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8416B - 具有消臭性、抗菌性之表面層的內裝材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消臭性、抗菌性之表面層的內裝材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8416B
TWI798416B TW108112620A TW108112620A TWI798416B TW I798416 B TWI798416 B TW I798416B TW 108112620 A TW108112620 A TW 108112620A TW 108112620 A TW108112620 A TW 108112620A TW I798416 B TWI798416 B TW I79841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itanium oxide
coating
interior material
alloy
antibacteri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2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3715A (zh
Inventor
古舘学
井上友博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3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37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84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841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01Deodorant composi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3Improving the adhesiveness of the coatings per se, e.g. forming prim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9/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elements or inorganic compounds
    • A01N59/16Heavy metals; Compound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9/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elements or inorganic compounds
    • A01N59/16Heavy metals; Compounds thereof
    • A01N59/20Copp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01Deodorant compositions
    • A61L9/012Deodorant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in a special form, e.g. gels, emuls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8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8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83/04Polysilox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201/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14Paints containing biocides, e.g. fungicides, insecticides or pestic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0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 C09D7/61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inorganic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3/00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 E04F13/07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 E04F13/08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101/00Chemical composition of materials used in disinfecting, sterilising or deodorising
    • A61L2101/02Inorganic materials
    • A61L2101/12Inorganic materials containing silic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101/00Chemical composition of materials used in disinfecting, sterilising or deodorising
    • A61L2101/02Inorganic materials
    • A61L2101/26Inorganic materials containing copp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101/00Chemical composition of materials used in disinfecting, sterilising or deodorising
    • A61L2101/02Inorganic materials
    • A61L2101/30Inorganic materials containing zin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nti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表現出消臭性、抗菌性而且透明性高的薄膜的表面層之內裝材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內裝材,具有:含有i)氧化鈦粒子與ii)含有抗菌性金屬的合金粒子之表面層。本發明之內裝材,其中ii)之含有抗菌性金屬的合金粒子中所含有的抗菌性金屬為選自由銀、銅及鋅所構成的群中的至少一種金屬。 本發明之內裝材之製造方法,具有:在內裝材的表面塗佈含有i)氧化鈦粒子與ii)含有抗菌性金屬的合金粒子的分散液之步驟。

Description

具有消臭性、抗菌性之表面層的內裝材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關於一種內裝材,其具有具消臭、抗菌性之表面層,若進一步詳細敘述,則關於一種內裝材,其具有具消臭、抗菌性,且透明性高之表面層;及其製造方法。
近年來,消費者要求生活空間的「安全・安心」、「健康・舒適」,為了抑制由生活用品或建築物釋放出有害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或汗臭味、老人味、菸臭味、廚餘臭味等的與生活緊密相關的不舒服味道,防止細菌或真菌(黴菌)等的微生物污染,正需要具有消臭、抗菌效果的材料。
利用消臭劑的臭味消除方法,已知有化學消臭法、物理消臭法、感覺消臭法、生物消臭法等,可依照目的來靈活運用。化學消臭法,是使惡臭原因物質與消臭成分進行化學反應而無臭化的方法,可對特定惡臭原因物質高選擇性地消臭。物理消臭法,是藉由物理吸附由空氣中除去惡臭原因物質的方法,較容易達成以一種吸附劑同時吸附多種惡臭原因物質。該吸附劑可使用活性碳、沸石、二氧化矽膠體、氧化鋁、二氧化鈦、環糊精等。感覺消臭法,是將惡臭以芳香成分遮蔽或配對等,使其在感覺上不被感覺到的消臭法。此消臭方法與其他消臭法不同,惡臭原因物質並不會由空間除去,因此從健康觀點看來,可說是無法得到效果。生物學消臭法,是抑制惡臭發生源的微生物繁殖,藉此抑制惡臭發生本身的方法。
噴霧式消臭劑,已知有將這些消臭法單獨或幾種組合而成的產品,然而其消臭效果或其持續性不足。
若由各種消臭法的特徵來考慮,則為了消除存在於生活空間的各種臭味,以物理消臭法為佳,依照狀況、場所而將物理消臭法與其他消臭方法組合為更佳。
例如汗臭味,是汗液導致細菌繁殖,該細菌將與汗液混合的皮脂等分解而產生的味道。廁所味,是因廁所或其周邊附著的尿液而細菌增殖,該細菌將尿液分解所產生的氨為主成分。所以,抑制這些細菌的增殖,對於抑制臭味的發生是有效的,因此若將物理消臭法與生物消臭法組合,則可除去臭味同時可抑制臭味的發生本身,更為有效。
