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2103B - 影像擷取設備和配件 - Google Patents

影像擷取設備和配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2103B
TWI792103B TW109141307A TW109141307A TWI792103B TW I792103 B TWI792103 B TW I792103B TW 109141307 A TW109141307 A TW 109141307A TW 109141307 A TW109141307 A TW 109141307A TW I792103 B TWI792103 B TW I79210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erminals
accessory
camera
le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1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21045A (zh
Inventor
神谷淳
渡澤泰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1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10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21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210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6Accessories
    • G03B17/565Optical accessories, e.g. converters for close-up photography, tele-convertors, wide-angle conver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03B17/14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interchangeab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18Signals indicating condition of a camera member or suitability of ligh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6Accessories
    • G03B17/566Accessory clips, holders, shoes to attach accessories to camera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7/00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 G03B7/20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in accordance with change of le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6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act point
    • H01R13/2471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act point pin shap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3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interchangeable camera parts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 Cameras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一種影像擷取設備和配件。配件能夠安裝以及能夠拆卸的影像擷取設備包括沿安裝件的圓周方向配置的複數個端子、以及端子保持件。該端子保持件具有用於將這些端子保持於安裝件的中心軸方向上的不同位置處的高度位準差。這些端子包括被配置為用以供給用於驅動配件的內部組件的電源的第一端子和被配置為表示與第一端子相對應的接地位準的第二端子。第二端子配置於端子保持件的預定台階上與其它端子相比沿配件的安裝方向的更近側,並且在配件安裝在影像擷取設備上時,在這些端子中首先連接至配件的複數個端子中的一對應端子。

Description

影像擷取設備和配件
本發明關於各自包括安裝件的影像擷取設備和配件,其中該安裝件配備有能夠進行與其它裝置的電氣連接的端子。
通常已知:可以安裝在影像擷取設備上並從影像擷取設備拆卸的配件(照相機配件)在該配件安裝在影像擷取設備上的狀態下,從影像擷取設備被供給電源,或者與影像擷取設備進行用以交換例如各種命令和資料的通訊。通常,對於如上所述的電源供給和通訊,被稱為影像擷取設備的安裝件和配件的安裝件的安裝部各自配備有多個端子,其中這些安裝件其中之一的多個端子在接觸另一安裝件的多個端子的情況下,電氣連接至該另一安裝件的多個端子。這多個端子可以分別使用不同的通訊系統來彼此獨立地進行通訊。
例如,日本特開2014-038300公開了用於如下的端子配置的技術,其中在該端子配置中,在利用卡口式耦接機構(bayonet coupling mechanism)將配件安裝在影像擷取設備上或者將配件從影像擷取設備拆卸的情況下,影像擷取設備中所設置的用於檢測配件的安裝的端子相對於配件中所設置的電源系統端子沒有滑動。
根據本發明的方面的影像擷取設備是如下的影像擷取設備,其包括被配置為能夠耦接至配件中所包括的第一安裝件的第二安裝件,其中藉由使所述第一安裝件相對於所述第二安裝件沿圓周方向轉動,來使所述配件能夠安裝在所述影像擷取設備上以及能夠從所述影像擷取設備拆卸。所述第二安裝件包括:多個端子,其沿所述第二安裝件的圓周方向配置,並且被配置為用在電氣連接中,以及端子保持件,用於保持所述多個端子。所述端子保持件具有用於將所述多個端子保持於所述第二安裝件的中心軸方向上的不同位置處的高度位準差。所述多個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其被配置為用以供給用於驅動所述配件的內部組件的電源;以及第二端子,其被配置為表示與所述第一端子相對應的接地位準。所述第二端子配置於所述端子保持件的預定台階上,而且配置於與所述多個端子中的配置於所述端子保持件的所述預定台階上的其它端子相比沿所述配件的安裝方向的更近側,並且在所述配件安裝在所述影像擷取設備上時,所述第二端子在所述多個端子中首先連接至所述配件的多個端子中的一對應端子。
藉由以下參考附圖對典型實施例的說明,本發明的其它特徵將變得明顯。
以下將參考附圖來說明本發明的各實施例。以下所述的本發明的各實施例可以單獨實現,或者在需要的情況下或在將各個實施例中的元件或特徵組合成單個實施例有益的情況下作為多個實施例或這些實施例的特徵的組合來實現。 影像擷取設備和照相機配件的連接系統
以下參考圖1至圖22C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
首先,參考圖1來說明採用鏡頭可更換方法的影像擷取設備和照相機配件之間的示例連接。圖1是示出可以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照相機配件的類型的系統圖。照相機配件的示例包括可更換鏡頭、適配器和中間配件,其各自均包括可以耦接至影像擷取設備中所設置的照相機安裝件的配件安裝件。具體地,上述的配件安裝件具有多個配件凸部(tab)和多個配件凹部,其中這多個配件凸部和多個配件凹部可以與沿與光軸大致垂直的圓周方向順次配置在照相機安裝件中的多個照相機凸部和多個照相機凹部接合。處於配件安裝件的凸部和凹部與照相機安裝件的凹部和凸部配合的配合狀態的配件安裝件可以進入配件安裝件的凸部在光軸方向上與照相機安裝件的凸部接合的接合狀態。該配合狀態是以下所述的照相機配件安裝開始狀態,並且該接合狀態是以下所述的照相機配件安裝(附接)完成狀態。
參考圖1來說明可以連接至照相機本體100的照相機配件。第一可更換鏡頭200是可以直接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照相機配件其中之一,並且包括鏡頭安裝件B,該鏡頭安裝件B是可以直接耦接至以下所述的照相機本體100的照相機安裝件的配件安裝件。中間配件500是可以直接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照相機配件其中之一,並且包括作為可以直接耦接至照相機本體100的配件安裝件的鏡頭安裝件B和作為可以直接耦接至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的照相機安裝件A。即,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也可以經由其間的中間配件500連接至照相機本體100。
此外,第二可更換鏡頭300可以經由可直接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其間的適配器400間接地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即,作為第二可更換鏡頭300中所設置的配件安裝件的鏡頭安裝件D不能直接耦接至照相機本體100中所設置的照相機安裝件A。適配器400中所設置的照相機安裝件C可以直接耦接至第二可更換鏡頭300的鏡頭安裝件D (直接安裝在鏡頭安裝件D上)。
如上所述,在照相機本體100上,可以安裝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經由其間的中間配件500的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和經由其間的適配器400的第二可更換鏡頭300。在下文,在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和第二可更換鏡頭300共通的說明中,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和第二可更換鏡頭300各自均被簡稱為可更換鏡頭。同樣,適配器400和中間配件500各自均被簡稱為適配器。 照相機本體100和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的基本結構
接著,參考圖2來說明照相機本體100和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的基本結構。圖2是示出包括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和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可以直接耦接至的(安裝在其上的)照相機本體100的照相機系統的方塊圖。儘管如此,應當理解,在本實施例中,影像擷取設備(例如,照相機本體100)和照相機配件(例如,第一可更換鏡頭200)是彼此可安裝且可拆卸的。在圖2中,將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中所設置的安裝件和照相機本體100中所設置的安裝件統稱為安裝部1。以下將詳細說明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中所設置的安裝件和照相機本體100中所設置的安裝件。
照相機本體100是影像擷取設備、通常是數位照相機。如圖2所示,照相機本體100包括電荷累積型固態影像感測器(以下簡稱為影像感測器) 12,其中該影像感測器12對由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內設置的透鏡10所形成的被擷取體的光學影像進行光電轉換以輸出電氣訊號。照相機本體100還包括:A/D轉換器13,用於將從影像感測器12輸出的模擬電氣訊號轉換成數位訊號;以及影像處理器14,用於對該數位訊號進行各種影像處理以產生影像訊號。可以將影像處理器14所產生的影像訊號(靜止影像或運動影像)顯示在顯示器15上並記錄至記錄媒體16。
照相機本體100還包括記憶體17,其中該記憶體17作為在對影像訊號進行處理時所使用的緩衝器起作用,並且儲存以下所述的照相機控制器101所使用的操作程式。
照相機本體100還包括照相機操作輸入單元18,其中該照相機操作輸入單元18包括用於接通和拆卸電源的電源開關、用於開始影像訊號的記錄的影像擷取開關(釋放開關)和用於在各種菜單中進行設置的選擇/設置開關。照相機本體100還包括照相機控制器101,其中該照相機控制器101包括集中地控制照相機本體100和可以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照相機配件的操作的微處理器(CPU)。例如,照相機控制器101基於從照相機操作輸入單元18輸入的訊號來進行各種設置,或者控制經由安裝部1與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中所包括的第一鏡頭控制器201的通訊。
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包括透鏡10,其中該透鏡10由包括諸如變焦透鏡、移位透鏡和調焦透鏡等的多個透鏡組以及諸如光圈等的光量調整構件的光學構件構成。第一可更換鏡頭200還包括透鏡驅動單元11。透鏡驅動單元11包括使光學構件(即,多個透鏡組和光圈的群組)移動或者使這些光學構件進行工作的致動器,並且驅動該致動器。第一可更換鏡頭200還包括第一鏡頭控制器201,其中該第一鏡頭控制器201包括集中地控制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的操作的鏡頭微計算機(LCPU)。例如,第一鏡頭控制器201控制經由安裝部1與照相機控制器101的通訊,或者控制透鏡驅動單元11。 電氣端子的基本結構
現在,參考圖3來說明在照相機本體100和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彼此連接的狀態下的照相機的內部結構。圖3是示出在第一可更換鏡頭200連接至照相機本體100的狀態下的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的內部結構和照相機本體100的內部結構的方塊圖。照相機安裝件和鏡頭安裝件各自包括鎖定機構、安裝件保持機構和多個電氣端子。以下將說明這些安裝件的詳情。
如圖3所示,安裝部1包括使得能夠進行照相機本體100和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之間的電氣連接的多個端子。如圖4A所示,照相機本體100中的多個端子(照相機側端子)作為與具有環狀的照相機安裝件A的端子保持件相對應的觸點保持構件105上所設置的多個電氣觸針而暴露到照相機本體100的外部。如圖4B所示,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中的多個端子(配件側端子)作為與具有環狀的鏡頭安裝件B的端子保持件相對應的觸點面保持構件205上所設置的多個電氣觸點面而暴露到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的外部。在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狀態下,照相機本體100的電氣觸針中的各觸點電氣連接至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的電氣觸點面中的一對應觸點。
如以下所述,安裝件各自在光軸(安裝件的中心軸)方向上具有高度位準差,使得各安裝件上所形成的多個端子中的對應端子彼此接觸的位置在這些安裝件的光軸方向上不同。多個端子作為單個組件被形成為單元,並且各安裝件中的端子作為單個佈線單元連接至撓性印製板。
圖18是示出照相機本體100的照相機安裝件A的內部構造的圖。例如,如圖18所示,各端子經由單個撓性印製板106彼此電氣連接,並且連接至照相機本體100內所設置的內部基板(未示出)。在觸點保持構件105中的保持有端子的位置處,設置有端子可以穿過的多個孔部,並且作為照相機側端子的端子1001至1012分別插入這多個孔部中。在這種狀態下,保持板107將各端子保持於在沿光軸方向的被擷取體側(安裝件接觸面側),並且將穿過保持板107的貫通孔的螺桿108a、108b和108c緊固到觸點保持構件105中。
在本實施例中,說明了照相機本體100中的照相機安裝件A的單個單元結構。在以下所述的其它安裝件中,至少採用多個端子電氣連接至單個撓性印製板(佈線)的相同構造。
在該構造中,不同於將各安裝件的端子組分割成多個單元並且散佈在安裝件的圓周方向上的情況,將這些端子整體配置在遠離影像感測器12的前方所設置的光圈的位置。因此,例如,在照相機配件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狀態下、不想要的光入射到照相機安裝件上的情況下,可以降低被由金屬材料形成的端子反射的不想要的光對被擷取體的影像擷取的影響。此外,可以使端子形成為單個單元,因此影像擷取設備和照相機配件內的佈線變得不太複雜,並且可以容易地組裝安裝件。
現在說明照相機安裝件A和鏡頭安裝件B共通的端子的功能。VDD端子1001和2001是用於從照相機本體100向照相機配件(例如,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供給作為在通訊控制中主要使用的通訊電力的通訊控制用電源(VDD)的電源供給端子。將要供給至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的電源的電壓設置為5.0V。
VBAT端子1002和2002是用於從照相機向照相機配件供給作為在用於驅動光圈和調焦透鏡的致動器的機械驅動單元的操作中使用的驅動電力的驅動用電源(VBAT)的電源供給端子。換句話說,VBAT端子1002和2002是用於供給除通訊電力以外的電源的端子。將要供給至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的電源的電壓設置為4.5V。上述的VDD端子和VBAT端子是用於從照相機本體100向照相機配件供給電源的電源系統端子。藉由改變電源電路的輸出設置,要施加至VBAT端子的電壓能夠根據照相機本體100上所安裝的配件的類型而可改變。
DGND端子1012和2012是與通訊控制用電源VDD相對應的接地端子。即,DGND端子1012和2012是表示與預定端子相對應的接地位準(的電壓)的端子。在本實施例中,接地意味著將接地端子的電壓位準設置為與諸如電池等的電源的負極的位準大致相等的位準(接地位準)。
PGND端子1004和2004是表示與照相機本體100的端子和照相機配件(例如,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中所設置的包括馬達(致動器)的機械驅動系統的端子相對應的接地位準的端子。即,PGND端子是與驅動用電源VBAT相對應的接地端子。上述的DGND端子和PGND端子是用於使照相機本體100的電源系統和照相機配件的電源系統接地至接地位準的接地端子。
MIF端子1005和2005是用於檢測照相機配件(例如,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安裝的端子。照相機控制器101檢測利用MIF端子所表示的電壓位準,以檢測照相機配件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安裝或者照相機配件從照相機本體100的移除。在照相機控制器101作為該檢測的結果例如檢測到照相機配件的安裝的情況下,照相機控制器101進行控制,以開始向電源系統端子供給電源並且開始照相機本體100和照相機配件之間的通訊。
TYPE端子1003和2003是用於判斷照相機本體100上所安裝的照相機配件(例如,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的類型的端子。照相機控制器101檢測利用TYPE端子表示的訊號的電壓值,並且基於該值來判斷照相機本體100上所安裝的照相機配件的類型。在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中,TYPE端子利用以下所述的預定電阻下拉連接至DGND端子。電阻根據照相機配件的類型而不同。
現在,說明照相機本體100和照相機配件之間的各種通訊所用的端子。將安裝部1中所設置的多個通訊端子分割成多個通訊系統(組),並且這些通訊系統可以彼此獨立地進行通訊。在本實施例中,LCLK端子1008和2008、DCL端子1006和2006以及DLC端子1007和2007構成進行第一通訊的第一通訊單元。DLC2端子1009和2009構成獨立於第一通訊單元的、進行第二通訊的第二通訊單元。CS端子1011和2011以及DCA端子1010和2010構成獨立於第一通訊單元和第二通訊單元的、進行第三通訊的第三通訊單元。在本實施例中,照相機控制器101和第一鏡頭控制器201可以經由以上所述的多個通訊端子進行獨立的第一通訊至第三通訊。
LCLK端子1008和2008是第一通訊單元的端子。LCLK端子1008和2008是從照相機本體100向照相機配件輸出的通訊時鐘訊號所用的端子,並且是照相機本體100監視配件的忙狀態所用的端子。
DCL端子1006和2006是第一通訊單元的端子,並且是照相機本體100和照相機配件之間的雙向通訊所用的通訊資料用端子。
DLC端子1007和2007是第一通訊單元的端子,並且是從照相機配件(例如,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向照相機本體100輸出的通訊資料所用的端子。
可以使上述的對應於第一通訊單元的LCLK端子端子、DCL端子和DLC端子的訊號輸出系統在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輸出類型和開放類型之間切換。本實施例中的CMOS輸出類型是針對利用電壓表示的H (高)和L (低)這兩者存在開關輸出的類型。開放類型是僅在L側存在開關輸出的類型。本實施例中的開放類型是開汲類型,而且可以是開集類型。
DLC2端子1009和2009是第二通訊單元的端子,並且是從照相機配件(例如,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向照相機本體100輸出的通訊資料所用的端子。
DCA端子1010和2010是第三通訊單元的端子,並且是照相機本體100和照相機配件(例如,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之間的雙向通訊所用的通訊資料用端子。
CS端子1011和2011是第三通訊單元的端子,並且是用於請求照相機本體100和照相機配件(例如,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之間的通訊的訊號端子。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下,將與第一通訊單元至第三通訊單元相對應的端子處的通訊電壓設置為3.0V。 安裝部1的構造
