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19569A - 树脂成形品的制造方法、树脂成形品及仪表板 - Google Patents

树脂成形品的制造方法、树脂成形品及仪表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19569A
CN101219569A CNA2007103004362A CN200710300436A CN101219569A CN 101219569 A CN101219569 A CN 101219569A CN A2007103004362 A CNA2007103004362 A CN A2007103004362A CN 200710300436 A CN200710300436 A CN 200710300436A CN 101219569 A CN101219569 A CN 1012195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rotuberance
distortion
forming product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30043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19569B (zh
Inventor
镰野芳文
望月肇
柳桥真吾
早川哲央
恩达·克拉克
清泰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hon Plas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hon Plas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hon Plas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hon Plas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19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95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195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95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4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 B29C45/4407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by flexible movement of undercut portions of the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7/00Dashbo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6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 B29C45/1676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using a soft material and a rigid material, e.g. making articles with a sealing pa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0Vehicles, e.g. ships or aircraft, or body parts thereof
    • B29L2031/3005Body finishings
    • B29L2031/3008Instrument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0Vehicles, e.g. ships or aircraft, or body parts thereof
    • B29L2031/3005Body finishings
    • B29L2031/3041Trim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410/0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Y2410/12Production or manufacturing of vehicle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模塑成形所形成的树脂成形品(车辆内部部件等)的制造方法、树脂成形品及仪表板。仪表板具备板主体和连接体。板主体具有芯材和覆盖芯材的外层,并通过反应注射成形而形成。板主体具备仪表安装部。仪表安装部的凹部在成形时为侧面凹陷部。在芯材(24)上设有可弹性变形的变形部(33)。通过使变形部(33)变形,可使板主体脱模。在模具中不需要滑芯。在已脱模的板主体上安装连接体,以防止变形部(33)的变形。若采用上述仪表板,可实现品质的提高和制造成本的降低。

Description

树脂成形品的制造方法、树脂成形品及仪表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塑成形所形成的树脂成形品(车辆内部部件等)的制造方法、树脂成形品及仪表板。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在汽车的前排座位的乘客的前方配置的由合成树脂形成的仪表板。仪表板在例如聚丙烯基体材料的表面上配置具备泡沫聚丙烯的泡沫层和烯烃系及苯乙烯系合成橡胶的表皮层的装饰板而构成(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0-272377号公报)。在该构成中,在将装饰板配置在模具中后向模具内注射基体材料的原料,而形成仪表板。