在目前物理消臭法所使用的吸附劑中添加抗菌劑而成的產品,已被製品化成為抗菌・消臭劑。但是,這些抗菌・消臭劑的消臭・抗菌效果不足的情形很多,另外,在絕大部分製品上並沒有表現出抗黴效果。另外,這些吸附劑為粒狀或粉狀的情形很多,而無法散布或噴霧至空氣中,因此臭味接觸吸附劑而被吸附需要花時間,難以得到即效性。此外,對於建築物的內外裝的建築材,或家具、衣類或簾幕等的纖維製品,或電器製品等,也難以在維持式樣性之下使吸附劑附著來賦予消臭・抗菌效果。
抗菌・抗黴劑可大致區別分為有機系材料與無機系材料。過去以來被廣泛使用的有機合成系抗菌・抗黴劑,即使為廉價且少量亦有效果。但是,這些有機合成系抗菌・抗黴劑只對特定微生物發揮效果(抗菌範圍狹窄)的情形很多,對於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陽性菌、黴菌等效果有時會有很大的不同。另外,這些有機合成系抗菌・抗黴劑,會有容易產生耐性菌、耐熱性差、雖然即效性優異然而持續性低等的問題。此外,對人體或環境影響的顧慮也一直在提高,無機系抗菌劑逐漸成為主流。
無機系抗菌・抗黴劑主要使用在擔體上擔持銀、銅、鋅等的金屬離子的材料,擔體已知有沸石、二氧化矽膠體、磷酸鈣、磷酸鋯等。無機系抗菌・抗黴劑,與有機系相比,具有可對廣大的微生物發揮出效果(抗菌範圍廣)、熱安定性高等的特徵。但是,無機系抗黴劑的抗黴效果弱,因此現在的抗黴劑仍然以有機系抗黴劑為主流。 此外,相關的先前技術文獻,可列舉以下的專利文獻1~6。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表2003-533588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3-113392號公報 [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2001-070423號公報 [專利文獻4] 日本特開2001-037861號公報 [專利文獻5] 日本特開2001-178806號公報 [專利文獻6] 日本特開2005-31899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所以,本發明目的為提供一種內裝材,具有表現出消臭性、抗菌性而且透明性高的薄膜的表面層;及其製造方法。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人等為了達成上述目的而專心研究,結果發現,含有消臭性氧化鈦粒子與含有抗菌性金屬的合金粒子的材料,會表現出高消臭、抗菌性,而完成了本發明。
本發明之內裝材具有含有消臭性氧化鈦粒子與含有抗菌性金屬的合金粒子的表面層,而表現出比目前產品更高的消臭、抗菌性。
所以,本發明提供下述表面層具有消臭、抗菌性的內裝材及其製造方法。 此外,在本說明書中,會有「抗菌性」代表抑制包括細菌、真菌(黴菌)的微生物的增殖的情形。
[1] 一種內裝材,其係具有含有i)氧化鈦粒子與ii)含有抗菌性金屬的合金粒子之表面層。 [2] 如[1]之內裝材,其中ii)之含有抗菌性金屬的合金粒子中所含有的抗菌性金屬為選自由銀、銅及鋅所構成的群中的至少一種金屬。 [3] 如[2]之內裝材,其中ii)之含有抗菌性金屬的合金粒子至少含有銀。 [4] 如[1]~[3]中任一項之內裝材,其中ii)之含有抗菌性金屬的合金粒子中所含有的抗菌性金屬,相對於合金粒子的總質量,為1~100質量%。 [5] 如[1]~[4]中任一項之內裝材,其中i)的氧化鈦粒子與ii)之含有抗菌性金屬的合金粒子的粒子混合物的分散粒徑,藉由使用雷射光的動態散射法所測得之體積基準的50%累積分布粒徑D50 ,為5~100nm。 [6] 如[1]~[5]中任一項之內裝材,其中表面層進一步含有黏結劑。 [7] 如[6]之內裝材,其中前述黏結劑為矽化合物系黏結劑。 [8] 如[1]~[7]中任一項之內裝材,其係選自由室內的建築材、車內的內裝材、家具及電器製品所構成的群中的構件。 [9] 如[1]之內裝材之製造方法,其係具有:在內裝材的表面塗佈含有i)氧化鈦粒子與ii)含有抗菌性金屬的合金粒子的分散液的步驟。 [10] 如[9]之內裝材之製造方法,其中含有i)氧化鈦粒子與ii)含有抗菌性金屬的合金粒子的分散液之塗佈方法為噴霧塗佈、流動塗佈、浸漬塗佈、旋轉塗佈、繞線棒塗佈、凹版塗佈、刮刀塗佈、接觸塗佈、模具塗佈及/或薄膜轉印。 [發明之效果]
依據本發明,可簡便地形成表現出消臭性、抗菌性而且透明性高的薄膜(表面層),不會損害產品的式樣性,且可得到抑制由生活用品或建築物所釋放出的有害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或汗臭、老人味、菸味、廚餘味等與生活緊密相關的不舒服味道,防止細菌或真菌(黴菌)等的微生物污染等的效果。
以下針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
<消臭・抗菌劑> 本發明之內裝材的表面層所含有的消臭・抗菌劑,是由i)氧化鈦粒子與ii)含有抗菌性金屬的合金粒子之至少兩種粒子的混合物所構成。塗佈這些粒子時,首先,宜製作成在水性分散媒中分散有i)氧化鈦粒子與ii)含有抗菌性金屬的合金粒子之至少兩種粒子的形態。如後述般,此係可至少將分別調製出的氧化鈦粒子分散液與含有抗菌性金屬的合金粒子分散液之至少兩種粒子分散液混合來製造。
氧化鈦粒子分散液 氧化鈦粒子的結晶相,通常已知有金紅石型、銳鈦礦型、板鈦礦型三種,以主要使用銳鈦礦型或金紅石型的氧化鈦粒子為佳。此外,此處所謂的「主要」,通常是指在氧化鈦粒子結晶全體之中佔50質量%以上,宜為70質量%以上,更佳為90質量%以上,亦可為100質量%。
為了提高氧化鈦粒子的消臭性能,亦可利用在氧化鈦粒子擔持鉑、金、鈀、鐵、銅、鎳等的金屬化合物而成的產品、或摻雜錫、氮、硫、碳、過渡金屬等的元素而成的產品,甚至可利用作為光觸媒所使用的氧化鈦。 若使用光觸媒用氧化鈦,則照射到光線時可得到更強的消臭・抗菌效果,故為較佳。 作為光觸媒使用的氧化鈦可為一般的光觸媒氧化鈦,或為設計成應答400~800nm可見光的可見光應答型光觸媒氧化鈦。
氧化鈦粒子分散液的水性分散媒,通常是使用水性溶劑,以使用水為佳,或可使用與水混合的水溶性有機溶劑、將水與水溶性有機溶劑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溶劑。水以例如去離子水、蒸餾水、純水等為佳。另外,水溶性有機溶劑以例如甲醇、乙醇、異丙醇等的醇類;乙二醇等的甘醇類;乙二醇單甲醚、乙二醇單乙醚、丙二醇正丙醚等的甘醇醚類為佳。水性分散媒可使用該些之一種或組合兩種以上。在使用混合溶劑的情況,混合溶劑中的水溶性有機溶劑的比例高於0質量%,50質量%以下為佳,較佳為20質量%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以下。
氧化鈦粒子分散液中的氧化鈦粒子的分散粒徑,係藉由使用雷射光的動態光散射法所測得的體積基準的50%累積分布粒徑D50 (以下會有稱為「平均粒徑」的情形),以5~30nm為佳,較佳為5~20nm。這是因為在平均粒徑未達5nm的情況,會有消臭性能不足的情形,在超過30nm的情況,會有分散液變得不透明的情形。此外,測定平均粒徑的裝置,可使用例如ELSZ-2000ZS(大塚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製)、NANOTRAC UPA-EX150(日機裝股份有限公司製)、LA-910(堀場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等。
氧化鈦粒子分散液中的氧化鈦粒子的濃度,從後述所需要的厚度的氧化鈦・合金薄膜的製作難易度的觀點看來,以0.01~30質量%為佳,0.5~20質量%為特佳。
此處,氧化鈦粒子分散液的濃度的測定方法,可取樣出一部分的氧化鈦粒子分散液,在105℃下加熱3小時,使溶劑揮發之後,由非揮發成分(氧化鈦粒子)的質量與加熱前所取樣的氧化鈦粒子分散液的質量,依照下式來計算。 氧化鈦粒子分散液的濃度(%)=[非揮發成分質量(g)/加熱前的氧化鈦粒子分散液質量(g)]×100
含有抗菌性金屬的合金粒子分散液 在本發明中,合金粒子是至少含有一種抗菌性金屬,且由兩種以上的金屬成分所構成的粒子。 「抗菌性金屬」,是指對細菌或真菌(黴菌)等的微生物有害,然而對人體危害較少的金屬,例如在薄膜上塗佈金屬成分粒子,進行JIS Z 2801抗菌加工製品的規格測試的情況,可列舉確認了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大腸菌的活菌數減少的銀、銅、鋅、鉑、鈀、鎳、鋁、鈦、鈷、鋯、鉬、鎢等(下述參考文獻1、2)。
參考文獻1:宮野, 鐵與鋼, 93(2007)1, 57-65 參考文獻2:H. Kawakami、ISIJ Intern., 48(2008)9, 1299-1304
本發明之內裝材所使用的合金粒子,以含有該等之中至少一種金屬的合金粒子為佳,尤其以含有銀、銅、鋅之中至少一種金屬的合金粒子為佳。更具體而言,本發明之內裝材所使用的合金粒子,可列舉例如含有銀銅、銀鈀、銀鉑、銀錫、金銅、銀鎳、銀銻、銀銅錫、金銅錫、銀鎳錫、銀銻錫、鉑錳、銀鈦、銅錫、鈷銅、鋅鎂、銀鋅、銅鋅、銀銅鋅等的金屬成分組合的合金粒子。
合金粒子中的抗菌性金屬以外的成分,並未受到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金、銻、錫、鈉、鎂、矽、磷、硫、鉀、鈣、鈧、釩、鉻、錳、鐵、鎵、鍺、砷、硒、釔、鈮、鎝、釕、銠、銦、碲、銫、鋇、鉿、鉭、錸、鋨、銥、水銀、鉈、鉛、鉍、釙、鐳、鑭、鈰、鐠、釹、鉅、釤、銪、釓、錒及釷。該等可使用一種或將兩種以上組合使用。
合金粒子中的抗菌性金屬含量,相對於合金粒子的總質量,為1~100質量%,宜為10~100質量%,較佳為50~100質量%。這是因為在相對於合金粒子的總質量,抗菌性金屬未達1質量%的情況,會有無法充分發揮抗菌性能的情形。
