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7050C - 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77050C
CN100477050C CNB2006100826040A CN200610082604A CN100477050C CN 100477050 C CN100477050 C CN 100477050C CN B2006100826040 A CNB2006100826040 A CN B2006100826040A CN 200610082604 A CN200610082604 A CN 200610082604A CN 100477050 C CN100477050 C CN 10047705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guide part
mentioned
tube
switch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826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09133A (zh
Inventor
清水敬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Mobilit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09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91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705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7050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2Bases, casings, or covers
    • H01H9/04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Tumbler or rocker switches, i.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by rocking an operating member in the form of a rocker button
    • H01H23/02Details
    • H01H23/04Cases; Covers
    • H01H23/06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18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1/22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 H01H2021/225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with push-pull operation, e.g. which can be pivoted in both directions by pushing or pulling on the same extremity of the operating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4Operating part movable angularly in more than one plane, e.g. joystick
    • H01H2025/048Operating part movable angularly in more than one plane, e.g. joystick having a separate central push, slide or tumbler button which is not integral with the operating part that surrounds 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04Cases; Covers
    • H01H21/08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3/00Casings
    • H01H2223/002Casings sealed
    • H01H2223/004Evacuation of penetrating liqui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00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or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covered by H01H
    • H01H2300/01Application power window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Tumbler Switche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Lubric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装置,其可以防止水从外部通过筒的开口浸入壳体内。开关装置具有:开关;壳体(1),其内部收纳有该开关;空心的筒(7),其一体地设置在壳体(1)的上表面(1u)上,在上下(U、D)开口,并与壳体(1)内连通;操作钮(6),其设置成覆盖筒(7)的上部开口,并可向前后(F、B)摆动;操作杆,其贯穿筒(7)并延伸到壳体(1)内,可将操作钮(6)的动作传递到开关,在该开关装置中,在壳体(1)的上表面(1u′)与操作钮(6)的前端部(6e)之间,设置有导向部(9),该导向部具有向左右方向(L、R)倾斜的斜面(9d),从而使水流向壳体(1)的左右方向(L、R)的旁侧。

Description

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操作可摆动的操作钮(knob)来进行开关的切换的开关装置,特别地,涉及一种防止水浸入壳体内部的防水型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车门的座席扶手或副仪表板(center console)等上,配设有在汽车的窗开闭装置(电动车窗装置)中使用的开关装置。该开关装置如下述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那样,在壳体内部收纳有开关和电路基板等,在壳体上表面设置有上下开口并与壳体内部连通的筒。并且,在筒上安装有覆盖筒的上部开口并可向前后摆动的操作钮,在操作钮上连接着操作杆,其贯穿筒的开口并向壳体内部延伸,用于将操作钮的动作传递到开关。而且,通过操作操作钮前后摆动,该动作通过操作杆传递,使开关接通或切断(ON或OFF)。
在上述开关装置中,一般安装有能覆盖壳体上表面的盖体,并从设置在该盖体的开口部,可操作地露出操作钮。因此,即使在雨天时等情况下或多或少的雨水落到盖体上,该雨水也几乎不会进入开关装置的壳体内。但是,当饮料等(以下,称为“水”)大量洒落在盖体上时,该水通过盖体的开口部与操作钮之间的间隙,向盖体的上表面流下,向筒侧等流去。而且,流向筒侧的水,随其势头在操作钮与筒之间的间隙中上升,通过筒的开口并浸入壳体内,成为在开关或电路基板上产生腐蚀或短路的原因。
作为上述那样的防止水浸入的对策,在下述的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这样的结构:在开关装置的壳体上表面的筒的前后形成水捕捉槽,其成形为使槽底朝向壳体的前方倾斜,或者成形为还在中央部具有分水岭的山形,在壳体的前面和侧面形成有贯穿水捕捉槽的最深部的排水口。另外,在专利文献1、2中,关于防止水浸入的对策,完全没有记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807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31486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3111221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3的技术中,使通过盖体(在专利文献3中为车身装饰件(finish))与操作钮之间的间隙并向壳体上表面流下的水,流入水捕捉槽,并在其中进行捕捉,沿该槽底的倾斜面汇集到前方的最深部,由于水从比水捕捉槽的宽度和深度都小的壳体侧面的排水口排出,因此,在水量较多的情况下,即使水流入水捕捉槽也来不及从排水口排出,则水从水捕捉槽溢出并向筒侧流去,在操作钮与筒之间的间隙中上升,存在着水通过筒的开口并浸入壳体内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开关装置,其可防止水从外部通过筒的开口浸入壳体内。
本发明的开关装置具有:开关;壳体,其内部收纳有该开关;筒,其设置在该壳体的上表面,具有上部开口和下部开口,并与壳体内部连通;操作钮,其设置成覆盖该筒的开口,并可向前后摆动;操作杆,其从该操作钮贯穿筒的开口,并向壳体内部延伸,用于将操作钮的动作传递到开关。在这样的开关装置中,在壳体上表面与上述操作钮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导向部,该导向部向左右方向倾斜,从而使水流向壳体的旁侧。
在上述结构中,导向部既可以向左方向和右方向两边下降倾斜,也可以只朝向其中任何一边下降倾斜。
如上所述,即使水从外部向壳体上表面的操作钮的端部附近流下,由于该水随时都可沿导向部流动,并向壳体的左右侧排出,因此,可以防止水通过在操作钮与筒之间的间隙上升并从筒的开口浸入壳体内。特别地,在电动车窗装置等中所使用的开关装置中,一般地,由于壳体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短于前后方向的宽度,从筒到壳体左右侧面的距离短于从筒到前后侧面的距离,因此,通过使水沿导向部流向壳体的左右侧,就可以快速地从壳体上向外部排出水,从而可以更加可靠地防止水浸入壳体内。
并且,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导向部成为朝左右两个方向下降倾斜的山形。
这样,使水沿导向部向左右两个方向流下,水可以很快地远离筒的上部开口和操作钮的下端部,从而可以进一步防止水浸入壳体内。
并且,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导向部的前后的端部中,使其中一个端部相对于操作钮的端部位于靠近筒侧,使其中另一个端部相对于操作钮的端部位于靠近与筒相反的一侧。
这样,由于导向部位于操作钮的端部的正下方,因此,使沿该端部流下来的水直接落在导向部上,并立即沿导向部流向壳体旁侧,而难于流向筒侧,从而可以进一步防止水浸入壳体内。
