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8879B - 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68879B
CN102568879B CN201110360233.9A CN201110360233A CN102568879B CN 102568879 B CN102568879 B CN 102568879B CN 201110360233 A CN201110360233 A CN 201110360233A CN 102568879 B CN102568879 B CN 1025688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knob
housing
projection
switching device
protru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6023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68879A (zh
Inventor
水越健郎
山田刚誉
森幸治
江口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Nidec Mobilit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Omro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Omro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688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88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688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88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04Cases; Covers
    • H01H21/08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Tumbler or rocker switches, i.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by rocking an operating member in the form of a rocker button
    • H01H23/02Details
    • H01H23/04Cases; Covers
    • H01H23/06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18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1/22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 H01H2021/225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with push-pull operation, e.g. which can be pivoted in both directions by pushing or pulling on the same extremity of the operating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3/00Casings
    • H01H2223/002Casings sealed
    • H01H2223/004Evacuation of penetrating liqui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00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or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covered by H01H
    • H01H2300/01Application power window

Landscapes

  • Tumbler Switche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装置,其能够防止水从壳体外部经由壳体与盖之间的空间浸入到壳体内部,而与开关装置的安装角度无关。该开关装置(100)包括:收纳有开关(71)的壳体(11);设置于壳体的上表面的筒部(12);能够摆动地设置于筒部的操作钮(21);将操作钮(21)的动作传递到开关的操作杆(21d);以及使操作钮(21)露出地覆盖壳体(11)的上表面的盖(51),在开关装置中,在壳体(11)的上表面设置向盖侧凸出的凸起(15),在盖(51)的背面设置向壳体侧凸出的凸起(56),在盖(51)覆盖壳体(11)时产生的该盖(51)与壳体(11)之间的空间中,将凸起(15、56)配置成从前后方向观察重叠。

Description

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操作钮的操作来进行开关的通断的开关装置,特别涉及防止水浸入壳体内部的防水型的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等车辆具有用于进行窗户的开闭控制以及门的锁定和解锁控制等的开关装置,这种开关装置一般配置在门扶手或中心仪表板等。
