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0361B - 物品搬送裝置 - Google Patents

物品搬送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0361B
TWI790361B TW108108430A TW108108430A TWI790361B TW I790361 B TWI790361 B TW I790361B TW 108108430 A TW108108430 A TW 108108430A TW 108108430 A TW108108430 A TW 108108430A TW I790361 B TWI790361 B TW I79036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ticle
unit
pressing
vertical direction
afore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84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2043A (zh
Inventor
和田吉成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福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福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福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20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20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03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036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0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G47/901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rovided with drive systems with rectilinear movements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0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 B66C1/1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by mechanical means
    • B66C1/22Rigid members, e.g. L-shaped members, with parts engaging the under surface of the loads; Crane hoo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1/00Trolleys or crabs, e.g. operating above runways
    • B66C11/02Trolleys or crabs, e.g. operating above runways with operating gear or operator's cabin suspended, or laterally offset, from runway or track
    • B66C11/04Underhung trolle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1/00Trolleys or crabs, e.g. operating above runways
    • B66C11/16Rope, cable, or chain drives for trolleys; Combinations of such drives with hoisting g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 Discharge Of Articles From Conveyors (AREA)
  • Chain Conveyers (AREA)

Abstract

實現一種物品搬送裝置,其可抑制物品搬送裝置的構成之複雜化並且可解除按壓部的按壓。本發明具備:升降單元,受升降驅動部驅動而沿著上下方向移動;及按壓單元,相對於升降單元而相對地沿著上下方向移動,升降單元具備載置物品的物品載置部、及沿著上下方向來引導按壓單元的引導部,按壓單元具備按壓物品的按壓部、受引導部引導的被引導部、及和按壓部一體地沿著上下方向移動的連動部,按壓單元構成為:藉由自重而相對於升降單元相對地朝下方移動,並且藉由在接觸部已從下方接觸於連動部的狀態下使升降單元朝下方移動,而讓按壓單元相對於升降單元相對地朝上方移動。

