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4364B - 偏光板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影像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偏光板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影像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4364B
TWI624364B TW103114217A TW103114217A TWI624364B TW I624364 B TWI624364 B TW I624364B TW 103114217 A TW103114217 A TW 103114217A TW 103114217 A TW103114217 A TW 103114217A TW I624364 B TWI624364 B TW I62436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film
film
polarizing element
polarizing plate
polariz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4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46511A (zh
Inventor
米本
山田直良
古川裕道
実藤竜二
久永和也
Original Assignee
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46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65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43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436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Polarizing, birefringent, fil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1Elast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009Materials therefor
    • G02F1/0072Mechanical, acoustic, electro-elastic, magneto-elastic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偏光板包括具有偏光性能的偏光元件、於偏光元件的一面經由接著層1而貼合的第一保護膜、及於偏光元件的另一面經由接著層2而貼合的第二保護膜;第一保護膜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下的彈性模數為1.0GPa以上且未滿4.0GPa;第一保護膜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下的彈性模數相對於與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下的彈性模數的比為0.8以下;第二保護膜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下的彈性模數為2.0GPa以上且未滿5.0GPa;且滿足下述(式1)及(式2)。
(式1)d2/d1≦0.8;(式2)d2≦40μm

Description

偏光板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影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一種偏光板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影像顯示裝置。
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電漿顯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電致發光顯示器(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器(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OELD)或無機電致發光顯示器(In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IELD))、場發射顯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觸控面板、電子紙等影像顯示裝置是於影像顯示面板的顯示畫面側配置偏光板。例如液晶顯示裝置的消耗電力小,作為省空間的影像顯示裝置而逐年擴大其用途。先前,液晶顯示裝置的顯示影像的視角依存性大是大的缺點,垂直配向(vertical alignment,VA)模式、共面切換(in-plane switching,IPS)模式等寬視角液晶模式經實用化,藉此在電視等要求高品質影像的市場中亦不斷急速擴大液晶顯示裝置的需要。
液晶顯示裝置所使用的偏光板通常是由包含使碘或染 料吸附配向的聚乙烯醇膜等的偏光元件,及於該偏光元件的表裏兩側貼合透明的保護膜(偏光板保護膜)而構成。為方便起見,將貼合於液晶單元的面(顯示側的相反側)的保護膜稱為內部膜,將對向側(顯示側)稱為外部膜。聚酯或聚碳酸酯樹脂等具有成本亦便宜、機械強度高、具有低透濕性等優點,因此期待有效用作外部膜。
例如作為改善彩虹色不均的偏光板保護膜,主要不斷對藉由於單軸方向延伸而較通常增大延遲從而難以視認到彩虹色不均的聚酯膜的用途進行研究(參照專利文獻1)。此外,此種膜於正交的兩個方向的彈性模數比顯示異向性。
另一方面,依據專利文獻2,作為內部膜,就光學展現性、或適合於利用水漿的接著的方面而言,使用二乙醯纖維素(以下亦稱為DAC)、乙酸丙酸纖維素(以下亦稱為CAP)、三乙醯纖維素(以下亦稱為TAC)等。此外,此種膜尤其為了進行VA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光學補償,通常具有異向性,已知與偏光元件的吸收軸平行的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為2.0GPa以上且未滿5.0GPa左右。
專利文獻3中記載了使用利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以下亦稱為PET)系樹脂的保護膜、及利用TAC系樹脂的保護膜而成的偏光板。專利文獻3所欲解決的課題在於防止偏光板於製造步驟中的捲曲的產生,記載了藉由使利用PET系樹脂的保護膜的膜厚、及利用TAC系樹脂的保護膜的膜厚成為大致對稱的膜厚, 可消除捲曲。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WO2011/16219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公開2011-1223401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公開2012-048181號公報
然而,本發明者等人將該等正交的兩個方向的彈性模數比顯示異向性的外部膜、及顯示特定的彈性模數的內部膜加以組合,製作外部膜的彈性模數低的方向與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一致的偏光板,結果可知偏光板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捲曲。尤其,如專利文獻3所記載,先前未知即便使內部膜與外部膜成為大致對稱的膜厚,亦無法充分解決捲曲的問題。
另外,可知此種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捲曲的偏光板存在其後貼合於液晶單元時混入氣泡或異物的問題。
本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在於提供一種抑制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捲曲的偏光板。
為解決所述課題,本發明者等人進行努力研究,結果發現於使用正交的兩個方向的彈性模數比顯示異向性的外部膜時,減薄顯示特定的彈性模數的內部膜,並將內部側與外部側的保護 膜的厚度的比率減少成內部膜的厚度在特定範圍以下,藉此可解決所述課題。
即,所述課題是由以下構成的本發明而解決。
[1]一種偏光板,其包含具有偏光性能的偏光元件,於偏光元件的一面經由接著層1而貼合的第一保護膜,及於偏光元件的另一面經由接著層2而貼合的第二保護膜,第一保護膜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為1.0GPa以上且未滿4.0GPa,第一保護膜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相對於與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的比為0.8以下,第二保護膜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為2.0GPa以上且未滿5.0GPa,且滿足下述(式1)及(式2)。
(式1)d2/d1≦0.8
(式2)d2≦40μm
(式1及式2中,d1表示第一保護膜的厚度(單位:μm),d2表示第二保護膜的厚度(單位:μm))
[2]如[1]所述的偏光板較佳為第一保護膜是以聚酯或聚碳酸酯樹脂為主成分的膜。
[3]如[1]或[2]所述的偏光板較佳為第二保護膜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相對於與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的比為0.6以上且未滿1.1。
[4]如[1]~[3]中任一項所述的偏光板較佳為第二保護膜包含纖維素系樹脂。
[5]如[4]所述的偏光板較佳為第二保護膜所含的纖維素系樹脂的醯基的取代度為2.0以上且未滿2.6。
[6]一種偏光板的製造方法,其包括於具有偏光性能的偏光元件的一面經由接著層1而貼合第一保護膜的步驟,及於偏光元件的另一面經由接著層2而貼合第二保護膜的步驟,所述偏光板的第一保護膜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為1.0GPa以上且未滿4.0GPa,第一保護膜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相對於與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的比為0.8以下,第二保護膜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為2.0GPa以上且未滿5.0GPa,且滿足下述(式1)及(式2)。
(式1)d2/d1≦0.8
(式2)d2≦40μm
(式1及式2中,d1表示第一保護膜的厚度(單位:μm),d2表示第二保護膜的厚度(單位:μm))
[7]如[6]所述的偏光板的製造方法較佳為第二保護膜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70℃、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為1.5GPa~3.0GPa,接著層1與接著層2的主成分為水系接著劑。
[8]一種影像顯示裝置,其包含如[1]~[5]中任一項所述的偏光板。
依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抑制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捲曲的偏光板。
1‧‧‧第一保護膜
2‧‧‧偏光元件
3‧‧‧第二保護膜
11‧‧‧接著層1
12‧‧‧接著層2
14‧‧‧易接著層
15‧‧‧硬塗層
20‧‧‧偏光板
21‧‧‧視認側偏光板
22‧‧‧液晶單元
23‧‧‧背光側偏光板
23a‧‧‧背光側偏光板的保護膜
23b‧‧‧背光側偏光板的偏光元件
26‧‧‧背光
30‧‧‧影像顯示裝置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偏光板的一例的截面的概略圖。
圖2是表示本發明的影像顯示裝置的一例的截面的概略圖。
以下,對本發明的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進行詳細說明。
以下記載的構成要件的說明有時是基於本發明的代表實施方式而進行,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種實施方式。此外,本說明書中使用「~」所表示的數值範圍意指包含「~」的前後記載的數 值作為下限值及上限值的範圍。
[偏光板]
本發明的偏光板的特徵在於,包含具有偏光性能的偏光元件、於偏光元件的一面經由接著層1而貼合的第一保護膜及於偏光元件的另一面經由接著層2而貼合的第二保護膜,第一保護膜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為1.0GPa以上且未滿4.0GPa,第一保護膜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相對於與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的比為0.8以下,第二保護膜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為2.0GPa以上且未滿5.0GPa,且滿足下述(式1)及(式2)。
(式1)d2/d1≦0.8
(式2)d2≦40μm
(式1及式2中,d1表示第一保護膜的厚度(單位:μm),d2表示第二保護膜的厚度(單位:μm))
藉由設為此種構成,本發明的偏光板可抑制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捲曲。此處,保護膜的收縮力是由保護膜的厚度×保護膜的彈性模數×保護膜的尺寸變化表示,於本發明中將第一及第二保護膜的彈性模數設為特定範圍,將第一與第二保護膜的厚度的關係設為特定範圍,藉此可抑制捲曲。
此外,本發明的偏光板尤其可抑制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捲曲即下述縱(Machine Direction,MD)方向的捲曲,但關於完全消除MD方向的捲曲的情況時橫(Transverse Direction,TD)方向的捲曲亦無特別問題。
<構成>
首先,基於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偏光板的構成。
本發明的偏光板依序具有第一保護膜、偏光元件、及第二保護膜。將本發明的偏光板的一例示於圖1。圖1的偏光板(圖中的符號20)包含具有偏光性能的偏光元件(圖中的符號3)、於所述偏光元件的一面經由接著層1(圖中的符號11)而貼合的第一保護膜(圖中的符號1)、及於所述偏光元件的另一面經由接著層2(圖中的符號12)而貼合的第二保護膜(圖中的符號2)。
偏光板的形狀並不限於切斷成可直接組入至液晶顯示裝置的大小的膜片的態樣的偏光板,亦包含藉由連續生產而製成長條狀,捲繞成輥狀的態樣(例如輥長2500m以上或3900m以上的態樣)的偏光板。為了用於大畫面液晶顯示裝置,偏光板的寬度較佳為1470mm以上。
(其他層)