合金粒子分散液的水性分散媒,通常可使用水性溶劑,以使用水、可與水混合的水溶性有機溶劑、將水與水溶性有機溶劑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溶劑為佳。水以例如去離子水、蒸餾水、純水等為佳。另外,水溶性有機溶劑,可列舉例如甲醇、乙醇、正丙醇、2-丙醇、正丁醇、2-丁醇、第三丁醇、乙二醇、二乙二醇、聚乙二醇等的醇類;乙二醇單甲醚、乙二醇單乙醚、乙二醇單丁醚、二乙二醇單甲醚、二乙二醇單乙醚、二乙二醇單丁醚、丙二醇正丙醚等的甘醇醚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等的酮類;2吡咯烷酮、N-甲基吡咯烷酮等的水溶性的含氮化合物;醋酸乙酯等,可使用該些之一種或組合兩種以上來使用。
合金粒子分散液中的合金粒子的分散粒徑,係藉由使用雷射光的動態光散射法所測得的體積基準的50%累積分布粒徑D50 (以下會有稱為「平均粒徑」的情形),以200nm以下為佳,較佳為100nm以下,更佳為70nm以下。平均粒徑的下限值並不受特別限定,理論上,可使用能夠具有抗菌性的最小粒徑的粒子,然而實用上以1nm以上為佳。另外,在平均粒徑超過200nm的情況,會有分散液變得不透明的情形,故不適合。此外,測定平均粒徑的裝置,可使用例如ELSZ-2000ZS(大塚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製)、NANOTRAC UPA-EX150(日機裝股份有限公司製)、LA-910(堀場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等。
合金粒子分散液中的合金粒子的濃度不受特別限定,一般而言,濃度愈稀,分散安定性愈好,因此以0.0001~10質量%為佳,較佳為0.001~5質量%,更佳為0.01~1質量%。在未達0.0001質量%的情況,內裝材的生產性顯著變低,故不適合。
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 本發明之內裝材的製造所使用的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如上述般,是藉由將各別構成的氧化鈦粒子分散液與含有抗菌性金屬的合金粒子分散液混合所得到。 此處,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中的氧化鈦粒子及含有抗菌性金屬的合金粒子的混合物的分散粒徑,藉由使用雷射光的動態光散射法所測得之體積基準的50%累積分布粒徑D50 (以下會有稱為「平均粒徑」的情形)為5~100nm,宜為5~30nm,較佳為5~20nm。這是因為在平均粒徑未達5nm的情況,會有消臭性能不足的情形,在超過100nm的情況,會有分散液變得不透明的情形。 此外,測定氧化鈦粒子及合金粒子的粒子混合物平均粒徑的裝置如以上所述。 另外,本發明之內裝材所使用的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亦可含有後述黏結劑。
在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中,為了容易在後述各種構件表面塗佈該分散液,而且使該粒子容易接著,亦可添加黏結劑。黏結劑,可列舉例如含有矽、鋁、鈦、鋯等的金屬化合物系黏結劑;包含氟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胺甲酸乙酯系樹脂等的有機樹脂系黏結劑等。
黏結劑與氧化鈦・合金粒子的質量比[黏結劑/(氧化鈦粒子+合金粒子)]為0.01~99,宜為0.05~20,較佳為0.1~9,更佳為0.4~2.5,以在這樣的範圍內添加使用為佳。這是因為在上述質量比未達0.01的情況,會有氧化鈦粒子在各種構件表面接著不足的情形,在超過99的情況,會有消臭性能及抗菌性能不足的情形。
其中,為了得到消臭性能甚至抗菌性能及透明性高的氧化鈦・合金薄膜,尤其以1:99~99:1,較佳為10:90~90:10,更佳為30:70~70:30的範圍的摻合比(矽化合物:(氧化鈦粒子+合金粒子)的質量比)對於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添加矽化合物系黏結劑為佳。此處,「矽化合物系黏結劑」,是指在水性分散媒中含有固體狀或液體狀矽化合物而成的矽化合物的膠體分散液、溶液、或乳膠,具體而言,可列舉膠狀二氧化矽(合適的粒徑為1~150nm);矽酸鹽等的矽酸鹽類溶液;矽烷、矽氧烷水解物乳膠;聚矽氧樹脂乳膠;聚矽氧-丙烯酸樹脂共聚物、聚矽氧-胺甲酸乙酯樹脂共聚物等的聚矽氧樹脂與其他樹脂的共聚物的乳膠等。
另外,在添加提高膜形成性的黏結劑的情況,調製出所添加的水性黏結劑溶液之後,對於如上述般進行濃度調整成為所希望濃度的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添加該水性黏結劑溶液為佳。
此外,為了提高對內裝材的塗佈性,在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及在該分散液中添加黏結劑而成的塗佈液中亦可添加水溶性有機溶劑或界面活性劑等。
水溶性有機溶劑,以例如甲醇、乙醇、異丙醇等的醇類;乙二醇等的甘醇類、乙二醇單甲醚、乙二醇單乙醚、丙二醇正丙醚等的甘醇醚類為佳。在使用水溶性有機溶劑的情況,分散液或塗佈液中的水溶性有機溶劑的比例,以高於0且在50質量%以下為佳,較佳為20質量%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以下。
界面活性劑,可列舉例如脂肪酸鈉鹽、烷基苯磺酸鹽、高碳醇硫酸酯鹽、聚氧乙烯烷醚硫酸鹽等的陰離子界面活性劑;烷基三甲基銨鹽、二烷基二甲基銨鹽、烷基二甲基苄基銨鹽、四級銨鹽等的陽離子界面活性劑;烷基胺基脂肪酸鹽、烷基甜菜鹼、烷基胺氧化物等的兩性界面活性劑;聚氧乙烯烷醚、聚氧乙烯烷基酚醚、烷基葡萄糖苷、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去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去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脂肪酸烷醇醯胺等的非離子界面活性劑;高分子界面活性劑等。尤其,從分散液安定性的觀點看來,以非離子界面活性劑為佳。
在使用界面活性劑的情況,相對於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或塗佈液中全部組成的合計100質量份(亦即,上述氧化鈦粒子、合金粒子、非揮發性雜質、黏結劑、溶劑及界面活性劑的合計100質量份),界面活性劑的濃度高於0,以0.001~5.0質量份為佳,0.01~1.0質量份為較佳,0.05~0.5質量份為更佳。
<消臭・抗菌劑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的內裝材所使用的消臭・抗菌劑的製造方法,包含以下的步驟(1)~(6),該消臭・抗菌劑,最終是以在水性分散媒中分散有i)氧化鈦粒子與ii)含有抗菌性金屬的合金粒子的形態(混合液)獲得。 (1)由原料鈦化合物、鹼性物質、過氧化氫及水性分散媒製造出過氧鈦酸溶液的步驟 (2)將上述步驟(1)所製造出的過氧鈦酸溶液,在壓力控制及80~250℃下加熱,得到氧化鈦粒子分散液的步驟 (3)製造出含有原料抗菌性金屬化合物的溶液與含有用來還原該金屬化合物的還原劑的溶液的步驟 (4)將上述步驟(3)所製造出的含有原料抗菌性金屬化合物的溶液與含有用來還原該金屬化合物的還原劑的溶液混合,製造出合金粒子分散液的步驟 (5)將上述步驟(4)所製造出的合金粒子分散液,藉由膜過濾法以水性分散媒洗淨的步驟 (6)將步驟(2)與步驟(5)所得到的氧化鈦粒子分散液與合金粒子分散液混合的步驟
步驟(1)~(2)為氧化鈦粒子分散液的製造步驟。 步驟(3)~(5)為合金粒子分散液的製造步驟。該製造步驟,有物理方法或化學方法,其中,尤其是從容易調整合成條件,且組成、粒徑・粒度分布等的可控制的範圍廣,合金粒子的生產性的觀點看來,是利用其中一個具有優勢的化學方法之液相還原法。在該液相還原法中,在成為合金原料的含有兩種以上金屬離子的溶液中混合還原劑,藉此使合金粒子析出。此時,在反應系統內使其與合金粒子的保護劑共存,藉此可進一步提升合金粒子對溶劑的分散性。 步驟(6),是將步驟(2)所得到的氧化鈦粒子分散液與步驟(5)所得到的合金粒子分散液混合,最終具有消臭、抗菌性的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之製造步驟。 以下針對各步驟詳細敘述。
・步驟(1): 在步驟(1)中,藉由使原料鈦化合物、鹼性物質及過氧化氫在水性分散媒中進行反應,製造出過氧鈦酸溶液。
過氧鈦酸溶液的製造方法,可採用在水性分散媒中的原料鈦化合物添加鹼性物質,製成氫氧化鈦,將所含有的金屬離子以外的雜質離子除去,添加過氧化氫,製成過氧鈦酸的方法,或在原料鈦化合物添加過氧化氫,然後添加鹼性物質,製成過氧鈦水合物,將所含有的金屬離子以外的雜質除去,進一步添加過氧化氫,製成過氧鈦酸的方法。
此處,原料鈦化合物,可列舉例如鈦的氯化物、硝酸鹽、硫酸鹽等的無機酸鹽;蟻酸、檸檬酸、草酸、乳酸、羥乙酸等的有機酸鹽;在這些水溶液中添加鹼,進行水解所析出的氫氧化鈦等,可使用這些物質中的一種或組合兩種以上來使用。其中,原料鈦化合物以使用鈦的氯化物(TiCl3 、TiCl4 )為佳。
水性分散媒,是以成為前述配方的方式來使用與前述氧化鈦粒子分散液中的水性分散媒同樣的分散媒。此外,由原料鈦化合物與水性分散媒所形成的原料鈦化合物水溶液的濃度為60質量%以下,尤其以30質量%以下為佳。濃度的下限可適當地選定,通常以1質量%以上為佳。
鹼性物質,是用來使原料鈦化合物平穩地成為氫氧化鈦的物質,可列舉例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的鹼金屬或鹼土類金屬的氫氧化物;氨、烷醇胺、烷基胺等的胺化合物。鹼性物質,是以使原料鈦化合物水溶液的pH成為7以上,尤其pH7~10的量來添加、使用。此外,鹼性物質亦可與上述水性分散媒一起製成適當濃度的水溶液來使用。
