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9110B - 電纜保持構件、電連接裝置、連接器裝置、扁平電纜 - Google Patents

電纜保持構件、電連接裝置、連接器裝置、扁平電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99110B
TWI599110B TW103131158A TW103131158A TWI599110B TW I599110 B TWI599110 B TW I599110B TW 103131158 A TW103131158 A TW 103131158A TW 103131158 A TW103131158 A TW 103131158A TW I599110 B TWI599110 B TW I59911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cable
cable
winding portion
holding member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11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0923A (zh
Inventor
大倉健治
伊藤宝
飯田□
Original Assignee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30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09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91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911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01R12/774Retainer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電纜保持構件、電連接裝置、連接器裝置、扁平電纜
本發明一般是關於電纜保持構件、電連接裝置、連接器、扁平電纜,更詳細地說,是關於用在可撓式印刷基板、可撓式扁平電纜之類的扁平電纜的電連接之電纜保持構件、電連接裝置、連接器裝置、扁平電纜。
以往,已提案有一種電連接裝置,係對於支撐複數個端子的被連接用殼體要素,連接成使扁平電纜具備的複數個導體之各個導體電連接於對應的端子(例如參考日本專利申請案公開編號2007-4987(以下稱為「文獻1」))。
上述文獻1揭示的電連接裝置,係藉由將保持扁平電纜的電纜支架嵌合在嵌合用殼體而組裝。
電纜支架具備:扁平電纜的導體露出部折返捲附之電纜捲附部,及旋轉自如地支撐在電纜捲附部之暫時保持部。於扁平電纜的端部配置在電纜捲附部和暫時保持部之 間的狀態,在將扁平電纜的端部夾持於暫時保持部與電纜捲附部之間的位置使暫時保持部旋轉,藉此保持扁平電纜的端部。於端部保持在暫時保持部之狀態,將扁平電纜捲附在電纜捲附部,且讓捲附有扁平電纜的電纜捲附部嵌合在嵌合用殼體,則能於扁平電纜捲附於電纜捲附部之狀態予以固定。
上述文獻1揭示的電連接裝置,係藉由將扁平電纜的端部夾持在暫時保持部和電纜捲附部之間,使扁平電纜暫時保持於電纜捲附部。因此,在扁平電纜施加拉伸力時,會有暫時保持部鬆弛、扁平電纜的位置偏離之可能性。
本發明係鑑於述課題,其目在於提供經提升扁平電纜的拉伸強度之電纜保持構件、電連接裝置、連接器裝置、扁平電纜。
本發明之電纜保持構件係用以保持帶狀的扁平電纜,該扁平電纜具備:基板,係於寬方向並排有複數個導電構件;及第1突起,係從前述寬方向的前述基板之側緣朝前述寬方向的外側突出;其特徵在於,具備:捲附部,具備前述扁平電纜折返捲附的捲附面;及壁部,係於前述捲附部至少設置1個,且在捲附於前述捲附部的前述扁平電纜的前述寬方向,位於前述扁平電纜的兩側的至少一方;在前述壁部設置有至少1個溝槽,該溝槽是讓前述扁平電纜的前述第1突起插入。
在該電纜保持構件,較佳為在前述捲附部設置第2突起,該第2突起嵌合於設置在前述扁平電纜之孔。
在該電纜保持構件,較佳為在與前述寬方向正交的前述扁平電纜的長度方向,設置在前述壁部的前述溝槽和前述第2突起係設置在不同的位置。
在該電纜保持構件,較佳為作為設置在前述壁部的前述至少1個溝槽,係具有:第1溝槽,係於前述壁部的內側面,設置在前述捲附部的表側;及第2溝槽,係於前述壁部的前述內側面,設置在前述捲附部的裏側;在前述壁部,從捲附在前述捲附部的前述扁平電纜的厚度方向觀察,前述第1溝槽和前述第2溝槽係設置在前述捲附部的表裏的相同位置。
在該電纜保持構件,較佳為前述溝槽構成為前述第1突起從前述扁平電纜的寬方向插入。
在該電纜保持構件,較佳為捲附在前述捲附部的前述扁平電纜的厚度方向之前述溝槽的開口尺寸,係形成為與前述扁平電纜的厚度尺寸相同的尺寸。
在該電纜保持構件,較佳為在形成為兩端開口之筒狀的第1殼體之一端側開口的嵌合孔,插入前述電纜保持構件時,用以引導前述電纜保持構件插入前述嵌合孔的引導部,係設置在前述電纜保持構件插入前述嵌合孔的插入方向中的前述壁部的前端側。
在該電纜保持構件,較佳為前述壁部係設置一對,前述一對壁部係設置在前述捲附部,且在捲附於前述捲附部 的前述扁平電纜的前述寬方向中的位於前述扁平電纜的兩側。
本發明之電連接裝置,其特徴在於,具備:上述任一項之電纜保持構件;及兩端開口的筒狀之第1殼體;前述第1殼構成為,保持以捲附有前述扁平電纜的狀態從一端側插入的前述電纜保持構件,當與前述複數個導電構件對應的複數個端子支撐在第2殼體之插座連接器的前述複數個端子從另一端側插入時,使前述複數個導電構件當中對應的導電構件12與前述複數個端子之各個端子電連接。
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上述電連接裝置;及前述插座連接器,具有前述複數個端子及前述第2殼體,該第2殼體係支撐前述複數個端子使前述電連接裝置拆裝自如地連接;前述複數個端子之各個端子係一體具備:固定部,固定在前述第2殼體;板簧狀的接觸件,於前述電連接裝置連接於前述插座連接器之狀態,藉由與前述對應的導電構件彈性接觸而與前述對應的導電構件導通;及側壁部,在與前述接觸件彎曲的方向交叉之方向,配置在前述接觸件之側壁部。
在該連接器裝置,於前述扁平電纜捲附在前述捲附部的狀態,前述複數個導電構件之各個構件係設置成配置在前述捲附部的表側及裏側之兩方,與前述複數個導電構件對應的前述複數個端子之各個端子係具備一對接觸件作為前述接觸件,該一對接觸件係夾著前述捲附部從兩側分別接觸於配置在前述捲附部的表側及裏側之前述複數個導電 構件。
在該連接器裝置,較佳為在前述扁平電纜的捲附於前述捲附部而折返的部位,設置有用以使該部位比其他部位更容易彎曲的柔軟構造。
在該連接器裝置,較佳為前述柔軟構造係在前述扁平電纜的捲附於前述捲附部而折返的前述部位形成有孔及缺口的至少任一者之貫穿構造,該貫穿構造係朝厚度方向貫穿前述扁平電纜。
在該連接器裝置,較佳為前述柔軟構造係使前述扁平電纜的捲附於前述捲附部而折返的前述部位之厚度比前述其他部位更薄之厚度薄的構造。
在該連接器裝置,較佳為在前述扁平電纜的表面,在除了捲附在前述捲附部而折返的前述部位以外設置有薄膜狀的補強部,前述柔軟構造係在前述扁平電纜的前述表面之捲附在前述捲附部而折返的前述部位未設置有前述補強部之構造。
本發明之扁平電纜係上述電纜保持構件的捲附在前述捲附部而折返地構成之帶狀的扁平電纜,其特徴在於,具備:基板,係於前述寬方向並排有前述複數個導電構件;及第1突起,係從前述寬方向中的前述基板之側緣朝前述寬方向的外側突出;在前述基板當中捲附在前述捲附部而折返的部位,設置有用以使該部位比其他部位更容易彎曲的柔軟構造。