本發明的偏光板可具有除第一保護膜、接著層1、偏光元件、接著層2、第二保護膜以外的其他層。作為所述其他層,可列舉:易接著層、硬塗層、或其他公知的功能層。以防止映入或抑制炫光、抑制傷痕等為目的,本發明的偏光板較佳為於第一保護膜上 配置易接著層及硬塗層。
圖2是表示使用本發明的偏光板作為視認側偏光板(圖中的符號20、21)的本發明的影像顯示裝置(圖中的符號30)的一例。圖2所示的本發明的偏光板是於第一保護膜(圖中的符號1)上配置易接著層(圖中的符號14)及硬塗層(圖中的符號15)的態樣。
作為其他公知的功能層,可列舉抗反射層、亮度提高層、或前方散射層、防眩(antiglare)層等。關於抗反射層、亮度提高層、前方散射層、防眩層、其他功能層,記載於日本專利特開2007-86748號公報的[0257]~[0276]中,可製作以該等的記載為基礎而功能化的偏光板。另外,作為其他功能層,可形成光學異向性層。
如上所述,兩片偏光板保護膜中,將貼合於液晶單元時在液晶單元側這一側的膜稱為內部側膜,將相反側的膜稱為外部側膜。較佳為所述第一保護膜成為內部側膜,所述第二保護膜成為外部側膜。
偏光板亦較佳為進而於該偏光板的一面貼合保護膜,且於相反面貼合分離膜而構成。
所述保護膜及所述分離膜是以於偏光板出貨時、製品檢查時等,保護偏光板的目的使用。於該情形時,保護膜是以保護偏光板的表面的目的貼合,用於偏光板貼合於液晶板的面的相反面側。另外,分離膜是以覆蓋貼合於液晶板的接著層的目的使用,用於偏光板貼合於液晶板的面側。
偏光板可進而具有黏著劑層,於具有黏著劑層的情況時,較佳為依序具有所述第一保護膜、所述偏光元件、所述第二保護膜、及所述黏著劑層的偏光板。此種構成的偏光板較佳為組入至液晶顯示裝置的情況時,所述黏著劑層貼附於液晶單元。於所述黏著劑層貼附於液晶單元側的情況時,第二保護膜成為內部側膜,第一保護膜成為外部側膜。
以下,對構成本發明的偏光板的偏光元件及保護膜或該等的製造方法等說明較佳的實施方式。
<偏光元件>
本發明的偏光板包含具有偏光性能的偏光元件。
作為所述偏光元件,可使用利用現有公知的方法製造而成的偏光元件,其中,較佳為聚乙烯醇系偏光元件,更佳為以下態樣的薄型偏光元件。作為薄型偏光元件,例如使用將包含如聚乙烯醇或乙烯單元的含量為1莫耳%~4莫耳%、且聚合度為2000~4000、皂化度為99.0莫耳%~99.99莫耳%的乙烯改質聚乙烯醇的親水性聚合物的膜,利用例如碘的二色性染料進行處理延伸而成者,或對例如氯乙烯的塑膠膜進行處理配向而成者。
另外,作為藉由於基材上形成聚乙烯醇層而成的積層膜的狀態下實施延伸及染色而獲得10μm以下的薄型偏光元件膜的方法,可列舉:日本專利第5048120號公報、日本專利第5143918號公報、日本專利第5048120號公報、日本專利第4691205號公報、日本專利第4751481號公報、日本專利第4751486號公報, 與該等偏光元件相關的公知的技術亦可較佳地用於本發明的偏光板。
(偏光元件的膜厚)
偏光元件的膜厚並無特別限定,就偏光度與翹曲的觀點而言,較佳為5μm以上30μm以下,更佳為10μm以上20μm以下。只要偏光元件的膜厚為30μm以下,則不增加偏光元件的收縮力而不會擴大貼合有該偏光元件的液晶面板的翹曲,因此較佳。另一方面,只要偏光元件的膜厚為5μm以上,則可充分吸收透過偏光元件的一側偏光的光,偏光度不會降低,因此較佳。
<第一保護膜>
本發明的偏光板包含第一保護膜,其是於偏光元件的一面經由接著層1而貼合,偏光元件於吸收軸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為1.0GPa以上且未滿4.0GPa,第一保護膜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相對於與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的比為0.8以下。
(樹脂)
作為所述第一保護膜的主成分,並無特別限制,本發明的偏光板較佳為所述第一保護膜包含聚酯樹脂或聚碳酸酯樹脂等樹脂作為主成分。
所述第一保護膜較佳為以聚酯樹脂或聚碳酸酯樹脂等熱塑性樹脂為主成分的膜,可為以聚酯樹脂或聚碳酸酯樹脂等樹脂為主 成分的單層膜,亦可為具有以聚酯樹脂或聚碳酸酯樹脂等樹脂為主成分的層的多層膜。另外,於該等單層膜或多層膜的兩面或單面可實施表面處理,該表面處理可為利用電暈處理、皂化處理、熱處理、紫外線照射、電子束照射等的表面改質,亦可為藉由高分子或金屬等的塗佈或蒸鍍等的薄膜形成。聚酯樹脂或聚碳酸酯樹脂等樹脂於膜整體中所佔的質量比例通常為50質量%以上,較佳為70質量%以上,更佳為90質量%以上。
-聚酯膜-
所述第一保護膜較佳為包含聚酯樹脂作為主成分。
作為聚酯,例如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間苯二甲酸乙二酯、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1,4-對苯二甲酸環己二甲酯,亦可視需要使用該等的兩種以上。其中,可較佳地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是具有源自對苯二甲酸的構成單 元作為二羧酸成分、及具有源自乙二醇的構成單元作為二醇成分的聚酯,總重複單元的80莫耳%以上可為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可含有源自其他共聚成分的構成單元。作為其他共聚成分,可列舉:間苯二甲酸、對β-氧基乙氧基苯甲酸、4,4'-二羧基二苯基、4,4'-二羧基二苯甲酮、雙(4-羧基苯基)乙烷、己二酸、癸二酸、5-磺酸基間苯二甲酸鈉、1,4-二羧基環己烷等二羧酸成分,或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二乙二醇、環己二醇、雙酚A的環氧乙烷加成物、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polytetramethylene glycol) 等二醇成分。該等二羧酸成分或二醇成分可視需要組合使用兩種以上。另外,亦可與所述羧酸成分或二醇成分一併併用對羥苯甲酸(p-hydroxy benzoic acid)等羥基羧酸。作為其他共聚成分,可使用含有少量醯胺鍵、胺基甲酸酯鍵、醚鍵、碳酸酯鍵等的二羧酸成分及/或二醇成分。作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製造法,可應用使對苯二甲酸與乙二醇、以及視需要的其他二羧酸及/或其他二醇直接反應的所謂直接聚合法,或使對苯二甲酸的二甲酯與乙二醇以及視需要的其他二羧酸的二甲酯及/或其他二醇進行酯交換反應的所謂酯交換反應法等任意的製造法。
-聚碳酸酯樹脂-
所述第一保護膜較佳為包含聚碳酸酯樹脂作為主成分。
可使用公知的樹脂。例如可列舉具有雙酚A骨架的聚碳酸酯樹脂,利用界面聚合法或熔融聚合法使二羥基成分與碳酸酯前驅物進行反應獲得的樹脂,例如可較佳地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06-277914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6-10638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6-284703號公報記載的樹脂。作為市售品,可使用「塔夫龍(Tarflon)MD1500」(出光興產公司製造)等。
亦可視需要使用該等的兩種以上。
(第一保護膜中的各種添加劑)
第一保護膜中可視需要調配公知的添加劑,作為其例,可列舉:紫外線吸收劑、粒子、滑劑(lubricant)、抗結塊劑、熱穩定劑、抗氧化劑、抗靜電劑、耐光劑、耐衝擊性改良劑、潤滑劑、 染料、顏料等。然而,第一保護膜通常需要透明性,因此較佳為添加劑的添加量預先限制於最小限度。
-紫外線吸收劑-
為防止液晶顯示器的液晶等由於紫外線而劣化,第一保護膜中亦可含有紫外線吸收劑。紫外線吸收劑是具有紫外線吸收能力的化合物,只要可耐受第一保護膜的製造步驟中附加的熱,則無特別限定。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存在有機系紫外線吸收劑與無機系 紫外線吸收劑,就透明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有機系紫外線吸收劑。作為有機系紫外線吸收劑,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苯并三唑系、環狀亞胺酯系、二苯甲酮系等。就耐久性的觀點而言,更佳為苯并三唑系、環狀亞胺酯系。另外,亦可併用兩種以上的紫外線吸收劑。
作為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並不限定於下述,例如 可列舉:2-[2'-羥基-5'-(甲基丙烯醯氧基甲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羥基-5'-(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羥基-5'-(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羥基-5'-(甲基丙烯醯氧基己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羥基-3'-第三丁基-5'-(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羥基-5'-第三丁基-3'-(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羥基-5'-(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苯基]-5-氯-2H-苯并三唑、2-[2'-羥基-5'-(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苯基]-5-甲氧基-2H-苯并三唑、2-[2'-羥 基-5'-(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苯基]-5-氰基-2H-苯并三唑、2-[2'-羥基-5'-(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苯基]-5-第三丁基-2H-苯并三唑、2-[2'-羥基-5'-(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苯基]-5-硝基-2H-苯并三唑等。
另外,作為市售品,例如可列舉所述苯并三唑系紫外線 吸收劑,可視需要使用乳化劑或直接分散於水中使用。此外,可列舉:紐克特(Nu-Kote)UVA-204W(商品名,新中村化學工業製造)、SE-2538E(商品名,大成精密化學製造)等作為水系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
作為環狀亞胺酯系紫外線吸收劑,並不限定於下述,例 如可列舉:2-甲基-3,1-苯并噁嗪-4-酮、2-丁基-3,1-苯并噁嗪-4-酮、2-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1-或2-萘基)-3,1-苯并噁嗪-4-酮、2-(4-聯苯)-3,1-苯并噁嗪-4-酮、2-對硝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間硝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對苯甲醯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對甲氧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鄰甲氧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環己基-3,1-苯并噁嗪-4-酮、2-對(或間)鄰苯二甲醯亞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N-苯基-4-(3,1-苯并噁嗪-4-酮-2-基)鄰苯二甲醯亞胺、N-苯甲醯基-4-(3,1-苯并噁嗪-4-酮-2-基)苯胺、N-苯甲醯基-N-甲基-4-(3,1-苯并噁嗪-4-酮-2-基)苯胺、2-(對(N-甲基羰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2'-雙(3,1-苯并噁嗪-4-酮)、2,2'-伸乙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四亞甲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伸癸基(decamethylene)雙(3,1-苯并噁嗪-4-酮)、 2,2'-(1,4-伸苯基)雙[4H-3,1-苯并噁嗪-4-酮][此外亦稱為2,2'-對伸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間伸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4,4'-二伸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2,6-或1,5-伸萘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2-甲基-對伸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2-硝基-對伸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2-氯-對伸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1,4-伸環己基)雙(3,1-苯并噁嗪-4-酮)、1,3,5-三(3,1-苯并噁嗪-4-酮-2-基)苯、1,3,5-三(3,1-苯并噁嗪-4-酮-2-基)萘、2,4,6-三(3,1-苯并噁嗪-4-酮-2-基)萘、2,8-二甲基-4H,6H-苯并(1,2-d;5,4-d')雙(1,3)-噁嗪-4,6-二酮、2,7-二甲基-4H,9H-苯并(1,2-d;4,5-d')雙(1,3)-噁嗪-4,9-二酮、2,8-二苯基-4H,8H-苯并(1,2-d;5,4-d')雙(1,3)-噁嗪-4,6-二酮、2,7-二苯基-4H,9H-苯并(1,2-d;4,5-d')雙(1,3)-噁嗪-4,6-二酮、6,6'-雙(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雙(2-乙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雙(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亞甲基雙(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亞甲基雙(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伸乙基雙(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伸乙基雙(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伸丁基雙(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伸丁基雙(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氧基雙(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氧基雙(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磺醯基雙(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磺醯基雙(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羰基雙(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羰基雙(2-苯基-4H,3,1-苯并噁嗪-4- 酮)、7,7'-亞甲基雙(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亞甲基雙(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雙(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伸乙基雙(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氧基雙(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磺醯基雙(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羰基雙(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7'-雙(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7'-雙(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7'-亞甲基雙(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7'-亞甲基雙(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等。
