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65360C - 调色剂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调色剂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65360C
CN100565360C CNB2007101273805A CN200710127380A CN100565360C CN 100565360 C CN100565360 C CN 100565360C CN B2007101273805 A CNB2007101273805 A CN B2007101273805A CN 200710127380 A CN200710127380 A CN 200710127380A CN 100565360 C CN100565360 C CN 10056536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image
resin
acid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1273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97413A (zh
Inventor
中村稔
野崎千代志
野崎刚
山本淳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97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74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536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5360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regulat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octor blad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19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mensions of the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1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5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non-homogenuous distribution of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68Other polymer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main chai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75Natural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G03G9/08782Wax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5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acidity, molecular weight, sensitivity to reacta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viscosity, solubility, melting temperature, softening temperatur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3Encapsulated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307Encapsulated toner particles specified by the shell material
    • G03G9/0931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G03G9/09321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3Encapsulated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392Preparation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02Develop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调色剂,该调色剂包括粘结树脂以及着色剂,其中调色剂的位移-载荷曲线中最大压缩强度为0.65-1.0mN,并且通过原点和第一个肩部的直线的斜率不小于1.1mN/μm。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处理卡盒。

Description

调色剂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用的调色剂以及使用该调色剂的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处理卡盒。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得到高图像质量,调色剂的直径越来越小。伴随着调色剂直径的变小,就产生了调色剂流动性变差的问题。调色剂的流动性差,就容易发生凝集,并进一步使转印性变差。最终就会产生具有中空的图像。这样的由于流动性变差而导致的转印性变坏的问题,在为了防止调色剂的在定影辊上的粘附以及偏移而使调色剂含有蜡等的离型剂时,就会变得特别显著。所谓在定影辊上的粘附是指,在用定影辊等将被转印到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时,调色剂不能与定影辊分离,或者在有分离爪时会将分离爪黏住,不能使被转印体正常排出的现象。另外,所谓偏移,是指转印到被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图像在被用定影辊进行定影时,调色剂粘附在定影辊上,从而使被转印体受到脏污的现象。另外,转印性恶化问题,在全色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全色调色剂中,特别地显著。
另外,调色剂的流动性变低,其与电荷赋与部件的接触机会就易于减少,带电均一性就会变差,得到的图像就会发生背景污染。这样随着流动性变低而产生的带电性恶化的问题,在含有蜡等的离型剂的调色剂中显著。所谓背景污染,是指在用调色剂使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影显影从而形成图像时,没有充分带电的调色剂粒子就会转移到非图像部从而使被转印体变脏的现象。进一步,带电性恶化的问题在全色图像形成装置使用的全色调色剂中,特别显著。
作为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以往,就像特开2004-151533中公开的那样,作为带电部件,包括ASKER-C硬度为85°以下,micro硬度为85°以下的导电性部件,并将最大弹性压缩负载为15-70mgf的显影剂组合起来使用,由此就可以长期维持良好以及稳定的带电特性。另外,如特开2005-266383所公开的那样,通过使用在微小压缩实验机中的强度为0.1-1.0kg/mm2并且在强度位移曲线的(强度/位移)的最大斜率和最小斜率的比位20以上的调色剂,就可以使清洁系统中的清洁刮板的磨耗小,从而维持其耐久性。
但是,在特别是使用全色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进行1成分显影时,如果规制部设定的压力较高,调色剂的一部分就会发生碎裂或变形,由此就会使调色剂的带电量发生变动,从而产生背景脏污的问题。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调色剂的流动性,试图使调色剂的颗粒接近圆形。但是,这样一来,就会在清洁时产生清洁刮板的漂移,由此就需要提高清洁刮板的压力,如此就会由于与感光体的摩擦,致使调色剂易于转移到感光体的表面上,从而在图像上产生黑斑(BS)。
另外,在特开2005-300937中,用球形调色剂进行微小压缩实验,得到负载-位移曲线,在该曲线上有变曲点。据称该调色剂粒子的机械安定性,带电特性,转印特性,定影特性优良。转折点在调色剂粒子受到0.5-2mN时出现。如将位移量作为d(μm),将负载作为P(mN),在至转折点或转折点,满足0.1≤d/P≤1的关系。由此,可以达到调色剂在定影装置中被迅速压碎的同时,可以防止调色剂在显影装置中的破坏以及成膜,并且具有优良的带电特性,显影特性,转印特性。但是,在该文献的实施例中,并没有记述生成转折点时的负载的数据,没有对效果进行证明。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剂,该显影剂即使在显影剂限定部件对调色剂施加较高得压力的情况下,在无油的用热进行定影工序中的定影性能优良,而且在定影后的记录部件上的图像的品质优良,即没有背景污染以及白斑,而对感光体也没有污染。
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调色剂,该调色剂可以在不使用油的情况下进行定影,并且可以在一组分显影方法中显示出良好的调色剂特性(例如转印性以及清洁性),甚至在施加较高的压力下也是如此。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处理卡盒,它们可以生成高质量的图像,而不产生背景污染、图像中空以及对感光体的污染。
本发明的这些目的以及其他的目的都可以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调色剂来实现。本发明的调色剂包括
粘结树脂;以及
着色剂,
其中调色剂的位移-载荷曲线中最大压缩强度为0.65-1.0mN,并且通过原点和第一个肩部的直线的斜率不小于1.1mN/μm。
本发明的内容还包括一种使用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处理卡盒。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湿式造粒法制备的调色剂。
附图说明
图1是负载-位移曲线图。
图2是求取压缩强度的装置的概略图。
图3是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显影器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处理卡盒的示意图。
图6是将本发明的将调色剂定影的定影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下面的参照附图而进行的对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说明会更加清楚。
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的压缩强度如下确定的:
(1)即使用在动态超微小硬度计(DUH-W201S,岛津制作所制)安装上微小压缩试验机(MCT-W岛津制作所制)的软件的装置,在下列条件下进行调色剂的压缩试验,而得到如图1那样的的负载-位移曲线;
(2)参照图1的负载-位移曲线,将曲线的凸出的部分(曲线的二次导数d2y/dx2<0的部分)定义为肩部,将肩部的开始点定义为变曲点。在该变曲点,曲线从向下凸变为向上凸(即在该点,曲线的二次导数d2y/dx2从正变为负,满足d2y/dx2=0关系)。并且将肩部的终止点也定义变曲点,在该变曲点,曲线从向上凸变为向下凸(即在该点,曲线的二次导数d2y/dx2从负变为正,满足d2y/dx2=0的关系)。
(3)肩部的中点,定义为从肩部的开始点的切线和从肩部的终点的切线的交点。将压缩强度定义为该中点的负载轴的坐标。
图2是求取压缩强度的装置的概略图。
如果负载-位移曲线由于干扰而变得不平滑以及不连续,要将其描为平滑曲线。
如上所述,肩部被定义为曲线的向上凸起的部分。当向上凸起的部分的斜率dy/dx的变化率小于20%时,这样的曲线部分将不能看作肩部,要将其看作测量错误。
将斜率dy/dx的变化率被定义为下式:
(k1-k2)/k1
其中,k1和k2分别代表肩部的始点以及终点的切线的斜率。
肩部以上的曲线部分的斜率变小,斜率定义为下式:
ΔP/Δd
其中,Δd(μm)代表位移的增量;ΔP(mN)代表负载的增量。
测定的条件如下:
测定方式:压缩测试
负载变化率:0.0711mN/sec
压缩件:FLAT50(底部直径50(μm)
测定环境:23℃,50%RH
测定方法:将调色剂粒子分布于压力板上,对每一个调色剂粒子进行压缩
测定值:测定10个粒子,然后求其平均值。
只要能使用同样的原则求得压缩强度,并不限定使用上述仪器。
得到的负载-位移曲线的肩部的始点以及终点可以通过使用可以对曲线直接求导数(转变成斜率的函数)的曲线解析计算机软件,对曲线求一次导数,求得一次导数曲线,从而得出所述始点以及终点。
另外,曲线肩部的始点以及终点,也可以从构成曲线的邻近的两点的数据来算出斜率,作成关于曲线的斜率的曲线,由此来导出肩部的始点以及终点。
本发明的调色剂的位移-负载曲线具有0.65-1.0mN的最大压缩强度,从原点至第一个肩部开始点的直线的斜率不低于1.1mN/μm。如果压缩强度的最大值小于0.65mN,在一成分显影中,对显影剂膜厚的规制部的压力就必须设定得较高,由此,一部分的调色剂就会出现破碎变形,从而作成调色剂的带电性变差,带电分布变宽,发生背景污染。特别是在无油定影装置中,为了保证定影分离性,在调色剂粒子中含有大量的离型剂的场合,在界面依据积累离型剂,所以脏污的发生显著。如压缩强度大于1.0mN,附着在调色剂表面的外添剂就会由于规制部的压力而易于发生脱落,调色剂的带电过程就会发生不好的变化,在对感光体的残余调色剂进行清洁时,感光体与清洁刮板发生摩擦,致使感光体或者清洁刮板磨耗,引起清洁不良,最终发生背景污染。这种情况特别是在调色剂的圆形度高的情况下,变得显著。如对这些调色剂的特性进行控制,就可以防止背景污染的发生。
如果位移-负载曲线的从原点到第一个肩部的开始点的斜率小于1.1mN/μm时,在一成分显影中,对显影剂膜厚的规制部的压力就必须设定得较高(30-100N/M),由此,调色剂的搬送量就会易于发生变化。由此,调色剂的带电性变差,发生背景污染。
当向上凸起的曲线部分从原点出现时,原点就被看作肩部的开始点,原点的切线的斜率就被看作“从原点到第一个肩部开始点的直线的斜率”。
当一次曲线在原点出现,以及其后曲线的向上凸起部分出现时,如果在某一点,曲线的二次导数d2y/dx2从0变为负,满足d2y/dx2=0时,则该点被看作第一个肩部开始点。
本发明的调色剂的位移-负载曲线,可以具有多个肩部。例如在图1中所示的负载-位移曲线具有2个肩部。在此场合,调色剂具有芯部-外壳结构,芯部与外壳具有不同的压缩强度。在此情况下,具有更大的位移的肩部,被看作是从芯部得到的;具有较小的位移的肩部是从壳部得到的。
在调色剂的负载-位移曲线具有多个肩部时,在调色剂在一成份显影中受到从调色剂层后规制器来的较高压力时,就可以避免破碎以及变形。这时因为,压力可以被第一个肩部(壳)加以吸收。
本发明的调色剂包括,有色颗粒材料,该有色颗粒材料包括粘结树脂、着色剂以及离型剂,此外,还向其中加入外添剂。
有色粒子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与外添剂的含量的乘积优选为3-20μm%(重量)。如该乘积太小,调色剂的转印性就会变差,从而在生成的图像中产生中空。该现象特别时在进行全色图像形成以及使用含有离型剂的场合,会特别显著。
“转印性”是指在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向转印介质转印的容易性。如果,在感光体上形成的调色剂被先转印到中间转印介质,然后再转印到转印介质的场合,“转印性”是指调色剂从中间转印介质以及从中间转印介质转印到转印介质上的容易性。
如该乘积太大,定影性会变差,得到的图像的定影强度就会变低。该现象特别是再无油定影装置中,更容易发生。
作为外添剂,优选使用粒状无机物质。该粒状无机物质的具体粒子包括(但不限于)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铝、钛酸锶、氧化锡以及氧化锌。它们可以单独、也可以混合起来使用。从流动性以及带电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二氧化硅。该粒状无机材料优选用传统的疏水化剂(例如,有机硅烷耦合剂、钛酸盐耦合剂、硅氧烷油、聚硅氧烷清漆)、含氟有机硅烷耦合剂、含氟聚硅氧烷油聚有氨基或铵基耦合剂以及改性聚硅氧烷油。
调色剂的压缩强度可以通过改变使用的粘结树脂的重量比以及分子量来进行控制。
特别是,当调色剂的芯部所含有越多具有较高分子量的尿烷改性的或尿素改性的聚酯树脂,调色剂的压缩强度就越大。当调色剂含有尿烷改性的或尿素改性的聚酯树脂的量为10-20%(重量)时,调色剂具有合适的压缩强度.
另外,聚酯树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越大,调色剂的压缩强度就越大。当调色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为8,000-15,000时,调色剂具有合适的压缩强度.
