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1265B - 基及聚矽氧基之共聚物、以該共聚物被覆之粉體及其製造方法、與該共聚物及該粉體於化妝料之用途 - Google Patents

基及聚矽氧基之共聚物、以該共聚物被覆之粉體及其製造方法、與該共聚物及該粉體於化妝料之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1265B
TWI821265B TW108111422A TW108111422A TWI821265B TW I821265 B TWI821265 B TW I821265B TW 108111422 A TW108111422 A TW 108111422A TW 108111422 A TW108111422 A TW 108111422A TW I821265 B TWI821265 B TW I82126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polymer
powder
oil
substituted
ma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1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1762A (zh
Inventor
増渕祐二
笹木亮
竹下卓志
宗形裕基
原田英治
円山圭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高絲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日油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高絲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日油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高絲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1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17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12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126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19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inorganic ingredi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0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8/04Dispersions; Emulsions
    • A61K8/06Emuls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7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61K8/84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therwise than those involving only carbon-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A61K8/89Polysiloxanes
    • A61K8/896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silicon, carbon, oxygen and hydrogen, e.g. dimethicone copolyol phosphate
    • A61K8/898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silicon, carbon, oxygen and hydrogen, e.g. dimethicone copolyol phosphate containing nitrogen, e.g. amodimethicone, trimethyl silyl amodimethicone or dimethicone propyl PG-beta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00Make-up preparations; Body powders; Preparations for removing make-u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00Make-up preparations; Body powders; Preparations for removing make-up
    • A61Q1/02Preparations containing skin colorants, e.g. pig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00Make-up preparations; Body powders; Preparations for removing make-up
    • A61Q1/02Preparations containing skin colorants, e.g. pigments
    • A61Q1/04Preparations containing skin colorants, e.g. pigments for li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00Make-up preparations; Body powders; Preparations for removing make-up
    • A61Q1/02Preparations containing skin colorants, e.g. pigments
    • A61Q1/04Preparations containing skin colorants, e.g. pigments for lips
    • A61Q1/06Lipstic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00Make-up preparations; Body powders; Preparations for removing make-up
    • A61Q1/02Preparations containing skin colorants, e.g. pigments
    • A61Q1/10Preparations containing skin colorants, e.g. pigments for eyes, e.g. eyeliner, mascar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00Make-up preparations; Body powders; Preparations for removing make-up
    • A61Q1/12Face or body powders for grooming, adorning or absorb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00Make-up preparations; Body powders; Preparations for removing make-up
    • A61Q1/14Preparations for removing make-u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7/00Barrier preparations; Preparations brought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skin for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external influences, e.g. sunlight, X-rays or other harmful rays, corrosive materials, bacteria or insect stings
    • A61Q17/04Topical preparations for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sunlight or other radiation; Topical sun tanning prepa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02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for chemically bleaching or whitening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10Washing or bathing prepa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5/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hair
    • A61Q5/06Preparations for styling the hair, e.g. by temporary shaping or colou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220/16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8F220/18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with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s
    • C08F220/1806C6-(meth)acrylate, e.g. (cyclo)hexyl (meth)acrylate or phen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220/16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8F220/18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with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s
    • C08F220/1808C8-(meth)acrylate, e.g. isooctyl (meth)acrylate or 2-ethylhex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220/16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8F220/18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with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s
    • C08F220/1812C12-(meth)acrylate, e.g. laur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26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 C08F220/28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containing no aromatic rings in the alcohol moiety
    • C08F220/285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containing no aromatic rings in the alcohol moiety and containing a polyether chain in the alcohol moiety
    • C08F220/286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containing no aromatic rings in the alcohol moiety and containing a polyether chain in the alcohol moiety and containing polyethylene oxide in the alcohol moiety, e.g. 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3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containing phosphorus, selenium, tellurium or a metal
    • C08F230/02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containing phosphorus, selenium, tellurium or a metal containing phosphor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0/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 C08F290/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unsaturated end groups
    • C08F290/06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08F290/062Polyeth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4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60Particulates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tructure or composition
    • A61K2800/61Surface treated
    • A61K2800/614By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rd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osmetic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Silicon Polymers (AREA)

Abstract

包含(i)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及其衍生物、(ii)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iii)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甲基丙烯酸烯基酯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甲基丙烯酸環烷基酯、及(iv)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作為重複單元之共聚物,對於低極性油之溶解性優異。含有該共聚物之化妝料及使用藉由該共聚物進行過表面處理之粉體所製造之化妝料之肌膚親和性、保濕性、撥水性、潤滑性優異,並且具有即便被觸碰亦不易脫落之防觸碰性。因此,該共聚物及該表面處理粉體適合於化妝料之製造。

Description

