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72557B - 带有在竖井内两个上下设置的电梯轿厢的电梯 - Google Patents

带有在竖井内两个上下设置的电梯轿厢的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72557B
CN101172557B CN2007101848605A CN200710184860A CN101172557B CN 101172557 B CN101172557 B CN 101172557B CN 2007101848605 A CN2007101848605 A CN 2007101848605A CN 200710184860 A CN200710184860 A CN 200710184860A CN 101172557 B CN101172557 B CN 1011725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uator
deflection roller
draw gear
elevator according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8486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72557A (zh
Inventor
汉斯·柯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indler China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io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io AG filed Critical Inventio AG
Publication of CN101172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25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725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25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3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 B66B11/004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in the machine roo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8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66B11/0095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where multiple cars drive in the same hoist w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具有在竖井中上下设置的至少两个电梯轿厢,该轿厢可以垂直移动,且每个轿厢具有自己的驱动器、自己的对重和自己的牵引装置,其中,这些驱动器以一个驱动器固定到第一竖井壁上而另一个驱动器固定到相对的第二竖井壁上且每个驱动器有至少一个驱动滑轮的方式固定在竖井顶部的区域上。至少一个第一偏转滚轮与一个驱动器相关联,并位于该驱动器相对的第二或第一竖井壁上,所述第一偏转滚轮位于与该驱动器相关联的对重上方。牵引装置从对重经过偏转滚轮被引导到驱动滑轮,并从那到电梯轿厢。

Description

带有在竖井内两个上下设置的电梯轿厢的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上下设置的并可在竖井内垂直移动的至少两个电梯轿厢的电梯。本发明由独立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限定。
背景技术
电梯包括至少一个电梯轿厢,其可在竖井内垂直移动并接纳乘客,以便将他们运送到所需的建筑物的楼层。为了能够执行这种任务,电梯通常具有下列电梯部件中的至少一个:驱动器、偏转滚轮、牵引元件、对重和相应的一对用于引导电梯轿厢和对重的导轨。
在这种情况下,驱动器产生运送在电梯轿厢中存在的乘客所需要的动力。电机通常实现该功能。其直接或间接驱动设置为与牵引元件进行摩擦接触的驱动滑轮。牵引元件可以是胶带或缆线。其用于悬挂以及传送电梯轿厢和对重,所述电梯轿厢和对重都以将其重力沿着牵引元件作用在相反方向上的方式悬挂。必须由驱动器克服的合重力相应地大体上得以减小。另外,由于牵引元件与驱动滑轮的接触力变大,所以可以将更大的驱动力矩从驱动滑轮传递给牵引元件。所述牵引元件由偏转滚轮引导。
竖井容积的优化利用在电梯结构中具有不断增加的重要性。尤其,在高度利用的建筑物的高层建筑物中,将探寻对于给定的竖井容积,能够最有效地管理乘客的运输的问题。这个目的首先可以通过优化电梯部件的节省空间的配置来实现,其为更大的电梯轿厢创造了空间,并且第二,可通过使多个独立的电梯轿厢能够在一个竖井里垂直移动的电梯构思来实现。