所述化合物之中,考慮色調的情況時,較佳為使用不易 附黃色調的苯并噁嗪系化合物,作為其例,更佳為使用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
所述通式(1)中,R表示2價芳香族烴基,X1及X2分別獨立為氫或選自以下官能基組群,未必限定於該等。
官能基組群:烷基、芳基、雜芳基、鹵素、烷氧基、芳氧基、羥基、羧基、酯基、硝基。
所述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之中,於本發明中,尤其較佳為2,2'-(1,4-伸苯基)雙[4H-3,1-苯并噁嗪-4-酮]。
第一保護膜中含有的紫外線吸收劑的量通常為10.0質量%以下,較佳為於0.3質量%~3.0質量%的範圍含有。於含有超過10.0質量%的量的紫外線吸收劑的情況時,存在紫外線吸收劑於表面滲出,接著性降低等導致表面功能性惡化的擔憂。
另外,為多層結構的第一保護膜的情況時,較佳為至少三層結構,較佳為紫外線吸收劑調配於其中間層。藉由於中間層調配紫外線吸收劑,可防止該化合物向膜表面滲出,其結果可維持膜的接著性等特性。
(第一保護膜的特性)
-彈性模數-
第一保護膜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較佳為第一保護膜的搬送方向即MD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為1.0GPa以上且未滿4.0GPa,就抑制偏光板的捲曲及膜製作時的搬送性、端部狹縫性或斷裂難易等製造適應性的觀點而言,更佳為1.1GPa~3.5GPa,進而較佳為1.2GPa~3.0GPa。
此外,第一保護膜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小於下述第二保護膜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的情況時,偏光板中,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MD方向)易於產生對第二保護膜側的捲曲(MD負捲曲)。依據本發明,第一保護膜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 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小於下述第一保護膜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的情況時,亦可抑制偏光板的捲曲。
此處,膜的搬送方向(MD方向、長度方向)是膜製作時的搬送方向(MD方向),寬度方向是相對於膜製作時的搬送方向而正交的方向(垂直方向、TD方向)。第一保護膜的搬送方向(MD方向、長度方向)較佳為與本發明的偏光板中所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平行。此外,本說明書中的平行並非僅為完全平行的態樣,亦包含可自完全平行的態樣偏移光學可容許的程度的角度的態樣。
相對於第一保護膜的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TD方向)較佳為第一保護膜的面內的彈性模數的最大方向。保護膜的面內的彈性模數的最大方向是使用音速測定裝置「SST-2501,野村商事(股)」,對於25℃、相對濕度60%的氛圍中進行濕度調整2小時以上的膜,於25℃、相對濕度60%的氛圍下,將360度方向分割為32份而測定音速,將最大速度方向決定為面內的彈性模數的最大方向。
膜的彈性模數可根據所述第一保護膜材料的熱塑性樹脂的種類或添加量、添加劑的選擇(尤其消光劑粒子的粒徑、折射率、添加量)或進而膜製造條件(延伸倍率等)而調整。
彈性模數是準備測定方向的長度為200mm、寬度為10mm的試樣,將試樣於60℃、相對濕度90%的環境中放置48小時後,於 25℃、相對濕度60%的環境中放置48小時後即刻使用東洋精機製造的Strograph V10-C,將樣品形狀設為寬度10mm、夾盤間長度設為100mm而進行測定。
此外,於偏光元件與第一保護膜及第二保護膜的任一個或兩個貼附的情況時,浸漬於熱水等中使作為偏光元件的聚乙烯醇軟化而除去,藉此可測定膜單體的彈性模數。
第一保護膜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相對於與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的比(以下亦稱為彈性模數的MD/TD彈性模數比)為0.8以下,較佳為0.01~0.8。進而更佳為0.01~0.7,尤其較佳為0.01~0.6。
-相位差-
第一保護膜的面內方向的延遲Re(相位差值)較佳為3000nm以上,更佳為3000nm~30000nm,尤其較佳為4000nm~20000nm,進而較佳為6000nm以上、15000nm以下。藉由面內相位差值為3000nm以上,有本發明的偏光板組入至液晶顯示裝置時難以視認到彩虹狀不均的傾向。藉由面內相位差值為30000nm以下,可薄膜化,從而可製成脆性及處理性優異的膜。
彩虹狀不均是於具有大的雙折射具體而言Re為500nm以上且未滿3000nm的聚合物膜作為保護膜的偏光板,自視認側觀察自背光光源向斜方向入射的光時出現,尤其於以包含亮線光譜的例如冷陰極管般的光源作為背光的液晶顯示裝置中明顯。
此處,使用具有連續發光光譜的白色光源作為背光光源的情況時,由於不易視認到彩虹狀不均,因此較佳為第一保護膜的Re在所述範圍。
表示Re、Rth的關係的Nz值設為適當的值,亦可降低彩虹狀不均,就彩虹狀不均的降低效果及製造適應性而言,Nz值的絕對值較佳為2.0以下,更佳為0.5~2.0,進而較佳為0.5~1.5。
彩虹狀不均是由於入射光而產生,因此通常於白顯示時被觀察到。
此外,第一保護膜的面內相位差值Re是由下述式(4)表示。
Re=(nx-ny)×y1…(4)
此處,nx是第一保護膜的面內慢軸方向的折射率,ny是第一保護膜的面內快軸方向(與面內慢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y1是第一保護膜的厚度。
所述第一保護膜的厚度方向的延遲Rth是由下述式(5)表示。
Rth={(nx+ny)/2-nz}×y1…(5)
此處,nz是第一保護膜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另外,第一保護膜的Nz值較佳為2.0以下。此外,第一保護膜的Nz值是由下述式(6)表示。
Nz=(nx-nz)/(nx-ny)…(6)
於本說明書中,波長λnm的Re、Rth及Nz可利用如下方式測定。
使用兩片偏光板,求出第一保護膜的配向軸方向,以配向軸方向正交的方式切出4cm×2cm的長方形,設為測定用樣品。關於該樣品,利用阿貝折射計(愛拓(Atago)公司製造,NAR-4T,測定波長589nm)求出正交的雙軸的折射率(Nx、Ny)、及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將所述雙軸的折射率差的絕對值(| Nx-Ny |)設為折射率的異向性(△Nxy)。使用電測微計(electric micrometer)(Fineliuf公司製造,Millitron1245D)測定第一保護膜的厚度y1(nm),單位換算成nm。根據測定的Nx、Ny、Nz、y1的值分別算出Re、Rth、Nz。
所述Re、Rth可根據膜所使用的所述熱塑性樹脂的種類、所述熱塑性樹脂及添加劑的量、延遲產生劑的添加、膜的膜厚、膜的延伸方向及延伸率等而調整。
-膜厚-
第一保護膜的厚度較佳為設為10μm~200μm,更佳為設為15μm~100μm,尤其較佳為設為20μm~80μm。若第一保護膜的厚度為20μm以上,則存在易於處理的傾向,若厚度為100μm以下,則存在可獲得因薄壁化而製造成本降低的優點的傾向。
(第一保護膜的製造方法)
自展現相位差值的觀點而言,較佳為所述第一保護膜於寬度方向延伸而成。作為第一保護膜的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制。為賦予所述特性,所述第一保護膜較佳為利用以下方法製造。
較佳為首先將第一保護膜使用的樹脂(例如聚酯樹脂)熔融擠壓成膜狀,藉由澆鑄鼓使其冷卻固化製成未延伸膜後,若需要則塗佈用以形成易接著層的塗液,將該未延伸膜於聚酯膜的Tg℃~(Tg+60)℃的溫度下,於寬度方向延伸成為3倍~10倍,較佳為3倍~7倍。就大程度地產生面內方向的延遲Re的觀點而言,較佳為將所述第一保護膜於寬度方向單軸延伸。
其次,較佳為於140℃以上、220℃以下進行1秒鐘~60秒鐘熱處理(此處稱為熱固定)。所述熱固定的溫度更佳為150℃以上、220℃以下,尤其較佳為150℃以上、未滿220℃。
進而,較佳為於比熱固定溫度低10℃~20℃的溫度下,一面於長度方向或/及寬度方向收縮0%~20%一面進行再加熱(recalescence)處理(稱為弛緩處理)。利用該方法,膜與輥接觸的情況減少,因此較前文所述的方法難以於膜表面形成微小傷痕等,有利於應用於光學用途。此外,將膜的玻璃轉移溫度表記為Tg。熱固定溫度為150℃以上、未滿220℃時,聚酯的配向方向的偏移減少,熱尺寸變化亦減少,因此不易產生硬塗層的剝離或裂痕等。
<第二保護膜>
本發明的偏光板具有第二保護膜,其是於偏光元件的貼合了第一保護膜側的另一面經由接著層2而貼合,偏光元件於吸收軸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為2.0GPa以上且未滿5.0GPa,且滿足下述(式1)及(式2)。
(式1)d2/d1≦0.8
(式2)d2≦40μm
(式1及式2中,d1表示第一保護膜的厚度(單位:μm),d2表示第二保護膜的厚度(單位:μm))
(樹脂)
作為所述第二保護膜的主成分,並無特別限制,可列舉環烯烴樹脂、丙烯酸系樹脂或纖維素系樹脂等熱塑性樹脂,本發明的偏光板較佳為所述第二保護膜包含纖維素系樹脂作為主成分。
所述第二保護膜較佳為以纖維素系樹脂等樹脂為主成分的膜,可為以纖維素系樹脂等樹脂為主成分的單層膜,亦可為具有以纖維素系樹脂等樹脂為主成分的層的多層膜。另外,該等單層膜或多層膜的兩面或單面可實施表面處理,該表面處理可為利用電暈處理、皂化處理、熱處理、紫外線照射、電子束照射等的表面改質,亦可為藉由高分子或金屬等的塗佈或蒸鍍等的薄膜形成。纖維素系樹脂等樹脂於膜整體中所佔的質量比例通常為50質量%以上,較佳為70質量%以上,更佳為90質量%以上。
-纖維素系樹脂-
以下,對第二保護膜可使用的纖維素系樹脂(較佳為醯化纖維素)進行詳細說明。
醯化纖維素的取代度意指存在於纖維素的構成單元((β)1,4-糖苷所鍵結的葡萄糖)的三個羥基經醯化的比例。取代度(醯化度)可測定纖維素的每構成單元質量中的鍵結脂肪酸量而算出。於本發明中,纖維素體的取代度可藉由將纖維素體溶解於經氘取代的二甲基亞碸等溶劑中並測定13C-NMR光譜,根據醯基中的羰基碳的峰值強度比求出而算出。可藉由將醯化纖維素的殘留羥基經與醯化纖維素本身具有的醯基不同的其他醯基取代後,根據13C-NMR測定而求出。關於測定方法的詳細情況,記載於手塚等人(碳水化合物研究(Carbohydrate.Res.),273(1995)83-91)。
醯化纖維素的全醯基取代度較佳為2.0~2.97,更佳為2.2~2.95,尤其較佳為2.3~2.95。
作為醯化纖維素的醯基,較佳為乙醯基、丙醯基、丁醯基,更佳為乙醯基、丙醯基。
該等之中,就更抑制獲得的偏光板組入至液晶顯示裝置時的正面不均的觀點而言,本發明的偏光板較佳為使用第二保護膜所含的纖維素系樹脂的醯基的取代度為2.0以上且未滿2.6的低取代度的醯化纖維素(DAC)或全醯基取代度為2.6~2.97的高取代度的醯化纖維素(TAC),尤其較佳為使用2.0以上且未滿2.6的低取代度的醯化纖維素(DAC)。推定其原因在於膜的光彈性小。
於本發明中,包含兩種以上的醯基的混合脂肪酸酯亦可 較佳用作醯化纖維素。該情況較佳為乙醯基與碳數3~4的醯基作為醯基。另外,於使用混合脂肪酸酯的情況時,乙醯基的取代度較佳為未滿2.5,進而較佳為未滿1.9。另一方面,碳數為3~4的醯基的取代度較佳為0.1~1.5,更佳為0.2~1.2,尤其較佳為0.5~1.1。該等之中,於本發明中,就提高高溫高濕下的彈性模數、更抑制偏光板的捲曲的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醯化纖維素丙酸酯(CAP)。
於本發明中,亦可併用、混合使用取代基及/或取代度不同的兩種醯化纖維素,亦可藉由下述共流延法等形成包含由不同的醯化纖維素形成的多層的膜。
進而,本發明中亦可較佳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08-20896 號公報的[0023]~[0038]中記載的具有脂肪酸醯基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香族醯基的混合酸酯。
醯化纖維素較佳為具有250~800的質量平均聚合度, 進而較佳為具有300~600的質量平均聚合度。
另外醯化纖維素較佳為具有70000~230000的數量平均分子量,進而較佳為具有75000~230000的數量平均分子量,最佳為具有78000~120000的數量平均分子量。
醯化纖維素可使用酸酐或醯氯化物作為醯化劑而合 成。於所述醯化劑為酸酐的情況時,使用有機酸(例如乙酸)或二氯甲烷作為反應溶劑。另外,作為觸媒,可使用如硫酸般的質 子性觸媒。於醯化劑為醯氯化物的情況時,可使用鹼性化合物作為觸媒。工業上最通常的合成方法中,利用包含與乙醯基及其他醯基對應的有機酸(乙酸、丙酸、丁酸)或該等的酸酐(乙酸酐、丙酸酐、丁酸酐)的混合有機酸成分,將纖維素酯化而合成纖維素酯。
所述方法中,很多情況下如棉絨或木漿般的纖維素是利 用如乙酸般的有機酸進行活化處理後,於硫酸觸媒的存在下,使用如上所述的有機酸成分的混合液進行酯化。有機酸酐成分通常對於纖維素中存在的羥基的量過量使用。該酯化處理中,除酯化反應外,進行纖維素主鏈(β)1,4-糖苷鍵的水解反應(解聚合反應)。若推進主鏈的水解反應,則纖維素酯的聚合度下降,製造的纖維素酯膜的物性下降。因此,反應溫度之類的反應條件較佳為考慮獲得的纖維素酯的聚合度或分子量而決定。
(第二保護膜的各種添加劑)
只要不違反本發明的主旨,則第二保護膜可包含在有機酸或其他偏光板保護膜中使用的公知的添加劑。添加劑的分子量並無特別限制,可較佳使用下述添加劑。
藉由加入添加劑,就控制濕度尺寸變化率,改善膜的熱性質、光學性質、機械性質,賦予柔軟性、耐吸水性,降低水分透過率等膜改質的觀點而言,顯示出有用的效果。
例如作為機械性質的控制,可列舉對膜添加塑化劑,作為成為參考的塑化劑的事例,可參考磷酸酯、檸檬酸酯、偏苯三 甲酸酯、糖酯等已知的各種酯系塑化劑或國際公開第2011/102492手冊的段落編號0042至0068的聚酯系聚合物的記載。
