步减低无用废液的发生。
另外,罩盖手段通过在每一个各液体喷出头里具有被区划的吸引区划,能够对有问题之外的喷头不执行吸引,就能够减低无用废液的产生。此时,通过对罩盖部件的各吸引区划,以个别的吸引手段来吸引,就能够减低无用废液的发生。更进一步地,通过包括介于复数的吸引区划里的共通的吸引手段,和对应于该共通的吸引手段的、罩盖手段的各吸引区划之间的开放阀,能够以1个吸引手段来进行个别的吸引。
接下来,参照图37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作说明。这里,图37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墨水路径的模式说明图。
这里,代之以对应于前述(参照图12)罩盖手段201的各吸引区划(罩盖部件211)在个别吸引路径212里所设置的开关阀214的,是设置了各自的吸引泵202A~202D。此时,没有了前述共通吸引路径213的吸引泵202。作为吸引泵202A~202D,以采用可以进行图14所说明的吸引和压力开放两者的为好。还有,其他构成因为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所以在此省略。
该实施方式中的维护动作,与图19至图22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维护动作1~4是相同的,在进行墨水排出处理之后进行刮擦动作。另外,墨水排出处理与图23至图29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墨水排出处理1~7是相同的。进一步的是,墨水排出处理中的排出模式处理,与图30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排出模式处理1是相同的,根据各吸引区划的吸引动作,从喷头101的喷嘴102吸引墨水并排出。
这里,参照图38的流程图对该实施方式中的排出模式处理1的吸引动作处理作说明。
在该吸引动作处理2中,根据对应于模式的吸引量来设定驱动吸引泵202A~202D的各马达的驱动条件,并根据设定的条件对驱动吸引泵202A~202D的各马达进行驱动控制后,来驱动吸引泵202A~202D。
由吸引泵202A~202D吸引之后,在使用图14说明的可以压力开放的管道泵的时候,以吸引泵逆运转之后开放吸引压力,并使罩盖部件211内回到大气压为好。在使用图13说明的管道泵时,当喷头元件11离开罩盖部件201时,使其与吸引方向相反地作逆转动,通过施加稍许的正压在罩盖部件211内,就能够消除分离时的阻力。
然后,在该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将第1排出模式的吸引量设定得多,将第1排出模式的吸引量设定得少,并能够执行前述图23至图29所说明的墨水排出处理1~7中的某一个,在能够避免刮擦时的维护不良的同时,还能够减少维护动作中所产生的无用的废液。
另外,根据该实施方式,开关阀少的构成不仅单纯·简洁,而且由于吸引泵分别与罩盖部件相连接,可以调小泵的输出,泵和罩盖部件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使得能够对吸引力进行细小的设定。
如此,罩盖手段具有区划在各液体喷出头力的吸引区划,设置有个别对应于罩盖手段各吸引区划的、复数的吸引手段,通过以个别的吸引手段对罩盖手段的各吸引区划进行吸引,就能够以对应于各吸引区划的吸引力来吸引。
下面,还参照图39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作说明。这里,图39是同实施方式中的墨水路径的模式说明图。
这里,在介由循环路径151,将吸引泵202的排出侧连接到墨水供给路径134的过滤器137的上流侧和供给泵133之间的同时,在循环路径151里设置止回阀152。还有,因为其他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所以在此省略。
该实施方式中的维护动作,与图19至图22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维护动作1~4是相同的,在进行墨水排出处理之后进行刮擦动作。另外,墨水排出处理与图23至图29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墨水排出处理1~7是相同的。进一步的是,墨水排出处理中的排出模式处理,与图30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排出模式处理1是相同的,根据各吸引区划的吸引动作,从喷头101的喷嘴102吸引墨水并排出。
这里,参照图40的流程图对该实施方式中的排出模式处理1的吸引动作处理作说明。
在该吸引动作处理2中,首先将对应于对象之吸引区划(罩盖部件211)的开关阀214开放,将对应于对象之外的吸引区划的开关阀214关闭。然后,关闭共通吸引路径213的大气开放阀216。
之后,根据吸引区划数和吸引模式的吸引量的设定值来设定吸引泵202的驱动条件,并以所设定的驱动条件来驱动吸引泵202。
接着,在关闭对应于对象之吸引区划(罩盖部件211)的开关阀214,并开放共通吸引路径213的大气开放阀216之后,将吸引泵202的马达驱动条件设定为吸引路径的液体排出用,并以所设定的驱动条件来驱动马达和吸引泵202。然后,开放吸引区划的所有开关阀214。如此之后,在可以抑制罩盖部件211从喷头101离开时的阻力,并通过此时所发生的负压来抑制墨水排出的同时,再通过事先排出吸引路径的墨水,就能够减小下一次的压力变动等吸引条件的不稳定。
然后,在该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将第1排出模式的吸引量设定得多,将第1排出模式的吸引量设定得少,并能够执行前述图23至图29所说明的墨水排出处理1~7中的某一个,能够避免刮擦时的维护不良。
另外,这里,由于从罩盖部件内排出的废液经过循环路径151在墨水过滤器137被过滤后,再一次被利用来印写,所以能够抑制因维护动作而产生的废液排出。
下面,还参照图4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作说明。这里,图41所示是同实施方式中墨水路径的模式说明图。
这里,通过设置将副罐14的墨水压力输送至喷头元件11侧的送液泵153,以送液泵153介由墨水供给路径138,将墨水送液至喷头101D,使得墨水从喷头101的共通液体室107D的一端侧进入,由另一端侧排出后进入喷头101C的共通液体室107C,由另一端侧排出后进入喷头101B的共通液体室107B,由另一端侧排出后进入喷头101A的共通液体室107A,由另一端侧排出后从返回路径154介由返回阀155,再次回到副罐14里。这里,因其他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该实施方式中的维护动作,与图19至图22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维护动作1~4相同,在进行墨水排出处理之后进行刮擦动作。另外,墨水排出处理与图23至图29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墨水排出处理1~7相同。