過氧化氫,是用來使上述原料鈦化合物或氫氧化鈦轉換為過氧化鈦,亦即含有Ti-O-O-Ti鍵結的氧化鈦化合物,通常是以過氧化氫水溶液的形態來使用。過氧化氫的添加量,以定為鈦的物質量的1.5~20倍莫耳為佳。另外,在添加過氧化氫,使原料鈦化合物或氫氧化鈦成為過氧鈦酸的反應中,反應溫度以定在5~80℃為佳,反應時間以定在30分鐘~24小時為佳。
在這樣的方式得到的過氧鈦酸溶液中,為了pH調整等目的,亦可含有鹼性物質或酸性物質。此處所謂的鹼性物質,可列舉例如氨、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烷基胺等,酸性物質,可列舉例如硫酸、硝酸、鹽酸、碳酸、磷酸、過氧化氫等的無機酸;蟻酸、檸檬酸、草酸、乳酸、羥乙酸等的有機酸。此情況下,從使用安全性的觀點看來,所得到的過氧鈦酸溶液以pH1~9為適合,尤其是pH4~7。
・步驟(2): 在步驟(2)中,將上述步驟(1)所得到的過氧鈦酸溶液,在壓力控制以及80~250℃,宜為100~250℃的溫度下供水熱反應0.01~24小時。從反應效率與反應控制性的觀點看來,反應溫度以80~250℃為適當,結果,過氧鈦酸會轉換為氧化鈦粒子。此外,此處「壓力控制下」,是指在反應溫度超過分散媒沸點時,以能夠維持反應溫度的方式適當地進行加壓,來維持反應溫度,且包含在分散媒沸點以下的溫度時,以大氣壓力來進行控制的情形。此處,壓力通常為0.12~4.5MPa左右,宜為0.15~4.5MPa左右,較佳為0.20~4.5MPa。反應時間以1分鐘~24小時為佳。藉由此步驟(2),可得到氧化鈦粒子分散液。
此處所得到的氧化鈦粒子的粒徑以在前述範圍為佳,可藉由調整反應條件來控制粒徑,例如可藉由減少反應時間或昇溫時間來縮小粒徑。
・步驟(3): 在步驟(3)中,製造出使原料抗菌性金屬化合物溶解於水性分散媒中而成的溶液;及使用來還原該原料抗菌性金屬化合物的還原劑溶解於水性分散媒中而成的溶液。
這些溶液的製造方法,只要是在水性分散媒中分別添加原料抗菌性金屬化合物及用來還原該原料抗菌性金屬化合物的還原劑,並且攪拌溶解的方法即可。關於攪拌方法,只要是可使水性分散媒均勻溶解的方法,則不受特別限定,可使用一般可取得的攪拌機。
原料抗菌性金屬化合物可使用各種抗菌性金屬化合物,可列舉例如抗菌性金屬的氯化物、硝酸鹽、硫酸鹽等的無機酸鹽;蟻酸、檸檬酸、草酸、乳酸、羥乙酸等的有機酸鹽;氨錯合物、氰基錯合物、鹵素基錯合物、羥基錯合物等的錯鹽,可使用這些物質中的一種或組合兩種以上來使用。其中,以使用氯化物、硝酸鹽、硫酸鹽等的無機酸鹽為佳。
還原劑並未受到特別限定,任一種可使構成原料抗菌性金屬化合物的金屬的離子還原的各種還原劑皆可使用。還原劑,可列舉例如聯胺、聯胺單水合物、苯基聯胺、硫酸肼鎓等的聯胺類;二甲基胺基乙醇、三乙胺、辛基胺、二甲基胺基硼烷等的胺類;檸檬酸、抗壞血酸、酒石酸、蘋果酸、丙二酸、蟻酸等的有機酸類;甲醇、乙醇、異丙醇、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苯并三唑等的醇類;硼氫化鈉、硼氫化鋰、三乙基硼氫化鋰、氫化鋁鋰、氫化二異丁基鋁、氫化三丁基錫、三(第二丁基)硼氫化鋰、三(第二丁基)硼氫化鉀、硼氫化鋅、乙醯氧基硼氫化鈉等的氫化物類;聚乙烯基吡咯烷酮、1-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吡咯烷酮等的吡咯烷酮類;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果糖、蔗糖、麥芽糖、棉子糖、水蘇糖等的還原性糖類;山梨醇等的糖醇類等。
使還原劑溶解於水性分散媒中而成的溶液中亦可添加保護劑。保護劑只要可防止還原析出的合金粒子凝集,則不受特別限定,可使用界面活性劑、或具有作為分散劑的能力的有機化合物。保護劑的具體例子,可列舉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陽離子性界面活性劑、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等的界面活性劑;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烯醇、聚乙烯亞胺、聚環氧乙烷、聚丙烯酸、甲基纖維素等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丙醇胺等的脂肪族胺化合物;丁胺、二丁胺、己胺、環己胺、庚胺、3-丁氧基丙胺、辛胺、壬胺、癸胺、十二烷基胺、十六烷基胺、油胺、十八烷基胺等的一級胺化合物;N,N-二甲基乙二胺、N,N-二乙基乙二胺等的二胺化合物;油酸等的羧酸化合物等。
水性分散媒(水性溶劑),以使用水、可與水混合的水溶性有機溶劑、將水與水溶性有機溶劑以任意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溶劑為佳。水以例如去離子水、蒸餾水、純水等為佳。另外,水溶性有機溶劑,可列舉例如甲醇、乙醇、異丙醇、正丙醇、2-丙醇、正丁醇、2-丁醇、第三丁醇、乙二醇、二乙二醇等的醇類;乙二醇單甲醚、乙二醇單乙醚、乙二醇單丁醚、二乙二醇單甲醚、二乙二醇單乙醚、二乙二醇單丁醚、丙二醇正丙醚等的甘醇醚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等的酮類;2-吡咯烷酮、N-甲基吡咯烷酮等的水溶性的含氮化合物;醋酸乙酯等。水性分散媒可使用這些物質中的一種或組合兩種以上來使用。
在上述水性分散媒中可添加鹼性物質或酸性物質。鹼性物質,可列舉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的鹼金屬氫氧化物;碳酸鈉、碳酸鉀等的鹼金屬碳酸鹽;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等的鹼金屬碳酸氫鹽;第三丁氧基鉀、甲氧基鈉、乙氧基鈉等的鹼金屬烷氧化物;丁基鋰等的脂肪族烴的鹼金屬鹽;三乙胺、二乙胺基乙醇、二乙胺等的胺類等。酸性物質,可列舉王水、鹽酸、硝酸、硫酸等的無機酸;蟻酸、醋酸、氯醋酸、二氯醋酸、草酸、三氟醋酸、三氯醋酸等的有機酸等。
使原料抗菌性金屬化合物溶解於水性分散媒中而成的溶液與使用來還原該原料抗菌性金屬化合物的還原劑溶解於水性分散媒中而成的溶液的濃度並未受到特別限定,一般而言,由具有該濃度愈低,愈能降低所形成的各合金粒子的一次粒徑的傾向來看,以因應目標之一次粒徑的範圍來設定適合的濃度範圍為佳。
將原料抗菌性金屬化合物溶解於水性分散媒中而成的溶液的pH,與將用來還原該原料抗菌性金屬化合物的還原劑溶解於水性分散媒中而成的溶液的pH,並不受特別限定,該溶液以因應目標合金粒子中的金屬之莫耳比或一次粒徑等調整成合適的pH為佳。
・步驟(4): 在步驟(4)中,將步驟(3)所調製出的將原料抗菌性金屬化合物溶解於水性分散媒中而成的溶液與將用來還原該原料抗菌性金屬化合物的還原劑溶解於水性分散媒中而成的溶液混合,製造出合金粒子分散液。
將這兩個溶液混合的方法,只要是可將這兩個溶液均勻混合的方法,則不受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在反應容器加入金屬化合物溶液與還原劑溶液,並且攪拌混合的方法;將裝入反應容器中的金屬化合物溶液加以攪拌,同時滴入還原劑溶液,並且攪拌混合的方法;將裝入反應容器中的還原劑溶液加以攪拌,同時滴入金屬化合物溶液,並且攪拌混合的方法;連續定量供給金屬化合物溶液與還原劑溶液,並以反應容器或微反應器等混合的方法等。
混合時的溫度並不受特別限定,以因應目標合金粒子中的金屬的莫耳比或一次粒徑等調整成適合的溫度為佳。
・步驟(5): 在步驟(5)中,將步驟(4)所製造出的合金粒子分散液藉由膜過濾法以水性分散媒洗淨。
水性分散媒,以使用水、可與水混合的水溶性有機溶劑、將水與水溶性有機溶劑以任意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溶劑為佳。水以例如去離子水、蒸餾水、純水等為佳。另外,水溶性有機溶劑,可列舉例如甲醇、乙醇、異丙醇、正丙醇、2-丙醇、正丁醇、2-丁醇、第三丁醇、乙二醇、二乙二醇等的醇類;乙二醇單甲醚、乙二醇單乙醚、乙二醇單丁醚、二乙二醇單甲醚、二乙二醇單乙醚、二乙二醇單丁醚、丙二醇正丙醚等的甘醇醚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等的酮類;2-吡咯烷酮、N-甲基吡咯烷酮等的水溶性的含氮化合物;醋酸乙酯等。水溶性有機溶劑可使用這些物質中的一種或組合兩種以上來使用。
在步驟(5)中,將步驟(4)所製造出的,藉由膜過濾法,由合金粒子分散液將合金粒子以外的非揮發性雜質例如原料金屬化合物中金屬以外的成分、還原劑、保護劑等洗淨・分離。以洗淨至合金粒子分散液中的合金粒子與非揮發性雜質的質量比(合金粒子/非揮發性雜質)成為0.01~10為佳,較佳為0.05~5,更佳為0.1~l。在質量比未達0.01的情況,雜質相對於合金粒子的量高,會有無法充分發揮所得到的抗菌・抗黴性或消臭性能的情形,在超過10的情況,會有合金粒子的分散安定性降低的情形,故不適合。
・合金粒子分散液中的金屬成分濃度的定量(ICP-OES) 合金粒子分散液中的金屬成分濃度,可將合金粒子分散液以純水適當地稀釋,導入感應偶合電漿發光分光分析裝置(商品名"Agilent 5110 ICP-OES",Agilent Technologies股份有限公司)來測定。
・合金粒子分散液中的金屬成分以外的非揮發性雜質的定量 此處,合金粒子分散液的金屬成分以外的非揮發性雜質濃度,可藉由取樣一部分的合金粒子分散液,在105℃下加熱3小時,使溶劑揮發之後,由非揮發成分(合金粒子+非揮發性雜質)的質量與加熱前所取樣的合金粒子分散液的質量計算出非揮發成分濃度,由其減去以上述ICP-OES定量的金屬成分濃度來計算。 非揮發性雜質濃度(%)=[非揮發成分質量(g)/加熱前的合金粒子分散液質量(g)]×100-合金粒子分散液中的金屬成分濃度(%)
