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42399B - 物品搬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品搬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42399B
CN110342399B CN201910256593.0A CN201910256593A CN110342399B CN 110342399 B CN110342399 B CN 110342399B CN 201910256593 A CN201910256593 A CN 201910256593A CN 110342399 B CN110342399 B CN 1103423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icle
pressing
unit
vertical direction
lif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565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42399A (zh
Inventor
和田吉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fuk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fuk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fuk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fuk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42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23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423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23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0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G47/901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rovided with drive systems with rectilinear movements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0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 B66C1/1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by mechanical means
    • B66C1/22Rigid members, e.g. L-shaped members, with parts engaging the under surface of the loads; Crane hoo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1/00Trolleys or crabs, e.g. operating above runways
    • B66C11/02Trolleys or crabs, e.g. operating above runways with operating gear or operator's cabin suspended, or laterally offset, from runway or track
    • B66C11/04Underhung trolle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1/00Trolleys or crabs, e.g. operating above runways
    • B66C11/16Rope, cable, or chain drives for trolleys; Combinations of such drives with hoisting g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 Discharge Of Articles From Conveyors (AREA)
  • Chain Conve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抑制物品搬运装置的结构的复杂化的同时能够解除按压部的按压的物品搬运装置。具备被升降驱动部驱动而沿上下方向(Z)移动的升降单元(17)、相对于升降单元(17)相对地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按压单元(18),升降单元(17)具备载置物品(6)的物品载置部(26)、将按压单元(18)沿上下方向(Z)引导的引导部(27),按压单元(18)具备按压物品(6)的按压部(36)、由引导部(27)引导的被引导部(37)、与按压部(36)一体地沿上下方向移动的联动部(38),构成为,使按压单元由于自重相对于升降单元相对地向下方移动,并且在接触部从下方接触联动部的状态下升降单元向下方移动,由此,按压单元相对于升降单元相对地向上方移动。

Description