另外,作為光學性質的控制,為賦予紫外線或紅外線的 吸收能力,可參考國際公開第2011/102492號的段落編號0069至0072的記載,為調整膜的相位差或控制表現性,可使用已知的延遲調整劑。添加劑的分子量並無特別限制,可較佳地使用下述添加劑。
(第二保護膜的特性)
-彈性模數-
第二保護膜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MD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為2.0GPa以上且未滿5.0GPa。第二保護膜於MD方向的彈性模數未滿5.0GPa時,光學特性的展現充分,若MD方向的彈性模數為2.0GPa以上,則可充分抑制捲曲產生。
就抑制偏光板的捲曲及膜製作時的搬送性、端部狹縫性或斷裂的難易等製造適應性的觀點而言,第二保護膜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MD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更佳為3.0GPa以上~未滿5.0GPa,尤其較佳為3.2GPa~4.2GPa。
第二保護膜的搬送方向(MD方向、長度方向)較佳為與本發明的偏光板中所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平行。
就取得第一與第二保護膜的收縮平衡,藉此可抑制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MD方向)的偏光板對第二保護膜側的捲曲 (MD負捲曲)的觀點而言,本發明的偏光板較佳為第二保護膜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相對於與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的比為0.6以上且未滿1.1,更佳為0.6以上且未滿1.0,尤其較佳為0.65以上且未滿0.9。
就取得第一與第二保護膜的收縮平衡,藉此可抑制偏光 元件的吸收軸方向(MD方向)的偏光板對第二保護膜側的捲曲(MD負捲曲)的觀點而言,較佳為製造本發明的偏光板時,用作材料的第二保護膜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MD方向)的70℃、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為1.5GPa~3.0GPa,更佳為1.6GPa~2.5GPa,尤其較佳為1.8GPa~2.3GPa。
-膜厚-
本發明的偏光板中,第二保護膜的厚度d2滿足下述(式2)。
(式2)d2≦40μm
(式2中,d2表示第二保護膜的厚度(單位:μm))
第二保護膜的厚度d2較佳為設為10μm~40μm,更佳為設為15μm~40μm,尤其較佳為設為20μm~40μm。若第二保護膜的厚度為20μm以上,則存在易於處理的傾向,若厚度為40μm以下,則存在可充分抑制獲得的偏光板的捲曲,且可獲得因薄壁化而製造成本降低的優點的傾向。
藉由減薄第二保護膜的厚度,可縮小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MD方向)的偏光板對第二保護膜側的收縮力,易於抑制偏光板的捲曲(MD負捲曲)的產生。
(第一保護膜與第二保護膜的膜厚比)
本發明的偏光板中,第二保護膜與第一保護膜的膜厚比滿足下述(式1)。
(式1)d2/d1≦0.8
(式1中,d1表示第一保護膜的厚度(單位:μm),d2表示第二保護膜的厚度(單位:μm))
藉由滿足所述(式1),可抑制偏光板的捲曲。藉由將第二保護膜的厚度較第一保護膜的厚度減薄一定比例以上,可縮小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MD方向)的偏光板對第二保護膜側的收縮力,易於抑制偏光板的捲曲(MD負捲曲)產生。
第二保護膜與第一保護膜的膜厚比較佳為d2/d1≦0.7,更佳為d2/d1≦0.6。
作為第二保護膜與第一保護膜的膜厚比d2/d1的下限值,並無特別限制,例如較佳為0.1以上,更佳為0.2以上。
<接著層>
本發明的偏光板是所述偏光元件與第一保護膜經由接著層1而貼合,所述偏光元件與第二保護膜經由接著層2而貼合。接著 層1及接著層2較佳為包含硬化性接著劑。
通常而言,於第一保護膜的偏光元件側設置偏光元件側易接著層,於其上經由用以接著偏光元件的接著劑而貼合偏光元件。
作為接著劑,可使用現有公知的接著劑,例如可列舉: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縮丁醛、聚丙烯酸丁酯等丙烯酸系化合物、具有縮水甘油基或環氧環己烷例示的脂環式環氧基的環氧系化合物等。其中,本發明的偏光板較佳為接著層1與接著層2的主成分為水系接著劑(接著層1與接著層2是使水系接著劑硬化而成的層),更佳為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縮丁醛,尤其較佳為聚乙烯醇。
<易接著層>
本發明的偏光板較佳為具有黏著劑層作為用以與其他構件接著的易接著層。例如,為改良偏光元件與第一保護膜的接著性,於第一保護膜的設置了偏光元件的面亦可使用偏光元件側易接著層作為接著層1的基底。
(偏光元件側易接著層)
本發明的偏光元件側易接著層是用以提高與各種功能層的接著性的層,例如可用以提高偏光元件與用以貼合聚酯膜的各種接著劑的接著性。
為了提高聚酯膜與接著劑層的接著性,對胺基甲酸酯樹脂或聚乙烯醇等化合物進行研究。進而持續研究,結果判明胺基甲酸酯樹脂與聚乙烯醇的組合而成的易接著層中,接著性相對提高。另外,另一方面,亦對交聯劑進行各種研究,結果亦判明藉 由將噁唑啉化合物與聚乙烯醇、或噁唑啉化合物與胺基甲酸酯樹脂加以組合,並且對其組成比率設法研究,接著性相對提高。綜合該等的結果,併用胺基甲酸酯樹脂、聚乙烯醇、噁唑啉化合物,結果意外地大幅度改善接著性,成功形成可用作偏光元件保護用的易接著層。
本發明的偏光元件側易接著層中含有的胺基甲酸酯樹 脂,是分子內具有胺基甲酸酯樹脂的高分子化合物。通常胺基甲酸酯樹脂是藉由多元醇與異氰酸酯的反應而製作。作為多元醇,可列舉:聚碳酸酯多元醇類、聚酯多元醇類、聚醚多元醇類、聚烯烴多元醇類、丙烯酸多元醇類,該等化合物可單獨使用,亦可使用多種。
聚碳酸酯多元醇類可由多元醇類及碳酸酯化合物,藉由 脫醇反應而獲得。作為多元醇類,可列舉: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4-環己二醇、1,4-環己烷二甲醇、1,7-庚二醇、1,8-辛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新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3,3-二羥甲基庚烷等。作為碳酸酯化合物,可列舉: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苯酯、碳酸伸乙酯等,作為藉由該等反應獲得的聚碳酸酯系多元醇類,例如可列舉聚(1,6-伸己基)碳酸酯、聚(3-甲基-1,5-伸戊基)碳酸酯等。
作為聚酯多元醇類,可列舉藉由多元羧酸(丙二酸、琥 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癸二酸、富馬酸、馬 來酸、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等)或該等的酸酐與多元醇(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三丙二醇、丁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2,3-丁二醇、2-甲基-1,3-丙二醇、1,5-戊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3-甲基-1,5-戊二醇、2-甲基-2,4-戊二醇、2-甲基-2-丙基-1,3-丙二醇、1,8-辛二醇、2,2,4-三甲基-1,3-戊二醇、2-乙基-1,3-己二醇、2,5-二甲基-2,5-己二醇、1,9-壬二醇、2-甲基-1,8-辛二醇、2-丁基-2-乙基-1,3-丙二醇、2-丁基-2-己基-1,3-丙二醇、環己二醇、雙羥基甲基環己烷、二甲醇苯、雙羥基乙氧基苯、烷基二烷醇胺、內酯二醇等)的反應獲得的聚酯多元醇。
作為聚醚多元醇類,可列舉: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 伸乙基丙二醇(polyethylene propyleneglycol)、聚四亞甲基醚二醇、聚六亞甲基醚二醇等。
為提高與各種接著劑層的接著性,所述多元醇類之中, 更佳為使用聚碳酸酯多元醇類。
作為用以獲得胺基甲酸酯樹脂而使用的聚異氰酸酯化 合物,可例示甲苯二異氰酸酯、二甲苯二異氰酸酯、亞甲基二苯基二異氰酸酯、苯二異氰酸酯、萘二異氰酸酯、聯甲苯胺二異氰酸酯等芳香族二異氰酸酯,α,α,α',α'-四甲基二甲苯二異氰酸酯等具有芳香環的脂肪族二異氰酸酯、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伸丙基二異氰酸酯、離胺酸二異氰酸酯、三甲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等脂肪族二異氰酸酯,環己烷二異氰酸酯、甲基環己烷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二環己基甲烷二異氰 酸酯、亞異丙基二環己基二異氰酸酯等脂環族二異氰酸酯等。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多種。
合成胺基甲酸酯樹脂時可使用鏈延長劑,作為鏈延長劑,只要具有兩個以上與異氰酸酯基反應的活性基,則無特別限制,通常,可主要使用具有兩個羥基或胺基的鏈延長劑。
作為具有兩個羥基的鏈延長劑,例如可列舉: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等脂肪族二醇,二甲苯二醇、雙羥基乙氧基苯等芳香族二醇,新戊二醇羥基三甲基乙酸酯等酯二醇等二醇類。另外,作為具有兩個胺基的鏈延長劑,例如可列舉:甲苯二胺、二甲苯二胺、二苯基甲烷二胺等芳香族二胺,乙二胺、丙二胺、己二胺、2,2-二甲基-1,3-丙二胺、2-甲基-1,5-戊二胺、三甲基己二胺、2-丁基-2-乙基-1,5-戊二胺、1,8-辛二胺、1,9-壬二胺、1,10-癸二胺等脂肪族二胺,1-胺基-3-胺基甲基-3,5,5-三甲基環己烷、二環己基甲二胺、亞異丙基環己基-4,4'-二胺、1,4-二胺基環己烷、1,3-雙胺基甲基環己烷等脂環族二胺等。
本發明中的胺基甲酸酯樹脂可以溶劑為介質,較佳為以水為介質。於胺基甲酸酯樹脂分散或溶解於水中時,存在使用乳化劑的強制乳化型、胺基甲酸酯樹脂中導入親水性基的自乳化型或水溶型等。尤其胺基甲酸酯樹脂的骨架中導入離子基而離子聚合物化的自乳化類型由於液體的儲存穩定性或獲得的易接著層的耐水性、透明性、密接性優異,而較佳。另外,作為導入的離子基,可列舉:羧基、磺酸基、磷酸基、膦酸基、四級銨鹽基等各 種離子基,較佳為羧基。作為於胺基甲酸酯樹脂中導入羧基的方法,可於聚合反應的各階段中採取各種方法。例如,於預聚物合成時,存在使用具有羧基的樹脂作為共聚成分的方法,或使用具有羧基的成分作為多元醇或聚異氰酸酯、鏈延長劑等的一成分的方法。尤其,較佳為使用含羧基的二醇,根據該成分的添加量導入所需量的羧基的方法。例如可對於胺基甲酸酯樹脂聚合時使用的二醇,使二羥甲基丙酸、二羥甲基丁酸、雙-(2-羥基乙基)丙酸、雙-(2-羥基乙基)丁酸等共聚。另外該羧基較佳為利用氨、胺、鹼金屬類、無機鹼類等中和後的鹽的形態。尤其較佳為氨、三甲胺、三乙胺。該聚胺基甲酸酯樹脂可於塗佈後的乾燥步驟中,將脫離中和劑的羧基用作其他交聯劑的交聯反應點。藉此,塗佈前的液體狀態的穩定性優異,並且可進而改善獲得的易接著層的耐久性、耐溶劑性、耐水性、耐結塊性等。
本發明的偏光元件側易接著層中含有的聚乙烯醇是具有聚乙烯醇部位者,例如亦包含對於聚乙烯醇進行部分性縮醛化或丁醛化等的改質化合物,可使用現有公知的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的聚合度並無特別限定,通常使用100以上、較佳為300~40000的範圍的聚合度。於聚合度未滿100的情況,有時易接著層的耐水性降低。另外,聚乙烯醇的皂化度並無特別限定,於實用上而言,使用70莫耳%以上、較佳為70莫耳%~99.9莫耳%的範圍的聚乙酸乙烯酯皂化物。
本發明的偏光元件側易接著層中含有的噁唑啉化合物 是分子內具有噁唑啉基的化合物。尤其較佳為具有噁唑啉基的聚合物,可藉由加成聚合性含噁唑啉基的單體單獨或與其他單體聚合而製作。加成聚合性含噁唑啉基的單體可列舉:2-乙烯基-2-噁唑啉、2-乙烯基-4-甲基-2-噁唑啉、2-乙烯基-5-甲基-2-噁唑啉、2-異丙烯基-2-噁唑啉、2-異丙烯基-4-甲基-2-噁唑啉、2-異丙烯基-5-乙基-2-噁唑啉等,可使用該等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物。該等之中,2-異丙烯基-2-噁唑啉於工業上亦容易獲取而較佳。其他單體只要為可與加成聚合性含噁唑啉基的單體共聚的單體,則無限制,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為烷基,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2-乙基己基、環己基)等(甲基)丙烯酸酯類;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馬來酸、富馬酸、丁烯酸、苯乙烯磺酸及其鹽(鈉鹽、鉀鹽、銨鹽、三級胺鹽等)等不飽和羧酸類;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不飽和腈類;(甲基)丙烯醯胺、N-烷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烷基(甲基)丙烯醯胺(作為烷基,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2-乙基己基、環己基等)等不飽和醯胺類;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乙烯酯類;甲基乙烯醚、乙基乙烯醚等乙烯醚類;乙烯、丙烯等α-烯烴類;氯乙烯、偏二氯乙烯、氟乙烯等含鹵素α,β-不飽和單體類;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α,β-不飽和芳香族單體等,可使用該等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單體。
另外,聚伸烷基二醇成分等的親水性基少、噁唑啉基的量多的情況下可期待提高塗膜強度,提高耐濕熱性。
偏光元件側易接著層中具有的源自胺基甲酸酯樹脂的 化合物的含量通常為10質量%~80質量%,較佳為15質量%~75質量%,更佳為20質量%~50質量%。於胺基甲酸酯樹脂的量脫離所述範圍的情況時,有時未充分獲得聚酯膜與接著劑層的接著力。
偏光元件側易接著層中具有的源自聚乙烯醇的化合物 的含量通常為10質量%~80質量%,較佳為15質量%~60質量%,更佳為20質量%~50質量%。於未滿10質量%的情況時,由於聚乙烯醇成分少,有時與接著劑層的接著性不充分,於超過80質量%的情況時,由於其他成分少,有時與聚酯膜的密接性不充分。
偏光元件側易接著層中具有的源自噁唑啉化合物的化 合物的含量通常為10質量%~80質量%,較佳為15質量%~60質量%,更佳為20質量%~40質量%。於未滿10質量%的情況時,由於交聯成分少,有時易接著層變脆、耐濕熱性降低,於超過80質量%的情況時,由於其他成分少,有時與聚酯膜的密接性、或與接著劑層的接著性不充分。
為提高塗佈面狀或透明性,偏光元件側易接著層中亦可併用聚酯樹脂或聚乙烯醇以外的黏合聚合物。
本發明中所謂「黏合聚合物」是依據高分子化合物安全性評價流程圖(1985年11月 化學物質審議會主辦),利用凝膠滲透層析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測定的數量平均分子量(Mn)為1000以上的高分子化合物,且定義為具有造膜 性。
