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0252A - 片材处理设备、片材处理方法和成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片材处理设备、片材处理方法和成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0252A
CN101100252A CNA2007101263911A CN200710126391A CN101100252A CN 101100252 A CN101100252 A CN 101100252A CN A2007101263911 A CNA2007101263911 A CN A2007101263911A CN 200710126391 A CN200710126391 A CN 200710126391A CN 101100252 A CN101100252 A CN 1011002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cutting
pattern
cutting quantit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263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77544C (zh
Inventor
藤井隆行
森山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100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02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754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7544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5/00Folding thin material
    • B65H45/12Folding articles or webs with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to define or form crease lines
    • B65H45/28Fol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cut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50Piling apparatus of which the discharge point mov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height to the pile
    • B65H29/51Piling apparatus of which the discharge point mov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height to the pile piling by collecting on the periphery of cylin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材处理设备,其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预期的使用目的容易地设置片材的切割量。折叠单元折叠片材。切割单元切掉折叠的片材的端部。设置单元设置至少要通过所述中心折叠单元和所述切割单元执行的片材处理的细节。设置单元能够选择第一切割量设置模式和第二切割量设置模式,在第一切割量设置模式中利用所述至少一个端部的切割宽度来设置切割量,在第二切割量设置模式中利用片材在切割后应当具有的片材尺寸来设置切割量。当设置要通过所述切割单元执行片材处理的细节时,所述设置单元设置第一切割量设置模式和第二切割量设置模式中所选择的一个模式下的切割量。

Description

片材处理设备、片材处理方法和成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切割功能的片材处理设备、一种片材处理方法和一种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地,已知一种成像系统,该成像系统具有连接到诸如复印机和激光打印机的成像设备的后处理设备(片材处理设备),由此具有在用于进行装订处理的装订模式下操作的能力。在该装订模式下,进行用于在片材中心处装订片材的骑马钉装订处理,并且进行用于在片材中心处折叠片材的折叠处理。
图46是经过传统的骑马钉装订和中心折叠处理的片材摞的视图。在装订的片材摞中,当摞中的片材数量大或者摞中每个片材的厚度大时,摞的折叠的片材的相对端的相应部分在内片材与外片材之间没有对准,这降低了完成的片材摞的外观。作为对此的解决方案,提出了一种后处理设备,其配备有通过使用例如切割器切割掉几毫米的宽度来切割片材摞参差不齐的端部的切割功能,以由此对准片材的相应端部,用于改善完成的摞的外观(见日本特开平(Kokai)No.2003-341919)。
而且,当进行切割时,参差不齐的部分L被切掉(见图46)。因此,从可操作性的观点看,对于用户容易理解的一种方法是指定从片材摞的参差不齐的侧端切掉的长度,并且因而传统地采用这种设置切割量的方法(日本特开平(Kokai)No.2004-210509)。
然而,在传统的片材处理设备中,在以下几点中仍有改善的空间:
近来,开始在例如复印机的打印机中使用稍长于预定标准尺寸的加长尺寸。当使用具有这种加长尺寸的片材时,沿各片材的侧边保证页边,并且在片材的中心区域中形成具有预定尺寸的图像。具有形成在其上的图像的片材经过切割处理,用于沿片材的侧边切掉页边。
因而,使用者在具有加长尺寸的装订片材摞上进行切割处理,不仅用于切掉参差不齐的部分,而且用于沿片材的侧面切掉页边。
因此,对于想要切掉片材的诸如页边的不想要的部分的使用者来说,根据形成在片材上的图像的尺寸,产生以下问题:当指定从片材端部的切割长度(切割宽度)时,使用者需要预先掌握记录片材的尺寸和待印制在其上的图像的尺寸,并且然后通过计算设置切割量。这使得易于在设置切割量中出现误差,使得用户不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使用户能够按照预期的使用目的容易地设置切割量的一种片材处理设备、一种片材处理方法和一种成像系统。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一种处理片材的片材处理设备,该设备包括适于在其中心处折叠片材的中心折叠单元、适于切掉折叠的片材的至少一个端部的切割单元和设置单元,该设置单元适于设置至少要通过中心折叠单元和切割单元执行的片材处理的细节,设置单元能够选择第一切割量设置模式和第二切割量设置模式,在第一切割量设置模式中使用所述至少一个端部的切割宽度设置切割量,在第二切割量设置模式中使用片材在切割后应具有的片材尺寸设置切割量,并且当设置要由切割单元执行的片材处理的细节时,设置单元可操作以在第一切割量设置模式和第二切割量设置模式中所选择的一个模式下设置切割量。
借助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片材处理设备的布置,在第一切割量设置模式中使用折叠的片材的至少一个端部的切割宽度或在第二切割量设置模式中使用片材在切割后应具有的片材尺寸设置切割量。因此,用户能够根据预期的使用目的容易地设置切割量。因此,即使当要切掉沿各片材的侧边延伸的页边时,也可以防止用户错误地设置切割量,以由此提高可操作性。
设置单元能够在一端切割模式与多端切割模式之间选择,在一端切割模式中,仅切掉折叠的片材与通过折叠片材形成的折叠端部相反的一端,而在多端切割模式中,切掉折叠的片材除了折叠端部以外的多个端部,并且当选择了一端切割模式时,设置单元可设置第一切割量设置模式下的切割量,而当选择了多端切割模式时,设置单元可设置第一切割量设置模式和第二切割量设置模式中的一个模式下的切割量。
借助片材处理设备的该实施例的布置,可以设置切割量设置模式中与所选择的切割模式相配的一个模式下的切割量。这提高了用户对处理设备的满意度。
设置单元可根据要处理的片材的尺寸设置第一切割量设置模式和第二切割量设置模式中所选择的一个模式下的切割量。
借助根据该实施例的片材处理设备的布置,可以提高设备的用户可操作性。
当要处理的片材的尺寸是标准尺寸时,设置单元可设置第一切割量设置模式下的切割量,而当要处理的片材的尺寸是加长的尺寸时,设置单元可设置第二切割量设置模式下的切割量。
借助根据该实施例的片材处理设备的布置,可以使设备兼容具有加长尺寸的片材。
片材处理设备还可包括骑马钉装订单元,该骑马钉装订单元适于在一个叠置在另一个上的多个片材上进行骑马钉装订,并且设置单元可设置是否在片材中心处既进行骑马钉装订又进行片材折叠,或者在片材中心处仅进行片材折叠,而不进行骑马钉装订。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一种处理片材的方法,包括设置片材的处理细节的设置步骤、根据设置的处理细节在其中心处折叠片材的中心折叠步骤和根据设置的处理细节切掉折叠的片材的至少一个端部处的切割步骤,其中设置步骤能够选择第一切割量设置模式和第二切割量设置模式,在第一切割量设置模式中,使用至少一个端部的切割宽度设置切割量,在第二切割量设置模式中,使用片材在切割后应具有的片材尺寸设置切割量,并且设置步骤包括:当设置要由切割单元执行的片材处理的细节时,设置第一切割量设置模式和第二切割量设置模式中所选择的一个模式下的切割量。
