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52658A - 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和聚合物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和聚合物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52658A
CN101052658A CNA2006800011565A CN200680001156A CN101052658A CN 101052658 A CN101052658 A CN 101052658A CN A2006800011565 A CNA2006800011565 A CN A2006800011565A CN 200680001156 A CN200680001156 A CN 200680001156A CN 101052658 A CN101052658 A CN 1010526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
alkyl
hydrogen
radical polymerization
carbonato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011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52658B (zh
Inventor
冈平圭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ctec Inc
Original Assignee
Inctec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ctec Inc filed Critical Inctec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052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26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526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26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04Polymerisation in solution
    • C08F2/06Organic solv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38Polymerisation using regulators, e.g. chain terminating agents, e.g. telomer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44Polymeris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e.g. plasticisers, dyestuffs, fill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28Oxygen or compounds releasing free oxygen
    • C08F4/32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10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 C09D11/106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D11/107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from unsaturated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对溶剂的溶解性高的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和聚合物组合物。本发明提供一种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在由下述式(1)或式(2)的化合物形成的溶剂中,在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共存下使自由基聚合性单体进行聚合。

Description

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和聚合物组合物
相关申请
本申请主张以日本国专利申请2005-225660和日本国专利申请2005-378781为基础的优先权,并引用这些专利申请的内容作为本申请说明书的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和聚合物组合物。进一步详细地说,本发明的第一形态涉及对溶剂的溶解性高的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和聚合物组合物。本发明的第二形态涉及适合作为油墨用组合物的构成成分的、具有优异的相溶性的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的第一形态
聚合物组合物一直以来被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历来被广泛用作为油墨组合物中的粘合剂树脂。油墨用组合物通常由颜料、粘合剂树脂、添加剂、溶剂等构成。
为了良好地进行油墨组合物的制备及其涂布作业,要求油墨组合物的粘合剂树脂具有对溶剂的充分的溶解性、与颜料等的亲和性、以及干燥固化形成涂膜后的耐久性等。
作为油墨组合物为了发挥优异的性能,抑制这些构成成分的相溶性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粘合剂树脂与溶剂的相溶性不好的情况下,有时存在很难制备高浓度的油墨组合物,不能高效地进行油墨组合物的制备,涂布作业或干燥固化需要很长时间,很难形成具有充分的耐久性的涂膜、等等的问题。
作为一直以来广泛用作为油墨组合物的粘合剂树脂的物质,可以列举出丙烯酸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通过改变待聚合的丙烯酸系单体的种类、组成、分子量,容易改变物性等,因此一直适用作为油墨用的粘合剂树脂。
作为将这样的丙烯酸系单体聚合来制造粘合剂树脂的方法,通常采用自由基聚合反应。特别是在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存在下在溶剂中进行单体的聚合的溶液聚合法,可以在聚合反应结束后、以原态直接使用树脂溶液,因此作为溶剂系油墨用粘合剂树脂的制造方法在工业上正被实施。
在制备油墨组合物时使粘合剂树脂溶解在溶剂中,作为粘合剂树脂而优选使用的丙烯酸系树脂,存在很难溶解于作为油墨用组合物的溶剂的、一般的烷基酯、聚亚烷基二醇烷基醚等中的问题。
因此,作为提高丙烯酸系树脂的溶解性的技术,曾提出了作为丙烯酸系单体使用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二醇单酯的方法(例如特公平6-4810号公报)、使用特定的有机硅化合物作为共聚单体的方法(特开2000-313725号公报)、通过树脂的低分子量化来提高溶解性的技术(例如日本专利第2727398号公报)等。
可以认为,上述各方法作为提高丙烯酸系树脂的溶解性的技术是有用的。但是,在本发明者所知的限度内,在将用上述方法提高了溶解性的树脂用作为油墨的粘合剂的情况下,印字物的物性、例如干燥性、耐久性不十分的情形居多,因此进一步要求树脂的溶解性提高以及印字物的物性提高。
耐擦性等优异、涂膜强度高的油墨组合物,可以通过使用玻璃化转变点(Tg)高的粘合剂树脂来获得。但是,这样的Tg高的树脂一般来说与溶剂的相溶性非常差,非常难以溶解于溶剂、特别是油墨组合物用溶剂中。
这样就很难获得对溶剂的溶解性优异的聚合物组合物、特别是Tg高的树脂组合物。另外,由此来看也不能获得使用这样的溶解性优异的聚合物组合物作为粘合剂树脂而形成的、可以形成耐久性优异的涂膜的油墨组合物。
本发明的第二形态
聚合物组合物一直以来被用于各种领域,例如作为油墨用组合物中的粘合剂树脂一直被广泛使用。
油墨用组合物通常以颜料、粘合剂树脂、溶剂为必需成分,由这些必需成分和根据需要使用的例如颜料分散剂等辅助剂构成。作为油墨组合物为了发挥优异的性能,控制这些构成成分的相溶性、亲和性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颜料与粘合剂树脂的亲和性不好的情况下,油墨的保存安定性变差,不能制造稳定的物性的油墨。
因此,一直以来,为了使颜料稳定地分散在油墨用组合物中,在制备油墨用组合物时,将颜料分散剂与颜料、粘合剂树脂等油墨用组合物的其他构成成分混合。作为这样的颜料分散剂,正广泛使用由对颜料具有亲和性的颜料吸附部分、和与粘合剂树脂相互作用的部分构成的颜料分散剂。颜料分散剂的与粘合剂树脂相互作用的部分,一般由聚酯基、烃基构成,但是在粘合剂树脂使用例如丙烯酸系树脂的情况下,与颜料分散剂的相溶性差,在制成油墨的情况下,经常不能获得充分的性能。
作为提高与乙烯基聚合物的相互作用的分散剂的例子,在特开2004-344795号公报中公开了乙烯基聚合物接枝聚乙烯亚胺的合成方法。但是,乙烯基聚合物接枝聚乙烯亚胺的合成工序多,随着合成条件的不同,引起凝胶化等,因此缺乏通用性。
这样,依然探求着能够容易地改善颜料分散剂与丙烯酸系树脂的相溶性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形态
本发明的第一形态是提供对溶剂的溶解性高的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和聚合物组合物。根据这样的本发明,通过在特定的溶剂中使自由基聚合性单体聚合,与由相同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生成的现有的聚合物相比,对溶剂的溶解性显著提高。因此,本发明也能够获得用于能够溶解由于溶解性不良而不能用于油墨用粘合剂的树脂的、树脂的改良方法或树脂的改性方法。
本发明者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用下述方法可以解决上述课题。
即,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是在含有下述的式(1)或(2)所示的化合物而形成的溶剂中,在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共存下使自由基聚合性单体进行聚合的制造方法。
式(1)
Figure A20068000115600082
式(2)
〔式中,R1和R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或1价的烃基,R2和R4分别独立地表示2价的烃基,根据需要R2表示nil.,Y表示氢、1价的烃基或羟基烷基。m表示0或1的整数,n表示1~10的整数。另外,X1和X2分别独立地表示下述任一个2价的取代基。在下述中,R5和R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1价的烃基或羟基烷基。〕
Figure A20068000115600083
Figure A20068000115600084
这样的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作为优选的形态包括:上述的R1和R3为氢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上述的R2和R4为碳原子数1~6的亚烷基,Y为氢、碳原子数1~6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6的羟基烷基,n为1~6,R5和R6为氢、碳原子数1~6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6的羟基烷基。
这样的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作为优选的形态包括:上述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是由选自过氧化氢系、二烷基过氧化物系、过氧化酯系、二酰基过氧化物系、过氧化碳酸酯系、过氧化缩酮系、过氧化酮系有机过氧化物中的1种或2种以上形成的。
另外,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含有下述的聚合物(A):
Figure A20068000115600091
〔式中,S表示来源于溶剂的成分,(M)p表示由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单元M形成的聚合部分。p表示任意的整数。〕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溶解性高的聚合物。因此,在树脂设计中,由于可以使本来很难溶解的难溶性树脂溶解于所期望的溶剂中,所以可以不担心溶解性地进行设计。
进而,在将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应用于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均聚物等高Tg的树脂的制造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用现有的通过共聚、树脂的低分子量化来提高溶解性的方法所不能获得的涂膜强度。由此,在将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用于油墨的粘合剂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油墨要求物性、例如干燥性、耐擦性等。
工业可利用性
由本发明获得的聚合物组合物,除了可应用于例如印刷油墨用和这些涂布用的粘合剂树脂、涂料和这些涂布用的粘合剂树脂、光致抗蚀剂、着色感光材料(color resist)、黑底(black matrix)等的粘合剂树脂、粘结剂用树脂等的各应用领域之外,还可以将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单独或者根据需要与其他的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一起,应用于下述的广泛领域:将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溶解或混合在溶剂中的各种领域、和利用该溶解物的领域、以及与此相关的领域等。
