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43054C -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43054C
CN100343054C CNB2005100628488A CN200510062848A CN100343054C CN 100343054 C CN100343054 C CN 100343054C CN B2005100628488 A CNB2005100628488 A CN B2005100628488A CN 200510062848 A CN200510062848 A CN 200510062848A CN 100343054 C CN100343054 C CN 10034305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record
recording medium
conveying capacity
scanning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628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76329A (zh
Inventor
俊藤江里
柴田烈
山口裕充
落合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6763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63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4305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4305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36Blanking or long feeds; Feeding to a particular line, e.g. by rotation of platen or feed roller
    • B41J11/42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 B41J11/425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for a variable printing material feed amount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在多路径记录方式中,即便在减少路径数来谋求记录速度的高速化时,也记录高品质的图像。因此,在交替反复进行边从记录头的喷出口喷出墨水、边使记录头沿主扫描方向移动的记录扫描、和沿副扫描方向传送记录材料的传送动作的多路径记录方式中,根据在记录材料上记录的图像的浓度,设定传送动作中记录材料的传送量。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串行扫描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就串行扫描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而言,强烈要求记录速度高速化。作为重视记录速度高速化的记录方法,在为实现记录图像的高画质而使用的多路径记录方法中,减少路径数的方法是有效的。所谓记录的路径数,是为完成图像1线大小的记录所必需的记录头的扫描次数。通常,将喷墨记录头安装在托架上,该托架沿与传送记录媒体的副扫描方向交叉的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在喷墨记录头上,沿副扫描方向将可喷出墨水的多个喷出口形成列状,由这些喷出口形成多个喷嘴。这种记录头通过交替反复边喷出墨水、边沿主扫描方向移动的记录扫描和仅将记录媒体沿副扫描方向传送规定量(下面称为送纸)的传送动作,在记录媒体上依次记录图像。
在多路径记录方式中,在决定记录头喷出口数的关系上,路径数越多,每1次记录媒体的传送量(送纸量)越小,相反,路径数越少,每1次的送纸量越大。因此,路径数越少,越可谋求记录速度的高速化。例如,将4路径记录变成双路记录时,单纯地可使记录速度提高约2倍。并且,若可进行单路记录,不用说,可谋求进一步的高速化。即,如果路径数变得越少,则规定记录区域(例如,1张记录媒体的记录面)的记录所需要的托架的扫描次数减少,并且每1次的送纸量变大,结果,1张记录媒体的记录所需要的时间变短。
具有可喷出作为记录液的墨水的多个喷出口的记录头沿与这些喷出口的排列方向几乎正交的主扫描方向扫描、进行记录。因此,在进行例如双路记录时,在第1次记录扫描的记录部分、和第2次记录扫描的记录部分的连结部分,形成条状的高浓度部分。
这样,在进行双路记录时,由于通过2次扫描记录1个带区域,所以每1次扫描时向记录媒体上投入的墨水的负载(比率),比通过4次扫描记录1个带区域的4路径记录的情况约多2倍。因此,虽因墨水的性质而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可是在如普通纸那样、墨水点容易洇的记录媒体中,在该记录媒体上的带间的连结部分,墨水点大多容易洇。结果,担心明显地产生该连结部分的黑色连结条(条状的高浓度部分),记录品质恶化。
以前,提出了各种不产生这种黑色连结条以谋求记录图像高画质的方法(例如,参照特开2002-36524号公报、特开平8-25693号公报、特开平7-52465号公报)。
在特开2002-36542号公报中,记载了在串行扫描方式中,在记录头沿主扫描方向反复扫描、逐带记录图像时,不在该各带的记录区域的连结部分产生条的方法。即,在记录连结部分的扫描中,对应在该连结部分的附近区域形成的墨水点的计数数,间隔抽取处理与该连结部分的附近区域相对应的记录数据。这样,间隔抽取在连结部分的附近区域形成的墨水点,可抑制黑色连结条的产生。
另外,在特开平8-25693号公报中,记载了在串行扫描方式中,在记录头沿主扫描方向反复扫描、逐带记录图像时,不使该每1个带的记录区域的连结部分的连结条明显的方法。即,在单路记录中,使通过前一次扫描记录的图像和通过下一次扫描记录的图像的一部分重复,就该重复的图像区域,使用随机掩膜图案,通过两次扫描插值地形成墨水点。
另外,在特开平7-52465号公报中,记载了在串行扫描方式的多路径记录方式中,通过随机地设定送纸量,使连结条的产生周期随机化,使连结条不明显的方法。
可是,现有方法在图像区域的连结部分常常变为黑条时可适用,但因送纸精度问题或称为「端部卷曲(端ョレ)」现象等因素产生的白条不能解除。另外,所谓「端部卷曲」是从位于记录头喷嘴列端部的端喷嘴喷出的墨水滴的着落位置偏向喷嘴列的中央的现象(参照特开2003-145775号公报)。即,随着从喷出口喷出的墨水滴的运动,带动其周围的空气也移动,记录头喷出口面附近成为比其周围减压的倾向。因此,记录头周围的空气向该减压区域流入。由于该流动的影响,尤其是,将从位于喷嘴排列方向两端的端喷嘴喷出的墨水滴向喷嘴排列方向的中央拉近,产生该墨水滴的着落位置偏向记录头的中央附近的现象,即端部卷曲。