借助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方法的布置,可以获得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片材处理设备所提供的相同的有利效果。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提供一种包括成像设备和片材处理设备的成像系统,其中通过片材处理设备处理通过成像设备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所述成像系统包括适于接收从成像设备排出的片材的接收器单元、适于在其中心处折叠片材的中心折叠单元、适于切掉折叠的片材的至少一个端部的切割单元和适于设置至少由中心折叠单元和切割单元执行的片材处理的细节的设置单元,该设置单元能够选择第一切割量设置模式和第二切割量设置模式,在第一切割量设置模式中,使用至少一个端部的切割宽度设置切割量,在第二切割量设置模式中,使用片材在切割后应具有的片材尺寸设置切割量,并且当设置要由切割单元执行的片材处理的细节时,设置单元可操作以设置第一切割量设置模式和第二切割量设置模式中所选择的一个模式下的切割量。
借助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成像系统的布置,可以获得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片材处理设备所提供的相同的有利效果。
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而变得较为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控制成像系统的总体操作的控制器的框图;
图3是示出操作/显示单元的外观的视图;
图4是修整器的纵向横截面图;
图5是修整器控制部分和与其连接的部件的框图;
图6是修剪器的纵向横截面图;
图7是修剪器的俯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边缘切割的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顶部和底部切割的视图;
图10是修剪器控制部分和与其连接的部件的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非分选模式中的片材循环的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分选模式中的片材循环的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分选模式中的片材循环的视图,该视图示出的状态跟随图12的状态;
图14是用于说明分选模式中第二摞的片材循环的视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分选模式中第二摞的片材循环的视图,该视图示出的状态跟随图14的状态;
图16是用于说明分选模式中第二摞的片材循环的视图,该视图示出的状态跟随图15的状态;
图17是用于说明分选模式中第二摞的片材循环的视图,该视图示出的状态跟随图16的状态;
图18是在显示器上显示的应用模式选择画面的视图;
图19是片材盒设置画面的视图;
图20是骑马钉装订和切割设置画面的视图;
图21是切割设置画面的视图;
图22是切割量设置画面的视图;
图23是切割量设置画面的视图;
图24是当选择了“切割宽度指定”键时显示的切割宽度指定画面的视图;
图25是当选择了“最终尺寸指定”键时显示的最终尺寸选择画面的视图;
图26是当选择了“详细设置”键时显示的最终尺寸指定画面的视图;
图27是当选择了“最终尺寸指定”键时显示的最终尺寸指定画面的视图;
图28是用于说明装订模式下修整器中片材循环的视图;
图29是用于说明装订模式下装订路径中的片材循环的视图;
图30是用于说明装订模式下装订路径中的片材循环的视图,该视图示出的状态跟随图29的状态;
图31是用于说明装订模式下装订路径中的片材循环的视图,该视图示出的状态跟随图30的状态;
图32是用于说明装订模式下第二摞的片材循环的视图;
图33是用于说明第二摞的片材循环的视图,该视图示出的状态跟随图32的状态;
图34是用于说明切割模式下的片材循环的视图;
图35是用于说明切割模式下的片材循环的视图,该视图示出的状态跟随图34的状态;
图36是用于说明切割模式下的片材循环的视图,该视图示出的状态跟随图35的状态;
图37是用于说明切割模式下的片材循环的视图,该视图示出的状态跟随图36的状态;
图38是示出切割设置处理的流程图;
图39是示出用于设置三路切割的处理的流程图,该三路切割在图38的步骤S5中执行;
图40是用于设置装订模式和切割模式的画面的视图,该画面显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成像系统上;
图41是显示用于设置装订模式和切割模式的最终尺寸指定画面的视图;
图42是显示用于设置装订模式和切割模式的切割宽度指定画面的视图;
图43是显示用于设置装订模式和切割模式的最终尺寸选择画面的视图;
图44是显示用于设置装订模式和切割模式的最终尺寸指定画面的视图;
图45是显示用于设置装订模式和切割模式的切割宽度指定画面的视图;
图46是经过传统的骑马钉装订和中心折叠处理的片材摞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照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系统的视图。成像系统包括成像设备10、修整器500和修剪器900。成像设备10包括读取原稿图像的图像读取器200和打印机300。
图像读取器200配备有原稿进给器100。原稿进给器100在图1中看去向左方向上从前导页一个接一个顺序地进给正面朝上地设置在原稿托盘上的原稿,从而使原稿沿弯曲的路径被引导,并从左输送到压板玻璃102上,然后通过移动的原稿读取位置到达右侧,随后被排出到外部排出托盘112上。
当每个原稿从左到右在压板玻璃102上通过移动的原稿读取位置时,通过保持在对应于移动的原稿读取位置的位置中的扫描单元104读取原稿的图像。该读取方法通常被称为“移动的原稿读取方法”。更具体地,当原稿经过移动的原稿读取位置时,利用来自扫描单元104的灯103的光照射待扫描的原稿的表面,并且从原稿反射的光经由反射镜105、106和107被引导到透镜108中。穿过透镜108的光在图像传感器109的成像表面上形成图像。
因而每个原稿被输送以从左到右经过移动的原稿读取位置,由此进行扫描,以利用垂直于原稿输送方向的方向作为主扫描方向以及原稿的输送方向作为副扫描方向读取原稿。更具体地,当原稿经过移动的原稿读取位置时,在原稿沿副扫描方向进给的同时,通过图像传感器109沿主扫描方向一行接一行地读取原稿的图像,由此读取全部原稿图像。通过图像传感器109光学地读取的原稿图像通过该图像传感器转换成图像数据,用于输出到参考下文的图像信号控制部分202。从图像传感器109输出的图像数据通过图像信号控制部分202进行预定处理,并且继而作为视频信号输送到打印机300的曝光控制部分110。
或者,还可以将原稿输送到压板玻璃102上的预定位置,并且暂时使原稿停止,并且使扫描单元104从左到右扫描原稿以由此读取原稿。该读取方法就是所谓的“静止原稿读取方法”。在不使用原稿进给器100读取原稿的情况下,首先,用户抬起原稿进给器100并将原稿放在压板玻璃102上,然后使扫描单元104从左到右扫描原稿以读取原稿。简言之,当原稿进给器100不用于读取原稿时,进行静止原稿读取。
打印机300的曝光控制部分110基于来自图像读取器200的视频信号输出而调节激光束,并且继而输出调节的激光束。激光束照射到感光鼓111上同时被多面反射镜110a扫描。在感光鼓111上,按照扫描的激光束形成静电潜像。当进行静止原稿读取时,曝光控制部分110输出激光束,以便形成正确的图像(非镜像图像)。
在感光鼓11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从显影设备113供给的显影剂作为显影剂图像显现。另一方面,片材从盒(片材盒)114或115、手动片材进给器125或双面输送路径124进给,并且在与激光束照射开始的同步时刻输送到感光鼓111与转印部分116之间。在感光鼓111上形成的显影剂图像通过转印部分116转印到进给的片材上。具有转印到其上的显影剂图像的片材被输送到定影部分117,并且定影部分117通过加热和加压片材将显影剂图像定影到片材上。已经过定影部分117的片材经过挡板121和排出辊118,从而从打印机300排出到成像设备10的外侧(到修整器500中)。
当要面向下方排出片材,即片材的成像表面面向下时,已经过定影部分117的片材通过挡板121的切换操作被临时引导到翻转路径122中,随后在片材的尾端经过挡板121之后,片材被翻转过来,并且通过排出辊118从打印机300排出。该片材排出模式将在下文中称作“翻转排出”。当从前导页开始顺序地形成图像时,即当形成通过使用原稿进给器100读取的图像时,或当形成从计算机输出的图像时,进行翻转排出。通过翻转排出排出的片材以正确的页码顺序堆叠。