这里,参照图42的流程图对该实施方式中的墨水排出处理的排出模式处理作说明。
在该排出模式处理2中,在对喷头101进行提供墨水的供给动作开始处理之后,执行通过罩盖部件211的吸引动作处理,从喷头101排出墨水,之后,对于喷头101进行停止墨水供给的供给动作停止处理。
这里,作为供给动作开始处理,进行图43所示的供给动作开始处理,使送液泵153的马达的驱动条件符合模式,亦即,在墨水返回阀155呈开放状态时,设定为能够在墨水排出时间中将墨水排出量以上的墨水进行送液的条件,并以设定的驱动条件驱动送液泵153,来开始墨水的送液。送液开始后进入循环状态,即,墨水从副罐14被送去喷头101,过剩的墨水从喷头101的返回侧通过返回路径154回到副罐14。
在该循环状态的喷头吸引中,进行的是与前述图40说明的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吸引动作处理3,开放对应于吸引喷头101的吸引区划(罩盖部件211)的开放阀214,并关闭之外的区划的开放阀214和大气开放阀216,根据从对应于排出模式的排出量的吸引量求得的设定值,来设定吸引泵202的驱动条件后进行吸引动作。
吸引后,执行图44所示的供给动作停止处理2以停止送液,开放大气开放阀216使吸引路径以下为大气压,排出吸引路径的墨水,将吸引区划的所有开放阀216开放。
如此,在能够抑制罩盖部件211从喷头101离开时的阻力,并抑制因此时产生的负压而发生的墨水排出的同时,还通过事先排出吸引路径的墨水,就能够减小下一次压力变动等的吸引条件的不稳定,在依次吸引喷头以执行图27所说明的排出模式处理时,各喷头之间的吸引不稳定得到抑制,喷出不良的回复性得以安定。
另外,在吸引对象喷头里,由于维护时的吸引在供给路径里也会引起压力变动,对邻接的喷头也会产生影响。由于吸引对象喷头的影响导致邻接喷头内变为负压,邻接喷头在喷嘴的弯月膜(meniscus)里施加了向喷头内部方向的压力。该压力大的时候,弯月膜(meniscus)向后退,并从喷嘴吸引大气而引起喷出不良。在此,通过在吸引时进行墨水的循环,以充分提供墨水,就能够排除引起上述喷出不良的因素,从而提高维护的可靠性。进一步地考虑到邻接喷头的影响,还能够消除不能进行强力吸引的问题。
然后,在该实施方式中,也通过将第1排除模式的吸引量设定得多,将第2排除模式的吸引量设定得少,以执行前述图23至图29说明的墨水排除处理1至7,就能够避免刮擦时的维护不良。另外,这里,该实施方式在第1实施方式的优点之外,还能够通过利用喷头副罐14之间的墨水循环来进行吸引回复,从而提高维护的可靠性和获得强力的回复性。
下面,再参照图41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作说明。
该实施方式中的墨水路径,因与图41所示第4实施方式的构成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的第1排出模式中,如上述图42所示,进行排出模式处理2后,并用墨水供给和罩盖吸引,从喷头101排出墨水。另外,在第2排出模式中,进行图45所示的排出处理2,仅提供墨水之后从喷头101排出墨水。
亦即,对于第1排出模式,作为排出模式处理2中的供给动作开始处理,执行图46所示的供给动作开始处理2,在墨水返回阀155处于关闭的状态下,将能够在墨水排出时间中进行墨水排出量以上的墨水进行送液的设定值作为供给泵153的驱动条件,并驱动送液泵153开始输送墨水。伴随该送液,墨水从副罐14被输送至喷头101,过剩的墨水使得喷头内压急剧上升。
然后,在该状态下进行图47所示的吸引动作处理4以吸引墨水。亦即,将对应于吸引的喷头101的吸引区划211的开放阀214开放,并关闭之外的区划的开放阀214和大气开放阀216。然后,将对应于符合第1排出模式的排出量的吸引量,根据图48所示的预先确定的、从吸引区划和吸引量之间的相关表求得的设定值来设定,并将吸引泵202的马达的驱动条件对应吸引区划数和模式地设定,以设定后的驱动条件来驱动吸引泵202的马达后,通过驱动吸引泵202来吸引墨水。还有,在相关表里,存储着对应于吸引区划、吸引量的脉冲数的函数。
该墨水吸引之后,移到图49所示的供给动作停止处理2里,并停止送液,开放墨水返回阀155,通过将过剩的墨水返回副罐14,将喷头101内压降至大气压后,开放罩盖部件211的大气开放阀216,使吸引路径以下为大气压,并排出吸引路径212、213的墨水后,开放吸引区划的所有开放阀212。
对此,对于第2排出模式,执行图45所示的供给动作开始处理2,关闭墨水返回阀155,并通过规定的墨水排出量的设定值来设定供给泵153的驱动条件,并驱动送液泵153开始墨水送液。伴随着送液,墨水从副罐14被输送到喷头101,过剩的墨水使得喷头内压急剧上升。当内压大于设在喷嘴102里的墨水弯月膜的表面张力时,墨水就从喷头101的喷嘴102里排出。在供给第2排出模式的废液量之后,移到图49所示的供给动作停止处理2里,并停止送液,开放墨水返回阀155,通过将过剩的墨水返回副罐14,将喷头内压降至大气压后,结束墨水的排出。
如此,通过对喷头内加压使墨水排出,在能够消除维护时纠葛于喷头对邻接喷头影响的同时,在第1排出模式,通过将喷头来的加压排出和罩盖部件侧的吸引排出进行组合,就能够赋予其强力的回复性。另外,通过利用喷头来的加压排出,能够降低吸引泵的输出,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低噪音化。
另外,相对于吸引泵的吸引量的喷头的废液量,如图50所示,因吸引区划的位置或配管长度、口径等的影响而不同。这里,通过将吸引泵的吸引量,根据对应于每一个吸引区划的吸引区划的值来作变化,就能够使喷头来的排出量在规定的值里,也就能够抑制喷出不良的回复性的不稳定,并提高可靠性。此时,对应于吸引区划的值通过根据对应于第1排出模式、第2排出模式的值,例如对应于各模式中的强制排出量来设定,就能够使喷头来的排出量为规定的值,从而能够抑制喷出不良的回复性的不稳定,并提高可靠性。
如此,在吸引时的第1排出模式中,能够通过对加压排出和吸引排出的并用来增加吸引量,在第2排出模式中,能够通过仅执行加压排出来减少吸引量,通过执行前述的图23至图29所说明的墨水排出处理1~7,就能够避免刮擦时的维护不良。另外,这里,通过利用去喷头的送液泵来提高喷头内压以执行加压排出和吸引回复,就能够提高维护的可靠性和获得强力的回复性,使泵得以低输出化。更进一步的是,通过对每一个吸引区划作最适当的泵驱动,能够提高维护的安定性和可靠性。
下面,参照图51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作说明。这里,图51所示是同实施方式中的墨水路径的模式说明图。