現在,參考圖4A和4B以及圖5A至5C來說明包括照相機安裝件A和鏡頭安裝件B的安裝部1的構造。圖4A和4B是示出照相機安裝件A的構造和鏡頭安裝件B的構造的圖。圖4A是照相機本體100上所設置的照相機安裝件A的正面圖,並且圖4B是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上所設置的鏡頭安裝件B的正面圖。圖5A至5C是各自示出在使照相機安裝件A和鏡頭安裝件B相對於彼此轉動的情況下的端子之間的連接狀態的圖。圖5A示出照相機安裝件A和鏡頭安裝件B的安裝開始狀態,圖5B示出照相機安裝件A和鏡頭安裝件B的安裝中間狀態,並且圖5C示出照相機安裝件A和鏡頭安裝件B的安裝完成狀態。圖5A至5C示出在與照相機安裝件A和鏡頭安裝件B的光軸垂直的方向上觀看這些安裝件上所設置的端子的狀態。上述的光軸與穿過照相機安裝件A的開口和鏡頭安裝件B的開口的中心的中心軸平行。
圖5A所示的狀態是如下的狀態:使照相機安裝件A中所設置的多個凸部插入鏡頭安裝件B中所設置的多個凹部中,並且使鏡頭安裝件B中所設置的多個凸部插入照相機安裝件A中所設置的多個凹部中。在這種狀態下,照相機安裝件A和鏡頭安裝件B在鏡頭安裝方向(可附接方向)上相對於彼此轉動。注意,鏡頭安裝方向(安裝方向)與照相機安裝件A (或鏡頭安裝件B)的中心軸垂直。然後,發生向如圖5C所示的這些安裝件其中之一上所設置的端子分別連接至另一安裝件上所設置的對應端子的狀態的轉變。在圖5C所示的狀態中,照相機安裝件A和鏡頭安裝件B的相對轉動由作為各安裝件中所設置的轉動停止構件的鎖定機構(未示出)來停止。
圖19A和19B是立體圖,並且示出照相機本體100和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的外觀。圖19A示出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狀態,並且圖19B示出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從照相機本體100拆卸的狀態。
如圖19A和19B所示,照相機本體100和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分別包括各自具有與垂直於光軸的方向平行的接觸面的照相機安裝件A和鏡頭安裝件B。在照相機安裝件A的基準面和鏡頭安裝件B的基準面彼此接觸的情況下,照相機本體100和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可以相對於彼此從上述的安裝開始位置轉動到安裝完成位置。
圖5B所示的狀態是上述的照相機安裝件A和鏡頭安裝件B的安裝開始狀態和安裝完成狀態之間的狀態,並且是以下將詳細說明的僅PGND端子在彼此相對應的其它端子連接之前開始彼此連接的狀態。
在本實施例中,給出以下的說明:將照相機安裝件上所設置的電氣端子稱為觸針、並且將鏡頭安裝件上所設置的電氣端子稱為觸點面(或觸片)。可選地,照相機安裝件上所設置的端子可以是觸點面,並且鏡頭安裝件上所設置的端子可以是觸針。
如圖4A和4B以及圖5A至5C所示,根據本實施例的安裝部1是在光軸方向上具有高度位準差的兩台階(兩步)安裝件。如圖5A所示,在照相機本體100的照相機安裝件A中,將向著被擷取體側突出的台階稱為照相機安裝件上台階(第二台階),並且將影像感測器側的台階稱為照相機安裝件下台階(第一台階)。即,照相機安裝件上台階與照相機安裝件下台階相比在光軸方向上更進一步地向著被擷取體側(或者照相機配件側)突出。
如圖5B所示,在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的鏡頭安裝件B中,將向著被擷取體側凹陷的台階稱為鏡頭安裝件下台階(第二台階),並且將在鏡頭安裝件安裝在照相機安裝件上的狀態下向著影像感測器側突出的台階稱為鏡頭安裝件上台階(第一台階)。即,在鏡頭安裝件安裝在照相機安裝件上的狀態下,鏡頭安裝件上台階與鏡頭安裝件下台階相比在光軸方向上更進一步地向著影像擷取設備側突出。在該構造中,照相機安裝件上台階的端子可以僅接觸鏡頭安裝件下台階的端子相,並且照相機安裝件下台階的端子可以僅接觸鏡頭安裝件上台階的端子。在照相機安裝件A中,照相機安裝件下台階位於沿相對於鏡頭安裝件B的轉動方向(配件安裝方向)的近側,並且照相機安裝件上台階位於遠側。在鏡頭安裝件B中,鏡頭安裝件上台階位於沿相對於照相機安裝件A的轉動方向(配件安裝方向)的近側,並且鏡頭安裝件下台階位於遠側。
如圖5C所示,在鏡頭安裝件B上所設置的端子相對於照相機安裝件A上所設置的端子滑動並且接觸這些端子的同時,鏡頭安裝件B相對於照相機安裝件A (在圖5C的右方向上)轉動地移動。然後,例如,在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完全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狀態下,照相機安裝件A的各觸針和鏡頭安裝件B的觸點面中的配對(對應)觸點面獨立地彼此電氣連接。為了簡化以下給出的說明,將照相機安裝件A的端子和鏡頭安裝件B的電氣配對(對應)端子電氣連續的狀態稱為連接,並且將沒有電氣配對(彼此對應)的端子電氣連續的狀態稱為接觸。
在本實施例中,照相機安裝件A中所設置的多個凸部組和鏡頭安裝件B中所設置的多個凸部組是卡口式凸部,這些凸部組利用卡口式耦接機構在光軸方向上彼此接合,並且安裝件的安裝(耦接)對應地完成。
現在,說明根據本實施例的安裝部1的各端子排列的順序。如圖5A所示,在照相機安裝件上台階,VDD端子1001、VBAT端子1002、TYPE端子1003和PGND端子1004從鏡頭安裝方向的遠側(後端)順次配置。鏡頭安裝方向的遠側是在將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下、最後與鏡頭側的端子接觸的照相機側的端子所處的側。因此,在鏡頭側,鏡頭安裝方向的遠側是在將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下、首先與照相機側的端子接觸的鏡頭側的端子所處的側。
在照相機安裝件下台階,MIF端子1005、DCL端子1006、DLC端子1007、LCLK端子1008、DLC2端子1009、DCA端子1010、CS端子1011和DGND端子1012從鏡頭安裝方向的遠側起順次配置。
同樣,在鏡頭安裝件下台階,VDD端子2001、VBAT端子2002、TYPE端子2003和PGND端子2004從鏡頭安裝方向的遠側起順次配置。在鏡頭安裝件上台階,MIF端子2005、DCL端子2006、DLC端子2007、LCLK端子2008、DLC2端子2009、DCA端子2010、CS端子2011和DGND端子2012從鏡頭安裝方向的遠側起順次配置。
即,在照相機安裝件上台階和鏡頭安裝件下台階各自配置有四個端子,並且在照相機安裝件下台階和鏡頭安裝件上台階各自配置有八個端子。照相機安裝件上台階和鏡頭安裝件下台階的端子(所露出的觸點)的數量小於照相機安裝件下台階和鏡頭安裝件上台階的端子的數量。
在如卡口式耦接機構那樣、使照相機安裝件和鏡頭安裝件相對於彼此轉動以使照相機配件安裝在影像擷取設備上或者從影像擷取設備拆卸的情況下,在安裝或拆卸期間這些安裝件其中之一上所設置的端子相對於另一安裝件上所設置的端子滑動。通常,在光軸方向上的單個面上,在照相機安裝件側,在照相機配件安裝在影像擷取設備上或者從影像擷取設備拆卸時,存在於鏡頭安裝方向的最遠側的觸針相對於配件側的不與最遠側的觸針相對應的觸點面沒有滑動。在光軸方向上的單個面上,在鏡頭安裝件側,在照相機配件安裝在影像擷取設備上或者從影像擷取設備拆卸時,存在於鏡頭安裝方向的最近側的觸點面相對於照相機側的不與最近側的觸點面相對應的觸針沒有滑動。因此,除了在照相機配件完全安裝至影像擷取設備時鏡頭安裝件的接觸第一觸針的觸點面外,照相機安裝件的與其它觸針相比位於鏡頭安裝方向的更遠側的觸針(第一觸針) (例如,位於鏡頭安裝方向的最遠側的觸針)沒有接觸鏡頭安裝件的其它觸點面。同樣,除了在照相機配件完全安裝至影像擷取設備時照相機安裝件的接觸第一觸點面的觸針外,照相機安裝件的與其它觸點面相比位於鏡頭安裝方向的更近側的觸點面(第一觸點面) (例如,位於鏡頭安裝方向的最近側的觸點面)沒有接觸照相機安裝件的其它觸針。
然而,隨著鏡頭安裝件安裝在照相機安裝件上並從照相機安裝件拆卸的次數增加,除上述端子以外的端子磨損。具體地,照相機安裝件的端子(觸針)是可以在與光軸平行的方向上進退(突出和退避)的可動銷,並且在其前端點處相對於鏡頭安裝件的端子(觸點面)滑動。因此,需要提高觸針相對於滑動的耐久性。
隨著在與光軸垂直的單個面上配置成一行的端子的數量增加,上述問題變得越來越明顯,並且觸針在觸點面上滑動的次數增加。隨著觸針和觸點面磨損,端子的接觸阻抗上升,並且電壓明顯降至比電氣回路的容許工作電壓範圍低的位準。結果,例如,可能發生可更換鏡頭的誤操作。
因此,在本實施例中,為了減少端子相對於其它端子滑動的次數,使端子保持於光軸方向上的不同位置處、即保持在包括上台階和下台階的兩台階上,並且根據該級是上台階還是下台階,照相機側的觸針在不同的高度處接觸可更換鏡頭側的觸點面。利用該構造,針對保持端子的各台階,可以減輕端子的磨損。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針對各安裝件,保持於上台階的端子的數量不同於保持於下台階的端子的數量。因此,例如,在多個端子中的阻抗高的端子配置於端子數量較少的台階的情況下,可以減輕重要端子的磨損。具體地,在端子數量較少的照相機安裝件上台階和鏡頭安裝件下台階各自上,配置有作為要在可能的最大程度上抑制接觸阻抗的上升的訊號端子的電源系統端子(VDD端子、VBAT端子和PGND端子)。在照相機安裝件下台階和鏡頭安裝件上台階各自上,配置有在通訊中主要使用的並且(與電源系統端子相比)不太可能受到阻抗增加影響的端子。該構造使得能夠向配件進行穩定的電源供給,並且有助於實現照相機配件的穩定操作(例如,調焦控制)。
照相機安裝件A的DGND端子1012位於照相機安裝件下台階並且配置於鏡頭安裝方向的最近側(前端),因此在針對照相機側的觸針的滑動的耐久性方面位於最不利的位置。然而,為了保護照相機配件中所設置的電氣回路和元件免於例如靜電,DGND端子需要使照相機安裝件中所形成的金屬部分物理地連接至地面。在本實施例中,DGND端子配置於鏡頭安裝方向的最近側,從而便於實現由於上述原因而進行的加工。
本實施例假定如下的系統:提供給DGND端子的電流值的水平低於針對PGND端子的電流值的水平。因此,在本實施例中,提供給端子的電流值的水平較高的PGND端子被配置於所配置的端子的數量較少並且在降低接觸阻抗的上升方面有利的照相機安裝件上台階(和鏡頭安裝件下台階)。
在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安裝件A中,兩個電源系統的觸針(VDD端子1001和VBAT端子1002)在從鏡頭安裝方向的遠側觀看的情況下作為第一個端子和第二個端子配置於照相機安裝件上台階,並且TYPE端子1003與這些電源系統端子相鄰配置。在根據本實施例的鏡頭安裝件B中,兩個電源系統的觸點面(VDD端子2001和VBAT端子2002)在從鏡頭安裝方向的遠側觀看的情況下作為第一個端子和第二個端子配置於鏡頭安裝件下台階,並且TYPE端子2003與電源系統端子相鄰配置。
利用上述構造,在根據本實施例的安裝部1中,兩個電源系統端子(VDD端子和VBAT端子)沒有與PGND端子相鄰。因此,可以降低PGND端子和這兩個電源系統端子之間的端子間短路的可能性,並且可以防止由於該短路而引起的照相機側所設置的電源電路的誤操作或故障。
在配置於VBAT端子1002和PGND端子1004之間的TYPE端子1003在TYPE端子1003的訊號線上配備有保護元件的情況下,可以保護照相機本體100的電氣回路。
與TYPE端子1003相同,在向除TYPE端子以外的端子的訊號線添加保護元件的情況下,可以同樣採取針對TYPE端子所採取的措施。然而,如上所述,DCL端子、DLC端子、LCLK端子、DLC2端子、DCA端子和CS端子是通訊所用的端子,並且添加保護元件會導致佈線電容增加。在這種情況下,佈線電容增加可能會影響通訊,並且例如,通訊波形的上升或下降的應答性可能受到損害。因此,期望盡可能在通訊端子中不設置保護元件。
在根據本實施例的安裝部1中,TYPE端子1003的訊號電壓是恆定的,並且在例如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時間段內,訊號值沒有改變。因此,即使如根據本實施例的安裝部1那樣、向TYPE端子1003添加保護元件,照相機本體100和第一可更換鏡頭200所進行的操作也不太會受到影響。
與TYPE端子1003相同,MIF端子1005的訊號電壓是恆定的,因此與TYPE端子1003相同,可以包括保護元件。然而,在根據本實施例的安裝部1中,MIF端子1005不是與電源系統端子相鄰配置。以下將說明其原因。
如圖5C所示,在照相機安裝件A和鏡頭安裝件B中,將VDD端子和VBAT端子之間的端子間間距W2 (距離)設置為比基本間距W1寬的間距(W2 > W1)。在照相機安裝件A和鏡頭安裝件B中,MIF端子和PGND端子保持在安裝件的光軸方向的不同級上,並且將端子間間距W3設置為比基本間距W1和間距W2寬的間距(W3 > W2 > W1)。假定端子間間距是鏡頭安裝件B的安裝方向(轉動方向)上的端子(觸針或觸點面)的中心點(中心線)之間的距離;然而,端子間間距可以是端子中所設置的導通部分之間(金屬區域之間)的距離。在鏡頭安裝件B安裝在照相機安裝件A上的情況下,可以假定端子(即,觸針和對應的觸點面)的接觸場所(連接點)與相鄰端子的接觸場所之間的距離是端子間間距。
在本實施例中,已經在假定鏡頭安裝件B的圓周方向上的VDD端子2001和VBAT端子2002的觸點面的寬度是以下所述的基本寬度的情況下進行了說明;然而,該寬度不限於此。例如,可以將VDD端子2001和VBAT端子2002的觸點面的寬度設置為比基本寬度寬或者比基本寬度窄的寬度。在這種情況下,需要藉由考慮到基本寬度與VDD端子2001和VBAT端子2002的寬度之間的差來設置VDD端子和VBAT端子之間的間距。例如,在VDD端子2001和VBAT端子2002的寬度在鏡頭移除方向上寬於基本寬度的情況下,需要使VDD端子和VBAT端子之間的間距加寬了與上述的基本寬度的差。
上述的基本間距是藉由考慮到與照相機本體100的製造和組裝有關的鬆動和公差所設置的端子之間的距離。只要觸針沒有變形(即,例如沒有彎曲)或者在端子之間不存在導電性的異物,設置了以下所述的基本寬度的鏡頭安裝件B的一個觸點面就不會同時接觸設置了基本間距的照相機安裝件A的多個觸針。因此,可以防止在照相機安裝件A的觸針在兩個以上的場所接觸鏡頭安裝件B的觸點面的情況下發生的相鄰端子之間的短路。以下假定將並未另行規定的觸針和相鄰端子之間的間距設置為基本間距來給出說明。
上述的基本寬度是藉由考慮到與照相機配件的製造和組裝有關的鬆動和公差所設置的鏡頭安裝件B的觸點面的寬度。觸點面的寬度是鏡頭安裝件B的安裝方向(轉動方向)上的觸點面的寬度。如上所述,在照相機安裝件A中設置了基本間距的多個觸針沒有同時接觸設置了基本寬度的一個觸點面。在安裝有照相機配件的狀態下,只要照相機側的觸針變形、或者例如在觸針之間存在導電性的異物,影像擷取設備的觸針就不會從設置了基本寬度的照相機配件(即,鏡頭安裝件B)的觸點面脫落。以下假定將並未另行規定的觸點面的寬度設置為基本寬度來給出說明。
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側的VDD端子1001和VBAT端子1002之間的端子間間距藉由考慮到單元的大小縮小和電源的安全性而被設置成比設置了基本寬度的配件側的VDD端子2001和VBAT端子2002的寬度寬了約3°。利用該構造,即使在照相機側的VDD端子或VBAT端子變形、或者在這些端子之間存在導電性的異物的情況下,也可以降低配件側的VDD端子同時接觸上述兩個端子的可能性,因此可以降低相鄰端子之間的短路的可能性。
在本實施例中,已經假定將照相機安裝件A的圓周方向上的VDD端子1001和VBAT端子1002之間的端子間間距設置為比基本間距寬了3°的間距的情況給出了說明;然而,間距不限於此。在本實施例中,端子間間距需要至少在照相機安裝件A和鏡頭安裝件B的相對轉動方向上變寬。
在根據本實施例的安裝部1中,PGND端子1004配置於照相機安裝件上台階的鏡頭安裝方向的最近側,並且PGND端子2004配置於鏡頭安裝件下台階的鏡頭安裝方向的最近側。
鏡頭安裝件B上的PGND端子2004是具有比上述的基本寬度寬的寬度的觸點面,並且是鏡頭安裝件B上所設置的多個端子中的具有寬度最寬的觸點面的端子。在本實施例中,上述的觸點面的寬度是在假定對應端子彼此電氣連接的場所(連接點)作為基準的情況下、在鏡頭安裝件B從照相機安裝件A拆卸的方向(移除方向)的觸點面的寬度。移除方向與鏡頭安裝件B的安裝方向的近側同義。可以將觸點面的寬度定義為在簡單地假定安裝件的圓周方向的觸點面的中心作為基準的情況下、在鏡頭安裝件B從照相機安裝件A拆卸的方向(移除方向)的觸點面的寬度。
在該構造中,PGND端子2004是在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時、在所有端子中首先電氣連接至一對應端子的端子。PGND端子2004是在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從照相機本體100拆卸(移除)時、在所有端子中最後從該對應端子電氣拆卸的端子。
例如,假定PGND端子與電源系統端子(VDD端子和VBAT端子)相比配置於鏡頭安裝方向的更遠側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例如,在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從照相機本體100移除的情況下,鏡頭安裝件的PGND端子可以相對於照相機安裝件的電源系統端子滑動。在這種情況下,根據第一可更換鏡頭200沿移除方向轉動的速度,鏡頭安裝件的PGND端子可以瞬時接觸照相機安裝件的電源系統端子。結果,由於上述問題,因而與電源系統端子相連接的照相機本體100的以下所述的照相機電源單元103的輸出可能發生短路,並且可能發生與電源有關的誤操作或者電源控制中的誤操作。
例如,假定如下的結構:PGND端子在其它端子的拆卸之前從鏡頭安裝件側的觸點面拆卸。在這種情況下,在照相機安裝件A的電源系統端子沒有從鏡頭安裝件B的電源系統端子拆卸並且保持從照相機本體100供給電源的特定狀態下、PGND端子彼此拆卸的情況下,在這兩個裝置中都可能發生誤操作或故障。
對於上述問題,在根據本實施例的安裝部1中,在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並從照相機本體100拆卸的情況下,鏡頭安裝件B的PGND端子2004相對於除照相機安裝件A的PGND端子1004以外的任何端子沒有滑動(沒有接觸該任何端子)。利用該構造,照相機安裝件A的電源系統端子(VDD端子和VBAT端子)沒有瞬時接觸鏡頭安裝件B的PGND端子2004。因此,可以降低端子之間的短路的可能性。
在根據本實施例的安裝部1中,在上述的所有端子中,各安裝件的PGND端子在照相機配件安裝在照相機上時首先彼此連接,並且在照相機配件從照相機移除時最後彼此拆卸。換句話說,在照相機配件從照相機拆卸(移除)時,在安裝部1中,照相機安裝件的PGND端子保持連接至鏡頭安裝件的PGND端子,直到除PGND端子以外的對應端子彼此拆卸為止。利用該構造,在照相機安裝件A和鏡頭安裝件B中,可以避免在保持供給電源的狀態下PGND端子彼此拆卸的接地浮動,並且可以在這兩個裝置中降低誤操作或故障的可能性。
如圖5C所示,在照相機安裝件A和(鏡頭安裝件B)中PGND端子1004和相鄰端子(即,TYPE端子1003)之間的端子間間距寬於上述的基本間距(W2 > W1)。具體地,使PGND端子1004和TYPE端子1003之間的端子間間距比基本間距寬了與以下的量大致相等的量,其中該量為使PGND端子2004的觸點面的寬度在鏡頭安裝件B拆卸的方向(移除方向)上變寬的量。利用該構造,可以降低由於鏡頭安裝件B的PGND端子2004的寬度寬於基本寬度、因此PGND端子2004同時接觸PGND端子1004和TYPE端子1003的可能性,並且可以降低相鄰端子之間的短路的可能性。
如圖5A至5C所示,在根據本實施例的安裝部1中,MIF端子1005配置於照相機安裝件下台階的鏡頭安裝方向的最遠側,並且MIF端子2005配置於鏡頭安裝件上台階的鏡頭安裝方向的最遠側。利用該構造,可以減輕作為用於檢測鏡頭安裝件B在照相機安裝件A上的安裝狀態的端子、並且是用作用於開始和結束照相機和照相機配件之間的通訊的觸發的重要端子的MIF端子的磨損。
鏡頭安裝件B的MIF端子2005的觸點面的寬度在鏡頭安裝件B的相對轉動方向上窄於具有上述的基本寬度的觸點面。具體地,在根據本實施例的鏡頭安裝件B中,使MIF端子2005的寬度比基本寬度窄了(短了)約1°,使得即使考慮到與製造和組裝有關的鬆動和公差,上述端子彼此連接的順序也沒有改變。利用該構造,MIF端子在照相機配件安裝在照相機上時在安裝部1內所包括的所有上述端子中最後彼此連接,並且在照相機配件從照相機移除時首先彼此拆卸。
因此,在根據本實施例的安裝部1中,在鏡頭安裝件B沒有完全安裝在照相機安裝件A上的狀態下,照相機不會誤檢測到照相機配件的安裝。利用該構造,例如,在電源系統端子沒有彼此連接的狀態下,可以抑制照相機配件的安裝的誤檢測,並且可以降低在從照相機向照相機配件供給電源之前照相機發生誤操作的可能性。
如圖5A至5C所示,在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安裝件A中,DGND端子1012配置於照相機配件下台階的鏡頭安裝方向的最近側,並且CS端子1011與DGND端子1012相鄰配置。在根據本實施例的鏡頭安裝件B中,DGND端子2012配置於鏡頭安裝件上台階的鏡頭安裝方向的最近側,並且CS端子2011與DGND端子2012相鄰配置。以下將說明CS端子的配置的詳情。如上所述,藉由考慮到用於使安裝件的金屬部分物理地連接至地面的容易加工,DGND端子配置於鏡頭安裝方向的最近側。
如圖5A至5C所示,在根據本實施例的安裝部1中,第一通訊單元的端子組(LCLK端子、DCL端子和DLC端子)與MIF端子相鄰配置。在根據本實施例的安裝部1中,對應於第一通訊單元的端子組與第二通訊單元和第三通訊單元的端子組相比配置於鏡頭安裝方向的更遠側。
利用該構造,在照相機安裝件下台階和鏡頭安裝件上台階,在MIF端子1005之後可以最大程度地減輕與第一通訊單元相對應的端子的磨損。利用上述構造,可以在與其它通訊端子相比更大的程度上減輕與進行在照相機和鏡頭之間進行的通訊類型中的特別重要的第一通訊的第一通訊單元相對應的端子組的磨損。
如圖5A至5C所示,在根據本實施例的安裝部1中,DLC2端子1009與照相機安裝件下台階的對應於第一通訊單元的端子組相鄰配置。在根據本實施例的安裝部1中,DLC2端子2009與鏡頭安裝件上台階的對應於第一通訊單元的端子組相鄰配置。以下將說明這些詳情。 適配器400的結構
現在,參考圖6來說明第二可更換鏡頭300經由其間的適配器4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圖6是示出第二可更換鏡頭300經由其間的適配器4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狀態的方塊圖。如圖6所示,將適配器400的安裝件和第二可更換鏡頭300的安裝件統稱為安裝部2。
適配器400在耦接有照相機本體100的一側,包括與上述的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的鏡頭安裝件相同的鏡頭安裝件B。適配器400在與鏡頭安裝件B相反的一側,包括與第二可更換鏡頭300中所設置的鏡頭安裝件D相對應的照相機安裝件C。圖7A和7B是示出照相機安裝件C和鏡頭安裝件D的圖。圖7A是適配器400中所設置的照相機安裝件C的正面圖,並且圖7B是第二可更換鏡頭300中所設置的鏡頭安裝件D的正面圖。以下將說明照相機安裝件C和鏡頭安裝件D中所包括的端子的詳情。