当从手动片材进给器125供给诸如OHP片材的硬片材并且在该片材上形成图像时,片材不被导向到翻转路径122中,并且因而通过排出辊118面向上即其成像表面面向上地排出。
而且,当设置了用于在片材的两面上形成图像的双面打印模式时,片材通过挡板121的切换操作被导向到翻转路径122中,并且继而被输送到双面输送路径124,随后在与激光束照射开始的同步时刻被再次供给到感光鼓111与转印部分116之间。
另一方面,从打印机300排出的片材被发送到修整器500。修整器500在从打印机300排出的片材上进行后处理。而且,修剪器900进行用于切割片材端部的处理,所述片材通过修整器500在中心处骑马钉装订并折叠。
图2是示出控制成像系统的总体操作的控制器的布置的框图。控制器主要由CPU电路部分150形成,并且CPU电路部分150连接到原稿进给器控制部分101、图像读取器控制部分201、图像信号控制部分202、打印机控制部分301、操作显示控制部分401和修整器控制部分501。图像信号控制部分202连接到外部接口(I/F)209,该外部接口连接到计算机210。而且,修整器控制部分501连接到修剪器控制部分901。
CPU电路部分150包括CPU 153、ROM 151和RAM 152,并且通过执行存储在ROM 151中的控制程序的CPU 153进行上述部分101、201、202、209、301、401、501的集中控制。RAM 152临时地存储控制数据,并且当CPU 153执行控制程序时也用作用于进行算术操作的工作区。
原稿进给器控制部分101按照来自CPU电路部分150的指令驱动地控制原稿进给器100。图像读取器控制部分201驱动地控制扫描单元104、图像传感器109等,并且将从图像传感器109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输送到图像信号控制部分202。
图像信号控制部分202将来自图像传感器109的模拟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继而在数字信号上进行各种处理,并且将处理过的数字信号转换成视频信号,随后将视频信号输送到打印机控制部分301。而且,图像信号控制部分202在经由外部I/F 209从计算机210输入的数字图像信号上进行各种处理,并且将处理过的数字信号转换成视频信号,随后将视频信号输送到打印机控制部分301。通过CPU电路部分150控制由图像信号控制部分202执行的处理操作。
打印机控制部分301基于接收到的视频信号驱动曝光控制部分110。修整器控制部分501包含在修整器500中,并且与CPU电路部分150交换信息,以由此控制修整器500的总体操作。
修剪器控制部分901安装在修剪器900上,并且与修整器控制部分501交换信息,以驱动地控制整个修剪器。
操作显示控制部分401控制与操作/显示单元400和CPU电路部分150的信息交换。操作/显示单元400包括多个键和一显示部分,所述多个键用于配置用于成像的各种功能,所述显示部分用于显示指示配置的信息。操作显示控制部分401将对应于键的相应操作的键信号输出到CPU电路部分150,并且基于来自CPU电路部分150的信号在显示部分上显示对应信息条。
图3是示出操作/显示单元400的外观的视图。在操作/显示单元400上,布置有用于开始成像操作的开始键402、用于中断成像操作的停止键403、用于设置输入数字的包括404到412以及414的十键数字键盘、ID键413、清除键415、复位键416等。而且操作/显示单元400包括液晶显示器420,该液晶显示器具有设置在其顶部上的触摸面板,其中设有软键。
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系统具有非分选模式、分选模式、订钉分选模式(装订模式)、装订模式等作为后处理模式。通过从操作/显示单元400进行输入操作来设置或配置这些模式。例如,当设置后处理模式时,在初始画面上选择软键“分选器”(见图3)。响应于该选择,在液晶显示器420上显示分选器类型选择画面,并利用该分选器类型选择画面来设置后处理模式。
图4是表示修整器500的纵向截面图。修整器500执行各种后处理,包括:顺序地接收从成像设备10排出的片材并将纳入的片材对准成摞的处理、通过订书机对片材摞尾端订钉的订钉处理、用于在片材摞尾端打孔的打孔处理、分选处理、非分选处理以及装订处理。
修整器500通过入口辊对502来接收从成像设备10排出的片材,并经由输送辊对503将所接收的片材输送到缓冲辊505。入口传感器531设置在入口辊对502和输送辊对503之间的输送路径中。在输送辊对503和缓冲辊505之间的输送路径中设置有打孔单元550,根据需要操作该打孔单元550以在输送到此的片材的尾部边缘附近打孔。
缓冲辊505能够将输送到此的预定数量的片材卷绕到其外周上,并且围绕该缓冲辊505的外周设有加压辊512、513和514,用于在缓冲辊505的旋转过程中将片材卷绕在其上。卷绕到缓冲辊505外周上的片材在缓冲辊505的旋转方向(逆时针旋转,如图4所示)上输送。
切换挡板511设置在加压辊513和514之间,而切换挡板510设置在加压辊514下游的位置。切换挡板511剥离卷绕在缓冲辊505上的片材,以将其引导到非分选路径521中,或者简单地在卷绕在缓冲辊505上的状态下将片材朝向分选路径522引导。另一方面,切换挡板510剥离卷绕在缓冲辊505上的片材,以将其引导到分选路径522中,或者简单地将片材引导到缓冲路径523中,其中片材处于卷绕在缓冲辊505上的状态。
当要把卷绕在缓冲辊505上的片材引导到非分选路径521中时,操作切换挡板511以剥离被卷绕在缓冲辊505上的片材,以将其引导到非分选路径521中。被引导到非分选路径521中的片材经由排出辊对509排出到样本托盘701上。在非分选路径521的中间部分设有片材排出传感器533。
当要把卷绕在缓冲辊505上的片材引导到缓冲路径523中时,切换挡板510和切换挡板511均不操作,并且片材以卷绕在缓冲辊505上的状态被送到缓冲路径523中。在缓冲路径523的中间部分设有缓冲路径传感器532,其用来检测缓冲路径523上的片材。
另外,当要把卷绕在缓冲辊505上的片材引导到分选路径522中时,切换挡板511不操作但切换挡板510操作,以剥离卷绕在缓冲辊505上的片材,以将片材引导到分选路径522中。
在分选路径522的下游位置设有切换挡板542,用来把片材引导到分选排出路径524或装订路径525中。被引导到分选排出路径524中的片材经由输送辊对507堆叠到中间托盘(以下称为处理托盘)630上。
根据需要,以摞的形式堆叠到处理托盘630上的片材通过设在处理托盘630前侧和后侧的对准部件来进行对准处理、订钉处理等等,之后通过排出辊对680a和680b排出到堆叠托盘700上。
排出辊680b由摆动引导件650支撑。摆动引导件650通过未示出的摆动马达而摆动,以使排出辊680b与处理托盘630上片材摞的顶部片材接触。当排出辊680b与处理托盘630上的顶部片材接触时,其能够与排出辊680a协作,以将处理托盘630上的片材摞朝向堆叠托盘700排出。
订钉处理由订书机601执行。订书机601被设置成可沿着处理托盘630的后端移动,使得订书机601能够对堆叠在处理托盘630上的片材摞相对于片材输送方向(向左方向,如图4所示)而言的尾端(右侧端部,如图4所示)订钉。
另外,引导到装订路径525中的片材经由输送辊对802输送到装订中间托盘(以下称为装订托盘)830。在装订路径525的中间部分设有装订入口传感器831。装订托盘830设有中间辊803和可移动的片材定位部件816。另外,砧811设置在与一对订书机810相对的位置,订书机810和砧811协作来对接收在装订托盘830中的片材摞进行订钉处理。
折叠辊对804设置在订书机810下游的位置,并且挤推部件815设置在与折叠辊对804相对的位置。促使挤推部件815向着接收在装订托盘830中的片材摞突出,这样,片材摞被挤推到折叠辊对804之间。这使得片材在中心处被折叠。在本实施例中,最多可折叠三个片材。折叠辊对804不仅折叠片材摞,而且将折叠后的片材摞向下游输送。然后,输送辊对805使折叠后的片材摞传输到排出托盘900。排出传感器832设置在输送辊对804下游的位置。
图5是修整器控制部分501和与其相连的部件的框图。修整器控制部分501由CPU550、ROM551和RAM552构成。与CPU550相连的是各个马达M1至M9、入口传感器531、包括缓冲路径传感器532和片材排出传感器533的路径传感器,等等。
修整器控制部分501经由未示出的通信IC与设在成像设备10中的CPU电路部分150通信,以进行数据交换,并且执行存储在ROM551中的各种程序,以便根据来自CPU电路部分150的指令来驱动地控制修整器500的驱动。此外,除了成像设备以外,修整器控制部分501经由通信IC(未示出)还与修剪器控制部分901通信。
图6是修剪器900的纵向截面图。图7是修剪器900的俯视图。修剪器900接收通过修整器500的装订部分(装订托盘830及相关部件)而在中心折叠的片材。这时,从修整器的输送辊对805落下的片材被夹到设在修剪器900的接收部分的前侧对准部件910a和后侧对准部件910b之间,并向着输送路径的中心移动,然后由输送带902向下游输送,从而校正了当片材经过修整器500时所发生的片材位移。
在修剪器900内的输送路径中设置有相应的上下输送带对902、903、904和905,每对输送带距输送路径中心的距离相同,从而片材在夹在上下输送带之间的同时被输送。