从EP 1 489 033中可获知一种带有在同一竖井中上下设置的至少两个电梯轿厢的电梯。每个电梯轿厢具有自己的驱动器和自己的对重。驱动器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竖井壁附近,在每个情况下,对重也被悬挂在第一或第二竖井壁附近、在驱动或保持缆线处的关联驱动器下方。驱动器的驱动滑轮轴垂直于第一和第二竖井壁。这两个独立的可移动的电梯轿厢保证高运送性能。在竖井中接近第一或第二竖井壁的驱动器的位置使独立的引擎空间多余,并使驱动元件在竖井顶部中的节省空间的紧凑配置能够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改进用于在电梯竖井中的多个电梯轿厢的垂直移动的电梯部件的配置。
上述目的由根据独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具有在竖井中上下设置的至少两个电梯轿厢,所述轿厢可以垂直移动,且每个轿厢具有自己的驱动器、自己的对重和自己的牵引装置,其中这些驱动器以一个驱动器固定到第一竖井壁而另一个驱动器固定到相对的第二竖井壁上且每个驱动器有至少一个驱动滑轮的方式固定在竖井顶部的区域中。至少一个第一偏转滚轮与一个驱动器相关联,并位于与该驱动器相关联的对重上方地定位在与该驱动器相对的第二或第一竖井壁。牵引装置从对重经过偏转滚轮并引导到驱动滑轮,并从那到电梯轿厢。有利地,第一偏转滚轮与两个驱动器中的每一个相关联。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的优势在于驱动器在靠近第一和第二竖井壁的竖井顶部中节省空间的配置。另外,在电梯轿厢上方的竖井顶部的侧的变换中,牵引装置以节省空间的方式在以其它方式不能利用的空间中的驱动器和第一偏转滚轮之间、从第一竖井侧引导到第二竖井侧。最后,对重可以以简单的方式悬挂在第一偏转滚轮下方。
有利地,牵引装置由在电梯轿厢上方的驱动滑轮和第一偏转滚轮引导以使得所述牵引装置与第三和第四竖井壁形成锐角。该角度通常不超过20°。有利地,电梯轿厢由轿厢导轨引导并且对重可位于轿厢导轨和第三与第四竖井壁之间。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优势在于竖井中的对重在轿厢导轨和第三、第四竖井壁之间的节省空间的配置。
有利地,至少一个电梯以滑轮组的方式悬挂。电梯轿厢在这种情况下,以滑轮组的方式悬挂在第二和第三偏转滚轮。牵引装置经由第二和第三偏转滚轮在驱动滑轮和第一固定点之间被引导。电梯轿厢通常以上或下滑轮组的方式悬挂。例如,牵引装置以下滑轮组的方式从驱动滑轮在电梯轿厢的侧向地向下引导到第二偏转滚轮。然后,牵引装置从第二偏转滚轮在电梯轿厢下面通过引导到第三偏转滚轮,并从那进一步在电梯轿厢侧向地向上引导到牵引装置的第一固定点。在具有对应的牵引装置的引导的上滑轮组悬挂的情况下,第二和第三偏转滚轮的配置相似地执行。牵引装置从驱动滑轮沿着第一或第二竖井壁被引导到第二偏转滚轮。从那里,牵引装置在电梯轿厢上方被引导到第三偏转滚轮而且最后沿着第二或第一竖井壁引导到第一固定点。
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优势是由于以滑轮组方式悬挂电梯轿厢,所以较小的牵引力矩足以操作电梯,且相应地可以采用更小的和更经济的驱动器。进一步优势还在于,牵引装置经由在电梯轿厢的侧向和下方的其它方式不能使用的空间中的第二和第三偏转滚轮、在第一和第二竖井壁之间从驱动滑轮到第一固定点的节省空间的侧的改变(变化)。
有利地,电梯具有第四偏转滚轮,对重以滑轮组的方式悬挂在所述第四偏转滚轮上。在这种情况下,牵引装置从第一偏转滚轮向下引导到第四偏转滚轮,并从那里返回直到牵引装置的第二固定点。
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优势是由于对重以滑轮组的方式悬挂,所以较小的力矩就足以操作电梯,且相应地,可以采用更小的和更经济的驱动器。有利地,与牵引装置相关联的固定点位于所关联的电梯轿厢的同一侧。
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优势在于牵引装置的固定点的更简单的安装。牵引装置的两个固定点物理上的靠近可有利于工程师安装固定点。另外,由于两个固定点集成在一个部件中,所以可以减少电梯的独立部件的数量。
有利地,牵引装置是带,所述带由驱动滑轮以及至少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偏转滚轮引导,并设置成仅在带的一侧与驱动滑轮和偏转滚轮相接触,且带在驱动滑轮、偏转滚轮以及其固定点之间被引导而基本上无扭曲。
该实施例的优势是表面在一侧上结构化(例如肋、齿或楔)的带的简单使用。由于牵引装置的引导基本上无扭曲,所以可能通过驱动滑轮和偏转滚轮以同样的方式引导带。由此在带没有关于其纵轴扭曲的情况下,一侧上的结构进行能够接合在驱动滑轮和偏转滚轮中。带具有横贯牵引方向的两个维度,即具有相对于宽范围的第一维度和具有相对于窄范围的第二维度。这意味着带在其第一维度上在横贯其牵引方向的电梯竖井中大体上占据比在其第二维度上更多的空间。在以相同的方式的带的无扭曲的引导的情况下,带在竖井区域中占据最小的空间,这是由于带的第一宽维度平行于第一或第二竖井壁且仅仅短的第二维度设置在垂直于第一或第二竖井壁的竖井区域中。出于该原因,具有带的无扭曲引导的电梯的该配置是尤其节省空间的。另外,基本上无扭曲引导的带受到更小摩擦力和横向力并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由此,电梯也更好维护。