Description

物品搬送裝置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具備有沿上下方向移動之升降單元的物品搬送裝置。
發明背景 在韓國公開專利第10-2015-0071312號公報中,揭示有物品搬送裝置之一例,前述物品搬送裝置具備有沿上下方向移動之升降單元。以下,在先前技術的說明中於括弧內所附上的符號是所參照的文獻的符號。在此物品搬送裝置中,按壓單元(292)具備有:按壓部(295),從上方接觸於已載置於物品載置部的物品並且按壓該物品;被引導部(294),連結於按壓部(295)並且藉由引導部(291)而沿著上下方向被引導。按壓單元(292)是構成為藉由相對於升降單元而相對地朝下方移動,以藉由按壓部從上方按壓物品。
發明概要 在此物品搬送裝置中,為了解除按壓部對物品的按壓,必須藉由另外具備的驅動部使按壓單元朝上方移動。在將像這樣的驅動部設置於物品搬送裝置的情況下,變得必須將電力等之驅動能量供給至驅動部,而有物品搬送裝置的構成變複雜之課題。
於是,所期望的是實現一種物品搬送裝置,其可抑制物品搬送裝置的構成之複雜化並且可解除按壓部的按壓。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有鑒於上述內容之物品搬送裝置的特徵構成之點在於:具備:升降單元,受升降驅動部所驅動而沿著上下方向移動;及按壓單元,相對於前述升降單元而相對地沿著前述上下方向移動,前述升降單元具備:物品載置部,載置物品;引導部,沿著前述上下方向來引導前述按壓單元;及支撐部,在前述按壓單元之相對於前述升降單元的沿著前述上下方向的相對移動範圍的下限位置上,從下方支撐前述按壓單元,前述按壓單元具備:按壓部,從上方接觸於已載置在前述物品載置部的前述物品並且按壓該物品;被引導部,連結於前述按壓部並且藉由前述引導部而沿著前述上下方向被引導;及連動部,連結於前述按壓部並且與前述按壓部一體地沿著前述上下方向移動,前述按壓單元構成為:藉由自重而相對於前述升降單元相對地朝下方移動,並且藉由在和前述升降單元及前述按壓單元分開地設置的接觸部已從下方接觸於前述連動部的狀態下使前述升降單元朝下方移動,而使前述按壓單元相對於前述升降單元相對地朝上方移動。
根據此特徵構成,可以設成下述狀態:藉由讓按壓單元藉由自重而相對於升降單元相對地朝下方移動,以讓按壓部從上方接觸於已載置在物品支撐部的物品,而藉由該按壓部來按壓物品。從而,可以適當地保持搬送中的物品。並且,藉由在已使升降單元朝下方移動的情況下使接觸部對連動部從下方接觸,以限制按壓單元往下方的移動,藉由在此狀態下進一步使升降單元朝下方移動,以使按壓單元相對於升降單元相對地朝上方移動。藉此,成為已解除由按壓部所進行的對物品的按壓之狀態,而變得可進行物品的移載等。像這樣,根據本構成,可以藉由按壓單元的自重、及在按壓單元往下方的移動受到限制的狀態下之升降單元往下方的移動,而使按壓單元相對於升降單元沿著上下方向相對地移動。從而,不需要用於使按壓單元相對於升降單元沿著上下方向移動之專用的驅動部,而可以謀求物品搬送裝置的構成之簡單化。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1.實施形態 依據圖式來說明具備有物品搬送裝置的物品搬送設備之實施形態。如圖1至圖3所示,物品搬送設備具備:設置於天花板附近的軌道1、相當於物品搬送裝置的物品搬送車2、及具有支撐台3的處理裝置4。物品搬送車2是將物品6從圖外的搬送起點搬送至處理裝置4的支撐台3,並且將物品6從處理裝置4的支撐台3搬送至圖外的搬送目的地。
如圖5、圖6、圖8、及圖9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物品6是由在上下方向Z上所層疊的複數個貨物7所構成。在此,貨物7是形成為薄板狀。作為像這樣的貨物7,例如有棧板、罩殼、玻璃基板、板材等。並且,物品6會有所層疊的貨物7的片數不同之情況。亦即,成為搬送對象的物品6會有彼此在上下方向Z的高度不同之情況。如圖6及圖9所示,將已層疊有所設想的最大片數的貨物7的物品6,設為上下方向Z的高度為最大的物品6,並且將其上下方向Z的高度設為物品最大高度H1。
接著,針對物品搬送車2進行說明。再者,在說明物品搬送車2時,將行走部11所行走的方向稱為第1方向X,並且將上下方向Z視角下與第1方向X正交的方向稱為第2方向Y(參照圖4)。
如圖1至圖3所示,物品搬送車2具備:行走部11,在軌道1上沿著軌道1行走;保持部12,連結於行走部11並且保持物品6;及收容部13,連結於行走部11並且形成收容物品6的收容空間。保持部12及收容部13是與行走部11連結成比軌道1更位於下方。再者,軌道1是由天花板所懸吊支撐。
行走部11具備:在軌道1上滾動的行走車輪14、以及使該行走車輪14旋轉驅動的行走用馬達15。行走部11是構成為藉由行走用馬達15的驅動來旋轉驅動行走車輪14,藉此沿著軌道1來行走。
保持部12具備:升降單元17,受升降驅動部16驅動而沿著上下方向Z移動;及按壓單元18,相對於升降單元17而相對地沿著上下方向Z移動。