本发明的第二形态
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课题在于提供,适合作为油墨用组合物的构成成分的、具有优异的相溶性的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该课题是通过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的聚合来解决的。
因此,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是将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在颜料分散剂或含有颜料分散剂的溶液中,在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共存下进行聚合的制造方法。
这样的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作为优选的形态包括:上述的颜料分散剂为在与下述基团邻接的碳原子上结合有氢原子的聚氨酯系分散剂、聚胺系分散剂或由在侧链具有季铵盐基的A嵌段和不具有季铵盐基的B嵌段形成的A-B嵌段共聚物和(或)B-A-B嵌段共聚物,其中所述基团是-O-、-COO-、-NR7、-NR8CO-或-NR9COO-基〔这里,R7、R8和R9分别独立地表示氢或碳原子数1~20的1价的烃基或碳原子数1~20的1价的羟基烷基〕。
这样的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作为优选的形态包括:上述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是由选自过氧化氢系、二烷基过氧化物系、过氧化酯系、二酰基过氧化物系、过氧化碳酸酯系、过氧化缩酮系、过氧化酮系有机过氧化物中的1种或2种以上形成的。
这样的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作为优选的形态,是作为溶剂使用下述的式(1)或(2)所示的化合物。
式(1)
Figure A20068000115600102
式(2)
〔式中,R1和R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或1价的烃基,R2和R4分别独立地表示2价的烃基,根据需要R2表示nil.,Y表示氢、1价的烃基或羟基烷基,m表示0或1的整数,n表示1~10的整数。另外,X1和X2分别独立地表示下述任一个2价的取代基,在下述中,R5和R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1价的烃基或羟基烷基。〕
Figure A20068000115600111
Figure A20068000115600112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具有优异的相溶性的聚合物组合物。因此,根据本发明,由于通过组合以往由于相溶性差而不能用于油墨的颜料分散剂和丙烯酸系粘合剂树脂,可以改善相溶性,因此可以进行自由的油墨设计。
这样,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能够制备各构成成分的相溶性良好的油墨用组合物的聚合物组合物,因此可以提供油墨的经时稳定性提高、且能形成显示良好的涂膜物性的涂膜的油墨用组合物。特别是根据本发明,即使是由于相溶性不充分因此以往使用困难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高的树脂,也可以用作为油墨组合物的构成成分,另外,即使是这样的树脂,也可以获得良好的相溶性,因此利用这些协同效应,可以容易地获得涂膜强度显著提高了的涂膜。另外,印刷面的光泽也显著提高。
工业可利用性
由本发明获得的聚合物组合物,除了可应用于例如印刷油墨用和这些涂布用的粘合剂树脂、涂料和这些涂布用的粘合剂树脂、光致抗蚀剂、着色感光材料、黑底等的粘合剂树脂、粘结剂用树脂等的各应用领域之外,还可以将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单独或者根据需要与其他的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一起,应用于下述的广泛领域:将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溶解或混合在溶剂中的各种领域、和利用该溶解物的领域、以及与此相关的领域等。
附图说明
图1显示用激光离子化飞行时间型质谱仪来测定实施例A1获得的聚合物1时的数据。
图2显示用激光离子化飞行时间型质谱仪来测定实施例A2获得的聚合物2时的数据。
图3显示用激光离子化飞行时间型质谱仪来测定实施例A6获得的聚合物6时的数据。
具体实施方式
<定义>
1)所谓“(甲基)丙烯酸”,意味着“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这两者。同样地,所谓“(甲基)丙烯酸酯”,意味着“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这两者。
2)由于“2价的烃基”或“2价的取代基”具有2个链(一个链和另一个链),因此一个链和另一个链之中的任一个可以与其他的基团结合。因此,在本发明中,“2价的烃基”或“2价的取代基”包括其例示的2价的基团(例如-AB-)和将其旋转180度而成的基团(例如-BA-)这两者。
3)所谓“nil.”,意味着不存在该基团。具体来说,在本发明中,R2和X2有时表示“nil.”,但在该情况下,意味着不存在R2和X2
本发明的第一形态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自由基聚合性单体>
作为本发明中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只要是在分子中具有至少1个可自由基聚合的烯性双键、在后述的溶剂中在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共存下能聚合的单体,就可以使用各种单体。
作为这样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可以列举出例如,
(1)苯乙烯;
(2)苯乙烯的α-、邻-、间-、对-烷基、硝基、氰基、酰胺、酯衍生物;
(3)(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新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酰酯、(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甲基)丙烯酸环己基酯、(甲基)丙烯酸-2-甲基环己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氧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环己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炔丙酯、(甲基)丙烯酸苯基酯、(甲基)丙烯酸萘酯、(甲基)丙烯酸蒽酯、(甲基)丙烯酸蒽基壬基酯、(甲基)丙烯酸胡椒基酯、(甲基)丙烯酸水杨基酯、(甲基)丙烯酸呋喃酯、(甲基)丙烯酸糠基酯、(甲基)丙烯酸四氢呋喃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甲基)丙烯酸吡喃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苯乙基酯、(甲基)丙烯酸甲苯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缩水甘油醚、(甲基)丙烯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甲基)丙烯酸-3,4-环氧环己基乙酯、(甲基)丙烯酸-1,1,1-三氟乙基酯、(甲基)丙烯酸全氟乙基酯、(甲基)丙烯酸全氟正丙基酯、(甲基)丙烯酸全氟异丙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氟癸基酯、(甲基)丙烯酸三苯基甲基酯、(甲基)丙烯酸枯基酯、(甲基)丙烯酸3-(N,N-二甲基氨基)丙基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基酯、(甲基)丙烯酸-2,3-二羟基丙基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基酯、丙三醇(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丁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氰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酯、(甲基)丙烯酸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酯、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等(甲基)丙烯酸酯类;
(4)(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丁基(甲基)丙烯酰胺、十八烷基(甲基)丙烯酰胺、环己基(甲基)丙烯酰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苄基(甲基)丙烯酰胺、蒽基(甲基)丙烯酰胺等(甲基)丙烯酰胺;
(5)(甲基)丙烯酰苯胺、(甲基)丙烯腈、丙烯醛、氯乙烯、偏二氯乙烯、氟乙烯、偏二氟乙烯、N-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吡啶、N-乙烯基咔唑、乙烯基咪唑、乙酸乙烯酯等乙烯基化合物;
(6)N-苄基马来酰亚胺、N-苯基马来酰亚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N-月桂基马来酰亚胺、N-(4-羟基苯基)马来酰亚胺等单马来酰亚胺;
(7)N-(甲基)丙烯酰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等邻苯二甲酰亚胺。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单独使用上述例示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的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上述例示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的2种以上。另外,可以根据需要并用能够与上述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共聚的其他单体。因此,由本发明制造的聚合物组合物中,包括上述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的均聚物和共聚物、以及这些单体与其他单体的共聚物。
<溶剂>
本发明中使用的溶剂是由下述的式(1)或(2)所示的化合物形成的。
Figure A20068000115600141
式(1)
Figure A20068000115600142
式(2)
〔式中,R1和R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或1价的烃基,R2和R4分别独立地表示2价的烃基,根据需要R2表示nil.,Y表示氢、1价的烃基或羟基烷基。M表示0或1的整数,n表示1~10的整数。另外,X1和X2分别独立地表示下述任一个2价的取代基。在下述中,R5和R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1价的烃基或羟基烷基。〕
Figure A20068000115600152
R1和R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或1价的烃基。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氢和碳原子数1~12、特别是碳原子数1~6的烷基。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1~4的烷基。
R2表示2价的烃基。在本发明中,优选为碳原子数1~8、特别是碳原子数1~6的亚烷基。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1~4的烷基。另外,R2根据需要表示nil.。
R4表示2价的烃基。在本发明中,优选为碳原子数1~8、特别是碳原子数1~6的亚烷基。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1~4的烷基。在m为0的情况下,式(2)的化合物是不存在R4的,称为X2与X1直接结合的化合物。
Y表示氢、1价的烃基或羟基烷基。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氢、碳原子数1~6、特别是碳原子数1~4的烷基。进一步优选为氢和碳原子数1~3的烷基。
n表示1~10的整数。优选的n为1~8、特别优选的n为1~6。
作为X1,优选-O-、-CO-O-、-NR5-和-NR6-CO-,特别优选-O-和-CO-O-。
作为X2,优选-O-、-CO-O-、-NR5-和-NR6-CO-,特别优选-O-和-CO-O-。这里,所谓“nil.”,意味着不存在X2。因此,在X2为“nil.”的情况下,该化合物(2)称为R2与R4直接结合的化合物,或者在同时m为0的情况下成为X1与R2直接结合的化合物。
R5表示氢、1价的烃基或1价的羟基烷基。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氢和碳原子数1~8、特别是碳原子数1~6的、烷基或羟基烷基,特别优选为氢、碳原子数1~3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3的羟基烷基。