这里,设置了将副罐14的墨水压力送至喷头元件11侧里的送液泵153,在以送液泵153介由墨水供给路径138,将墨水送至各个喷头101A~101D的同时,在各喷头101A~101D和送液泵153之间,介在设置了在每一个喷头里关闭供给路径的喷头供给泵161A~161D。另外,从各喷头161A~161D出来的返回流路被汇集到一起成为返回路径154,通过墨水返回阀155被连接到副罐14里。这里,因其他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该实施方式中的维护动作,与图19至图22所说明的前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维护动作1~4相同,在进行墨水排出处理之后进行刮擦动作。另外,墨水排出处理与图23至图29所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墨水排出处理1~7相同。
这里,对该实施方式中的墨水排出处理的排出模式处理作说明,与前述图42所说明的排出模式处理2相同地,在对喷头101开始墨水供给动作之后(供给动作开始处理),通过罩盖部件211来进行吸引动作后从喷头101排出墨水,之后停止墨水供给动作(供给动作停止处理)。
这里的供给动作是,根据图52所示的供给动作开始处理3来进行,将对象喷头101的喷头供给阀161开放,并关闭对象喷头101以外的喷头供给阀161,再关闭墨水返回阀155之后,将送液泵153的马达的驱动条件去对应于模式,亦即,墨水返回阀155在开放状态下,设定能够在墨水排出时间中输送墨水排出量以上的墨水的条件,并驱动送液泵153后开始墨水的送液。当送液开始之后,墨水从副罐14被送去喷头101,过剩的墨水使得喷头101的内压急剧上升。
该状态下的喷头吸引根据图53所示的吸引动作处理4来进行,将对应于吸引喷头101的吸引区划211的开放阀214开放,将之外的区划的开放阀214和大气开放阀216关闭。然后,将根据对应于第1排出模式的排出量的吸引量,根据由图54所示的、预先确定的吸引区划和吸引模式的相关表求得的设定值来设定,并将吸引泵202的马达的驱动条件设定为对应于吸引区划数和排出模式,通过以所设定的驱动条件来驱动吸引泵202的马达后驱动吸引泵202,来进行吸引动作。这里,在相关表里存储了对应于吸引区划、吸引模式的脉冲数的函数。
然后,在吸引之后,执行图55所示的供给动作停止处理后停止送液,并开放墨水返回阀155,通过将过剩的墨水返回副罐14来降低喷头内压至大气压后,开放所有的喷头供给阀161,以使喷头101的内压保持一定。另外,开放罩盖部件211侧的大气开放阀216后,通过个别吸引路径212的开关阀214使下流侧的吸引路径为大气压后,将吸引路径的墨水排出之后,开放吸引区划211的所有的开关阀214。
通过这样的构成,就能够抑制喷头从罩盖离开时的阻力,并抑制由此时发生的负压所产生的墨水排出。另外,通过将吸引路径的墨水事先排出,能够减小下一次压力变动等吸引条件的不稳定,在依次吸引喷头时、进行图27所说明的排出模式处理5时,各喷头之间的吸引不稳定得到抑制,喷出不良的回复性得以安定。
更进一步地,通过将吸引泵的吸引量按每一个吸引区划来变化,就能够使喷头来的排出量保持一定,能够抑制喷出不良的回复性的不稳定,和提高可靠性。
另外,对因对象喷头的吸引的影响而使邻接喷头内变为负压这点,通过个别分割去喷头的供给系统和设置墨水供给阀来控制,能够消除因喷头吸引产生的影响波及,在提高维护可靠性的同时,可以解决不能作强力吸引或对喷头施加强力加压的问题。
更进一步地,通过对喷头的加压排出和罩盖侧的吸引排出进行组合,就能够赋予其强力的回复性。另外,通过利用喷头的加压排出,使降低吸引泵的输出成为可能,在能够对个别喷头进行加压的同样的构成中,可以降低墨水送液泵的输出。通过抑制泵的输出,可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低噪音化、节能化。
如此,能够在吸引时的第1排出模式中,通过并用加压排出和吸引排出来增加吸引量,在第2排出模式中,仅进行加压排出就能减少吸引量,通过进行前述图23至图29所说明的墨水排出处理1至3,就能够避免刮擦时的维护不良。另外,这里,能够对个别的喷头进行各自的加压,通过对该喷头进行吸引回复,能够提高喷出不良的回复性和获得维护的可靠性。更进一步地,通过喷头加压的相互作用,还可以实现墨水送液泵和吸引泵的低输出化。另外,通过对每一个吸引区划进行最适当的泵驱动,可以提高维护的安定性和可靠性。
下面,参照图56对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作说明。这里,图56所示是同实施方式中的墨水路径的模式说明图。
这里,与第6实施方式同样地,设置将副罐14的墨水压力送至喷头元件11侧里的送液泵153,在通过送液泵153介由墨水供给路径138,将墨水送液到各个喷头101A~101D的同时,在各喷头101A~101D和送液泵153之间,介在地设置按每一个喷头来开关供给路径的喷头供给阀161A~161D。另外,从各喷头101A~101D来的返回流路汇集后成为返回流路154,经过墨水返回阀155连接到副罐14里。一方面,与第6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没有设置对应于各吸引区划(罩盖部件211)的个别排出路径212的开关阀214。还有,因其他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故在此省略。
该实施方式中的维护动作,与图19至图22说明的前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维护动作1~4相同,在进行墨水排出处理之后进行刮擦动作。另外,墨水排出处理与图23至图29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墨水排出处理1~7相同。
这里,对该实施方式中的墨水排出处理的排出模式处理作说明,与前述图42所说明的排出模式处理2相同地,在对喷头101开始墨水供给动作之后(供给动作开始处理),通过罩盖部件211来进行吸引动作后从喷头101排出墨水,之后停止墨水供给动作(供给动作停止处理)。
这里的供给动作是,根据图52所示的供给动作开始处理3来进行,将对象喷头101的喷头供给阀161开放,并关闭对象喷头101以外的喷头供给阀161,再关闭墨水返回阀155之后,将送液泵153的马达的驱动条件去对应于模式,亦即,墨水返回阀155在开放状态下,设定能够在墨水排出时间中输送墨水排出量以上的墨水的条件,并驱动送液泵153后开始墨水的送液。当送液开始之后,墨水从副罐14被送去喷头101,过剩的墨水使得喷头101的内压急剧上升。
该状态下的喷头吸引根据前述图38所说明的吸引动作处理2来进行(但是,吸引泵仅为吸引泵202),将驱动吸引泵202的马达的驱动条件,根据从吸引模式的排出量求得的设定值来设定,对应于设定的驱动条件对驱动吸引泵202的马达进行驱动。吸引之后,进行前述图55所说明的供给动作停止处理3,停止送液并开放墨水返回阀155后,通过将过剩墨水返回副罐14来使喷头内压降至大气压,然后开放所有的喷头供给阀161,并使喷头101的内压不变。另外,通过开放罩盖部件211侧的大气开放阀216来使的吸引路径为大气压,排出吸引路径的墨水后开放吸引区划的所有的阀。