图1是未产生这种端部卷曲时墨水滴的着落位置的说明图。在图1的第1扫描中,通过边使记录头H沿箭头X的主扫描方向移动,边从喷嘴N1~N8喷出墨水滴,从而使该墨水滴在记录媒体S上1个带的区域着落。之后,将记录媒体S沿箭头Y的副扫描方向仅传送1个带的宽度。在图1中,表示外表上相对记录媒体S,记录头H沿与箭头Y反方向移动。在其后的第2扫描中,与第1扫描相同,通过边使记录头H沿箭头X的主扫描方向移动,边从喷嘴N1~N8喷出墨水滴,从而使该墨水滴在记录媒体S上1个带的区域着落。在该图1的情况下,不产生端部卷曲,墨水滴在期望的着落位置着落。因此,在图像区域的连结部分P不产生连结条。
但是,如图2所示,在产生从端喷嘴N1、N2、N6~N8喷出的墨水滴的着落位置偏向记录头H的中央部的端部卷曲时,连结部P变为白条呈现,容易识别。另外,还存在记录头从端喷嘴喷出的墨水滴的着落位置偏向记录头的外侧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连结部有时显现为黑条。这种白或黑色的连结条因记录媒体的种类而变化,例如在如普通纸那样、墨水容易洇的记录媒体的情况下,连结条容易显现为黑条。
另外,如上所述,在双路记录中,由于一次向记录媒体上投进的墨水的负载比4路径记录的情况还大,所以与4路径记录比较,端部卷曲量变大。因此,在对如照片纸那样、墨水点容易洇的记录媒体进行双路记录时,由于端部卷曲量比4路径记录大,所以有可能连结条显现为更白的条,使图像品质大大地恶化。另外,如上述的现有技术,在修正对应于端喷嘴的记录数据、不使连结条明显的情况下,由于端部卷曲等的影响,担心不可能如期待那样减少连结条的产生,记录图像中连结条明显。尤其是,这种现象随着喷出的墨水滴的小液滴化(喷出量2.8pl以下)而变得明显,成为记录如照片或画报那样更高品质图像上的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在多路径记录方式中,既便在减少路径数、谋求记录速度高速化的情况下,也可记录高品质的图像。
一种利用可从配置成列状的多个喷出口喷出墨水的记录头而在记录媒体上记录图像的喷墨记录装置,包括:使所述记录头沿主扫描方向移动的移动单元;沿与所述主扫描方向垂直的副扫描方向传送所述记录媒体的传送单元;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移动单元和所述传送单元,以交替反复进行边从所述喷出口喷出墨水、边使所述记录头沿主扫描方向移动的记录扫描、和沿副扫描方向传送所述记录媒体的传送动作;和传送量设定单元,根据在所述记录媒体上记录的图像的浓度,设定所述传送单元传送所述记录媒体的传送量。
一种利用可从配置成列状的多个喷出口喷出墨水的记录头而在记录媒体上记录图像的喷墨记录装置,包括:使所述记录头沿主扫描方向移动的移动单元;沿与所述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传送所述记录媒体的传送单元;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移动单元和所述传送单元,以交替反复进行边从所述喷出口喷出墨水、边使所述记录头沿主扫描方向移动的记录扫描、和沿副扫描方向传送所述记录媒体的传送动作;和传送设定单元,根据所述记录媒体的种类,设定所述传送单元传送所述记录媒体的传送量。
一种利用可从配置成列状的多个喷出口喷出墨水的记录头而在记录媒体上记录图像的喷墨记录装置,包括:使所述记录头沿主扫描方向移动的移动单元;沿与所述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传送所述记录媒体的传送单元;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移动单元和所述传送单元,以交替反复进行边从所述喷出口喷出墨水、边使所述记录头沿主扫描方向移动的记录扫描,和沿副扫描方向传送所述记录媒体的传送动作;和传送量设定单元,根据从位于所述喷出口列端部的喷出口喷出的墨水的着落位置的偏移量,设定所述传送单元传送所述记录媒体的传送量。
一种利用可从配置成列状的多个喷出口喷出墨水的记录头而在记录媒体上记录图像的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交替反复进行边从所述喷出口喷出墨水、边使所述记录头沿主扫描方向移动的记录扫描和沿副扫描方向传送所述记录媒体的传送动作,在所述记录媒体上依次记录图像;根据记录在所述记录媒体上的图像的浓度,设定所述记录媒体的传送量。
一种利用可从配置成列状的多个喷出口喷出墨水的记录头而在记录媒体上记录图像的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交替反复进行边从所述喷出口喷出墨水、边使所述记录头沿主扫描方向移动的记录扫描和沿副扫描方向传送所述记录媒体的传送动作,在所述记录媒体上依次记录图像;根据所述记录媒体的种类来设定所述记录媒体的传送量。
一种利用可从配置成列状的多个喷出口喷出墨水的记录头而在记录媒体上记录图像的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交替反复进行边从所述喷出口喷出墨水、边使所述记录头沿主扫描方向移动的记录扫描和沿副扫描方向传送所述记录媒体的传送动作,在所述记录媒体上依次记录图像;根据从位于所述喷出口列端部的喷出口喷出的墨水的着落位置的偏移量,设定所述记录媒体的传送量。
根据本发明,通过对应图像的记录状况来设定记录媒体的传送量,既便在减少路径数来谋求记录速度的高速化的情况下,也可记录连结条不明显的高品质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墨水滴的理想着落位置的说明图。
图2是端部卷曲产生时的墨水滴的着落位置的说明图。
图3是单路记录与连结部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4是墨水滴的理想着落位置与端部卷曲产生时墨水滴的着落位置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示意结构的局部剖面斜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5的记录头的主要部分构造的图案斜视图。
图7是图5的记录头的配置方式的说明图。
图8是图5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9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中记录的送纸量设定用图案的说明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是双路记录与连结部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图13的连接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图14的点计数处理的说明图。
图16是图14的修正等级的决定处理的说明图。
图17是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中记录的修正等级设定用图案的说明图。
