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31880A - 电缆保持构件、电连接装置、连接器装置、扁平电缆 - Google Patents

电缆保持构件、电连接装置、连接器装置、扁平电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31880A
CN105531880A CN201480049843.9A CN201480049843A CN105531880A CN 105531880 A CN105531880 A CN 105531880A CN 201480049843 A CN201480049843 A CN 201480049843A CN 105531880 A CN105531880 A CN 1055318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cable
support section
cable
holding member
suppor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98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31880B (zh
Inventor
大仓健治
伊藤宝
饭田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531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18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318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18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01R12/774Retainers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对扁平电缆提供提高的拉出阻力的电缆保持构件、电连接装置、连接器装置和扁平电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1)包括电连接装置(2)和插座连接器(3A)。电缆保持构件(20)包括支撑部分(21)和壁部分(22)。支撑部分(21)包括用于支撑在折叠状态下的扁平电缆(10)的支撑表面(21a)。壁部分(22)被设置到支撑部分(21),以在被支撑在支撑部分(21)上的扁平电缆(10)的宽度方向上位于扁平电缆(10)的一侧。用于接收扁平电缆(10)的第一突出部(14)的沟槽(23a)被设置到壁部分(22)的内表面(27)。

Description

电缆保持构件、电连接装置、连接器装置、扁平电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电缆保持构件、电连接装置、连接器装置和扁平电缆,并且特别涉及用于诸如柔性印刷基板和柔性扁平电缆之类的扁平电缆的电连接的电缆保持构件、电连接装置、连接器装置和扁平电缆。
背景技术
过去,已经提出一种电连接装置,所述电连接装置连接到用于支撑多个端子的插座的壳体部件,以将扁平电缆的多个导体电互连到多个端子中的对应的端子(例如,如JP2007-4987A的公开内容(在下文被称为“文件1”))。
通过将保持扁平电缆的电缆保持器与接合壳体相接合以组装文件1中公开的电连接装置。
电缆保持器包括用于支撑折叠状态下的扁平电缆的暴露导体的电缆支撑部分,和以转动方式连接到电缆支撑部分的临时保持部分。扁平电缆的端部被放置在电缆支撑部分和暂时保持部分之间,并且然后暂时保持部分被转动到扁平电缆的端部被夹在电缆支撑部分和暂时保持部分之间的位置。从而,扁平电缆的端部被保持。扁平电缆被支撑在电缆支撑部分上,同时端部由暂时保持部分保持,并且支撑扁平电缆的电缆支撑部分装配到接合壳体中。从而,在被支撑在电缆支撑部分上的同时,扁平电缆被固定。
在文件1公开的电连接装置中,扁平电缆的端部被夹在暂时保持部分和电缆支撑部分之间,并且从而扁平电缆由电缆支撑部分暂时地保持。当拉出力作用在扁平电缆上时,暂时保持部分可以被移动,并且然后扁平电缆可以被移动。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对扁平电缆提供提高的拉出阻力的电缆保持构件、电连接装置、连接器装置和扁平电缆。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电缆保持构件是用于保持条带形状的扁平电缆的电缆保持构件,所述扁平电缆其中多个导电构件在扁平电缆的宽度方向上并排布置的基板,和从基板的在扁平电缆的宽度方向上的侧边缘在扁平电缆的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的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电缆保持构件包括: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包括支撑在折叠状态下的扁平电缆的支撑表面;和至少一个壁部分,所述至少一个壁部分被设置到支撑部分,以在被支撑在支撑部分上的扁平电缆的宽度方向上,位于扁平电缆的相对侧中的至少一侧。用于接收扁平电缆的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的至少一个沟槽被设置到至少一个壁部分。
在优选方面的电缆保持构件中,待装配到被设置到扁平电缆的孔中的第二突出部被设置到支撑部分。
在优选方面的电缆保持构件中,设置到至少一个壁部分的至少一个沟槽和第二突出部在扁平电缆的长度方向上被设置在不同位置处,所述扁平电缆的长度方向与扁平电缆的宽度方向垂直。
在优选方面的电缆保持构件中,被设置到至少一个壁部分的至少一个沟槽包括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在支撑部分的前侧被设置到至少一个壁部分的内表面;和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在支撑部分的后侧被设置到至少一个壁部分的内表面。当沿被支撑在支撑部分上的扁平电缆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相对于至少一个壁部分,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分别地设置在支撑部分的前侧和后侧的相同位置处。
在优选方面的电缆保持构件中,至少一个沟槽成形为在扁平电缆的宽度方向上接收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
在优选方面的电缆保持构件中,至少一个沟槽的在被支撑在支撑部分上的扁平电缆的厚度方向上的开口尺寸等于扁平电缆的厚度。
在优选方面的电缆保持构件中,第一壳体具有包括相对的开口端部的中空圆柱形状或棱柱形状,所述相对的开口端部中的一个开口端部限定装配孔。在将电缆保持构件插入装配孔中时用于引导电缆保持构件插入装配孔中的引导部分在插入方向上被设置到所述至少一个壁部分的端部,在所述插入方向上,电缆保持构件被插入装配孔中。
在优选方面的电缆保持构件中,至少一个壁部分包括一对壁部分。所述一对壁部分被设置到支撑部分,以在被支撑在支撑部分上的扁平电缆的宽度方向上位于扁平电缆的相对侧。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电连接装置包括:上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电缆保持构件;和具有包括相对的开口端部的中空圆柱形状或棱柱形状的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保持电缆保持构件,电缆保持构件经由开口端部中的第一开口端部插入第一壳体中,同时扁平电缆被支撑在其上。当在多个端子被引导到第一壳体的情况下,包括支撑与多个导电构件对应的多个端子的第二壳体的插座连接器经由开口端部中的第二开口端部被插入第一壳体中时,第一壳体使得在多个端子和多个导电构件中的对应的导电构件之间形成电连接。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连接器装置包括:上述方面的电连接装置;和包括多个端子和第二壳体的插座连接器,所述第二壳体支撑多个端子并且被可移除地连接到电连接装置。多个端子中的每个端子都包括一体地形成的固定部分、至少一个触头和至少一个侧壁。固定部分固定到第二壳体。至少一个触头成片簧形状,当与多个导电构件中的对应的导电构件弹性接触时,至少一个触头电连接到多个导电构件中的对应的导电构件,同时电连接装置连接到插座连接器。在横跨至少一个触头改变形状的方向的方向上,至少一个侧壁部分位于至少一个触头的一侧。
在优选方面的连接器装置中,在扁平电缆被支撑在支撑部分上的状态下,多个导电构件中的每个导电构件都位于支撑部分的前侧和后侧。与多个导电构件对应的多个端子中的每个端子都包括如所述至少一个触头的、与位于支撑部分的前侧和后侧的多个导电构件中的对应的导电构件接触的一对触头,其中支撑部分位于一对触头中间。
在优选方面的连接器装置中,扁平电缆具有在被支撑在支撑部分上时被弯曲的部分,并且所述被弯曲的部分设置有挠性结构以使所述被弯曲的部分与扁平电缆的其余部分相比挠性更大。
在优选方面的连接器装置中,挠性结构被限定为穿过结构,其中一个或多个孔和一个或多个切口中的至少一个形成在扁平电缆的当被支撑在支撑部分上时被弯曲的部分处,以在扁平电缆的厚度方向上穿过扁平电缆。
在优选方面的连接器装置中,挠性结构被限定为薄形结构,所述薄形结构通过使扁平电缆的在被支撑支撑部分上时被弯曲的部分与扁平电缆的其余部分相比较薄而获得。