含有磷酸膽基及聚矽氧基之共聚物、以該共聚物被覆之粉體及其製造方法、與該共聚物及該粉體於化妝料之用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尤其是作為化妝料之原料具有優異之特性之新穎之含有磷酸膽鹼基及聚矽氧基之共聚物(以下,有時稱為「MPC-SiMA聚合物」)、以該共聚物被覆之粉體及其製造方法、與該共聚物及該粉體於化妝料之用途。
化妝料較理想為滿足良好觸感及高功能兩者。為了為良好觸感,需要滿足輕、乾爽、平滑、濕潤、有密接感、光滑、柔軟等特性。另一方面,為了為高功能,需要滿足如下特性:耐汗-水、耐皮脂、均勻地附於肌膚、無褶皺、妝不易附著於衣服等之防觸碰性優異、具有高分散性等。由於肌膚與粉之接觸會對該等性質產生影響,故而重要的是粉體表面之狀態之控制。因此,藉由利用表面處理技術之功能賦予,目前為止提出有各種製品。再者,「防觸碰」或「防觸碰性」意指即便化粧膜被手指或手帕等觸碰,化粧膜亦不易脫落之效果。
作為保濕性、肌膚密接性、安全性等優異之素材,已知有以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以下,簡稱為「MPC」)作為重複單元之MPC聚合物即Lipidure(Lipidure(日油股份有限公司之註冊商標))。具有磷酸膽鹼基之MPC其生物體適合性(生物親和性)、保濕性優異,被作為生物體適合性材料、例如被作為人工器官、生物膜、醫療用具之塗佈劑、藥物遞送、化妝料調配成分而利用。另一方面,關於具有生理惰性且安全性非常高、穩定等化妝品原料所必需之特性之聚矽氧,固體狀及液體狀(聚矽氧油)之任一種聚矽氧目前為止均於化妝品之領域中被用於各種用途。例如已知:包含以丙烯酸系聚合物為主鏈且以聚矽氧部為修飾基之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SiMA)作為重複單元之共聚物其耐水性、耐油性、耐摩擦性、化妝持續性優異。
作為含有同時具備具有磷酸膽鹼基之聚合物及聚矽氧之兩者的特性之聚合物之化妝料,例如提出有含有具有有機聚矽氧烷殘基及磷酸膽鹼基之聚合物的化妝料(專利文獻1~3)。
又,於專利文獻1中,亦揭示有一種聚合物,其除包含上述有機聚矽氧烷殘基及磷酸膽鹼基以外還進而包含不飽和羧酸及其衍生物單體(例如(甲基)丙烯酸環己酯、聚氧伸烷基單(甲基)丙烯酸酯等)作為重複單元。進而,例如於專利文獻4~6中記載有:使用(甲基)丙烯酸環己酯作為化妝料之製造所使用之共聚物之一成分。例如,於專利文獻7~10中記載有:使用聚氧伸烷基單(甲基)丙烯酸酯作為化妝料之製造所使用之共聚物之一成分。
另一方面,自先前以來,於化妝料領域中,為了提昇粉體之分散性、或調整觸感,而研究使用有各種表面處理劑之表面處理粉體。例如作為具有適度之平滑性及柔軟之觸感、濕潤感優異、於肌膚之附著力優異之粉體,提出有一種分散於包含水之分散介質中之由選自交聯型聚醚改性聚矽氧及交聯型聚甘油改性聚矽氧之聚矽氧彈性體對粉體進行被覆處理而得之表面處理粉體(專利文獻11)。
又,此前,提出有伸展性、附著性、觸感、衝壓成型性、撥水性優異之胺基改性聚矽氧處理粉體(專利文獻12)、利用意在提昇粉體之分散性之三乙氧基辛醯基矽烷或甲基氫聚矽氧烷進行過表面處理之粉體(專利文獻13之段落[0021])、對顏料粉體利用以羥丙基雙棕櫚醯胺MEA為代表例之特定之模擬腦醯胺進行過表面處理之表面處理粉體(專利文獻14)等。
化妝料中所用之粉體較理想為滿足良好觸感及高功能兩者。為了為良好觸感,需要粉體滿足輕、乾爽、平滑、濕潤、有密接感、光滑、柔軟等特性。另一方面,所謂高功能,例如為如下特性:耐汗-水、耐皮脂、均勻地附於肌膚、無褶皺、妝即便被手指或衣服觸碰亦不易脫落之防觸碰性優異、具有高分散性等。由於肌膚與粉之接觸在很大程度上有助於該等性質,故而重要的是粉體表面之狀態之控制。因此,藉由利用表面處理技術之功能賦予,目前為止提出有各種製品。再者,「防觸碰」或「防觸碰性」意指即便化妝膜被手指或手帕等觸碰,化妝膜亦不易脫落之效果。
作為保濕性、肌膚密接性、安全性等優異之粉末製劑之素材,已知有以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以下,簡稱為「MPC」)作為重複單元之MPC聚合物即Lipidure(Lipidure(日油股份有限公司之註冊商標))。具有磷酸膽鹼基之MPC其生物體適合性(生物親和性)、保濕性優異,被作為生物體適合性材料、例如被作為人工器官、生物膜、醫療用具之塗佈劑、藥物遞送、化妝料調配成分而利用。另一方面,關於具有生理惰性且安全性非常高、穩定等化妝品原料所必需之特性之聚矽氧,固體狀及液體狀(聚矽氧油)之任一種聚矽氧目前為止均於化妝品之領域中被用於各種用途。例如已知:包含以丙烯酸系聚合物為主鏈且以聚矽氧部為修飾基之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SiMA)作為重複單元之共聚物其耐水性、耐油性、耐摩擦性、化妝持續性優異。
作為含有同時具備具有磷酸膽鹼基之聚合物及聚矽氧之兩者的特性之聚合物之化妝料,例如提出有含有具有有機聚矽氧烷殘基及磷酸膽鹼基之聚合物之化妝料(專利文獻1~3)。
又,於專利文獻1中亦揭示除上述有機聚矽氧烷殘基及磷酸膽鹼基以外還進而包含不飽和羧酸及其衍生物單體(例如(甲基)丙烯酸環己酯、聚氧伸烷基單(甲基)丙烯酸酯、等)作為重複單元之聚合物。進而,例如於專利文獻4~6中記載有將(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用作化妝料之製造所使用之共聚物之1成分。例如於專利文獻7~10中記載有將聚氧伸烷基單(甲基)丙烯酸酯用作化妝料之製造所使用之共聚物之1成分。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WO2005/094758公報 [專利文獻2]WO96/32436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第2533772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表2004-512292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表2004-531609號公報 [專利文獻6]再公表專利(A1)WO2005/032500公報 [專利文獻7]日本專利特開平8-291206號公報 [專利文獻8]日本專利特開平11-92346號公報 [專利文獻9]日本專利特表2008-508384號公報 [專利文獻10]日本專利第4786395號公報 [專利文獻11]日本專利特開2013-139400號公報 [專利文獻12]日本專利特開2004-182729號公報 [專利文獻13]日本專利特開2015-124220號公報 [專利文獻14]日本專利特開2016-21074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化妝料中,為了實現作為所要求之功能之化妝持久性及良好觸感,期望開發出同時具備肌膚親和性及潤滑性之化妝料用素材。又,關於化妝料用素材,要求對於使用化妝料之極性油(例如異十二烷、異丙醇、該等之混合物等)低極性油之溶解性優異。本發明者等人就該觀點而言,以開發出具有下述全部特性之共聚物為目標。 (1)同時具備肌膚親和性及潤滑性。 (2)耐水性、耐油性、耐擦性(耐摩擦性)及化妝持續性優異。 (3)對於低極性油之溶解性優異。
又,於含有粉體之化妝料中,粉體之改質技術於功能、觸感之提昇上擔負著重要作用。為了實現化妝料所要求之功能即化妝持久性及良好觸感,期望開發出同時具備肌膚親和性及潤滑性之粉體處理劑。又,於對粉體進行處理時,就處理時之粉體凝集性之消除、或粉體處理步驟中之乾燥效率性之提昇之觀點而言,由於使用低極性油(例如,異十二烷、異丙醇、該等之混合物等)作為溶劑,故而需要粉體處理劑對於低極性油之溶解性優異。本發明者等人就該觀點而言,以開發出具有下述全部特性之表面處理粉體為目標。 (1)同時具備肌膚親和性及潤滑性。 (2)耐水性、耐油性、耐擦性及化妝持續性優異。 (3)對於低極性油之溶解性優異。 (4)於表面處理劑之粉體之吸附優異。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者等人根據上述觀點,為了開發出適合於用於化妝料之共聚物及粉體,反覆進行了銳意探討及研究。其結果,本發明者等人發現:以以下記載之4種單體為重複單元之共聚物對於低極性油之溶解性極其優異,並且,若將該共聚物及利用該共聚物進行過表面處理之粉體用於化妝料,則會滿足良好觸感及高功能兩者。本發明係基於該見解而完成者。
即,本發明包含以下態樣。 [1]一種共聚物,其包含以下之(i)~(iv)作為重複單元。 (i)以如下式表示之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及其衍生物 [化1]
(式中,R1 、R2 及R3 相互相同或不同,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1~30之烷基) (ii)以如下式表示之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 [化2]
(式中,m表示1~30之整數) (iii)以如下式表示之甲基丙烯酸酯 [化3]
(式中,A係選自由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1~30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2~30之烯基、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3~20之環烷基所組成之群) (iv)以如下式表示之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化4]
(式中,n表示2~30之整數) [2]如[1]記載之共聚物,其中上述(i)中之R1 、R2 及R3 相互相同或不同,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1~3之烷基。 [3]如[2]記載之共聚物,其中上述(i)中之R1 、R2 及R3 為甲基。 [4]如[1]至[3]中任一項記載之共聚物,其中上述(ii)中之m為8~16。 [5]如[4]記載之共聚物,其中上述(ii)中之m為11。 [6]如[1]至[5]中任一項記載之共聚物,其中上述(iii)中之A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1~30之烷基或碳數3~8之環烷基。 [7]如[6]記載之共聚物,其中上述(iii)中之A為2-乙基己基、月桂基或環己基。 [8]如[1]至[7]中任一項記載之共聚物,其中上述(iv)中之n為2~25。 [9]如[8]記載之共聚物,其中上述(iv)中之n為2、4、9或23。 [10]如[1]至[9]中任一項記載之共聚物,其中基於共聚物質量,上述共聚物中之(iii)係以75~90質量%含有。 [11]如[1]至[10]中任一項記載之共聚物,其中基於共聚物質量,上述共聚物中之(iv)係以1~5質量%含有。 [12]如[1]至[11]中任一項記載之共聚物,其中基於共聚物質量,上述共聚物中之(i)係以0.5~10質量%含有。 [13]如[1]至[12]中任一項記載之共聚物,其中基於共聚物質量,上述共聚物中之(ii)係以0.5~10質量%含有。 [14]如[1]至[13]中任一項記載之共聚物,其中上述共聚物之分子量為10000~150000。 [15]一種油性分散體,其包含如[1]至[14]中任一項記載之共聚物及油劑。 [16]一種化妝料,其包含如[1]至[14]中任一項記載之共聚物。 [17]一種化妝料,其包含如[15]記載之油性分散體。
[18]一種表面處理粉體,其由如[1]~[14]中任一項記載之共聚物被覆。 [19]如[18]記載之表面處理粉體,其中上述共聚物之被覆量為上述共聚物及粉體之合計量之0.1~5.0質量%。 [20]如[18]或[19]記載之表面處理粉體,其中上述粉體為選自礦物及金屬氧化物之1種或2種以上之粉體。 [21]如[20]記載之表面處理粉體,其中礦物及金屬氧化物為絹雲母、雲母、滑石、氧化鈦、氧化鋅及氧化鐵(FeO、Fe2 O3 、Fe3 O4 及該等之混合物)。 [22]一種化妝料,其包含如[18]至[21]中任一項記載之表面處理粉體。 [23]一種如[18]至[21]中任一項記載之表面處理粉體之製造方法,其包括下述(a)~(d)之步驟。 (a)利用攪拌-混練機將如[1]記載之共聚物溶解於溶劑之步驟 (b)添加粉體,於漿料狀之狀態下直接進行混練之步驟 (c)於真空狀態下一面將溶劑去除一面進行混練並於成為粉末狀之時點取出之步驟 (d)將所取出之粉末進行乾燥之後進行粉碎之步驟 [24]如[23]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溶劑係選自異丙醇、異十二烷、及異丙醇與異十二烷之混合物。 [發明之效果]
構成上述共聚物之(i)~(iv)之單體具有以下特性。(i)之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及其衍生物以及(ii)之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係生物親和性、保濕性、耐水性、耐油性、耐摩擦性、化妝持續性優異。(iii)之甲基丙烯酸酯對於異丙醇、異十二烷、異丙醇及異十二烷之混合物等低極性溶劑之溶解性優異。(iv)之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對於粉體之吸附性較高,能夠對粉體進行均勻之表面處理。因此,包含藉由使用包含含有(i)~(iv)之單體作為重複單元之本發明之共聚物之化妝料及本發明之共聚物作為表面處理劑而獲得的本發明之表面處理粉體之化妝料具有如下作為化妝料極為有利之效果:肌膚親和性優異,具有化妝持續效果,而且對肌膚無負擔感等。
本發明之共聚物包含以下之(i)~(iv)作為重複單元。
(i)以如下式表示之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及其衍生物 [化5]
(式中,R1 、R2 及R3 相互相同或不同,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1~30之烷基) 上述化合物省略了碳及氫,若表示出碳及氫,則成為如下,兩者意指相同之化合物。 [化6]
(式中,R1 、R2 及R3 相互相同或不同,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1~30之烷基) 又,(i)之化合物之重複單元如以下般表示。 [化7]
(式中,R1 、R2 及R3 相互相同或不同,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1~30之烷基) 於上述各式中,R1 、R2 及R3 相互相同或不同,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1~30之烷基。作為該範圍所包含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之碳數,可例示碳數1~30、碳數1~25、碳數1~20、碳數1~16、碳數1~12、碳數1~10、碳數1~8、碳數1~6、碳數1~4、及碳數1~3。作為具體之烷基,可例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第二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等。於本說明書中,於具有相同之碳數之烷基中,省略直鏈之烷基中之「正」。例如,「丁基」意指「正丁基」。 作為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1~30之烷基中之取代基,可列舉:鹵素原子(F、Cl、Br、I)、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1~4之烷基、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1~4之烷氧基、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2~4之烯基、未經取代之碳數3~6之環烷基、羥基、胺基等。 作為R1 、R2 及R3 之組合之一態樣,R1 、R2 及R3 為甲基。R1 、R2 及R3 為甲基之(i)之化合物為下述式所表示之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MPC)。 [化8]
作為R1 、R2 及R3 之組合之另一態樣,R1 、R2 及R3 為乙基。作為R1 、R2 及R3 之組合之又一態樣,R1 、R2 及R3 為丙基。
(ii)以如下式表示之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以下,有時簡稱為「SiMA」) [化9]
(式中,m表示1~30之整數) 上述化合物省略了碳及氫,若表示出碳及氫,則成為如下,兩者意指相同之化合物。 [化10]
