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99007C - 机动车前照灯用放电灯泡 - Google Patents

机动车前照灯用放电灯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99007C
CN100499007C CNB2005100825734A CN200510082573A CN100499007C CN 100499007 C CN100499007 C CN 100499007C CN B2005100825734 A CNB2005100825734 A CN B2005100825734A CN 200510082573 A CN200510082573 A CN 200510082573A CN 100499007 C CN100499007 C CN 10049900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arc
line
cut
processing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8257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19570A (zh
Inventor
高垣伦夫
福代毅史
本间晃
入泽伸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19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95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900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900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61/00Gas-discharge or vapour-discharge lamps
    • H01J61/02Details
    • H01J61/30Vessels; Containers
    • H01J61/34Double-wall vessels or contain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61/00Gas-discharge or vapour-discharge lamps
    • H01J61/02Details
    • H01J61/30Vessels; Container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Discharge Lamps And Accessori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机动车前照灯用放电灯泡,其能够形成不受弧光弯曲(ア一ル曲がり)的影响的配光。该放电灯泡包括由圆筒形的遮蔽玻璃管覆盖具有对向设置电极的放电发光部(密封玻璃球)的弧光管的弧光管主体,由遮光部(遮光膜)和配光控制用反射镜形成具有规定的截止线的配光图案,仅在与沿配光图案的截止线的区域对应的遮蔽玻璃管外表面的光射出区域实施磨砂处理。沿配光屏上的截止线投影的弧像被放大,放大弧像的幅度相对大,相应地,各放大弧像出现的阴影区面积缩小,截止线的直线度变高。设置磨砂处理区域而使遮蔽玻璃管的光直进透光率下降,但是仅减小沿截止线区域的配光量,放电灯泡的射出光量不会降低到影响作为前照灯必要的视认性的程度,而得到良好的视认性。

Description

机动车前照灯用放电灯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前照灯用放电灯泡,其包括具有对向设置有电极的放电发光部即密封玻璃球的弧光管和覆盖所示弧光管的圆筒形遮蔽玻璃管,用作机动车用前照灯的光源时,由遮光部和配光控制用的反射镜形成具有规定明暗截止线(クリアカツトライソ)的配光图案。
背景技术
以这种放电灯泡作为光源的机动车用前照灯,在灯体和前面罩划分的灯室内收容图15所示的抛物面状反射镜8,该抛物面状反射镜8中插装有光源即放电灯泡1,放电灯泡1的发光由反射镜8反射形成规定的配光。
作为光源的放电灯泡1如图15、图16所示,将对弧光管3起到滤除紫外线作用(UVカツト作用)的某种圆筒形状遮蔽玻璃管5进行一体化熔接而成的弧光管主体2一体安装在背后的合成树脂制绝缘性灯座7上,固定保持成向前向方延伸出的形态。具体地,弧光管主体2的后端侧通过夹具6a被把持固定在绝缘性灯座7的前面侧,弧光管主体2的前端侧由从绝缘性灯座7延伸出的亦作为通电路的引线支架6b支承。
弧光管3是两端部被掐紧(ピンチ)密封并且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密封玻璃球3a的结构,在该密封玻璃球3a中,与起动用稀有气体一起封入发光物质(金属卤化物等及水银等)并且对向设置电极4、4。通过对置电极4、4间的弧放电而发光。与弧光管3一体熔接的圆筒形状的遮蔽玻璃管5的外侧面如图15所示设置左右一对用于遮住朝向反射镜8的有效反射面8a的一部分光而形成鲜明的明暗截止线的所谓细条(ピンストライプ)的遮光膜5a、5b。另外,围绕插装在反射镜8上的弧光管3设置固定在反射镜8上的金属制的遮光罩9,遮住向前向方向的直射光和朝向反射镜8的有效反射面8a以外的光。
并且,密封玻璃球3a中封入有用于起到缓冲作用的水银,但是水银是对地球造成环境污染的有害物质,所以最近,如下记专利文献1所示,在密封玻璃球中不封入水银的无水银弧光管的开发正在受到关注。
专利文献1
特开2002-93369
本发明人在无水银弧光管的开发过程中,试做了所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无水银弧光管后,发现以下问题。
一般机动车周前照灯是通过至少形成在反射镜8的灯泡配置位置的上侧的有效反射面(多重反射面)8a而形成近光(すれ違い光束)的结构,在设计反射镜的有效反射面(多重反射面)8a中,如图17所设计,在反射镜8前方的配光屏上光源像(弧光管的放电发光部即弧像)以明暗截止线弯头部O为中心成放射状投影(粘附)而进行的设计,但是产生如下的问题1:密封玻璃球3a内不封入水银,相应地,弧光弯曲大,每个沿明暗截止线CL投影的光源像(弧像)A的阴影区(参照图18的斜线部B)醒目,明暗截止线CL呈波浪线状而不是直的,由此视认性恶化。