图18是图14的记录数据修正处理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5是表示可适用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图案斜视图。本例的记录装置是使用多个记录头的串行扫描型的喷墨记录装置。
在图5中,在托架502上可交换地安装多个(3个)头卡盘1(1A、1B、1C)。卡盘1A、1B、1C分别由可喷出墨水的记录头、和容纳供给该记录头的墨水的墨水罐构成。设置有接收用于驱动记录头的信号的连接器。记录头除与墨水罐结合构成头卡盘1外,也可与墨水罐单独地构成。因此,下面将作为记录单元的头卡盘1A、1B、1C也称为记录头,另外,记录单元1A、1B、1C的全部或任意1个也称为记录单元或记录头1。
多个记录头1分别喷出不同颜色的墨水,在供给这些记录头墨水的墨水罐中,例如容纳青色、品红色、黄色等不同的墨水。在托架502上可交换地安装、定位各记录头1。在托架502上,设置连接到各记录头1一侧的连接器的连接器支架(电连接部),经这些连接器向各记录头1传输驱动信号等。
托架502沿设置在装置主体上的导向轴503,在箭头X的主扫描方向上自由移动地被导向。另外,将托架502连接于架在马达皮带轮505和从动皮带轮506之间的定时皮带507上,通过由主扫描马达504旋转马达皮带轮505来控制移动。用纸或塑料薄板等记录材料(记录媒体)508由于2组传送滚对509、510及511、512的旋转,通过与记录头1的喷出口面(喷出口的形成面)相向的位置(记录部),沿箭头Y的副扫描方向传送(送纸)。记录材料508的背面由压板支撑,以在记录部上形成平坦的记录面。通过在托架502上安装记录头1,其喷出口面自托架502向下方突出,与位于2组传送滚对509、510及511、512之间的记录材料508的记录面相对。
在记录头1上具备用于从喷出口喷出墨水的能源产生单元。在本例中,具备用于产生热能的电热转换器,利用该热能喷出墨水。即,利用电热转换器产生的热能,使墨水产生膜沸腾,利用因该膜沸腾引起的、墨水中气泡的成长及收缩而产生的压力变化,从喷出口喷出墨水。
图6是这种结构的记录头1的墨水喷出部的图案斜视图。
在图6中,喷出口面621与记录材料508相隔规定间隙(约0.5~2[mm]左右)相对。在该喷出口面621上,以规定节距(这里是1200dpi)形成多个(这里是512个)喷出口622。各喷出口622通过各管路624连通共同液室623,沿各管路624的壁面配设用于产生墨水喷出用能源的电热转换器(发热阻抗器)625。将本例的记录头1安装在托架502上,以使喷出口622沿与托架502的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而且,通过根据图像信号或喷出信号来驱动(通电)电热转换器625,可使该电热转换器625所在管路624内的墨水膜沸腾,利用这时产生的压力能够使墨水从喷出口622喷出。
514是恢复处理单元,具备对应各记录头1的各顶盖51、经导管527连接各顶盖51内的吸引泵516、和具备叶片518的刷子517。顶盖51在对应于其上方的记录头1移动而来时,可压顶该记录头1的喷出口面621。在这种压顶状态下,通过使吸引泵516的吸引力在顶盖51内作用,可从记录头1的喷出口622吸引排出对图像记录无用的墨水(吸引恢复),良好地维持记录头1的墨水喷出状态。另外,既便从喷出口622向顶盖51内喷出对图像记录无用的墨水(预备喷出),也可良好地维持记录头1的墨水喷出状态。刷子517的叶片518通过摩擦接触记录头1的喷出口面621,除掉该喷出口面621的附着物。
图7是各记录头1(1A、1B、1C)的配置方式的说明图。将这些记录头安装在托架502上,以使512个喷出口622(喷嘴序号1~512)沿副扫描方向排列。记录头1A喷出黄色墨水,记录头1B喷出品红色墨水,记录头1C喷出青色墨水。
图8是用于说明图5的喷墨记录装置中的控制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
在图8中,控制器700是主控制部,例如具有:微型计算机方式的CPU701、存储了程序或必要表格等固定数据的ROM702和设置了展开图像数据的区域或作业用区域等的RAM703。主机装置704是图像数据的供给源,可以是形成或处理记录用图像等数据的计算机方式,也可以是图像读取用的读出部等方式。图像数据、其他指令、状态信号等经接口(I/F)112,在主机装置704和控制器700之间收发。
操作部705是由操作者操作的开关组,包含电源开关706、指示打印开始的开关707及指示起动所述吸引恢复的恢复开关708等。
头·驱动器709是依据打印数据等、驱动记录头1的喷出热源(电热转换器)625的驱动器。头·驱动器709具有:使打印数据与喷出热源625的位置对应后被整列的移位寄存器;在适当定时锁存打印数据的锁存电路;与驱动定时信号同步地驱动喷出热源625的逻辑电路元件;和为使墨水点的形成位置一致,而适当地设定驱动定时(喷出定时)的定时设定部等。另外,在本例的记录头1上,具备为使墨水的喷出特性稳定而进行温度调整的辅助热源712。该辅助热源712可作成与喷出热源625A同时形成在记录头的基板上的方式,或安装在记录头或头卡盘上的方式。
马达·驱动器711是用于驱动主扫描马达504的驱动器。副扫描马达714是作为用于沿副扫描方向传送记录材料的驱动源的马达,马达·驱动器713是该副扫描马达714的驱动器。
下面,说明具体的记录动作。在本例中,在作为主控制部的控制器700的控制下,按照记录图像的灰度,使记录材料的传送量(送纸量)多阶段地变化,进行单路记录。
图3是由单路记录记录图像的过程的说明图。在图3中,L是通常的送纸量,设为记录头1的长度。在通过记录头1的第1扫描而记录了1个带的区域之后,仅将记录材料508沿副扫描方向传送送纸量L,之后,通过第2扫描记录下1个带的区域。在图3中,表示为外表上记录头1相对记录材料508沿与箭头Y反方向地移动。另外,为说明方便,记录头1的喷出口622数设为8。
图4是在如图3的单路记录中,记录头1中产生端部卷曲,从端喷嘴622-1、622-2、622-6~622-8喷出的墨水滴的着落位置偏移的情况的说明图。Pr-1是第1扫描时从端喷嘴622-8喷出的墨水滴的实际着落位置,Pd-1是该墨水滴的目标着落位置。Pr-2是第2扫描时从端喷嘴622-1喷出的墨水滴的实际着落位置,Pd-2是该墨水滴的目标着落位置。另外,LR是着落位置Pr-1、Pr-2间的距离,LD是着落位置Pd-1、Pd-2间的距离。在ΔL=LR-LD时,若ΔL=0,则既便如图3那样设定通常的送纸量L,在连结部P也不显现白色或黑色的连结条。但是在ΔL≠0时,在如图3那样设定了通常的送纸量时,如图4那样在连结部P显现连结条。
本申请人确认了差分ΔL随记录负载变化的现象(参照特开2003-145775号公报)。如上所述,端部卷曲是将从位于喷嘴排列方向两端的端喷嘴喷出的墨水滴向喷嘴排列方向的中央拉近,该墨水滴的着落位置偏向记录头的中央附近的现象。因此,认为记录负载越高,记录头喷出口面附近的减压倾向越强,对应于差分ΔL的端部卷曲量变得越大。
因此,在本例中,如图9那样,将对应于多个阶段的记录负载的多个斑片(patch)记录为送纸量设定用图案(pattern),根据该记录结果设定最佳的纸送量。