R6表示氢、1价的烃基或1价的羟基烷基。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氢和碳原子数1~8、特别是碳原子数1~6的、烷基或羟基烷基,特别优选为氢、碳原子数1~3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3的羟基烷基。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只由式(1)所示的化合物构成的溶剂、只由式(2)所示的化合物构成溶剂、上述的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式(2)所示的化合物的混合溶剂、由上述的式(1)所示的化合物和式(2)所示的化合物之中的任一方或者两方与其他的溶剂化合物(即、(1)和(2)的化合物以外的溶剂化合物)形成的溶剂。作为其他的溶剂化合物,可以列举出例如甲苯、二甲苯。在并用这些其他的溶剂化合物的情况下,优选上述的(1)和(2)的化合物的存在量相对于总溶剂量100重量%至少为30重量%以上。在(1)和(2)的化合物的存在量小于30重量%的情况下,有时不能充分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中的上述式(1)或式(2)所示的化合物,从后述的反应机理看,在分子内具有容易脱离的氢的化合物较适宜。这里,所谓“容易脱离的氢”,是在与X1或X2邻接的碳原子上结合的氢。可以认为,由于X1、X2是具有孤立电子对或II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因此可以使氢脱离后的碳原子电稳定化。
上述式(1)或式(2)所示的化合物之中特别优选的化合物,可以列举出例如,
(1)聚亚烷基二醇类,例如乙二醇、丙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等;
(2)聚亚烷基二醇单烷基醚类,例如乙二醇单甲基醚、乙二醇单乙基醚、乙二醇单丙基醚、乙二醇单丁基醚、乙二醇单乙基己基醚、丙二醇单甲基醚、丙二醇单乙基醚、丙二醇单丙基醚、丙二醇单丁基醚、二乙二醇单甲基醚、二乙二醇单乙基醚、二乙二醇单丙基醚、二乙二醇单丁基醚、二丙二醇单甲基醚、二丙二醇单乙基醚、三乙二醇单甲基醚、三乙二醇单乙基醚、三乙二醇单丁基醚、三丙二醇单甲基醚、三丙二醇单乙基醚、三丙二醇单丁基醚等;
(3)聚亚烷基二醇二烷基醚类,例如乙二醇二甲基醚、乙二醇二乙基醚、乙二醇二丙基醚、乙二醇二丁基醚、乙二醇甲基乙基醚、丙二醇二甲基醚、丙二醇二乙基醚、丙二醇二丙基醚、丙二醇二丁基醚、丙二醇甲基乙基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二乙基醚、二乙二醇二丁基醚、四乙二醇二甲基醚、四乙二醇二丁基醚等;
(4)聚亚烷基二醇单烷基醚乙酸酯类,例如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丙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单异丙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丁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异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丁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单丁基醚乙酸酯、三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等;
(5)烷基酯类,例如乙酸丁基酯、乙酸3-甲氧基丁基酯、乙酸己基酯、乙酸2-乙基己基酯、丙酸乙基酯、丙酸丙基酯、乳酸乙基酯等;
(6)环状醚类,例如二烷、四氢呋喃、四氢吡喃等;
(7)环状胺类,例如吗啉、4-(2-羟基乙基)吗啉、4-(3-羟基丙基)吗啉、4-甲基吗啉等;
(8)酰胺类,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2-吡咯烷酮、N-甲基-2-吡咯烷酮、N-乙基-2-吡咯烷酮、N-(2-羟基乙基)-2-吡咯烷酮、己内酰胺、1,3-二甲基咪唑啉酮等;
(9)环状酯类,例如己内酯、γ-丁内酯、戊内酯等;
(10)环状酮类,例如环己酮等;
(11)环丁砜类,例如四亚甲基砜等。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本发明中使用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以为过氧化氢系、二烷基过氧化物系、过氧化酯系、二酰基过氧化物系、过氧化碳酸酯系、过氧化缩酮系、过氧化酮系有机过氧化物,具体可以列举出下述化合物。另外,在下述中,化合物名的右上方带有“*”的化合物,是本发明中特别优选的化合物。
(1)过氧化氢类,可以列举出例如,叔丁基过氧化氢*、1,1,3,3-四甲基丁基过氧化氢*、萜烷过氧化氢、氢过氧化枯烯*、过氧化氢二异丙基苯等;
(2)二烷基过氧化物类,可以列举出例如,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二叔己基*、过氧化叔丁基枯基、过氧化二枯基、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3-己炔、二(2-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等;
(3)过氧化酯类,可以列举出例如,1,1,3,3-四甲基丁基过氧化新癸酸酯*、α-枯基过氧化新癸酸酯*、叔丁基过氧化新癸酸酯*、叔己基过氧化新癸酸酯*、1-环己基-1-甲基乙基过氧化新癸酸酯*、叔丁基过氧化新庚酸酯、叔己基过氧化新戊酸酯*、叔丁基过氧化新戊酸酯*、1,1,3,3-四甲基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酸酯*、叔戊基过氧化-2-乙基己酸酯、叔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酸酯*、叔己基过氧化-2-乙基己酸酯*、叔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基单碳酸酯*、叔戊基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酸酯、叔丁基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酸酯*、叔丁基过氧化乙酸酯*、叔丁基过氧化异丁酸酯*、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酸酯*、叔丁基过氧化-3-甲基苯甲酸酯*、叔己基过氧化苯甲酸酯*、二叔丁基过氧化三甲基己二酸酯、二叔丁基过氧化六氢对苯二甲酸酯、叔丁基过氧化马来酸、叔丁基过氧化月桂酸酯*、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单碳酸酯*、叔己基过氧化异丙基单碳酸酯*、2,5-二甲基-2,5-二(2-乙基己酰基过氧化)己烷*、2,5-二甲基-2,5-二(3-甲基苯甲酰基过氧化)己烷*、2,5-二甲基-2,5-二(苯甲酰基过氧化)己烷*等;
(4)二酰基过氧化物类,可以列举出例如,过氧化二异丁酰、过氧化二(3,5,5-三甲基己酰)*、过氧化二月桂酰*、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3-甲基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3-甲基苯甲酰)*、过氧化二正辛酰、过氧化二硬脂酰*、过氧化二琥珀酸*、过氧化二(4-甲基苯甲酰)等;(5)过氧化碳酸酯类,可以列举出例如,二(2-乙氧基乙基)过氧化二碳酸酯、二正丙基过氧化二碳酸酯、二异丙基过氧化二碳酸酯、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碳酸酯、1,6-双(叔丁基过氧化羰氧基)己烷、二(3-甲氧基丁基)过氧化二碳酸酯、二仲丁基过氧化二碳酸酯、叔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基碳酸酯、二(2-乙基己基)过氧化二碳酸酯、二-1-甲基庚基过氧化二碳酸酯、二(4-叔丁基环己基)过氧化二碳酸酯*等;
(6)过氧化缩酮类,可以列举出例如,2,2-二(4,4-二叔丁基过氧化环己基)丙烷、2,2-二(叔丁基过氧化)丁烷*、1,1-二(叔丁基过氧化)环己烷*、1,1-二(叔丁基过氧化)-2-甲基环己烷*、1,1-二(叔丁基过氧化)-3,3,5-三甲基环己烷、1,1-二(叔己基过氧化)环己烷*、1,1-二(叔己基过氧化)-3,3,5-三甲基环己烷*、正丁基-4,4-二(叔丁基过氧化)戊酸酯*等;
(7)过氧化酮类,可以列举出例如,过氧化乙酰丙酮、过氧化环己酮、过氧化甲基环己酮等。
其中,优选二烷基过氧化物系、过氧化酯系、二酰基过氧化物系有机过氧化物。
这些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即,将上述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在由上述的式(1)或(2)所示的化合物形成的溶剂中,在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共存下进行聚合。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由上述式(1)或(2)所示的化合物形成的溶剂中,(a)添加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和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混合物的方法、(b)添加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然后添加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方法,但也可以(c)在由式(1)或(2)所示的化合物形成的溶剂中,添加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后,添加自由基聚合性单体。
作为由多种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形成的无规、嵌段或接枝共聚物,而获得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情况下,为了适合于上述各共聚物的制造,可以将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的供给方法、聚合工序分割成多个工序、或将多个聚合工序组合。
在本发明中,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的使用量,优选溶剂中的该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的单体浓度为10~80重量%、特别优选在20~60重量%的范围内。当单体浓度小于10重量%时,存在单体未充分聚合、未反应单体变多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超过80重量%,则很难控制聚合时的发热,另外,获得的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变得过高,工业上不优选。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以以任意的量使用,但相对于100重量%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优选添加0.05~25重量%,更优选添加0.1~20重量%的范围。如果少于0.05重量%,则残留未反应单体,从单体有臭味、对皮肤的刺激性等的观点出发,不是优选的。另一方面,如果超过25重量%,则从反应时的发热等的观点出发,在工业上不优选。
聚合温度随着所使用的引发剂的不同而不同,优选在引发剂的1小时半衰期温度±20℃的范围内进行。如果在低于该温度的温度下进行反应,则未反应的引发剂、单体大量残留,合成耗费时间,因此不优选。另外,如果在高于该温度的温度下进行反应,则引发剂的分解过快,单体不能充分反应,结果导致未反应单体大量残留。
下面,对利用本发明来提高树脂的溶解性的机理,以末端溶剂加成型树脂的生成反应为基础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毫不被该反应机理限制。
通常来说,自由基聚合通过使用自由基聚合性单体、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和根据需要的链转移剂的方法来进行,由以下的三阶段构成。(参考文献:“修订版高分子合成化学”、(株)化学同人发行、第2版(1979年1月10日发行))
<反应机理1>
引发  I→I1·+I2·           (i)
      I1·+M→I1-M·         (ii)
生长  I1-M·+M→I1-M-M·     (iii)
停止(再结合)2I1-M…M·→I1-M…M-M…M-I1          (iv)
停止(不均化)2I1-M…M·→I1-M…M-H+I1-M…M-M      (v)
〔这里,I表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I1·和I2·表示来源于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自由基,M表示自由基聚合性单体,M…M表示聚合物。〕
另外,在自由基聚合的情况下,作为自由基的取代反应的链转移与生长反应竞争发生是人们熟知的。聚合系中存在的全部的物质可以作为参与链转移的物质被列举出,可以认为在溶液聚合的情况下,下述这样的向溶剂中的链转移反应参与停止反应。
I1-M…M·+S-H→I1-M…M-H+S·      (vi)
〔这里,S-H表示溶剂,S·表示通过链转移反应生成的自由基。〕
这里,生成的来源于溶剂的自由基“S·”如果与体系中存在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M反应(再引发反应),则通过下述的反应,可以生成聚合物(A)。
<再引发反应>
开始    S·+M→S-M·              (vii)
生长    S-M·+M→S-M-M·          (viii)
停止    S-M…M·+S-H→S-M…M-H+S·(ix)
〔这里,S·表示来源于溶剂的自由基,M表示自由基聚合性单体,M…M表示聚合物。〕
根据上述<再引发反应>,聚合物(A)的生成比例应该不随着引发剂的种类的变化而变化。但是,用MALDI TOF-MS(激光离子化飞行时间型质谱仪)(岛津制作所(株)制AXIMA-CFR plus、基质:ジチラノ一ル、阳离子化剂:NaI),分析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获得的聚合物组合物,结果聚合物(A)的生成比例随着引发剂的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图2、图3)。即,引发剂的种类暗示与聚合物(A)的生成比例有关系的其他反应原理的存在。