在該扁平電纜,較佳為前述柔軟構造係在捲附於前述 捲附部而折返的前述部位形成有孔及缺口的至少任一者之貫穿構造,該貫穿構造係朝厚度方向貫穿前述扁平電纜。
在該扁平電纜,較佳為前述柔軟構造係使捲附於前述捲附部而折返的前述部位之厚度比前述其他部位更薄之厚度薄的構造。
在該扁平電纜,較佳為在前述基板的表面,在除了捲附於前述捲附部而折返的前述部位以外設置有薄膜狀的補強部,前述柔軟構造係在前述基板的前述表面之捲附在前述捲附部而折返的前述部位未設置有前述補強部之構造。
根據本發明,於將第1突起插入設置在壁部的溝槽之狀態,將扁平電纜捲附在捲附部。因而,在扁平電纜施加拉伸力時,可藉由扁平電纜的第1突起插入的溝槽承受拉伸力,而能實現扁平電纜的拉伸強度經提升之電纜保持構件、電連接裝置、連接器裝置、扁平電纜。
1‧‧‧連接器裝置
2‧‧‧電連接裝置
3A、3B‧‧‧插座連接器
10‧‧‧扁平電纜
11‧‧‧基板
12‧‧‧導電體
12a‧‧‧導電部
13‧‧‧補強部
13a‧‧‧開口
14、15‧‧‧第1突起
16、17、44、45、84、87、101‧‧‧孔
18‧‧‧缺口
20‧‧‧電纜保持構件
21‧‧‧捲附部
21a‧‧‧捲附面
22‧‧‧壁部
22a‧‧‧突出部位
23a‧‧‧第1溝槽
23b‧‧‧第2溝槽
24‧‧‧突起
25、33‧‧‧可動片
25a、34、75‧‧‧爪
26‧‧‧第2突起
27‧‧‧內側面
30‧‧‧第1殼體
30a‧‧‧內壁
31a、31b、41、81‧‧‧插入口
32、43‧‧‧嵌合孔
32a、43a、83a‧‧‧廣口部
32b、32c‧‧‧溝槽
33a‧‧‧操作部
35‧‧‧蓋部
40‧‧‧第2殼體
40a‧‧‧凹部
42、82‧‧‧角筒部
42a、46、82a‧‧‧溝槽
50、70‧‧‧端子
51、71‧‧‧固定部
52、72‧‧‧接觸件
53‧‧‧焊接片
60‧‧‧保持配件
61‧‧‧主要部
62‧‧‧固定片
63、86‧‧‧卡止片
71a‧‧‧開縫
73‧‧‧側壁部
74‧‧‧電線連接部
74a、74b‧‧‧鉚接片
80‧‧‧第2殼體
83‧‧‧嵌合孔
85‧‧‧外鍔
87a‧‧‧卡止孔
90‧‧‧電線
91‧‧‧芯線
92‧‧‧絶緣披覆
100‧‧‧安裝面板
進一步詳細敘述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本發明之其他特徴及優點可經由以下的詳細敘述及附圖而進一步深入理解。
第1圖係本實施形態之使用電連接裝置和基板安裝型插座連接器的連接器裝置之分解立體圖。
第2A圖係顯示本實施形態的連接器裝置中,電連接裝置和插座連接器的連接狀態之立體圖,第2B圖係本實施形態的連接器裝置中,從插座連接器取下電連接裝置之 狀態的立體圖。
第3圖係從右側觀察本實施形態的連接器裝置之立體剖視圖。
第4圖係從右側觀察本實施形態的連接器裝置的分解狀態之立體剖視圖。
第5圖係從上側觀察本實施形態的連接器裝置之立體剖視圖。
第6圖係從上側觀察本實施形態的連接器裝置的分解狀態之立體剖視圖。
第7A圖、第7B圖係本實施形態之使用於連接器裝置的插座連接器的端子之外觀立體圖。
第8圖係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將扁平電纜捲附在電纜保持構件的作業步驟之說明圖。
第9圖係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將扁平電纜捲附在電纜保持構件的作業步驟之說明圖。
第10圖係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將扁平電纜捲附在電纜保持構件的作業步驟之說明圖。
第11圖係本實施形態之使用電連接裝置和電線連接型插座連接器的連接器裝置之分解立體圖。
第12A圖係顯示本實施形態的連接器裝置中,電連接裝置和插座連接器的連接狀態之立體圖,第12B圖係本實施形態的連接器裝置中,從插座連接器取下電連接裝置之狀態的立體圖。
第13圖係從右側觀察本實施形態的連接器裝置之立 體剖視圖。
第14圖係從右側觀察本實施形態的連接器裝置的分解狀態之立體剖視圖。
第15圖係從上側觀察本實施形態的連接器裝置之立體剖視圖。
第16圖係從上側觀察本實施形態的連接器裝置的分解狀態之立體剖視圖。
第17A圖、第17B圖係本實施形態之使用於連接器裝置的插座連接器的端子之外觀立體圖。
按照圖式說明與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相關的電纜保持構件、使用該電纜保持構件的電連接裝置、以及具備該電連接裝置和插座連接器的連接器裝置。
本實施形態的連接器裝置1係由電連接裝置2和插座連接器構成,該電連接裝置2係使用保持扁平電纜10的電纜保持構件20,該插座連接器係拆裝自如地連接著電連接裝置2。插座連接器有:安裝於印刷配線基板的表面之基板連接用(亦即SMD(Surface Mount Device)型)之插座連接器3A、及用以連接電線的電線連接用之插座連接器3B。首先,參考第1圖至第10圖,說明使用基板連接用的插座連接器3A之連接器裝置1。此外,有關使用基板連接用的插座連接器3A之連接器裝置1之說明中,只要沒有特別規定,則以第1圖中箭頭所示之方向作 為基準來說明,但連接器裝置1使用時的方向不限定於上述方向。
如第8圖至第10圖所示,扁平電纜10例如由可撓式印刷基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構成。扁平電纜10具備由絶緣性樹脂材料形成為細長薄膜狀之基板11。此外,扁平電纜10不限定於可撓式印刷基板,也可以是可撓式扁平電纜。
在基板11的表面形成有複數個(本實施形態中例如4個)導電體12(導電構件),該等導電體12分別形成個別的導電路。複數個導電體12之各個導電體12係藉由將積層在基板11的表面之導電材料之薄膜進行圖案形成,而形成沿著基板11的長度方向延伸之帶狀,且在基板11的寬方向隔開大致相同的間隔並排。在基板11的表面及背面,藉由例如如聚醯亞胺樹脂般的絶緣性合成樹脂而貼附有形成為薄膜狀的補強部13,以該補強部13覆蓋導電體12。在補強部13形成有複數個開口13a,該等開口13a係用以讓導電體12露出插座連接器3A的端子50接觸的部位,從開口13a露出的導電體12之部位,成為與端子50電連接的導電部12a。此外,在導電體12,亦可在從開口13a露出的導電部12a形成有金鍍覆層,能提升電接觸可靠性。
在基板11,於基板11長度方向的一方之端部一體設置有第1突起14,該第1突起14係向著基板11寬方向(第1圖的左右方向)的外側突出。又,在基板11的左 右兩側緣,為了將扁平電纜10安裝在電纜保持構件20,而於基板11的端部折返之狀態,在與第1突起14在上下方向重疊的部位,設置有向著寬方向的外側突出之第1突起15。此外,基板11長度方向的第1突起14的長度尺寸和第1突起15的長度尺寸係設定成相同的長度尺寸。
在基板11,於扁平電纜10捲附在電纜保持構件20之狀態,設置有與設置在電纜保持構件20的第2突起26嵌合之孔16。
在基板11,於基板11長度方向的第1突起14和第1突起15之中間位置,朝寬方向並排設置有分別貫穿基板11的3個孔17。在沿著基板11長度方向的兩側之側緣,於沿著基板11寬方向的3個孔17並排的直線之位置,設置有缺口18。如此地,在基板11的長度方向,設置有孔17及缺口18的部位之柔軟性比其他部位高,基板11在該部位容易彎曲。