在图9中,送纸量±0相当于通常的送纸量L(=记录头1的长度)。在本例中,设送纸量为7个阶段(+9、+6、+3、±0、-3、-6、-9[μm]),记录负载为8个阶段(12.5、25、37.5、50、62.5、75、87.5、100[%]),共记录56(=7×8)个斑片。使记录头扫描1次进行记录的斑片为长方形,纵向为记录头1的长度L,横向为2cm。图9中沿左右方向排列的8个斑片,根据对应的送纸量进行单路记录,通过2次扫描完成记录。由此,通过2次扫描完成记录的斑片的大小在送纸量适当的情况下,纵向长度变为2L。例如,就在图中最上方沿左右方向排列的8个斑片而言,首先通过第1扫描,利用8个阶段的记录负载来记录这些斑片的上半部分。之后,将记录材料沿副扫描方向仅传送对应的送纸量(+9μm),之后,通过第2扫描,利用8个阶段的记录负载来记录这些斑片的下半部分。送纸量(+9μm)是比通常的送纸量L还大9μm的量。
根据这样的斑片记录结果,分别对每个记录负载选定第1扫描和第2扫描间的连结部P的连结条最不明显的送纸量。该选定了的送纸量分别设定为每个记录负载的适当送纸量。在考虑记录头制造上的差异或记录装置送纸精度的差异的情况下,在每个记录装置中记录如图9那样的送纸量设定用图案的方法,在设定每个记录装置的最佳送纸量上是非常有效的。另外,因记录媒体的种类不同,连结条的状态不同,所以希望对期望的记录媒体记录送纸量设定用图案。另外,为了更严密地决定最佳送纸量,希望送纸量和记录负载的阶段数更多。
图10是用于说明从设定送纸量至记录的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记录如图9的送纸量设定用图案(步骤S1),根据该记录结果,分别设定每个记录负载的送纸量(步骤S2)。接着,读取应记录在最开头的图像的1次扫描的二进制记录数据(步骤S3),记录该1次扫描的图像(步骤S4)。之后,读取应接着记录的图像的1次扫描的二进制记录数据(步骤S5),根据该记录数据,计数在该1次扫描中形成的点数,根据该计数值,求出该1次扫描内的平均记录负载(步骤S6)。而且,根据步骤S2中设定的送纸量,以对应于1次扫描内的平均记录负载的送纸量传送记录材料(送纸)(步骤S7)。之后,记录该1次扫描的图像(步骤S8)。重复这样的步骤S5、S6、S7、S8的动作,直至1页记录结束(步骤S9)。
这样,通过根据平均记录负载调整送纸量,即便在单路记录中连结条也不明显,可记录良好画质的图像。另外,既便对应平均记录负载,使送纸量比记录头1的长度L短20μm,也没有因送纸量变少所导致的画质恶化。
在平均记录负载的值和如图9图案的多阶段记录负载的值不一致时,使用针对最接近前者的平均记录负载的后者的记录负载而设定的送纸量。另外,也可根据如图9的多阶段记录负载和对这些记录负载逐一设定的送纸量的关联性,预测与这些多阶段记录负载的值不同的平均记录负载相对应的送纸量,将其用作实际的送纸量。这时,通过直线或曲线地关联如图9的多阶段记录负载和对这些记录负载逐一设定的送纸量,也可求出对应于连续变化的平均记录负载的送纸量。
并且,平均记录负载除如本例那样为1次扫描的全部记录区域的平均记录负载之外,还可为在1次扫描的全部记录区域内由端喷嘴记录的区域的平均记录负载。这样,可强烈地反映连结部P的平均记录负载,以更适当地调整送纸量。
通过如上述那样设定传送量、控制记录动作,在图3所示的例中变更前面的扫描(第1扫描)、和以设定的传送量进行传送后的记录扫描(第2扫描)的连结部(P)在传送方向的位置。因此,既便在由喷出口列端部的喷嘴记录的点中产生卷曲,也可适当地进行记录扫描间的连结,减少画质的恶化。
(第2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根据每1次扫描的平均记录负载调整送纸量。在本例中,求出相互相邻的2次扫描各自的平均记录负载的平均值,根据该平均值调整送纸量。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对所述图10的流程图增加步骤S3A、S6A。步骤S3A中根据最前面1次扫描的记录数据,计数在该1扫描中形成的点数,根据该计数值,求出该1次扫描内的平均记录负载。另外,在步骤S6A中,求出彼此相邻的2次扫描各自的平均记录负载的平均值。在步骤S6中求出从头开始的第2次扫描的平均记录负载时,在步骤S6A中,求出步骤S3和步骤S6中求出的2个平均记录负载的平均值。另外,在步骤S6中求出从头开始的第3次扫描的平均扫描负载时,求出在反复的步骤S6中求出的2个平均记录负载的平均值。在步骤S7中,以这样求出的2个平均记录负载的平均值所对应的送纸量来传送(送纸)记录材料。
在本例中,由于考虑相互相邻的2次扫描各自平均记录负载来调整送纸量,所以可使连结条更不明显,记录更好画质的图像。
并且,平均记录负载除如本例那样为1次扫描的全部记录区域中的平均记录负载之外,也可为在1次扫描的全部记录区域内由端喷嘴记录的区域的平均记录负载。这样,可强烈地反映连结部P的平均记录负载,更适当地调整送纸量。
(第3实施方式)
在本例中,对每1页设定送纸量,进行多路径记录。图12是双路记录的说明图。在双路记录中,通常的送纸量是记录头1的长度L的一半(L/2),连结部P发生在第1扫描和第3扫描的交界。
既便在本例中,也通过设定传送量来控制记录动作,如图12那样变更前面扫描(第1扫描)和以设定的传送量进行传送后的记录扫描(第3扫描)的连结部(P)在传送方向的位置。
图13是用于说明本例的记录动作的流程图。
在图13中,首先,记录如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图9那样的送纸量设定用图案(步骤S11),根据该记录结果,分别设定每个记录负载的送纸量(步骤S12)。接着,在将多值的记录数据二进制化后,使用路径屏蔽,对各次扫描逐一分解1页内的记录数据(步骤S13)。在彩色图像的记录数据的情况下,色分解该记录数据,对每种墨水颜色进行分解,以形成二进制数据。接着,根据该记录数据,计数在1页内形成的点数,根据该计数值,求出该1页内的平均记录负载(步骤S14)。而且,根据步骤S12中设定的送纸量,决定该平均记录负载所对应的送纸量(步骤S15)。在使用多种不同的墨水(例如,品红色、青色、黄色、黑色墨水)进行记录时,针对各种墨水颜色逐一求出平均记录负载,决定其中最高平均记录负载所对应的送纸量。
这样,在决定了送纸量之后,进行如图14的连结处理。
首先,接收形成双路记录中的连结部P的第n扫描和第(n+2)扫描的记录数据(步骤S21)。而且,根据接收的记录数据,计数在规定的点计数区域内形成的点数(步骤S22)。该点的计数值与规定的点计数区域内的记录负载相当。图15是点计数区域A的说明图。本例的点计数区域A是每个为与连结部P相邻的(4×24)象素的多个记录区域,在第n扫描和第(n+2)扫描中,计数这些点计数区域A中的每个的点数。
接着,根据每个点计数区域A的点计数值,决定这些点计数区域A中的每个的修正等级(步骤S23)。对由图13的步骤15决定的每个送纸量预先设定点计数值和修正等级的关系。例如,在送纸量比通常双路记录时的送纸量L/2大3μm(+3μm)时,如图16所示,将点计数值分成8个阶段,这8个阶段和8个修正等级(-4、-3、-2、-1、0、+1、+2、+3)相对应。修正等级为-4~-1时,间隔抽取修正记录数据,以减少在点计数区域A内形成的点数。例如,间隔抽取修正记录数据,以在-4时从点计数区域A内减去4个、-3时减去3个、-2时减去2个、-1时减去1个点。修正等级为0时,不修正记录数据。另外,修正等级为1~3时,修正记录数据,以追加在点计数区域A内形成的点数。例如,修正记录数据,以在点计数区域A内为1时追加1个、为2时追加2个、为3时追加3个点。