有利地,驱动器被设置在竖井顶部的区域中。在这种情况下,驱动器被紧固在不同的水平面上,以使得在驱动滑轮和相关联的第一偏转滚轮之间在电梯轿厢上方的牵引装置的引导无冲突地进行。第一驱动器和其相关联的第一偏转滚轮然后被紧固在第一水平面上,且在第二水平面上的第二驱动器和其相关联的第一偏转滚轮被设置在第一水平面的上方或下方。相应地,第一和第二电梯轿厢的牵引装置在两个不同的水平面上被引导。
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优势在于驱动器和相关联的第一偏转滚轮的节省空间的配置。另外,可以保证在电梯轿厢上方的牵引装置的无冲突(即无接触)的引导。
有利地,驱动器被设置在竖井顶部的区域中,其中驱动器被紧固在同一水平面上。
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优势在于驱动器和相关联的第一偏转滚轮在竖井顶部中相互邻近的节省空间的配置,由此最小量的竖井顶部高度被阻碍。另外,可以保证牵引装置在电梯轿厢上方的无冲突(即无接触)的引导。
有利地,第一和第二驱动器被固定在共同的梁上。可选地,每个驱动器都被固定在分别的梁上。
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优势在于驱动器在竖井顶部中的简单、柔性化和节省空间的配置。
有利地,电梯具有竖井门和轿厢门,其中竖井门包括两个滑动元件和轿厢门包括多于两个滑动元件。
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优势是形成足够的空间,以便将电梯轿厢的对重定位在电梯轿厢的导轨和第三或第四竖井壁之间、第一或第二竖井壁的附近。
本发明的上述元件,至少两个驱动器、偏转滚轮和对重的定位以及从此导致的牵引装置的基本上没有扭曲的引导的合作,尤其胶带的情况下,给出电梯部件在电梯竖井中的紧凑的节省空间且仍然非常柔性化的配置。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通过实施例的示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阐明和描述,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带有两个电梯轿厢、两个驱动器、两个驱动滑轮、两个牵引装置和多个偏转滚轮的电梯的配置的侧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带有两个电梯轿厢、两个驱动器、两个驱动滑轮、两个牵引装置和多个偏转滚轮的配置的平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带有两个电梯轿厢、两个驱动器、两个驱动滑轮、两个牵引装置、多个偏转滚轮、两个对重、两个对重导轨、四部分轿厢门和在竖井侧的门的电梯的配置的示意性平面图,所述驱动器位于轿厢导轨前面;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带有两个电梯轿厢、两个驱动器、两个驱动滑轮、两个牵引装置、多个偏转滚轮、两个对重、两个对重导轨、四部分轿厢门和在竖井侧的门的电梯的配置的示意性平面图,所述驱动器位于轿厢导轨的前面和后面;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带有两个电梯轿厢、两个驱动器、两个驱动滑轮、两个牵引装置、多个偏转滚轮、两个对重和两个对重导轨的电梯的配置的示意性侧视图,所述电梯轿厢中的每个作为下滑轮组或上滑轮组悬挂;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带有两个电梯轿厢、两个驱动器、两个驱动滑轮、两个牵引装置、多个偏转滚轮、两个对重和两个对重导轨的电梯的配置的示意性侧视图,所述电梯轿厢中的每个作为上滑轮组悬挂;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带有两个电梯轿厢、两个驱动器、两个驱动滑轮、两个牵引装置、多个偏转滚轮、两个对重和两个对重导轨的电梯的配置的示意性侧视图,所述电梯轿厢在顶部1∶1悬挂而在底部作为下滑轮组悬挂;和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带有两个电梯轿厢、两个驱动器、两个驱动滑轮、两个牵引装置、多个偏转滚轮、两个对重和两个对重导轨的电梯的配置的示意性侧视图,所述电梯轿厢在顶部1∶1悬挂而在底部作为下滑轮组悬挂。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对于至少两个电梯轿厢的电梯,其中每个轿厢具有自己的驱动器A1、A2,且可以在垂直方向上相互独立地移动。驱动器A1、A2位于第一和第二竖井壁附近的在电梯轿厢上方的竖井顶部。第一和第二竖井壁是不具有竖井门的彼此相对的竖井壁。在这种情况下,驱动器A1、A2被设置在两个不同的水平面上,以使得电梯轿厢A1、A2悬挂在其上的两个牵引装置Z1、Z2是无冲突的,且可以在无相互接触的情况下被引导。
根据对本发明的了解,对于将驱动器A1、A2固定在竖井中的多种可能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是开放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将两个驱动器A1、A2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由于驱动器A1、A2的侧视图(一个驱动器置于另一个后面)已经限制了显著性,所以上述不同形式纯粹由于空间的原因未示出。然而,图4的平面图示出驱动器A1、A2的配置,所述驱动器不仅能够使上述将驱动器A1、A2固定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实现,而且能将驱动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当在竖井顶部的空间条件特别紧张时,该配置具有主要的优势。另外,牵引装置Z1、Z2的无冲突引导也可在所述不同形式中得以保证。