在优选方面的连接器装置中,成层膜形状的加固部分被设置到扁平电缆的除当被支撑在支撑部分上时被弯曲的部分之外的表面。挠性结构被限定为以下结构,在所述结构中,加固部分未被设置到扁平电缆的与当被支撑在支撑部分上时被弯曲的部分相关的表面。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扁平电缆是条带形状的扁平电缆,所述扁平电缆在折叠状态下被支撑在根据上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的电缆保持构件的支撑部分上。扁平电缆包括:基板,其中多个导电构件在扁平电缆的宽度方向上被并排布置;和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从基板的在扁平电缆的宽度方向上的侧边缘在扁平电缆的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基板具有当被支撑在支撑部分上时被弯曲的部分,并且所述被弯曲的部分设置有挠性结构,以使所述被弯曲的部分与基板的其余部分相比挠性更大。
在优选方面的扁平电缆中,挠性结构被限定为穿过结构,其中一个或多个孔和一个或多个切口中的至少一个形成在当被支撑在支撑部分上时被弯曲的部分处,以在扁平电缆的厚度方向上穿过扁平电缆。
在优选方面的扁平电缆中,挠性结构被限定为薄形结构,所述薄形结构通过使在被支撑在支撑部分上时被弯曲的部分与扁平电缆的其余部分相比较薄而获得。
在优选方面的扁平电缆中,成层膜形状的加固部分被设置到基板的除当被支撑在支撑部分上时被弯曲的部分之外的表面。挠性结构被限定为以下结构,在所述结构中,加固部分未被设置到当被支撑在支撑部分上时相对于基板的表面弯曲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扁平电缆被支撑在支撑部分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位于设置到至少一个壁部分的至少一个沟槽中。因此,作用在扁平电缆上的拉出力可以被至少一个沟槽接收,以接收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并且因此可以实现具有提高的拉出阻力的电缆保持构件、电连接装置、连接器装置和扁平电缆。
附图说明
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与以下详细描述和附图相结合,可以更加理解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有利特征。
图1是包括本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和基板安装类型的插座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A是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的立体图,其中电连接装置和插座连接器被连接。
图2B是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的立体图,其中电连接装置从插座连接器分离。
图3是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的从右侧观察的立体截面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的从右侧观察的分解立体截面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的从顶部侧观察的立体截面图。
图6是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的从顶部侧观察的分解立体截面图。
图7A和图7B是用于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中的插座连接器的端子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8是图示如何将扁平电缆支撑在本实施例的电缆保持构件上的说明性示意图。
图9是图示如何将扁平电缆支撑在本实施例的电缆保持构件上的说明性示意图。
图10是图示如何将扁平电缆支撑在本实施例的电缆保持构件上的说明性示意图。
图11是包括本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和电缆连接式的插座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2A是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的立体图,其中电连接装置和插座连接器被连接。
图12B是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的立体图,其中电连接装置从插座连接器分离。
图13是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的从右侧观察的立体截面图。
图14是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的从右侧观察的分解立体截面图。
图15是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的从顶部侧观察的立体截面图。
图16是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的从顶部侧观察的分解立体截面图。
图17A和图17B是用于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中的插座连接器的端子的外观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缆保持构件、包括此电缆保持构件的电连接装置和包括该电连接装置和插座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1由包括保持扁平电缆10的电缆保持构件20的电连接装置2和可移除地连接到电连接装置2的插座连接器构成。用于(SMD(表面安装装置)式的)基板连接的插座连接器3A和用于电缆连接的插座连接器3B可以作为插座连接器的示例,其中插座连接器3A将通过表面安装被安装在印刷线路板上,插座连接器3B将被连接到电缆。首先,参照图1至图10描述包括用于基板连接的插座连接器3A的连接器装置1。除非另有说明,基于图1示出的箭头所示的方向描述包括用于基板连接的插座连接器3A的连接器装置1,但是在使用时连接器装置1的方向不受限于上述方向。
如图8至图10所示,扁平电缆10由柔性印刷电路板(FPC:柔性印刷电路)制成。扁平电缆10包括基板11,基板11形成为细长层膜形状并且由绝缘树脂材料制成。应该注意,扁平电缆10不受限于柔性印刷电路板,而可以是柔性扁平电缆。
形成单独的导电路径的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四个)电导体12(导电构件)形成在基板11的前表面上。通过对形成在基板11的前表面上的导电材料的薄膜进行构图工艺,多个电导体12中的每个电导体都形成为沿着基板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带形状。在基板11的宽度方向上,以几乎相同的间隔布置多个电导体12。形成层膜形状并且由诸如聚酰亚胺树脂之类的绝缘合成树脂制成的加固部分13分别连接到基板1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电导体12由该加固部分13覆盖。加固部分13设置有多个开口13a,以用于电导体12的暴露部分与插座连接器3A的端子50接触。电导体12的经由开口13a暴露的部分用作电连接到端子50的导电部分12a。应该注意,关于电导体12,金的镀层可以形成在经由开口13a暴露的导电部分12a上。这可以导致电触头的可靠性的增加。
在基板11的长度方向上具有设置到基板11的一个端部的第一突出部14,以在基板11的宽度方向(图1的左侧和右侧方向)上向外突出。此外,第一突出部15设置到基板11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以在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以在基板11的端部折叠以将扁平电缆10连接到电缆保持构件20时,在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上与第一突出部14重叠。应该注意,在基板11的长度方向上,每个第一突出部14的尺寸被设置成等于每个第一突出部15的尺寸。
具有设置到基板11的孔16。当扁平电缆10被支撑在电缆保持构件20上时,孔16接收设置到电缆保持构件20的第二突出部26。
在基板11的长度方向上具有设置到基板11的在第一突出部14和第一突出部15之间的部分的三个孔17。孔17穿过基板11并且沿基板11的宽度方向布置。在基板11的长度方向上具有设置到相对侧边缘的切口18。切口18在直线上,在所述直线上,三个孔17沿基板11的宽度方向布置。在基板1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孔17和切口18的部分与其他部分相比挠性更大,并且因而基板11在该部分处可以容易地弯曲。
如图8至图10所示,电缆保持构件20是绝缘合成树脂的模制产品,并且包括矩形板形状的支撑部分21和一对壁部分22,所述一对壁部分22被设置到支撑部分21的相对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并且与之一体地形成。支撑部分21形成为矩形板形状。支撑部分21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构成支撑处于折叠状态下的扁平电缆10的支撑表面21a。每个壁部分22都具有从支撑部分21向上和向下突出的形状,并且每个壁部分22都在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上在中间部分处连接到支撑部分21。具有设置到左壁部分和右壁部分22中的每个的内表面27的第一沟槽23a和第二沟槽23b。第一沟槽23a用于接收第一突出部14并且在支撑部分21的上侧,并且第二沟槽23b用于接收第一突出部15并且在支撑部分21的下侧。每个第一沟槽23a和第二沟槽23b都具有打开的前端部。与第一突出部14相比,第一沟槽23a在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上更短。类似地,与第一突出部15相比,第二沟槽23b在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上更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沟槽23a被设置到壁部分22的内表面27,但是根据对应的第一突出部14的形状,第一沟槽23a可以被设置到除了壁部分22的内表面27之外的部分。例如,当第一突出部14具有L形状并且用于部分地接收壁部分22的沟槽被设置在基板11的侧边缘和第一突出部14之间时,用于接收第一突出部14的第一沟槽23a可以被设置到壁部分22的外表面或前端面。类似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沟槽23b被设置到壁部分22的内表面27,但是根据对应的第一突出部15的形状,第二沟槽23b可以被设置到除了壁部分22的内表面27之外的部分(例如,壁部分22的前端面或外表面)。