(式中,m表示1~30之整數) 又,(ii)之化合物之重複單元如以下般表示。 [化11]
(式中,m表示1~30之整數) 於上述各式中,m表示1~30之整數。作為該範圍所包含之m,可例示1~30之整數、1~24之整數、1~20之整數、1~18之整數、1~16之整數、1~12之整數、6~24之整數,6~20之整數、6~18之整數、6~16之整數、6~12之整數、6~12之整數、8~24之整數、8~20之整數、8~16之整數、8~12之整數、8、9、10、11、及12。m=11之情形時之單體以下述式表示。 [化12]
(iii)以如下式表示之甲基丙烯酸酯 [化13]
(式中,A選自由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1~30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2~30之烯基、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3~20之環烷基所組成之群,較佳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4~10之環烷基) 上述化合物省略了碳及氫,若表示出碳及氫,則成為如下,兩者意指相同之化合物。 [化14]
(式中,A選自由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1~30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2~30之烯基、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3~20之環烷基所組成之群,較佳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4~10之環烷基) 又,(iii)之化合物之重複單元如以下般表示。 [化15]
(式中,A選自由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1~30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2~30之烯基、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3~20之環烷基所組成之群,較佳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4~10之環烷基) 於上述各式中,A選自由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1~30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2~30之烯基、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3~20之環烷基所組成之群,較佳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4~10之環烷基。 作為上述範圍所包含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之碳數,可例示碳數1~30、碳數1~25、碳數1~20、碳數1~16、碳數1~12、碳數1~10、碳數1~8、碳數1~6、碳數1~4、及碳數1~3。作為具體之烷基,可例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第二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月桂基)等。 作為上述範圍所包含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烯基碳數,可例示碳數2~30、碳數2~25、碳數2~20、碳數2~16、碳數2~12、碳數2~10、碳數2~8、碳數2~6及碳數2~4。作為具體之烯基,可列舉乙烯基、丙烯基、丁烯基、戊烯基、己烯基、庚烯基、辛烯基、壬烯基、癸烯基、十一烯基、十二烯基等。 作為上述範圍所包含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烷基之碳數(於具有取代基之情形時,除去取代基之碳數),可例示碳數3~20、碳數3~16、碳數3~12、碳數3~8及碳數3~6。作為具體之環烷基,可例示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及環辛基。 作為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1~30之烷基、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2~30之烯基及經取代之碳數3~20之環烷基中之取代基,可列舉鹵素原子(F、Cl、Br、I)、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1~4之烷基、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1~4之烷氧基、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2~4之烯基、未經取代之碳數3~6之環烷基、羥基、胺基等。 作為A之具體例,可列舉2-乙基己基、月桂基及環己基。A為環己基之化合物為下述式所表示之甲基丙烯酸環己酯(以下,簡稱為「CHMA」)。 [化16]
(iv)以如下式表示之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以下,不時簡稱為「PME」) [化17]
(式中,n表示2~30之整數) 上述化合物省略了碳及氫,若表示出碳及氫,則成為如下,兩者意指相同之化合物。 [化18]
(式中,n表示2~30之整數) 又,(iv)之化合物之重複單元如以下般表示。 [化19]
(式中,n表示2~30之整數) 於上述各式中,n表示2~30之整數。例如,n表示2~25之整數。例如,n表示2~20之整數。例如,n表示2~16之整數。例如,n表示2~12之整數。例如,n表示2~9之整數。例如,n表示2~6之整數。例如,n表示2~4之整數。例如,n表示2。例如,n表示3。例如,n表示4。例如,n表示6。例如,n表示8。例如,n表示9。例如,n表示10。例如,n表示21。例如,n表示22。例如,n表示23。例如,n表示24。例如,n表示25。
構成本發明之共聚物之(i)、(ii)、(iii)及(iv)之含有比率及構成本發明之表面處理所使用之共聚物(以下,有時簡稱為「共聚物」)之(i)、(ii)、(iii)及(iv)之含有比率並無特別限制,為以下之比率。 基於共聚物質量,上述共聚物中之(i)係以0.5~10質量%而包含。作為該範圍所包含之(i)之質量%,可例示0.5~10質量%、2~8質量%、2.5~5.5質量%及5~5.5質量%。 基於共聚物質量,上述共聚物中之(ii)係以0.5~10質量%而包含。作為該範圍所包含之(ii)之質量%,可例示0.5~10質量%、2.5~10質量%、5~10質量%及5~5.5質量%及2.5~5.5質量%。 基於共聚物質量,上述共聚物中之(iii)係以75~90質量%而包含。作為該範圍所包含之(iii)之質量%,可例示75~90質量%、80~90質量%、85~90質量%及87~90質量%。 基於共聚物質量,上述共聚物中之(iv)係以1~5質量%而包含。作為該範圍所包含之(iv)之質量%,可例示1~5質量%、1~3質量%及1~2.5質量%。
關於本發明之共聚物之分子量(重量平均分子量(Mw))及本發明之表面處理所使用之共聚物之分子量(重量平均分子量(Mw)),只要能夠達成本發明之目的,則無特別限制,較佳為10000~150000。作為該範圍所包含之分子量,可例示10000~120000、10000~100000、10000~80000、10000~70000、10000~50000、20000~150000、20000~120000、20000~100000、20000~80000、20000~70000、20000~50000、30000~150000、30000~120000、30000~100000、30000~80000、30000~70000、30000~50000、40000~150000、40000~120000、40000~100000、40000~80000、40000~70000、50000~150000、50000~120000、50000~100000、50000~80000。本發明之共聚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可藉由使用多角度光散射檢測器之多角度光散射法(MALS法)而算出。若本發明之共聚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未達10000,則就覆膜形成性之方面而言稍差,於多於150000之情形時,就對於低極性油之溶解性之方面而言稍差,均欠佳。
包含上述(i)~(iv)作為重複單元之本發明之共聚物及本發明之表面處理所使用之共聚物可於有機溶劑之存在下(不存在水之條件下)藉由利用公知之聚合方法之無規聚合而獲得。只要於過氧化新癸酸第三丁酯、過氧化苯甲醯、過氧化月桂醯等有機過氧化物、α,α'-偶氮雙異丁腈、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雙(2-甲基丁腈)等偶氮系化合物、過硫酸鉀、過硫酸銨等過硫酸系聚合起始劑等自由基聚合起始劑之存在下進行聚合即可,並無特別限定。該等可單獨使用,又,亦可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聚合起始劑之使用量相對於單體組成物100質量份通常為0.01~10質量份,較佳為0.1~5質量份。 聚合亦可於氮氣等惰性氣體環境下進行。又,可使用溶液聚合法、懸浮聚合法、塊狀聚合法、沈澱聚合法等。該等之中,尤佳為溶液聚合法,其原因在於容易將所獲得之丙烯酸系共聚物之分子量調整至最佳範圍。又,本發明之共聚物及本發明之表面處理所使用之共聚物之精製可藉由再沈澱法、透析法等公知之精製方法而進行。本發明之共聚物為無規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及接枝共聚物之任一者均可。
作為本發明之共聚物及本發明之表面處理所使用之共聚物之聚合時所使用之有機溶劑,例如可列舉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烴;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等酮類;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類;異丙醇、乙醇、甲醇等醇類,可將該等之1種或2種以上組合使用。又,亦可於輕質異烷烴、異十二烷、異十六烷等烷烴系溶劑中進行聚合。
關於本發明之共聚物及本發明之表面處理所使用之共聚物之聚合反應溫度,只要為能夠使用通常之自由基聚合起始劑之溫度範圍,則無特別限制,通常於40~120℃之範圍內實施。反應溫度係根據所使用之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單體之種類、反應溫度而不同,通常實施2~24小時。若聚合時間過短,則殘存單體量較多,產率變低,故而欠佳。
本發明之共聚物及本發明之表面處理所使用之共聚物亦可為溶解於反應時之烷烴系溶劑中之狀態、或視需要利用其他烴或酯、甘油三酸酯等油劑進行稀釋、或溶劑置換成其他油劑。此種油溶形態之共聚物組合物亦包含於本發明中。又,可將溶液之溶劑去除而將該共聚物以固體之形式取出,進而亦可藉由使所獲得之共聚物溶解於輕質異烷烴中而以共聚物溶液之形式使用。上述共聚物及其溶液亦可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
作為本發明之共聚物及本發明之表面處理所使用之共聚物之顯著特徵點之一,可列舉對於低極性溶劑(Low polarity solvent)之溶解性極其優異。作為低極性溶劑,可列舉:苯、甲苯、正己烷、環己烷、二乙醚、二氯甲烷、氯仿、乙酸乙酯、四氫呋喃、異丙醇、異十二烷(2,2,4,6,6-五甲基庚烷)等。然而,對於化妝料中所使用之低極性溶劑,要求穩定性非常良好;不易引起經時變化、化學變化;皮膚刺激性極低;品質之差異較少;及乾燥性之不均較少等。作為滿足該條件之低極性溶劑,可例示異丙醇、異十二烷、該等之混合物(例如異丙醇:異十二烷=1:2之混合物)等。
本發明之表面處理所使用之共聚物其本身可用作各種化妝料之製造原料。於使用本發明之共聚物製造化妝料之情形時,可對該共聚物適當使用揮發性成分、界面活性劑、油劑、粉體、水性成分、水溶性高分子、紫外線吸收劑、保濕劑、抗褪色劑、抗氧化劑、消泡劑、美容成分、防腐劑、香料等為了賦予各種效果而通常用於化妝品中之其他成分。又,可使用本發明之表面處理粉體。該表面處理粉體由於肌膚密接性及潤滑性優異、作為粉末製劑品質極高,故而可應用於製造各種各樣之化妝料。
將本發明之共聚物加入至油劑中而得之油性分散體亦可用作化妝品之製造原料。油劑只要為通常化妝料所使用者,則可無特別限定地使用。作為性狀,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於常溫(15℃~25℃)下為液狀之油劑。 作為油劑,不管動物油、植物油、合成油等之起源如何,均可列舉烴油、酯油(尤其是羥基之數為0或1個之酯油)、脂肪酸類、聚矽氧油、氟系油類等。該等中,就極性較低者有聚胺基甲酸酯凝膠組合物之強度會變高之傾向而言,例示使用選自烴油、羥基之數為0或1個之酯油、含有苯基之聚矽氧油之1種以上。具體而言,可列舉:液態石蠟、角鯊烷、聚丁烯、聚異丁烯等烴類;橄欖油、蓖麻油、貂油、澳洲堅果油等油脂類;荷荷芭油、異辛酸鯨蠟酯(2-乙基己酸鯨蠟酯)、肉豆蔻酸異丙酯、棕櫚酸異丙酯、肉豆蔻酸辛基十二烷基酯、甘油三辛酸酯、聚甘油二異硬脂酸酯、雙甘油異硬脂酸酯、蘋果酸二異硬脂酯、甘油三山萮酸酯、季戊四醇松香酸酯、新戊二醇二辛酸酯等酯類、甲苯基聚矽氧烷、二苯基聚矽氧烷,可將該等使用一種或兩種以上。 油劑之含量係根據化妝料之種類、使用目的等而變化。作為油劑之含量,基於油性分散體質量,例示有65~99質量%、70~95質量%、75~90質量%、80~85質量%等。
本發明之共聚物本身、將本發明之共聚物加入至油劑中而得之油性分散體、及由本發明之共聚物被覆之表面處理粉體均可用作護膚製劑至化妝製劑之各種化妝料之製造原料。作為劑型,於粉體化妝料、油性化妝料、水系化妝料、乳化型化妝料等任一劑型中均可應用,作為形狀,於粉末狀、液狀、固形狀等任一劑型中均可應用。例如,該等均可應用於化妝水、乳液、乳霜、油清洗劑、潔膚霜、身體乳、防曬料等基礎化妝料;定型水、髮蠟等頭髮化妝料、唇彩、口紅、眼影、粉底、臉部著色劑、遮瑕霜、化妝打底料、卸妝液、眼線等散粉(loose powder)等粉末化妝料;粉餅或粉底液等粉底;遮瑕霜、眼影、臉部著色劑、睫毛膏、眼線等彩妝化妝料等廣泛之化妝料之製造。再者,於使用本發明之共聚物本身、將本發明之共聚物加入至油劑中而得之油性分散體、或由本發明之共聚物被覆之表面處理粉體製造化妝品之情形時,除該等各者以外,還可適當使用揮發性成分、界面活性劑、油劑、粉體、水性成分、醇類、水溶性高分子、紫外線吸收劑、保濕劑、膠化劑及增黏劑、抗褪色劑、抗氧化劑、消泡劑、美肌用成分(美白劑、細胞活化劑、抗炎劑、血液循環促進劑、皮膚收斂劑、抗脂溢劑等)、防腐劑、抗菌劑、香料、維生素類、胺基酸類、核酸、激素等用以賦予各種效果而通常於化妝品中所使用之其他成分。
如根據以下之實施例明瞭,證實了:使用本發明之共聚物、將本發明之共聚物加入至油劑中而得之油性分散體、或由本發明之共聚物被覆之表面處理粉體而製造之化妝水、乳液、乳霜、油清洗劑、潔膚霜、定型水、粉底、臉部著色劑、蜜粉、遮瑕霜、防曬料、化妝打底料、身體乳、卸妝液、眼線等化妝料其「對肌膚之親和性」、「化妝持續效果」、及「對肌膚無負擔感之程度」優異。證實了:使用本發明之共聚物而製造之眼影其「對眼瞼之親和性」、「化妝持續效果」、及「對眼瞼無負擔感之程度」優異。證實了:使用本發明之共聚物而製造之睫毛膏其「對睫毛之親和性」、「化妝持續效果」、「對睫毛無負擔感之程度」優異。證實了:使用本發明之共聚物而製造之髮蠟其「對毛髮之親和性」、「化妝持續效果」、及「對毛髮無負擔感之程度」優異。證實了:使用本發明之共聚物而製造之唇彩及口紅其「對嘴唇之親和性」、「化妝持續效果」、及「對嘴唇無負擔感之程度」優異。
作為其他成分,可列舉:水性成分、界面活性劑(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陽離子性界面活性劑、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兩性界面活性劑等)、保濕劑、增黏劑、膠化劑、皮膜形成劑、著色劑、除著色劑以外之粉體、油劑(固形油、半固形油、液狀油、烴油、酯油、甘油酯油、聚矽氧油等)、包含高級醇之醇類、高級脂肪酸、有機溶劑、美肌用成分、防腐劑、抗菌劑、香料、抗氧化劑、維生素類、胺基酸類、紫外線吸收劑等。針對該等各成分,於以下進行說明。