升降驅動部16具備升降用馬達21以及捲繞於捲繞體22的繩狀體23。繩狀體23的前端部是連接於升降單元17。升降驅動部16是藉由升降用馬達21的驅動使捲繞體22朝正轉方向旋轉以捲取繩狀體23,藉此使升降單元17上升。又,升降驅動部16是藉由升降用馬達21的驅動使捲繞體22朝逆轉方向旋轉以放出繩狀體23,藉此使升降單元17下降。升降驅動部16是藉由像這樣使升降單元17沿著上下方向Z移動,以使升降單元17升降至上升位置(參照圖1)與下降位置(參照圖3)。再者,在本實施形態中,是使用皮帶來作為繩狀體23,並且使用滑輪來作為捲繞體22。
如圖4所示,升降單元17具備:物品載置部26,載置物品6;引導部27,沿著上下方向Z來引導按壓單元18;升降體28,連結繩狀體23的前端部;及支撐部29,從下方支撐按壓單元18。物品載置部26、引導部27、及支撐部29是受升降體28所支撐。因此,在藉由升降驅動部16的驅動而使升降體28沿著上下方向Z移動的情況下,物品載置部26、引導部27、及支撐部29會和升降體28一體地沿著上下方向Z移動。
在本實施形態中,支撐部29是由物品載置部26的載置體31所構成。亦即,支撐部29是設置於物品載置部26。如圖7所示,支撐部29是在按壓單元18相對於升降單元17之沿著上下方向Z的相對移動範圍H2的下限位置上從下方支撐按壓單元18。
如圖4所示,升降體28是由上下方向Z視角下的形狀形成為矩形的板狀體所構成。升降體28是在上下方向Z視角下將物品載置部26支撐於該升降體28的中央部。並且,升降體28中之第2方向Y的兩端部的每一個上,是以在第1方向X上排列的狀態而連結有一對繩狀體23。亦即,在升降體28上連結有4條繩狀體23。
複數個引導部27是設置成在上下方向Z視角下包圍物品載置部26的周圍。在本實施形態中,引導部27是在上下方向Z視角下配置於升降體28的複數個(在此為4個)角部的每一個上。亦即,引導部27是設置有複數個(在此為4個)。並且,複數個引導部27的每一個具有用於將按壓單元18的被引導部37朝上下方向Z引導的滾珠栓槽(ball spline)軸承等之直線運動引導機構。
物品載置部26具備:載置體31,載置物品6;及移動體32,支撐載置體31並且沿著水平方向移動。移動體32是藉由移動用馬達33的驅動而沿著第1方向X移動,藉此即可沿著第1方向X移動被移動體32所支撐的載置體31。
載置體31是藉由移動體32沿著第1方向X移動,而移動至第1位置P1(圖1及圖2所示的位置)與第2位置P2(圖3所示的位置)。第1位置P1是載置體31受升降體28所支撐的位置,且是在上下方向Z視角下,載置體31所載置的物品6與按壓部36重複的位置。第2位置P2是載置體31受處理裝置4所支撐的位置,且是在上下方向Z視角下,載置體31所載置的物品6與按壓部36不重複的位置。再者,移動用馬達33相當於使載置體31沿著水平方向移動至第1位置P1與第2位置P2的移動驅動部。物品搬送車2是在載置體31位於第1位置P1的狀態下使行走部11行走並且使保持部12升降。
如圖4至圖9所示,按壓單元18具備:按壓部36,從上方接觸於已載置於物品載置部26的物品6並且按壓該物品6;被引導部37(後述之柱部41),連結於按壓部36並且藉由引導部27而沿著上下方向Z被引導;及連動部38(後述之柱部41及接地部42),連結於按壓部36並且與按壓部36一體地沿著上下方向Z移動。
按壓單元18是構成為:藉由自重而相對於升降單元17相對地朝下方移動,並且藉由在支撐台3的支撐面3A已從下方來對連動部38(接地部42)進行接觸的狀態下使升降單元17朝下方移動,而讓按壓單元18相對於升降單元17相對地朝上方移動。如圖1~圖3、圖8、圖9所示,支撐面3A是相對於升降單元17而位於下方。再者,此支撐面3A是相當於和升降單元17及按壓單元18分開地設置的接觸部。
如圖4所示,按壓部36是由在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上延伸的板狀體所構成。連動部38具有:柱部41,形成為在上下方向Z上延伸的柱狀;及接地部42,形成為在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上延伸的板狀。柱部41的下端是連結於接地部42,且柱部41是從接地部42朝上方延伸。又,柱部41的上端是連結於按壓部36,且柱部41是從按壓部36朝下方延伸。亦即,在本實施形態中,板狀的按壓部36與板狀的接地部42是藉由複數根柱狀的柱部41而在上下方向Z上連結。如此,按壓部36是配置在比升降單元17更上方,且接地部42是配置在比升降單元17更下方。
如圖8及圖9所示,按壓單元18相對於升降單元17之往上方的移動,會因按壓單元18(在此為接地部42(連動部38))從下方接觸於升降單元17(在此為升降體28)而受到限制。按壓單元18像這樣從下方接觸於升降單元17的位置,是成為相對移動範圍H2的上限之位置。具體而言,在按壓單元18相對於升降單元17相對地往上方移動的情況下,會因接地部42從下方來對升降體28進行接觸,而限制比其進一步的按壓單元18的往上方之移動。該位置成為按壓單元18的相對移動範圍H2的上限。