进一步地,第一沟槽23a和第二沟槽23b在被支撑在支撑部分21上的扁平电缆10的厚度方向上的开口尺寸等于扁平电缆10的厚度。扁平电缆10的第一突出部14可以插入第一沟槽23a中。扁平电缆10的第一突出部15可以插入第二沟槽23b中。应该注意,第一沟槽23a和第二沟槽23b的开口尺寸等于扁平电缆10的厚度,但是这不要求开口尺寸精确地等于厚度,并且由于在制造中发生的尺寸误差而造成的尺寸之间的差异在功能上不出问题的范围内可以被接受。
进一步地,具有设置到左壁部分和右壁部分22中每一个的突出部24。突出部24从壁部分22中的对应的壁部分的后端部向上和向下突出。进一步地,具有设置到左壁部分和右壁部分22中的每一个的狭缝以形成可移动部件25。狭缝具有打开的后端部,并且可移动部件25在左右方向上是柔性的。具有设置到每个可移动部件25的爪形部25a,并且爪形部25a在左右方向上向外突出。爪形部25a是渐缩的以朝其后端部向外突出。
进一步地,具有设置到支撑部分21的上表面的第二突出部26。当基板11被支撑在支撑部分21上时,第二突出部26装配到设置到基板11的孔16中。
在下文中,参照图8至图10描述如何将扁平电缆10连接到电缆保持构件20。
如图8所示,在组装时,技术人员在长度方向上对准扁平电缆10的第一端部与电缆保持构件20的支撑部分21的位置,并且从上述位置朝支撑部分21移动扁平电缆10的第一端部。技术人员使扁平电缆10的第一端部变形并且然后将左侧第一突出部和右侧第一突出部14插入对应的第一沟槽23a中,并且将第二突出部26插入孔16中,从而扁平电缆10的第一端部由电缆保持构件20保持(见图9)。随后,技术人员在长度方向上朝图9中箭头D的方向弯曲扁平电缆10的第二端部,并且使扁平电缆10的弯曲部分变形并且然后将左侧第一突出部和右侧第一突出部15插入对应的第二沟槽23b中(见图10)。通过这样做,第一突出部14被插入第一沟槽23a中,并且第一突出部15被插入第二沟槽23b中,并且进一步地第二突出部26被插入孔16中,并且从而扁平电缆10由电缆保持构件20保持。
当扁平电缆10的第二端部被拉出时,由此产生的拉出力可以被第一沟槽23a接收,其中,扁平电缆10的第一端部在长度方向上被支撑在支撑部分21上,并且第一沟槽23a接收和保持第一突出部14。因此,支撑在支撑部分21上的扁平电缆10的拉出阻力可以被提高,并且因此即使拉出力作用在扁平电缆10上,扁平电缆10几乎不发生移动,并且电导体12和端子50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可以被改进。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接收和保持第一突出部15的第二沟槽23b被设置到第一沟槽23a的相对侧。因此,作用在扁平电缆10上的拉出力可以被第一沟槽23a和第二沟槽23b接收。相对于仅被第一沟槽23a接收的该力,支撑在支撑部分21上的扁平电缆10的拉出阻力可以被提高。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分21的第二突出部26被插入扁平电缆10的孔16中。因此,作用在扁平电缆10上的拉出力也可以被第二突出部26接收。相对于仅被第一沟槽23a和第二沟槽23b接收的该力,支撑在支撑部分21上的扁平电缆10的拉出阻力可以被提高。
进一步地,孔17和切口18被设置到基板11的将被弯曲的部分。孔17和切口18的设置导致该部分的挠性的增加,并且因此可以方便地弯曲基板11。
在下文中,参照图1至图6描述包括电缆保持构件20的电连接装置2。
电连接装置2包括电缆保持构件20和用于保持在支撑扁平电缆10的状态下的电缆保持构件20的第一壳体30。
第一壳体30是绝缘合成树脂的模制产品,并且成中空立方体形状,与在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相比,所述中空立方体形状在左右方向上更长,并且在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上具有相对的开口端部。第一壳体30的内侧空间通过内壁30a被分离成两个前部空间和后部空间。作为位于第一壳体30的前表面中的开口的插入开口31a和作为位于第一壳体30的后表面中的开口的插入开口31b通过装配孔32相互连接,装配孔32成狭缝形状并且穿过内壁30a。装配孔32接收支撑扁平电缆10的电缆保持构件20。具有设置到装配孔32的左侧和右侧的较宽开口部分32a,并且较宽开口部分32a在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上的尺寸比装配孔32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部分的尺寸更长。较宽开口部分32a接收电缆保持构件20的壁部分22。在第一壳体30的内侧空间中,具有设置到较宽开口部分32a的后侧(朝向电缆保持构件20的一侧)上的开口的周边的沟槽32b,并且沟槽32b接收设置到壁部分22的突出部24。进一步地,具有设置到第一壳体30的内侧壁的沟槽32c,并且当壁部分22插入装配孔32的较宽开口部分32a中时,沟槽32c接收和保持可移动部件25的爪形部25a。
具有设置到第一壳体30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的可移动部件33,并且每个可移动部件33都在其前端部处连接到第一壳体30的主体部分。可移动部件33具有可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后端部,并且可移动部件33的后端部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从那里向外突出(在左右方向上从中心朝第一壳体30的相对侧)的操控部分33a,以允许手进行按压。进一步地,具有在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上设置到可移动部件33的外表面的中心的爪形部34,并且爪形部34在左右方向上向外突出。爪形部34是渐缩的以朝其后端部向外突出。应该注意,具有从第一壳体30的后部分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延伸的覆盖部分35,以在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上与对应的可移动部件33重叠。覆盖部分35保护可移动部件33以防止可移动部件33的无意地按压。
当支撑扁平电缆10的电缆保持构件20从后方插入第一壳体30的插入开口31b中时,支撑部分21插入装配孔32中并且壁部分22插入左侧较宽开口部分和右侧较宽开口部分32a中。支撑部分21以及左壁部分和右壁部分22插入装配孔32中,并且因此在左右方向上和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上确定电缆保持构件20的位置。另外地,当壁部分22插入较宽开口部分32a中时,爪形部25a与第一壳体30的内壁接触,并且从而可移动部件25向内移动。当电缆保持构件20插入到预定位置处时,突出部24装配到沟槽32b中,并且从而电缆保持构件20的向前运动被限制。进一步地,当电缆保持构件20插入到预定位置处时,爪形部25a进入沟槽32c中,并且从而可移动部件25向外移动,并且这导致爪形部25a与沟槽32c的端部的接合。因此,电缆保持构件20的向后移动被限制。结果,在连接到第一壳体30的同时,支撑扁平电缆10的电缆保持构件20被保持,支撑扁平电缆10和第一壳体30的电缆保持构件20构成电连接装置2。在电缆保持构件20连接到第一壳体30的同时,电缆保持构件20的前部分经由装配孔32向前突出,并且在第一壳体30的前表面中进入插入开口31a中。应该注意,电缆保持构件20的前端部具有如下形状,使得电缆保持构件20的前端部从第一壳体30的前端部向外突出。电连接装置2用作可移除地连接到插座连接器3A的插塞式连接器。
在下文中,参照图1至图7B描述允许电连接装置2的可移动连接的插座连接器3A。
插座连接器3A包括电连接到扁平电缆10的多个导电部分12a的多个端子50,和用于支撑端子50的第二壳体40。
第二壳体40是绝缘合成树脂的模制产品,并且成具有打开后表面的中空立方体形状,所述打开后表面限定允许电连接装置2的插入的插入开口41。具有从第二壳体40的前壁的内表面向后突出的中空立方体部分42,并且中空立方体部分42将在第一壳体30的前表面内被装配到插入开口31a中。具有形成在中空立方体部分42的端面(后表面)中的装配孔43。装配孔43成狭缝形状以接收电缆保持构件20的前部分。具有设置到装配孔43的左侧和右侧的较宽开口部分43a,并且较宽开口部分43a在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上的尺寸比装配孔4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部分的尺寸更长。较宽开口部分43a接收壁部分22。进一步地,具有分别地设置到第二壳体4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孔44,并且孔44接收和保持电连接装置2的爪形部34。
中空立方体部分42支撑多个端子50,所述多个端子50与被支撑在电缆保持构件20上的扁平电缆10的多个电导体12分别对应。