有利地,驱动器A1、A2每个都安装在相应的梁上,由此给出在驱动器A1、A2的取向上的真正的自由度。在另外的有利的变型中,驱动器A1、A2被安装在相同的梁上,即上驱动器A1在梁上侧上而下驱动器A2在梁下侧上。驱动器A1、A2的配置非常紧凑并具有在竖井顶部中阻隔尽可能小的空间的优势。
驱动器A1、A2与用于驱动牵引装置Z1、Z2的驱动滑轮1a、1b一起形成驱动模块。设计驱动滑轮1a、1b使得其适用于容纳单个或多个牵引装置Z1、Z2。牵引装置Z1、Z2优选地是在一侧上具有肋的楔形带(wedge-ribbed),所述肋接合在驱动滑轮侧处的一个或多个凹陷中。具有相应的驱动滑轮2a、2b的带的多种形式、诸如光滑带和一侧上或两侧上带齿的带,同样是可用的。另外,不同类型的缆线,例如单缆、双缆或多缆都是可用的。牵引装置具有钢丝绳或芳香族聚酰胺纤维。
牵引装置Z1、Z2在图1中配置为滑轮组,其中不仅至少一个电梯,而且至少一个对重以滑轮组的方式悬挂。将牵引装置Z1、Z2从第一固定点13a、13b引导到第二固定点14a、14b,以使得其以基本上无扭曲的方式由多个偏转滚轮2a、2b、3a、3b、4a、4b、5a、5b以及驱动滑轮1a、1b被引导。
在这种情况下,牵引装置Z1、Z2被从第一固定点13a、13b引导到第一偏转滚轮2a、2b,以使得与每个电梯轿厢相关联的对重以滑轮组的方式悬挂在滚轮3a、3b。因此,牵引装置Z1、Z2沿着第一或第二竖井壁从第一固定点13a、13b向下延伸到滚轮3a、3b,从里到外以近似180°的角度环绕滚轮3a、3b,并进一步沿着第一或第二竖井壁向上引导到第一偏转滚轮2a、2b。该第一偏转滚轮2a、2b与关联的驱动滑轮1a、1b相对地位于第二或第一竖井壁附近。在实施例的当前形式中,第一偏转滚轮2a、2b是偏转模块的部件,所述偏转模块借助刚性的棒状连杆与驱动模块相连,并与此形成分组件。该形式的实施例的优势在于减少部件和简单的与之相连的组件数量。另外,驱动和偏转模块可以沿连杆纵向地移置,以使得分组件的柔性长度能够适应于竖井的实际尺寸。另一个优势在于允许其适于维护或更换的分组件的模块构造。
在此,牵引装置Z1、Z2从第一偏转滚轮2a、2b沿着竖井顶被引导到驱动滑轮1a、1b,并以90到180°的环绕角度从内向外环绕驱动滑轮1a、1b。在进一步的过程中,牵引装置Z1、Z2在驱动滑轮1a、1b下面与第二偏转滚轮4a、4b和第三偏转滚轮5a、5b一起形成电梯轿厢的滑轮组悬挂,其中牵引装置Z1、Z2被沿着第一或第二竖井壁从驱动滑轮1a、1b向下引导到第二偏转滚轮4a、4b。牵引装置Z1、Z2以近似90°的环绕角度从外向内环绕偏转滚轮4a、4b,并在其后水平地引导到第三偏转滚轮5a、5b。最后,在以近似90°的环绕角度从内向外环绕第三偏转滚轮5a、5b之后,牵引装置Z1、Z2向上沿着第一或第二竖井壁通到第二附着点14a、14b上。
调整滑轮6a、6b是驱动模块的可选部件。利用该调整滑轮6a、6b,牵引装置在驱动滑轮1a、1b上的环绕角度可以被调整或增加或减小,以便将所需的牵引力从驱动滑轮1a、1b传递到牵引装置A1、A2。
从图2到图4中显见,从驱动器A1、A2和偏转滚轮2a、2b形成的两个轴设置成与第三和第四竖井壁成锐角。第三和第四竖井壁是具有至少一个竖井门8的竖井中的彼此相对的壁。因此实现以滑轮组方式悬挂在第一固定点13a、13b和第一偏转滚轮2a、2b上的相关联的对重12a、12b位于电梯轿厢7a、7b的轿厢导轨10以及第三和第四竖井壁之间。驱动器A1、A2和偏转滚轮2a、2b的这种配置的优势在于节省空间和对重12a、12b的简单定位。在这种情况下,对重12a、12b由对重导轨11a、11b引导。
另外,由两个偏转滚轮5a、5b和4a、4b形成的轴位于轿厢导轨10附近,电梯轿厢7a、7b悬挂在所述偏转滚轮5a、5b和4a、4b上。由此,将由悬挂力从牵引装置Z1、Z2经由电梯轿厢7a、7b传递到轿厢导轨10上的力矩保持得小。
图3和图4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前述形式的两种不同形式。在这种情况下,由偏转滚轮4a、4b和5a、5b形成的悬挂轴或者都在轿厢导轨10的前面,或者一个在轿厢导轨10的前面、一个在轿厢导轨的后面,电梯轿厢7a、7b悬挂在所述偏转滚轮5a、5b和4a、4b上。技术人员可以依赖于竖井中的相应的空间条件,优选一个或其他解决方案,其中首先所述的对称悬挂对于由电梯轿厢7a、7b施加在轿厢导轨10上的力矩是有利的。电梯轿厢7a、7b的悬挂轴与轿厢导轨10的间距被保持到最小,并因此减小力矩,同时另外,部分地或整个地取消两个相互反向作用的力矩。从以上描述可知,另外的不同形式(未示出)是可获得的,例如,两个悬挂轴位于轿厢导轨的后面。
由于轿厢门9的特定配置,可以实现至少一个对重12a、12b在轿厢导轨10和第三或第四竖井壁之间的节省空间的定位。在电梯的正常运行中,电梯轿厢7a、7b在楼层停站(storey stop)与楼层平接,并且轿厢门9与竖井门8一起打开,以便能够将乘客从楼层运送到电梯轿厢7a、7b。当打开轿厢门9时,其滑动元件伸入竖井空间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占据另外不能使用的竖井空间。如果轿厢门9通常不包括两个滑动元件,而是包括可伸缩的至少四个滑动元件,则在打开轿厢门9的过程中占据更少的竖井空间。当轿厢门9打开时,由于滑动元件变短,这些滑动元件伸入竖井室少些,且因此为对重12a、12b或竖井中的其他物体(例如电子设备、传感器、安全装备或终端盒)保持更多的自由空间。