关于上述的开关装置,例如如图12的100′所示,具有:壳体11′、覆盖该壳体11′的上表面的盖51′、以及操作钮21′。
在图12中,箭头F表示开关装置100′的前方。下文中,同样地,箭头B表示后方,箭头R表示右方,箭头L表示左方,箭头U表示上方,箭头D表示下方。由此,图12是从左方L观察开关装置100′的情况下的侧剖视图。
在壳体11′的内部收纳有开关71′和电路基板72′等电子部件。在壳体11′的上表面设置有上下开口并与壳体内连通的筒部12″。并且,在筒部12″以覆盖该筒部12″的上部开口的方式安装有操作钮21′。另外,操作钮21′以能够被操作的方式从设置于盖51′的孔52′露出。
在这样的开关装置100′中,在从忘记关上的窗户浸入的雨水或从容器中洒出的饮料水等(下文中将这些统称为“水”)溅到盖51′上的情况下,如图中的箭头所示,该水通过盖51′的孔52′与操作钮21′之间的间隙而向下流到壳体11′的上表面,并向筒部12″侧流去。
并且,流向筒部12″侧的水若量较多,则有时也会在操作钮21′与筒部12″之间的间隙中上升、并通过筒部12″的开口而浸入到壳体11′内。浸入到了壳体11′内的水成为开关71′和电路基板72′等电子部件上的腐蚀或短路的原因。
因此,在后述的专利文献1至3中,提出了防止水浸入到壳体内部的防水型的开关装置。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开关装置中,在安装有操作钮的筒部的附近设置凸起,在操作钮没有摆动的状态下,操作钮的下端部和凸起的上端部隔开微小间隙地对置。由此,即使水从外部通过盖与操作钮之间的间隙而流入,要在操作钮与筒部之间的间隙中上升的水流也会被凸起阻断。
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开关装置中,在安装有操作钮的筒部的附近设置凹陷,并且在该凹陷的筒部侧设置覆盖该凹陷的一部分的盖。由此,即使水从外部通过盖与操作钮之间的间隙而流入,向下流到壳体上表面的水在进入凹陷后与盖碰撞,从而在凹陷内呈旋涡状对流。因此,要从凹陷在操作钮与筒部之间的间隙中上升的水流被盖阻止。
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开关装置中,在壳体上表面上的操作钮的前端部附近,设置有具有向左右方向倾斜的斜面的引导部。由此,即使水从外部通过盖与操作钮之间的间隙而流入,向下流到壳体上表面的操作钮的前端部附近的水会沿着引导部的斜面从该引导部的开放端部向壳体的左右旁侧排出。因此,能够将要在操作钮与筒部之间的间隙中上升的水流防止于未然。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3127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28025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193824号公报
另外,作为开关装置的安装方法,如图12所示,一般是以开关装置100′的前后方向F、B相对于车辆的底板面即地面大致平行的角度进行安装。
但是,近年来,根据使用者的希望以及操作的便利性等,开始采用这样的方法:以开关装置100′的前侧相对于地面向上方U倾斜预定角度(例如20度到30度)的状态进行安装(参照图13)。
若这样安装开关装置100′,则通过盖51′的孔52′与操作钮21′之间的间隙而流入的水在向下流到壳体11′的上表面之后,在朝向筒部12″下降倾斜的壳体11′的上表面上加速向斜下方流去。因此,在壳体11′与盖51′之间的间隙中朝向筒部12″侧流去的水的水势比图12的情况要猛。
因此,如图13中的粗线箭头所示,水势很猛的水在操作钮21′与筒部12″之间的间隙中上升并通过筒部12″的开口,从而容易浸入到壳体11′的内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装置,其能够防止水从壳体的外部经由壳体与盖之间的空间浸入到壳体的内部,而与开关装置的安装角度无关。
在本发明中,开关装置包括:开关;壳体,在其内部收纳有所述开关;筒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并且该筒部在壳体的上下开口并与壳体内连通;操作钮,其以覆盖所述筒部的上部开口的方式设置,并设置成能够向壳体的前后摆动;操作杆,其从所述操作钮贯通筒部的开口地延伸到壳体内,用于将操作钮的动作传递到开关;以及盖,其以使操作钮露出的方式覆盖壳体的上表面,在开关装置中,操作钮在壳体的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在壳体的上表面设置向盖侧凸出的第一凸起,在盖的背面设置向壳体侧凸出的第二凸起,在盖覆盖壳体时产生的该盖与壳体之间的空间中,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配置成:从前后方向观察,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重叠。
这样,关于从外部通过前后排列的操作钮中的前侧的操作钮的后端部与盖之间的间隙而流入、并朝向后侧的筒部在壳体的上表面流动的水,该水被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挡住水流,而向壳体的左右旁侧排出。因此,能够防止水在后侧的操作钮与筒部之间的间隙中上升而从该筒部的开口浸入到壳体内。