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抑制喷头离开罩盖时的阻力,并抑制因此发生的负压所引起的墨水排出。另外,通过将吸引路径的墨水事先排出,能够减小下一次压力变动等吸引条件的不稳定。
另外,由于对喷头元件的所有的喷头作同时吸引,消除了对象喷头的墨水排出对邻接喷头的影响,提高维护的可靠性。
更进一步地,通过利用来自于喷头的加压排出,可以降低吸引喷头元件全体的吸引泵的输出,通过抑制泵的输出,实现装置的小型化、低噪音化和节能化。
如此,在吸引时的第1排出模式中,通过加压排出和吸引排出的并用来增加吸引量,在第2排出模式中,仅执行加压排出就能够减少吸引量,通过执行前述图23至图29的墨水排出处理1~7,就能够避免刮擦时的维护不良。另外,这里,能够对个别的喷头进行分别加压,通过对喷头元件的全体进行吸引,能够以简单的构成来获得维护的可靠性。另外,通过利用喷头加压,可以实现吸引泵的低输出化。
下面,参照图57对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作说明。这里,图57所示是同实施方式中的墨水路径的模式说明图。
这里,与图39说明的第3实施方式相同地,在将吸引泵202的排出侧,介由循环路径151,连接到墨水供给路径134的过滤器137的上流侧和供给泵133之间的同时,在循环路径151里介在设置止回阀152。
进而,在从副罐14至各喷头101的墨水供给路径里,分别设置阻力部件162A~162D,各阻力部件162A~162D的阻力值的设定是,对应于离吸引泵202越远的区划之喷头101,其阻力值相对越小。由于该供给阻力值是根据流量来影响的,所以将各个喷头101的流路截面面积以及阻力部件长度设定得各为不同。
亦即,由吸引泵202被一定量排除时的喷头的排出量,在没有供给阻力时,如图58的实线所示,因为吸引区划的位置、配管长度、配管直径等的影响,离开吸引泵202越远,被吸引排出的废液量也越少。这时,在喷头101里加入适当的阻力时,就会如图59所示,对应于离吸引泵202越近的吸引区划(这里,吸引区划1离吸引泵最近,接下来依次为吸引区划2、3、4)的喷头101,能够抑制其墨水排出量,如图58中虚线所示,在有阻力的时候,可以使各吸引区划里的废液量均等化。还有,图59所示「条件A」指的是第1排出模式时的平均吸引压,「条件B 」指的是第2排出模式时的平均吸引压,「条件C」指的是最大喷出时,相当于喷出的液体量被排出时的吸引压。
该实施方式中的维护动作,与图19至图22所说明的前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维护动作1~4相同,在进行墨水排出处理之后进行刮擦动作。另外,墨水排出处理与图23至图29所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墨水排出处理1~7相同。
这里,该实施方式中的墨水排出处理的排出模式是,进行前述图30所说明的排出模式处理1,通过罩盖部件211来进行吸引动作后,从喷头101排出墨水。在喷头吸引时,进行图40所说明的吸引动作处理3,将对应于吸引对象喷头101的吸引区划的开关阀214开放,将之外的吸引区划的开放阀214和大气开放阀216关闭,根据对应于吸引模式的吸引量所求得的设定值来设定吸引泵202的驱动条件,并驱动吸引泵202进行吸引动作。吸引之后,将大气开放阀216开放后使吸引路径以下为大气压,将吸引路径的墨水排出后,开放吸引区划的所有的开放阀214。
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抑制喷头离开罩盖时的阻力,并抑制因此发生的负压所引起的墨水排出。另外,通过事先排出吸引路径的墨水,能够降低下一次压力变动等的吸引条件的不稳定。更进一步地,在依次进行喷头的吸引,进行图27所说明的墨水排出处理时,各喷头之间的吸引不稳定得到抑制,喷出不良的回复性也得以安定。
如此,在吸引时的第1排出模式中,能够通过加压排出和吸引排出的并用来增加吸引量,在第2排出模式中,仅执行加压排出就能够减少吸引量,通过进行前述图23至图29所说明的墨水排出处理1~7,就能够避免刮擦时的维护不良。另外,这里在添加第3实施方式的优点的同时,由于能够使吸引排出量均等化,所以可以抑制回复性的不稳定,并以最适当的条件来抑制全体的废液量。
下面,参照图60以及图61对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作说明。还有,各图所示为用于同实施方式中的喷头元件和维护元件的动作的说明图。这里,与前述各实施方式相对应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来说明。
该实施方式采用的构成是在用纸输送路径的旁边设置维护元件12,喷头元件11和维护元件12可以移动。
该场合下的维护动作是,首先,喷头元件11和维护元件12从图60(a)所示的印字状态开始,如图60(b)所示地,喷头元件11移动到维护元件12上方停止后,如图60(b)所示地,维护元件12上升到与喷头元件11密接(罩盖部件211与喷嘴面密接)的位置而进入罩盖状态。
然后,罩盖后的维护动作是,进行墨水排出处理之后进行刮擦。刮擦动作如图61(a)所示地,将维护元件12下降到离刮擦部件241的最上面0.2至0.5mm左右的刮擦位置后停止,如图61(b)所示,通过平行移动喷头元件11来刮擦喷头元件11的喷嘴面。之后,如图61(c)所示地,喷头元件411移动到印字状态的位置里停止,维护元件12垂直下降后停止。从该状态出发,如图61(d)所示地,喷头元件11在移动至维护元件12正上方的过程中,各喷嘴依次进行向废墨水接受器188的空喷出动作,之后,将喷头元件11移动至印字位置,回归印字状态(图60(a))。
即使是在这种构成里,通过进行前述第1实施方式至第8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维护动作,也能够获得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本发明不局限于前述的各个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除前述各实施方式中所示之外,从前述各实施方式作适当变更后的所得也是显而易见的。还有,前述构成部件的数量、位置、形状等不局限于前述各实施方式,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使用适当的数量、位置、形状等。
本专利申请的基础和优先权要求是2007年1月24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7-014185,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结合。