连接原点以及第一肩部的线的斜率可以通过改变芯的分子量以及重量比例来进行控制。因此,当调色剂具有芯-壳结构时,斜率更容易控制。
本发明的调色包括芯部以及壳部,心部包括着色剂,离型剂以及粘结树脂(A),壳部包括粘结树脂(B),并覆盖芯部。粘结树脂(A)包括作为主成份的聚酯树脂,粘结树脂(B)包括乙烯基共聚物树脂。芯与壳的重量比率优选0.05-0.5。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3-8μm。
在调色剂具有壳芯结构时,可以注意到,壳可以是将芯完全包覆起来的连续体,也可以是将芯部分包覆起来的非连续体。在后一种情况下,只要可以充分提供在全包覆时的得到的调色剂的特性,单词“壳”也包括部分包覆的情况。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图。
调色剂1包括芯4以及壳5。芯4包括着色剂2、离型剂3以及粘结树脂(A);壳5包括粘结树脂(B),并覆盖芯4。粘结树脂(A)包括作为主成份的聚酯树脂;粘结树脂(B)包括乙烯基共聚物树脂。芯4构成调色剂的主体,其包括聚酯树脂,该聚酯树脂具有既改善调色剂低温定影性又改善调色剂的热稳定保持性。壳对调色剂的带电性有很大影响,其包括可以改善调色剂的带电性的乙烯基共聚物树脂。
乙烯基共聚物树脂可以控制调色剂的带电性的原因如下:
(1)多种单体可以聚合。各种单体可以使用(即具有选择单体的高度灵活性)。例如,可以容易地导入极性基团(例如羧基以及磺酸基)。
(2)可以高效地将来自单体的官能基置于制得的调色剂的表面。例如,在乳化聚合以及悬浊聚合中,制得的粒状聚合物结构可以用单体的极性来控制。
由于以上原因,调色剂既具有好的定影性(即,低温定影性),又具有好的带电控制性(即,显影性以及转印性)。
壳部与芯部的重量比优选0.05-0.5,更优选0.07-0.4,最优选0.1-0.3。当重量比太小时,粘结树脂(B)不能充分地发挥其性能。当重量比率太大时,粘结树脂(A)不能充分地发挥其性能。
本发明的调色剂的优选体积平均粒径为3-8μm,更优选4-7μm.当体积平均粒径太小时,在图像形成过程中容易发生各种问题。当体积平均粒径太大时,制得的图像的析像度趋向于变差.
本发明的调色剂优选软化点(Tm)为115-140℃。当软化点太小时,制得的调色剂很难有适当的压缩强度,定影的图像很难从定影部件上分离,特别是在无油定影过程中更是如此。如软化点太大,制得的调色剂的定影性变差。
本发明的调色剂满足以下关系:
RA(P)x0.5>RB(P)以及RA(W)x0.5>RB(W),
优选满足下列关系:
RA(P)x0.2>RB(P)以及RA(W)x0.2>RB(W),
更优选满足下列关系:
RA(P)x0.01>RB(P)以及RA(W)x0.01>RB(W),
其中,RA(P)代表包括在芯部的着色剂与芯部的重量比,RA(W)代表包括在芯部的离型剂与芯部的重量比,RB(P)代表包括在壳中的着色剂与壳的重量比,RB(W)代表包括壳中的离型剂与壳的重量比。
即,着色剂以及离型剂优选不存在与调色剂的表面附近。这样的调色剂不会在图像形成部件(例如感光体)上形成离型剂膜。另外,调色剂具有稳定的带电性以及环境抵抗性,因此四色调色剂的带电差异会变得最小。
(聚酯树脂)
任何已知聚酯树脂都可使用,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多种聚酯树脂的混合物也可以使用。具体的聚酯树脂的例子包括多元醇(1)与多元羧基酸(2)的聚缩产物。
多元醇(1)包括,但并不限于,亚烷基二醇(例如、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亚烷基醚二醇(例如,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二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乙醚二醇);脂族二醇(例如,1,4-环己烷二甲醇、加氢双酚A);双酚(例如,双酚A、双酚F、双酚S);4,4’-二羟基联苯(例如,3,3’-二氟-4,4’-二羟基联苯);双(羟基苯基)烷烃(例如,双(3-氟-4-羟基苯基)甲烷、1-苯基-1,1-双(3-氟-4-羟基苯基)乙烷、2,2-双(3-氟-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5-二氟-4-羟基苯基)丙烷(即四氟双酚A)、2,2-双(3-羟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双(4-羟基苯基)醚(例如,双(3-氟-4-羟基苯基)醚));上述的脂环族二醇与氧化烯(例如,氧化乙烯、氧化丙烯以及氧化丁烯)的加成物;上述的双酚与氧化烯的加成物(例如,氧化乙烯、氧化丙烯以及氧化丁烯),等。
上述之中,具有2-12碳原子的亚烷基二醇以及双酚与氧化烯的加成物优选使用,双酚与氧化烯的加成物以及它们与2-12碳原子的亚烷基二醇的混合物更优选使用。
进一步,可以使用多价的脂族醇(三或更高价)(例如,甘油、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山梨糖醇);酚(三或更高价的)(例如,三酚PA、苯酚酚醛清漆、甲酚酚醛清漆);上述的酚(具有三或更高价)与氧化烯的加成物。
这些多元醇可以单独或混合起来使用。
多元羧酸(2)包括,但并不限于,亚烷基羧酸(例如,琥玻酸、己二酸、葵二酸);亚烯基二羧酸(例如,马来酸,富马酸);芳香族二羧酸(例如,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萘二酸、3-氟邻苯二甲酸、2-氟间苯二甲酸、2-氟对苯二甲酸、2,4,5,6-四氟间苯二甲酸、2,3,5,6-四氟对苯二甲酸、5-三氟甲基异苯二甲酸、2,2-双(4-羧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3-羧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三氟甲基)-4,4’-双苯基二羧酸、3,3’-双(三氟甲基)-4,4’-双苯基二羧酸、2,2’-双(三氟甲基)-3,3’-双苯基二羧酸、六氟亚异丙基二苯二甲酐),等。
其中,具有4-20碳原子亚烷基二羧酸以及具有8-20碳原子的芳香族二羧酸被优选使用。
另外,三更高价的多元羧酸以及具有9-20碳原子芳香族多元羧酸(例如,偏苯三酸,苯均四酸),以及它们的酸酐以及低级烷基酯(例如,甲酯、乙酯、异丙基酯)也可以使用。
这些多元聚羧酸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起来使用。
多元醇(1)和多元羧酸(2)要如此混合,即要使([OH]/[COOH])的当量比一般为2/1-1/1,优选1.5/1-1/1,更优选为1.3/1-1.02/1。
聚酯树脂的峰值(peak)分子量为1,000-30,000,优选1,500-10,000,更优选2,000-8,000。当该峰值分子量太小时,调色剂的热稳定保持性调色剂变差。当该峰值分子量太大时,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变差。
聚酯树脂的玻璃化温度不小于40℃。当例如玻璃化温度太小,调色剂的热稳定保持性就会变差。
(乙烯基共聚物树脂)
乙烯基共聚物树脂,任何已知的乙烯基共聚物树脂都可使用,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多种乙烯基共聚物树脂的混合物也可以使用使用。
乙烯基共聚物树脂通过乙烯基单体的共聚而制取。具体的优选的乙烯单体如下:
(1)乙烯基烃:
脂族乙烯基烃,例如链烯烃(如乙烯、丙烯、异丁基烯、戊烯、庚烯、二异丁烯、辛烯、十二碳烯、十八碳烯、除上述之外α-烯烃)以及二烯(例如(例如,丁二烯,2-甲基丁二烯,1,4-戊二烯,1,6-六二烯,1,7-辛二烯);
脂环族乙烯基烃s例如单-或双-环烯以及环二烯(例如,环己烯,(二)环戊二烯,乙烯基环己烯,亚乙基二环庚烯);以及萜烯类(例如,蒎烯、柠檬烯、茚);以及
芳香族乙烯基烃,例如苯乙烯以及其氢羰基(烷基,环烷基,芳烷基以及/或链烯基)衍生物(例如,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2,4-二甲基苯乙烯、乙基苯乙烯、异丙基苯乙烯、丁基苯乙烯、苯基苯乙烯、环己基苯乙烯、苄基氯苯乙烯、巴豆基苯、二乙烯基苯、二乙烯基甲苯、二乙烯基二甲苯、三乙烯基苯)以及乙烯基萘。
(2)包括羧基的乙烯基单体以及其盐:
具有3-30碳原子不饱和单羧基或二羧基酸、其酐以及其单(1-24碳原子)酯(例如,(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马来酐、马来酸单烷基酯、富马酸、富马酸单烷基酯、丁烯酸、衣康酸,衣康酸单烷基酯、衣康酸乙二醇单醚,顺甲基丁烯二酸,顺甲基丁烯二酸单烷基酯、肉桂酸;以及这些酸的盐。
(3)包括磺酸基乙烯基单体、硫酸的乙烯基单酯以及这些酸的盐:
具有2-14碳原子磺酸(例如,乙烯基磺酸、(甲基)烯丙基磺酸、甲基乙烯基磺酸、苯乙烯磺酸)、具有2-24碳原子的烷基衍生物(例如,α-甲基苯乙烯磺酸酸)、磺基(羟基)烷基(甲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酰胺(例如,磺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基-3-(甲基)丙烯氧丙基磺酸、2-(甲基)丙烯酰基氨基-2,2-二甲基乙烷磺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烷磺酸、3-(甲基)丙烯酰氧基-2-羟基丙烷磺酸、2-(甲基)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3-(甲基)丙烯酰胺-2-羟基丙烷磺酸、(3-18碳原子)烷基烯丙基磺基琥珀酸、硫酸酯of聚(n为2-30)氧烯烃(乙烯,丙烯,丁烯以及其单独、无硅以及嵌段共聚物)单(甲基)丙烯酸酯(例如,聚(n is 5-15)氧丙烯单甲丙烯酸酯硫酸酯、聚氧乙烯多环苯基醚的硫酸酯);以及它们的盐。
(4)包括磷酸酯基乙烯基单体以及其盐:
(甲基)丙烯酰氧基烷基磷酸单酯(例如,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酰磷酸酯、苯基-2-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酸酯);(甲基)丙烯酰氧基烷基(1-24碳原子)磷酸(例如,2-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酸);以及它们的盐。
在(2)-(4)中所述单体的盐包括碱金属盐(例如,钠盐、钾盐)、碱土土金属盐(例如,钙盐、镁盐)、铵盐、胺盐以及季铵盐。
(5)包括羟基的乙烯基单体:
羟基苯乙烯、N-甲酰(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羟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丙基酯、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甲基)烯丙基醇,巴豆醇、异巴豆醇、1-丙烯-3-醇、2-丙烯-1-醇、2-丙烯-1,4-二醇、丙炔醇、2-羟基乙基丙烯基醚以及蔗糖烯丙基醚。
(6)包括氮的乙烯基单体:
包括氨基乙烯基单体(例如,(甲基)丙烯酸氨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基酯、t-丁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N-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胺、(甲基)丙烯酸吗啉基乙基酯、4-乙烯基吡啶、2-乙烯基吡啶、巴豆胺、N,N-二甲基基苯乙烯、丙烯酸甲基-α-乙酰氨基酯、乙烯基咪唑、N-乙烯基吡咯、N-乙烯基硫吡咯烷酮、N-芳香基亚苯基二胺,氨基咔唑、氨基噻唑、氨基吲哚、氨基吡咯、氨基咪唑、氨基二巯基噻唑,以及他们的盐);
包括酰胺乙烯基单体(例如,(甲基)丙烯酰胺、N-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基丙烯酰胺、二丙酮丙烯酰胺、N-甲酰基(甲基)丙烯酰胺、N,N-m乙-双(甲基)丙烯酰胺、肉桂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N,N-二苄基氯丙烯酰胺、甲基丙烯基甲酰胺、N-甲基-N-乙烯基乙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
包括氰基乙烯基单体(例如,(甲基)丙烯腈、氰基苯乙烯,氰基丙烯酸酯);
包括季铵阳离子的乙烯基单体:包括用季铵化剂(例如,甲基氯、二甲基磺酸、苄基氯、碳酸二甲基酯)将叔胺进行季铵化的生成物(例如,三甲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二乙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二甲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二乙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二烯丙基胺);
包括硝基的乙烯基单体(例如,硝基苯乙烯).
(7)包括环氧基的乙烯基单体:
环氧丙基(甲基)丙烯酸酯、四氢糠基(甲基)丙烯酸酯、p-乙烯基苯基苯基氧化物。
(8)乙烯基酯、乙烯基(硫)醚、乙烯基酮、乙烯基砜:
乙烯基酯(例如,乙酸乙烯基酯、丁酸乙烯基酯、丙酸乙烯基酯、苯二甲酸二烯丙基酯、己二酸二烯丙基酯、乙酸异丙烯基酯、甲丙烯酸乙烯基酯、苯甲酸甲基-4-乙烯基酯、甲基丙烯酸环己基酯,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甲基)丙烯酸苯基酯、乙酸乙烯基甲氧酯、苯甲酸乙烯基酯、丙烯酸乙基-α-乙氧基酯、(甲基)丙烯酸(1-50碳原子烷基)酯)(例如,(甲基)丙烯酸甲基酯、(甲基)丙烯酸乙基酯、(甲基)丙烯丙基酯、(甲基)丙烯酸丁基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碳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碳烷基酯,乙基(甲基)丙烯酸二十碳烷基酯)、富马酸二烷基酯(2个烷基具有2-8碳原子并且具有直链、直链或脂环结构),马来酸二烷基酯(2个烷基具有2-8碳原子并且具有直链、直链或脂环结构),聚(甲基)烯丙基氧链烷(例如二烯丙基氧乙烷、三烯丙基氧乙烷、四烯丙基氧乙烷、四烯丙基氧丙烷,四烯丙基氧丁烷以及四甲烯丙基氧乙烷),具有聚亚烷基二醇链的乙烯基单体(例如聚乙二醇(分子量of 300)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分子量of 500)单甲基丙烯酸酯,甲醇(甲基)丙烯酸酯与10摩尔氧化乙烯的加成物、以及月桂醇(甲基)丙烯酸酯30摩尔的氧化乙烯的加成物、以及聚(甲基)丙烯酸酯(聚醇(甲基)丙烯酸酯例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甲酰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以及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乙烯基(硫)醚(例如,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乙基醚、乙烯基丙基醚、乙烯基丁基醚、乙烯基-2-乙基己基醚、乙烯基苯基醚、乙烯基-2-甲氧乙基醚、甲氧丁二烯、乙烯基-2-丁基氧乙基醚、3,4-二氢-1,2-吡喃、2-丁氧基-2’-乙烯基氧二乙基醚、乙烯基-2-乙基巯基乙基醚,乙酰氧苯乙烯、苯氧苯乙烯);
乙烯基酮(例如,乙烯基甲基酮,乙烯基乙基酮,乙烯基苯基酮);
乙烯基砜(例如,二乙烯基硫化物、p-乙烯基二苯基硫化物、乙烯基乙基硫化物、乙烯基乙基砜、二乙烯基砜、二乙烯基硫氧化物(sulfoxide)).