膜過濾法所使用的膜只要可由合金粒子分散液將合金粒子與合金粒子以外的非揮發性雜質分離,則不受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精密濾膜、超過濾膜、奈米濾膜。可使用該等之中具有適當細孔徑的膜來實施過濾。
過濾方式,可採用離心過濾、加壓過濾、交叉流過濾等的任一方式。
濾膜的形狀,可使用中空絲型、螺旋型、管型、平膜型等適當形態的濾膜。
濾膜的材質,只要對於合金粒子分散液有耐久性,則不受特別限定,可由聚乙烯、4氟化乙烯、2氟化乙烯、聚丙烯、醋酸纖維素、聚丙烯腈、聚醯亞胺、聚碸、聚醚碸等的有機膜;二氧化矽、氧化鋁、二氧化鋯、二氧化鈦等的無機膜等適當地選擇使用。
如上述般的濾膜,具體而言,可列舉MICROZA(旭化成Chemicals股份有限公司製)、AMICON ULTRA(Merck Millipore股份有限公司製)、ULTRAFILTER (ADVANTEC東洋股份有限公司)、MEMBRALOX(日本PALL股份有限公司)等。
・步驟(6): 在步驟(6)中,將步驟(2)所得到的氧化鈦粒子分散液與步驟(5)所得到的合金粒子分散液混合,得到具有消臭、抗菌性的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
關於混合方法,只要是可將各分散液均勻混合的方法,則不受特別限定,例如可藉由使用一般可取得的攪拌機進行攪拌來混合。
氧化鈦粒子分散液與合金粒子分散液的混合比例,以氧化鈦粒子與合金粒子在各分散液中的粒子質量比(氧化鈦粒子/合金粒子)而計,為1~100,000,宜為10~10,000、更佳為20~1,000。在質量比未達1的情況,無法充分發揮消臭性能,故為不佳,在超過100,000的情況,無法充分發揮抗菌性能,故為不佳。
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中,氧化鈦粒子及合金粒子的混合物的分散粒徑所關連的藉由使用雷射光的動態光散射法所測得的體積基準的50%累積分布粒徑D50 (以下會有稱為「平均粒徑」的情形)如以上所述。 另外,測定平均粒徑的裝置也如以上所述。
像這樣調製出的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的氧化鈦粒子、合金粒子及非揮發性雜質的合計濃度如以上所述,從所需要的厚度的氧化鈦・合金薄膜製作的難易度的觀點看來,以0.01~20質量%為佳,0.5~10質量%為特佳。關於此合計濃度的調整,在合計濃度高於所希望的濃度的情況,藉由添加水性分散媒來進行稀釋,可降低合計濃度,在低於所希望的合計濃度的情況,藉由使水性分散媒揮發或過濾分離,可提高合計濃度。
此處,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的濃度的測定方法,可取樣出一部分的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在105℃下加熱3小時,使溶劑揮發之後,由非揮發成分(氧化鈦粒子、合金粒子及非揮發性雜質)的質量與加熱前所取樣的氧化鈦・合金粒子分散液的質量,依照下式作計算。 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的濃度(質量%)=[非揮發成分質量(g)/加熱前的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質量(g)]×100
<具有含有氧化鈦・合金粒子的表面層的內裝材> 上述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可為了在內裝材的表面形成消臭、抗菌性薄膜(表面層)的目的來使用。內裝材可因應各目的、用途具有各種形狀。
此處,本說明書中的內裝材,包含例如建築物的壁材、壁紙、天花板材、地板材、瓷磚、磚塊、木板、樹脂板、金屬板、榻榻米、浴室材等的室內建築材;汽車或列車等的壁材、天花板材、地板材、座椅、扶手、吊環等的車內裝潢材;簾幕、百葉窗、鋪地物、隔間板、玻璃、鏡子、薄膜、桌子、椅子、床鋪、收納架等的家具或生活相關製品;空氣清淨器、空氣調節機、冰箱、洗衣機、個人電腦、印表機、平板電腦、觸控面板、電話機等的家電製品等。
此處,各種內裝材的材料,可列舉例如有機材料、無機材料。
有機材料,可列舉例如氯乙烯樹脂(PVC)、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碳酸酯(PC)、丙烯酸樹脂、聚縮醛、氟樹脂、聚矽氧樹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丙烯腈-丁二烯橡膠(NBR)、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聚乙烯丁醛(PVB)、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聚醯亞胺樹脂、聚苯硫醚(PPS)、聚醚醯亞胺(PEI)、聚醚醚醯亞胺(PEEI)、聚醚醚酮(PEEK)、聚醯胺樹脂(PA)、三聚氰胺樹脂、酚樹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樹脂等的合成樹脂材料;天然橡膠等的天然材料;及上述合成樹脂材料與天然材料的半合成材料。該等可加工成薄膜、薄片、纖維材料、纖維製品、其他成型品、積層體等的所需要的形狀、構成。
無機材料,包含例如非金屬無機材料、金屬無機材料。 非金屬無機材料,可列舉例如玻璃、陶瓷、石材、石膏等。 這些材料可加工成瓷磚、玻璃片、鏡子、隔牆、設計性材料等的各種形狀。 金屬無機材料,可列舉例如鑄鐵、鋼材、鐵、鐵合金、不銹鋼、鋁、鋁合金、鎳、鎳合金、鋅壓鑄物等。該等可實施上述金屬無機材料的鍍敷、或可塗佈上述有機材料、或為實施於上述有機材料或非金屬無機材料的表面的鍍敷。
在各種內裝材表面形成表面層(消臭、抗菌性薄膜)的方法,可列舉將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或該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中添加黏結劑而成的塗佈液,藉由例如噴霧塗佈、流動塗佈、浸漬塗佈、旋轉塗佈、繞線棒塗佈、逆輥式塗佈、凹版塗佈、刮刀塗佈、接觸塗佈、模具塗佈等的方法,塗佈在上述內裝材表面之後,進行乾燥或薄膜轉印的方法。
塗佈後的乾燥溫度,可依照塗佈對象基材來選定各種溫度,宜為0~500℃,較佳為5~200℃,更佳為10~150℃。這是因為在未達0℃的情況,會有前述分散液及/或塗佈液凍結變得無法使用的顧慮,在超過500℃的情況,會有消臭、抗菌性降低的顧慮。
塗佈後的乾燥時間,可依照塗佈方法、乾燥溫度適當地選定,宜為10秒~72小時,較佳為20秒~48小時。這是因為在未達10秒的情況,會有消臭・抗菌薄膜在構件表面的固定不足的情形,在超過3天的情況,內裝材製造時的經濟性差,而不適合。
上述表面層的厚度可適當地選定,宜為10nm~10μm,較佳為20nm~5μm,更佳為50nm~1μm。這是因為在上述層厚未達10nm的情況,會有所得到的消臭、抗菌性不足的情形,超過10μm的情況,會有表面層容易由內裝材表面剝離的情形。
以這樣的方式形成的表面層(消臭、抗菌性薄膜)為透明,不損害產品的式樣性,可得到良好的消臭・抗菌效果的表面層,形成了該表面層的內裝材,藉由氧化鈦・合金粒子的消臭・抗菌作用,可使該內裝材發揮出清淨化、脫臭、抗菌等的效果。 [實施例]
以下揭示實施例及比較例,對本發明作具體說明,然而本發明並不受以下實施例限定。 此外,「原料抗菌性金屬化合物」會有簡稱為「原料金屬化合物」的情形。 本發明中之各種的性能測試如以下的方式進行。
(1)以表面具有氧化鈦・合金薄膜的內裝材進行的消臭性測試 為了評估表面具有氧化鈦・合金薄膜的本發明之內裝材的消臭性能,將由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與黏結劑所調製出的評估用塗佈液1g塗佈於裁切成100mm見方的內裝材,並使其乾燥,而製作出測試片。對於該測試片,依據(一般社團法人)纖維評估技術協議會的JEC301「SEK標章纖維製品認証基準」內所記載的消臭性測試的方法來作測試,依照下述基準來進行評估(表5)。測試對象臭味成分,是設定為被定在該基準內的氨、醋酸、硫化氫、甲基硫醇、三甲胺、乙醛、吡啶、異纈草酸、壬烯醛、吲哚10種。 ・非常良好(表示為A)…臭味成分減少率30%以上的氣體為7種以上 ・良好(表示為B)…臭味成分減少率30%以上的氣體為5種以上 ・稍不良(表示為C)…臭味成分減少率30%以上的氣體為3種以上 ・不良(表示為D)…臭味成分減少率30%以上的氣體為2種以下
(2)氧化鈦・合金薄膜的抗菌性能測試 為了評估表面具有氧化鈦・合金薄膜的本發明之內裝材的抗菌性能,在50mm見方的內裝材表面塗佈氧化鈦・合金薄膜,並使厚度成為100nm,而製作出測試片。依據日本工業規格JIS Z 2801:2012「抗菌加工製品-抗菌性測試方法・抗菌效果」的方法,對於該測試片進行測試,依照下述基準進行評估(表6)。 ・非常良好(表示為A)…總抗菌活性值為4.0以上的情況 ・良好(表示為B)…總抗菌活性值為2.0以上的情況 ・不良(表示為C)…抗菌活性值未達2.0的情況
(3)氧化鈦・合金薄膜的抗黴性測試 為了評估氧化鈦・合金薄膜的抗黴性能,在50mm見方的內裝材表面塗佈氧化鈦・合金薄膜,使厚度成為100nm,而製作出測試片。對於該測試片,依據日本工業規格JIS Z 2911:2010「抗黴性測試方法」的方法進行評估至8週後。評估可藉由附屬書A所規定的黴菌發育狀態的評估來進行,依照下述基準進行評估(表6)。 ・非常良好(表示為A)…黴菌發育狀態為0~1 ・良好(表示為B)…黴菌發育狀態為2~3 ・不良(表示為C)…黴菌發育狀態為4~5
(4)氧化鈦粒子的結晶相鑑定 氧化鈦粒子的結晶相,是藉由使所得到的氧化鈦粒子的分散液在105℃下乾燥3小時,對所回收的氧化鈦粒子粉末進行粉末X光繞射測定(商品名"桌上型X光繞射裝置D2 PHASER",Bruker AXS股份有限公司)來鑑定(表1)。