物品搬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升降单元的物品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在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5-0071312号公报中,公开了具备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升降单元的物品搬运装置的一例。以下,背景技术的说明中标注在括号内的附图标记是参考的文献的附图标记。在该物品搬运装置中,按压单元(292)具备从上方接触载置于物品载置部的物品来将该物品按压的按压部(295)、与按压部(295)连结且被引导部(291)沿上下方向引导的被引导部(294)。按压单元(292)构成为,通过相对于升降单元相对地向下方移动,借助按压部将物品从上方按压。
在该物品搬运装置中,为了解除按压部相对于物品的按压,需要借助另外具备的驱动部使按压单元向上方移动。在物品搬运装置具备这样的驱动部的情况下,需要将电力等驱动能量向驱动部供给,有物品搬运装置的结构变得复杂等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希望实现能够抑制物品搬运装置的结构的复杂化的同时解除按压部的按压的物品搬运装置。
鉴于上述问题的物品搬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升降单元和按压单元,前述升降单元被升降驱动部驱动,沿上下方向移动,前述按压单元相对于前述升降单元沿前述上下方向相对移动,前述升降单元具备物品载置部、引导部、支承部,前述物品载置部载置物品,前述引导部将前述按压单元沿前述上下方向引导,前述支承部在前述按压单元相对于前述升降单元的沿前述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范围的下限位置从下方支承前述按压单元,前述按压单元具备按压部、被引导部、联动部,前述按压部从上方接触载置于前述物品载置部的前述物品,按压该物品,前述被引导部与前述按压部连结,且被前述引导部沿前述上下方向引导,前述联动部与前述按压部连结,与前述按压部一体地沿前述上下方向移动,构成为,前述按压单元由于自重相对于前述升降单元向下方相对移动,并且在除了前述升降单元及前述按压单元之外另外设置的接触部从下方接触前述联动部的状态下,前述升降单元向下方移动,由此,前述按压单元相对于前述升降单元向上方相对移动。
根据该方案,按压单元由于自重相对于升降单元向下方相对地移动,由此,按压部相对于载置于物品支承部的物品从上方接触,能够呈借助该按压部按压物品的状态。因此,能够适当地保持搬运中的物品。并且,使升降单元向下方移动的情况下,接触部相对于联动部从下方接触,由此限制按压单元向下方的移动,该状态下进一步使升降单元向下方移动,由此,按压单元相对于升降单元相对地向上方移动。由此,呈按压部相对于物品的按压被解除的状态,能够进行物品的移载等。这样,根据本结构,借助按压单元的自重和按压单元向下方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下升降单元向下方的移动,能够使按压单元相对于升降单元沿上下方向相对地移动。因此,无需用于使按压单元相对于升降单元沿上下方向移动的专用的驱动部,能够实现物品搬运装置的结构简单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保持部处于上升位置的状态的物品搬运设备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保持部处于上升位置和下降位置之间的状态的物品搬运设备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保持部处于下降位置的状态的物品搬运设备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升降单元及按压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借助按压部按压物品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借助按压部按压物品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不将物品支承于支承部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保持部处于下降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保持部处于下降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对具备物品搬运装置的物品搬运设备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物品搬运设备具备设置于顶棚附近的轨道1、相当于物品搬运装置的物品搬运车2、具有支承台3的处理装置4。物品搬运车2将物品6从图外的搬运源向处理装置4的支承台3搬运,并且将物品6从处理装置4的支承台3向图外的搬运目的地搬运。
如图5、图6、图8及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6由沿上下方向Z堆叠的多个货物7构成。这里,货物7形成为薄板状。作为这样的货物7,例如有托盘、盒、玻璃基板、板材等。并且,物品6有堆叠的货物7的张数不同的情况。即,作为搬运对象的物品6有互相在上下方向Z的高度不同的情况。如图6及图9所示,将堆叠有设想的最大张数的货物7的物品6设为上下方向Z的高度最大的物品6,将其上下方向Z的高度设为物品最大高度H1。
接着,对物品搬运车2进行说明。另外,说明物品搬运车2时,将行进部11行进的方向称作第1方向X,将在上下方向Z观察时与第1方向X正交的方向称作第2方向Y(参照图4)。
如图1至图3所示,物品搬运车2具备在轨道1上沿轨道1行进的行进部11、与行进部11连结且保持物品6的保持部12、与行进部11连结且形成容纳物品6的容纳空间的容纳部13。保持部12及容纳部13以位于比与轨道1靠下方的位置的方式与行进部11连结。另外,轨道1被从顶棚悬挂支承。