作為水性成分,並無特別限制,只要為常溫下為液狀之成分且通常於化妝料中使用者,則均可使用。例如可列舉水、乙醇、丙二醇、1,3-丁二醇、二丙二醇、三丙二醇等多元醇類、甘油(glycerine)、雙甘油、聚甘油等甘油(glycerol)類、蘆薈、金縷梅、黃瓜、檸檬、熏衣草、玫瑰等之植物萃取液等,該等水性成分可視需要使用1種或2種以上。本發明所使用之水性成分之含量係根據使用性、使用感、及劑型而不同,並無特別限制,就化妝效果、使用性、使用感之方面而言,較佳為於全部成分中為10~90質量%、尤其是20~75質量%。
作為界面活性劑,只要為通常於化妝料中所使用者,則無特別限制,均可使用。界面活性劑可例示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陽離子性界面活性劑、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兩性界面活性劑等,可視需要將該等使用1種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作為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具體而言,可列舉:硬脂酸鈉或棕櫚酸三乙醇胺等脂肪酸皂、烷基醚羧酸及其鹽、胺基酸與脂肪酸之縮合等之羧酸鹽、烷基磺酸、烯烴磺酸鹽、脂肪酸酯之磺酸鹽、脂肪醯胺之磺酸鹽、烷基磺酸鹽與其福馬林縮合物之磺酸鹽、烷基硫酸酯鹽、二級高級醇硫酸酯鹽、烷基及烯丙醚硫酸酯鹽、脂肪酸酯硫酸酯鹽、脂肪酸烷醇醯胺之硫酸酯鹽、聚氧乙烯烷基硫酸酯鹽、土耳其紅油等硫酸酯鹽類、烷基磷酸鹽、醚磷酸鹽、烷基烯丙醚磷酸鹽、醯胺磷酸鹽、N-醯基胺基酸系活性劑等。
作為陽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以長鏈烷基三甲基銨鹽、二長鏈烷基二甲基銨鹽、長鏈烷基二甲基苄基銨鹽、二聚氧乙烯烷基甲基銨鹽、二聚氧乙烯烷基醚二甲基銨鹽、聚氧丙烯甲基二乙基銨鹽等烷基四級銨鹽或芳香族四級銨鹽為首,可列舉烷基吡啶鎓鹽等吡啶鎓鹽、烷基二羥基乙基咪唑啉鹽等咪唑啉鹽、N-醯基鹼性胺基酸低級烷基酯鹽、以及烷基胺鹽、聚胺、胺基醇脂肪酸衍生物等胺鹽等。
作為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可列舉: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聚乙二醇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丙二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蓖麻油、聚氧乙烯氫化蓖麻油、聚氧乙烯氫化蓖麻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植物固烷醇醚、聚氧乙烯植固醇醚、聚氧乙烯膽固烷醇醚、聚氧乙烯膽固醇醚、聚氧伸烷基改性有機聚矽氧烷、聚氧伸烷基-烷基共改性有機聚矽氧烷、烷醇醯胺、糖醚、糖醯胺等。
作為兩性界面活性劑,可列舉:烷基二甲基胺基乙酸甜菜鹼、脂肪醯胺丙基二甲基胺基乙酸甜菜鹼、烷基二羥基乙基胺基乙酸甜菜鹼等羰基甜菜鹼型兩性界面活性劑、烷基磺基甜菜鹼等磺基甜菜鹼型兩性界面活性劑、N-脂肪酸醯基-N-羧甲基-N-羥基乙基乙二胺鹽、N-脂肪酸醯基-N-羧基甲氧基乙基-N-羧甲基乙二胺二鹽等醯胺胺型(咪唑啉型)兩性界面活性劑、N-[3-烷氧基-2-羥基丙基]精胺酸鹽等胺基酸型兩性界面活性劑、烷亞胺基二羧酸鹽型兩性界面活性劑等。
作為保濕劑,可列舉脲、玻尿酸、硫酸軟骨素、吡咯啶酮羧酸鹽等。
增黏劑、及膠化劑之中,作為水性者,可列舉:阿拉伯膠、黃蓍膠、聚半乳糖、刺槐豆膠、古亞膠、刺梧桐樹膠、鹿角菜膠、果膠、瓊脂、榅桲籽(榅桲)、澱粉(稻米、玉米、馬鈴薯、小麥)、海藻膠、特蘭托膠、刺槐豆膠等植物系高分子、三仙膠、葡聚糖、琥珀醯聚糖、普魯蘭等微生物系高分子、膠原蛋白、酪蛋白、白蛋白、明膠等動物系高分子、羧甲基澱粉、甲基羥丙基澱粉等澱粉系高分子、甲基纖維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羥甲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纖維素硫酸鈉、羧甲基纖維素鈉等纖維素系高分子、海藻酸鈉、丙二醇海藻酸酯等海藻酸系高分子、聚丙烯酸鈉、羧基乙烯基聚合物、烷基改性羧基乙烯基聚合物、聚丙烯醯胺、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啶酮等乙烯系高分子、聚乙二醇、環氧乙烷環氧丙烷共聚物、丙烯酸-丙烯醯基二甲基牛磺酸鈉共聚物、聚丙烯酸鈉、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醯胺等丙烯酸系高分子、膨潤土、矽酸鋁鎂、合成鋰皂石、鋰膨潤石、矽酸酐等無機系膠化劑及增黏劑、聚乙烯亞胺、陽離子聚合物等。
作為皮膜形成劑,可使用天然橡膠、天然纖維素、陽離子化纖維素、各種丙烯酸系樹脂(包括共聚物)、各種醇酸樹脂、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啶酮、硝化纖維素、各種聚矽氧樹脂(包括共聚物)、脲樹脂、改性玉米澱粉等。作為具體之皮膜形成劑,可列舉:丙烯醯胺-丙烯酸烷基酯-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二十烯-乙烯基吡咯啶酮聚合物、1,1'-亞甲基雙(4-異氰酸酯基環己烷)聚丙二醇共聚物、全氟聚醚、(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聚三甲基矽烷氧基)共聚物、聚丙基倍半矽氧烷、(二十烯/乙烯基吡咯啶酮)共聚物、(乙烯基吡咯啶酮/十六烯)共聚物、羥乙基纖維素、聚矽氧改性降𦯉烯等。
關於著色劑,只要為化妝料中通常使用之著色劑,則對球狀、板狀、紡錘狀、針狀等形狀或煙霧狀、微粒子、顏料級等之粒徑、或多孔質、無孔質等其粒子結構等無特別限定,可使用無機顏料、有機顏料、光亮性顏料、金屬類等。作為具體之粉體,可例示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鈰、硫酸鋇等白色無機顏料、氧化鐵、碳黑、氧化鉻、氫氧化鉻、鐵藍、群青、鐵丹等有色無機顏料、雲母鈦、氧氯化鉍、有機顏料處理雲母鈦、二氧化鈦被覆雲母、二氧化鈦被覆合成金雲母、二氧化鈦被覆氧氯化鉍、氧化鐵雲母鈦、鐵藍處理雲母鈦、胭脂紅處理雲母鈦、魚鱗箔、二氧化鈦被覆玻璃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鋁-環氧樹脂積層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烯烴積層膜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積層膜末等樹脂積層末等光亮性顏料、紅色201號、紅色202號、紅色205號、紅色226號、紅色228號、橙色203號、橙色204號、藍色404號、黃色401號等之有機顏料粉體、紅色3號、紅色104號、紅色106號、橙色205號、黃色4號、黃色5號、綠色3號、藍色1號等之鋯、鋇或鋁色澱等有機顏料粉體,或進而可例示鋁粉、金粉、銀粉等金屬粉體、微粒子氧化鈦被覆雲母鈦、微粒子氧化鋅被覆雲母鈦、硫酸鋇被覆雲母鈦、含有氧化鈦之二氧化矽、含有氧化鋅之二氧化矽等複合粉體等,作為天然色素,可列舉胭脂紅酸、蟲漆酸、紅花素、巴西蘇木素、藏花素等,可視需要使用1種或2種以上。該等亦可使用氟系化合物、聚矽氧系化合物、金屬皂、卵磷脂、氫化卵磷脂、膠原蛋白、烴、高級脂肪酸、高級醇、酯、蠟(wax)、蠟、界面活性劑等之1種或2種以上實施表面處理。
作為除著色劑以外之粉體,只要為通常用作化妝料原料者,則對板狀、紡錘狀、針狀等形狀、煙霧狀、微粒子級等之粒徑、多孔質、無孔質等粒子結構等無特別限定,可列舉無機粉體類、氧化鋁、氧化鈰、氧化鎂、氧化鋯、碳酸鎂、碳酸鈣、矽酸鋁、矽酸鎂、矽酸鋁鎂、雲母、合成雲母、合成絹雲母、絹雲母、滑石、高嶺土、二氧化矽、碳化矽、氮化硼等無機粉體類、硬脂酸鎂、硬脂酸鋅、N-醯基離胺酸、尼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機聚矽氧烷粉體、纖維素粉體等有機粉體類,該等可使用1種或2種以上。又,該等粉體亦可使用1種或將2種以上複合化而成者,可對其表面處理實施油劑處理、聚矽氧化合物處理、水溶性高分子處理等。
作為油劑,可列舉固形油、半固形油、液狀油等,可例示天然動植物油及半合成油、烴油、酯油、甘油酯油、聚矽氧油、高級醇、高級脂肪酸、有機溶劑等。 作為固形油,可例示:巴西棕櫚蠟、堪地里拉蠟、棉蠟、蟲膠蠟、氫化油等天然蠟類;地蠟(ozokerite)、地蠟精(ceresin)、石蠟、微晶蠟等礦物系蠟、聚乙烯蠟、費托蠟(Fischer-Tropsch wax)、乙烯-丙烯共聚物等合成蠟、山萮醇、鯨蠟醇、硬脂醇、膽固醇、植固醇等高級醇、硬脂酸、山萮酸等高級脂肪酸等。 作為液狀油且天然動植物油及半合成油,具體而言,可列舉:鱷梨油、亞麻籽油、杏仁油、蟲蠟、紫蘇油、橄欖油、榧子油、肝油、杏核油、小麥胚芽油、芝麻油、稻米胚芽油、米糠油、山茶花油、紅花油、泡桐油、錫蘭肉桂油(cinnamon oil)、龜油、大豆油、茶籽油、山茶油、月見草油、玉米油、菜籽油、日本桐油、米糠蠟、胚芽油、桃仁油、棕櫚油、棕櫚仁油、蓖麻油、葵花籽油、葡萄油、荷荷芭油、澳洲胡桃油、棉籽油、椰子油、甘油三椰子油脂肪酸酯、花生油、羊毛脂、液狀羊毛脂、還原羊毛脂、羊毛脂醇、乙酸羊毛脂酯、羊毛脂脂肪酸異丙酯、POE羊毛脂醇醚、POE羊毛脂醇乙酸酯、羊毛脂脂肪酸聚乙二醇、POE氫化羊毛脂醇醚、蛋黃油等。 作為烴油,可列舉角鯊烷、角鯊烯、液態石蠟、姥鮫烷、聚異丁烯等。 作為酯油,可列舉:己二酸二異丁酯、己二酸2-己基癸酯、己二酸二-2-庚基十一烷基酯、N-烷基二醇單異硬脂酸酯、異硬脂酸異鯨蠟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異硬脂酸酯、2-乙基己酸鯨蠟酯、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新戊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三-2-乙基己酸三羥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四(2-乙基己酸酯)、辛酸鯨蠟酯、辛基十二烷基橡膠酯、油酸油基酯、油酸辛基十二烷基酯、油酸癸基酯、新戊二醇二癸酸酯、檸檬酸三乙酯、琥珀酸2-乙基己酯、乙酸戊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硬脂酸異鯨蠟酯、硬脂酸丁酯、癸二酸二異丙酯、癸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乳酸鯨蠟酯、乳酸肉豆蔻酯、棕櫚酸異丙酯、棕櫚酸2-乙基己酯、棕櫚酸2-己基癸酯、棕櫚酸2-庚基十一烷基酯、膽固醇12-羥基硬脂酸酯、二新戊四醇脂肪酸酯、肉豆蔻酸異丙酯、肉豆蔻酸2-辛基十二烷基酯、肉豆蔻酸2-己基癸酯、肉豆蔻酸肉豆蔻酯、二甲基辛酸己基癸酯、月桂酸乙酯、月桂酸己酯、N-月桂醯-L-麩胺酸-2-辛基十二烷基酯、蘋果酸二異硬脂酯等。 作為甘油酯油,可列舉:甘油乙醯酯、甘油三異辛酸酯、甘油三異硬脂酸酯、甘油三異棕櫚酸酯、甘油三(2-乙基己酸酯)、甘油單硬脂酸酯、甘油二(2-庚基十一烷酸酯)、甘油三肉豆蔻酸酯等。 作為聚矽氧油,可列舉:二甲基聚矽氧烷、甲苯基聚矽氧烷、甲基氫聚矽氧烷、八甲基環四矽氧烷、十甲基環五矽氧烷、十二甲基環六矽氧烷、四甲基四氫環四矽氧烷、烷基改性聚矽氧等。
作為高級醇,可列舉:油醇、月桂醇、硬脂醇、異硬脂醇、2-辛基十二烷醇、癸基十四醇等。 作為高級脂肪酸,可列舉:油酸、棕櫚酸、肉豆蔻酸、硬脂酸、異硬脂酸等。 作為有機溶劑,可列舉:正己烷、環己烷等烴、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化合物、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非芳香族系化合物、氯仿、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氯系化合物、二㗁烷、四氫呋喃等醚系化合物、2-丙醇、苄醇、苯氧乙醇、卡必醇類、溶纖素類、錠子油等。
作為醇類,具體而言,可例示:乙醇、異丙醇等赤藻糖醇等多元醇、山梨糖醇、麥芽糖、木糖醇、麥芽糖醇等糖醇、苄醇等。
作為美肌用成分,可列舉:熊果苷、麩胱甘肽、虎耳草萃取物等美白劑、蜂王漿、感光素、膽固醇衍生物、幼牛血液萃取液等細胞活化劑、肌膚粗糙改善劑、壬酸十一碳醯胺、菸鹼酸苄酯、菸鹼酸β-丁氧基乙酯、辣椒鹼、薑酮、斑蝥酊、魚石脂、咖啡因、單寧酸、α-冰片、菸鹼酸生育酚酯、六菸鹼酸肌醇、環扁桃酯、肉桂賴氨酸(cinnalysine)、托拉佐林(tolazoline)、乙醯膽鹼、維拉帕米(verapamil)、頭花千金藤鹼(cepharanthine)、γ-穀維素等血液循環促進劑、氧化鋅、單寧酸等皮膚收斂劑、硫、二甲硫蒽(thianthrol)等抗脂溢劑等。
作為防腐劑、抗菌劑,可列舉:對羥基苯甲酸酯、苯甲酸、苯甲酸鈉、山梨酸、山梨酸鉀、苯氧乙醇、水楊酸、石碳酸、山梨酸、對氯間甲酚、六氯酚、氯化苄烷銨、氯化氯己定、氯苯甘醚、三氯對稱二苯脲、感光素、異丙基甲基苯酚等。
香料中存在天然香料(動物性香料、植物性香料)、合成香料、及調製香料(天然香料與合成香料之混合),目前之化妝品中最常使用將天然香料與合成香料混合而成之調製香料。作為香料,例如可列舉:茉莉、萬壽菊、迷迭香、香草、薑油、玫瑰油、茉莉油、熏衣草油、香水樹花油、薄荷油、天竺葵油、檸檬油、橙皮油、八角茴香油、葡萄柚油、桉葉油、檀香油、黑胡椒油、羅勒油、香水樹花油、虎尾草油、香豆素、麝香酮、向日花香醛、1-辛烯-3-醇、及該等之混合等。
作為抗氧化劑,可列舉生育酚、丁基羥基甲氧苯、二丁基羥基甲苯等,作為pH值調整劑,可列舉乳酸、乳酸鹽、檸檬酸、檸檬酸鹽、乙醇酸、琥珀酸、酒石酸、蘋果酸、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銨等,作為螯合劑,可列舉丙胺酸、依地酸鈉鹽、聚磷酸鈉、偏磷酸鈉、磷酸鹽、羥基乙烷二膦等,作為清涼劑,可列舉L-薄荷腦、樟腦、薄荷油、胡椒薄荷油(peppermint oil)、桉葉油等,作為抗炎劑,可列舉尿囊素、甘草次酸鹽、甘草次酸衍生物、傳明酸、薁等。
作為維生素類,可列舉:維生素A油、視黃醇、視黃醇乙酸酯、視黃醇棕櫚酸酯等維生素A類;核黃素、核黃素丁酸酯、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等維生素B2類;吡哆醇鹽酸鹽、吡哆醇二辛酸酯等維生素B6類;L-抗壞血酸、L-抗壞血酸二棕櫚酸酯、L-抗壞血酸-2-硫酸鈉、dl-α-生育酚-L-抗壞血酸磷酸二酯二鉀等維生素C類;泛酸鈣、D-泛醇、泛醇基乙基醚、乙醯基泛醇基乙基醚等泛酸類;麥角鈣化固醇、膽鈣化醇等維生素D類;菸鹼酸、菸鹼酸苄酯、菸鹼醯胺等菸鹼酸類;dl-α-生育酚、dl-α-生育酚乙酸酯、DL-α-生育酚菸鹼酸酯、dl-α-生育酚琥珀酸酯等維生素E類;及維生素P、生物素等。
作為胺基酸類,可列舉精胺酸、天冬胺酸、胱胺酸、半胱胺酸、甲硫胺酸、絲胺酸、白胺酸、異白胺酸、色胺酸、丙胺酸、甘胺酸、脯胺酸等;作為核酸,可列舉脫氧核糖核酸等,作為激素,可列舉雌二醇、乙炔雌二醇等。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可例示:對胺基苯甲酸等苯甲酸系紫外線吸收劑、鄰胺基苯甲酸甲酯等鄰胺基苯甲酸系紫外線吸收劑、水楊酸甲酯等水楊酸系紫外線吸收劑、對甲氧基肉桂酸辛酯等肉桂酸系紫外線吸收劑、2,4-二羥基二苯甲酮等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尿刊酸乙酯等尿刊酸系紫外線吸收劑、4-第三丁基-4'-甲氧基-二苯甲醯基甲烷等二苯甲醯基甲烷系紫外線吸收劑等。
本發明之表面處理粉體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藉由包含下述步驟之方法進行製造。 (a)利用攪拌-混練機將如上述[1]記載之共聚物溶解於溶劑中之步驟 (b)添加粉體,於漿料狀之狀態下直接進行混練之步驟 (c)於真空狀態下一面將溶劑去除一面進行混練並於成為粉末狀之時點取出之步驟 (d)將所取出之粉末進行乾燥之後進行粉碎之步驟
於步驟(a)中,使用如行星式混合機之攪拌-混練機將包含如上述[1]所記載之(i)~(iv)作為重複單元之共聚物溶解於溶劑中。行星式混合機係發揮出固體(粉粒體)與液體之攪拌、混練優異之性能之萬能混合機,由2個框型刮刀構成,藉由行星運動(Planetary movement)藉由刮刀相互間及刮刀與罐內面之精密之間隔發揮出強力之剪力,獲得高度之捏合效果(攪拌、混練、分散)。為了消除處理時之粉體凝聚性及提昇乾燥效率(dry up efficiency),使用之溶劑較理想為低極性之溶劑。作為此種溶劑之例,可列舉異丙醇(IPA)、異十二烷、IPA與異十二烷之混合物。於使用IPA與異十二烷之混合物之情形時,混合比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兩者之比率為IPA:異十二烷=1:3~3:1,尤其是IPA:異十二烷=1:2之混合物可更佳地使用。
