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26833A - 电源电路连接器及电源电路的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源电路连接器及电源电路的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26833A
CN101226833A CNA2008100019337A CN200810001933A CN101226833A CN 101226833 A CN101226833 A CN 101226833A CN A2008100019337 A CNA2008100019337 A CN A2008100019337A CN 200810001933 A CN200810001933 A CN 200810001933A CN 101226833 A CN101226833 A CN 1012268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joystick
terminal
connector
switch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019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26833B (zh
Inventor
松永康郎
岩下幸嗣
森茂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Motor Co Ltd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Motor Co Ltd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Motor Co Ltd,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Nissan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26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68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268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68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38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own camm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5/00Protective devices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a part of fusible material and this current is interrupt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fusible material when this current becomes excessive
    • H01H85/54Protective devices wherein the fuse is carried, held, or retained by an intermediate or auxiliary part removable from the base, or used as sectionalisers
    • H01H85/547Protective devices wherein the fuse is carried, held, or retained by an intermediate or auxiliary part removable from the base, or used as sectionalisers with sliding fuse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8Arrangements to facilitate replacement of a switch, e.g. cartridge housing
    • H01H9/085Arrangements to facilitate replacement of a switch, e.g. cartridge housing contact separation effected by removing contact carrying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5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means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of mating 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55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supplementary/additional lock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01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the switch being actuated by an accessory, e.g. cover, locking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1Contact members of coupling parts operating as switch, e.g. linear or rotational movement required after mechanical 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 to establish electrical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3/00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having one part acting as a holder providing suppor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via a counterpart which i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apparatus, e.g. lamp holders; Separate parts thereof
    • H01R33/945Holders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33/96Holders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switch operated by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3/00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having one part acting as a holder providing suppor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via a counterpart which i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apparatus, e.g. lamp holders; Separate parts thereof