设置在输送带902和903之间的是切割机构(边缘切割部分),其用于切割与在中心处折叠片材摞而形成的折叠端相对的片材摞端部(以下称为“边缘切割”)。图8用来解释边缘切割。使被输送到切割机构的片材(摞)抵靠在边缘切割止动件911上,并使其停止在切割位置(见图6和7)。可竖直移动的上边缘切割刀912a设置在与固定的下边缘切割刀912b相对的位置处,其中停止的片材摞以夹置在上下边缘切割刀之间的方式停止,并且上边缘切割刀912a下降以对片材摞进行边缘切割(见图8中虚线所示位置)。
边缘切割止动件911相对于输送带903以可竖直缩回的方式突出(图6中的符号“a”表示缩回位置),以便在不进行边缘切割的情况下或是在边缘切割之后将片材向下游输送。另外,边缘切割止动件911可在输送方向上水平地移动,用于将片材停止位置切换到根据片材尺寸而定的位置,或者用于调节在片材摞上的切割位置(图6中的符号“b”表示移位后的位置)。
从片材摞上切下的切屑被接收在边缘切割切屑盒915中。上边缘切割刀912a通常在升起位置待命,以便不干扰片材的输送(图6中的符号“c”表示待命位置)。
另外,为设置在边缘切割部分下游的输送带905设置用于切割与折叠端垂直的端部的机构(顶部和底部切割部分)。图9用来说明顶部和底部切割。竖向固定的下部顶部和底部切割刀921b和922b分别设置在输送带905的前侧和后侧。使可移动的上部顶部和底部切割刀921a和922a下降到固定的下部顶部和底部切割刀,这样,以夹在输送带905之间的状态停止的片材受到类似于边缘切割的顶部和底部切割(见图9中虚线所示的位置)。
顶部和底部切割刀921a、921b、922a和922b可横向于输送方向移动,并且根据片材尺寸移动,以便调节切割位置。通过顶部和底部切割部分而从片材摞上切掉的切屑被接收在顶部和底部切割切屑盒925中。当不进行顶部和底部切割时,片材摞在不停止的情况下被输送带905向下游输送。
在从输送带905之间通过之后,片材摞被排出到堆叠托盘930上。此时,设置在堆叠托盘930上方的大输送辊931被驱动,以移动堆叠托盘930上被排出的片材摞。另外,已堆叠在堆叠托盘930上的片材摞也在其上向下游输送,从而防止片材摞驻留在输送带905的出口端口。
图10是修剪器控制部分901和与其相连的部件的框图。修剪器控制部分901由CPU950、ROM951和RAM952构成。与CPU950相连的是相应马达M10至M17、止动件螺线管(SL)SL1、路径传感器941、942和943,等等。
修剪器控制部分901经由未示出的通信IC与设在修整器500中的修整器控制部分501通信,以与其进行数据交换。然后,根据来自修整器控制部分501的指令,修剪器控制部分901执行存储在ROM951中的各种程序,以控制修剪器900。
输送带902a和902b与接收输送马达M10相连,以便由其进行驱动。输送带903a和903b与边缘输送马达M11相连,以便由其进行驱动。输送带904a和904b与竖直路径输送马达M12相连,以便由其进行驱动。输送带905a和905b与顶部和底部输送马达M13相连,以便由其进行驱动。马达M10至M13均为步进马达。
另外,前侧对准部件910a和后侧对准部件910b与接收对准马达M14相连,以便由其进行驱动,从而当马达M14正转时使它们向着中心对称地移动以及当马达M14反转时使它们向外移动。
上边缘切割刀912a与边缘切割马达M15相连,并通过边缘切割马达M15的正转或反转而被驱动向上或向下运动。边缘切割马达M15上的负载随着要切割片材的数量和每个片材的厚度而变化,因此边缘切割马达M15是DC马达。
边缘切割止动件911与止动件驱动马达M16相连,并且其位置通过由止动件驱动马达M16使其在输送方向移动来控制。止动件驱动马达M16为步进马达。另外,边缘切割止动件911由止动件螺线管SL1驱动而向上或向下运动。
上部顶部和底部切割刀921a与顶部和底部切割马达M17相连,并通过顶部和底部切割马达M17的正转或反转而被驱动进行向上或向下运动,这与上边缘切割刀912a相似。
现在,将关于非分选模式、分选模式和装订模式中的每一个模式对修整器500中的片材循环进行说明。图11用来解释非分选模式中的片材循环。当用户将用于片材排出模式的非分选模式指定为其中一种后处理模式时,入口辊对502、输送辊对503和缓冲辊505被驱动旋转,这样,从成像设备10排出的片材P被接收到修整器500中并被输送。
切换挡板511由未示出的螺线管驱动,以使片材P输送到非分选路径521。然后,当片材P尾端被片材排出传感器533检测到时,排出辊对509以适当的输送速度旋转,以将片材堆叠到样本托盘701上,从而片材P被排出到样本托盘701上。
图12和13用来解释分选模式中的片材循环。当用户将指定分选模式时,入口辊对502、输送辊对503和缓冲辊505被驱动旋转,这样,从成像设备10排出的片材P被接收到修整器500中并在其中被输送。切换挡板510和511在图12所示的位置静止,从而每个片材P被引导到分选路径522中。
被引导到分选路径522中的片材P由切换挡板542引导到分选排出路径524中,并由输送辊对507排出到处理托盘630上。在排出时,向上突出的辅助托盘670防止从输送辊对507排出的片材下垂或错误地返回,并改善了处理托盘630上片材的对准。
排出到处理托盘630上的片材P通过其自重而开始朝向处理托盘630上的止动件631移动。片材P的移动由辅助部件例如桨叶660和返回带661来辅助。当片材P的尾端抵靠住止动件631并在此停止之后,排出的片材由对准部件641对准。之后,通过把片材摞P夹在排出辊对680a和680b之间来进行片材摞排出操作,以把片材摞P排出到堆叠托盘700上。
每个片材摞从处理托盘630排出,并被设置成由对准部件641对准的状态。这样,片材摞以一摞堆在另一摞之上的形式堆叠在堆叠托盘700上,使得每摞片材的前导页位于该摞片材的底部,其形成图像的表面朝下,且后面的页按页码顺序顺序地堆叠在前导页上。
下面将说明在片材P(第一份)从开始被接收到以片材摞形式排出的时间段期间片材(第二份)是怎样被输送的。图14、15、16和17用来解释在分选第二片材摞的操作过程中的片材循环。
当从成像设备10排出时,作为第二片材摞的第一页的片材P1通过切换挡板510的切换操作卷绕在缓冲辊505上(见图14)。当片材P1被输送到距缓冲路径传感器532预定距离时,缓冲辊505停止。
当作为第二页的片材P2的前导页从入口传感器531前进了预定距离时(见图15),缓冲辊505开始旋转,从而片材P2被叠放到片材P1上。片材P1和P2再次输送到缓冲路径532(见图16),并且后续片材P3叠放到其上。
卷绕在缓冲辊505上的片材P1、P2和P3通过切换挡板510的切换操作而从缓冲辊505上剥离,并以三个片材摞P的形式输送到分选路径522中(见图17)。此时,置于处理托盘630上的片材摞P的摞排出操作已完成,从而处理托盘630准备接收新排出的片材摞P。三个片材的片材摞P被排出到处理托盘630上。
第四个和后续片材均经由分选路径522排出到处理托盘上,而不是像第一份那样被输送到缓冲路径532中。
关于后续片材输送操作,第二片材摞开始排出到堆叠托盘700上,以进行与上述相同的操作,并且该处理重复进行,从而预定数量的片材摞堆叠到堆叠托盘700上。应该注意,在本实施例中,三个片材一个堆叠在另一个上,这不是限制性的,也可以是两个或四个或更多片材一个堆叠在另一个上。
图18是在显示器420上显示的应用模式选择画面。该应用模式选择画面用来选择不同模式中的一种,并且通过当作为软键显示在初始画面(见图3)上的“应用模式”被选择时从初始画面切换而显示。在应用模式选择画面上,可以选择“混合片材”、“封面/插入”、“缩排”、“装订”、“装订页边”、“边框擦除”、“锐化”、“镜像”、“正负翻转”和“移位”键中的任意一个。
当选择“装订”键251时,装订模式启动,并且键被显示,这使用户能选择其中一个相关的容纳有要输出的记录片材的盒(片材盒)。图19是片材盒设置画面。在片材盒设置画面上,可以选择“手动A3”进给键、“A4”进给键372、“B5”键373、“A3”进给键374、“B4”键375中的任意一个。在从该画面上选取了用于容纳具有选定尺寸的片材的片材盒的键之后,如果“下一个”键376被选择,则该画面就转变到一个用于设置用于要装订(无论是否执行骑马钉装订)的片材摞的处理的画面。图20表示该画面,即骑马钉装订和切割设置画面。此时,如果已经选择了装订模式,至少执行在片材摞中心的折叠(以下称为“中心折叠”),但用户可以选择是否进行骑马钉装订。在骑马钉装订设置画面上,选择“执行骑马钉装订”键351或“不执行骑马钉装订”键352。在所示例子中,选择“不执行骑马钉装订”。
另外,不管是否骑马钉装订,都可以选择是否进行切割。不管骑马钉装订设置是如何设置的,如果选择了“不执行切割”键354并按下“OK”键355,则终止设置操作。然后,该处理返回到初始画面(见图3),并等待按下开始键402以开始成像操作和后处理操作。
另一方面,不管骑马钉装订是如何设置的,如果选择了“执行切割”键353并按下“OK”键355,则显示切割设置画面。图21表示切割设置画面。在该设置画面中,选择是执行边缘切割还是执行边缘切割以及顶部和底部切割(三路切割)。
如果选择了“边缘切割”键361并按下“OK”键363,则显示切割量设置画面。图22表示切割量设置画面。该设置画面用于设置距片材端部的切割长度x,并且可以通过操作/显示单元400的十键键盘来把切割量设置为所需值。在设置了切割量之后,如果按下“OK”键365,则设置终止,并且该处理返回到初始设置画面(见图3)。
另一方面,如果选择了“三路切割”键362并按下“OK”键363,则显示切割量设置画面。图23表示切割量设置画面。在该设置画面上,用户能选择“切割宽度指定”键371或“最终尺寸指定”键372。在“切割宽度指定”中,指定距片材端部的切割长度(切割宽度),这类似于边缘切割的情况,而在“最终尺寸指定”中,设置经过边缘切割和顶部和底部切割后的片材尺寸,用户无需关注切割长度(切割宽度)。