(9)另一种乙烯基单体:
(甲基)丙烯酸异氰酸酯基乙基酯乙基m-异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氯异氰酸酯.
(10)包括氟的乙烯基单体:
4-氟苯乙烯,2,3,5,6-四氟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戊氟苯基酯,(甲基)丙烯酸戊氟苄基酯,(甲基)丙烯酸过氟己基酯,(甲基)丙烯酸过氟环己基甲基酯,(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基酯,(甲基)丙烯酸2,2,3,3-四氟丙基酯,(甲基)丙烯酸1H,1H,4H-六氟丁基酯,(甲)丙烯酸1H,1H,5H-八氟戊基酯,(甲基)丙烯酸1H,1H,7H-十二氟己基酯,(甲基)丙烯酸过氟辛基酯,(甲基)丙烯酸2-过氟辛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氟葵基酯,(甲基)丙烯酸三氢过氟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过氟降冰片基甲基酯,(甲基)丙烯酸1H-过氟异冰片基酯,2-(N-丁基过氟辛烷砜酰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N-乙基过氟辛烷砜砜酰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α-氟丙烯酸的衍生物;
双-六氟异丙基衣糠酸酯,双-六氟异丙基马来酸酯,双-过氟辛基衣糠酸酯,双-过氟辛基马来酸酯,双-三氟乙基衣糠酸酯,双-三氟乙基马来酸酯;以及
乙烯基七氟丁酸酯、乙烯基过氟庚酸酯,乙烯基过氟壬酸酯以及乙烯基过氟辛酸酯。
乙烯基共聚物树脂的具体例子包括二种或更多的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这些单体如上面(1)-(10)所述。共聚可以以任何比例进行。这些共聚物例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酐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二乙烯基苯共聚物,以及苯乙烯-苯乙烯磺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在制备调色剂时,优选使用乙烯基共聚物树脂的含水分散液。这种分散液可以通过典型的乳液聚合来制备。
粘结树脂(B)优选通过乙烯基共聚物树脂凝结以及融合来形成。当调色剂的壳由乙烯基共聚物树脂聚集来形成时,芯可以被彻底地包覆。当调色剂的壳是使用乙烯基共聚物树脂颗粒来形成时,芯部则会被更彻底地覆盖。结果,制得的调色剂具有平滑地表面,由此调色剂具有稳定地带电量分布以及好的转印性。
(改性的聚酯树脂)
粘结树脂(A)包括被尿烷以及/或尿素键伸长了链的聚酯树脂(以下称尿烷和/或尿素键改性的聚酯树脂)。粘结树脂(A)优选包括尿烷和/或尿素键改性的聚酯树脂的数量不大于20%(重量)。当该数量太大,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变差。当该数量太小,调色剂的压缩强度变差。具有尿烷以及/或者尿素键的改性的聚酯树脂可以直接与粘结树脂混合可以直接与粘结树脂(A)混合。但是,从制造的观点,改性的聚酯树脂优选通过将在其端部具有异氰酸酯基的予聚物与可以与该予聚物反应的胺进行混合以及反应(即伸长以及/或者交联),由此可以在调色剂色剂造粒时或其后制成具有尿烷以及/或者尿素键的改性的聚酯树脂。在此情况,改性的聚酯树脂可以很容易地包括在芯部。
具有异氰酸酯基的地聚合物通过聚异氰酸酯(3)以及具有活性氢的聚酯进行反应来制得。该具有活性氢的聚酯由多元醇(1)与多羧酸(2)进行聚缩反应来制得。
聚酯中含有的活性氢包括,但并不限于,羟基(醇羟基以及酚羟基)、氨基、羧基、巯基等。在这些基团中,优选醇羟基。
聚异氰酸酯(3)具体例子包括,但并不限于,脂族聚异氰酸酯(例如,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6-二异氰酸酯己酸甲酯);脂环族聚异氰酸酯(例如,异二甲基苯对醌二异氰酸酯,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芳香族二异氰酸酯(例如.,亚甲苯基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芳脂族二异氰酸酯s(α,α,α’,α’-四甲基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异三聚氰酸酯;用酚封端的上述的聚异氰酸酯的衍生物、肟以及己内酰胺;以及上述的混合物。这些都可以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
聚异氰酸酯(3)与聚酯混合,使聚酯中的异氰酸酯基[NCO]与羟基[OH]当量比([NCO]/[OH])为5/1-1/1,优选4/1-1.2/1,更优选2.5/1-1.5/1。当[NCO]/[OH]太大时,制得的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变差。当[NCO]/[OH]太小时,制得的改性的聚酯树脂中的尿素组分减少,使制得的调色剂的抗热偏移性变差。
予聚物中的聚异氰酸酯(3)的构成单位的含量为0.5-40%(重量),优选1-30%(重量),更优选2-20%(重量)。当该含量太小时,制得的调色剂的抗热偏移性变差。当该含量太大时,制得的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变差。
包括在聚酯予聚物中分子中的异氰酸酯基的数量至少为1,优选为平均1.5-3,更优选为平均1.8-2.5。当一个分子中的异氰酸酯基的个数小于1时,伸长以及/或者交联后的改性的聚酯的分子量会下降,制得的调色剂的抗热偏移会变差。
伸长以及/或者交联剂优选使用胺。
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并不限于,二胺、具有三个会更多的氨基的多元胺、氨基醇、氨基硫醇、氨基酸以及其中的氨基被封端的封端胺。
二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并不限于,芳香族二胺(例如,亚苯基二胺,二乙基甲苯二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四氟-p-亚二甲苯基二胺,四氟-p-亚苯基二胺),脂族二胺(例如,4,4’-二氨基-3,3’-二甲基二环己基甲烷、二氨基环己烷异佛尔酮二胺),以及脂族二胺(例如,乙二胺,四亚甲基二胺,六甲基二胺,亚十二氟己基二胺,亚二十四氟十二烷基二胺)。
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的多胺包括,但并不限于,二乙基三胺以及三乙基四胺。
氨基醇的具体例子包括,但并不限于,乙醇胺以及羟乙基苯胺。
氨基硫醇包括,但并不限于,氨基乙基硫醇以及氨基丙基硫醇。
氨基酸具体例子包括,但并不限于,氨基丙酸以及氨基己酸。
封端胺的具体例子包括,但并不限于,酮亚胺化合物(由一种上述胺与酮(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反应来制成)、恶唑啉化合物等。
改性的聚酯树脂分子量根据需要可以使用停止伸长以及/或者交联反应的反应停止剂来加以控制。反应停止剂的具体例子包括,但并不限于,一元胺(例如,二乙基胺,二丁基胺,丁基胺,月桂胺)、封端胺(例如,酮亚胺化合物,该化合物可以通过对上述的一元胺进行封端来制得)等。
具有异氰酸酯基的予聚物对胺的混合率(即[NCO]/[NHx]的比率)为1/2-2/1,优选1/1.5-1.5/1,更优选1/1.2-1.2/1。当该混合率太大或太小,改性的聚酯树脂的分子量降低,引起制得的调色剂的抗热偏移性变差。
(着色剂)
用于本发明的调色剂的着色剂的具体例子包括已知的染料以及颜料,例如碳黑、尼格染料、黑氧化铁、NAPHTHOL黄、HANSA黄(10G,5G以及G),镉黄、黄氧化铁、黄土、铬黄、Titan黄、多偶氮黄、油黄、HANSA黄(GR,A,RN以及R)、颜料黄L、BENZIDINE黄(G以及GR)、永久黄(NCG)、VULCAN坚牢黄(5G以及R)、酒石黄色淀、喹啉黄色淀、ANTHRAZANE黄BGL、异二氢吲哚(isoindolinone)黄、红氧化铁、红铅、橙色铅、镉红、镉汞红、锑橙、永久红4R、对位红,火红(Fire red)、p-氯-o-硝基苯胺红、立索坚牢猩猩红G,亮坚牢猩红、亮胭脂红BS、永久红(F2R,F4R,FRL,FRLL以及F4RH),坚牢猩红VD、VULCAN坚牢玉红B,亮猩红G、LITHOL玉红GX、永久红F5R、亮胭脂红6B、颜料猩红3B、枣红5B、甲苯胺Maroon、永久枣红F2K、HELIO枣红BL、枣红0B、BON MAROON LIGHT,BON MAROON MEDIUM、曙红色淀、若丹明色淀B、若丹明色淀Y、茜素色淀、硫靛蓝红B、硫靛蓝Maroon、喹丫酮红,吡唑啉酮红、多偶氮红、铬朱红、联苯胺橙、油橙、钴蓝、青天蓝、碱蓝色淀、孔雀蓝色淀、维多利亚蓝色淀、无金属酞菁蓝、坚牢天蓝、INDANTHRENE蓝(RS以及BC)、靛蓝、群青、普鲁士蓝、蒽醌蓝、坚牢紫B、甲基紫色淀、钴紫、锰紫、蒽醌紫、铬氯、锌氯、三氧化二铬、祖母氯、颜料氯B、N萘酚氯B、氯金、酸氯色淀、孔雀氯色淀、酞菁氯、蒽醌氯、二氧化钛、氧化锌、锌钡白等。这些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起来使用。调色剂包括的着色剂的数量为优选1-15%(重量),更优选3-10%(重量)。
在本发明中,着色剂用来与用作母料的树脂相混合。用在母料的树脂包括,但并不限于,上述的聚酯-基树脂、苯乙烯聚合物以及取代的苯乙烯聚合物(例如,聚苯乙烯、聚-p-氯苯乙烯、聚乙烯基甲苯)、苯乙烯共聚物(例如,苯乙烯-p-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丙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萘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丁基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辛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基酯共聚物、苯乙烯-α-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基酮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异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茚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基酯、聚甲基丙烯酸丁基酯、聚乙烯基氯、聚乙酸乙烯基酯、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环氧树脂、环氧多元醇树脂、聚尿烷、聚酰胺、聚乙烯基丁醛、聚丙烯酸、松香、改性的松香、呫烯树脂、脂族或脂环烃树脂、芳香族石油树脂、氯代石蜡、石蜡等。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起来使用。
母料制备可以通过将一种或多种上述的树脂以及上述的着色剂混合,并在施加高剪切力下,对混合物加以混炼。在此情况下,可以加入一种溶剂来增加着色剂以及树脂的相互作用。另外。有一种被称作“flushing”的方法,其中,具有含水膏状物,其包括着色剂以及水,将该膏状物与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树脂相混合并进行混炼,直至着色剂转移到树脂一方(即,油相中),然后,有机溶剂(以及水,如需要)被除去。该方法被优选,这时因为制得的湿滤并可以不加干燥就可以使用。在进行混合以及混炼时,可以对分散装置施加以高剪切力。分散装置,例如可以优选使用三辊磨。
(离型剂)
任何已知的离型剂都可以用于本发明的调色剂中。该离型剂的具体例子包括,但并不限于,聚烯烃蜡(例如,聚乙烯蜡,聚丙烯蜡)、具有长链的烃(例如,石蜡、SASOL蜡)以及具有羰基的蜡。
具有羰基的蜡的具体例子基包括,但并不限于,多元烷基酸的酯(例如,棕榈蜡、褐煤酸蜡、三甲酰基丙烷三山嵛酸、季戊四醇四山嵛酸酯,季戊四醇二乙酸酯二山嵛酸酯、例如甘油三山嵛酯、1,18-十八烷基二醇二硬质酸酯);多元烷基醇酯(例如,偏苯三酸三硬脂基酯、马来酸二硬脂酯);多元烷基酰胺(例如,乙二胺二山嵛酰胺);多元酰胺(例如,偏苯三酸三硬脂基酰胺);以及二烷基酮(例如,二硬脂酮)。在这些含有羰基的蜡中,优选使用多元酸的酯。
调色剂含有的离型剂的数量优选为3-15%(重量)。当该数量太小时,蜡就不能产生充分的效果,由此易于发生热偏移。当数量太大时,蜡会在低温下熔融,在显影器中搅拌时趋向于从调色剂中渗出,这时由于其易受到热能以及机械能以及热能的影响的缘故。由此易于附着于调色剂层控制部件以及感光体感光体,从而发生在制得的图像中产生干扰的问题。
当用差示扫描热量计(DSC)对蜡进行测量时,从其升温时的吸热峰在65-115℃。当该温度太小时,调色剂的流动性变差;当该温度太大,调色剂的定影性变差。
(带电控制剂)
本发明的调色剂在必要时,可以含有带电控制剂。任何已知的带电控制剂都可以使用。例如,尼格罗(Nigrosine dyes)类染料、三苯基甲烷类染料、含有铬的金属配位化合物类染料、钼酸的螯合物、若丹明类染料、烷氧基胺、季铵盐(包括氟改性的季铵盐)、烷基胺、磷以及含磷的化合物、钨以及含钨的化合物、氟类活性剂、水杨酸的金属盐以及水杨酸的衍生物。
市场上销售的带电控制剂的具体例子包括,但是不限于,
Figure C20071012738000221
N-03(尼格罗染料)、
Figure C20071012738000222
P-51(季铵盐)、
Figure C20071012738000223
S-34(含金属的偶氮染料)、
Figure C20071012738000224
E-82(α-萘酚酸的金属配位化合物)、
Figure C20071012738000225
E-84(水杨酸的金属配位化合物)以及
Figure C20071012738000226
E-89(酚醛缩合产品)(以上为Orient Chemical Industries Co.,Ltd.制造); TP-302以及TP-415(季铵盐的钼配合物(以上为Hodogaya Chemical Co.,Ltd.制造);COPY
Figure C20071012738000231
PSY VP2038(季铵盐)、COPY
Figure C20071012738000232
PR(三苯基甲烷衍生物)、COPY
Figure C20071012738000233
NEG VP2036以及COPY
Figure C20071012738000234
NX VP434(季铵盐)(以上由Hoechst AG制造);LRA-901以及LR-147(硼配位化合物),以上为Japan Carlit Co.,Ltd.制造;酞菁铜、偶氮颜料以及具有如磺基、羰基、基铵盐基等的官能基的聚合物。
<外加添加剂>
(无机微粒子)
为了增强本发明中得到的调色剂的流动性和显影性以及带电性,可以适当使用无机微粒子作为外加添加剂。这种无机微粒子的原始粒径在5nm~2μm的范围为宜,优选5nm~500nm。此外,基于BET法的比表面积在20~500平方米/克的范围为宜。这种无机微粒子的使用比例为调色剂的0.01~5%(重量比)为宜,优选0.01~2.0%(重量比)。无机微粒子的具体列子有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钛酸钡、钛酸镁、钛酸钙、钛酸锶、氧化锌、氧化锡、硅砂、粘土、云母、硅灰石、硅藻土、氧化铬、氧化铈、印度红、三氧化锑、氧化镁、氧化硅/氧化镁和氧硅/矾土等的合成氧化物、氧化锆、硫酸钡、碳酸钡、碳酸钙、炭化硅、氮化硅等。
(聚合物微粒子)