在仪表板上,形成了筒状的开口,在该开口中安装仪表等部件。但是,在存在尺寸波动时,产生间隙而使外观变差。于是,考虑在仪表等部件的安装部形成台阶(钩部),但台阶成为侧面凹陷部。由于侧面凹陷部,在模具中需要滑芯,模具构造变得复杂而使制造成本上升。
此外,如果不使用预先形成的装饰板,而在模具内部形成外层和基体材料则可降低制造成本。但是,在因侧面凹陷部而使用滑芯时,外层的原料树脂从滑芯的分型线漏出而形成飞边使外观变差。需要飞边的去除加工,且不易改善外观,制造成本依然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降低制造成本并可容易地改善外观的树脂成形品的制造方法、树脂成形品及仪表板。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树脂成形品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模具具有型腔,该型腔具有凹陷部和位于凹陷部的内表面上的台阶部,从而在树脂成形品上形成侧面凹陷部,其特征是,包括:将树脂原料注入型腔中以成形树脂成形品;将上述树脂成形品冷却以使其固化,该树脂成形品具有位于凹陷部的深端附近的可变形部;使上述可变形部变形以使侧面凹陷部从上述台阶部脱离;以及将上述树脂成形品从上述型腔脱模。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不使用滑芯就可以将具有侧面凹陷部的树脂成形品从模具中取出。因此,可实现模具构造的简化和制造成本的降低。再有,在侧面凹陷部的部分没有模具的分型线,外观得到改善。
这里,优选的是,预先形成树脂成形品的芯材;将上述芯材插入上述型腔中;
将树脂原料注射到上述型腔中以在上述芯材上镶嵌成形外层。
这样,可一体化形成用外层覆盖芯材的树脂成形品。此外,由于在侧面凹陷部的部分没有模具的分型线,所以树脂原料不会从分型线漏出而形成飞边。不需要飞边的去除处理,外观得到改善。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树脂成形品,包括:突出部,在其基端具有开口;凹部,在上述树脂成形品成形时在上述突出部产生侧面凹陷部;以及可变形部,形成在突出部的远端附近以减小上述开口因变形而打开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通过使变形部变形而可将具有侧面凹陷部的树脂成形品从模具中取出。在模具中不需要设置滑芯。因此,可实现模具构造的简化和制造成本的降低。再有,在侧面凹陷部的部分没有模具的分型线,外观得到改善。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仪表板,其面向乘客而位于车辆驾驶室内,其特征是,包括:突出部,在其基端具有开口,上述开口朝向与乘客相反一侧;凹部,在上述仪表板成形时在上述突出部形成侧面凹陷部以安装车辆仪表;以及可变形部,形成在上述突出部的远端附近以减小上述开口因变形而打开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上述第二方面同样,可实现模具构造的简化和制造成本的降低。此外,在侧面凹陷部的部分没有模具的分型线,外观得到改善。而且,在凹部安装部件时,隐藏了部件和仪表板之间的间隙,外观得到提高。
这里,优选的是,上述凹部形成为环状,以及上述突出部具有变形槽或狭槽以允许突出部的周向变形。
这样,通过使具有环状凹部的突出部在周向上变形,而易于从模具中取出。模具中不需要滑芯。
这里,优选的是,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体,其连接到上述开口的边缘以防止变形部的变形。
这样,利用连接体而确保了刚性,可抑制仪表板在使用状态下变形部的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仪表板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剖视图。
图3是板主体的背面一侧的部分立体图。
图4是板主体的背面一侧的部分立体图。
图5是从板主体的图4的箭头V的方向观察到的部分俯视图。
图6是板主体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7是沿图5的VII-VII线剖视图。
图8是连接体的立体图。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仪表板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2的图。
图11是板主体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2的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2的图。
图14是同一仪表板的从图13中的XIV方向观察到的后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5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树脂成形品的制造方法、树脂成形品及仪表板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仪表板(树脂成形品)10安装在车辆(汽车)的驾驶室内的前排座位前方。仪表板10是与前排座位乘客相对地安装在车体上的汽车内部部件。如图1~图7所示,仪表板10具备板主体(树脂成形品)11、安装在板主体11上的连接体12(图2、8)。再有,在仪表板10上,安装了仪表装置14(图1、2)、通风器(未图示)和开关类(未图示)等,构成了仪表板装置。