另外,产生如下的问题2:不封入水银,相应地,弧光变细,车辆行驶等产生的振动使弧光摇晃,结果,明暗截止线CL上下摇晃的配光摇晃使得视认性恶化,另外,还产生如下的问题3:电极前端形成的弧光斑点过亮,配光不均醒目,相应地视认性变差。
另外,关于问题1、2和3,不限于无水银弧光管,不过是程度上有差别,现有的有水银弧光管也存在上述问题。
因此,发明人考虑到:若对遮蔽玻璃管实施磨砂处理,使弧光的发光和弧光斑点扩散,则配光屏上投影(粘附)的弧像和弧光斑点像会被放大,而弧像的阴影区和弧光斑点像变得不醒目,于是考虑上述问题是否能够解决,试做了弧光管,确认其效果的程度,结果非常有效,于是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和发明人的知识而研发的,其目的1在于提供能够形成不受弧光弯曲影响的配光的机动车前照灯用放电灯泡,其目的2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形成不受弧光斑点影响的配光的机动车前照灯用放电灯泡。
为实现目的1,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机动车用前照灯放电灯泡,其包括具有对向设置有电极的放电发光部即密封玻璃球的弧光管和覆盖所述弧光管的圆筒形遮蔽玻璃管,在用作机动车用前照灯的光源时,由遮光部和配光控制用的反射镜形成具有规定明暗截止线的配光图案,仅在与沿所述配光图案的明暗截止线的区域对应的所述遮蔽玻璃管外表面的光射出区域实施磨砂处理。
并且,在该机动车用前照灯放电灯泡中,作为形成规定明暗截止线的遮光部的具体结构,考虑由遮蔽玻璃管外表面设置的所谓细条的遮光膜或/以及遮蔽玻璃管和反射镜之间设置的金属制的遮光罩构成的情况。
即,为遮住向前向方的直射光和朝向反射镜的有效反射面(有助于前照灯的配光形成的规定的有效反射面)以外的光,一般在绕放电灯泡周围通过例如向反射镜安装等设置金属制的遮光罩,但是由遮蔽玻璃管的外表面设置的遮光膜和金属制遮光罩(的一部分)两者来构成规定的明暗截止线的遮光部的情况下,必须与对应明暗截止线的遮光膜(形成位置)整合而形成金属制遮光罩(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位于相对于放电中心比遮光膜(遮光部)的位置更靠近反射镜的位置的遮光罩(遮光部)的存在,能够得到鲜明的明暗截止线。
另外,形成规定的明暗截止线的遮光部仅由遮蔽玻璃管外表面设置的遮光膜(细条)构成的情况下,该金属制的遮光罩仅用于遮住向前向方的直射光和朝向反射镜的有效反射面以外的光(不作为明暗截止线形成用遮光部利用),所以不必花费工夫将与明暗截止线对应的遮光膜(形成位置)整合来配置金属制的遮光罩。
另外,所谓磨砂处理是指利用喷砂、激光照射、化学蚀刻、热加工或涂料涂敷等形成用于在遮蔽玻璃管的外表面将射出光扩散的褶皱(皱纹)。
(作用)放电发光部即密封玻璃球的发光由配光控制用的反射镜和遮光部(例如遮蔽玻璃管的外表面设置的遮光膜)形成具有规定明暗截止线的配光,但是,在设计反射镜的有效反射面(多重反射面)中,如图17所示,通过在反射镜前方的配光屏上把光源像(弧光管的放电发光部即弧像)以明暗截止线弯头部O为中心成放射状投影(粘附)来进行设计。因此,沿配光屏上的明暗截止线CL投影的弯曲弧像的弯曲凹部侧阴影区B连续,明暗截止线CL有可能形成波浪线状(参照图18)。但是,自与沿配光图案的明暗截止线CL的区域对应的遮蔽玻璃管的光射出区域(磨砂处理区域)射出的光被扩散,所以如图7所示,沿配光屏上的明暗截止线CL投影的弧像A1与现有的仅由非扩散光形成的弧像A相比被放大,放大弧像A1各自的幅度相对变大,相应地,放大弧像A1的弯曲凹部出现的阴影区B1的形状与现有的阴影区相比其面积缩小,明暗截止线CL近于真正直的状态。
另外,若磨砂处理区域的面积过宽,则遮蔽玻璃管的光直进透光率降低,随之放电灯泡的射出光量(作为前照灯的配光量)降低,但是仅在与沿前照灯的配光图案的明暗截止线的区域对应的遮蔽玻璃管外表面的光射出区域设置磨砂处理区域,所以,仅稍减少沿明暗截止线区域的配光量,放电灯泡的射出光量(前照灯的配光量)不会降低到影响视认性的程度。
另外,沿配光屏上的明暗截止线投影的弧像A1被放大的量变粗,而且,仅减少沿配光图案的明暗截止线的区域的配光量,所以即使明暗截止线的过度的鲜明度被缓和,车辆行驶中等产生的振动使弧光摇晃,明暗截止线CL上下摇晃的配光摇晃也不醒目。
本发明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机动车前照灯用放电灯泡中,所述磨砂处理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设置成与所述对置电极间的在该电极间生成的弧光的弯曲凹部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分正对。
(作用)反射镜的有效反射面中沿配光图案的明暗截止线投影弧像的分割反射面以及朝向该分割反射面的光射出的区域,位于大致沿包含放电轴的水平面的遮蔽玻璃管的左右两侧,所以在与弧光的最大前后长度相当的电极间距离(位置)内,与弧光的弯曲凹部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左右正对的位置设置磨砂处理区域的一部分,从而沿配光屏上的明暗截止线投影的弧像的至少弯曲凹部侧被放大,被放大的弧像的幅度相对变大。因此,明暗截止线的直线度提高,并且,伴随磨砂处理区域的不必要的放大的遮蔽玻璃管的光直进透光率的降低被抑制,放电灯泡的射出光量(前照灯的配光量)的降低也很小。
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机动车用前照灯放电灯泡,所述磨砂处理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设置成与所述对置电极间生成的弧光的最大亮度线正对。
(作用)对置电极间生成的弧光的最大亮度线位置即使在弧光中亮度也是高的位置,沿配光屏上的明暗截止线投影的放大弧像的至少最大亮度线对应部位被放大,放大弧像的光量被平滑化。
