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93134C - 电子照相感光体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感光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93134C
CN100593134C CN200680008654A CN200680008654A CN100593134C CN 100593134 C CN100593134 C CN 100593134C CN 200680008654 A CN200680008654 A CN 200680008654A CN 200680008654 A CN200680008654 A CN 200680008654A CN 100593134 C CN100593134 C CN 10059313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rubber
enumerate
layer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08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42536A (zh
Inventor
宫本秀幸
彦坂高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demitsu Kos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demitsu Kos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demitsu Kos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42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25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9313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9313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4Cover layers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91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e.g. block polymers, reticulated polymers, or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by molecular weight or acid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95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在导电性基体上具有感光层,其特征在于,至少其最外层含有具有双层结构的粒子,所述双层结构由芯材和具有大于芯材的橡胶硬度的外壳材料组成。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可以长时间保持优异的耐磨性、耐擦伤性、耐刷性等机械强度以及清洗性等电子照相特性。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感光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更详细地讲就是涉及一种具有可耐于长时间重复使用的优异的机械强度和电子照相特性而且可适用于各种电子照相领域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背景技术
作为最近被研究并利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可举出以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感光层至少具有通过曝光产生电荷的电荷产生层(CGL)和输送电荷的电荷输送层(CTL)这二层的层叠型有机电子照相感光体(OPC);感光层由单一层形成的单层型有机电子照相感光体,所述单一层是将电荷产生物质和电荷输送物质分散于粘合剂树脂而形成、或只将电荷产生物质分散于粘合剂树脂而形成。
还有,作为层叠型和单层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从后述的问题出发,两者中都存在设置有用于保护表面层的保护层(OCL)的类型。
就该有机电子照相感光体而言,根据所适用的电子照相工序,要求其具备规定的感光度、电特性和光学特性。
该电子照相感光体,需要在其感光层的表面反复进行电晕带电或接触带电、调色剂显影、向纸张的转印、清洗处理等操作,而每当进行这些操作时都要施加电的、机械的外力。
所以,若要长时间维持电子照相的画面质量,要求设置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的感光层对这些外力具有耐久性。
具体地讲,要求对由摩擦而产生的表面磨损和擦伤、电晕带电和接触带电、转印时的臭氧等活性气体和放电引起的表面劣化具有耐久性。
为了适应这样的要求,作为有机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粘合剂树脂,可以使用与用于感光层的电荷输送物质的相容性良好、光学特性也良好的聚碳酸酯树脂,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以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和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双酚Z)等为原料。
但是,即使使用以这些双酚A和双酚B作为原料的聚碳酸酯树脂也不能充分满足上述要求,针对于此,出现了许多使用具有双酚A和双酚B以外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和其它树脂的方法,并已经被实用化。
近年来,随着应用电子照相工序的印刷机、复印机的彩色化,要求用于实现高清洗性的感光体表面的表面能低,而且特别要求其持续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人提出了将赋予疏水性的添加剂或低表面能材料的微粒子加以分散的方法等,但是具有下述问题,即添加剂易于由电子照相感光体渗出(bleed out),低表面能材料的微粒子易于凝集,会导致感光体内的光散射和制造感光体时的分散性不好等问题。
另外,为了改善各种微粒子的分散性,还进行了改变粘合剂树脂,或者加入各种添加剂的尝试(专利文献1和2),但是改变粘合剂树脂或者加入各种成分会导致感光度下降等电子照相特性变差的问题,从而产生其它的问题。
专利文献1:特开昭63-654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5-459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以往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提供可以长时间保持优异的耐磨性、耐擦伤性、耐刷性等机械强度以及清洗性等电子照相特性的、实用性良好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本发明者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反复专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感光体表面层以规定比例分散具有双层结构的粒子,所述双层结构由芯材和具有比芯材大的橡胶硬度的外壳材料组成,可以获得耐刷性等机械性特别优异、持续具有清洗特性等电子照相特性而且没有因凝集产生的光散射和分散不好等问题的电子照相感光体,至此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了下述方案。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在导电性基体上具有感光层,其特征在于,至少其最外层含有具有双层结构的粒子,所述双层结构由芯材和具有大于芯材的橡胶硬度的外壳材料组成。
2.上述1记载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最外层的具有双层结构的粒子的含量,相对于粘合剂树脂及其它功能性材料或者保护层的材料,为1-30质量%。
3上述1或2记载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具有双层结构的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
4.上述1-3中任何一项记载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具有双层结构的粒子为,在橡胶球状粒子上覆盖了树脂的粒子或者内包有流动体的微胶囊。