这类聚合物微粒子的粒子选自,用例如无皂乳化聚合、悬浮聚合或、分散聚合得到的聚苯乙烯、异丁烯酸酯和丙烯酸酯共聚物;有聚缩反应制成的硅氧烷、苯代三聚氰胺、尼龙等;热固性树脂的聚合物粒子等也可以用于聚合物微粒子。
(外加添加剂的表面处理)
用这种流动性添加剂进行表面处理后,能够提高疏水性,即使在高湿下也可以防止流动特性和带电特性的恶化。作为理想的表面处理剂可以列举硅烷耦合剂、甲硅烷基化剂、具有氟代烷基的硅烷耦合剂、有机钛酸盐类耦合基、含铝的耦合剂、硅油、改性硅油等。
(清洁改善剂)
作为为了消除调色剂转印后感光体以及转印媒体上残存的显影剂、提高清洁性的清洁助剂,这些清洁助剂的例子,可以举出如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等硬脂酸等脂肪酸的金属盐,以及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等通过无皂乳化聚合等制造出的聚合物粒子等。
聚合物粒子粒度分布比较窄,体积平均粒子直径的优选为0.01~1μm。
<调色剂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虽不局限于此,但按以下的制造方法制造较为适宜。
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至少需要包括以下工序:即把聚酯树脂、着色剂及离型剂等溶解或者分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使该溶解物或分散物在水质溶剂中分散,从而形成芯粒子的造粒工序;以及添加分散了的乙烯基类共聚物树脂微粒子的含水(水基)分散液,使树脂微粒子附着于上述芯粒子的附着工序。
更为具体的制造方法,如下所述。
<芯粒子的造粒>
(有机溶剂)
作为溶解或分散聚酯树脂、着着色剂以及离型剂的有机溶剂,「POLYMER H以及BOOK」4th Edition,WILEY-INTERSCIENCE Volume 2,Section VII中记载的Hansen溶解度19.5以下的为好,这是由于沸点低于100℃具有挥发性,后边的溶剂清除处理比较容易的缘故。此类有机溶剂的例子可列举甲苯、二甲苯、苯、四氯化碳、二氯甲烷、1,2一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氯仿、一氯代苯、二氯乙烷、乙酸甲脂、乙酸乙酯、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等。这些溶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其中优选乙酸甲脂、乙酸乙酯等的酯类;甲苯、二甲苯等的芳香基类溶剂;以及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的卤化烃。聚酯树脂、着色剂及离型剂溶解或分散处理可以同时进行。不过通常为分别进行,此时所使用的有机溶剂可以相同也可不同。不过考虑到后边的溶剂处理还是以相同的为好。
(聚酯树脂的溶解或分散)
聚酯树脂的溶解液或分散液的树脂浓度以40%~80%左右为宜。浓度过高溶解或分散将变得困难,而且粘度也会增大不便于使用。若浓度太低则调色剂的产量将减少。如果往聚酯树脂中混合前述的末端有异氰酸酯基的改性聚酯树脂时,既可以使用同样的溶液或分散液,也可以分别调制溶液或分散液。不过,考虑到各自的溶解度和粘度,优选分别调制的溶液或分散液。
(着色剂的溶解或分散)
着色剂既可单独溶解或分散,也可与上述聚酯树脂的溶液或分散液混合。根据需要,既可以添加分散助剂和聚酯树脂,也可以采用上述母料。
(离型剂的溶解或分散)
蜡作为离型剂进行溶解或分散时,若使用的是不能溶解蜡的有机溶剂的话,就制成分散液。分散液可按一般方法制造,即将有机溶剂和蜡混合,然后使用类似匀混器那样的分散机进行分散处理即可。也可在有机溶剂和蜡混合之后,再加热至蜡的熔点,一边搅拌一边冷却后,使用匀混器那样的分散机进行分散。此法在较短时间内即可使分散完成。另外,蜡可以数种混合使用,也可以添加分散剂和聚酯树脂。
(水质溶剂)
水质溶剂,既可是单纯的水,也可是水与可与水混合的溶剂的混合体。不仅如此,还可以是水与在上述油相中使用了的Hansen溶解度参数19.5以下的有机溶剂的混合体。优选添加量接近于水溶液的饱和量,这样利于提高油相的乳化以及分散的稳定性。作为可以混合的溶剂可举出的有:醇(甲醇、异丙醇、乙二醇等)、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溶纤剂类(甲基溶纤剂等)、低级酮种类(丙酮、丁酮等)等。相对于调色剂组合物100份(重量),水质溶剂的使用量通常为50~2000份(重量),100~1000(重量)份为佳。不满50(重量)份,调色剂组合的分散状态将会恶化,得不到所需粒径的调色剂粒子。若超过2000份(重量),则不够经济。
(无机分散剂及有机树脂微粒子)
上述调色剂组合物的溶解物或分散物在水质溶剂中分散时,通过提前把无机分散剂或有机树脂微粒子分散在水质溶剂中的方法,不仅可使粒度分布集中,同时也能使分散状态变得稳定这点较为理想。磷酸三钙、碳酸钙、氧化钛、硅胶和羟磷灰石等常被作为无机分散剂使用。作为形成有机树脂微粒子的树脂,只要是能形成水性分散体的树脂均可使用,无论是热塑性树脂还是热固性树脂。譬如:乙烯树脂类树脂、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硅系树脂、酚醛树脂、密胺树脂、尿素树脂、苯胺树脂、离聚物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这些的树脂也可两种以上并用。从容易得到细微球状树脂粒子的水性分散体的这点来看,其中优选乙烯基类树脂、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或这些树脂的并用。
(有机树脂微粒子在水质溶剂中的分散方法)
将树脂制成有机树脂微粒子水性分散液的方法,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定,可以举以下的(a)~(h)的制法。
(a)在乙烯基类树脂的场合,是单体作为出发原料,通过悬浮聚合法、乳化聚合法、种源聚合法或者分散聚合法等的聚合反应,直接制造树脂微粒子水性分散液。
(b)在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等的加成聚合或者缩合类树脂的场合,前驱体(单体、低聚物等)在适当的分散剂存在下使之在水性媒质中分散,此后或加热,或加入硬化剂使之硬化而制造树脂粒子的水性分散体
(c)在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等的加成聚合或者缩合类树脂的场合,在前驱体(单体、低聚物等)或其溶液(优选液体,加热使之液化也可)中,加入适当的乳化剂并使之溶解后,加水使之倒相乳化。
【0085】
(d)将预先通过高分子化反应(附加聚合、开环聚合、加成聚合、追加缩合、缩合等任何一种聚合反应方式均可)制成的树脂,经机械回转式或喷射式等种类的粉磨机粉碎,再经分级获得树脂微粒子后,在适当的分散剂存在下使之在水中分散的方法。
(e)将预先高分子化反应(追加聚合、开环聚合、加成聚合、追加缩合、缩合聚合等任何一种聚合反应方式均可)制成的树脂溶解于溶剂而得到的树脂溶液,通过喷雾法制得树脂微粒子之后,在适当分散剂存在下使之在水中分散。
(f)将预先高分子化反应(追加聚合、开环聚合、加成聚合、追加缩合、缩合聚合等任何一种聚合反应方式均可)制成的树脂溶解于溶剂后得到树脂溶液,在其中加入溶剂,或通过冷却预先加热溶解于溶剂的树脂溶液使之析出后,将溶剂除去制得树脂粒子,接着加入适当的分散剂使之在水中分散。
(g)将预先高分子化反应(追加聚合、开环聚合、加成聚合、追加缩合、缩合聚合等任何一种聚合反应方式均可)制成的树脂溶解于溶剂后得到树脂溶液,加入适当的分散剂使之在水性媒质中分散,再通过加热或减压等方法除去溶剂。
(h)将预先高分子化反应(追加聚合、开环聚合、加成聚合、追加缩合、缩合聚合等任何一种聚合反应方式均可)制成的树脂溶解于溶剂后得到树脂溶液,再加入适当的乳化剂并使之溶解后,加水倒相乳化。
(表面活性剂)
为了使包含有调色剂组合物的油相在水质溶剂中乳化、分散,根据需要可使用表面活性剂等。
作为表面活剂可以举出的有,烷基苯磺酸盐、α-烯磺酸盐、磷酸酯等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胺盐、氨基醇脂肪酸衍生物、多胺脂肪酸衍生物、咪唑啉等的胺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三甲基铵盐、二烷基二甲基铵盐、烷基二甲基苄基铵盐、头孢吡肟硫酸盐、烷基异喹啉盐、氯化苯乙铵等的铵盐型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酸酰胺衍生物、多元醇衍生物等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丙氨酸、十二烷基二(氨基乙基)甘氨酸酯、二(辛基氨基乙基)甘氨酸酯和N-烷基-N,N-二甲基铵甜菜碱等的两性表面活性剂。
此外,如果使用含有氟代烷基的表面活性,即使使用量很少也可以起到提高效果的作用。常用的含氟代烷基的阴离子性表面活化剂可以列举如下:碳数2~10的氟代羧酸及其金属盐、全氟辛基谷胺酸二钠、3-[ω-氟代烷基(C6~C11)羟]-1-烷基(C3~C4)磺酸钠、3-[ω-氟代羧酸(C6~C8)-N-乙基氨基]-1-丙烷磺酸钠、氟代烷基(C11~C20)羧酸及其金属盐、全氟烷基(C7~C13)羧酸及其金属盐、全氟代烷基(C4~C12)磺酸及其金属盐、全氟辛基磺酸二乙醇酰胺、N-丙基-N-(2-羟乙基)全氟辛烷磺酰胺、全氟烷基(C6~C10)磺胺丙基三甲铵盐、全氟代烷基(C6~C10)-N-乙碸基甘胺酸盐、单全氟烷基(C6~C16)乙基磷酸酯等。常用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如下:含有氟代烷基的脂肪族伯、仲或叔胺酸;全氟代烷基(C6-C10)磺酰胺丙基三甲铵盐等的脂肪族季铵盐;苄烷铵盐、氯化苄烷铵盐、头孢吡肟硫酸盐、咪唑啉盐等。
(保护胶体)
此外,也可以使用高分子保护胶体增强分散液水滴的稳定性。这些高分子胶体为下列的单体的聚合物或共聚物:
酸类,例如丙烯酸、异丁烯酸、α-氰基丙烯酸、α-氰基异丁烯酸酸、衣康酸、巴豆酸、富马酸、马来酸或马来酸酐等;
含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例如丙烯酸β-羟乙基酯、异丁烯酸β-羟乙基酯、丙烯酸β-羟丙基酯、异丁烯酸β-羟丙基酯、丙烯酸γ-羟丙基酯、异丁烯酸γ-羟丙基酯、丙烯酸3-氯-2-羟丙基酯、异丁烯酸3-氯-2-羟丙基酯、二甘醇单丙烯酸酯、二甘醇单异丁烯酸酯、甘油单丙烯酸酯、甘油单异丁烯酸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异丁烯酰胺等;
乙烯醇或乙烯醇的醚类,如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乙基醚、乙烯基丙基醚等;
含有乙烯基醇和羧基的化合物的酯类,例如醋酸乙烯基酯、丙酸乙烯基酯、丁酸乙烯基酯等;
丙烯酰胺类,例如丙烯酰胺、甲基丙烯、双丙酮丙烯酰胺或这些物质的羟甲基化合物;
酸的氯化物,例如丙烯酰氯以及甲基丙烯酰氯等;
含有氮原子的单体或具有含有氮原子的酯环单体,例如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丫丙啶等。
另外,以下的聚合物也可以用作保护胶体。这些化合物有聚氧乙烯基类(例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烷基胺、聚氧丙烯烷基胺、聚氧乙烯烷基酰胺、聚氧丙烯烷基酰胺、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聚氧乙烯十二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十八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等);纤维素类(例如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等)。
作为分散稳定剂如果使用象磷酸钙盐等可溶解于酸或碱的物质的话,用盐酸等酸将磷酸钙盐溶解之后,可用水洗等方法将微粒子上的磷酸钙盐除掉。通过其他酶分解操作也能将其消除掉。在使用分散剂的情况下,该分散剂残留在调色剂粒子表面也可以,不过从调色剂的带电角度来讲还是冲洗掉比较好。
(分散的方法)
作为分散方法并无什么特别限制,低速剪切式、高速剪切式、摩擦式、高压喷射式、超声波等众所周知的设备均可使用。为了使分散液的粒径达到2~20μm,高速剪切式较为适合。如果使用高速剪切式分散机,虽对转数没有特别限制,不过通常为1000~30000rpm,优选为5000~20000rpm。分散时的温度,通常为0~150℃(加压下),优选为20~80℃。
(脱溶剂)
为了从得到的乳液中除去有机溶剂,可使用一些众所周知的方法。譬如可采用在常压或减压的条件下整体缓慢加温的方法,将液滴中的有机溶剂蒸发除去。
(粒子附着)
下面介绍由乙烯树脂类共聚树脂生成的粒子附着于主要由聚酯树脂组成的芯粒子的工艺过程。该工艺中希望至少要使用分散有乙烯树脂类共聚树脂粒子的水基分散液。用通常的乳化聚合法即可容易地制得分散液,并可直接用于上述附着工艺。为了获得芯粒子及粒子一定程度的分散稳定性,也可添加如表面活性剂。粒子投入的时间,以在除去有机溶剂之后为宜。
在上述的附着工艺中,为提高附着的效率,可使用氢氧化钠或盐酸等调节pH值。另外,作为凝聚剂,也可添加一到三价的金属盐。构成一价金属盐的金属有锂、钾、钠等。构成二价金属盐的金属有钙、镁等。构成三价金属盐的金属有铝等。构成盐的阴离子有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等。此外,也可以通过加热来提高附着效率。虽然加热温度既可在该粒子的玻璃化温度以下,也可在玻璃化温度以上,但是由于加热温度在玻璃化温度附近或以下的话,粒子间几乎没有凝聚或融合,在该场合,可以在此后以更高的温度加热来促进凝聚或融和,并提高芯粒子的包附性及均匀性。因此加热温度在玻璃化温度以下比较理想。然而,从表面均一化的程度调整以及调色剂粒子的球形度调整等方面来考虑,可以对加热温度及加热时间进行适当地调整。
(延伸或/和交联反应)
为了导入含有尿烷和/或尿素基的改性聚酯树脂,在添加末端含有异氰酸酯基的改性聚酯树脂以及可与其反应的胺类时,既可在调色剂组合物在水基溶剂中分散之前在油相中加入胺类,也可在水基溶剂中加入胺类。上述反应所需时间,可根据聚酯预聚合物具有的异氰酸酯基结构以及所加入的胺类的反应性选择。不过,通常为1分~40小时,优选1~24小时。反应温度通常为0~150℃,优选为20~98℃。此反应,既可在上述粒子附着工序前进行,也可与粒子附着工序同时进行。粒子附着工序终止后进行也可。另外,也可根据需要使用公知的催化剂。
(洗净、干燥工艺)
被水基溶剂分散了的调色剂粒子的洗净、干燥工艺,可采用众所周知的技术。即使用离心机、压力过滤器等循环分离机械将固液分离之后,得到的调色剂滤饼由常温~约40℃左右的离子交换水将之再分散,根据需要用酸和碱调整pH值后,再次使之固液分离。如此重复数次将杂质和表面活性剂等消除之后,使用气流干燥机、循环干燥机、减压干燥机和振荡流动干燥机等干燥后,既可得到调色剂粉末。这时,也可使用离心分离机等将调色剂的粒子成分除去。另外,可根据需要于干燥后使用人们熟知的分级器获得希望的粒径分布。
<外添加处理>
外添加处理可防止复合粒子表面的异种粒子脱落。这些复合粒子是由干燥后的调色剂粉状体与上述带电控制粒子,流动剂粒子等异种粒子混合,再给予混合粉状体以机械冲击,使得粒子表面发生固化、融合而得到的。具体的方法有:通过快速转动的桨叶给予混合物冲击力的方法,及在高速气流中投入混合物,使其加速,使粒子与粒子之间,以及已复合的粒子与冲击板发生冲击的方法等。装置可以列举ONG研磨机(Hosokawa Micron公司制)、经改造将粉碎压力下降了的I式研磨机装置(日本PNEUMATIC公司制);HIBRIDIZATION系统(奈良机械制造厂公司制)、機械式渦流粉砕機(川崎重工业公司制)、自动乳钵等。
(显影装置)
图4为本发明的显影装置的例子的示意图。