如本发明第一~第三方面的任一方面所述的本发明第四方面的机动车用前照灯放电灯泡,所述磨砂处理区域设置成这样的角幅度,即,至少以所述遮蔽玻璃管的所述明暗截止线对应位置作为下边缘,周向上方大于或等于3度且小于或等于20度为上边缘。
(作用)磨砂处理区域的上边缘位置若超过20度,则磨砂处理区域的面积增加,相应地,减少超过沿明暗截止线区域的区域的配光量,视认性下降。而若磨砂处理区域的上边缘位置不到3度,则沿配光图案的明暗截止线投影的弧像整体(特别是放大弧像的弯曲凹部侧)不被充分放大,放大弧像各自的幅度不能变得那么大,没有明暗截止线接近真正直的状态之上的效果。
另外,自遮蔽玻璃管的明暗截止线对应位置的下方的位置射出的射出光被明暗截止线形成用遮光部(遮光膜或/和遮光罩)遮住,完全无助于前照灯配光的形成,所以将磨砂处理区域的下边缘设在遮蔽玻璃管的明暗截止线对应位置的下方也不会有配光上的问题,但是,通过将明暗截止线对应位置成为磨砂处理区域的下边缘,进行磨砂加工处理的面积很小就可以了。
本发明第一~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本发明第五方面的机动车用前照灯放电灯泡,所述磨砂处理区域设置成与所述遮蔽玻璃管的左右两侧面在周向上相同的角幅度。
(作用)左配光规格的前照灯和右配光规格的前照灯中,各自的配光图案的明暗截止线(的形状)左右对称,明暗截止线形成用的遮光部(遮光膜或/和遮光罩)的形态(形状)不同,但是遮蔽玻璃管的左右两侧面设置的磨砂处理区域在周向上成为相同角幅度,从而通过将放电灯泡对各规格的前照灯的放电灯泡的插装孔插装位置形成为周向错开规定角度的位置,从而也能够作为各自的规格的前照灯的光源使用。
如本发明第一~第五方面的任一方面的本发明第六方面的机动车用前照灯放电灯泡,在周向上与所述电极前端出现的弧光斑点正对的所述遮蔽玻璃管外表面的光射出区域也实施磨砂处理。
(作用)弧放电时,对置电极前端出现所谓弧光斑点的亮度非常高的部位,自在周向上与弧光斑点正对的遮蔽玻璃管的光射出区域(磨砂处理区域)射出的光被扩散,所以配光屏上投影的全部的弧像的弧光斑点部被扩大,其亮度下降,配光图案中弧光斑点部变得不是特别醒目,形成没有配光不均的配光。
另外,用于将配光屏上投影的弧像的弧光斑点放大而起作用的磨砂处理区域限于遮蔽玻璃管外表面的周向上与电极前端出现的弧光斑点正对的区域,所以仅减少投影的全部弧像的弧光斑点部位的配光量,而放电灯泡的射出光量(前照灯的配光量)不会降低到对视认性造成影响的程度。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2,本发明第七方面的机动车用前照灯放电灯泡,具有对向设置有电极的放电发光部即密封玻璃球的弧光管和覆盖所示弧光管的圆筒形遮蔽玻璃管,在用作机动车用前照灯的光源时,由遮光部和配光控制用的反射镜形成具有规定明暗截止线的配光图案,其特征在于,仅在周向上与所述电极前端出现的弧光斑点正对的所述遮蔽玻璃管外表面的光射出区域实施磨砂处理。
形成规定明暗截止线的遮光部的具体结构以及遮蔽玻璃管外表面实施的磨砂处理的定义已在第一方面说明,所以不再重复说明。
(作用)另外,配光控制用的反射镜以及遮光部和前照灯的配光的关系也与在第一方面说明的结构相同,如图17所示,通过在反射镜前方的配光屏上,把光源像(弧光管的放电发光部即弧像)以明暗截止线弯头部O为中心成放射状投影(粘附)来进行设计反射镜的有效反射面(多重反射面)。因此,弧放电时对置电极前端(弧光的端部)出现的所谓弧光斑点的亮度非常高的部位,在配光屏上投影的各弧像的端部表现为弧光斑点部。但是,从周向上与弧光斑点正对的遮蔽玻璃管的光射出区域(磨砂处理区域)射出的光被扩散,所以配光屏上投影的全部的弧像的弧光斑点部被放大,其亮度下降,在配光图案中弧光斑点部成为不是特别醒目(无配光不均)的配光。
另外,若磨砂处理区域的面积过宽,则遮蔽玻璃管的光直进透光率降低,随之放电灯泡的射出光量(作为前照灯的配光量)降低,但是仅在周向上与弧光斑点正对的遮蔽玻璃管外表面的光射出区域设置磨砂处理区域,所以,仅稍减少投影全部的弧像的弧光斑点部位的配光量,放电灯泡的射出光量(前照灯的配光量)不会降低到影响视认性的程度。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前照灯用放电灯泡,对前照灯配光的明暗截止线不为真正直而视认性恶化的问题1和明暗截止线上下摇晃的配光摇晃使视认性恶化的问题2分别被解决,有助于机动车的安全行驶。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前照灯的配光的明暗截止线的直线性和配光量的确保有效实现,所以更有助于机动车的安全行驶。
根据本发明第三发明,沿配光屏上的明暗截止线投影的放大弧像的光量被平滑化,从而前照灯的配光的明暗截止线的进一步直线性被确保,更加有助于机动车的安全行驶。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由于沿配光图案的明暗截止线的区域以外的区域配光量不降低,所以作为前照灯的视认性能够被充分确保,并且磨砂加工处理面积小一些即可,从而磨砂加工处理也变得容易。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由于在左配光规格的前照灯和右配光规格的前照灯中都可以使用,所以没有必要准备配合规格的放电灯泡,相应地可提供经济的放电灯泡。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对前照灯配光的明暗截止线不真正直而视认性差的问题1和明暗截止线上下摇晃的配光摇晃使视认性差的问题2,进而由于配光不均醒目而视认性差的问题3分别被解决,所以十分有助于机动车的安全行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机动车前照灯用放电灯泡,由于配光不均醒目而视认性差的问题3被解决,有助于机动车的安全行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即放电灯泡适用作光源的机动车用前照灯的正面图;
图2是该前照灯的纵剖面图(沿图1所示的线II-II的剖面图);
图3是该放电灯泡的纵剖面图;
图4是遮光罩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该前照灯的配光图案的图;