并且,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导向部的前后的端部中,使其中一个端部与筒的侧面邻接,在该侧面上、导向部的上方,设置有向该导向部的另一个端部突出的凸缘。
这样,使水不会在导向部与筒之间滞留,而沿导向部流向壳体旁侧,并且,即使导向部上的水冲撞筒的侧面并上升,也可以通过凸缘来阻止该水通过操作钮与筒之间的间隙到达筒的上部开口,从而可以进一步防止水浸入壳体内。
并且,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导向部的附近设置有槽,其与导向部邻接,其端部敞开以便连通壳体的左右侧面。
这样,即使水借助落在导向部上的势头,流向导向部的引导方向以外的方向,即流向向下倾斜方向以外的方向,水也将进入位于该方向的槽中,而不会返回导向部,可以使该水通过槽的敞开端部向壳体的左右侧排出,从而可以进一步防止水浸入壳体内。
并且,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导向部的附近的壳体的上表面,向壳体的左右侧面下降倾斜。
这样,使从导向部上向导向部附近的壳体上表面流去的水,不会在该壳体上表面滞留,而沿该壳体上表面的倾斜面流动,可以容易地向壳体的旁侧排出,从而可以进一步防止水浸入壳体内。
进而,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壳体的操作钮的端部附近设置凹部,在该凹部内设置上述导向部。
这样,不会将操作钮的安装位置升高到壳体的上方,由于可以确保在壳体上表面与操作钮的端部之间设置导向部的空间,因此,可以抑制高度并实现开关装置的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即使水从外部向壳体上表面的操作钮的端部附近流下,由于该水随时都可沿导向部流动,向壳体的左右旁侧排出,因此,可以防止水在操作钮与筒之间的间隙中上升并从筒的开口浸入壳体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相同开关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3是相同开关装置的前方剖面图。
图4是在相同开关装置中安装了盖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相同状态的侧方剖面图。
图6是相同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7是相同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侧剖面图。
图8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前方剖面图。
图9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前方剖面图。
图10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前方剖面图。
图11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前方剖面图。
标号说明
1:壳体;1l:左侧面;1r:右侧面;1u′:壳体上表面;6:操作钮;
6e:操作钮的前端部;7:筒;7b:筒的上部开口;7c:筒的下部开口;
7f:筒的前侧面;9、9′、9″、9″′、9″″:导向部;9b:导向部的前端部;9c:导向部的后端部10:凸缘;13:槽13f:槽的端部;16:开关17:操作杆100:开关装置;L:左方向;R:右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考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的立体图,图2是开关装置100的右侧视图,图3是开关装置100的前方剖面图(图2的Z-Z剖面图),图4是在开关装置100上安装了盖体2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相同状态下的侧方剖面图,图6是相同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7是相同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侧方剖面图。
在图1等中,开关装置100使用在动力车窗装置中,并安装在车辆的驾驶座的门上设置的座席扶手(图示省略)上。1是开关装置100的壳体,其与一般的动力车窗装置用开关装置的壳体同样地形成为,左右方向L、R的宽度短于前后方向F、B的宽度的长方体形状。1u、1f、1b、1l、1r分别是壳体1的上表面、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右侧面。如图5和图7所示,在壳体1的内部,收纳有电路基板15和开关16等。在图3中,省略了壳体1内部的部件等的图示。如图5所示,壳体1的下侧(D方向侧)开口,并通过嵌合下盖2将其封闭。从下盖2向下方突出的14是安装在电路基板15上的连接器。在该连接器14上,通过嵌合用于连接未图示的控制装置的电缆,就可以从开关装置100向控制装置发送开关16等的输出信号。如图4和图5所示,在壳体1上,通过螺钉(图示省略)安装有盖体20,通过该盖体20覆盖上表面1u。使钩片20x钩住车门的座席扶手,盖体20就被安装在车门上。