    • H01R33/97Holders with separate means to prevent loosening of the coupling or unauthorised removal of apparatus he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3/00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having one part acting as a holder providing suppor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via a counterpart which i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apparatus, e.g. lamp holders; Separate parts thereof
    • H01R33/975Holders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protecting apparatus against vibrations or shoc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源电路连接器及电源电路的连接方法,电源电路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包括:一对经由第一开关端子相互连接的主电路端子,一对彼此连接的配接状态传感器端子;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配接或从第一壳体拆离并包括:第一开关端子,用以通过操纵杆旋转到第一确定位置来连接所述对主电路端子;操纵杆,可旋转地支撑于第二壳体并包括:第二开关端子,用以进行下述操作:在所述对主电路端子保持于相互连接的状态下,通过操纵杆旋转到第一确定位置后的第二确定位置连接所述对配接状态传感器端子;和配接-拆卸机构,用以通过操纵杆的旋转进行下述操作:将第二壳体配接于第一壳体,及从第一壳体拆下第二壳体。

Description

电源电路连接器及电源电路的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断开或连接混合动力车辆和电动车等的电源电路的电源电路连接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连接所述电源电路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的操作安全,有必要在手动切断(断开)电源电路的状态下进行维护等。US698239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5-142107=JP2005142107的同族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断开以上电源电路的已知装置。
US6982393的装置具有以下操作:旋转操纵杆允许一个连接器壳体容纳在另一个连接器壳体中,由此彼此连接主电路端子。
此外,在另一个连接器壳体中滑动所述一个连接器壳体将配接状态传感器端子连接,由此使所述电源电路进入导通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电路连接器,其允许旋转操纵杆来彼此连接一对主电路端子以及彼此连接一对配接状态传感器端子,实行小尺寸的电源电路连接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所述电源电路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源电路的电源电路连接器,所述电源电路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包括:一对主电路端子,该对主电路端子适于经由第一开关端子相互连接,用于使电源电路进入导通状态,以及一对配接状态传感器端子,该对配接状态传感器端子适于彼此连接,用于使所述电源电路进入所述导通状态;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用以与所述第一壳体配接或从所述第一壳体拆离,所述第二壳体包括:所述第一开关端子,该第一开关端子用以通过操纵杆旋转到第一确定位置来连接所述对主电路端子;所述操纵杆,该操纵杆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操纵杆包括:第二开关端子,该第二开关端子用以进行下述操作:在所述对主电路端子保持于相互连接的状态下,通过所述操纵杆旋转到所述第一确定位置之后的第二确定位置来相互连接所述对配接状态传感器端子;以及配接-拆卸机构,该配接-拆卸机构用以通过所述操纵杆的旋转进行下述操作:将所述第二壳体配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以及从所述第一壳体拆下所述第二壳体。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源电路的电源电路连接器,所述电源电路连接器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第一开关端子,该第一开关端子用以通过操纵杆旋转到第一确定位置来连接另一壳体的一对主电路端子;所述操纵杆,该操纵杆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壳体,所述操纵杆包括:第二开关端子,该第二开关端子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它们之间限定了沿左右方向向下渐窄的内部宽度,所述第二开关端子的下端部可绕所述第二开关端子的上端部于左右两侧弹性形变;以及形成在所述操纵杆上且导销插入其中的导槽。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电源电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合第一壳体和操纵杆的第一操作,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一对主电路端子和一对配接状态传感器端子,而所述操纵杆可旋转地支撑于第二壳体;第二操作,该第二操作包括下述分操作:将所述操纵杆旋转到第一确定位置,以将所述第二壳体配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以及利用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中的第一开关端子相互连接所述对主电路端子;以及第三操作,该第三操作包括下述分操作:将所述操纵杆旋转到所述第一确定位置之后的第二确定位置,利用设置在所述操纵杆中的第二开关端子相互连接所述对配接状态传感器端子,以及使所述电源电路进入导通状态。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所作的描述,将会理解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特征。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电路连接器的电路图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所述实施例的车辆的一部分的侧视图,示出所述电源电路连接器的设置位置。
图3是根据所述实施例的车辆的一部分的平面图,示出所述电源电路连接器的设置位置。
图4是根据所述实施例的在主电路配接状态下的电源电路连接器的透视图,其中图4A示出所述电源电路连接器的总体结构,而图4B示出部分切掉的电源电路连接器。
图5A是示出所述电源电路连接器被分解即完全拆卸状态的透视图,而图5B是根据所述实施例的图5A的基本部分的透视图。
图6A是完全配接状态的透视图,而图6B是操纵杆临时锁定状态的透视图。
图7A、图7B、图7C和图7D示出在电源电路连接器的各状态下相对于导销的导槽,其中
图7A示出完全配接状态,
图7B示出主电路配接状态,
图7C示出操纵杆临时锁定状态,和