图6是包表示该前照灯的配光图案的图的光源单元的弧光管的放电轴的水平剖面图;
图7是沿配光图案的明暗截止线的区域的局部放大正面图;
图8(a)、(b)是表示设于遮蔽玻璃管的磨砂处理区域的位置和其大小的图;
图9的规格1~4的(a)、(b)是表示磨砂处理区域的位置和大小相异的图;
图10是表示关于各规格1~4的弧像的形状(扩散距离和弯曲)的图;
图11是表示关于各规格1~4的配光性能(最大发光强度、最大发光强度位置、有效利用光束)的图;
图12是表示关于各规格1~4的对明暗截止线的阴影区的评价结果的图;
图13是表示对各规格1~4的配光摇晃的评价结果的图;
图14是表示对各规格1~4的配光不均的评价结果的图;
图15是现有的安装有放电灯泡的反射镜周围的放大剖面图;
图16是该灯泡的放大纵剖面图;
图17是表示由反射镜和光源即弧光管形成的配光图案(对反射镜进行配光设计时的弧光管的弧光和配光屏上投影的弧像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18是沿明暗截止线投影的弧像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14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即放电灯泡适用作光源的机动车前照灯的正面图;图2是该前照灯的纵剖面图(沿图1所示的线II-II的剖面图);图3是该放电灯泡的纵剖面图;图4是遮光罩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该前照灯的配光图案的图;图6是包表示该前照灯的配光图案的图的光源单元的弧光管的放电轴的水平剖面图;图7是沿配光图案的明暗截止线的区域的局部放大正面图;图8是表示设于遮蔽玻璃管的磨砂处理区域(フロスト処理領域)的位置和其大小的图;图9是表示磨砂处理区域的位置和大小相异的规格1~4的图;图10是表示关于各规格1~4的弧像的形状(弯曲成扩散距离)的图;图11是表示关于各规格1~4的配光性能(最大发光强度、最大发光强度位置、有效利用光束)的图;图12是表示对各规格1~4的明暗截止线的阴影区的评价结果的图;图13是表示对各规格1~4的配光摇晃的评价结果的图;图14是表示关于各规格1~4的对配光不均的评价结果的图。
图1、2中,附图标记10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即放电灯泡用作光源的机动车用前照灯,由灯体11和透明配光镜罩12划分的灯室空间内收纳有将光源即放电灯泡20和遮光罩15与反射镜14一体化而得的光源单元U,其结构能够形成图5所示的近光(すれ違いビ一ム)形成用的配光图案PA(PA1、PA2)。另外,灯体11和光源单元U(反射镜14)之间介装未图示的对光机构,其形成使得光源单元U的光轴(前照灯的光轴)L能够在上下左右方向倾动调整(图5所示的配光图案PA能够在上下左右方向倾动调整)。
放电灯泡20如图3放大所示,将弧光管主体2一体安装在合成树脂制绝缘性灯座7上,固定保持成向前向方延伸出的形态,上述弧光管主体2将对弧光管3起到滤除紫外线作用(UVカツト作用)的某种圆筒形状遮蔽玻璃管5进行一体化熔接。具体地,弧光管主体2的后端侧通过夹具6a被把持固定在绝缘性灯座7的前面侧,弧光管主体2的前端侧由从绝缘性灯座7延伸出的亦作为通电路的引线支架6b支承。并且,放电灯泡20插入安装在设于反射镜14的后顶部的灯泡插装孔H内,一体作为光源单元U。附图标记19是从装附于灯体11的底面的镇流电路(未图示)延伸的供电线缆18连接用的连接器19。
弧光管3是两端部被掐紧密封(pinch seal)并且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分形成密封玻璃球3a的结构(不封入水银的无水银弧光管),在该密封玻璃球3a中,与启辉用稀有气体一起封入发光物质(金属卤化物等)和取代水银的缓冲物质等并且对向设置电极4、4。通过对置电极4、4间的弧放电而发光。与弧光管3一体熔接的圆筒形状的遮蔽玻璃管5的外侧面如图15所示设置用于遮住朝向反射镜14的有效反射面14a、14b的一部光而形成鲜明的明暗截止线CL(15度截止线CL1以及水平截止线CL2)的所谓细条(ピソストライプ)的遮光膜5a、5b(参照图8(b)以及图15)。
另外,绕弧光管3设置用于遮住向前向方的直射光和朝向反射镜14的有效反射面14a、14b以外的光的金属制的遮光罩15(参照图2、4)。即,如图4所示,遮光罩15由遮住向前向的直射光的前端侧的遮光盖15a、遮住朝向反射镜14的有效反射面14a、14b以外区域的光的中央的遮光圆筒部15b以及向反射镜14安装的安装部即后端侧的脚部15c构成。并且,通过将脚部15c固定在反射镜14上,形成相对于反射镜14的有效反射面14a、14b和放电灯泡20的放电中心C以及遮光部(细条)5a、5b定位的形态。
遮光圆筒部15b上设置开口部15b1、1562,其分别与反射镜14的第一、第二有效反射面14a、14b(主要设置在灯泡插装孔H的中心的上侧的左右方向宽的第一有效反射面14a和设于灯泡插装孔H的大致正下方的比较小的第二有效反射面14b)对应。并且,如图5所示,放电发光部即密封玻璃球3a的发光通过开口部15b1、1562分别导向反射镜14的第一、第二有效反射面14a、14b,由第一有效反射面14a反射的光L1形成具有明暗截止线CL(15度截止线CL1以及水平截止线CL2)的第一配光图案PA1,由第二有效反射面14b反射的光L2在水平位置H-H稍许靠下的位置形成左右较大扩散的第二配光图案PA2,合成两配光图案PA1、PA2形成近光的配光图案PA。
另外,遮光罩15固定在反射镜14上与光源单元U一体化时,则形成这样的形态,即开口部15b1的左右的侧边缘15b3、15b4配置在与设于遮蔽玻璃管5的外侧面的明暗截止线CL(15度截止线CL1以及水平截止线CL2)形成用的遮光膜(细条)5a整合的位置,起到明暗截止线CL(15度截止线CL1以及水平截止线CL2)鲜明的功能。
即,反射镜14如图1、2所示由以前后延伸的光轴为中心轴的旋转抛物面为基准面的多个曲率不同的有效反射面元件14a1~14a4、14b1构成。具体地设计反射镜14的有效反射面14a、14b(各反射面元件14a1~14a4、14b1),从而例如图17所示,反射镜14前方的配光屏上各反射面元件14a1~14a4、14b1的光源像(弧光管3的放电发光部即弧像)以明暗截止线弯头部O为中心成放射状并排投影(粘附(貼り付け)),作为前照灯的规定配光图案得到规定的配光量。
