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84773C - 册子用封皮的制作方法及其配套部件 - Google Patents

册子用封皮的制作方法及其配套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84773C
CN100484773C CNB2006800106300A CN200680010630A CN100484773C CN 100484773 C CN100484773 C CN 100484773C CN B2006800106300 A CNB2006800106300 A CN B2006800106300A CN 200680010630 A CN200680010630 A CN 200680010630A CN 100484773 C CN100484773 C CN 10048477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strip
sealing
mentioned
front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800106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51166A (zh
Inventor
山本健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B AT SI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B AT SI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B AT SITE Ltd filed Critical LAB AT SIT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511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11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477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477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13/00Loose leaves modified for binding; Inse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CBOOKBINDING
    • B42C7/00Manufacturing bookbinding cases or covers of books or loose-leaf b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1/00Books or other bound products
    • B42D1/08Albu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3/00Book covers
    • B42D3/002Covers or strips provided with adhesive for bin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3/00Book covers
    • B42D3/08Ornamented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heet Holders (AREA)

Abstract

将具有外面进行打印的封皮用密封条(2)的封皮用封面纸(1)的内面的剥离纸的一部分进行剥离,露出粘接层(3)后,放置封皮用芯材(21),将第1侧局部(7a)及第2侧局部(7c)剥离,通过封皮用封面纸(1)的粘接层(3)将封皮用芯材(21)的第1封面部件(22)、侧封面部件(23)、第2封面部件(24)全部粘接并固定。将封皮用密封条(2)的外周区域向内侧折叠,制成册子用封皮(20)。由此,提供专业人员或个人用户对电子图像进行编辑,并在纸上打印出该电子图像等的时候,为了用于将进行过打印的打印纸制作成册子的,可以容易地且在较短时间内安装的,具有方便性的册子用封皮的制作方法及其配套部件。

Description

册子用封皮的制作方法及其配套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打印有图像等的打印纸制成用于制作册子的封皮的册子用封皮制作方法和其配套部件。
背景技术
随着数码相机等的普及,拍摄的电子图像的利用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在个人计算机的显示器中欣赏图像数据,或对该图像数据进行编辑。另外,将该数据保存于硬盘,光盘等记录媒体中,或通过打印机进行打印。另外,可将这样的图像数据打印到衬纸,专用纸上,制成纸制的像册,留作纪念或欣赏。这样直接打印于衬纸,专用纸上而制成的像册与粘贴照片的像册相比较,能够以原作的感觉,欣赏图像。因此,为了制作这样的像册,在将电子图像数据保存于记录媒体上的状态下,交给特定的专业人员,或通过互联网传送数据,而委托个人像册的制作。
但是为了直接在衬纸、纸上打印图像,制作成册,必须依赖专业人员,由于定做的方法麻烦,且成册为止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很难说其可以轻松地将电子图像以纸制像册状态制成册。另一方面,如果采用只打印图像,将已打印的图像粘贴于已有的像册上的方法,则即使是个人也可以轻松完成,但与制成册的产品相比较,其价廉的印象是不可否认的。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摄影变得方便可行,人们希望有可以将这些图像容易地制作成册的方法。
另外,公开有一种专业人员或个人用户对图像进行编辑,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简单地制作成册子的打印纸,以及用于制作册子的,可以容易地且在较短时间内安装的封皮。(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公开专利2004-358810号公报
发明的公开方案
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但是,封皮为制成品,用户无法依照喜好而制作。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专业人员或个人用户对电子图像等进行编辑,并在纸上打印出该电子图像等的时候,为了将进行过打印的打印纸制作成册子,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简单地进行安装的,具有方便性的册子用封皮的制作方法及其配套部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及发明的效果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册子用封皮的制作方法,首先准备:
封皮用封面纸,该封皮用封面纸具有内面形成有粘接层的封皮用封面密封条和剥离纸,其中剥离纸在该封皮用封面密封条的内面,夹着粘接层,并与封皮用封面密封条以可剥离方式粘接,从一端到另一端沿长度方向形成,具有至少能分离成2部分的可剥离的分断部;
封皮用芯材,该封皮用芯材包括制成册子的侧封面的侧封面部件,同该侧封面部件之间隔开一定间隙邻接的第1封面部件,在侧封面部件中的第1封面部件相反的一侧,相隔一定间隙而邻接的第2封面部件,同这些侧封面部件、第1封面部件及第2封面部件保持可分离状态的框体;
将剥离纸的一部分剥离,将封皮用封面纸重叠放置于封皮用芯材的第1面上,然后通过封皮用封面密封条的粘接层粘接并固定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及侧封面部件,除去剩余的框体,并且将剩余的剥离纸剥离后,通过封皮用封面密封条覆盖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以及侧封面部件而作为一个整体的册子用封皮。
此外,也可以在封皮用封面纸上进行打印,然后将该预先打印的封皮用封面纸,在对剥离纸的一部分进行剥离后,重叠放置于封皮用芯材的第1面上,而制成册子用封皮。或者,也可在封皮用封面纸上通过手写等进行装饰。
通过上述方法,可使用绘有用户喜爱的颜色与图案的封皮用封面纸制作册子用封皮。通过封皮用封面纸的粘接层可以方便地粘贴到封皮用芯材上。
另外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册子用封皮的制作方法,首先准备:
两面粘接纸,该两面粘接纸具有粘接层形成于两面的基体纸、第1剥离纸与第2剥离纸,其中第1剥离纸在该基体纸的第1面上,夹着粘接层,与基体纸以可剥离方式粘接,从一端到另一端沿长度方向形成,具有至少能分离成2部分的可剥离的分断部,第2剥离纸在基体纸的第2面上,夹着粘接层,与基体纸以可剥离方式粘接,从一端到另一端沿长度方向形成,且具有至少能分离成2部分的可剥离的分断部;
封皮用封面;
封皮用芯材,该封皮用芯材包括制成册子的侧封面的侧封面部件,同该侧封面部件之间隔开一定间隙邻接的第1封面部件,在侧封面部件中的第1封面部件相反的一侧,相隔一定间隙而邻接的第2封面部件,同这些侧封面部件、第1封面部件及第2封面部件保持可分离状态的框体;
将第1剥离纸的一部分剥离,再将封皮用封面固定于基体纸上后,将剩余的第1剥离纸剥离,将整个封皮用封面固定于基体纸上;
此前或此后,将第2剥离纸的一部分剥离,再将两面粘接纸重叠设置于封皮用芯材的第1面上,通过基体纸的粘接层粘接并固定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及侧封面部件,并除去剩余的框体;
此外,将剩余的第2剥离纸剥离,通过封皮用封面及基体纸覆盖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以及侧封面部件而作为一个整体的册子用封皮。
根据上述方法,由于使用粘接层形成于两面的基体纸,因此,可以采用用户喜欢的设计作为封皮用封面,将其粘贴到基体纸上,并将这些粘贴到封皮用芯材上,就可以方便地制作册子用封皮。或者,也可先将基体纸粘贴到封皮用芯材上,再将封皮用封面粘贴到基体纸上。
另外,通过基体纸的粘接层粘接并固定封皮用芯材的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及侧封面部件,并除去剩余的框体后,为了通过封皮用封面及基体纸将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及侧封面部件覆盖,可以以封皮用封面和基体纸为一体,剪掉各自的四角,然后将剩余的剥离纸剥离,由封皮用封面及基体纸制作包括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以及侧封面部件为一个整体的册子用封皮。
通过将封皮用封面及基体纸作为一个整体,剪掉各自的四角,可以很方便地将封皮用封面及基体纸进行折叠,并覆盖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以及侧封面部件而作为一个整体。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册子用封皮配套部件,其包括:
封皮用封面纸,该封皮用封面纸具有设计为在外面进行打印并且内面形成有粘接层的封皮用封面密封条和剥离纸,其中剥离纸在该封皮用封面密封条的内面,夹着粘接层,并与封皮用封面以可剥离方式粘接,从一端到另一端沿长度方向形成,具有至少能分离成2部分的可剥离的分断部;
封皮用芯材,该封皮用芯材包括制成册子的侧封面的侧封面部件,同该侧封面部件之间隔开一定间隙邻接的第1封面部件,在侧封面部件中的第1封面部件相反的一侧,相隔一定间隙而邻接的第2封面部件,同这些侧封面部件、第1封面部件及第2封面部件保持可分离状态的框体;
其按照以下方式设计,即,将剥离纸的一部分剥离,将上述封皮用封面纸重叠设置于封皮用芯材的第1面上,然后通过封皮用封面密封条的粘接层粘接并固定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及侧封面部件,除去剩余的框体,并且将剩余的剥离纸剥离后,通过封皮用封面密封条制作包括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以及侧封面部件为一个整体的册子用封皮。
由于封皮用密封条的表面可进行打印,比如,通过打印机可以打印用户喜爱的颜色与图案。由于封皮用密封条上形成有粘接层,因此可以很方便地粘贴到封皮用芯材上。由于封皮用封面纸的剥离纸具有至少能分离成2部分并可剥离的分断部,所以使一部分粘接层露出,其他粘接层仍覆盖于剥离纸上,在此状态下可将封皮用封面纸粘接到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以及侧封面部件上。在这样的构成,由于粘接强度较弱,当封皮用封面纸的位置相对于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以及侧封面部件发生偏离的时候,可再一次剥离重新进行粘贴。并且通过封皮用密封条可以制作包括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侧封面部件为一个整体的册子用封皮。
此外,封皮用封面纸的剥离纸可由从一端到另一端沿长度方向形成于中央区域的中央带部与中央带部两侧的第1侧局部、第2侧局部构成。通过这种结构,将中央带部剥离,使封皮用封面纸粘接到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侧封面部件上,如果封皮用封面纸粘接到适当的位置,再将第1侧局部、第2侧局部剥离,就可以完全粘接封皮用密封条。