该显影装置具有存储调色剂的空间101、供给调色剂且处于室101之下的室102、显影辊103、与显影辊103相接触的调色剂层厚控制器104以及供给辊105。显影辊103与感光体12相接触。规定的偏压从高压能量供应器(未图示)供给到显影辊上。调色剂搅拌器被配置在调色剂存储室101中,并按逆时针旋转。处于孔107附近的调色剂粒子被搅拌器106搅拌,并由于重力的作用而降到调色剂供应室102。供给辊105的表面被具有空洞的泡沫材料所覆盖,由此,从室102来的调色剂粒子可以高效地粘附,并可以防止由于显影辊103的压力而造成的调色剂的劣化。
在供应辊105上加有偏压,由此,在供给辊与显影辊的接触点处预先带电的调色剂粒子就会被推到显影辊103上。供给辊105按逆时针旋转,由此调色剂粒子就会被供应到显影辊103的表面。显影辊103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在其上面的调色剂粒子被搬送到面对调色剂层厚控制器104以及感光体12的位置。调色剂层厚控制器104包括金属板以及弹簧,其中,金属板的没有固定的一端被以30-100N/m的压力压在显影辊103上。当调色剂通过处于施压状态的金属板时,就会形成调色剂薄层,而调色剂粒子就会摩擦带电。为了帮助调色剂粒子的摩擦带电,在调色剂层厚控制器104上加有偏压。感光体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所以,感光体12与显影辊103的表面在它们相对的区域以同一方向运动。显影辊103转动,则调色剂薄层被运送到显影辊103与感光体12相面对的地方。然后,调色剂薄层由于加在显影辊103上的偏压以及感光体12上的静电潜影而形成的电场的作用,就会转移到感光体12的表面。为了防止没有转移到感光体12上而残留在显影辊的调色剂飞出显影装置之外,设置了与显影辊103相接触的密封件108。
(处理卡盒)
本发明的显影剂,可应用于配备了如图5所示的处理卡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在本发明中,处理卡盒是由感光体和选自上述的曝光器、充电器、显象器以及清洁器任何一个或多个所构成。该处理卡盒,可以自由的安装到复印机和打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上,或从其上卸下。
图5是本发明的处理卡盒的例子的示意图,处理卡盒20具有感光体21、充电器22、显影器23以及清洁器24。
下面将对具有处理卡盒20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感光体被以一定的线速度驱动旋转。感光体21在旋转过程中,因充电器22的作用其外周面被均一地带上一定电位的正电或负电。接着,因缝隙曝光、激光束扫描曝光等,使感光体21的外周面形成静电潜像。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23的作用形成调色剂图像。然后,调色剂图像通过转印装置的作用被顺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转印材料是以与感光体的回转同步的速度从给纸部传送到感光体21和转印部分之间的。接受了图像转印的转印材料,被从感光体表面分离送往图像定影装置进行图像定影。之后,复印件或打印件被送至装置外。图像转印后的感光体21的表面,通过清洁器24将残留的调色剂消除干净,并且在进行除电处理之后,反复用于图像形成。
以下对调色剂进行分析及评价
<测量方法>
(粒子直径)
以下介绍关于调色剂粒子的粒度分布的测量方法。
调色剂粒子粒径分布测量装置,可以用库尔特粒度仪(COULETRCOUNTER)TA-H或库尔特Multisizer II(均为库尔特社制)。以下就测量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电解水溶液100~150ml中加入作为分散剂的表面活性剂(以烷基苯磺酸盐为好)0.1~5ml。电解液是用1级氯化钠调制的约1%的NaCl水溶液,譬如ISOTN-II(库尔特社制)就可使用。在这里,加入作为固体成分的测量试样2~20mg。将加入试样而变为悬浊的电解液用超声波分散器进行约1~3分钟的分散处理后,使用上述测量设备,孔径仪的孔径选择100μm,对调色剂的粒子、体积、个数进行测量,从而计算出体积分布和个数分布。根据得到的分布数据,可以求出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子直径(Dv)和个数平均粒子直径(Dp)。
对粒径设定以下13个区段,以粒径为2.00μm~40.30μm的粒子为测定对象。13个粒径区段为:2.00~2.52μm;2.52~3.17μm;3.17~4.00μm;4.00~5.04μm;5.04~6.35μm;6.35~8.00pm;8.00~10.08μm;10.08~12.70μm;12.70~16.00μm;16.00~20.20μm;20.20~25.40μm;25.40~32.00μm;32.00~450.30μm。
(平均圆度)
光学检波带法比较适合于形状的测量。其方法是:让含有粒子的悬浮液通过平板上的撮影部检波带,用CCD照相机对粒子图像进行光学性检波和解析。用与通过此法得到的投影面积相等的圆周长除以实际粒子周长,即得到粒子的平均圆度。
该值是使用流通量式粒子像分析装置FPIA-2000,作为平均圆度测量到的值。具体的测量方法为,在装有100~150ml预先除掉不纯固体物质的水的容器内,加入作为分散剂的表面活性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盐为佳)0.1~0.5ml,再加入0.1~0.5g左右的测量试样。将分散有试样的悬浮液用超声波分散器进行约1~3分钟的分散处理,分散液浓度为3000~1万个/μl,通过用上述装置测得调色剂的形状及分布。
(分子量)
所使用的聚酯树脂及乙烯基类共聚树脂等的分子量,使用-般的GPC(gel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在以下条件下测定。
·装置:HLC-8220GPC(东曹社制)
·柱式分离器:TSKgel Super HZM-Mx3
·温度:40℃
·溶剂:THF(四氢呋喃)
·流速:0.35ml/分
·试样:注入浓度为0.05~0.6%的试样0.01ml
在上述条件下测得的调色剂树脂的分子量分布,使用由单分散聚苯乙烯标准试样作成的分子量校准曲线即可计算出重均分子量Mw。测定时使用5.8×100~7.5×1000000的10种单分散聚苯乙烯标准试样。
(玻璃化温度)
测量聚酯树脂及乙烯树脂系共聚树脂等的玻璃化温度,可使用譬如示差扫描量热器(譬如DSC-6220R:精工Instruments公司)等。首先,由室温开始以10℃/min的升温速度加热到150℃之后,保持10分钟,而后以10℃/min的速度冷却,再以10℃/min的升温速度从20℃加热至150℃,玻璃化点以下的基准线与吸热峰值的间的肩值即为玻璃化温度(Tg)。
(软化点(Tm)的测定法)
使用流量检测器(CFT-500:岛津制作所公司制)进行测定。测定方法为:称取测量试样1.0g,使用高度1.0mm×φ0.5mm的模具(Die),在3.0℃/min的升温速度、预热时间180秒、负荷30kg、测量温度范围60~160℃的条件下进行测量,上述试样流出1/2部分时的温度即为软化点(Tm)。
(微粒子粒径)
测量所使用的乙烯基类共聚树脂微粒子等的粒径,可采用譬如LA-920(堀场制作所)或UPA-E X150(日机装)等的测量设备,直接测量分散体。
(限制部件上的按压力)
在用弹性材料挤压显影剂层厚限制部件的情况,可将限制部件和弹性材料置于天平上,从上面施加压力,使弹性材料达到与被安装于显影装置时同样的弯曲量或缩小量,测出天平的重量,而后用显影剂层厚限制部件和显影剂载体的接触长度除测出的天平重量即可算出限制部件上按压力(N/m)。
【实施例】
下边,通过实施例子更加详细具体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实施例中的份所表示的均为质量份。
<聚酯的合成>
(聚酯1)
在配置有冷却管,搅拌机及氮气引进管的反应容器中,放入双酚A乙烯氧化物2摩尔加成物553份,双酚A丙烯氧化物2摩尔加成物196份,对苯二甲酸220份,肥酸45份及二丁基氧化锡2份,在常压230℃下反应8小时,而后减压至10~15mmH g反应5小时后,将偏苯三酸酐26份放入反应容器,在180℃,常压下反应2小时,即可得到[聚酯1]。
[聚酯1]的数均分子量为2200,重均分子量为5600,Tg为43℃,酸值为13mgKOH/g。
<乙烯基类共聚树脂微粒子的合成>
(乙烯基类共聚树脂微粒子S-1)
在配置有冷却管,搅拌机及氮气引进管的反应容器中,放入十二烷基硫酸钠1.6份、离子交换水492份,加热至80℃后,加入溶化离子交换水100份中的作为聚合引发剂的KPS(过硫酸钾)2.5份,15分后将作为单体成分的苯乙烯单体152份、丙烯酸丁酯38份、异丁烯酸10份,及作为分子量调整剂的NOM(n-辛硫醇)3.5份的混合液于90分钟内滴完,在80℃的状态下保持60分钟。此后冷却,即得到[乙烯基类共聚树脂微粒子S-1]的分散液。粒子的平均粒子直径为50nm。取分散液少许置于测量用浅底盘中,使分散介质蒸发即可得到固体物质,进行测定,测得的数均分子量为11000,重均分子量为18000,Tg为65℃。
<预聚合物的合成>
在配置有冷却管、搅拌器和氮引进管的反应容器中,放入双酚A乙烯氧化物2摩尔加成物682份、双酚A丙烯氧化物2摩尔加成物81份、对苯二甲酸283份、偏苯三酸酐22份及二丁基氧化锡2份,在常压230℃温度下使其反应8小时,然后再在10~15mmH g的减压条件下反应5小时,便得到[中间体聚酯1]。该[中间体聚酯1]的数均分子量为2100,重均分子量为9500,Tg为55℃,酸值为0.5,羟值为49。
接着,在配置有冷却管、搅拌时机和氮引进管的反应容器中,放入[中间体聚酯1]411份,二异氰酸异佛尔酮酯89份、乙酸乙酯500份,在100℃温度下使其反应5小时,得到[预聚合物1]。该[预聚合物1]的游离异氰酸酯重量百分比为1.53%。
<母料的合成>
将碳黑(CABOT公司制REGAL 400R):40份、粘结树脂:聚酯树脂(三洋化成RS-801酸值10,Mw 20000,Tg 64℃):60份、水:30份在汉氏混合机(Henshelmixer)中进行混合后,得到渗入水的着色剂聚集体混合物。将该混合物用辊子表面温度为130℃的双辊进行45分钟的混炼,再用粉碎机粉碎为1mmφ的大小,便得到了[母料1]。
(实施例1)
<着色剂·WAX分散液(油相)的制作>
在配置有搅拌棒和测温计的容器里,装入[聚酯1]543.5份、巴西棕榈蜡181份、乙酸乙酯1450份,在搅拌下升温至80℃,并保持80℃的状态5小时之后,1小时内冷却至30℃。然后在容器内放入[母料1]500份、乙酸乙酯100份,混合1小时便得到了[原料溶解液1]。
将[原料溶解液1]1500份移至另一容器内,使用Beads-mil1超微粉粉碎机(AIMEX公司制),在送液速度1kg/hr,圆周速度6m/秒,填充0.5mm氧化锆玻璃珠80%(容积比),3行程的条件下,对碳黑、WAX进行分散。然后,加入[聚酯1]的65%的乙酸乙酯溶液655份,上述条件的超微粉粉碎机上进行1行程,便得到了[着色剂·WAX分散液1]。为使[着色剂·WAX分散液1]的固体成分浓度(130℃,30分)达到50%,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调整。
<水相的调制>
将离子交换水968份、分散稳定性用的有机树脂粒子(苯乙烯-异丁烯酸-丙烯酸丁酯-异丁烯酸环氧乙烷加成物硫酸酯的钠盐共聚物)为25wt%的水性分散液40份、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为48.5%的水溶液(EMINOL MON-7:三洋化成工业制)150份、乙酸乙酯98份进行混合搅拌后得到乳白颜色的液体。称该液体为[水相1]。
<乳化工艺>
将[着色剂·WAX分散液1]976份、胺类的异佛尔酮二胺2.6份,使用TK均质搅拌机(特殊机化公司制),在5000rpm下混合1分钟后,加入[预聚合物1]88份,使用TK均质搅拌机(特殊机化公司制),在5000rpm下混合1分钟后,再加入[水相1]1200份,调节TK均质搅拌机的转速在8000~13000rpm范围内混合20分钟,便得到[乳浆1]。
<脱溶剂>
在设置有搅拌器和测温计的容器里,投入[乳浆1],在30℃下进行8小时脱溶剂处理,便得到了[分散乳浆1]。
<粒子附着工艺>
在上述[分散乳浆1]里加入[乙烯基类共聚烯脂微粒V-1]的分散液,使其固体成分比为1∶0.15,用30分钟加热到73℃。再徐徐加入以100份离子交换水溶解了100份氯化镁6水化物的液体,同时使其温度保持在73℃。4小时之后加入盐酸溶液,将其pH值调整到5之后,加热到80℃。冷却2小时后,便得到[分散乳浆1-2]。
<清洗→干燥>
将[分散乳浆1-2]100份减压过滤处理之后,
(1):向滤饼里加入离子交换水100份,用TK均质搅拌机混合(转速12000rpm,10分钟)之后再进行过滤。
(2):在(1)中得到的滤饼里加入离子交换水900份,用带超声波振荡的TK均质搅拌机混合(转速12000rpm,30分钟)之后,进行减压过滤处理。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新乳浆液的电传导度为10μC/cm以下为止。
(3):为了把在(2)中得到重乳浆液的pH值调整为4,加入10%的盐酸,然后直接用立式搅拌器(Three One Motor)搅拌30分后进行过滤。
(4):在(3)的滤饼里加入离子交换水100份,使用TK均质搅拌机混合(转速12000rpm,10分钟)之后,进行过滤处理。直到新乳浆液的电传导度为10μC/cm以下为止,反复进行这个过程,便得到[滤饼1]。
将[滤饼1]用循风干燥机以45℃干燥48小时,用筛孔为75μm的过滤网筛选后,便得到[着色粒子1]。容积平均粒径(Dv)为5.8μm,数平均粒径(Dp)为5.2μm,Dv/Dp为1.12,平均圆度为0.973。
将得到的[着色颗粒1]进行以下的附加处理。
相对于100份着色粒子,加入0.5份疏水性二氧化硅(BET 200m2/g),0.5份疏水性二氧化硅(BET 50m2/g),在汉氏混合机-FM 20C/l(三井矿山公司制)里混合处理5分钟,便得了调色剂(显影剂)。
另外,汉氏混合机的条件是,上桨叶AO/下桨叶ST,下桨叶前端圆周线速度固定在40m/s。
(实施例2)
在<着色剂·WAX分散液(油相)的制做>中,将[聚酯1]543.5分改为514.5份,在<乳化工艺>中,将[预聚合物1]88份改为117份,而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操作,便得到实施例2的显影剂。
(实施例3)
在<着色剂·WAX分散液(油相)的制做>中,将[聚酯1]543.5分改为485.5份,在<乳化工艺>中,将[预聚合物1]88份改为146份,而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操作,便得到实施例3的显影剂。
(实施例4)
在<着色剂·WAX分散液(油相)的制做>中,将[聚酯1]543.5分改为573.5份,在<乳化工艺>中,将[预聚合物1]88份改为58份,而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操作,便得到实施例4的显影剂。
(实施例5)
将[中间体聚酯1]的数均分子量2100,重均分子量9500分别调整为数均分子量2300,重均分子量11500,而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操作,便得到实施例5的显影剂。
(实施例6)
将[中间体聚酯1]的数均分子量2100,重均分子量9500分别调整为数均分子量2500,重均分子量13500,而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操作,便得到实施例6的显影剂。
(实施例7)
在<着色剂·WAX分散液(油相)的制做>中,将[聚酯1]543.5分改为514.5份,在<乳化工艺>中,将[预聚合物1]88份改为117份,而其他条件与实施例5同样进行操作,便得到实施例7的显影剂。
比较例1
(有机粒子感光乳剂的合成)