適配器400是如下的照相機配件,其中該照相機配件包括:適配器操作輸入單元402,用於接收使用者操作;適配器400所用的適配器電源單元403 (參見圖8A和8B);以及適配器控制器401,其包括集中地控制適配器400的操作的中央處理單元(CPU)。例如,適配器控制器401控制適配器控制器401和照相機控制器101之間經由安裝部1的通訊,或者接受向適配器操作輸入單元402的操作輸入。在本實施例中,適配器400用於例如將具有不與照相機本體100相對應的法蘭焦距的第二可更換鏡頭300間接地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
第二可更換鏡頭300包括:透鏡19,其由包括未示出的調焦透鏡、變焦透鏡、光圈和影像穩定透鏡的光學構件構成;以及透鏡驅動單元20,用於驅動使透鏡19的光學構件移動或工作的致動器。第二可更換鏡頭300還包括第二鏡頭控制器301,其中該第二鏡頭控制器301包括CPU,該CPU控制第二鏡頭控制器301和照相機控制器101之間經由安裝部1和安裝部2的通訊,或者進行用於驅動透鏡驅動單元20的控制。
現在,參考圖8A和8B來說明照相機本體100和第二可更換鏡頭300之間的經由其間的適配器400的連接。圖8A和8B是示出在將第二可更換鏡頭300經由其間的適配器4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下的安裝件之間的連接狀態的圖。安裝部1中的端子的結構如上所述,因此將省略針對該結構的說明。在本實施例中,在適配器400的靠近第二可更換鏡頭300的一側(在照相機安裝件C中) 無需設置DLC2端子。
如圖8A和8B所示,安裝部2包括使得能夠在適配器400和第二可更換鏡頭300之間進行電氣連接的多個端子。照相機安裝件C中的多個端子作為與端子保持件相對應的觸點保持構件405 (參見圖7A)上所設置的多個電氣觸針而暴露至適配器400的外部。鏡頭安裝件D中的多個端子作為與端子保持件相對應的觸點面保持構件305 (參見圖7B)上所設置的多個電氣觸點面而暴露至第二可更換鏡頭300的外部。在第二可更換鏡頭3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所安裝的適配器400上的狀態下,上述的觸針中的各觸點電氣連接至上述的觸點面中的對應觸點。
以下說明照相機安裝件C和鏡頭安裝件D共通的端子的功能。VDD端子3001和4001是用於從照相機本體100經由適配器400向第二可更換鏡頭300供給作為在通訊控制中主要使用的通訊電力的通訊控制用電源(VDD)的電源供給端子。將從照相機本體100要供給至各照相機配件的電源的電壓設置為5.0V。
VBAT端子3002和4002是用於從照相機本體100向第二可更換鏡頭300供給作為在主要包括諸如馬達等的致動器的機械驅動單元的操作中所使用的驅動電力的驅動用電源(VBAT)的電源供給端子。將從照相機本體100要供給至各照相機配件的電源的電壓設置為4.5V。上述的VDD端子和VBAT端子是用於從照相機本體100向照相機配件供給電源的電源系統端子。
DGND端子3012和4012是與通訊控制用電源VDD相對應的接地端子(GND端子)。DGND端子3012和4012還使適配器400內所設置的電路接地。
PGND端子3004和4004是用於使照相機本體100以及第二可更換鏡頭300中所設置的包括馬達(致動器)的機械驅動系統接地的接地端子。即,PGND端子是與驅動用電源VBAT相對應的接地端子(GND端子)。
MIF端子3005和4005是用於檢測第二可更換鏡頭300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安裝的端子。照相機控制器101檢測利用MIF端子表示的電壓位準,以檢測照相機配件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安裝或者從照相機本體100的移除。在照相機控制器101作為該檢測的結果例如檢測到照相機配件的安裝之後,照相機控制器101進行控制,以開始向電源系統端子供給電力並且開始照相機本體100和第二可更換鏡頭300之間經由適配器400的通訊。
現在,說明適配器400和第二可更換鏡頭300之間的各種通訊所用的端子。不同於上述的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第二可更換鏡頭300僅包括與第一通訊單元相對應的端子作為獨立的通訊系統。
LCLK端子3008和4008是第一通訊單元的端子。LCLK端子3008和4008是從照相機本體100向第二可更換鏡頭300輸出的通訊時鐘訊號所用的端子,並且是照相機本體100監視第二可更換鏡頭300的忙狀態所用的端子。
DCL端子3006和4006是第一通訊單元的端子,並且是照相機本體100和第二可更換鏡頭300之間的雙向通訊所用的通訊資料用端子。DCL端子3006和4006是CMOS輸出類型的介面。本實施例中的CMOS輸出類型是針對利用電壓表示的H (高)和L (低)這兩者存在開關輸出的類型。以下所述的開放型是僅在L側存在開關輸出的類型。
DLC端子3007和4007是第一通訊單元的端子,並且是從第二可更換鏡頭300向照相機本體100輸出的通訊資料所用的端子。DLC端子3007和4007是CMOS類型的介面。
在適配器400中,安裝部1中的VDD端子、VBAT端子、DGND端子、PGND端子、MIF端子、LCLK端子、DCL端子和DLC端子電氣連接至安裝部2中的對應端子。
以下說明適配器400內的未設置在安裝部2中的各端子的連接。在適配器400中,安裝部1中所設置的TYPE端子1003和2003利用以下所述的預定電阻下拉連接至DGND端子。
DLC2端子是如上所述的與第二通訊單元相對應的端子;然而,在第二可更換鏡頭300經由其間的適配器4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下,DLC2端子不用作通訊端子。因此,作為終端處理,在適配器400中,DLC2端子1009和2009利用預定電阻下拉連接至DGND端子。
DCA端子是與第三通訊單元相對應的端子。在安裝部1中,DCA端子是照相機本體100和適配器400之間的雙向通訊所用的通訊資料用端子,並且是CMOS類型的介面。在適配器400的安裝件中,安裝部1中的DCA端子沒有連接至安裝部2中的端子。
CS端子是如上所述的與第三通訊單元相對應的端子,並且是用於請求照相機本體100和適配器400之間的通訊的訊號端子。CS端子是開放類型的介面。在適配器400的安裝件中,安裝部1中的CS端子沒有連接至安裝部2中的端子。
在第二可更換鏡頭300經由其間的適配器4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下,將與第一通訊單元相對應的端子處的通訊電壓設置為與VDD的電壓相等的電壓,並且將與第二通訊單元和第三通訊單元相對應的端子處的通訊電壓設置為約3.0V。即,在第二可更換鏡頭300經由其間的適配器4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下,第一通訊單元處的通訊電壓不同於第二通訊單元和第三通訊單元處的通訊電壓。 中間配件500的結構
現在,參考圖9以及圖10A和10B來說明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經由其間的中間配件5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圖9是示出根據本實施例的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經由其間的中間配件5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狀態的情況。如圖9所示,將中間配件500的安裝件和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的安裝件統稱為安裝部3。
中間配件500在耦接有照相機本體100的一側包括與上述的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的鏡頭安裝件相同的鏡頭安裝件B。中間配件500在與鏡頭安裝件B相反的一側包括與照相機本體100的照相機安裝件相同的照相機安裝件A。這些安裝件與照相機本體100的安裝件和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的安裝件相同,因此將省略針對這些安裝件的詳細說明。
中間配件500是如下的照相機配件,其中該照相機配件包括:配件操作輸入單元502,用於接收使用者操作;中間配件500所用的配件電源單元503;以及配件控制器501,其包括CPU,其中該CPU集中地控制中間配件500的操作。例如,配件控制器501控制配件控制器501和照相機控制器101之間經由安裝部1的通訊、或者接受向配件操作輸入單元502的操作輸入。在本實施例中,中間配件500是如下的照相機配件,其中該照相機配件用於添加包括放大或變倍所用的透鏡組(未示出)的擴展器的功能,或者添加作為照相機本體100和第一可更換鏡頭200這兩者的操作的一些照相機功能。
現在,參考圖10A和10B來說明照相機本體100和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之間的經由其間的中間配件500的連接。圖10A和10B是示出在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經由其間的中間配件5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下的安裝件之間的連接狀態的圖。安裝部1中的端子的結構如上所述,因此將省略針對該結構的說明。
如圖10A和10B所示,安裝部3包括使得能夠在中間配件500和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之間進行電氣連接的多個端子。作為端子而暴露至中間配件500的外部的觸針是與上述的照相機本體100的觸針相同。
以下說明上述的照相機本體100和第一可更換鏡頭200所用的中間配件500的特徵。如圖10A和10B所示,中間配件500可以經由照相機本體100中所設置的端子組和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中所設置的端子組連接至照相機本體100和第一可更換鏡頭200。
在中間配件500的VDD端子1001和VDD端子2001之間,從安裝部1向安裝部3鋪設端子間穿過式佈線。可以向中間配件500中的電氣回路供給VDD (通訊控制用電源)。
在中間配件500的DGND端子1012和DGND端子2012之間,從安裝部1向安裝部3鋪設端子間穿過式佈線。可以使中間配件500中的電氣回路接地到DGND端子。
中間配件500的DCA端子1010和2010是上述的與第三通訊單元相對應的端子,並且是照相機本體100、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和中間配件500之間的雙向通訊所用的通訊資料用端子。中間配件500的CS端子1011和2011是上述的與第三通訊單元相對應的端子,並且是用於請求照相機本體100、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和中間配件500之間的通訊的訊號端子。
儘管沒有具體說明中間配件500的VBAT端子、PGND端子、MIF端子、TYPE端子、LCLK端子、DCL端子、DLC端子和DLC2端子,但在上述的各類型的端子之間,從安裝部1向安裝部3鋪設端子間穿過式佈線。
這裡,在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經由其間的中間配件5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下,與在將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直接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相同,將第一通訊單元、第二通訊單元和第三通訊單元的端子處的通訊電壓設置為約3.0V。 各通訊端子的訊號線所用的端子處理
現在,參考圖3、圖8A和8B以及圖10A和10B來說明各通訊端子的訊號線所用的端子處理。在照相機安裝件A中,與LCLK端子相對應的訊號線經由表示照相機安裝件A中的預定電阻的電阻器R_LCLK_C 120上拉連接至與對應於第一通訊單元的端子的通訊電壓相同的電位。在鏡頭安裝件B中,與LCLK端子相對應的訊號線經由表示鏡頭安裝件B中的預定電阻的電阻器R_LCLK_L 220上拉連接至與對應於第一通訊單元的端子的通訊電壓相同的電位。
在鏡頭安裝件B中,與DCL端子相對應的訊號線經由表示鏡頭安裝件B中的預定電阻的電阻器R_DCL_L 221上拉連接至與第一通訊單元的端子的通訊電壓相同的電位。
在照相機安裝件A中,與DLC端子相對應的訊號線經由表示照相機安裝件A中的預定電阻的電阻器R_DLC_C 121上拉連接至與第一通訊單元的端子的通訊電壓相同的電位。
在照相機安裝件A中,與DLC2端子相對應的訊號線經由表示照相機安裝件A中的預定電阻的電阻器R_DLC2_C 122下拉連接至DGND端子的訊號線。在適配器400中,與DLC2端子相對應的訊號線經由表示適配器400中的預定電阻的電阻器R_DLC2_A 422下拉連接至DGND端子的訊號線。
在照相機安裝件A中,與CS端子相對應的訊號線經由表示照相機安裝件A中的預定電阻的電阻器R_CS_C 123上拉連接至與第三通訊單元的端子的通訊電壓相同的電位。在鏡頭安裝件B中,CS端子的訊號線經由表示鏡頭安裝件B中的預定電阻的電阻器R_CS_L 222上拉連接至與對應於第三通訊單元的端子的通訊電壓相同的電位。適配器400中的CS端子的訊號線和中間配件500中的CS端子的訊號線分別經由電阻器R_CS_A 420和電阻器R_CS_A 520上拉連接至與對應於第三通訊單元的端子的通訊電壓相同的電位,其中電阻器R_CS_A 420和電阻器R_CS_A 520各自表示對應裝置中的預定電阻。
在照相機安裝件A中,DCA端子的訊號線經由表示照相機安裝件A中的預定電阻的電阻器R_DCA_C 124上拉連接至與對應於第三通訊單元的端子的通訊電壓相同的電位。 照相機本體100中的通訊用介面單元的結構
現在,參考圖3以及圖8A和8B來說明作為照相機本體100中所設置的通訊端子與照相機控制器101之間的介面電路起作用的、第一通訊用I/F單元102a的結構和第二/第三通訊用I/F單元102b的結構。
如圖3以及圖8A和8B所示,在照相機本體100內設置第一通訊用I/F單元102a。第一通訊用I/F單元102a連接至DCL端子、DLC端子和LCLK端子,並且作為在照相機本體100和各可更換鏡頭之間進行的第一通訊所用的介面電路起作用。
在照相機本體100內設置第二/第三通訊用I/F單元102b。第二/第三通訊用I/F單元102b連接至DLC2端子、DCA端子和CS端子,並且作為在照相機本體100和各可更換鏡頭之間進行的第二通訊和第三通訊所用的介面電路起作用。以下將第一通訊用I/F單元102a和第二/第三通訊用I/F單元102b統稱為I/F單元102。在本實施例中,說明如圖3以及圖8A和8B所示、按3.3V的電壓位準驅動照相機控制器101並且照相機控制器101的電壓位準為3.3V的示例情況;然而,電壓位準可以被設置為其它值。
I/F單元102具有用於在利用照相機安裝件A中設置的端子所表示的電壓和照相機控制器101的電壓之間進行轉換的位準轉換功能,作為其主要功能其中之一。該位準轉換功能如下所述。例如,在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下,如上所述,與第一通訊單元、第二通訊單元和第三通訊單元相對應的端子的介面電壓為3.0V。然而,利用照相機控制器101表示的電壓為3.3V,因此利用這些端子表示的電壓不同於利用照相機控制器101表示的電壓。I/F單元102對利用這些端子表示的電壓進行電壓轉換以調整該差異。
例如,在第二可更換鏡頭300經由其間的適配器4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下,與第一通訊單元相對應的端子的介面電壓等於VDD的電壓(5.0V)。與第二通訊單元和第三通訊單元相對應的端子的介面電壓為3.0V。同樣在這種情況下,I/F單元102對利用這些端子表示的電壓進行電壓轉換,以調整照相機控制器101和端子之間的電壓差異。即,I/F單元102藉由應用表示與照相機控制器101的電壓相等的電壓位準的電源電壓(3.3V)和處於與利用這些端子表示的電壓相等的電壓位準的電源電壓(5.0V或3.0V),來對這些端子的訊號進行電壓轉換。
關於第二/第三通訊用I/F單元102b,利用安裝件中所設置的端子表示的電壓位準始終具有固定值。因此,如果該固定值處於與照相機控制器101的電壓相等的電壓位準,則第二/第三通訊用I/F單元102b無需具有上述的位準轉換功能。
I/F單元102在照相機安裝件A中具有使LCLK端子1008和DCL端子1006在開汲類型的輸出和CMOS輸出類型的輸出之間切換的功能,作為其主要功能其中之一,以下將詳細地具體說明該功能。
例如,在緊接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已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之後的初始狀態下,照相機本體100的LCLK端子1008和DCL端子1006進行開汲類型的輸出。如在例如圖3中所示,照相機控制器101經由照相機控制器101的BUSY (忙)輸入端子監視LCLK端子1008的電壓位準。例如,在不能進行與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的通訊的情況下,照相機控制器101將低位準的電壓輸出至鏡頭安裝件B中的LCLK端子2008。在可以進行通訊的情況下,照相機控制器101將LCLK端子2008切換至輸入側。此時,從作為上拉電阻器的電阻器R_LCLK_C 120和電阻器R_LCLK_L 220向各安裝件中的LCLK端子線輸出高位準的電壓。
在照相機控制器101例如檢測到LCLK端子1008的電壓位準切換為高位準的情況下,照相機控制器101識別出可以進行與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的通訊。之後,照相機控制器101選擇要應用於LCLK端子1008和DCL端子1006的開汲類型或CMOS輸出類型,並且經由I/F單元102改變為所選擇的輸出類型。這裡,將在根據開汲類型使用I/F單元102的情況下的通訊稱為開汲通訊,並且將在根據CMOS輸出類型使用I/F單元102的情況下的通訊稱為CMOS通訊。
在安裝了第一可更換鏡頭200時從LCLK端子1008檢測到高位準的電壓的情況下,照相機控制器101將LCLK端子1008和DCL端子1006切換成CMOS輸出類型,並且與第一可更換鏡頭200進行CMOS通訊。在安裝了第二可更換鏡頭300時,照相機控制器101保持LCLK端子1008和DCL端子1006為開汲類型,並且與第二可更換鏡頭300進行開汲通訊。之後,在照相機控制器101判斷為第二可更換鏡頭300是支持CMOS通訊的可更換鏡頭的情況下,照相機控制器101使用I/F單元102來將LCLK端子1008和DCL端子1006切換成CMOS輸出類型,並且與鏡頭進行CMOS通訊。
上述的開放型輸出系統無需是開汲輸出系統,並且可以是開集輸出系統。輸出高位準的電壓可以藉由如上所述設置上拉電阻器來實現。輸出系統的切換方法無需局限於上述方法。在可更換鏡頭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下,LCLK端子1008和DCL端子1006至少需要進行開放類型的通訊。
I/F單元102在照相機安裝件A中具有用於切換針對DCL端子1006和DCA端子1010的輸入/輸出方向的輸入/輸出方向切換功能,作為其主要功能其中之一。如上所述,經由DCL端子和DCA端子進行通訊資料的雙向通訊,因此利用I/F單元102來切換訊號的輸入/輸出方向。
在本實施例中,利用與第一通訊單元相對應的通訊端子表示的電壓根據照相機本體100上所安裝的照相機配件的類型而在與VDD的電壓相等的電壓和3.0V之間切換。利用與第二通訊單元和第三通訊單元相對應的通訊端子表示的電壓與照相機本體100上所安裝的照相機配件的類型無關地沒有改變,並且始終具有恆定值(3.0V)。
從以下所述的照相機電源單元103向第一通訊用I/F單元102a施加作為與VDD的電壓相等的電壓或者3.0V的電源電壓(Vs)、以及具有與利用照相機控制器101表示的電壓相同的電位的電源電壓(3.3V)。從以下所述的照相機電源單元103向第二/第三通訊用I/F單元102b施加3.0V的電源電壓和具有與利用照相機控制器101表示的電壓相同的電位的電源電壓(3.3V)。 照相機本體100中的照相機電源單元和電源切換單元的結構
現在,參考圖3以及圖8A和8B來說明在照相機本體100中產生各電源的照相機電源單元103的結構。照相機電源單元103產生通訊控制用電源(VDD),作為經由VDD端子要供給至所安裝的照相機配件的電源、或者作為經由以下所述的電源切換單元104要供給至第一通訊用I/F單元102a的電源。照相機電源單元103產生驅動用電源(VBAT)作為經由VBAT端子要供給至所安裝的照相機配件的電源。如上所述,在本實施例中,將VDD的電源電壓設置為5.0V,並且將VBAT的電源電壓設置為4.5V。
照相機電源單元103產生3.3V的電源,作為要供給至照相機控制器101和I/F單元102的電源。照相機電源單元103產生3.0V的電源,作為經由以下所述的電源切換單元104要供給至I/F單元102的電源。
現在詳細說明用於切換要供給至第一通訊用I/F單元102a的電源(的電壓)的電源切換單元104。電源切換單元104連接至照相機電源單元103。電源切換單元104僅將照相機電源單元103所產生的VDD或者3.0V的電源作為通訊介面用電源Vs供給至第一通訊用I/F單元102a。根據來自照相機控制器101的指示來切換該電源電壓。
在照相機控制器101使用TYPE端子1003判斷為照相機本體100上所安裝的照相機配件的類型是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的情況下,照相機控制器101控制電源切換單元104,使得電源Vs變為3.0V的電源。在照相機控制器101判斷為第二可更換鏡頭300經由其間的適配器4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下,照相機控制器101控制電源切換單元104,使得通訊介面用電源Vs具有與VDD的電壓相等的電壓。在照相機本體100中沒有檢測到照相機配件的安裝的時間段內以及在直到判斷出所安裝的照相機配件的類型的時間段內,照相機控制器101控制電源切換單元104,使得電源Vs為3.0V的電源。利用該結構,例如,在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直接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下,可以防止向額定電壓為3.0V的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的電氣回路施加3.0V以上的電壓。