特别是即使在以开关装置的前侧向上倾斜的状态进行安装的情况下,借助于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能够减弱在壳体上表面流动的水的水势。因此,能够将从外部流入的水向壳体旁侧排出,而与开关装置的安装角度无关。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在前后方向隔开间隙地分离。这样,即使在制造壳体的厂家和制造盖的厂家不同、无法把握对方厂家的部件的偏差的情况下,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也不会起冲突。因此,能够避免无法将盖装配于壳体的情况。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设置在前后排列的操作钮中的前侧的操作钮的附近。
这样,能够对在壳体的上表面朝向与后侧的操作钮对应的筒部流动的水在更加远离该筒部的位置进行遮挡。由此,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水浸入到壳体内。
另外,在开关装置的前侧向上倾斜地进行安装的情况下,即使水向下流到下降倾斜的壳体上表面,由于从流下的地点到凸起的距离很短,因此水的水势不会增大。由此,能够更加有效地遮挡朝向后侧的筒部的水流。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中的一方或者两方设置有多个。
这样,能够用三个以上的凸起进一步有效地遮挡水流。另外,即使在一部分凸起破损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剩余的凸起来遮挡水流。
此外,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比后侧的筒部的左右方向的宽度长。
这样,能够避免从第一和第二凸起的左右旁侧逃掉的水波及到位于该凸起的后方的筒部。因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防止水浸入到壳体内。
而且,在本发明中,可以是,在与前后排列的操作钮中的后侧的操作钮对应的筒部的前侧附近,设置槽部,该槽部沿壳体的左右方向延伸,用于使水流到该壳体的旁侧。
这样,假使无法利用第一和第二凸起完全遮挡住水、无法从壳体的旁侧排水,也能从槽部将因该凸起而减弱了水势的水排出到外部。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水浸入到壳体内。
此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在与前后排列的操作钮中的后侧的操作钮对应的筒部的前侧的外侧面,设置第三凸起,该第三凸起向操作钮与筒部之间的间隙凸出。
这样,就算无法通过第一和第二凸起或槽部排出到外部的水在操作钮与筒部之间的间隙中上升而从该筒部的开口浸入到壳体内,由于水流被第三凸起所遮挡,因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防止水浸入到壳体内。
根据本发明,对于从外部流入到壳体与盖之间的空间中的水,利用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遮挡住朝向筒部的流动,而与开关装置的安装角度无关。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水在操作钮与筒部之间的间隙中上升而从筒部的开口浸入到壳体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外观的俯视立体图。
图2是开关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4是卸下了盖的状态的开关装置的外观图。
图5是盖的表面侧的外观图。
图6是盖的背面侧的外观图。
图7是筒部的主要部分外观图。
图8是表示筒部与凸起的尺寸关系的图。
图9是倾斜地安装的相同开关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凸起的形成例子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外观图。
图12是现有的开关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13是倾斜地安装的现有的开关装置的侧剖视图。
标号说明
71:开关
11:壳体
11a:壳体的上表面
12:筒部
12b:凸起
13:槽部
15、56:凸起
21~23:操作钮
21d:操作杆
51:盖
51b:盖的背面
100:开关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下面的附图中,对于相同部分或者对应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号。
在图1至图3各图中,箭头U、D、F、B、R、L分别表示开关装置100的上侧、下侧、前侧、后侧、右侧和左侧各个方向。
开关装置100用于动力车窗装置,例如,开关装置100安装于在车辆的驾驶席的门上设置的扶手(省略图示)。该开关装置100具有壳体11、操作钮21~23以及盖51。
如图4所示,壳体11形成为左右方向(L、R方向)的长度比前后方向(F、B方向)的长度要短的长方体形状。
如图3所示,壳体11由下方开口的上壳体11p和以封闭该开口的方式安装于上壳体11p的下壳体11q构成。在壳体11的内部收纳有开关71和电路基板72等电子部件。标号73表示安装于电路基板72的连接器。通过在该连接器73上连接用于与未图示的控制装置连接的电缆,能够从开关装置100向控制装置发送开关71的输出信号。