如第8圖至第10圖所示,電纜保持構件20係具有絶緣性的合成樹脂成型品,一體地具備:矩形板狀的捲附部21、及分別設置在捲附部21左右兩側緣的一對壁部22。捲附部21形成為矩形板狀。捲附部21的上面及下面形成為捲附面21a,該捲附面21a讓扁平電纜10折返捲附。各壁部22形成為從捲附部21朝上下突出之形狀,各壁部22係於上下方向的中間部與捲附部21連接。在左右之壁部22的各個內側面27,設置有讓第1突起14插入捲附部21上側的第1溝槽23a,在捲附部21下側設置有讓第 1突起15插入的第2溝槽23b。第1溝槽23a及第2溝槽23b係前側開放。第1溝槽23a的前後方向之長度尺寸形成為比第1突起14的前後方向之長度短。同樣地,第2溝槽23b的前後方向之長度尺寸形成為比第1突起15的前後方向之長度短。本實施形態中,第1溝槽23a設置在壁部22的內側面27,但根據對應的第1突起14之形狀,亦可將第1溝槽23a設置在壁部22的內側面27以外。例如將第1突起14形成為L形狀,於基板11之側緣和第1突起14之間形成有讓壁部22的一部分進入的溝槽之情形,亦可將插入第1突起14的第1溝槽23a設置在壁部22的前端面或外側面。同樣地,本實施形態中第2溝槽23b設置在壁部22的內側面27,但根據對應的第1突起15之形狀,亦可將第2溝槽23b設置在壁部22的內側面27以外(例如壁部22的前端面或外側面)。
又,捲附在捲附部21的扁平電纜10的厚度方向中的第1溝槽23a及第2溝槽23b的開口尺寸,形成為與扁平電纜10的厚度尺寸相同。扁平電纜10的第1突起14可插入第1溝槽23a內。扁平電纜10的第1突起15可插入第2溝槽23b內。此處,第1溝槽23a及第2溝槽23b的開口尺寸與扁平電纜10的厚度尺寸為相同尺寸的意思,並不限定於完全相同尺寸之情形,在功能上沒有問題之範圍內起因於製造上的尺寸誤差等之尺寸差異亦無妨。
又,在左右之壁部22之各個壁部22,設置有從後端部分別朝上側及下側突出的突起24。又,在左右之壁部 22之各個壁部22,藉由形成朝後側開放的開縫,在左右方向設置有彎曲自如的可動片25,且在各個可動片25設置有朝左右方向的外側突出之爪25a。爪25a形成為錐形狀,愈接近後側則往外側的突出量愈大。
又,在捲附部21的上側面,於基板11捲附在捲附部21之狀態,設置有與設置在基板11之孔16嵌合的第2突起26。
此處,按照第8圖至第10圖說明將扁平電纜10安裝於電纜保持構件20的順序。
如第8圖所示,進行組裝作業的作業者將扁平電纜10長度方向的一端部對準在電纜保持構件20的捲附部21之位置,使扁平電纜10的一端部從上側接近捲附部21。 此時,作業者將扁平電纜10的端部折彎,使左右的第1突起14插入各自對應的第1溝槽23a,並且使第2突起26插入孔16,而將扁平電纜10的一端部保持在電纜保持構件20(參考第9圖)。接著,作業者將扁平電纜10長度方向的另一端側朝第9圖中的箭頭D方向折返,使扁平電纜10折返的部位彎曲,而將左右的第1突起15插入各自對應的第2溝槽23b內(參考第10圖)。於該狀態,分別將第1突起14插入第1溝槽23a內,將第1突起15插入第2溝槽23b內,進一步將第2突起26插入孔16內,藉此將扁平電纜10保持於電纜保持構件20。
因而,於長度方向的一端側捲附在捲附部21的扁平電纜10的另一端側被拉伸之情形,能藉由與第1突起14 卡止的第1溝槽23a承受拉伸力。因此,捲附在捲附部21的扁平電纜10的拉伸強度提升,即使在拉伸力施加於扁平電纜10之情形,扁平電纜10也不易偏離,而提升導電體12和端子50的電連接可靠性。
又,本實施形態中,在第1溝槽23a的裏側設置有與第1突起15卡止之第2溝槽23b。因而,能由第1溝槽23a及第2溝槽23b兩方承受施加在扁平電纜10的拉伸力,相較於只有第1溝槽23a之情形,捲附在捲附部21的扁平電纜10的拉伸強度提升。
再者,本實施形態中,捲附部21的第2突起26係插入扁平電纜10的孔16。因而,亦能由第2突起26承受施加在扁平電纜10的拉伸力,因此相較於只有第1溝槽23a及第2溝槽23b之情形,捲附在捲附部21的扁平電纜10之拉伸強度進一步提升。
又,在基板11,於折返的部位設置有孔17和缺口18,藉由設置孔17及缺口18來提升該部分的柔軟性,因此能容易地進行折返基板11的作業。
接著,參考第1圖至第6圖說明使用電纜保持構件20的電連接裝置2。
電連接裝置2具備電纜保持構件20和第1殼體30,該第1殼體30保持捲附著扁平電纜10的狀態之電纜保持構件20。
第1殼體30係由具有絶緣性的合成樹脂成型品構成,且為左右方向的尺寸比上下方向的尺寸大的角筒狀, 前後方向的兩端開口。第1殼體30的內部藉由內壁30a分隔成前後二個空間。第1殼體30的前面開口的插入口31a和第1殼體30的後面開口的插入口31b,係透過貫穿內壁30a的開縫狀之嵌合孔32連接。在嵌合孔32插入捲附有扁平電纜10的電纜保持構件20。在嵌合孔32的左右兩側,設置有上下方向的尺寸比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大的廣口部32a,在該廣口部32a插入電纜保持構件20的壁部22。在第1殼體30的內部,於廣口部32a後側(電纜保持構件20側)的開口緣設置有溝槽32b,該溝槽32b係讓設置在壁部22的突起24嵌合。又,在第1殼體30的內側壁設置有溝槽32c,該溝槽32c係於壁部22插入嵌合孔32的廣口部32a時,與可動片25的爪25a卡止。
在第1殼體30的左右兩側部,設置有僅以第1殼體30的本體部分和前端部連接之可動片33。可動片33的後端部形成為可朝左右方向移動自如,在可動片33的後端部,用於用手按壓操作的操作部33a設置成朝左右方向的外側(與第1殼體30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相反側)突出。又,在可動片33外側面的前後方向之中間部,設置有向著左右方向的外側突出之爪34。爪34形成為錐形狀,愈接近後側則往外側的突出量愈大。此外,在上下方向與可動片33重疊的蓋部35從第1殼體30後部的左右兩側緣伸出,蓋部35係保護可動片33,使可動片33不會被按壓。
捲附有扁平電纜10的電纜保持構件20從後側插入第 1殼體30的插入口31b時,捲附部21插入嵌合孔32內且壁部22插入左右的廣口部32a內。由於捲附部21及左右之壁部22插入嵌合孔32內,使得電纜保持構件20的位置在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定位。又,壁部22插入廣口部32a內時,藉由爪25a抵接於第1殼體30的內側壁使得可動片25形成朝內側彎曲之狀態。電纜保持構件20插入到既定位置時,藉由突起24與溝槽32b嵌合,限制電纜保持構件20朝前方移動。又,電纜保持構件20插入到既定位置時,藉由爪25a進入溝槽32c內,使得可動片25朝外側擴開且爪25a與溝槽32c的端部卡止,因此限制電纜保持構件20朝後側移動。藉此,將捲附有扁平電纜10的電纜保持構件20保持於安裝在第1殼體30之狀態,而由捲附有扁平電纜10的電纜保持構件20和第1殼體30構成電連接裝置2。於電纜保持構件20安裝在第1殼體30之狀態,電纜保持構件20的前側部分通過嵌合孔32朝前方突出,配置在第1殼體30的前面開口之插入口31a內。此外,設定各部的尺寸使電纜保持構件20的前端不會從第1殼體30的前端突出到外側。該電連接裝置2係作為拆裝自如地連接在插座連接器3A的插頭型連接器之功能。
接著,參考第1圖至第7B圖說明拆裝自如地連接電連接裝置2之插座連接器3A。
插座連接器3A具備:與扁平電纜10具備的複數個導電部12a之各個導電部12a電連接的複數個端子50、及支 撐端子50的第2殼體40。
第2殼體40係由具有絶緣性之合成樹脂成型品構成,插入電連接裝置2的插入口41形成為後側的面開口之角筒狀。與在第1殼體30的前面開口的插入口31a嵌合之角筒部42,係從第2殼體40的前側壁的內側面向後側突出。在角筒部42的前端面(後面),開口有讓電纜保持構件20的前部插入的開縫狀之嵌合孔43。在嵌合孔43的左右兩側,設置有上下方向的尺寸比左右方向的中央部更大的廣口部43a,在該廣口部43a插入壁部22。在第2殼體40的左側壁及右側壁,分別設置有電連接裝置2的爪34嵌合的孔44。
在角筒部42支撐著複數個端子50,該等端子50係與捲附在電纜保持構件20的扁平電纜10具備的複數個導電體12之各個導電體12對應。
如第7A圖、第7B圖所示,端子50具備固定部51和一對接觸件52。又,插座連接器3A為表面安裝型,因此端子50進一步具備焊接片53。端子50係藉由對板金施行衝壓加工及彎曲加工而形成,一體地具備固定部51、一對接觸件52及焊接片53。