又,如圖5至圖7所示,按壓單元18相對於升降單元17之往下方的移動,會因按壓單元18(在此為按壓部36)從上方接觸於升降單元17(在此為載置體31(支撐部29))或其所載置的物品6而受到限制。並且,如圖7所示,在物品載置部26未載置有物品6的狀態下,按壓單元18從上方接觸於升降單元17的位置,是成為相對移動範圍H2的下限之位置。
具體而言,在物品載置部26未載置有物品6的狀態下,讓按壓單元18相對於升降單元17相對地往下方移動的情況下,會因按壓部36從上方對物品載置部26的載置體31進行接觸,而限制比其進一步的按壓單元18的往下方之移動。該位置成為按壓單元18的相對移動範圍H2的下限。亦即,載置體31是在相對移動範圍H2的下限位置上從下方支撐按壓單元18。據此,此載置體31是相當於支撐部29。如此,支撐部29是設置於物品載置部26。
又,如圖5及圖6所示,在物品載置部26載置有物品6的狀態下,讓按壓單元18相對於升降單元17相對地往下方移動的情況下,會因按壓部36從上方接觸於已載置在載置體31的物品6,而限制比其進一步的按壓單元18的往下方之移動。
針對相對移動範圍H2作補充說明,如圖9所示,相對移動範圍H2是設定成:在按壓單元18位於相對移動範圍H2的上限之狀態下,按壓部36與物品載置部26的上下方向Z的間隔距離H3變得比物品最大高度H1更大。進一步說明,相對移動範圍H2是設定成:在按壓單元18位於相對移動範圍H2的上限之狀態下,按壓部36與載置體31的上下方向Z的間隔距離H3變得比下述長度更大:對載置體31所載置的物品6的高度(例如物品最大高度H1)加上載置體31從第1位置P1往第2位置P2移動時之物品6的上下方向Z的振動幅度H4之長度。再者,振動幅度H4是設定為藉由移動用馬達33的驅動使載置體31沿著第1方向X移動時之所設想的物品6的最大振動幅度。順帶一提,在圖7及圖9中,顯示有將升降單元17中的物品載置部26的上表面作為基準的相對移動範圍H2。亦即,將下述範圍作為相對移動範圍H2來顯示:從升降單元17位於相對移動範圍H2的上限位置的狀態下的物品載置部26的上表面的位置,到升降單元17位於相對移動範圍H2的下限位置的狀態下的物品載置部26的上表面的位置為止。
簡而言之,將相對移動範圍H2的上限位置設定為:在按壓單元18位於相對移動範圍H2的上限之狀態,且載置體31載置有物品最大高度H1的物品6之狀態下,在藉由移動用馬達33的驅動而使載置體31沿著第1方向X移動的情況下,不使載置在載置體31的物品6接觸到按壓單元18的按壓部36。
連動部38是如上所述地具有從按壓部36朝下方延伸的柱部41,此柱部41為在上下方向Z上貫通於引導部27。並且,按壓單元18是一面藉由引導部27在上下方向Z上引導柱部41,一面沿著上下方向Z移動。在此,是藉由引導部27引導柱部41的側面。亦即,被引導部37是形成於連動部38的側面,詳細而言,是形成於連動部38中的柱部41的朝向水平方向(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之側面(外周表面)。像這樣的被引導部37是對應於引導部27所構成。據此,在本實施形態中是將柱部41設為栓槽(spline)軸等之直線運動被引導體。
複數根(在此為4根)柱部41設置成插通於複數個引導部27的每一個。藉此,複數個(在此為4個)被引導部37配置成在上下方向Z視角下包圍物品載置部26。並且,因為此柱部41是在上下方向Z上貫通於引導部27,所以構成連動部38的柱部41是從升降單元17的引導部27朝下方突出。在此,在此柱部41中的從升降單元17往下方的突出量,是相等於相對移動範圍H2的上下方向Z的長度。並且,在連動部38的整體中,是如圖7所示,連動部38相對於升降單元17的升降體28而朝下方突出:將柱部41的前述突出量與接地部42的厚度H5相加而成的長度份。如此,連動部38是構成為以和按壓單元18之從相對移動範圍H2的上限算起的下降量相應的突出量來從升降單元17朝下方突出。
如圖1所示,物品搬送車2是在已使保持部12上升至上升位置的狀態下沿著軌道1來行走。如此,在已使保持部12上升至上升位置的狀態下,按壓單元18是藉由自重而相對於升降單元17朝下方移動,並藉由按壓單元18從上方按壓已載置在物品載置部26的物品6。
如圖2及圖3所示,物品搬送車2是在已使行走部11停止於與支撐台3相對應的位置之狀態下,使保持部12從上升位置下降至下降位置。此時,如圖2所示,按壓單元18為比升降單元17下降到下降位置更先地接觸於支撐台3的支撐面3A。並且,在像這樣按壓單元18已接觸於支撐面3A的狀態下,使升降單元17更朝向下降位置下降,而如圖3所示,使升降單元17下降至接地部42從下方接觸於升降單元17的升降體28之位置(下降位置)為止。藉由像這樣使升降單元17下降,按壓單元18即相對於升降單元17而相對地上升,而可解除由按壓單元18所進行的對物品6的按壓。
2.其他的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物品搬送裝置的其他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1)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是將接觸部設為相對於升降單元17而位於下方的支撐面3A,但是接觸部的構成亦可作適當變更。接觸部只要可構成為從下方對連動部38進行接觸即可,並沒有構成面狀的必要。例如,亦可設為下述之構成:按壓單元18具備突部,前述突部是在上下方向視角下配置於與升降單元17不重複的位置上,且支撐台3具備從支撐面3A朝上方突出的突出部。並且,設為如下述之位置關係:在使升降單元17下降的情況下,是在升降單元17接觸到支撐面3A之前,使突出部的上端從下方接觸於按壓單元18的突部。在此情況下,位於比升降單元17的下端更上方的突出部的上端即成為接觸部。