在图1等中,在壳体1的上表面1u的前侧(F方向侧)所示的3,是后视镜控制开关的滑动式的第1操作钮,4是相同开关的四点按压式(十字键式)的第二操作钮,分别为了进行车辆的左右侧后视镜的角度调节而被操作。在后侧(B方向侧)所示的5,是窗锁定开关的按压锁定式操作钮,其被操作,从而锁定车辆的各窗使其不能开闭或者解除该锁定。在中央所示的6,是窗开闭开关的跷跷板型操作钮,共计设置四个,其为了开闭车辆的车窗而被操作。6a是操作钮6的操作部,6b是与操作部6a形成为一体的帽部,6c是形成在帽部6b的外侧面上的孔。在图1和图2中,只在右侧(R方向侧)所示的操作钮6的右侧面上表示有孔6c,然而实际上,在各操作钮6的右侧面和左侧面(L方向侧的侧面)上都分别形成有与孔6c相同的孔。
如图5~图7所示,各操作钮6安装在设置于壳体1的上表面1u的空心的筒7上。具体地,筒7的沿水平截面的形状为大致矩形,在上下(U、D方向)开口并与壳体1内部连通,在左右的外侧面上,一体地形成有轴7a。在图5中,只表示出二个筒7,然而实际上,设置有四个(图1)以对应各操作钮6。将操作钮6的帽部6b从上方罩到筒7上,以便覆盖该筒7的上部开口7b,并使操作钮6的孔6c与左右的轴7a嵌合,由此操作钮6以轴7a为中心可前后摆动地支持在筒7上。在壳体1的上表面1u上,除筒7之外,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操作钮3~5的筒,这里省略其图示和说明。
贯穿筒7的操作杆17,在操作钮6的内侧一体地突出形成。该操作杆17从操作钮6贯穿筒7的上部开口7b并向壳体1内延伸。在操作杆17的下端部形成有凹部17a,该凹部17a与安装在电路基板15上的开关16的致动器16a嵌合。开关16是窗开闭用开关,由公知的滑动开关构成。当用手指将操作钮6或向前侧放倒或向后侧立起时,如图7中点划线所示,操作钮6以轴7a为中心向前后摆动,操作杆17将操作钮6的动作向致动器16a传递,从而开关16接通或切断。即,设置在开关16内部的接点,根据操作钮6的操作位置,切换成ON(导通)或OFF(非导通)状态。Q是轴7a的中心点,即操作钮6的转动中心点。在电路基板15上,除开关16之外,还安装有后视镜控制用和窗开闭锁定用开关等,但这里省略其图示和说明。
在将盖体20安装在壳体1上的状态下,如图4所示,各操作钮3~6从设置在盖体20上的开口20a~20c露出,就可以用手指进行操作,由于操作钮3只需在操作钮4上向左右滑动即可操作,操作钮4、5只需从上方按压即可操作,因此,开口20a、20b的开口面积较小,然而关于操作钮6,则需要将手指放在操作部6a上来进行使其向前放倒或向后立起的操作,因而开口20c的开口面积就需要具有可插入手指的大小。如图5和图7所示,在开口20c的下方形成有收纳操作钮6和筒7的凹部20d。
如图1等所示,在壳体1上的操作钮6的前端部6e的附近,设置有沿壳体1的左右方向L、R延伸的凹部8。作为构成该凹部8的底面的部分的壳体1的上表面1u′(以下,称为“壳体上表面1u′”),如图3所示,向壳体1的左右侧面1l、1r下降倾斜,与壳体1的左右侧面1l、1r连续,该侧面1l、1r侧的端部1p敞开。在壳体上表面1u′与操作钮6的前端部6e之间,与壳体1一体地设置有四个导向部9,其由从前方观察到的形状为楔形的突起构成。即,以便能设置这样的导向部9,即,为了在壳体上表面1u′与操作钮6之间确保设置导向部9的空间,而在壳体1上设置凹部8。导向部9具有斜面9d,其朝向斜上方并向左右方向L、R下降倾斜,该斜面9d与壳体1的左侧面1l或右侧面1r连续,该侧面1l、1r侧的端部9a敞开。沿左右方向L、R排列的导向部9之间配置成,如图3所示,使在壳体1的中心线C的两侧形成线对称且呈大致山形。导向部9沿斜面9d引导水,并使其流向壳体1的左右侧。
如图6和图7所示,在导向部9的前后的端部9b、9c上,后端部9c位于比操作钮6的前端部6e和盖体20的凹部20d的端部20e靠近筒7侧(B方向侧),并与筒7的前侧面7f以及与该前侧面7f位于同一个面的凹部8的后侧面8e邻接。前端部9b位于比端部6e、20e靠近与筒7相反侧(F方向侧),从前端部9b到端部6e、20e的距离大于从后端部9c到端部6e、20e的距离。即,导向部9的斜面9d位于操作钮6的前端部6e与盖体20的端部20e之间的间隙18的正下方。间隙18具有这样的大小,即,使其对操作钮6的摆动操作不会产生障碍,即向前后摆动时操作钮6与盖体20不会接触。在筒7的前侧面7f的比导向部9更上方的位置上,设置有向导向部9的前端部9b突出的凸缘10。在筒7的后侧面上,设置有向与筒7相反侧突出凸缘11。
如图1所示,在导向部9的附近,设置有与导向部9邻接的槽13。槽13设置在沿左右方向L、R排列的各导向部9之间以及各筒7之间,并设置成沿前后方向F、B延伸,端部13f敞开以便与壳体1的左右侧面1l、1r连通。如图3所示,槽13的底部13b位于与壳体上表面1u′的最上部相同高度。
在上述结构的开关装置100中,当从忘记关闭的车窗浸入雨水、或在车内误洒的饮料等(以下,称为“水”)流到盖体20和操作钮6的上方时,如图6的箭头所示,该水从盖体20的开口20c进入凹部20d,然后通过盖体20与操作钮6之间的间隙18流下去。进而,流下后的水落下并冲撞正下方的导向部9的斜面9d,如图3和图6的粗箭头所示,大部分立即沿斜面9d流向下方,从导向部9的敞开端部9a向壳体1的左右侧排出。并且,一部分水借助落下的势头,如细箭头所示,或在斜面9d上流向筒7侧或与筒7相反侧或沿斜面9d上升,然而流向与筒7相反侧的水如细箭头所示原样地朝导向部9的前侧的壳体上表面1u′流下,流向筒7侧的水如细箭头所示在侧面7f、8e返回并向壳体上表面1u′流下,沿斜面9d上升的水如细箭头所示在向槽13流下后,通过端部13f并向壳体上表面1u′流去。进而,流到壳体上表面1u′来的水,沿壳体上表面1u′的倾斜面流向下方,从敞开的端部1p向壳体1的左右侧排出。
如上所述,在壳体上表面1u′与操作钮6的前端部6e之间,通过设置具有向左右方向L、R倾斜的斜面9d的导向部9,从而即使水从外部通过盖体20与操作钮6之间的间隙18,向壳体上表面1u′的操作钮6的前端部6e附近流下,但由于该水可随时沿导向部9的斜面9d流动,并从导向部9的敞开端部9a向壳体1的左右侧排出,因而可以防止水在操作钮6与筒7之间的间隙19(图7)中上升并从筒7的上下开口7b、7c浸入壳体1内部。