另外,封皮用封面纸的封皮用密封条,也可以分别剪掉四个角的角部。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容易地折叠封皮用密封条,以便将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以及侧封面部件覆盖而作为一个整体。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册子用封皮配套部件,其包括:
两面粘接纸,该两面粘接纸具有粘接层形成于两面的基体纸,在该基体纸的第1面上,夹着粘接层,与基体纸以可剥离方式粘接的第1剥离纸,在基体纸的第2面上,夹着粘接层,与基体纸以可剥离方式粘接,从一端到另一端沿长度方向形成,具有至少能分离成2部分的可剥离的分断部的第2剥离纸;
封皮用芯材,该封皮用芯材包括制成册子的侧封面的侧封面部件,同该侧封面部件之间隔开一定间隙邻接的第1封面部件,在侧封面部件中的第1封面部件相反的一侧,相隔一定间隙而邻接的第2封面部件,同这些侧封面部件、第1封面部件及第2封面部件保持可分离状态的框体;
其按照以下方式设计,即,将第1剥离纸剥离,将封皮用封面固定于基体纸上;
此前或此后,将第2剥离纸的一部分剥离,将两面粘接纸重叠设置于封皮用芯材的第1面上,通过基体纸的粘接层粘接并固定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及侧封面部件,并除去剩余的框体;
此外,将剩余的第2剥离纸剥离,由封皮用封面及基体纸覆盖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以及侧封面部件而作为一个整体的册子用封皮。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基体纸上形成有粘接层,所以将第1剥离纸剥离,可以容易地粘贴用户喜爱的设计作为封皮用封面。由于基体纸上形成有粘接层,因此可以很方便地粘贴到封皮用芯材上。由于基体纸的第2剥离纸具有至少能分离成2部分并可剥离的分断部,所以使一部分粘接层露出,其他粘接层仍覆盖于第2剥离纸上,在此状态下可将封皮用封面纸粘接到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以及侧封面部件上。因此由于粘接强度较弱,当封皮用封面纸的位置相对于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以及侧封面部件发生偏离的时候,可再一次剥离重新进行粘贴。并且将封皮用封面纸与基体纸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制作包括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以及侧封面部件的册子用封皮。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册子用封皮配套部件,其包括:
两面粘接纸,该两面粘接纸具有粘接层形成于两面的基体纸,在该基体纸的第1面上,夹着粘接层,与基体纸以可剥离方式粘接,从一端到另一端沿长度方向形成,具有至少能分离成2部分的可剥离的分断部的第1剥离纸,在基体纸的第2面上,夹着粘接层,与基体纸以可剥离方式粘接,从一端到另一端沿长度方向形成,具有至少能分离成2部分的可剥离的分断部的第2剥离纸;
封皮用芯材,该封皮用芯材包括制成册子的侧封面的侧封面部件,同该侧封面部件之间隔开一定间隙邻接的第1封面部件,在侧封面部件中的第1封面部件相反的一侧,相隔一定间隙而邻接的第2封面部件,同这些侧封面部件、第1封面部件及第2封面部件保持可分离状态的框体;
其按照以下方式设计,即,将第1剥离纸的一部分剥离,将封皮用封面固定于基体纸上后,将剩余的第1剥离纸剥离,将整个封皮用封面固定于基体纸上;
此前或此后,将第2剥离纸的一部分剥离,将两面粘接纸重叠放置于封皮用芯材的第1面上,通过基体纸的粘接层粘接并固定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及侧封面部件,并除去剩余的框体;
此外,将剩余的第2剥离纸剥离,通过封皮用封面及基体纸覆盖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以及侧封面部件而作为一个整体的册子用封皮。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基体纸上形成有粘接层,所以将第1剥离纸剥离,可以容易地粘贴用户喜爱的设计作为封皮用封面。此外,由于第1剥离纸具有至少能分离成2部分并可剥离的分断部,所以将一部分剥离纸剥离,将封皮用封面粘贴到封皮用芯材上,当粘贴位置发生偏离的时候,可以剥离下来再次进行粘贴。另外,如果粘贴位置没有问题,可将第2剥离纸剥离,将整个封皮用封面粘贴到基体纸上。
并且,两面粘接纸的第1剥离纸可由从一端到另一端沿长度方向形成于中央区域的中央带部与中央带部两侧的第1侧局部、第2侧局部构成。
通过这种结构,将中央带部剥离,将封皮用封面粘接到基体纸上,如果封皮用封面粘接到适当的位置,再将第1侧局部、第2侧局部剥离,就可以完全地粘接封皮用封面。
另外,两面粘接纸的第2剥离纸也可以由从一端到另一端沿长度方向形成于中央区域的中央带部与中央带部两侧的第1侧局部、第2侧局部构成。
通过这种结构,将中央带部剥离,将基体纸粘接到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及侧封面部件上,如果基体纸粘接到适当的位置,再将第1侧局部、第2侧局部剥离,就可以完全地粘接封皮用封面。
另外,册子用封皮配套部件中,也包括设计为粘接于两面粘接纸上的封皮用封面。比如,册子用封皮配套部件中如果放有多个封皮用封面,用户就可以选择喜欢的封面用于制作册子用封皮。
并且,两面粘接纸在四个角的角部形成有剪掉各个角部的剪切线部。通过这种结构,很容易地折叠封皮用密封条,以便覆盖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以及侧封面部件作为一个整体。
此外,册子用封皮配套部件具有粘接层形成于两面的基体件,在该基体件的第1面上,夹着粘接层,与基体件以可剥离方式粘接,以长度方向上大于该基体件的形状而形成的第1剥离纸,在基体件的第2面上,夹着粘接层,与基体件以可剥离方式粘接的第2剥离纸;
并且还可以包括两面粘接加强件,其按照以下方式设计,即,将第2剥离纸剥离,同册子用封皮粘接,然后将第1剥离纸剥离,粘接由进行打印的打印纸而形成的摺好书页(quire,已经摺好、配页但尚未装订的书页),以便制成册子。
使用这种两面粘接加强件,可以牢固地粘接由进行打印的打印纸而形成的摺好书页(quire,已经摺好、配页但尚未装订的书页),以便制成册子。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A]表示封皮用封面纸的外面的图;
[图1B]表示封皮用封面纸的内面的图;
[图2]封皮用封面纸的剖视图;
[图3]表示封皮用芯材的图;
[图4A]表示使用封皮用封面纸的册子用封皮的制作步骤的图;
[图4B]表示紧接图4A的制作步骤的图;
[图4C]表示紧接图4B的制作步骤的图;
[图5A]表示紧接图4C的制作步骤的图;
[图5B]表示紧接图5A的制作步骤的图;
[图6A]表示紧接图5B的制作步骤的图;
[图6B]表示紧接图6A的制作步骤的图;
[图6C]表示紧接图6B的制作步骤的图;
[图7A]表示两面粘接纸的外面的图;