5.上述4记载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橡胶球状粒子是选自天然橡胶、合成天然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丁基橡胶、氯丁橡胶、丁腈橡胶、丙烯酸类橡胶、表氯醇橡胶、聚氨酯橡胶、聚硫橡胶、含氟橡胶、由以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二甲基硅氧烷为主体的单体得到的一种或者二种以上的橡胶状聚合物、硅橡胶的一种以上,树脂是选自聚苯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醋酸乙烯酯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醇酸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丙烯腈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酰胺树脂、丁醛树脂、聚酯树脂、偏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偏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醋酸乙烯酯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有机硅改性醇酸树脂、苯酚-甲醛树脂、苯乙烯改性醇酸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醚树脂、苯胍胺树脂、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尿烷丙烯酸酯树脂、聚-N-乙烯基咔唑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聚砜树脂、酪蛋白、明胶、聚乙烯醇树脂、乙基纤维素、硝酸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偏氯乙烯类聚合物胶乳、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乙烯基甲苯-苯乙烯共聚物、大豆油改性醇酸树脂、硝化聚苯乙烯树脂、聚甲基苯乙烯树脂、聚异戊二烯树脂、聚硫代碳酸酯树脂、多芳基化树脂、多卤代芳基化树脂、聚烯丙醚树脂、聚丙烯酸乙烯酯树脂、聚酯丙烯酸酯树脂、硅树脂的一种以上。
6.上述5记载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橡胶球状粒子是硅橡胶,树脂是硅树脂。
7.上述4记载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流动体是选自矿物油、聚烯烃、聚亚烷基二醇、单酯、二酯、多元醇酯、磷酸酯、硅酸酯、聚苯醚、全氟烷基醚、氟系油、硅油、硅凝胶、水的一种以上,微胶囊的外壳材料是选自阿拉伯树胶、明胶、胶原、酪蛋白、聚氨基酸、琼脂、褐藻酸钠、角叉菜聚糖、魔芋甘露聚糖、葡聚糖硫酸盐、乙基纤维素、硝酸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乙酸纤维素、福尔马林萘磺酸缩合物、聚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醇酸树脂、氨基树脂、硅树脂、马来酸酐系共聚物、丙烯酸系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聚氯乙烯树脂、聚偏氯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聚丙烯酰胺树脂、聚乙烯苯磺酸、聚乙烯醇树脂、尿素-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一种以上。
8.上述7记载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流动体是矿物油,微胶囊的外壳材料是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在导电性基体上具有感光层,其特征在于,至少其最外层含有具有双层结构的粒子,所述双层结构由芯材和具有大于芯材的橡胶硬度的外壳材料组成。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是在导电性基体上设置有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只要是这样的感光层形成在导电性基体上的即可,对其结构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单层型和层叠型等各种形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也可以是其它任意形式。
作为本发明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优选其中的感光层至少具有电荷产生物质和电荷输送物质(选自空穴输送物质或者电子输送物质的至少一种以上的物质)。
作为本发明的层叠型电子照相感光体,优选感光层具有至少一层电荷产生层和形成表面层的至少一层电荷输送层。
就本发明中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最外层而言,在具有保护层结构时,该保护层是最外层,在不具有保护层结构时是电荷输送层或者由单层组成的感光层。
当具有保护层时,可以仅在保护层上含有具有双层结构的粒子,也可以不仅在保护层上含有具有双层结构的粒子,而且可以在其内层的电荷输送层等中含有具有双层结构的粒子。
具有由芯材和具有比芯材大的橡胶硬度的外壳材料组成的双层结构的粒子含量,相对于粘合剂树脂及其它功能性材料[电荷迁移物质[空穴迁移物质、电子迁移物质]和电荷产生物质]或者保护层材料的总量,优选为1-30质量%,更优选为3-2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10质量%。
具有双层结构的粒子含量为1质量%以上时,可提高感光体的耐磨性等机械强度,即使重复使用后也可保持能够实现高清洗性的低表面能(低摩擦系数),而在30质量%以下时,光线透过率的下降幅度在可应用的范围内,可充分地发挥作为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功能。
本发明的具有双层结构的粒子平均粒径优选为10μm以下,更优选为7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μm以下,最优选为1μm。
作为本发明的具有由芯材和具有比芯材大的橡胶硬度的外壳材料组成的双层结构的粒子,可列举在橡胶球状粒子上覆盖树脂形成的粒子或者内包有流动体的微胶囊。
本发明的在橡胶球状粒子上覆盖树脂形成的粒子是在橡胶球状粒子上薄薄地覆盖树脂形成的粒子。
树脂的橡胶硬度优选超过肖氏A50,更优选为7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以上。
另外,树脂的原材料也可以是在室温下不表现出弹性的树脂。
树脂的橡胶硬度超过肖氏A50时,粒子的分散性会得到提高。
橡胶球状粒子的橡胶硬度优选为肖氏A50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
橡胶球状粒子的橡胶硬度为肖氏A50以下时,可以提高感光体的耐磨性等机械强度,可以降低磨损后的动摩擦系数。
另外,本发明的微胶囊的外壳材料的橡胶硬度优选超过肖氏A50,更优选为7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以上。
微胶囊的外壳材料的原材料也可以是在室温下不表现出弹性的树脂。
微胶囊的外壳材料的橡胶硬度超过肖氏A50时,粒子的分散性良好,可以提高感光体的耐磨性等机械强度。
另外,橡胶硬度是通过对分别与芯材、外壳材料相同的原材料进行热压等实施薄片化后,利用A型的硬度计进行测量得到的值。
本发明的在橡胶球状粒子上覆盖树脂形成的粒子中,作为橡胶球状粒子,可列举天然橡胶、合成天然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丁基橡胶、氯丁橡胶、丁腈橡胶、丙烯酸类橡胶、表氯醇橡胶、聚氨酯橡胶、聚硫橡胶、含氟橡胶、由以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二甲基硅氧烷为主体的单体得到的一种或者二种以上的橡胶状聚合物、硅橡胶等。
作为树脂,可列举聚苯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醋酸乙烯酯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醇酸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丙烯腈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酰胺树脂、丁醛树脂、聚酯树脂、偏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偏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醋酸乙烯酯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有机硅改性醇酸树脂、苯酚-甲醛树脂、苯乙烯改性醇酸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醚树脂、苯胍胺树脂、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尿烷丙烯酸酯树脂、聚-N-乙烯基咔唑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聚砜树脂、酪蛋白、明胶、聚乙烯醇树脂、乙基纤维素、硝酸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偏氯乙烯类聚合物胶乳、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乙烯基甲苯-苯乙烯共聚物、大豆油改性醇酸树脂、硝化聚苯乙烯树脂、聚甲基苯乙烯树脂、聚异戊二烯树脂、聚硫代碳酸酯树脂、多芳基化树脂、多卤代芳基化树脂、聚烯丙醚树脂、聚丙烯酸乙烯酯树脂、聚酯丙烯酸酯树脂、硅树脂等。
本发明的在橡胶球状粒子上覆盖树脂形成的粒子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
作为本发明的在橡胶球状粒子上覆盖树脂形成的粒子,可以优选使用芯·壳型的接枝橡胶状弹性体。
芯·壳型的接枝橡胶状弹性体具有由芯和外壳构成的双层结构。
该芯部分是软质的橡胶状态,其表面的外壳部分是硬质的树脂状态,橡胶状弹性体本身是粉末状(粒子状态)的接枝橡胶状弹性体。
芯·壳型的接枝橡胶状弹性体,优选使用例如在由以丙烯酸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二甲基硅氧烷为主体的单体得到的一种或者二种以上的橡胶状聚合物的存在下,使苯乙烯等乙烯基系单体的一种或者二种以上聚合而获得的物质。
另外,也可以使用在橡胶状聚合物的存在下,使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等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等甲基丙烯酸酯等聚合或者共聚获得的物质。