根据本发明,技术人员具有用于悬挂电梯轿厢7a、7b的可利用的多种可能方案。悬挂的不同形式依赖于在竖井顶部、竖井底坑中或在层间能够获得的相应的空间进行优化。
图5和图6示出带有以滑轮组方式悬挂的两个电梯轿厢7a、7b的配置。在图5中,上电梯轿厢7a作为上滑轮组悬挂而电梯轿厢7b作为下滑轮组悬挂。当如果例如层间距小而需要在电梯之间的最小通路时,该悬挂的变型优势很大。根据图6,两个电梯7a、7b作为上滑轮组悬挂。当竖井底坑中的空间条件紧张时,该变型是有利的。另外,在两个示例中,带有上滑轮组的上电梯轿厢7a不能由牵引装置Z1、Z2强拉入竖井顶部。
图7和图8示出上电梯轿厢7a的1∶1的悬挂的悬挂。根据本发明,下电梯轿厢7b以滑轮组方式悬挂。根据电梯竖井中的相应的空间条件,下电梯轿厢7b可以作为上滑轮组或下滑轮组悬挂。

Claims (20)

1.一种具有在竖井中上下设置的至少两个电梯轿厢(7a、7b)的电梯,所述轿厢可以垂直移动,且每个轿厢都具有自己的驱动器(A1、A2)、自己的对重(12a、12b)和自己的牵引装置(Z1、Z2),其中,这些驱动器(A1、A2)以一个驱动器(A1)固定到第一竖井壁而另一个驱动器(A2)固定到相对的第二竖井壁上且每个驱动器具有至少一个驱动滑轮(1a、1b)的方式固定在竖井顶部的区域中,其特征在于,一个驱动器(A1、A2)与至少一个第一偏转滚轮(2a、2b)相关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偏转滚轮(2a、2b)位于与该驱动器(A1、A2)相对的第二或第一竖井壁上,所述第一偏转滚轮位于与该驱动器(A1、A2)相关联的对重(12a、12b)上方,且牵引装置(Z1、Z2)的一端固定到在所述电梯轿厢的一侧的第一固定点,所述牵引装置从对重(12a、12b)经过第一偏转滚轮(2a、2b)并引导到驱动滑轮(1a、1b),从驱动滑轮(1a、1b)引导到电梯轿厢(7a、7b),以及从所述电梯轿厢引导到第二固定点,所述牵引装置的另一端固定到所述第二固定点,且所述第二固定点位于所述电梯轿厢的所述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两个驱动器(A1、A2)中的每个驱动器与相应的第一偏转滚轮(2a、2b)相关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Z1、Z2)由在电梯轿厢(7a、7b)上方的驱动滑轮(1a、1b)和第一偏转滚轮(2a、2b)引导以使得所述牵引装置(Z1、Z2)与第三和第四竖井壁形成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锐角至多为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7a、7b)由轿厢导轨(10)引导并且对重(12a、12b)能够位于轿厢导轨(10)和第三与第四竖井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梯轿厢(7a、7b)以滑轮组的方式悬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梯轿厢(7a、7b)由第二偏转滚轮(4a、4b)和第三偏转滚轮(5a、5b)以滑轮组的方式悬挂,且所述牵引装置(Z1、Z2)经由第二偏转滚轮(4a、4b)和第三偏转滚轮(5a、5b)在驱动滑轮(1a、1b)和第一固定点(13a、13b)之间引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对重(10)以滑轮组的方式悬挂在第四偏转滚轮(3a、3b)上,其中,牵引装置(Z1、Z2)从第一偏转滚轮(2a、2b)向下引导到第四偏转滚轮(3a、3b),并从那返回直到牵引装置(Z1、Z2)的第二固定点(14a、14b)。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Z1、Z2)包括至少一根缆线或双缆。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Z1、Z2)是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Z1、Z2)是在一侧上构造化的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Z1、Z2)是齿带、肋带或V形带。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由驱动滑轮(1a、1b)以及至少第一偏转滚轮(2a、2b)、第二偏转滚轮(4a、4b)、第三偏转滚轮(5a、5b)和第四偏转滚轮(3a、3b)引导,并设置成仅在带的一侧与驱动滑轮(1a、1b)和偏转滚轮(2a、2b、3a、3b、4a、4b、5a、5b)相接触,且所述带在驱动滑轮(1a、1b)、偏转滚轮(2a、2b、3a、3b、4a、4b、5a、5b)以及其固定点(13a、13b、14a、14b)之间引导而无扭曲。