在照相機本體100中沒有檢測到照相機配件的安裝的狀態下、並且在直到判斷出所安裝的照相機配件的類型的時間段內,無需供給通訊介面用電源Vs。同樣,關於要供給至第二/第三通訊用I/F單元102b的電源(3.0V),無需供給電源Vs。利用該結構,可以防止在沒有從照相機向照相機配件供給電源的狀態下向各端子施加預定電壓。結果,可以降低在沒有安裝照相機配件的情況下不期望電壓的電流流經沒有彼此對應的端子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在照相機本體100中,照相機控制器101控制I/F單元102和電源切換單元104,以使得能夠按與照相機本體100上所安裝的照相機配件的類型相對應的適當電壓進行各種通訊。 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中的通訊用介面單元的結構
現在,參考圖3來說明作為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中所設置的通訊端子與第一鏡頭控制器201之間的介面電路起作用的第一鏡頭I/F單元202的結構。
如圖3所示,在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內設置第一鏡頭I/F單元202作為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中的通訊用介面單元。第一鏡頭I/F單元202作為照相機本體100和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經由與第一通訊單元、第二通訊單元和第三通訊單元相對應的端子進行通訊所用的介面電路起作用。
第一鏡頭I/F單元202具有用於在利用鏡頭安裝件B中所設置的端子表示的電壓和利用第一鏡頭控制器201表示的電壓之間進行轉換的位準轉換功能作為其主要功能其中之一。該位準轉換功能如下所述。例如,在利用第一鏡頭控制器201表示的電壓位準不同於利用端子表示的電壓位準的情況下,第一鏡頭I/F單元202根據第一鏡頭控制器201和端子之間的差異來對利用端子表示的電壓進行電壓轉換,以調整該差異。在如圖3所示、利用第一鏡頭控制器201表示的電壓的位準和利用端子表示的電壓的位準彼此相等(3.0V)的情況下,無需設置上述的位準轉換功能。
第一鏡頭I/F單元202在鏡頭安裝件B側具有使LCLK端子2008在輸入和開汲類型的輸出之間切換的功能,作為其主要功能其中之一。第一鏡頭I/F單元202在鏡頭安裝件B側還具有使DLC端子2007在開汲類型的輸出和CMOS輸出類型的輸出之間切換的功能,作為其主要功能其中之一。
如在以上針對照相機本體100中的通訊介面的說明中所述,進行在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下的LCLK端子2008和DLC端子2007的控制。即,第一鏡頭控制器201控制第一鏡頭I/F單元202,以根據從LCLK端子2008輸出的電壓的位準來切換LCLK端子2008和DLC端子2007的輸出類型。
第一鏡頭I/F單元202在鏡頭安裝件B中具有用於切換針對DCL端子2006和DCA端子2010的輸入/輸出方向的輸入/輸出方向切換功能,作為其主要功能其中之一。如上所述,經由DCL端子和DCA端子進行通訊資料的雙向通訊,因此利用第一鏡頭I/F單元202來切換訊號的輸入/輸出方向。 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中的鏡頭電源單元的結構
現在參考圖3來說明在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中產生各電源的鏡頭電源單元203的結構。在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狀態下,從上述的照相機電源單元103經由VDD端子向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的鏡頭電源單元203供給通訊控制用電源(VDD)。在該狀態下,鏡頭電源單元203基於從照相機本體100供給的VDD,來產生3.0V的電源作為要施加至第一鏡頭控制器201和第一鏡頭I/F單元202的電源電壓。
在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狀態下,從上述的照相機電源單元103經由VBAT端子向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的驅動電路單元204供給驅動用電源(VBAT)。
在本實施例中,將第一鏡頭控制器201的電源電壓的位準和第一鏡頭I/F單元202的電源電壓的位準設置為相同的位準(3.0V);然而,可以將利用第一鏡頭控制器201表示的電壓位準設置為3.3V。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向第一鏡頭I/F單元202供給電壓位準為3.0V的電源和電壓位準為3.3V的電源,因此鏡頭電源單元203產生3.0V的電源和3.3V的電源。 第二可更換鏡頭300中的通訊用介面單元的結構
現在,參考圖8A和8B來說明作為第二可更換鏡頭300和第二鏡頭控制器301中所設置的通訊端子之間的介面電路起作用的第二鏡頭I/F單元302的結構。
如圖8A和8B所示,在第二可更換鏡頭300內設置第二鏡頭I/F單元302。第二鏡頭I/F單元302連接有DCL端子3006、DLC端子3007和LCLK端子3008,並且第二鏡頭I/F單元302作為在照相機本體100和第二可更換鏡頭300之間進行的第一通訊所用的介面電路起作用。
第二鏡頭I/F單元302具有用於對利用鏡頭安裝件D中所設置的端子表示的電壓和利用第二鏡頭控制器301表示的電壓進行轉換的位準轉換功能,作為其主要功能其中之一。
該位準轉換功能如下所述。例如,假定以下情況:利用端子表示的電壓位準等於VDD的電壓,並且利用第二鏡頭控制器301表示的電壓被設置為3.3V。在這種情況下,第二鏡頭I/F單元302對利用端子表示的電壓進行電壓轉換,以調整第二鏡頭控制器301和端子之間的電壓差異。在利用第二鏡頭控制器301表示的電壓的位準等於利用端子表示的電壓的位準的情況下,無需設置上述的位準轉換功能。
第二鏡頭I/F單元302在鏡頭安裝件D側具有使LCLK端子3008在輸入和開汲類型的輸出之間切換的功能,作為其主要功能其中之一。第二鏡頭I/F單元302在鏡頭安裝件D中還具有使DLC端子3007在開汲類型的輸出和CMOS輸出類型的輸出之間切換的功能,作為其主要功能其中之一。
如在以上針對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中的通訊介面的說明中所述,進行在第二可更換鏡頭300經由其間的適配器4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下的LCLK端子3008和DLC端子3007的控制。即,第二鏡頭控制器301控制第二鏡頭I/F單元302,以根據從LCLK端子3008輸入的電壓的位準來切換LCLK端子3008和DLC端子3007的輸出類型。 第二可更換鏡頭300中的鏡頭電源單元的結構
現在,參考圖8A和8B來說明在第二可更換鏡頭300中產生各電源的鏡頭電源單元303的結構。在第二可更換鏡頭300經由其間的適配器4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狀態下,從上述的照相機電源單元103經由VDD端子向第二可更換鏡頭300的鏡頭電源單元303供給通訊控制用電源(VDD)。在該狀態下,鏡頭電源單元303基於從照相機本體100供給的VDD,來產生3.3V的電源作為要施加至第二鏡頭控制器301和第二鏡頭I/F單元302的電源電壓。
在第二可更換鏡頭300經由其間的適配器4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狀態下,從上述的照相機電源單元103經由VBAT端子向第二可更換鏡頭300的驅動電路單元304供給驅動用電源(VBAT)。 適配器400的內部結構
現在,參考圖8A和8B來說明適配器400中所包括的電路的內部結構和操作。在適配器4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狀態下,從上述的照相機電源單元103經由VDD端子向適配器400的適配器電源單元403供給通訊控制用電源(VDD)。在該狀態下,適配器電源單元403基於從照相機本體100供給的VDD來產生要供給至包括適配器CPU的適配器控制器401以及適配器操作輸入單元402的電源。
適配器操作輸入單元402可用於例如透過使用者操作輸入與手動調焦有關的設置和與光圈的開口直徑有關的設置,並且例如包括沿適配器400的圓周方向可轉動的環構件作為使用者可以手動操作的操作構件。
適配器控制器401根據利用由N通道型電晶體形成的開放介面單元404的控制,來斷言或否定來自適配器400的鏡頭安裝件B中所設置的CS端子2011的通訊請求。向適配器控制器401輸入CS端子2011的電壓位準,以監視CS端子2011的電壓位準。
將輸入至適配器操作輸入單元402的操作資訊藉由適配器控制器401和照相機控制器101之間的經由與第三通訊單元相對應的端子的第三通訊而反映到照相機本體100的各種設置。具體地,在適配器控制器401檢測到輸入至適配器操作輸入單元402的操作資訊的情況下,適配器控制器401控制開放介面單元404,並且將通訊請求經由與第三通訊單元相對應的CS端子2011發送至照相機控制器101。在這種情況下,適配器控制器401將所檢測到的操作資訊經由與第三通訊單元相對應的DCA端子2010發送至照相機控制器101。 中間配件500的內部結構
現在,參考圖10A和10B來說明中間配件500中所包括的電路的內部結構和操作。在中間配件5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狀態下,從上述的照相機電源單元103經由VDD端子向中間配件500的配件電源單元503供給通訊控制用電源(VDD)。在該狀態下,配件電源單元503基於從照相機本體100供給的VDD來產生要供給至包括配件CPU的配件控制器501以及配件操作輸入單元502的電源。
配件操作輸入單元502可用於例如透過使用者操作輸入與手動調焦有關的設置和與光圈的開口直徑有關的設置,並且例如包括沿中間配件500的圓周方向可轉動的環構件作為使用者可以手動操作的操作構件。
與上述的適配器400相同,中間配件500還包括由N通道型電晶體形成的開放介面單元504。儘管控制對象不同,但開放介面單元504的操作與上述的開放介面單元404的操作大致相同,因此將省略針對這些操作的說明。
將輸入至配件操作輸入單元502的操作資訊藉由配件控制器501與照相機控制器101或第一鏡頭控制器201之間的經由與第三通訊單元相對應的端子的第三通訊而反映到照相機本體100的各種設置。具體地,在配件控制器501檢測到輸入至配件操作輸入單元502的操作資訊的情況下,配件控制器501控制開放介面單元504,並且將通訊請求經由與第三通訊單元相對應的CS端子2011發送至照相機控制器101。在這種情況下,配件控制器501將所檢測到的操作資訊經由與第三通訊單元相對應的DCA端子2010發送至照相機控制器101。 用於判斷照相機配件的方法
現在,參考圖11A-11E和以下的表1來說明照相機本體100判斷照相機本體100上所安裝的照相機配件的類型所用的方法。更具體地,說明照相機本體100中的照相機控制器101基於TYPE端子1003所表示的電壓的位準來判斷照相機本體100上所安裝的照相機配件的類型所用的方法。 表1
安裝的 配件 錯誤1 第一可更換鏡頭200 保留 適配器400 錯誤2
TYPE_IN端子 0x0000~0x007F 0x0080~0x017F 0x0180~0x027F 0x0280~0x037F 0x0380~0x03FF
通訊電壓 無通訊 3.0V 無通訊 VDD (5.0V) 無通訊
如上所述,表1是表示在各照相機配件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包含錯誤等)的情況下的TYPE端子的輸入訊號和通訊電壓之間的關係的表。在本實施例中,將如利用表1所示的表示TYPE_IN端子所示的電壓位準和安裝的配件之間的關係的資訊(表資料)儲存在照相機控制器101內所設置的記憶體(未示出)中。可以將該表資料記錄至照相機本體100內所設置的記錄單元中的任何記憶體區域。
在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下,TYPE端子1003經由電阻器R_TYPE_C 126上拉連接至表示3.3V的電壓位準的電源。在這種情況下,TYPE端子經由電阻器R_TYPE_L 224下拉連接至DGND端子。這裡,在TYPE端子1003中,基於電阻器R_TYPE_C 126的電阻和電阻器R_TYPE_L 224的電阻來對3.3V的電源進行分壓,並且將如此得到的電壓施加至照相機控制器101。在本實施例中,藉由考慮到端子間短路的情況,利用上述的各電阻器表示的電阻根據相對於利用與可能發生短路的端子相連接的另一電阻器所表示的電阻的比率來設置。
在適配器4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下,TYPE端子經由電阻器R_TYPE_C 126上拉連接至表示3.3V的電壓位準的電源,並且經由電阻器R_TYPE_A 421下拉連接至DGND端子。在這種情況下,基於電阻器R_TYPE_C 126的電阻和電阻器R_TYPE_A 421的電阻來對3.3V的電源進行分壓,並且將如此得到的電壓施加至照相機控制器101。
這裡,照相機控制器101包括用於將模擬資料訊號轉換成數位訊號的AD轉換器和作為該AD轉換器的輸入端口的TYPE_IN端子。TYPE_IN端子連接有TYPE端子1003。為了說明的目的,假定AD轉換器的分辨率為10位(1024分割:0x0000~0x03FF)。在TYPE端子1003和TYPE_IN端子之間,連接有表示用於保護TYPE_IN端子的預定電阻(在本實施例中為1kΩ)的電阻器。
為了說明的目的,按照如下所述來假定各電阻器所表示的預定電阻。表示照相機本體100中的上拉電阻的電阻器R_TYPE_C 126的電阻是100kΩ。表示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中的下拉電阻的電阻器R_TYPE_L 224的電阻是33kΩ。表示適配器400中的下拉電阻的電阻器R_TYPE_A 421的電阻是300kΩ。
照相機控制器101根據輸入至TYPE_IN端子的電壓的位準來判斷照相機本體100上所安裝的照相機配件的類型。具體地,照相機控制器101對輸入至TYPE_IN端子的電壓位準進行AD轉換。照相機控制器101將AD轉換之後的電壓值與對應於各鏡頭類型的閾值(參考值)進行比較,以判斷照相機配件的類型,其中該閾值預先保持在照相機控制器101的記憶體(未示出)中。
以下說明用於判斷各照相機配件的具體方法。圖11A至11E是各自示出照相機本體100的TYPE_IN端子與照相機配件之間的連接狀態的圖。圖11A示出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圖11B示出適配器4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圖11C示出由於接觸不良因而照相機本體100中所設置的TYPE端子沒有適當地接觸照相機配件中所設置的TYPE端子的情況。圖11D示出由於例如在端子之間附著有導電性的異物、因此在TYPE端子和相鄰的VBAT端子之間發生短路的情況。圖11E示出由於例如在端子之間附著有導電性的異物、因此在TYPE端子和相鄰的PGND端子之間發生短路的情況。
如圖11A所示,在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下,(在AD轉換之後)輸入至照相機控制器101的TYPE_IN端子的電壓的位準約為“0X0103”。在圖11A所示的情況中,基於照相機本體100內的上拉電阻100kΩ和保護電阻1kΩ與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內的下拉電阻33kΩ之間的比率(分壓比)來確定輸入至TYPE_IN端子的電壓的位準。
照相機控制器101將記憶體中所記憶體的(利用表1來表示的)表資料與輸入至TYPE_IN端子的電壓的位準進行比較。例如,在(AD轉換之後)輸入至TYPE_IN端子的電壓的位準為“0x0103”的情況下,如利用表1所示,該位準落在電壓位準範圍“0x0080~0x017F”內,這表示安裝了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在這種情況下,照相機控制器101判斷為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
如圖11B所示,在適配器4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下,(在AD轉換之後)輸入至照相機控制器101的TYPE_IN端子的電壓的位準約為“0X0300”。在圖11B所示的情況中,基於照相機本體100內的上拉電阻100kΩ和保護電阻1kΩ與適配器400內的下拉電阻300kΩ之間的比率(分壓比)來確定輸入至TYPE_IN端子的電壓的位準。
在這種情況下,如利用表1所示,(在AD轉換之後)輸入至TYPE_IN端子的電壓的位準為“0x0300”並且落在電壓位準範圍“0x0280~0x037F”內,這表示安裝了適配器400。因此,照相機控制器101判斷為適配器4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
如圖11C所示,在照相機本體100中所設置的TYPE端子不良地接觸照相機配件中所設置的TYPE端子的情況下,輸入至照相機控制器101的TYPE_IN端子的電壓的位準約為“0x03FF”。在這種情況下,僅基於照相機本體100內的上拉電阻100kΩ來判斷輸入至TYPE_IN端子的電壓的位準。
在上述情況中,輸入至TYPE_IN端子的電壓的位準是不與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和適配器400中的任意相對應的電壓。在這種情況下,輸入至TYPE_IN端子的電壓的位準與利用表1所示的錯誤1相對應,因此照相機控制器101未能判斷出照相機本體100上所安裝的照相機配件。圖11C所示的狀態與例如照相機本體100的MIF端子和照相機配件的MIF端子彼此適當地連接、但TYPE端子沒有彼此接觸的情況相對應。
如圖11D所示,在例如在TYPE端子和相鄰的VBAT端子之間附著有導電性的異物、並且在TYPE端子和相鄰端子之間發生短路的情況下,VBAT端子的訊號線連接至TYPE端子。此時,在向VBAT端子供給電源之前判斷照相機本體100上所安裝的照相機配件的類型的情況下,照相機配件的類型的判斷結果根據VBAT電源的狀態而可能不同。
例如,在VBAT電源拆卸、並且VBAT電源的訊號線的電位等於PGND端子的訊號線的電位的情況下,TYPE端子的訊號線的電位等於PGND端子的訊號線的電位。在這種情況下,輸入至TYPE_IN端子的電壓的位準基於照相機本體100內的上拉電阻100kΩ和保護電阻1kΩ之間的比率(分壓比)來確定,並且具有約為“0x000A”的值。在這種情況下,輸入至TYPE_IN端子的電壓的位準與利用表1所表示的錯誤1相對應,因此照相機控制器101未能判斷出照相機本體100上所安裝的照相機配件。
例如,在VBAT電源拆卸並且VBAT電源的訊號線正在浮動的情況下,TYPE端子和VBAT端子之間的短路不會產生影響,並且如上所述,照相機控制器101可以判斷出照相機配件的類型。之後,在VBAT端子彼此連接的狀態下向VBAT端子供給VBAT電源時,向TYPE端子施加與VBAT電源電壓等同的電源電壓。在這種情況下,VBAT端子表示比TYPE_IN端子的電源電壓高的位準的電壓,因此不期望的電壓位準的電流可能經由TYPE_IN端子內所存在的二極管(未示出)流入TYPE_IN端子。
因此,在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本體100中,1kΩ的保護電阻器以串聯方式設置到TYPE端子的訊號線。利用該結構,可以降低不期望電壓位準的電流流入TYPE_IN端子(的電源)的可能性,並且可以抑制在連接至TYPE_IN端子的各單元中的故障的發生。保護二極管可以連接至1kΩ的保護電阻器和TYPE_IN端子之間的訊號線。
在將VBAT電源供給至VBAT端子時,照相機控制器101可以再次檢測輸入至TYPE_IN端子的電壓的位準以再次判斷照相機配件的類型。在這種情況下,在如圖11D所示的狀態中,將與VBAT端子的電源電壓等同的電壓施加至TYPE端子,並且輸入至TYPE_IN端子的電壓的位準約為“0x03FF”。在這種情況下,儘管照相機控制器101未能判斷出照相機本體100上所安裝的照相機配件,但可以防止非期望電壓位準的電流流入TYPE_IN端子。
在判斷照相機配件的類型之前向VBAT端子供給電源的情況下,在將利用VBAT端子表示的電源電壓施加至TYPE端子的狀態下,對輸入至TYPE_IN端子的電壓的位準進行AD轉換。在這種情況下,(在AD轉換之後)輸入至TYPE_IN端子的電壓的位準約為“0x03FF”。在這種情況下,輸入至TYPE_IN端子的電壓的位準與利用表1表示的錯誤1相對應,因此照相機控制器101未能判斷出照相機本體100上所安裝的照相機配件。
如圖11E所示,在例如由於在TYPE端子和相鄰端子之間附著有導電性的異物、因此在TYPE端子和相鄰的PGND端子之間發生短路的情況下,TYPE端子連接至PGND端子的單個線。在這種情況下,PGND端子是接地端子,因此輸入至TYPE_IN端子的電壓基於照相機本體100內的上拉電阻100kΩ和保護電阻1kΩ之間的比率(分壓比)來確定,並且具有約為“0x000A”的值。因此,同樣在這種情況下,照相機控制器101未能判斷出照相機本體100上所安裝的照相機配件。
如上所述,在TYPE端子和相鄰端子之間發生短路的情況下,輸入至TYPE_IN端子的電壓的位準具有接近利用PGND端子表示的電壓位準的值、或者接近利用VBAT端子表示的電源電壓的位準的值。在這種情況下,照相機控制器101未能判斷為照相機本體100上所安裝的照相機配件的類型,並且不能進行操作或者給出適合照相機配件的操作的指示。
因此,在將具有接近利用PGND端子表示的電壓位準的值的電壓輸入至照相機控制器101的TYPE_IN端子的情況下,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本體100的照相機控制器101進行控制,使得不與照相機配件進行通訊。在本實施例中,在輸入至TYPE_IN端子的電壓的位準落在“0x0000~ 0x007F”的範圍內的情況下,照相機控制器101判斷出TYPE端子的連接狀態為異常狀態(即,錯誤狀態),並且不進行與照相機配件的通訊。
在將具有與利用VBAT端子表示的電源電壓位準相等的值的電壓輸入至TYPE_IN端子的情況下,照相機控制器101進行控制,使得不進行與照相機配件的通訊。在輸入至TYPE_IN端子的電壓的位準落在範圍“0x0380~0x03FF”內的情況下,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控制器101判斷為TYPE端子的連接狀態為異常狀態(即,錯誤狀態),並且不進行與照相機配件的通訊。
利用該結構,在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本體100中,可以防止如下情況:在錯誤地判斷出照相機本體100上所安裝的照相機配件的類型的狀態下,向照相機配件施加具有超過額定電壓的位準的電壓。 照相機配件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時的操作