图7D示出完全拆卸状态。
图8是沿图6A中的线VIII-VIII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9A、图9B和图9C分别为操作中的锁定件26的放大侧视图,其中
图9B示出主电路配接状态,和
图9C示出完全配接的状态。
图10是时间图,示出把电源电路引入导电状态的电源电路连接器的状态改变。
图11示出对应于图10时间图的相应时间点A到D的操作。
图12A和图12B示出使锁定件变形的例子。
图13示出使端子变形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为了容易理解,以下描述将包含各种方向术语,例如左、右、上、下、前和后等。然而,此种术语应当只是针对其上图示各元件相应部分的图来理解。
下面,参照图1到图13,阐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电路连接器100。
图1示出电路图的示意图,表示电动车或混合动力车辆(在下文中被称为车辆20,如图2所示)的电源电路10的一部分。如图1所示,根据实施例的电源电路连接器100(在下文中被称为“服务中断开关100”或简称为“SDSW 100”)设置在电源电路10线路中并用作主电路开关100A,用于使电池彼此断开或使电池彼此连接。也就是说,SDSW100具有一对可联接和可拆分的连接器壳体(另外被称为“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连接器壳体1、2的联接和拆分分别断开和连接电池的中间电势部分(intermediate potential part)X-Y。
出自电池的电流经由继电器R1、R2流到逆变器INV(有标注但未在图1中示出)、14VDC/DC转换器(有标注但未在图1中示出)和42VDC/DC转换器(有标注但未在图1中示出)。用电流传感器CS和电压传感器(图1中未示出)检测来自电池的电流。
不只用作所述主电路开关100A,SDSW100还用作配接状态传感器开关100B,用以检测所述对连接器壳体1、2的配接状态。当来自配接状态传感器开关100B的信号输入到ECU200并因此连接器壳体1、2的配接状态被检测时,ECU200接通所述继电器R1、R2。
结果,当主电路开关100A接通以及配接状态传感器开关100B也接通时,电源电路10进入导通状态。
图2和图3各自示出SDSW100的设置位置。图2是车辆20的一部分的侧视图,而图3是车辆20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在油箱109和后排座椅靠背101后面的行李箱107中放置有行李板102。
在行李板102的下面,电池组104布置在轮胎110的上方并位于右轮壳103R和左轮壳103L之间。在所述电池组104的后面,设置有备用胎105和诸如音频等辅助设备106。SDSW100被布置在所述电池组104和所述辅助设备106之间的间隙G1中。
如上所述,在所述行李箱的下面布置有各种部件,留有较小的空间。因此,可取的是SDSW100可尽可能地小。而且,SDSW100在电源系统的维护期间或在车辆20的应急期间运行。因此,即使当被布置在不便于操作的位置即所述行李板102的下面,SDSW100也应当具有良好的操作性。
而且,SDSW100具有这样的结构,使得在行驶期间连接器壳体1、2不应因车辆振动等而散架。为了满足以上要求,根据实施例,SDSW100具有以下所述的结构。
图4A是根据实施例的表示SDSW100(主电路配接状态)的总体结构的透视图。图4B是沿图4A中的线IVB-IVB截取的SDSW100的视图。
图5A是表示SDSW100处于分解状态(完全拆卸状态)的透视图。图5B是图5A的基本部分的透视图。除此以外,在下文中,为了解释容易和方便的目的,前、后、左和右被定义为如图4A、图4B、图5A和图5B中所示。
SDSW100具有固定于所述车辆20的第一壳体1,以及用以配装于第一壳体1中的第二壳体2。可向上和向下旋转的操纵杆3配装于所述第二壳体2。所述操纵杆3的旋转把所述第二壳体2推入所述第一壳体1,使得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相配接并使得操纵杆3的端头部3a与所述第一壳体1配接。这样,上述主电路开关100A和配接状态传感器开关100B被接通。所述第一壳体1、所述第二壳体2和所述操纵杆3中的每一个由树脂制成。
如图5A所示,盖子4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2上面。抓紧盖子4后端部处的抓紧部分4a、然后向后拉所述抓紧部分4a可以卸除所述盖子4。在所述盖子4如此卸除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容纳在所述盖子4中的各部件的更换等。所述盖子4的上表面具有台阶4d,使得所述盖子4的前上部4b低于所述盖子4的后上部4c。
所述第二壳体2的上部(上部壳体21)形成得在左右方向上宽于下部(下部壳体22)。在所述上部壳体21的右侧面和左侧面的每一个上,以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定位突起23、旋转轴24和止挡25。并且,在所述第二壳体2的前端面上设置有台阶部分2b。锁定件26立放在台阶部分2b上。
如图4A、图4B和图5A所示,操纵杆3具有第一连接器构件32和第二连接器构件33,每一个连接器构件将一对右和左臂板31,31相互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器构件32的左右方向的中心,设置有沿旋转所述操纵杆3的方向突出的连接器部分34(另外被称为“嵌入连接器部分34”,)。在所述连接器部分34d两侧的的每一侧上形成有锥形部分32a。所述上部壳体21侧面的旋转轴24穿过所述臂板31。因此,所述操纵杆3被支撑得以绕所述旋转轴24旋转。在左右方向上,间隙G2形成在所述操纵杆3和所述下部壳体22之间。所述第一壳体1插入所述间隙G2中。
所述臂板31具有一对定位孔31a、31b。把所述上部壳体21侧面上的定位突起23插入任何一个定位孔31a、31b中将操纵杆3停止在某个旋转位置(完全拆卸位置)。在此情况下,把定位突起23插入所述孔31b允许所述操纵杆3基本铅直地竖立,如图5A所示。这被定义为完全拆卸状态。在所述完全拆卸状态下,所述主电路开关100A和所述配接状态传感器开关100B每个都被断开,这将在下面进行描述。
如图6A所示(完全配接状态),把所述定位突起23插入所述孔31a使所述操纵杆3的上端面基本平行于所述盖子4的上表面,从而将所述操纵杆3的第二连接器构件33定位在所述盖子4的前上部4b的上方。这被定义完全配接状态,在完全配接状态下操纵杆3的位置被定义为完全配接位置(另外被称为“第二确定位置P2”)。在完全配接状态中,所述操纵杆3的连接器部分34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2位置靠前,接通所述主电路开关100A和所述配接状态传感器开关100B,这将在后面进行描述。
图4A(同样地图4B)表示处于从所述完全拆卸状态到所述完全配接状态的过程中的状态。这被定义为主电路配接状态。在主电路配接状态下操纵杆3的位置被定义为主电路配接位置(另外被称为“第一确定位置P1”)。在所述主电路配接状态下,所述主电路开关100A接通,而所述配接状态传感器开关100B断开,这将在后面进行描述。
如图4A和图4B所示,所述臂板31周边的一部分基本形成为围绕所述旋转轴24的弧(弧形部分31c)。在所述弧形部分31c的相应端部形成挡靠部分31d、31e。使所述挡靠部分31d、31e抵靠在所述上部壳体21侧面上的止挡25把所述操纵杆3的旋转范围限制在所述完全配接位置(第二确定位置P2)和所述完全拆卸位置之间。
如图5A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具有容纳所述第二壳体2的容放部分11。在所述容放部分11的前部,连接器部分12(另外被称为“容放连接器部分12”)结构设置成与所述操纵杆3的连接器部分34相对应。导销13(连同导槽35另外被称为“配接-拆卸机构”)在所述第一壳体1的左和右外侧面的每一个上突出。所述容放部分11形成得与所述下部壳体22的轮廓相对应。所述下部壳体22单独容纳在所述容放部分11中,而所述上部壳体21从所述容放部分11伸出。