如图7A和图7B所示,端子50包括固定部分51和一对触头52。进一步地,插座连接器3A是表面装配式的,并且因此端子50包括焊接部件53。端子50由穿孔和弯曲的金属板形成,并且包括固定部分51、一对触头52和一体地形成的焊接部件53。
固定部分51通过弯曲金属板而形成,并且因而当从顶部观察时,固定部分51的形状是C形状。固定部分51装配到形成在第二壳体40的前壁中的孔45中。
触头52分别从固定部分51的上部件和下部件的后端部向后突出。一对触头52布置在装配孔43的上侧和下侧,使得装配孔43位于一对触头52之间。触头52通过弯曲而形成以便倾斜以朝其后端部彼此接近。当电缆保持构件20插入装配孔43中时,一对触头52从上方和下方与扁平电缆10的电导体12弹性接触。应该注意,当从一侧观察时,一对触头52的每一个的后端部被弯曲以具有V形状。这可以导致电缆保持构件20容易插入一对触头52之间。
固定部分51的下部件的前端部向下弯曲,并且其下部分向前弯曲,并且从而形成焊接部件53。焊接部件53基本平行于第二壳体40的下表面,并且焊接部件53的下表面定位在第二壳体40的下表面的稍微下方。多个焊接部件53中的每个都焊接到形成在印刷线路板(未示出)的表面上的平面(land),并且从而插座连接器3A的端子50电连接到印刷线路板的电路。
这些端子50如下文所述固定到插座连接器3A。技术人员将端子50插入形成在第二壳体40的前壁中的孔45中,其中触头52面向孔45。然后,固定部分51与孔45的内壁接合,并且从而端子50固定到第二壳体40。具有在面向中空立方体部分42的装配孔43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中形成的沟槽42a,并且触头52逐个地位于沟槽42a中。当固定部分51固定到第二壳体40时,每个触头52都定位在沟槽42a中的对应沟槽内侧,端子50的一对触头52在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上彼此面对,其中装配孔43位于一对触头52之间。进一步地,当固定部分51固定到第二壳体40时,焊接部件53平行于第二壳体40的下表面,并且在第二壳体40的下表面的稍微下方。
进一步地,具有逐个地设置到第二壳体40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的保持固定器60。保持固定器60用于将第二壳体40固定到印刷线路板。保持固定器60由金属板弯曲而形成,并且包括成矩形板形状的主要部分61、从主要部分61的下侧边缘在与主要部分61垂直的方向上突出的固定部件、和从主要部分61的上侧边缘在与固定部件62相反的方向上突出的接合部件63,这些是一体地形成的。具有在第二壳体4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中形成的沟槽46,沟槽46分别地接收主要部分61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沟槽46从第二壳体40的上表面延伸到上表面下方的预定位置。当在固定部件62向外引导的情况下主要部分61从上方插入沟槽46中时,主要部分61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压入沟槽46中,并且从而保持固定器60固定到第二壳体40。当主要部分61插入到沟槽46的端部时,接合部件63插入设置到第二壳体40的上表面的凹部40a中,并且然后固定部件62的下表面从第二壳体40的下表面稍微地向下突出,并且定位在与焊接部件53相同的高度处。保持固定器60焊接到形成在印刷线路板(未示出)的表面上的用于固定的平面,并且用于将第二壳体40机械地固定到印刷线路板。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1具有上述构造,并且电连接装置2以下述方式连接到插座连接器3A或从插座连接器3A分离。
当电连接装置2的第一壳体30插入插座连接器3A的第二壳体40的插入开口41中时,第二壳体40的中空立方体部分42在第一壳体30的前部插入插入开口31a中。在这点上,电缆保持构件20的前部分插入中空立方体部分42的装配孔43中,并且支撑在支撑部分2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扁平电缆10插入一对触头52之间。因为导电部分12a被设置到扁平电缆10的位于支撑部分2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部分,因此一对触头52从上方和下方与导电部分12a接触,并且从而扁平电缆10的每个电导体12都电连接到端子50中的对应的端子。进一步地,当第一壳体30被插入第二壳体40的插入开口41中的预定位置处时,第一壳体30的爪形部34装配到第二壳体40的孔44中,并且从而电连接装置2和插座连接器3A之间的连接被保持。
为将电连接装置2从插座连接器3A分离,技术人员触摸设置到第一壳体30的操控部分33a并且使左侧可移动部件和右侧可移动部件33向内变形。从而,爪形部34移动到孔44的外部,并且然后爪形部34和孔44之间的连接被取消。在该状态中,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向后拉动第一壳体30以从第二壳体40分离第一壳体30。显然,可以容易地将电连接装置2从插座连接器3A分离。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电缆保持构件20包括支撑部分21和一对壁部分22,以将扁平电缆10保持成条带形状。扁平电缆10包括基板11和第一突出部14,在所述基板11中,电导体12(多个导电构件)在扁平电缆10的宽度方向上并排布置,所述第一突出部从基板11的在扁平电缆10的宽度方向上的侧边缘在扁平电缆10的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支撑部分21包括用于支撑在折叠状态下的扁平电缆10的支撑表面21a。一对壁部分22被设置到支撑部分21,以在被支撑在支撑部分21上的扁平电缆10的宽度方向上,位于扁平电缆10的相对侧。用于接收扁平电缆10的第一突出部14的至少一个沟槽(第一沟槽23a)被设置到一对壁部分22中的每一个壁部分。根据电缆保持构件20,通过位于分别设置到一对壁部分22的沟槽(第一沟槽23a)中的第一突出部14,扁平电缆10被支撑在支撑部分21上。因此,作用在扁平电缆上10的拉出力可以被沟槽(第一沟槽23a)接收,以接收第一突出部14,并且因此可以实现具有提高的拉出阻力的电缆保持构件20。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的电缆保持构件20中,待装配到被设置到扁平电缆10的孔16中的第二突出部26被设置到支撑部分21。因此,在将扁平电缆10支撑在支撑部分21上的过程中,第二突出部26可以装配到孔16中,并且从而扁平电缆10可以暂时地支撑在支撑部分21上。因此,可以便于将扁平电缆10支撑在支撑部分21上的过程。另外地,第二突出部26仅设置到支撑部分21的表面中的一个,并且因此可以基于第二突出部26是否存在以确定支撑部分21中的表面中的哪一个是前表面或后表面。应该注意,第二突出部26和孔16的平面形状是环形形状。然而,第二突出部26和孔16的平面形状不受限于该环形形状,而是可以是卵形形状或多边形形状,例如矩形或正方形形状。第二突出部26的数量和孔16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的电缆保持构件20中,设置到一对壁部分22中的每个的沟槽(第一沟槽23a)和第二突出部26在扁平电缆10的长度方向上被设置在不同位置处,所述扁平电缆10的长度方向与扁平电缆10的宽度方向垂直。因此,在扁平电缆10的相对侧设置壁部分22的两个沟槽(第一沟槽23a),并且第二突出部26定位在三角形的顶点处,并且因而在扁平电缆10的长度方向上几乎不出现扁平电缆10的移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的电缆保持构件20中,设置到一对壁部分22的至少一个沟槽包括第一沟槽23a和第二沟槽23b。第一沟槽23a在支撑部分21的前侧被设置到一对壁部分22中的每个的内表面27。第二沟槽23b在支撑部分21的后侧被设置到一对壁部分22中的每个的内表面27。当沿被支撑在支撑部分21上的扁平电缆10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相对于一对壁部分22中的每一个,第一沟槽23a和第二沟槽23b分别地设置在支撑部分21的前侧和后侧的相同位置处。
扁平电缆10的第一突出部14在支撑部分21的前侧插入第一沟槽23a中,并且扁平电缆10的第一突出部15在支撑部分21的后侧插入第二沟槽23b中。因此,扁平电缆10可以被支撑在支撑部分21上而不被松开。进一步地,当在支撑部分21的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上观察时,在支撑部分21的前侧的第一沟槽23a和在支撑部分21的后侧的第二沟槽23b位于相同位置处。因此,扁平电缆10可以在待插入第一沟槽23a中的第一突出部14和待插入第二沟槽23b中的第一突出部15之间的中间部分处被弯曲。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的电缆保持构件20中,第一沟槽23a成形为在扁平电缆10的宽度方向上接收第一突出部14。因此,可以通过使扁平电缆10变形以将第一突出部14插入第一沟槽23a中。进一步地,第二沟槽23b也成形为在扁平电缆10的宽度方向上接收第一突出部15。因此,可以通过使扁平电缆10变形以将第一突出部15插入第二沟槽23b中。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的电缆保持构件20中,第一沟槽23a和第二沟槽23b的每一个在被支撑在支撑部分21上的扁平电缆10的厚度方向上的开口尺寸等于扁平电缆10的厚度。因此,扁平电缆10的第一突出部14可以被第一沟槽23a保持而无震颤。另外地,扁平电缆10的第一突出部15可以被第二沟槽23b保持而无震颤。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的电缆保持构件20中,一对引导部分(突出部分22a)被设置到一对壁部分22,以便于电缆保持构件20插入装配孔32中,装配孔32被具有中空圆柱形状或棱柱形状的第一壳体30的相对的开口端部中的一个开口端部限定。用于引导电缆保持构件20插入装配孔32中的一对引导部分在电缆保持构件20插入装配孔32中的插入方向上被设置到一对壁部分22的端部。与支撑部分21相比,壁部分22的在插入方向上的端部在插入方向上更加向前突出,并且因而突出部分22a用作引导部分。因此,设置到壁部分22的端部的突出部分22a首先插入较宽开口部分32a中,并且突出部分22a定位在较宽开口部分32a内侧。因此,支撑部分21被引导到装配孔32中,并且因而可以便于将支撑部分21插入装配孔32中。