固定部51係藉由將板金折曲而從前方觀察的形狀形成為℃字形,且嵌合固定在第2殼體40的前側壁開口之孔45。
接觸件52從固定部51的上側片及下側片的後端部分別向後方突出。一對接觸件52係夾著嵌合孔43配置在上 下兩側,彎曲形成為愈接近後側則愈朝互相接近的方向傾斜。將電纜保持構件20插入嵌合孔43時,一對接觸件52從上下兩側彈性接觸於扁平電纜10的導電體12。此外,一對接觸件52的後端彎曲形成為從側面觀察的形狀呈V形,使電纜保持構件20容易插入一對接觸件52之間。
固定部51的下側片的前端側向下折曲,藉由將其下端部朝前側折曲而形成有焊接片53。焊接片53係與第2殼體40的下面大致平行,焊接片53的下面比第2殼體40的下面略為位於下側。複數個焊接片53之各個焊接片53係藉由焊接在形成於印刷配線基板(不圖示)的表面之島部,而將插座連接器3A的端子50電連接在印刷配線基板的電路。
該端子50係如以下般固定在插座連接器3A。作業者以接觸件52作為前頭而將端子50插入在第2殼體40的前側壁開口之孔45,於是藉由固定部51與孔45的內壁嵌合,使端子50固定於第2殼體40。在角筒部42,隔著嵌合孔43在上下兩側面形成有各配置1個接觸件52的溝槽42a。固定部51固定在第2殼體40時,接觸件52配置在對應的溝槽42a內,端子50具備的一對接觸件52配置成夾著嵌合孔43而上下相對向。又,固定部51固定在第2殼體40時,焊接片53與第2殼體40的下面平行,且配置在比第2殼體40的下面略微下側。
又,在第2殼體40的左側面及右側面各安裝有1個 保持配件60,用以將第2殼體40固定在印刷配線基板。 保持配件60係對板金施行彎曲加工而形成,一體地具備:矩形板狀的主要部61、從主要部61的下側邊朝與主要部61正交的方向突出之固定片62、以及從主要部61的上側邊朝與固定片62反方向突出之卡止片63。在第2殼體40左右之側壁,分別讓主要部61左右之側緣插入的溝槽46係從第2殼體40的上面形成到至下側的既定位置。於使固定片62向著外側之狀態,從上側將主要部61插入溝槽46時,藉由將主要部61左右之側緣壓入溝槽46,使保持配件60固定在第2殼體40。主要部61插入至溝槽46的終端時,卡止片63插入設置在第2殼體40上面的凹部40a內,固定片62的下面比第2殼體40的下面更略微朝下側突出,形成與焊接片53位於相同高度。 保持配件60被焊接在形成於印刷配線基板(不圖示)表面的固定用島部,將第2殼體40機械性地固定於印刷配線基板。
本實施形態的連接器裝置1具有如上述之構造,電連接裝置2係以如下述之順序對插座連接器3A拆裝。
將電連接裝置2的第1殼體30插入插座連接器3A的第2殼體40的插入口41時,第2殼體40的角筒部42插入第1殼體30前側的插入口31a。此時,電纜保持構件20的前側部分插入角筒部42的嵌合孔43,捲附在捲附部21上下兩面的扁平電纜10插入一對接觸件52之間。在扁平電纜10配置於捲附部21的上側面及下側面之部位, 分別設置有導電部12a,以一對接觸件52從上下兩側接觸於導電部12a的方式,電連接與扁平電纜10的導電體12對應之端子50。又,第1殼體30在第2殼體40的插入口41被插入至既定位置時,第1殼體30的爪34會卡止在第2殼體40的孔44,以保持電連接裝置2連接於插座連接器3A之狀態。
另一方面,在將電連接裝置2從插座連接器3A取下之情形,作業者抓著設置在第1殼體30的操作部33a,將左右之可動片33朝內側折曲時,爪34伸出至孔44的外側而解除爪34和孔44之卡止狀態。於該狀態,作業者將第1殼體30朝後側拉時,能將第1殼體30從第2殼體40取下,而能容易地將電連接裝置2從插座連接器3A取下。
如以上說明,本實施形態的電纜保持構件20具備捲附部21和一對壁部22,保持帶狀的扁平電纜10。扁平電纜10具備基板11和第1突起14,該基板11係於寬方向並排有複數個導電體12(導電構件),該第1突起14係從寬方向的基板之側緣朝寬方向的外側突出。捲附部21具備扁平電纜10折返捲附的捲附面21a。一對壁部22係設置在捲附部21,且在捲附於捲附部21的扁平電纜10的寬方向,位於扁平電纜10之兩側。在一對壁部22之各個壁部22,設置有至少1個讓扁平電纜10的第1突起14插入的溝槽(第1溝槽23a)。在該電纜保持構件20,於設置在一對壁部22之各個壁部22的溝槽(第1溝槽 23a)插入有第1突起14之狀態,將扁平電纜10捲附在捲附部21。因而,能藉由第1突起14卡止的溝槽(第1溝槽23a)承受施加在扁平電纜10的拉伸力,而能實現拉伸強度經提升的電纜保持構件20。
又,在本實施形態的電纜保持構件20,與設置在扁平電纜10的孔16嵌合的第2突起26係設置在捲附部21。藉此,將扁平電纜10捲附在捲附部21時,使第2突起26嵌合於孔16,即能將扁平電纜10暫時保持在捲附部21,而提升捲附扁平電纜10的作業之作業性。又,由於僅在捲附部21的一面設置有第2突起26,因此能以有無第2突起26來識別捲附部21的表裏。此外,第2突起26及孔16的平面形狀形成為圓形,但第2突起26及孔16的平面形狀不限定於圓形,長圓形或四角形等多角形亦可,第2突起26及孔16的數目可以是1個或複數個。
又,在本實施形態的電纜保持構件20,設置在一對壁部22之各個壁部22的溝槽(第1溝槽23a)和第2突起26,係於與寬方向正交的扁平電纜10的長度方向,設置在不同的位置。因而,分別設置在扁平電纜10兩側的壁部22的2個溝槽(第1溝槽23a)和第2突起26,係位於構成三角形的頂點之位置,使得在扁平電纜10長度方向的扁平電纜10的安裝位置不易偏離。
又,本實施形態的電纜保持構件20具有第1溝槽23a和第2溝槽23b,作為設置在一對壁部22之各個壁部22的至少1個溝槽。第1溝槽23a係於一對壁部22的各 個內側面27,設置在捲附部21的表側。第2溝槽23b係於一對壁部22的各個內側面27,設置在捲附部21的裏側。在一對壁部22之各個壁部22,從捲附在捲附部21的扁平電纜10的厚度方向觀察,第1溝槽23a和第2溝槽23b係設置在捲附部21的表裏的相同位置。
將扁平電纜10的第1突起14插入位於捲附部21表側的第1溝槽23a,將扁平電纜10的第1突起15插入位於捲附部21裏側的第2溝槽23b。藉此,不須折曲扁平電纜10即能捲附在捲附部21。又,位於捲附部21表側的第1溝槽23a和位於捲附部21裏側的第2溝槽23b,係位於捲附部21的表裏的相同位置。藉此,能在插入第1溝槽23a的第1突起14和插入第2溝槽23b的第1突起15之中間位置,將扁平電纜10折曲。
又,在本實施形態的電纜保持構件20,第1溝槽23a構成為使第1突起14從扁平電纜10的寬方向插入。藉此,能以使扁平電纜10彎曲的方式將第1突起14插入第1溝槽23a。又,第2溝槽23b也構成為使第1突起15從扁平電纜10的寬方向插入。藉此,能以使扁平電纜10彎曲的方式將第1突起15插入第2溝槽23b。
又,在本實施形態的電纜保持構件20,捲附在捲附部21的扁平電纜10厚度方向的第1溝槽23a及第2溝槽23b的開口尺寸,係形成為與扁平電纜10的厚度尺寸相同。藉此,能將扁平電纜10的第1突起14保持在第1溝槽23a且不鬆動。又,能將扁平電纜10的第1突起15保 持在第2溝槽23b且不鬆動。
又,在電纜保持構件20,在形成為兩端開口的筒狀之第1殼體30的一端側開口的嵌合孔32插入電纜保持構件20時,一對引導部(突出部位22a)係設置在一對壁部22。用以引導電纜保持構件20對嵌合孔32之插入的引導部,係設置在電纜保持構件20插入嵌合孔32的插入方向中的一對壁部22的各個壁部22之前端側。壁部22的插入方向中的前端側比捲附部21更朝插入方向的前側突出,該突出部位22a成為引導部。且,設置在壁部22前端側的突出部位22a最先插入廣口部32a,以將突出部位22a插入廣口部32a的內側之方式,將捲附部21引導至嵌合孔32,因此能容易進行捲附部21插入嵌合孔32之作業。
此外,上述電纜保持構件20具備一對壁部22,但與本實施形態相關的電纜構件,亦可僅在扁平電纜的寬方向的任一側具備壁部。亦即,與本實施形態相關的電纜構件,只要具備至少1個設置在捲附部的壁部即可,且該壁部係於捲附在捲附部的扁平電纜的寬方向,位於扁平電纜的側邊。