作為黏合聚合物的具體例,可列舉:聚酯樹脂、丙烯酸 系樹脂、聚乙烯(聚氯乙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聚伸烷基二醇、聚伸烷基亞胺、甲基纖維素、羥基纖維素、澱粉類等。
於無損本發明的主旨的範圍內,偏光元件側易接著層中 亦可進而併用噁唑啉化合物以外的交聯劑。作為交聯劑,可使用各種公知的樹脂,例如可列舉:三聚氰胺化合物、環氧化合物、異氰酸酯化合物、碳二醯亞胺化合物等。
所謂三聚氰胺化合物是化合物中具有三聚氰胺骨架的 化合物。例如可使用羥烷基化三聚氰胺衍生物、羥烷基化三聚氰胺衍生物與醇反應而部分或完全醚化的化合物及該等的混合物。 作為醚化中使用的醇,較佳為使用甲醇、乙醇、異丙醇、正丁醇、異丁醇等。另外,作為三聚氰胺化合物,可為單體、或二聚物以上的多聚物的任一種,或可使用該等的混合物。進而,亦可使用三聚氰胺的一部分與脲等共縮合而成的化合物,為提高三聚氰胺化合物的反應性,亦可使用觸媒。
作為環氧化合物,例如可列舉分子內包含環氧基的化合 物、其預聚物及硬化物。例如可列舉表氯醇與乙二醇、聚乙二醇、甘油(glycerine)、聚甘油、雙酚A等的羥基或胺基的縮合物,存在聚環氧化合物、二環氧化合物、單環氧化合物、縮水甘油胺化合物等。作為聚環氧化合物,例如可列舉:山梨糖醇、聚縮水甘油醚、聚甘油(glycerol)聚縮水甘油醚、季戊四醇聚縮水甘油醚、 二甘油聚縮水甘油醚、三縮水甘油基三(2-羥基乙基)異氰酸酯、甘油聚縮水甘油醚、三羥甲基丙烷聚縮水甘油醚,作為二環氧化合物,例如可列舉:新戊二醇二縮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縮水甘油醚、間苯二酚二縮水甘油醚、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聚四亞甲基二醇二縮水甘油醚,作為單環氧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烯丙基縮水甘油醚、2-乙基己基縮水甘油醚、苯基縮水甘油醚,作為縮水甘油胺化合物,可列舉:N,N,N',N',-四縮水甘油基-間苯二甲胺、1,3-雙(N,N-二縮水甘油基胺基)環己烷等。
作為異氰酸酯化合物,是指分子內具有異氰酸酯基的化合物,具體而言,可列舉: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三甲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環伸己基二異氰酸酯、二甲苯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萘二異氰酸酯、甲苯二異氰酸酯、該等的嵌段體或衍生物等。
該等交聯劑之中,尤其藉由併用環氧化合物,易接著層變牢固,可期待提高接著性或耐濕熱性。另外,考慮到應用於線上塗佈等的情況,該等交聯劑較佳為具有水溶性或水分散性。
另外,以改良易接著層的結塊性、滑動性為目的,偏光元件側易接著層中亦可含有粒子,可列舉: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金屬等無機粒子,或交聯高分子粒子等有機粒子等。
<<易接著層中使用的其他添加劑>>
於無損本發明的主旨的範圍內,於偏光元件側易接著層及硬 塗層側易接著層中可視需要進而含有消泡劑、塗佈性改良劑、增黏劑、有機系潤滑劑、抗靜電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發泡劑、染料、顏料等。
另外,本發明所使用的易接著層用塗佈組成物中可視需 要含有界面活性劑、交聯劑、分散劑、增黏劑、成膜助劑、抗結塊劑等。
易接著層中的各種成分的分析例如可藉由飛行時間-二 次離子質譜法(Time of Flight-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TOF-SIMS)等表面分析進行。
<<易接著層的製造方法>>
於藉由線上塗佈設置易接著層的情況時,較佳為以將所述一連串化合物製成水溶液或水分散體,將固體成分濃度目標調整為0.1質量%~50質量%程度的塗佈液塗佈於聚酯膜上為要領,製造聚酯膜。另外,於無損本發明的主旨的範圍內,以改良對水的分散性、改良造膜性等為目的,塗佈液中可含有少量有機溶劑。有機溶劑可僅為一種,亦可適當使用兩種以上。
本發明的聚酯膜的偏光元件側易接著層的膜厚通常為 0.002μm~1.0μm,更佳為0.03μm~0.5μm,進而較佳為0.04μm~0.2μm的範圍。於膜厚未滿0.002μm的情況時,有未獲得充分的接著性的可能性,於超過1.0μm的情況時,有外觀或透明性、膜的結塊性惡化的可能性。
於本發明中,設置易接著層的方法可使用反式凹版塗 佈、直接凹版塗佈、輥式塗佈、模塗、棒塗、簾塗等先前公知的塗敷方式。關於塗敷方式,存在「塗佈方式」(槇書店 原崎勇次著1979年發行)的記載例。
於本發明中,關於於聚酯膜上形成易接著層時的乾燥及 硬化條件,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於藉由離線塗佈(offline coating)設置易接著層的情況時,通常進行以80℃~200℃下3秒鐘~40秒鐘、較佳為100℃~180℃下3秒鐘~40秒鐘為目標的熱處理。
另一方面,於藉由線上塗佈設置易接著層的情況時,通 常可進行以70℃~280℃下3秒鐘~200秒鐘為目標的熱處理。
另外,無論離線塗佈或線上塗佈,可視需要併用熱處理 及紫外線照射等活性能量線照射。構成本發明的積層聚酯膜的聚酯膜可預先實施電暈處理、電漿處理等表面處理。
於使用聚酯膜作為偏光板的偏光元件的保護膜的情況 時,通常經由用以於偏光元件側易接著層側接著偏光元件的接著劑來貼合偏光元件。
作為接著劑,可使用先前公知的接著劑,例如可列舉聚乙烯醇、聚乙烯丁醛、聚丙烯酸丁酯等丙烯酸系化合物,具有縮水甘油基或環氧環己烷中例示的脂環式環氧基的環氧系化合物等。
較佳為於製作的接著劑層上貼合例如經單軸延伸且利用碘等染色的聚乙烯醇作為偏光元件。亦可於偏光元件的相反側貼合保護膜或相位差膜等製成偏光板。
[偏光板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的偏光板的製造方法的特徵在於,包括於具有偏光性能的偏光元件的一面經由接著層1而貼合第一保護膜的步驟,於偏光元件的另一面經由接著層2而貼合第二保護膜的步驟,所述偏光板的第一保護膜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為1.0GPa以上且未滿4.0GPa,第一保護膜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相對於與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的比為0.8以下,第二保護膜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為2.0GPa以上且未滿5.0GPa,且滿足下述(式1)及(式2)。
(式1)d2/d1≦0.8
(式2)d2≦40μm
(式1及式2中,d1表示第一保護膜的厚度(單位:μm),d2表示第二保護膜的厚度(單位:μm))
以下對本發明的偏光板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皂化處理>
所述偏光板保護膜(第一保護膜、及第二保護膜)是藉由進行鹼皂化處理而賦予與如聚乙烯醇般的偏光元件的材料的密接性,可用作偏光板保護膜。
關於皂化的方法,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07-86748號公報的 [0211]及[0212]中記載的方法。
例如對所述偏光板保護膜的鹼皂化處理較佳為將膜表面浸漬於鹼溶液中後,利用酸性溶液中和,進行水洗並乾燥,以此週期進行。作為所述鹼溶液,可列舉:氫氧化鉀溶液、氫氧化鈉溶液,較佳為氫氧化離子的濃度為0.1mol/L~5.0mol/L的範圍,進而較佳為0.5mol/L~4.0mol/L的範圍。鹼溶液溫度較佳為室溫~90℃的範圍,進而較佳為40℃~70℃的範圍。
亦可如日本專利特開平6-94915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6-118232號公報所記載般實施易接著加工代替鹼皂化處理。
<偏光元件與保護膜的貼合步驟>
本發明的偏光板的製造方法包括於具有偏光性能的偏光元件的一面經由接著層1而貼合第一保護膜的步驟,及於偏光元件的另一面經由接著層2而貼合第二保護膜的步驟。
於偏光元件的一面經由接著層1而貼合第一保護膜的步驟,及於偏光元件的另一面經由接著層2而貼合第二保護膜的步驟可同時進行貼合,亦可逐次進行貼合。其中,較佳為同時進行於偏光元件的一面經由接著層1而貼合第一保護膜的步驟,以及於偏光元件的另一面經由接著層2而貼合第二保護膜的步驟,更佳為同時進行使用捲對捲方式進行兩者的貼合的步驟。
作為同時進行使用捲對捲方式將兩者貼合的步驟的方法,例如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12-203108號公報中記載的裝置及方法,日本專利特開2012-203108號公報中記載的內容併入本發明 中。
日本專利特開2012-203108號公報中記載的製造裝置構成為一面連續搬送偏光元件,一面於其一面貼合第一保護膜,於另一面貼合第二保護膜,製造偏光板,併用捲取輥進行捲取。典型而言,於偏光元件的兩面分別貼合保護膜。
於本發明的偏光板中,於偏光元件貼合第一及第二保護膜的步驟前後,只要不是高溫、高濕度的環境下,第一保護膜及第二保護膜的彈性模數幾乎無變化。
偏光板的製造方法中,較佳為藉由對偏光板保護膜進行鹼處理,於偏光元件的兩面使用接著劑貼合的方法而製作。
作為將所述偏光板保護膜的處理面與偏光元件貼合所使用的接著劑,可使用作為所述接著層1及接著層2的主成分列舉的接著劑,例如可列舉: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縮丁醛等聚乙烯醇系接著劑或丙烯酸丁酯等乙烯系乳膠等。
就捲對捲的製造適應性的觀點而言,本發明的偏光板較佳為以偏光元件的吸收軸,與製造偏光板保護膜(第一保護膜、及第二保護膜)時與膜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TD方向)實質上正交的方式積層。此處,所謂實質上正交為偏光元件的吸收軸與偏光板保護膜的TD方向所成角度為85°~95°,較佳為89°~91°。若自正交偏移為5°以內(較佳為1°以內),則偏光板正交尼科爾稜鏡下的偏光度性能不易下降,不易產生漏光,而較佳。
於本發明中,設置接著層1及接著層2的方法可使用反 式凹版塗佈、直接凹版塗佈、輥式塗佈、模塗、棒塗、簾塗等現有公知的塗敷方式。關於塗敷方式,存在「塗佈方式」(槇書店 原崎勇次著1979年發行)的記載例。
亦可於第一保護膜及第二保護膜預先實施皂化處理、電暈處理、電漿處理等表面處理。
本發明的偏光板的製造方法較佳為第二保護膜於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70℃、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亦稱為高溫高濕下的彈性模數)為1.5GPa~3.0GPa,接著層1與接著層2的主成分為水系接著劑。
此處,偏光板的捲曲的展現是由於藉由貼合時的溫濕度環境或搬送線張力而使第一保護膜、偏光元件、第二保護膜的收縮力分別不同而產生,藉由設為所述構成,易於抑制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MD方向)的偏光板對第二保護膜側的捲曲(MD負捲曲)。
[影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的影像顯示裝置的特徵在於包含本發明的偏光板。
作為所述影像顯示裝置,可列舉:液晶顯示器(LCD)、電漿顯示器(PDP)、電致發光顯示器(OELD或IELD)、場發射顯示器(FED)、觸控面板、電子紙等。該等影像顯示裝置較佳為於影像顯示面板的顯示畫面側具備本發明的偏光板。
<偏光板對影像顯示裝置的貼合方法>
作為將本發明的偏光板貼合於液晶顯示裝置等影像顯示裝置的方法,可使用公知的方法。另外亦可使用輥對面板製法, 就提高生產性、良率的方面而言較佳。輥對面板製法記載於日本專利特開2011-48381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9-175653號公報、日本專利4628488號公報、日本專利4729647號公報、WO2012/014602號、WO2012/014571號等,但並不限定於該等。
<液晶顯示裝置>
液晶顯示裝置較佳為具備本發明的偏光板、及液晶顯示元件。此處,代表性的液晶顯示元件為具備於上下基板間封入液晶的液晶單元,藉由電壓施加而使液晶的配向狀態發生變化進行影像顯示的液晶面板,此外亦可對於電漿顯示器面板、陰極射線管(cathode-ray tube,CRT)顯示器、有機EL顯示器等公知的各種顯示器應用本發明的偏光板。如此,於具有延遲高的第一保護膜的本發明的偏光板應用於液晶顯示元件的情況時,可防止液晶顯示元件的翹曲。
此處,彩虹狀色斑是起因於延遲高的第一保護膜的延遲 及背光光源的發光光譜。先前,作為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光源,使用冷陰極管或熱陰極管等螢光管。冷陰極管或熱陰極管等螢光燈的分光分佈顯示具有多個峰值的發光光譜,根據該等不連續的發光光譜獲得白色光源。於光透過延遲高的膜的情況時,顯示因波長而不同的透過光強度。因此,若背光光源為不連續的發光光譜,則僅特定波長較強地透過,產生彩虹狀色斑。
於本發明的影像顯示裝置為液晶顯示裝置的情況時,較 佳為包含背光光源、及配置於兩片偏光板之間的液晶單元作為構 成構件。另外,亦可適當具有該等以外的其他構成例如彩色濾光片、透鏡膜、擴散片、抗反射膜等。
作為背光的構成,可為以導光板或反射板等為構成構件 的邊緣發光方式,亦可為直下型方式,於本發明中,就改善彩虹色不均的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白色發光二極體(白色LED)作為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光源。於本發明中,所謂白色LED是指螢光體方式即藉由將使用化合物半導體發出藍色光、或紫外光的發光二極體與螢光體組合而發出白色光的元件。作為螢光體,存在釔.鋁.石榴石系黃色螢光體或鋱.鋁.石榴石系黃色螢光體等。其中,包含將使用化合物半導體的藍色發光二極體與釔.鋁.石榴石系黃色螢光體組合而成的發光元件的白色發光二極體,由於具有連續且寬度寬的發光光譜,並且發光效率亦優異,因此作為本發明的影像顯示裝置的背光光源較佳。此外,此處所謂發光光譜連續係指至少可見光區域不存在光的強度為零的波長。另外,依據本發明可廣泛利用消耗電力小的白色LED,因此亦可實現省能量化的效果。
作為藉由所述實施方式抑制彩虹狀色斑的產生的機構,記載於國際公開WO2011/162198號,該公報的內容組入至本發明。
於本發明的影像顯示裝置為液晶顯示裝置的情況時,本發明的偏光板的配置並無特別限制。本發明的偏光板較佳為用作液晶顯示裝置的視認側用偏光板。
面內方向的延遲高的第一保護膜的配置並無特別限定,於配 置了在入射光側(光源側)配置的偏光板、液晶單元、及在出射光側(視認側)配置的偏光板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情況時,配置於入射光側的偏光板的入射光側的偏光元件保護膜、或配置於出射光側的偏光板的射出光側的偏光元件保護膜較佳為面內方向的延遲高的第一保護膜。尤其較佳的實施方式為將配置於出射光側的偏光板的射出光側的偏光元件保護膜設為面內方向的延遲高的第一保護膜的實施方式。於所述以外的位置配置面內方向的延遲高的第一保護膜的情況時,有時使液晶單元的偏光特性發生變化。 於無需偏光特性的部位,較佳使用面內方向的延遲高的第一保護膜,因此較佳用作此種特定位置的偏光板的保護膜。
液晶顯示裝置的較佳的一例的示意圖示於圖2。