虽然上述的电缆保持构件20包括一对壁部分22,但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电缆构件可以包括定位在扁平电缆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单个壁部分。总之,根据本实施例的电缆构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壁部分,所述至少一个壁部分被设置到支撑部分以便位于扁平电缆的在被支撑在支撑部分上的扁平电缆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2包括上述电缆保持构件20和第一壳体30,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包括相对的开口端部的中空圆柱形状或棱柱形状。第一壳体30保持电缆保持构件20,电缆保持构件20经由开口端部中的第一开口端部插入第一壳体30中,同时扁平电缆10被支撑在其上。当在多个端子被引导到第一壳体30的情况下,包括支撑多个端子50的第二壳体40的插座连接器3A经由开口端部中的第二开口端部被插入第一壳体30中时,第一壳体30使得在多个端子50和多个导电构件(多个电导体12)中的对应的导电构件之间形成电连接。
因此,可以实现包括具有提高的扁平电缆10的拉出阻力的电缆保持构件20的电连接装置2。
应该注意,参照图1至图7B描述的连接器装置1包括电连接装置2和用于基板连接的插座连接器3A,但是可以包括用于电缆连接的插座连接器以替换用于基板连接的插座连接器3A。在下文中,参照图11至图17B描述包括用于电缆连接的插座连接器3B和电连接装置2的连接器装置1。除非另有说明,基于图11示出的箭头所示的方向描述包括用于电缆连接的插座连接器3B的连接器装置1,但是在使用时连接器装置1的方向不受限于上述方向。
电连接装置2具有与参照图1至图10描述的相同构造,并且其描述被省略。
用于电缆连接的插座连接器3B包括将被电连接并分别连接至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四个)电缆90的多个端子70,和用于支撑多个端子70的第二壳体80。
第二壳体80是绝缘合成树脂的模制产品,并且成具有打开后表面的中空立方体形状,所述打开后表面限定允许的电连接装置2插入的插入开口81。具有从第二壳体80的前壁的内表面向后突出的中空立方体部分82,并且中空立方体部分82将在第一壳体30的前表面内被装配到插入开口31a中。具有形成在中空立方体部分82的端面(后表面)中的装配孔83。装配孔83成狭缝形状以接收电缆保持构件20的前部分。具有设置到装配孔83的左侧和右侧的较宽开口部分83a,并且较宽开口部分83a在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上的尺寸比装配孔8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部分的尺寸更长。较宽开口部分83a接收电缆保持构件20的壁部分22。进一步地,具有分别地设置到第二壳体8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孔84,并且孔84接收和保持电连接装置2的爪形部34。
具有从第二壳体80的后部分的外圆周突出的凸缘85。进一步地,具有向后突出的并且与第二壳体8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前端部一体地形成的接合部件86。当在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上观察时,接合部件86具有V形状,且其中心部分在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上向外突出。如图12A所示,当第二壳体80从连接面板100的后方插入设置到连接面板100的矩形孔101中时,左侧接合部件和右侧接合部件86与孔101的端面接触并且向内变形。随后,当第二壳体80被压入孔101中直到凸缘85的前表面与连接面板100的后表面接触时,接合部件86的最外部分定位在孔101前方,并且因而接合部件86向外移动直到接合部件86与孔101的端面接触。因此,连接面板100被保持在凸缘85和接合部件86之间,并且从而第二壳体80定位在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因此,第二壳体80连接到连接面板100。
第二壳体80的中空立方体部分82支撑多个端子70,所述多个端子50与被支撑在电缆保持构件20上的扁平电缆10的多个电导体12分别对应。
如图17A和图17B所示,端子70由金属板弯曲而形成,并且包括固定部分71、一对触头72和两对侧壁部分73。进一步地,插座连接器3B是电缆连接式的,并且因此端子70包括电缆连接部分74。端子70由金属板被穿孔和弯曲而形成,并且包括固定部分71、一对触头72、两对侧壁部分73和一体地形成的电缆连接部分74。
固定部分71由金属板由弯曲制成,并且具有在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上细长的中空圆柱形状或棱柱形状。具有包括打开后端部的狭缝71a,打开后端部形成在固定部分71的左侧部件和右侧部件中。
触头72分别从固定部分71的上部件和下部件的后端部向前突出。一对触头72布置在狭缝71a的上侧和下侧,使得狭缝71a位于一对触头72之间。触头72通过弯曲而形成以便倾斜以朝其前端部彼此接近。触头72在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上是柔性的。一对触头72从扁平电缆10的相对侧保持被支撑在电缆保持构件20上的扁平电缆10,并且与扁平电缆10的电导体12中的对应的电导体弹性接触。
一对侧壁部分73形成在固定部分71的左侧部件和右侧部件中的每一个的上侧和下侧,使得狭缝71a位于一对侧壁部分73之间。侧壁部分73在横跨触头72改变形状的方向上的方向(左右方向)上定位在触头72的侧面。显然,侧壁部分73定位在触头72的侧面,并且因此物体从触头侧面撞击触头72的概率可以减少,并且因而可以保护触头72。
电缆连接部分74从固定部分71的下部件的前端部向前突出。电缆连接部分74包括用于通过型锻固定电缆90的芯部电缆91的型锻部件74a,以及用于通过型锻固定电缆90的绝缘盖92的型锻部件74b。芯部电缆91通过型锻固定至电缆连接部分74的型锻部件74a,并且从而端子70电连接到芯部电缆91。进一步地,绝缘盖92通过型锻固定至电缆连接部分74的型锻部件74b,并且端子70机械地连接到电缆90。
连接至电缆90的端子70根据下文固定到插座连接器3B。技术人员将端子70插入形成在第二壳体80的前壁中的孔87中,其中触头72面向孔87。然后,固定部分71与孔87的内壁接合,并且从而端子50固定到第二壳体40。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具有通过切割和弯曲形成在固定部分71的下部件处的爪形部75。爪形部75被装配在设置到孔87的内壁的接合孔87a中,并且从而端子70被保持在孔87内部。具有在面向中空立方体部分82的装配孔43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中形成的沟槽82a,并且经由孔87插入的端子70逐个地位于沟槽82a中。当端子70的固定部分71固定到第二壳体80时,每个触头72都定位在沟槽82a中的对应沟槽内部,端子70的一对触头72在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上彼此面对,其中装配孔83位于所述一对触头72之间。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1具有上述构造,并且电连接装置2以下述方式连接到插座连接器3B或从插座连接器3B分离。
当电连接装置2的第一壳体30插入插座连接器3B的第二壳体80的插入开口81中时,第二壳体80的中空立方体部分82在第一壳体30的前部插入插入开口31a中。在这点上,电缆保持构件20的前部分插入中空立方体部分82的装配孔83中,并且支撑在支撑部分2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扁平电缆10插入一对触头72之间。因为导电部分12a被设置到扁平电缆10的位于支撑部分2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部分(如图8至图10所示),因此一对触头72从上方和下方与导电部分12a接触,并且从而电导体12电连接到端子70。进一步地,当第一壳体30被插入第二壳体80的插入开口81中的预定位置处时,第一壳体30的爪形部34装配到第二壳体80的孔84中,并且从而电连接装置2和插座连接器3B之间的连接被保持。
为将电连接装置2从插座连接器3B分离,技术人员接触设置到第一壳体30的操控部分33a并且使左侧可移动部件和右侧可移动部件33向内变形。从而,爪形部34移动到孔84外部,并且然后爪形部34和孔84之间的连接被取消。在该状态中,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向后拉动第一壳体30以将第一壳体30从第二壳体80分离。显然,可以从插座连接器3B容易地分离电连接装置2。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1包括上述电连接装置2,和包括多个端子70和第二壳体80的插座连接器3B,所述第二壳体支撑多个端子70并且被可移除地连接到电连接装置2。多个端子70中的每个都包括一体地形成的固定部分71、至少一个触头72和至少一个侧壁部分73。固定部分71固定到第二壳体80。至少一个触头72为片簧形状。在电连接装置2连接至插座连接器3B的同时,至少一个触头72与多个导电构件(电导体12)中的对应的导电构件弹性接触,以电连接到导电构件(电导体12)中的对应的导电构件。在横跨至少一个触头72改变形状的方向的方向上,至少一个侧壁部分73位于至少一个触头72的一侧。