[图7B]表示两面粘接纸的内面的图;
[图8]两面粘接纸的剖视图;
[图9A]表示使用两面粘接纸的册子用封皮的制作步骤的图;
[图9B]表示紧接图9A的制作步骤的图;
[图9C]表示紧接图9B的制作步骤的图;
[图10A]表示紧接图9C的制作步骤的图;
[图10B]表示紧接图10A的制作步骤的图;
[图10C]表示紧接图10B的制作步骤的图;
[图11A]表示紧接图10C的制作步骤的图;
[图11B]表示紧接图11A的制作步骤的图;
[图11C]表示紧接图11B的制作步骤的图;
[图11D]表示紧接图11C的制作步骤的图;
[图12A]表示打印纸的一实施例的图;
[图12B]表示打印纸内面的一实施例的图;
[图13]说明打印纸的剖面结构与折叠线的图;
[图14A]说明打印后的打印纸的组合步骤的图;
[图14B]说明紧接图14A的组合步骤的图;
[图15A]说明紧接图14B的组合步骤的图;
[图15B]说明紧接图15A的组合步骤的图;
[图15C]说明紧接图15B的组合步骤的图;
[图16A]说明剥离纸的剥离的图;
[图16B]表示剥离纸的捏手部的图;
[图17A]说明加强件的图;
[图17B]加强件的剖视图;
[图18A]册子用封皮的透视图;
[图18B]说明册子用封皮的安装的图;
[图18C]表示完成的册子的图。
用于实施发明的优选形式
在参照以下设计图的同时,对本发明的实施的形式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图1A及图1B表示本发明的封皮用封面纸1。图1A表示封皮用封面纸1的外面,封皮用封面纸1具有内面有粘接层3(参考图2)的封皮用密封条2,和夹着粘接层3并与封皮用密封条2以可剥离方式粘接的剥离纸7。封皮用密封条2的外面为打印面,其按照通过比如喷墨打印机进行打印的方式设计。
图1B表示封皮用封面纸1的内面。封皮用封面纸1的内面,全部由剥离纸7形成,而剥离纸7则由从一端11a到另一端11b沿长度方向形成于中央区域的中央带部7b与该中央带部两侧的分别沿着长度方向的第1侧局部7a、第2侧局部7c构成。即,剥离纸7,由作为分断部的分离线12a、12b分离成3部分。
图2表示封皮用封面纸1的剖视图。在封皮用密封条2的内面形成粘接层3,剥离纸7以夹设粘接层3的方式粘接。剥离纸7,由分离线12a、12b分离成第1侧局部7a、中央带部7b、第2侧局部7c。
上述结构的封皮用封面纸1,以封皮用密封条2的外面为打印面,将封皮用封面纸1装入比如喷墨打印机,就可以在封皮用密封条2上进行打印。打印,可使用普通软件进行。因此,用户可以方便地依照个人喜好的颜色与图案制作封面。
下面,图3表示封皮用芯材21。封皮用芯材21,在第1封面部件22、侧封面部件23与第2封面部件24分别具有规定间隔的状态下,由纸构成,该第1封面部件22、侧封面部件23与第2封面部件24通过冲压穿脱方式形成与框体25可分离的状态。第1封面部件22与第2封面部件24,以同样大小形成,将构成封面与封底。如后面所述,第1封面部件22、侧封面部件23与第2封面部件24为构成册子用封皮的部件,因此希望使用具有一定以上厚度的材料,以使其具有规定以上的强度。另外,封皮用芯材21,不仅限于纸,也可由塑料、金属等形成。
封皮用封面纸1与封皮用芯材21,以同样大小形成,如后面所述,封皮用封面纸1同封皮用芯材21粘合时候的位置对齐就很容易。
采用图4A~图6C表示册子用封皮20的制作步骤。准备作为册子用封皮配套部件的封皮用封面纸1与封皮用芯材21。如图4A所示,封皮用封面纸1的封皮用密封条2没有进行打印,为素色。将此封皮用封面纸1装入比如喷墨打印机,如图4B所示,在封皮用密封条2上进行所需要的打印。或者,也可通过手写描绘喜欢的颜色、图案等。接着如图4C所示,将封皮用封面纸1内面的剥离纸7的中央带部7b剥离。由此,露出中央区域的粘接层3。
接着,在中央区域的粘接层3露出的状态下,如图5A所示,将封皮用封面纸1重叠设置于封皮用芯材21的第1面21a上。由于封皮用封面纸1与封皮用芯材21以同样大小形成,因此可以容易地将封皮用封面纸1与封皮用芯材21的角对齐,并确定位置。通过露出的粘接层3,封皮用封面纸1粘接到封皮用芯材21上,而由于粘接层3仅一部分区域露出,所以当封皮用封面纸1与封皮用芯材21的位置发生偏离的时候,也可以取下,容易地进行修正。并且,如果位置对齐没有问题,如图5B所示,在通过封皮用封面纸1的粘接层3将封皮用芯材21的第1封面部件22、侧封面部件23、第2封面部件24进行粘接并固定的状态下,将封皮用芯材21的框体25从第2面21b上拆下。
下面如图6A所示,将封皮用封面纸1的剥离纸的第1侧局部7a及第2侧局部7c剥离,通过封皮用封面纸1的粘接层3将封皮用芯材21的第1封面部件22、侧封面部件23、第2封面部件24的整体进行粘接并固定。如图6B所示,将封皮用密封条2的外周区域向内侧折叠,如图6C所示,册子用封皮完成。另外,由于封皮用密封条2的四个角的角部2k分别被剪掉,所以可以容易地将封皮用密封条2的外周区域向内侧折叠。
如上面所述,封皮用封面纸1,可以通过喷墨打印机等依照喜好进行着色或装饰,然后使用此封皮用封面纸1就可以容易地制作册子用封皮20。即,制作符合用户喜好的册子用封皮20是可行的。
实施例2
下面对实施例2进行描述。图7A、图7B及图8表示本发明的两面粘接纸41。图7A表示两面粘接纸的41的外面,图7B表示两面粘接纸41的内面,图8表示两面粘接纸41的剖面。两面粘接纸41具有基体纸47,其两面具有粘接层44、45,夹着粘接层44、45,在基体纸的外面具有第1剥离纸42,在内面具有第2剥离纸43。
如图7A所示,第1剥离纸42由从一端48a到另一端48b沿长度方向形成于中央区域的中央带部42b,与该中央带部42b两侧的分别沿着长度方向的第1侧局部42a、第2侧局部42c构成。即,剥离纸42由作为分断部的分离线52a、52b分离成3个局部。
如图7B所示,形成两面粘接纸41的内面的第2剥离纸43,由从一端48a到另一端48b沿长度方向形成于中央区域的中央带部43b,与该中央带部43b两侧的分别沿着长度方向的第1侧局部43a、第2侧局部43c构成。即,第2剥离纸43由分离线53a、53b分离成3部分。
两面粘接纸41的角部49,如后面所述,形成用于由两面粘接纸上除去的剪切线部491。剪切线部491,以比如孔状接线形成。
上述结构的两面粘接纸41,以第1剥离纸42所覆盖的外面作为同封皮用封面58的粘接面,以第2剥离纸43所覆盖的内面作为同芯材21的粘接面。
采用图9A~图11D表示册子用封皮20的制作步骤。准备作为册子用封皮配套部件的两面粘接纸41、封皮用封面58及封皮用芯材21。如图9A所示,将形成两面粘接纸41的外面的第1剥离纸42的中央带部42b剥离。然后如图9B所示,将所需的封皮用封面58重叠在两面粘接纸41的外面,并通过粘接层44进行固定。封皮用封面58是完成册子制作后装饰封皮的部分,设计上可以使用喜欢的样式。比如,使用喜欢的颜色或图案的设计。制作封皮用封面58,可以利用,比如,纸、塑料、布、皮革等。另外,封皮用封面58如果使用与封皮用芯材21相同大小的材料,那么相对于封皮用芯材21的封皮用封面58的位置对齐就容易进行。由于粘接层44仅露出一部分,因此当两面粘接纸41与封皮用封面58的位置对齐不吻合的时候,可以将封皮用封面58取下,再次进行位置对齐。如果位置对齐没有问题,如图9C所示,将第1剥离纸42的第1侧局部42a及第2侧局部42c剥离,通过粘接层44将封皮用封面58粘接并固定在两面粘接纸41的外面。