作为芯·壳型的接枝橡胶状弹性体的具体例子,可列举丁二烯-丙烯腈-苯乙烯-芯·壳橡胶(AB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芯·壳橡胶(MBS)、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芯·壳橡胶(MAS)、丙烯酸辛酯-丁二烯-苯乙烯-芯·壳橡胶(MABS)、丙烯酸烷基酯-丁二烯-丙烯腈-苯乙烯-芯·壳橡胶(AABS)、丁二烯-苯乙烯-芯·壳橡胶(SBR)、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硅氧烷为首的含有硅氧烷的芯·壳橡胶等。
作为芯·壳型的接枝橡胶状弹性体的市售品,可列举ハイブレンB621(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制)、KM-357P(吴羽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メタブレンW529、メタブレンS2001、メタブレンC223、メタブレンB621(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制)、KM-330(ロ-ム&ハ-ス株式会社制)等。
本发明的在橡胶球状粒子上覆盖了树脂的粒子优选为在硅橡胶球状粒子上覆盖了硅树脂的粒子。
即,优选橡胶球状粒子是硅橡胶,树脂是硅树脂。
作为硅橡胶,可列举例如具有通式(1)表示的线状有机聚硅氧烷片断的、具有橡胶弹性的球状的硅酮(シリコ一ン)固化物。
-(R1 2SiO)n-    (1)
(式中,R1是选自烷基、芳基、烯基、一价卤化烃基、含有反应性基的有机基的一种以上的碳原子数1-20的一价有机基,优选其90摩尔%以上是甲基,n是2500-120000,优选为5000-10000的数。)
作为烷基,可列举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等。
作为芳基,可列举苯基、甲苯基等。
作为烯基,可列举乙烯基、烯丙基等。
作为芳烷基,可列举β-苯基乙基、β-苯基丙基等。
作为一价卤化烃基,可列举氯甲基、3,3,3-三氟丙基等。
作为含有反应性基的有机基,可列举含有环氧基、氨基、巯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等反应性基的有机基。
另外,该硅橡胶球状微粒子也可以在粒子中含有硅油、有机硅烷、无机系粉末、有机系粉末等,平均粒径为0.1-10μm,优选为0.1-7μm,更优选为0.1-5μm。
作为该硅橡胶球状微粒子的制造方法,优选为使(a)含有乙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和(b)有机氢二烯聚硅氧烷(オルガノハイドロジエンポリシロキサン)在(c)铂系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加成反应并使其固化形成组合物的方法。
该(a)成分需要在一分子中至少具有两个与硅原子结合的乙烯基,乙烯基也可以存在于分子的任何部分,但是优选至少存在于分子的末端。
作为乙烯基以外的与硅原子结合的有机基,可选自与上述R1相同的一价有机基,优选其90摩尔%以上是甲基。
另外,分子结构可以是直链状或者支链状,也可以是它们的混合物,本成分的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制,若要使固化物成为橡胶状弹性体,优选25℃的粘度为0.001Pa·s(1cp)以上。
作为硅树脂,可列举例如以通式(2)表示的有机倍半硅氧烷(silsesquioxane)单元为结构单元的树枝状聚合物。
R2 2SiO3/2    (2)
(式中,R2是选自烷基、芳基、烯基、芳烷基、一价卤化烃基、具有反应性基的有机基的一种以上的碳原子数1-20的一价有机基。)
作为烷基,可列举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等。
作为芳基,可列举苯基、甲苯基等。
作为烯基,可列举乙烯基、烯丙基等。
作为芳烷基,可列举β-苯基乙基、β-苯基丙基等。
作为一价卤化烃基,可列举氯甲基、3,3,3-三氟丙基等。
作为含有反应性基的有机基,可列举含有环氧基、氨基、巯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等反应性基的有机基。
上述R2优选为其50摩尔%以上是甲基,还有,除了上述R2SiO3/2单元,还可以在不损害其覆盖性的范围内含有少量的R2 2SiO2/2单元、R2 3SiO1/2单元、SiO2元。
聚有机倍半硅氧烷树脂可以均匀覆盖在硅橡胶球状微粒子的整个表面上,也可以覆盖表面的一部分,作为聚有机倍半硅氧烷树脂的含量,100质量份的相对于硅橡胶球状微粒子,使用1-500质量份。
作为本发明的在硅橡胶球状微粒子上覆盖硅树脂形成的粒子的制造方法,可以在平均粒径为0.1-10μm的硅橡胶球状微粒子的水分散液中,添加碱性物质或者碱性水溶液和有机三烷氧基硅烷,使其进行水解、缩合反应获得。
碱性物质或者碱性水溶液的pH在10.0-13.0的范围内。
作为碱性物质,可列举氢氧化钠等碱金属氢氧化物、氢氧化钙等碱土类金属氢氧化物、碳酸钠等碱金属碳酸盐、氨或者一甲胺、二甲胺等胺类、氢氧化四甲铵等氢氧化季铵盐等。
作为有机三烷氧基硅烷,可列举例如通式(3)表示的硅烷化合物。
R2Si(OR3)3    (3)
(式中,R3表示碳原子数1-6的烷基,R2与上述相同。)
作为碳原子数1-6的烷基,可列举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等。
作为有机三烷氧基硅烷,具体地可列举甲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3,3-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
特别优选50摩尔%以上是甲基三甲氧基硅烷。
作为本发明的在硅橡胶球状微粒子上覆盖硅树脂形成的粒子的市售品,可列举KMP-600、KMP-605、X-52-7030(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硅酮复合粉末)(平均粒径0.8-5,芯硬度30-75)等。
另外,本发明的微胶囊是内包有流动体的微胶囊。
所述的流动体指液体、凝胶等具有流动性的物质。
作为该流动体在25℃下的动粘度,为100-100000mm2/s,优选为1000-500000mm2/s。
作为内包于微胶囊的流动体,可列举矿物油、聚烯烃、聚亚烷基二醇、单酯、二酯、多元醇酯、磷酸酯、硅酸酯、聚苯醚、全氟烷基醚、氟系油、硅油等合成油,还可列举硅凝胶、水。
作为矿物油,可列举例如对石蜡基系原油、混合基系原油、环烷基系原油进行常压蒸馏后得到的馏出油、或者将常压蒸馏的残渣油进行减压蒸馏得到的馏出油、或者将其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精制得到的精制油,例如溶剂精制油、加氢精制油、脱蜡处理油、白土处理油等。
作为烯烃,可列举例如作为碳原子数8-14的α-烯烃低聚物的聚(α-烯烃)、聚丁烯等。
作为聚亚烷二醇,可列举例如聚丙二醇等。
作为单酯,可列举例如油酸正丁酯、油酸2-乙基己酯、硬脂酸2-乙基己酯、棕榈酸2-乙基己酯、油酸丁氧基乙酯等。
作为二酯,可列举例如己二酸二辛酯、己二酸二异壬酯、己二酸二异癸酯、壬二酸二-2-乙基己酯、壬二酸二异辛酯、壬二酸二异壬酯、癸二酸二-2-乙基己酯、癸二酸二异辛酯、癸二酸二异壬酯、十二烷二酸-2-乙基己酯等。
作为多元醇酯,可列举例如由新戊二醇和碳原子数8-10的羧酸形成的酯、由三羟甲基丙烷和碳原子数8-10的羧酸形成的酯等。
作为磷酸酯,可列举例如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丙基二苯酯等。
作为硅酸酯,可列举例如硅酸四辛酯、硅酸四癸酯等。
作为聚醚,可列举例如聚苯醚、1,3-双(间苯氧基苯氧基)苯等。
作为全氟烷基醚,可列举例如通式(4)表示的聚合物。
CxF2x+1-[O-CF(CF3)-CF2]n-(O-CF2)m-O-    (4)
(式中,x为1、2或3,n/m>40。)
作为氟系油,可列举例如通式(5)和(6)表示的聚合物等。
-(CF2-CF2-CF2-O-)n-    (5)
-[CF(CF3)-CF2-O-]n-    (6)
作为硅油,可列举例如通式(7)表示的硅油。
-(R4R5SiO)n-
(式中,R4和R5是选自烷基、芳基、烯基、芳烷基、一价卤化烃基、含有反应性基的有机基的一种或者二种以上的碳原子数1-20的一价有机基,n是5-5000,优选为20-1500。)
作为烷基,可列举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等。
作为芳基,可列举苯基、甲苯基等。
作为烯基,可列举乙烯基、烯丙基等。
作为芳烷基,可列举苄基、β-苯基乙基、γ-苯基丙基等。
作为一价卤化烃基,可列举氯甲基、3,3,3-三氟丙基等。
作为含有反应性基的有机基,可列举含有环氧基、氨基、巯基、丙烯酰氧基(アクリロキシ)、甲基丙烯酰氧基(メタクリロキシ)等反应性基的有机基。
具体地讲,可列举二甲基硅油、甲基苯基硅油、烷基改性硅油、氨基改性硅油、脂肪酸改性硅油、环氧基改性硅油、氟代硅油等。
本发明的流动体可以使用一种,或者二种以上组合使用。
流动体中,优选矿物油和硅油,作为硅油,优选二甲基硅油。
本发明中使用的微胶囊的胶囊外壳材料相对于内包的流动体为不溶性的,是在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使用条件下不会被破坏的材料。
另外,微胶囊的胶囊外壳材料可以是该流动体不容易透过的材料,也可以是一点一点地透过的材料。
作为微胶囊的胶囊外壳材料,可列举薄膜形成性高分子物质。
作为薄膜形成性高分子物质,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物质,可列举例如阿拉伯树胶、明胶、胶原、酪蛋白、聚氨基酸、琼脂、褐藻酸钠、角叉菜聚糖、魔芋甘露聚糖、葡聚糖硫酸盐、乙基纤维素、硝酸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乙酸纤维素、福尔马林萘磺酸缩合物、聚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醇酸树脂、氨基树脂、硅树脂、马来酸酐系共聚物、丙烯酸系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聚氯乙烯树脂、聚偏氯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聚丙烯酰胺树脂、聚乙烯苯磺酸、聚乙烯醇树脂、尿素-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等。
其中,优选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上述的微胶囊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二种以上混合使用。