行进部11具备在轨道1上滚动的行进车轮14、使该行进车轮14旋转驱动的行进用马达15。行进部11构成为,通过行进用马达15的驱动使行进车轮14旋转驱动,由此,沿轨道1行进。
保持部12具备被升降驱动部16驱动而沿上下方向Z移动的升降单元17、相对于升降单元17相对地沿上下方向Z移动的按压单元18。
升降驱动部16具备升降用马达21、缠绕于缠绕体22的索状体23。索状体23的末端部与升降单元17连接。升降驱动部16通过升降用马达21的驱动使缠绕体22沿正转方向旋转,卷绕索状体23,由此使升降单元17上升。此外,升降驱动部16通过升降用马达21的驱动使缠绕体22沿反转方向旋转,将索状体23放出,由此使升降单元17下降。升降驱动部16这样地使升降单元17沿上下方向Z移动,由此使升降单元17向上升位置(参照图1)和下降位置(参照图3)升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带用作索状体23,将滑轮用作缠绕体22。
如图4所示,升降单元17具备载置物品6的物品载置部26、将按压单元18沿上下方向Z引导的引导部27、连结有索状体23的末端部的升降体28、从下方支承按压单元18的支承部29。物品载置部26、引导部27及支承部29被升降体28支承。因此,在升降体28通过升降驱动部16的驱动沿上下方向Z移动的情况下,物品载置部26、引导部27及支承部29与升降体28一体地沿上下方向Z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29由物品载置部26的载置体31构成。即,支承部29设置于物品载置部26。如图7所示,支承部29在按压单元18相对于升降单元17的沿上下方向Z的相对移动范围H2的下限位置从下方支承按压单元18。
如图4所示,升降体28由在上下方向Z观察时的形状形成为矩形的板状体构成。升降体28在上下方向Z观察时将物品载置部26支承于该升降体28的中央部。并且,在升降体28的第2方向Y的两端部的每一端,以沿第1方向X排列的状态连结有一对索状体23。即,4根索状体23连结于升降体28。
引导部27以在上下方向Z观察时包围物品载置部26的周围的方式设置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27在上下方向Z观察时分别设置于升降体28的多个(这里是4个)角部。即,设置有多个(这里是4个)引导部27。并且,多个引导部27的每一个具有用于将按压单元18的被引导部37沿上下方向Z引导的滚珠花键轴承等直动引导机构。
物品载置部26具备载置物品6的载置体31、支承载置体31并且沿水平方向移动的移动体32。移动体32通过移动用马达33的驱动沿第1方向X移动,由此被支承于移动体32的载置体31沿第1方向X移动。
载置体31通过移动体32沿第1方向X移动,来向第1位置P1(图1及图2所示的位置)和第2位置P2(图3所示的位置)移动。第1位置P1是载置体31被支承于升降体28的位置,在上下方向Z观察时是载置于载置体31的物品6与按压部36重叠的位置。第2位置P2是载置体31被支承于处理装置4的位置,在上下方向Z观察时是载置于载置体31的物品6不与按压部36重叠的位置。另外,移动用马达33相当于使载置体31沿水平方向向第1位置P1和第2位置P2移动的移动驱动部。物品搬运车2在载置体31处于第1位置P1的状态下使行进部11行进,并且使保持部12升降。
如图4至图9所示,按压单元18具备按压部36、被引导部37(后述的柱部41)、联动部38(后述的柱部41及接地部42),前述按压部36从上方接触载置于物品载置部26的物品6来按压该物品6,前述被引导部37(后述的柱部41)连结于按压部36,且被引导部27沿上下方向Z引导,前述联动部38(后述的柱部41及接地部42)连结于按压部36,且与按压部36一体地沿上下方向Z移动。
按压单元18构成为,借助自重相对于升降单元17相对地向下方移动,并且在支承台3的支承面3A相对于联动部38(接地部42)从下方接触的状态下升降单元17向下方移动,由此按压单元18相对于升降单元17相对地向上方移动。如图1~图3、图8、图9所示,支承面3A相对于升降单元17位于下方位置。另外,该支承面3A相当于除了升降单元17及按压单元18另外地设置的接触部。
如图4所示,按压部36由沿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延伸的板状体构成。联动部38具有形成为沿上下方向Z延伸的柱状的柱部41、形成为沿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延伸的板状的接地部42。柱部41的下端与接地部42连结,柱部41从接地部42向上方延伸。此外,柱部41的上端与按压部36连结,柱部41从按压部36向下方延伸。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状的按压部36和板状的接地部42被多根柱状的柱部41沿上下方向Z连结。这样,按压部36被配置于比升降单元17靠上方的位置,接地部42被配置于比升降单元17靠下方的位置。
如图8及图9所示,按压单元18相对于升降单元17向上方的移动通过按压单元18(这里为接地部42(联动部38))从下方接触升降单元17(这里为升降体28)而被限制。这样,按压单元18从下方接触升降单元17的位置为相对移动范围H2的上限的位置。具体地,按压单元18相对于升降单元17相对地向上方移动的情况下,接地部42相对于升降体28从下方接触,由此限制按压单元18向上方进一步移动。其位置为按压单元18的相对移动范围H2的上限。
此外,如图5至图7所示,按压单元18相对于升降单元17向下方的移动通过按压单元18(这里为按压部36)从上方接触升降单元17(这里为载置体31(支承部29))或载置于其的物品6而被限制。并且,如图7所示,物品6未被载置于物品载置部26的状态下,按压单元18从上方接触升降单元17的位置为相对移动范围H2的下限的位置。
具体地,物品6未被载置于物品载置部26的状态下,按压单元18相对于升降单元17相对地向下方移动的情况下,按压部36相对于物品载置部26的载置体31从上方接触,由此限制按压单元18向下方进一步移动。其位置为按压单元18的相对移动范围H2的下限。即,载置体31在相对移动范围H2的下限位置从下方支承按压单元18。由此,该载置体31相当于支承部29。这样,支承部29设置于物品载置部26。