另外,在与沿配光图案PA1的明暗截止线CL(15度截止线CL1以及水平截止线CL2)的区域对应的遮蔽玻璃管5的外表面的光射出区域(沿遮光部即细条5a、5b的区域)上,如图8所示以带状延伸设置使射出光扩散的磨砂处理区域16。另外,所谓磨砂处理是指利用喷砂、激光照射、化学蚀刻、热加工或涂料涂敷等形成用于将射出光扩散到遮蔽玻璃管5的外表面的褶皱(皱纹)。
因此,沿配光图案的明暗截止线CL(15度截止线CL1以及水平截止线CL2)投影而得的弯曲弧像如图7放大所示都被扩散光放大。即,放大弧像A1(图7中虚线所示)比较于由于没有设置磨砂处理区域16而仅由非扩散光投影的现有的弧像A(图7中实线所示)都被放大,对应放大弧像A1各自的幅度相对变大的量,放大弧像A1的弯曲凹部出现的阴影区B1形状变细,阴影区B1的面积缩小,明暗截止线CL接近真正直的状态。
另外,若磨砂处理区域16的面积过宽,则遮蔽玻璃管5的光的直进透光率下降,随之放电灯泡20的射出光量(作为前照灯的配光量)减少,但是仅在与沿前照灯的配光图案PA1的明暗截止线CL1、CL2的区域对应的遮蔽玻璃管5外表面的光射出区域(沿细条5a、5b的区域)设置磨砂处理区域16,所以,仅限于减少沿明暗截止线CL的区域的配光量,放电灯泡20的射出光量(前照灯的配光量)不会减少到影响视认性的程度。
另外,沿配光屏上的明暗截止线CL投影的弧像A1变粗被放大的量,而且,沿配光图案的明暗截止线CL的区域的配光量仅稍稍减小,所以,明暗截止线CL的过度的鲜明度缓和化,车辆行驶中等发生的振动即使造成弧光摇晃,明暗截止线CL上下摇晃的配光摇晃也不明显。
另外,磨砂处理区域16的扩散度优选直线透光率30%~80%的范围。直线透光率若不到30%,则射出光成为二次光源,有可能产生灰光(ゲレイ光)而直线透光率若超过80%,则射出光扩散不充分,所以放大弧像缩窄弯曲凹部侧的阴影区的效果不佳。
图8是表示设于遮蔽玻璃管5上的磨砂处理区域16的位置和其大小的图;(a)是弧光管主体的纵剖面图;(b)是弧光管主体的横剖面图(沿图8(a)所示的线(b)-(b)的剖面图),磨砂处理区域16显然是设置在与沿配光图案的明暗截止线CL的区域对应的遮蔽玻璃管5外表面的光射出区域的,但具体位置如下设定。
第一、磨砂处理区域16优选延伸设置成与对置电极4、4间的在该电极4、4间生成的弧光a的弯曲凹部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正对。即,反射镜14的有效反射面中、沿配光图案的明暗截止线CL(CL1、CL2)投影弧像的分割反射面14a1、14a2以及朝向这些分割反射面14a1、14a2的光射出的区域位于大致沿含放电轴Lo的水平面的遮蔽玻璃管5的左右两侧,所以,若在与弧光a的最大前后长度相当的电极4、4间距离(位置)内、在与弧光a的弯曲凹部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分左右正对的位置设置磨砂处理区域16,则沿配光屏上的明暗截止线投影的弧像的至少弯曲凹部侧放大,放大弧像A1的幅度相对变大。
结果,明暗截止线CL(CL1、CL2)的直线度提高,并且伴随磨砂处理区域16不必要放大而遮蔽玻璃管5的光的直进透光率下降被抑制,放电灯泡20的射出光量(前照灯的配光量)的下降也很小,有效实现前照灯的配光中明暗截止线CL(CL1、CL2)的直线性和确保配光量。
第二、由于对置电极4、4间生成的弧光a中最大亮度线1a位置的亮度高,所以优选与该弧光a的最大亮度线1a正对地延伸磨砂处理区域16。
这样设定则沿配光屏上的明暗截止线CL投影的放大弧像A1的最大亮度线对应部位至少被放大,放大弧像A1的光量平滑化,确保前照灯的配光的明暗截止线CL(CL1、CL2)的更好的直线性。
第三、磨砂处理区域16优选这样的角幅度,即至少以遮蔽玻璃管5的明暗截止线CL(CL1、CL2)对应位置(遮光膜即细条5a、5b位置)作为下边缘,以周向上方大于或等于3度且小于或等于20度为上边缘。
磨砂处理区域16的上边缘位置若超过20度,则磨砂处理区域16的面积增加,相应地,减少超过沿明暗截止线CL(CL1、CL2)区域的区域的配光量,视认性下降。而若磨砂处理区域16的上边缘位置不到3度,沿配光图案的明暗截止线CL(CL1、CL2)投影的弧像整体(特别是放大弧像的弯曲凹部侧)不被充分放大,放大弧像各自的幅度不能变得那么大,没有使明暗截止线CL(CL1、CL2)接近真正直的状态之上的效果。
另外,自遮蔽玻璃管5的明暗截止线对应位置的下方的位置的射出光被遮光膜(细条)5a、5b或/和遮光罩15遮住,完全无助于前照灯配光的形成,所以将磨砂处理区域16的下边缘位于遮蔽玻璃管5的明暗截止线对应位置的下方也不会有配光上的问题,但是,将磨砂处理区域16的下边缘与遮光膜(细条)5a、5b一致,进行磨砂加工处理的面积很小就可以了。
第四、磨砂处理区域16优选设置成在周向上与遮蔽玻璃管5的左右两侧面是相同角幅度θ。
这样设定则适用于左配光规格的前照灯的本实施方式的放电灯泡20也能够使用于右配光规格的前照灯。
即,左配光规格的前照灯和右配光规格的前照灯中,各自的配光图案的明暗截止线CL(CL1、CL2)左右对称,明暗截止线形成用的遮光膜(细条)5a、5b以及遮光罩15的形态(形状)不同,但是遮蔽玻璃管5的左右两侧面设置的磨砂处理区域16在周向上是相同角幅度θ,所以,通过形成使放电灯泡20对右配光规格的前照灯的灯泡插装孔的插装位置相对于左配光规格时的插装位置在周向上错开规定角度的结构(右配光规格的前照灯的灯泡插装孔如下定位,使前照灯正面视左侧(灯泡后方视右侧)的遮光膜5a是水平位置,使该右侧(灯泡后方视左侧)的遮光膜5b是15度下方),从而也能够用于右配光规格的前照灯。
第五、如图8(a)的假象线(附图标记17)以及图9的规格4的附图标记17所示,与电极4前端出现的弧光斑点在周向正对的遮蔽玻璃管5外表面的光射出区域优选也以规定幅度的带状设置具有与磨砂处理区域16同样的射出光扩散作用的磨砂处理区域17。
这样规定则弧放电时,对置电极5、5前端出现所谓弧光斑点的亮度非常高的部位,自与弧光斑点正对的遮蔽玻璃管5的光射出区域(磨砂处理区域)17射出的光被扩散,所以配光屏上投影的全部的弧像的弧光斑点部被扩大,其亮度下降,配光图案中弧光斑点部变得不是特别醒目,形成没有配光不均的配光。