作为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可列举公知的微胶囊方法,例如复合凝聚法、单独凝聚法、盐凝聚法、基于pH变化、溶剂变化、溶剂去除的聚合物的不溶化等从水溶性或者水性分散液分离的相分离法、界面聚合法、原位(InSitu)聚合法等。
作为把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作为微胶囊外壳材料的微胶囊的制造方法,可列举例如如下所述的方法。
在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等液体载体(vehicle)连续相中将流动体乳化分散后,在其界面上形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一次树脂被膜,从而获得微胶囊悬浮于分散介质中的微胶囊·浆料。
接着,将该微胶囊·浆料慢慢冷却至室温,将pH调整为稍微有点酸性后,向该体系中加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作为二次被膜用树脂,在液体载体连续相中析出针状树脂微小片,然后将该针状树脂微小片作为二次树脂被膜固着在微胶囊一次树脂被膜上,从而形成微小粒子微胶囊。
但是,也可以不区分为一次、二次树脂被膜,在普通的微胶囊被膜形成工序中的工艺过程中,降低pH且异常提高树脂化反应而使游离的针状树脂片在载体中析出后,接着返回到适合的形成胶囊被膜条件的pH,在形成膜的同时将针状树脂片引入于膜中,由此也可以形成胶囊。
作为用于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导电性基板,可以使用已知的各种物质,具体地讲,可以使用由铝或镍、铬、钯、钛、钼、铟、金、铂、银、铜、锌、黄铜、不锈钢、氧化铅、氧化锡、氧化铟、ITO或石墨而成的板或筒、薄片,以及经蒸镀、溅射、涂布等涂敷并实施导电处理的玻璃、布、纸或塑料薄膜、薄片和无缝带(シ一ムレスシ一ベルト)、通过电极氧化等进行了金属氧化处理的金属圆筒等。
层叠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电荷产生层至少含有电荷产生物质,该电荷产生层可以在作为其基底的基体上通过真空蒸镀法或化学蒸镀法、溅射法等形成电荷产生物质的层,或者可以通过在其基底层上使用粘合剂树脂粘结电荷产生物质而形成。
作为使用粘合剂树脂的电荷产生层的形成方法,可以使用各种方法,例如通常可以使用如下的方法,即,将电荷产生物质与粘合剂树脂一起分散或溶解于适当的溶剂形成涂布液后,将其涂布于规定的基底层上,再进行干燥的方法等。
如此所得电荷产生层的厚度为0.01~2.0μm,优选为0.1~0.8μm。
如果电荷产生层的厚度为0.01μm以上,容易形成厚度均一的层。另外,如果为2.0μm以下,则电子照相特性升高。
作为上述电荷产生层中的产生电荷的材料,可以使用各种物质。
作为具体的化合物,可以列举非结晶硒、三方晶硒等硒单体、硒碲等硒合金、As2Se3等硒化合物或含硒组合物、由氧化锌、CdS-Se等元素周期表第12族和第16族元素形成的无机材料、氧化钛等氧化物类半导体、非晶硅等硅类材料,τ型无金属酞菁、χ型无金属酞菁等无金属酞菁颜料、α型铜酞菁、β型铜酞菁、γ型铜酞菁、ε型铜酞菁、X型铜酞菁、A型钛氧基酞菁、B型钛氧基酞菁、C型钛氧基酞菁、D型钛氧基酞菁、E型钛氧基酞菁、F型钛氧基酞菁、G型钛氧基酞菁、H型钛氧基酞菁、K型钛氧基酞菁、L型钛氧基酞菁、M型钛氧基酞菁、N型钛氧基酞菁、Y型钛氧基酞菁、含氧钛氧基酞菁、X线衍射图中布雷格角2θ为27.3±0.2度处显示强衍射峰的钛氧基酞菁等金属酞菁颜料、花青染料、蒽颜料、双偶氮颜料、芘颜料、多环醌颜料、喹吖酮颜料、靛青颜料、苝颜料、吡喃鎓染料、squarium颜料(スクエアリウム)、蒽酮垛蒽酮颜料、苯并咪唑颜料、偶氮颜料、硫靛颜料、喹啉颜料、色淀颜料、噁嗪颜料、二噁嗪颜料、三苯基甲烷颜料、azulenium染料、三芳基甲烷染料、黄嘌呤染料、噻嗪染料、硫代吡喃鎓(thiapyrylium)染料、聚乙烯咔唑、双苯并咪唑颜料等。
这些化合物可以一种单独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作为电荷产生物质。
作为这些电荷产生物质中作为优选的物质,可以列举特开平11-172003号公报具体记载的物质。
作为上述电荷产生层中的粘合剂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各种物质。
具体地讲,可以列举聚苯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醋酸乙烯酯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醇酸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丙烯腈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酰胺树脂、丁醛树脂、聚酯树脂、偏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偏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氯乙烯-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硅树脂、有机硅改性醇酸树脂、苯酚-甲醛树脂、苯乙烯改性醇酸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醚树脂、苯胍胺树脂、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尿烷丙烯酸酯树脂、聚-N-乙烯基咔唑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聚砜树脂、酪蛋白、明胶、聚乙烯醇树脂、乙基纤维素、硝酸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偏氯乙烯类聚合物胶乳、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乙烯基甲苯-苯乙烯共聚物、大豆油改性醇酸树脂、硝化聚苯乙烯树脂、聚甲基苯乙烯树脂、聚异戊二烯树脂、聚硫代碳酸酯树脂、多芳基化树脂、多卤代芳基化树脂、聚烯丙醚树脂、聚丙烯酸乙烯酯树脂、聚酯丙烯酸酯树脂。
电荷输送层可以通过在作为其基底的层(例如,电荷产生层)上使用粘合剂树脂粘结电荷输送物质而形成。
作为上述电荷输送层中的粘合剂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各种物质。
具体地讲,可以列举聚苯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醋酸乙烯酯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醇酸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丙烯腈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酰胺树脂、丁醛树脂、聚酯树脂、偏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偏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氯乙烯-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硅树脂、有机硅改性醇酸树脂、苯酚-甲醛树脂、苯乙烯改性醇酸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醚树脂、苯胍胺树脂、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尿烷丙烯酸酯树脂、聚-N-乙烯基咔唑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聚砜树脂、酪蛋白、明胶、聚乙烯醇树脂、乙基纤维素、硝酸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偏氯乙烯类聚合物胶乳、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乙烯基甲苯-苯乙烯共聚物、大豆油改性醇酸树脂、硝化聚苯乙烯树脂、聚甲基苯乙烯树脂、聚异戊二烯树脂、聚硫代碳酸酯树脂、多芳基化(ポリアリレ一ト)树脂、多卤代芳基化树脂、聚烯丙醚树脂、聚丙烯酸乙烯酯树脂、聚酯丙烯酸酯树脂等。
上述粘合剂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二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该电荷输送层中,上述粘合剂树脂中,从机械特性、光学特性、电特性、电荷输送层的形成容易程度等出发,适宜使用聚碳酸酯树脂、多芳基化树脂。
作为该电荷输送层的形成方法,可以使用各种方法,通常可以使用如下的方法,即,将本发明的具有由芯材和具有比芯材大的橡胶硬度的外壳材料组成的双层结构的粒子、电荷输送物质和聚碳酸酯树脂或多芳基化树脂、或者不防碍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的其它粘合剂树脂等一起分散或溶解于适当的溶剂形成涂布液,之后将其涂布于规定的作为基底的基板上,进行干燥的方法等。
另外,树脂组合物(本发明的具有双层结构的粒子和粘合剂树脂的混合物)和电荷输送物质的混合比例优选为20∶80~80∶20的质量比,更优选为30∶70~70∶30的质量比。
如此形成的电荷输送层的厚度通常为5~100μm,优选为10~30μm。
电荷输送层的厚度如果为5μm以上,则起始电位变高,如果为100μm以下,电子照相特性提高。
作为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可以使用的电荷输送物质,可以使用特开2003-302775号公报中公开的各种化合物。
作为这样的化合物,适宜使用咔唑化合物、吲哚化合物、咪唑化合物、噁唑化合物、吡唑化合物、噁二唑化合物、吡唑啉化合物、噻二唑化合物、苯胺化合物、腙化合物、芳香族胺化合物、脂肪族胺化合物、芪化合物、芴酮化合物、丁二烯化合物、醌化合物、喹啉二甲烷化合物、噻唑化合物、三唑化合物、咪唑酮化合物、咪唑烷化合物、双咪唑烷化合物、噁唑酮化合物、苯并噻唑化合物、苯并咪唑化合物、喹唑啉化合物、苯并呋喃化合物、吖啶化合物、吩嗪化合物、聚-N-乙烯基咔唑、聚乙烯基芘、聚乙烯基蒽、聚乙烯基吖啶、聚-9-乙烯基苯基蒽、芘-甲醛树脂、乙基咔唑树脂、或在主链或侧链具有这些结构的聚合物等。