再有,下面以汽车的前进方向为基准来说明上下及两侧等方向。此外,关于仪表板10等,以与乘客相对一侧为正面、以位于车辆前方一侧为背面进行说明。
板主体11位于驾驶席的前方,具备仪表安装部(部件安装部)21。仪表安装部21具有水平方向较长且扁平的筒状罩(突出部)22。仪表装置14通过嵌入和螺纹连接而安装在罩22的下方。如图2所示,罩22做成一体形成由合成树脂形成的芯材(基体材料)24和将芯材24的至少乘客一侧覆盖的外层25的结构。外层25是由合成树脂形成的外皮。罩22是所谓的聚氨基甲酸酯RIM(反应注射成形)装饰部件。
芯材24比外层25的材质更硬,且由可稍微弹性变形的合成树脂(例如,聚丙烯)形成。罩22(仪表安装部21的上部22a的被称为仪表罩或仪表遮光板等的部分)具备第一板31和第二板32及变形部33,做成为截面大体U字形。第一板31大体为平板状。第二板32大体为平板状,且位于第一板31的上方。变形部33用正面一侧连接第一板31和第二板32。变形部33做成比第一板31及第二板32更薄。变形部33具有通过弹性变形作为合页发挥作用的功能。
外层25也称为衬垫,且比芯材24的材质软。外层25使用将芯材24作为插件的模具并由多元醇及异氰酸酯的RIM成形形成。外层25用不发泡的聚氨基甲酸酯与芯材24一体化构成。外层25覆盖芯材24的乘客一侧的部分(即,从变形部33的正面一侧到第一板31的下面及第二板32的上面的部分)。再有,罩22的下部22b(图3、4)的中央由于被仪表装置14覆盖,所以没有形成外层25。
板主体11的仪表安装部21的上部22a在背面具有端部34、35。即,上部22a在背面具有开口36,且形成为截面大体U字形。上部22a作为覆盖仪表装置14上方的仪表罩发挥功能。
如图2、4、5、6所示,在芯材24的端部34、35上,朝向背面突出地设置了连接凸部38。此外,在芯材24的端部34、35的至少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一板31的端部35)上,延伸设置了向下方倾斜的支撑突缘39。连接凸部38没有如支撑突缘39那样朝向下方而是水平地突出设置。即,连接凸部38和支撑突缘39做成具有若干距离。再有,各连接凸部38与支撑突缘39通过上下延伸的肋40(图6)连接并增强。再有,该连接凸部38也从罩22的下部22b向背面突出设置。
如图2所示,在仪表安装部21的上部22a上,形成了凹部(侧面凹陷部)41。凹部41位于第一板31前后方向(图2中的横向)的中间。凹部41的外层25向上方(而且,在弯曲部稍向侧方)凹陷地设置。凹部41构成仪表安装部21。凹部41作为罩22整体而使仪表安装部21的上下方向(横向)的内宽扩大。
如果将仪表装置14安装在该仪表安装部21上,则仪表装置14的正面角部隐藏到凹部41中。因此,即使在板主体11等中产生一些尺寸误差,乘客也不会在板主体11和仪表装置14之间看到间隙,从而提供了良好的外观。
在含有仪表安装部21的罩22上,如图4、5、7所示,在周向上留有间隔地形成有可弹性变形的变形槽43。各变形槽43做成芯材24的厚度比其它部分更薄(例如,像膜那样)。各变形槽43的宽度从罩22的正面端附近朝向背缘而从W1扩大到W2。而且,通过使变形槽43及其附近弹性变形,从而可增大罩22的第一板31的变形量。
连接体12由合成树脂形成。连接体12抑制变形部33的变形并保持罩22的形状。如图8所示,连接体12具有主体部45。分别插入了连接凸部38的狭槽46在主体部45上形成。此外,将仪表装置14背面固定的后板部48在连接体12上一体化形成。
其次,说明仪表板10的制造工序。
首先,预先使用聚丙烯(第一树脂原料)模塑成形板主体11的芯材24。其次,将已成形的芯材24插入模具内,通过上述聚氨基架酸酯RIM成形而形成外层25,从而将板主体11模塑成形。如图9所示,作为板主体11的制造装置的模具装置50具备第一模具51和第二模具52。第二模具52由压机驱动。在将模具51、52合模时,在内部形成注入树脂原料的型腔。包围型腔的内面成为成形面。而且,在第一模具51上设有形成罩22的上部22a的部分(凹陷部)。在上部22a的背面形成了开口55。在将上部22a的下面成形的成形面上,在上方形成有凸的台阶部56。
在型腔中,插入预先形成的芯材24,并注入多元醇及异氰酸酯(第二树脂原料)的混合液。沿第一模具51的成形面且将芯材24的外面整体覆盖而形成软质的外层25。这样,就形成了板主体11。
其次,在外层25固化后,使第二模具52向图9中的A方向移动而开模。这里,通过第一模具51的台阶部56,形成了对脱模方向的凹部(侧面凹陷部)41。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已成形的板主体11不能在A方向脱模。这里,若对板主体11施加图9中B方向的力,则变形部33很容易变形,且凹部(侧面凹陷部)41从台阶部56脱离。此外,由于形成凹部41的部分是罩22,所以通过使在罩22上形成的变形槽43变形并使第一板31向上方移动,从而可容易地在图1中的C方向将板主体11脱模。
再有,如图9所示,在与第二板32连接的部分上,形成有相对于成形面具有凹凸的扬声器孔61和除霜器安装孔62等的部件安装部。由于在部件安装部61、62在第二模具52的移动后在下方存在较大的空间,所以通过使板主体11向图1中的D方向移动,便可很容易地使板主体11脱模。
而且,在从模具装置50取下的板主体11上,安装连接体12(图2)、抑制变形部33及变形槽43的变形。通过将板主体11的连接凸部38分别插入到连接体12的狭槽46中,并使连接体12与第一板31及第二板32的端部35、34接触而将连接凸部38热铆接,从而将连接体12固定在板主体11上。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具有形成凹部41用的台阶部56的第一模具51形成了板主体11。因此,形成了使板主体11的脱模变得困难的侧面凹陷部(凹部41)。但是,通过在芯材24上形成变形部33并作为合页变形,从而可使板主体11很容易地脱模。因此,由于不需要在模具装置50上设置滑芯就能将板主体11从第一模具51取出,所以可使模具装置50的结构简化。此外,模具的耐用性提高,可因压机的小型化而实现模具的小型化等,并可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侧面凹陷部(凹部41)形成为筒状的罩22,而且,由于仪表安装部21也为环状,因而有时仅靠变形部33的变形而不容易使板主体11脱模。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设置在罩22上的变形槽43变形,便可使板主体11很容易地脱模。此外,由于该变形槽43朝向作为脱模方向的背面的宽度增加,所以使背面的变形较大而容易进行脱模。此外,通过使变形槽43的背面一侧的宽度增大,便可使形成变形槽43的第二模具52顺利地移动。再有,在变形槽43中,芯材24也呈膜状地连续,可防止树脂原料的漏出。