(2)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是由物品載置部26的載置體31來構成支撐部29,但是支撐部29的構成亦可作適當變更。具體而言,亦可設為下述之構成:在按壓單元18中具備突出部,前述突出部是從連動部38中之位於比引導部27更上方的部分朝水平方向突出,在按壓單元18的下限位置上,該突出部是被引導部27從下方所支撐。在此情況下,引導部27即成為支撐部29。
(3)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是以將相對移動範圍H2設定為如下的構成為例來說明:在按壓單元18位於相對移動範圍H2的上限之狀態下,按壓部36與載置體31的上下方向Z的間隔距離H3,會變得比物品最大高度H1加上振動幅度H4的長度更大。但是並非限定於此,只要將相對移動範圍H2設定為如下即可:至少在按壓單元18位於相對移動範圍H2的上限之狀態下,使物品6與按壓部36在上下方向Z上相間隔。例如,在設成物品載置部26為具備有使載置體31相對於移動體32在上下方向Z上移動的驅動部之構成的情況下,宜將相對移動範圍H2設定成:在按壓單元18位於相對移動範圍H2的上限之狀態下,物品6與按壓部36的間隔,成為藉由此驅動部的驅動而在上下方向Z上移動的載置體31的移動範圍以上。
(4)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是將物品6設為層疊有複數片貨物7的物品,但是物品6亦可作適當變更,例如,亦可將物品6設為收容複數片基板的容器等,而藉由單體的貨物來構成物品6。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作為物品載置部26所載置的物品6,雖是以存在有上下方向Z的高度彼此不同的物品6之情況為例來說明,但是並非限定於此,亦可為物品載置部26所載置的物品6全部都是上下方向Z的高度相同的物品。
(5)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是以將複數個(在此為4個)被引導部37配置成在上下方向Z視角下包圍物品載置部26的構成為例來說明,但是並非限定於此,亦可在上下方向Z視角下僅於1處設置有被引導部37。
(6)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是以物品載置部26具備支撐載置體31並且沿著水平方向移動的移動體32的構成為例來說明,但是並非限定於此。例如,亦可設為物品載置部26為具備固定於升降單元17(升降體28)的載置體31之構成。
(7)再者,上述之各實施形態所揭示的構成,只要沒有發生矛盾,也可與其他實施形態所揭示的構成組合而適用。關於其他的構成,在本說明書中所揭示的實施形態在全部之點上均只不過是例示。從而,在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之範圍內,可適當地進行各種的改變。
3.上述實施形態的概要 以下,針對在上述所說明之物品搬送裝置的概要進行說明。
一種物品搬送裝置,具備:升降單元,受升降驅動部所驅動而沿著上下方向移動;及按壓單元,相對於前述升降單元而相對地沿著前述上下方向移動,前述升降單元具備:物品載置部,載置物品;引導部,沿著前述上下方向來引導前述按壓單元;及支撐部,在前述按壓單元之相對於前述升降單元的沿著前述上下方向的相對移動範圍的下限位置上,從下方支撐前述按壓單元,前述按壓單元具備:按壓部,從上方接觸於已載置在前述物品載置部的前述物品並且按壓該物品;被引導部,連結於前述按壓部並且藉由前述引導部而沿著前述上下方向被引導;及連動部,連結於前述按壓部並且與前述按壓部一體地沿著前述上下方向移動,前述按壓單元是構成為:藉由自重而相對於前述升降單元相對地朝下方移動,並且藉由在和前述升降單元及前述按壓單元分開地設置的接觸部已從下方接觸於前述連動部的狀態下使前述升降單元朝下方移動,而使前述按壓單元相對於前述升降單元相對地朝上方移動。
根據此構成,可以設成下述狀態:藉由讓按壓單元藉由自重而相對於升降單元相對地朝下方移動,以讓按壓部從上方接觸於已載置在物品支撐部的物品,而藉由該按壓部來按壓住物品。從而,可以適當地保持搬送中的物品。並且,藉由在已使升降單元朝下方移動的情況下使接觸部對連動部從下方接觸,以限制按壓單元往下方的移動,藉由在此狀態下進一步使升降單元朝下方移動,以使按壓單元相對於升降單元相對地朝上方移動。藉此,成為已解除由按壓部所進行的對物品的按壓之狀態,而變得可進行物品的移載等。像這樣,根據本構成,可以藉由按壓單元的自重、及在按壓單元往下方的移動受到限制的狀態下之升降單元往下方的移動,而使按壓單元相對於升降單元沿著上下方向相對地移動。從而,不需要用於使按壓單元相對於升降單元沿著上下方向移動之專用的驅動部,而可以謀求物品搬送裝置的構成之簡單化。