基本为弧形的导槽35(连同所述导销13另外被称为“配接-拆卸机构”)形成在所述操纵杆3的臂板31上。如图4A(同样地图4B)所示,在所述臂板31的左右内表面上,导引部分35a沿所述导槽35突出。所述导引部分35a形成在所述臂板35周边部分35b以外的位置。如图6B结合图5A所示,仅可从完全拆卸状态、经由离开所述导引部分35a的周边部分35b将所述导销13插入所述导槽35。在此,图6B表示所述导销13被锁定于所述导槽35的端部的状态,造成操纵杆暂时锁定状态。
图7A、图7B、图7C和图7D表示在SDSW100的相应状态下相对于所述导销13的所述导槽35,其中
图7A表示完全配接状态,
图7B表示主电路配接状态,
图7C表示操纵杆临时锁定状态,和
图7D表示完全拆卸状态。
如图7D所示,在所述完全拆卸状态下,所述导槽35的端部(所述周边部分35b)向下敞开。在所述完全拆卸状态中,所述导槽35形成得自所述周边部分35b径直向上一定距离。这样,从上部把所述第二壳体2插入所述第一壳体1使得所述导销13与所述导槽35相接合,呈现如图7C所示的操纵杆临时锁定状态。
在图7C中的操纵杆临时锁定状态中,沿图7C中的箭头方向(向下和逆时针)旋转所述操纵杆3,使所述导槽35沿所述导销13运动,进入如图7B所示的主电路配接状态。所述导槽35如此形成,使得从所述操纵杆3的旋转轴24到所述导槽35的距离R从图7B中的操纵杆临时锁定状态到图7A中的主电路配接状态逐渐变小。这样,所述操纵杆3的旋转用以把所述第二壳体2推入所述第一壳体1。
然后,在图7B中的主电路配接状态中,沿所述箭头方向(向下和逆时针)旋转所述操纵杆3使所述导槽35沿所述导销13运动,进入如图7A所示的完全配接状态。所述导槽35如此形成,使得从所述操纵杆3的旋转轴24到所述导槽35的距离R从图7B中的主电路配接状态到图7A中的完全配接状态保持恒定。因此,所述操纵杆3的旋转可防止所述第二壳体2被进一步推压,而所述操纵杆3单独运动,使得所述操纵杆3的连接器部分34与所述第一壳体1的连接器部分12相配接。
《SDSW100的内部结构》
图8是沿图6A中的VIII-VIII线截取的SDSW100的截面视图。参照图8,阐述SDSW100的内部结构。在所述第二壳体2的盖子4的内侧设置有熔断器29。一对薄板端子27a、27b(另外被称为“第一开关端子”)连接于所述熔断器29的沿前后方向的相应端部处,而螺栓28用于把所述熔断器29固定于每一个所述第一开关端子27a、27b。被弯折成如图8中所示的颠倒的字母L形的每一个所述第一开关端子27a、27b穿过所述第二壳体2的底面。壳部2c从所述第二壳体2的底面伸出,并遮盖每一个所述第一开关端子27a、27b的周边。所述第一开关端子27a、27b每一个都具有规定的长度,使得每一个所述第一开关端子27a、27b的端头不向下伸过所述壳部2c。
一对薄板端子14a、14b(另外被称为“主电路端子”)穿过所述第一壳体1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壳体2的壳部2c相对应,壳部1c在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底面伸出。所述端子14a、14b每一个都具有规定的长度,使得每一个所述端子14a、14b的端头不向上伸过所述壳部1c。所述第一壳体1的壳部1c被容纳在所述第二壳体2的壳部2c中。
相应主电路端子14a、14b的端头部14aH、14bH每一个都弯曲成字母R形,每一个都形成板簧。每一个所述第一开关端子27a、27b的端头推压在相应主电路端子14a、14b和所述壳部1c之间,如醋允许所述端子14a接触所述端子27a,以及所述端子14b接触所述端子27b。因此,所述主电路端子14a、14b可经由所述第一开关端子27a、27b和所述熔断器29相互连接,这样就接通了所述主电路开关100A。此外,所述主电路端子14a、14b分别与电缆18a、18b(参见图4A或图4B)相连接。用于把所述第一壳体1安装到所述车辆20的螺栓通孔1d设置在第一壳体1的底面上。
如图4B所示,在所述操纵杆3的连接器部分34(另外被称为“嵌入的连接器部分34”)中安装有横截面形状基本呈字母U形的端子36(另外被称为“第二开关端子”)。所述第二开关端子36具有规定的长度,使得所述第二开关端子36不伸出所述连接器部分34下面的开口端面34a。因此,所述连接器部分34遮盖所述端子36的周边。所述第二开关端子36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和第二部分在它们之间限定了沿左右方向向下渐窄的内部宽度。所述第二开关端子36的下端部可绕端子36的上端部于左右两侧(参见图11)向外弹性形变。如图8所示,在所述连接器部分34的后表面上,接续所述开口端面34a形成有开口部分34b,这样就敞开了所述连接器34的下表面和后表面。
基板15被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1的连接器部分12(另外被称为“容纳连接器部分12”)中。所述基板15向上和向下延伸,其相应左和右表面安装有板端子16a、16b(另外被称为“配接状态传感器端子”),如图11所示。所述基板具有规定的长度,使得所述基板15向上不伸过所述连接器部分12。因此,所述连接器部分12遮盖住所述基板15的周边。
换句话说,所述配接状态传感器端子16a、16b以这样一种结构被设置在容纳连接器部分12中,使得不从所述容纳连接器部分12的开口端面12b伸出。
所述基板15的上端部被形成为字母R形。经由所述上端部,所述基板15配接在所述端子36的左和右延伸部分之间的间隙G3中。
另外,所述端子16a、16b分别与如图4B中所示的电缆17a、17b连接。
在图8中,所述连接器部分34完全被容纳在所述第一壳体1的连接器部分12中。在此状态中,所述基板15配接在所述端子36中,使得所述端子36接触所述端子16a、16b。因此,所述端子16a、16b经由所述端子36被相互连接,这样就接通所述配接状态传感器开关100B。
此外,在图8中,台阶部分12a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的连接器部分12的前表面上。所述台阶部分12a在所述连接器部分12和所述基板15的前端面之间限定了空间SP。所述空间SP具有如此的尺度,使得为了通过旋转所述操纵杆3把所述连接器部分34容纳在所述连接器部分12中,所述连接器部分34的倾斜部分不与所述连接器部分12干涉。
根据实施例,所述第二壳体2具有锁定件26,其够做成用以便执行以下操作:所述操纵杆3的旋转一度停止在所述主电路配接位置(第一确定位置P1)(参见图4A),然后,所述操纵杆3被旋转到完全配接位置(第二确定位置P2)(参见图6A),使得所述操纵杆3得以被锁定。
在下文中,要阐述所述锁定件26。
《锁定件26的结构》
如图5B和图8所示,所述锁定件26具有:
支撑板261,所述支撑板261立设在所述第二壳体2前端面处的台阶部分2b的上表面上,和
指钉部分262,所述指钉部分262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61的上端部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每一个被分开的右支撑板261和左支撑板261的板厚在前后方向上比较薄。因此,所述支撑板261在前后方向上的抗弯刚度较小。因此,所述支撑板261可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弹性变形。
《锁定件26的操作》
图9A、图9B和图9C每一个都是操作中锁定部件26的放大侧视图,其中
图9B表示所述主电路配接状态,和
图9C表示所述完全配接状态。
如图9A所示,所述指钉部分262具有基本上水平形成的上表面262a和下表面262b。所述指钉部分262向前伸出所述支撑板261之外,并向上伸过所述盖子4的上表面。围绕所述支撑板261的下端部,所述锁定件26可向后产生弹性形变,如虚线所示。
图9B表示所述主电路配接状态下的锁定件26,操纵杆3的第一连接器构件32接触锁定件26。在所述第一连接器构件32的后端面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指钉部件262突起321。在图9B中的主电路配接状态中,所述指钉部分262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器构件32的旋转轨迹L上。因此,所述突起321抵靠在所述指钉部分262的上表面上,防止所述操纵杆3的向下旋转。