又,本實施形態的電連接裝置2具備上述電纜保持構件20和兩端開口的筒狀第1殼體30。第1殼體30係保持以捲附有扁平電纜10的狀態從一端側插入的電纜保持構件20。第1殼體30構成為,複數個端子50支撐在第2殼體40的插座連接器3A的複數個端子50從另一端側插 入時,使複數個導電構件(複數個導電體12)電連接於複數個端子50。
藉此,能實現具備扁平電纜10的拉伸強度經提升之電纜保持構件20的電連接裝置2。
且,參考第1圖至第7B圖說明的連接器裝置1,具備電連接裝置2和基板連接用的插座連接器3A,但亦可取代基板連接用的插座連接器3A而具備電線連接用的插座連接器。以下,參考第11圖至第17B圖說明電連接裝置2和具備電線連接用的插座連接器3B之連接器裝置1。此外,具備電線連接用的插座連接器3B之連接器裝置1之說明中,只要沒有特別限制,則以第11圖的箭頭所示方向作為基準進行說明,但連接器裝置1使用時的方向不限定於上述方向。
電連接裝置2的構造係與參考第1圖至第10圖說明的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電線連接用的插座連接器3B具備:複數條(本實施形態中為4條)電線90之各個電線90被電連接的複數個端子70、及支撐複數個端子70的第2殼體80。
第2殼體80係由具有絶緣性之合成樹脂成型品構成,電連接裝置2插入的插入口81係形成為後側的面開口之角筒狀。與在第1殼體30的前面開口的插入口31a嵌合之角筒部82,係從第2殼體80的前側壁的內側面向後側突出。在角筒部82的前端面(後面),開口有讓電纜保持構件20的前部插入的開縫狀之嵌合孔83。在嵌合 孔83的左右兩側,設置有上下方向的尺寸比左右方向的中央部更大的廣口部83a,在該廣口部83a插入電纜保持構件20的壁部22。在第2殼體80的左側壁及右側壁,設置有電連接裝置2的爪34嵌合的孔84。
外鍔85從第2殼體80後部的外周面突出。又,在第2殼體80左右的側壁之前端部,一體地設置有向後方突出之卡止片86。卡止片86形成為從上下方向觀察的形狀為V形,且形成為前後方向的中間部向外。且如第12A圖所示,將第2殼體80從安裝面板100的背側插入設置在安裝面板100的矩形之孔101時,左右之卡止片86碰到孔101的端面而朝內側彎曲。而且,將第2殼體80壓入孔101內直到外鍔85的前面碰到安裝面板100的背面時,卡止片86的伸出到最外側之部位比孔101伸出到更前側,卡止片86形成為朝外側打開之狀態直到碰到孔101的端面之位置。因而,以將安裝面板100夾持於外鍔85和卡止片86之間的方式,使第2殼體80在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定位,形成第2殼體80安裝在安裝面板100之狀態。
在第2殼體80的角筒部82支撐有複數個端子70,該等端子70係與具備捲附在電纜保持構件20的扁平電纜10之複數個導電體12之各個導電體12對應。
如第17A圖、第17B圖所示,端子70係藉由對板金施行彎曲加工而形成,具備固定部71、一對接觸件72、以及2對側壁部73。又,插座連接器3B為電線連接型, 因此端子70進一步具備電線連接部74。端子70係藉由對板金施行衝壓加工及彎曲加工而形成,一體地具備固定部71、一對接觸件72、2對側壁部73、以及電線連接部74。
固定部71係藉由折曲板金而形成為朝前後方向的細長角筒狀,在左右之側片形成有朝後側開放的開縫71a。
接觸件72從固定部71的上側片及下側片的後端部分別向前方突出。一對接觸件72係夾著開縫71a配置在上下兩側,彎曲形成為愈接近前側則愈朝互相接近的方向傾斜。接觸件72在上下方向形成為彎曲自如,以一對接觸件72從兩側夾住捲附在電纜保持構件20的扁平電纜10,形成為彈性接觸於扁平電纜10的導電體12。
此處,在固定部71左右的側片之各個固定部71,形成有在上下兩側夾著開縫71a的一對側壁部73。該側壁部73在與接觸件72彎曲的方向交叉之方向(左右方向),配置在接觸件72之側方。藉由將側壁部73配置在接觸件72之側方,使得異物不易從側方碰到接觸件72,而能保護接觸件72。
又,電線連接部74從固定部71的下側片的前端部向前方突出。電線連接部74具備鉚接片74a和鉚接片74b,該鉚接片74a將電線90的芯線91鉚接固定,該鉚接片74b將電線90的絶緣披覆92鉚接固定。藉由將芯線91鉚接固定在電線連接部74的鉚接片74a,而將端子70和芯線91電連接。又,藉由將絶緣披覆92鉚接固定在電 線連接部74的鉚接片74b,而將端子70和電線90機械性地連接。
連接在電線90的端子70係如以下般固定在插座連接器3B。作業者將接觸件72側作為前頭而將端子70插入第2殼體80的前側壁開口之孔87時,藉由固定部71與孔87的內壁嵌合,而將端子50固定在第2殼體40。 又,如第13圖所示,藉由裁切而在固定部71的下側片形成有爪75,藉由爪75卡止於設置在孔87的內壁之卡止孔87a,以端子70插入於孔87的狀態保持。在角筒部82,隔著嵌合孔43在上下兩側面形成有溝槽82a,該等溝槽82a各配置1個從孔87插入的端子70。端子70的固定部71固定在第2殼體80時,接觸件72配置在對應的溝槽82a內,端子70具備的一對接觸件72夾著嵌合孔83配置成上下相對向。
本實施形態的連接器裝置1具有如上述之構造,電連接裝置2藉由如以下的順序對插座連接器3B拆裝。
將電連接裝置2的第1殼體30插入插座連接器3B的第2殼體80的插入口81時,第2殼體80的角筒部82被插入第1殼體30前側的插入口31a。此時,電纜保持構件20的前側部分被插入角筒部82的嵌合孔83,捲附在捲附部21上下兩面的扁平電纜10被插入一對接觸件72之間。在扁平電纜10,於配置在捲附部21的上側面及下側面之部位分別設置有導電部12a(參考第8圖至第10圖),以一對接觸件72從上下兩側接觸於導電部12a的 方式,將導電體12和端子70電連接。又,第1殼體30在第2殼體80的插入口81插入至既定位置時,以第1殼體30的爪34卡止在第2殼體80的孔84之方式,保持電連接裝置2連接於插座連接器3B之狀態。
另一方面,於將電連接裝置2從插座連接器3B取下之情形,作業者抓著設置在第1殼體30的操作部33a且將左右之可動片33朝內側折曲時,爪34伸出至孔84的外側,解除爪34和孔84之卡止狀態。於該狀態,作業者將第1殼體30朝後側拉時,能將第1殼體30從第2殼體80取下,而能容易地將電連接裝置2從插座連接器3B取下。
如以上說明,本實施形態的連接器裝置1具備上述電連接裝置2和插座連接器3B,該插座連接器3B具有複數個端子70及支撐複數個端子70且讓電連接裝置2拆裝自如地連接之第2殼體80。複數個端子70之各個端子70係一體地具備固定部71、接觸件72、以及側壁部73。固定部71固定在第2殼體80。接觸件72為板簧狀,於電連接裝置2連接在插座連接器3B之狀態藉由與對應的導電構件(導電體12)彈性接觸而與對應的導電構件(導電體12)導通。側壁部73在與接觸件72彎曲的方向交叉之方向配置在接觸件72之側方。
藉此,能實現使用扁平電纜10的拉伸強度經提升的電纜保持構件20之連接器裝置1。又,在插座連接器3B具備的端子70,於與接觸件72彎曲的方向交叉之方向將 側壁部73配置在接觸件72之側方,因此來自側方的異物不易碰到接觸件72,而能保護接觸件72。此外,第7A圖、第7B圖所示之表面安裝型的端子50不具備側壁部,但在表面安裝型的端子50亦可設置側壁部,該側壁部在與接觸件52彎曲的方向交叉之方向配置在接觸件72之側方,而能保護接觸件52。
又,在本實施形態的連接器裝置1,於扁平電纜10捲附在捲附部21的狀態,複數個導電體12(導電構件)之各個導電體12設置成配置在捲附部21的表側及裏側之兩方。而且,與複數個導電構件(導電體12)對應的複數個端子70之各個端子70具備一對接觸件72,該等接觸件72夾著捲附部21從兩側分別接觸於配置在捲附部21的表側及裏側之複數個導電構件(導電體12)。