另外,第1剥离纸也可不具有分离线52a、52b,作为一张剥离纸覆盖两面粘接纸41,不过,此时如果将剥离纸剥离,由于粘接层44的整面露出,封皮用封面58的位置对齐就比较难,当粘接到相对于两面粘接纸41偏离的位置上时,要进行剥离并修正很困难。因此,第1剥离纸42至少能分离成2部分并且可剥离比较好。
下面如图10A所示,将两面粘接纸41的内面的剥离纸43的中央带部43b剥离。由此,中央区域的粘接层45露出。
接着,在中央区域的粘接层45露出的状态下,如图10B所示,将两面粘接纸41重叠放置于封皮用芯材21的第1面21a上。此处使用的封皮用芯材21,与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物品相同。通过露出的粘接层45,两面粘接纸41粘接到封皮用芯材21上。另外,如图10C所示,在通过两面粘接纸41的粘接层45将封皮用芯材21的第1封面部件22、侧封面部件23、第2封面部件24进行粘接并固定的状态下,将封皮用芯材21的框体25从第2面21b上拆下。另外,刚才将两面粘接纸41粘贴到封皮用芯材21上之后,也可以粘贴封皮用封面58。
下面如图11A所示,从剪切线部491除去角部49。为了容易地进行剪切,封皮用封面58上也可以形成同样的剪切线部。另外,如图11B所示,将两面粘接纸41的第2剥离纸43的第1侧局部43a及第2侧局部43c剥离,通过两面粘接纸41的粘接层45将封皮用芯材21的第1封面部件22、侧封面部件23、第2封面部件24的整体进行粘接并固定。如图11C所示,将两面粘接纸41的外周区域向内侧折叠,如图11D所示,册子用封皮完成。
在以上的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制成的册子用封皮,可以作为由以下步骤所制作的册子的封皮而使用。
图12A及图12B表示制作像册用的打印纸的实施例。图12A表示打印纸71的表面。在该打印纸71上,按照3行4列,并列相同尺寸的页区域。另外,在从上方起第1行与第2行之间,从左侧起第2列~第4列,以及从上方起第2行与第3行之间,从左侧起第1列~第3列的实线表示切断线72。另外,如图所示,从1行第4列的页区域开始,依次标注标号,此时,在第1页区域和第2页区域之间,形成内折线81,在第2页区域和第3页区域之间,形成外折线82。以下,交替地形成内折线81和外折线82。
打印纸71为A4尺寸,可打印12个或其以下的图像。但是,并不限于该尺寸。在该纸上,如图12A所示,确定图像的位置,另外,对于图像的朝向,也如图所示,在第1页~第4页与从第9页~第12页,形成相同的朝向,但是,在第5页~第8页,以相反的朝向而打印。另外,打印的顺序也按照图所示的顺序,进行打印。如果用户选择该打印形式,指定所打印的图像的顺序,则不必进行图像的打印位置等的具体的设定,作为打印数据制作机构的应用程序软件会制作适合的设定数据,向作为打印机构的打印机110,发送数据,在该打印纸71上进行打印。
该打印纸为A4尺寸,其中,并列有3行4列的12个页区域。各页区域呈正方形。如果各页区域呈正方形(图中边75和边76为相同的边),或接近正方形的形状,则可呈现高档感觉。由此,形成不构成页区域的剩余部98。
下面采用图13,对打印纸71的剖面结构,与形成于各列之间的外折线、内折线进行描述。打印纸71中,在具有页区域的打字纸(纸)90的内面,形成粘接层91,另外,粘贴剥离纸92。如果具有页区域的打字纸90采用照片用光泽纸,则可在打印时,使完成效果更漂亮。另外,如果采用较厚的,比如,厚度在180μm以上的纸,则可呈现高档感觉。另外,该图按照强调厚度方向的方式绘制。
如图13所示,形成作为内折线81的孔状接线。另外,形成作为外折线82的半切断线。在半切断线中,沿深度方向,比如,按照一半或2/3程度切断打字纸90,剩余部分不切断而连接。即,形成带底的槽结构。由此,可简单进行折叠。
另外,孔状接线为外折线、半切断线也可为外折线。在通过设置较细的微孔的孔状接线,在打印后,微型孔状接线外折时,也可使微型孔状接线部分裂开。通过上述构成,在页数较多时,可以使制作完成的外观效果较好。
通过将内面的剥离纸92剥离,可将封皮、内面之间贴合。可在剥离纸92上,在与孔状接线,半切断线邻接的区域,形成作为断缝的剥离辅助形成线83,在折叠线部折叠后,可以简单地从该剥离辅助形成线83的部分,剥离剥离纸92。
如果形成粘接层91的粘接剂采用弱粘性(弱粘力)的类型,则可再次剥离。特别是在采用坪量在100gr/m2以上,厚度在180μm以上的打字纸80时,如果采用粘接度在12N/25mm以下的粘接剂,可在贴合时产生错位的情况下,进行剥离,再一次进行粘接。
返回到12B,对打印纸71的内面进行描述。打印纸71的内面由剥离纸92(参照图13)覆盖。在该剥离纸92上,形成剥离辅助形成线83。如图12B所示,从内折线81延伸,倾斜地形成。接着,通过该剥离辅助形成线83和内折线81,以及打印纸的端边或切断线72,形成捏手部84。该剥离辅助形成线83为形成于剥离纸92上的断缝,不会形成于打字纸90上。
在打印结束后,沿着图12A的打印纸71的由实线表示的切断线72进行切断。切断部72,按照可用手等方便地进行切断的方式而形成。不进行虚线部分的切断。通过将虚线部分内折、外折,可形成按照所需的顺序打印图像的像册。
通过图14A和图14B,对在切断线的页区域之间的切断进行描述。如图14A所示,形成切断线72。在该打印纸71上,在打印图像后,图14B所示,在切断线72处切断。图14B表示在形成于第1行和第2行、第2行和第3行的切断线72处切断的情况。
接着,如图15A所示,沿形成于已切断的第1行的各页区域之间的外折线82和内折线81,将打印纸71折叠。即,在页区域1和页区域2的边界的内折线81处内折,在页区域2和页区域3的边界的外折线82处外折。然后,在页区域3和页区域4的边界的内折线81处内折。接着,如图15B所示,在页区域4和页区域5的边界的外折线处外折,以下按照相同的方式,对于第2行以后的行,对应各线,进行折叠。可在全部的折叠基准线部,进行折叠,将页区域的内面的剥离纸92剥离,通过粘接层贴合,由此,如图15C所示,形成摺好书页(quire,已经摺好、配页但尚未装订的书页)。
通过图16A和图16B,为了进行打印纸的贴合,对剥离纸剥离的步骤进行描述。图16A表示打印纸71的内面。在该打印纸71的内面,相对内折线81倾斜地形成剥离辅助形成线83。该剥离辅助形成线83为形成于剥离纸上的断缝(狭缝),在进行打印的纸90上,没有断缝。如图16B所示,将页区域之间的折叠线31折叠,则剥离纸的捏手部84从剥离辅助形成线83剥离。另外,可用手,夹住捏手部84,沿图16B的箭头所示的方向拉动,由此,将剥离纸剥离。
通过上述构成,在折叠线附近,形成捏手部84,将打印纸71折叠,由于捏手部84的区域小,粘接性差,故捏手部84与粘接层剥离开。由此,可捏住已从纸剥离的捏手部84,将剥离纸92剥离。捏手部84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呈形成于折叠线附近,通过折叠,可以与粘接层剥离的形状。由此,最好捏手部84为较小面积。如果为面积较大,由于相对折叠,具有足够大的粘接力,故即使在将打印纸折叠的情况下,捏手部84仍不剥离。