并且,开关装置100的壳体1的左右方向L、R的宽度短于前后方向F、B的宽度,从筒7到壳体1的左右侧面1l、1r的距离短于到前后侧面1f、1b的距离,所以如上所述,通过使水沿导向部9的斜面9d流向壳体1的左右侧,从壳体1上快速地向外部排出水,可以更加可靠地防止水浸入壳体内。
并且,通过使两个导向部9沿左右方向L、R排列并呈山形,各斜面9d朝向左右两个方向L、R下降倾斜,因而可使通过间隙18并流下来的水沿斜面9d向左右两个方向流下,并快速地远离筒7的上部开口7b和操作钮6的前端部6e,向壳体1的旁侧排出,可以进一步防止水浸入壳体1内。
并且,在导向部9的前后的端部9b、9c中,通过使后端部9c从操作钮6的前端部6e和盖体20的端部20e隔开预定距离地位于筒7侧,使前端部9b从端部6e、20e隔开预定距离地位于与筒7相反侧,从而导向部9的斜面9d位于操作钮6与盖体20之间的间隙18的正下方,因此使沿操作钮6的前端部6e流下的水直接落下到斜面9d上,并立即沿斜面9d流向壳体1的侧面,从而就难以流向筒7侧,可以进一步防止水浸入壳体1内。
并且,使导向部的后端部9c与筒7的前侧面7f邻接,在该前侧面7f上、导向部9的上方设置有凸缘10,因而能够使水不会在导向部9与筒7之间滞留,而沿导向部9的斜面9d流向壳体1的侧面,并且,即使斜面9d上的水冲撞筒7的前侧面7f并上升,借助于凸缘10,可以阻止该水通过操作钮6与筒7之间的间隙19并到达筒7的上部开口7b,就可进一步防止水浸入壳体1内。
并且,通过在导向部9的附近设置有槽13,其与导向部9邻接,其端部13f敞开以便连通壳体1的左右侧面1l、1r,因而即使借助于落到导向部9的斜面9d上的势头,水流向与导向部9的引导方向相反侧,即流向斜面9d上升的R方向或L方向,水也会进入位于该方向的槽13中而并不返回导向部9,能够使该水通过槽13的敞开端部13f和壳体上表面1u′,并向壳体1的左右侧排出,就可进一步防止水浸入壳体1内。
进一步,通过使导向部9的前侧附近的壳体上表面1u′,朝向壳体1的左右侧面1l、1r下降倾斜,因而即使水流向导向部9的引导方向以外的方向、即斜面9d下降的方向(L方向或R方向)以外的方向(斜面9d上升的R方向或L方向、以及横穿斜面9d的F、B方向),直接或间接地向壳体上表面1u′流去,该水也不会在壳体上表面1u′滞留,而能够沿壳体上表面1u′的倾斜面流动,并易于从敞开端部1p向壳体1的旁侧排出,可进一步防止水浸入壳体1内。
在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3等所示,作为示例,列举了在壳体上表面1u′与操作钮6的前端部6e之间,对每组操作钮6和筒7各设置一个导向部9的情况,该导向部9由从前方观察到的形状是楔形的突起构成,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以设置如图8~图11所示的导向部9′、9″、9″′、9″″。图8~图11分别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的前方剖面图(图2的Z-Z剖面图),在各图中,对与在图1~图7中说明过的部分相同的部分赋予同一标号,并省略壳体1内的部件等的图示。
图8所示的导向部9′是由从前方观察到的形状为从顶点9e′到端部9a′连续的山形突起构成的,在壳体上表面1u′与操作钮6的前端部6e之间,对每两组操作钮6等(操作钮6和筒7)各设置1个导向部9′。导向部9′的前后方向(相对于纸面垂直的方向)的宽度,是与导向部9相等的尺寸,朝向斜上方的左右斜面9d′朝左右方向L、R下降倾斜,并与壳体1的左右侧面1l、1r连续,该侧面1l、1r侧的端部9a′敞开。
图9所示的导向部9″,从前方观察到的形状为倾斜的板状,其由从凹部8的后侧面8e垂直地突出的突起构成,该后侧面8e与筒7的前侧面7f是同一面,在壳体上表面1u′与操作钮6的前端部6e之间,对每组操作钮6等各设置1个导向部9″。导向部9″的前后方向的宽度,是与导向部9同等的尺寸,导向部9″的左右方向L、R的宽度,是与筒7大致相等的尺寸,朝向斜上方的左右斜面9d″朝左右方向L、R下降倾斜,且左右两端部9a″、9e″敞开。沿左右方向L、R排列的两个导向部9″之间配置成,在壳体1的中心线C的两侧成为线对称并呈大致山形。
图10所示的导向部9″′,是由从前方观察到的形状为连续的山形突起构成的,在壳体上表面1u′与操作钮6的前端部6e之间,对每组操作钮6等各设置1个。导向部9″′的前后方向的宽度,是与导向部9相等的尺寸,导向部9″′的左右方向L、R的宽度比操作钮6的宽度大一点。朝向斜上方的斜面9d″′和9f″′朝左右方向L、R下降倾斜,朝向壳体1内侧的斜面9f″′与槽13的底部13b连续,朝向外侧的斜面9d″′与壳体1的左右侧面1l、1r连续,该侧面1l、1r侧的端部9a″′敞开。
图11所示的导向部9″″,从前方观察到的形状是倾斜的板状,其由从凹部8的后侧面8e垂直地突出的突起构成,在壳体上表面1u′与操作钮6的前端部6e之间,对每组操作钮6等各设置两个导向部9″″,朝左右方向L、R隔开预定的间隔并形成为大致山形。各导向部9″″的前后方向的宽度是与导向部9相等的尺寸,呈大致山形的两个导向部9″″的展开宽度(从端部9a″″到端部9e″″的宽度),是与筒7大致相等的尺寸。朝向斜上方的斜面9d″″、9f″″向左右方向L、R下降倾斜,端部9a″″、9e″″敞开。