如图3所示,在上壳体11p的上表面11a,设置有筒部12、槽部13以及凸起15。
筒部12是上下(U、D方向)开口从而与壳体11内连通的中空状的筒。图7表示筒部12的详情。
如图7所示,筒部12的水平截面的形状为大致矩形。另外,在筒部12的左右侧的外侧面一体地形成有轴12a。并且,在筒部12的前侧的外侧面一体地形成有向前方(F方向)凸出的凸起12b。该凸起12b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三凸起。
另外,在图3中仅示出了两个筒部12,但是由于在该筒部12安装有后述的操作钮21,因此实际上,与该操作钮21对应地设有四个筒部12。
在图4中,标号21、22表示跷跷板型的操作钮,标号23表示按压型的操作钮。
详细来说,操作钮21在开关装置100中共计设置有四个,在开闭驾驶席、副驾驶席、左右的后部坐席的各窗户的时候分别对操作钮21进行操作。
在操作钮21中,标号21a表示向前侧探出的探出部,标号21b表示与探出部21a一体形成的帽部,标号21c表示形成于帽部21b的侧壁的孔。孔21c还形成于与形成有该孔21c的侧壁相反一侧的侧壁。即,在各操作钮21各形成有两个孔21c。
在将操作钮21安装至筒部12的情况下,以覆盖筒部12的上部开口的方式将操作钮21的帽部21b覆盖于该筒部12。然后,使形成于筒部12的左右外侧面的轴12a与形成于帽部21b的侧壁的孔21c配合。通过上面的安装,操作钮21以能够以轴12a为中心向前后方向(F、B方向)摆动的状态支撑于筒部12。
贯穿筒部12的21d(图3)是一体地凸出形成于操作钮21的内侧的操作杆。该操作杆21d从操作钮21贯穿筒部12的上部开口而延伸到壳体11内。
如图3所示,在操作杆21d的下端部形成有凹部21e,该凹部21e与安装于电路基板72的开关71的致动器71a配合。开关71是窗户开闭用的开关,例如由公知的滑动开关构成。另外也可以代替滑动开关而由形成于电路基板72的固定接点(省略图示)和设置于操作杆21d的下端部的可动接点(省略图示)来构成开关。
在如上构成的操作钮21中,当探出部21a被按下或上提时,操作钮21以轴12a为中心前后进行旋转摆动,操作杆21d将该操作钮21的动作传递到致动器71a,从而开关71进行通断。即,设置于开关71的内部的接点对应于操作钮21的操作位置而切换成ON(导通)或者OFF(非导通)状态。由此,来进行窗户的开闭动作。
操作钮22在对所有的搭乘用门进行锁定/解锁的时候被操作。在操作钮22中,标号22a表示帽部,标号22b表示形成于帽部22a的侧壁的孔(图4)。孔22b还形成在形成有该孔22b的侧壁的相反侧的侧壁上。即,在操作钮22形成有两个孔22b。
与操作钮21一样,操作钮22通过使形成于筒部12′(图3)的左右外侧面的轴12a′(图4)与形成于帽部22a的侧壁的孔22b配合,而以能够以轴12a′为中心在前后方向(F、B方向)摆动的状态支撑于筒部12′。
在这样构成的操作钮22中,当操作钮22的前端部22c被按下时,所有的搭乘用门被锁定,并且,当操作钮22的后端部22d被按下时,所有的搭乘用门被解锁。
另外,通过操作钮22而被操作的开关安装于上述的电路基板72,但是在图3中,省略了该开关的图示。
操作钮23是在锁定/解锁副驾驶席和后部坐席的窗户的开闭控制时被操作。详细来说,当操作钮23被操作、该操作钮23被按下时,上述的窗户的开闭控制被锁定,无法进行窗户的开闭。并且,在操作钮23被操作、该操作钮23被按起时,锁定状态的窗户的开闭控制得以恢复(被解锁),由此能够进行窗户的开闭。
另外,在壳体11的上表面11a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操作钮23的筒部,但是这些都省略了图示。另外,通过操作钮23而被操作的开关安装于上述的电路基板72,但是在图3中省略了该开关的图示。
槽部13设置在筒部12的附近(参照图3、图4)。该槽部13在壳体11的左右方向(L、R方向)延伸,壳体11的侧面侧的端部13a是开放的。
凸起15以向盖51侧凸出的方式设置于前后排列的各操作钮之间(参照图3)。详细来说,如图4所示,在上壳体11p的上表面11a一体形成有四个凸起15,该四个凸起15沿壳体11的左右方向(L、R方向)延伸。这些凸起15与后述的盖侧的凸起56一起构成了遮水壁,这些凸起15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一凸起。
关于其中的两个凸起15,从壳体11的前方观察位于第一排操作钮(操作钮22、23)与第二排操作钮(两个操作钮21)之间,而且,位于第一排操作钮附近(参照图3)。剩余的两个凸起15位于第二排操作钮与第三排操作钮(两个操作钮21)之间,并且位于第二排操作钮附近(参照图3)。
另外,凸起15的高度为这样的高度:在用盖51覆盖了壳体11的时候,凸起15的末端不会碰到盖51的背面51b。
如图1~图3所示,盖51是以使各操作钮(操作钮21~23)露出的方式覆盖壳体11的上表面的部件。
如图5和图6所示,在盖51形成有:露出操作钮21的开口部52;露出操作钮22的开口部53;以及露出操作钮23的开口部54。
对于操作钮21,将手指勾住探出部21a来进行按下或上提的操作。因此,出于容易用手指勾住探出部21a的目的,在盖51设置有凹部55。并且,上述的开口部52形成于该凹部55的底面55a的一部分。
如图6所示,在盖51的背面51b一体形成有四个凸起56,该四个凸起56沿壳体11的左右方向(L、R方向)延伸。这些凸起56与前述的壳体侧的凸起15一起构成遮水壁,这些凸起56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二凸起。如图3所示,凸起56与凸起15一样也设置在前后排列的各操作钮之间。