於步驟(b)中,於包含上述步驟(a)中所溶解之共聚物之溶液中添加粉體,將所獲得之混合物於漿料狀之情況下直接進行混練。所使用之粉體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選自礦物及金屬氧化物之1種或2種以上之粉體。例如,作為所使用之礦物及金屬氧化物,可例示絹雲母、雲母、滑石、氧化鈦、氧化鋅及氧化鐵(FeO、Fe2 O3 、Fe3 O4 及該等之混合物)。將該等之粉體視需要使用1種或2種以上。再者,溶劑與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及粉體之質量比並無特別限定,例如(溶劑):(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及粉體)=1:3~1:1。作為一實施態樣,為(溶劑):(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及粉體)=1:2。
於步驟(c)中,將步驟(b)中混練而得之混合物於真空狀態下一面去除溶劑一面進行混練,於成為粉末狀之時點取出。作為真空狀態,例如可例示700 mmHG~760 mmHG。
於步驟(d)中,可藉由如下方式而獲得本發明之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處理粉體:將由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被覆表面之粉體進一步進行乾燥,將藉此而獲得之固體藉由Pulverizer(粉碎機)進行粉碎。
以下列舉實施例進一步詳細地說明本發明。再者,該等不對本發明進行任何限定。 [實施例]
[合成實施例1] 將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MPC,日油(股)製造)5.0 g、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SiMA,信越化學工業(股)製造)5.0 g、甲基丙烯酸環己酯(Blemmer CHMA,日油(股)製造)85.0 g及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Blemmer PME-1000,日油(股)製造)5.0 g加入四口燒瓶,利用2-丙醇233.3 g使之溶解,進行30分鐘氮氣之吹入。其後,加入作為聚合起始劑之過氧化新癸酸第三丁酯(PERBUTYL(日本註冊商標)ND100(PB-ND100),日油(股)製造)2.0 g,於70℃下進行6小時聚合反應。聚合反應後,於過量之乙醇中一面攪拌一面滴加聚合液,過濾所析出之沈澱,並於室溫下進行真空乾燥48小時,獲得粉末。產量為70.0 g。藉由MALS法進行聚合物之分子量分析。裝置係使用多角度光散射檢測器(DAWN HELEOS II 8+),介質係使用異丙醇。其重量平均分子量為60,000。
[合成實施例2~合成實施例11] 使用下述表1所示之種類及量之成分,除此以外,按照與合成實施例1相同之順序製造聚合物。
[合成比較例1~合成比較例4] 使用下述表1所示之種類及量之成分,除此以外,按照與合成實施例1相同之順序製造聚合物。
[表1]
(註)於表1中,縮寫具有下述含義。 MPC: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日油(股)製造) SiMA: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信越化學工業(股)製造) CHMA:甲基丙烯酸環己酯(Blemmer CHMA,日油(股)製造) 2-EHMA: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 RMA:甲基丙烯酸月桂酯,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 PME1: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加成莫耳數23)(Blemmer PME-1000,日油(股)製造) PME2: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加成莫耳數9)(Blemmer PME-400,日油(股)製造) PME3:甲氧基四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Blemmer PME-200,日油(股)製造) PME4:甲氧基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Blemmer PME-100,日油(股)製造)
[試驗例] 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之評價 針對合成實施例1、10及11、以及合成比較例4所記載之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之溶解性進行評價。 (評價方法) 將各共聚物、及作為溶劑之異丙醇、異十二烷以80℃進行加溫,其後以目視確認透明溶解。將結果示於表2。
[表2]
(註)於上述表中,◎及×具有如下含義 ◎:完全溶解 ×:白濁或樹脂沈澱
關於合成實施例2~9之共聚物,亦進行與上述相同之試驗,並基於上述評價方法以目視確認溶解性。其結果,確認合成實施例2~9之共聚物亦全部為◎(完全溶解)。
[共聚物實施例] W/O(Water in oil,油中水)型化妝打底料 使用應用有合成實施例1記載之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之化妝打底料、及應用有合成比較例1~4記載之聚合物之化妝打底料,就對肌膚之親和性、化妝持續效果、以及對肌膚無負擔感之程度進行評價。將評價方法及評價結果示於表3。
[表3]
(註1):OTS-2 TiO2 MP-1133(大東化成工業公司製造) (註2):KF-6028(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 (註3):KF-6038(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 (註4):KF-9021(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 (註5):KSG-16(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 (註6):KSP-100(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 (註7):EUSOLEX232(Merck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製造) 於本申請案中,共聚物可溶物意指於使用上述合成實施例1~11之任一共聚物作為溶質且使用異丙醇:異十二烷之1:2混合物作為溶劑之情形時之共聚物之1質量%溶液。例如,「合成實施例1之共聚物可溶物」意指合成實施例1之共聚物之1質量%溶液(溶劑:異丙醇:異十二烷之質量比1:2混合物)。關於「合成實施例2之共聚物可溶物」~「合成實施例11之共聚物可溶物」,亦相同。
共聚物實施例1~3及共聚物比較例1~4之化妝打底料係按照以下進行製造。 [製造方法] (1)利用三輥輥筒對成分1~9進行處理。 (2)將成分10~15均勻地進行混合。 (3)利用分散器使成分16、17及(1)均勻地分散於(2)。 (4)將成分18~27均勻地進行混合。 (5)於(3)中加入(4)並進行乳化、消泡,其後獲得W/O型化妝打底料。 [評價方法] 針對共聚物實施例1~3、及共聚物比較例1~4之化妝打底料,由化妝品評價專業官能檢查員20名(N=20)對「對肌膚之親和性」、「化妝持續效果」、「對肌膚無負擔感之程度」之各個項目,各自按照以下評價基準以7個等級進行評價,進而使用所有官能檢查員之評分之平均分,並按照以下判定基準進行判定。 [評價基準] (評價結果):(評分) 非常良好:6分 良好:5分 較良好:4分 一般:3分 略微不良:2分 不良:1分 非常不良:0分 [判定基準] (評分之平均分):(判定) 5.0以上:◎ 3.5以上~未達5.0:〇 1.5以上~未達3.5:△ 未達1.5:×
根據表3,證實了本發明之W/O型打底料與比較例之W/O型打底料相比,「對肌膚之親和性」、「化妝持續效果」、及「對肌膚無負擔感之程度」均帶來非常良好之效果。
[製造實施例1~14及製造比較例1~9] (處理粉體之製造) 本發明之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處理粉體係使用藉由上述合成實施例1~11之任一者所製造之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並以如下方式進行製造。 利用行星式混合機(攪拌-混練機)使利用上述製造合成實施例1~11之任一方法所製造之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溶解於作為溶劑之異丙醇中,其後,添加粉體,於漿料狀之狀態下直接混練30分鐘。再者,溶劑與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及粉體之質量比係以(溶劑):(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及粉體)=1:2進行製造。其後,於真空狀態下一面去除溶劑一面進行混練,於成為粉末狀之時點取出。取出之後,以70℃乾燥10小時,並藉由Pulverizer進行粉碎,獲得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處理粉體。如表2表4所示,根據所使用之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之種類及量來製造製造實施例1~14所記載之處理粉體。 同樣地,使用藉由上述合成比較例1~4之任一者所製造之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來製造製造比較例1~4所記載之處理粉體,以及使用除合成比較例1~4之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以外之聚合物來製造製造比較例5~9記載之處理粉體。
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處理粉體之評價 針對製造實施例1~14及製造比較例1~4所記載之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處理粉體、以及製造實施例5~9所記載之聚合物處理粉體之柔軟之觸感(無負擔感之程度)、肌膚附著性、延展性進行評價。將評價項目及結果示於表4。
[表4]
[處理粉體實施例] 蜜粉(粉末狀) 使用使用有製造實施例1及2記載之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處理粉體之蜜粉(粉末狀),針對化妝膜之均勻性、化妝持續效果、以及柔軟之使用感進行評價。將評價方法及結果示於表5。
[表5]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19均勻地進行混合。 (2)將成分21~24均勻地進行混合。 (3)將(2)添加於(1)中,並均勻地進行混合。 (4)將(3)粉碎,並填充於容器中獲得蜜粉(粉末狀)。
關於上述表3中之化妝膜之均勻性、化妝持續效果及柔軟之使用感之評價係由專業官能檢查員(N=20)進行之官能評價。 [評價方法] 對粉體處理實施例1~4、及粉體處理比較例1~5之蜜粉(粉末狀),由化妝品評價專業官能檢查員20名(N=20)針對「化妝膜之均勻性」、「化妝持續效果」、「柔軟之使用感(對肌膚無負擔感之程度)」各項目,各自按照以下評價基準以7個等級進行評價,進而使用所有官能檢查員之評分之平均分,按照以下判定基準進行判定。 [評價基準] (評價結果):(評分) 非常良好:6分 良好:5分 較良好:4分 一般:3分 略微不良:2分 不良:1分 非常不良:0分 [判定基準] (評分之平均分):(判定) 5.0以上:◎ 3.5以上~未達5.0:〇 1.5以上~未達3.5:△ 未達1.5:×
以下逐個劑型地記載自使用有上述合成實施例所製造之本發明之共聚物可溶物之護膚製劑至化妝製劑之實施例。
實施例1:乳化型化妝水 (成分) (%) 1.鯨蠟醇 0.2 2.合成實施例1之共聚物可溶物 0.2 3.磷脂質-植固醇混合物(15:85)(註1) 0.5 4.聚氧乙烯(40莫耳)氫化蓖麻油 0.1 5.生育酚乙酸酯 0.5 6.硬脂酸三乙醇胺 0.5 7.純化水 剩餘量 8.乙醇 10.0 9.香料 適量 (註1):日本精化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6加熱至75℃,並均勻地進行混合溶解。 (2)將成分7、8加熱至75℃,並均勻地進行混合溶解。 (3)將(2)添加於(1)中,進行乳化。 (4)將(3)冷卻,並添加成分9,獲得乳化型化妝水。
實施例1之乳化型化妝水為「肌膚親和性」、「化妝持續效果」、「對肌膚無負擔感之程度」優異之乳化型化妝水。
實施例2:乳液 (成分) (%) 1.硬脂酸 0.5 2.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單硬脂酸酯(20E.O.) 1.0 3.聚氧丙烯山梨糖醇四油酸酯(40E.O.) 1.0 4.山萮醇 1.5 4.山萮醇 1.5 5.液態石蠟 2.0 6.甘油三(2-乙基己酸酯) 5.0 7.合成實施例2之共聚物可溶物 2.0 8.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 0.1 9.三仙膠 0.1 10.氫氧化鈉 0.05 11.1,3-丁二醇 8.0 12.防腐劑 適量 13.香料 適量 14.純化水 剩餘量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7以80℃均勻地進行混合。 (2)將成分8~14以80℃均勻地進行混合。 (3)將(2)添加於(1)中,進行乳化。 (4)一面攪拌(3)一面進行冷卻,獲得乳液。
實施例2之乳液為「肌膚親和性」、「化妝持續效果」、「對肌膚無負擔感之程度」優異之乳液。
實施例3:O/W型乳霜 (成分) (%) 1.聚甘油-10五油酸酯 2.5 2.山萮醇 1.5 3.凡士林 3.0 4.重質液態異烷烴 1.0 5.甘油三(2-乙基己酸酯) 1.0 6.合成實施例3之共聚物可溶物 2.0 7.純化水 剩餘量 8.甘油 7.0 9.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 0.2 10.氫氧化鈉 0.09 11.防腐劑 適量 12.香料 適量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6以80℃均勻地進行混合。 (2)將成分7~12以80℃均勻地進行混合。 (3)將(2)添加於(1)中,進行乳化。 (4)一面攪拌(3)一面冷卻,獲得乳霜。
實施例3之O/W型乳霜為「肌膚親和性」、「化妝持續效果」、「對肌膚無負擔感之程度」優異之O/W型乳霜。
實施例4:W/O型乳霜 (成分) (%) 1.微晶蠟 1.5 2.蜂蠟 1.5 3.鯨蠟醇 3.0 4.合成實施例4之共聚物可溶物 2.0 5.氫化大豆磷脂質 1.0 6.角鯊烷 35.0 7.山梨糖醇酐倍半油酸酯 3.0 8.丙二醇 10.0 9.防腐劑 適量 10.香料 適量 11.純化水 剩餘量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7加熱至75℃,並均勻地進行混合溶解。 (2)將成分8、11加熱至75℃,並均勻地進行混合溶解。 (3)將(2)添加於(1)中,進行乳化。 (4)將(3)冷卻,並添加成分9、10,獲得W/O型乳霜。
實施例4之W/O型乳霜為「肌膚親和性」、「化妝持續效果」、「對肌膚無負擔感之程度」優異之W/O型乳霜。
實施例5:油清洗劑 (成分) (%) 1.聚氧乙烯山梨糖醇四油酸酯 8.0 2.聚甘油二異硬脂酸酯 0.5 3.液態石蠟 剩餘量 4.甘油三(2-乙基己酸酯) 25.0 5.合成實施例5之共聚物可溶物 1.0 6.防腐劑 適量 7.香料 適量
(製造方法) 將成分1~7於常溫下均勻地進行混合,獲得油清洗劑。
實施例5之油清洗劑為「肌膚親和性」、「對肌膚無負擔感之程度」優異之油清洗劑。