現在,作為照相機配件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時的操作,參考圖12來說明作為直到上述第一通訊開始為止的處理的通訊選擇處理。圖12是示出照相機配件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時的、直到第一通訊開始時為止的操作的流程圖。在本實施例中,將與圖12所示的流程圖相對應的程式儲存在照相機控制器101內所設置的記憶體(未示出)中,並且照相機控制器101從該記憶體讀取程式並執行該程式。因此,假定以下所述的各步驟中的操作由照相機控制器101來進行。該操作無需是按照預定程式的操作,並且照相機本體100和照相機配件的各單元可以給出用以進行對應步驟中的操作的指示。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控制器101作為用於檢測利用各端子表示的電壓的位準的檢測器和用於控制經由各通訊端子的通訊的控制器起作用。
首先,響應於藉由例如照相機本體100中設置的電源開關(未示出)的操作所給出的用於接通照相機本體100的電源的指示,開始通訊選擇處理。在步驟S601中,照相機控制器101讀取MIF_IN端子的電壓位準,並且將基於所讀取的電壓位準的與MIF_IN端子的狀態有關的資訊儲存在上述記憶體內的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區域(未示出)中。
接著,在步驟S602中,基於RAM區域中所儲存的與MIF_IN端子的狀態有關的資訊,如果MIF_IN端子表示高,則照相機控制器101判斷為在照相機本體100上沒有安裝照相機配件,並且流程返回至步驟S601。如果MIF_IN端子表示低,則照相機控制器101判斷為照相機配件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
接著,在步驟S603中,照相機控制器101在AD轉換之後讀取輸入至TYPE_IN端子的電壓的位準,並且將基於所讀取的電壓位準的與TYPE_IN端子的狀態有關的資訊儲存在上述的RAM區域中。
接著,在步驟S604中,作為從RAM區域讀取的TYPE_IN端子的狀態,照相機控制器101判斷輸入至TYPE_IN端子的電壓的位準是否等於或大於“0x0080”且等於或小於“0x017F”。如果照相機控制器101判斷為輸入至TYPE_IN端子的電壓的位準等於或大於“0x0080”且等於或小於“0x017F”,則流程進入步驟S605。如果不滿足上述條件,則流程進入步驟S608。
接著,在步驟S605中,照相機控制器101判斷為照相機本體100上所安裝的照相機配件是第一可更換鏡頭200(鏡頭類型1),並且控制電源切換單元104以將通訊介面用電源Vs設置為3.0V。
接著,在步驟S606中,照相機控制器101開始從照相機電源單元103向VDD端子的電源供給。
接著,在步驟S607中,照相機控制器101設置3.0V的通訊電壓並使用與第一通訊單元相對應的端子開始第一通訊,並且流程進入步驟S614。
在步驟S608中,作為從RAM區域讀取的TYPE_IN端子的狀態,照相機控制器101判斷輸入至TYPE_IN端子的電壓的位準是否等於或大於“0x0280”且等於或小於“0x037F”。如果照相機控制器101判斷為輸入至TYPE_IN端子的電壓的位準等於或大於“0x0280”且等於或小於“0x037F”,則流程進入步驟S609。如果不滿足上述條件,則流程進入步驟S612。
接著,在步驟S609中,照相機控制器101判斷為照相機本體100上所安裝的照相機配件是經由其間的適配器400的第二可更換鏡頭300 (鏡頭類型2),並且控制電源切換單元104將電源Vs設置為VDD(5.0V)。
接著,在步驟S610中,照相機控制器101開始從照相機電源單元103向VDD端子的電源供給。
接著,在步驟S611中,照相機控制器101設置5.0V的通訊電壓並使用與第一通訊單元相對應的端子開始第一通訊,並且流程進入步驟S614。
在步驟S612中,照相機控制器101判斷為照相機本體100上所安裝的照相機配件是不與照相機本體100相對應的照相機配件(保留)、或者判斷為預定端子處於異常(錯誤)狀態。
然後,在步驟S613中,照相機控制器101不開始與照相機配件的通訊,並且控制照相機本體100的各單元以在顯示器15上進行與例如錯誤有關的警告顯示所用的處理,然後流程進入步驟S614。
在步驟S614中,照相機控制器101判斷藉由例如電源開關(未示出)的操作是否給出用於拆卸照相機本體100的電源的指示。如果在步驟S614中照相機控制器101判斷為給出了用於拆卸電源的指示,則流程進入步驟S619,照相機控制器101拆卸照相機本體100的電源,並且通訊選擇處理結束。如果在步驟S614中照相機控制器101判斷為沒有給出用於拆卸電源的指示,則流程進入步驟S615。
接著,在步驟S615中,照相機控制器101再次讀取MIF_IN端子的電壓的位準,並且將基於所讀取的電壓位準的與MIF_IN端子的狀態有關的資訊儲存在上述的RAM區域中。在步驟S615的處理中,照相機控制器101可以更新(重寫)上述的步驟S601的處理中所讀取的與MIF_IN端子的狀態有關的資訊,或者可以將該資訊單獨儲存在另一記憶體區域中。
接著,在步驟S616中,基於RAM區域中所儲存的與MIF_IN端子的狀態有關的資訊,照相機控制器101判斷MIF_IN端子是否表示高。如果在步驟S616中照相機控制器101判斷為MIF_IN端子表示高,則照相機控制器101判斷為照相機配件從照相機本體100拆卸,並且流程進入步驟S617。如果在步驟S616中照相機控制器101判斷為MIF_IN端子不表示高(即,表示低),則照相機控制器101判斷為照相機配件保持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並且流程返回至步驟S614。
在步驟S617中,照相機控制器101停止與照相機配件的通訊。在步驟S618中,照相機控制器101停止從照相機電源單元103向VDD端子的電源供給,並且流程返回至步驟S601。之後,照相機控制器101重複地進行上述的處理。
儘管在圖12中未示出,但在預定定時,照相機控制器101使用VBAT端子來判斷是否從照相機本體100向照相機配件供給驅動用電源(VBAT),並且根據該判斷結果來供給VBAT。 第一通訊、第二通訊和第三通訊的詳情
現在,說明在照相機本體100和照相機本體100上所安裝的照相機配件之間進行的各種通訊。首先,說明第一通訊。如上所述,第一通訊是在照相機本體100和照相機本體100上所安裝的照相機配件之間進行的一種通訊。第一通訊單元是使用與第一通訊單元相對應的LCLK端子、DCL端子和DLC端子的時鐘同步通訊系統或者啟停同步通訊系統。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和第二可更換鏡頭300這兩者都支持第一通訊。然而,如上所述,與第一通訊有關的通訊電壓在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和第二可更換鏡頭300之間不同。
第一通訊用於將用於例如驅動調焦透鏡、驅動變焦透鏡或者驅動光圈的驅動指示發送至照相機配件。在接收到這種驅動指示的照相機配件中,進行與該驅動指示相對應的操作。第一通訊還用於將與照相機配件的狀態有關的資訊(狀態資訊) (諸如調焦透鏡的位置、焦距和光圈的開口直徑(f值)等)從照相機配件發送至照相機本體100。
接著,說明第二通訊。如上所述,第二通訊是在照相機本體100和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之間所進行的一種通訊,並且是使用與第二通訊單元相對應的DLC2端子的異步通訊。第二可更換鏡頭300不包括與第二通訊單元相對應的諸如DLC2端子等的端子,因此在照相機本體100和第二可更換鏡頭300之間不進行第二通訊。
在第二通訊中,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用作主單元(主設備),並且將包括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中的調焦透鏡的位置、變焦透鏡的位置、f值和影像穩定透鏡的狀態的預定量的光學資料發送至照相機本體100。在第二通訊中,照相機本體100用作從單元(從設備)。關於從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發送至照相機本體100的資料的類型以及發送這些資料的順序,照相機本體100在上述的第一通訊中向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給出指示。
現在,參考圖13來說明在進行第二通訊的情況下的照相機和照相機配件中的操作。圖13是示出與第二通訊有關的操作的流程圖。在本實施例中,將與圖13所示的流程圖相對應的程式儲存在記憶體(未示出)中,並且照相機控制器101和第一鏡頭控制器201從記憶體讀取該程式並執行該程式。因此,假定以下所述的各步驟的操作由照相機控制器101或第一鏡頭控制器201來進行。該操作無需是按照預定程式的操作,並且照相機本體100和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的各單元可以給出用以進行對應步驟中的操作的指示。
圖13所示的第二通訊在照相機本體100中開始被擷取體的影像擷取控制的定時開始。首先,在步驟S1301中,在照相機本體100中,照相機控制器101將用於開始第二通訊的請求經由第一通訊發送至第一可更換鏡頭200。步驟S1301中發送的開始請求包括登記通訊命令,其中在該登記通訊命令中,預先設置了期望經由第二通訊從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獲得的資料的類型以及接收到這些資料的順序。
接著,在步驟S1311中,在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中,第一鏡頭控制器201接收從照相機本體100發送來的開始請求,並且流程進入步驟S1312。在步驟S1312中,在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中,第一鏡頭控制器201按所指定的順序基於開始請求中所包括的登記通訊命令來產生各種資料。
接著,在步驟S1313中,第一鏡頭控制器201將在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中產生的各種資料經由第二通訊發送至照相機本體100。即,在步驟S1313中,第一鏡頭控制器201使用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的DLC2端子2009和照相機本體100的DLC2端子1009來將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中產生的資料發送至照相機本體100。
接著,在照相機本體100中,在步驟S1302的處理中,照相機控制器101經由第二通訊順次接收從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發送來的資料,並且在所指定的資料的接收完成時,結束第二通訊。在本實施例中,每次開始被擷取體的影像擷取控制時,進行圖13所示的流程。
如上所述,在進行第二通訊的情況下,經由第一通訊發送開始請求;然而,可以使用與對應於第一通訊單元的端子不同的對應於第二通訊單元的端子來進行使用與上述的第一通訊的通訊系統不同的獨立通訊系統的通訊。利用該結構,在照相機本體100和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之間,可以在不會干擾第一通訊中進行的通訊(例如,向致動器的控制請求)的情況下,進行各種資料(例如,光學資料)的通訊作為第二通訊。如上所述,將用於開始第二通訊的請求從照相機本體100經由第一通訊發送至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因此需要在進行第二通訊之前建立第一通訊。
現在,說明第三通訊。如上所述,第三通訊是在照相機本體100和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之間、在照相機本體100和適配器400之間、以及在照相機本體100和中間配件500之間所進行的一種通訊。第三通訊是使用與第三通訊單元相對應的DCA端子和CS端子的異步通訊。如上所述,第二可更換鏡頭300不包括與第三通訊單元相對應的端子,因此在照相機本體100和第二可更換鏡頭300之間不進行第三通訊。
在第三通訊中,照相機本體100用作通訊中的主單元(主設備),並且直接地或間接地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第一可更換鏡頭200、適配器400或中間配件500用作通訊中的從單元(從設備)。
在上述示例中,如圖6或圖9所示,說明了在照相機本體100和預定的可更換鏡頭之間插入一個適配器400或一個中間配件500的情況;然而,這些示例並非限制性的。例如,可以在照相機本體100和預定的可更換鏡頭之間插入一個以上的適配器400和/或一個以上的中間配件500 (即,總共兩個以上的照相機配件)。因此,在第三通訊中,多個從設備可以串聯連接至通訊中所涉及的一個主設備。因此,第三通訊使得能夠在廣播通訊模式和P2P (對等)模式之間切換,其中在該廣播通訊模式中,從照相機本體100向多個照相機配件(從設備)同時發送訊號,以及在該P2P模式中,指定特定的照相機配件,並且針對所指定的照相機配件進行通訊。
在第三通訊中的廣播通訊模式和P2P模式中,DCA端子作為使得能夠進行雙向通訊的通訊資料用端子起作用。CS端子在廣播通訊模式和P2P模式中以不同的方式起作用。關於詳情,首先參考圖14來說明廣播通訊。圖14是示出第三通訊中的廣播通訊的時序圖。圖14示出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經由其間的中間配件5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
在圖14中,在第三通訊中的廣播通訊中,將經由CS端子的通訊訊號例示為“CS (照相機)”、“CS (鏡頭)”和“CS (配件)”。將經由DCA端子的通訊訊號例示為“DCA (照相機)”、“DCA (鏡頭)”和“DCA (配件)”。在圖14中,“CS”和“DCA”表示利用照相機本體100、中間配件500和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中的CS端子和DCA端子分別表示的預定通訊控制定時的訊號波形。以下說明如下的情況:響應於從照相機控制器101向第一鏡頭控制器201和配件控制器501的廣播通訊,從配件控制器501向照相機控制器101和第一鏡頭控制器201進行廣播通訊。
在以下所述的說明中,將連接至CS端子的訊號線稱為訊號線CS,並且將連接至DCA端子的訊號線稱為訊號線DCA。在圖14所示的時刻<1>,照相機控制器101開始向訊號線CS的低輸出。該操作是用於將廣播通訊開始的通知從作為通訊主設備的照相機控制器101發送至作為通訊從設備的第一鏡頭控制器201和配件控制器501的操作。
接著,在圖14所示的時刻<2>,照相機控制器101將發送對象資料輸出至訊號線DCA。在圖14所示的時刻<3>,第一鏡頭控制器201和配件控制器501檢測輸入至訊號線DCA的開始位ST並且開始向訊號線CS的低輸出。照相機控制器101在時刻<1>開始向訊號線CS的低輸出,因此在時刻<3>,照相機中的訊號線CS的訊號位準沒有改變。
接著,在直到發送資料中的停止位SP為止的輸出在圖14所示的時刻<4>完成的情況下,在時刻<5>,照相機控制器101停止向訊號線CS的低輸出。在第一鏡頭控制器201和配件控制器501接收到直到停止位SP為止的資料的情況下,第一鏡頭控制器201和配件控制器501分析所接收到的資料並且進行針對所接收到的資料的內部處理。在第一鏡頭控制器201和配件控制器501完成了內部處理並且準備好接收下一資料的情況下,第一鏡頭控制器201和配件控制器501分別在圖14所示的時刻<7>和<6>停止向訊號線CS的低輸出。
進行所接收到的資料的分析和所接收到的資料的內部處理所需的時間根據各控制器中所設置的CPU的處理能力而不同。因此,為了進行連續通訊,各控制器需要知曉其它控制器完成所接收到的資料的內部處理的時刻。
在本實施例中,如上所述,CS端子進行開汲類型的輸出。因此,在照相機控制器101、第一鏡頭控制器201和配件控制器501全部停止向訊號線CS的低輸出的情況下,訊號線CS的訊號位準變為高輸出。即,廣播通訊中所涉及的各控制器(CPU)確認出訊號線CS的訊號位準變為高輸出並且判斷為其它控制器(CPU)準備好進行下一通訊。利用該結構,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本體100和預定的照相機配件可以連續地進行適當通訊。
接著,在圖14所示的時刻<8>,配件控制器501確認出訊號線CS的高輸出停止。然後,配件控制器501開始向訊號線CS的低輸出以將廣播通訊開始的通知發送至照相機控制器101和第一鏡頭控制器201。
接著,在圖14所示的時刻<9>,配件控制器501將發送對象資料輸出至訊號線DCA。
照相機控制器101和第一鏡頭控制器201檢測從訊號線DCA輸入的開始位ST,並且在圖14所示的時刻<10>,開始向訊號線CS的低輸出。配件控制器501在時刻<8>開始向訊號線CS的低輸出,因此在時刻<10>,配件中的訊號線CS的訊號位準沒有改變。
接著,在圖14所示的時刻<11>,配件控制器501完成直到停止位SP為止的輸出,之後在時刻<12>,配件控制器501停止向訊號線CS的低輸出。照相機控制器101和第一鏡頭控制器201接收從訊號線DCA輸入的直到停止位SP為止的資料。之後,照相機控制器101和第一鏡頭控制器201分析所接收到的資料並進行與所接收到的資料相關聯的內部處理,並且分別在照相機控制器101和第一鏡頭控制器201準備好接收下一資料的時刻<14>和<13>,停止向訊號線CS的低輸出。
如上所述,在根據本實施例的第三通訊的廣播通訊模式中,訊號線CS作為用於發送表示廣播通訊開始並處於進行中(處理中)的訊號的訊號線起作用。
現在,參考圖15來說明在第三通訊中的P2P模式中的CS端子的功能。圖15是示出第三通訊中的P2P通訊的時序圖。圖15示出第一可更換鏡頭200經由其間的中間配件5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圖15所示的訊號線和訊號波形與參考圖14所述的廣播通訊模式中的訊號線和訊號波形大致相同,因此將省略針對這兩者的說明。
以下說明如下的情況:照相機控制器101將1位元組的資料發送至第一鏡頭控制器201,並且響應於該1位元組的資料,第一鏡頭控制器201將2位元組的資料發送至照相機控制器101。
在以下給出的說明中,將連接至CS端子的訊號線稱為訊號線CS,並且將連接至DCA端子的訊號線稱為訊號線DCA。在圖15所示的時刻<15>,照相機控制器101將用於經由訊號線DCA發送特定資料的指示發送至第一鏡頭控制器201。
接著,在圖15所示的時刻<16>,直到停止位SP為止的輸出在照相機上的訊號線DCA上完成,之後在時刻<17>,照相機控制器101開始向訊號線CS的低輸出。然後,照相機控制器101在向訊號線CS輸出低期間使自身準備好接收資料,並且在照相機控制器101準備好接收的時刻<18>,停止向訊號線CS的低輸出。
在第一鏡頭控制器201檢測到照相機控制器101所輸出的訊號線CS上的低訊號之後,第一鏡頭控制器201分析從照相機控制器101接收到的指示並進行與該指示有關的內部處理。隨後,第一鏡頭控制器201確認出照相機中的訊號線CS的低輸出停止,之後在圖15所示的時刻<19>,第一鏡頭控制器201藉由使用訊號線DCA來發送與從照相機控制器101接收到的指示相對應的資料。
接著,在圖15所示的時刻<20>,第一鏡頭控制器201完成直到第二位元組的停止位SP為止的輸出,之後在時刻<21>,第一鏡頭控制器201開始向鏡頭的訊號線CS的低輸出。隨後,第一鏡頭控制器201準備好接收下一資料,之後在圖15所示的時刻<22>,第一鏡頭控制器201停止向訊號線CS的低輸出。在圖15的說明中,未被選擇作為P2P通訊中的通訊對方的配件控制器501沒有參與訊號線CS和訊號線DCA上的各種操作。
如上所述,在根據本實施例的第三通訊的P2P模式中,訊號線CS作為用於發送資料在發送側的發送結束的通知並且用於發送與資料發送有關的待機請求的訊號線起作用。
如上所述,在根據本實施例的第三通訊中,CS端子在廣播通訊模式和P2P模式中以不同的方式起作用。利用該結構,使用分別與CS端子和DCA端子有關的訊號線CS和訊號線DCA (即,總共僅兩個訊號線)來實現採用廣播通訊模式和P2P模式這兩者的通訊。
使用輸出類型為CMOS輸出類型的DCA端子來進行使用第三通訊的各種資料的發送和接收。利用該結構,即使CS端子的輸出類型是開汲類型,也能實現高速通訊。 各端子排列的順序
基於上述的照相機本體100和各照相機配件的電路結構和操作,以下詳細說明在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安裝件A和鏡頭安裝件B中所配置的端子的配置。
首先,說明MIF端子的配置。這裡,假定以下情況:照相機安裝件中的MIF端子1005配置在MIF端子1005相對於鏡頭安裝件B中所配置的除MIF端子2005以外的端子(觸點面)滑動的位置處,或者MIF端子的連接在DGND端子和PGND端子的連接之前完成。在這種情況下,在鏡頭安裝件B沒有完全安裝在照相機安裝件A上的狀態下,不從照相機本體100向照相機配件供給電源。因此,在鏡頭安裝件B中所設置的端子相對於照相機安裝件A中的端子滑動、並且MIF端子1005接觸除MIF端子2005以外的端子的情況下,利用MIF端子1005表示的電壓位準可能瞬時變低。
在這種情況下,儘管這些安裝件其中之一的端子和另一安裝件的對應端子不是完全彼此連接,但照相機本體100誤檢測到照相機配件的安裝。因此,電源供給可能在照相機配件沒有完全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狀態下開始,電源供給和接地連接可能不是電氣穩定的,並且在照相機本體100和照相機配件中可能發生誤操作或故障。在MIF端子在接地端子的連接之前彼此連接的情況下,可能同樣發生該問題。
對於上述問題,在本實施例中,在照相機安裝件A和鏡頭安裝件B中,MIF端子1005和2005分別配置在照相機安裝件下台階和鏡頭安裝件上台階的鏡頭安裝方向的遠側。即,在本實施例中,在鏡頭安裝件安裝在照相機安裝件上或者從照相機安裝件拆卸時,這些端子配置於照相機安裝件A的MIF端子1005相對於鏡頭安裝件B的除MIF端子2005以外的任何端子沒有滑動的位置。利用該構造,可以防止利用照相機本體100的照相機配件的安裝的誤檢測。此外,利用該構造,在對應的電源系統端子確定彼此連接並且對應的接地端子確定彼此連接的狀態下,從照相機本體100向照相機配件供給電源。因此,在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本體100和各照相機配件中,可以降低照相機本體100和照相機配件中的誤操作或故障的可能性。
接著,說明與第一通訊單元相對應的DLC端子、DCL端子和LCLK端子的配置。如上所述,例如,在照相機本體100和第一可更換鏡頭200之間以及在照相機本體100和第二可更換鏡頭300之間使用第一通訊來獲得驅動控制資訊和狀態資訊。換句話說,經由第一通訊來發送和接收在使用照相機本體100的被擷取體的影像擷取的操作中所使用的主要資料。即使端子相對於其它端子滑動並且與第二通訊單元和第三通訊單元相對應的端子磨損、這樣導致與第二通訊單元和第三通訊單元相對應的端子之間的電氣連接不穩定,只要可以適當地進行第一通訊,就可以進行針對影像擷取操作中所涉及的照相機配件的主要驅動控制。因此,對應於第一通訊單元的端子與對應於第二通訊單元和第三通訊單元的端子相比,是用於進行影像擷取操作的更重要端子。