如此地,藉由以2個接觸件72夾住扁平電纜10,各個接觸件72彈性接觸於導電體12,因此接觸件72和導電體12之接觸狀態不易受到成型品經年劣化或熱變形之影響。又,只要2個接觸件72形成為相同的形狀,則扁平電纜10定心在2個接觸件72之間,能使2個接觸件72之各個接觸件72與導電體12接觸的接觸力均等。
又,在上述基板安裝型及電線連接型的連接器裝置1,於扁平電纜10的捲附於捲附部21而折返的部位,形成有用以使該部位比其他部位更容易彎曲的柔軟構造。由於設置柔軟構造使扁平電纜10折返的部位比其他部位更容易彎曲,因此在將扁平電纜10折曲時能減少施加在基 板11的壓力。
此處,柔軟構造是在扁平電纜10的捲附於捲附部21而折返的部位設置有在厚度方向貫穿扁平電纜10的孔17及缺口18的至少任一者之貫穿構造。藉由形成孔17及缺口18而能提升扁平電纜10的彎曲性。孔17及缺口18的形狀和個數不受本實施形態限定,只要能得到所希望的彎曲性,可適當變更,作為貫穿構造亦可僅設置孔17,亦可僅設置缺口18。
又,柔軟構造不限定於形成有在厚度方向貫穿扁平電纜10的孔17及缺口18的至少任一者之貫穿構造,其他構造亦可。
例如,在扁平電纜10,將捲附在捲附部21而折返的部位之厚度比其他部位更薄的厚度薄的構造,作為上述柔軟構造亦可。厚度形成較薄的部位比其他部位容易彎曲,因此能減少將扁平電纜10捲附在捲附部21時施加在扁平電纜10的壓力。
又,在扁平電纜10的表面貼附著形成為薄膜狀的補強部13,但亦可藉由在扁平電纜10表面的捲附在捲附部21而折返的部位未設置有補強部13來提升柔軟性。於該情形,在扁平電纜10表面的捲附在捲附部21而折返的部位未設置有補強部13之構造成為柔軟構造,將扁平電纜10捲附在捲附部21時能減少施加在扁平電纜10的壓力。
此外,清楚能在不違反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下構成廣 範圍不同的實施形態,因此本發明未受限於特定的實施形態。
1‧‧‧連接器裝置
2‧‧‧電連接裝置
3A‧‧‧插座連接器
10‧‧‧扁平電纜
11‧‧‧基板
12‧‧‧導電體
14、15‧‧‧第1突起
16‧‧‧孔
20‧‧‧電纜保持構件
21‧‧‧捲附部
22‧‧‧壁部
22a‧‧‧突出部位
23a‧‧‧第1溝槽
24‧‧‧突起
25、33‧‧‧可動片
25a、34‧‧‧爪
26‧‧‧第2突起
30‧‧‧第1殼體
30a‧‧‧內壁
31b‧‧‧插入口
32‧‧‧嵌合孔
32a‧‧‧廣口部
32b‧‧‧溝槽
33a‧‧‧操作部
35‧‧‧蓋部
40‧‧‧第2殼體
40a‧‧‧凹部
41‧‧‧插入口
42、46‧‧‧角筒部
42a‧‧‧溝槽
43‧‧‧嵌合孔
43a‧‧‧廣口部
44‧‧‧孔
50‧‧‧端子
60‧‧‧保持配件
61‧‧‧主要部
62‧‧‧固定片
63‧‧‧卡止片

Claims (19)

  1. 一種電纜保持構件,係用以保持帶狀的扁平電纜,該扁平電纜具備:基板,係於寬方向並排有複數個導電構件;及第1突起,係從前述寬方向的前述基板之側緣朝前述寬方向的外側突出;其特徵在於,具備:捲附部,具備前述扁平電纜折返捲附的捲附面;及壁部,係於前述捲附部至少設置1個,且在捲附於前述捲附部的前述扁平電纜的前述寬方向,位於前述扁平電纜的兩側的至少一方,在前述壁部設置有至少1個溝槽,該溝槽是讓前述扁平電纜的前述第1突起插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纜保持構件,其中,在前述捲附部設置有第2突起,該第2突起嵌合於設置在前述扁平電纜之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電纜保持構件,其中,在與前述寬方向正交的前述扁平電纜的長度方向,設置在前述壁部的前述溝槽和前述第2突起係設置在不同的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電纜保持構件,其中,作為設置在前述壁部的前述至少1個溝槽,係具有:第1溝槽,係於前述壁部的內側面,設置在前述捲附部的表側;及 第2溝槽,係於前述壁部的前述內側面,設置在前述捲附部的裏側;在前述壁部,從捲附在前述捲附部的前述扁平電纜的厚度方向觀察,前述第1溝槽和前述第2溝槽係設置在前述捲附部的表裏的相同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電纜保持構件,其中,前述溝槽構成為前述第1突起從前述扁平電纜的寬方向插入。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電纜保持構件,其中,捲附在前述捲附部的前述扁平電纜的厚度方向之前述溝槽的開口尺寸,係形成為與前述扁平電纜的厚度尺寸相同的尺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電纜保持構件,其中,在形成為兩端開口之筒狀的第1殼體之一端側開口的嵌合孔,插入前述電纜保持構件時,用以引導前述電纜保持構件插入前述嵌合孔的引導部,係設置在前述電纜保持構件插入前述嵌合孔的插入方向中的前述壁部的前端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至3項中任一項之電纜保持構件,其中,前述壁部係設置一對,前述一對壁部係設置在前述捲附部,且在捲附於前述捲附部的前述扁平電纜的前述寬方向中的位於前述扁平電纜的兩側。
  9. 一種電連接裝置,其特徴在於,具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電纜保持構件;及兩端開口的筒狀之第1殼體,前述第1殼構成為,保持以捲附有前述扁平電纜的狀態從一端側插入的前述電纜保持構件,當與前述複數個導電構件對應的複數個端子支撐在第2殼體之插座連接器的前述複數個端子從另一端側插入時,使前述複數個導電構件當中對應的導電構件與前述複數個端子之各個端子電連接。
  10. 一種連接器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電連接裝置;及前述插座連接器,具有前述複數個端子及前述第2殼體,該第2殼體係支撐前述複數個端子使前述電連接裝置拆裝自如地連接;前述複數個端子之各個端子係一體具備:固定部,固定在前述第2殼體;板簧狀的接觸件,於前述電連接裝置連接於前述插座連接器之狀態,藉由與前述對應的導電構件彈性接觸而與前述對應的導電構件導通;及側壁部,在與前述接觸件彎曲的方向交叉之方向,配置在前述接觸件之側方。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連接器裝置,其中,於前述扁平電纜捲附在前述捲附部的狀態,前述複數 個導電構件之各個構件係設置成配置在前述捲附部的表側及裏側之兩方,與前述複數個導電構件對應的前述複數個端子之各個端子係具備一對接觸件作為前述接觸件,該一對接觸件係夾著前述捲附部從兩側分別接觸於配置在前述捲附部的表側及裏側之前述複數個導電構件。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或11項之連接器裝置,其中,在前述扁平電纜的捲附於前述捲附部而折返的部位,設置有用以使該部位比其他部位更容易彎曲的柔軟構造。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連接器裝置,其中,前述柔軟構造係在前述扁平電纜的捲附於前述捲附部而折返的前述部位形成有孔及缺口的至少任一者之貫穿構造,該貫穿構造係朝厚度方向貫穿前述扁平電纜。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連接器裝置,其中,前述柔軟構造係使前述扁平電纜的捲附於前述捲附部而折返的前述部位之厚度比前述其他部位更薄之厚度薄的構造。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連接器裝置,其中,在前述扁平電纜的表面,在除了捲附在前述捲附部而折返的前述部位以外設置有薄膜狀的補強部,前述柔軟構造係在前述扁平電纜的前述表面之捲附在前述捲附部而折返的前述部位未設置有前述補強部之構造。