此外,如图5及图6所示,物品6被载置于物品载置部26的状态下,按压单元18相对于升降单元17相对地向下方移动的情况下,按压部36相对于载置于载置体31的物品6从上方接触,由此限制按压单元18向下方进一步移动。
若对相对移动范围H2补充说明,则如图9所示,相对移动范围H2设定成,在按压单元18位于相对移动范围H2的上限的状态下,按压部36和物品载置部26的上下方向Z的离开距离H3比物品最大高度H1大。若加以说明,则相对移动范围H2设定成,按压单元18位于相对移动范围H2的上限的状态下,按压部36和载置体31的上下方向Z的离开距离H3为,比在载置于载置体31的物品6的高度(例如物品最大高度H1)上,加上载置体31从第1位置P1向第2位置P2移动时的物品6的上下方向Z的振幅H4的长度大。另外,振幅H4被设定成,通过移动用马达33的驱动使载置体31沿第1方向X移动时的被设想的物品6的最大振幅。随便说明,在图7及图9中,显示以升降单元17的物品载置部26的上表面为基准的相对移动范围H2。即,将从升降单元17位于相对移动范围H2的上限位置的状态下的物品载置部26的上表面的位置、至升降单元17位于相对移动范围H2的下限位置的状态的物品载置部26的上表面的位置表示成相对移动范围H2。
总之,相对移动范围H2的上限位置被设定成,在按压单元18位于相对移动范围H2的上限的状态且物品最大高度H1的物品6载置于载置体31的状态下,在通过移动用马达33的驱动使载置体31沿第1方向X移动的情况下,载置于载置体31的物品6不与按压单元18的按压部36接触。
联动部38具有如上所述地从按压部36向下方延伸的柱部41,该柱部41将引导部27在上下方向Z上贯通。并且,柱部41被引导部27沿上下方向Z引导,并且按压单元18沿上下方向Z移动。这里,柱部41的侧面被引导部27引导。即,被引导部37形成于联动部38的侧面,详细地说,形成于联动部38的朝向柱部41的水平方向(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的侧面(外周表面)。这样的被引导部37被与引导部27对应地构成。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柱部41设为花键轴等直动被引导体。
柱部41以插通多个引导部27的每一个的方式设定多根(这里为4根)。由此,被引导部37被以在上下方向Z上观察时包围物品载置部26的方式配置有多个(这里为4个)。并且,该柱部41将引导部27沿上下方向Z贯通,所以构成联动部38的柱部41从升降单元17的引导部27向下方突出。这里,该柱部41的从升降单元17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量与相对移动范围H2的上下方向Z的长度相等。并且,在联动部38的整体中,如图7所示,联动部38相对于升降单元17的升降体28,以将柱部41的前述突出量和接地部42的厚度H5相加的长度向下方突出。这样,联动部38构成为,以与距按压单元18的相对移动范围H2的上限的下降量对应的突出量从升降单元17向下方突出。
如图1所示,物品搬运车2以使保持部12上升至上升位置的状态沿轨道1行进。这样,在使保持部12上升至上升位置的状态下,按压单元18由于自重相对于升降单元17向下方移动,载置于物品载置部26的物品6被按压单元18从上方按压。
如图2及图3所示,物品搬运车2在使行进部11停止于与支承台3对应的位置的状态下,使保持部12从上升位置下降至下降位置。此时,如图2所示,升降单元17下降至下降位置之前,按压单元18先与支承台3的支承面3A接触。并且,按压单元18这样地与支承面3A接触的状态下,使升降单元17进一步向下降位置下降,如图3所示,使升降单元17下降至接地部42从下方接触升降单元17的升降体28的位置(下降位置)。通过这样地使升降单元17下降,按压单元18相对于升降单元17相对地上升,按压单元18的相对于物品6的按压被解除。
2.其他实施方式
接着,对物品搬运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接触部设为相对于升降单元17位于下方的支承面3A,但也可以将接触部的结构适当改变。接触部构成为相对于联动部38从下方接触即可,无需构成为面状。例如,也可以是,按压单元18具备在上下方向观察时配置于不与升降单元17重叠的位置的突部,支承台3是具备从支承面3A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的结构。并且,在使升降单元17下降的情况下,在升降单元17与支承面3A接触前,呈突出部的上端从下方接触按压单元18的突部的位置关系。该情况下,位于比升降单元17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的突出部的上端为接触部。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支承部29由物品载置部26的载置体31构成,但支承部29的结构也可以适当改变。具体地,也可以构成为,在按压单元18具备从联动部38的位于比引导部27靠上方的部分在水平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在按压单元18的下限位置,该突出部被引导部27从下方支承。该情况下,引导部27为支承部29。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以下例子:相对移动范围H2设定成,在按压单元18位于相对移动范围H2的上限的状态下,按压部36和载置体31的上下方向Z的离开距离H3比在物品最大高度H1上加上振幅H4的长度大。但是,不限于此,设定成,相对移动范围H2在按压单元18位于相对移动范围H2的上限的状态下,物品6和按压部36至少在上下方向Z上离开即可。例如,可以将相对移动范围H2设定成,也可以是,物品载置部26构成为具备使载置体31相对于移动体32上下方向Z移动的驱动部的情况下,按压单元18位于相对移动范围H2的上限的状态下,物品6和按压部36的间隔为,通过该驱动部的驱动沿上下方向Z移动的载置体31的移动范围以上。