因此,可以实现包括具有提高的扁平电缆10的拉出阻力的电缆保持构件20的连接器装置1。进一步地,在插座连接器3B的端子70中,侧壁部分73在横跨触头72改变形状的方向上的方向上位于触头72的一侧,并且因此物体几乎不从侧面撞击触头72,并且因而触头72可以被保护。应该注意,用于图7A和图7B示出的表面装配式的端子50不包括任一侧壁部分,但是用于表面装配式的端子50可以包括在横跨触头52改变形状的方向上的方向上在触头72的一侧的侧壁部分,并且这可以导致触头52的保护。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1中,在扁平电缆10被支撑在支撑部分21上的状态下,多个导电构件(多个电导体12)中的每个都位于支撑部分21的前侧和后侧。进一步地,与多个导电构件(电导体12)对应的多个端子70中的每个都包括与位于支撑部分21的前侧和后侧的多个导电构件(电导体12)中的对应的导电构件接触的一对触头72,其中支撑部分21位于一对触头中间。
显然,扁平电缆10被夹在两个触头72之间,并且从而触头72与电导体12分别弹性接触。因此,触头72和电导体12之间的接触不易受模制产品的老化、热变形等导致的退化的影响。进一步地,当两个触头72形成相同形状时,扁平电缆10位于在两个触头72中间,并且因此两个触头72和对应的电导体12之间的接触力可以彼此相等。
应该注意,在上述基板装配式和电缆连接式的连接器装置1中,扁平电缆10具有在被支撑在支撑部分21上时被弯曲的部分,并且所述被弯曲的部分设置有挠性结构以使所述被弯曲的部分与扁平电缆10的其余部分相比挠性更大。当挠性结构被提供时,扁平电缆10的弯曲的部分与扁平电缆10的其余部分相比挠性更大,并且这可以导致基板11上的应力减少,在弯曲扁平电缆10时将产生应力。
在这点上,挠性结构被限定为穿过结构,其中一个或多个孔17和一个或多个切口18中的至少一个形成在扁平电缆10的当被支撑在支撑部分21上时被弯曲的部分处,以在扁平电缆10的厚度方向上穿过扁平电缆10。孔(多个孔)17和切口(多个切口)18的存在可以导致扁平电缆10的挠性增加。孔17和切口18的形状以及孔17和切口18的数量可以不受限于本实施例的孔和切口的形状以及孔和切口的数量,但是可以适当地改变以保证可以获得需要的挠性。穿过结构可以仅包括孔(多个孔)17或仅包括切口(多个切口)18。
应该注意,挠性结构并不受限于穿过结构,其中一个或多个孔17和一个或多个切口18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在扁平电缆10的厚度方向上穿过扁平电缆10。挠性结构可以是不同的结构。
例如,挠性结构被限定为薄形结构,通过使扁平电缆10的在被支撑在支撑部分21上时被弯曲的部分与扁平电缆10的其余部分相比更薄而获得薄形结构。被制成较薄的部分比其余部分的挠性更大,并且这可以导致扁平电缆10上的应力减少,所述应力在将扁平电缆10支撑在支撑部分21上时将产生。
层膜形状的加固部分13被设置到扁平电缆10的表面。然而,为提高挠性,加固部分13未被设置到扁平电缆的10的与当被支撑在支撑部分21上时被弯曲的部分相关的表面。在这种情况下,挠性结构被限定为以下结构,在所述结构中,加固部分13未被设置到扁平电缆的与当被支撑在支撑部分21上时被弯曲的部分相关的表面。这可以导致扁平电缆10上的应力减少,所述应力将在将扁平电缆10支撑在支撑部分21上时产生。
应该注意,显然地,在本发明的目的和范围的情况下,其实施例可以以各种方式改进,并且因此本发明不受限于可能的实施例中的特定的实施例。

Claims (19)

1.一种电缆保持构件,所述电缆保持构件用于保持条带形状的扁平电缆,所述扁平电缆包括基板和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在所述基板处,多个导电构件在所述扁平电缆的宽度方向上并排布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从所述基板的在所述扁平电缆的宽度方向上的侧边缘在所述扁平电缆的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
所述电缆保持构件包括:
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包括用于支撑在折叠状态下的所述扁平电缆的支撑表面;和
至少一个壁部分,所述至少一个壁部分被设置到所述支撑部分,以在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分上的所述扁平电缆的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扁平电缆的相对侧中的至少一侧,和
至少一个沟槽,所述至少一个沟槽被设置到所述至少一个壁部分,用于接收所述扁平电缆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保持构件,其中:
待被装配到被设置到所述扁平电缆的孔中的第二突出部被设置到所述支撑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保持构件,其中:
被设置到所述至少一个壁部分的所述至少一个沟槽和所述第二突出部在所述扁平电缆的长度方向上被设置在不同位置处,所述扁平电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扁平电缆的宽度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保持构件,其中:
被设置到所述至少一个壁部分的所述至少一个沟槽包括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在所述支撑部分的前侧被设置到所述至少一个壁部分的内表面;所述第二沟槽在所述支撑部分的后侧被设置到所述至少一个壁部分的所述内表面;并且
当沿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分上的所述扁平电缆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壁部分,所述第一沟槽和所述第二沟槽分别地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分的前侧和后侧的相同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保持构件,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沟槽成形为在所述扁平电缆的宽度方向上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保持构件,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沟槽的在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分上的所述扁平电缆的厚度方向上的开口尺寸等于所述扁平电缆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保持构件,其中:
第一壳体具有包括相对的开口端部的中空圆柱形状或棱柱形状,所述相对的开口端部中的一个开口端部限定装配孔;并且
在将所述电缆保持构件插入所述装配孔中时用于引导所述电缆保持构件插入所述装配孔中的引导部分在所述电缆保持构件被插入所述装配孔中的插入方向上被设置到所述至少一个壁部分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保持构件,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壁部分包括一对壁部分;并且
所述一对壁部分被设置到所述支撑部分,以在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分上的所述扁平电缆的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扁平电缆的相对侧。
9.一种电连接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保持构件;和
具有包括相对的开口端部的中空圆柱形状或棱柱形状的第一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保持所述电缆保持构件,所述电缆保持构件经由所述开口端部中的第一开口端部插入所述第一壳体中,同时所述扁平电缆被支撑在所述电缆保持构件上,并且
当在所述多个端子被指向所述第一壳体的情况下,包括支撑与所述多个导电构件对应的多个端子的第二壳体的插座连接器经由开口端部中的第二开口端部被插入所述第一壳体中时,所述第一壳体在所述多个端子和所述多个导电构件中的对应的导电构件之间形成电连接。
10.一种连接器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和
包括所述多个端子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插座连接器,所述第二壳体支撑所述多个端子并且被可移除地连接到所述电连接装置,
所述多个端子中的每个端子都包括一体地形成的固定部分、至少一个触头和至少一个侧壁部分,
所述固定部分固定到第二壳体,
所述至少一个触头成片簧形状,当所述电连接装置连接到所述插座连接器时所述至少一个触头与所述多个导电构件中的对应的导电构件弹性接触时,所述至少一个触头电连接到所述多个导电构件中的对应的导电构件并且
在横跨所述至少一个触头改变形状的方向的方向上,所述至少一个侧壁部分位于所述至少一个触头的侧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
在所述扁平电缆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分上的状态下,所述多个导电构件中的每个导电构件都位于所述支撑部分的前侧和后侧;并且