(5)合金粒子的合金判定 合金粒子是否為合金的判定,是藉由在掃描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STEM,日本電子製ARM-200F)下的能量分散型X光分光分析來進行。具體而言,將所得到的合金粒子分散液滴入TEM觀察用碳網格,使其乾燥以除去水分,放大觀察,選擇數處含有多個被認為是平均形狀的粒子的視野來進行STEM-EDX映射,可確認一個粒子內偵測到構成合金的各金屬成分的情況判定為合金粒子,記為「○」,無法確認的情況判定為並非合金粒子,記為「×」。
(6)平均粒徑D50 氧化鈦粒子分散液、合金粒子分散液、及氧化鈦粒子與合金粒子這兩種粒子混合物的平均粒徑D50 ,是使用ELSZ-2000ZS(大塚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製),以藉由使用雷射光的動態光散射法所測得的體積基準的50%累積分布粒徑來計算。
[實施例1] <氧化鈦粒子分散液的調製> 將36質量%的氯化鈦(IV)水溶液以純水稀釋10倍之後,徐緩添加10質量%的氨水,中和、水解,而得到氫氧化鈦的沉澱物。此時的溶液為pH9。將所得到的沉澱物重覆添加純水與傾析,進行去離子處理。對該去離子處理後的氫氧化鈦沉澱物添加35質量%過氧化氫水,使H2 O2 /Ti(莫耳比)成為5,然後在室溫下攪拌一晝夜,使其充分反應,得到黃色透明的過氧鈦酸溶液(a)。
在體積500mL的高壓滅菌釜中裝入過氧鈦酸溶液(a)400mL,在130℃、0.5MPa的條件下將其水熱處理90分鐘,然後添加純水,進行濃度調整,而得到氧化鈦粒子分散液(A)(非揮發成分濃度1.0質量%)(表1)。
<銀銅合金粒子分散液的調製> 以乙二醇為溶劑來溶解硝酸銀,使Ag濃度成為2.50 mmo1/L,溶解硝酸銅三水合物,使Cu濃度成為2.50 mmo1/L,而得到含有原料金屬化合物的溶液(I)(表2)。
將作為溶劑的乙二醇55質量%,及純水8質量%、作為鹼性物質的氫氧化鉀2質量%、作為還原劑的聯胺單水合物20質量%、二甲基胺基乙醇5質量%、作為還原劑/保護劑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10質量%混合,而得到含有還原劑的溶液(i)。
在反應器內,將加熱至160℃的含有原料金屬化合物的溶液(I)2L與25℃之含有還原劑的溶液(i)0.2L急速混合,將所得到的液體藉由截留分子量10,000的超過濾膜(MICROZA,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濃縮及純水洗淨,而得到合金粒子分散液(α)(表3)。
將氧化鈦粒子分散液(A)與合金粒子分散液(α)混合,並使各分散液中的粒子的質量比(氧化鈦粒子/合金粒子)成為100,得到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e-1)。
在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e-1)中添加二氧化矽系的黏結劑(膠狀二氧化矽,商品名:SNOWTEX 20,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平均粒徑10~20nm、SiO2 濃度20質量%水溶液),使TiO2 /SiO2 (質量比)成為1.5,製作出評估用塗佈液(E-1)(表4)。
<在化妝石膏板上的塗佈> 將作為天花板板所使用的化妝石膏板切成各種測試所需的尺寸,以吐出壓力調整在0.2MPa的空氣噴槍(商品型號"LPH-50-S9-10",ANEST岩田股份有限公司)來塗佈評估用塗佈液(E-1),在20℃的室內乾燥24小時,而得到本發明之內裝材。在可見光下藉由目視在距離20cm處進行表面觀察,並沒有外觀異常,而具有透明性高的表面層。將消臭性測試結果統整於表5,抗菌性測試、抗黴性測試結果統整於表6。
[實施例2] <氧化鈦粒子分散液的調製> 除了在36質量%的氯化鈦(IV)水溶液中添加・溶解氯化錫(IV),使Ti/Sn(莫耳比)成為20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黃色透明的過氧鈦酸溶液(b)。
在體積500mL的高壓滅菌釜中裝入過氧鈦酸溶液(b)400mL,在150℃、0.5MPa的條件下將其水熱處理90分鐘,然後添加純水,進行濃度調整,而得到氧化鈦粒子分散液(B)(非揮發成分濃度1.0質量%)(表1)。
<銀鈀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的調製> 除了使用以純水作為溶劑來溶解硝酸銀,使Ag濃度成為4.50mmo1/L,溶解硝酸鈀二水合物,使Pd濃度成為0.50mmo1/L之含有原料金屬化合物的溶液(II)(表2)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合金粒子分散液(β)(表3)。
將氧化鈦粒子分散液(B)與合金粒子分散液(β)混合,使各分散液中的粒子的質量比(氧化鈦粒子/合金粒子)成為200,而得到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e-2)。
除了使用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e-2)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出評估用塗佈液(E-2)(表4)。
<在三聚氰胺化妝板上的塗佈> 將作為室內隔間板所使用的三聚氰胺化妝板切成各種測試所需的尺寸,與實施例1同樣地,以空氣噴槍來塗佈評估用塗佈液(E-2),並在設定於50℃的烘箱乾燥3小時,而得到本發明之內裝材。在可見光下藉由目視在距離20cm處進行表面觀察,並沒有外觀異常,而具有透明性高的表面層。將消臭性測試結果統整於表5,抗菌性測試、抗黴性測試結果統整於表6。
[實施例3] <銀鋅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的調製> 除了使用以乙二醇為溶劑來溶解硝酸銀,使Ag濃度成為3.75mmol/L,溶解硝酸鋅六水合物,使Zn濃度為1.25mmo1/L之含有原料金屬化合物的溶液(III)(表2)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合金粒子分散液(γ)(表3)。
將氧化鈦粒子分散液(B)與合金粒子分散液(γ)混合,使各分散液中的粒子的質量比(氧化鈦粒子/合金粒子)成為1,000,而得到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e-3)。
除了使用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e-3)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出評估用塗佈液(E-3)(表4)。
<在地磚上的塗佈> 將作為室內地板材使用的地磚(聚氯乙烯樹脂系)切成各種測試所需的尺寸,與實施例1同樣地,以空氣噴槍來塗佈評估用塗佈液(E-3),並在設定在50℃的烘箱乾燥1小時,而得到本發明之內裝材。在可見光下藉由目視在距離20cm處進行表面觀察,並沒有外觀異常,而具有透明性高的表面層。將消臭性測試結果統整於表5,抗菌性測試、抗黴性測試結果統整於表6。
[實施例4] <銅鋅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的調製> 除了使用以乙二醇為溶劑來溶解硝酸銅三水合物,使Cu濃度成為3.75mmol/L,溶解硝酸鋅六水合物,使Zn濃度成為1.25mmol/L之含有原料金屬化合物的溶液(IV)(表2)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合金粒子分散液(δ)(表3)。
將氧化鈦粒子分散液(B)與合金粒子分散液(δ)混合,使各分散液中的粒子的質量比(氧化鈦粒子/合金粒子)成為300,得到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e-4)。
除了使用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e-4)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出評估用塗佈液(E-4)(表4)。
<在室內用薄膜上的塗佈> 將實施電暈表面處理後的PET薄膜(商品型號"Lumirror T60"、東麗股份有限公司)切成各種測試所需的尺寸,在實施電暈表面處理後的薄膜面以棒式塗佈機來塗佈評估用塗佈液(E-4),並在設定於80℃的烘箱乾燥30分鐘,而得到本發明之內裝材。在可見光下藉由目視在距離20cm處進行表面觀察,並沒有外觀異常,而具有透明性高的表面層。將消臭性測試結果統整於表5,抗菌性測試、抗黴性測試結果統整於表6。
[實施例5] <銀銅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的調製> 除了利用截留分子量10,000的超過濾膜(MICROZA,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濃縮及純水洗淨時,相對於最終得到的合金粒子分散液量,將所使用的洗淨水量減少至1/2量(由10倍量至5倍量)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合金粒子分散液(ε)(表3)。
將氧化鈦粒子分散液(B)與合金粒子分散液(ε)混合,使各分散液中的粒子的質量比(氧化鈦粒子/合金粒子)成為100,得到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e-5)。