此外,由于在插入了芯材24的型腔内注入树脂原料而形成外层25,所以与将片状的表皮材料预先插入模具内的情况相比,可简化制造工序,并可降低制造成本。特别地,通过用不发泡的聚氨基甲酸酯形成外层25,可省略发泡工序而在短时间内形成外层25。
再有,由于不需要滑芯,所以在形成作为侧面凹陷部的凹部41的台阶部56上没有分型线。因此,不会由于第二树脂原料从滑芯的分型线漏出而形成飞边。因此,不需要飞边切除的精加工工序,并可降低制造成本。此外,不会出现与飞边去除相伴的表面状态的杂乱和表面保护用的保护材料的除去。此外,利用台阶部56可容易地形成轮廓清晰的边缘,并可提高凹部41和其它部件之间的配合品质。其结果,可容易地提高外观,并可提高外观设计上的品质。
再有,通过在第一板31的端部35向下方倾斜地延伸设置的支撑突缘39的部分上配置模具51、52的分型线,可清晰地形成芯材24和外层25的边界部分。此外,可通过支撑突缘39抑制外层25的粘性低的树脂原料(聚氨基甲酸酯)的漏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板主体11的开口36的端部34、35用连接体12连接而抑制变形部33及变形槽43的变形,使刚性提高。其结果,可抑制将仪表板10装入车体状态下的变形部33及变形槽43的变形。再有,与用肋提高刚性相比,可抑制成形后因冷却滞后所产生的表面凹陷的发生,可提高外观。
再有,由于使支撑突缘39和连接凸部38的位置不同,所以可用连接凸部38及支撑突缘39稳定地支撑连接体12。
再有,由于设有连接连接凸部38和支撑突缘39的肋40,所以可用支撑突缘39的端部35和肋40稳定地支撑连接体12。
在仪表安装部21的凹部41上安装仪表装置14时,仪表装置14的正面角部隐藏到凹部41中。提供了即使在板主体11等上产生一些尺寸误差,乘客也不会在板主体11和仪表装置14之间看到间隙,外观良好的高品质仪表板10。
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板31的端部35上形成了向下方倾斜的支撑突缘39。但是,端部35的形状可以是各种形状。此外,连接体12与板主体11做成分体,并通过将连接凸部38热铆接而固定在板主体11上。但是,也可将板主体11和连接体12一体成形。或者,可通过超声波焊接、粘接、压入或利用爪的结合等而将连接体12固定在板主体11上。
例如,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缘部35,除了支撑突缘39以外,还可形成将连接凸部38的基端连接的连接突缘35a。连接突缘35a具有与支撑突缘39相同的突出长度。如果这样,支撑突缘39及连接突缘35a的连接体12的接触面积增加,可更稳定地支撑连接体12。
或者,如图12所示,也可以在连接体12上设置卡定爪66,而且,在板主体11上设置卡定孔67。该情况下,将卡定爪66分别卡定在卡定孔67中,并将连接体12固定在板主体11上。
或者,如图13及图14所示,也可以将板主体11和连接体12一体化形成。连接体12以大体四角的凸部从第二板32的端部34延伸设置。各连接体12的基端(与第二板32的连接部)是可弯曲的合页71。在各连接体12的前端的附近,形成了可将连接凸部38插入的连接孔46。使各连接体12在合页71弯曲,并将连接凸部38插入到连接孔46中。然后,通过压入、热铆接或超声波焊接等将各连接体12的前端固定在第一板31的端部35上。这样,连接体12便固定在板主体11上。如果这样,可减少仪表板10的部件数量,并可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和轻量化。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变形槽43使芯材24形成为膜状。并且,还可使芯材24与外层25的厚度都较薄。或者,如图15所示,可将芯材24及外层25的一部分切除而形成变形狭槽43b。该情况下,第一板31的各分隔部分仅由变形部33连接,或者,用第一板31的一部分及变形部33连接。

Claims (8)

1.一种树脂成形品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模具具有型腔,该型腔具有凹陷部和位于凹陷部的内表面上的台阶部,从而在树脂成形品上形成侧面凹陷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树脂原料注入型腔中以成形树脂成形品;
将上述树脂成形品冷却以使其固化,该树脂成形品具有位于凹陷部的深端附近的可变形部;
使上述可变形部变形以使侧面凹陷部从上述台阶部脱离;以及
将上述树脂成形品从上述型腔脱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预先形成树脂成形品的芯材;
将上述芯材插入上述型腔中;
将树脂原料注射到上述型腔中以在上述芯材上镶嵌成形外层。
3.一种树脂成形品,其特征在于,包括:
突出部,在其基端具有开口;
凹部,在上述树脂成形品成形时在上述突出部产生侧面凹陷部;以及
可变形部,形成在突出部的远端附近以减小上述开口因变形而打开的区域。
4.一种仪表板,其面向乘客而位于车辆驾驶室内,其特征在于,包括:
突出部,在其基端具有开口,上述开口朝向与乘客相反一侧;
凹部,在上述仪表板成形时在上述突出部形成侧面凹陷部以安装车辆仪表;以及