与所述多个导电构件对应的所述多个端子中的每个端子都包括作为所述至少一个触头的、与位于所述支撑部分的前侧和后侧的所述多个导电构件中的对应的导电构件接触的一对触头,其中所述支撑部分位于所述一对触头中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扁平电缆具有当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分上时被弯曲的部分,并且所述被弯曲的部分设置有挠性结构,以使所述被弯曲的部分与所述扁平电缆的其余部分相比挠性更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挠性结构被限定为穿过结构,其中一个或多个孔和一个或多个切口中的至少一种形成在扁平电缆的当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分上时被弯曲的部分处,以在所述扁平电缆的厚度方向上穿过所述扁平电缆。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挠性结构被限定为薄形结构,所述薄形结构通过使所述扁平电缆的在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分上时被弯曲的部分与所述扁平电缆的其余部分相比更薄而获得。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中:
成层膜形状的加固部分被设置到所述扁平电缆的除当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分上时被弯曲的部分之外的表面;并且
所述挠性结构被限定为以下结构,在所述结构中,所述加固部分未被设置到所述扁平电缆的与当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分上时被弯曲的部分相关的表面。
16.一种成条带形状的扁平电缆,所述扁平电缆在折叠状态下被支撑在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保持构件的支撑部分上,
所述扁平电缆包括:
基板,在所述基板中多个导电构件在所述扁平电缆的宽度方向上被并排布置;和
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从所述基板的在所述扁平电缆的宽度方向上的侧边缘在所述扁平电缆的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
所述基板具有当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分上时被弯曲的部分,并且所述被弯曲的部分设置有挠性结构,以使所述被弯曲的部分与所述基板的其余部分相比挠性更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扁平电缆,其中:
所述挠性结构被限定为穿过结构,其中一个或多个孔和一个或多个切口中的至少一种形成在当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分上时被弯曲的部分处,以在所述扁平电缆的厚度方向上穿过所述扁平电缆。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扁平电缆,其中:
所述挠性结构被限定为薄形结构,所述薄形结构通过使在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分上时被弯曲的部分与所述扁平电缆的其余部分相比更薄而获得。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扁平电缆,其中:
成层膜形状的加固部分被设置到所述基板的除当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分上时被弯曲的部分之外的表面;并且
所述挠性结构被限定为以下结构,在所述结构中,所述加固部分关于所述基板的表面未被设置到当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分上时被弯曲的部分。
CN201480049843.9A 2013-09-10 2014-09-08 电缆保持构件、电连接装置、连接器装置、扁平电缆 Active CN1055318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7584 2013-09-10
JP2013187584A JP6074711B2 (ja) 2013-09-10 2013-09-10 ケーブル保持部材、電気的接続装置、コネクタ装置
PCT/JP2014/004595 WO2015037216A1 (ja) 2013-09-10 2014-09-08 ケーブル保持部材、電気的接続装置、コネクタ装置、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31880A true CN105531880A (zh) 2016-04-27
CN105531880B CN105531880B (zh) 2018-01-23

Family

ID=52665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9843.9A Active CN105531880B (zh) 2013-09-10 2014-09-08 电缆保持构件、电连接装置、连接器装置、扁平电缆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673546B2 (zh)
JP (1) JP6074711B2 (zh)
CN (1) CN105531880B (zh)
DE (1) DE112014004148T5 (zh)
TW (1) TWI599110B (zh)
WO (1) WO201503721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9227A (zh) * 2017-03-02 2019-11-05 思科技术公司 具有机架安装设备的用于线缆布线的最小接触支架
CN112636041A (zh) * 2019-09-20 2021-04-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柔性扁平电缆
WO2024065104A1 (en) * 2022-09-26 2024-04-04 Intel Corporation High-density socket connector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74711B2 (ja) * 2013-09-10 2017-02-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保持部材、電気的接続装置、コネクタ装置
JP6554014B2 (ja) 2015-10-20 2019-07-3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固定構造及び固定方法
JP6040333B1 (ja) 2016-06-22 2016-12-07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電気的接続装置
DE102016013249A1 (de) * 2016-11-07 2018-05-09 Yamaichi Electronics Deutschland Gmbh Steckverbindersystem, Steckeraufnahme, Einsteck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ufnehmen eines Endabschnitts eines Flachbandkabels
JP6946949B2 (ja) * 2017-11-07 2021-10-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基板用コネクタ
DE102018116356B3 (de) * 2018-07-05 2019-12-05 Erni Production Gmbh & Co. Kg Steckverbinder für flexible Leiterfolien
JP7218269B2 (ja) * 2019-10-08 2023-02-0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導電部材を保持する保持部材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JP7134934B2 (ja) * 2019-10-08 2022-09-1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導電部材を保持する保持部材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52393A (en) * 1979-08-06 1981-02-24 Teledyne Industrie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strip conductors
CN1109646A (zh) * 1993-10-14 1995-10-04 惠特克公司 扁形电缆用连接器
US5928029A (en) * 1998-05-29 1999-07-27 Thomas & Betts Corporation Multi-pin connector for flat cable
US20030027449A1 (en) * 2000-02-15 2003-02-06 Roberts Joseph A Printed circuit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6587U (zh) * 1988-07-18 1990-02-02