Claims (14)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喷头元件,其将具有喷出液滴的复数的喷嘴排列形成的喷嘴面的液体喷出头,沿复数个喷嘴的排列方向进行排列;
罩盖手段,其对所述喷头元件的各液体喷出头的喷嘴面进行罩盖;
吸引手段,其在以所述罩盖手段对液体喷出头的喷嘴面进行罩盖的状态下时,对罩盖手段内进行吸引;
刮擦手段,其对于所述喷头元件的不同液体喷出头的喷嘴面,在刮擦方向里重复的方向上进行刮擦;
控制手段,其对,在进行从所述喷头元件的所述液体喷出头的喷嘴面排出液体的维护动作时,对于包括喷出不良状态的喷头的所述液体喷出头,至少从所述喷嘴以第1排出量来排出液体的第1强制排出动作,和对于不包括喷出不良状态的喷嘴的所述液体喷头,以比所述第1排出量少的第2排出量来排出液体的第2强制排出动作,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包括喷出不良状态的喷头的所述液体喷出头,在进行所述第1强制排出动作的同时,进行所述第2强制排出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不包括喷出不良状态的喷嘴的所述液体喷头,仅执行所述第2强制排出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具有复数个所述喷头元件,并仅对包括具有喷出不良状态喷嘴的液体喷出头的喷头元件,进行包括所述第1强制排出动作的维护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盖手段包括在每一个液体喷出头里被区划的吸引区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罩盖手段的各吸引区划,个别地以所述吸引手段来吸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关阀,其介在设置于,复数的所述吸引区划的共通的吸引手段,和对应于该共通吸引手段的所述罩盖手段的各吸引区划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个别地对应于所述罩盖手段的各吸引区划的复数的吸引手段。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吸引手段产生的吸引量,根据对应于所述罩盖手段的各吸引区划的值来变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应于所述罩盖手段的各吸引区划的值是,对应于所述第1强制排出动作以及第2强制排出动作的值。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应于所述罩盖手段的各吸引区划的值是,分别对应于所述吸引区划的强制排出液体量的值。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向所述液体喷出头提供液体的液体供给路径里,具有对应于从所述吸引手段到吸引区划的配管体积的流体阻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固定支撑所述喷头元件的各液体喷出头的喷头固定支撑部件,在与所述液体喷出头的喷嘴面相同的平面里,喷头固定支撑部件和液体喷出头之间的缝隙里充填有树脂。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1个所述喷头元件的记录领域为对应于媒介宽度的领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014185A JP4942494B2 (ja) | 2007-01-24 | 2007-01-24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7014185 | 2007-01-24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29717A true CN101229717A (zh) | 2008-07-30 |
Family
ID=39640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05167.1A Pending CN101229717A (zh) | 2007-01-24 | 2008-01-24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80174631A1 (zh) |
JP (1) | JP4942494B2 (zh) |
CN (1) | CN101229717A (zh)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97837A (zh) * | 2010-03-09 | 2010-08-11 | 北京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 | 大幅面喷墨打印设备 |
CN102145582A (zh) * | 2009-11-17 | 2011-08-10 | 佳能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 |
CN102416769A (zh) * | 2010-09-02 | 2012-04-18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2729618A (zh) * | 2011-04-13 | 2012-10-17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CN107073964A (zh) * | 2014-11-14 | 2017-08-18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用于可打印组合物的第一和第二储存器 |
CN107284031A (zh) * | 2017-06-09 | 2017-10-24 | 万弋林 | 一种吸附机构单元及整体吸附机构 |
CN108116052A (zh) * | 2016-11-30 | 2018-06-05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印刷控制装置、方法及记录有印刷控制程序的介质 |
CN108944052A (zh) * | 2018-07-27 | 2018-12-0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打印机维护方法及装置 |
CN109789704A (zh) * | 2016-09-19 | 2019-05-21 | 科尼希鲍尔标识科技有限公司 | 印刷总成 |
CN110087888A (zh) * | 2016-12-16 | 2019-08-02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的墨水排出控制方法 |