这种点计数值和修正等级的关系,例如在记录装置制造时及出厂时等,可通过记录如图17那样记录斑片来进行设定。在图17中,记录多个阶段的记录负载所对应的多个斑片,根据该记录结果,最佳地设定点计数值和修正等级的关系。另外,如该图17那样的针对多个斑片的记录图案是按照在图13的步骤S15中决定的每个送纸量来进行记录。
在图17中,在本例中,使点计数区域A的记录负载为8个阶段(12.5、25、37.5、50、62.5、75、87.5、100[%]),以对应图16的8个阶段计数值。另外,使修正等级数为8个,以对应图16的修正等级,共记录64(=8×8)个斑片。图17中沿左右方向排列的8个斑片,根据利用对应的修正等级修正的记录数据,通过第n扫描和第(n+2)扫描进行记录。例如,就图中最上方沿左右方向排列的8个斑片而言,根据利用修正等级3修正的记录数据,按8个阶段的记录负载进行记录。即,首先通过第1扫描(第n扫描),按8个阶段的记录负载来记录这些斑片的上半部分。之后,通过第3扫描(第n+2扫描),按8个阶段的记录负载来记录这些斑片的下半部分。例如,在设定图16的送纸量(+3μm)下的点计数值和修正等级的关系时,这样记录时的送纸量为与此对应的送纸量(+3μm)。
根据这样的斑片记录结果,分别对每个记录负载,设定第1扫描和第3扫描间的连结部P的连结条最不明显的修正等级。每个这样的记录负载的修正等级,按用图13的步骤S15决定的送纸量逐一设定。在考虑记录头制造上的差异或记录装置的送纸精度的差异的情况下,在每个记录装置中记录如图17那样的图案的方法,在设定每个记录装置的最佳修正等级上是非常有效的。
另外,因记录媒体的种类,连结条的状态也不同,所以希望对所期望的记录媒体记录如图17那样的图案。另外,为了更严密地修正最佳的记录数据,希望修正等级的阶段数更多。
根据这样预先设定的点计数值和修正等级的关系,对应图14的步骤S22中决定的修正等级,对每个点计数区域A修正记录数据(步骤S23)。记录数据的修正区域可以是与所述的点计数区域A相同的区域,或者也可以作成宽度比点计数区域A窄的区域以谋求数据处理的高速化。图18是使记录数据的修正区域的宽度为2个象素时的实例的说明图。这时,该修正区域为与连结部P相邻的每(2×12)象素的多个区域。这样的记录数据修正,反复至1带结束(步骤S24)。这样,如图18中的斜线部分那样,对应修正等级来修正主扫描方向的全部记录范围中2象素宽的区域的图像数据。
在通过这样的图14的连接处理修正记录数据之后,返回图13,根据步骤S15中决定的送纸量来传送记录材料(送纸)(步骤S17)、记录图像(步骤S18)。这样的步骤S16、S17、S18的动作反复至1页大小的记录结束(步骤S19)。
首先,在使用多种不同的墨水(例如,品红色、青色、黄色、黑色墨水)进行记录时,针对每种墨水颜色决定修正等级,修正记录数据。
上述所述,在本例中,根据1页内的记录负载,一律相等地决定该1页内的各扫描间的送纸量,并且,组合该送纸量和连结部P的相邻区域中的记录负载,以决定最佳的修正等级,根据该修正等级来修正记录数据。在该记录数据的修正中,不只间隔抽取记录数据,还进行追加。因此,可对应于连结部P的记录浓度来修正记录数据,或间隔抽取或追加该连结部P的点,使连结条变得不明显。因此,既便在双路记录中,也可记录连结条不明显的、良好的图像。
另外,也可修正记录数据,以变更平均1个墨水滴的喷出量。要点是,只要增减连结部的墨水覆盖面积即可。如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那样,也可考虑相互相邻的2次扫描各自的平均记录负载来决定送纸量。并且,该平均记录负载也可为在1次扫描的全部记录区域内、由端喷嘴记录的区域的平均记录负载。
另外,在使用多种不同的墨水(例如品红色、青色、黄色、黑色墨水)进行记录时,也可对每种墨水记录如图17那样的由多个斑片构成的记录图案,以决定每种墨水的修正等级。
(其他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只特定于对记录速度高速化有效的单路记录或双路记录,在3路、4路等多路径记录中也可适用。
另外,在2路以上的多路径记录中,如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那样,也可考虑相互相邻的2次扫描各自的平均记录负载来决定送纸量。并且,该平均记录负载也可为在1次扫描的全部记录区域内、由端喷嘴记录的区域的平均记录负载。要点是,只要对应于图像的记录浓度来设定记录材料的传送量(送纸量)即可。这时,记录负载越低,设定记录材料的传送量越小。
另外,也可对应于记录材料的种类来设定该记录材料的传送量(送纸量)。这时,在记录材料上着落的墨水越容易洇,设定该记录材料的传送量越大。
另外,在对应于从位于记录头的喷出口列端部的喷出口喷出的墨水的着落位置的偏移量,来设定记录材料的传送量(送纸量)时,如上所述,该墨水的着落位置偏向喷出口列的中央越大,设定记录材料的传送量越大。
(其他)
本发明尤其对于在喷墨记录方式中利用热能源方式的记录头、记录装置,带来良好的效果。
就其代表的结构或原理而言,最好是使用例如专利文献5、专利文献6中公开的基本原理。该方式虽在所谓联机实时(ォンデマンド)型、连续型之一中可适用,但尤其是,在联机实时型的情况下,对对应保持液体(墨水)的薄板或管路而配置的电热转换器,对应记录信息施加至少一个提供超过核沸腾的急剧温度上升的驱动信号。由此,使电热转换器产生热能源,使记录头的热作用面膜沸腾,结果,可在液体(墨水)内形成气泡,以与该驱动信号一对一对应。通过该气泡的成长、收缩,从喷出用开口喷出液体(墨水),形成至少一个液滴。若该驱动信号为脉冲形状,则由于立即适当地进行气泡的成长收缩,所以可实现响应性特别良好的液体(墨水)喷出。更好是,作为该脉冲形状的驱动信号,美国专利第4,463,359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第4,345,262号说明书中记载的信号适用。而且,若采用关于上述热作用面温度上升率的发明的美国专利第4,313,124号说明书中记载的条件,则可进行更好的记录。
作为记录头的结构,除如上述说明书中公开的喷出口、液路、热电转换体的组合结构(直线状管路或直角管路)之外,在本发明中也包含使用在弯曲区域配置热作用部的结构(参照美国专利第4,558,333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第4,459,600号说明书)的构成。除此之外,对多个热电转换体,即便作成基于将共同的切口作成电热转换器的喷出部的结构(参照特开昭59-123670号公报)、或使吸收热能源的压力波的开口对应于喷出部的结构(参照特开昭59-138461号公报)的构成,本发明是有效的。
并且,除此之外,作为本发明喷墨记录装置的方式,除用作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的图像输出端的方式外,还可是采用与读出器等组合的复印装置、具有收发功能的传真装置的方式等。

Claims (9)

1、一种利用可从配置成列状的多个喷出口喷出墨水的记录头而在记录媒体上记录图像的喷墨记录装置,包括:
使所述记录头沿主扫描方向移动的移动单元;
沿与所述主扫描方向垂直的副扫描方向传送所述记录媒体的传送单元;
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移动单元和所述传送单元,以交替反复进行边从所述喷出口喷出墨水、边使所述记录头沿主扫描方向移动的记录扫描、和沿副扫描方向传送所述记录媒体的传送动作;和