因此,在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安裝件A中,與第一通訊單元相對應的端子配置於如下的位置:這些端子相對於其它端子滑動的次數(這些端子接觸其它端子的次數)小於與第二通訊單元和第三通訊單元相對應的端子相對於其它端子滑動的次數。具體地,在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安裝件A中,對應於第一通訊單元的DLC端子、DCL端子和LCLK端子與DLC2端子、CS端子和DCA端子相比配置於鏡頭安裝方向的更遠側。照相機安裝件A中的對應於第一通訊單元的DLC端子、DCL端子和LCLK端子在MIF端子之後配置於如下的位置:這些端子相對於其它端子滑動的次數(這些端子接觸其它端子的次數)最小。因此,在鏡頭安裝件B中,鏡頭安裝件B的端子根據照相機安裝件A的端子的配置而配置。
利用該構造,針對與第一通訊單元相對應的端子組,與針對與第二通訊單元和第三通訊單元相對應的端子相比,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與照相機配件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並從照相機本體100拆卸的次數相對應的端子對於滑動(接觸)的耐久性。因此,在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本體100和照相機配件中,可以降低由於與對應於第一通訊單元的DCL端子、DLC端子和LCLK端子相對應的觸針和觸點面磨損因而發生通訊故障的可能性,並且可以提高照相機本體100和照相機配件的通訊可靠性。
接著,參考圖16A和16B來說明DGND端子和CS端子的配置。圖16A和16B是示出照相機安裝件A和鏡頭安裝件B中的CS端子、DCA端子和DGND端子的內部結構的圖。圖16A示出DCA端子與DGND端子相鄰配置的示例,這不同於如本實施例所述的這些端子配置的順序。圖16B示出根據本實施例的這些端子配置的順序。
如上所述,DCA端子是CMOS輸出類型的端子。因此,在如圖16A所示、在DCA端子和DGND端子之間發生端子間短路的情況下,相對較大的電流在利用圖16A中的箭頭表示的方向上流動。具體地,在例如在DCA端子和DGND端子之間附著有導電性的異物的狀態下、利用DCA端子表示的電壓位準被設置為高輸出的情況下,在作為CMOS輸出類型的端子的DCA端子與DGND端子之間發生短路。在這種情況下,不期望的大電流可能沿著利用圖16A所示的箭頭表示的路徑流入照相機的DGND端子。然後,在照相機本體100的電氣回路中可能發生故障。
另一方面,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6B所示,DGND端子與CS端子相鄰。如上所述,CS端子是進行開放類型的輸出的端子。因此,即使在例如在DGND端子和CS端子之間附著有導電性的異物、並且在DGND端子和CS端子之間發生短路的情況下,也僅小的電流沿著利用圖16B所示的箭頭表示的路徑流入DGND端子。具體地,CS端子是表示開放類型的輸出的端子,因此即使在DGND端子和CS端子之間發生短路的情況下,也僅低電壓位準的小電流從照相機的電源經由上拉電阻器流入照相機的DGND端子。因此,在採用上述結構的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本體100和照相機配件中,可以防止由於大電流經由照相機的DGND端子流入接地端因而在照相機本體100的電氣回路中可能發生的故障。
現在,參考圖17A至17D來說明DLC2端子和LCLK端子的配置。圖17A至17D是各自示出在電氣回路中產生的根據與LCLK端子相鄰配置的端子而不同的影響的圖。圖17A示出CS端子與LCLK端子相鄰配置的情況。圖17B示出DCA端子與LCLK端子相鄰配置的情況。圖17C示出DLC2端子與LCLK端子相鄰配置、並且在這些端子之間存在異物的情況。圖17D示出DLC2端子與LCLK端子端子相鄰配置、並且彎曲的端子接觸相鄰端子的情況。圖17A至17D示出第二可更換鏡頭300經由其間的適配器4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
如圖17A所示,假定在照相機本體100和適配器400中CS端子與LCLK端子相鄰配置的示例情況。圖17A示出如下情況:在適配器400的LCLK端子和CS端子之間存在導電性的異物90、並且這些端子電氣連續,從而導致在這些端子之間發生短路。
假定第二可更換鏡頭300經由其間的適配器4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如圖所示,LCLK端子的訊號線分別經由照相機本體100中的電阻器R_LCLK_C 120和第二可更換鏡頭300中的電阻器R_LCLK_L 320上拉連接至VDD (5.0V)。CS端子分別經由照相機本體100內所設置的電阻(電阻器)和適配器400內所設置的電阻(電阻器)上拉連接至3.0V的電壓位準。
在這種情況下,在LCLK端子和CS端子之間發生短路的情況下,從LCLK端子的訊號線分別經由電阻器R_LCLK_C 120和電阻器R_LCLK_L 320向CS端子的訊號線施加3.0V以上的電壓。第二/第三通訊用I/F單元102b和適配器控制器401這兩者通常利用電源電壓為3.0V的電源進行工作。然而,如果如上所述在端子之間發生短路,則向諸如第二/第三通訊用I/F單元102b和適配器控制器401等的元件施加了等於或高於上限電壓的電壓。結果,在適配器400和照相機本體100的電氣回路中可能發生故障。
上限電壓是額定電壓,並且是在連接至各端子的電氣回路中不會發生故障的電壓。可選地,上限電壓是工作電壓,並且是連接至各端子的電氣回路可以正常工作的電壓。
如圖17B所示,假定在照相機本體100和適配器400中DCA端子與LCLK端相鄰配置的示例情況。圖17B示出以下情況:在適配器400的LCLK端子和DCA端子之間存在導電性的異物90,並且這些端子電氣連接,這導致在這些端子之間發生短路。
假定第二可更換鏡頭300經由其間的適配器4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如圖所示,LCLK端子的訊號線分別經由照相機本體100中的電阻器R_LCLK_C 120和第二可更換鏡頭300中的電阻器R_LCLK_L 320上拉連接至VDD (5.0V)。DCA端子分別經由照相機本體100內所設置的電阻(電阻器)和適配器400內所設置的電阻(電阻器)上拉連接至3.0V的電壓位準。
在這種情況下,在LCLK端子和DCA端子之間發生短路的情況下,從LCLK端子的訊號線分別經由電阻器R_LCLK_C 120和電阻器R_LCLK_L 320向DCA端子的訊號線施加3.0V以上的電壓。第二/第三通訊用I/F單元102b和適配器控制器401這兩者通常利用電源電壓為3.0V的電源進行工作。然而,如果如上所述在這些端子之間發生短路,則向諸如第二/第三通訊用I/F單元102b和適配器控制器401等的元件施加了等於或高於上限電壓的電壓。結果,在適配器400和照相機本體100的電氣回路中可能發生故障。
由於上述原因,將CS端子或DCA端子設置為在鏡頭安裝方向的近側與對應於第一通訊單元的LCLK端子相鄰的對應於第二通訊單元和第三通訊單元的端子,這並不可取。
以下說明如下情況:作為本實施例的結構,將DLC2端子與LCLK端子相鄰配置。如圖17C所示,假定以下情況:LCLK端子和DLC2端子彼此相鄰配置,並且由於存在導電性的異物90因而在這些端子之間發生短路。在這種情況下,如上所述,第二可更換鏡頭300不包括與第二通訊單元相對應的端子(DLC2端子)。因此,即使第二可更換鏡頭300經由其間的適配器4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也不進行第二通訊。即,在第二可更換鏡頭300經由其間的適配器4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下,在照相機本體100和第二可更換鏡頭300之間不使用與第二通訊單元相對應的DLC2端子。
因此,在第二可更換鏡頭300經由其間的適配器4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下,即使在LCLK端子和DLC2端子之間發生短路,在適配器400中的諸如適配器控制器401等的電氣回路中也不會發生故障。即使在LCLK端子和DLC2端子之間發生短路,也基於第二可更換鏡頭300、適配器400和照相機本體100中所設置的電阻器來對電阻進行分壓,並且可以將要施加至各端子的電壓抑制為該端子的上限電壓以下,以下將詳細說明該情況。即,期望使對應於第二通訊單元的端子(DLC2端子)與對應於第一通訊單元的端子相鄰配置。利用該結構,在根據本實施例的照相機本體100和適配器400中,可以防止在適配器400內所包括的電氣回路中的故障和在照相機本體100內所包括的電氣回路中的故障。
在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下,第一通訊單元的通訊電壓和第二通訊單元的通訊電壓相同(3.0V)。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在LCLK端子和DLC2端子之間發生短路的情況下,如上所述,也不會向照相機本體100的諸如I/F單元102等的元件施加等於或高於上限電壓的電壓。
在第一可更換鏡頭2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下,可以彼此獨立地同時使用第二通訊和第三通訊。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在與第二通訊單元相對應的DLC2端子和與第三通訊單元相對應的DCA端子之間發生短路,第二通訊單元的通訊電壓和第三通訊單元的通訊電壓也相同(3.0V),因此不會向第二/第三通訊用I/F單元102b施加等於或高於工作電壓的電壓。
如上所述,期望如下:使對應於第二通訊單元的端子(DLC2端子)緊鄰對應於第一通訊單元的端子配置,並且使對應於第三通訊單元的端子(CS端子或DCA端子)在與對應於第一通訊單元的端子相反的一側緊鄰對應於第二通訊單元的端子配置。即,期望如下:使對應於第三通訊單元的端子在與對應於第一通訊單元的LCLK端子相反的DLC2端子的一側與對應於第二通訊單元的DLC2端子相鄰配置(其中,在另一側,LCLK端子與DLC2端子相鄰配置),使得DLC2端子配置在LCLK端子和對應於第三通訊單元的端子之間。利用該結構,即使在可更換鏡頭直接地或間接地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下,也可以防止在照相機本體100內的電氣回路和適配器400內的電氣回路中可能發生的故障。
現在詳細說明向照相機本體100內的各介面單元施加的電壓。這裡,假定第二可更換鏡頭300經由其間的適配器4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在這種情況下,LCLK端子的訊號線分別經由照相機本體100中的電阻器R_LCLK_C 120和第二可更換鏡頭300中的電阻器R_LCLK_L 320上拉連接至VDD (5.0V)。DLC2端子分別經由照相機本體100內所設置的電阻器R_DLC2_C 122和適配器400內所設置的電阻器R_DLC2_A 422下拉連接至DGND端子的訊號線。
這裡,將R_LCLK_C 120和R_LCLK_L 320的合成電阻表示為R_LCLK,並且將R_DLC2_C 122和R_DLC2_A 422的合成電阻表示為R_DLC2。將如上所述在端子之間發生短路的情況下施加至LCLK端子的訊號線和DLC2端子的訊號線的電壓表示為V_ST1。然後,藉由使用以下的表達式(1)、(2)和(3)來分別計算合成電阻R_LCLK、合成電阻R_DLC2和施加電壓V_ST1。 R_LCLK= /((1/R_LCLK_C 120)+(1/R_LCLK_L 320))   (1) R_DLC2= 1/((1/R_DLC2_C 122)+(1/R_DLC2_A 422))   (2) V_ST1= 5.0 × (R_DLC2/(R_LCLK+R_DLC2))   (3)
例如,在將R_LCLK設置為10kΩ並且將R_DLC2設置為100kΩ的情況下,使用表達式(1)、(2)和(3)來獲得施加電壓V_ST1 ≅ 4.5V。結果,施加了超過第二/第三通訊用I/F單元102b的上限電壓(3.0V)的電壓。
因此,在本實施例中,例如,將R_LCLK設置為10kΩ並且將R_DLC2設置為10kΩ以調整施加電壓,使得作為V_ST1 = 2.5V的施加電壓等於或低於第二/第三通訊用I/F單元102b的上限電壓(3.0V)。為了將施加電壓設置為等於或低於第二/第三通訊用I/F單元102b的上限電壓的值,需要滿足以下的表達式(4)。 (R_DLC2/(R_LCLK + R_DLC2)) ≤ (3.0/VDD)   (4)
在設置R_LCLK_C 120的電阻、R_LCLK_L 320的電阻、R_DLC2_C 122的電阻和R_DLC2_A 422的電阻以滿足以上的表達式(4)的情況下,可以保護第二/第三通訊用I/F單元102b免於過電壓。
在本實施例中,如上所述,照相機控制器101緊接在安裝了預定的可更換鏡頭之後檢測LCLK端子從低位準向高位準的切換。在可更換鏡頭是第二可更換鏡頭300的情況下,照相機控制器101與第二可更換鏡頭300進行開汲輸出類型的通訊,以經由該通訊判斷第二可更換鏡頭300是否支持CMOS輸出類型的通訊。如果判斷為第二可更換鏡頭300支持CMOS輸出類型的通訊,則照相機控制器101將LCLK端子和DCL端子的輸出系統切換為CMOS輸出類型。在照相機控制器101將LCLK端子和DCL端子的輸出類型切換為CMOS輸出類型的情況下,利用LCLK端子1008表示的電壓等於無需穿過R_LCLK_C 120的從第一通訊用I/F單元102a輸出的電源電壓(5.0V)。
假定:第一通訊用I/F單元102a的針對LCLK訊號的輸入端子的低位準輸入閾值(VIL_LCLK)為0.5V,並且滿足R_LCLK = 10kΩ、R_DLC2_A 422 = 470 Ω和R_DLC2_C 122 = 10kΩ。在這種情況下,基於表達式(2)和(3)所獲得的施加電壓V_ST1 ≅ 0.2V,這小於第一通訊用I/F單元102a的低位準輸入閾值。因此,照相機控制器101判斷為不能進行與可更換鏡頭的通訊,並且進行控制使得不開始與鏡頭的通訊。
利用該結構,在照相機本體100中,LCLK端子的輸出類型沒有切換為CMOS輸出類型。因此,可以防止向諸如第二/第三通訊用I/F單元102b等的元件施加等於或高於上限電壓的電壓。為了在照相機本體100中防止LCLK端子的輸出類型切換為CMOS輸出類型,需要滿足以下的表達式(5)。 (R_DLC2/(R_LCLK + R_DLC2)) ≤VIL_LCLK   (5)
在設置R_LCLK_C 120的電阻、R_LCLK_L 320的電阻、R_DLC2_C 122的電阻和R_DLC2_A 422的電阻以滿足上述的表達式(5)的情況下,可以保護第二/第三通訊用I/F單元102b免於過電壓。
然而,即使在滿足上述的表達式(5)的情況下,如果R_DLC2_C 122的電阻小,則在使用DLC2端子的第二通訊的情況下,第一鏡頭I/F單元202的端子電流也需要被設置成具有大的值。這對應於以下情況:例如,將R_DLC2_A 422設置為10kΩ並且將R_DLC2_C 122設置為470 Ω。在本實施例中,藉由考慮到第二通訊,設置電阻,使得R_DLC2_A 422 = 470 Ω小於R_DLC2_C 122 = 10kΩ。
如圖17D所示,假定以下情況:LCLK端子和DLC2端子彼此相鄰配置,並且照相機本體100中所設置的DLC2端子1009的觸針發生彎曲並在DLC2端子1009和相鄰的LCLK端子之間發生短路。如上所述進行針對LCLK端子和DLC2端子的端子處理,因此將省略針對該端子處理的說明。
在如圖17D所示的情況下,將施加至照相機本體100的LCLK端子和DLC2端子1009的電壓表示為V_ST2。在這種情況下,藉由表達式(6)來計算施加電壓V_ST2。 V_ST2= 5.0×R_DLC2_C 122/(R_LCLK+R_DLC2_C 122)   (6)
假定:例如,R_LCLK等於10kΩ並且R_DLC2_C 122等於100kΩ。然後,使用表達式(1)和(6)來獲得V_ST2 ≅ 4.5V。結果,施加了超過第二/第三通訊用I/F單元102b的上限電壓(3.0V)的電壓。在這種情況下,如上所述,在照相機本體100內的諸如第二/第三通訊用I/F單元102b等的電氣回路中可能發生故障。
因此,在本實施例中,例如,將R_LCLK設置為10kΩ並且將R_DLC2_C 122設置為10kΩ以調整施加電壓,使得作為V_ST2 = 2.5V的施加電壓等於或低於第二/第三通訊用I/F單元102b的上限電壓(3.0V)。為了使施加電壓等於或低於第二/第三通訊用I/F單元102b的上限電壓,需要滿足以下的表達式(7)。將第二/第三通訊用I/F單元102b的針對DLC2訊號的輸入端子的高位準輸入閾值表示為VIH_DLC2。 VIH_DLC2≤R_DLC2/(R_LCLK+R_DLC2)≤(3.0/VDD)   (7)
在設置R_LCLK_C 120的電阻、R_LCLK_L 320的電阻和R_DLC2_C 122的電阻以滿足上述的表達式(7)的情況下,可以保護第二/第三通訊用I/F單元102b免於過電壓。
這裡,在第二可更換鏡頭300經由其間的適配器400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下,DLC2端子經由適配器400內所設置的電阻(電阻器) R_DLC2_A 422下拉連接至DGND訊號線。在這種情況下,期待向照相機控制器101中所設置的DLC2輸入端子(DLC2_IN)輸入低位準的電壓。
假定:針對DLC2訊號的輸入端子的高位準輸入閾值VIH_DLC2為2.3V,R_LCLK為10kΩ,並且R_DLC2_C 122為10kΩ。在這種情況下,使用表達式(6)所計算出的施加電壓V_ST2為2.5V並且超過閾值VIH_DLC2的電壓位準,因此照相機控制器101判斷為DLC2端子輸出高位準的電壓。因此,向DLC2輸入端子(DLC2_IN)輸入高位準的電壓、而不是期望輸入的低位準的電壓。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檢測到端子的異常狀態(錯誤檢測)。然後,LCLK端子1008保持開汲類型的輸出狀態,並且顯示警告以鼓勵使用者確認各安裝件中所設置的端子的狀態(錯誤處理)。
利用該結構,即使在由於端子彎曲因而在LCLK端子和DLC2端子之間發生短路的情況下,照相機本體100的LCLK端子1008也不會切換為CMOS輸出類型的端子,並且可以防止第二/第三通訊用I/F單元102b免於過電壓。
在根據所安裝的可更換鏡頭進行這種切換以使第二通訊單元和第三通訊單元的通訊電壓等於第一通訊單元的電壓的情況下,可以防止在這些端子之間發生短路的情況下可能發生的電氣回路的故障。然而,為了降低與通訊有關的電力消耗並且為了使通訊更快,將第二通訊單元和第三通訊單元的通訊電壓設置成與第一通訊單元的通訊電壓中的最低電壓相等。
以上說明了本發明的實施例;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並且可以進行各種修改和改變。例如,在上述實施例中,說明了採用數位照相機作為用作影像擷取設備的照相機本體100的示例的情況;然而,可以採用除數位照相機以外的諸如數位影像擷取機或安全照相機等的影像擷取設備。
在上述實施例中,說明了採用可更換鏡頭、適配器和中間配件作為本發明的照相機配件的示例的情況;然而,照相機配件不限於此。作為照相機配件,可以採用除上述裝置以外的任何裝置,只要該裝置可以直接地或間接地耦接至照相機本體100的照相機安裝件A (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的照相機安裝件A上)。
在上述實施例中,如圖4A和4B所示,將如下的方向定義為安裝方向:在從影像擷取的情況下面向被擷取體的一側觀看照相機本體100的情況下,鏡頭安裝件B相對於照相機安裝件A順時針地轉動;然而,安裝方向不限於此。例如,也可以將如下的方向定義為安裝方向:在從影像擷取的情況下面向被擷取體的一側觀看照相機本體100時,鏡頭安裝件B相對於照相機安裝件A逆時針地轉動。在這種情況下,至少上述的各安裝件上所配置的端子需要按逆序配置。
上述的術語鏡頭安裝件的安裝方向上的“最遠側”和“最近側”表示以下範圍內的位置:在照相機配件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情況下,存在與照相機安裝件和鏡頭安裝件這兩者都對應的端子。因此,在例如在可以安裝在照相機本體100上的照相機配件的安裝件中存在未包括在照相機本體100中的端子的情況下,並未限制該端子配置的位置。同樣對於可以安裝上述實施例所述的各照相機配件的影像擷取設備,在存在未包括在照相機配件中的端子的情況下,並未限制該端子配置的位置。
在上述實施例中,說明了影像擷取設備的安裝件中所設置的端子是觸針、並且配件的安裝件中所設置的端子是觸點面的情況;然而,這些端子不限於此。例如,可以採用如下結構:在影像擷取設備的安裝件中設置觸點面,在配件的安裝件中設置與這些觸點面相對應的觸針,並且各觸點面和對應的觸針可以彼此電氣連接。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在對應的配件安裝件和鏡頭安裝件中實現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述的照相機安裝件的特徵和配件安裝件的特徵。
關於根據上述實施例的影像擷取設備和配件,在例如假定照相機安裝件中所設置的端子是觸點面的情況下,可以適當調整照相機安裝件中所設置的各觸點面在圓周方向上的寬度。在假定配件安裝件中所設置的端子是觸針的情況下,可以適當調整配件安裝件中所設置的各觸針的引腳間間距。
在上述實施例中,說明了預先將按照圖12和圖13所示的流程的計算機程式儲存在記憶體(未示出)中並且照相機控制器101執行該程式的情況;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程式可以採用諸如目標碼、解釋器所執行的程式或供給至操作系統(OS)的腳本資料等的任何形式,只要該程式具有它們的功能即可。與供給程式所來自的記憶體相對應的記錄媒體例如可以是諸如硬碟或磁帶等的磁性記錄媒體、或者光學/磁光記錄媒體。
儘管在上述實施例中說明了如下的結構,但這並非限制性的:具有照相機安裝件和配件安裝件其中之一的裝置實際相對於具有另一安裝件的裝置轉動,由此使這些裝置彼此以卡口方式耦接。例如,可以採用如下的結構:照相機安裝件和配件安裝件相對轉動,並且照相機安裝件和配件安裝件以卡口方式耦接。以下將詳細說明其詳情。
圖20是根據本發明變形例的安裝機構5000的分解立體圖。圖21A至21C是用於例示性地說明根據本發明的變形例的安裝機構5000的非耦接狀態的圖。圖22A至22C是用於例示性地說明根據本發明的變形例的安裝機構5000的耦接狀態的圖。在圖20至22C中,為了相同的說明,還示出能夠以卡口方式耦接至安裝機構5000的可動安裝部5010的鏡頭安裝件。
如圖20所示,根據本實施例的安裝機構5000從附接有鏡頭安裝件的一側起依次具有以光軸3000為中心的操作部5030、固定安裝部5020、可動安裝部5010和觸點保持構件105。操作部5030是能夠關於中心軸轉動的環狀操作部件,並且利用臂部5040藉由螺桿固定至可動安裝部5010。注意,在本變形例中,操作部5030和可動安裝部5010使用在相對於中心軸的正交方向上配置的兩個臂部5040固定在兩個位置處。根據該結構,藉由操作部5030轉動地工作,可動安裝部5010也以中心軸作為中心一體地轉動。
在可動安裝部5010上設置有各自能夠與鏡頭安裝件所設置的卡口式爪301a至301c以卡口方式耦接的可動安裝爪5011a、5011b和5011c。可動安裝部5010還設置有繞中心軸螺紋連接的螺桿部5012,並且與固定安裝部5020的後面所述的螺桿部5022有關的螺桿連接狀態根據可動安裝部5010繞中心軸的轉動而改變。