另外,用于使配光屏上投影的弧像的弧光斑点放大而起作用的磨砂处理区域17限于遮蔽玻璃管5外表面的与电极4前端出现的弧光斑点在周向正对的区域,所以只要仅减少配光屏上投影的全部弧像的弧光斑点部位的配光量,放电灯泡20的射出光量(前照灯的配光量)就不会降低到对视认性造成影响的程度。
图9是表示磨砂处理区域16的位置以及大小不同的规格1~4的图,规格1~4都是仅在与配光图案的明暗截止线CL(CL1、cL2)的区域对应的遮蔽玻璃管5外表面的光射出区域设置磨砂处理区域16的规格,各规格的磨砂处理区域16展开的形状都是矩形,其下边缘位置与遮光膜(细条)5a的上边缘一致,设于对置电极4、4间(电极间距离4.2mm)的中央位置。另外,规格4中,在与电极4前端的弧光斑点对应的遮蔽玻璃管5外表面的光射出区域也设置磨砂处理区域17。
并且,规格1中,磨砂处理区域16的长度方向的长度是1.0mm,并且设置成磨砂处理区域16的上边缘在最大亮度线下的周向8度的角幅度。
并且,规格2中,磨砂处理区域16的长度方向的长度是1.0mm,并且设置成磨砂处理区域16的上边缘与弧光弯曲最大凸部接触的周向18度的角幅度。
并且,规格3中,磨砂处理区域16的长度方向的长度是2.5mm,并且设置成磨砂处理区域16的上边缘与弧光弯曲最大凸部接触的周向18度的角幅度。
并且,规格4中,磨砂处理区域16的长度方向的长度是3.8mm,并且设置成磨砂处理区域16的上边缘与弧光弯曲最大凸部接触的周向18度的角幅度。另外,与弧光斑点在周向正对的区域也设置磨砂处理区域17,与左右一对的磨砂处理区域16相连。即,该磨砂处理区域17设置成其下边缘位置与左右的遮光膜(系统)5a、5b的上边缘一致、与左右一对的磨砂处理区域16相连的包围弧光斑点的幅度0.4mm的带状。
并且,图10是分别以具有不实施磨砂处理的现有的弧光管的放电灯泡和具有规格1~4的弧光管的放电灯泡为光源而插装的前照灯的配光来照射配光屏,从沿配光图案的明暗截止线CL(CL1、CL2)的区域的弧像的形状测定扩散度(mm)和弯曲(mm)的数据。
关于弧像的弯曲,在规格1~4的任一个中与为实施磨砂处理的现有例相比几乎都没有变化,但是,关于弧像的扩散度,相对于现有例,规格1~4扩散度都高,特别是规格4的扩散度最高。
图11是分别以具有不实施磨砂处理的现有的弧光管的放电灯泡和具有规格1~4的弧光管的放电灯泡为光源插装的前照灯的配光来照射配光屏,测定配光性能(最大发光强度、最大发光强度位置、有效利用光束)的数据。
关于最大发光强度,在设置磨砂处理区域的规格1~4任一个中,与不实施磨砂处理的现有例相比都下降,但是最多只不过下降19322cd这样非常大的发光强度的约1%,配光上没有问题。另外,关于最大发光强度位置,稍稍向左下移动(向下最大约10%、向左侧最大约5%),但是配光上没有问题。另外,关于规定范围的有效利用光束,最大增加约4%,配光上也没有问题。
图12、13、14是分别以具有不实施磨砂处理的现有的弧光管的放电灯泡和具有规格1~4的弧光管的放电灯泡分别作为光源而插装的前照灯的配光来照射配光屏,受验者10人是否对明暗截止线的阴影区、配光摇晃、配光不均是否有察觉的视认实验的评价结果。
关于明暗截止线CL(CL1、CL2)的阴影区,如图12所示,在不实施磨砂处理的现有例中,有察觉到的评价多,而设置了磨砂处理区域的规格1~4的任一个中,得到没有察觉的评价。另外,规格2~4中,其评价大致相同。
关于配光摇晃,如图13所示,在不实施磨砂处理的现有例中,有察觉到的评价多,而设置了磨砂处理区域的规格1~4的任一个中,得到没有察觉的评价。特别是规格3、4得到好评。
关于配光不均,如图14所示,规格1和不实施磨砂处理的现有例评价大致相同程度低。并且,磨砂处理区域越大评价越高,弧光斑点正对区域设置磨砂处理区域的规格4得到最好的评价。另外,规格4中,磨砂处理区域17是0.4mm的幅度且与磨砂处理区域16相连,但是在磨砂处理区域17的幅度形成为0.2mm而与中央的磨砂处理区域16(长度方向的长度3.8mm)相连的形态(磨砂处理区域17的侧边缘与电极4的前端接连的形态)下,配光不均与规格4相比评价也几乎是同等程度。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规定的明暗截止线CL(CL1、CL2)的遮光部由在遮蔽玻璃管5外表面设置的遮光膜(细条)5a、5b和包围弧光管主体的金属制的遮光罩15两者构成,但是形成规定的明暗截止线CL(CL1、CL2)的遮光部仅由在遮蔽玻璃管5外表面设置的遮光膜(细条)5a、5b构成即可。这时的金属制的遮光罩15仅用作遮住向前向的直射光和朝向反射镜14的有效反射面14a、14b以外的光,所以没有必要与对应明暗截止线CL(CL1、CL2)的遮光膜5a、5b整合而形成金属制的遮光罩15。
另外,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仅由包围弧光管主体的金属制的遮光罩15包围形成规定明暗截止线CL(CL1、CL2)的遮光部。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具有密封玻璃球3a内不封入水银的无水银弧光管的放电灯泡20,但是,很显然,设置密封玻璃球3a内封入水银的带水银弧光管的放电灯泡也同样适用。

Claims (11)

1.一种机动车用前照灯放电灯泡,其包括具有对向设置有电极的放电发光部,即密封玻璃球的弧光管和覆盖所述弧光管的圆筒形遮蔽玻璃管,用作机动车用前照灯的光源时,由遮光部和配光控制用的反射镜形成具有规定明暗截止线的配光图案,其特征在于,仅在与沿所述配光图案的明暗截止线的区域对应的所述遮蔽玻璃管外表面的光射出区域实施磨砂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用前照灯放电灯泡,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砂处理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设置成与在对向设置的所述电极间生成的弧光的弯曲凹部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分正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用前照灯放电灯泡,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