详细来说,四个凸起56中的两个凸起56,从盖51的前方观察位于第一排开口部(开口部53、54)与第二排开口部(两个开口部52)之间,而且位于第一排开口部附近(参照图3)。
这里,上述的第一排操作钮(操作钮22、23)从第一排开口部露出,第二排操作钮(两个操作钮21)从第二排开口部露出。因此,也可以说两个凸起56位于第一排操作钮和第二排操作钮之间,而且位于第一排操作钮附近。
另外,剩余的两个凸起56位于第二排开口部与第三排开口部(两个开口部52)之间,而且位于第二排开口部附近(参照图3)。
与上述一样,上述的第二排操作钮从第二排开口部露出,第三排操作钮(两个操作钮)从第三排开口部露出。因此,可以说剩余的两个凸起56位于第二排操作钮和第三排操作钮之间,而且位于第二排操作钮附近。
更详细地说,这四个凸起56在盖51的背面51b分别形成于与凹部55的底面55a对应的部分(参照图3)。
另外,凸起56的高度是这样的高度:在用盖51覆盖了壳体11的时候,凸起56的末端不会碰到上壳体11p的上表面11a。
这里,在用盖51覆盖了壳体11的时候,如图3所示,在盖51与壳体11之间的空间中,凸起15与凸起56配置成从前后方向(F、B方向)观察有一部分是重叠的。另外,凸起15和凸起56在前后方向隔开间隙地分离。
图8表示凸起15与凸起56从前后方向(F、B方向)观察重叠的状态。这里,关于凸起15、56的左右方向(L、R方向)的宽度d1与筒部12的左右方向的宽度d2,可以是d1=d2,但是基于后述的原因,优选如图所示为d1>d2。
关于上述结构的开关装置100,例如从图3所示的状态,以使该开关装置100的前侧相对于地面向上方U倾斜预定角度(例如20度到30度)(参照图9)的方式将开关装置100安装到驾驶席侧门的扶手上。
在这样的状态下,雨水或饮料水等水大量洒到盖51上时,该水通过在操作钮21与开口部52之间产生的间隙或者在操作钮22与开口部53之间产生的间隙等,流入到盖51与上壳体11p之间的空间中。并且,所流入的水向下流到向后侧(B方向侧)下降倾斜的上壳体11p的上表面11a。
向下流到上壳体11p的上表面11a的水中,如图中粗线箭头所示的、从前排操作钮(例如第二排的操作钮21)侧流向后排操作钮(例如第三排的操作钮21)侧的水与形成于盖51的背面51b的凸起56或形成于上壳体11p的上表面11a的凸起15碰撞。由于该碰撞,水的水势减弱,大部分的水分向左右方向(L、R方向)从壳体11的旁侧排出,而不会越过凸起15、56。
即,在上壳体11p的上表面11a流向后排筒部(例如第三排的筒部12)的水流被凸起15或凸起56阻止。由此能够防止以下情况:流经上壳体11p的上表面11a的水借助于其水势而在后排的操作钮与后排筒部之间的间隙中上升,从而浸入到壳体11内。
另外,凸起15和凸起56由于设置在前排的操作钮附近,因此,能够在离后排的筒部更远的位置挡住在上壳体11p的上表面11a流动的水。
由此,即使上壳体11p的上表面11a朝向后侧下降倾斜,由于从水流下的地点到凸起15、56的距离很短,因此,在壳体上表面11a上流动的水的水势增大之前,能够用凸起15、56挡住该水流。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水浸入到壳体11内,而与开关装置100的安装角度无关。
另外,即使在水平地安装开关装置100的情况下,在车辆在陡急的上坡上行驶时,由于开关装置100相对地倾斜,因此,本发明的开关装置100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发挥效果。
另外,如图8所示,如果使凸起15、56的左右方向的宽度d1大于筒部12的左右方向的宽度d2,则即使在水从凸起15、56的左右旁侧逃开的情况下,水也不会波及到位于该凸起的后方的筒部12。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水浸入到壳体11内。
此外,如图9中的细线箭头所示,没有被凸起15、56阻止的水即使朝向后排的筒部12,该水的水势也被凸起15、56所减弱。因此,越过了凸起15、56的水在到达筒部12之前会流入槽部13中,并从在壳体11的侧面侧开放的该槽部13的端部13a(参照图4)排出。
另外,如图9中的虚线箭头所示,即使水通过盖51的开口部52而向下流到筒部12的附近,该水也会流入上述的槽部13中而被排出到外部。因此,该水不会在后排的操作钮(例如第三排的操作钮21)与后排的筒部(例如第三排的筒部12)之间的间隙中上升而浸入到壳体11内。
即使没有被槽部13排出的水在后排的操作钮与后排的筒部之间的间隙中上升,在筒部12的前侧外侧面形成有向前方凸出的凸起12b,因此,通过该凸起12b阻挡了水的上升,水被从槽部13排出到外部。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水浸入到壳体11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凸起15和凸起56在前后方向(F、B方向)隔开间隙地分离(参照图3)。因此,即使在制造壳体11的厂家和制造盖51的厂家不同而导致无法掌握对方厂家的部件的偏差的情况下,凸起15、56也不会冲突。由此,能够避免无法将盖51装配到壳体11的情况。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地配置了凸起15和凸起56,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此。
例如,可以如图10的(a)所示,调换凸起15和凸起56的位置而将凸起15设置于凸起56的前方。
另外,也可以如图10的(b)~(d)所示,使凸起15和凸起56中的一方或者两方设置有多个。这样的话,能够通过三个以上的凸起进一步有效地遮挡水流。另外,例如在一部分凸起破损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剩余的凸起来遮挡水流。