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A1、A2)被设置在竖井顶部的区域中,其中,所述驱动器(A1、A2)被紧固在不同的水平面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A1、A2)被设置在竖井顶部的区域中,其中,所述驱动器(A1、A2)被紧固在同一水平面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A1、A2)位于同一梁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A1、A2)中每个都位于分别的梁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具有竖井门(8)和轿厢门(9),其中所述竖井门(8)包括两个滑动元件而所述轿厢门(9)包括多于两个的滑动元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电梯轿厢(7a、7b)由轿厢导轨(10)引导,其中所述驱动器和相关联的驱动滑轮形成驱动模块,且两个驱动器模块和两个相关联的偏转模块中每一个都位于所述轿厢导轨(10)的连接线的分别的侧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电梯轿厢(7a、7b)由轿厢导轨(10)引导,其中所述驱动器和相关联的驱动滑轮形成驱动模块,且两个驱动器模块和两个相关联的偏转模块中每一个都位于所述轿厢导轨(10)的连接线的同一侧上。
CN2007101848605A 2006-10-31 2007-10-30 带有在竖井内两个上下设置的电梯轿厢的电梯 Active CN1011725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6123294 2006-10-31
EP06123294.8 2006-10-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2557A CN101172557A (zh) 2008-05-07
CN101172557B true CN101172557B (zh) 2013-01-30

Family

ID=37807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848605A Active CN101172557B (zh) 2006-10-31 2007-10-30 带有在竖井内两个上下设置的电梯轿厢的电梯

Country Status (20)

Country Link
US (1) US7762376B2 (zh)
JP (1) JP5330666B2 (zh)
KR (1) KR20080039285A (zh)
CN (1) CN101172557B (zh)
AR (1) AR063728A1 (zh)
AT (1) ATE501078T1 (zh)
AU (1) AU2007231749A1 (zh)
BR (1) BRPI0704046A (zh)
CL (1) CL2007002913A1 (zh)
CO (1) CO6030026A1 (zh)
DE (1) DE502007006652D1 (zh)
HK (1) HK1120013A1 (zh)
MX (1) MX2007012961A (zh)
MY (1) MY147026A (zh)
NO (1) NO332452B1 (zh)
NZ (1) NZ562338A (zh)
RU (1) RU2453489C2 (zh)
SG (1) SG142287A1 (zh)
TW (1) TWI386359B (zh)
ZA (1) ZA2007090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82934B2 (en) * 2006-12-22 2011-02-08 Inventio Ag Elevator installation in a building with at least one transfer floor
US7913818B2 (en) * 2006-12-22 2011-03-29 Inventio Ag Elevator installation in a building with at least one transfer floor
KR100883566B1 (ko) * 2008-04-28 2009-02-13 (주)포테이토밸리 신품종 고구밸리 감자를 이용한 암 예방을 위한건강기능식품
EP2424806A4 (en) * 2009-04-29 2015-07-22 Otis Elevator Co LIFTING SYSTEM WITH SEVERAL CARS IN A SINGLE TRAVEL CHAIR
DE102013110778A1 (de) * 2013-09-30 2015-04-02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Aufzuganlage
EP3000759B1 (en) * 2014-09-25 2017-06-07 KONE Corporation Elevator
CN108100831A (zh) * 2017-12-29 2018-06-01 浙江西子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电梯