<反应机理2>
引发    I→I1·+I2·  (x)
I1·+S-H→I1-H+S·    (xi)(向溶剂分子中的链转移)
S·+M→S-M·          (xii)
生长S-M·+M→S-M-M·  (xiii)
停止S-M…M·+S-H→S-M…M-H+S·   (xiv)
〔这里,I表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I1·和I2·表示源于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分解的自由基,S-H表示溶剂分子,M表示自由基聚合性单体,M…M表示聚合物。〕
根据上述的反应机理,可以说明随着引发剂种类的不同聚合物(A)的生成比例发生变化的分析结果。可以认为。根据这样的机理,能够提供含有在末端具有来源于溶剂的成分S的下述的聚合物(A)的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
Figure A20068000115600221
〔这里,S表示来源于溶剂的成分,(M)p表示由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单元M形成的聚合部分。p表示任意的整数。〕
另外,在制造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的情况下,有时与上述的聚合物(A)一起副产下述聚合物(B),这样的聚合物(B)可以在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中共存。因此,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意味着是作为必需成分含有聚合物(A),随着情况的不同,含有聚合物(A)以外的成分(例如聚合物(B)等)而成的组合物。
Figure A20068000115600222
〔这里,I1表示来源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成分,(M)q表示由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单元M形成的聚合部分。q表示任意的整数。〕
这样的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对溶剂的溶解性高。
另外,在本发明中,根据自由基聚合性单体、溶剂、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选择以及聚合条件的选定等,可以容易地控制聚合物组合物的内容、特性等。因此,可以任意地制造特别适合于具体的用途的聚合物组合物。由此,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可以用于广泛的用途。
本发明即使在油墨所含的其他的成分,例如颜料、分散剂、聚合物、添加剂等的共存下实施,也没有任何问题。
在将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用作为例如油墨组合物、特别是油墨组合物用粘合剂树脂的情况下,可以将油墨组合物的耐久性、耐擦性、速干性、显色性等改良得比以往更好。
本发明的第二形态
<颜料分散剂>
作为本发明中的颜料分散剂,可以使用任意的颜料分散剂。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的颜料分散剂,可以列举出(1)聚氨酯系分散剂、(2)聚胺系分散剂、(3)由在侧链具有季铵盐基的A嵌段和不具有季铵盐基的B嵌段形成的A-B嵌段共聚物和/或B-A-B嵌段共聚物等,作为特别优选的颜料分散剂,可以列举出,在与下述基团邻接的碳原子上结合有氢原子的、聚氨酯系分散剂、聚胺系分散剂或由在侧链具有季铵盐基的A嵌段和不具有季铵盐基的B嵌段形成的、A-B嵌段共聚物和/或B-A-B嵌段共聚物,其中所述基团是-O-、-COO-、-NR7-、-NR8CO-或-NR9COO-基〔这里,R7、R8和R9分别独立地表示氢或碳原子数1~20(优选碳原子数为1~10)的1价的烃基或碳原子数1~20(优选碳原子数为1~10)的1价的羟基烷基。〕。
在本发明可以用作颜料分散剂的化合物中的很多种是公知的,上述的(1)聚氨酯系分散剂记载于例如专利第1879529号公报、特开昭60-166318号公报、特开2002-37845号公报、日本专利第3101824号公报中,(2)聚胺系分散剂记载于例如专利第1940521号公报、日本专利第1570685号公报、日本专利第3504268号公报、特表2003-509205号公报中,(3)由在侧链具有季铵盐基的A嵌段和不具有季铵盐基的B嵌段形成的A-B嵌段共聚物和/或B-A-B嵌段共聚物记载于例如日本专利第2680594号公报、特开2004-66235号公报、日本专利第3590382号公报中。
另外,可以用作本发明中的颜料分散剂的化合物,也可以作为商品获得。例如ビツクケミ一(株)制的“Disperbyk-161”、“Disperbyk-164”、“Disperbyk-165”、“Disperbyk-182”、“Disperbyk-184”、エフカケミカルス(株)制的“EFKA46”、“EFKA47”(都是商品名),作为相当于(1)聚氨酯系分散剂的化合物,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分散剂;TheLubrizol Corporation制的“Solsperse 33500”、“Solsperse 32000”、“Solsperse 24000”、味之素フアインテクノ(株)制的“アジスパ一PB821”、“アジスパ一PB822”(都是商品名)作为相当于(2)聚胺系分散剂的化合物,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分散剂;ビツクケミ一(株)制的“Disperbyk-2000”、“Disperbyk-2001”(都是商品名)作为(3)由在侧链具有季铵盐基的A嵌段和不具有季铵盐基的B嵌段形成的A-B嵌段共聚物和/或B-A-B嵌段共聚物等,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分散剂。
本发明的颜料分散剂优选在常温或者进行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的聚合的形态或温度条件下,处于液状或粘稠液状的形态,以使得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的聚合可以在含有该颜料分散剂的溶液中、在自由基聚合性引发剂的共存下进行。
<溶剂>
在本发明的聚合方法中使用溶剂的情况下,优选使用的溶剂是由下述式(1)或(2)所示的化合物形成的。
Figure A20068000115600241
式(1)
式(2)
〔式中,R1和R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或1价的烃基,R2和R4分别独立地表示2价的烃基,根据需要R2表示nil.,Y表示氢、1价的烃基或羟基烷基。m表示0或1的整数,n表示1~10的整数。另外,X1和X2分别独立地表示下述任一个2价的取代基。在下述中,R5和R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1价的烃基或羟基烷基。〕
Figure A20068000115600251
R1和R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或1价的烃基。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氢和碳原子数1~20、特别是碳原子数1~16的烷基。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1~12的烷基。
R2表示2价的烃基。在本发明中,优选为碳原子数1~12、特别是碳原子数1~10的亚烷基。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1~8的烷基。R2根据需要表示nil.。
R4表示2价的烃基。在本发明中,优选为碳原子数1~12、特别是碳原子数1~10的亚烷基。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1~8的烷基。在m为0的情况下,式(2)的化合物是不存在R4的,成为X2与X1直接结合的化合物。
Y表示氢、1价的烃基或羟基烷基。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氢、碳原子数1~12、特别是碳原子数1~10的烷基。进一步优选为氢和碳原子数1~8的烷基。
n表示1~10的整数。优选的n为1~8、特别优选的n为1~6。
作为X1,优选-O-、-CO-O-、-NR5-和-NR6-CO-。
作为X2,优选-O-、-CO-O-、-NR5-和-NR6-CO-。这里,所谓“nil.”,意味着不存在X2。因此,在X2为“nil.”的情况下,该化合物(2)成为R2与R4直接结合的化合物、或者在同时m为0的情况下成为X1与R2直接结合的化合物。
R5表示氢、1价的烃基或1价的羟基烷基。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氢和碳原子数1~12、特别是碳原子数1~8的、烷基或羟基烷基,特别优选为氢、碳原子数1~6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6的羟基烷基。
R6表示氢、1价的烃基或1价的羟基烷基。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氢和碳原子数1~12、特别是碳原子数1~8的、烷基或羟基烷基,特别优选为氢、碳原子数1~6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6的羟基烷基。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只由式(1)所示的化合物形成的溶剂、只由式(2)所示的化合物形成溶剂、上述的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式(2)所示的化合物的混合溶剂、由上述的式(1)所示的化合物和式(2)所示的化合物的任一方或者两方与其他的溶剂化合物(即(1)和(2)的化合物以外的溶剂化合物)形成的溶剂。作为其他的溶剂化合物,可以列举出例如甲苯、二甲苯。在并用这些其他的溶剂化合物的情况下,上述的(1)和(2)的化合物的存在量相对于总溶剂量100重量%,优选为至少30重量%以上。在(1)和(2)的化合物的存在量小于30重量%的情况下,有时不能充分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在上述式(1)或式(2)所示的化合物中,特别优选的化合物,可以列举出例如本发明的第一形态中例示的化合物。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形态中说明的内容,构成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内容。
<自由基聚合性单体>/<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和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以与本发明的第一形态中说明的相同。
<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即,将上述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在颜料分散剂或含有颜料分散剂的溶液中,在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共存下进行聚合。
在本发明中,优选:(a)在颜料分散剂或含有颜料分散剂的溶液中,添加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然后添加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方法、和(b)在颜料分散剂或含有颜料分散剂的溶液中,添加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和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混合物的方法,但也可以(c)在颜料分散剂或含有颜料分散剂的溶液中,添加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后,添加自由基聚合性单体。
在以由多种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形成的无规、嵌段或接枝共聚物的形式,获得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确定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的供给方法、和聚合工序等,以使得适合于上述各共聚物的制造。
对制造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时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和颜料分散剂的使用量,没有特别的限定。
为了高效地制造优选的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的使用量优选为,在颜料分散剂或含有颜料分散剂的溶液中的该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的单体浓度在10~80重量%,特别优选在15~70重量%的范围内。如果单体浓度小于10重量%,则存在单体未充分地聚合,未反应单体变多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超过80重量%,则很难控制聚合时的发热,另外,获得的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变得过高,在工业上不优选。
颜料分散剂的使用量可以以任意的量使用,分散剂/溶剂重量比可以在1/99~99/1的范围内添加,优选在5/95~95/5的范围内添加。如果在该范围外,则不能充分获得本发明的效果,不是优选的。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以以任意的量使用,每100重量%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可以添加0.05~30重量%的范围,优选添加0.1~25重量%的范围。如果少于0.05重量%,则未反应单体残留,从单体有臭味、对皮肤的刺激性等的观点出发,是不优选的。另一方面,如果超过30重量%,则从反应时的发热等的观点出发,在工业方面不优选。