所述第一连接器构件32的突起321的上表面沿向后方向逐渐倾斜。因此,所述指钉部分262的上端262c向上伸过突起321,允许用手指向后推所述指钉部分262的上端262c。在图9B中的主电路配接状态中,向后(旋转方向Dr)推所述上端262c使所述锁定件26产生弹性变形,如所述虚线所示,这样把所述指钉部分262向后移出所述第一连接器构件32的旋转轨迹L。因此,所述操纵杆3的旋转不受阻挡,这样进一步地向下旋转所述操纵杆3。
在旋转所述操纵杆3以后,从所述指钉部分262放开手指从而通过弹性力使所述锁定件26返回到原始位置,如图9C所示。该状态被定义为完全配接状态。在所述完全配接状态中,所述突起321的上表面位于所述指钉部分262的下表面262b的下面。因此,就可防止所述操纵杆3向上旋转,从而锁定所述操纵杆3。
此外,为了从所述完全配接状态移动到所述主电路配接状态,用手指把所述锁定件26的上端262c向后推,从而使所述指钉部分262向后移动,这样就可向上旋转所述操纵杆3。
《把SDSW100引入所述配接状态的方法》
现在要阐述把SDSW100引入所述配接状态的方法。
图10是时间图,表示用于把所述电源电路10引入所述导通状态的SDSW100的状态改变。
图11表示相应于图10时间图的相应时间点A到D的操作。
为了进行所述供电系统的维护等,SDSW100应当处于完全拆卸状态。在完全拆卸状态中,所述主电路开关100A被断开以及所述配接状态传感器开关100B被断开,由此解锁SDSW100的第一和第二连接器壳体1、2。
(时间点A)
在完全拆卸状态下,将第一壳体1插入第二壳体2并从而将导销13插入导槽35实现操纵杆临时锁定状态(时间点A)。在操纵杆临时锁定状态,如图11所示,第二壳体2的第一开关端子27a、27b分别接触第一壳体1的主电路端子14a、14b,从而接通主电路开关100A。
(时间点B)
在所述操纵杆临时锁定状态中,向下旋转所述操纵杆3把所述第二壳体2推入所述第一壳体1中。于是,导致所述第一连接器构件32的突起321接触所述锁定件26的指钉部分262,这样就使所述操纵杆3的旋转停止,以从而把所述操纵杆3停在所述主电路配接位置(第一确定位置P1)。在此状态中,保持分别与所述主电路端子14a、14b接触的第一开关端子27a、27b被向下推动,而保持所述第二开关端子36与所述配接状态传感器端子16a、16b间隔开,从而接通所述主电路开关100A并保持所述配接状态传感器开关100B被断开(时间点B)。
(时间点C)
在此状态中,向后推动所述锁定件26的上端262c使所述锁定件26向后变形,这样就把所述指钉部分262向后移离从所述突起321的旋转轨迹L。因此,被所述锁定件26锁定的操纵杆3被解锁,从而允许所述操纵杆3可向下进一步旋转。在所述指钉部分262向移的情况下,向下旋转所述操纵杆3使所述端子36接触所述配接状态传感器端子16a、16b,从而接通所述配接状态传感器开关100B(时间点C)。
(时间点D)
进一步把所述操纵杆3向下旋转到所述完全配接位置(第二确定位置P2)使得所述突起321向下移动超过所述指钉部分262的下表面262b。在此状态中,弹性力使所述指钉部分262返回到原始位置。因此,通过锁定件26将操纵杆3锁定,达到完全配接状态(时间点D)。
以上所述是在维护等之后使SDSW100进入所述配接状态的方法。
为了使SDSW100进入所述拆卸状态以便进行所述电源系统的维护等,应当执行具有与以上所述步骤相反的过程的方法。在此情况下,用食指和中指扣住设置在所述操纵杆3端头部3a处的相应左和右侧上的锥形部分32a、32a(参见图4)并用食指和中指把所述连接器部分34夹在其间就可容易地向上旋转所述操纵杆3。
《操作与效果》
根据以上实施例的SDSW100可带来以下操作和效果。
(1)旋转所述操纵杆3可将所述第二壳体2配接在所述第一壳体1中,并因此使所述操纵杆3的连接器部分34与所述第一壳体1的连接器部分12配接,由此接通所述主电路开关100A和所述配接状态传感器开关100B。
因此,SDSW100可有较小的尺寸。
(2)在一个方向上旋转所述操纵杆3接通或断开所述主电路开关100A和所述配接状态传感器开关100B,这样在紧急等情况下就可使SDSW100的操作顺畅并实现SDSW100的快速操作。
(3)在所述操纵杆3的旋转轨迹L上设置所述锁定件26允许所述锁定件26一度锁定(停止)所述操纵杆3的旋转,从而顺利地实现向只有所述主电路开关100A被接通的主电路配接状态的转换。
(4)向后推动所述锁定件26的上端262c因此将所述锁定件26从所述操纵杆3的旋转轨迹L移开,可顺利地实现从所述主电路配接状态到所述完全配接状态的转换。
(5)在所述锁定件26把所述操纵杆3锁定于所述完全配接位置(第二确定位置P2)的情况下,在行驶期间可防止SDSW100的连接器壳体(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由于车辆振动等而被拆脱,从而稳定地将所述电源电路带入所述导电状态。
所述第二开关端子36构造成不从所述嵌入连接器部分34的开口端面34a伸出,同时所述配接状态传感器端子16a、16b(或所述基板15)构造成不从所述容纳连接器部分12的开口端面12b伸出。因此,在从所述第一壳体1拆离所述第二壳体2时,可防止所述端子36、16a、16b接触任何障碍物等,从而保护所述端子36、16a、16b。
不需要滑动所述连接器壳体(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因此,在所述壳体中就不需要额外的容纳空间,从而防止灰尘等进入SDSW100中。
所述第二开关端子36的左右延伸部分之间的间隙G3向下逐渐变窄,从而使间隙G3在所述第二开关端子36的入口处向下变窄,得以防止灰尘进入。
接续于所述连接器部分34的开口端面34a,所述开口部分34b形成在所述连接器部分34的后部,因此容易地去除可能已经进入所述第二开关端子36的灰尘。在所述完全配接状态中,所述开口部分34b被隐藏,从而防止灰尘通过开口部分34b进入。
虽然以上参照特定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例。鉴于以上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对以上所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和改变。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锁定件26的指钉部分262具有基本呈矩形的横截面(参见图9)。然而,不限于矩形,所述锁定件26可具有这样的结构,使得例如所述指钉部分262的上部形成为字母R形,如图12A所示。
因此,在旋转所述操纵杆3期间,所述突起321向后推动所述锁定件26。因此,不必用手指向后推动所述锁定件26的上端部,从而能顺利地配接SDSW100。
在此情况下,当所述突起321压跨在所述指钉部分262上时,需要增加用于旋转所述操纵杆3的力,因此一度使所述操纵杆3停止在主电路配接状态。
另外,用于旋转所述操纵杆3的增加了的力可迅即导致所述完全配接状态,而没有一度使所述操纵杆3停止在所述主电路配接状态。
与以上相反,如图12B所示,将所述指钉部分262的下部形成为字母R形无需用手指从所述完全配接状态到所述完全拆卸状态推动所述锁定件26,从而可使SDSW100平顺地进入所述拆卸状态。
在所述操纵杆3构造成绕所述旋转轴24旋转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开关端子36沿弧形轨迹36A运动。于是,如图13所示,可沿所述端子36的旋转轨迹(弧形轨迹36A)设置所述第一壳体1的连接器部分12的相应端子16a、16b的端头部16aH、16bH。因此,所述端子36直接与所述相应端子16a、16b的端头部16aH、16bH配接。
因此,在配接操作中,可防止所述端子16a、16b偏离所述连接器部分12,并可防止所述端子36偏离所述连接器部分34,其中所述偏离可因施加到所述端子16a、16b、36的过度力引起。
此外,根据实施例,在所述操纵杆3的臂板31上形成有所述导槽35,并允许所述导销13与所述导槽35接合。因此,所述操纵杆3的旋转允许所述第二壳体2与所述第一壳体1配接或从所述第一壳体1拆离。
然而,所述配接-拆卸机构(包括所述导销13和所述导槽35)不限于以上结构。
此外,所述第一壳体1包括一对端子14a、14b作为所述主电路端子,以及一对端子16a、16b作为所述配接状态传感器端子。
同时,所述第二壳体2包括端子27a、27b作为所述第一开关端子,以及端子36作为所述第二开关端子。
每一个端子14a、14b、16a、16b、27a、27b、36的结构不限于以上所述。
只要能实现以下操作,SDSW100的结构不限于以上所述。