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物品6设为堆叠有多张货物7,但物品6也可以适当改变,例如,也可以将物品6设为容纳多张基板的容器等,由单体的货物构成物品6。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载置于物品载置部26的物品6,以存在上下方向Z的高度互不相同的物品6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载置于物品载置部26的物品6在上下方向Z的高度都相同。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构成为被引导部37在上下方向Z观察时包围物品载置部26的方式配置多个(这里为4个)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被引导部37在上下方向Z观察时仅设置于一个部位。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构成为物品载置部26具备支承载置体31并且沿水平方向移动的移动体32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物品载置部26也可以构成为具备固定于升降单元17(升降体28)的载置体31。
(7)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结构只要不产生矛盾,就也能够与其他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结构组合应用。关于其他结构,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都只不过是例示。因此,能够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宗旨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各种改变。
3.上述实施方式的概要
以下,对上述说明的物品搬运装置的概要进行说明。
一种物品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升降单元和按压单元,前述升降单元被升降驱动部驱动,沿上下方向移动,前述按压单元相对于前述升降单元沿前述上下方向相对移动,前述升降单元具备物品载置部、引导部、支承部,前述物品载置部载置物品,前述引导部将前述按压单元沿前述上下方向引导,前述支承部在前述按压单元相对于前述升降单元的沿前述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范围的下限位置从下方支承前述按压单元,前述按压单元具备按压部、被引导部、联动部,前述按压部从上方接触载置于前述物品载置部的前述物品,按压该物品,前述被引导部与前述按压部连结,且被前述引导部沿前述上下方向引导,前述联动部与前述按压部连结,与前述按压部一体地沿前述上下方向移动,构成为,前述按压单元由于自重相对于前述升降单元向下方相对移动,并且在除了前述升降单元及前述按压单元之外另外设置的接触部从下方接触前述联动部的状态下,前述升降单元向下方移动,由此,前述按压单元相对于前述升降单元向上方相对移动。
根据该方案,按压单元由于自重相对于升降单元向下方相对地移动,由此,按压部相对于载置于物品支承部的物品从上方接触,能够呈借助该按压部按压物品的状态。因此,能够适当地保持搬运中的物品。并且,使升降单元向下方移动的情况下,接触部相对于联动部从下方接触,由此限制按压单元向下方的移动,该状态下进一步使升降单元向下方移动,由此,按压单元相对于升降单元相对地向上方移动。由此,呈按压部相对于物品的按压被解除的状态,能够进行物品的移载等。这样,根据本结构,借助按压单元的自重和按压单元向下方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下升降单元向下方的移动,能够使按压单元相对于升降单元沿上下方向相对地移动。因此,无需用于使按压单元相对于升降单元沿上下方向移动的专用的驱动部,能够实现物品搬运装置的结构简单化。
这里,优选的是,有多个前述物品的前述上下方向的高度互不相同的情况,将前述上下方向的高度最大的前述物品的高度设为物品最大高度,前述相对移动范围被设定成,在前述按压单元位于前述相对移动范围的上限的状态下,前述按压部和前述物品载置部的前述上下方向的离开距离比前述物品最大高度大。
根据该方案,在按压单元位于相对移动范围的上限的状态下,按压部和物品载置部的上下方向的离开距离比物品最大高度大。即,即使在使上下方向的高度最大的物品载置于物品载置部的情况下,在按压单元位于相对移动范围的上限的状态下,也能够使按压部相对于物品向上方离开。因此,即使是上下方向的高度最大的物品也能够适当地进行移载及搬运。
此外,优选的是,前述联动部具有从前述按压部向下方延伸的柱状的柱部,前述被引导部形成于前述柱部的侧面。
根据该方案,利用联动部形成被引导部,所以与除了联动部另外具备被引导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物品搬运装置的结构的简单化。
这里,优选的是,前述被引导部以在沿前述上下方向的上下方向观察时包围前述物品载置部的方式配置多个。
根据该方案,以包围物品载置部的方式配置的多个被引导部被引导部沿上下方向引导,所以能够将按压单元沿上下方向顺畅地引导。
此外,优选的是,前述联动部构成为,以与距前述按压单元的前述相对移动范围的上限的下降量对应的突出量从前述升降单元向下方突出,前述接触部是相对于前述升降单元位于下方的支承面。
根据该方案,在使升降单元向下方移动的情况下,从升降单元向下方突出的联动部与支承面接触,由此,按压单元向下方的移动被限制,该状态下,进一步使升降单元向下方移动,由此,能够使按压单元相对于升降单元相对地向上方移动。此外,联动部以与按压单元距相对移动范围的上限的下降量对应的突出量从升降单元向下方突出,所以在使升降单元接触位于下方的支承面的状态下,能够使按压单元位于相对移动范围的上限。因此,根据该方案,使升降单元接触支承面,由此,能够适当地解除按压部对于物品的按压。