另外,也可以如图10的(e)所示,不使凸起15和凸起56分离而使两个凸起接触。在由同一厂家制造壳体11和盖51的情况下,由于能够管理部件的偏差,因此能够实现这样的配置。由此,由于两凸起15、56之间没有间隙,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遮挡水流。
另外,也可以如图10的(f)所示,增大壳体侧的凸起15的宽度,将凸起15与盖51之间的通道确保得较长。这样的话,水更加不会越过凸起15、56。
另外,也可以如图10的(g)所示,将盖51的一部分兼用作凸起56。
而且,在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壳体侧的凸起15和盖侧的凸起56与各个筒部12对应地各设置了四个,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
例如,关于壳体侧的凸起15,也可以如图11所示,设置一个在左右方向宽度较宽的凸起15。在该情况下,关于盖侧的凸起56,与凸起15对置地设置一个在左右方向宽度较宽的凸起56(省略图示)。
另外,在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列举了将本发明应用于开关装置100,该开关装置100用于设有四个窗户开闭开关的动力车窗装置,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设置有四个以外的多个窗户开闭开关的开关装置、以及用于门开闭装置的开关装置等。另外,也能够应用于车载以外的用途的开关装置。

Claims (7)

1.一种开关装置,其包括:
开关;
壳体,在其内部收纳有所述开关;
筒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并且该筒部是上下开口并与所述壳体内连通;
操作钮,其以覆盖所述筒部的上部开口的方式设置,并设置成能够向所述壳体的前后摆动;
操作杆,其从所述操作钮贯通所述筒部的开口并延伸到所述壳体内,用于将所述操作钮的动作传递到所述开关;以及
盖,其以使所述操作钮露出的方式覆盖所述壳体的上表面,
在所述开关装置中,所述操作钮在所述壳体的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
所述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置向所述盖侧凸出的第一凸起,
在所述盖的背面设置向所述壳体侧凸出的第二凸起,
在所述盖覆盖所述壳体时产生的该盖与壳体之间的空间中,在沿所述前后方向排列的所述操作钮之间,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配置成:从前后方向观察,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在前后方向隔开间隙地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前后排列的所述操作钮中的前侧的操作钮的附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中的一方或者两方设置有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比后侧的所述筒部的左右方向的宽度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前后排列的所述操作钮中的后侧的操作钮相对应的所述筒部的前侧附近,设置有槽部,该槽部沿所述壳体的左右方向延伸,用于使水流到该壳体的旁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前后排列的所述操作钮中的后侧的操作钮相对应的所述筒部的前侧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三凸起,该第三凸起向所述操作钮与所述筒部之间的间隙凸出。
CN201110360233.9A 2010-11-15 2011-11-14 开关装置 Active CN1025688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0-254699 2010-11-15
JP2010-254699 2010-11-15
JP2010254699A JP5340251B2 (ja) 2010-11-15 2010-11-15 スイ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8879A CN102568879A (zh) 2012-07-11
CN102568879B true CN102568879B (zh) 2015-07-01

Family

ID=45217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60233.9A Active CN102568879B (zh) 2010-11-15 2011-11-14 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98017B2 (zh)
EP (1) EP2453456B1 (zh)
JP (1) JP5340251B2 (zh)