聚合温度随着使用的引发剂的不同而不同,但是优选在引发剂的1小时半衰期温度±20℃的范围内进行。如果在低于此温度的温度下进行,则残留很多的未反应的引发剂、单体,合成要耗费时间,因此不优选。另外,如果在高于此温度的温度进行反应,则引发剂的分解过快,因此单体不能充分反应,结果导致残留较多的未反应单体。
由本发明制造的聚合物组合物,根据GPC测定出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3000~200000(按聚苯乙烯换算),通过配合各种成分,例如颜料、和根据需要添加的溶剂以及各种辅助剂等,可以制备油墨用组合物。
在本发明中,通过自由基聚合性单体、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选择以及聚合条件等的选定,可以容易地控制聚合物组合物的内容、特性等。因此,可以任意地制造特别适合于具体的用途的聚合物组合物。由此,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可以用于广泛的用途。
另外,在制造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时,即使在油墨所含有的其他的成分、例如颜料、聚合物、添加剂等的共存下实施,也没有任何问题。
在将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用作例如油墨组合物用粘合剂树脂的情况下,可以比以往大幅度地改良油墨组合物的耐久性、耐擦性、速干性、显色性、印刷面的光泽等。
利用实施例和比较例来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一形态
<实施例A1>聚合物A1的合成
在具有搅拌机、氮气导入管的4口烧瓶中,加入γ-丁内酯(以下称作“GBL”)300重量份,用覆套式电阻加热器加热至100℃。用滴液漏斗用1.5小时,向其中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三菱レイヨン(株)制、“アクリエステルM”)200重量份和叔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酸酯(日本油脂(株)制、以下称作“パ一ブチルO”)3.60重量份的混合液。滴加过程中,使烧瓶内的温度为100±1℃。滴加结束后,添加“パ一ブチルO”0.6重量份,在保持为100℃的状态下,加热搅拌1小时。然后,添加“パ一ブチルO”0.6重量份,进而在100℃反应2小时,获得无色透明的MMA聚合物溶液。
反应结束后,冷却,用GPC测定装置(东曹(株)制、“HLC-8220GPC”),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来确认分子量,结果获得的聚合物A1的重均分子量为29000(按聚苯乙烯换算)。另外,通过在150℃烘箱中加热2小时,测定固体成分,结果为42.0%。
<实施例A2>聚合物A2的合成
使溶剂为二乙二醇二乙基醚(以下称作“DEDG”),使滴加时的“パ一ブチルO”的量为2.40重量份,除此之外,与聚合物A1的合成法同样进行,获得无色透明的MMA聚合物溶液。与实施例A1同样,利用GPC测定确认分子量,结果所获得的聚合物A2的重均分子量为29900(按聚苯乙烯换算)。另外,通过在150℃烘箱中加热2小时,测定固体成分,结果为40.8%。
<实施例A3>聚合物A3的合成
使溶剂为乙二醇单丁基醚乙酸酯(以下称作“BGAc”),使滴加时的“パ一ブチルO”的量为2.80重量份,除此之外,与聚合物A1的合成法同样进行,获得无色透明的MMA聚合物溶液。与实施例A1同样,利用GPC测定确认分子量,结果所获得的聚合物A3的重均分子量为28900(按聚苯乙烯换算)。另外,通过在150℃烘箱中加热2小时,测定固体成分,结果为40.2%。
<实施例A4>聚合物A4的合成
使自由基聚合性单体为MMA18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三菱レイヨン(株)制、“アクリエステルB”)20重量份的混合物,除此之外,与聚合物A2的合成法同样进行,获得了无色透明的MMA/BMA共聚物溶液。
与实施例A1同样,利用GPC测定确认分子量,结果所获得的聚合物A4的重均分子量为30500(按聚苯乙烯换算)。另外,通过在150℃烘箱中加热2小时,测定固体成分,结果为40.0%。
<实施例A5>聚合物A5的合成
使自由基聚合性单体为MMA18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基酯(ETMA)(三菱レイヨン(株)制、“アクリエステルET”)20重量份的混合物,除此之外,与聚合物A2的合成法同样进行,获得了无色透明的MMA/ETMA共聚物溶液。与实施例A1同样,利用GPC测定确认分子量,结果所获得的聚合物A5的重均分子量为30200(按聚苯乙烯换算)。另外,通过在150℃烘箱中加热2小时,测定固体成分,结果为40.1%。
<实施例A6>聚合物A6的合成
使溶剂为DEDG,使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为过氧化二苯甲酰(日本油脂(株)制、“ナイパ一BW”),除此之外,与聚合物A1的合成法同样进行,获得无色透明的MMA聚合物溶液。与实施例A1同样,利用GPC测定确认分子量,结果所获得的聚合物A6的重均分子量为29500(按聚苯乙烯换算)。另外,通过在150℃烘箱中加热2小时,测定固体成分,结果为40.5%。
<实施例A7>聚合物A7的合成
使溶剂为N,N-二甲基乙酰胺(以下称作“DMAc”),使滴加时的“パ一ブチルO”的量为3.20重量份,除此之外,与聚合物A1的合成法同样进行,获得了无色透明的MMA的聚合物溶液。与实施例A1同样,利用GPC测定确认分子量,结果所获得的聚合物A7的重均分子量为29000(按聚苯乙烯换算)。另外,通过在150℃烘箱中加热2小时,测定固体成分,结果为39.3%。
<实施例A8>聚合物A8的合成
使溶剂为乳酸乙酯,使滴加时的“パ一ブチルO”的量为2.65重量份,除此之外,与聚合物1的合成法同样进行,获得了无色透明的MMA的聚合物溶液。与实施例A1同样,利用GPC测定确认分子量,结果所获得的聚合物A8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0(按聚苯乙烯换算)。另外,通过在150℃烘箱中加热2小时,测定固体成分,结果为39.8%。
<实施例A9>聚合物A9的合成
使溶剂为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以下称作“PGMEA”),使滴加时的“パ一ブチルO”的量为3.00重量份,除此之外,与聚合物A1的合成法同样进行,获得了无色透明的MMA的聚合物溶液。与实施例A1同样,利用GPC测定确认分子量,结果所获得的聚合物A9的重均分子量为30300(按聚苯乙烯换算)。另外,通过在150℃烘箱中加热2小时,测定固体成分,结果为39.5%。
<实施例A10>聚合物A10的合成
使溶剂为N-甲基-2-吡咯烷酮(以下称作“NMP”),使滴加时的“パ一ブチルO”的量为4.00重量份,除此之外,与聚合物A1的合成法同样进行,获得了无色透明的MMA的聚合物溶液。与实施例A1同样,利用GPC测定确认分子量,结果所获得的聚合物A10的重均分子量为30300(按聚苯乙烯换算)。另外,通过在150℃烘箱中加热2小时,测定固体成分,结果为39.9%。
<实施例A11>聚合物A11的合成
使溶剂为ε-己内酯(以下称作“ε-cap”),使滴加时的“パ一ブチルO”的量为4.50重量份,除此之外,与聚合物A1的合成法同样进行,获得了无色透明的MMA的聚合物溶液。与实施例A1同样,利用GPC测定确认分子量,结果所获得的聚合物A11的重均分子量为29300(按聚苯乙烯换算)。另外,通过在150℃烘箱中加热2小时,测定固体成分,结果为42.4%。
<比较例A1>聚合物A12的合成
使溶剂为甲苯,使滴加时的“パ一ブチルO”的量为1.00重量份,除此之外,与聚合物A1的合成法同样进行,获得了无色透明的MMA的聚合物溶液。
与实施例A1同样,利用GPC测定确认分子量,结果所获得的聚合物A12的重均分子量为28400(按聚苯乙烯换算)。另外,通过在150℃烘箱中加热2小时,测定固体成分,结果为39.7%。
<比较例A2>聚合物A13的合成
使溶剂为甲苯,使滴加时的“パ一ブチルO”的量为1.00重量份,除此之外,与聚合物A4的合成法同样进行,获得了无色透明的MMA/BMA共聚物溶液。
与实施例A1同样,利用GPC测定确认分子量,结果所获得的聚合物A13的重均分子量为29400(按聚苯乙烯换算)。另外,通过在150℃烘箱中加热2小时,测定固体成分,结果为39.5%。
评价试验A
<质量分析结果>
·热分解-气相色谱质谱仪
用热分解-气相色谱质谱仪(热分解部:フロンテイア·ラボ(株)制、“PY-2020D”、GC部:アジレント·テクノロジ一(株)制“6890”、MS部:アジレント·テクノロジ一(株)制“5973N”),对聚合物A1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出质量数m/z为186的成分。这里,使用用己烷从树脂溶液中仅精制出树脂而获得的样品来进行分析。
该数值与作为溶剂的γ-丁内酯和MMA进行了1分子结合的分子的质量数一致。
激光离子化飞行时间型质谱仪
对聚合物A1、聚合物A2和聚合物A6,用MALDI TOF-MS(激光离子化飞行时间型质谱仪)(岛津制作所(株)制AXIMA-CFR plus、基质:ジチラノ一ル、阳离子化剂;NaI)测定质量数,结果获得以下的结果(图1、图2、图3)。
显示检测峰的一部分。
聚合物A1    质量数    1109、1123、1209、1223、1309、1323
聚合物A2    质量数    1085、1123、1185、1223、1285、1323
聚合物A6    质量数    1085、1101、1185、1201、1285、1301
(这些数值表示用Na+离子化了的聚合物的质量)
在这些检测峰中,对于聚合物A1,“1109、1209、1309”与在末端具有源于溶剂的结构的聚合物的Na离子的质量数一致;对于聚合物A2、聚合物A6,“1085、1185、1285”与在末端具有来源于溶剂的结构的聚合物的Na离子的质量数一致。另外,与聚合物A1、聚合物A2共同地检测出的“1123、1223、1323”,与在末端具有源于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叔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酸酯的庚基的聚合物的Na离子的质量数一致;在聚合物A6中检测出的“1101、1201、1301”与在末端具有源于自由基聚合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的苯基的聚合物的Na离子的质量数一致。
<溶解性评价>
通过将上述获得的聚合物A1~A13分别在己烷中精制,来除去聚合溶剂,进而在真空下干燥12小时,由此获得树脂粉末。使用这些树脂粉末,研究对GBL、DEDG、BGAc、DMAc、乳酸乙酯、PGMEA、NMP、ε-cap的溶解性。
评价方法
将欲溶解的树脂粉末100mg和溶剂5.0g混合、搅拌,测定直到树脂粉末完全溶解为止的时间。溶解性的评价依据下述基准进行评价,其结果如下述表1记载。
评价A:5分钟以内
评价B:10分钟以内
评价C:10分钟以上
                                                                   表1
  实验例   自由基聚合性单体   聚合溶剂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溶解性评价
  GBL   DEDG   BGAc   DMAc   乳酸乙酯   PGMEA   NMP   ε-cap
  实施例A1(聚合物A1)   MMA 100   GBL   a   A   -   -   -   -   -   -   -
实施例A2(聚合物A2) MMA 100 DEDG a - A - - - - - -
  实施例A3(聚合物A3)   MMA 100   BGAc   a   -   -   B   -   -   -   -   -
  实施例A4(聚合物A4)   MMA/BMA=90/10   DEDG   a   -   A   -   -   -   -   -   -
  实施例A5(聚合物A5)   MMA/ETMA=90/10   DEDG   a   -   A   -   -   -   -   -   -
  实施例A6(聚合物A6)   MMA 100   DEDG   b   -   A   -   -   -   -   -   -
  实施例A7(聚合物A7)   MMA 100   DMAc   a   -   -   -   A   -   -   -   -
  实施例A8(聚合物A8)   MMA 100   乳酸乙酯   a   -   -   -   -   A   -   -   -
  实施例A9(聚合物A9)   MMA 100   PGMEA   a   -   -   -   -   -   A   -   -
  实施例A10(聚合物A10)   MMA 100   NMP   a   -   -   -   -   -   -   A   -
  实施例A11(聚合物A11)   MMA 100   ε-cap   a   -   -   -   -   -   -   -   A
  比较例A1(聚合物A12)   MMA 100   甲苯   a   C   C   C   B   C   C   B   C
  比较例A2(聚合物A13)   MMA/BMA=90/10   甲苯   a   -   B   -   -   -   -   -   -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a:叔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酸酯
b:过氧化二苯甲酰
如表1表明的那样,在甲苯中合成的树脂对GBL、DEDG、BGAc、DMAc、乳酸酯、PGMEA、NMP、ε-cap的溶解性低,在欲将之溶解的溶剂中合成的树脂对该溶剂的溶解性提高。
本发明的第二形态
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来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形态,但是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在下述的实施例B或比较例B中,对于含有溶剂的颜料分散剂,使用在真空下在40℃干燥了12小时的颜料分散剂。下面,对于颜料分散剂配合量,换算成干燥物的固体成分来表示。