图24表示当选择了“切割宽度指定”键371时显示的切割宽度设置画面。与用于边缘切割的切割量指定相似,通过操作/显示单元400的十键键盘来输入边缘侧的切割量(切割长度)x和顶部和底部侧的切割量(切割长度)y。图25表示当选择了“最终尺寸指定”键372时显示的最终尺寸选择画面。从该画面上,可以选择能选择标准尺寸(A4、B5等)的键380和381以及能选择标准尺寸之外的所需尺寸的“详细设置”键382中的任意一个。作为标准尺寸,可以在A/B型尺寸和英寸型尺寸之间切换。如果选择了其中一种标准尺寸并按下“OK”键383,则设置终止,并且该处理返回到初始画面(见图3)。
图26表示当选择了“详细设置”键382时显示的最终尺寸指定画面。在该设置画面上,通过操作/显示单元400的十键键盘来输入在与边缘切割相关方向上的最终长度x和在与顶部和底部切割相关方向上的最终长度y。输入后,如果按下“OK”键385,则设置终止,并且该处理返回到初始画面(见图3)。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如果选择了边缘切割,则处理自动地(优选地)进行到切割宽度指定,但这不是限制性地,即使当选择边缘切割和三路切割任意一个时,用户也可以选择是设置切割宽度还是设置最终尺寸。在这种情况下,当在切割设置画面(见图21)上选择了边缘切割时,该画面就切换到切割量设置画面(见图23),然后切换到由“切割宽度指定”键371或“最终尺寸指定”键372选择的画面。如果此时选择了“切割宽度指定”键371,则显示用于设置距片材端部的切割长度的切割量设置画面(见图22)。另一方面,如果选择了“最终尺寸指定”键372,则显示用于设置片材在切割后应有长度的画面(最终尺寸指定画面)。图27表示当选择了“最终尺寸指定”键372时显示的最终尺寸指定画面。
图28、29、30和31是用于解释装订模式下片材循环的视图。当用户指定装订模式时,驱动入口辊对502、输送辊对503和缓冲辊505转动,由此从成像设备排出的片材P进入修整器500并在其中输送。
切换挡板510、511和542在静止时位于图28所示的位置,片材P从分选路径522被引导到装订路径525,并通过输送辊对802接收在装订托盘830中。驱动中间辊803转动,接收在装订托盘830中的片材的前端被输送到与片材定位部件816接触的位置。在此,片材定位部件816的位置被设置成接收在装订托盘830中的片材摞的中心可以由订书机810订钉。
当片材的前端到达片材定位部件816以在此停住时,未示出的对准部件垂直于片材输送方向移动,从而实施片材对准。
在设置装订模式处理中已选择“执行骑马钉装订”的情况下,当预定数量的片材被接收在对准状态时,订书机810在片材上的中心处实施订钉操作(此后称为“骑马钉装订”)。在设置装订模式处理中已选择“不执行骑马钉装订”的情况下,不实施订钉操作。应当理解,在本实施例中,当选择“不执行骑马钉装订”时,片材堆叠在骑马钉处理托盘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被折叠的片材数量为三。在本实施例中,骑马钉处理托盘指定如下状态的装订盘830,即,片材定位部件816的位置被设置成接收在装订托盘830中的片材摞的中心与折叠辊对804相对。
然后,降低片材定位部件816(参见图29)直到片材摞的订钉位置(中心)变成折叠辊对804的中心。驱动折叠辊对804和输送辊对805转动,同时使得挤推部件815突出以挤推折叠辊对804之间的片材摞(参见图30)。片材摞向下游输送同时被折叠,并且通过输送辊对805使得片材摞排出到修剪器。
下面将描述在从开始引入片材P(第一份)到排出作为片材摞的片材的时间段期间如何输送片材(第二份)。图32和33是用于解释装订模式下第二片材摞的片材循环。
当从成像设备10排出时,类似于分选模式下第二片材摞的情况,作为第二片材摞的第一页的片材P1通过切换挡板510的切换操作卷绕在缓冲辊505上。当片材P1被输送至距缓冲路径传感器532预定距离时,缓冲辊505停止。
当作为第二页的片材P2的前导边缘从入口传感器531行进预定距离时,缓冲辊505开始转动,从而片材P2叠置在片材P1上使得片材P2相对于片材P1超前预定距离。在片材P2叠置在片材P1上之后,片材P1和P2再次被输送到缓冲路径532(参见图32),并且又一随后的片材P3被叠置在片材P1和P2上。
卷绕在缓冲辊505上的片材P1、P2和P3通过切换挡板510的切换操作从缓冲辊505剥离,并且作为三个片材摞P被输送到分选路径522中(参见图33)。这时,已经完成接收在装订托盘830中的片材摞的中心折叠操作。此外,片材定位部件816已经从用于在先片材摞折叠操作的位置移动到用于下一片材摞订钉的位置。然后,三个片材摞通过输送辊对802和中间辊803排出到装订托盘830中。
第四以及随后的片材均以和第一片材摞相同的方式经由分选路径522和装订路径525排出到装订托盘830中。应当理解,在本实施例中,三个片材一个叠置在另一个上,这不是限定性的,两个或四个或更多片材也可以一个叠置在另一个上。
图34至37是用于解释切割模式下片材循环的视图。在装订模式下在中心处被骑马钉装订并折叠的片材摞P′开始从修整器500的排出辊805排出,开始驱动输送带902a和902b转动。
当被设置用于输送带902b的接收传感器941检测到片材摞P′的前端之后,片材P′被输送经过预定距离,并且当片材摞P′的尾端落在输送带902b上时,停止驱动输送带902a和902b。这时,片材摞P′的前端没有到达输送带902a,因此片材摞P′是自由的而没有被夹在输送带902a和902b之间。然后,对准部件901a和901b实施对准操作以将输送路径的中心和片材摞的中心对准。当完成对准操作时,再次驱动输送带902a和902b,从而向下游输送片材摞P′。
在实施边缘切割时,边缘切割止动件911从待命位置(图34实线所示)升高到伸入输送路径的位置(图34虚线所示),并进一步在输送方向上移动到与切割量对应的位置。当路径传感器942检测到由输送带902和903向下游输送的片材摞P的前端后,片材P被输送预定距离,然后停止输送带902和903。这时,片材摞P的前端与边缘切割止动件911接触,片材摞P处于被输送带903a和903b夹住的状态。另外,这时,片材摞P的尾端超出输送带902(参见图34)。
然后,降低上部边缘切割刀912a以切掉片材摞P的尾端,切掉的切屑Pt由于自重落下以便被接收在设于切割刀下方的边缘切割切屑盒915中。当完成切割操作时,边缘切割止动件911降低以便空出输送路径。然后,驱动输送带903和904转动,从而进一步向下游输送片材摞P(参见图35)。
另一方面,当不实施边缘切割时,当通过对准部件910对准片材摞P后,驱动输送带902、903、904和905转动,同时边缘切割止动件911保持在降低的待命位置,从而片材摞向下游输送而不会停在边缘切割部分。
在对由输送带904向下游输送的片材摞P实施顶部和底部切割时,当路径传感器943检测到片材前端后,片材摞P被输送预定距离,然后停止驱动输送带905(参见图36)。当由输送带904输送片材摞P时,顶部和底部切割刀921和922移动到与切割量对应的相应位置。然后,顶部和底部切割刀921a和922a降低以切掉片材摞P的顶端和底端。
切掉的切屑Ps落下以便被接收在顶部和底部切割切屑盒925。此后,当上部切割刀921a和922a被升高时,驱动输送带905以将片材摞P排出到堆叠托盘930中(参见图37)。在片材摞P的前端到达设置用于排出托盘的大输送辊931之前,驱动输送辊931转动,从而使得片材摞P向排出托盘930移动。
图38是切割设置处理的流程图。用于该处理的程序存储在修剪器控制部分901的ROM951中,并由CPU950执行。首先,经由修整器控制部分501读入关于有关设置的信息,该设置由显示器420上的软键设定,确定是否给装订模式设置“执行切割”(步骤S1)。如果未设置“执行切割”,本处理立刻终止。
在另一方面,如果设置了“执行切割”,读入切割模式的设置(步骤S2),确定给切割模式设置边缘切割和三路切割中的哪一个(步骤S3)。如果设置边缘切割,则执行边缘切割的设置(步骤S4)。更具体地,设置距片材端部的切割长度x。另一方面,如果设置三路切割,则执行三路切割的设置(步骤S5)。下面将描述用于设置三路切割的处理。当执行步骤S4和S5后,终止本操作。
图39是表示用于在步骤S5中设置三路切割的处理的流程图。在步骤S11中确定在切割量设置画面上选择切割宽度指定和最终尺寸指定中的哪一个(参见图23)。如果选择切割宽度指定,则接受用于边缘侧的切割量x和用于顶部和底部侧的切割量y(步骤S12)。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1中确定选择最终尺寸指定,则接受标准尺寸或所需尺寸(步骤S13),并执行步骤S12和S13,随后本处理返回上级处理。
如至此所描述的,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系统中,用户能够根据预期的使用目的容易地设置切割量。因此,可以减少用户在设置切割量时发生错误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可操作性。