根据上述图8~图11的导向部9′、9″、9″′、9″″,如各图中的箭头所示,从操作钮6与盖体20的端部20e之间的间隙18向凹部8流下来的水,能够沿导向部9′、9″、9″′、9″″随时流向壳体1的左右侧并排出,可防止水从筒7的开口7b、7c浸入壳体1内。并且,在图9~图11的导向部9″、9″′、9″″中,虽然有时水会进入9″、9″′、9″″之间的间隙,或者进入9″、9″′、9″″与壳体上表面1u′之间的间隙,然而由于该水沿壳体上表面1u′的倾斜面流动,从敞开端部1p向壳体1的左右侧排出,所以水不会滞留在壳体上表面1u′等处。
此外,在以上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列举了在操作钮6的前端部6e附近将导向部9与壳体1一体地设置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既可以在操作钮的前侧以外的端部附近将导向部与壳体一体地设置,也可以将导向部与壳体分别地形成后再安装到壳体上。
此外,在以上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在壳体上表面1u′与操作钮6之间设置导向部9、9′、9″、9″′、9″″,而在壳体1上的操作钮6的前端部6e附近设置有凹部8,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即使在壳体上不设置凹部,而通过使操作钮的安装位置处于壳体上方等,来扩大壳体上表面与操作钮之间的间隔,也可以在壳体上表面与操作钮之间设置导向部。当然,当设置如上所述的凹部8时,由于不必将操作钮的安装位置提高到壳体上方,就可以在壳体上表面与操作钮之间确保导向部的设置空间,所以可抑制高度并可实现开关装置的小型化。
此外,在以上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列举了将导向部9附近的壳体上表面1u′设置成,与壳体1的左右侧面1l、1r的两方都连续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将导向部附近的壳体上表面设置成,只与壳体的左右侧面的任意一方连续。关于导向部,其可以设置成从预定位置向壳体的左和右两方都下降倾斜,也可以设置只向任意一方下降倾斜。
进一步,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列举了将本发明应用于设置有四个窗开闭开关的电动车窗装置中所用的开关装置100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也可以应用在只设置一个或设置四个以外的多个窗开闭开关的开关装置中,本发明也可以应用在门开闭装置所用的开关装置中等。并且,在应用于车载以外用途的开关装置中,也可使用本发明。

Claims (9)

1.一种开关装置,具有:
开关;
壳体,其内部收纳有上述开关;
筒,其设置在上述壳体的上表面,具有上部开口和下部开口,并与上述壳体的内部连通;
操作钮,其设置成覆盖上述筒的开口,并可向前后摆动;
操作杆,其从上述操作钮贯穿上述筒的开口,并向上述壳体内延伸,用于将上述操作钮的动作传递到上述开关,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壳体上表面与上述操作钮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导向部,该导向部向左右方向倾斜,从而使水流向上述壳体的旁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向部具有朝左右两个方向下降倾斜的山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导向部的前后的端部中,使其中一个端部相对于上述操作钮的端部位于靠近上述筒侧,使其中另一个端部相对于上述操作钮的端部位于靠近与上述筒相反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导向部的前后的端部中,使其中一个端部相对于上述操作钮的端部位于靠近上述筒侧,使其中另一个端部相对于上述操作钮的端部位于靠近与上述筒相反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导向部的前后的端部中,使其中一个端部与上述筒的侧面邻接,在该侧面上、在上述导向部的上方,设置有向上述导向部的另一个端部突出的凸缘。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导向部的附近设置有槽,该槽与导向部邻接,该槽的端部敞开以便连通上述壳体的左右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导向部的附近设置有槽,该槽与导向部邻接,该槽的端部敞开以便连通上述壳体的左右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向部的附近的上述壳体的上表面,向上述壳体的左右侧面下降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向部的附近的上述壳体的上表面,向上述壳体的左右侧面下降倾斜。
CNB2006100826040A 2005-08-01 2006-05-18 开关装置 Active CN10047705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23025 2005-08-01
JP2005223025A JP4193824B2 (ja) 2005-08-01 2005-08-01 スイ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9133A CN1909133A (zh) 2007-02-07
CN100477050C true CN100477050C (zh) 2009-04-08

Family