CN113226775A (zh) * | 2018-12-28 | 2021-08-06 | 株式会社理光 | 液体排出装置,染色装置,刺绣机和维护设备 |
US11913152B2 (en) | 2018-12-28 | 2024-02-27 | Ricoh Company, Ltd. |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dyeing apparatus, embroidery machine, and maintenance device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200878B2 (ja) * | 2008-11-19 | 2013-06-0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274276B2 (ja) * | 2009-01-26 | 2013-08-28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液滴吐出装置 |
JP5365278B2 (ja) * | 2009-03-17 | 2013-12-1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493829B2 (ja) * | 2009-12-22 | 2014-05-1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ヘッド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
JP5493828B2 (ja) * | 2009-12-22 | 2014-05-1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ヘッド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
JP5751460B2 (ja) * | 2010-02-12 | 2015-07-2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JP2011168016A (ja) | 2010-02-22 | 2011-09-01 | Kyocera Mita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5482314B2 (ja) | 2010-03-10 | 2014-05-0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364629B2 (ja) | 2010-03-30 | 2013-12-11 |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
JP5678290B2 (ja) * | 2010-04-27 | 2015-02-25 | 株式会社デュプロ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5665366B2 (ja) * | 2010-05-17 | 2015-02-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2012121306A (ja) * | 2010-12-10 | 2012-06-28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噴射装置のポンプ制御方法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
US8622513B2 (en) * | 2011-04-18 | 2014-01-07 | Xerox Corporation | Using low pressure assist (LPA) to enable printhead maintenance system simplification |
JP5826787B2 (ja) * | 2013-04-03 | 2015-12-0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JP6217170B2 (ja) | 2013-06-23 | 2017-10-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9193194B2 (en) * | 2013-11-15 | 2015-11-24 | Memjet Technology Limited | Printing assembly having liftable carriage with constrained rotational movement |
US9724876B2 (en) * | 2013-12-13 | 2017-08-08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JP5967146B2 (ja) * | 2014-06-26 | 2016-08-1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 |
JP2017109348A (ja) * | 2015-12-15 | 2017-06-2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
DE102016217881A1 (de) * | 2016-09-19 | 2018-03-22 | Kba-Metronic Gmbh | Druckaggregat |
JP6938185B2 (ja) | 2017-03-23 | 2021-09-22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メンテナンス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
JP6995514B2 (ja) * | 2017-07-07 | 2022-01-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7379038B2 (ja) * | 2018-10-04 | 2023-11-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7560990B2 (ja) * | 2020-10-14 | 2024-10-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9231B2 (ja) * | 1984-01-31 | 1996-01-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吐出回復方法 |