接着,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系统的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系统的构造相同。因此,仅对不同的操作进行描述,而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部件,并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图40至45是用于解释根据第二实施例设置装订模式和切割模式的视图。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当在应用模式选择画面中选择“装订”键251时(参见图18),显示使得可以选择容纳要输出的记录片材的盒的键441至445(参见图40)。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选择A4尺寸(210mm×297mm)片材、B5尺寸(257mm×182mm)片材、A3尺寸(297mm×420mm)片材和SRA3尺寸(320mm×450mm)片材。SRA3尺寸是加长尺寸的片材,其在纵向和侧向比A3尺寸稍长。
在图40所示的设置画面上,如果选择了容纳具有所选尺寸的片材的盒,按下“下一步”键446,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可以彼此独立地选择是否在片材摞上实施骑马钉装订以及是否实施边缘切割或三路切割(参见图20和21)。在此,不管如何设置骑马钉装订,如果选择“不执行切割”键354,并按下“OK”键355,则终止设置且处理返回初始画面(参见图3)。然后,处理等待开始键402被按下以开始成像和后处理操作。另一方面,当选择“执行切割”键353后,如果选择“边缘切割”键361或“三路切割”键362,并接着按下“OK”键363,则显示与在设置画面(参见图40)中设置的选择尺寸相关的画面。
在为具有加长尺寸的片材选择“SRA3”键444并且要实施边缘切割的情况下,显示这一画面(参见图41),在该画面中需要通过操作/显示单元400的十键键盘输入片材在切割后应当具有的最终尺寸。在该画面上,如果按下“切割宽度指定”键451,画面切换到用于指定距片材端部的切割长度的切割宽度指定画面(参见图42)。在切割宽度指定画面中,设有“最终尺寸指定”键453,如果按下该键453,画面则切换到最终尺寸指定画面(参见图41)。因此,用户可以在指定最终尺寸或指定切割长度之间任意切换。
另一方面,如果在片材盒设置画面(参见图40)上选择标准尺寸片材的“A3”键445,并且如果执行边缘切割,则画面切换到用于从操作/显示单元400的十键键盘输入切割长度的切割量设置画面(参见图42)。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按下“最终尺寸指定”键435来将画面切换到最终尺寸指定画面(参见图41)。
另外,如果选择“SRA3”键444并且要实施三路切割,如果在切割设置画面(参见图21)上按下“OK”键363,该画面被切换到最终尺寸选择画面(参见图43)。在最终尺寸选择画面上,可以选择标准尺寸(A4、B5等)的任意键461和462、以及能够选择标准尺寸之外的任意尺寸的“详细设置”键463。对于标准尺寸,可以在A/B型尺寸以及英寸型尺寸之间切换。当选择标准尺寸并按下“OK”键464时,终止设置且处理返回至初始画面(参见图3)。
另一方面,如果选择“详细设置”键463,画面切换到最终尺寸指定画面(参见图44),用于从操作/显示单元400的十键键盘输入与边缘切割相关的方向上的最终长度x和与顶部和底部切割相关的方向上的最终长度y。然后,在输入之后,如果按下“OK”键466,则终止设置且处理返回至初始画面(参见图3)。
如果在最终尺寸指定画面(参见图44)上选择“切割宽度指定”键456,则该画面切换到切割宽度指定画面(参见图45)。在切割宽度指定画面上,当输入用于边缘切割的切割量(切割长度)x以及用于顶部和底部切割的切割量(切割长度)y后,如果按下“OK”键467,则终止设置且处理返回至初始画面(参见图3)。如果在切割宽度指定画面(参见图45)上选择“最终尺寸指定”键458,则该画面切换到最终尺寸指定画面(参见图43)。
如果在切割设置画面(参见图21)上选择标准尺寸A3并且要执行三路切割,则该画面切换到用于指定切割长度的切割宽度指定画面(参见图45)。在此,通过选择“最终尺寸指定”键458,可以将切割宽度指定画面切换到最终尺寸指定画面(参见图43)。
如上所述,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系统中,当用于切割模式的片材尺寸是加长尺寸时,画面优选切换到用于设置最终尺寸的画面,然而如果用于切割模式的片材尺寸是标准尺寸,则画面优选切换到用于设置切割长度的画面。这使得可以改进可操作性。
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个实施例的布置,而是可以在可以实现每个实施例的功能的范围内采用任何合适的布置。
例如,本发明可以应用到包括多个设备的系统或由单个设备形成的单元。另外,应当理解,成像设备可以不仅是最初预期所指的打印机,而是可以采用具有打印功能的传真机,或具有打印功能、复印功能、扫描功能等的多功能外设(MFP)。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由多功能设备执行的打印处理是电子照像处理,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各种打印处理,例如喷墨打印、热转印打印、热打印、静电打印以及放电击穿打印。
另外,根据用户的要求,成像设备可以根据需要连接到各种扩展成像设备的功能的可选设备(也称为附件)上。例如,作为可选设备,可以提及能够进给或输送大量片材的片材盘。另外,可以提及用于打孔以合订片材的打孔机,以及用于在每个片材的两面上形成图像的自动双面片材进给器。另外,可以提及用于在片材之间插入另一片材的插入设备。另外,可以提及用于将原稿自动进给到扫描仪上的自动文件进给器,以及用于将输出图像处理成高质量图像的定影和后处理设备。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提供具有存储介质的系统或设备,实现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代码存储在所述存储介质中,并且使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或CPU或MUP)读取并执行存储在存储介质中的程序代码。
在这种情况下,从存储介质读取的程序代码自身实现了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的功能,并因此存储了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构成了本发明。
用于提供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的示例包括软盘(floppy,注册商标)、硬盘、磁性光盘、CD-ROM、CD-R、CD-RW、DVD-ROM、DVD-RAM、DVD-RW、DVD+RW、磁带、永久性存储卡以及ROM。可选择地,程序可以通过网络下载。
另外,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的功能不仅可以通过执行由计算机读取的程序代码来实现,而且可以通过使在计算机上操作的OS(操作系统)等基于程序代码的指令实施部分或全部实际操作。
另外,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的功能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将从存储介质中读取的程序代码写入设置在插入计算机的扩展板上的存储器中或者设置在与计算机连接的扩展单元中的存储器中,然后使设置在扩展板或扩展单元中的CPU等基于程序代码的指令实施部分或全部实际操作。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下述权利要求的范围被认为是最宽的解释以便包括所有这种修改和等同结构与功能。
本申请要求2006年4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6-125691的优先权,因此通过引用其内容包含在此。

Claims (7)

1.一种处理片材的片材处理设备,包括:
中心折叠单元,适于在片材的中心处折叠片材;
切割单元,适于切掉折叠的片材的至少一个端部;以及
设置单元,适于设置至少要通过所述中心折叠单元和所述切割单元执行的片材处理的细节,所述设置单元能够选择第一切割量设置模式和第二切割量设置模式,在第一切割量设置模式中利用所述至少一个端部的切割宽度来设置切割量,在第二切割量设置模式中利用片材在切割后应当具有的片材尺寸来设置切割量,并且当设置要通过所述切割单元执行的片材处理的细节时,所述设置单元可操作以设置第一切割量设置模式和第二切割量设置模式中所选择的一个模式下的切割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单元能够在一端切割模式和多端切割模式之间选择,在一端切割模式中只有与片材折叠处的折叠端相对的折叠片材的一个端部被切掉,在多端切割模式中折叠片材的除了折叠端以外的多个端部被切掉,并且当选择所述一端切割模式时,所述设置单元适于设置第一切割量设置模式下的切割量,而当选择所述多端切割模式时,所述设置单元适于设置第一切割量设置模式和第二切割量设置模式中的一个模式下的切割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单元适于根据要处理的片材的尺寸设置第一切割量设置模式和第二切割量设置模式中所选择的一个模式下的切割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当要处理的片材的尺寸是标准尺寸时,所述设置单元适于设置第一切割量设置模式下的切割量,而当要处理的片材的尺寸是加长尺寸时,所述设置单元适于设置第二切割量设置模式下的切割量。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片材处理设备,还包括骑马钉装订单元,其适于在一个叠置在另一个上的多个片材上实施骑马钉装订,以及