砂处理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设置成与对向设置的所述电极间生成的弧光的最大亮度线正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用前照灯放电灯泡,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砂处理区域设置成这样的角幅度,即,至少以所述遮蔽玻璃管的所述明暗截止线对应位置作为下边缘,周向上方大于或等于3度且小于或等于20度为上边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用前照灯放电灯泡,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砂处理区域设置成与所述遮蔽玻璃管的左右两侧面在周向上相同的角幅度。
6.一种机动车用前照灯放电灯泡,其包括具有对向设置有电极的放电发光部,即密封玻璃球的弧光管和覆盖所述弧光管的圆筒形遮蔽玻璃管,用作机动车用前照灯的光源时,由遮光部和配光控制用的反射镜形成具有规定明暗截止线的配光图案,其特征在于,在与沿所述配光图案的明暗截止线的区域对应的所述遮蔽玻璃管外表面的光射出区域实施磨砂处理,在周向上与所述电极前端出现的弧光斑点正对的所述遮蔽玻璃管外表面的光射出区域也实施磨砂处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动车用前照灯放电灯泡,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图案的明暗截止线的区域对应的所述磨砂处理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设置成与在对向设置的所述电极间生成的弧光的弯曲凹部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分正对。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动车用前照灯放电灯泡,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图案的明暗截止线的区域对应的所述磨砂处理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设置成与对向设置的所述电极间生成的弧光的最大亮度线正对。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动车用前照灯放电灯泡,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图案的明暗截止线的区域对应的所述磨砂处理区域设置成这样的角幅度,即,至少以所述遮蔽玻璃管的所述明暗截止线对应位置作为下边缘,周向上方大于或等于3度且小于或等于20度为上边缘。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动车用前照灯放电灯泡,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图案的明暗截止线的区域对应的所述磨砂处理区域设置成与所述遮蔽玻璃管的左右两侧面在周向上相同的角幅度。
11.一种机动车用前照灯放电灯泡,其包括具有对向设置有电极的放电发光部即密封玻璃球的弧光管和覆盖所述弧光管的圆筒形遮蔽玻璃管,在用作机动车用前照灯的光源时,由遮光部和配光控制用的反射镜形成具有规定明暗截止线的配光图案,其特征在于,仅在周向上与所述电极前端出现的弧光斑点正对的所述遮蔽玻璃管外表面的光射出区域实施磨砂处理。
CNB2005100825734A 2004-07-09 2005-07-11 机动车前照灯用放电灯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900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02821A JP4440019B2 (ja) 2004-07-09 2004-07-09 自動車前照灯用放電バルブ
JP202821/04 2004-07-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9570A CN1719570A (zh) 2006-01-11
CN100499007C true CN100499007C (zh) 2009-06-10

Family

ID=34858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8257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9007C (zh) 2004-07-09 2005-07-11 机动车前照灯用放电灯泡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314298B2 (zh)
JP (1) JP4440019B2 (zh)
CN (1) CN100499007C (zh)
DE (1) DE102005032101B4 (zh)
GB (1) GB24178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89915B2 (ja) * 2008-07-15 2014-01-15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 自動車ランプ
EP2577714B1 (en) 2010-05-26 2017-05-03 Koninklijke Philips N.V. Partially coated gas discharge lamp
JP5872549B2 (ja) 2010-05-26 2016-03-01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Koninklijke Philips N.V. 自動車用ガス放電ランプ及び照明アセンブリ