如图17A所示,将由两面胶带形成的加强件(两面粘接加强件)94粘贴到册子用封皮20的打印纸粘贴面上。如图17B所示,加强件94由粘接层形成于两面的基体纸96,长度大于基体纸96的第1剥离纸95,以及与基体纸96相同长度的第2剥离纸97而构成。如图所示,第2剥离纸97上形成狭缝99,容易进行剥离,如图17A所示,将第2剥离纸97剥离,粘贴到册子用封皮20上。另外,粘贴加强件94时,由于第1剥离纸95的顶端部95s超出册子用封皮20,故容易将第1剥离纸95剥离。如此,将加强件94粘贴到册子用封皮20上后,再粘贴打印纸71,可以更加牢固地进行打印纸71与册子用封皮20的粘接。
图18A表示通过上述步骤制成的册子用封皮20的斜视图。该封皮20的表面由封皮用密封条2或封皮用封面58覆盖,外观效果良好。如图18B所示,将折叠收起的打印纸71(摺好书页(quire,已经摺好、配页但尚未装订的书页))贴于册子用封皮20上,如图18C所示,制成册子。
如同上面所描述的,可以由封皮用封面纸1和封皮用芯材方便地制作用户喜欢的册子用封皮。或者,也可以由两面粘接纸41和封皮用芯材,通过使用用户所喜欢的封皮用封面58,制作喜欢的册子用封皮。

Claims (13)

1.一种册子用封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准备:
封皮用封面纸,该封皮用封面纸具有内面形成有粘接层的封皮用封面密封条和剥离纸,其中剥离纸在该封皮用封面密封条的内面,夹着上述粘接层,并与上述封皮用封面密封条以可剥离方式粘接,从一端到另一端沿长度方向形成,具有至少能分离成2部分的可剥离的分断部;
封皮用芯材,该封皮用芯材包括制成册子的侧封面的侧封面部件,同该侧封面部件之间隔开一定间隙邻接的第1封面部件,在上述侧封面部件中的第1封面部件相反的一侧,相隔一定间隙而邻接的第2封面部件,同这些侧封面部件、第1封面部件及第2封面部件保持可分离状态的框体;
将上述剥离纸的一部分剥离,将上述封皮用封面纸的角对齐于封皮用芯材的第1面的角上进行定位,而将其重叠放置于封皮用芯材的第1面上,然后通过上述封皮用封面密封条的粘接层粘接并固定上述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及侧封面部件,除去剩余的上述框体,并且将剩余的上述剥离纸剥离后,通过上述封皮用封面密封条覆盖上述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以及侧封面部件而作为一个整体的册子用封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册子用封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预先进行打印的上述封皮用封面纸在对剥离纸的一部分进行剥离后,将上述封皮用封面纸的角对齐于封皮用芯材的第1面的角上进行定位,而将其重叠设置于上述封皮用芯材的第1面上。
3.一种册子用封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准备:
两面粘接纸,该两面粘接纸具有粘接层形成于两面的基体纸、第1剥离纸与第2剥离纸,其中第1剥离纸在该基体纸的第1面上,夹着上述粘接层,与上述基体纸以可剥离方式粘接,从一端到另一端沿长度方向形成,具有至少能分离成2部分的可剥离的分断部,第2剥离纸在上述基体纸的第2面上,夹着上述粘接层,与上述基体纸以可剥离方式粘接,从一端到另一端沿长度方向形成,具有至少能分离成2部分的可剥离的分断部;
封皮用封面;
封皮用芯材,该封皮用芯材包括制成册子的侧封面的侧封面部件,同该侧封面部件之间隔开一定间隙邻接的第1封面部件,在上述侧封面部件中的第1封面部件相反的一侧,相隔一定间隙而邻接的第2封面部件,同这些侧封面部件、第1封面部件及第2封面部件保持可分离状态的框体;
将上述第1剥离纸的一部分剥离,再将上述封皮用封面固定于上述基体纸上后,剥离剩余的上述第1剥离纸,将整个封皮用封面固定于基体纸上;
此前或此后,将上述第2剥离纸的一部分剥离,再将两面粘接纸重叠放置于上述封皮用芯材的第1面上,通过基体纸的上述粘接层粘接并固定上述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及侧封面部件,并除去剩余的框体;
此外,将剩余的上述第2剥离纸剥离,由上述封皮用封面及上述基体纸覆盖上述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以及侧封面部件而作为一个整体的册子用封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册子用封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上述基体纸的粘接层粘接并固定上述封皮用芯材的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及侧封面部件,并除去剩余的框体后,为了通过上述封皮用封面及上述基体纸将上述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及侧封面部件覆盖,以上述封皮用封面和上述基体纸为一体,剪掉各自的四角,然后将剩余的上述剥离纸剥离,由上述封皮用封面及上述基体纸覆盖上述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以及侧封面部件而作为一个整体的册子用封皮。
5.一种册子用封皮配套部件,其特征在于,该册子用封皮配套部件包括:
封皮用封面纸,该封皮用封面纸具有设计为在外面进行打印并且内面形成有粘接层的封皮用封面密封条和剥离纸,其中剥离纸在该封皮用封面密封条的内面,夹着上述粘接层,并与上述封皮用封面以可剥离方式粘接,从一端到另一端沿长度方向形成,具有至少能分离成2部分的可剥离的分断部;
封皮用芯材,该封皮用芯材包括制成册子的侧封面的侧封面部件,同该侧封面部件之间隔开一定间隙邻接的第1封面部件,在上述侧封面部件中的第1封面部件相反的一侧,相隔一定间隙而邻接的第2封面部件,同这些侧封面部件、第1封面部件及第2封面部件保持可分离状态的框体;
其按照以下方式设计,即,将上述剥离纸的一部分剥离,将上述封皮用封面纸的角对齐于封皮用芯材的第1面的角上进行定位,而将其重叠放置于封皮用芯材的第1面上,然后通过上述封皮用封面密封条的粘接层粘接并固定上述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及侧封面部件,除去剩余的上述框体,并且将剩余的上述剥离纸剥离后,通过上述封皮用封面密封条覆盖上述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以及侧封面部件而作为一个整体的册子用封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册子用封皮配套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封皮用封面纸的上述剥离纸具有从一端到另一端沿长度方向形成于中央区域的中央带部,及上述中央带部两侧的第1侧局部、第2侧局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册子用封皮配套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封皮用封面纸的上述封皮用封面密封条,四个角的角部分别被剪掉。