在配有搅拌杆及测温计的反应容器里,放入水683份、异丁烯酸环氧乙烷加成物硫酸酯钠盐(ELEMINOL RS-30,三洋化成工业制)11份、异丁烯酸166份、丙烯酸丁酯110份、过硫酸铵1份,以每分钟6400转数,搅拌30分钟后,便得到白色的乳悬液。加热使系统内温度达到75℃,使其反应4小时。然后,加入1%的过硫酸铵水溶液30份,在75℃温度下熟化6小时便得到乙烯类树脂(异丁烯酸-丙烯酸丁酯-异丁烯酸环氧乙烷加成物硫酸酯钠盐共聚物)的水性分散液[微粒子分散液1]。用LA-920测量得到该[微粒子分散液1]的容积平均粒径为110nm。将该[微粒子分散液1]的一份进行干燥,离析其中的树脂份。该树脂Tg为58℃,重均分子量为13万。
(水相的调整)
将水990份、[微粒子分散液1]83份、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的48.3%的水溶液(ELEMINOL MON-7三洋化成工业制)37份、乙酸乙酯90份混合搅拌,便得到乳白色的液体。
称为[水相2]。
(低分子聚酯的合成)
在配有冷却管、搅拌机及氮引进管的反应容器中,放入双酚A环氧乙烷2摩尔加成物229份、双酚A丙烯氧化物3摩尔加成物529份、对酞酸208份、肥酸46份及二丁基氧化锡2份,在常压、230℃下反应7小时。继而在10~15mm Hg的减压条件下反应5小时后,把偏苯三酸酐44份放入反应容器,在180℃、常压下反应3小时,便得到[低分子聚酯1]。其数均分子量为2300,重均分子量为6700,Tg为43℃,酸值为24。
(中间体聚酯的合成)
在配有冷却管、搅拌机及氮引进管的反应容器中,放入双酚A乙烯氧化物2摩尔加成物682份、双酚A丙烯氧化物2摩尔加成物81份、对酞酸283份、酐偏苯三酸份及二丁基氧化锡2份,在常压、230℃下反应7小时,继而在10~15mm Hg的减压条件下反应5小时,便得到[中间体聚酯2]。其数均分子量为2200,重均分子量为9700,Tg为54℃,酸值为0.5,羟值为52。
然后,在配有冷却管、搅拌时机及氮引进管的反应容器中,放入[中间体聚酯2]410份、二异氰酸异佛尔酮酯89份、乙酸乙酯500份,在100℃下反应5小时,便得到[预聚合物2]。其游离异氰酸盐重量百分比是1.53%。
(酮亚胺的合成)
在配有搅拌杆及测温计的反应容器里,放入异佛尔酮二胺170份和丁酮75份,在50℃下反应4个小时半,得到[酮亚胺复合物1]。其胺值是417。
(母料(MB)的合成)
加入水1200份、碳黑(Printex35,deggsa公司制)540份〔DBP吸油量=42ml/100mg、pH=9.5〕、聚酯树脂1200份,用汉氏混合机(三井矿山公司制)进行混合,用双辊在130℃下将混合物混碾1小时后再作滚压冷却处理,用粉碎机粉碎处理后便得到[母料2]。
(油相的制做)
在配有搅拌杆及测温计的容器里,放入[低分子聚酯1]378份、巴西棕榈蜡WAX100份、乙酸乙酯947份,在搅拌下升温至80℃,并保持80℃的温度5小时后,用1小时冷却至30℃。
然后,向容器中加入[母料2]500份、乙酸乙酯500份,混合1小时后得到[原料溶解液2]。
将[原料溶解液2]1324份移到容器内,使用Beads-mill超微粉粉碎机(AIMEX公司制),在送液速度1kg/hr,圆周速度6m/秒,填充0.5mm氧化锆玻璃珠80%(容积比),3行程的条件下,对碳黑、WAX进行分散。然后,加入[低分子聚酯1]为65%的乙酸乙酯溶液1324份,在上述条件的超微粉粉碎机上进行2行程,便得到[着色剂·WAX分散液2]。其固体成分浓度(130℃,30分)为50%。
(乳化→脱溶剂)
把[着色剂·WAX分散液2]749份、[预聚合物2]115份、[酮亚胺复合物1]2.9份放入容器,用TK均质搅拌机(特殊机化制)以转速5000rpm混合2分钟后,往容器里加上[水相2]1200份,用TK均质搅拌机,以转速13000rpm混合50分钟,便得到[乳浆2]。
在配有搅拌机及湿度计的容器里,投入[乳浆2],在30℃下进行8个小时脱溶剂后,在45℃下熟化7小时,便得到[分散乳浆2]。
(冲洗→干燥)
将[分散乳浆-2]100份减压过滤之后,
(1):往滤饼中加入离子交换水100份,用TK均质搅拌机混合(转速12000rpm,10分钟)之后进行过滤。
(2):往(1)的滤饼里加入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100份,用TK均质搅拌机混合(转速12000rpm,30分钟)之后,进行减压过滤。
(3):往(2)的滤饼里加入10%的盐酸100份,用TK均质搅拌机混合(转速12000rpm,10分钟)之后,进行过滤。
(4):往(3)的滤饼里加入离子交换水300份,用TK均质搅拌机混合(转速12000rpm,10分钟)之后,进行两次过滤处理便得到[滤饼2]。
用循风干燥机在45℃对[滤饼2]实施干燥处理48小时。然后用筛孔为75μm的过滤网进行筛选,便得到着色粒子。与实施例1同样,加入添加剂后,便得到显影剂。
(比较例2)
往离子交换水700份里加入0.1M-Na3PO4水溶液450份,加热到60℃后,使用CLEARMIX CLS-30S乳化分散器(M TECHNIQUE公司制),在4500rpm条件下进行搅拌。再徐徐加入0.1M-CaGl2水溶液68份,便得到含磷酸钙盐的水系溶剂。
另一方面,
苯乙烯                      160份(重量)
n-丙烯酸丁酯                40份(重量)
C.1.孔雀蓝-15∶3            10份(重量)
二叔丁基水杨酸金属化合物    2份(重量)
饱和聚酯                    10份(重量)
(酸值15,峰值分子量12000)
酯系蜡(熔点60℃)            30份(重量)
二乙烯基苯                  0.3份(重量)
将上述材料加热到60℃,均匀的溶解分散后,再将聚合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5份(重量)溶解于内,即制成聚合性单体合成物。
往上述水质溶剂中投入上述聚合性单体合成物,在65℃的氮气环境下用高速分散机CREARMIX,以4500rpm的速度搅拌15分钟,使聚合性单体合成物形成颗粒。
此后,用桨式搅拌机边搅拌,边升温至70℃,使之反应12小时。聚合反应结束后,在80℃减压条件下将残余的单体用蒸馏法除去。冷却后,加入盐酸,使磷酸钙盐溶解后,过滤、漂洗、干燥,得到着色树脂粒子,与实施例1同样添加外添加剂后,即得到显影剂。
得到的显影剂重均分子量(Mw)是500000。
比较例3
(着色粒子的制作)
粘结树脂分散液(1)的制作
·苯乙烯         290份
·丙烯酸n-丁酯  110份
·丙烯酸        6份
·十二烷硫醇    6份
·四溴化碳      4份
(以上均为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
将以上成分混合溶解而生成的聚合物加入以550份离子交换水溶解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ONIPOL400: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6份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EOGEN SC: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10份的水溶液中,在烧瓶中乳化分散,在20分钟内一边慢慢地混合,一边放入溶解了4份过硫酸铵(和光纯筑工业(株)制)的离子交换水50份。在进行氮置换之后,一边搅拌,一边用油浴将液体加热至80℃,在此种状态下进行5小时的乳化聚合。
通过以上处理,便得到个数平均粒子直径125nm,玻璃化温度(Tg)49℃,重均分子量Mw32500的树脂粒子被分散后的粘结树脂分散液(1)。
粘结树脂分散液(2)的制作
·苯乙烯            340份
·丙烯酸n-丁酯      60份
·丙烯酸            6份
·十二烷硫醇        6份
·四溴化碳          4份
(以上均为和光线药工业(株)制)
将以上成分混合溶解而生成的聚合物加入到以550份离子交换水溶解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ONIPOL400: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6份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EOGEN SC: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12份的水溶液中,在烧瓶中乳化分散,在10分钟内一边慢慢地混合,一边放入溶解了3份过硫酸铵(和光纯筑工业(株)制)的离子交换水50份。在进行氮置换之后,一边搅拌,一边用油浴将液体加热至70℃,在此种状态下进行5小时的乳化聚合。
通过以上处理,便得到个数平均粒子直径215nm,玻璃化温度(Tg)64.8℃,重均分子量Mw49000的树脂粒子被分散后的粘结树脂分散液(2)。
着色分散液的制作
·碳黑(MORGAL L:CABOT公司制)                            50份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ONIPOL400: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   5份
·离子交换水                                             200份
将以上成分进行混合、溶解后,用均浆器(ULTRA-TURRAX T50:IKA公司制)分散10分钟,即可得到平均粒子直径为200nm的着色剂粒子(黑色颜料)被分散后的着色剂分散液。
离型剂分散液(1)的制作
·石蜡(HNP0190:日本精蜡株式会社制,熔点:85℃)    50份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SANIZOR B50:花王株式会社)制    5份
·离子交换水                                       200份
将以上成分置于圆形不锈钢制烧瓶中,用均浆器(ULTRA-TURRAXT50:IKA公司制)分散10分钟后,再使用压力挤出型均浆器进行分散处理,即可调制出离型剂粒子已被分散、数平均粒径为160nm的离型剂分散液(1)。
着色粒子的制作
·粘结树脂分散液(1)                                150份
·着色剂分散液                                     200份
·离型剂分散液(1)                                  40份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SANIZOR B50:花王株式会社制)    1.5份
将以上成分置于圆形不锈钢制烧瓶中,用均化器(ULTRA-TURRAXT50:IKA公司制)分散后,在加热油浴中一边搅拌一边在150分钟内升温至48℃,而后再在100分钟内将温度升至52℃。52℃时加入粘结树脂分散液(2)100份,放置15分后追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EOGEN RK: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3份,将不锈钢制烧瓶用磁力密封条密闭,一边继续搅拌一边加热至93℃,93℃的温度下保持2个小时。冷却后,将反应生成的产品过滤,经离子交换水充分洗涤、乾燥,即可得到着色粒子(显影剂),与实施例1同样添加外添加剂,便得到显影剂。
比较例4
<乳化聚合缔合法>
将n-十二烷基硫酸钠0.90kg放入纯水10.0升中搅拌溶解。溶液中徐徐加入LEGAL 330 R(CABOT公司制碳黑)1.20kg,允分搅拌1小时,再使用sandgrinder(媒质型分散机)连续搅拌20小时。将此作为「着色剂分散液1」。同时,将由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55kg和离子交换水4.0升制成的溶液作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A」。
将由壬基苯酚聚氧化乙烯10摩尔加成物0.014kg和离子交换水4.0升制成的溶液作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B』。将用离子交换水12.0升溶解了过硫酸钾223.8g的溶液作为「引发剂溶液C」。
在装有温度传感器、冷却管及氮气引进装置,容积为100升的GL(玻璃衬里)反应釜(搅拌翼交叉角α为20°)中,放入WAX乳胶(数均分子量为3000的聚丙烯乳胶:数平均原始粒子直径=120nm/固体成分浓度=29.9%)3.41kg和「阴离子界面活性剂溶液A」全量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B」全量,进行搅拌。接着,加入离子交换水44.0升。
然后开始加热,液体温度达到75℃时,将「引发剂溶液C」的全量滴入。此后,一边将液体温度控制在75℃±1℃,一边滴入由苯乙烯12.1kg、丙烯酸n一丁基2.88kg、异丁烯酸1.04kg和t-十二烷基硫醇548g组成的溶液。滴入结束后,将液体温度提高到80℃±1℃,进行6小时加热搅拌。接着,将液体温度冷却至40℃以下并停止搅拌,用pall过滤器过滤得到胶乳,把它称作「胶乳-A」。
胶乳-A中的树脂粒子的玻璃化温度为57℃,软化点121℃,分子量分布,重均分子量=1.27万,重量平均粒子直径120nm。
把0.055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解于4.0升离子交换纯水的溶液作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D」。把0.014kg壬基酚聚氧乙烯10摩尔加成物溶解于4.0升离子交换水的溶液作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E」。
把200.7g过硫酸钾(关东化学公司制)溶解于12.0升离子交换水的溶液作为「引发剂溶液F」。
在装有温度传感器、冷却管及氮气引进装置,容积为100升的GL(玻璃衬里)反应釜中,放入WAX乳胶(数均分子量3000的聚丙烯乳胶:数平均原始粒子直径=120nm/固体部分浓度=29.9%)3.41kg和「阴离子界面活性剂溶液D」全量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E」全量,进行搅拌。接着,加入离子交换水44.0升。然后开始加热,液体温度达到70℃时,加入「引发剂溶液F」。此后,滴入由苯乙烯11.0kg、丙烯酸n-丁基酯4.00kg、异丁烯酸1.04kg和t-十二烷基硫醇9.02g预先混合好的溶液。滴入结束后,将液体温度控制在72℃±2℃,进行6小时加热搅拌。再将液体温度提高到80℃±2℃,进行12小时加热搅拌。接着,将液体温度冷却至40℃以下并停止搅拌,用pall过滤器过滤,把得到的滤液作为「胶乳-B」。
胶乳-B中的树脂粒子的玻璃化温度为58℃,软化点132℃,分子量分布,重均分子量24.5万,重量平均粒子直径110nm。
将5.36kg作为盐析剂的氯化钠溶解于20.0升离子交换水的溶液作为「氯化钠溶液G」。
将1.00g氟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解于1.00升离子交换水的溶液作为「阳离子表面活化剂溶液H」。
在装有温度传感器、冷却管及、氮气引进装置及粒径及形状监视装置,容积为100升的SUS反应釜中,放入上述制得的胶乳-A=20.0kg、胶乳-B=5.2kg、着色剂分散液1=0.4kg和离子交换水20.0kg进行搅拌。接着,加温至40℃,按顺序添加氯化钠溶G,异丙醇(关东化学公司制)6.00kg、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H。此后,放置10分钟之后,开始升温。在60分钟内将液体温度升至85℃。在85±2℃下,以160~165rpm的搅拌转数加热搅拌0.5~3小时,一边盐析/融着,一边使粒径增长。而后添加纯水2.1升使粒径停止生长。