其中,所述设置单元适于设置是在片材的中心处执行骑马钉装订和片材折叠两者,还是在片材的中心处仅执行片材折叠而不实施骑马钉装订。
6.一种处理片材的方法,包括:
设置步骤,其设置片材处理的细节;
中心折叠步骤,其根据设置的处理细节在片材的中心处折叠片材;以及
切割步骤,根据设置的处理细节切掉折叠的片材的至少一个端部,
其中,所述设置步骤能够选择第一切割量设置模式和第二切割量设置模式,在第一切割量设置模式中利用所述至少一个端部的切割宽度来设置切割量,在第二切割量设置模式中利用片材在切割后应当具有的片材尺寸来设置切割量,并且当设置要通过所述切割步骤执行的片材处理的细节时,所述设置步骤包括设置第一切割量设置模式和第二切割量设置模式中所选择的一个模式下的切割量。
7.一种成像系统,包括成像设备和片材处理设备,其中通过成像设备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由片材处理设备处理,所述系统包括:
接收器单元,适于接收从成像设备排出的片材;
中心折叠单元,适于在片材的中心处折叠片材;
切割单元,适于切掉折叠的片材的至少一个端部;以及
设置单元,适于设置至少要通过所述中心折叠单元和所述切割单元执行的片材处理的细节,所述设置单元能够选择第一切割量设置模式和第二切割量设置模式,在第一切割量设置模式中利用所述至少一个端部的切割宽度来设置切割量,在第二切割量设置模式中利用片材在切割后应当具有的片材尺寸来设置切割量,并且当设置要通过所述切割单元执行的片材处理的细节时,所述设置单元可操作以设置第一切割量设置模式和第二切割量设置模式中所选择的一个模式下的切割量。
CN200710126391A 2006-07-03 2007-07-03 片材处理设备、片材处理方法和成像系统 Active CN10057754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83478 2006-07-03
JP2006183478A JP4878231B2 (ja) 2006-07-03 2006-07-03 シート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0252A true CN101100252A (zh) 2008-01-09
CN100577544C CN100577544C (zh) 2010-01-06

Family

ID=38544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26391A Active CN100577544C (zh) 2006-07-03 2007-07-03 片材处理设备、片材处理方法和成像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027630B2 (zh)
EP (1) EP1876125B1 (zh)
JP (1) JP4878231B2 (zh)
KR (1) KR100912769B1 (zh)
CN (1) CN100577544C (zh)
DE (1) DE602007014144D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1118A (zh) * 2009-05-29 2010-12-01 佳能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2233727A (zh) * 2010-04-22 2011-11-09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和片材处理装置
CN102583099A (zh) * 2010-12-15 2012-07-18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处理装置、片材处理方法以及控制装置
CN103223798A (zh) * 2012-01-26 2013-07-31 佳能株式会社 进行缓冲处理的薄片后处理设备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3723567A (zh) * 2012-10-10 2014-04-1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片材折叠装置、片材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62307A (ja) * 2006-09-04 2008-03-21 Nisca Corp 断裁屑回収方法及びシート束断裁装置及び製本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4861215B2 (ja) * 2007-02-28 2012-0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61351B2 (ja) * 2007-12-07 2013-1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8894064B2 (en) * 2008-01-31 2014-11-2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kjet printer accessory
JP5517744B2 (ja) * 2009-06-16 2014-06-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578958B2 (ja) 2009-07-08 2014-08-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4131829A (ja) * 2012-12-04 2014-07-17 Seiko:Kk シート束断裁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後処理装置
JP5849996B2 (ja) * 2013-06-18 2016-02-0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5141332A (ja) * 2014-01-29 2015-08-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D766347S1 (en) * 2014-04-29 2016-09-13 Chandra Maurya Pte Ltd Napkin roller ma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81333B2 (ja) * 1990-11-30 2001-07-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折り順画像形成装置
JP3533871B2 (ja) * 1997-03-05 2004-05-31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575446B2 (en) * 1998-10-06 2003-06-10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heet finisher
US6408750B1 (en) * 1999-06-23 2002-06-2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rinter capable of cutting margins
EP1129972B1 (en) * 2000-02-29 2005-07-20 Konica Corporation Sheet cut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therewith
US7177045B2 (en) * 2001-04-13 2007-02-13 Electronics For Imaging, Inc. Process and system for mixed page imposition
JP3961939B2 (ja) 2002-03-20 2007-08-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7137625B2 (en) 2002-02-12 2006-11-21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finisher including means for setting cutting position image form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heet finisher