这些化合物可以一种单独使用,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在上述导电性基体和感光层之间可以设置底层。
作为该底层,可以使用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锆、钛酸、锆酸、镧铅、钛黑、二氧化硅、钛酸铅、钛酸钡、氧化锡、氧化铟、氧化硅等微粒、聚酰胺树脂、酚醛树脂、酪蛋白、三聚氰胺树脂、苯胍胺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纤维素、硝基纤维素、聚乙烯醇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等成分。
另外作为用于底层的树脂,可以使用上述粘合剂树脂。
这些微粒和树脂可以单独或各种混合使用。
将这些作为混合物使用时,尤其将无机微粒和树脂并用时,可以形成平滑性良好的被膜,因而是合适的。
该底层的厚度为0.01~10μm,优选为0.01~1μm。
该厚度如果为0.01μm以上,易于形成均一的底层,另外,如果为10μm以下,则电子照相特性提高。
另外,在上述导电性基体和感光层之间可以设置如通常使用的阻挡层。
作为该阻挡层,可以使用与上述粘合剂树脂同样的物质。
该阻挡层的厚度为0.01~20μm,优选为0.01~10μm。
该厚度如果为0.01μm以上,则容易形成均一的阻挡层,如果在20μm以下,则电子照相特性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在感光层上层叠保护层时,可以在该保护层中使用与上述粘合剂树脂同样的树脂。
该保护层的厚度为0.01~20μm,优选为0.01~10μm。
在保护层中,除了本发明的具有由芯材和具有比芯材大的橡胶硬度的外壳材料组成的双层结构的粒子以外,还可以含有上述电荷产生物质、电荷输送物质、添加剂、金属及其氧化物、氮化物、盐、合金、碳黑、有机导电性化合物等导电性材料。
此外,为了提高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性能,可以在上述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中添加结合剂、增塑剂、固化催化剂、流动性赋予剂、针孔(pin hole)抑制剂、分光感光度增感剂(增感染料)。
另外,为了防止重复使用引起的剩余电位的增加、带电电位的下降、感光度的下降等,可以添加各种化学物质、抗氧化剂、表面活性剂、防卷缩剂、流平剂等添加剂。
作为上述结合剂,可以列举硅树脂、聚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酮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聚丙烯酰胺树脂、聚丁二烯树脂、聚异戊二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苯胍胺树脂、聚氯丁二烯树脂、聚丙烯腈树脂、乙基纤维素树脂、硝酸纤维素树脂、尿素树脂、酚醛树脂、苯氧基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甲缩醛树脂、醋酸乙烯酯树脂、醋酸乙烯/氯乙烯共聚树脂、聚酯碳酸酯树脂等。
另外,也可以使用热和/或光固化性树脂。
只要是电绝缘性的且在通常状态下可以形成被膜的树脂,则没有特别的限制。
该结合剂相对于电荷输送层的由具有双层结构的粒子和粘合剂树脂组成的树脂组合物,优选以1~200质量%的配合比例添加,更优选为5~100质量%,所述双层结构由芯材和具有比芯材大的橡胶硬度的外壳材料组成。
该结合剂的配合比例如果为1质量%以上,则感光层的被膜均匀,具有提高图像质量的趋势,如果为200质量%以下,则感光度提高,具有剩余电位下降的趋势。
作为上述增塑剂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联苯、氯代联苯、o-联三苯、卤化链烷烃、二甲基萘、苯二甲酸二甲酯、苯二甲酸二丁酯、苯二甲酸二辛酯、二甘醇苯二甲酸酯、磷酸三苯酯、己二酸二异丁酯、癸二酸二甲酯、癸二酸二丁酯、月桂酸丁酯、甲基苯二甲酰基乙基乙醇酸酯、二甲基乙二醇苯二甲酸酯、甲基萘、二苯甲酮、聚丙烯、聚苯乙烯、氟代烃等。
作为上述固化催化剂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甲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二壬基萘二磺酸等,作为流动性赋予剂,可以列举モダフロ-、アクロナ-ル4F等,作为针孔抑制剂,可以列举苯偶姻、苯二甲酸二甲酯。
这些增塑剂、固化催化剂、流动性赋予剂、针孔抑制剂,相对于上述电荷输送层的由具有双层结构的粒子和粘合剂树脂组成的树脂组合物,优选使用5质量%以下,所述双层结构由芯材和具有比芯材大的橡胶硬度的外壳材料组成。
另外,作为分光感光度增感剂,在使用增感染料的情况下,例如甲基紫、结晶紫、尼罗蓝、维多利亚蓝等三苯基甲烷类染料、藻红、若丹明B、若丹明3R、吖啶橙、フラペオシン等吖啶染料、亚甲蓝、亚甲绿等噻嗪染料、卡普里蓝、麦尔多拉蓝等噁嗪染料、花青染料、部花青染料、苯乙烯基染料、吡喃鎓盐染料、硫代吡喃鎓盐染料等是合适的。
为了提供感光度、降低剩余电位、减少反复使用时的疲劳,可以将电子受体添加到感光层中。
作为其具体例子,优选丁二酸酐、马来酸酐、二溴马来酸酐、苯二甲酸酐、四氯苯二甲酸酐、四溴苯二甲酸酐、3-硝基苯二甲酸酐、4-硝基苯二甲酸酐、均苯四酸酐、苯六(羧)酸酐、四氰基乙烯、四氰基喹啉二甲烷、o-二硝基苯、m-二硝基苯、1,3,5-三硝基苯、p-硝基苄腈、苦基氯、醌氯酰亚胺、氯醌、四溴代(对)苯醌(bromanil)、苯醌、2,3-二氯苯醌、二氯二氰基对位苯醌、萘醌、二苯酚合苯醌、环庚二烯三酮、蒽醌、1-氯蒽醌、二硝基蒽醌、4-硝基二苯甲酮、4,4′二硝基二苯甲酮、4-硝基苯亚甲基丙二腈、α-氰基-β-(p-氰基苯基)丙烯酸乙酯、9-蒽甲基丙二腈、1-氰基-(p-硝基苯基)-2-(p-氯苯基)乙烯、2,7-二硝基芴酮、2,4,7-三硝基芴酮、2,4,5,7-四硝基芴酮、9-亚芴基-(二氰基亚甲基丙二腈)、多硝基-9-亚芴基-(二氰基亚甲基丙二腈)、苦味酸、o-硝基苯甲酸、p-硝基苯甲酸、3,5-二硝基苯甲酸、五氟代苯甲酸、5-硝基水杨酸、3,5-二硝基水杨酸、苯二甲酸、苯六羧酸等电子亲和力大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可以加入到电荷产生层、电荷输送层的任何一层中,其配合比例相对于电荷产生物质或电荷输送物质为0.01~200质量%,优选为0.1~50质量%。
另外,为了改善表面性,可以使用四氟乙烯树脂、三氟氯乙烯树脂、四氟乙烯六氟丙烯树脂、氟乙烯树脂、氟亚乙烯基树脂、二氟二氯乙烯树脂及其共聚物、氟类接枝聚合物。
这些表面改性剂的配合比例,相对于上述电荷输送层的由具有双层结构的粒子和粘合剂树脂组成的树脂组合物,通常为0.1~60质量%,优选为2~40质量%,所述双层结构由芯材和具有比芯材大的橡胶硬度的外壳材料组成。
这一配合比例如果为0.1质量%以上,有表面耐久性、表面能低等表面改性变得充分,如果为60质量%以下,则电子照相特性提高。
作为上述抗氧化剂,优选为受阻酚类抗氧化剂、芳香族胺类抗氧化剂、受阻胺类抗氧化剂、硫醚类抗氧化剂、有机磷类抗氧化剂等。
这些抗氧化剂的配合比例,相对于上述电荷输送物质或电荷输送层的由具有双层结构的粒子和粘合剂树脂组成的树脂组合物,通常为0.01~10质量%,优选为0.1~5质量%,所述双层结构由芯材和具有比芯材大的橡胶硬度的外壳材料组成。
作为受阻酚类抗氧化剂、芳香族胺类抗氧化剂、受阻胺类抗氧化剂、硫醚类抗氧化剂、有机磷类抗氧化剂的具体例子,可列举特开平11-172003号公报中记载的。
这些抗氧化剂可以一种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另外,除了上述感光层,这些物质还可以被添加于保护层或底层、阻挡层。
作为用于上述电荷产生层、电荷输送层的形成的溶剂,可以列举如苯、甲苯、二甲苯、氯苯、苯甲醚等芳香族类溶剂,丙酮、丁酮、环己酮等酮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醇类,醋酸乙酯、乙基溶纤剂等酯类,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二氯甲烷、四氯乙烷等卤素类烃,四氢呋喃、二噁烷等醚类,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
这些溶剂可以一种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作为混合溶剂使用。
作为上述涂布液的调制方法,可列举使用球磨机、超声波、涂料搅拌器、レドデビル、砂磨机、混合器、超微磨碎机等将上述原料分散的方法。
关于得到的涂布液的涂布方法,可以采用浸渍涂布法、静电涂布法、粉体涂布法、喷雾涂布法、辊涂涂布法、涂抹器涂布法、喷雾涂布机涂布法、棒涂布机涂布法、辊涂布机涂布法、浸渍涂布机涂布法、刮刀涂布法、拉丝锭涂布法、刮刀涂布机涂布法、超微磨碎机涂布法、旋转器涂布法、颗粒涂布法、刮板涂布法、帘式涂布法等。
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感光层的形成,可以使用由本发明的具有双层结构的粒子和粘合剂树脂组成的树脂组合物、电荷产生物质、电荷输送物质(空穴输送物质和/或电子输送物质)、添加剂、其它粘合剂树脂等完成,所述双层结构由芯材和具有比芯材大的橡胶硬度的外壳材料组成。
此时,关于涂布液的调制及其涂布法、添加剂等,与上述层叠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感光层形成情况相同。
还有,在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中,也可以与上述同样地设置底层、阻挡层、保护层。
该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中感光层的厚度通常为5~100μm,优选为8~50μm,感光层的厚度如果为5μm以上,则可以使起始电位为所希望的值,如果为100μm以下,则电子照相特性提高。
用于制造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电荷产生物质∶树脂组合物(本发明的具有双层结构的粒子和粘合剂树脂的混合物)的比率,通常质量比为1∶99~30∶70,优选为3∶97~15∶85。
另外,在添加电荷输送物质的情况下,电荷输送物质∶树脂组合物(本发明的具有双层结构的粒子和粘合剂树脂的混合物)的比率,通常质量比为5∶95~80∶20,优选为10∶90~60∶40。