在装有温度传感器、冷却管、粒径及形状监视装置的5升的反应容器中,放入上述制得的融着粒子分散液5.0kg,将液体温度保持在85℃±2℃,以160~165rpm的搅拌转数加热搅拌0.5~15小时,进行形状控制。此后,将液体冷却至40℃以下并停止搅拌。然后用离心机,依据离心沉淀法将液体进行分级,并用45m目滤网筛选过滤,滤液即作为缔合液。接着,用滤过器从缔合液中滤出湿滤饼状的非球形粒子。而后用离子交换水洗净。
将此非球形粒子用快速喷流干燥器以60℃的吸气温度干燥,接着再用流动层干燥机以60℃的温度干燥,即得到着色粒子。与实施例1相同,添加外添加剂后即为显影剂。
(对比例5)
为了使重均分子量(Mw)达到650000,使用二乙烯基苯进行了调整。除此之外采取与比较例2相同的步骤,得到了比较例5的显影剂。
【0143】
对上述显影剂,与前述相同,求出了其粒径、圆形度、Tm、压缩强度极大值及至第一个峰值开始点为止的陡度。实施例1~7,比较例1~5的显影剂的以上数值均以负荷-位移曲线表示。下面,使用所得到的各显影剂进行以下评价。
结果如表1所示。
(背景脏污)
采用将显像限制部位压力改造为70N/m的理光ipsioc CX2500机型,在N/N环境下(23℃,45%),对打印率为6%的所定打印模式,连续打印2000张之后,对版面脏污指标进行评价。
○:未发生背景脏污。
△:虽有脏污发生,但实用上没有问题。
×:发生背景脏污,实用上有问题。
(转印欠缺)
采用将显像限制部位压力改造为70N/m的理光ipsioc CX2500,将各显像器充填同种调色剂,在N/N环境下(23℃,45%),对打印率为6%的规定打印模式,连续打印2000张之后,对欠缺指标进行评价。调整偏压打印通常模式图像,使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附着量总和为1.4mg/cm2
○:图像上未发生打印空缺。
△:图像上虽有若干打印空缺,但实用上没有问题。
×:图像上有很多打印空缺,实用上有问题。
(清洁性)
采用将显像限制部位压力改造为70N/m的理光ipsioc CX2500,在N/N环境下(23℃,45%)对打印率为6%的规定打印模式,连续打印2000张之后(耐久试验后),对感光体和中间转印带进行目测评价。
○:曝光体上及中间转印体上没有未清除净的残留物以及没有膜发生。
△:曝光体上及中间转印体上虽多少可看到未清除净的残留物以及有膜发生,但实用上没有问题。
×:曝光体上及中间转印体上可看到未清除净的残留物以及有膜发生,实用上有问题。
(定影性评价)
使用外添加处理过的调色剂(显象部)和将显象限制部压力改造为70N/m的理光ipsio CX2500装置,用纵型A4纸打印出前端3mm宽度36mm的全涂图像带(附着量为9g/平方米),从而做成了未定影图像。使用以下定影装置,在130℃~190℃的范围以10℃刻度的定影温度进行定影处理,对该未定影图像求出了分离可能/非偏置温度区段。在该温度区段被称为定影温度范围。在该温度区段内,纸从加热滚辊的分离情况良好,不发生偏置现象,而且图像不易脱落。对于用纸及供纸方向,采用了不利于分离的45g/平方米纸的Y格的纵型纸。定影装置的圆周速度是120mm/sec。
同时,使用分离可能/非偏置温度区段的图像,对定影强度(绘画)进行了测试。
图6是用来评价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定影装置的示意图。定影装置包括具有含氟表层的软辊式。
具体说,外直径是40mm加热辊31包括:
铝芯辊33;
由硅橡胶做成的厚度为1.5mm的弹性体层34,该层位于铝芯辊33的上面;
包括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的表层35,该表层位于弹性层34之上;
铝芯辊内部有加热器36。
加压辊32的外直径是40mm,其包括,
铝芯辊37;
由硅橡胶做成的厚度为1.5mm的弹性体层38,其位于铝芯辊之上;以及包括PFA的表层39,该层位于弹性层38之上。
在其上具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41被按箭头方向送入定影装置。
定影的质量被分为以下等级:
○:分离可能/非偏移温度区段在50℃以上,描绘测试也没有发生调色剂剥落。
△:分离可能/非偏移温度区段在30℃到50℃之间,描绘测试中虽有调色剂剥落发生,但实用上没有问题。
×:分离可能/非偏置温度区段不满30℃,或者描绘测试中发生调色剂剥落现象。
表1
 Dv(μm)  Dn(μm)   Dv/Dn   平均圆形度   Tm(℃)   压缩强度(mN)   斜率(mN/μm)   ΔP/Δd(mN/μm)
 实施例1  5.7  5.0   1.14   0.98   129   0.72   1.20   0.15
 实施例2  5.8  5.1   1.14   0.98   132   0.83   1.20   0.22
 实施例3  5.8  5.0   1.16   0.98   134   0.92   1.25   0.31
 实施例4  5.7  5.0   1.14   0.98   125   0.66   1.20   0.18
 实施例5  5.7  5.0   1.14   0.98   132   0.77   1.20   0.21
 实施例6  5.8  5.1   1.14   0.98   135   0.81   1.20   0.25
 实施例7  5.7  5.0   1.14   0.98   135   0.87   1.25   0.33
 比较例1 5.8 5.2 1.12 0.95 120 0.41 1.10 0.16
 比较例2 7.6 6.5 1.17 0.97 131 0.61 1.00 0.25
 比较例3 6.8 5.8 1.17 0.98 112 0.46 1.00 0.15
 比较例4 6.5 5.6 1.16 0.95 127 0.40 1.60 0.22
 比较例5 7.5 6.4 1.17 0.97 135 1.31 1.26 0.35
表2
背景脏污 转印缺失 清洁性 定影性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实施例7
比较例1 平均
比较例2
比较例3
比较例4 平均
比较例5

Claims (19)

1.一种调色剂,包括:
粘结树脂;以及
着色剂,
其中,所述调色剂包括芯和壳,所述芯包括着色剂、离型剂和作为粘结树脂的聚脂树脂;所述壳包括乙烯基共聚物树脂,调色剂的位移-载荷曲线的最大压缩强度为0.65-1.0mN,并且从原点至第一个肩部开始点的直线的斜率不小于1.1mN/μm。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其中位移-载荷曲线具有多个肩部。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其中,调色剂的软化点Tm为115-140℃。
4.根据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其中,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3-8μm。
5.根据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进一步包括离型剂。
6.根据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其中粘结树脂包括主要由聚酯构成的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其中,粘结树脂包括玻璃转移温度不小于40℃的聚酯树脂。
8.根据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其中,粘结树脂包括至少由1个尿烷键和尿素键伸长的聚酯树脂。
9.根据权利要求5的调色剂,其中,所述离型剂包括长链烃、聚烯和具有羰基的蜡中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离型剂的重量为3-15%。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进一步包括外添加剂,所述外添加剂包括无机粒子。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调色剂,其中调色剂的平均粒径与外添加剂的含量的乘积为3-20μm·%(重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其中,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为不小于0.96。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其中,壳是由以下方法形成的,所述方法包括:
将包括乙烯基共聚物树脂粒子的水基分散液加入到包括将乙烯基共聚物树脂粒子粘附到其上的芯粒子的分散液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其是用湿式造粒法制备的。
15.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在图像承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影;
在显影装置中,用调色剂将静电潜影加以显影,以在图像承载体形成调色剂图像,所述的显影装置包括显影辊以及调色剂层厚控制器,其中,调色剂层厚控制器用30-100N/m的压力对显影辊进行按压;
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
用具有含有加热器的辊的定影装置将调色剂图像固定在记录介质上,
其中,调色剂包括:
粘结树脂;以及
着色剂,
其中所述调色剂包括芯和壳,所述芯包括着色剂、离型剂和作为粘结树脂的聚脂树脂;所述壳包括乙烯基共聚物树脂,调色剂的位移-载荷曲线中最大压缩强度为0.65-1.0mN,并且从原点至第一个肩部开始点的直线的斜率不小于1.1mN/μm。
16.根据权利要求15图像形成方法,其中,所述定影装置为无油定影装置。
1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承载体,用来承载静电潜影;
充电器,用来对图像承载体进行充电;
曝光装置,其用光束对已经带电的图像承载体进行曝光,以便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影;
显影装置,用于用调色剂使静电潜影显影以便在图像承载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其包括显影辊以及调色剂层厚控制体,其中调色剂层厚控制器以30-100N/m的力按压显影辊。
转印装置,其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
定影装置,其用具有含有加热器的辊的定影装置将调色剂图像固定在记录介质上,
其中,调色剂包括:
粘结树脂;以及
着色剂,
其中所述调色剂包括芯和壳,所述芯包括着色剂、离型剂和作为粘结树脂的聚脂树脂;所述壳包括乙烯基共聚物树脂,调色剂的位移-载荷曲线中最大压缩强度为0.65-1.0mN,并且从原点至第一个肩部开始点的直线的斜率不小于1.1mN/μm。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定影装置为无油定影装置。
19.一种处理卡盒,包括:
图像承载体,用来承载静电潜影;以及
显影装置,用于用调色剂使静电潜影显影以便在图像承载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其中,所述调色剂是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
CNB2007101273805A 2006-06-30 2007-07-02 调色剂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Active CN10056536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80786A JP2008009211A (ja) 2006-06-30 2006-06-30 現像剤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
JP180786/06 2006-06-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7413A CN101097413A (zh) 2008-01-02
CN100565360C true CN100565360C (zh) 2009-12-02

Family

ID=39011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273805A Active CN100565360C (zh) 2006-06-30 2007-07-02 调色剂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811735B2 (zh)
JP (1) JP2008009211A (zh)
CN (1) CN10056536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31452B1 (en) * 2007-08-27 2017-10-11 Xeikon Manufacturing Dual component dual roll toner
US20090074467A1 (en) * 2007-09-13 2009-03-19 Takuya Seshit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5371588B2 (ja) * 2009-07-08 2013-1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5569262B2 (ja) * 2009-08-28 2014-08-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乾式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445920B2 (ja) 2009-08-28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剤用トナー
US8431314B2 (en) 2009-08-28 2013-04-30 Ricoh Company, Ltd. Colored resin partic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5495177B2 (ja) * 2009-11-17 2014-05-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US8440380B2 (en) * 2010-01-06 2013-05-14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5472620B2 (ja) * 2010-03-04 2014-04-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346248B1 (ko) * 2010-03-31 2014-01-02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토너 및 토너 입자의 제조 방법
US8841056B2 (en) 2010-03-31 2014-09-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oner