KR102160012B1 (ko) * 2019-06-05 2020-09-25 현대엘리베이터주식회사 더블데크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US11891277B2 (en) * 2019-12-20 2024-02-06 Inventio Ag Elevator system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differing support means
CN116823327B (zh) * 2023-06-22 2024-04-02 青岛中沃兴牧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猪肉专卖网点销售量的预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11834A (en) * 1931-02-26 1933-05-30 Otis Elevator Co Elevator system
US1837643A (en) * 1931-03-28 1931-12-22 Otis Elevator Co Elevator system
JPH033885A (ja) * 1989-05-29 1991-01-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H0412984A (ja) * 1990-05-07 1992-01-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高速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ドア装置
FI94123C (fi) * 1993-06-28 1995-07-25 Kone Oy Vetopyörähissi
US5584364A (en) * 1995-08-28 1996-12-17 Sakita; Masami Elevator system
US5857545A (en) * 1997-03-20 1999-01-12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system with overlapped roped-coupler segments
MY121775A (en) * 1998-04-28 2006-02-28 Toshiba Kk Traction type elevator apparatus
JP2000072344A (ja) * 1998-09-03 2000-03-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装置
EP1006071A1 (de) * 1998-12-02 2000-06-07 Inventio Ag Aufzug mit zwei Antrieben
JP2001146370A (ja) * 1999-11-19 2001-05-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2001310833A (ja) * 2000-02-22 2001-11-06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2001335259A (ja) 2000-05-24 2001-12-04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二層形エレベータ
EP1329412B1 (en) * 2000-10-10 2009-12-09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Elevator device
EP1604939B1 (de) * 2001-11-23 2008-01-02 Inventio Ag Aufzug mit riemenartigem Übertragungsmittel, insbesondere mit Keilrippen-Riemen, als Tragmittel und/oder Treibmittel
CN1298605C (zh) * 2002-07-11 2007-02-0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JP4113760B2 (ja) * 2002-11-01 2008-07-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MY136077A (en) * 2002-11-05 2008-08-29 Inventio Ag Drive-capable support or traction means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WO2004046009A1 (ja) * 2002-11-18 2004-06-0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エレベータ装置
ES2281559T3 (es) 2002-11-26 2007-10-01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Procedimiento para el control de una instalacion de ascensor, asi como instalacion de ascensor para realizar el procedimiento.