将所述操纵杆3旋转到所述主电路配接位置(第一确定位置P1)、以便因此使所述主电路端子14a与所述第一开关端子27a相连接以及使所述主电路端子14b与所述第一开关端子27b相连接,这样就相互连接了所述主电路端子14a、14b和相互连接了所述第一开关端子27a、27b。
然后,所述操纵杆3旋转到所述完全配接位置(第二确定位置P2)、以便因此使所述第二开关端子36与所述配接状态传感器端子16a以及所述配接状态传感器端子16b相连接,这样就相互连接了所述配接状态传感器端子16a、16b。
以上操作使所述电源电路10进入到所述导通状态。
此外,所述锁定件26用作可移动构件26,使得所述锁定件26的弹性形变锁定所述操纵杆3。然而,所述锁定机构的结构和操作不限于以上所述。
个连接器部分,也就是分别具有所述配接状态传感器端子16a、16b和所述第二开关端子36的所述容纳连接器部分12和所述嵌入连接器部分34,的结构不限于以上所述。
也就是说,只要能实现本发明的特征、功能等,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的电源电路连接器100。
本申请基于日本在先专利申请No.P2007-007737(2007年1月17日在日本提交)。为了避免翻译错误或遗漏部分,被要求优先权的所述日本专利申请No.P2007-007737的整个内容被结合于本文引作参考。

Claims (8)

1.一种电源电路的电源电路连接器,所述电源电路连接器包括:
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包括:
一对主电路端子,该对主电路端子适于经由第一开关端子相互连接,用于使电源电路进入导通状态,以及
一对配接状态传感器端子,该对配接状态传感器端子适于彼此连接,用于使所述电源电路进入所述导通状态;
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用以与所述第一壳体配接或从所述第一壳体拆离,所述第二壳体包括:
所述第一开关端子,该第一开关端子用以通过操纵杆旋转到第一确定位置来连接所述对主电路端子;
所述操纵杆,该操纵杆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操纵杆包括:
第二开关端子,该第二开关端子用以进行下述操作:
在所述对主电路端子保持于相互连接的状态下,通过所述操纵杆旋转到所述第一确定位置之后的第二确定位置来相互连接所述对配接状态传感器端子;以及
配接-拆卸机构,该配接-拆卸机构用以通过所述操纵杆的旋转进行下述操作:
将所述第二壳体配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以及
从所述第一壳体拆下所述第二壳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连接器,其中,还包括:
用以将所述操纵杆锁定于所述第二确定位置的锁定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电路连接器,其中
所述锁定件包括用以进行下述操作的可动件:
从所述操纵杆的旋转轨迹移动到所述旋转轨迹之外的区域,以便将所述操纵杆从所述第一确定位置旋转到所述第二确定位置,以及
从所述旋转轨迹之外的区域移动到所述操纵杆的所述旋转轨迹,以便阻止所述操纵杆从所述第二确定位置旋转到所述第一确定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连接器,其中
所述操纵杆的端头部具有嵌入连接器部分,该嵌入连接器部分具有至少在所述操纵杆的旋转方向上开口的开口端面,
所述第二开关端子设置在所述嵌入连接器部分中,不从所述嵌入连接器部分的所述开口端面凸出,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容纳连接器部分,该容纳连接器部分用以容纳所述嵌入连接器部分,以及
所述配接状态传感器端子设置在所述容纳连接器部分中,不从所述容纳连接器部分的开口端面凸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电路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嵌入连接器部分的位于所述操纵杆的旋转轴一侧的侧端面上,接续于所述开口端面形成有开口的开口部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连接器,其中
每一个所述配接状态传感器端子的至少端头部沿所述第二开关端子的旋转轨迹延伸。
7.一种电源电路的电源电路连接器,所述电源电路连接器包括:
壳体,该壳体包括:
第一开关端子,该第一开关端子用以通过操纵杆旋转到第一确定位置来连接另一壳体的一对主电路端子;
所述操纵杆,该操纵杆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壳体,所述操纵杆包括:
第二开关端子,该第二开关端子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它们之间限定了沿左右方向向下渐窄的内部宽度,所述第二开关端子的下端部可绕所述第二开关端子的上端部于左右两侧弹性形变;以及
形成在所述操纵杆上且导销插入其中的导槽。
8.一种连接电源电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合第一壳体和操纵杆的第一操作,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一对主电路端子和一对配接状态传感器端子,而所述操纵杆可旋转地支撑于第二壳体;
第二操作,该第二操作包括下述分操作:
将所述操纵杆旋转到第一确定位置,以将所述第二壳体配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以及
利用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中的第一开关端子相互连接所述对主电路端子;以及
第三操作,该第三操作包括下述分操作:
将所述操纵杆旋转到所述第一确定位置之后的第二确定位置,
利用设置在所述操纵杆中的第二开关端子相互连接所述对配接状态传感器端子,以及
使所述电源电路进入导通状态。
CN2008100019337A 2007-01-17 2008-01-03 电源电路连接器及电源电路的连接方法 Active CN1012268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07737A JP4875993B2 (ja) 2007-01-17 2007-01-17 電源回路接続装置
JP007737/07 2007-01-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6833A true CN101226833A (zh) 2008-07-23
CN101226833B CN101226833B (zh) 2011-12-07

Family

ID=39323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19337A Active CN101226833B (zh) 2007-01-17 2008-01-03 电源电路连接器及电源电路的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872206B2 (zh)
EP (1) EP1947744B1 (zh)
JP (1) JP4875993B2 (zh)
CN (1) CN101226833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2594A (zh) * 2011-03-11 2011-07-13 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 熔断器
CN102612726A (zh) * 2010-11-09 2012-07-2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供电电路断开装置
CN102763185A (zh) * 2010-10-06 2012-10-3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源电路切断装置