此外,优选的是,前述支承部设置于前述物品载置部。
根据该方案,通过将支承部设置于物品载置部,和除了物品载置部之外还设置支承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物品搬运装置的结构的简单化。
此外,优选的是,前述物品载置部具备载置前述物品的载置体、使前述载置体沿水平方向向第1位置和第2位置移动的移动驱动部,前述第1位置为,在沿前述上下方向的上下方向观察时载置于前述载置体的前述物品与前述按压部重叠的位置,前述第2位置为,在前述上下方向观察时载置于前述载置体的前述物品不与前述按压部重叠的位置。
根据该方案,在借助移动驱动部移动的载置体处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在借助按压部将被载置于载置体的物品按压的状态下,能够适当地搬运。此外,借助移动驱动部使载置体移动至第2位置,由此,能够为了物品的移载等使物品向升降单元的外部移动。
此外,优选的是,前述相对移动范围被设定成,在前述按压单元位于前述相对移动范围的上限的状态下,前述按压部和前述载置体的前述上下方向的离开距离比,在载置于前述载置体的前述物品的高度上加上前述载置体从前述第1位置向前述第2位置移动时的前述物品的前述上下方向的振幅的长度大。
根据该方案,在使按压单元位于相对移动范围的上限的状态下,在物品和按压部之间形成振幅以上的间隙。因此,在借助移动驱动部使载置体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的情况下、使载置体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移动的情况下,即使物品在上下方向上振动,也能够避免物品与按压部接触。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申请的技术能够利用于具备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升降单元的物品搬运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3A:支承面(接触部)
6:物品
16:升降驱动部
17:升降单元
18:按压单元
26:物品载置部
27:引导部
29:支承部
31:载置体
33:移动用马达(移动驱动部)
36:按压部
37:被引导部
38:联动部
41:柱部
H1:物品最大高度
H2:相对移动范围
H3:离开距离
H4:振动幅
P1:第1位置
P2:第2位置
Z:上下方向。

Claims (8)

1.一种物品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升降单元和按压单元,
前述升降单元被升降驱动部驱动,沿上下方向移动,
前述按压单元相对于前述升降单元沿前述上下方向相对移动,
前述升降单元具备物品载置部、引导部、支承部,
前述物品载置部载置物品,
前述引导部将前述按压单元沿前述上下方向引导,
前述支承部在前述按压单元相对于前述升降单元的沿前述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范围的下限位置从下方支承前述按压单元,
前述按压单元具备按压部、被引导部、联动部,
前述按压部从上方接触载置于前述物品载置部的前述物品,按压该物品,
前述被引导部与前述按压部连结,且被前述引导部沿前述上下方向引导,
前述联动部与前述按压部连结,与前述按压部一体地沿前述上下方向移动,
构成为,前述按压单元由于自重相对于前述升降单元向下方相对移动,并且在除了前述升降单元及前述按压单元之外另外设置的接触部从下方接触前述联动部的状态下,前述升降单元向下方移动,由此,前述按压单元相对于前述升降单元向上方相对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有多个前述物品的前述上下方向的高度互不相同的情况,
将前述上下方向的高度最大的前述物品的高度设为物品最大高度,
前述相对移动范围被设定成,在前述按压单元位于前述相对移动范围的上限的状态下,前述按压部和前述物品载置部的前述上下方向的离开距离比前述物品最大高度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联动部具有从前述按压部向下方延伸的柱状的柱部,
前述被引导部形成于前述柱部的侧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被引导部以在沿前述上下方向的上下方向观察时包围前述物品载置部的方式配置多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联动部构成为,以与前述按压单元距前述相对移动范围的上限的下降量对应的突出量从前述升降单元向下方突出,
前述接触部是相对于前述升降单元位于下方的支承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支承部设置于前述物品载置部。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物品载置部具备载置前述物品的载置体、使前述载置体沿水平方向向第1位置和第2位置移动的移动驱动部,
前述第1位置为,在沿前述上下方向的上下方向观察时载置于前述载置体的前述物品与前述按压部重叠的位置,
前述第2位置为,在前述上下方向观察时载置于前述载置体的前述物品不与前述按压部重叠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品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相对移动范围被设定成,在前述按压单元位于前述相对移动范围的上限的状态下,前述按压部和前述载置体的前述上下方向的离开距离比,在载置于前述载置体的前述物品的高度上加上前述载置体从前述第1位置向前述第2位置移动时的前述物品的前述上下方向的振幅的长度大。