在此,較理想的是有複數個前述物品的前述上下方向的高度為彼此不同的情況,將前述上下方向的高度為最大的前述物品的高度設為物品最大高度,前述相對移動範圍是設定成:在前述按壓單元位於前述相對移動範圍的上限之狀態下,前述按壓部與前述物品載置部的前述上下方向的間隔距離變得比前述物品最大高度更大。
根據此構成,在按壓單元位於相對移動範圍的上限之狀態下,按壓部與物品載置部的上下方向的間隔距離比物品最大高度更大。亦即,即使將上下方向的高度為最大的物品載置於物品載置部的情況下,仍然可以在按壓單元位於相對移動範圍的上限之狀態下,使按壓部相對於物品而間隔於上方。從而,即使是上下方向的高度為最大的物品仍然可以適當地進行移載及搬送。
又,較理想的是,前述連動部具有從前述按壓部朝下方延伸的柱狀之柱部,在前述柱部的側面形成有前述被引導部。
根據此構成,由於是成為利用連動部來形成被引導部,因此與和連動部分開另行設置被引導部的情況相較之下,可以謀求物品搬送裝置的構成之簡單化。
在此,較理想的是,前述被引導部是以在沿著前述上下方向的上下方向視角下包圍前述物品載置部的方式配置有複數個。
根據此構成,由於將配置成包圍物品載置部的複數個被引導部藉由引導部來沿著上下方向引導,因此可以在上下方向上順暢地引導按壓單元。
又,較理想的是,前述連動部是構成為以和前述按壓單元之從前述相對移動範圍的上限算起的下降量相應的突出量來從前述升降單元朝下方突出,前述接觸部是相對於前述升降單元而位於下方的支撐面。
根據此構成,可以藉由在已使升降單元朝下方移動的情況下,讓從升降單元朝下方突出的連動部接觸於支撐面,而限制按壓單元往下方的移動,並藉由在此狀態下,更進一步地使升降單元朝下方移動,而使按壓單元相對於升降單元相對地朝上方移動。又,由於連動部是以和按壓單元之從相對移動範圍的上限算起的下降量相應之突出量來從升降單元朝下方突出,因此可以進行成在使升降單元接觸於位於下方的支撐面之狀態下,使按壓單元位於相對移動範圍的上限。從而,根據此構成,可以藉由使升降單元接觸於支撐面,而適當地解除由按壓部所進行的對物品的按壓。
又,較理想的是,前述支撐部是設置於前述物品載置部。
根據此構成,由將支撐部設置於物品載置部,相較於和物品載置部分開另行設置支撐部的情況,可以謀求物品搬送裝置的構成之簡單化。
又,較理想的是,前述物品載置部具備:載置體,載置前述物品;及移動驅動部,使前述載置體沿著水平方向移動至第1位置與第2位置,前述第1位置是在沿著前述上下方向的上下方向視角下,前述載置體所載置的前述物品與前述按壓部重複的位置,前述第2位置是在前述上下方向視角下,前述載置體所載置的前述物品與前述按壓部不重複的位置。
根據此構成,在藉由移動驅動部而移動的載置體位於第1位置的狀態下,可以在藉由按壓部按壓載置體所載置的物品之狀態下,適當地進行搬送。又,藉由移動驅動部使載置體移動至第2位置,藉此,可以為了物品的移載等而使物品移動至升降單元的外部。
又,較理想的是,將前述相對移動範圍設定成:在前述按壓單元位於前述相對移動範圍的上限之狀態下,前述按壓部與前述載置體的前述上下方向的間隔距離變得比下述長度更大:對前述載置體所載置的前述物品的高度加上前述載置體從前述第1位置往前述第2位置移動時之前述物品的前述上下方向的振動幅度之長度。
根據此構成,在使按壓單元位於相對移動範圍的上限之狀態下,可在物品與按壓部之間形成振動幅度以上的間隙。因此,藉由移動驅動部使載置體從第1位置移動至第2位置的情況或使載置體從第2位置移動至第1位置的情況下,即使物品在上下方向上振動,仍然可以避免物品接觸到按壓部的情形。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揭示之技術可以利用在具備有沿上下方向移動之升降單元的物品搬送裝置上。
1‧‧‧軌道 2‧‧‧物品搬送車 3‧‧‧支撐台 3A‧‧‧支撐面(接觸部) 4‧‧‧處理裝置 6‧‧‧物品 7‧‧‧貨物 11‧‧‧行走部 12‧‧‧保持部 13‧‧‧收容部 14‧‧‧行走車輪 15‧‧‧行走用馬達 16‧‧‧升降驅動部 17‧‧‧升降單元 18‧‧‧按壓單元 21‧‧‧升降用馬達 22‧‧‧捲繞體 23‧‧‧繩狀體 26‧‧‧物品載置部 27‧‧‧引導部 28‧‧‧升降體 29‧‧‧支撐部 31‧‧‧載置體 32‧‧‧移動體 33‧‧‧移動用馬達(移動驅動部) 36‧‧‧按壓部 37‧‧‧被引導部 38‧‧‧連動部 41‧‧‧柱部 42‧‧‧接地部 H1‧‧‧物品最大高度 H2‧‧‧相對移動範圍 H3‧‧‧間隔距離 H4‧‧‧振動幅度 H5‧‧‧厚度 P1‧‧‧第1位置 P2‧‧‧第2位置 X‧‧‧第1方向 Y‧‧‧第2方向 Z‧‧‧上下方向
圖1是顯示保持部位於上升位置的狀態的物品搬送設備之側面圖。 圖2是顯示保持部位於上升位置與下降位置之間的狀態的物品搬送設備之側面圖。 圖3是顯示保持部位於下降位置的狀態的物品搬送設備之側面圖。 圖4是升降單元及按壓單元之立體圖。 圖5是顯示已藉由按壓部按壓物品的狀態之側面圖。 圖6是顯示已藉由按壓部按壓物品的狀態之側面圖。 圖7是顯示於支撐部未支撐有物品的狀態之側面圖。 圖8是顯示保持部位於下降位置的狀態之側面圖。 圖9是顯示保持部位於下降位置的狀態之側面圖。
6‧‧‧物品
7‧‧‧貨物
12‧‧‧保持部
17‧‧‧升降單元
18‧‧‧按壓單元