固定安裝部5020具有照相機安裝面5021和螺桿部5022,其中該照相機安裝面5021接觸鏡頭安裝件的安裝面,並且上述的可動安裝部5010的螺桿部5012與該螺桿部5022螺桿連接。不同於上述的可動安裝部5010,固定安裝部5020沒有根據操作部5030的轉動操作而關於中心軸轉動。
接著,將參考圖21A至22C來說明根據本變形例的安裝機構5000的以卡口方式耦接方法。注意,鏡頭安裝件所設置的卡口式爪在能夠穿過操作部5030的開口部和固定安裝部5020的開口部的情況下,處於能夠接合可動安裝部5010的可動安裝爪5011a至5011c的狀態。圖21A至21C所示的狀態是操作部5030位於解鎖位置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如從中心軸方向所看到的,鏡頭安裝件的鏡頭安裝面和固定安裝部5020的照相機安裝面5021相接觸,但鏡頭安裝件和可動安裝部5010各自的爪沒有彼此接合,並且沒有重疊。圖21C是沿著圖21B的截面XXIC-XXIC所截取的截面圖。圖22A至22C例示在操作部5030已從該狀態起轉動地工作的狀態下的安裝機構5000。
圖22A至22C所示的狀態是操作部5030位於鎖定位置的狀態。在該狀態下,鏡頭安裝件和可動安裝部5010各自的爪彼此重疊,由此在中心軸方向上接合。在該狀態下,固定安裝部5020的螺桿部5022和可動安裝部5010的螺桿部5012的螺桿連接狀態根據操作部5030的轉動操作而改變,並且可動安裝部5010沿中心軸方向向著影像擷取裝置側移動。圖22C是沿著圖22B的截面XXIIC-XXIIC所截取的截面圖。如圖21C和22C所示,根據安裝機構5000的非鎖定狀態在安裝機構5000的鎖定狀態下改變,可動安裝部5010沿安裝件的中心軸方向遠離固定安裝部5020而移動。根據該結構,在鏡頭安裝件側與卡口式爪接合的狀態下的各可動安裝爪5011a至5011c向著影像擷取設備側移動。
如上所述,安裝機構5000可以藉由使具有能夠接合鏡頭安裝件側的爪的可動安裝部關於中心軸移動,來使可動安裝部相對於固定安裝部沿中心軸方向移動。根據該結構,根據本實施例的安裝機構5000可以減少在耦接狀態下在鏡頭安裝件和照相機側安裝件之間發生的間隙(鬆動)的發生。
儘管在上述變形例中說明了將安裝機構5000設置到影像擷取設備側的結構,但這也適用於將安裝機構5000設置到諸如可更換鏡頭等的照相機配件側的結構。 其它實施例
本發明的實施例還可以藉由讀出並執行記錄在儲存媒體上的計算機可執行指令(例如,一個或多個程式)的系統或設備的計算機來實現(其也可以被參考更完全地作為“非暫時性計算機可讀儲存媒體”)來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功能和/或包括一個或多個電路(例如,專用集成電路(ASIC)),用於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一個或多個的功能,以及藉由系統或裝置的計算機執行的方法,例如藉由從記憶體讀出並執行計算機可執行指令媒體以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功能和/或控制一個或多個電路執行一個或多個上述實施例的功能。計算機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處理器(例如,中央處理單元(CPU),微處理單元(MPU))並且可以包括用於讀出並執行計算機可執行指令的單獨計算機或單獨處理器的網路。計算機可執行指令可以例如從網路或儲存媒體提供給計算機。儲存媒體可以包括例如硬碟,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分佈式計算系統的記憶體,光碟(諸如光碟(CD),數位多功能碟(DVD)或藍光碟(BD)TM),快閃記憶體設備,記憶卡等。
儘管已經參考典型實施例說明了本發明,但是應該理解,本發明不限於所公開的典型實施例。所附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符合最寬的解釋,以包含所有這類修改、等同結構和功能。
1:安裝部 10:透鏡 11:透鏡驅動單元 12:影像感測器 13:A/D轉換器 14:影像處理器 15:顯示器 16:記錄媒體 17:記憶體 18:照相機操作輸入單元 19:透鏡 20:透鏡驅動單元 100:照相機本體 101:照相機控制器 102a:第一通訊用I/F單元 102b:第二/第三通訊用I/F單元 103:照相機電源單元 104:電源切換單元 105:觸點保持構件 106:撓性印製板 107:保持板 108a:螺桿 108b:螺桿 108c:螺桿 120:電阻器R_LCLK_C 121:電阻器R_DLC_C 122:電阻器R_DLC2_C 123:電阻器R_CS_C 124:電阻器R_DCA_C 126:電阻器R_TYPE_C 200:第一可更換鏡頭 201:第一鏡頭控制器 202:第一鏡頭I/F單元 203:鏡頭電源單元 204:驅動電路單元 205:觸點面保持構件 220:電阻器R_LCLK_L 221:電阻器R_DCL_L 222:電阻器R_CS_L 224:電阻器R_TYPE_L 300:第二可更換鏡頭 301:第二鏡頭控制器 301a:卡口式爪 301b:卡口式爪 301c:卡口式爪 302:第二鏡頭I/F單元 320:電阻器R_LCLK_L 400:適配器 401:適配器控制器 402:適配器操作輸入單元 403:適配器電源單元 420:電阻器R_CS_A 421:電阻器R_TYPE_A 422:電阻器R_DLC2_A 500:中間配件 501:配件控制器 502:配件操作輸入單元 503:配件電源單元 520:電阻器R_CS_A 1001:VDD端子 1002:VBAT端子 1003:TYPE端子 1004:PGND端子 1005:MIF端子 1006:DCL端子 1007:DLC端子 1008:LCLK端子 1009:DLC2端子 1010:DCA端子 1011:CS端子 1012:DGND端子 2001:VDD端子 2002:VBAT端子 2003:TYPE端子 2004:PGND端子 2005:MIF端子 2006:DCL端子 2007:DLC端子 2008:LCLK端子 2009:DLC2端子 2010:DCA端子 2011:CS端子 2012:DGND端子 3000:光軸 3001:VDD端子 3002:VBAT端子 3004:PGND端子 3005:MIF端子 3006:DCL端子 3007:DLC端子 3008:LCLK端子 3012:DGND端子 4001:VDD端子 4002:VBAT端子 4004:PGND端子 4005:MIF端子 4006:DCL端子 4007:DLC端子 4008:LCLK端子 4012:DGND端子 5000:安裝機構 5010:可動安裝部 5011a:可動安裝爪 5011b:可動安裝爪 5011c:可動安裝爪 5012:螺桿部 5020:固定安裝部 5021:照相機安裝面 5022:螺桿部 5030:操作部 5040:臂部 A:照相機安裝件 B:鏡頭安裝件 C:照相機安裝件 D:鏡頭安裝件 W1:間距 W2:間距 W3:間距
圖1是示出可以安裝在照相機本體上的照相機配件的類型的系統圖。
圖2是示出包括第一可更換鏡頭和該第一可更換鏡頭可以直接耦接至的照相機本體的照相機系統的方塊圖。
圖3是示出在第一可更換鏡頭連接至照相機本體的狀態下的第一可更換鏡頭的內部結構和照相機本體的內部結構的方塊圖。
圖4A和4B是示出照相機安裝件的構造和鏡頭安裝件的構造的圖。
圖5A至5C是各自示出在使照相機安裝件和鏡頭安裝件相對於彼此轉動的情況下的各端子之間的連接狀態的圖。
圖6是示出第二可更換鏡頭經由其間的適配器安裝在照相機本體上的狀態的方塊圖。
圖7A和7B是示出照相機安裝件和鏡頭安裝件的圖。
圖8A和8B是示出在將第二可更換鏡頭經由其間的適配器安裝在照相機本體上的情況下的安裝件之間的連接狀態的圖。
圖9是示出第一可更換鏡頭經由其間的中間配件安裝在照相機本體上的狀態的方塊圖。
圖10A和10B是示出在將第一可更換鏡頭經由其間的中間配件安裝在照相機本體上的情況下的安裝件之間的連接狀態的圖。
圖11A至11E是各自示出照相機本體的TYPE_IN端子和照相機配件之間的連接狀態的圖。
圖12是示出在照相機配件安裝在照相機本體上時的、直到第一通訊開始為止的操作的流程圖。
圖13是示出與第二通訊有關的操作的流程圖。
圖14是示出第三通訊中的廣播通訊的時序圖。
圖15是示出第三通訊中的P2P (對等)通訊的時序圖。
圖16A和16B是示出照相機安裝件和鏡頭安裝件中的CS端子、DCA端子和DGND端子的內部結構的圖。
圖17A至17D是各自示出在電氣回路中產生的根據與LCLK端子相鄰配置的端子而不同的影響的圖。
圖18是示出照相機本體的照相機安裝件的內部構造的圖。
圖19A和19B是立體圖並且示出照相機本體和第一可更換鏡頭的外觀。
圖20是根據本發明的變形例的安裝機構的分解立體圖。
圖21A至21C是用於例示性地說明根據本發明的變形例的安裝機構的非耦接狀態的圖。
圖22A至22C是用於例示性地說明根據本發明的變形例的安裝機構的耦接狀態的圖。
A:照相機安裝件
B:鏡頭安裝件
W1:間距
W2:間距
W3:間距

Claims (36)

  1. 一種安裝設備,其中配件可安裝在該安裝設備上以及可從該安裝設備拆卸,包含:安裝部;以及複數個端子,被配置在該安裝部的圓周方向上,並且被配置用以與該配件電連接,其中該複數個端子被配置在第一台階和第二台階上,其中該第一台階和該第二台階在平行於該安裝部的中心軸向的方向上具有與配置在該配件上的端子不同的該複數個端子之接觸位置,其中該複數個端子包括:第一端子,被配置用以供給用於驅動該配件的內部組件的電源;第二端子,被配置以表示與該第一端子相對應的參考電壓位準;以及第三端子,被配置以檢測該配件的類型,其中,在該複數個端子中,該第一端子和該第三端子彼此相鄰配置,該第二端子和該第三端子彼此相鄰配置在該端子保持件的該第二台階上,並且其中該第二端子被配置比配置在該第二台階上的該複數個端子中的該第一端子和該第三端子更靠近該第一台階。
  2. 根據請求項1之安裝設備,其中該第一端子被配置比配置在該第二台階上的該複數個端子中的該第二端子和該第三端子更遠離該第一台階。
  3. 根據請求項2之安裝設備,其中該第三端 子被配置比配置在該第二台階上的該複數個端子中的該第二端子更遠離該第一台階並且比該第一端子更靠近該第一台階。
  4. 根據請求項3之安裝設備,其中該複數個端子包括第四端子,該第四端子被配置在該第二台階上並且被配置用以供給用於從該安裝設備側通訊至該配件的電源,並且其中,該第四端子被配置以與該第一端子相鄰,並且該第四端子被配置以比配置在該第二台階上的該複數個端子中的其他端子更遠離該第一台階。
  5. 根據請求項1之安裝設備,其中,該第二台階朝著平行於比該第一台階更遠的該安裝部的該中心軸方向的該方向上該配件可安裝於其上的一側突出,並且在該配件到該安裝設備的安裝方向和與該安裝方向相反的該配件遠離該安裝設備的移除方向上,在該第二台階更靠近該移除方向的同時,該第一台階更靠近該安裝方向。
  6. 根據請求項1之安裝設備,其中,當將該配件被安裝在該安裝設備上時,該第二端子首先被接觸至該複數個端子中的該配件的複數個端子中的相對應的一個,並且其中,當安裝在該安裝設備上的該配件被拆卸時,該第二端子最後從該複數個端子中的該配件的該等端子的該 相對應的一個去除。
  7. 根據請求項1之安裝設備,其中,在該複數個端子中,配置在該第二台階上的該等端子的數量小於配置在該第一台階上的該等端子的數量。
  8. 根據請求項4之安裝設備,其中該複數個端子是可電連接至該配件的該複數個端子的觸針,該第二端子和該第三端子之間的第二間距比配置在該複數個端子的該第一台階上的該等端子之間的第一間距寬,並且當該配件被安裝在該安裝設備上時,該第一間距所被設定用於該複數個端子中的至少每個不同時與該配件的該複數個端子中的兩個以上的端子接觸。
  9. 根據請求項8之安裝設備,其中該第一端子和該第三端子之間的間距為該第一間距。
  10. 根據請求項9之安裝設備,其中,該第一端子和該第四端子之間的間距等於該第二間距。
  11. 根據請求項8之安裝設備,其中,該複數個端子中的端子之間的端子間間距是該等端子在該安裝部的該圓周方向上的複數個中心點之間的距離。
  12. 根據請求項8之安裝設備,其中該複數個端子的端子之間的該端子間間距是在該安裝部的該圓周方向上的該等端子中配置的複數個導電部之間的距離。
  13. 根據請求項4之安裝設備,其中該複數個端子是可電連接至該配件的該複數個端子的接觸面,並且其中該第二端子在該安裝部的該圓周方向上在該複數個端子中具有最大寬度。
  14. 根據請求項4之安裝設備,其中該複數個端子包括第五端子,該第五端子被配置在該第一台階上並且被配置以用於檢測該配件在該安裝設備上的安裝,並且其中該第五端子被配置比配置在該第一台階上的該安裝設備的該複數個端子中的其他端子更靠近該第二台階。
  15. 根據請求項14之安裝設備,其中該複數個端子包括第六端子,該第六端子被配置在該第一台階上並被配置以表示與該第四端子相對應的參考電壓位準,並且其中,該第六端子被配置比配置在該第一台階上的該安裝設備的該複數個端子中的其他端子更遠離該第二台階。
  16. 根據請求項15之安裝設備,其中該複數個端子包括配置在該第一台階上並被配置以在該配件以及該安裝設備之間通訊的第七端子、第八端子、第九端子、第十端子、第十一端子和第十二端子,並且其中,在該安裝設備配置在該第一台階上的該複數個 端子中,該第七端子、該第八端子、該第九端子、該第十端子、該十一端子和該第十二端子被配置以比該第五端子更遠離該第二台階並且比該第六端子更靠近該第二台階。
  17. 一種成像設備,具有安裝設備,其中配件可安裝在該安裝設備上以及可從該安裝設備拆卸,包含:安裝部;以及複數個端子,被配置在該安裝部的圓周方向上,並且被配置用以與該配件電連接,其中該複數個端子被配置在第一台階和第二台階上,其中該第一台階和該第二台階在平行於該安裝部的中心軸向的方向上具有與配置在該配件上的端子不同的該複數個端子之接觸位置,該複數個端子包括:第一端子,被配置在該第二台階上並且被配置用以供給用於驅動該配件的內部組件的電源;第二端子,被配置以表示與該第一端子相對應的參考電壓位準;以及第三端子,被配置以檢測該配件的類型,其中,在該複數個端子中,該第一端子和該第三端子彼此相鄰配置,該第二端子和該第三端子彼此相鄰配置在該第二台階上,並且其中該第二端子被配置比配置在該第二台階上的該複數個端子中的該第一端子和該第三端子更靠近該第一台階。
  18. 一種適配器裝置,其具有安裝設備,其 中配件可安裝在該安裝設備上以及可從該安裝設備拆卸,包含:安裝部;以及複數個端子,被配置在該安裝部的圓周方向上,並且被配置用以與該配件電連接,其中該複數個端子被配置在第一台階和第二台階上,其中該第一台階和該第二台階在平行於該安裝部的中心軸向的方向上具有與配置在該配件上的端子不同的該複數個端子之接觸位置,該複數個端子包括:第一端子,被配置在該第二台階上並且被配置用以供給用於驅動該配件的內部組件的電源;第二端子,被配置以表示與該第一端子相對應的參考電壓位準;以及第三端子,在該配件被安裝在該適配器裝置上的情況下面對該配件的端子,其中該配件的該端子被配置用以表示預定電壓位準,其中,在該複數個端子中,該第一端子和該第三端子彼此相鄰配置,該第二端子和該第三端子彼此相鄰配置在該第二台階上,並且其中該第二端子被配置比配置在該第二台階上的該複數個端子中的該第一端子和該第三端子更靠近該第一台階。
  19. 根據請求項18之適配器裝置,其中,在該配件被安裝在該適配器裝置上的情況下,該第三端子被配置用以檢測該配件的類型。
  20. 一種可安裝在安裝設備上以及可從該安裝設備拆卸的配件,包含:安裝部;以及複數個端子,被配置在該安裝部的圓周方向上,並且被配置用以與該安裝設備電連接,其中該複數個端子被配置在第一台階和第二台階上,其中該第一台階和該第二台階在平行於該安裝部的中心軸向的方向上具有與配置在該安裝設備上的端子不同的該複數個端子之接觸位置,其中該複數個端子包括:第一端子,被配置用以接收電源;第二端子,被配置以表示與該第一端子相對應的參考電壓位準;以及第三端子,被配置以當該配件被以電連接的方式安裝在該安裝設備上時,用以表示預定電壓位準,其中,在該複數個端子中,該第一端子和該第三端子彼此相鄰配置,該第二端子和該第三端子彼此相鄰配置在該端子保持件的該第二台階上,並且其中該第二端子被配置比配置在該第二台階上的該複數個端子的該第一端子和該第三端子更靠近該第一台階。
  21. 根據請求項20之配件,其中,該第三端子被配置用以藉由表示該預定電壓位準來表示該安裝設備上的該配件的類型。
  22. 根據請求項21之配件,其中該第一端子被配置比配置在該第二台階上的該複數個端子中的該第二 端子和該第三端子更遠離該第一台階。
  23. 根據請求項22之配件,其中該第三端子被配置比配置在該第二台階上的該複數個端子中的該第二端子更遠離該第一台階並且比該第一端子更靠近該第一台階。
  24. 根據請求項23之配件,其中,該第一端子被配置用以從該安裝設備側接收第一電源至該配件,其中該複數個端子包括第四端子,該第四端子被配置在該第二台階上並且被配置用以接收用於從該安裝設備側通訊至該配件的第二電源,並且其中,該第四端子被配置以與該第一端子相鄰,並且該第四端子被配置以比配置在該第二台階上的該複數個端子中的其他端子更遠離該第一台階。
  25. 根據請求項24之配件,其中,該第一電源的電壓位準不同於該第二電源的電壓位準。
  26. 根據請求項21之配件,其中,該第一台階朝著平行於比該第二台階更遠的該安裝部的該中心軸方向的該方向上可安裝於該安裝設備上的一側突出,並且在該配件到該安裝設備的安裝方向和與該安裝方向相反的該配件遠離該安裝設備的移除方向上,在該第二台階更靠近該安裝方向的同時,該第一台階更靠近該移除方向。
  27. 根據請求項21之配件,其中,當將該配件被安裝在該安裝設備上時,該第二端子首先被接觸至該複數個端子中的該安裝設備的複數個端子中的相對應的一個,並且其中,當安裝在該安裝設備上的該配件被拆卸時,該第二端子最後從該複數個端子中的該安裝設備的該等端子的該相對應的一個去除。
  28. 根據請求項21之配件,其中,在該複數個端子中,配置在該第二台階上的該等端子的數量小於配置在該第一台階上的該等端子的數量。
  29. 根據請求項24之配件,其中該複數個端子是可電連接至該配件的該複數個端子的接觸面,並且其中該第二端子在該安裝部的該圓周方向上在該複數個端子中具有最大寬度。
  30. 根據請求項29之配件,其中,該第三端子在該安裝部的該圓周方向上具有比該第二端子的寬度窄的寬度。
  31. 根據請求項30之配件,其中,該第四端子在該安裝部的該圓周方向上具有比該第二端子的該寬度窄的寬度。
  32. 根據請求項24之配件,其中該複數個端子包括第五端子,該第五端子被配置 在該第一台階上並且被配置以用於檢測該配件在該安裝設備上的安裝,並且其中該第五端子被配置比配置在該第一台階上的該配件的該複數個端子中的其他端子更靠近該第二台階。
  33. 根據請求項32之配件,其中該複數個端子包括第六端子,該第六端子被配置在該第一台階上並被配置以表示與該第四端子相對應的參考電壓位準,並且其中,該第六端子被配置比配置在該第一台階上的該配件的該複數個端子中的其他端子更遠離該第二台階。
  34. 根據請求項33之配件,其中該複數個端子包括配置在該第一台階上並被配置以在該安裝設備以及該配件之間通訊的第七端子、第八端子、第九端子、第十端子、第十一端子和第十二端子,並且其中,在該配件配置在該第一台階上的該複數個端子中,該第七端子、該第八端子、該第九端子、該第十端子、該十一端子和該第十二端子被配置以比該第五端子更遠離該第二台階並且比該第六端子更靠近該第二台階。
  35. 根據請求項20之配件,其中該配件是可安裝在該安裝設備上或可從該安裝設備拆卸的可更換鏡頭;並且其中該第一端子被配置用以接收用於驅動該可更換鏡頭的內部組件的電源。
  36. 根據請求項20之配件,其中該配件是可安裝在該安裝設備上或可從該安裝設備拆卸的適配器裝置,並且其中該第一端子被配置用以從該安裝設備接收用於驅動安裝在該適配器裝置上的可更換鏡頭的內部組件的電源。
TW109141307A 2017-05-31 2018-05-29 影像擷取設備和配件 TWI7921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08273 2017-05-31
JP2017-108273 2017-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1045A TW202121045A (zh) 2021-06-01
TWI792103B true TWI792103B (zh) 2023-02-11

Family

ID=6249243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8221A TWI712847B (zh) 2017-05-31 2018-05-29 影像擷取設備和配件
TW109141307A TWI792103B (zh) 2017-05-31 2018-05-29 影像擷取設備和配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8221A TWI712847B (zh) 2017-05-31 2018-05-29 影像擷取設備和配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0591807B2 (zh)
EP (1) EP3410191B1 (zh)
JP (2) JP6611862B2 (zh)
KR (1) KR102090965B1 (zh)
CN (4) CN113589625A (zh)
RU (1) RU2714847C2 (zh)
TW (2) TWI7128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26126B (zh) * 2017-01-27 2021-06-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相机系统、可换镜头、相机及相机系统的电源供给方法
JP6866236B2 (ja) * 2017-05-31 2021-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アクセサリ装置
JP7024322B2 (ja) 2017-10-26 2022-02-24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クセサリ、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EP3477381B1 (en) 2017-10-26 2021-12-22 Nikon Corporation Accessory attachable to a camera comprising signal terminals
JP2019078933A (ja) 2017-10-26 2019-05-23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クセサリ
JP6455622B1 (ja) 2018-07-18 2019-01-23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クセサリ
JP6455624B1 (ja) * 2018-08-16 2019-01-23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クセサリ
JP6508402B1 (ja) 2018-08-21 2019-05-08 株式会社ニコン 交換レンズ