圖2所示的液晶顯示裝置30具有本發明的偏光板20、21作為視認側偏光板,於液晶單元22側具有背光側偏光板23。另外,液晶顯示裝置30具有背光26。作為背光側偏光板23,並無特別限定,可為與視認側偏光板21相同的偏光板,亦可為公知的偏光板。
液晶單元較佳為具有液晶層、及設置於該液晶層的兩側的兩片玻璃基板。玻璃基板的厚度較佳為0.5mm以下,更佳為0.4mm以下,尤其較佳為0.3mm以下。
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單元較佳為IPS模式、VA模式、邊緣場轉換(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模式。
[實施例]
以下列舉實施例及比較例進一步具體說明本發明的特 徵。以下的實施例所示的材料、使用量、比例、處理內容、處理順序等只要不偏離本發明的主旨則可適當變更。因此,本發明的範圍不應由以下所示的具體例進行限定性解釋。
[測定法]
<第一保護膜的Re、Rth>
本說明書中使用的第一保護膜的Re、Rth是利用以下方法而測定。
使用兩片偏光板,求出可用作第一保護膜的PET膜的配向軸方向,以配向軸方向正交的方式,切出4cm×2cm的長方形,作為測定用樣品。關於該樣品,利用阿貝折射計(愛拓(Atago)公司製造,NAR-4T,測定波長589nm)求出正交的雙軸的折射率(Nx、Ny)、及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進而使用電測微計(Fineliuf公司製造,Millitron1245D)測定第一保護膜的厚度d1(nm),將單位換算成nm。根據測定的Nx、Ny、Nz、d1的值分別算出Re、Rth。
<第二保護膜的Re、Rth>
本說明書中使用的第二保護膜的Re、Rth是利用以下方法而測定。
將樣品膜於25℃、相對濕度60%下進行濕度調整24小時後,使用自動雙折射計(KOBRA-21ADH:王子測量機器(股)製造),於25℃、相對濕度60%下,自對於膜表面垂直的方向及以慢軸為 旋轉軸自膜面法線自+50°直至-50°以10°為單位傾斜後的方向測定波長590nm的相位差,算出面內延遲值(Re)及膜厚方向的延遲值(Rth)。
<保護膜的膜厚>
利用SEM(掃描型顯微鏡)觀察製造的偏光板的截面,測定第一、第二保護膜的膜厚。
<保護膜的彈性模數>
第一及第二保護膜的MD方向及TD方向的彈性模數是準備測定方向的長度為200mm、寬度為10mm的試樣,使用東洋精機製造的Strograph V10-C,使樣品形狀成為寬度10mm、夾盤間長度100mm而測定。此外,25℃、相對濕度60%的氛圍下的彈性模數的測定,及70℃、相對濕度60%的氛圍下的彈性模數的測定亦使用製作偏光板前的材料即第一及第二保護膜作為樣品進行。
第一保護膜的面內的彈性模數的最大方向是使用音速 測定裝置「SST-2501,野村商事(股)」,對於25℃、相對濕度60%的氛圍中進行濕度調整2小時以上的膜,於25℃、相對濕度60%的氛圍下,將360度方向分割為32份而測定音速,求出最大速度方向作為面內的彈性模數的最大方向。此外,下述任一實施例中均可知,第一保護膜的面內的彈性模數的最大方向為TD方向,與偏光元件的吸收軸垂直。
[製造例1]
<<第一保護膜的製作>>
<延伸PET 100μm>
(原料聚酯1)
如以下所示,使用使對苯二甲酸及乙二醇直接反應並餾去水,進行酯化後,於減壓下進行縮聚合的直接酯化法,利用連續聚合裝置獲得原料聚酯1(Sb觸媒系PET)。
(1)酯化反應
於第一酯化反應槽中,用90分鐘混合高純度對苯二甲酸4.7噸及乙二醇1.8噸,形成漿料,以3800kg/h的流量連續性供給至第一酯化反應槽。進而連續性供給三氧化銻的乙二醇溶液,以反應槽內溫度250℃,於攪拌下,以平均滯留時間約4.3小時進行反應。此時,三氧化銻是以Sb添加量以元素換算值計為150ppm的方式連續性添加。
將該反應物移送至第二酯化反應槽中,於攪拌下,以反 應槽內溫度250℃,以平均滯留時間1.2小時進行反應。第二酯化反應槽中將乙酸鎂的乙二醇溶液、及磷酸三甲酯的乙二醇溶液,以Mg添加量及P添加量以元素換算值計分別為65ppm、35ppm的方式連續性供給。
(2)縮聚合反應
將所述獲得的酯化反應生成物連續性供給至第一縮聚合反應槽,於攪拌下,以反應溫度270℃、反應槽內壓力20torr(2.67×10-3MPa),以平均滯留時間約1.8小時進行縮聚合。
進而,移送至第二縮聚合反應槽,於該反應槽中,於攪 拌下,以反應槽內溫度276℃、反應槽內壓力5torr(6.67×10-4MPa),以滯留時間約1.2小時的條件進行反應(縮聚合)。
繼而,進而移送至第三縮聚合反應槽,於該反應槽中, 以反應槽內溫度278℃、反應槽內壓力1.5torr(2.0×10-4MPa),以滯留時間1.5小時的條件,進行反應(縮聚合),獲得反應物(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繼而,將所獲得的反應物於冷水中噴出為股線狀,直接 切割,製作聚酯的顆粒<截面:長徑約4mm、短徑約2mm、長度:約3mm>。
所獲得的聚合物的固有黏度IV=0.63。將該聚合物作為 原料聚酯1。
IV是將原料聚酯膜1溶解於1,1,2,2-四氯乙烷/苯酚 (=2/3[質量比])混合溶劑,根據該混合溶劑中的25℃的溶液黏度 求出。
(原料聚酯2)
將乾燥的紫外線吸收劑(2,2'-(1,4-伸苯基)雙(4H-3,1-苯并噁嗪-4-酮)10質量份、原料聚酯1(IV=0.63)90質量份加以混合,使用混練擠壓機,獲得含有紫外線吸收劑的原料聚酯2。
(膜成形步驟)
將原料聚酯1(90質量份)、含有紫外線吸收劑的原料聚酯2(10質量份)乾燥成含水率為20ppm以下後,投入至直徑50mm的單軸混練擠壓機1的料斗1中,利用擠壓機1於300℃下熔融。 利用下述擠壓條件,經由齒輪泵、過濾器(孔徑20μm),自模具擠壓。
熔融樹脂的擠壓條件是以壓力變動為1%、以熔融樹脂的溫度分佈為2%,自模具擠壓熔融樹脂。具體而言,針對背壓,對於擠壓機的滾筒內平均壓力加壓1%,針對擠壓機的配管溫度,以對於擠壓機的滾筒內平均溫度高2%的溫度進行加熱。
自模具擠壓的熔融樹脂於溫度設定成25℃的冷卻澆鑄鼓上擠壓,使用靜電施加法,密接於冷卻澆鑄鼓。使用對向配置於冷卻澆鑄鼓的剝取輥進行剝離,獲得未延伸聚酯膜1。
將獲得的未延伸聚酯膜1導入至拉幅機(橫向延伸機), 一面用夾具握持膜的端部,一面利用下述方法、條件,於TD方向(膜寬度方向、橫方向),以下述條件進行橫向延伸,製造厚度100μm、面內方向的延遲Re為10000nm、膜厚方向的延遲Rth為11000nm的PET膜(以下簡稱為延伸PET 100μm)。
<<條件>>
.橫向延伸溫度:90℃
.橫向延伸倍率:4.3倍
(熱固定部)
繼而,一面將聚酯膜的膜面溫度控制為下述範圍,一面進行熱固定處理。
<條件>
.熱固定溫度:180℃
.熱固定時間:15秒
(熱鬆弛部)
將熱固定後的聚酯膜加熱成下述溫度,使膜鬆弛.
.熱鬆弛溫度:170℃
.熱鬆弛率:TD方向(膜寬度方向、橫方向)2%
(冷卻部)
其次,將熱鬆弛後的聚酯膜冷卻至50℃的冷卻溫度。
[製造例2]
<延伸PET 80μm>
除於製造例1中,將完成膜的厚度設為80μm以外,以同樣的方式,製造面內方向的延遲Re為8100nm、膜厚方向的延遲Rth為9300nm的PET膜(以下簡稱為延伸PET 80μm)。
[製造例3]
<延伸PET 60μm>
除於製造例1中,將完成膜的厚度設為60μm以外,以同樣的方式,製造面內方向的延遲Re為6100nm、膜厚方向的延遲Rth為6900nm的PET膜(以下簡稱為延伸PET 60μm)。
[製造例4]
<3層共擠壓PET 80μm>
-膜成形步驟-
將原料聚酯1(90質量份)、含有紫外線吸收劑的原料聚酯2(10質量份)乾燥成含水率20ppm以下後,投入至直徑50mm 的單軸混練擠壓機1的料斗1中,利用擠壓機1於300℃下熔融(中間層II層)。
另外原料聚酯1乾燥成含水率20ppm以下後,投入至直徑30mm的單軸混練擠壓機2的料斗2中,利用擠壓機2於300℃下熔融(外層I層、外層III層)。
將該等兩種聚合物熔融物分別經由齒輪泵、過濾器(孔徑20μm)後,利用兩種3層合流塊,以自擠壓機1擠壓的聚合物成為中間層(II層)、自擠壓機2擠壓的聚合物成為外層(I層及III層)的方式,進行積層,藉由模具擠壓成片狀。
熔融樹脂的擠壓條件是以壓力變動為1%、熔融樹脂的溫度分佈為2%,自模具擠壓熔融樹脂。具體而言,針對背壓,對於擠壓機的滾筒內平均壓力加壓1%,針對擠壓機的配管溫度,以對於擠壓機的滾筒內平均溫度高2%的溫度進行加熱。
自模具擠壓的熔融樹脂於溫度設定為25℃的冷卻澆鑄鼓上擠壓,使用靜電施加法密接於冷卻澆鑄鼓。使用對向配置於冷卻澆鑄鼓的剝取輥進行剝離,獲得未延伸聚酯膜2。此時,以I層、II層、III層的厚度的比成為10:80:10的方式調整各擠壓機的噴出量。
將獲得的未延伸聚酯膜2,以與製造例1相同的條件進 行橫向延伸,製造厚度80μm、面內方向的延遲Re為8200nm、膜厚方向的延遲Rth為9400nm的PET膜(以下簡稱為延伸PET80μm3層共流延)。
[製造例5]
<80μm PET-A>
除於製造例1中,將獲得的未延伸聚酯膜1進而於縱方向延伸3倍,使完成膜的厚度成為80μm以外,以同樣的方式製成面內方向的延遲Re為1200nm、膜厚方向的延遲Rth為4700nm的PET膜(簡稱為80μm PET-A)。
[製造例6]
<附HC層的延伸PET 80μm>
-易接著層的形成-
(1)硬塗層側易接著層的形成
以下述比率將下述化合物加以混合,製作硬塗層側易接著層用塗佈液H1。於實施例1中獲得的延伸PET 80μm上,以膜厚0.09μm塗佈硬塗層側易接著層用塗佈液H1。
.硬塗層側易接著層用塗佈液H1
以下表示所使用化合物的詳細情況。
.聚酯樹脂:(IC)
由下述組成的單體共聚而成的聚酯樹脂的磺酸系水分散體
單體組成:(酸成分)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5-磺酸基間苯 二甲酸鈉//(二醇成分)乙二醇/1,4-丁二醇/二乙二醇=56/40/4//70/20/10(mol%)
.丙烯酸系樹脂:(II)
由下述組成的單體聚合而成的丙烯酸系樹脂的水分散體
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N-羥甲基丙烯醯胺/丙烯酸=65/21/10/2/2(質量%)的乳化聚合物(乳化劑:陰離子系界面活性劑)
.胺基甲酸酯樹脂:(IIIB)
將包括包含1,6-己二醇及碳酸二乙酯的數量平均分子量為2000的聚碳酸酯多元醇400質量份、新戊二醇10.4質量份、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58.4質量份、二羥甲基丁酸74.3質量份的預聚物利用三乙胺進行中和,利用異佛爾酮二胺進行鏈延長獲得胺基甲酸酯樹脂的水分散體。
.三聚氰胺化合物:(VIB)六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
.粒子:(VII)平均粒徑65nm的氧化矽溶膠
<利用塗佈進行的硬塗層的形成>
其後,於實施例1中獲得的延伸PET 80μm的塗佈了硬塗層側易接著層用塗佈液H1的面,以乾燥膜厚成為5μm的方式塗佈下述組成的混合塗液(丙烯酸-1)並使其乾燥,照射紫外線並使其硬化,形成硬塗層。
將如此方式獲得的附硬塗層的面內方向的延遲Re為8100nm、膜厚方向的延遲Rth為9300nm的PET膜設為附HC層的延伸PET 80μm。
[製造例11]
<<第二保護膜的製作>>
<延伸DAC 35μm>
(醯化纖維素的製備)
利用日本專利特開平10-45804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08-231761號公報中記載的方法,合成醯化纖維素,測定其取代度。具體而言,添加作為觸媒的硫酸(相對於纖維素100質量份為7.8質量份),添加成為醯基取代基的原料的羧酸,於40℃下進行醯化反應。此時,藉由調整羧酸的量而調整取代度。另外醯化後於40℃下進行熟成。進而利用丙酮將該醯化纖維素的低分子量成分清洗並除去。
(核心層用醯化纖維素溶液C01的製備)
將下述組成物投入至混合槽中進行攪拌,將各成分溶解,製備醯化纖維素溶液。以各醯化纖維素溶液的固體成分濃度成為22(質量%)的方式,適當調整溶劑(二氯甲烷及甲醇)的量。
.纖維素乙酸酯(取代度2.43) 100.0質量份
所述化合物A表示對苯二甲酸/琥珀酸/丙二醇/乙二醇共聚物(共聚比[莫耳%]=27.5/22.5/25/25)。
(表層用醯化纖維素溶液S01的製備)
將下述組成物投入至混合槽中,進行攪拌,將各成分溶解,製備醯化纖維素溶液。以各醯化纖維素溶液的固體成分濃度成為19.7(質量%)的方式,適當調整溶劑(二氯甲烷及甲醇)的量。
(醯化纖維素膜的製作)
將所述醯化纖維素溶液C01以成為乾燥後的膜厚為42μm的核心層的方式流延,將所述醯化纖維素溶液S01以成為乾燥後的膜厚為3μm的表面A層及表面B層的方式流延。將獲得的網狀物(膜)自帶剝離,夾入夾具中,於相對於膜整體質量的殘留溶劑量為70~5%的狀態時,於延伸溫度140℃、延伸倍率1.08倍下使用拉幅機,進行橫向延伸。
其後,自膜取下夾具,於130℃下乾燥20分鐘後,進而於延伸溫度180℃、延伸倍率1.25倍下,使用拉幅機再次進行橫向延伸。
此外,殘留溶劑量是依據下述式求出。
殘留溶劑量(質量%)={(M-N)/N}×100
此處,M是網狀物的任意時間點的質量,N是將已測定M的網狀物於120℃下乾燥2小時之時的質量。
以如此方式獲得醯化纖維素膜(以下亦稱為延伸DAC35μm)。膜厚為35μm。此外,Re(550)為55nm,Rth(550)為110nm。
[製造例12]
<延伸DAC 40μm>
除於所述延伸DAC 35μm製膜時,使完成膜厚為40μm以外,以同樣的方式製膜醯化纖維素膜(以下亦稱為延伸DAC 40μm)(膜厚40μm、Re=60nm、125nm)。
[製造例14]
<延伸DAC 65μm>
除於所述延伸DAC 35μm製膜時,不使用化合物B,使完成膜厚為65μm以外,以同樣的方式製膜醯化纖維素膜(以下稱為延伸DAC 65μm)(膜厚65μm、Re=54nm、Rth=130nm)。
[製造例21]
<延伸CAP 35μm>
(醯化纖維素溶液的製備)
將醯化纖維素及下述組成物投入至混合槽中,進行攪拌將各成分溶解,製備醯化纖維素溶液21。
縮聚合酯:作為二羧酸的對苯二甲酸、己二酸,與作為二醇的乙二醇、1,2-丙二醇的縮聚合酯(對苯二甲酸:己二酸:乙二醇:1,2-丙二醇=55:45:50:50(莫耳比))(末端:乙醯基、分子量1200)
<消光劑溶液的製備>
將下述組成物投入至分散機,進行攪拌溶解各成分,製備消光劑溶液。
將所述消光劑溶液的1.0質量份過濾後,添加92.7質量份的醯化纖維素溶液21,使用線上混合器加以混合,使用帶流延 機進行流延,於乾燥風溫度30℃下進行乾燥剝取膜。於130℃的氛圍溫度下對殘留溶劑含量為15%的膜,使用拉幅機,以延伸倍率1.30倍進行橫向延伸。其後,取下夾具,於120℃下乾燥40分鐘,獲得寬度2000mm的醯化纖維素膜(以下稱為延伸CAP 35μm)(膜厚35μm、Re=44nm、Rth=105nm)。
[製造例22]
<延伸CAP 40μm>
除於所述延伸CAP 35μm製膜時,使完成膜厚為40μm以外,以同樣的方式製膜醯化纖維素膜(以下稱為延伸CAP 40μm)。(膜厚40μm、Re=51nm、Rth=117nm)。
[製造例24]
<延伸CAP 65μm>
除於所述延伸CAP 35μm製膜時,不使用化合物B,使完成膜厚為65μm以外,以同樣的方式製膜醯化纖維素膜(以下稱為延伸CAP 65μm)(膜厚65μm、Re=63nm、Rth=150nm)。
[製造例31]
<延伸TAC 35μm>
[濃液的製備]
(醯化纖維素溶液31)
將下述組成物投入至混合槽,一面加熱一面攪拌溶解各成分,使各成分充分溶解。
縮聚合酯:作為二羧酸的對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琥珀酸、己二酸,與作為二醇的乙二醇的縮聚合酯(對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琥珀酸:己二酸:乙二醇=45:5:30:20:100(莫耳比))(末端:乙醯基、分子量900)
光學展現劑A
(消光劑分散液)
將包含利用所述方法製作而成的醯化纖維素溶液31的下述組成物投入至分散機,製備消光劑分散液。
(光學展現劑A溶液)