传送量设定单元,根据在所述记录媒体上记录的图像的浓度,设定所述传送单元传送所述记录媒体的传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送量设定单元根据在所述记录媒体上的规定记录区域内的记录负载来设定所述传送量;
所述记录区域包含可使用从位于所述喷出口列端部的喷出口喷出的墨水来记录的记录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负载越低,所述传送量设定单元将所述传送量设定得越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送量设定单元按每个所述传送动作逐一设定所述传送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覆盖面积控制单元,对可使用从位于所述喷出口列端部的喷出口喷出的墨水进行记录的记录区域,可增减被墨水覆盖的覆盖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覆盖面积控制单元修正记录数据,以追加或间隔抽取着落在所述记录区域中的墨水滴的数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送量设定单元设定传送量,以变更在如下交界的传送方向上的位置,该交界为通过按照所设定的传送量进行传送之前的记录扫描而被记录的区域、与通过按照所设定的传送量的传送动作以后的记录扫描而被记录的区域的交界。
8、一种利用可从配置成列状的多个喷出口喷出墨水的记录头而在记录媒体上记录图像的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交替反复进行边从所述喷出口喷出墨水、边使所述记录头沿主扫描方向移动的记录扫描和沿副扫描方向传送所述记录媒体的传送动作,在所述记录媒体上依次记录图像;
根据记录在所述记录媒体上的图像的浓度,设定所述记录媒体的传送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可使用从位于所述喷出口列端部的喷出口喷出的墨水进行记录的记录区域,增减被墨水覆盖的覆盖面积。
CNB2005100628488A 2004-03-31 2005-03-31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305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07752A JP4217651B2 (ja) 2004-03-31 2004-03-31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4107752 2004-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6329A CN1676329A (zh) 2005-10-05
CN100343054C true CN100343054C (zh) 2007-10-17

Family

ID=35049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6284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3054C (zh) 2004-03-31 2005-03-31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837283B2 (zh)
JP (1) JP4217651B2 (zh)
CN (1) CN100343054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9720A (zh) * 2017-07-14 2019-01-22 佳能株式会社 用于转印型喷墨记录的转印部件、喷墨记录方法和喷墨记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98486B2 (ja) * 2003-12-03 2009-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記録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105777B2 (ja) * 2006-06-20 2012-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726763B2 (en) * 2006-12-11 2010-06-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 jet printing method
JP2008284763A (ja) * 2007-05-17 2008-11-27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5178071B2 (ja) * 2007-07-06 2013-04-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004713B2 (ja) * 2007-08-08 2012-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709551B2 (ja) 2011-01-25 2015-04-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方法
JP5979823B2 (ja) * 2011-06-09 2016-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生成装置、データ生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987359B2 (ja) * 2012-03-01 2016-09-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印刷制御装置、印刷システム
JP6409492B2 (ja) * 2014-10-17 2018-10-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6421564B2 (ja) 2014-11-26 2018-11-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6129967A (ja) * 2015-01-14 2016-07-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6610038B2 (ja) 2015-07-03 2019-11-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及び、印刷制御方法
JP7022296B2 (ja) * 2016-12-02 2022-02-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制御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JP6929660B2 (ja) * 2017-02-27 2021-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媒体の搬送量の決定方法