CN103958272A (zh) * 2011-12-01 2014-07-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配光控制系统
CN107023795B (zh) * 2017-05-02 2023-12-19 东莞市长资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远近光功能的led汽车前照灯模组
CN115106871A (zh) * 2022-08-29 2022-09-27 成都中科卓尔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材料表面缺陷柔性高精度修复装置及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51055A (en) * 1975-10-17 1977-04-23 Yasuo Sakuma Method of producing tidbit food
JPS6163010A (ja) * 1984-09-04 1986-04-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デンサスイツチ
JP2626206B2 (ja) * 1990-08-09 1997-07-0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JPH05251055A (ja) * 1992-03-04 1993-09-28 Matsushita Electron Corp メタルハライドランプ
JP2657603B2 (ja) * 1992-11-13 1997-09-24 アイピーエフ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照明灯の製造方法
JPH07211288A (ja) * 1994-01-11 1995-08-11 Ichikoh Ind Ltd 車両用灯具の光源として用いられるhidバルブ
DE29507422U1 (de) * 1994-05-10 1995-06-29 Philips Electronics Nv Gesockelte Hochdruckentladungslampe
JP3184100B2 (ja) * 1996-08-19 2001-07-09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輌用前照灯
JP4208222B2 (ja) 1997-06-06 2009-01-14 ハリソン東芝ライティング株式会社 前照灯用短アーク形メタルハライドランプ、メタルハライドランプ点灯装置および前照灯
DE19834401A1 (de) * 1998-07-30 2000-02-03 Hella Kg Hueck & Co Hochdruckgasentladungslamp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9910709A1 (de) * 1999-03-10 2000-09-14 Audi Ag Gasentladungslampe für einen Kraftfahrzeugscheinwerf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5032101B4 (de) 2010-10-07
GB0513879D0 (en) 2005-08-10
JP2006024489A (ja) 2006-01-26
CN1719570A (zh) 2006-01-11
DE102005032101A1 (de) 2006-02-09
GB2417820A8 (en) 2006-12-18
US20060007696A1 (en) 2006-01-12
JP4440019B2 (ja) 2010-03-24
GB2417820B (en) 2007-03-07
GB2417820A (en) 2006-03-08
US7314298B2 (en) 2008-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02355B1 (en) Vehicular headlamp having improved low-beam illumination
CN100499007C (zh) 机动车前照灯用放电灯泡
JP2003297117A (ja) 車両用前照灯
JP2009076481A (ja) グレア制御を有する自動車ランプ
GB2216333A (en) Metal halide light source
JPH09237504A (ja) 下向き及び上向きライト用自動車前照灯
JP3145925B2 (ja) 車輌用前照灯
JPH05217403A (ja) 自動車用前照灯
JP3394610B2 (ja) 自動車用ヘッドランプ
US7722234B2 (en) Vehicle headlight
US6168297B1 (en) Vehicular headlamp assembly with discharge bulb and glare protection film
JP4586777B2 (ja) 車両用前照灯
JPH10269805A (ja) ヘッドランプ
JP2775373B2 (ja) 車輌用前照灯の反射鏡
US6062714A (en) Vehicle headlight
JP2000149639A (ja) 車両用前照灯
JP2003203510A (ja) ヘッドランプ
JP2003272413A (ja) 車両用前照灯
JP3740626B2 (ja) 車両用放電管
JP2009163922A (ja) 車両用前照灯
JP3401341B2 (ja) 自動車用ヘッドランプ
JP2007280882A (ja) 車両用灯具
JPH10236221A (ja) 鉄道車両用前部標識灯におけるシェード
JP3145923B2 (ja) 車輌用前照灯
JP2002216505A (ja) 車両用前照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0

Termination date: 2016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