將包含利用所述方法製作而成的醯化纖維素溶液31的下述組成物投入至混合槽中,一面過熱一面攪拌進行溶解,製備光學展現劑A溶液。
(外層用濃液)
相對於醯化纖維素100質量份,以塑化劑成為9.0質量份、光學展現劑A成為7.0質量份、平均粒徑16nm的氧化矽粒子(aerosil R972日本艾羅西爾(股)製造)成為0.14質量份的方式,混合醯化纖維素溶液31、消光劑分散液、光學展現劑A溶液,製成共流延的外層用濃液。
(內層用濃液)
相對於醯化纖維素100質量份,以塑化劑成為9.0質量份、光學展現劑A成為7.0質量份的方式,混合醯化纖維素溶液31、光學展現劑A溶液,製成共流延的內層用濃液。
將外層及內層濃液,使用帶流延裝置,以成為支持體面側外層、內層、空氣界面側外層的3層結構的方式,於不鏽鋼帶支持體上均勻地同時進行積層共流延。於不鏽鋼帶支持體上使溶劑蒸發,自不鏽鋼帶支持體上剝離。於剝離時施加張力,以縱向(MD)延伸倍率成為1.02倍的方式進行延伸,繼而利用拉幅機握持兩端部,以寬度(TD)方向的延伸倍率成為1.30倍的方式,於 寬度方向上延伸(橫向延伸)。於延伸後一面搬送一面於130℃的乾燥區乾燥20分鐘。乾燥後切割成2000mm寬度,獲得各層的膜厚比為支持體面側外層:內層:空氣界面側外層=3:94:3的醯化纖維素膜(以下稱為延伸TAC 35μm)(膜厚35μm、Re=40nm、Rth=103nm)。
[製造例32]
<延伸TAC 40μm>
除於所述膜延伸製膜時,使完成膜厚為40μm以外,以同樣的方式製膜醯化纖維素膜(以下稱為延伸TAC 40μm)。(40μm、Re=46nm、Rth=118nm)[製造例33]
<延伸TAC 65μm>
除於所述膜製膜時,使化合物B的添加量為3.5質量份、完成膜厚為65μm以外,以同樣的方式製膜醯化纖維素膜(以下稱為延伸TAC 65μm)。(膜厚65μm、Re=47nm、Rth=120nm)[實施例101~實施例106、實施例108、實施例109、實施例201~實施例206、實施例301~實施例306、比較例101、比較例102、比較例201、比較例202、比較例301、比較例302]
<偏光元件與保護膜的接著>
使用所述製造例製造而成的第一保護膜及第二保護膜,依據以下方法經由接著層而貼合偏光元件及第一、第二保護膜。
(偏光元件側易接著層的形成)
以下述比率將下述化合物混合,製作偏光元件側易接著用塗佈液P1。
(1)共聚聚酯樹脂(A-1)的合成
添加所述化合物,於160℃至220℃的溫度下用4小時進行酯交換反應。繼而升溫至255℃,將反應系統緩緩減壓後,於30Pa的減壓下反應1小時30分鐘,獲得共聚聚酯樹脂(A-1)。
(2)聚酯水分散體(Aw-1)的製作
加入所述化合物,於110℃下進行加熱、攪拌,溶解樹脂。樹脂完全溶解後,一面攪拌一面將水55質量份緩緩添加至聚酯溶液。添加後,將液體一面攪拌一面冷卻至室溫,製作固體成分30質量%的乳白色的聚酯水分散體(Aw-1)。
(3)聚乙烯醇水溶液(Bw-1)的製作
加入水90質量份,一面攪拌一面緩緩添加皂化度為88%且聚 合度為500的聚乙烯醇樹脂(可樂麗(Kuraray)製造)(B-1)10質量份。添加後,一面攪拌液體,一面加熱至95℃,使樹脂溶解。溶解後,一面攪拌一面冷卻至室溫,製作固體成分10質量%的聚乙烯醇水溶液(Bw-1)。
具有以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為原料的異氰尿酸酯結構的聚異氰酸酯化合物(旭化成化學製造,多耐德(DURANATE)TPA) 100質量份
添加所述化合物,於氮氣氛圍下,於70℃下保持4小時。其後,將反應液溫度降低至50℃,滴加甲基乙基酮肟47質量份。測定反應液的紅外光譜,確認異氰酸酯基的吸收消失,獲得固體成分75質量%的嵌段聚異氰酸酯水分散液(C-1)。
將下述塗劑混合,製作聚酯系樹脂(A)/聚乙烯醇系樹脂(B)的質量比成為70/30的偏光元件側易接著用塗佈液P1。
(易接著層對聚酯膜的塗佈)
利用逆輥塗佈法,於未延伸聚酯膜1的單側一面將乾燥後的塗佈量調整為0.12g/m2一面塗佈偏光元件側易接著用塗佈液P1。
將下述表所記載的用作第二保護膜的醯化纖維素膜連續地通過1.5當量的氫氧化鈉水溶液,於55℃下浸漬2分鐘。於室溫的水浴槽中清洗,於30℃下使用0.1當量的硫酸進行中和。再次於室溫的水浴槽中清洗,進而利用100℃的溫風乾燥。以如此方式,使醯化纖維素膜的表面皂化。
繼而,將厚度80μm的輥狀聚乙烯醇膜於碘水溶液中連續於搬送方向延伸成5倍,進行乾燥,獲得厚度20μm的偏光元件。
以聚乙烯醇(可樂麗製造的偏光元件-117H)3%水溶液為接著劑,將所述經皂化的用作第二保護膜的醯化纖維素膜及帶狀(長條狀)的用作第一保護膜的聚酯膜試樣,以塗佈了偏光元件側易接著層用塗佈液P1的面為偏光元件側,以偏光元件處於中間經由接著劑以捲對捲進行積層,為了使接著劑硬化,對獲得的積層體一面於輥上搬送,一面於70℃、相對濕度60%下加熱,貼合第一保護膜、偏光元件及第二保護膜。以如此方式,獲得偏光元件的兩面由第一保護膜及第二保護膜保護的各實施例及比較例 的偏光板。
<影像顯示裝置1的製作>
剝離市售VA型液晶電視(創維(Skyworth)製造的39E61HR)的兩片偏光板,於前側(視認側)、後側(非視認側),將各實施例及比較例的偏光板,以第二保護膜分別成為液晶單元側的方式,經由黏著劑,分別於前側及後側貼附各一片。以前側偏光板的吸收軸成為長度方向(左右方向)並且後側偏光板的透過軸成為長度方向(左右方向)的方式,進行正交尼科爾稜鏡配置。液晶單元使用的玻璃的厚度為0.5mm。Skyworth製造的39E61HR具有LED背光,其相當於具有連續發光光譜的白色光源。
該顯示特性為良好。
以如此方式獲得的液晶顯示裝置成為各實施例及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1。
[評價]
<<偏光板的評價>>
<MD捲曲評價>
自以如此方式製作的偏光板,切出(TD)1.5cm×(MD)15cm的大小的試片,於25℃、相對濕度60%的溫度濕度環境中放置4小時以上後,測量4角的翹起量(MD方向的捲曲量)。其結果示於表1~表3。此時,將外部側朝上放置時的翹起量設為正方向。製作的樣品於內部側翹曲時,將外部側朝上放置亦無法測量浮升量,因此將膜上下反轉將內部側朝上放置測量翹起量,賦予負符 號。此外,切出試片時,自偏光板的中心部分切出。
關於偏光板4角的平均翹起量(MD方向的捲曲量)好壞,最佳為-1mm以上,將其設為A。
次佳為-5mm以上、未滿-1mm,將其設為B。
次佳為-10mm以上、未滿-5mm,將其設為C。
未滿-10mm為欠佳,將其設為D。其原因在於,若偏光板於負方向較強地捲曲,則貼合於液晶單元時易於混入泡,故而欠佳。
實際使用時,必需為A評價、B評價或C評價,較佳為A評價或B評價,更佳為A評價。
<<液晶顯示裝置面板的評價>>
<彩虹狀不均評價>
由多個觀察者目視評價製作的各實施例及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1於進行白顯示時的彩虹狀不均。
~評價指標~
A:幾乎未觀察到彩虹狀不均。
B:彩虹狀不均弱,但觀察為可視認的程度。
C:清楚觀察到彩虹狀不均。
較佳為A評價或B評價,更佳為A評價。
<正面不均評價>
對以如此方式製作的各實施例及比較例的影像顯示裝置1,於40℃、相對濕度95%下加熱24小時後,於25℃、相對濕度60%下點亮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針對點亮後5小時~10小時後的面 板,利用亮度測量用相機「ProMetric」(Radiant Imaging公司製造)自畫面正面拍攝黑顯示畫面,根據全畫面的平均亮度、4角漏光大的部位的亮度差,評價其四角的漏光。
~評價指標~
A:未視認到面板4角的漏光。(面板的漏光與加熱投入前為相同程度)
B:面板4角中可容許在1角~2角視認到稍許漏光。
C:面板4角中可容許在3角~4角視認到稍許漏光。
D:面板4角的漏光強。
另外於25℃、相對濕度60%下,將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變成點亮5小時,於40℃乾燥環境下加熱2小時後,於25℃、相對濕度60%下將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點亮24小時,實施同樣的評價,但漏光量或捲翹不均的評價結果與於25℃、相對濕度60%下將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點亮5小時的情況相同。
較佳為A評價、B評價或C評價,更佳為A評價或B評價,尤其較佳為A評價。
所述表1中記載使用低醯基取代度的醯化纖維素(DAC)膜作為第二保護膜的情況的結果。
實施例101~實施例106中可知,用作第二保護膜的低醯基取代度的醯化纖維素(DAC)膜若薄,則捲曲方面優異。
實施例108中可知,藉由對第一保護膜賦予硬塗層(HC層),抑制負捲曲。
實施例109中可知,即便於用作第一保護膜的PET膜的製法不同的情況時,捲曲值亦不變化。
實施例101~實施例106、實施例108、實施例109中,若使用低醯基取代度的醯化纖維素(DAC)膜作為偏光板組入至液晶顯示裝置時的接近液晶單元的側(內部側)的第二保護膜,則獲得正面不均優異的液晶顯示裝置。
另一方面,依據比較例101可知,於第二保護膜的膜厚超過本發明規定的上限值,第一保護膜相對於第二保護膜的膜厚比d2/d1亦超過本發明規定的上限值的情況時,無法抑制偏光板的MD方向的捲曲。
依據比較例102可知,於第一保護膜的MD方向的彈性模數超過本發明規定的上限值,第一保護膜的MD方向的彈性模數相對於TD方向的彈性模數的比超過本發明規定的上限值,第二保護膜的膜厚超過本發明規定的上限值,第一保護膜相對於第二保護膜的膜厚比d2/d1亦超過本發明規定的上限值的情況時,無法抑制偏光板的MD方向的捲曲。
所述表2中記載使用醯化纖維素丙酸酯(CAP)膜作為第二保護膜的情況的結果。
實施例201~實施例206中用作第二保護膜的醯化纖維素丙酸酯(CAP)膜若薄,則捲曲方面優異。
實施例201~實施例206中可知若使用醯化纖維素丙酸酯(CAP)膜作為偏光板組入至液晶顯示裝置時接近液晶單元的側(內部側)的第二保護膜,則捲曲得分較佳。
另一方面,依據比較例201可知,於第二保護膜的膜厚超過本發明規定的上限值,第一保護膜相對於第二保護膜的膜厚比d2/d1亦超過本發明規定的上限值的情況時,無法抑制偏光板的MD方向的捲曲。
依據比較例202可知,於第一保護膜的MD方向的彈性模數超過本發明規定的上限值,第一保護膜的MD方向的彈性模數相對於TD方向的彈性模數的比超過本發明規定的上限值,第二保護膜的膜厚超過本發明規定的上限值,第一保護膜相對於第二保護膜的膜厚比d2/d1亦超過本發明規定的上限值的情況時,無法抑制偏光板的MD方向的捲曲。
所述表3中記載使用高醯基取代度的醯化纖維素(TAC)膜作為第二保護膜的情況的結果。
實施例301~實施例306中可知,用作第二保護膜的高醯基取代度的醯化纖維素(TAC)膜若薄,則捲曲方面優異。
另一方面,依據比較例301可知,於第二保護膜的膜厚超過本發明規定的上限值,第一保護膜相對於第二保護膜的膜厚比d2/d1亦超過本發明規定的上限值的情況時,無法抑制偏光板的MD方向的捲曲。
依據比較例302可知,於第一保護膜的MD方向的彈性模數超過本發明規定的上限值,第一保護膜的MD方向的彈性模數相對於TD方向的彈性模數的比超過本發明規定的上限值,第二保護膜的膜厚超過本發明規定的上限值,第一保護膜相對於第二保護膜的膜厚比d2/d1亦超過本發明規定的上限值的情況時,無法抑制偏光板的MD方向的捲曲。

Claims (8)

  1. 一種偏光板,其包含:偏光元件,具有偏光性能;第一保護膜,於所述偏光元件的一面經由接著層1而貼合;以及第二保護膜,於所述偏光元件的另一面經由接著層2而貼合;且所述第一保護膜於所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為1.0GPa以上且未滿4.0Gpa;所述第一保護膜於所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相對於與所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的比為0.8以下;所述第一保護膜的面內方向的延遲Re(相位差值)為3000nm~30000nm;所述第二保護膜於所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為2.0GPa以上且未滿5.0GPa;且滿足下述(式1)及(式2),(式1)d2/d1≦0.8 (式2)d2≦40μm(式1及式2中,d1表示第一保護膜的厚度(單位:μm),d2 表示第二保護膜的厚度(單位:μm))。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第一保護膜是以聚酯或聚碳酸酯樹脂為主成分的膜。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第二保護膜於所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相對於與所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的比為0.6以上且未滿1.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第二保護膜包含纖維素系樹脂。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偏光板,其中所述第二保護膜中所含纖維素系樹脂的醯基的取代度為2.0以上且未滿2.6。
  6. 一種偏光板的製造方法,其包括:於具有偏光性能的偏光元件的一面經由接著層1而貼合第一保護膜的步驟;於所述偏光元件的另一面經由接著層2而貼合第二保護膜的步驟;所述偏光板的所述第一保護膜於所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為1.0GPa以上且未滿4.0GPa;所述第一保護膜於所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相對於與所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的比為0.8以下;所述第一保護膜的面內方向的延遲Re(相位差值)為3000nm ~30000nm;所述第二保護膜於所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25℃、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為2.0GPa以上且未滿5.0GPa;且滿足下述(式1)及(式2),(式1)d2/d1≦0.8 (式2)d2≦40μm(式1及式2中,d1表示第一保護膜的厚度(單位:μm),d2表示第二保護膜的厚度(單位:μm))。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偏光板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保護膜於所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的70℃、相對濕度60%的彈性模數為1.5GPa~3.0GPa,所述接著層1與所述接著層2的主成分為水系接著劑。
  8. 一種影像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偏光板。
TW103114217A 2013-04-19 2014-04-18 偏光板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影像顯示裝置 TWI6243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88799A JP6096582B2 (ja) 2013-04-19 2013-04-19 偏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JP2013-088799 2013-04-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6511A TW201446511A (zh) 2014-12-16