23‧‧‧繩狀體
26‧‧‧物品載置部
27‧‧‧引導部
28‧‧‧升降體
29‧‧‧支撐部
31‧‧‧載置體
32‧‧‧移動體
33‧‧‧移動用馬達(移動驅動部)
36‧‧‧按壓部
37‧‧‧被引導部
38‧‧‧連動部
41‧‧‧柱部
42‧‧‧接地部
X‧‧‧第1方向
Z‧‧‧上下方向

Claims (7)

  1. 一種物品搬送裝置,具備:升降單元,受升降驅動部所驅動而沿著上下方向移動;及按壓單元,相對於前述升降單元而相對地沿著前述上下方向移動,前述升降單元具備:物品載置部,載置物品;引導部,沿著前述上下方向來引導前述按壓單元;及支撐部,在前述按壓單元之相對於前述升降單元的沿著前述上下方向的相對移動範圍的下限位置上,從下方支撐前述按壓單元,前述按壓單元具備:按壓部,從上方接觸於已載置在前述物品載置部的前述物品並且按壓該物品;被引導部,連結於前述按壓部並且藉由前述引導部而沿著前述上下方向被引導;及連動部,連結於前述按壓部並且與前述按壓部一體地沿著前述上下方向移動,前述按壓單元構成為:藉由自重而相對於前述升降單元相對地朝下方移動,並且藉由在和前述升降單元及前述按壓單元分開地設置的接觸部已從下方接觸於前述連動部的狀態下使前述升降單元朝下方移動,而使前述按壓單元相對於前述升降單元相對地朝上方移動。
  2. 如請求項1之物品搬送裝置,其有複數個前述物品的前述上下方向的高度為彼此不同的情況,將前述上下方向的高度為最大的前述物品的高度設為物品最大高度, 將前述相對移動範圍設定成:在前述按壓單元位於前述相對移動範圍的上限之狀態下,前述按壓部與前述物品載置部的前述上下方向的間隔距離變得比前述物品最大高度更大。
  3. 如請求項1之物品搬送裝置,其中前述被引導部是以在沿著前述上下方向的上下方向視角下包圍前述物品載置部的方式配置有複數個。
  4. 如請求項1之物品搬送裝置,其中前述連動部是構成為以和前述按壓單元之從前述相對移動範圍的上限算起的下降量相應的突出量,來從前述升降單元朝下方突出,前述接觸部是相對於前述升降單元而位於下方的支撐面。
  5. 如請求項1之物品搬送裝置,其中前述支撐部是設置於前述物品載置部。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物品搬送裝置,其中前述物品載置部具備:載置體,載置前述物品;及移動驅動部,使前述載置體沿著水平方向移動至第1位置與第2位置,前述第1位置是在沿著前述上下方向的上下方向視角下,前述載置體所載置的前述物品與前述按壓部重複的位置,前述第2位置是在前述上下方向視角下,前述載置體所載置的前述物品與前述按壓部不重複的位置。
  7. 如請求項6之物品搬送裝置,其中前述相對移動範圍設定成:在前述按壓單元位於前述相對移動範圍的上限之狀態下,前述按壓部與前述載置體的前述上下方向的間隔距離變得比下述長度更大:對前述載置體所載置的前述物品的高度加上前述載置體從前述第1位置往前述第2位置移動時之前述物品的前述上下方向的振動幅度之長度。
TW108108430A 2018-04-03 2019-03-13 物品搬送裝置 TWI7903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71805 2018-04-03
JP2018071805A JP6879258B2 (ja) 2018-04-03 2018-04-03 物品搬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2043A TW201942043A (zh) 2019-11-01
TWI790361B true TWI790361B (zh) 2023-01-21

Family

ID=68171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8430A TWI790361B (zh) 2018-04-03 2019-03-13 物品搬送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879258B2 (zh)
KR (1) KR102513292B1 (zh)
CN (1) CN110342399B (zh)
TW (1) TWI79036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7597A (en) * 1992-06-05 1996-11-26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Work transport system including pallet transport apparatus
JP2009515368A (ja) * 2005-11-07 2009-04-09 ブルックス オートメーション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小容積キャリヤ搬送体、積載ポート、バッファーシステム
CN101873981A (zh) * 2007-11-30 2010-10-27 平田机工株式会社 移送装置