實施例6:潔膚霜 (成分) (%) 1.硬脂酸 3.0 2.鯨蠟醇 2.0 3.聚氧丙烯山梨糖醇四油酸酯(40E.O.) 1.0 4.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單硬脂酸酯(20E.O.) 1.0 5.甘油三(2-乙基己酸酯) 20.0 6.液態石蠟 20.0 7.合成實施例6之共聚物可溶物 2.0 8.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 0.1 9.1,3-丁二醇 7.0 10.氫氧化鈉 0.05 11.純化水 剩餘量 12.防腐劑 適量 13.香料 適量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7以80℃均勻地進行混合。 (2)將成分8~13以80℃均勻地進行混合。 (3)將(1)添加於(2)中,進行乳化。 (4)一面攪拌(3)一面進行冷卻,獲得潔膚霜。
實施例6之潔膚霜為「肌膚親和性」、「對肌膚無負擔感之程度」優異者。
實施例7:定型水 (成分) (%) 1.乙醇 15.0 2.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銨 0.2 3.聚氧乙烯氫化蓖麻油異硬脂酸酯 0.2 4.合成實施例7之共聚物可溶物 0.1 5.純化水 剩餘量 6.羥丙基纖維素 0.01 7.高聚合甲基聚矽氧烷乳液(註1) 2.0 8.防腐劑 適量 9.香料 適量
(註1)BY11-007(Dow Corning Toray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將成分1~9於常溫下均勻地進行混合,獲得定型水。
實施例7之定型水為「對毛髮之親和性」、「化妝持續效果」、「對毛髮無負擔感之程度」優異之定型水。
實施例8:髮蠟 (成分) (%) 1.純化水 剩餘量 2.丙二醇 10.0 3.聚乙二醇單硬脂酸酯 3.0 4.凡士林 10.0 5.石蠟 3.0 6.鯨蠟硬脂醇 3.0 7.山萮醇 3.0 8.合成實施例8之共聚物可溶物 2.0 9.乙醇 5.0 10.純化水 15.0 11.乙烯基吡咯啶酮 1.0 12.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 0.15 13.氫氧化鈉 0.05 14.防腐劑 適量 15.香料 適量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3以80℃均勻地進行混合。 (2)將成分4~8以80℃均勻地進行混合。 (3)將(2)添加於(1)中,進行乳化。 (4)將成分9~15添加於(3)中,其後,一面攪拌一面進行冷卻,獲得髮蠟。
實施例8之髮蠟為「對毛髮之親和性」、「化妝持續效果」、「對毛髮無負擔感之程度」優異之髮蠟。
實施例9:O/W型睫毛膏 (成分) (%) 1.硬脂酸 2.0 2.蜂蠟 10.0 3.鯨蠟硬脂醇 1.0 4.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單油酸酯(20E.O.) 1.5 5.山梨糖醇酐倍半油酸酯 0.5 6.合成實施例9之共聚物可溶物 3.0 7.氧化鐵黑 5.0 8.矽酸酐 3.0 9.純化水 剩餘量 10.1,3-丁二醇 10.0 11.三乙醇胺 1.5 12.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乳液(註1) 30.0 13.防腐劑 適量 14.香料 適量
(註1)YODOSOL 32A707(45%固形物成分)(日本NSC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3以80℃均勻地進行混合。 (2)利用輥筒對成分4~8進行處理。 (3)將成分9~14以80℃均勻地進行混合。 (4)將(1)、(2)進行混合,其後,添加(3)進行乳化。 (5)將(4)冷卻,獲得O/W型睫毛膏。
實施例9之O/W型睫毛膏為「對睫毛之親和性」、「化妝持續效果」、「對睫毛無負擔感之程度」優異之O/W型睫毛膏。
實施例10:糊狀唇彩 (成分) (%) 1.合成實施例1之共聚物可溶物 2.0 2.蘋果酸二異硬脂酯 10.0 3.乳酸硬脂酯 10.0 4.氫化聚異丁烯 30.0 5.甘油三(乙基己酸)酯 剩餘量 6.液態石蠟 5.0 7.微晶蠟 2.0 8.12-羥基硬脂酸 0.1 9.α烯烴-乙烯基吡咯啶酮共聚物(註1) 0.5 10.矽酸酐(註2) 3.5 11.鐵丹 0.1 12.紅色201號 0.3 13.氧化鐵黑 0.05 14.氧化鈦 0.2 15.大豆磷脂質 0.01 16.對甲氧基肉桂酸-2-乙基己酯 3.0 17.防腐劑 適量 18.香料 適量
(註1)ANTARON V-220(ISP公司製造) (註2)AEROSIL 200(日本Aerosil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9於100℃下進行溶解混合。 (2)將成分10~18加入(1)中,均勻地進行混合分散。 (3)將(2)流入管體並進行冷卻而獲得糊狀唇彩。
實施例10之糊狀唇彩為「對嘴唇之親和性」、「化妝持續效果」、「對嘴唇無負擔感之程度」優異之糊狀唇彩。
實施例11:棒狀口紅 (成分) (%) 1.聚乙烯蠟 10.0 2.巴西棕櫚蠟 5.0 3.石蠟 2.0 4.2-乙基己酸鯨蠟酯 剩餘量 5.合成實施例2之共聚物可溶物 2.0 6.液態石蠟 10.0 7.異壬酸異十三烷基酯 10.0 8.紅色202號 0.5 9.黃色4號 2.0 10.氧化鈦 0.5 11.氧化鐵黑 0.1 12.α-生育酚 0.5 13.香料 適量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7於100℃下均勻地溶解混合。 (2)將成分8~13添加於(1)中均勻地進行混合。 (3)將(2)流入容器並進行冷卻而獲得棒狀口紅。
實施例11之棒狀口紅為「對嘴唇之親和性」、「化妝持續效果」、「對嘴唇無負擔感之程度」優異之棒狀口紅。
實施例12:油性眼影 (成分) (%) 1.棕櫚酸糊精(註1) 2.0 2.合成實施例3之共聚物可溶物 1.0 3.蘋果酸二異硬脂酯 2.5 4.2-乙基己酸鯨蠟酯 13.0 5.月桂酸糊精 2.0 6.肉豆蔻酸糊精 5.0 7.山萮酸糊精 5.0 8.液態石蠟 剩餘量 9.氫化聚異丁烯 1.5 10.矽酸酐 6.0 11.尼龍粉末 5.0 12.聚矽氧處理滑石(註2) 5.5 13.紅色202號 0.05 14.黃色4號鋁色澱 0.05 15.藍色1號鋁色澱 0.05 16.雲母鈦 1.5 17.防腐劑 適量 18.香料 適量
(註1)Rheopearl TT(千葉製粉公司製造) (註2)二甲基聚矽氧烷 5%處理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9於100℃下進行溶解混合。 (2)將成分10~18加入(1)中均勻地進行混合分散。 (3)將(2)流入容器並進行冷卻固化而獲得油性眼部著色劑。
實施例12之油性眼影為「對眼瞼之親和性」、「化妝持續效果」、「對眼瞼無負擔感之程度」優異之油性眼影。
實施例13:固形粉末狀粉底 (成分) (%) 1.二甲基聚矽氧烷處理滑石 30.0 2.二甲基聚矽氧烷處理雲母 15.0 3.二甲基聚矽氧烷處理氧化鈦 15.0 4.二甲基聚矽氧烷處理絹雲母 剩餘量 5.合成金雲母 5.0 6.氧化鐵黃 2.0 7.鐵丹 0.5 8.氧化鐵黑 0.2 9.防腐劑 適量 10.合成實施例4之共聚物可溶物 1.0 11.液態石蠟 3.0 12.二甲基聚矽氧烷 1.0 13.甘油2-乙基己酸酯 2.0 14.香料 適量
(製造方法) (1)藉由亨舍爾混合機(三井三池公司製造)於75℃下使成分1~9均勻地分散。 (2)將成分10~13均勻地進行混合溶解。 (3)藉由亨舍爾混合機一面攪拌(1)一面添加(2)及14,均勻地進行分散。 (4)利用Pulverizer將(3)粉碎。 (5)將(4)填充於金屬盤中,並進行壓縮成型,獲得固形粉末狀之粉底。
實施例13之固形粉末狀粉底為「對肌膚之親和性」、「化妝持續效果」、「對肌膚無負擔感之程度」優異之固形粉末狀粉底。
實施例14:固形粉末狀眼影 (成分) (%) 1.二甲基聚矽氧烷處理合成金雲母 10.0 2.二甲基聚矽氧烷處理滑石 剩餘量 3.氧化鈦被覆雲母 30.0 4.氮化硼 5.0 5.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鋁-環氧樹脂積層末 5.0 6.群青 2.0 7.紅色202號 0.5 8.聚丙烯酸烷基酯 1.0 9.防腐劑 適量 10.合成實施例5之共聚物可溶物 1.0 11.液態石蠟 3.0 12.二甲基聚矽氧烷 2.0 13.甘油2-乙基己酸酯 2.0 14.香料 適量
(製造方法) (1)藉由亨舍爾混合機(三井三池公司製造)於75℃下將成分1~9均勻地分散。 (2)將成分10~13均勻地進行混合溶解。 (3)利用亨舍爾混合機一面攪拌(1)一面添加(2)及14,均勻地進行分散。 (4)利用Pulverizer將(3)粉碎。 (5)將(4)填充於金屬盤中,並進行壓縮成型,獲得固形粉末狀之眼影。
實施例14之固形粉末狀眼影為「對眼瞼之親和性」、「化妝持續效果」、「對眼瞼無負擔感之程度」優異之固形粉末狀眼影。
實施例15:固形粉末狀臉部著色劑 (成分) (%) 1.雲母 20.0 2.滑石 剩餘量 3.氧化鈦被覆雲母 10.0 4.群青 0.5 5.紅色226號 0.2 6.聚丙烯酸烷基酯 1.0 7.防腐劑 適量 8.合成實施例6之共聚物可溶物 1.0 9.液態石蠟 2.0 10.二甲基聚矽氧烷 1.0 11.甘油2-乙基己酸酯 1.0 12.香料 適量
(製造方法) (1)藉由亨舍爾混合機(三井三池公司製造)於75℃下將成分1~7均勻地分散。 (2)將成分8~11加熱至65℃,並均勻地進行混合溶解。 (3)利用亨舍爾混合機一面攪拌(1)一面添加(2)及12,均勻地進行分散。 (4)利用Pulverizer將(3)粉碎。 (5)將(4)填充於金屬盤中,並進行壓縮成型,獲得固形粉末狀之臉部著色劑。
實施例15之固形粉末狀臉部著色劑為「對肌膚之親和性」、「化妝持續效果」、「對肌膚無負擔感之程度」優異之固形粉末狀臉部著色劑。
實施例16:棒狀遮瑕霜 (成分) (%) 1.石蠟 5.0 2.聚乙烯蠟 5.0 3.堪地里拉蠟 2.0 4.合成實施例7之共聚物可溶物 2.0 5.甘油三(2-乙基己酸酯) 剩餘量 6.甲苯基聚矽氧烷 5.0 7.乙酸液狀羊毛脂 10.0 8.對甲氧基肉桂酸2-乙基己酯 5.0 9.氧化鈦 20.0 10.氧化鐵黃 2.0 11.鐵丹 0.5 12.氧化鐵黑 0.2 13.雲母 7.0 14.防腐劑 適量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8於100℃下混合溶解。 (2)將成分9~14於90℃下均勻地混合於(1)中。 (3)利用三輥輥筒對(2)進行處理。 (4)使(3)消泡,並以85℃溶解於膠囊中進行填充,其後以4℃進行冷卻,獲得棒狀遮瑕霜。
實施例16之棒狀遮瑕霜為「對肌膚之親和性」、「化妝持續效果」、「對肌膚無負擔感之程度」優異之棒狀遮瑕霜。
實施例17:W/O型防曬料 (成分) (%) 1.氧化鋅 2.0 2.聚矽氧被覆微粒子氧化鈦 5.0 3.甘油三(辛酸-癸酸)酯 5.0 4.甘油三(2-乙基己酸酯) 3.0 5.棕櫚酸辛酯 3.0 6.對甲氧基肉桂酸2-乙基己酯 10.0 7.十甲基環五矽氧烷 10.0 8.甲基聚矽氧烷-鯨蠟基甲基聚矽氧烷-聚(氧化乙烯-氧化丙烯)甲基聚矽氧烷共聚物(註1) 1.8 9.合成實施例8之共聚物可溶物 1.0 10.防腐劑 適量 11.氯化鈉 0.3 12.純化水 剩餘量 13.二丙二醇 5.0 14.乙醇 5.0 15.香料 適量
(註1)ABIL EM-90(EVONIC GOLDSCHMIDT GMBH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1)將成分3、4加溫溶解,其後,添加成分1、2,利用輥筒均勻地分散。使(2)成分5~10於70℃下進行溶解,其後,於60℃下添加(1)均勻地進行混合溶解。 (3)使成分11~13混合溶解,其後,於60℃下添加於(2)進行乳化。 (4)將成分14、15添加於(3)中均勻地進行混合,獲得W/O型防曬料。
實施例17之W/O型防曬料為「對肌膚之親和性」、「化妝持續效果」、「對肌膚無負擔感之程度」優異之W/O型防曬料。
實施例18:W/O型粉底 (成分) (%) 1.聚氧乙烯甲基矽氧烷-聚氧丙烯油基甲基矽氧烷-二甲基矽氧烷共聚物(註1) 2.0 2.PEG-3二甲基聚矽氧烷(註2) 1.0 3.環五矽氧烷 20.0 4.聚矽氧處理氧化鐵紅 1.0 5.聚矽氧處理氧化鐵黃 1.5 6.聚矽氧處理氧化鐵黑 0.5 7.聚矽氧處理氧化鈦 10.0 8.聚矽氧處理滑石 5.0 9.甘油三(2-乙基己酸酯) 5.0 10.合成實施例9之共聚物可溶物 1.0 11.山梨糖醇酐倍半油酸酯 0.5 12.純化水 剩餘量 13.1,3-丁二醇 15.0 14.氯化鈉 0.5 15.防腐劑 適量 16.香料 適量
(註1)KF-6026(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 (註2)KF-6015(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3均勻地進行混合。 (2)利用輥筒將成分4~11均勻地分散。 (3)將(2)添加於(1)中均勻地進行混合。 (4)將成分12~16添加於(3)中進行乳化,獲得W/O型粉底。
實施例18之W/O型粉底為「對肌膚之親和性」、「化妝持續效果」、「對肌膚無負擔感之程度」優異之W/O型粉底。
實施例19:O/W型粉底 (成分) (%) 1.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單油酸酯(20E.O.) 0.5 2.山梨糖醇酐倍半油酸酯 0.5 3.1,3-丁二醇 10.0 4.聚矽氧處理氧化鈦 10.0 5.聚矽氧處理鐵丹 0.4 6.聚矽氧處理氧化鐵黃 2.0 7.聚矽氧處理氧化鐵黑 0.1 8.聚矽氧處理滑石 5.0 9.羧基乙烯基聚合物 0.3 10.三乙醇胺 1.0 11.純化水 剩餘量 12.乙醇 2.0 13.硬脂酸 1.0 14.山萮醇 0.5 15.液態石蠟 5.0 16.合成實施例1之共聚物可溶物 1.0 17.甘油三(2-乙基己酸酯) 1.0 18.對甲氧基肉桂酸2-乙基己酯 2.0 19.凡士林 0.5 20.防腐劑 適量 21.香料 適量
(製造方法) (1)利用輥筒將成分1~8均勻地分散。 (2)將成分9~12均勻地進行混合。 (3)將(1)添加於(2)中均勻地進行混合。 (4)將成分13~20以80℃進行混合溶解。 (5)將(4)以80℃添加於(3)中進行乳化。 (6)將(5)冷卻,並添加成分21,獲得O/W型粉底。
實施例19之O/W型粉底為「對肌膚之親和性」、「化妝持續效果」、「對肌膚無負擔感之程度」優異之O/W型粉底。
實施例20:油性固形粉底 (成分) (%) 1.滑石 15.0 2.雲母 10.0 3.聚矽氧處理氧化鈦 15.0 4.聚矽氧處理鐵丹 1.0 5.聚矽氧處理氧化鐵黃 3.0 6.聚矽氧處理氧化鐵黑 0.2 7.聚乙烯蠟 7.0 8.微晶蠟 6.0 9.甘油三(2-乙基己酸酯) 剩餘量 10.合成實施例2之共聚物可溶物 3.0 11.二甲基聚矽氧烷 5.0 12.液態石蠟 20.0 13.聚氧乙烯甲基矽氧烷-聚氧丙烯油基甲基矽氧烷-二甲基矽氧烷共聚物(註1) 2.0 14.防腐劑 適量 15.香料 適量
(註1)KF-6026(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1)將成分7~14於90℃下加熱溶解。 (2)將成分1~6添加於(1)中,利用輥筒均勻地分散。 (3)將成分15添加於(2)中,以80℃進行溶解,其後填充於金屬盤中,獲得油性固形粉底。
實施例20之油性固形粉底為「對肌膚之親和性」、「化妝持續效果」、「對肌膚無負擔感之程度」優異之油性固形粉底。
實施例21:O/W型化妝打底料 (成分) (%) 1.鯨蠟硬脂醇 2.0 2.對甲氧基肉桂酸2-乙基己酯 5.0 3.合成實施例3之共聚物可溶物 2.0 4.甘油三(2-乙基己酸酯) 3.0 5.純化水 剩餘量 6.N-硬脂醯基-N-甲基牛磺酸鈉 0.5 7.羧基乙烯基聚合物 0.1 8.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 0.1 9.氫氧化鈉 0.05 10.乙醇 10.0 11.1,3-丁二醇 10.0 12.防腐劑 適量 13.香料 適量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4以80℃均勻地溶解。 (2)將成分5~12以80℃均勻地溶解。 (3)將(1)添加於(2)中,進行乳化。 (4)將成分13添加於(3)中並進行冷卻,獲得化妝打底料。
實施例21之O/W型化妝打底料為「對肌膚之親和性」、「化妝持續效果」、「對肌膚無負擔感之程度」優異之化妝打底料。