TWI624364B true TWI624364B (zh) 2018-05-21

Family

ID=51731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4217A TWI624364B (zh) 2013-04-19 2014-04-18 偏光板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影像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018578A1 (zh)
JP (1) JP6096582B2 (zh)
CN (1) CN105122103B (zh)
TW (1) TWI624364B (zh)
WO (1) WO20141714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29034B1 (ko) * 2013-06-24 2020-07-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라스틱 윈도우 및 이를 구비한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50027684A (ko) * 2013-08-29 2015-03-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편광판,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867347B1 (ko) * 2014-04-07 2018-06-15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813755B1 (ko) 2015-05-28 2017-12-2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JP6615520B2 (ja) * 2015-07-15 2019-12-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
JP6710560B2 (ja) * 2016-03-28 2020-06-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フィルム、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795318B2 (ja) * 2016-03-28 2020-12-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片保護偏光フィルム、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連続製造方法
KR102312023B1 (ko) * 2016-03-31 2021-10-13 도요보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액정 표시 장치
JP7403209B2 (ja) * 2016-07-28 2023-12-2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
JP6972867B2 (ja) * 2016-10-25 2021-11-24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樹脂水溶液、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偏光膜製造用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熱可塑性フィルム付き偏光膜の製造方法、偏光膜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2018072533A (ja) * 2016-10-28 2018-05-1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セットおよび液晶パネル
JP7203486B2 (ja) * 2017-03-03 2023-01-1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原反ロ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部材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974962B2 (ja) * 2017-05-26 2021-12-01 エルジー ディスプレイ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電気光学パネル
JP2018200413A (ja) * 2017-05-29 2018-12-2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セットおよび液晶パネル
KR102024248B1 (ko) 2017-07-14 2019-09-2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편광판
JP7240090B2 (ja) * 2017-10-03 2023-03-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6470829B1 (ja) * 2017-12-04 2019-02-1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196429B1 (ko) * 2018-03-16 2020-12-2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반사 방지 필름,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58893A (ja) * 2006-09-04 2008-03-13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3054642A1 (ja) * 2011-10-14 2013-04-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接着剤層を有する画像表示装置用ユニット及び該ユニット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22959A (ja) * 2000-07-12 2002-01-2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位相差板および円偏光板
JP4094236B2 (ja) * 2001-02-07 2008-06-04 ヤマハ株式会社 演奏支援装置、演奏支援方法及び同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で実現させる演奏支援プログラム
JP4740534B2 (ja) * 2003-11-06 2011-08-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US7622185B2 (en) * 2005-04-15 2009-11-24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rotective cover sheet comprising a UV-absorbing layer for a polarizer plat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2008003126A (ja) * 2006-06-20 2008-01-10 Fujifilm Corp 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用保護膜の製造方法
JP5049033B2 (ja) * 2007-03-08 2012-10-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1017820A (ja) * 2009-07-08 2011-01-27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及びそれを含む積層光学部材
JP2011110853A (ja) * 2009-11-27 2011-06-09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液体循環システム
JP2011123401A (ja) * 2009-12-14 2011-06-23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偏光板と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4962661B2 (ja) * 2010-06-22 2012-06-27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およ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JP2012048181A (ja) * 2010-08-26 2012-03-08 Sanritsutsu:Kk 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073429A (ja) * 2010-09-29 2012-04-12 Fujifilm Corp 偏光板、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及び耐湿熱性偏光板用保護フィルム
US8747540B2 (en) * 2011-02-10 2014-06-10 Fujifilm Corporation Cellulose ester film, polarizing pl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cellulose ester fil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58893A (ja) * 2006-09-04 2008-03-13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3054642A1 (ja) * 2011-10-14 2013-04-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接着剤層を有する画像表示装置用ユニット及び該ユニット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71480A1 (ja) 2014-10-23
JP6096582B2 (ja) 2017-03-15
TW201446511A (zh) 2014-12-16
CN105122103A (zh) 2015-12-02
CN105122103B (zh) 2018-04-13
US20160018578A1 (en) 2016-01-21
JP2014211578A (ja) 2014-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4364B (zh) 偏光板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影像顯示裝置
TWI597544B (zh) 液晶顯示裝置
JP6226762B2 (ja) 光学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光学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易接着層用組成物
WO2014156879A1 (ja) 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1447402A (zh) 偏光板、其製造方法及影像顯示裝置
JP5875263B2 (ja) 光学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8060230A (ja)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およ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KR101778477B1 (ko) 편광판, 그것을 구비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JP5542086B2 (ja) 光学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232702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およ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JP6414380B2 (ja)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025027A (ja)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TWI649360B (zh) 偏光膜之製造裝置及製造方法,以及偏光膜
JP2021170117A (ja) 偏光子、偏光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偏光子を含む光学積層体
JP2015102636A (ja)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1063975A (ja)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表示装置
JP645917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
JP6772402B1 (ja)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積層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画像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21070467A1 (ja)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表示装置
JP2013252716A (ja)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8128503A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KR102117187B1 (ko) 광학 필름, 편광판, 및 표시 장치
JP645917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
JP2009169393A (ja) 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11236259A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フィル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