CN (1) CN1025688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202882B4 (de) 2013-02-15 2018-05-17 Omro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Schaltervorrichtung
JP2014157694A (ja) * 2013-02-15 2014-08-28 Omro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スイッチ装置
WO2018225400A1 (ja) * 2017-06-05 2018-12-13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式シフト装置
JP7201484B2 (ja) * 2019-03-07 2023-01-10 東洋電装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JP7369648B2 (ja) * 2020-03-18 2023-10-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4231A (en) * 1993-03-15 1995-05-09 Tokyo Denso Kabushiki Kaisha Switch device
US5359164A (en) * 1993-05-14 1994-10-25 Eaton Corporation Illuminated switching assembly
JP3527000B2 (ja) * 1996-01-26 2004-05-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付きスイッチボックス
JP2001102768A (ja) * 1999-10-01 2001-04-1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気接続箱
JP2005322466A (ja) * 2004-05-07 2005-11-17 Tokai Rika Co Ltd 揺動スイッチ装置
JP4460435B2 (ja) * 2004-12-16 2010-05-12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自動車用揺動スイッチ装置
JP4286794B2 (ja) * 2005-02-09 2009-07-0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JP4312739B2 (ja) 2005-05-23 2009-08-1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JP4280250B2 (ja) * 2005-06-17 2009-06-1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JP4007379B2 (ja) * 2005-07-29 2007-11-1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JP4193824B2 (ja) * 2005-08-01 2008-12-1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53456B1 (en) 2016-03-30
US8698017B2 (en) 2014-04-15
JP2012109034A (ja) 2012-06-07
EP2453456A1 (en) 2012-05-16
CN102568879A (zh) 2012-07-11
JP5340251B2 (ja) 2013-11-13
US20120125754A1 (en) 2012-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8879B (zh) 开关装置
CN100472684C (zh) 开关装置
JP5173596B2 (ja) 電気接続箱
CN100477050C (zh) 开关装置
JP5212834B2 (ja) 電気接続箱
JP2002369335A (ja) 電気接続箱の二重壁構造
US8915394B2 (en) Waterproof box with tiny and blind passages
JP4217552B2 (ja) 電気接続箱の止水構造
JP6573078B2 (ja) 電気接続箱の排水構造
CN102460874A (zh) 防水盒
JPH09204842A (ja) コネクタ付きスイッチボックス
JP5242326B2 (ja) 電気接続箱の防水構造
CN102683061A (zh) 开关装置
JP2007012519A (ja) シールド導電体
JP5400950B2 (ja) スイッチユニット
JP2014157694A (ja) スイッチ装置
US8952280B2 (en) Switch case having flanges that fold over clearance between case and cover
JP2006351444A (ja) スイッチ装置
JP5394302B2 (ja) 電気接続箱
CN103996553A (zh) 开关装置
JP2001238328A (ja) 電気接続箱
CN103996555B (zh) 开关装置
JP2001102768A (ja) 電気接続箱
JP2003009349A (ja) 電気接続箱の防水構造
JP2010041807A (ja) 電気接続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