  16. 一種扁平電纜,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中 任一項之電纜保持構件的捲附在前述捲附部而折返地構成之帶狀的扁平電纜,其特徴在於,具備:基板,係於前述寬方向並排有前述複數個導電構件;及第1突起,係從前述寬方向中的前述基板之側緣朝前述寬方向的外側突出,在前述基板當中捲附在前述捲附部而折返的部位,設置有用以使該部位比其他部位更容易彎曲的柔軟構造。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扁平電纜,其中,前述柔軟構造係在捲附於前述捲附部而折返的前述部位形成有孔及缺口的至少任一者之貫穿構造,該貫穿構造係朝厚度方向貫穿前述扁平電纜。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扁平電纜,其中,前述柔軟構造係使捲附於前述捲附部而折返的前述部位之厚度比前述其他部位更薄之厚度薄的構造。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扁平電纜,其中,在前述基板的表面,在除了捲附於前述捲附部而折返的前述部位以外設置有薄膜狀的補強部,前述柔軟構造係在前述基板的前述表面之捲附在前述捲附部而折返的前述部位未設置有前述補強部之構造。
TW103131158A 2013-09-10 2014-09-10 電纜保持構件、電連接裝置、連接器裝置、扁平電纜 TWI5991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7584A JP6074711B2 (ja) 2013-09-10 2013-09-10 ケーブル保持部材、電気的接続装置、コネク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0923A TW201530923A (zh) 2015-08-01
TWI599110B true TWI599110B (zh) 2017-09-11

Family

ID=52665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1158A TWI599110B (zh) 2013-09-10 2014-09-10 電纜保持構件、電連接裝置、連接器裝置、扁平電纜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673546B2 (zh)
JP (1) JP6074711B2 (zh)
CN (1) CN105531880B (zh)
DE (1) DE112014004148T5 (zh)
TW (1) TWI599110B (zh)
WO (1) WO20150372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74711B2 (ja) * 2013-09-10 2017-02-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保持部材、電気的接続装置、コネクタ装置
JP6554014B2 (ja) * 2015-10-20 2019-07-3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固定構造及び固定方法
JP6040333B1 (ja) 2016-06-22 2016-12-07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電気的接続装置
DE102016013249A1 (de) * 2016-11-07 2018-05-09 Yamaichi Electronics Deutschland Gmbh Steckverbindersystem, Steckeraufnahme, Einsteck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ufnehmen eines Endabschnitts eines Flachbandkabels
US10820440B2 (en) * 2017-03-02 2020-10-27 Cisco Technology, Inc. Minimal touch bracket for cable routing with rack mounted devices
JP6946949B2 (ja) * 2017-11-07 2021-10-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基板用コネクタ
DE102018116356B3 (de) * 2018-07-05 2019-12-05 Erni Production Gmbh & Co. Kg Steckverbinder für flexible Leiterfolien
KR20210034386A (ko) * 2019-09-20 2021-03-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렉시블 플랫 케이블
JP7134934B2 (ja) * 2019-10-08 2022-09-1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導電部材を保持する保持部材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JP7218269B2 (ja) * 2019-10-08 2023-02-0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導電部材を保持する保持部材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WO2024065104A1 (en) * 2022-09-26 2024-04-04 Intel Corporation High-density socket connecto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52393A (en) * 1979-08-06 1981-02-24 Teledyne Industrie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strip conductors
JPH0216587U (zh) * 1988-07-18 1990-02-02
JPH04322087A (ja) * 1991-04-22 1992-11-12 Kel Corp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のプラグコネクタ構造
KR100229999B1 (ko) * 1993-10-14 1999-11-15 세이취크 제이 엘. 평형케이블용 커넥터
JPH09180797A (ja) * 1995-12-22 1997-07-1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接続端子
US6039600A (en) * 1997-10-10 2000-03-21 Molex Incorporated Male connector for flat flexible circuit