可变形部,形成在上述突出部的远端附近以减小上述开口因变形而打开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仪表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部形成为环状,以及
上述突出部具有变形槽或狭槽以允许突出部的周向变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仪表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连接体,其连接到上述开口的边缘以防止变形部的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仪表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是仪表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仪表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车辆仪表是组合仪表装置。
CN2007103004362A 2006-12-28 2007-12-27 树脂成形品的制造方法、树脂成形品及仪表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195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56413 2006-12-28
JP2006-356413 2006-12-28
JP2006356413A JP5171032B2 (ja) 2006-12-28 2006-12-28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19569A true CN101219569A (zh) 2008-07-16
CN101219569B CN101219569B (zh) 2012-01-04

Family

ID=39629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30043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19569B (zh) 2006-12-28 2007-12-27 树脂成形品的制造方法、树脂成形品及仪表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810863B2 (zh)
JP (1) JP5171032B2 (zh)
CN (1) CN101219569B (zh)
DE (1) DE102007062758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11162A (zh) * 2014-12-22 2016-06-29 马格纳斯泰尔汽车技术两合公司 用于制造夹层部件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夹层部件
CN105922602A (zh) * 2016-05-19 2016-09-07 江苏新昌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汽车硬塑仪表盘间隙面差保证工艺
CN107000287A (zh) * 2014-11-25 2017-08-01 河西工业株式会社 合成树脂成型品及其成型方法
CN109789619A (zh) * 2016-09-30 2019-05-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树脂部件及其成形方法、成形装置
CN111532130A (zh) * 2020-04-08 2020-08-14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仪表板用卡接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12382A1 (en) * 2006-01-11 2008-01-17 Evans Gregg S Integration of buttons into a reaction injection molded automotive instrument panel skin
JP5182591B2 (ja) * 2009-09-28 2013-04-1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
JP5126197B2 (ja) * 2009-10-21 2013-01-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金型構造
US8062576B2 (en) * 2010-01-04 2011-11-2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ethod of molding a unitary object
US8678466B2 (en) * 2012-03-30 2014-03-25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Instrument panel assembly
CN106739294B (zh) * 2016-12-20 2019-01-01 浙江华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热固性树脂超低密度层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6870106B2 (ja) * 2017-11-06 2021-05-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成形品ユニット及び樹脂成形品ユニットの成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34140C (de) 1949-12-02 1952-03-17 Emil Schuster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Press- oder Spritzteilen mit Hinterschneidungen