如此得到的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为具有优良的耐磨损性的、可以长时间维持优良的耐刷性和电子照相特性的感光体,可适用于复印机(单色、多色、全色、模拟、数字的)、打印机(激光、LED、液晶快门)、传真机、制版机等各种电子照相领域。
使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时,作为带电法,可用电晕放电(电晕管(コロトロン)、电晕发射装置(スコロトロン))、接触带电(带电辊、带电刷)等。
另外,作为曝光法,可以采用卤化物灯、荧光灯、激光器(半导体、He-Ne)、LED、感光体内部曝光方式中的任何一种。
作为显影法,可以采用阶式显影、双成分磁刷显影、单成分绝缘调色剂显影、单成分导电调色剂显影等干式显影方式或使用液体调色剂等的湿式显影方式。
作为转印法,可以使用电晕转印、辊转印、带转印等静电转印法或压力转印法、粘合转印法。
作为定影法,可以使用热辊定影、辐射快速定影、开放式定影、压力定影等。
此外,作为清洗·除电法,可以使用刷式清洗机、磁刷清洗机、磁辊清洗机、刮片式清洗机等。
实施例
下面用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只限于这些例子。
制造例1(内包油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微胶囊)
将溶解有作为阴离子性水溶性高分子物质的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モンサント·ケミカルズ社制,EMI-31)的5质量%水溶液100g的pH调整为4.5,然后向该溶液中加入矿物油[ISOVG150,中心值的动态粘度150mm2/s(40℃)]100ml作为流动体,用均化器进行乳化分散,获得油的油滴粒径2-3μmm的O/W型的乳液。
将该乳液体系边搅拌,边加入羟甲基·三聚氰胺树脂水溶液(住友化学工业社制,スミレ-ズ·レジン613)的调整为17质量%固态成分的溶液70g,再将该体系的温度升温为55℃并继续搅拌约2小时,然后加入15质量%苛性钠水溶液而将体系的pH调整为5.5,再继续搅拌3小时。
将体系的温度慢慢地冷却至室温,在油滴的界面上形成胶囊树脂被膜(一次树脂被膜)。
接着,将微胶囊浆料的pH使用10质量%盐酸降低为3.5后,加入羟甲基·三聚氰胺树脂25质量%的水溶液100g,将体系的温度升温至50℃并继续搅拌。
然后,将pH调高0.2,将体系的温度升温至60℃并边调整搅拌速度,边搅拌2小时,使引入有所析出微片的浓缩聚合三聚氰胺树脂在微胶囊粒子的一次被膜面上作为二次树脂被膜进行着膜。
向其中加入约100ml的水并使体系冷却至室温,将得到的微胶囊分散液(浆料)使用布氏漏斗通过真空抽吸进行脱水后,微胶囊粒子形成为滤饼状。
将该脱水滤饼在托盘上展开并在室温下放置24小时,然后使用400目的滤网装于筛振荡器,则干燥块被简单地松散,作为一次粒子通过筛网,从而获得微胶囊(MC-1)粉末。
得到的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5μm。
还有,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是不显示出橡胶弹性的树脂。
实施例1
使用蒸镀了铝金属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薄膜作为导电性基体,在其表面顺次层叠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制造形成有层叠型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使用氧钛酞菁0.5质量份作为电荷产生物质,使用丁醛树脂0.5质量份作为粘合剂树脂。
将这些加入到作为溶剂的二氯甲烷19质量份中,用球磨机分散,将该分散液用棒涂布机涂布于上述导电性基体薄膜表面,通过干燥形成膜厚约0.5μm的电荷产生层。
下面,将作为电荷输送物质的下述结构式表示的化合物(CTM-1)0.5g、
和聚碳酸酯树脂[PC-1: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聚碳酸酯,粘均分子量=50000]0.5g、硅酮复合粉末(信越シリコ-ン社制,KMP-600,用硅树脂覆盖硅橡胶粉末形成的微粒子,平均粒径5μm,总橡胶高度肖氏A30)50mg分散于10ml四氢呋喃中,调制成涂布液。
将该涂布液用涂抹器涂布于上述电荷产生层上并干燥,形成膜厚约20μm的电荷输送层。
此时,观察涂布液或者涂膜中的硅酮复合粉末的分散性,如下进行评价。
没有凝集的粉末:分散性良好(○),观察到凝集的粉末:分散性不好(×)
然后,使用静电带电试验装置EPA-8100(川口电机制作所(株)制),测定下述电子照相特性。
实施-6kV的电晕放电,测定起始表面电位(vo)、光照射(10Lux)5秒后的剩余电位(VR)、半减曝光量(E1/2),如下进行评价。
表面电位的值为-740V~-770V的范围的:良好(○),该范围外的:不好(×)
剩余电位的值为0V~-10V的范围的:良好(○),该范围外的:不好(×)
半减曝光量的值为0.85Lux·sec以下的:良好(○),超过0.85Lux·sec的:不好(×)
另外,使用スガ磨损试验机NUS-ISO-3型(スガ试验机(株)制),使施加了4.9N荷载的磨损纸(含有粒径3μm的氧化铝粒子)与感光层表面接触进行2000次往复运动,测定质量减少量,并评价电荷输送层的耐磨损性。
进而,对于与评价耐磨损性的试样同样的试料,使用表面性试验机[(ヘイドン(株)制),负荷20g,速度20mm/分钟,摩擦体:不锈钢球],测量动态摩擦系数。
这些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2
除了将实施例1的聚碳酸酯树脂(PC-1)替换为聚碳酸酯树脂[PC-2:2,2-双(3-甲基-4-羟基苯基)丙烷聚碳酸酯,粘均分子量=50000]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感光体,进行分散性和电子照相特性的评价。
这些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3
除了将实施例1的聚碳酸酯树脂(PC-1)替换为聚碳酸酯树脂[PC-3:2,2-双(3-甲基-4-羟基苯基)丙烷和1,1-双(4-羟基苯基)-1-苯基乙烷的1∶1共聚聚碳酸酯,粘均分子量=50000]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感光体,进行分散性和电子照相特性的评价。
这些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4
除了将实施例1的聚碳酸酯树脂(PC-1)替换为聚碳酸酯树脂[PC-4:2,2-双(3-甲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苯基)丙烷以及1,1-双(4-羟基苯基)-1-苯基乙烷的2∶6∶2共聚聚碳酸酯,粘均分子量=50000]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感光体,进行分散性和电子照相特性的评价。
这些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5
除了将实施例1的聚碳酸酯树脂(PC-1)替换为聚碳酸酯树脂[PC-5:2,2-双(3-甲基-4-羟基苯基)丙烷和2,2-双(4-羟基苯基)丙烷的3∶7共聚聚碳酸酯,粘均分子量=50000]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感光体,进行分散性和电子照相特性的评价。
这些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6
除了将实施例1的聚碳酸酯树脂(PC-1)替换为聚碳酸酯树脂[PC-6: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和4,4’-联苯酚的8∶2共聚聚碳酸酯,粘均分子量=50000]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感光体,进行分散性和电子照相特性的评价。
这些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7
除了将实施例1的聚碳酸酯树脂(PC-1)替换为聚碳酸酯树脂[PC-7: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和4,4’-联苯酚的8∶2共聚聚碳酸酯,粘均分子量=50000]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感光体,进行分散性和电子照相特性的评价。
这些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8
除了将实施例1的聚碳酸酯树脂(PC-1)替换为聚碳酸酯树脂[PC-8:2,2-双(4-羟基苯基)丙烷、4,4’-联苯酚和α,ω-双[3-(2-羟基苯基)丙烷二甲基甲硅烷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数均分子量:3000)的8∶2∶0.01共聚聚碳酸酯,粘均分子量=50000]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感光体,进行分散性和电子照相特性的评价。
这些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9
除了将实施例1的聚碳酸酯树脂(PC-1)替换为聚碳酸酯树脂[PC-9:2,2-双(4-羟基苯基)丙烷、4,4’-联苯酚和α,ω-双[3-(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烷二甲基甲硅烷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数均分子量:3000)的8∶2∶0.3共聚聚碳酸酯,粘均分子量=50000]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感光体,进行分散性和电子照相特性的评价。
这些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10
除了将实施例1的聚碳酸酯树脂(PC-1)替换为聚碳酸酯树脂[PC-10:2,2-双(4-羟基苯基)丁烷和9,9-双(3-甲基-4-羟基苯基)芴的8∶2共聚聚碳酸酯,粘均分子量=50000]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感光体,进行分散性和电子照相特性的评价。