ID=37420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826040A Active CN100477050C (zh) 2005-08-01 2006-05-18 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7294801B2 (zh)
EP (1) EP1750288B1 (zh)
JP (1) JP4193824B2 (zh)
KR (1) KR100858405B1 (zh)
CN (1) CN100477050C (zh)
AT (1) ATE472163T1 (zh)
BR (1) BRPI0603088B1 (zh)
CA (1) CA2540465C (zh)
DE (1) DE602006015020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15111B3 (de) * 2008-01-31 2009-06-10 Preh Gmbh Flüssigkeitsgeschütztes Bedienelement
JP5334641B2 (ja) * 2009-03-27 2013-11-06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WO2011118268A1 (ja) * 2010-03-24 2011-09-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ユニット
JP5340251B2 (ja) 2010-11-15 2013-11-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JP5574442B2 (ja) * 2011-10-31 2014-08-20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DE102011118723A1 (de) * 2011-11-16 2013-05-16 Audi Ag Bedienelement
JP5851221B2 (ja) * 2011-12-02 2016-02-03 東洋電装株式会社 ハンドルスイッチ
JP5698716B2 (ja) * 2012-09-07 2015-04-08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スイッチ装置
JP5714041B2 (ja) * 2013-02-19 2015-05-07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JP2014157695A (ja) 2013-02-15 2014-08-28 Omro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スイッチ装置
JP6304764B2 (ja) * 2014-10-10 2018-04-0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CN105655182B (zh) * 2016-01-11 2019-07-26 乐星汽车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升降及后视镜调节开关
CN107539230B (zh) * 2016-06-23 2021-09-21 阿尔派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以及开关防水机构
WO2019187346A1 (ja) * 2018-03-26 2019-10-03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JP7369648B2 (ja) * 2020-03-18 2023-10-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JP7455201B2 (ja) 2020-05-12 2024-03-25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操作体および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6131A (ja) 1981-08-10 1983-02-16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配水塔の水位制御装置
JPS6225441A (ja) 1985-07-25 1987-02-03 Nec Corp 高密度パツケ−ジの冷却構造
JPS63179627U (zh) * 1987-05-12 1988-11-21
JPH0348322A (ja) 1989-07-14 1991-03-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情報記憶装置
JPH056605A (ja) 1991-06-27 1993-01-14 Fujitsu General Ltd 光デイスクのローデイング装置
JP2671711B2 (ja) 1992-05-13 1997-10-2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JP3111221B2 (ja) 1993-12-17 2000-11-20 ナイルス部品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イッチユニットの排水構造