<实施例B1>聚合物B1的合成
在具有搅拌机、氮气导入管的4口烧瓶中,加入300重量份的“Disperbyk-161”(ビツクケミ一(株)制),用覆套式电阻加热器加热至100℃。用滴液漏斗用1.5小时,向其中滴加MMA180重量份、BMA20重量份、“パ一ブチルO”5.00重量份的混合液。滴加结束后、添加“パ一ブチルO”0.6重量份,保持在100℃的状态下反应3小时,由此获得褐色的MMA/BMA共聚物。反应结束后冷却,用GPC测定装置(东曹(株)制、“HLC-8220GPC”)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确认分子量,结果所获得的聚合物B1的重均分子量为21000(按聚苯乙烯换算)。
<实施例B2>聚合物B2的合成
使滴加时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为MMA18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苄基酯(BzMA;三菱レイヨン(株)制“アクリエステルBz”)20重量份的混合物,除此之外,与聚合物B1的合成法同样进行,获得了褐色的MMA/BzMA共聚物。
与实施例B1同样,利用GPC测定确认分子量,结果所获得的聚合物B2的重均分子量为20500(按聚苯乙烯换算)。
<实施例B3>聚合物B3的合成
使分散剂为“アジスパ一PB822”(味之素フアインテクノ(株)制),除此之外,与聚合物B1的合成法同样进行,获得了淡褐色的MMA/BMA共聚物。与实施例B1同样,利用GPC测定确认分子量,结果所获得的聚合物B3的重均分子量为21500(按聚苯乙烯换算)。
<实施例B4>聚合物B4的合成
使分散剂为“Disperbyk-2001”(ビツクケミ一(株)制),除此之外,与聚合物B1的合成法同样进行,获得了淡褐色的MMA/BMA共聚物。与实施例B1同样,利用GPC测定确认分子量,结果所获得的聚合物B4的重均分子量为19500(按聚苯乙烯换算)。
<实施例B5>聚合物B5的合成
使分散剂为“Solsperse 33500”(The Lubrizol Corporation制),除此之外,与聚合物B1的合成法同样进行,获得了褐色的MMA/BMA共聚物。与实施例B1同样,利用GPC测定确认分子量,结果所获得的聚合物B5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0(按聚苯乙烯换算)。
<实施例B6>聚合物B6的合成
使聚合时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为过氧化二苯甲酰(日本油脂(株)制“ナイパ一BW”)5.00重量份,除此之外,与聚合物B5的合成法同样进行,获得了褐色的MMA/BMA共聚物。与实施例B1同样,利用GPC测定确认分子量,结果所获得的聚合物B6的重均分子量为19000(按聚苯乙烯换算)。
<实施例B7>聚合物B7的合成
在具有搅拌机、氮气导入管的4口烧瓶中,加入GBL 270重量份、“Solsperse 33500”30重量份,用覆套式电阻加热器加热至100℃。用滴液漏斗用1.5小时向其中滴加MMA200重量份和“引发剂0”3.60重量份的混合液。滴加结束后、添加“パ一ブチルO”0.6重量份,在保持在100℃的状态下反应3小时,由此获得了褐色的MMA聚合物溶液。与实施例B1同样,利用GPC测定确认分子量,结果所获得的聚合物B7的重均分子量为29500(按聚苯乙烯换算)。另外,通过在150℃烘箱中加热2小时,测定固体成分,结果为45.6%。
<实施例B8>聚合物B8的合成
使溶剂为DEDG,使滴加时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为MMA190重量份、BMA10重量份的混合物,使滴加时的“パ一ブチルO”的量为2.40重量份,除此之外,与聚合物B8的合成法同样进行,获得了褐色的MMA/BMA共聚物溶液。
与实施例B1同样,利用GPC测定确认分子量,结果所获得的聚合物B8的重均分子量为29000(按聚苯乙烯换算)。另外,通过在150℃烘箱中加热2小时,测定固体成分,结果为45.8%。
<实施例B9>聚合物B9的合成
使分散剂为“Disperbyk-2001”,使自由基聚合性单体为MMA180重量份、BMA20重量份的混合物,除此之外,与聚合物B8的合成法同样进行,获得了褐色的MMA/BMA共聚物溶液。与实施例B1同样,利用GPC测定确认分子量,结果所获得的聚合物B9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0(按聚苯乙烯换算)。另外,通过在150℃烘箱中加热2小时,测定固体成分,结果为46.0%。
<实施例B10>聚合物B10的合成
使分散剂为“Disperbyk 161”,除此之外,与聚合物B9的合成法同样进行,获得了褐色的MMA/BMA共聚物溶液。与实施例B1同样,利用GPC测定确认分子量,结果所获得的聚合物B10的重均分子量为29100(按聚苯乙烯换算)。另外,通过在150℃烘箱中加热2小时,测定固体成分,结果为46.1%。
<实施例B11>聚合物B11的合成
使分散剂为“アジスパ一PB822”,除此之外,与聚合物B9的合成法同样进行,获得了淡褐色的MMA/BMA共聚物溶液。与实施例B1同样,利用GPC测定确认分子量,结果所获得的聚合物B11的重均分子量为30100(按聚苯乙烯换算)。另外,通过在150℃烘箱中加热2小时,测定固体成分,结果为45.9%。
<比较例B1>聚合物B12的合成
在具有搅拌机、氮气导入管的4口烧瓶中,加入甲苯300重量份,用覆套式电阻加热器加热至100℃。用滴液漏斗用1.5小时,向其中滴加MMA180重量份和BMA20重量份和偶氮双异丁腈(AIBN;和光纯药(株)制)2.50重量份的混合液。滴加结束后,添加0.6重量份的AIBN,在保持为100℃的状态下反应3小时,由此获得了无色透明的MMA/BMA共聚物。反应结束后冷却,通过GPC测定确认分子量,结果所获得的聚合物12的重均分子量为20300(按聚苯乙烯换算)。另外,通过在150℃烘箱中加热2小时,测定固体成分,结果为39.1%。
<比较例B2>聚合物B13的合成
使聚合时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为“パ一ブチルO”2.50重量份,除此之外,与聚合物B12的合成法同样进行,获得了无色透明的MMA/BMA共聚物。与实施例B1同样,利用GPC测定确认分子量,结果所获得的聚合物B13的重均分子量为19800(按聚苯乙烯换算)。另外,通过在150℃烘箱中加热2小时,测定固体成分,结果为38.9%。
<比较例B3>聚合物B14的合成
使滴加时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为MMA180重量份、BzMA20重量份的混合物,除此之外,与聚合物B13的合成法同样进行,获得了无色透明的MMA/BzMA共聚物。与实施例B1同样,利用GPC测定确认分子量,结果所获得的聚合物B14的重均分子量为20100(按聚苯乙烯换算)。另外,通过在150℃烘箱中加热2小时,测定固体成分,结果为39.1%。
<比较例B4>聚合物B15的合成
使聚合时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パ一ブチルO”的量为5.20重量份,除此之外,与聚合物B13的合成法同样进行,获得了无色透明的MMA/BMA共聚物。与实施例B1同样,利用GPC测定确认分子量,结果所获得的聚合物B15的重均分子量为10800(按聚苯乙烯换算)。另外,通过在150℃烘箱中加热2小时,测定固体成分,结果为38.8%。
<比较例B5>聚合物B16的合成
在具有搅拌机、氮气导入管的4口烧瓶中,加入DEDG300重量份,用覆套式电阻加热器加热至100℃。用滴液漏斗用1.5小时,向其中滴加MMA180重量份和BMA20重量份和“パ一ブチルO”3.60重量份的混合液。滴加结束后添加“パ一ブチルO”0.6重量份,在保持为100℃的状态下反应3小时,由此获得了无色透明的MMA/BMA共聚物溶液。反应结束后冷却,与实施例B1同样,利用GPC测定确认分子量,结果所获得的聚合物B16的重均分子量为29800(按聚苯乙烯换算)。另外,通过在150℃烘箱中加热2小时,测定固体成分,结果为39.5%。
<比较例B6>聚合物B17的合成
使聚合时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为“パ一ブチルO”,使其量为10.00重量份,除此之外,与聚合物B16的合成法同样进行,获得了无色透明的MMA/BMA共聚物溶液。
与实施例B1同样,利用GPC测定确认分子量,结果所获得的聚合物B17的重均分子量为15000(按聚苯乙烯换算)。另外,通过在150℃烘箱中加热2小时,测定固体成分,结果为39.4%。
评价试验B
<相溶性评价>
对于由上述的实施例B1~6获得的聚合物B1~6,用稀释溶剂(详细内容记载于表1)稀释为3倍(重量比),制备评价样品,由实施例B7~11获得的聚合物B7~11的树脂溶液采用聚合溶剂稀释使得固体成分为30%,制成评价用样品。另一方面,对于由上述的比较例B1~4获得的聚合物B12~15,添加相对于树脂固体成分为1.5倍(重量比)的颜料分散剂(“添加的分散剂”的详细内容如表3所记载)和3.5倍(重量比)的甲苯,制备出评价用样品。另外,对于由上述的比较例B5、6获得的聚合物B16、17,混合相对于树脂固体成分为15%的添加剂分散剂、2.7倍(重量比)的DEDG,制备出评价用样品。
在12小时以内充填各评价用样品,密闭后,在25℃放置,调查直到分散剂和丙烯酸树脂分离为止的天数,由此评价相溶性。所获得的结果如表2~5所示。在表中的“相溶性评价”中,“A”表示即使经过30天以上也没有观察到分离,“B”表示在15天以内观察到分离,“C”表示在7日以内观察到分离。
                                                 表2
实验例 单体(重量%) 所用分散剂   分散剂种类   聚合引发剂   Mw 制备评价用样品时的稀释溶剂 相溶性评价
  实施例B1(聚合物B1)   MMA/BMA=90/10   Disperbyk 161   I   パ一ブチルO   21000   甲苯   A
  实施例B2(聚合物B2)   MMA/BzMA=90/10   Disperbyk 161   I   パ一ブチルO   20500   甲苯   A
  实施例B3(聚合物B3)   MMA/BMA=90/10   アジスパ一PB822   II   パ一ブチルO   21500   甲苯   A
  实施例B4(聚合物B4)   MMA/BMA=90/10   Disperbyk 2001   III   パ一ブチルO   19500   甲苯   A
  实施例B5(聚合物B5)   MMA/BMA=90/10   Solsperse 33500   II   パ一ブチルO   20000   甲苯   A
  PGMEA   A
  DEDG   A
  实施例B6(聚合物B6)   MMA/BMA=90/10   Solsperse 33500   II   ナイパ一BW   19000   甲苯   A
单体MMA:甲基丙烯酸甲酯、BMA:甲基丙烯酸丁酯、BzMA:甲基丙烯酸苄酯
分散剂种类I:聚氨酯系分散剂、II:聚胺系分散剂、III:由在侧链具有季铵盐基的A嵌段和不具有季铵盐基的B嵌段形成的A-B嵌段共聚物和(或)B-A-B嵌段共聚物聚合物引发剂パ一ブチルO:叔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酸酯、ナイパ一BW:过氧化二苯甲酰稀释溶剂  PGMEA: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DEDG:二乙二醇二乙基醚
相溶性评价A:即使经过30天以上也不分离、B:在15天以内分离、C:在7天以内分离
                                              表3
  实验例   单体(重量%)   聚合溶剂   所用分散剂   分散剂种类   Mw   相溶性评价
  实施例B7(聚合物B7)   MMA=100   GBL   Solsperse 33500   II   29500   A
  实施例B8(聚合物B8)   MMA/BMA=95/5   DEDG   Solsperse 33500   II   29000   A
  实施例B9(聚合物B9)   MMA/BMA=90/10   DEDG   Disperbyk 2001   IlI   30000   A
  实施例B10(聚合物B10)   MMA/BMA=90/10   DEDG   Disperbyk 161   I   29100   A
  实施例B11(聚合物B11)   MMA/BMA=90/10   DEDG   アジスパ一PB822   II   30100   A
单体MMA:甲基丙烯酸甲酯、BMA:甲基丙烯酸丁酯
聚合溶剂GBL:γ-丁内酯、DEDG:二乙二醇二乙基醚
合散剂种类I:聚氨酯系分散剂、II:聚胺系分散剂、III:由在侧链具有季铵盐基的A嵌段和不具有季铵盐基的B嵌段形成的A-B嵌段共聚物和(或)B-A-B嵌段共聚物
相溶性评价A:即使经过30天以上也不分离、B:在15天以内分离、C:在7天以内分离
                                                                  表4
  实验例   单体(重量%)   聚合溶剂   分散剂种类   聚合引发剂   Mw   添加的分散剂   添加的分散剂种类   相溶性评价
  比较例B1(聚合物B12)   MMA/BMA=90/10   甲苯   无   AIBN   20300   Solsperse 33500   II   C
  比较例B2(聚合物B13)   MMA/BMA=90/10   甲苯   无   パ一ブチルO   19800   Disperbyk 161   I   C
  アジスパ一PB822   II   C
  Disperbyk 2001   III   C
  比较例B3(聚合物B14)   MMA/BzMA=90/10   甲苯   无   パ一ブチルO   20100   Solsperse 33500   II   C
  比较例B4(聚合物B15)   MMA/BMA=90/10   甲苯   无   パ一ブチルO   10800   Solsperse 33500   II   B
单体MMA:甲基丙烯酸甲酯、BMA:甲基丙烯酸丁酯、BzMA:甲基丙烯酸苄酯
聚合物引发剂AIBN:偶氮双异丁腈、パ一ブチルO:叔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酸酯
添加的分散剂种类I:聚氨酯系分散剂、II:聚胺系分散剂、III:由在侧链具有季铵盐基的A嵌段和不具有季铵盐基的B嵌段形成的A-B嵌段共聚物和(或)B-A-B嵌段共聚物