CN204173797U (zh) * 2014-08-28 2015-02-25 天津名门门业有限公司 一种门板转运天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33687B2 (ja) * 2001-06-06 2008-01-16 株式会社トーテツ 重量物吊上げスリングの取外し装置
JP3991852B2 (ja) * 2002-12-09 2007-10-17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天井搬送車システム
JP2008179427A (ja) * 2007-01-23 2008-08-07 Ihi Corp 搬送装置
KR101512135B1 (ko) * 2008-10-23 2015-04-14 주식회사 원익아이피에스 복수기판 처리장치
JP5418503B2 (ja) * 2009-01-23 2014-02-19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自動倉庫
KR20120070325A (ko) * 2010-12-21 2012-06-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진동센서를 포함하는 대기로봇 시스템
KR101561219B1 (ko) 2013-12-18 2015-10-19 주식회사 에스에프에이 이송대차
CN105366557A (zh) * 2014-08-28 2016-03-02 天津名门门业有限公司 一种门板吊装转移装置
JP6435795B2 (ja) * 2014-11-12 2018-12-12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搬送設備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7597A (en) * 1992-06-05 1996-11-26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Work transport system including pallet transport apparatus
JP2009515368A (ja) * 2005-11-07 2009-04-09 ブルックス オートメーション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小容積キャリヤ搬送体、積載ポート、バッファーシステム
CN101873981A (zh) * 2007-11-30 2010-10-27 平田机工株式会社 移送装置
CN204173797U (zh) * 2014-08-28 2015-02-25 天津名门门业有限公司 一种门板转运天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2043A (zh) 2019-11-01
KR20190116085A (ko) 2019-10-14
KR102513292B1 (ko) 2023-03-22
CN110342399A (zh) 2019-10-18
JP2019182564A (ja) 2019-10-24
JP6879258B2 (ja) 2021-06-02
CN110342399B (zh) 2022-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47569B1 (ko) 물품 운반 장치
WO2019017294A1 (ja) 搬送車及び搬送設備(transport vehicle and transport facility)
JP4904722B2 (ja) 基板搬送装置
TWI714809B (zh) 搬送系統
JP6183714B2 (ja) コンテナ昇降搬送装置
JP6690709B2 (ja) 搬送システム
JP6256694B2 (ja) コンテナ昇降搬送装置
JP6179729B2 (ja) コンテナ昇降搬送装置
JP6052515B2 (ja) コンテナ昇降搬送装置
JP6061206B2 (ja) コンテナ昇降搬送装置
TWI686262B (zh) 托板搬送裝置及使用其之托板搬送方法
JP6477439B2 (ja) 物品搬送設備
KR102259283B1 (ko) 대상물 이송 장치
KR101377829B1 (ko) 용기 교환 장치 및 용기 교환 방법
TWI790361B (zh) 物品搬送裝置
JP5045186B2 (ja) スタッカクレーン及び自動倉庫
JP5966588B2 (ja) カゴ台車用移載装置
JP5601531B2 (ja) 物品搬送装置
JP6064941B2 (ja) 物品搬送設備
JP4650680B2 (ja) 搬送設備
JP5041226B2 (ja) スタッカークレーン及び物品処理設備
JP6197753B2 (ja) 物品搬送設備
TW202146294A (zh) 托板,玻璃板包裝體和運輸用包裝體
JPH11292289A (ja) タイヤ解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