DE3882662T2 (de) * | 1987-11-27 | 1994-01-05 | Canon Kk |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vorrichtung. |
JP3184648B2 (ja) * | 1993-01-12 | 2001-07-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の回復処理方法 |
JPH07323571A (ja) * | 1994-05-31 | 1995-12-12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
JP3159874B2 (ja) * | 1994-09-27 | 2001-04-2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US6896350B2 (en) * | 2001-10-31 | 2005-05-24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Optimized servicing that adapts preventative and corrective actions to the life of a printhead |
JP2004098612A (ja) * | 2002-09-12 | 2004-04-02 |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JP2004223912A (ja) * | 2003-01-23 | 2004-08-12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インク吸引方法および吸引装置、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JP4250431B2 (ja) * | 2003-02-05 | 2009-04-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4501373B2 (ja) * | 2003-02-17 | 2010-07-14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2005305869A (ja) * | 2004-04-22 | 2005-11-04 | Seiko Epson Corp | 液滴吐出装置、ヘッドの吐出性能維持装置、ヘッドの吐出性能維持方法、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4591014B2 (ja) * | 2004-09-28 | 2010-12-01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マルチヘッドユニットのワイピング方法 |
JP4645138B2 (ja) * | 2004-09-30 | 2011-03-09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4914627B2 (ja) * | 2006-03-22 | 2012-04-11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吐出回復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US8007072B2 (en) * | 2006-03-27 | 2011-08-30 | Sony Corporation | Cleaning blade, method of fabricating cleaning blade, and cleaning apparatus for liquid discharge head |
-
2007
- 2007-01-24 JP JP2007014185A patent/JP494249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1-24 CN CN200810005167.1A patent/CN101229717A/zh active Pending
- 2008-01-24 US US12/019,489 patent/US2008017463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45582A (zh) * | 2009-11-17 | 2011-08-10 | 佳能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 |
CN102145582B (zh) * | 2009-11-17 | 2014-04-16 | 佳能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 |
US9242470B2 (en) | 2009-11-17 | 2016-01-2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Recording apparatus |
WO2011109955A1 (zh) * | 2010-03-09 | 2011-09-15 | 北京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 | 大幅面喷墨打印设备 |
CN101797837B (zh) * | 2010-03-09 | 2012-06-27 | 北京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 | 大幅面平板打印设备及打印方法 |
CN101797837A (zh) * | 2010-03-09 | 2010-08-11 | 北京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 | 大幅面喷墨打印设备 |
CN102416769A (zh) * | 2010-09-02 | 2012-04-18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2416769B (zh) * | 2010-09-02 | 2014-11-05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2729618A (zh) * | 2011-04-13 | 2012-10-17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CN107073964B (zh) * | 2014-11-14 | 2018-10-16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用于可打印组合物的第一和第二储存器 |