8.一种册子用封皮配套部件,其特征在于,该册子用封皮配套部件包括:
两面粘接纸,该两面粘接纸具备粘接层形成于两面的基体纸,在该基体纸的第1面上,夹着上述粘接层,与上述基体纸以可剥离方式粘接的第1剥离纸,在上述基体纸的第2面上,夹着上述粘接层,与上述基体纸以可剥离方式粘接,从一端到另一端沿长度方向形成,具有至少能分离成2部分的可剥离的分断部的第2剥离纸;
封皮用芯材,该封皮用芯材包括制成册子的侧封面的侧封面部件,同该侧封面部件之间隔开一定间隙邻接的第1封面部件,在上述侧封面部件中的第1封面部件相反的一侧,相隔一定间隙而邻接的第2封面部件,同这些侧封面部件、第1封面部件及第2封面部件保持可分离状态的框体;
其按照以下方式设计,即,将上述第1剥离纸剥离,将上述封皮用封面固定于上述基体纸上;
此前或此后,将上述第2剥离纸的一部分剥离,将两面粘接纸重叠放置于上述封皮用芯材的第1面上,通过上述基体纸的粘接层粘接并固定上述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及侧封面部件,并除去剩余的框体;
此外,将剩余的上述第2剥离纸剥离,由上述封皮用封面及基体纸覆盖上述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以及侧封面部件而作为一个整体的册子用封皮。
9.一种册子用封皮配套部件,其特征在于,该册子用封皮配套部件包括:
两面粘接纸,该两面粘接纸具备粘接层形成于两面的基体纸,在该基体纸的第1面上,夹着上述粘接层,与上述基体纸以可剥离方式粘接,从一端到另一端沿长度方向形成,具有至少能分离成2部分的可剥离的分断部的第1剥离纸,在上述基体纸的第2面上,夹着上述粘接层,与上述基体纸以可剥离方式粘接,从一端到另一端沿长度方向形成,具有至少能分离成2部分的可剥离的分断部的第2剥离纸;
封皮用芯材,该封皮用芯材包括制成册子的侧封面的侧封面部件,同该侧封面部件之间隔开一定间隙邻接的第1封面部件,在上述侧封面部件中的第1封面部件相反的一侧,相隔一定间隙而邻接的第2封面部件,同这些侧封面部件、第1封面部件及第2封面部件保持可分离状态的框体;
其按照以下方式设计,即,将上述第1剥离纸的一部分剥离,将上述封皮用封面固定于上述基体纸上后,将剩余的上述第1剥离纸剥离,将上述整个封皮用封面固定于上述基体纸上;
此前或此后,将上述第2剥离纸的一部分剥离,将两面粘接纸重叠放置于上述封皮用芯材的第1面上,通过上述基体纸的粘接层粘接并固定上述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及侧封面部件,并除去剩余的框体;
此外,将剩余的上述第2剥离纸剥离,由上述封皮用封面及基体纸覆盖上述第1封面部件、第2封面部件以及侧封面部件而作为为一个整体的册子用封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册子用封皮配套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两面粘接纸的第1剥离纸具有从一端到另一端沿长度方向形成于中央区域的中央带部,及上述中央带部两侧的第1侧局部、第2侧局部。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册子用封皮配套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两面粘接纸的第2剥离纸具有从一端到另一端沿长度方向形成于中央区域的中央带部,及上述中央带部两侧的第1侧局部、第2侧局部。
12.根据权利要求8~10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册子用封皮配套部件,其特征在于,封皮用封面按照与上述两面粘接纸相粘接的方式设计。
13.根据权利要求8~10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册子用封皮配套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两面粘接纸在四个角的角部形成有剪掉各个角部的剪切线部。
CNB2006800106300A 2005-04-06 2006-04-04 册子用封皮的制作方法及其配套部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477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09904A JP4669313B2 (ja) 2005-04-06 2005-04-06 冊子用表紙の作成方法、及び冊子用表紙キット
JP109904/2005 2005-04-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1166A CN101151166A (zh) 2008-03-26
CN100484773C true CN100484773C (zh) 2009-05-06

Family

ID=37086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8001063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4773C (zh) 2005-04-06 2006-04-04 册子用封皮的制作方法及其配套部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55039B2 (zh)
EP (1) EP1876030A4 (zh)
JP (1) JP4669313B2 (zh)
CN (1) CN100484773C (zh)
WO (1) WO20061096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59429A (ja) * 2004-12-02 2006-06-22 Tokyo Bijutsu Shiko Jigiyou Kyodo Kumiai 製本キット
WO2006082813A1 (ja) 2005-02-01 2006-08-10 Kobayashi Co., Ltd. 表紙部材作製用の表紙芯材体及び表紙部材作製用キット、並びに貼着テープ
JP4794006B2 (ja) * 2007-11-30 2011-10-12 株式会社オーティス 粘着剤付き屋根材の粘着屋根葺き工法
JP2010099908A (ja) * 2008-10-23 2010-05-06 Taisei Shiki Insatsu Kk ブック型携帯品の製造方法
BE1018467A3 (nl) * 2009-01-21 2010-12-07 Unibind Ltd Inbindelement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een inbindfarde en werkwijze die gebruik maakt van zulk inbindelement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de inbindfarde.