JPS58141937A (ja) * 1982-02-19 1983-08-23 Kasai Kogyo Co Ltd 自動車用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ツ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4508381A (en) * 1982-12-06 1985-04-02 Asa Herring Snap-on plastic cover for sun-damaged vinyl covered dashboard pads and method of making
JPH0810569B2 (ja) * 1989-01-13 1996-01-31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収納体
JPH04369514A (ja) * 1991-06-18 1992-12-22 Hitachi Chem Co Ltd 表皮付き発泡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2753444B2 (ja) * 1993-05-14 1998-05-20 株式会社カンセイ 車両用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部構造
JP3358309B2 (ja) * 1994-08-05 2002-12-16 アラコ株式会社 積層体の製造装置
JPH0880763A (ja) * 1994-09-13 1996-03-26 Kanto Auto Works Ltd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におけるフード部補強構造
US5813288A (en) * 1996-08-08 1998-09-29 Chrysler Corporation Steering column close-out boot
JPH1158411A (ja) * 1997-08-22 1999-03-02 Sekisui Chem Co Ltd 密封容器蓋の成形型
JP2000103258A (ja) * 1998-09-30 2000-04-11 Kanto Auto Works Ltd 車両用メータ
JP3702734B2 (ja) * 1998-12-21 2005-10-0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蓋体付き自動車内装品
JP2000272377A (ja) 1999-03-25 2000-10-03 Toyoda Gosei Co Ltd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
DE19941674A1 (de) 1999-09-01 2001-03-08 Bullyland Volkmar Klaus Gmbh & Felge, Rad mit einer solchen Felg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olchen Rades
JP4485661B2 (ja) * 2000-07-17 2010-06-23 大成化工株式会社 低粘度液剤用のエアレスピストン容器用ピスト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75427B2 (ja) * 2002-03-25 2008-04-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通信システム
DE10242966B3 (de) * 2002-09-17 2004-06-03 Dr.Ing.H.C. F. Porsche Ag Flexible Spaltabdeckung zwischen einer verstellbaren Lenksäule eines Kraftfahrzeuges und einer Armaturentafel
JP2004239656A (ja) * 2003-02-04 2004-08-26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のメータ装置
JP2004322550A (ja) * 2003-04-25 2004-11-18 Inoac Corp 表皮成形型の表皮脱型構造
US7607691B2 (en) * 2003-08-27 2009-10-27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Lost core structural instrument panel
US6896310B1 (en) * 2003-11-13 2005-05-2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Instrument panel system with hidden airbag door