CN103069521A (zh) * 2010-11-09 2013-04-2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源电路切断装置
CN103077839A (zh) * 2011-08-22 2013-05-0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源切断装置
CN103137370A (zh) * 2011-11-21 2013-06-0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源电路切断装置
CN104786965A (zh) * 2014-01-16 2015-07-2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电动车辆紧急断电开关位置指示器
CN105408982A (zh) * 2013-08-08 2016-03-16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电池组的熔断器锁定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78180B2 (ja) * 2009-06-09 2013-09-0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源回路接続装置
DE102009053674B4 (de) * 2009-11-19 2011-09-01 Yazaki Europe Ltd. Steckverbinder mit Sekundärsteckverbinder
JP5499886B2 (ja) * 2010-05-06 2014-05-21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高電圧回路遮断装置
JP5569209B2 (ja) * 2010-07-21 2014-08-1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サービスプラグの取付構造
JP5650971B2 (ja) * 2010-09-30 2015-01-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JP5686577B2 (ja) * 2010-11-15 2015-03-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JP5711985B2 (ja) * 2011-01-28 2015-05-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JP5723179B2 (ja) * 2011-03-04 2015-05-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JP5626136B2 (ja) * 2011-06-15 2014-11-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JP5753465B2 (ja) * 2011-09-12 2015-07-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係合体
JP5872824B2 (ja) * 2011-09-12 2016-03-0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DE102012006488A1 (de) * 2012-03-29 2013-10-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Hochvoltmodul mit Trennschalter für Kraftfahrzeuge
FR2988901B1 (fr) * 2012-04-03 2015-01-30 Renault Sa Dispositif de coupure electrique de securite
EP2680374B1 (de) * 2012-06-29 2020-01-22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Verbindungseinrichtung
JP2014011124A (ja) * 2012-07-03 2014-01-20 Nissan Motor Co Ltd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5965763B2 (ja) * 2012-07-25 2016-08-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6099203B2 (ja) * 2013-09-03 2017-03-2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6309804B2 (ja) * 2014-03-28 2018-04-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
US9853275B2 (en) 2014-04-04 2017-12-2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attery pack array separator
JP6377425B2 (ja) * 2014-06-20 2018-08-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US9397459B2 (en) * 2014-08-15 2016-07-19 Lear Corporation Manual service disconnect with screw cover
JP6182515B2 (ja) * 2014-08-19 2017-08-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6492527B2 (ja) * 2014-10-23 2019-04-03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におけるキャニスターおよび補機用バッテリの配置構造
JP6200933B2 (ja) * 2015-11-10 2017-09-20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組立体
JP6663790B2 (ja) * 2016-05-12 2020-03-1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6634347B2 (ja) 2016-06-20 2020-01-2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JP6692718B2 (ja) * 2016-08-16 2020-05-1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6720061B2 (ja) * 2016-11-18 2020-07-0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6792424B2 (ja) * 2016-11-18 2020-11-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6581958B2 (ja) * 2016-12-09 2019-09-2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圧検出構造および電圧検出モジュール
JP6592475B2 (ja) * 2017-04-27 2019-10-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
JP6793684B2 (ja) * 2018-06-19 2020-12-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IT201900004565A1 (it) * 2019-03-27 2020-09-27 Oec S R L Portafusibile.