JP5472600B2 (ja) * 2009-09-09 2014-04-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冊子
DE102010014117A1 (de) * 2010-01-29 2011-08-04 Maping Kommandiittiyhtiö L. Huotari Buchbinderartikel und Verfahren zum Verstärken einer in der Buchbindung verwendeten Buchdecke
BE1020200A3 (nl) * 2011-06-14 2013-06-04 Unibind Ltd Element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een inbindfarde of van een affichebord en werkwijze die gebruik maakt van zulk element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de inbindfarde of van het affichebord.
JP2013220130A (ja) * 2012-04-13 2013-10-28 Procolorlab:Kk 写真台紙
GB2513410B (en) * 2013-04-26 2020-08-12 Vivid Laminating Tech Limited Laminating a book cover
DE102015201676A1 (de) * 2015-01-30 2016-09-08 Maping Kommandiittiyhtiö L. Huotari Rohling zur manuellen Herstellung eines illustrierten Einbands eines Buches oder Ähnlichem, Verfahren zur manuellen Herstellung eines illustrierten Einbands eines Buches oder Ähnlichem, sowie Buch
JP1652505S (zh) * 2019-06-28 2020-02-10
JP1652504S (zh) * 2019-06-28 2020-02-10
CN112874201A (zh) * 2021-02-26 2021-06-01 上海昌鑫龙印务有限公司 一种书刊印刷生产工艺
US20230148074A1 (en) * 2021-11-09 2023-05-11 Kevin P. Parker Book binding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495467A (en) * 1920-08-23 1924-05-27 Joseph J White Book
US2390125A (en) * 1944-09-13 1945-12-04 Nat Blank Book Co Binder case construction for books
US2667909A (en) * 1952-07-16 1954-02-02 Western Printing And Lithograp Automatic book casemaking machine
US3315387A (en) * 1965-10-22 1967-04-25 Brady Co W H Adhesive labels with structural alignment means
US3964770A (en) * 1971-12-08 1976-06-22 Velo-Bind, Inc. Case for book with pressure sensitive resilient spine pad
JPS5126085B2 (zh) * 1972-09-30 1976-08-04
US4430137A (en) * 1981-10-30 1984-02-07 The Excello Specialty Company Paint mask and method
GB2171357B (en) * 1984-12-04 1988-11-02 Brian Binns Book wrappers
JPH0759700B2 (ja) 1986-08-08 1995-06-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ツク表示素子
JPH0219264Y2 (zh) * 1986-09-04 1990-05-28
IE61667B1 (en) 1988-06-01 1994-11-16 Sean Kevin Fitzgerald Cover for books and the like
DE3919006A1 (de) * 1989-06-10 1990-12-13 Standard Elektrik Lorenz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verstaerkung optischer signale
JPH08132758A (ja) * 1994-11-09 1996-05-28 Koichi Obata 製本用具
US6416082B1 (en) * 2000-05-23 2002-07-0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Book cover and book binding system using the book cover
JP4275297B2 (ja) * 2000-07-10 2009-06-10 ホリゾン・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株式会社 簡易上製本用表紙
JP4353630B2 (ja) * 2000-12-04 2009-10-28 株式会社小林 オリジナル本作製用の製本キット
US20020135177A1 (en) * 2001-03-26 2002-09-26 Welch Stephen R. Method for creating a single continous design tiled from multiple images and an article for viewing the single continous design
DE10152695A1 (de) * 2001-10-19 2003-05-08 Huebner Druck Gmbh Buchdecke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JP2003205692A (ja) * 2002-01-15 2003-07-22 Dream Soft:Kk オリジナル本の作成用システム
US20040108709A1 (en) 2002-12-10 2004-06-10 Hengsbach Jeffrey L. Construction for a book cover
JP3851890B2 (ja) 2003-06-04 2006-11-29 ラボアットサイト有限会社 印刷用紙
JP3101717U (ja) 2003-11-17 2004-06-17 タック化成株式会社 薄葉体ラミネート用シート
JP2005199685A (ja) * 2003-12-16 2005-07-28 Kobayashi:Kk オリジナル本作製用の製本キット
JP4364026B2 (ja) * 2004-03-22 2009-11-11 株式会社小林 製本用表紙部材の作製補助具
JP2006159429A (ja) * 2004-12-02 2006-06-22 Tokyo Bijutsu Shiko Jigiyou Kyodo Kumiai 製本キット
US7566375B2 (en) * 2006-01-25 2009-07-28 Ben Huang Panel grip with cut-outs and inser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289649A (ja) 2006-10-26
EP1876030A1 (en) 2008-01-09
US20090026750A1 (en) 2009-01-29
WO2006109611A1 (ja) 2006-10-19
CN101151166A (zh) 2008-03-26
EP1876030A4 (en) 2011-08-24
JP4669313B2 (ja) 2011-04-13
US7955039B2 (en) 2011-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84773C (zh) 册子用封皮的制作方法及其配套部件
US6159570A (en) Laminated card assembly
US9085193B2 (en) Book cover and uses
US20100158639A1 (en) Instant media binding system
US7770933B2 (en) Printing paper
US20050120607A1 (en) Album formed from folded photographic prints
JP2003025763A (ja) 貼合せスクラップブックページを作成する方法
JP4532538B2 (ja) 表紙部材作製用の表紙芯材体及び表紙部材作製用キット
US20040119278A1 (en) Ki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erfect bound book
US20060034672A1 (en) Ki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erfect bound book
MXPA02004383A (es) Libro reforazado encuadernado con material de impresion.
JP2006159429A (ja) 製本キット
JPH09123636A (ja) 製本印刷物およびその作成方法
KR200180057Y1 (ko) 디지털 사진 앨범 구조
JP3902702B2 (ja) 背に柔軟材を用いた本の製本方法及び表紙作成方法
JP2009190388A (ja) シート状の製本キット
US8702127B2 (en) Making bound document having fastener and spacer
JP2008246709A (ja) 写真アルバム及び写真アルバム作製システム
US8870228B2 (en) Bound document having binding strip with spacer
JP3154715U (ja) 印刷用はくり紙及びカバー
JP5472600B2 (ja) 冊子
JP5750845B2 (ja) フォトブック製造方法、フォトブック製造システム、およびフォトブック
JP4023587B2 (ja) はぎ取り冊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870227B2 (en) Binding strip including spacer
JP2003170675A (ja) 製本キ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06

Termination date: 201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