JPH08129931A (ja) * 1994-10-31 1996-05-21 Hosiden Corp スイッチ
JP3259883B2 (ja) * 1994-12-20 2002-02-25 ナイルス部品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の組付け構造
JP3527000B2 (ja) * 1996-01-26 2004-05-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付きスイッチボックス
JPH09265851A (ja) * 1996-03-28 1997-10-07 Niles Parts Co Ltd スイッチの防水用ケース
KR19980051619U (ko) * 1996-12-31 1998-10-07 박병재 이물질 유입방지용 파워 윈도우 스위치
US6156983A (en) * 1999-04-01 2000-12-05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Water-proof keyboard
KR100340930B1 (ko) * 1999-12-28 2002-06-20 구자홍 스위치장치
US6443644B1 (en) * 2000-03-17 2002-09-03 Minebea Co., Ltd. Spill resistant keyboard
JP3998174B2 (ja) * 2001-08-30 2007-10-24 ナイルス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
JP4194874B2 (ja) 2003-04-10 2008-12-10 デンセイ・ラムダ株式会社 風除け部を有する屋外設置用筐体
JP4464846B2 (ja) * 2005-02-16 2010-05-19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540465C (en) 2008-04-15
KR20080031879A (ko) 2008-04-11
JP2007042328A (ja) 2007-02-15
EP1750288A3 (en) 2008-03-19
BRPI0603088B1 (pt) 2019-05-21
DE602006015020D1 (de) 2010-08-05
CN1909133A (zh) 2007-02-07
US20070023269A1 (en) 2007-02-01
EP1750288A2 (en) 2007-02-07
KR100858405B1 (ko) 2008-09-11
BRPI0603088A (pt) 2007-03-13
JP4193824B2 (ja) 2008-12-10
US7294801B2 (en) 2007-11-13
EP1750288B1 (en) 2010-06-23
CA2540465A1 (en) 2007-02-01
ATE472163T1 (de) 2010-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7050C (zh) 开关装置
CN100456402C (zh) 开关装置
CN100472684C (zh) 开关装置
CN100495611C (zh) 开关装置
RU1830152C (ru) Клавишный выключатель
WO2006109804A1 (ja) 電力分配装置
CN1870196A (zh) 开关装置
CN102683061A (zh) 开关装置
CN102568879B (zh) 开关装置
EP2551873B1 (en) Switch unit
CN111613460B (zh) 车辆用开关装置
CN103996553A (zh) 开关装置
CN103996555B (zh) 开关装置
CN111755268B (zh) 车辆用开关装置
CN219857365U (zh) 顶盖横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KR20100009813U (ko) 차량용 조수석 도어락 스위치 장치
KR100817407B1 (ko) 스위치 장치
KR100818847B1 (ko) 차량용 스위치케이스
CN114974950A (zh) 开关装置
KR0140382Y1 (ko) 자동차 자동항법장치용 제어기본체
KR200219187Y1 (ko) 자동차의 파워 윈도우용 보조 스위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OMRO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OMRON CORP.

Effective date: 201012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KYOTO-SHI, KYOTO PREFECTURE, JAPAN TO: AICHI PREFECTURE, JAP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1207

Address after: Aichi

Patentee after: Omro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City, Kyot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mron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