實施例22:身體乳 (成分) (%) 1.硬脂酸 1.0 2.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單油酸酯(20E.O.) 0.5 3.山梨糖醇酐倍半油酸酯 0.5 4.山萮醇 0.5 5.甘油2-乙基己酸酯 2.0 6.液態石蠟 2.0 7.合成實施例4之共聚物可溶物 2.0 8.乙醇 10.0 9.二丙二醇 10.0 10.三乙醇胺 1.0 11.純化水 剩餘量 12.甘油 5.0 13.1,3-丁二醇 5.0 14.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 0.2 15.防腐劑 適量 16.香料 適量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7以80℃均勻地溶解。 (2)將成分8~16以80℃均勻地溶解。 (3)將(1)添加於(2)中,進行乳化。 (4)攪拌(3)並進行冷卻,獲得身體乳。
實施例22之身體乳為「對肌膚之親和性」、「化妝持續效果」、「對肌膚無負擔感之程度」優異之身體乳。
實施例23:卸妝液 (成分) (%) 1.1,3-丁二醇 15.0 2.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乳液(註1) 2.5 3.L-精胺酸 0.5 4.純化水 剩餘量 5.輕質液態異烷烴 3.0 6.合成實施例5之共聚物可溶物 0.2 7.防腐劑 適量 8.香料 適量
(註1)YODOSOL 32A707(45%固形物成分)(日本NSC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4均勻地進行混合。 (2)將成分5~8於60℃下添加於(1)中進行乳化。 (3)一面攪拌(2)一面進行冷卻,獲得卸妝液。
實施例23之卸妝液為「對肌膚之親和性」、「對肌膚無負擔感之程度」優異之卸妝液。
實施例24:油性睫毛膏 (成分) (%) 1.季戊四醇松香酸酯 10.0 2.堪地里拉樹脂 3.0 3.蜂蠟 2.0 4.地蠟 2.0 5.棕櫚酸糊精 2.0 6.三甲基矽烷氧基矽酸 3.0 7.二甲基二硬脂基銨鋰膨潤石 5.0 8.碳酸丙二醇酯 1.0 9.輕質液態異烷烴 剩餘量 10.合成實施例6之共聚物可溶物 2.0 11.氧化鐵黑 5.0 12.二氧化矽 3.0 13.滑石 5.0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5加溫至110℃。 (2)將成分6~10添加於(1)中並進行混合。 (3)將成分11~13添加於(2)中並進行混合。 (4)利用輥筒對(3)進行處理,獲得非水系睫毛膏。
實施例24之油性睫毛膏為「對睫毛之親和性」、「化妝持續效果」、「對睫毛無負擔感之程度」優異之油性睫毛膏。
實施例25:油性眼線 (成分) (%) 1.地蠟 11.0 2.聚異丁烯 16.0 3.聚乙烯蠟 8.0 4.輕質液態異烷烴 剩餘量 5.合成實施例7之共聚物可溶物 2.0 6.聚矽氧處理氧化鐵黑 15.0 7.聚矽氧處理滑石 5.0 8.防腐劑 適量 9.香料 適量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5加溫至100℃,並均勻地進行混合。 (2)將成分6~9加溫至80℃,並均勻地進行混合。 (3)將(2)添加於(1)中並均勻地進行混合。 (4)利用輥筒對(3)進行處理,獲得油性眼線。
實施例25之油性眼線為「對肌膚之親和性」、「化妝持續效果」、「對肌膚無負擔感之程度」優異之油性眼線。
以下列舉使用上述製造實施例1~11所製造之被覆有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之粉體之實施例。於各實施例中,例如「製造實施例1(2.0%)處理滑石」之記載意指「製造實施例1所記載之被覆有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2.0質量%之滑石」,「製造實施例2(5.0%)處理氧化鈦」之記載意指「製造實施例2所記載之被覆有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5.0質量%之氧化鈦」。再者,該等絲毫不對本發明進行限定。
以下記載使用有本發明之表面處理所使用之共聚物之化妝料製造之實施例。
實施例26:O/W型粉底液 (成分) (%) 1.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單油酸酯(20E.O.) 0.5 2.山梨糖醇酐倍半油酸酯 0.5 3.1,3-丁二醇 10.0 4.製造實施例1(2.0%)處理氧化鈦 10.0 5.製造實施例1(2.0%)處理鐵丹 0.4 6.製造實施例1(2.0%)處理氧化鐵黃 2.0 7.製造實施例1(2.0%)處理氧化鐵黑 0.1 8.製造實施例1(2.0%)處理滑石 5.0 9.羧基乙烯基聚合物 0.3 10.三乙醇胺 1.0 11.純化水 剩餘量 12.乙醇 2.0 13.硬脂酸 1.0 14.山萮醇 0.5 15.液態石蠟 2.0 16.甘油三(2-乙基己酸酯) 2.0 17.對甲氧基肉桂酸2-乙基己酯 2.0 18.凡士林 0.5 19.防腐劑 適量 20.香料 適量
(製造方法) (1)利用輥筒將成分1~8均勻地分散。 (2)將成分9~12均勻地進行混合。 (3)將(1)添加於(2)中並均勻地進行混合。 (4)將成分13~19以80℃進行混合溶解。 (5)將(4)以80℃添加於(3)中進行乳化。 (6)將(5)冷卻,並添加成分20,獲得O/W型粉底。
實施例26之O/W型粉底為化妝膜之均勻性、化妝持續效果、平滑之使用感優異之O/W型粉底。
[實施例27] 油性固形粉底 (成分) (%) 1.滑石 15.0 2.雲母 10.0 3.製造實施例2(5.0%)處理氧化鈦 15.0 4.製造實施例2(5.0%)處理鐵丹 1.0 5.製造實施例2(5.0%)處理氧化鐵黃 3.0 6.製造實施例2(5.0%)處理氧化鐵黑 0.2 7.聚乙烯蠟 7.0 8.微晶蠟 6.0 9.甘油三(2-乙基己酸酯) 剩餘量 10.二甲基聚矽氧烷 10.0 11.液態石蠟 20.0 12.聚氧乙烯甲基矽氧烷-聚氧丙烯油基甲基矽氧烷-二甲基矽氧烷共聚物(註1) 2.0 13.防腐劑 適量 14.香料 適量
(註1)KF-6026(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1)將成分7~13以90℃進行加熱溶解。 (2)將成分1~6添加於(1)中,並利用輥筒均勻地分散。 (3)將成分14添加於(2)中以80℃進行溶解,其後填充於金屬盤中,獲得油性固形粉底。
實施例27之油性固形粉底為化妝膜之均勻性、化妝持續效果、平滑之使用感優異之油性固形粉底。
[實施例28] 棒狀油性固形遮瑕霜 (成分) (%) 1.石蠟 5.0 2.聚乙烯蠟 5.0 3.堪地里拉蠟 2.0 4.甘油三(2-乙基己酸酯) 剩餘量 5.甲苯基聚矽氧烷 25.0 6.乙酸液狀羊毛脂 10.0 7.對甲氧基肉桂酸2-乙基己酯 5.0 8.製造實施例3(7.0%)處理氧化鈦 20.0 9.製造實施例3(7.0%)處理氧化鐵黃 2.0 10.製造實施例3(7.0%)處理鐵丹 0.5 11.製造實施例3(7.0%)處理氧化鐵黑 0.2 12.雲母 7.0 13.防腐劑 適量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7以100℃進行混合溶解。 (2)將成分8~13以90℃於(1)中均勻地進行混合。 (3)利用三輥輥筒對(2)進行處理。 (4)使(3)消泡,並以85℃溶解於膠囊中進行填充,其後,以4℃進行冷卻,獲得棒狀遮瑕霜。
實施例28之棒狀油性固形遮瑕霜為化妝膜之均勻性、化妝持續效果、平滑之使用感優異之棒狀油性固形遮瑕霜。
[實施例29] 固形粉末狀粉底 (成分) (%) 1.製造實施例4(1.0%)處理滑石 30.0 2.製造實施例4(1.0%)處理雲母 15.0 3.製造實施例4(1.0%)處理雲母氧化鈦 15.0 4.製造實施例4(1.0%)處理絹雲母 剩餘量 5.製造實施例4(1.0%)氧化鐵黃 2.0 6.製造實施例4(1.0%)鐵丹 0.5 7.製造實施例4(1.0%)氧化鐵黑 0.2 8.合成金雲母 5.0 9.交聯型聚矽氧-網狀型聚矽氧嵌段共聚物 1.0 10.防腐劑 適量 11.液態石蠟 3.0 12.二甲基聚矽氧烷 3.0 13.甘油2-乙基己酸酯 3.0 14.香料 適量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10利用亨舍爾混合機(三井三池公司製造)以75℃均勻地分散。 (2)將成分11~13均勻地進行混合溶解。 (3)一面利用亨舍爾混合機攪拌(1)一面添加(2)及14,均勻地進行分散。 (4)將(3)利用Pulverizer進行粉碎。 (5)將(4)填充於金屬盤中,並進行壓縮成型,獲得固形粉末狀之粉底。
實施例29之固形粉末狀粉底為化妝膜之均勻性、化妝持續效果、平滑之使用感優異之固形粉末狀粉底。
[實施例30] 固形粉末狀眼影 (成分) (%) 1.製造實施例5(1.0%)處理合成金雲母 10.0 2.製造實施例5(1.0%)處理滑石 剩餘量 3.氧化鈦被覆雲母 30.0 4.氮化硼 5.0 5.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鋁-環氧樹脂積層末 5.0 6.群青 2.0 7.紅色202號 0.5 8.聚丙烯酸烷基酯 1.0 9.防腐劑 適量 10.液態石蠟 3.0 11.二甲基聚矽氧烷 5.0 12.甘油2-乙基己酸酯 3.0 13.香料 適量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9利用亨舍爾混合機(三井三池公司製造)以75℃均勻地分散。 (2)將成分10~12均勻地進行混合溶解。 (3)一面利用亨舍爾混合機攪拌(1)一面添加(2)及13,均勻地進行分散。 (4)將(3)利用Pulverizer粉碎。 (5)將(4)填充於金屬盤中,並進行壓縮成型,獲得固形粉末狀之眼影。
實施例30之固形粉末狀眼影為化妝膜之均勻性、化妝持續效果、平滑之使用感優異之固形粉末狀眼影。
[實施例31] 固形粉末狀臉部著色劑 (成分) (%) 1.製造實施例6(1.0%)處理雲母 20.0 2.製造實施例6(1.0%)處理滑石 剩餘量 3.氧化鈦被覆雲母 10.0 4.群青 0.5 5.紅色226號 0.2 6.聚丙烯酸烷基酯 1.0 7.防腐劑 適量 8.液態石蠟 2.0 9.二甲基聚矽氧烷 3.0 10.甘油2-乙基己酸酯 3.0 11.香料 適量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7利用亨舍爾混合機(三井三池公司製造)以75℃均勻地分散。 (2)將成分8~10加熱至65℃,均勻地進行混合溶解。 (3)一面利用亨舍爾混合機攪拌(1),一面添加(2)及11,均勻地進行分散。 (4)將(3)利用Pulverizer粉碎。 (5)將(4)填充於金屬盤中,並進行壓縮成型,獲得固形粉末狀之臉部著色劑。
實施例31之固形粉末狀臉部著色劑為化妝膜之均勻性、化妝持續效果、平滑之使用感優異之固形粉末狀臉部著色劑。
[實施例32] 粉末狀蜜粉 (成分) (%) 1.製造實施例7(0.5%)處理雲母 20.0 2.製造實施例7(0.5%)處理滑石 剩餘量 3.雲母鈦 10.0 4.紅色226號 0.5 5.液態石蠟 0.5 6.甘油三(2-乙基己酸酯) 1.0 7.防腐劑 適量 8.香料 適量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4均勻地進行混合。 (2)一面利用亨舍爾混合機攪拌(1),一面添加成分5~8,均勻地進行混合。 (3)將(2)利用Pulverizer粉碎,獲得蜜粉。
實施例32之粉末狀蜜粉為化妝膜之均勻性、化妝持續效果、平滑之使用感優異之粉末狀蜜粉。
[實施例33] 棒狀口紅 (成分) (%) 1.聚乙烯蠟 10.0 2.巴西棕櫚蠟 5.0 3.石蠟 2.0 4.2-乙基己酸鯨蠟酯 剩餘量 5.液態石蠟 10.0 6.異壬酸異十三烷基酯 10.0 7.二甲基聚矽氧烷 5.0 8.紅色202號 0.5 9.黃色4號 2.0 10.製造實施例8(2.0%)處理雲母鈦 3.0 11.製造實施例8(2.0%)處理氧化鈦 0.5 12.製造實施例8(2.0%)處理氧化鐵黑 0.1 13.α-生育酚 0.5 14.香料 適量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7以100℃均勻地溶解混合。 (2)將成分8~14添加於(1)中均勻地進行混合。 (3)將(2)流入容器,並進行冷卻,獲得棒狀口紅。
實施例33之棒狀口紅為化妝膜之均勻性、化妝持續效果、平滑之使用感優異之棒狀口紅。
[實施例34] O/W型睫毛膏 (成分) (%) 1.硬脂酸 2.0 2.蜂蠟 10.0 3.鯨蠟硬脂醇 1.0 4.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單油酸酯(20E.O.) 1.5 5.山梨糖醇酐倍半油酸酯 0.5 6.二甲基聚矽氧烷 5.0 7.製造實施例9(5.0%)處理氧化鐵黑 5.0 8.矽酸酐 3.0 9.純化水 剩餘量 10.1,3-丁二醇 10.0 11.三乙醇胺 1.5 12.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乳液(註1) 30.0 13.防腐劑 適量 14.香料 適量
(註1)YODOSOL 32A707(45%固形物成分)(日本NSC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3以80℃均勻地進行混合。 (2)利用輥筒對成分4~8進行處理。 (3)將成分9~14以80℃均勻地進行混合。 (4)將(1)、(2)混合,其後添加(3)進行乳化。 (5)將(4)冷卻,獲得O/W型睫毛膏。
實施例34之O/W型睫毛膏為化妝膜之均勻性、化妝持續效果、平滑之使用感優異之O/W型睫毛膏。
[實施例35] 油性睫毛膏 (成分) (%) 1.季戊四醇松香酸酯 10.0 2.堪地里拉樹脂 3.0 3.蜂蠟 2.0 4.地蠟 2.0 5.棕櫚酸糊精 2.0 6.三甲基矽烷氧基矽酸 3.0 7.二甲基二硬脂基銨鋰膨潤石 5.0 8.碳酸丙二醇酯 1.0 9.輕質液態異烷烴 剩餘量 10.二甲基聚矽氧烷 3.0 11.製造實施例1(10%)處理氧化鐵黑 5.0 12.二氧化矽 3.0 13.滑石 5.0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5加溫至110℃。 (2)將成分6~10添加於(1)中並進行混合。 (3)將成分11~13添加於(2)中並進行混合。 (4)利用三輥輥筒對(3)進行處理,獲得油性睫毛膏。
實施例35之油性睫毛膏為化妝膜之均勻性、化妝持續效果、平滑之使用感優異之非水系睫毛膏。
[實施例36] 油性眼線 (成分) (%) 1.地蠟 11.0 2.聚異丁烯 16.0 3.聚乙烯蠟 8.0 4.輕質液態異烷烴 剩餘量 5.二甲基聚矽氧烷 3.0 6.製造實施例2(0.5%)處理氧化鐵黑 15.0 7.製造實施例2(0.5%)處理滑石 5.0 8.防腐劑 適量 9.香料 適量
(製造方法) (1)將成分1~5加溫至100℃,並均勻地進行混合。 (2)將成分6~9加溫至80℃,並均勻地進行混合。 (3)將(2)添加於(1)中,並均勻地進行混合。 (4)利用輥筒對(3)進行處理,獲得油性眼線。
實施例36之油性眼線為化妝膜之均勻性、化妝持續效果、平滑之使用感優異之油性眼線。
[實施例37] W/O型防曬料 (成分) (%) 1.製造實施例1(5.0%)處理氧化鋅 2.0 2.製造實施例1(5.0%)處理微粒子氧化鈦 5.0 3.甘油三(辛酸-癸酸)酯 5.0 4.二甲基聚矽氧烷 3.0 5.棕櫚酸辛酯 3.0 6.對甲氧基肉桂酸2-乙基己酯 10.0 7.十甲基環五矽氧烷 10.0 8.甲基聚矽氧烷-鯨蠟基甲基聚矽氧烷-聚(氧化乙烯-氧化丙烯)甲基聚矽氧烷共聚物(註1) 1.8 9.甘油三(2-乙基己酸酯) 3.0 10.防腐劑 適量 11.氯化鈉 0.3 12.純化水 剩餘量 13.二丙二醇 3.0 14.乙醇 3.0 15.香料 適量
(註1)ABIL EM-90(EVONIC GOLDSCHMIDT GMBH公司製造)
(製造方法) (1)將成分3、4進行加溫溶解,其後添加成分1、2,並利用三輥輥筒均勻地分散。 (2)使成分5~10於70℃下進行溶解,其後於60℃下添加(1),均勻地進行混合溶解。 (3)使成分11~13混合溶解,其後於60℃下添加於(2)進行乳化。 (4)將成分14、15添加於(3)中均勻地進行混合,獲得W/O型防曬料。
實施例37之W/O型防曬料為化妝膜之均勻性、化妝持續效果、平滑之使用感優異之W/O型防曬料。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共聚物對於低極性油之溶解性及對於粉體之附著性極其優異,並且生物親和性、保濕性、撥水性、耐水性、耐油性亦優異。因此,使用本發明之共聚物及本發明之表面處理粉體所製造之化妝料具有肌膚親和性、保濕性、撥水性、潤滑性、以及即便被觸碰亦不易脫落之防觸碰性。因此,本發明為尤其有助於化妝料製造技術之提昇之極其有用之發明。

Claims (20)