这些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11
除了将实施例1的聚碳酸酯树脂(PC-1)替换为聚碳酸酯树脂[PC-11:1,1-双(4-羟基苯基)乙烷和4,4’-联苯酚的8∶2共聚聚碳酸酯,粘均分子量=50000]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感光体,进行分散性和电子照相特性的评价。
实施例12
除了将实施例1的聚碳酸酯树脂(PC-1)替换为聚碳酸酯树脂[PC-12:1,1-双(4-羟基苯基)乙烷、9,9-双(3-甲基-4-羟基苯基)芴和α,ω-双[3-(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烷二甲基甲硅烷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数均分子量:3000)的8∶2∶0.03共聚聚碳酸酯,粘均分子量=70000]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感光体,进行分散性和电子照相特性的评价。
这些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13
除了将实施例1的聚碳酸酯树脂(PC-1)替换为聚亚芳基树脂[PAR-1:2,2-双(3-甲基-4-羟基苯基)丙烷、对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的50∶25∶50共聚聚亚芳基树脂,粘均分子量=50000]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感光体,进行分散性和电子照相特性的评价。
这些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14
除了将实施例1的硅酮复合粉末(信越シリコ-ン社制,KMP-600,用硅树脂覆盖硅橡胶粉末形成的微粒子,平均粒径5μm,总橡胶高度肖氏A30)替换为硅酮复合粉末(信越シリコ-ン社制,KMP-605,用硅树脂覆盖硅橡胶粉末形成的微粒子,平均粒径2μm,总橡胶高度肖氏75)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感光体,进行分散性和电子照相特性的评价。
这些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15
除了将实施例1的硅酮复合粉末(信越シリコ-ン社制,KMP-600,用硅树脂覆盖硅橡胶粉末形成的微粒子,平均粒径5μm,总橡胶高度肖氏A30)替换为制造例1的微胶囊(MC-1)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感光体,进行分散性和电子照相特性的评价。
这些结果示于表1中。
Figure C20068000865400311
比较例1-13
除了在实施例1-13中,不加入具有双层结构的粒子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感光体,进行分散性和电子照相特性的评价。
这些结果示于第2表中。
比较例14
除了将实施例1的硅酮复合粉末(信越シリコ-ン社制,KMP-600,用硅树脂覆盖硅橡胶粉末形成的微粒子,平均粒径5μm,总橡胶高度肖氏A30)替换为甲基硅酮粒子(东レ·ダウコ-ニング社制,トレフイルE-500,平均粒径3μm,总橡胶高度肖氏A30)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感光体,进行分散性和电子照相特性的评价。
这些结果示于表2中。
Figure C20068000865400331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最外层(感光层等)上,分散具有双层结构的粒子,所述双层结构由芯材和具有比芯材大的橡胶硬度的外壳材料组成,可以提供感光体的耐磨损性等机械强度得以提高、能够实现耐久性的高的清洗性的能保持低表面能(摩擦系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Claims (3)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在导电性基体上具有感光层,其特征在于,至少其最外层含有具有双层结构的粒子,所述双层结构由芯材和具有大于芯材的橡胶硬度的外壳材料组成,所述芯材由硅橡胶形成,所述外壳材料含有硅树脂,所述芯材的橡胶硬度为肖氏A50以下,所述外壳材料的树脂的橡胶硬度超过肖氏A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最外层的具有双层结构的粒子的含量,相对于粘合剂树脂及其它功能性材料为1-30质量%,或者相对于保护层的材料为1-30质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具有双层结构的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
CN200680008654A 2005-03-16 2006-03-15 电子照相感光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313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5975/2005 2005-03-16
JP2005075975 2005-03-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2536A CN101142536A (zh) 2008-03-12
CN100593134C true CN100593134C (zh) 2010-03-03

Family

ID=36991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086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3134C (zh) 2005-03-16 2006-03-15 电子照相感光体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043775B2 (zh)
JP (1) JPWO2006098351A1 (zh)
KR (1) KR20070111526A (zh)
CN (1) CN100593134C (zh)
TW (1) TW200700941A (zh)
WO (1) WO20060983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58692B2 (ja) * 2007-06-29 2012-10-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帯電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649774B2 (ja) * 2008-06-10 2015-01-0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ウレタンフォー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トナー搬送ローラ
US8765218B2 (en) * 2009-09-03 2014-07-01 Xerox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making core-shell fluorinated particles and an overcoat layer comprising the same
US7939230B2 (en) * 2009-09-03 2011-05-10 Xerox Corporation Overcoat layer comprising core-shell fluorinated particles
JP2013018860A (ja) * 2011-07-11 2013-01-31 Dow Corning Toray Co Ltd 被膜形成用組成物
JP6364873B2 (ja) * 2014-03-28 2018-08-01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55025B2 (ja) * 2015-09-04 2019-08-0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像担持体、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KR20170046468A (ko) 2015-10-21 2017-05-02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감광층 상에 형성된 보호층을 포함하는 감광체
US9971265B1 (en) * 2017-02-23 2018-05-15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es
CN112430430A (zh) * 2020-11-23 2021-03-02 湖南哲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感光鼓外涂层耐磨性的配方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2296A (zh) * 1986-02-05 1987-10-21 佳能株式会社 用于电子照相的光接收元件
US5204202A (en) * 1989-03-18 1993-04-20 Hitachi,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element comprising a protective layer with a porous surface impregnated with lubricant
CN1193130A (zh) * 1997-01-28 1998-09-16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电摄影感光体