JP7027805B2 (ja) * 2017-10-27 2022-03-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印刷制御装置
JP7309427B2 (ja) 2019-04-15 2023-07-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記録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301584B2 (ja) 2019-04-15 2023-07-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271282B2 (ja) 2019-04-15 2023-05-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2465A (ja) * 1993-06-30 1995-02-28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0825693A (ja) * 1994-07-15 1996-01-30 Canon Inc 印刷方法及び装置
JP2001328250A (ja) * 2000-03-01 2001-11-27 Hewlett Packard Co <Hp> 画像を印刷する方法
JP2002036524A (ja) * 2000-07-21 2002-02-05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記録装置およびデータ処理方法
US6497467B2 (en) * 2000-11-30 2002-12-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er,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inkjet printer
JP2003053962A (ja) * 2001-06-07 2003-02-26 Canon Inc 画像記録装置、その制御方法、記憶媒体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3118097A (ja) * 2001-08-08 2003-04-23 Seiko Epson Corp ドット記録領域と空白領域とで副走査送りを切り換える印刷
JP2003145775A (ja) * 2001-08-31 2003-05-21 Canon Inc 液体吐出ヘッド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127227A (en) 1977-10-03 1982-07-06 Ichiro Endo Liquid jet recording proces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4330787A (en) 1978-10-31 1982-05-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jet recording device
US4345262A (en) 1979-02-19 1982-08-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US4463359A (en) 1979-04-02 1984-07-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roplet genera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4313124A (en) 1979-05-18 1982-01-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jet recording process and liquid jet recording head
US4558333A (en) 1981-07-09 1985-12-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jet recording head
JPS59123670A (ja) 1982-12-28 1984-07-1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エツトヘツド
JPS59138461A (ja) 1983-01-28 1984-08-08 Canon Inc 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JPH02102079A (ja) 1988-10-11 1990-04-13 Canon Inc 画像記録装置
JPH02289355A (ja) 1989-04-28 1990-11-29 Canon Inc 画像記録装置
JPH0713397A (ja) 1993-06-21 1995-01-17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
JPH07276781A (ja) 1994-04-06 1995-10-24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被記録材、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該記録装置を出力手段とした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H09239966A (ja) 1996-03-04 1997-09-16 Ricoh Co Ltd 記録装置
JPH11348319A (ja) * 1998-06-03 1999-12-21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2234182A (ja) * 2001-02-09 2002-08-20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情報検出装置、インク情報検出方法
US6769759B2 (en) 2001-07-02 2004-08-0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with selection of sub-scanning
JP3982211B2 (ja) 2001-07-12 2007-09-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における紙送り誤差の補正