CN107073964A (zh) * | 2014-11-14 | 2017-08-18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用于可打印组合物的第一和第二储存器 |
US10195867B2 (en) | 2014-11-14 | 2019-02-05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First and second reservoirs for printable compositions |
CN109789704A (zh) * | 2016-09-19 | 2019-05-21 | 科尼希鲍尔标识科技有限公司 | 印刷总成 |
CN108116052A (zh) * | 2016-11-30 | 2018-06-05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印刷控制装置、方法及记录有印刷控制程序的介质 |
CN108116052B (zh) * | 2016-11-30 | 2021-03-0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印刷控制装置、方法及记录有印刷控制程序的介质 |
CN110087888A (zh) * | 2016-12-16 | 2019-08-02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的墨水排出控制方法 |
CN107284031A (zh) * | 2017-06-09 | 2017-10-24 | 万弋林 | 一种吸附机构单元及整体吸附机构 |
CN107284031B (zh) * | 2017-06-09 | 2023-03-10 | 万弋林 | 一种吸附机构单元及整体吸附机构 |
CN108944052A (zh) * | 2018-07-27 | 2018-12-0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打印机维护方法及装置 |
CN108944052B (zh) * | 2018-07-27 | 2021-11-0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打印机维护方法及装置 |
CN113226775A (zh) * | 2018-12-28 | 2021-08-06 | 株式会社理光 | 液体排出装置,染色装置,刺绣机和维护设备 |
CN113226775B (zh) * | 2018-12-28 | 2022-11-22 | 株式会社理光 | 液体排出装置,染色装置,刺绣机和维护设备 |
US11913152B2 (en) | 2018-12-28 | 2024-02-27 | Ricoh Company, Ltd. |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dyeing apparatus, embroidery machine, and maintenance devi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80174631A1 (en) | 2008-07-24 |
JP4942494B2 (ja) | 2012-05-30 |
JP2008179056A (ja) | 2008-08-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29717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10870280B2 (en) | Liquid ejecting device | |
JP4971942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 |
US7427127B2 (en) | Head cartridge and liquid-ejecting apparatus | |
US7828411B2 (en) | Liquid ejection metho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double-side printing method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ouble-side printing | |
JP4933201B2 (ja) | 液体供給方法 | |
CN100418776C (zh) | 液体容器、子储液器、排液装置、供液装置及成像装置 | |
JP2010137397A (ja) |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4761130B2 (ja) |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4913525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3918117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吐出面清掃方法 | |
JP4284443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吐出面清掃方法 | |
JP4557075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US20170120601A1 (en)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
JP4284961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6683951B2 (ja) | 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 |
JP2019155715A (ja) | 液体供給方法及びインク供給方法及び画像記録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0124915A (ja) | 液体供給装置、液体吐出ユニット及び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 |
JP2022022134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07130977A (ja) | ピストンポンプ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