JP2011232738A (ja) 2010-04-06 2011-11-17 Ricoh Co Ltd 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60689B2 (ja) 2010-05-24 2015-08-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644215B2 (ja) * 2010-07-05 2014-12-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並びに現像剤、トナー入り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12042930A (ja) * 2010-07-22 2012-03-01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5678702B2 (ja) 2011-02-04 2015-03-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着色樹脂粒子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着色樹脂粒子、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742412B2 (ja) * 2011-02-28 2015-07-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画像形成用トナー及びトナー用樹脂
CA2833505C (en) * 2011-04-26 2015-11-24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static image developing ton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6011776B2 (ja) 2011-04-26 2016-10-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836888B2 (ja) * 2011-06-03 2015-1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WO2012165636A1 (ja) * 2011-06-03 2012-1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5387652B2 (ja) * 2011-10-28 2014-01-1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59450A (ja) * 2012-09-18 2014-04-03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6211395B2 (ja) * 2012-11-19 2017-10-11 三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粒子の製造方法
JP6079171B2 (ja) 2012-11-29 2017-0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089635B2 (ja) 2012-11-29 2017-03-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6198033B2 (ja) 2012-11-29 2017-09-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
JP6036346B2 (ja) 2013-01-30 2016-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ローラ、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JP2014162888A (ja) 2013-02-27 2014-09-08 Ricoh Co Ltd 樹脂組成物、シームレスベル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098013B2 (en) 2013-04-26 2015-08-04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roller,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5132766A (ja) 2014-01-15 2015-07-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トナー容器、現像剤、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446939B2 (ja) 2014-09-19 2019-01-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384231B2 (ja) * 2014-09-19 2018-09-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274057B2 (ja) * 2014-09-19 2018-02-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4849971A (zh) * 2015-05-28 2015-08-19 湖北鼎龙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彩色调色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调色剂颗粒流动性的测试方法
JP6394582B2 (ja) * 2015-12-16 2018-09-2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732878B (zh) * 2018-05-30 2020-03-17 珠海思美亚碳粉有限公司 色调剂及其制备方法、色调剂盒
CN110181957A (zh) * 2019-05-23 2019-08-30 新乡市新贝尔信息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耐低温打印的打码色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13086A (zh) * 2019-11-28 2020-02-21 济南雅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VOCs高效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02486A (en) * 1992-04-17 1994-04-12 Xerox Corporation Encapsulated toner process utilizing phase separation
JP2004170483A (ja) * 2002-11-18 2004-06-17 Ricoh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US7541128B2 (en) * 2002-09-26 2009-06-02 Ricoh Company Limited Toner, developer including the toner, and method for fixing toner image
JP4336487B2 (ja) 2002-10-31 2009-09-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049688B2 (ja) 2003-03-07 2008-02-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786107B2 (ja) * 2003-09-17 2006-06-1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2005301261A (ja) * 2004-03-19 2005-10-27 Ricoh Co Ltd トナー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66383A (ja) 2004-03-19 2005-09-29 Ricoh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フルカラートナーキット、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00937A (ja) * 2004-04-12 2005-10-27 Seiko Epson Corp トナー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91564A (ja) * 2004-09-24 2006-04-06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電子写真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7214463B2 (en) * 2005-01-27 2007-05-08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processes
JP4625386B2 (ja) * 2005-03-11 2011-02-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293317A (ja) * 2005-03-18 2006-10-26 Ricoh Co Ltd トナー、並びに現像剤、トナー入り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556904B2 (en) * 2005-04-28 2009-07-07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for electrostatic development, developer,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cartridge using the same
JP2007025633A (ja) * 2005-06-17 2007-02-01 Ricoh Co Ltd 非磁性トナーとその製造方法、現像剤、オイルレス定着方法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908822B (zh) * 2005-08-01 2011-06-15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成像方法和处理盒
JP4755553B2 (ja) * 2005-09-15 2011-08-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非磁性トナー、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7413A (zh) 2008-01-02
JP2008009211A (ja) 2008-01-17
US20080124635A1 (en) 2008-05-29
US7811735B2 (en) 2010-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5360C (zh) 调色剂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KR101396761B1 (ko) 토너, 화상 형성 장치, 화상 형성 방법 및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CN100514198C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显影剂、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625386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0419577C (zh) 调色剂、显影剂、图像显影器和成像装置
JP5760689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2117031B (zh) 调色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02262366B (zh) 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显影剂、图像形成方法和形成装置
CN103019057A (zh) 调色剂以及使用该调色剂的显影剂、成像设备和处理盒
CN102681374B (zh)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调色剂容器和处理盒
JP2009230104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トナー入り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853463B2 (ja) トナー、現像剤およ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11095286A (ja) 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2778826A (zh) 调色剂、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盒
JP5729035B2 (ja) トナー及びその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CN104793470B (zh) 调色剂及用其的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卡盒
JP2012194314A (ja)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635860A (zh) 调色剂和图像形成装置
JP4066346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4106446A (ja) トナー
JP4949901B2 (ja)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その製造方法、このトナーを用いる画像形成方法及び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2255930A (ja) トナー、該トナー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該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08096788A (ja) トナー
US20240192620A1 (en) Resin particle, toner, toner accommodating uni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24077592A (ja) 樹脂粒子、トナー、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