JP4143419B2 (ja) * 2003-01-07 2008-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シート後処理装置、断裁及び給紙制御方法
JP3832440B2 (ja) * 2003-02-27 2006-10-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用紙処理装置
US7207557B2 (en) * 2003-06-04 2007-04-2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single-sheet processing machine
JP2005088110A (ja) * 2003-09-16 2005-04-0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用紙断裁装置、その制御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289456B2 (ja) 2003-11-12 2009-07-01 株式会社デュプロ 製本装置及び製本前処理装置
US7328893B2 (en) * 2004-04-20 2008-02-1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Finish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therewith
US7523593B2 (en) * 2005-06-14 2009-04-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4655776B2 (ja) * 2005-06-23 2011-03-2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冊子作成方法、冊子作成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533285B2 (ja) * 2005-08-30 2010-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節電制御方法
JP4912166B2 (ja) * 2007-01-24 2012-04-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1118A (zh) * 2009-05-29 2010-12-01 佳能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US8531682B2 (en) 2009-05-29 2013-09-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2233727A (zh) * 2010-04-22 2011-11-09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和片材处理装置
CN102233727B (zh) * 2010-04-22 2014-02-26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和片材处理装置
US9216597B2 (en) 2010-04-22 2015-12-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and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2583099A (zh) * 2010-12-15 2012-07-18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处理装置、片材处理方法以及控制装置
CN102583099B (zh) * 2010-12-15 2014-10-15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处理装置、片材处理方法以及控制装置
CN103223798A (zh) * 2012-01-26 2013-07-31 佳能株式会社 进行缓冲处理的薄片后处理设备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3223798B (zh) * 2012-01-26 2015-07-22 佳能株式会社 进行缓冲处理的薄片后处理设备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3723567A (zh) * 2012-10-10 2014-04-1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片材折叠装置、片材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723567B (zh) * 2012-10-10 2016-02-1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片材折叠装置、片材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80003730A (ko) 2008-01-08
EP1876125A3 (en) 2008-11-05
CN100577544C (zh) 2010-01-06
DE602007014144D1 (de) 2011-06-09
EP1876125A2 (en) 2008-01-09
EP1876125B1 (en) 2011-04-27
JP2008013274A (ja) 2008-01-24
US8027630B2 (en) 2011-09-27
KR100912769B1 (ko) 2009-08-18
JP4878231B2 (ja) 2012-02-15
US20080122156A1 (en) 2008-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7544C (zh) 片材处理设备、片材处理方法和成像系统
JP4052324B2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747138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64790B2 (ja) 製本システム及び製本装置
JP5361351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335533B2 (ja)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421178B2 (ja) シート裁断装置、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54605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46060A (ja) 複写装置
JP4684929B2 (ja)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7926800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101439A (ja) 断裁装置及びシート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84270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130507B2 (ja) 2in1モード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US11465873B2 (en)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US11685627B2 (en)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US1092656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3073011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155915B2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88110A (ja) 用紙断裁装置、その制御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H04368891A (ja) 製本装置
JP2000272817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シート処理方法
JPH04358891A (ja) 製本装置
JPH04369587A (ja) 用紙処理装置
JPH06289674A (ja) 複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