相溶性评价A:即使经过30天以上也不分离、B:在15天以内分离、C:在7天以内分离
                                                               表5
  实验例   单体(重量%)   聚合溶剂   所用分散剂   聚合引发剂   Mw   添加的分散剂   添加的分散剂种类   相溶性评价
  比较例B5(聚合物B16)   MMA/BMA=90/10   DEDG   无   パ一ブチルO   29800   Solsperse 33500   II   C
  Disperbyk 2001   III   C
  Disperbyk 161   I   C
  アジスパ一PB822   II   C
  比较例B6(聚合物B17)   MMA/BMA=90/10   DEDG   元   パ一ブチルO   15000   Solsperse 33500   II   B
单体MMA:甲基丙烯酸甲酯、BMA:甲基丙烯酸丁酯
聚合物引发剂パ一ブチルO:叔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酸酯
添加的分散剂种类I:聚氨酯系分散剂、II:聚胺系分散剂、III:由在侧链具有季铵盐基的A嵌段和不具有季铵盐基的B嵌段形成的A-B嵌段共聚物和(或)B-A-B嵌段共聚物
相溶性评价A:即使经过30天以上也不分离、B:在15天以内分离、C:在7天以内分离

Claims (8)

1.一种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是在含有下述的式(1)或(2)所示的化合物而形成的溶剂中,在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共存下使自由基聚合性单体进行聚合的方法,
式(1)
Figure A2006800011560002C2
式(2)
式中、R1和R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或1价的烃基,R2和R4分别独立地表示2价的烃基,根据需要R2表示nil.,Y表示氢、1价的烃基或羟基烷基,m表示0或1的整数,n表示1~10的整数,另外,X1和X2分别独立地表示下述任一个2价的取代基,在下述式中,R5和R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1价的烃基或羟基烷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上述的R1和R3为氢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上述的R2和R4为碳原子数1~6的亚烷基,Y为氢、碳原子数1~6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6的羟基烷基,n为1~6,R5和R6为氢、碳原子数1~6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6的羟基烷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上述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由选自过氧化氢系、二烷基过氧化物系、过氧化酯系、二酰基过氧化物系、过氧化碳酸酯系、过氧化缩酮系、过氧化酮系有机过氧化物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物质形成。
4.一种聚合物组合物,是含有下述的聚合物(A)而形成的,
Figure A2006800011560003C1
式中,S表示来源于溶剂的成分,(M)p表示由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单元M形成的聚合部分,p表示任意的整数。
5.一种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包括:在颜料分散剂或含有颜料分散剂的溶液中,在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共存下使自由基聚合性单体进行聚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上述的颜料分散剂为在与下述基团邻接的碳原子上结合有氢原子的聚氨酯系分散剂、聚胺系分散剂或由在侧链具有季铵盐基的A嵌段和不具有季铵盐基的B嵌段形成的A-B嵌段共聚物和/或B-A-B嵌段共聚物,所述的基团是-O-、-COO-、-NR7-、-NR8CO-或-NR9COO-基,其中R7、R8和R9分别独立地表示氢或碳原子数1~20的1价的烃基或碳原子数1~20的1价的羟基烷基。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上述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由选自过氧化氢系、二烷基过氧化物系、过氧化酯系、二酰基过氧化物系、过氧化碳酸酯系、过氧化缩酮系、过氧化酮系有机过氧化物中的一种或2种以上的物质形成。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作为溶剂使用下述的式(1)或(2)所示的化合物,
Figure A2006800011560003C2
式(1)
Figure A2006800011560003C3
式(2)
式中,R1和R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或1价的烃基,R2和R4分别独立地表示2价的烃基,根据需要R2表示nil.,Y表示氢、1价的烃基或羟基烷基,m表示0或1的整数,n表示1~10的整数,另外,X1和X2分别独立地表示下述任一个2价的取代基,在下述式中,R5和R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1价的烃基或羟基烷基,
CN2006800011565A 2005-08-03 2006-07-28 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和聚合物组合物 Active CN1010526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25660/2005 2005-08-03
JP2005225660 2005-08-03
JP378781/2005 2005-12-28
JP2005378781 2005-12-28
PCT/JP2006/315038 WO2007015437A1 (ja) 2005-08-03 2006-07-28 重合体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重合体組成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52658A true CN101052658A (zh) 2007-10-10
CN101052658B CN101052658B (zh) 2012-11-21

Family

ID=37708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011565A Active CN101052658B (zh) 2005-08-03 2006-07-28 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和聚合物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960470B2 (zh)
EP (3) EP2407489B1 (zh)
JP (2) JP5175098B2 (zh)
KR (1) KR101352239B1 (zh)
CN (1) CN101052658B (zh)
WO (1) WO200701543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0235A (zh) * 2017-07-17 2019-05-21 株式会社Lg化学 光聚合物组合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08198B2 (en) 2004-01-14 2012-06-26 Carl Zeiss Smt Gmbh Catadioptric projection objective
US20080151364A1 (en) 2004-01-14 2008-06-26 Carl Zeiss Smt Ag Catadioptric projection objective
JP4869707B2 (ja) * 2005-12-22 2012-02-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油性インク組成物
JP5344743B2 (ja) * 2008-08-04 2013-11-20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レジスト用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WO2014208491A1 (ja) * 2013-06-27 2014-12-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フィルタ、波長変換基板及び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US10915618B2 (en) 2014-08-28 2021-02-09 Facetec, Inc. Method to add remotely collected biometric images / templates to a database record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US11256792B2 (en) 2014-08-28 2022-02-22 Facetec,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eation and use of digital identification
US10698995B2 (en) 2014-08-28 2020-06-30 Facetec, Inc. Method to verify identity using a previously collected biometric image/data
US10614204B2 (en) 2014-08-28 2020-04-07 Facetec, Inc. Facial recognition authent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path parameters
CA3186147A1 (en) 2014-08-28 2016-02-28 Kevin Alan Tussy Facial recognition authent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path parameters
US10803160B2 (en) 2014-08-28 2020-10-13 Facetec, Inc. Method to verify and identify blockchain with user question data
USD987653S1 (en) 2016-04-26 2023-05-30 Facetec, Inc.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KR102139407B1 (ko) * 2017-09-13 2020-07-2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감광재 바인더의 모노머 정량분석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81282A (en) * 1928-09-22 1932-10-04 Du Pont Process of polymerizing vinyl derivatives
NL234595A (zh) * 1957-12-28
US3355412A (en) * 1965-08-16 1967-11-28 Pittsburgh Plate Glass Co Resinous compositions
GB1153826A (en) * 1966-03-21 1969-05-29 Monsanto Co New Organic Liquid Systems and Tacky Polymers made therefrom
US3558574A (en) * 1968-12-09 1971-01-26 Johnson & Johnson Acrylated adhesive products
US3862066A (en) * 1971-05-26 1975-01-21 Universal Pvc Resins Method for making rigid vinyl chloride polymer compounds
US3997624A (en) * 1975-10-01 1976-12-14 Princeton Polymer Laboratories, Incorporated Polyethylene waxes
GB1557269A (en) * 1976-12-30 1979-12-05 Nippon Paint Co Ltd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a pigment dispersed composition
NZ187714A (en) 1977-07-15 1980-09-12 Ici Ltd Dispersing agent reaction product of a polyalkylene imine and a polyester
US4500658A (en) * 1983-06-06 1985-02-19 Austenal International, Inc. Radiopaque acrylic resin
ATE29138T1 (de) 1984-01-27 1987-09-15 Byk Chemie Gmbh Als dispergiermittel geeignete additionsverbindungen,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ihre verwendung und damit beschichtete feststoffe.