US6027363A (en) 1998-04-22 2000-02-22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at flexible circuitry
US6086412A (en) * 1998-04-22 2000-07-11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at flexible circuitry
US5928029A (en) * 1998-05-29 1999-07-27 Thomas & Betts Corporation Multi-pin connector for flat cable
US6010359A (en) * 1998-07-08 2000-01-04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for shielded flat flexible circuitry
JP3523074B2 (ja) * 1998-07-31 2004-04-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圧接端子
WO2001061792A1 (en) * 2000-02-15 2001-08-23 Miraco Inc. Printed circuit connector
US6299476B1 (en) * 2000-10-04 2001-10-09 Fci Usa,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flexible circuit and rigidizer subassembly and a spring
US6464534B1 (en) * 2000-10-04 2002-10-15 Fci Usa, Inc. Flexible circuit assembly having a flexible circuit support connected to a flexible circuit
JP2002252043A (ja) * 2001-02-22 2002-09-06 Yazaki Corp フラット回路体用コネクタ
JP2003022855A (ja) * 2001-07-09 2003-01-24 Yazaki Corp ホルダ
US6558186B1 (en) * 2001-10-11 2003-05-06 Molex Incorporated Keyed connector assembly for flat flexible circuitry
JP4291800B2 (ja) 2005-06-21 2009-07-08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電気的接続装置及びコネクタ
JP4542525B2 (ja) * 2005-07-07 2010-09-15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US7320617B1 (en) * 2006-07-27 2008-01-22 Verigy (Singapore) Pte. Ltd. Electrical coup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090168374A1 (en) * 2008-01-02 2009-07-02 Clayton James E Thin multi-chip flex module
US7530839B1 (en) * 2008-04-15 2009-05-12 Jess-Link Products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028995B2 (ja) * 2012-07-10 2016-11-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6074711B2 (ja) * 2013-09-10 2017-02-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保持部材、電気的接続装置、コネクタ装置
JP6131926B2 (ja) * 2014-10-03 2017-05-24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090341B2 (ja) * 2015-01-09 2017-03-08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31880B (zh) 2018-01-23
DE112014004148T5 (de) 2016-06-09
US9673546B2 (en) 2017-06-06
CN105531880A (zh) 2016-04-27
US20160226168A1 (en) 2016-08-04
JP2015056233A (ja) 2015-03-23
JP6074711B2 (ja) 2017-02-08
TW201530923A (zh) 2015-08-01
WO2015037216A1 (ja) 2015-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9110B (zh) 電纜保持構件、電連接裝置、連接器裝置、扁平電纜
JP6312028B2 (ja) ケーブル保持部材、プラグコネクタ、コネクタ装置およびプラグコネクタの組立方法
TWI396341B (zh) 扁平軟性纜線之裝具
US7575487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US9882306B2 (en) Cable connector and carrier module thereof
JP4945668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1157672B1 (ko) 커넥터
JP5258923B2 (ja) ケーブル固定具
EP2549596B1 (en) Terminal connector
CN101841100B (zh) 带敛缝外壳的电连接器和屏蔽电缆束
JP6321528B2 (ja) 電気的接続装置
JP5271314B2 (ja) 表面実装用接続端子
JP5622051B2 (ja) 基板用端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基板用コネクタ
JP2007123104A (ja)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5016885B2 (ja) コネクタ
EP4343974A1 (en) Connector
JP5988029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4931441B2 (ja) ケーブル接続用コネクタ
JP2007294225A (ja) フラット配線材の端末構造、及びフラット配線材用コネクタ
JP5801664B2 (ja) 平板状可撓性配線コネクタ
JP4977277B2 (ja) 表示装置
JPH08130069A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2015060743A (ja) カードエッジ接続部を備えたプリント基板およびカードエッジ接続部の接続構造
JP2001076797A (ja) フラット回路体の接続構造
JP2007266523A (ja) ケーブルの基板への取付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