JP7362263B2 (ja) * 2019-02-19 2023-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接続装置、アクセサリ、アクセサリシュー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WO2021206009A1 (ja) 2020-04-09 2021-10-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アクセサリ
CN115542638A (zh) 2020-04-09 2022-12-30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配件和控制方法
JP2022167300A (ja) * 2021-04-23 2022-11-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アクセサリ
JP7132410B1 (ja) 2021-08-26 2022-09-06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モジュール付き電子機器、電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3725A (en) * 1986-12-27 1989-08-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nnector for a camera
US4924249A (en) * 1986-12-27 1990-05-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ower supply device for camera
TW200717060A (en) * 2005-10-20 2007-05-01 Sony Corp Lens barrel
US20170034420A1 (en) * 2011-05-13 2017-02-02 Nikon Corporation Exchangeable lens and camera body

Family Cites Families (7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50335Y2 (ja) * 1975-06-04 1983-11-16 ブロニカ株式会社 交換レンズ用コネクタ−
US6183145B1 (en) * 1986-02-13 2001-02-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system
JPS62195633A (ja) * 1986-02-24 1987-08-28 Canon Inc 光学付属品
JPS63165831A (ja) * 1986-12-27 1988-07-09 Canon Inc 光学付属品
US4922283A (en) * 1988-02-12 1990-05-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instrument
US5079578A (en) * 1988-10-13 1992-01-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system
JPH0734093B2 (ja) 1988-10-13 1995-04-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システム
JPH0734094B2 (ja) * 1988-12-19 1995-04-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790249B2 (ja) 1988-11-17 1998-08-27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カメラシステム
DE68922472T2 (de) * 1988-12-05 1995-09-28 Canon Kk Optisches Gerät.
US5177520A (en) * 1988-12-05 1993-01-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apparatus
US5262899A (en) 1989-08-25 1993-11-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apparatus having a mount
JPH0424736U (zh) * 1990-06-21 1992-02-27
JP3082951B2 (ja) 1991-01-31 2000-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着脱式カメラ装置
JPH0937119A (ja) * 1995-07-20 1997-02-07 Canon Inc ビデオ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光学付属品
DE19855977C2 (de) 1998-12-04 2002-06-27 Rollei Fototechnic Gmbh Objektiv für eine Kamera
JP4343333B2 (ja) 1999-06-25 2009-10-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JP2002258381A (ja) * 2001-02-28 2002-09-11 Asahi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交換式カメラ、その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撮影レンズ
JP2003015011A (ja) 2001-07-02 2003-01-15 Minolta Co Ltd 交換レンズおよびレンズ交換式カメラ
JP4411037B2 (ja) * 2002-09-09 2010-0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および撮影システム
CN1716715A (zh) 2004-06-14 2006-01-04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端子结构
US7668455B2 (en) 2004-12-20 2010-02-23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image capturing method, reproducing apparatus, reproduc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4574489B2 (ja) 2005-08-12 2010-11-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101656A (ja) * 2005-09-30 2007-04-19 Fujifilm Corp 電子機器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7171506A (ja) 2005-12-21 2007-07-05 Fujifilm Corp 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07295091A (ja) 2006-04-21 2007-11-08 Fujifilm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デジタル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08099605A1 (ja) 2007-02-15 2008-08-21 Panasonic Corporation 撮像装置およびカメラ本体
KR101406800B1 (ko) 2007-09-06 2014-06-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메라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US7874747B2 (en) * 2008-04-28 2011-01-25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termediate adapter, camera body and imaging system
KR101617792B1 (ko) 2008-12-31 2016-05-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렌즈 탈착식 카메라
JP2010282101A (ja) 2009-06-05 2010-12-16 Nikon Corp 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カメラアクセサリ
JP5665107B2 (ja) 2009-06-25 2015-02-04 Nec東芝スペース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撮像回路
WO2011064850A1 (ja) 2009-11-25 2011-06-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交換レンズ
JP4998624B2 (ja) * 2010-03-18 2012-08-15 株式会社ニコン 交換レンズ
JP2012013730A (ja) 2010-06-29 2012-01-19 Kowa Co 望遠レンズユニット
JP5854623B2 (ja) 2010-08-06 2016-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アクセサリ及び撮像装置システム
JP5041081B2 (ja) 2010-09-06 2012-10-03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カメラ用アクセサリ、アクセサリ側マウント、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ボディ側マウント
JP4952845B2 (ja) 2010-09-09 2012-06-13 株式会社ニコン 交換レンズ、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2402100B (zh) 2010-09-09 2014-10-15 株式会社尼康 可换透镜、相机主体及电子设备
JP5762011B2 (ja) 2011-01-21 2015-08-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交換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システム
JP4978745B1 (ja) 2011-02-25 2012-07-18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クセサリー、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5821347B2 (ja) 2011-07-08 2015-11-24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シャッタ制御装置
US8814449B2 (en) 2011-07-22 2014-08-26 Nikon Corporation Adapter, camera system, and adapter control program
US8755684B2 (en) 2011-07-22 2014-06-17 Nikon Corporation Adapter, camera system, and adapter control program
JP5866914B2 (ja) 2011-07-22 2016-02-24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ダプター、カメラシステム、カメラボディ、アダプター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カメラボディ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894397B2 (ja) * 2011-08-29 2016-03-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アクセサリ及び撮像システム
JP2013064867A (ja) 2011-09-16 2013-04-11 Nikon Corp アクセサリー、及びコネクター
US8649677B2 (en) 2011-09-20 2014-02-11 Nikon Corporation Exchangeable lens
US8714844B2 (en) 2011-09-20 2014-05-06 Nikon Corporation Intermediate adapter, camera accessory, and exchangeable lens
JP2013068833A (ja) 2011-09-22 2013-04-18 Sony Corp アクセサリー、撮像装置及び検出方法
CN104040423B (zh) 2011-12-28 2015-12-0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可换镜头式照相机、照相机主体、镜头单元及忙碌信号控制方法
JP5638706B2 (ja) 2011-12-28 2014-12-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レンズ交換式カメラ、カメラ本体及びレンズ装着判定方法
JP2013172195A (ja) 2012-02-17 2013-09-02 Nikon Corp カメラアクセサリー、交換レンズ、及びアダプター
KR101723563B1 (ko) 2012-03-15 2017-04-05 한화테크윈 주식회사 카메라의 마운트 장치
US9684229B2 (en) 2012-04-04 2017-06-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accessory and camera
JP5822861B2 (ja) 2012-04-04 2015-1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アクセサリおよびカメラ
EP3543786B1 (en) 2012-04-04 2022-05-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and camera accessory
CN104204939B (zh) * 2012-04-04 2018-05-04 佳能株式会社 相机及相机配件
JP5705158B2 (ja) 2012-04-04 2015-04-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アクセサリおよびカメラ
EP2963472B1 (en) 2012-04-04 2021-12-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lens unit
CN104272181A (zh) 2012-05-08 2015-01-07 株式会社尼康 附件和相机机身
JP6041561B2 (ja) * 2012-07-19 2016-1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643788B2 (ja) 2012-07-20 2014-1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レンズユニット
JP5701267B2 (ja) 2012-07-20 2015-04-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およびカメラアクセサリ
JP5755204B2 (ja) 2012-09-12 2015-07-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192275B2 (ja) 2012-09-13 2017-09-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アクセサリおよび光学機器
US9361060B2 (en) 2013-02-08 2016-06-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tributed rendering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for display clustering
WO2014147912A1 (ja) 2013-03-19 2014-09-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メラ装置,カメラ・ボディ,交換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ボディの動作制御方法
JP2015148720A (ja) 2014-02-06 2015-08-2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アクセサリ機器取付装置及びこのアクセサリ機器取付装置に取り付け可能な支持台ユニット
JP6465555B2 (ja) 2014-03-25 2019-0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電子機器、カメラ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8139652B (zh) 2015-10-20 2020-08-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可换镜头、相机系统、通信方法及程序
WO2017073082A1 (ja) * 2015-10-30 2017-05-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6838928B2 (ja) * 2016-10-18 2021-03-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マウントアダプタ
JP6577153B2 (ja) 2017-01-27 2019-09-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メラシステム、カメラ、レンズ、アクセサリー、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のアクセサリー検出方法
CN113109982A (zh) 2017-05-31 2021-07-13 佳能株式会社 镜头设备、摄像设备和中间配件
RU2714842C2 (ru) 2017-05-31 2020-02-19 Кэнон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хвата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и аксессуары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3725A (en) * 1986-12-27 1989-08-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nnector for a camera
US4924249A (en) * 1986-12-27 1990-05-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ower supply device for camera
TW200717060A (en) * 2005-10-20 2007-05-01 Sony Corp Lens barrel
US20170034420A1 (en) * 2011-05-13 2017-02-02 Nikon Corporation Exchangeable lens and camera bod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8119108A3 (zh) 2019-12-02
KR102090965B1 (ko) 2020-03-19
TWI712847B (zh) 2020-12-11
EP3410191A1 (en) 2018-12-05
TW202121045A (zh) 2021-06-01
US20180348604A1 (en) 2018-12-06
US10989990B2 (en) 2021-04-27
CN113589624A (zh) 2021-11-02
CN113589625A (zh) 2021-11-02
JP2020073985A (ja) 2020-05-14
RU2714847C2 (ru) 2020-02-19
CN108989627A (zh) 2018-12-11
EP3410191B1 (en) 2020-01-29
US10591807B2 (en) 2020-03-17
TW201903504A (zh) 2019-01-16
CN208424540U (zh) 2019-01-22
JP7051780B2 (ja) 2022-04-11
JP6611862B2 (ja) 2019-11-27
US20200174348A1 (en) 2020-06-04
BR102018011054A2 (pt) 2019-03-19
RU2018119108A (ru) 2019-12-02
JP2018205732A (ja) 2018-12-27
CN108989627B (zh) 2021-07-06
KR20180131486A (ko) 2018-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2103B (zh) 影像擷取設備和配件
TWI776256B (zh) 安裝件設備和配件
US11281078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accessories
CN108989613B (zh) 摄像设备和配件
US11378870B2 (en) Mount apparatus and accessories
BR102018011057B1 (pt) Aparelho de montagem e acessório montável e desmontável em aparelhos de captura de imag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