CN201910256593.0A 2018-04-03 2019-04-01 物品搬运装置 Active CN1103423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71805A JP6879258B2 (ja) 2018-04-03 2018-04-03 物品搬送装置
JP2018-071805 2018-04-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42399A CN110342399A (zh) 2019-10-18
CN110342399B true CN110342399B (zh) 2022-09-09

Family

ID=68171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56593.0A Active CN110342399B (zh) 2018-04-03 2019-04-01 物品搬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879258B2 (zh)
KR (1) KR102513292B1 (zh)
CN (1) CN110342399B (zh)
TW (1) TWI790361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79427A (ja) * 2007-01-23 2008-08-07 Ihi Corp 搬送装置
CN105584767A (zh) * 2014-11-12 2016-05-18 株式会社大福 物品输送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22944B2 (ja) * 1992-06-05 1998-03-09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ワーク搬送システム
JP4033687B2 (ja) * 2001-06-06 2008-01-16 株式会社トーテツ 重量物吊上げスリングの取外し装置
JP3991852B2 (ja) * 2002-12-09 2007-10-17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天井搬送車システム
US7798758B2 (en) * 2005-11-07 2010-09-21 Brooks Automation, Inc. Reduced capacity carrier, transport, load port, buffer system
US8303234B2 (en) * 2007-11-30 2012-11-06 Hirata Corporation Transfer device
KR101512135B1 (ko) * 2008-10-23 2015-04-14 주식회사 원익아이피에스 복수기판 처리장치
WO2010084542A1 (ja) * 2009-01-23 2010-07-29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自動倉庫
KR20120070325A (ko) * 2010-12-21 2012-06-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진동센서를 포함하는 대기로봇 시스템
KR101561219B1 (ko) 2013-12-18 2015-10-19 주식회사 에스에프에이 이송대차
CN105366557A (zh) * 2014-08-28 2016-03-02 天津名门门业有限公司 一种门板吊装转移装置
CN204173797U (zh) * 2014-08-28 2015-02-25 天津名门门业有限公司 一种门板转运天车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79427A (ja) * 2007-01-23 2008-08-07 Ihi Corp 搬送装置
CN105584767A (zh) * 2014-11-12 2016-05-18 株式会社大福 物品输送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82564A (ja) 2019-10-24
JP6879258B2 (ja) 2021-06-02
CN110342399A (zh) 2019-10-18
TW201942043A (zh) 2019-11-01
TWI790361B (zh) 2023-01-21
KR102513292B1 (ko) 2023-03-22
KR20190116085A (ko) 2019-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96987B1 (ko) 반송차 및 반송 설비
JP4904722B2 (ja) 基板搬送装置
KR102397716B1 (ko) 물품 반송 장치
WO2018055883A1 (ja) 天井搬送システム、及び天井搬送車
JP6690709B2 (ja) 搬送システム
KR102463265B1 (ko) 물품 반송 설비
WO2009125616A1 (ja) 物品収納設備
CN111071713B (zh) 物品搬运车
WO2015190387A1 (ja) コンテナ昇降搬送装置
CN110342399B (zh) 物品搬运装置
KR101377829B1 (ko) 용기 교환 장치 및 용기 교환 방법
CN105314345A (zh) 搬运装置
CN109911620B (zh) 移载设备、移载方法
JP7400616B2 (ja) 移載設備及び容器の移載方法
JP6064941B2 (ja) 物品搬送設備
CN110436133B (zh) 输送系统
JP2019182618A (ja) 搬送装置
JP7044182B2 (ja) 搬送車
JP4650680B2 (ja) 搬送設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