  1. 一種共聚物,其包含以下之(i)~(iv)作為重複單元,基於共聚物質量,上述共聚物中之(i)係以0.5~10質量%含有,(ii)係以0.5~10質量%含有,(iii)係以75~90質量%含有,以及(iv)係以1~5質量%含有,(i)以如下式表示之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膽鹼及其衍生物
    Figure 108111422-A0305-02-0085-1
    (式中,R1、R2及R3相互相同或不同,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1~30之烷基)(ii)以如下式表示之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
    Figure 108111422-A0305-02-0085-2
    (式中,m表示1~30之整數)(iii)以如下式表示之甲基丙烯酸酯
    Figure 108111422-A0305-02-0085-3
    (式中,A係選自由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1~30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2~30之烯基、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3~20之環烷基所組成之群) (iv)以如下式表示之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Figure 108111422-A0305-02-0086-4
    (式中,n表示2~30之整數)。
  2. 如請求項1之共聚物,其中上述(i)中之R1、R2及R3相互相同或不同,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1~3之烷基。
  3. 如請求項2之共聚物,其中上述(i)中之R1、R2及R3為甲基。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共聚物,其中上述(ii)中之m為8~16。
  5. 如請求項4之共聚物,其中上述(ii)中之m為11。
  6. 如請求項1或2之共聚物,其中上述(iii)中之A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1~30之烷基或碳數3~8之環烷基。
  7. 如請求項6之共聚物,其中上述(iii)中之A為2-乙基己基、月桂基或環己基。
  8. 如請求項1或2之共聚物,其中上述(iv)中之n為2~25。
  9. 如請求項8之共聚物,其中上述(iv)中之n為2、4、9或23。
  10. 如請求項1或2之共聚物,其中上述共聚物之分子量為10000~150000。
  11. 一種油性分散體,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共聚物及油劑。
  12. 一種化妝料,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共聚物。
  13. 一種化妝料,其包含如請求項11之油性分散體。
  14. 一種表面處理粉體,其以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共聚物被覆。
  15. 如請求項14之表面處理粉體,其中上述共聚物之被覆量為上述共聚物及粉體之合計量之0.1~5.0質量%。
  16. 如請求項14或15之表面處理粉體,其中上述粉體為選自礦物及金屬氧化物之1種或2種以上之粉體。
  17. 如請求項16之表面處理粉體,其中礦物及金屬氧化物為絹雲母、雲母、滑石、氧化鈦、氧化鋅及氧化鐵(FeO、Fe2O3、Fe3O4及該等之混合物)。
  18. 一種化妝料,其包含如請求項14至17中任一項之表面處理粉體。
  19. 一種如請求項14至17中任一項之表面處理粉體之製造方法,其包括下述(a)~(d)之步驟:(a)藉由攪拌-混練機使如請求項1之共聚物溶解於溶劑之步驟(b)添加粉體,於漿料狀之狀態下直接進行混練之步驟(c)於真空狀態下一面將溶劑去除一面進行混練並於成為粉末狀之時點取出之步驟(d)將所取出之粉末進行乾燥之後進行粉碎之步驟。
  20. 如請求項19之製造方法,其中溶劑係選自異丙醇、異十二烷、及異丙醇與異十二烷之混合物。
TW108111422A 2018-03-30 2019-03-29 基及聚矽氧基之共聚物、以該共聚物被覆之粉體及其製造方法、與該共聚物及該粉體於化妝料之用途 TWI8212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7406 2018-03-30
JP2018067406 2018-03-30
JP2018067804 2018-03-30
JP2018-067804 2018-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1762A TW201941762A (zh) 2019-11-01
TWI821265B true TWI821265B (zh) 2023-11-11

Family

ID=68060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1422A TWI821265B (zh) 2018-03-30 2019-03-29 基及聚矽氧基之共聚物、以該共聚物被覆之粉體及其製造方法、與該共聚物及該粉體於化妝料之用途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3778673B1 (zh)
JP (1) JP7189202B2 (zh)
KR (1) KR20200138729A (zh)
CN (1) CN111868121B (zh)
TW (1) TWI821265B (zh)
WO (1) WO20191896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103704B1 (fr) * 2019-11-29 2022-07-08 Oreal Composition comprenant un filtre UV, un polymère éthylénique à groupe acide phosphonique et une huile hydrocarbonée
JP2023006537A (ja) 2021-06-30 2023-01-18 株式会社コーセー 共重合体およびそれを含む化粧料
WO2023100661A1 (ja) * 2021-12-01 2023-06-08 株式会社 資生堂 油性組成物、皮膚外用剤及び香料
US11905432B2 (en) * 2022-06-28 2024-02-20 Nippon Paint Marine Coatings Co., Ltd.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coating film
CN115581637A (zh) * 2022-10-26 2023-01-10 上海奥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磷酰胆碱聚合物对钛白粉的有机表面处理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8000A (zh) * 2004-03-31 2007-03-28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含有硅氧烷聚合物的化妆品
TW201032832A (en) * 2009-03-03 2010-09-16 Miyoshi Kasei Inc Surface-treated powder and cosmetic incorporated with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33772B2 (ja) 1987-05-08 1996-09-11 東レ・ダウコ−ニング・シリコ−ン株式会社 リン脂質類似構造を有するオルガノポリシロキサン
JP2533772Y2 (ja) 1991-01-11 1997-04-23 輸送機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タンク
US5688496A (en) 1994-08-31 1997-11-18 Mona Industries, Inc Silicone modified phospholipid compositions
JP3215617B2 (ja) 1995-02-21 2001-10-09 花王株式会社 被膜形成樹脂及びこれを含有する毛髪化粧料
JPH1192346A (ja) 1997-09-26 1999-04-06 Kao Corp 毛髪化粧料
EP1370219B1 (en) 2000-10-25 2008-02-1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Use of acrylic-based copolymer compositions for cosmetic and personal care
GB0110989D0 (en) 2001-05-04 2001-06-27 Polytek Hong Kong Ltd Process of entrapping colorants
JP4505211B2 (ja) 2002-11-21 2010-07-21 東色ピグメント株式会社 表面処理粉体の製造方法、アミノ変性シリコーン処理粉体及び化粧料
US20070010617A1 (en) 2003-10-01 2007-01-11 Takashi Ishikawa Aqueous dispersion for nail enamel and aqueous nail enamel composition
FR2868072B1 (fr) 2004-07-28 2006-06-30 Coatex Soc Par Actions Simplif Polymeres obtenus par l'utilisation de composes soufres comme agents de transfert pour la polymerisation radicalaire controlee de l'acide acrylique et leurs applications
CN1587347A (zh) * 2004-08-05 2005-03-02 复旦大学 可抗生物污染的电化学发光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4786395B2 (ja) 2006-04-06 2011-10-05 株式会社 資生堂 化粧料用表面処理粉体及びこれを含有する化粧料
CN102781420B (zh) * 2010-02-25 2014-12-10 株式会社高丝 含有硅氧烷磷酸三酯的粉体分散剂、表面包覆处理粉体及化妆品
JP5894434B2 (ja) 2011-12-28 2016-03-30 花王株式会社 表面処理粉体及び化粧料の製造方法
JP5972098B2 (ja) * 2012-06-29 2016-08-17 ポーラ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皮膚外用剤
JP2015124220A (ja) 2013-12-26 2015-07-06 大東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化粧料
JP2017206441A (ja) * 2014-09-22 2017-11-24 Jsr株式会社 殺菌性組成物
JP6469517B2 (ja) 2015-05-12 2019-02-13 大東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表面処理粉体及びその粉体を配合した化粧料
US20180244911A1 (en) * 2015-09-07 2018-08-30 Jsr Corporation Composition, contact lens coating agent, method for producing contact lens, and contact len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8000A (zh) * 2004-03-31 2007-03-28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含有硅氧烷聚合物的化妆品
TW201032832A (en) * 2009-03-03 2010-09-16 Miyoshi Kasei Inc Surface-treated powder and cosmetic incorporated with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78673A1 (en) 2021-02-17
CN111868121A (zh) 2020-10-30
EP3778673B1 (en) 2022-11-02
TW201941762A (zh) 2019-11-01
EP3778673A4 (en) 2021-12-22
JP7189202B2 (ja) 2022-12-13
WO2019189608A1 (ja) 2019-10-03
JPWO2019189608A1 (ja) 2021-04-22
KR20200138729A (ko) 2020-12-10
CN111868121B (zh) 2023-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21265B (zh) 基及聚矽氧基之共聚物、以該共聚物被覆之粉體及其製造方法、與該共聚物及該粉體於化妝料之用途
JP4043680B2 (ja) 有機シリコーン樹脂粉体
KR101108723B1 (ko) 실리콘 중합체를 함유하는 화장료
TW587943B (en) Powder composition, a powder dispersion in oil and a cosmetic composition containing said powder composition and a powder dispersion in oil
JP5931832B2 (ja) シリコーンゴム粒子の水分散液、シリコーンゴム粒子、及び化粧料
KR102567634B1 (ko) 폴리우레탄 겔 조성물 및 그 이용
KR20110134301A (ko) 피막 형성성 중합체를 포함하는 화장료
TWI812674B (zh) 化妝料及其製造方法
EP3476382B1 (en) Agent for treating powder for cosmetic, powder for cosmetic, and cosmetic formulated using said powder
KR102649137B1 (ko) 실록산 골격을 갖는 흡수성 수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장료
KR102236514B1 (ko) 화장료
JP2007269689A (ja) 油中粉体分散物及びそれを配合した化粧料
CN112386504A (zh) 分散性粉体及化妆品
KR101450530B1 (ko) 실리콘 인산 트리에스테르를 함유하는 분체 분산제, 표면 피복 처리 분체 및 화장료
JP2000086429A (ja) 化粧料
JP7188898B2 (ja) ポリウレタンゲルで被覆された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化粧料への利用
JP7121589B2 (ja) 油中水型化粧料
JP5647421B2 (ja) シリコーンリン酸トリエステルを含有する化粧料
TW201318640A (zh) 複合粒子的製造方法、化妝材料的製造方法及化妝材料
JP2007070287A (ja) 化粧料
JPH11263708A (ja) 粉体組成物及び油中粉体分散物並びにそれらを含有する化粧料
JP2001139415A (ja) 皮膚化粧料
JP2001131416A (ja) 粉体組成物及び油中粉体分散物並びにそれらを含有する化粧料
MXPA99008301A (en) Cosmetic composition in form of emulsion comprising a dispersion of particles of stabilized polymers in surface in a grease phase liqu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