JP4152307B2 (ja) * 2003-12-05 2008-09-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保護キャップ及び射出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2005178185A (ja) * 2003-12-19 2005-07-07 Sekisui Koki Seisakusho:Kk 射出成形金型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射出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4285247B2 (ja) * 2004-01-16 2009-06-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KR100602670B1 (ko) * 2004-09-15 2006-07-20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용 클러스터 게이지 장착구조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0287A (zh) * 2014-11-25 2017-08-01 河西工业株式会社 合成树脂成型品及其成型方法
CN107000287B (zh) * 2014-11-25 2019-03-26 河西工业株式会社 合成树脂成型品及其成型方法
CN105711162A (zh) * 2014-12-22 2016-06-29 马格纳斯泰尔汽车技术两合公司 用于制造夹层部件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夹层部件
CN105711162B (zh) * 2014-12-22 2019-01-08 马格纳斯泰尔汽车技术两合公司 用于制造夹层部件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夹层部件
CN105922602A (zh) * 2016-05-19 2016-09-07 江苏新昌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汽车硬塑仪表盘间隙面差保证工艺
CN109789619A (zh) * 2016-09-30 2019-05-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树脂部件及其成形方法、成形装置
CN109789619B (zh) * 2016-09-30 2021-03-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树脂部件及其成形方法、成形装置
CN111532130A (zh) * 2020-04-08 2020-08-14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仪表板用卡接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62198A (ja) 2008-07-17
DE102007062758A1 (de) 2008-09-11
US20080185863A1 (en) 2008-08-07
US7810863B2 (en) 2010-10-12
CN101219569B (zh) 2012-01-04
JP5171032B2 (ja) 2013-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19569B (zh) 树脂成形品的制造方法、树脂成形品及仪表板
JP4572883B2 (ja) 内装用パネル及び射出成形方法
US9039052B2 (en) Mold structure and bumper
US8083283B2 (en) Armrest foam bun insert
CN107571455A (zh) 杯子保持架及其制造方法
JP4281046B2 (ja) 発泡体付き成形部材
JP2003220854A (ja) 車両内装部材
JP4526787B2 (ja) 発泡成形部材の部品取付構造
JP2006008084A (ja) 車両用内装部材
JP2719054B2 (ja) 自動車内装品
JP3240986B2 (ja) エアバッグ用内装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8615153U (zh) 汽车饰件及注塑模具
JP3868087B2 (ja) 表皮一体発泡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214985233U (zh) 汽车内部部件
JP7438415B2 (ja) 車両用クッションパ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232523A (ja) 車両用内装品の製造方法
JP2008074009A (ja) 衝撃吸収機能を有する樹脂成形品並びにその成形方法
JP541146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パッドの成形方法及び金型
KR100592073B1 (ko) 자동차용 외장 몰딩
KR100513595B1 (ko) 자동차용 외장 몰딩의 제조방법
JP4610724B2 (ja)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と収納部品とのフラッシュサーフェス構造の製造方法
CN115891853A (zh) 车用内饰件、包括内饰件和气囊模块的组件及制造内饰件的方法
JP2005305937A (ja) 表皮付き発泡成形部材のシール構造
JP3642805B2 (ja) ソフトパッド付き製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00066925A (ko) 차량용 크러시 패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04

Termination date: 201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