除了使用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e-5)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出評估用塗佈液(E-5)(表4)。
<在三聚氰胺化妝板上的塗佈> 將作為室內隔間板所使用的三聚氰胺化妝板切成各種測試所需的尺寸,與實施例1同樣地,以空氣噴槍塗佈評估用塗佈液(E-5),並在設定於50℃的烘箱乾燥3小時,而得到本發明之內裝材。在可見光下藉由目視在距離20cm處進行表面觀察,並沒有外觀異常,而具有透明性高的表面層。將消臭性測試結果統整於表5,抗菌性測試、抗黴性測試結果統整於表6。
[實施例6] <鋅鎂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的調製> 除了使用以乙二醇為溶劑來溶解硝酸鋅六水合物,使Zn濃度成為3.75mmol/L,溶解硝酸鎂六水合物,使Mg濃度成為1.25mmo1/L之含有原料金屬化合物的溶液(V)(表2)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合金粒子分散液(ζ)(表3)。
將氧化鈦粒子分散液(A)與合金粒子分散液(ζ)混合,使各分散液中的粒子的質量比(氧化鈦粒子/合金粒子)成為300,得到本發明之氧化鈦・合金粒子混合分散液(e-6)。
除了使用氧化鈦・合金粒子分散液(e-6)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出評估用塗佈液(E-6)(表4)。
<在壁磚上的塗佈> 將作為壁面材使用的壁磚(陶瓷製)切成各種測試所需的尺寸,與實施例1同樣地,以空氣噴槍塗佈評估用塗佈液(E-6),在設定在90℃的烘箱中乾燥2小時,而得到本發明之內裝材。在可見光下藉由目視在距離20cm處進行表面觀察,並沒有外觀異常,而具有透明性高的表面層。將消臭性測試結果統整於表5,抗菌性測試、抗黴性測試結果統整於表6。
[比較例1] 僅由氧化鈦粒子(A)的分散液得到氧化鈦粒子分散液(c-1)。
除了使用氧化鈦粒子分散液(c-1)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出評估用塗佈液(C-1)(表4)。
<在化妝石膏板上的塗佈> 除了使用評估用塗佈液(C-1)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出性能評估用樣品。在可見光下藉由目視在距離20cm處進行表面觀察,並沒有外觀異常,而具有透明性高的表面層。將消臭性測試結果統整於表5,抗菌性測試、抗黴性測試結果統整於表6。
[比較例2] 僅由合金粒子分散液(α)的分散液得到合金粒子分散液(c-2)。
除了使用合金粒子分散液(c-2)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出評估用塗佈液(C-2)(表4)。
<在三聚氰胺化妝板上的塗佈> 除了使用評估用塗佈液(C-2)以外,與實施例2同樣地,製作出性能評估用樣品。在可見光下藉由目視在距離20cm處進行表面觀察,並沒有外觀異常,而為而具有透明性高的表面層。將消臭性測試結果統整於表5,抗菌性測試、抗黴性測試結果統整於表6。
[比較例3] <銀粒子分散液的調製> 以乙二醇為溶劑來溶解硝酸銀,使銀濃度成為4.00 mmol/L,而得到含有原料金屬化合物的溶液(VI)(表2)。
除了使用含有原料金屬化合物的溶液(VI)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銀粒子分散液(η)(表3)。
將氧化鈦粒子分散液(A)與銀粒子分散液(η)混合,使各分散液中的粒子的質量比(氧化鈦粒子/銀粒子)成為1,000,得到氧化鈦・銀粒子分散液(c-3)。
除了使用氧化鈦・銀粒子分散液(c-3)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出評估用塗佈液(C-3)(表4)。
<在地磚上的塗佈> 除了使用評估用塗佈液(C-3)以外,與實施例3同樣地,製作出評估用樣品。在可見光下藉由目視在距離20cm處進行表面觀察,並沒有外觀異常,而具有透明性高的表面層。將消臭性測試結果統整於表5,抗菌性測試、抗黴性測試結果統整於表6。
[比較例4] <原料銀液的調製> 以純水作為溶劑來溶解硝酸銀,使銀濃度成為4.00 mmol/L,而得到含有原料銀化合物的溶液(VII)(表2)。
在氧化鈦粒子分散液(A)中混合含有原料銀化合物的溶液(VII),使分散液中的粒子的質量比(氧化鈦粒子/銀成分)成為300,而得到氧化鈦・銀粒子分散液(c-4)。氧化鈦・銀粒子分散液中的氧化鈦粒子會凝集。
除了使用氧化鈦・銀粒子分散液(c-4)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出評估用塗佈液(C-4)(表4)。
<在三聚氰胺化妝板上的塗佈> 除了使用評估用塗佈液(C-4)以外,與實施例2同樣地,製作出性能評估用樣品。在可見光下藉由目視在距離20cm處進行表面觀察,結果,外觀白濁,並非具有透明性高的表面層。將消臭性測試結果統整於表5,抗菌性測試、抗黴性測試結果統整於表6。
Figure 02_image001
Figure 02_image003
Figure 02_image005
Figure 02_image007
Figure 02_image009
Figure 02_image011
由實施例1~6可知,氧化鈦粒子與含有抗菌性金屬的合金粒子兩種粒子的混合物,會表現出消臭性、抗菌性及抗黴性。
由比較例1可知,僅使用氧化鈦粒子分散液的情況,並未表現出抗菌性。
由比較例2可知,僅使用合金粒子分散液的情況,並未表現出消臭性。
由比較例3可知,在使用由氧化鈦粒子與銀粒子的混合物所構成的氧化鈦・銀粒子分散液的情況,消臭性及抗黴性弱。
由比較例4可知,在氧化鈦粒子加入銀溶液的情況,氧化鈦粒子分散液中的粒徑增加,透明性降低,甚至消臭性及抗黴性弱。
由以上結果看來,本發明之內裝材,可抑制不舒服味道,或可防止細菌或真菌(黴菌)等的微生物污染,可保持生活空間清淨。

Claims (9)

  1. 一種內裝材,其係具有含有i)氧化鈦粒子與ii)含有抗菌性金屬的合金粒子之表面層,前述表面層為含有粒子混合物之分散液的塗佈膜,該粒子混合物為i)氧化鈦粒子與ii)含有抗菌性金屬的合金粒子之至少兩種粒子分散而成者,i)之氧化鈦粒子與ii)之含有抗菌性金屬的合金粒子之粒子混合物的分散粒徑,藉由使用雷射光的動態散射法所測得之體積基準的50%累積分布粒徑D50,為5~100nm。
  2. 如請求項1之內裝材,其中ii)之含有抗菌性金屬的合金粒子中所含有的抗菌性金屬為選自由銀、銅及鋅所構成的群中的至少一種金屬。
  3. 如請求項2之內裝材,其中ii)之含有抗菌性金屬的合金粒子至少含有銀。
  4.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內裝材,其中ii)之含有抗菌性金屬的合金粒子中所含有的抗菌性金屬,相對於合金粒子的總質量,為1~100質量%。
  5.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內裝材,其中表面層進一步含有黏結劑。
  6. 如請求項5之內裝材,其中前述黏結劑為矽化合物系黏結劑。
  7.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內裝材,其係選自由室內的建築材、車內的內裝材、家具及電器製品所構成的群中的構件。
  8. 一種如請求項1之內裝材之製造方法,其係具有在內裝材的表面塗佈含有粒子混合物之分散液的步驟,該粒子混合物為i)氧化鈦粒子與ii)含有抗菌性金屬的合金粒子之至少兩種粒子分散而成者。
  9. 如請求項8之內裝材之製造方法,其中含有i)氧化鈦粒子與ii)含有抗菌性金屬的合金粒子的分散液之塗佈方法為噴霧塗佈、流動塗佈、浸漬塗佈、旋轉塗佈、繞線棒塗佈、凹版塗佈、刮刀塗佈、接觸塗佈、模具塗佈及/或薄膜轉印。
TW108112620A 2018-04-12 2019-04-11 具有消臭性、抗菌性之表面層的內裝材及其製造方法 TWI7984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76978 2018-04-12
JP2018-076978 2018-04-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3715A TW202003715A (zh) 2020-01-16
TWI798416B true TWI798416B (zh) 2023-04-11

Family

ID=68162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2620A TWI798416B (zh) 2018-04-12 2019-04-11 具有消臭性、抗菌性之表面層的內裝材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23252A1 (zh)
EP (1) EP3753585A4 (zh)
JP (1) JP7070670B2 (zh)
KR (1) KR20200143418A (zh)
CN (1) CN111971076B (zh)
AU (1) AU2019250301A1 (zh)
TW (1) TWI798416B (zh)
WO (1) WO20191984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45412B2 (ja) 2020-02-17 2023-09-15 日鉄ステンレス株式会社 クリヤ塗装ステンレス鋼板
CN111454476A (zh) * 2020-04-21 2020-07-28 苏州达万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膜及其加工工艺