JPH04322087A (ja) * 1991-04-22 1992-11-12 Kel Corp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のプラグコネクタ構造
JPH09180797A (ja) * 1995-12-22 1997-07-1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接続端子
US6039600A (en) * 1997-10-10 2000-03-21 Molex Incorporated Male connector for flat flexible circuit
US6086412A (en) * 1998-04-22 2000-07-11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at flexible circuitry
US6027363A (en) * 1998-04-22 2000-02-22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at flexible circuitry
US6010359A (en) * 1998-07-08 2000-01-04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for shielded flat flexible circuitry
JP3523074B2 (ja) * 1998-07-31 2004-04-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圧接端子
US6464534B1 (en) * 2000-10-04 2002-10-15 Fci Usa, Inc. Flexible circuit assembly having a flexible circuit support connected to a flexible circuit
US6299476B1 (en) * 2000-10-04 2001-10-09 Fci Usa,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flexible circuit and rigidizer subassembly and a spring
JP2002252043A (ja) * 2001-02-22 2002-09-06 Yazaki Corp フラット回路体用コネクタ
JP2003022855A (ja) * 2001-07-09 2003-01-24 Yazaki Corp ホルダ
US6558186B1 (en) * 2001-10-11 2003-05-06 Molex Incorporated Keyed connector assembly for flat flexible circuitry
JP4291800B2 (ja) 2005-06-21 2009-07-08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電気的接続装置及びコネクタ
JP4542525B2 (ja) * 2005-07-07 2010-09-15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US7320617B1 (en) * 2006-07-27 2008-01-22 Verigy (Singapore) Pte. Ltd. Electrical coup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090166065A1 (en) * 2008-01-02 2009-07-02 Clayton James E Thin multi-chip flex module
US7530839B1 (en) * 2008-04-15 2009-05-12 Jess-Link Products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028995B2 (ja) * 2012-07-10 2016-11-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6074711B2 (ja) * 2013-09-10 2017-02-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保持部材、電気的接続装置、コネクタ装置
JP6131926B2 (ja) * 2014-10-03 2017-05-24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090341B2 (ja) * 2015-01-09 2017-03-08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52393A (en) * 1979-08-06 1981-02-24 Teledyne Industrie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strip conductors
CN1109646A (zh) * 1993-10-14 1995-10-04 惠特克公司 扁形电缆用连接器
US5928029A (en) * 1998-05-29 1999-07-27 Thomas & Betts Corporation Multi-pin connector for flat cable
US20030027449A1 (en) * 2000-02-15 2003-02-06 Roberts Joseph A Printed circuit connector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9227A (zh) * 2017-03-02 2019-11-05 思科技术公司 具有机架安装设备的用于线缆布线的最小接触支架
CN112636041A (zh) * 2019-09-20 2021-04-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柔性扁平电缆
WO2024065104A1 (en) * 2022-09-26 2024-04-04 Intel Corporation High-density socket connecto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73546B2 (en) 2017-06-06
CN105531880B (zh) 2018-01-23
TWI599110B (zh) 2017-09-11
WO2015037216A1 (ja) 2015-03-19
DE112014004148T5 (de) 2016-06-09
JP2015056233A (ja) 2015-03-23
JP6074711B2 (ja) 2017-02-08
TW201530923A (zh) 2015-08-01
US20160226168A1 (en) 2016-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31880A (zh) 电缆保持构件、电连接装置、连接器装置、扁平电缆
CN101938053B (zh) 多极连接器
JP6729273B2 (ja) コネクタ構造
CN102324639B (zh) 电连接器
US777123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shell with a portion retained in an insulative housing
EP3196989B1 (en) Coaxial connector equipped with floating mechanism
JP6729272B2 (ja) コネクタ構造
KR101655208B1 (ko) 회로 기판용 전기 커넥터 및 전기 커넥터 실장체
JP6729274B2 (ja) コネクタ構造
JP2007157534A (ja) コネクタ
EP2600469B1 (en) Circuit-terminal connecting device
US8021187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US8172610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JP6145529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実装体
CN101834355B (zh) 线缆连接器
US20130295796A1 (en) Multiple plug connector unit
CN109792124B (zh) 连接器结构
CN103081237A (zh) 连接器
EP1811607A1 (en) Multipolar conncector, and portable radio terminal or small-size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multipolar connector
US20050054226A1 (en) Balanced transmission cable connector
CN105932459B (zh) Usb c型插头连接器
EP0727851A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construction betwe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and electronic circuit unit
US20110159739A1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CN105932488B (zh) Usb c型插头连接器
CN105932458B (zh) Usb c型插头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