CN100389056C (zh) * 2003-03-06 2008-05-21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梯
EP1489033B2 (de) 2003-06-18 2015-05-27 Inventio AG Aufzugsanlage mit in einem Schacht übereinander angeordneten Kabinen
JP2005008414A (ja) * 2003-06-18 2005-01-13 Inventio Ag エレベーター設備、このエレベーター設備を操作する方法、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設備を最新化する方法
JP2005089086A (ja) * 2003-09-17 2005-04-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2006036487A (ja) * 2004-07-28 2006-02-0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KR100966534B1 (ko) * 2004-12-16 2010-06-29 오티스 엘리베이터 컴파니 승강로 내에 다수의 카를 갖는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EP1700809B1 (de) * 2005-03-12 2010-04-28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Aufzuganlage
JP2006290575A (ja) * 2005-04-13 2006-10-26 Otis Elevator Co エレベー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30666B2 (ja) 2013-10-30
AR063728A1 (es) 2009-02-11
HK1120013A1 (en) 2009-03-20
AU2007231749A1 (en) 2008-05-15
SG142287A1 (en) 2008-05-28
NO20075493L (no) 2008-05-02
BRPI0704046A (pt) 2008-06-24
TWI386359B (zh) 2013-02-21
ZA200709083B (en) 2009-03-25
NZ562338A (en) 2009-07-31
MY147026A (en) 2012-10-15
MX2007012961A (es) 2009-02-13
JP2008115015A (ja) 2008-05-22
RU2007140302A (ru) 2009-05-20
RU2453489C2 (ru) 2012-06-20
CN101172557A (zh) 2008-05-07
NO332452B1 (no) 2012-09-17
US7762376B2 (en) 2010-07-27
KR20080039285A (ko) 2008-05-07
US20080302610A1 (en) 2008-12-11
CO6030026A1 (es) 2009-04-30
ATE501078T1 (de) 2011-03-15
CL2007002913A1 (es) 2008-01-18
TW200900343A (en) 2009-01-01
DE502007006652D1 (de) 2011-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72557B (zh) 带有在竖井内两个上下设置的电梯轿厢的电梯
JP5161563B2 (ja) エレベータ
CN101224834A (zh) 在竖井中电梯轿厢一个在另一个的上方的电梯
KR100966534B1 (ko) 승강로 내에 다수의 카를 갖는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CA2508686A1 (en) Elevator roping arrangement
CN107662865B (zh) 随行电缆晃动的防止
EP2084096A1 (en) Traction sheave elevator without counterweight
JP2014526427A (ja) エレベータの懸架構造およびガイドシュー構造
JPH11106159A (ja) エレベーター
US7413055B2 (en) Elevator
US8684143B2 (en) Elevator guide rail system
EP1828044B1 (en) Elevator roping arrangement
CN101128384A (zh) 具有不对称的导轨的升降机
JP2012056773A (ja)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
EP1564177B1 (en) Elevator equipment
JP4107863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EP1053969B1 (en) Elevator
JP4195044B2 (ja) エレベーター
CN1741953B (zh) 电梯装置
CA2608895A1 (en) Lift with two lift cages disposed one above the other in a lift shaft
CN112551310A (zh) 一种适用于建筑物井道的曳引机后置式施工升降机
KR200288350Y1 (ko) 엘리베이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9

Address after: No. 555 Xingshun Road,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CHINDLER (CHINA) ELEVA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Swiss Helge Sitwell

Patentee before: Inventio 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