DE3465599D1 (en) 1984-01-27 1987-10-01 Byk Chemie Gmbh Addition compounds suited as dispersing agents, process for their preparation, their use and solid materials coated with them
DE3582887D1 (de) 1985-01-22 1991-06-20 Ici Plc Dispergiermittel enthaltende zusammensetzung.
JP2651161B2 (ja) * 1987-01-12 1997-09-10 日本ペイント株式会社 粒度単分散粒子の製造方法
US4920187A (en) * 1987-01-12 1990-04-24 Nippon Paint Co., Ltd. Process for preparing particles having monodisperse particle size
JP2680594B2 (ja) 1988-03-02 1997-11-19 イー・アイ・デュポン・ドゥ・ヌムール・アンド・カンパニー ブロツク共重合体分散剤
CA2032992C (en) 1989-12-29 2001-04-10 Peter H. Quednau Dispersing agents, their use and solids coated therewith
CA2063473C (en) * 1991-07-01 1998-09-22 T. Hwee Ng Process for preparing copolymers
JPH064810A (ja) 1992-06-19 1994-01-14 Sony Corp 再生等化器の調整方法
GB9306222D0 (en) 1993-03-25 1993-05-19 Zeneca Ltd Dispersants
JP2727398B2 (ja) 1993-04-28 1998-03-11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低分子量水溶性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DE4419906C2 (de) * 1994-06-07 1998-04-09 Dainippon Ink & Chemicals Anhydridgruppen enthaltende lösliche unvernetzte Polymere und ihre Verwendung
AUPM807094A0 (en) * 1994-09-09 1994-10-06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Polymer beads and method for preparation thereof
US5558705A (en) * 1994-10-31 1996-09-24 Silberline Manufacturing Co., Inc. Colored metallic pigments
US5578687A (en) * 1995-10-13 1996-11-26 Hoechst Celanese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preparing poly(4-hydroxystyrene)
GB9609439D0 (en) * 1996-05-04 1996-07-10 Zeneca Ltd Polymerisable composition
JPH11209558A (ja) * 1998-01-28 1999-08-0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重合性顔料分散剤、感光性着色組成物及び遮光層用組成物
JP4298117B2 (ja) 1999-03-04 2009-07-15 関東電化工業株式会社 含フッ素共重合体を主成分とするワニスまたは塗料
GB9922039D0 (en) 1999-09-18 1999-11-17 Avecia Ltd Polyester dispersants
US6413306B1 (en) 1999-10-07 2002-07-02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igment dispersions containing ABC-block polymer dispersant
JP2001207098A (ja) * 2000-01-31 2001-07-31 Toyo Ink Mfg Co Ltd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キ
JP2002037845A (ja) 2000-07-26 2002-02-06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ポリイソシアネートポリ付加物、これを用いた分散剤及び分散液
JP2002273191A (ja) * 2001-03-21 2002-09-2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顔料分散剤および感光性着色組成物
US6903175B2 (en) * 2001-03-26 2005-06-07 Shipley Company, L.L.C. Polymer synthesis and films therefrom
JP2002341600A (ja) * 2001-05-18 2002-11-2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静電写真用液体現像剤
JP2003177525A (ja) * 2001-12-13 2003-06-27 Sumitomo Chem Co Ltd 着色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JP2003215322A (ja) * 2002-01-18 2003-07-3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電離放射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及び液晶パネル
JP2003330185A (ja) * 2002-05-09 2003-11-19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光重合性組成物及び画像形成材料
JP4040359B2 (ja) * 2002-05-15 2008-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着色樹脂微粒子水分散体の製造方法、着色樹脂微粒子水分散体、インク、記録ユニット、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DE10236133A1 (de) 2002-08-07 2004-02-26 Byk-Chemie Gmbh Verwendung von Gradientencopolymeren als Dispergiermittel zur Behandlung von Pigmenten und Feststoffen
CN1283739C (zh) * 2002-09-30 2006-11-08 罗姆和哈斯公司 喷墨油墨用聚合物粘合剂
JP4434570B2 (ja) * 2002-11-28 2010-03-17 東京応化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の製造方法
JP4419435B2 (ja) 2003-05-23 2010-02-24 東洋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顔料分散剤、それを用いた顔料組成物および顔料分散体
DE10361274A1 (de) * 2003-12-24 2005-07-28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Lösemittelarme, OH-funktionelle Dispersionen
JP2006111710A (ja) 2004-10-14 2006-04-27 Nof Corp 無水マレイン酸(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無水マレイン酸(共)重合体、及びその加水分解物
US20060217485A1 (en) * 2005-03-23 2006-09-28 Basf Corporation Pigment dispersant, method of making coating compositions, and coating compositions
CN101466741B (zh) * 2006-06-13 2012-09-19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聚合促进剂、固化性组合物和固化物以及硫醇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0235A (zh) * 2017-07-17 2019-05-21 株式会社Lg化学 光聚合物组合物
US11117981B2 (en) 2017-07-17 2021-09-14 Lg Chem, Ltd. Photopolymer composi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49864A (ja) 2013-03-14
US20100160554A1 (en) 2010-06-24
JPWO2007015437A1 (ja) 2009-02-19
EP2407489B1 (en) 2014-12-24
JP5175098B2 (ja) 2013-04-03
KR20080039331A (ko) 2008-05-07
US7960470B2 (en) 2011-06-14
EP1911770A4 (en) 2009-07-22
JP5571153B2 (ja) 2014-08-13
WO2007015437A1 (ja) 2007-02-08
EP2404940B1 (en) 2014-12-24
EP2404940A1 (en) 2012-01-11
CN101052658B (zh) 2012-11-21
KR101352239B1 (ko) 2014-01-21
EP2407489A1 (en) 2012-01-18
EP1911770A1 (en) 2008-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52658A (zh) 聚合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和聚合物组合物
CN1279112C (zh) 接枝共聚物颜料分散剂组合物
CN1222556C (zh) 接枝共聚物颜料分散剂
CN1310975C (zh) 梯度共聚物作为分散剂处理颜料和其它固体的应用
CN1184079C (zh) 油墨组以及使用它的记录方法及记录物
CN100347204C (zh) 含氟聚合物水性乳液的精制方法、精制乳液及含氟加工品
CN1096477C (zh) 1,1-二氟乙烯类晶种聚合物水性分散液及其制法
CN1308352C (zh) 活性自由基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和聚合物
CN1411476A (zh) 作为颜料分散剂的具有酰胺官能团的接枝共聚物
CN1585806A (zh) 喷墨记录用油性墨组合物
CN1428382A (zh) 水性油墨
CN1174057C (zh) 防污的水性涂料组合物
CN1246400C (zh) 不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性乳液
CN1062543A (zh) 空气固化的聚合物组合物
CN1395587A (zh) 来自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大分子单体的梳形聚合物
CN1639216A (zh) 含有改性atrp共聚物分散剂的颜料组合物
CN1226275A (zh) 稳定的含氨基聚合物共混物
CN1662614A (zh) 经处理的颜料、其用途及用于处理颜料的化合物
CN1072936A (zh) 复合颗粒水分散液的制备方法
CN1129227A (zh) 一元体系环境条件固化的组合物
CN1057548C (zh)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CN1223331C (zh) 美甲产品
CN1458962A (zh) 通过添加两亲水溶性共聚物进行表面改性的胶乳
CN1517400A (zh) 丙烯酸类聚合物粉末、丙烯酸溶胶以及成形物
CN1639210A (zh) 异丁烯型单体交替共聚物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