KR20220063612A (ko) * 2020-11-10 2022-05-17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스위치 타입의 전력 차단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EP4052968A1 (en) * 2021-03-01 2022-09-07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High voltage power distributor
JP2023129876A (ja) * 2022-03-07 2023-09-2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61356B1 (en) * 2000-10-03 2002-03-26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JP2002319338A (ja) * 2001-04-23 2002-10-31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ブレーカ装置
JP3820354B2 (ja) * 2001-05-16 2006-09-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嵌合式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JP2003100382A (ja) 2001-09-25 2003-04-04 Yazaki Corp レバー嵌合式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JP3798280B2 (ja) 2001-09-25 2006-07-1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嵌合式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US6580045B1 (en) * 2002-06-03 2003-06-17 Excel Cell Electronic Co., Ltd. Switch with pivotable actuator
TW553540U (en) * 2002-12-13 2003-09-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4257832B2 (ja) * 2003-04-03 2009-04-22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JP4272037B2 (ja) 2003-11-10 2009-06-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嵌合式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JP4678333B2 (ja) * 2005-09-29 2011-04-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3185A (zh) * 2010-10-06 2012-10-3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源电路切断装置
CN102763185B (zh) * 2010-10-06 2015-08-0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源电路切断装置
CN102612726B (zh) * 2010-11-09 2014-12-0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供电电路断开装置
CN103069521A (zh) * 2010-11-09 2013-04-2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源电路切断装置
US8986024B2 (en) 2010-11-09 2015-03-24 Yazaki Corporation Power supply circuit disconnection device
CN102612726A (zh) * 2010-11-09 2012-07-2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供电电路断开装置
CN102122594A (zh) * 2011-03-11 2011-07-13 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 熔断器
US9384930B2 (en) 2011-03-11 2016-07-05 Noark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use appliance
CN103077839A (zh) * 2011-08-22 2013-05-0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源切断装置
CN103077839B (zh) * 2011-08-22 2015-07-2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源切断装置
CN103137370A (zh) * 2011-11-21 2013-06-0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源电路切断装置
CN103137370B (zh) * 2011-11-21 2015-08-2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源电路切断装置
US9171685B2 (en) 2011-11-21 2015-10-27 Yazaki Corporation Power source circuit shutoff apparatus
CN105408982A (zh) * 2013-08-08 2016-03-16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电池组的熔断器锁定组件
CN104786965A (zh) * 2014-01-16 2015-07-2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电动车辆紧急断电开关位置指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185276A1 (en) 2008-08-07
EP1947744A3 (en) 2011-07-27
EP1947744A2 (en) 2008-07-23
JP2008176969A (ja) 2008-07-31
JP4875993B2 (ja) 2012-02-15
EP1947744B1 (en) 2013-05-01
CN101226833B (zh) 2011-12-07
US7872206B2 (en) 2011-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6833B (zh) 电源电路连接器及电源电路的连接方法
EP2772992B1 (en) Power feed connector
CN102655336B (zh) 电源电路切断装置
EP3118941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returning jig
JP5707166B2 (ja)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EP2826660B1 (en) Charging-port control device for electric vehicle
CN100533867C (zh) 模块化插头以及插头安装结构
EP2811586A1 (en) Connector device
KR101428254B1 (ko) 고전압 배터리의 안전플러그 장치
KR101632715B1 (ko) 전기결합장치
US20150093926A1 (en) Connector
CN101099370A (zh) 用于移动电话的支座
CN105680217B (zh) 杆式连接器
JP5459551B2 (ja) 高電圧部品の保安構造
WO2017130410A1 (ja) 電動車両用バッテリ充電システム
EP1557911B1 (en) A connector assembling construction and assembling method
CN201898245U (zh) 电源电路连接装置
CN104426004A (zh) 断路装置
JP2021057193A (ja)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KR20190140847A (ko) 전원 회로 차단 장치
CN104024097A (zh) 跨乘型电动车辆
CN104010933A (zh) 跨乘型电动车辆
US20020187673A1 (en) Connector and a method for disengaging it
CN115398751A (zh) 用于控制装置的连接器单元
JP2016051684A (ja) サービスプラグ取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