CA2400881C (en) 2001-08-31 2006-12-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04025684A (ja) 2002-06-26 2004-01-29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3788398B2 (ja) 2002-07-17 2006-06-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110990B2 (ja) * 2003-02-04 2008-07-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システム、端末装置、プリンタ、プリント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ト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2465A (ja) * 1993-06-30 1995-02-28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0825693A (ja) * 1994-07-15 1996-01-30 Canon Inc 印刷方法及び装置
JP2001328250A (ja) * 2000-03-01 2001-11-27 Hewlett Packard Co <Hp> 画像を印刷する方法
JP2002036524A (ja) * 2000-07-21 2002-02-05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記録装置およびデータ処理方法
US6497467B2 (en) * 2000-11-30 2002-12-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er,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inkjet printer
JP2003053962A (ja) * 2001-06-07 2003-02-26 Canon Inc 画像記録装置、その制御方法、記憶媒体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3118097A (ja) * 2001-08-08 2003-04-23 Seiko Epson Corp ドット記録領域と空白領域とで副走査送りを切り換える印刷
JP2003145775A (ja) * 2001-08-31 2003-05-21 Canon Inc 液体吐出ヘッド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9720A (zh) * 2017-07-14 2019-01-22 佳能株式会社 用于转印型喷墨记录的转印部件、喷墨记录方法和喷墨记录装置
CN109249720B (zh) * 2017-07-14 2021-05-07 佳能株式会社 用于转印型喷墨记录的转印部件、喷墨记录方法和喷墨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6329A (zh) 2005-10-05
US7837283B2 (en) 2010-11-23
JP4217651B2 (ja) 2009-02-04
US20050219279A1 (en) 2005-10-06
JP2005288910A (ja) 2005-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3054C (zh)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US7377619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CN1302929C (zh)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CN1880072A (zh) 喷墨成像设备和该喷墨成像设备的高质量打印方法
CN1385304A (zh) 喷墨打印设备和方法、程序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262418C (zh) 喷墨记录装置以及预喷射方法
US6264298B1 (en) High frequency shingled multiple drop per pixel ink overprinting method
JP547887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N1907713A (zh) 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796115A (zh) 喷墨打印系统
CN1876372A (zh) 喷墨打印系统
CN1868746A (zh) 打印头、扫描式喷墨成像装置及高分辨率打印操作的方法
CN1903576A (zh) 喷墨成像装置及打印方法
CN1853931A (zh) 重叠打印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喷墨成像装置
US6834936B2 (en)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 jet printing method
US6336703B1 (en) Printer, print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6142598A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CN1259191C (zh) 液体喷出头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171726C (zh) 抑制墨水渗色的喷墨打印装置及方法
JP201014301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方法と記録装置
CN1683159A (zh) 用于补充记录的喷墨记录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8777350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a first recording process and a second recording process
JP200900661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その記録方法
US8136919B2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jet recording head
CN1891462A (zh) 喷墨成像装置及维护喷墨成像装置的打印头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17

Termination date: 201603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