JP2000194154A (ja) * 1998-12-25 2000-07-14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れを用いたプロセスカ―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2105122A (ja) * 2000-10-02 2002-04-10 Ricoh Co Ltd コア/シェル構造を有するグラフト共重合体の精製方法とそれを用いる像形成部材及び該像形成部材を有する電子写真装置
JP2003149848A (ja) * 2001-11-12 2003-05-21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
JP2003201345A (ja) * 2002-01-09 2003-07-18 Konica Corp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シリカ微粒子の合成方法
JP2003228188A (ja) * 2002-02-05 2003-08-1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55581A (ja) * 2001-12-28 2003-09-10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
JP2005165146A (ja) * 2003-12-04 2005-06-2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81047A (ja) * 1982-04-19 1983-10-22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H04152352A (ja) 1990-10-16 1992-05-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
US6444387B2 (en) * 1999-12-24 2002-09-03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bearing material,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using the image bearing material,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photoreceptor
JP4163398B2 (ja) 2001-06-22 2008-10-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方法、電子写真装置及び電子写真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7166407B2 (en) * 2003-10-17 2007-01-23 Eastman Kodak Company Imaging element having protective overcoat layers
JP2006099035A (ja) * 2004-08-30 2006-04-13 Fuji Denki Gazo Device Kk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2296A (zh) * 1986-02-05 1987-10-21 佳能株式会社 用于电子照相的光接收元件
US5204202A (en) * 1989-03-18 1993-04-20 Hitachi,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element comprising a protective layer with a porous surface impregnated with lubricant
CN1193130A (zh) * 1997-01-28 1998-09-16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电摄影感光体
JP2000194154A (ja) * 1998-12-25 2000-07-14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れを用いたプロセスカ―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2105122A (ja) * 2000-10-02 2002-04-10 Ricoh Co Ltd コア/シェル構造を有するグラフト共重合体の精製方法とそれを用いる像形成部材及び該像形成部材を有する電子写真装置
JP2003149848A (ja) * 2001-11-12 2003-05-21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
JP2003255581A (ja) * 2001-12-28 2003-09-10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
JP2003201345A (ja) * 2002-01-09 2003-07-18 Konica Corp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シリカ微粒子の合成方法
JP2003228188A (ja) * 2002-02-05 2003-08-1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65146A (ja) * 2003-12-04 2005-06-2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00941A (en) 2007-01-01
JPWO2006098351A1 (ja) 2008-08-28
US8043775B2 (en) 2011-10-25
US20090081569A1 (en) 2009-03-26
WO2006098351A1 (ja) 2006-09-21
KR20070111526A (ko) 2007-11-21
CN101142536A (zh) 2008-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93134C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
CN100567365C (zh) 聚碳酸酯树脂及使用它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CN103154821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电子照相设备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制造方法
US7312008B2 (en) High-performance surface layer for photoreceptors
JP7046645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US6337166B1 (en) Wear resistant charge transport layer with enhanced toner transfer efficiency, containing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articles
CN1196033C (zh) 电摄影光敏元件、处理卡盒和包括光敏元件的电摄影设备
CN104508565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电子照相感光体盒、图像形成装置及三芳基胺化合物
CN110209019A (zh) 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5929643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03946751A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生产方法、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03576476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01194813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用塗布液と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2272681A (zh) 聚碳酸酯树脂、含有其的施涂液、以及电子照相感光体
CN1716106A (zh) 具有填充罩涂层的成像元件
JP4498959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4315660B2 (ja) 光受容体用電荷輸送層材料
US5942360A (en) Photoreceptor with low surface energy and process of making
JP2001290295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4298576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005208485A (ja) 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679575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3770021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と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6069932A (ja) アリールアミン化合物、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及び電界発光素子
CN115857291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303

Termination date: 201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