EP4349597A1 (en) * 2021-05-31 2024-04-10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Water-repellent, oil-repellent member having anti-microbial, anti-mold, and anti-viral properties, method for producing water-repellent, oil-repellent member, and article
KR102655171B1 (ko) * 2021-09-23 2024-04-08 이혜린 부식된 금속 질감을 표현하는 도장 처리 방법
CN115874170B (zh) * 2022-12-07 2024-03-26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长效抗菌钛/钛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2660487B1 (ko) * 2023-06-28 2024-04-25 대상이앤씨(주) 광촉매를 포함하는 경관용 스프레이드 콘크리트를 이용한 비정형 경관구조물 시공방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28306A (ja) * 1998-02-05 1999-08-24 Nisshin Steel Co Ltd Ag系抗菌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抗菌性樹脂組成物
JP2009161708A (ja) * 2008-01-10 2009-07-23 Sasano Densen Kk 塗料組成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86638B2 (ja) * 1988-03-17 1997-12-08 石原産業株式会社 抗菌性粉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9165308A (ja) * 1995-12-18 1997-06-24 Toyo Ink Mfg Co Ltd 抗菌性および防黴性を有する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樹脂組成物ならびに被覆剤
JPH10156277A (ja) * 1996-11-27 1998-06-16 Nisshin Steel Co Ltd 撥水性,非粘着性,抗菌・防カビ性に優れたプレコート鋼板
JP2000015110A (ja) * 1998-06-29 2000-01-18 Nisshin Steel Co Ltd 光触媒性粒子
JP3689754B2 (ja) * 1999-05-14 2005-08-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触媒材および空気浄化膜
JP3771088B2 (ja) 1999-07-28 2006-04-26 花王株式会社 消臭剤物品
JP3756357B2 (ja) 1999-09-08 2006-03-15 花王株式会社 液体消臭剤
JP2001178806A (ja) 1999-12-24 2001-07-03 Lion Corp 消臭剤組成物
AU2001261403B2 (en) 2000-05-15 2006-04-06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cyclodextrin
JP2002345933A (ja) * 2001-05-24 2002-12-03 Nihon Technical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抗菌脱臭素材
JP2003113392A (ja) 2001-10-04 2003-04-18 Kiyomitsu Kawasaki 芳香・消臭組成物および該芳香・消臭組成物を含有する人体用芳香・消臭剤
JP4849778B2 (ja) 2004-05-07 2012-01-11 日揮触媒化成株式会社 抗菌性消臭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57170B2 (ja) * 2006-01-11 2013-03-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加湿装置
CN101384680B (zh) * 2006-02-20 2012-05-30 多摩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均匀分散性光催化涂覆液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它而得到的光催化活性复合材料
JP2008179660A (ja) * 2007-01-23 2008-08-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コーティング方法及び空気調節機
US9670369B2 (en) * 2007-09-05 2017-06-0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Visible-light-responsive photocatalyst powder, and visible-light-responsive photocatalytic material, photocatalytic coating material and photocatalytic product each using the same
JP5914890B2 (ja) * 2013-03-13 2016-05-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銅複合酸化チタン分散液、コーティング剤組成物及び抗菌・抗ウイルス性部材
CN105008049A (zh) * 2013-03-15 2015-10-28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抗菌抗病毒性光催化剂氧化钛、在中性区域分散而得的抗菌抗病毒性光催化剂氧化钛浆料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JP6930343B2 (ja) * 2017-09-29 2021-09-01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消臭・抗菌・抗カビ剤含有分散液、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消臭・抗菌・抗カビ剤を表面に有する部材
JP6953965B2 (ja) * 2017-09-29 2021-10-27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抗菌・抗カビ性を有する光触媒・合金微粒子分散液、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光触媒・合金薄膜を表面に有する部材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28306A (ja) * 1998-02-05 1999-08-24 Nisshin Steel Co Ltd Ag系抗菌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抗菌性樹脂組成物
JP2009161708A (ja) * 2008-01-10 2009-07-23 Sasano Densen Kk 塗料組成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1076B (zh) 2022-11-08
CN111971076A (zh) 2020-11-20
KR20200143418A (ko) 2020-12-23
JP7070670B2 (ja) 2022-05-18
WO2019198482A1 (ja) 2019-10-17
US20210023252A1 (en) 2021-01-28
JPWO2019198482A1 (ja) 2021-02-25
EP3753585A1 (en) 2020-12-23
TW202003715A (zh) 2020-01-16
AU2019250301A1 (en) 2020-10-22
EP3753585A4 (en) 2021-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3184B (zh) 消臭、抗菌、抗黴劑、其製造方法,以及表面具有消臭、抗菌、抗黴劑的構件
TWI798416B (zh) 具有消臭性、抗菌性之表面層的內裝材及其製造方法
TWI801423B (zh) 具有抗菌.抗黴性之光觸媒.合金微粒子分散液、其製造方法,及表面具有光觸媒.合金薄膜之構件
JP7014292B2 (ja) 光触媒転写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014291B2 (ja) 光触媒転写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842704B (zh) 光觸媒轉印薄膜及其製造方法
WO2022224954A1 (ja) 酸化チタン粒子・金属粒子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